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声乐教学

2024-07-17

想象力声乐教学(精选八篇)

想象力声乐教学 篇1

除开对声乐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什么是想象。心理学中对想象的阐释是:想象是头脑中对已有意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的意象的思维过程, 它是最有创造性意义的形象思维的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声乐学习中, 教师则需要发挥充分的艺术想象力, 来协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对声音的形象进行自我的分析理解和艺术再创造, 以达成建立学生良好发声概念的教学目的。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声乐教学及训练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呼吸和歌唱的开发和强化训练。

1 运用歌唱理论知识, 发挥想象教学的手段, 强化歌唱呼吸的正确感觉

根据呼吸的自然生理机能, 训练时首先强调学生掌握吸气的方法。歌唱中的吸气方法, 笔者把它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吐气式吸气:吐气或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 它是放松的, 也是自然向下的。吐气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 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具体做法是先吐气后吸气。当气息随着“吐”被排出后, 也就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做完了, 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即开始工作, 这个循环是自动完成的。如果脑子里想的是吸气, 就会使我们的吸气肌肉群总处于一种紧张的工作状态, 无法放松, 气息也就难以正常的被吸入。

在刚开始的训练中, 由于讲授的声乐理论知识太多, 学生总是摸不着头脑。于是, 我提示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游泳, 已经憋着气游了100米了, 然后实在是憋不住了……深吸一口气!哎呀, 舒服了!”学生此时仿佛已经身临其境, 随着我的语言和节奏缓缓的吐气后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之后再回到缓缓吐气的状态。此时我跟着提示:“现在是什么样的一种呼吸状态?身体内的肌肉是如何运动协调的?”学生因为自身感受强烈, 自然能得出我想要的结论。紧跟着我强调学生注意, 在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吐气的感觉, 就像憋气游泳时的吸气吐气, 慢慢吐、快快吸, 想象并一直保持每个乐句都是如此, 从而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学生在结合我的讲解加上自身的体会后, 从慢慢练习至熟练运用, 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呼吸状态。

(2) 闻花式吸气:闻花式吸气法是想象中一种再造性想象的方法, 它把我们日常的对闻花香的体会带入到声乐的呼吸训练中来, 使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表现, 从而在训练中体会深呼吸时相应的肌肉协调动作。在训练中, 我提示学生:“闻花时, 花香会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 辨别花香时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 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 气息通畅, 声音圆润。在做这个练习时,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自身感受跟我交流:有的同学感觉自己像大树一样的, 树根在脚下深扎下去, 树冠在头顶开枝散叶;有的同学感觉自己像是刹那间绽放的鲜花;有的则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清晨的森林, 清新的空气充盈了肺部, 使他感觉怎么也吸不够;发香、口馋时的菜香等等想法应有尽有。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不单单局限于书面的花香, 我立即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也日趋浓厚。

(3)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 生理上作出的快速反映, 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得快又吸得深, 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 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有了前面练习的铺垫, 我在讲授该内容时, 只提示了一下:“活泼又调皮的同学最爱玩的整人游戏是什么?被吓着的同学当时又是什么反应呢?”学生们立马在头脑中出现了以往生活中的一些联想, 自发的进行体会, 课堂既愉快又轻松, 效果明显。

在声乐教学中, 如果教师只对着学生大讲枯燥的声乐理论而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摸索, 没有了切身感受与体验, 学生学的是一头雾水, 教学效果往往也只会事倍功半。学生在初学阶段要想找到这种正确的呼吸感觉, 建立起正确的歌唱概念, 除了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 还需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加以正确的艺术想象的指导、反复的实践练习和用心揣摩。

2 在歌唱中, 采用意念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训练学生有气息控制的歌唱

有了之前建立的正确良好的呼吸练习做基础之后, 下步则是如何将发声练习带入歌曲演唱的训练中。

首先, 我要求学生在呼气的感觉上练唱跳音。联系呼喝声的练习, 发声前小腹的发力点 (“丹田”) 要先给力并保持其弹性, 腰立住, 腰围与横隔膜有扩张膨胀感, 然后再启发学生想象练唱跳音就好像放烟火一样, 在气息有爆发力的弹跳之后声音被快速向上向远处抛出并在头顶像烟花一样的爆发绽放。这样得到的声音就已经初步具有了气息的支持, 也让学生对腰、腹、横隔膜在气息支持和歌唱中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 具备了基本的歌唱状态, 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歌唱教学与技巧训练做好了准备。

其次, 再做连音的练习。为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打嘟与哼鸣也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气息的有效方法。此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哼鸣时声音在眉心处像一根丝线一样被轻轻、慢慢的拉出来, 就像放风筝一样, 声音就是天上的风筝, 而小腹上的支持点就是放风筝的线, 不管声音怎么上下走动变化, 拽住风筝线的力量是不能松的。本来无形的声音一下子变成了丝线的形态, 学生头脑里有了具体事物的形象思维, 对声音的概念一下子也变得清晰了许多。

最后, 带入发声练习。歌唱训练过程中, 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感性认知, 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结合切身体会进行练习, 从而使气息真正成为歌唱的动力。在教学中, 我常用打哈欠和啃苹果等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 对腹腔、胸腔、头腔等各共鸣腔体上下贯通的感觉加以体会, 从而达到对声音控制自如的训练目的, 也为后期进一步的歌曲训练做好了准备。例如,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打开喉咙并保持住打哈欠的状态, 假想在其面前有一支蜡烛, 然后要求学生深吸一口气, 缓缓地去吹蜡烛并一直保持住吹的状态, 但却不能将蜡烛吹灭。此时的感觉仿佛是声音不由自主地由气息吹着走, 音高由气息来支配。这样学生能感觉到气息的逐渐深入, 从而学会和掌握如何去控制气息均匀的流动及保持住气息的支持。这时加以练唱一些发声练习, 例如:

练习中强调学生有控制的将气流均匀呼出, 这样既锻炼了气息的连贯运用, 又培养了学生的音准与乐感, 使学生尽快找到发声位置, 打开共鸣腔体, 将声音与旋律有机的结合, 真可谓一举多得。但在此时应提醒学生, 对气息的控制要恰到好处, 就象用手握住一只小鸟, 用力大了, 就会掐死小鸟;用力小了, 又会让小鸟飞走。因此, 在歌唱中, 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学习体会, 结合意念与想象, 逐渐认识腰、横隔膜与小腹对气息起到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及反复的揣摩体会, 使学生逐步完善歌唱过程中气息运作与发声部位的协调统一,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歌唱状态。

3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 从而较好的演绎声乐作品

进入完整演绎歌曲的阶段, 教师则需使学生头脑中通过对歌曲内涵、旋律的分析, 运用合理的艺术想象建立起具体的音乐形象来指导自身的歌唱。例如舒伯特的《摇篮曲》, 在听到歌名的时候, 我们头脑中就会立即浮现面容慈祥的妈妈抱着心爱的宝宝温柔的、轻声的哼着歌谣的场景, 这就是形象思维模式。那么妈妈轻哼歌谣时一定是要用上鼻腔和头腔的, 由此可以提示学生演唱时需挂着哼鸣的高位置, 带着气息哼着唱, 如此一来, 歌唱的基本状态就建立起来了, 乐曲中塑造的妈妈的形象顿时也清晰生动了起来。再如《黄水谣》, 作品的歌词使我们不难想象出故乡的人们由原本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突然转变为遭受列强烧杀抢掠、生灵涂炭的悲凉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一幕幕的闪现。语言首先建立起了我们脑海中的事物形象, 这无疑也是形象思维在发挥着作用。学生藉由一些可能原本观看过的电视、电影的片段或教师对史实的讲解, 在头脑中构造出了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印象, 从而影响着他们对歌曲进行的艺术再创造。紧跟着教师再提示学生注意分析歌曲旋律的走向, 音乐为什么会由之前的柔和连贯发展为后段的低沉顿挫?气息如何根据剧情协调控制?音乐形象起了什么变化?由此之类的提问将引导学生加强对于音乐结构的分析和建立内心完整的音乐形象。学生眼前有了具体的人物形象, 就会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力, 演唱时感情顿时丰富了起来, 再加以配合气息的张弛有度, 声音也更有表现力了。

综上所述, 正确良好的呼吸和控制气息的能力, 是声乐学习的根本, 也是歌唱训练的重中之重。歌唱中要想获得好的气息非一日之功, 除了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 还必须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加以不断巩固。想象作为声乐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的。没有生动的想象力就无法获得好的正确的声音, 没有生动的想象力也无法真正触及作品的内涵, 获得听众的认可, 可以说, 创造性的合理艺术想象给看似抽象又困难的声乐学习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有了这双翅膀, 我们才能够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 得到真正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声音。

摘要: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 但歌唱中要想获得好的气息非一日之功, 必须经过长期、大量的训练, 并结合科学的发声练习来对其加以不断巩固, 具有创造性的合理艺术想象正是声乐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声乐教学,想象教学,启发运用

参考文献

[1]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篇2

关键词:想象 声乐教学 作用 运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变,按照教学大纲中对声乐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想象在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够影响声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对声乐教学课程的接受能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进而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学生掌握演唱的能力。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特殊,需要将自身的情感和艺术本身进行全面的融合才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艺术的魅力,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想象的运用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只用有效的运用想象,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声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指的是人们在脑海中产生的一种表象,并且通过跟人的思想加工形成另一种心理映像的过程。想象是存在于人大脑中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十分特殊,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和知觉的前提下的,是一种主管心理产生调和的抽象概念。想象出现的基础就是人大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进行处理和加工,并且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再次加工形成的一种新反映。想象一般是不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束缚,可以脱离现实世界的各种规律和原则,随意发挥,而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这种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没有想象,那么这个作品必将是乏味的、单调的,很难受到人们的欣赏,更不能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共鸣。人们受到知识储备量的局限,即使每天都开展学习活动,所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创作的想象能力却是无限的,正因为这种无限的想象能力,才能够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二、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学生的心里世界是纯真的,是充满神奇色彩的,是铺满灿烂阳光的,是洋溢梦幻情调的,在教学中不管教师怎么强调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规范性,学生的歌唱作品中仍会存在很多特有的音律变化,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对艺术的渴望。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这种表现进行保护,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能去约束他们。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行为、音律、语言都能够随意进行选择,使其能夠在声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这里面的乐趣,使其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象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够对身边的各种作品和事物具有领受和感悟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声乐发声的基本技巧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表演声乐作品的时候更加融入到作品当中,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能力,可以更好的吸引观众。在具体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想象并应用到教师的教学知识和作品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声技巧,正确呼吸

想要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声乐能力,就必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表演时的呼吸方式,指导学生怎样准确发声和对嗓子的保护。发声技巧的训练能,是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主要难点,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巧。不同的声乐作品在表演时,需要不同的运声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将作品内涵表达出来。使用想象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在闻芳香花朵的时候是怎样的呼吸,或者吹开灰尘的时候是怎样呼气的,或者情绪压抑的时候的叹息,或者欢乐时候的开怀大笑等等,通过想象感受嗓子的松弛和或者紧张时的状态,并且可以增加声乐课堂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范围中开展学习活动。

(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内容,开展声乐练习

首先,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生活中的画面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初步想象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的完美生活情景,之后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一个自己心中的生活环境形象。之后让学生开始声乐练习。一切的节奏、律动、音调都按照学生自己内心理解的演绎出来,并依据周边的环境,将对环境的理解也融入到声乐中,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声乐内容,运用一些较为贴切的音符将学生的理解内容进行归类。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述进行声乐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作用,并将这种形式渐渐的渗入到学生的脑中,成功和新奇将会不断的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声乐作品进行点评,对学生歌唱进行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特别指出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对学生演唱中的一些缺点进行指点,帮助学生进行改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歌唱。

三、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想象

(一)想象在呼吸训练中的运用

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训练呼吸。呼吸是任何音乐发声的基础条件,也是所有发声的圆通。中国古代关于声乐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因此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必然会灵活使用呼吸的方式进行演唱。著名歌唱家卡鲁索也曾经指出:“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呼吸技巧,那些学生已经迈向了走进歌唱艺术的关键一步”,从这些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呼吸对演唱的重要性。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对呼吸的各种技巧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横膈膜的位置,在这个阶段学习怎样呼吸是非常困难,为了达到发声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吸气的时候都存在抬起胸腔和肩膀、气息过浅或者持续性差等缺点,这些都不利于声乐的发声。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呼吸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例如,学生在呼吸的时候可以想象成闻喜欢味道时的感觉来引导学生,或者吹过热食物时的方式。因为这些吸气方式在生活中都非常常见,而且学生都能够做到,通过想象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体会呼吸的正确方式。

nlc202309080942

(二)想象在打开咽喉腔的训练中的运用

咽喉腔能够完全打开对歌唱发声十分重要。对于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讲,打开咽喉腔是十分困难的。有的学生虽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熟练掌握理论技巧,但是当实际运用的时候,虽然嘴巴张开很大,但是并没有完全打开咽喉腔;还有些虽然不能够准确理解打开咽喉腔,在演唱的时候经常因为舌头用力过大、舌根过硬等因素导致声音堵在喉腔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打开咽喉腔的方式。

打喷嚏和打哈欠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这两种动作每个人都体验过,使用这两种动作对学生讲解如何打开咽喉腔能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在人们打喷嚏或者打哈欠之前,软腭部位都会自动的抬起,而喉头会随着落下。这个时候,人体部位的咽喉声音是最畅通宽敞的,这个状态是打哈欠或者打喷嚏之前的状态,并不是完成动作之后的状态,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个瞬间动作。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两种动作的练习,迅速掌握打开咽喉腔的正确方式。

(三)想象在共鸣训练中的运用

共鸣对演唱效果十分重要,想要在演唱中发出悦耳而响亮的声音就必须依靠共鸣。共鸣能够给声音带来更好的音质和力量。人身体内部有三个共鸣腔:口咽腔、胸腔及鼻腔和头腔。歌唱中的共鸣并不是某个器官独自发出来的,而是通过多个部门共同协调产生的,因此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发声是错误的。

运用对“哭腔”的想象来找共鸣。婴儿的哭声悦耳而响亮,这种发音方式正是共鸣所要求的效果,这种发音婴儿出生的时候自然就会。如果我们在婴儿哭啼的时候仔细观察,会发现婴儿的啼哭声音会传播很远,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婴儿哭泣的时候观察婴儿的腹部我们会发现,婴儿的腹部是不断起伏的,并且婴儿即使長时间的啼哭也不会出发生嗓子沙哑的情况,这表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使用的是共鸣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婴儿在啼哭的时候三个共鸣腔是十分畅通的,这也是共鸣发声的主要特点,使用想象来模仿婴儿的哭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共鸣的感觉。

一首经典的歌曲中都会包含着作者丰富的人生经验,其中既有悲伤、欢乐、忧愁等多种情感,这些情感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种种感悟。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一定要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通过演唱表达作者的情绪。例如《精忠报国》是一首激情洋溢的歌曲,其中既有保家卫国的壮志雄心,也有战死沙场的决心,也有惋惜战死兄弟的悲痛之心,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充分领悟作者的情绪,那么演唱效果将会很难打动观众。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什么领域,想象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一个在声乐表演中缺乏想象力的人,是无法完整演绎歌唱表演的。在声乐教学中,启发学生对于想象力的运用,才能更好地调整学生的声乐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声乐的完美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李晓燕.声乐艺术教学[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0.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0.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2.

[6][意]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声乐出版社,2003.

[7]曹阳.刍议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20).

[8]姚慧.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浅谈[J].科教导刊,2013,(05):101+155.

[9]杜娟.浅谈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J].教育探索,2012,(02):47-48.

丰富的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3

表象就是个人在生活中感知过的人和事物, 当前在头脑中再现的映象。演唱或发声的表象乃是歌唱者的一种心理反映, 是过去感知过的人、事和景物等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例如:“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荡起小船儿暖风清清吹, 花儿香, 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以上这一幅幅楚楚动人的景象, 都是我们头脑中呈现出的过去感知过的表象。这些表象对演唱者如此直观, 就仿佛在内心中看到了, 在内心中听到了似的, 有的表象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 但仍然仿佛历历在目。表象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它并不是自己产生出来的, 演唱的表象就是演唱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亲眼看见过的, 亲身体验或参加过的具体生活、劳动、旅游观光及一切社会生活中的人、景、情及事件。因此,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 首先得到的是关于客观事物的直观反应。我们越是更多的参加生活实践活动, 越能积累生活知识及情感经验, 参加的活动越是多种多样, 表象越是丰富多彩。

头脑中的演唱表象受制于演唱者对人、事、物的感知水平, 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头脑中表象的完整性和明确性。初学声乐的学生, 在对歌唱与发声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中, 表象起着巨大作用。当学生对发声规律不能感知时, 可以通过表象来反映。有了表象, 也就有了记忆, 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如果没有表象, 我们只能局限在当前的感知上, 也只能停留在感知形成的反映, 而不可能进行思维, 也不能回忆过去演唱经验和憧憬未来, 也不能保持过去好的演唱经验。同时表象对演唱实践和声乐学习实践的作用相当重大, 因此学会有意调节各种表象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唱、学习和声乐教学。演唱者可利用表象进行情感体验, 学生可利用表象感知歌唱与发声, 教师可利用表象启发学生的学习和演唱。由此可见, 歌唱表象对歌唱的想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歌唱与发声的想象是演唱者以脑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想象, 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 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想象越灵敏、越丰富, 对音乐内涵的表现就会越准确、越深刻, 而听众从音乐表演中获得的情感、形象与意境感受也就越鲜明、越具体。积极主动的想象是声乐学习的必要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歌唱一首歌的时候, 是思想把歌唱出来。”歌唱者本身就是自己的“乐器”, 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 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 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 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 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引导, 展开想象, 想象越丰富, 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 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想象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 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 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 声音靠前, 集中在鼻腔, 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 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 通过积极想象, 联想到“伤心, 小声哭泣”的情景, 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 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 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 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 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 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 还能很好的稳定气息, 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 它的特点是为想象者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现象。想象活动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它对科学探索、理论研究及文艺创作都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知, 歌唱想象中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客观现实, 同时, 它是反应现实的一种形式。

不论歌唱想象的多么离奇, 但它必然是以现实生活已有现象为材料、为依托的, 与现实的实践密切的相联, 歌唱者想象产生的根源虽是生活现实, 但表现出来又高于生活现实。歌唱者想象出来的新形象, 必定力求在歌唱中表现出来。

心理学认为, 按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不同, 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类型。声乐学生跟教师学习的过程基本上都是通过再造想象而实现的, 这种再造想象, 是指这些形象不是自己创造出来, 而是根据教师示范和语言描述, 或者进行某种示意而再造出来的。歌唱应该是一种心理创造过程, 是通过精神操纵的讲述。小提琴演奏家凯萨利指出:“要像一个伟大的提琴家演奏美妙的连音那样歌唱。要像弓弦抚弄琴弦一样, 用母音—乐音抚弄旋律, 并让母音—乐音沿着气息的溪流流出来。我国《乐记》中记载:“故歌者, 上如抗, 下如队, 曲如折, 止如槁木, 倨中矩, 句中钩, 累累手端如贯珠。”这段话大意是说歌声向上进行时昂扬有力, 向下进行时沉着浑厚, 转折时不断好似折断, 中止时稳如枯树, 回旋变化有一定规律, 接连不断尤如一串珍珠。这段话是对歌声抑扬顿挫的想象和联想, “如抗”、“如队”、“如折”、“如槁木”、“如珠”这些想象对我们歌唱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个美妙动人的歌声的想象, 就是唱出一个美妙动人歌声的意念先导。歌手有了创造想象, 容易使自己陶醉在想象的意境之中, 尽情地在歌声中抒发自己的感情。于是, “情景交融, 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效果便自然的产生出来了。学生演唱刘半农作词, 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时, 应了解它是一首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们现代青年不可能有歌曲中的主人公在当时生活年代的经历, 但你要从看过的电影、照片、小说间接取得对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装束、思想、社会氛围的知识。这就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深入生活, 仔细观察生活, 增加自己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以备在唱此类歌曲时做出准确的想象。演唱时以想象为工具使进入这样一个角色, 进入特定时代, 进入特定环境, 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使听众 (观众) 受到艺术感染, 情绪产生共鸣。因此, 无论是初学声乐的学生, 还是一个歌手, 首先要有一个美好的想象, 然后在依据美好的想象去刻意追求, 努力获得。再造想象的价值不在使我们依照别人的描述, 而是走出自己的经验小圈子, 在头脑中呈现出自己没有见过的和听过的事物, 使我们开阔视野, 丰富和充实主观见解, 把别人的经验, 书中的知识成为自己的活生生的知识。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则概括世界上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实践证明, 歌唱发声离不开想象, 特别是进行歌曲情感体验时, 如果脱离了情境、情绪和情感的想象, 犹如“瞎子摸象。”因此, 没有想象与联想就没有歌唱艺术。■

摘要: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 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想象越灵敏、越丰富, 对音乐内涵的表现就会越准确、越深刻, 而听众从音乐表演中获得的情感、形象与意境感受也就越鲜明、越具体。

关键词:想象,情景,情感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3.

[5]中国古代乐论编辑.人民音乐出版社.

[6]刘晓飞.心灵的歌声.北京:艺术教育.

想象力声乐教学 篇4

关键词:情感表现;审美想象;声乐演唱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表演中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声乐表演的表现力,情感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想象力影响着整个声乐演唱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在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极其重要,使他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融入声乐演唱中,使声乐演唱更加完美。

1歌曲的内在含义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演唱的歌曲一般都有其内在含义,是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每首歌曲都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深情厚谊,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先理解作品的内涵,一字一句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含义,再结合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活背景,深刻理解作者用意。同时还要领会歌曲中每个音符的含义和旋律的转换。

2情感表现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1)掌握歌曲主旨,真情表演。歌唱者在个人文学素养的前提下,对歌曲内涵深入的了解。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需要演唱者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否则声乐表演就空有形式,缺乏内涵,枯燥无味。所以歌唱者在抓住歌曲主旨的同时,用真情去演唱。

(2)音色的巧妙运用。在声乐演唱中一贯强调歌曲要唱情,可见情感的表达对歌唱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歌唱的方法不但要讲究声,更应该重视情感的表现。在对同一作品进行演唱时,不同的演唱者声音不同,演唱出的韵意也不同。所以演唱者演唱时不仅要声音美妙,也要把握好各种音色的变化,如果一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是浑厚、雄壮的感觉,二演唱者却用明亮华丽的声音来演唱,就会使这场声乐演唱南辕北辙,使人感觉牛头不对马嘴。所以,演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一定要认真理解作品、想象作品的声音起伏变化,比如对于抒情柔美的歌曲,演唱者要用甜美清脆的声音来演唱,以达细腻、柔情的艺术效果。另外演唱者要研究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境,并在演唱时准确生动的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歌曲富有感染力。歌唱者用优美的声音再结合作品真实的情感,完美地将歌曲献给听众,使听众听之欣然,为歌曲所折服,以达到声乐演唱的目的。

(3)情感的巧妙运用。优美的声音是声乐表演中情感表达的基础,如果声音不到位,听众是不会去欣赏的。而且优美的声音还能引发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想象力。在声乐表演中,首先做好对歌曲的分析,因为歌曲分析是艺术想象的重要前提。声乐艺术包括曲和词的运用与结合,将音乐和文学语言有机结合在起来,使他们相互融合,互为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声乐表演的情感表现力,而且使声乐演唱更加具有魅力。语言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传达人的思想情感,所以声乐表演中演唱者通过语言的魅力表达出作品的主旨和意境。另外为了是作品艺术感更高可以在作品原来的基础上稍加夸张和想象,把作品更加和谐、更加艺术的表现在观众面前,增加其艺术魅力。

(4)情感的准确把握。在声乐演唱中,丰富的情感表达是需要训练和技巧的,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做好呼吸和动作节拍的演练,呼吸是影响声乐演唱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熟練掌握了呼吸技法在演唱中的应用,才能使作品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另外呼吸中气息的调节直接影响着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好与差,可以说二者互为影响并相互制约,所以说演唱者要经常进行呼吸训练,首先从吸气开始并结合歌曲的情感使二者相融相生于一体,努力使自己所做出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符合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演唱时演唱者吸气的过程就是对作品情感意识的强化过程,人的歌唱欲望在吸气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呼吸能够影响歌唱者的情绪和情感,在无形之中唤起歌唱者的情感和表情,从而为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做好铺垫。在反复的练习中,演唱者也要带着情感,培养情感记忆,以便其在真实演唱时情感流露更加自然、和谐。在演唱过程要情感融入要真实、丰富,并把情感融入歌唱表演和审美想象力中,从而使歌唱情感和表情动作更加和谐。

3审美想象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1)表象和想象运用。表象是人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记忆在脑海里所形成的初步印象,所以准确和持久的记忆是表象进行储存的基础。在声乐演唱的训练中,歌唱者必须注重对感知和记忆的敏感度,强化作品细节的感知和的记忆力,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因为想象力的发挥与表象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成正比关系。在自然形体的感染和刺激下,演唱者的视觉和情感想象力便会在感知和记忆的印象下得到丰富和发展。一般情况下声乐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达到的,而丰富的想象力需要演唱者对作品的表象了解,感知和记忆等心理素质在表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作品情感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想象力才能通过演唱表演将其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2)思维和音乐想象。音乐想象贯穿于声乐演唱的整个过程中,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利用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丰富和升华作品的二次创作,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音乐的艺术形态本身就是人在思维上虚无缥缈的想象力表现出来的一种无形的感染,只有真正用心倾听的人,才会感受到他的艺术所在。想象促进声乐演唱的发展,丰富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演唱者在接触一部声乐作品时,会对作品中的情和景展开初步的联想和想象,在此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作品的意境,是作品的已经更加具有感染力。演唱者是具有无限广阔而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天地,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出效果也不同,但是只要想象力所要表达的意境相似,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整体上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所以说演唱者的思维想象力对声乐表演至关重要,不仅能丰富歌曲情感表达,而且使歌曲意境得以升华。

(3)审美体验。声乐演唱者的审美体验是演唱者再创作的画龙点睛之笔,演唱者往往把其全部心理因素集中在此。美集中体现在声乐演唱中,再造审美意象是美感产生的前提。审美情感是人类心理普遍存在的情感因素,这种审美体验是指欣赏艺术的人们对艺术美的欣赏角度和切身体验。比如人们对艺术歌曲《黄河怨》的欣赏,《黄河怨》本身是一首抒发作者凄婉哀怨、悲愤的感情的,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以缓慢、低沉、悠扬的旋律来表现作品的意境,随着主体的展开,慷慨激昂的旋律让我们的内心也与歌曲中丰富的意境联系在一起,歌曲中所表达的情境好像就在眼前,使我们好像亲身经历了作者当时的境遇。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体验和欣赏。

4结语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用于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乐记》中载“凡音之起,皆因人心感于物而动”。歌唱者要想使自己的音乐歌曲更具魅力必须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作品情感方向,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充分晕染作品的情感,只有这样的演唱才称之为天籁之音。参考文献:

[1] 郭晓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观周刊,2011(39):288.

[2] 熊伟.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3(1):102103.

[3] 瞿红.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魅力中国,2013(34):78.

浅论声乐演唱中想象力的运用 篇5

歌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技能技巧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发展,歌唱活动的高级行为是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生理反应。美学大师黑格尔曾说过,“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作为心理的一种活动机能一—想象是声乐学习、演唱等心理要素中的重要环节,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的天地是丰富多彩广阔无边的,根据其在声乐演唱中的具体运用,可分为联想和创造性想象。

1. 联想。

就拿在声乐中最重要的呼吸举例,每一个学习过声乐的人都应该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初学阶段,教师会要求在气息的练习上做深呼吸闻花香的动作,这就是想象力在声乐演唱中的初步运用。当我们想象自己手捧鲜花,深情地闻花香时,会不自觉地使气息动作自然柔和、平静起来。而在具体的歌唱表演中,一个歌者只有有了想象才能了解作品的含义,才能身若其境地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演唱把想象的意境传达、表现出来。

2. 创造性想象。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最高境地不仅是要力求唱得悦耳动听,还要唱得发人深思、感人至深。所以,声乐的思想情感虽然是借助于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此时运用的想象更多的是“创造性想象”。

如在歌剧选段的演唱中,那客观的景象、情境,现场往往并不存在,它需要演唱者通过想象在心中“造景”,虚拟出歌剧的场景进行体验和感受。如果演唱者没有随着剧情和词曲所提供的线索,创造、想象出虚构的“情境景物”,就无从托物寄情,触景生情。只有做好情与景交融互渗,演唱中才能达到真情实意的境地。

如歌剧《托斯卡》中,卡瓦拉多西最后的咏叹调,剧作家精心编织了精彩的戏剧情节,更通过歌词与音乐提供了十分具体、生动的想象内涵。如下歌词:“星光在闪烁,大地发出芳香,花园的大门吱吱的响,脚步轻擦着沙砾,甜蜜的亲吻,激情的拥抱。”很显然,剧作家音乐家在创作中已经进行了极其生动细腻的想象,但这一切均不能代替演唱者的再想象。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在演唱这一咏叹调时,正是通过同样生动、细腻的再想象创造活动,才将凝固在乐谱上的音符和字词在心中展示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和动人的情境。他那生动的内心视像赋予了声音、形体极丰富的音乐内涵。

二、想象力是情感表现的心理基础

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唱出的音乐,即人声音乐。声乐也是一门表演艺术,“歌唱——就是用人声来表达乐曲和歌词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去感染广大听众,打动他们的灵魂,潜移默化地使他们从歌声中得到享受和陶冶,得到鼓舞和力量”。

1. 想象力与歌词情感的外在体验。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与语言的联系十分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这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及的。言为心声,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是最能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的思想情感,是借助于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思想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是靠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一切,都离不开想象力在其间的作用。

如一首内蒙民歌《牧歌》,根据歌词描绘的意境可以想象:晴朗的蓝天中飘浮着一朵朵雪白的云儿,白云下面,覆盖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内蒙古大草原,一群群的马儿在草原上驰骋奔跑,牧人策马扬鞭。真是想想都美得醉人!演唱者触词生情,放松想象。那宁静祥和、色彩鲜明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仿佛就在眼前!只有演唱者陶醉在想象的意境中,才能用歌声尽情抒发自己对大草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想象力与丰富生活的外在体验。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我国古代就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的观点,表明了有情才能有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的道理。

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时,首先(外在体验)分析歌的词曲情感,这是首赞美祖国饱含着深情厚爱的歌曲,如此,演唱时大的情感基调就奠定了。接着就是内在体验对情感的升华:任何一个中国人——你、我、他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有耳听、目见过热爱家园祖国的动人的人、事。这些平常的生活体验一点一滴的积累着,当演唱起《我爱你中国》以及其他同主题的歌曲时,丰富的生活体验融进歌声,饱含了对祖国的热爱,是真正的“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开”!声情并茂也让听者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三、想象力是辅助声乐教学的有力手段

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尤其是在演唱外国作品时,很多教师都会对作品的词、曲作者、歌词大意进行简介。这是必要的对作品的描绘与解释,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绎作品,能够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领会和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1. 在发声练习中的想象力。

“在发声中,气是动力,声带是振动体,如同提琴的弓与弦,簧管乐器的气与簧一样,没有气就没有声音”。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应准确观察,判断气、声的状况,并对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因此,运用想象力这一辅助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唱离不开想象,在声乐教学中想象更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英国著名的女歌唱家、教育家卢齐厄·马南在论述《歌唱——人类情感的声乐波谱》中曾讲到,“歌唱者如果把俄罗斯芭蕾舞学派和表演学派所发展的训练方试——练习身段作为表达各种情感的基础,用作歌唱的预备练习,是会从中受大益的。”这说的是用舞蹈练习身段的感觉来帮助训练学生发声,其实这也不失为练声过程中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一般而言,学习声乐的学生都会辅上舞蹈基训课,从芭蕾舞的立姿、绷脚到中国古典舞的手、脚位、身韵组合等。一些学生能准确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从而较好地解决练声过程中的基本体态,再很好地融入到唱歌中去。

2. 歌曲演绎中的想象力。

正确的歌唱想象是意识对人体直接与间接的指挥艺术,它指挥人体的协调统一,具体表现在呼吸、吐字、声区、音色、音高、气息等方面。想象还是进入角色和情景的桥梁,歌唱艺术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当从阅读作品开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将生活转化为艺术。需要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的心理之中,感受歌曲需要表达的情感。

有首歌叫作《草原之夜》,笔者认为在演唱前应多想想其他艺术家们在演唱这首歌时的声音、状态等。再联想歌词的的意境:“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歌声……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拉达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到我的身旁。”

浅谈声乐艺术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声乐艺术,想象,培养

声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直观, 非常抽象, 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演唱中的想象, 就是个人在生活中感知过的人和事物, 当前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映像, 这种映像称之为想象。演唱或发声的想象是歌唱者的一种心理反应, 是过去感知过的人、事和景物等形象在头脑中的反应。

培养歌唱者积极的想象, 是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没有好的想象就没有好的声音。歌唱者只有有了高度的发展的再造想象力, 才能精确的从事歌唱活动和深入研究声乐艺术;只有具备高度发展的创造想象力, 才能在声乐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并在声乐事业上有所创造建树。

培养歌唱者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艺术的道路更是永无止境。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才能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歌唱者的修养同样也体现在科学的思想方法上, 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立统一辨证客观的认识、分析歌唱发声训练中的规律、矛盾、问题, 从容的对待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挫折, 才能保持积极向上、奋发乐观的精神状态和歌唱心理。因此, 每个歌唱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因为正确的世界观影响和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决定和处理一切事物的标准,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是歌唱者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 真切的深刻理解领会作品的内容。塑造完美的人格, 使之向高尚的方向发展和得到持久发展的动力。

二、热爱生活, 保持充沛的激情

现实生活是获得艺术想象力的基础, 尤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激动人心、富于诗情画意的场面, 要热爱生活, 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多方面熏陶是获得艺术想象力的有力保证。

艺术想象的另一要素是充沛的激情, 它是获得美好音乐表现的前提。这是因为音乐是感情的产物, 是对美的情感抒发。想象活动的展开正是沿着情感发展的轨迹进行的, 它既能充分调动起演唱者的情感积累, 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 同时也能获得自己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这种对音乐形象的在创造, 有时甚至使演唱者有脱胎换骨之感。因此, 歌唱者应该广泛地接触生活, 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三、提高文化修养, 扩大知识领域

文化素质是指声乐教学中, 歌唱者必须具备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歌唱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合体, 是声乐教学和声乐表演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 歌唱者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了解歌唱艺术相关的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 同时也要努力学习表演、舞蹈、美术、戏剧等相关的姊妹艺术, 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歌唱者理解、掌握的知识越多, 就越能全面、深入、细微、准确地解释作品, 把握作品的风格, 创造性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更好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感、艺术思想、审美判断和风格气质。歌唱者在台上的举手投足、动作姿态, 都会透出一种特有的神韵气质, 而这种神韵气质也是歌唱者文化和修养的浓缩和流露。同时想象的能力受想象者的知识面和生活经验所制约, 因为想象是在生活曾有的表象记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一个歌唱者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演唱技巧外, 还应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来扩大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以构筑一个一专多能的优化知识结构。

四、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声乐属于表演艺术, 是一门实践性重于理论性的学科, 因为声乐艺术实践, 是巩固歌唱者所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歌唱者艺术创造能力较为有效的途径。多参与音乐艺术实践, 巩固和发展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建立稳定健康的歌唱心态。丰富的音乐想象只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一个人头脑中能够随时提取的音乐形象越多、越生动、越明确、就越容易在音乐的想象中随心所欲, 从而唤起更加丰富、生动和美妙的音乐想象。而音乐想象的积累, 只有通过平时的音乐实践才能获得。所以, 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平时要多参加音乐活动, 要对音乐特别留意。音乐想象的记忆力会越练越强。

论想象力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篇7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当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 我们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 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 把自己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 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 那么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很生动。想象和意境会很快帮助演唱者树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歌曲主人公的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 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 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当然, 演唱者解释音乐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它是技能、知识、生活、记忆及情感等的积累, 积累越丰富, “灵感”也就越活跃。因此歌者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中, 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 去感受生活, 增强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心理学上的所谓想象, 指的是人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 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活动, 可以在已感知的对象之外, 通过一种“大脑影院”中生活回放的过程, 改造记忆表象和综合过去的审美经验, 它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 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画面也会因此而得到展现。演唱者在歌唱中常常会闪现出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美妙的、可贵的心理“瞬间”, 它们在情绪、意念或感受等方面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地近似或逼真于作品所拟情境中的情绪情感、意念和感受。这些瞬间, 就是演唱者向角色转化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想象来完成。

心理学中的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它是一般人都有的正常心理现象, 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但无意想象过多, 会干扰正常的思维与行动。有意想象则是在一定的目的、意图和任务支配下的有意识的自觉的想象。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 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

声乐训练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训练的技术含量特别高的训练, 应时刻伴随有意想象。例如:美声唱法声音的艺术形象必须是通畅的、圆润的、明亮的、结实的、轻松的、灵活的、纯净的、柔和的。对美声唱法声音形象的认识, 可以通过美声歌唱大师的声音效果在听觉表象记忆中获得。在声乐训练中, 歌者不能盲目地发声, 必须利用有意想象去练习发声。亚里士多德在《记忆与回忆》一书中说:“记忆是想象和心灵的同一部分, 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 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内心要永远保持正确的发声记忆, 在较长的发声训练时期, 不断进行有意想象, 对错误的发声与正确的发声进行比较, 分析错误的原因, 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加以解决。只有带着目的训练才会真正达到训练的效果, 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用“歌唱意念”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 歌唱意念就是人在歌唱中的思维活动。歌唱时, 在歌唱意念的指挥下, 使发声机能在改变音域、音量、音色、语音、情感、动作方面, 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沈湘教授曾说:“除了‘感觉’之外, 就是大脑的形象思维了, 它是指挥调整的‘司令部’, 歌唱意念, 在歌唱发声的整个过程中, 是处于主动的主导地位。”他把歌唱意念的作用, 强调到“司令部”的地位, 目的是正确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 不断提高声音效果。

歌唱是演唱者歌唱意念与发声机能协调共同形成的情感表达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激起正确的歌唱生理活动, 从而形成完美的歌唱。

在整个歌唱过程中, 歌唱意念一直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为在歌唱时, 每一个音的听觉形象先在意念上做好准备, 而不是从生理上去做动作。当歌唱意念正确时, 发声机能会相应地做出反映, 并自觉地调整自己, 进入理想的发声状态, 达到意念与技能的和谐统一。歌唱艺术的实践也证明, 一个好的演唱者, 即使具备了优越的发声机能, 也必须在正确的歌唱意念的引导下, 才能自然地发挥发声机能的作用, 产生美好的声音效果, 获得优美的歌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歌唱意念因素是主要的, 它贯穿歌唱艺术的全过程。歌唱意念的变化影响发声机能的变化。在歌唱实践中, 意念和机能必须协调配合, 才能进行正确的歌唱。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就是指歌唱意念带动了发声机能, 使演唱者身心一致地投入到歌唱当中, 从而产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的优美歌声, 并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情感的表达当中, 进入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真正的歌唱家都是心动在先, 并始终引导身体相随, 意念和机能浑然一体。因此, 在平时歌唱中, 歌者应该正确运用歌唱意念, 积极引导发声机能, 及时进入歌唱状态。对各种声乐技巧的训练, 都要用正确歌唱意念引导, 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 利用形象语言, 正确运用歌唱机能, 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 那么音乐想象力则是评判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因而我们要不断开发音乐想象力。

首先, 不断扩大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 从而增加想象的广度和深度。为了充分开发想象力在演唱中的作用, 歌者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 特别是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 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 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特征, 特别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一个好的演唱者首先应该是热爱生活、有多方面爱好的人。

其次, 掌握歌曲的表现手法, 这是引起想象的必要条件。同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 长笛三度音好像鸟鸣一样, 歌唱的不同表现手法, 也会引起人们对歌曲不同的想象。

再次, 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指定一个想象范围, 自己选择适合的歌曲。比如说:举杯欢庆的场景, 就会想到《欢乐地节日》、《举杯吧, 朋友》等;草原景色, 就会想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牧歌》等。

歌唱想象力表现在对歌唱技巧的想象及情感的流露中, 通过对想象力的开发和利用使歌唱技巧达到一个境界时, 歌者就应该用想象力提升自身对歌曲内涵的了解, 投入情感去演唱每一首歌。“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唱者进行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 它来源于演员对歌曲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 没有心灵的投入, 就不可能是真情的流露, 一切表演都是失败的。因此, 想唱好每一首歌, 都应该充分利用想象力, 让自己置身于歌曲创作的情景之中深入体验, 为其感动, 受其感染。

美好的声音必须是有真实丰富的情感的, 以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要使声乐艺术创造真正达到以情感人的效应, 演唱者就应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把歌曲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情真意切地演唱出来, 并且把这种真实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融为一体, 这一切都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想象力声乐教学 篇8

一、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运用及培养策略

对于声乐表演来说, 想象的变化, 情绪的转变都改变不了歌曲的整体情感基调。特别是对于叙事性音乐作品来说, 整首歌的变化都是有一个情感基础的, 而想象力的发挥不可能脱离这个基础。所以在培养想象力时, 应先理清声乐作品的情感基调, 从歌曲本身的角色和场景开始想象。情感基调决定想象力的发展方向, 体现着声乐作品的情感, 其综合性和统一性最终形成了声乐作品的主题。对于声乐表演来说, 演唱是对声乐作品的再次创作。而在演唱的过程中, 再次创作要紧紧抓住情感的主线, 从整体上理解和分析声乐作品的场景和人物。

在学习声乐演唱的过程中, 歌唱的想象力思维支持着声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发挥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 可以逐步认识到发声与歌唱表演的内在力量。在想象力的带领下, 歌唱者能更科学地找到学习的正确方法, 能达到快速提高演唱水平的目的。歌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为了更好地运用和培养想象力, 歌唱者不仅要在社会生活与情感体验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同时还要多去体会, 多去感受, 多去总结, 这样才能把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贴切地表达出来。提升自己的内涵, 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提高修养, 培养同理心是想象力运用和培养的重要方法。所以, 如果遇到自己经历过的情感, 在演唱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当然, 也不是每一种感受都可能全部感受过, 这就要求演唱者多观察生活,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学习与观摩经典演唱作品, 从而扩充自己的想象空间。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想象力运用及培养案例

比如在《孟姜女》这部声乐作品中, 主人公是孟姜女, 整首作品主题是孟姜女千里寻夫, 最终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在这首音乐作品中, 变奏性多段体曲式结构决定了其演唱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表演这首声乐作品, 在进入第一乐段之前, 就要展开想象, 做好情绪的铺垫。如第一段中的唱词:“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啊那个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为了更好地培养想象力, 演唱时可以想象正月家家团圆的情景, 各家各户都在欢天喜地迎新春。而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 被秦始皇抓去修长城。新嫁娘孟姜女只能独守空闺, 在团圆的日子里一个人品尝思念丈夫的痛苦。歌唱时演唱者要发挥想象力, 培养自己的情绪, 把自己想象成孟姜女, 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孟姜女的思念。培养自己哀婉, 伤感又无奈的情绪, 通过培养想象力, 演唱时平和略带哀伤, 含蓄地表达对万喜良的思念。

歌曲行进到第二乐段,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 那是牛郎会织女点燃的红灯笼。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 我与喜良哥何日能重逢”。此时的孟姜女已经独自一个等待到了七夕。演唱时想象天上的银河, 想象七夕节里牛郎和织女的相会, 再转回到孟姜女自身, 独自一人, 只能在仰望银河中默默思念自己的夫君。从想象中就可以知道, 第二乐段依然是对万喜良的思念, 但是由于时间隔了几个月, 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情绪会更哀伤, 甚至会带一些哭腔。通过想象, 可以明白孟姜女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和万喜良重逢, 思念遥遥无期, 时间越来越久, 自然在演唱时会更为凄凉。

而歌曲行进到第三段时, “九月里来九重阳, 菊花煮酒空相望, 落叶飘, 秋风凉, 窗前月如霜, 我给亲人做衣裳。线是相思啊针是请啊, 针针线线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 絮进寒衣伴君行。”又是几个月过去, 重阳是一个思念的节日, 无人赏菊, 无人一起过节, 天气却越来越远。演唱者想象着古代音讯隔绝, 却又思念深重的日子, 自然就能体会到孟姜女越来越放心不下的心情。一去就再无音信的丈夫越发让孟姜女放心不下, 天气会越来越冷, 担心丈夫受冻的她, 赶制寒衣后终于决定去长城寻找丈夫。此时, 演唱者可以想象孟姜女看着天气转凉的心情, 依然是思念, 但却开始直面问题, 决意亲自去寻找丈夫。在这里, 演唱者想象出孟姜女是如何从一个只知道思念和痛哭的弱女子, 变为了一个不畏惧旅途艰险, 只身一人上路寻找丈夫的坚强女子。所以在演唱时, 情绪要激昂起来, 开始有坚定的信念。而随着乐曲的推进, 当孟姜女得知丈夫已经累死在修长城过程中时, 内心郁结痛彻心扉, 痛苦几天几夜后痛哭直到长城为之倾倒。演唱时乐词已经是泣血, 而演唱者的情感也为之痛不可抑, 想象的变化, 情境的变化, 最终体现在演唱中, 就是声乐表演的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培养和运用想象力, 歌唱者平时要多看文学作品, 多看经典戏剧, 用心揣摩角色的情绪, 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起伏, 感同身受, 扩大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积累, 最终达到提升自己歌唱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蓓.试论声乐表演中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 2014, 10.

[2]黄惠琳.声乐表演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分析[J].音乐时空, 2015, 07.

上一篇:POLYCOM下一篇:移动隧道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