宣汉脆李

2024-06-10

宣汉脆李(精选三篇)

宣汉脆李 篇1

宣汉脆李是宣汉县地方优势树种, 适应在宣汉境内的土壤上生长发育, 其果实大小适中、肉核分离, 可食率达95%以上, 皮薄肉脆、酸甜适中、清香、爽口。长期以来, 宣汉脆李在宣汉县南坝、塔河、庙安和双河等乡 (镇) 的少数村零星种植, 管理粗放, 种植不规范, 面积约733万m2, 年产值在700万~800万元。

针对宣汉脆李产业发展特点, 在实施过程中, 县上相继成立宣汉脆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抽调精兵强将, 科学种植, 精心管护。总结几年来的工作经验, 其具体做法如下。

1 规范发展, 健康发展

1.1 合理规划设计, 严格把选地关

根据多年观察了解到, 宣汉脆李适宜生长在海拔600 m以上的区域范围内种植。

1.2 选好整地方式, 细心整理土地

种植宣汉脆李的地块只能采取穴状整地, 确保土松不流失, 整地时, 应先将表土堆放于种植穴的一侧, 再将心土堆放于另一侧, 达到设计规格后, 再将表土回填种植穴, 并清除石砾和草根等杂物。整地规范, 打窝规格, 要求1 m见方, 至少挖窝60 cm×60 cm×60 cm。为减少水土流失, 穴与穴之间的原生植被予以保留。

1.3 制定种苗标准, 科学选苗用苗

发展宣汉脆李所需种苗以就近选择为原则, 要求苗木的主干、主枝无损伤, 根系发达, 无病虫害感染。运输途中, 如遇空气湿度较低, 则应采取遮盖保湿等措施, 如是长途运输, 最好是日间取苗, 夜间运输, 确保苗木不萎蔫。要栽培的苗木及时上山, 及时栽种。对于苗木量较大, 在1 d内难以完成栽培时, 应选择离水源较近, 土层深厚, 风力小的地方对未能及时种植的苗木进行假植, 或采取保湿措施[1]。合理种植密度, 严把栽植关, 宣汉脆李为小乔木, 其冠幅大小为2.5 m左右, 发展宣汉脆李株行距一般为3 m×4 m, 密度为55~56株/667 m2最为合适;对石旮旯地, 实行见缝插针、见土整地的方式种植, 1个石旮旯中种植1株, 以期覆盖裸露的岩石;也可成行种植在地边进行护坡。栽植时间在冬季或早春未发芽以前进行, 做到随起随造。栽植前应先对整地情况、苗木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定植施工。栽植前每个坑里先放15~25 kg腐熟的农家肥 (如猪、牛、鸡粪等) 和0.5 kg复合肥, 二者充分混拌均匀后放入坑中并盖上一层表土, 留20 cm左右的深度栽苗。栽植时将苗木接口向着迎风面, 垂直放入坑的中央, 根系向四周中舒展平, 接口留在地表面, 填土后, 将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 以便使根系舒展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继续填土塌实, 直至与地表平为止。注意栽植时不宜过深过浅, 以接口稍高于地表为宜。要求根舒苗正、不窝根。遇上气候干旱, 需打泥浆、施保水剂和用GGR生根粉蘸根处理。

2 配套种植, 增效增收

宣汉脆李种植在石漠化较为严重地区, 容易受到缺水的威胁, 特别是春季和夏季持续干旱时期。如何减少种植地块蒸腾作用, 增加土壤含水量, 成为相应树种的关键, 因此, 宣汉县首选择了花生、元胡、麦冬、紫菀、附子、乌药和紫花苜蓿等与宣汉脆李配套种植。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降低土地水分蒸发蒸腾量, 二是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度, 三是调节宣汉脆李种植地的小气候, 促进了宣汉脆李的健康生长。此外, 选择了生长较为迅速、受益效果较好的油用牡丹作为种植宣汉脆李的配植树种, 油用牡丹与宣汉脆李按 (4~5) ∶1的比例在宣汉脆李行间套种, 实行林菜、林药和林草等栽培模式, 既兼顾了生物种群的时空分布结构, 又实现了多种收益, 做到长短结合, 以短养长, 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3 标准管理, 成效凸显

加强抚育管护是确保宣汉脆李产生效益的关键。一是为保证宣汉县种植宣汉脆李及早产生经济效益, 宣汉县抽调了相关技术人员组成宣汉脆李产业助农增收服务队, 配合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 培训内容为土地整治、苗木选择、规范种植、修枝整形、施肥除草、绿色防控、采后处理、贮藏保鲜等技术[2]。二是助农增收服务队下到各宣汉脆李种植示范区, 督促指导开展宣汉脆李产业管护工作, 引导果农户3-4月进行花后催果施肥, 并疏花疏果, 4-5月开展剔除徒长枝, 7-8月开展采后追补充营养肥, 12月-翌年1月开展施基肥, 整形修剪除去病虫枝, 并喷施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防病虫。三是加强管护工作。配备专职护林人员, 落实村规民约和护林公约, 设臵防护栏、建护林碑牌, 严禁放火烧山、铲灰集肥, 杜绝人畜破坏。同时, 推行“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管理模式, 调动农民种植宣汉脆李的积极性, 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由此可见, 宣汉脆李增收潜力巨大。

4 打造品牌, 开拓市场

宣汉脆李主要是中熟品种, 成熟期集中在7月中旬, 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一直以来, 其产销只停留于小打小闹上, 农民自产自销, 沿袭着传统的“一张凳子、一个筐子、一条袋子、坐在马路边叫卖”的营销模式, 大大减少了宣汉脆李的产出效益。为了树品牌、闯市场, 解决脆李集中上市、农民卖果难的问题, 电视、报刊、网络通过“李花节”“采摘节”等活动加强宣传, 宣汉脆李已经在“川、渝、陕、黔”4省的部分大中城市有很好的知名度和市场反响力。此外, 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大力加强市场营销人员培训, 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营销队伍, 专门从事脆李等水果销售的营销人员有60多人;另一方面, 积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到重庆、成都、西安和广安等大中城市宣传推介宣汉脆李, 从2011年开始, 每年都有重庆、成都、西安、贵阳及周边中等城市的水果经销商来宣汉收购销售脆李, 2016年宣汉县外销脆李在3 000万kg以上。示范区在已得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 申报工商等有关部门注册了“庙安水果”“圣墩青脆李”“永安富硒青脆李”3个宣汉脆李品牌。其中“庙安水果”已由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商品注册 (商标注册号:7034468) 。我们深信, 在省、市、县上级主管部门一如继往的关心支持下, 在西南大学园艺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有关教学、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下, 宣汉脆李产业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伍福国.对明月乡大狮坪水果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启发[J].四川农业科技 (调查研究版) , 2009 (8) :13-14.

宣汉县青脆李资源调查 篇2

1资源调查

青脆李在宣汉县的栽培历史长,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有着相当强的适应性、抗逆性,能耐严寒也耐高热,湿润和干旱地方都能生长。果实具有口感好、香脆可口、皮薄肉多、营养丰富、耐贮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近几年来农民习惯性种植的农家水果品种之一,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骨干经济作物品种。

1.1产量变动状况

从调查总的情况来看,青脆李在宣汉县一直被视为“小杂水果”,很长时间不被重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全县水果业中占的比重很小。解放初期的五六十年代,全县青脆李产量仅180万kg左右。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脆李生产开始逐步发展,产量也逐年提高,常年产量在560万kg左右,一般667m2(商)产841.5 kg。近年来由于青脆李价格偏高,引起广大果农重视,产量有逐渐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05年528.79万kg,2006年612.87万kg,到2007年青脆李产量增加到649.25万kg,平均667m2(亩)产975.5 kg,总产值达到1300万元以上。青脆李已成为群众的重要食用水果和经济收人来源。

1.2品种资源分布

通过对收集、整理和保存到的全县青脆李种质资源的规范整合,根据果皮和果肉的颜色可分为青皮李类和黄肉李类。主要品种有:青脆李、脆红李、江安李、鸡血李、大红李、牛心李、五月鲜、香蕉李、金蜜李、醉李、秋李、桃形李、杏李等。在青脆李资源调查中,通过对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等指标进行鉴定评价,从中整理筛选出一批具有丰产、优质及抗病等优异性状的优良青脆李。2008年4月对双河、东乡、天生、七里、南坝等地前期普查初选出的优良单株进行挂牌登记,保护青脆李资源品种15个,鉴定、澄清青脆李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品种3个,并向生产上推荐了一批具有高糖、矮化、抗寒、抗涝等特异性状,且适宜鲜食或加工利用的早、中、晚熟青脆李特色品系4个,暂时定名为‘龙文1号、‘永安1号、‘DZ—01、‘QC—02。

1.3品种生育特性

2月中旬新芽开始萌动,2月下旬见初花,花朵95%以上为白色。早熟品种6月上旬成熟,中熟品种7月上旬成熟,晚熟品种8月中旬成熟。

1.4种植分布状况

全县的青脆李资源丰富,分布面广。通过调查发现:在海拔300~1500 m的低山、丘陵、台地、平坝和河谷等地都有栽培。通过逐乡(镇)调查,有497个村、3549个社、近281594户农户、93.7万农业人口种植发展青脆李受益。目前重点乡(镇)仍保持在36个,具有一定规模发展的村216个、社648个。

1.5生产种植习惯

农民栽种青脆李于田埂、路边、房前、屋后等地,管理极为粗放简单,基本上不对青脆李树进行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等管理措施,也不防治病虫害,只有极少数青脆李种植大户在冬季进行施肥(以农家肥为主),致使单产低、品质差,大小年结果现象特别严重,生产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6规模布局状况

宣汉县李树栽植比较杂乱,集中成片的果园很少且良莠不齐,如青脆李、鸡血李、江安李、金蜜李、桃形李、杏李、脆红李、红花李等等。调查结果表明:全县除了双河、东乡、天生、南坝、君塘、七里等乡(镇)有一些较集中成片的青脆李园外,大多为零星种植。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青脆李约20万株左右,折合栽培面积200hm2。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青脆李又有了新的发展,基本形成“宣罗路、宣双路、宣南路、宣天路”4条线,尤以双河镇的交通村、东乡镇的永安村、南坝镇的圣墩村和龙文村、天生镇的大路村等地成片集中规模发展。迄今为止,全县青脆李、牛心李、鸡血李、江安李、金蜜李、桃形李和杏李等李树栽培总株数达40万株以上,按每667m2(亩)60~65株计算,折合栽培总面积达443hm2,其中:青脆李324 625株(结果树296 071株,幼树28 554株);牛心李34 579株;鸡血李17 925株;脆红李、江安李、红花李、金蜜李、桃形李、杏李等23 971株。

1.7市场消费状况

过去由于青脆李的产区分散,且都是自给性生产,以就地销售为主,只有少数的集中产区如君塘、庆云、毛坝、胡家、清溪、峰城、柏树、庙安等地的青脆李,才有部分通过果商、果贩运销到外地出售,销售大多也是以鲜果现卖为主。尽管青脆李的外销量不大,但由于青脆李的风味美、营养价值高、属时令水果、声誉良好,也深受游客及广大消费者欢迎,具有十分广阔的销售前景。近年来均以每1kg 3~10元远销外地,最好年景667m2(亩)收入达3 000~5 000元不等,销售收入可观。

1.8病虫害种类状况

据调查统计,危害青脆李的病虫害共有30个,其中病害17种,虫害13种。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孔病(别名李黑斑病)、李红点病(也叫红肿病)、疮痂病(又名黑星病)、李褐腐病、李流胶病、李袋果病、李缩叶病、煤烟病、炭疽病、膏药病、根癌病、枝枯病、李痘病毒病等,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萎蔫病、青斑病、缺素症等;虫害主要有李实蜂、李树蛀干害虫(李红颈天牛)、桃蛀螟、李小食心虫、李红蜘蛛、李蚜虫、金龟子、介壳虫(主要是李桑白蚧)、黑蚱蝉、大蓑蛾、枯叶蛾、黄刺蛾、咀壶夜蛾等。

2引种概况

宣汉在青脆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的需要,也曾向县外引进过许多李的其他优良品种,而且有些品种还在一定地区内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东乡、柳池(原新红)、双河、清溪、大成、胡家等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发展捺李,因品质表现不好大多已淘汰;君塘、双河(原方斗)、东乡、天生等地在90年代中、后期引进美国布朗李系列的超大黑李、黑宝石、黑琥珀等品种栽培,也因消费者不太喜欢、销路不畅等原因而处于逐步换种中;庙安、天宝、土黄、樊哙、胡家等地近年来又引进“脆红李”、“江安大红李”等品种繁育推广。

3存在问题

宣汉青脆李的资源丰富,以前由于研究甚少,不仅家底不清、分类不全、历史不详,而且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也多。这次调查时间长、范围大,基本上达到了查清资源的目的。一是初步查清了宣汉青脆李的栽培历史;二是基本上摸清了宣汉青脆李的资源情况;三是从现有的青脆李果树资源中初步筛选出了一批有价值和适于宣汉发展的青脆李优良品种;四是了解并收集了宣汉建国以来李子(包括青脆李)生产上的宝贵经验,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单产低、品种老化、果品质量欠佳、优质果率不高、精品果太少等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零星栽植;二是栽培品种很多,但良莠不齐,管理极为粗放;三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四是宣汉青脆李大部分属于自给性生产,处于自产自销,缺乏龙头加工企业,无力抗御市场风险;五是由于青脆李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政府对特色青脆李的发展投入资金基本上没有。

4选育情况

宣汉县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篇3

一、主要措施

1. 组织措施

(1) 健全机构, 加强领导宣汉县农业局成立了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基地建设的领导、检查、监督, 协调解决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 成立了青脆李产业建设实施小组, 负责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技术培训指导、试验示范建设、种苗的培育等工作。规划建设乡镇相应成立了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由乡长任组长, 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 乡镇农技人员、村社干部为成员, 负责宣传发动、劳动力组织、种苗栽植及管护措施的落实。

(2) 定岗定责, 扎实推进实行“定人、定点、定户、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 落实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增强技术人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

2. 技术措施

(1) 规划布局坚持优势区域优化布局原则, 选择基础较好、交通便利、条件最适宜的永安、茅岭、锁辖、尖包、中山等村作为发展、改造的重点。

(2) 技术培训一是对规划发展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的乡 (镇) 、村、社, 按照青脆李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 培训5~10个专业大户起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启用农村技术能人50人, 进行集中培训;三是结合培训项目, 对项目区的果农进行技术培训。

(3) 优选品种全县以“DZ-01”和“永安一号”两个品种为主, 搭配特早、特晚熟品种。其中, 尖包村、中山村以“DZ-01”品种为主, 永安村、茅岭村、方斗村、锁辖村以“永安一号”品种为主。种苗质量纯正, 有2~3个分枝, 苗粗0.8cm, 苗高50~70cm, 苗木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 根系发达完整。

(4) 规范建园打破村、社、户土地界限, 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放线打窝、统一品种、规格移栽, 并以标准示范园为建设主体, 辐射带动农户自发栽植, 施行矮化修剪控干、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等技术措施。

二、主要做法

1. 强化宣传, 狠抓培训

2010年, 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宣汉县的生产实际, 茶果站组织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青脆李产业创新技术团队, 深入青脆李产业发展主产区果农户或田间地头, 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对果农进行青脆李栽培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 解决青脆李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疑难问题。采取电话咨询、通过专家讲课、现场示范操作、果农观摩和“零距离、面对面、手把手”教学等多种形式, 使参训果农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青脆李生产技术, 通过发放技术资料、技术培训指导、现场操作示范等多种形式, 各方面协调配合工作, 引起青脆李产业发展基地所在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和果农的高度重视。结合阳光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培训项目, 2010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8场 (次) , 受训农民达3 560余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650多份, 做到让果农掌握青脆李标准化管理技术, 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以达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

2. 部门配合, 支持有力

2010年, 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在宣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得到了县“县三村办”、县农办、县财政、县农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县上应用“三村建设”资金57万元, 农业局整合项目资金22.6万元, 用于青脆李产业基地建设。其中:用于技术培训5.9万元;品种展示园和良种繁育园建设28万元;青脆李产业基地发展资金45.16万元。同时, 农业、工商等部门协助尖包、圣墩、中山等村组建专合组织、拓宽销售渠道等工作, 确保了青脆李产业快速稳步推进。

二、主要成效

1. 建设青脆李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青脆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各1个

为了加快我县青脆李产业基地发展, 县农业局茶果站采取部门联合、引进业主等方式, 快速推进良种育苗。相继在天台乡尖包村、昆池农场两地, 采用“当年播种, 当年排栽, 当年嫁接, 当年出圃”的育苗新技术, 从“永安”、“龙文”、通川区和达县等地筛选具有丰产、优质及抗病等优良性状的青脆李品种接穗, 繁育优质青脆李苗40余万株, 2010年出圃合格苗20余万株, 为我县规模发展青脆李产业奠定了基础。

2. 建立青脆李品种展示园1个

在东乡镇永安村6社采取“业主经营、政府补贴、部门服务”机制, 实施集中规划, 定点放线, 扩窝重底肥, 实施了整体大树起苗, 去除主根带土移栽技术, 移栽了“永安1号”、“龙文1号”、“DZ-01号”、“圣墩李”等4个品种的母本大树1 200余株, 面积20余亩。计划2011年2月底前, 将达州市筛选的9个优良品种通过高换嫁接方式, 在品种展示园进行集中展示。一是对县内优良青脆李及引进的周边青脆李品种进行集中展示;二是为实施全县青脆李品种改良及发展培育良种接穗;三是通过试验、示范, 形成一套完整的青脆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3. 建设青脆李高接换种示范园1个

为进一步提高宣汉县青脆李品质, 加强劣质李树、桃树改造。在县农业业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县农业局茶果站技术人员坚持工作重心下沉, 深入园地, 通过实地调查, 访问农户, 于2010年3月上旬对大成镇石柱村8社, 落实需要改造的劣质李树和桃树150亩进行改造示范, 业主采取桃砧嫁接青脆李、李砧嫁接青脆李、芽接青脆李、枝接青脆李等嫁接方式, 积极实施桃树高接换种青脆李面积100亩, 高接换种5 000余株, 实施了“枝条嫁接、矮化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等组装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目前长势良好, 树冠已基本成形, 为下一步我县高接换种青脆李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计划2011年3月底前对宣——双线1万余株劣质李树实施改造。

4. 打造青脆李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

2010年, 为了提高宣汉县青脆李产量和品质, “整村推进青脆李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工程, 开展了果园标准化管理生产示范, 促进了果农增收。县茶果站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定点、定人、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走村入户, 与村、社干部果农一道, 在东乡镇永安村、南坝镇圣墩村、双河镇交通村开展标准化果园管理示范, 实施了园地清洁化管理、去弱扶强、修枝整形、疏花疏果、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 扎实开展了5次青脆李技术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 对果农开展青脆李标准化管理生产技术培训指导, 实施面积300余亩。据不完全统计, 平均亩产量在1 250kg以上, 产值达到3 250元以上, 比未实施标准化建设的产量提高23.5%, 产值提高37.5%。

5. 狠抓青脆李产业规模基地建设

今年宣汉县把青脆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 按照方案, 优化布局, 科学规划, 落实面积, 集中连片, 全县在天台、柳池、双河、大成、天宝等5个乡镇共规模发展青脆李产业基地2 053亩, 其中:天台乡尖包村发展500亩, 宣~双线的东乡镇永安村310亩、柳池乡茅岭村发展220亩、双河镇方斗村208亩, 210线的大成镇锁辖村200亩、石柱村100亩, 天宝乡中山村发展515亩。同时对规划区域农户及时进行了技术培训, 并组织农户对规划园地进行了整理、统一放线打窝等工作, 2010年12月底前已全面完成青脆李种苗定植任务。

6. 奋力推进专合组织建设

为了把宣汉县的青脆李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加大了专合组织的培育和建设, 先后在东乡镇永安村、南坝镇圣墩村、天台乡尖包村、天宝乡中山村等地建立青脆李专业合作社4个, 建立了专业大户档案53户, 目前专合组织运作良好。2010年南坝镇圣墩村、东乡镇永安村通过合作社组织对外销售青脆李45万余kg, 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以上;天台乡尖包村组织农户发展青脆李500亩。

7. 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上一篇:多边贸易下一篇:法律类高职大学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