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

2024-07-25

多媒体通信(精选十篇)

多媒体通信 篇1

宝利通公司最近隆重出席了在北京汉华国际饭店举行的2010年第9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音频通信高峰论坛暨产品展示会。以强大的人员、产品线、解决方案三大阵容强力出击。在论坛部分,宝利通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余宝生发表了题为“视频会议客户化和融合应用”的主题演讲。他提到,视频会议应该首先满足客户的四项需求:即稳定可靠、使用简单、管理方便、维护容易。宝利通视频产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宝利通独具特色的丢包恢复、带宽优化、中文滚动字幕等技术功能来实现客户的需求,取得了客户的普遍好评。对于融合通信,余宝生表示,融合通信是一种将计算机互联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模式,旨在解决人们之间沟通问题的方案和应用,让人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文字信息、数据、图像和音视频的自由通信,提升人们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余宝生还介绍了宝利通近两年间推出的极致远真和远真产品系列,包括RPX,TPX以及可根据客户环境定制的最新型OTX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图像质量高,而且占用带宽少,非常值得推广使用。这类极致远真系统不仅可以很好地代替传统的出差方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节约大量的差旅费用,节省大量时间。这类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了无论距离多远,都可以和异地的分支机构实现身临其境的“面对面”沟通效果,开创了全新的应用领域。

宝利通在展示部分重点展出了全新基于微软OCS平台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以及多款商务可视电话和集成视频宝利通中国区技术总监余宝生先生发表及语音的会议电话。其中,IP7000可以与Polycom HDX会议室远程呈现方案集成,打造高品质会议的桌面方案。同时展出的桌面商务可视电话还包括IP 650、 CX 200、VVX 1500等,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广泛关注。

多媒体通信技术 篇2

和电话、电报、传真、计算机通信等传统的单一媒体通信方式比较,利用多媒体通信,相隔万里的用户不仅能声像图文并茂地交流信息,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媒体信息,还能步调一致地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而且用户对通信全过程具有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这就是多媒体通信的分布性、同步性和交互性特点。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的业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会话型:你在家中与远方的朋友通电话,可以看到他的形象;你与远在国外的合作伙伴进行贸易谈判,可以逼真地看到对方提供的样品,还可以把已签字的合同立即传送给对方;你甚至可以坐在办公室或家中,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同行一起“开会”商讨问题,等等。

电子信函型: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向远方的朋友发出(或接收)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电子函件”。

检索型:你可随时从不同地点的多媒体数据库中检索到需要的多媒体信息,

分配型:你可以在家中随意点播你收看的电视节目。

要实现应用前景如此诱人的多媒体通信,需要解决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首先是通信网问题。最适合多媒体通信的通信网,是宽带绘综合业务数字网,它能灵活地传输交换具有不同传输速率、不同性能要求的多媒体信息;世界各国正在着手建设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容纳多种媒体信息的“车辆”通行无阻创造了条件。其次,要解决多媒体信息的“压缩”问题,把音频、视频信号的频带压缩到一定范围,否则“信息高速公路”上就容不下那么多的多媒体信息的“车辆”了,还要研制至少可以存储、显示处理两种以上多媒体信息的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Avaya统一通信强化多媒体协作 篇3

通过Avaya Aura平台的协作功能,Aura Conferencing 7.0可以与Avaya的移动终端平台Flare Experience实现联动,进而在PC、iPad等终端上实现共享桌面、应用、白板、会议记录以及即时通信等功能。换句话说, Aura Conferencing的作用已经从简单的音、视频沟通,演进为多终端支持的统一通信多媒体会议解决方案。

而这种转型,也是用户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在网络带宽不断提速的今天,单纯的音、视频交流已经难以满足会议的需求,多媒体展示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移动办公、SOHO一族也正在慢慢为企业所接受,对智能终端的支持能够为用户的办公方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Aura Conferencing 7.0解决方案的转型,也使其本身更具备竞争力。实际上,Aura Conferencing 7.0目前在功能方面与其他厂商相差无几,只不过在实现方式上,Avaya Aura Conferencing是搭建在企业内部的,需要企业自己运维,而另外一些厂商包括思科WebEX提供的是即用即付服务。

Avaya中国区技术总监陈蔚认为,“在自建统一通信平台还是购买服务的问题上,每个企业的考虑角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规模不大的话,用户没有必要自建统一通信平台。这主要是因为自建平台不仅要考虑购买成本,同时还要考虑维护费用。而对于较为大型且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自建统一通信平台则比较合适,因为对于这类企业而言,租用服务的花费非常高。”陈蔚表示,“对于全球性的公司而言,不仅拥有专业的数据中心维护团队,而且所有分支机构一般都会统一接入数据中心。那么,企业可以将统一通信平台一并放入数据中心。这样一来,可以在不需要太多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自建统一通信平台。以Avaya自己举例,我们的会议桥分布在美国和新加坡,全部通过IP接入,几乎没有产生额外费用。”

浅析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篇4

多媒体通信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理想的多媒体通信方式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 通过各种媒体的信息交换网络的任何时间。它集成了互动性、多媒体复杂的分布式和广播电视真实性计算机通信网络, 给人们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因而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1 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1.1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在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中, 最为关键的是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音频和视频信号数字化后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并要求传输速度快,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 因此必须压缩到他们, 以期望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2]。

(1) 音频数据压缩技术。声音传播的重要媒介, 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音频压缩编码是最小化代表语音过程的数目, 也能确保所需要的系统的质量和清晰度。对数字信号处理和压缩的量化, 使传输和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语音信号处理, 还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2) 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图片不仅能够提供的信息更直观的形式内涵, 也更容易接受, 人们更明了[3]。由于图像具有大量的信息, 在当前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资源的条件下, 为了达到实时处理, 就必须以压缩图像时, 如果没有被压缩的图像信息, 则占用大的存储空间和通道宽度, 以便存储和传输成本变得昂贵。图像数据压缩技术是图像数据所固有的冗余和一致性的使用, 一个大文件传输数据到文件的性质变小, 以减少的数据量。

1.2 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技术

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技术包括宽带网络技术和接入网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必须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或较大的信道宽带, 以确保高速实时地传输大容量数据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信号, 并且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随着电子商务, 电话会议, 电子邮件等网络服务,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4]。

1.3 多媒体通信的终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的发展, 高性能的多媒体通信终端越来越强大, 体积越来越小, 小的可见光, 多媒体通信终端的发展趋势, 简单实用[5]。此外, 关闭在多媒体通信终端的各种多媒体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如视频电话、远程教育、实时点播等。

1.4 移动多媒体通信的信息传输技术

由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移动多媒体通信所需的信息, 以得到支持, 其关键技术还包括射频技术、多址方式和调制方式三个方面的移动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

1.5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常规数据库处理的数据类型是主要的字符和数字。然而, 随着技术的发展, 各种非结构化数据 (如图形, 图像和音频) 已经出现, 在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能力, 传统的信息系统, 所以, 我们需要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的数据库的非结构化处理新的数据研究——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的特点: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能力;采用大容量的存储管理;有利于多媒体信息查询和检索;易于集成和编辑媒体;随着多媒体和交互功能的接口;提供性能统一的管理机制, 以保证其服务的属性。

2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 包含了未来的全球通信网络将在天堂。很多天空卫星系统, 为全球客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地面不仅可以实现光纤到户, 用户也可以有一个高速的多媒体移动通信服务。与此系统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且具有均匀性和平滑连接的一个高度。多媒体通信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 在地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2.1 与“三网合一”技术相结合

计算机行业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成为相应的数字处理, 数字压缩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 以及各种媒体信息的传输, 以提供必要的带宽。TCP/IP应用协议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这一切都为“三网合一”创造了技术条件。

“三网合一”是指计算机网络, 网络传输和通信网络作为一个整体, 接收和处理, 以及数字条款充分实现。因此, 他们可以在行业三大趋势, 在技术上是一致的, 交叉渗透在企业的网络互联, 合作与相互操作的比赛中, 为了更好, 更全面的为群众提供个性化, 多样化基础的通信服务。

但“三网合一”不能简单地将三个网络的总和, 为了正确地传输音频, 视频和数据信息必须等待传输, 宽带, 接入层交换和更好的QOS和统一的信息表示技术建立其生存的前提下。多媒体通信技术则为“三网合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2 与移动技术结合

因为移动电话的出现, 1G、2G、2.5G和3G的发展过程后,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仿真只用于语音呼叫。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 为了提高相对于接收数据的第一代, 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完成了数字技术的发展, 仿真技术的过渡, 这可以通过数字语音数据和较低的服务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格式, 但因为不同的格式 (GPRS, CDMA等) 可以使用户受相同的标准的范围内漫游。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针对实时视频, 高速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 是与互联网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他无线通信和多媒体通信。让世界各地的用户通过3G手机从土地海洋实现全球三维通信网的卫星。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 并促进推广移动技术的发展, 最大程度, 移动技术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也为移动通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使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在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传输质量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 使移动通信技术在传输类型更加丰富, 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话需求, 提高移动通信的整体发展质量。

2.3 与卫星技术结合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基于大型多媒体网络, 创造客户需求的增长, 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 由于小的带宽的现有电话线不能为了满足多媒体系统的要求, 与地面网络的使用, 以实现访问, 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 往往难以实现全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以满足普通接入的需求。

近年来, 电信、广播电视、导航、遥感卫星系统、尊重地球上的资源、环境监测、军事侦察、气象服务已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价值。卫星技术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发展阶段, 它可以引导用户提供高带宽, 易于宽带信号被发送到用户, 没有中间节点。可以想象, 多媒体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

3 结语

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分布式交互计算机和通信将完美结合, 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服务。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应用, 将成为通信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技术。

参考文献

[1]曹霁.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 (12) :85-86.

[2]李木香.浅析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3) :33-34.

[3]刘勇.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36-37.

[4]余林.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J].山西科技, 2006, (6) :29-31.

多媒体通信 篇5

上述情况说明了医院通信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虽然一般的医护人员,时常对不便的通信环境发出抱怨,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制约已习以为常。

国内一些较大的医院已认识到在信息化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打造“无线医院”的想法DD通过使用无线技术改善医院的通信办公环境,提高医院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推进WiFi无线基站、无线语音系统、无线医疗工作站等应用平台的建设。

客户需求分析

沈阳市妇婴医院是沈阳市唯一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设备齐全的以妇产科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结构形式的专科医院。医院在辽沈地区具有较高声誉,随着医疗建设水平的发展,医院已从单纯的产科医院发展成为今日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妇产科医院。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医院对信息管理应用尤为重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软硬件医疗服务水平,致力于打造一个先进、高效的信息管理应用环境。

通过对无线应用价值的了解,医院决心打破目前传统有线办公模式的束缚,希望捷思锐能帮助医院加快信息化水平的改造。

捷思锐了解到,医院在实现全WiFi网的覆盖后,产生将现有的语音通信系统彻底改造为无线语音通信方式的想法,并有如下需求:

1.在医护适应电脑的无线移动办公之后,相比之下,传统有线座机带来的不便愈加突显,医院需要语音通信的信息化改造。目前医院拥有无线和有线两套通信系统,为避免麻烦,医院只想使用一套通信系统。

2.移动通信给医护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医院希望内部的通信终端也具有移动性,符合移动性办公的特点,同时,移动通信终端的使用范围要限定在医院范围之内。

3.希望医院直线间内部的通信费用可以节省,实现医院内部通信的全免费,

4.作为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希望可能实现电话会议、IVR交互、电话录音等方便通信的交流和沟通。

无线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

与沈阳妇婴医院沟通后,捷思锐提供了如下无线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以满足医院的信息化改造的需求。

在已有的无线网络的基础上,捷思锐为医院建立一个基于IP交换的无线语音系统,医院使用这套系统就可以将以前的有线系统彻底替换掉。

这套语音系统以MCS1000为核心语音交换设备,同时配备了由捷思锐自主研发的GA90网关设备(配带E1卡)。通过E1线路连接到电信运营商,作为连接MCS1000与公共电话网(PSTN)的中间设备。同时,在一期项目终端将部署200部WiFi手机供医护人员使用,通过无线网络平台,移动终端与MCS1000形成对接传输语音。

拓扑图如下:

该解决方案可为医院实现如下功能,不仅为医院人员提供便利地移动通信、丰富的应用功能,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电话费用,提高了医院信息管理水平:

无线办公电话网络:MCS多媒体通信系统提升办公效率并降低办公通讯成本,构建无线的办公电话网络。MCS1000可对应1000个移动终端,为每一部WiFi手机配备分机号码,并保留原有的总机号码。I

免费的内部无线通讯:使医院内部的统一通讯变为现实,医护人员使用Wi-Fi手机可进行内部协同工作、急诊呼叫等等,同时内部所有的语音通信都是免费的。

多方电话会议:可随时随地召开远程多人电话会议,在无线移动环境下,召开电话会议会更加方便,操作也更简捷、方便。开会人员无需到场,只用使用WiFi手机,便可及时与多方做沟通与讨论。为医生提高会议效率,节省办公时间,在办公室即可完成对病例的讨论,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

可编程 IVR :可在总机上自主设置上下班、节假日或 24小时工作时间的语音交互,可以针对不同时间执行不同的流程。当患者来电咨询时,无需人工帮助即可快捷、清晰的指导患者语音操作。

多媒体通信 篇6

[关键词] 移动通信 电视机 多媒体 气象信息 自动播报

[Abstract] The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GPR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to cheap (TV) as the ultimate display terminal to meteorological multimedia information controller MCS as the core, the user to watch TV, use sound and light, reminded the pile, video switch, accurate and timely manner to various meteor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weather conditions, 1000 messages to 10,000 households to remind people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life and property losses.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sTV Multimedia Weather Information Automatic broadcast

1. 引言

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有效地将各类气象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传递出去,提醒人们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电视机作为已经在千家万户普及的家电,如果能作为发布系统的显示终端,可以很容易地在农村、企事业、社区、学校进行推广的目标。

2. 发布方式

传统的气象信息发布方式有一个媒体中转过程,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公众也要通过各种媒体来接收信息,到达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从而影响了气象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因此,传统的气象信息发布方式无法及时地发布突发性的气象灾害信息。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将气象信息从本地气象台直接发布,也就是实时播报,是延迟时间最短的发布方式。(表1)

而电视安装范围广,收看人群多;文字、图片、视频均可,没有其它媒体中转,实时灾害均可在第一时间对用户提供。

表1 气象信息几种发布方式比较

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电子显示装置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3]。此外,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预警信号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本系统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

1、不受距离限制:只要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2、联网实时发布:采用UDP/TCP网络传输协议,系统容量最大可达到5,0000个安装点,当有重大天气预警、预报及灾情实况信息时,所有用户可以同时接收,在1分钟内将信息发送完毕。

3、安装维护方便:由于不需要铺设光缆或通讯电缆,只要能看电视的地方,配置多媒体信息控制器MCS后都能使用。

4、系统安全可靠:信息发布中心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平台,都有经过验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加密和硬件密匙,保证数据传输和信息发布的安全性,有效地杜绝违法信息的干扰。

5、先进性前瞻性: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移动无线通信系统、自动存储、STB等先进技术,并考虑国家以后的发展方向,设计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多媒体信息播报系统。

6、普级推广原则:终端价格易于被用户接收,适于大面积推广。

7、管理员可视性:本系统中通过信息发布软件和信息制作软件的交互,使得用户(PPC)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有MCS终端的工作状态,直接看到MCS终端是否正常、信息是否发送完成、现在的播放节目单以及指令是否接收正常等。

3. 系统所用的现代电子技术

3.1移动通信GPRS在气象信息收集、发布中的成熟应用GPRS(整合封包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是封包交换数据的标准技术,具备立即联机的特性,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说是随时都是上线的状态,相对GSM拨号方式的电路交换传送方式,GPRS是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速登录、自如切换等优点,这些特点使GPRS特别适合于小流量高频率传输的数据业务。

目前河南省气象局使用GPRS方式收集气象资料,一分钟内可以将安装在全省各乡镇的近2000个自动气象站资料收集完毕。另外在河南推广的基于GPRS的气象预警LED显示屏发布系统中,一分钟内可以将10000个LED终端信息全部更新。[1][2]

3.2电视机及机顶盒为本系统提供了廉价的显示终端,凡是与电视机连接的网络终端设备都可称之为机顶盒(Set Top Box,简称STB)。近年来,中国机顶盒发展迅速,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201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4]

本项目中,信息控制器MCS将存储器中的多媒体信息与视频信号叠加、切换使用了STB中的相关技术,与国内的广电规划不谋而合,节约了用户的成本,有利于系统的推广。

4.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TV电视机终端、多媒体信息接收控制器(Multimedia Control System,简称MCS)、气象数据中心(IDC)、信息发布中心(IPC)和信息制作中心(PPC)的服务器及配套软件组成。

4.1 硬件构成全自动多媒体气象信息播报系统由信息制作中心、发布中心和电视机终端几个部分组成。

图1 多媒体气象信息播报系统拓扑结构

4.1.1 信息制作中心

信息制作中心(PPC),是Program Production Center的缩写,运行在各市、县气象局或最终用户PC机上,可以自动从气象信息数据库(运行在省市气象局)获取气象信息,并上传到信息发布中心。

4.1.2 信息发布中心

信息发布中心(IPC),是Information Publish Center的缩写,一般设在省气象局或由电信局托管,IPC接收来自PPC的信息,选择所需要发送的TV终端下发下去,TV接收到来自IPC的信息,按照信息属性要求播放信息内容。因为PPC安装在各市、县或最终用户PC机上,PPC只能对自身所管辖的TV终端发送信息和指令。

图2 MCS功能示意图

4.1.3 多媒体信息接收控制器MCS

4.1.3.1 MCS功能(如图2所示)

MCS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在本系统中是用户TV终端的核心,它的功能如下:

(1)通过移动网络自动接收来自信息发布中心(IPC)的各类信息;

(2)提供正常的电视节目输入接口,如有线电视视频信号、AV信号(DVD等)透明输入; (3)提供多媒体气象信息的输入接口,如串行口RS232,以太网口RJ45,可以通过串口、GPRS或网络等多种方式更新信息;

(4)提供输出接口:视频、AV输出;

(5)使用STB、非线编等技术,实现视频信号、文字、图片的叠加,并输出到电视机;

4.1.3.2 MCS信息格式

MCS内嵌操作系统,可以读取MP3、BMP、PNG、JPG、MPG、AVI等格式文件,并与直通的电视视频节目叠加输出。

4.1.3.3MCS信息类型

本系统中,多媒体气象信息分为三个级别:1、一类信息为重大天气预警、灾害预警;2、二类信息如天气预报、气象情报等;3、三类信息如雨情实况、温度实况等。

4.1.3.4 MCS信息播放

信息的播放按照用户预定的节目单,该节目单及要播放的文件已经通过移动网络或其它方式传输至MCS存储器。示例如表2所示:

表2 节目单播放示例

MCS可以自动识别信息类型,并自动按以下规则播放。

(1)当MCS第一次收到重大预警、灾害等一类信息时,MCS信号灯闪烁,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同时电视机自动切换视频信号,全屏播放该信息;

(2)当有天气预报信息到来时,MCS信号灯闪烁,有线电视照常播放,只在屏幕下滚动播放天气预报;

(3)当有气象知识、雨情等实况信息到来时,MCS信号灯闪烁,电视屏幕被分割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电视节目,右边显示实况信息。

(4)所有信息可以保存至MCS内置的存储器内,循环更新,播放时有一定的时效性,过期信息不再播放。

4.2 软件构成

4.2.1 信息制作软件

信息制作软件(示例界面如图3)在信息制作中心运行,可以随时编辑各类信息并立即通过信息发布中心向显示终端发送,目前系统实现了以下信息的发布。

1、天气预警信息。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通过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将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并将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3]。信息制作软件可以直接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的规定将预警符号和预警指南发送至用户电视终端。

2、每天预报信息。可以将预报员每天所作的预报结果直接发布至显示终端。

3、天气实况信息。信息制作软件连接了省或市级气象数据中心数据库,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实时气象信息,其中包括雨情信息、区域天气站信息、自动气象站信息,并自动发布至对应的电视机终端。

图3 PPC界面

4、用户通知或用户自定义信息。作为最终客户,需要将自己的通知在终端上发布,信息制作软件特别为其提供了发布广告的接口。

信息制作软件安装在各市县气象局,仅对所辖地的电视终端进行管理。比如洛阳市气象台在车站、商场、银行大厅等人群密集场所安装了100个显示终端,这些显示终端只显示洛阳市气象台所发布的天气预警和预报及灾情,只提取洛阳所辖地区的雨量及天气实况,而不显示其它地区的气象信息。

4.2.2 信息发布软件

信息发布软件在信息发布中心(IPC)服务器上运行,除直接对显示终端发布信息外,还可以与信息制作软件交互对显示终端进行控制。控制功能主要包括:①对显示终端定期进行时钟校对以减小时间的误差;②对MCS清零以实现MCS信息的初始化;③远程MCS设置及查询。

4.2.3 用户分组和级别设定

分组和级别设定是为了方便管理员按组和级别发送信息。如表3所示例,海中市气象局安装了100块TV气象多媒体显示屏,分别编号为TV001至TV100,而这些显示屏又分别安装在不同的乡镇。

表3 用户分组和级别设定示例

管理员在IPC服务器数据库上完成对用户的分组设置,在PPC客户端使用硬件加密狗进行设置,软件加密狗有1K字节存储空间,存储了用户名、用户级别及版本信息。根据要发送的信息类别,将PPC分为A、B、C等类别,A类是气象局使用的,可以发送气象信息;B类是单个用户使用的,只能向某些或某个电视终端发送本单位的通知。

5.系统应用及前景分析本项目的推广,充分考虑推广和运行成本。

电视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本项目在电视机的基础上加上多媒体信息控制器MCS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播报,易于推广。每月的运行费用是移动公司的通信费,根据数据分析计算,每个MCS不超过100M,月合计费用为包月20元。

本项目可以在银行、证券、商场、政府公告大力推广应用,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立端,杨雷,范保松利用GPRS的远程自动雨量监测网络《电子技术》2004年10期w

[2] 范保松 , 谢君, 徐远远河南省乡镇雨量站使用的网络技术《河南气象》2005年02期

[3]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令

多媒体通信 篇7

全球领先的远程呈现、视频及语音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宝利通公司日前隆重出席了在北京汉华国际饭店举行的2010年第9届中国国际多媒体视音频通信高峰论坛暨产品展示会。

作为本次大会的白金赞助商, 宝利通以强大的人员、产品线、解决方案三大阵容强力出击。在论坛部分, 宝利通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余宝生发表了题为“视频会议客户化和融合应用”的主题演讲。他提到, 视频会议应该首先满足客户的四项需求:即稳定可靠、使用简单、管理方便、维护容易。宝利通视频产品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并通过宝利通独具特色的丢包恢复、带宽优化、中文滚动字幕等技术功能来实现客户的上述需求, 并取得了客户的普遍好评。

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的展望 篇8

1.1 研究背景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就达到了2.1亿, 而其中款待互联网用户就高达1.63亿户。由此可见中国在多媒体通信方面的社会需求是不可估量的。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作为通信市场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具有开发范围广的特点, 早已成为国内外电信厂商的竞争焦点。目前国外各大通信厂商都已经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 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这为国外运营商进军中国多媒体市场提供了比较大的优势。在市场、技术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数据通信市场经过激烈的竞争将出现新的运营商格局。

1.2 光网络及IP网络概述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INTEENET发展程度已成为了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程度的标准。尽管XDSL技术非常的成功, 但其始终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宽带窄、线路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变革, 未来的通信网络将是一个以IP为基本构架的、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宽带数据网络。

IP网络的设计本质是有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且不需要实时交换的通信中断设计,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计算机向服务器索取信息。它除了支持所有的传统电信业务和新兴的信息服务外还能支持花样繁多的多媒体业务, 例如体育、娱乐、广播电视等, 更甚的是家庭的电表、燃气或是道路上的任何一个路灯都是由特定的IP地质控制。

目前我国IP网络的现状是IP网络解决人们对非实时信息的查询、交换、索取和分发, 它也可以进行存储的媒体流的察看和浏览、多媒体通信, 但是它没有刻意的去维护这些多媒体通信的业务质量, 它保持着“用户可以去用, 但IP网络不负责”的作风。

当前最新型的光网络是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 它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 采用了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线传输, 在以太网之上提供了多种业务。EPON综合了PON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势, 具有成本低、高带宽、扩展性强、灵活快速的服务重组、方便管理等优点。EPON媒质的性质是共享媒质和点到点网络的结合, 在上行方向其行为特性就如同点到点网络, 而在下行方向拥有了共享媒质的连接性。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FTTH是宽带接入的最终解决方式, 而IPON也将成为一种主流宽带接入技术, 而无源光网络是实现三网合一和解决信息高速公“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传输媒介。

2 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展望

2.1 中国电信业务的发展进程展望

通过分析研究社会多媒体信息化发展进程, 结合中国电信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宽带用户对视频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 商业用户与个人用户对高质量、大容量的资源租用和虚拟网络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 且用户对IPTV、企业信息化、电视商务等需求在增加, 这就使得我们在数据及多媒体通信方面要依赖于具备大容量、透明性、高质量、智能化等特性的光网络。

此外大众客户正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即时性等特征, 这就要求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向多样性和差异性发展, 迫使电信运营商要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逐步向客户细分后的个性化服务转型。

2.2 怎样加强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的市场竞争主动权

IP网络及光网络作为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收益增长点, 它将成为未来承载各种应用业务的平台, 此外电信网、计算机网、有限电视网三大网络之间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如何有效的发展光网络、IP网络的优势来开展多种多媒体业务, 让人们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上以高效的资源利用率来传输各种信号、开展各种业务。

(1) 通过电信改革重组, 尽快建立我国现代电信企业制度, 提高与国外电信运营者竞争能力。利用时间上的优势在国外运营商还未在中国市场站稳根基前抢占先机, 有效扩大并维护市场占有率, 使我国电信企业具有与国外电信企业抗衡的能力。

(2) 提高我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的容量。随着我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的发展趋势来卡, 提高现有的和新建传输线路的容量是首要任务。40Gbit/s和100Gbit/s传输速度是我国多媒体通信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但单通道的传输速率和增加通道数来顺应这一需求。

(3) 加强安全及服务质量的建设。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的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IP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 目前增强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是隔离、监管和法制, 它们基本上是在不改变网络风格下的补救措施。而信息安全主要是依赖于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等。此外IP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是IP网络比较重大的问题。IP网络的服务质量主要是与IP网络的传输方式有关, 目前它采用的是“尽力而为”的传输方式, 但对传输结果不做任何保证, 这就导致了许多的扶服务质量问题。总的来说IP网络这种分布式开放的光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严重制约了IP网络个种业务的开展, 因此我们在解决IP网络的安全问题的同时加强多IP网络的服务及质量支持技术的研究才能最终全方面发展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

(4) 吸取国外市场开放的经验, 积极转换经营机制,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电信企业缺少迎接挑战的素质准备, 表现为竞争意识不强, 善于国内竞争, 弱于国际竞争;善于投资竞争, 弱于资本 (运作) 竞争;善于技术, 弱于自主开发。因此, 当前电信企业应尽快掌握和吸收国外电信公司在开放市场后积累的经验, 重点解决改造企业内部的运营体制和管理结构问题, 提高市场竞争水平。

3 结语

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正面临着机遇与竞争, 在国内外诸多营运商都想从中国通信市场分得一杯羹背景下, 中国电信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想要获得成功, 有效的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要从体制、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蔡安妮.多媒体通信技术[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

IP多媒体子系统通信组网方案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及多媒体业务以迅猛的态势超越传统语音业务。在此背景下,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ystem,IMS)应运而生。

IMS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通过采用标准化的业务能力而不是业务的方式,提供一个接入无关、便于业务快速部署的结构[1],能够满足终端用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的业务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等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2]。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大企业需要积极拓展的领域。

IMS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3GPP中所定义的IMS是由提供IP多媒体业务(如话音、视频、文本、聊天等)的所有构架在分组传送网上的核心网元构成。IMS由多个逻辑的控制组件组成,主要功能实体有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媒体网关控制功能、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等[3]。IMS通过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及呼叫控制功能,以及互通实体(如边界网关控制功能、媒体网关控制功能、媒体网关功能、信令网关功能等)实现与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及核心网电路域的通信,并增加了媒体资源功能以实现多方通信业务[4]。

1 IMS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建设,对天津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行政交换网的覆盖水平和业务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公司行政交换网采用电路交换技术,业务方面主要提供语音、传真等窄带通信业务并接入公网,同时为调度交换网提供备用路由;覆盖公司总部、地市供电企业及直属单位,另外部分发电企业也接入了行政交换网。

受制于电力通信专网覆盖水平,目前行政交换网尚未全面覆盖所有县供电企业以及供电营业厅、乡镇供电所等外部办公点;程控交换设备也难以承载视频通话、统一通信等多媒体增强业务,无法与企业信息化系统同步发展;承载网络方面,交换网由传输通道独立承载,与IP骨干数据通信网各自独立运行,主要适应语音通信等窄带业务,一方面限制了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未充分发挥IP数据网统计复用的带宽优势。面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寻找便于开发新业务、降低网络成本、便于统一维护管理的技术新途径。

软交换和IMS是继电路交换技术后先后出现的2种NGN交换技术,在公网和专网中已有大规模成熟应用,是当前2种主流的交换技术体制。2种技术体制各有优势,其中软交换技术应具有的基本特制概括为多业务、宽带化、分组化、开放性、移动性、兼容性[5],同时商用规模大、网元设备简单、运行维护难度低、部署灵活,通过控制与承载分离,定位于传统窄带业务的IP分组化;IMS技术网络架构更先进、业务开发环境更开放、标准协议更统一、屏蔽了接入层的差异,通过业务与会话控制的进一步分离,定位于多媒体业务发展以及固定移动业务平台的融合。

基于国家电网公司交换网的网络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交换网的现状及目前承载网的架构,综合分析认为,在技术先进性方面,IMS采用业务、控制、承载分离的架构,相比软交换以及电路交换技术更先进,适合多媒体及增强类业务的部署和开发;在产业链生命力方面,程控交换设备产能已逐步萎缩,软交换设备运营商已不再大规模扩容,IMS则是三大运营商目前的主流交换核心网技术,产业链方面最为成熟;在投资成本方面,软交换和IMS在投资占比较大的接入网及承载网部分均采用相同的设备,核心网设备根据采购策略的不同,平均投资相差不大。国家电网公司行政交换网技术演进以IMS技术为最终发展方向,在公司行政交换网中引入IMS技术进行网络建设[6]。

2 通信网承载IMS系统组网方案

2.1 组网原则

1)基于现有数据通信网原则[7]。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一张建设完善的数据通信网,在进行IMS业务网络承载需求与建设模式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数据网自由资源,包括设备、带宽、VPN以及IP地址等资源,在结合现有数据通信网的基础上,提出IMS的组网方案。

2)满足业务需求原则。利用IP网络承载语音业务,默认的承载网QoS指标包括:延迟、抖动、丢包率、可靠性[8]。承载网选择必须满足IMS系统的带宽需求,具有处理突发数据的实时传输能力,具备良好的服务质量保障[9]。

3)可靠性原则。承载网的选择上必须确保物理和逻辑2个层面的高可靠性。物理方面,IMS承载网组网方案须采用双上行或口字形组网来防止单点故障;逻辑方面,通过等价路由、增强型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VRRP)等技术保证网络高可靠性。

4)安全性原则。IMS承载网组网方案要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性原则,采用访问控制、协议保护以及防火墙部署等多种安全手段,保证网络安全。

2.2 组网方案

鉴于上述组网原则,IMS设备直接承载于数据通信网上,为减少IMS系统级的主备切换,同时满足IMS业务对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等特殊要求[10,11],天津市电力公司选择如下IMS组网方案。

省公司A机房部署2台运营商边缘设备(Provider Edge,PE)(PE1、PE2),第二汇聚点部署1台PE设备(PE3),省级数据通信网通过部署在A机房的国网PE1和第二汇聚点的国网PE3接入国网数据通信骨干网。省公司新增2套IMS用户边缘设备(Customer Edge,CE)设备,分别部署在省公司A机房和B机房,1条路由与省公司PE设备实现互联,另一条路由直接与国网PE设备进行互联,确保IMS系统的可靠运行。省公司A机房IMS CE与B机房IMS CE设备之间新增2条不同路由的物理链路,采用链路聚合Eth-trunk将2条物理链路捆绑成1条逻辑链路,配置为二层端口。每套IMS系统配置2台组网交换机,全部IMS设备的主用端口接入主用汇聚交换机、全部IMS设备的备用端口接入备用汇聚交换机。IMS设备通过IMS组网交换机汇聚后,分别采用千兆光纤链路实现与IMS CE设备互联。IMS CE设备保护采用VRRP+双向转发检测协议(Bidirectional Forwording Detection,BFD)的技术实现50 ms切换。IMS系统组网架构如图1所示。

图1中,A机房IMS CE为主用,B机房IMS CE为备用,连接核心网设备(se2900),接入信令和媒体流业务。当CE1整机重启或断电时,通过VRRP协议,CE2被选为主用。同时核心网设备通过BFD协议能够快速感知到CE1设备故障,从IMS CE1快速切换到IMS CE2这条链路。

2.3 SDH传输设备承载VRRP二层协议测试方案

由于实际工程中,主备机房间大多情况下无法直接采用光纤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传输设备相连,而通过传输设备承载是否可以满足IMS业务的传输条件,这是制约IMS系统承载网方案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为验证通过SDH传输设备承载VRRP二层协议的可行性和性能,天津电力公司利用IMS建设项目现有组网架构搭建测试方案进行针对性测试。

2.3.1 IMS CE设备与IMS汇聚交换机采用传输通道

1)测试组网方案。选取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IMS CE2设备,IMS主用汇聚交换机,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分别与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新增传输通道互联,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与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新增传输通道互联,天津公司传输通道采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MSTP)通道实现,链路带宽4 M。测试期间其他互联组网通道断开。组网架构如图2所示。

2)测试过程及结果。(1)断开IMS主用交换机至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之间链路,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环回地址。断开链路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交换机与IMS CE链路中断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2)切断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电源,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环回地址。切断电源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基于方案1的IMS CE电源切断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2.3.2 IMS汇聚交换机间采用传输通道

1)选取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IMS CE2设备,IMS主用交换机,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IMS备用交换机。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与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B机房IMS CE设备与省公司B机房IMS备用交换机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新增传输通道互联,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与省公司B机房IMS备用交换机新增传输通道互联,天津公司传输通道采用4 M MSTP通道实现。测试期间,其他组网通道断开,IMS汇聚交换机间的组网架构如图5所示。

2)测试过程及结果。(1)切断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电源,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loopback地址。切断电源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基于方案2的IMS CE电源切断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2)断开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IMS CE2互联链路,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loopback地址。断开互联链路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IMS CE间互联链路中断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2.3.3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2种测试方案的论证,得出结论:通过SDH传输设备可承载VRRP二层协议,实现设备或链路中断后的自动切换;切换时间在10 s左右,可以实现跨城市部署设备的网省,为IMS国网全面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3 结语

本文通过结合天津市电力公司的经验,对IMS系统承载网的组网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尤其针对跨城市部署的网省需要通过传输设备作为链路延长的方式,主要探讨验证通过SDH传输设备承载VRRP二层协议的可行性和性能,通过本文的验证攻克了IMS系统部署过程的一大难题,促进了IMS系统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小云.IMS2.0业务架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2):139-141.

[2]张澜.基于IMS的融合通信业务前瞻[J].中国多媒体通信,2003(8):18-19.

[3]陈卉.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和IMS[J].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08(6):36-37.

[4]李延军.NGN与软交换的技术演进研究[J].知识经济,2012(8):93-94.

[5]王向群.NGN中的软交换与IMS[J].电力系统通信,2007,28(2):38-40.WANGXiang-qun.Softswitch and IMS in NGN[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7,28(2):38-40.

[6]罗松,苏晓旭.国家电网公司IMS行政交换网业务发展需求和展望[J].电信网技术,2015(6):37-40.LUO Song,SU Xiao-xu.Requirement and outlook of SGCC IMS administrative exchange network[J].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2015(6):37-40.

[7]施亚磊,林正华,何海波.IMS在电力行政交换网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5):82-87.SHI Ya-lei,LIN Zheng-hua,HE Hai-bo.Application of IMS in power administrative switch-network[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6,14(5):82-87.

[8]李华亮,陈玲,魏斌.IP网承载IMS解决方案研究及验证[J].电信技术,2014(S1):221-223.

[9]孙志颖.IMS技术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信息通信,2014(2):235.

[10]李奇.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30-31.

浅谈有线电视中的多媒体通信 篇10

截止到2005年中国有4亿台模拟电视机, 1.15亿有线电视用户, 占全世界的1/3。超过美国的6120万户。我国的多媒体通信也发展迅速。特别是智能化布线在国内的普及,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多媒体通信的用户接入问题, 这使得多媒体通信业务的普及成为可能。

2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状况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国家广电总局根据我国有线电视网的自身资源优势, 提出广播电视网络实现A平台 (传输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等广播节目业务) 、B平台 (传输数据、语音等交互式业务) 建设的构想, 有线电视网除满足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外, 着重发展满足用户对宽带综合业务的需要, 因此, 有线电视网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 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广播电视局或有线电视台已计划把现有的有线电视HFC (Hybrid Fibe rCoax) 网络建设或改建成为一个覆盖全市 (县) 的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息业务网, 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多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将原来550MHz以下的纯同轴电缆网改造为750或862MHz以上带宽的HFC网络, 新建的有线电视网都是HFC网络形式。有线电视HFC网主干为光纤, 在网络规划和敷设时, 往往预留了足够的光纤芯数作为备份扩展, 而且大多数都是星形连接方式, 通达政府、企业、住宅小区等城市的各个区域, 利用有线电视HFC网覆盖范围广、频带资源丰富的优势, 构建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截止到2005年中国有4亿台模拟电视机, 1.15亿有线电视用户, 占全世界的1/3。超过美国的6120万户。在近五年内, HFC网络成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主要结构模式, 其普及率约为80%以上。现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建设了HFC网络, 开通了宽带internet接入业务和话音业务。

3 走向宽带多媒体网的有线电视网

有线电视网络在实现图像、声音和数据等综合业务的融合研究方面, 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其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我国有线电视已由电缆、单向光缆双向发展, 并逐步成为广播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家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2001年已连通24个省 (市、区) , 光缆里程达17, 000余公里。大多数省已建立省级广播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 并连通部分地、市、县。同步数字系列 (SDH) 、数字视频广播 (DVB) 等技术已在光缆干线网中广泛采用;密集波分复用 (DWDM) 术开始在广播电视国家级基础干线网中试验, 部分省、地、市有线广播电视网已开始采用异步转移模式 (ATM) 、等技术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声音、图像、通信、计算机等多种业务及电子产业的共同发展, 也将带动庞大的市场需求, 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3.1 CATV网络的结构与特点

CATV网络系统具有网络带宽很宽、用户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通常情况下, 由于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同轴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网络带宽在几百MHZ}1GHZ之间, 这个带宽足以传输几十路模拟电视信号, 只要留出一个模拟电视的通道来传送数据信息, 其带宽就足以满足多种宽带多媒体业务, 由于我国目前的有线电视用户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城市家庭和部分发达农村地区, 人们可以通过CATV网络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各种资源, 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CATV网络特点

3.2.1 网络带宽很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线电视经理了最初的共用天线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今天的HFC网络系统三个阶段, 随着同轴电缆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光纤的大量采用, 网络带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CATV网络能够直接把750MHZ甚至1GHZ的带宽送入用户家中, 提供了开展多种业务的频道资源。可以说有线电视系统的带宽很宽是它的最为突出的特点。

3.2.2 服务范围很广

除了能利用有线电视系统高带宽的特点传送更多的高质量的模拟电视节目之外,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 有线电视网络频道容量和多功能服务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如果采用其他的技术, 还可以在CATV网络中传送数据、话音和接入互联网业务。

3.3 数字压缩技术

1) 图像信号具有很强的空间 (帧内) 相关性。这主要表现在一幅图像在相邻像素间、相邻行间存在的高度相关, 其信息有大量共同之处, 故无必要重复传输, 只要将其差值信息进行数字编码。这就是所谓图像信息的空间冗余度。2) 电视发送时在相继各帧间存在很强的时间 (帧间) 的相关性。一般除了场景内容发生突变的相继两帧外, 通常相继两帧的内容往往十分相似, 在传输时可只传输相继两帧间的差值信号。这就是所谓电视图像信息的时间冗余度。3) 从图像本身的统计特性看, 图像信息数据分布的概率是非均匀的, 对灰度等级没有达到256级, 就没必要还以8bit代码来传输, 而应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码长, 有的2~3bit即可, 这就是所谓的不等长编码, 可以此来降低总比特数。

3.4 有线电视网的多媒体传输能力

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 我国目前的有线电视网主要是采用HFC的网络结构, 骨干网采用光缆将信号传输到小区节点, 再用同轴分配网络将信号送到用户家中。网络同轴电缆网络系统的特点是具有相对较窄的频道带宽、较好的线性关系、较高的信噪比 (S/N) 。因而采用正交幅度QAM调制方法, 因为QAM调制方式具有很高的频率利用率。QAM常用于较高数码率的场合, 要求传输信道的信噪比要高。QAM是利用正交载波对两路信号 (I信号和Q信号) 分别进行双边带抑止载波调幅形成的。在正常的8MHz的信道中, 64QAM最高可以支持38Mbps的比特流。64QAM每个状态由6bit表示。在正交调制电路中, 两个支路的正交载波都受幅度离散的基带信号进行的双边带抑制载波的振幅调制, 即可获得QAM信号。QAM信号能在同一频带上传输两路相同速率的信号, 而且M数越大其频带利用率就越高, QAM抗误码性也优于一般的调制方式。DVB规定在有线电视多媒体传输系统中可采用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 其中128QAM和256QAM虽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 但抗误码性差、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所以不常在实际有线电视多媒体系统中采用。

4 结语

近年来,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飞速发展, 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1) 从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小网络, 向以省、地市为中心的省级干线和城域联网发展;2) 从单一的以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为主, 向集视频、音频、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传输发展。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的研究将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钟玉琢主编.多媒体技术 (高级) [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杨行峻, 迟惠生编著.语音信号数字处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

上一篇:水资源合理配置下一篇:巧用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