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2024-08-26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1

一、未能正确理解做人与作文的辩证关系

说话是人类的本能。让学生说真话, 写心中想说的话, 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可悲的是, 许多老师恰恰要求学生说老师和试题认同的, 而自己不想说的假话, 扼杀了学生在作文起跑线上该有的信心与激情, 做法严重失当, 导致学生写作情绪低落。老师为何这么做?原因在于中考及各类教学抽测指挥棒下的考场作文评改制度有缺陷, 在极短时间内批阅大量的考场作文, 其评分结果肯定不公。在这种阅卷制度下, 许多老师认为, 将语文教学的重心置于作文教学上是不值得的, 因此淡化了作文教学的深层研究, 肤浅地将作文教学的重心锁定于应考上。为了取得考场作文高分, 平时组织学生展开针对性题海训练, 要求学生必须写一些符合试题要求、老师认同的文章, 不得写自由的、自我的具有争论性的话题, 以免发生意外。因此, 作文教学中允许学生吹牛、说谎、编故事, 有的为了便于改作和应对考试, 甚至鼓励学生背例文应付。作文与做人相悖, 教育学生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作文却要求造假, 想写的不能写, 不想写的偏要写,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但只得硬着头皮说假话, 说久了说腻了, 写长了写倦了, 人生方向也迷失了。

二、教师评改失当令学生望而却步

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文教学必须基于本班学生作文基础, 准确把握每个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而, 农村教师存在忽视个体差异、统一起点步伐、拔高要求标准的弊病。主要表现在评改上失度:一些教师过于“敬业”, 拔高要求:面对学生作文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紧皱眉头, 挑灯夜战, 圈圈点点, 删删划划, 修修补补, 搞得学生作文本子红彤彤的, 面目全非。殊不知, 正是教师这种所谓的敬业恰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导致学生底气消失, 畏惧写作。另一些教师则是任其自然:面对学生作文, 要么只写一些“不错”、“真棒”之类的太平方, 点评不到位, 充当好好先生;要么圈点几个错别字, 写一个不负责任的“阅”、“良”等模糊的意见, 这种评改没有为学生架设趋近最近发展区的桥梁, 改与不改一个样。因此, 这样的作文评改没有以人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 没有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只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望而却步。

三、作文指导揠苗助长使学生无所适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实践中认识生活, 表达生活。学生生活天地十分广阔, 可写的东西多如牛毛, 但学生已经养成了造假习惯, 面对身边多彩的故事、熟悉的自然风光, 熟视无睹, 无心发现和感悟, 习惯于人云亦云的话题, 这样的写作有何热情可谈?而学生欠缺发现生活、发现题材的能力, 正是我们鼓励造假、写作前指导一手造成的。为何如此而言?许多老师认为如果作文前不加指导, 学生作文就会不着边际, 游离主题, 作文评改将会是一场攻坚战。因此, 许多老师犯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毛病, 将作文教学的重心置于写作前指导, 围绕“写什么、怎么写”做文章。学生不是机器, 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富有思想和个性, 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是不一样的。为此, 学生初学写作阶段, 教师单纯地、针对性地做过多的作前指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扼杀学生灵性, 这种指导越细, 带来的危害越大。因为语文老师在学生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写作高手、评改高手, 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分量的。因此, 过多的作前指导其实是给学生带上了一副坚实的无形枷锁, 限制了学生自主创造、个性张扬, 导致学生不敢落笔, 产生畏难情绪。

四、读写脱节让学生无话可说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学生胸中有书千万卷, 下笔就能左右逢源, 文思泉涌。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 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 方言连篇, 会出现畏难情绪。可见,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然而, 两大因素导致学生阅读生活上缺失。一是影视、游戏的挤占。近年来, 影视文化和计算机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从社会进步来说, 这当然是好事, 但它也冲击着学生该有的阅读生活。相对而言, 影视、游戏显得直观形象, 感官刺激强烈, 容易使小学生着迷。再则, 农村缺乏健康的文化场所。因而, 很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余, 就泡在电视和游戏中, 如痴如醉, 无心顾及阅读。二是阅读方法缺乏。缺乏文化场所, 阅读氛围淡薄, 教师和家长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又不够, 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读书能力, 没有尝到阅读的甜头, 更无写作激情可言。因此, 许多学生钟爱影视, 冷落阅读和写作。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2

现就中学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篇3

一、投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感受

写作的源泉永远是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生活,再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描写下来,一开始可以只是点点滴滴,但是到了后面就会积攒的很多。这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提问“老师我也在写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怎么就是写出来?”这个问题就是这位学生在观察生活东西的时候缺少细心,在观察完了之后又缺少了一部分的感受,所以我们就是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感受。还有的学生会提问了“老师为什么我是可以观察,也可以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生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借鉴多了,而无法再次写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他会观察但是总是没观察到具体的点上面。这类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缺乏正面引导。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们去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时候我会先花上两节课的时间去让学生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出每个人物做出的贡献,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出这些人物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接受这些人物每一个感动的冲击,放大学生的感受能力,这个时候我就会趁热打铁写一篇800字的看后感。再让学生们分别对每个人物做出点评,让学生们从细节中着手。

让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后产生深厚的感情。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课和学生的课后生活。其实写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发展学生的品德。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让学生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关注外面的世界。

有些学生就跟我说他们可以很好地写出叙述文,但是对议论文无从下手,这让他们很纠结。我说你们这是缺少自己的主见,缺少看法。在反思了之后,我偶尔让学生看看报纸,《百家讲坛》《新闻联播》当学生看到这些的时候往往会激发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有就是看《百家讲坛》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新的认识。看报纸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见,毕竟报纸包含了很多的观点、很多知识在里面。在看完报纸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为学生们写作增加了很多的素材。

二、作文的写作业是需要具体的方法与指导

1.探索身边的事情

有时学生的过完一天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有的时候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只有反思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受,因为学生在反思中可以对自己一个反问,我今天都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今天背诵了一篇古诗,这时候就可以反思:我这篇古诗仅仅是应付老师吗,我还可以将这个古诗运用到什么地方,我今天出了背了这篇古诗还可以背诵其他的什么?当然除了这些反思,我们可以总结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后对人生的态度,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帮助。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睡前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再将这些反思写下来,这就是一些很好的素材。

2.运用联想

联想的广告语就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很多就是靠的是联想,比如鲁班发明锯子就是通过看叶子上面的形状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学生可以经常锻炼一下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或是事件。又或者是学生感受到了痛苦,然后联想到幸福。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度,需要学生们长期锻炼。这样的思维跨度大但难度并不大。经常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心胸会变得更加开阔。就像韩寒在接受1999年《新概念作文》复赛的时候,就是一个跳跃性思维写出了一篇获奖作文《杯中窥人》。

3.展开想象

既然体会了生活,就不能没有想象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我们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合理运用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感觉创建一个新的形象,有可能开发出一个动作。比如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只蝴蝶在我面前飘过。”我们就可以想象一只欢快的精灵围绕着我飞舞。想象的能力可以让一篇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情,作文不再是一篇死板的记事。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合理地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英语作文,反思性教学,写作能力

从语言的四大基本技能来看, 写作在英语语言的输出与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相对于听、读而言, 写与说是语言学习中较难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而言,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反思性教学并非全新的教学方法, 其是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代表了一种教学理念和行为, 应用于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 能够通过不断的教学跟踪、教学调整、教学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有效, 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反思性教学应用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从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来看, 反思性教学可分为宏观反思和微观反思, 而在本文研究的对象中,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微观反思部分, 因此接下来本文仅作微观反思教学内容d阐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微观反思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以及对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的反思, 此外还要兼顾对学生及其认知特点的反思。目标反思要具备多维性、激励性、兼顾直接与间接结果等特征;教学内容反思要具有对象性、伸缩性、多维性与层次性;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做好教学决策;教学评价要反思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差异性;教学行为与态度反思中, 要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同时还要时刻反思教师在英语作文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二)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手段来看, 主要包括理论反思、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日记、学生访谈、学生问卷调查、听课观摩、教学过程视频录像等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与目标, 选择适当的反思性教学手段。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能够准确了解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中, 其操作过程如下:首先, 对目前的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然后结合教学大环境与自身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及时发现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的手段主要有试卷、作业、沟通交流等;其次, 发现问题之后, 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 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 制定问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再次, 发现并解决问题之后, 对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进行实践验证, 并及时监控记录, 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及教学反馈来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整;最后, 结合记录的信息及数据, 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 进而总体评估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 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

二、初中英语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过程

在进行反思性英语写作教学之前, 教师应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试卷测试, 调查内容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 教师部分内容包括英语作文课开设情况、教学偏重、教学过程实施、英语作文教学效果评价等, 学生问卷部分包括学生基本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作文学习的投入程度、英语作文学习的偏好程度、英语作文写作时间安排等。

(一) 反思与设计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对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并及时发现和确认问题。从对本班级的英语作文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英语作文教学的形势并不乐观,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对英语写作的认识不足, 没有意识到写作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二, 学生写作素材和语言表达积累存在很大空白;第三, 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不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对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确定问题之后, 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反思性教学计划, 计划的内容要贴近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实际。

(二) 教学实践

将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前期实践与后期实践。在前期实践阶段,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针对本文的调查结果, 确定教学模式与过程:准备英语作文教学与联系素材→对上一课堂的教学单元进行回顾→针对本次英语作文任务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下进行初稿写作→初稿完成后进行指导修改→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反思对初稿进行修改, 完成二稿写作→对最终的二稿进行点评, 并选出优秀文章进行课堂讲评与展示。课堂实践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对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进行完善。

(三) 跟踪、反思与调整

在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跟踪, 并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各种信息, 课后及时总结、分析与反思,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进而对教学方法与过程进行调整。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教学过程调整, 都需要采用阶段性模式, 时刻反思, 及时调整, 以使教学过程沿着正确的轨迹和方向前进。

三、实践结果及讨论

在阶段性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过后, 通过问卷调查与试卷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对本班级的实践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方式在英语写作素材积累、初稿写作、讨论修改、二稿写作、写作评价、习惯性反思、写作爱好程度等方面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另外, 无论是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 对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方式均有较高的认可, 但此方法并非完美, 其在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等方面存在不足, 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教学, 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参考文献

[1]施婉清.初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 .

[2]卢景晴.初中英语教育中反思性教学的应用[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6) .

初中作文教学培训反思 篇5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故事会》等杂志,从而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6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阅读;反思

农村七年级学生,常出现错别字较多、上下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等现象,到了八、九年级,虽然文章成型,但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无话可说,胡编乱造,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归根到底是农村孩子读的书太少,肚子里没有“货”。其实阅读就是积攒作文素材,写文章就是抒发厚积薄发。针对农村初中生作文种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肚子里没有“货”的问题。

一、提高阅读兴趣,多读书,多积累素材

一般情况下,学生积攒素材的方法有两种:(1)生活。生活是学生直接获取材料的途径,这个需要学生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把生活转化成材料的能力,这个比较慢。(2)阅读。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间接获取大量素材的最便捷的途径。对于写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使他没有什么可写的,也就是缺乏素材。作文是精神艺术品,是用心发现,用心写。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对生命的感悟。重视阅读和指导,让学生多积攒,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前提。光有生活的积攒,没有阅读中诸多的感受,要想把具体的生活体验用笔写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俗话说,能想出来,不一定能说出来,能说出来,不一定能写出来。

二、阅读指导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不是为了考试

现行中考指挥棒,大家都以分数论英雄,为了中考的那篇课外现代文阅读,很少真正地去关注孩子纯正的阅读,为理解而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当前学生的这种阅读不是纯正意义的阅读,是带着中考现代文问题的烙印来阅读,也就是说是带着“功利性”来阅读。看起来读了多年的书,其收效很小,积攒不多,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失去兴趣,这样不仅影响作文的表达,而且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教师的阅读指导是为考试而进行的指导,是个问题式的阅读指导。很少专门就纯正的阅读指导过学生,虽然课堂上每一篇课文都是阅读课,但那是以考试为目标的问题式的教读,这种不是纯正阅读的指导,是不可能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笔者觉得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目标,顺便捎带一下考试,完全抛开考试是不可能的。更长远的是要让学生达到离开教师的指导后自我阅读,主动阅读,兴趣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学生的阅读目标变成求得理解的阅读,学生的精神财富就积攒多了,要支出的时候,就容易了。

三、作文指导要系统化,要多写多练

初中生物课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 篇7

一、反思成功做法

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之处,如充满吸引力的情境创设、有趣对话、典型案例、巧妙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运用等。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的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或将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认为在某一方面、某一点做得很不错或很成功、感受最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供今后教学利用。这样日积月累,这些记录就成为自己教学中一笔宝贵财富———教学经验。

例如,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次性精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3分钟左右。针对这个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分割成3~4个小段进行。在学生精力即将分散的时候,把平常收集的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趣闻、小幽默、新闻、生物研究的新进展、学生周围的生物常识等内容穿插到教学中,这样既可解决学生精力分散的问题,也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生物常识,从而使学生既学的轻松,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疏漏之处

即使是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会有许多遗憾和感慨,出现许多课前预设不到的情况。所以,每上一节课后,就要及时地从新知导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问题讨论、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地反思,同时也把课堂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课后继续探讨。日积月累,就能为自己的教学研究积累资料,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也会在这种研究中不断提升。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气孔分布》的一次实验教学中,刚开始上课几分钟,突然停电了,加之阴天光线较暗,致使实验不得不改期进行。课下我反思自己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在常规的实验设计方案中又加入了一种实验方案,其大体思路是:引导学生把叶片放到烧杯中,加入一些30℃的温水,根据叶片表面产生的小气泡可探知叶片上气孔的宏观分布。之后结合两种实验方案的优点,把两个方案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同时观察叶片气孔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探究效果。

三、反思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不能得到实施,反而会有新的变化。这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时候也会因一些偶发事件,使教师产生瞬间灵感,而这些“智慧的火花”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就会因时过境迁、烟消云散而产生遗憾。若能把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处理的方法记录下来,便会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例如,在一节有关微生物作用的教学时,有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如何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针对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如果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酸奶,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于是,顺着这个学生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设了酸奶的制作教学课,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同行共识

在观课、议课中认真记录那些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让它在自己教学中引以为戒。自己在对内、对外上公开课时,要虚心倾听观课教师所指出的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如哪些符合学生实际,哪些不受学生欢迎,哪些学法指导到位,哪些学法还是空中楼阁,哪些问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教学中的闪光点,需要继续发扬,也需记录下来,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的依据。平时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多听一听同行对某一教学过程、某一教学环节、某一问题处理的技巧的意见。日积月累,就能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为我所用,变为自己的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例如,好多生物教师都说,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的直观体验式教学,其教育教学效果较好。在各种教学竞赛、公开课以及平常的调研科中,我就发现,现在教育的媒体手段提高了,好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以辅助教学,好多老师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取代了实验、取代了学生的动手。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进步,而实际上在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类的认知规律。有老师做过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长期高频度的使用现代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我认为,在大胆使用好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不要轻易抛弃传统的好的教育手段,最好是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五、反思学生问题

由于学生受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却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掌握,成了教学难点。这时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而是要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提出的深度与广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突破知识的重点及难点的方法进行深入反思,从而了解到学生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奇思妙想还是胡思乱想,是“钻牛角尖”还是“究根追底”,教师要迅速作出判断。对“奇思妙想”,要善于进行“点石成金”、“拨云见日”式的引导。对“胡思乱想”要进行拨乱反正,让学生头撞南墙及时回。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见解或新颖问题,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那是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能给课堂增添异彩,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例如,在一次光合作用的教学中,一位同学说了一句话,结果周围同学爆笑起来,致使教学暂时中断。这位同学说,“如果我身上也有叶绿体就好了,只要晒一下太阳就可以不用吃饭了。”旁边的同学听到后就忍不住爆笑出来,原来是这样。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告诉同学,虽然这个问题现在听着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但若干年后,难说就可以成为现实。就像飞机、录像机、电视机、照相机、夜视镜等物件的诞生,都是从一些奇思妙想开始的。接着,我又问了同学一个问题,在我们地球上,有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植物吗?有同学说没有,有同学说可能有。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同学。在课外活动时,我把同学收集到资料汇集在一起,展示出来,好多同学惊奇地发现,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植物是可以通过嫁接实现的。

六、反思再教设想

每上完一堂课后,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地回顾和总结,反思自己在这堂课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教学方法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把记录下来的这些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同时反思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如何改进。教师只有这样不断总结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让我深深感受到反思的重要性,“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在完成《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教学后,我发现部分来自城镇的学生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比较陌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较低,学习的效果不好。针对这些问题,我重新设想该课的教学策略:提前两个星期用精致的小花盆,分别培养几株菜豆幼苗和几株玉米幼苗,并在上课前用一个纸箱装好带到教室里。开始上课时,突然展示给学生观察,然后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氛围里,再展示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同时提出问题,“小小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是如何发育成幼苗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然后指出,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那么,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后,采用直观教学后,让学生结构教材,动手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辨认各部分的结构,再让同学就解剖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汇报,并总结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两种类型的种子结构及其特点与异同。课后,让同学把一些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带回家播种,探究它们的萌发条件,观察种子萌发时各结构的变化,两个星期后,根据探究结构,分小组交流、汇报、评比。后来的教学比较研究发现,采用这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8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 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它是以教材为中心, 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 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意识, 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学生是主体。同时, 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 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 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当前, 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 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 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 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 有策略的主体行为, 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 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 如, 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 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 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 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 此外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 如:一节课尾声时, 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 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 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 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 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 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 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 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9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 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 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激励学生对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达到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 经过多年的学习, 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有一定的知识面, 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 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 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地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在教学时, 如果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 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 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学生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 在音乐的内容和含义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 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 融入人文色彩, 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才能寓教于乐,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 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 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 开发创新意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 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 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 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 如《二泉映月》, 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的心境, 执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 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情况, 配合新课程改革, 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 在音乐欣赏课上, 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 结合大纲要求, 给学生示范演奏, 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 既开拓了视野, 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2)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 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 利用情境联想教学, 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 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 这样一来, 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 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 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 课堂上, 让学生上台演唱, 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 学生情绪高涨, 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联系实际, 积极实践, 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 把握好重点, 一点一滴地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 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 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开展课外及校外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 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学生参与广泛, 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 所以, 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反思 篇10

一、词汇教学的现状

语言学家D.A 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 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 人们则不能表达任何东西。”只有有了一定的词汇量, 我们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完成有效的语言交际。

一直以来, 教师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应试技巧的提高上, 而词汇教学似乎成了“跑龙套”的角色, 无关大局之痛痒。词汇教学也被浓缩成了“精华版”, 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背诵, 默写, 再背诵, 再默写。个别教师甚至让学生数十遍地抄写, 名曰:熟能生巧。如此机械重复的记忆, 虽有近期效益, 但笔者认为此举没有治本之用。它不仅让学生费时费力, 觉得枯燥无味, 还会产生更加糟糕的负面效应, 那就是学生谈“词”色变, 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甚至是放弃。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策略

在现行的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 运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寻找词汇教学的突破口。

(1) 以教材为基石, 链接中考, 把握重难点。现行教材对单词的要求为:不带标记的单词, 要求学生会读, 听得懂, 会拼写, 能说出词义和词类;带*号的单词只要求会读, 听得懂, 不要求拼写;标注Δ的单词只要求理解, 不要求记忆。教师应对这套教材的词汇要求了然于胸, 在词汇讲解时要突出重难点,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更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高频词汇, 找到这些词汇的中考切入点, 与中考链接, 达到英语学习与考试的“双赢”目的。

(2) 切实落实语音教学。新课标把语音放在一个很突出的位置,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预备课的语音集中教学后, 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学生多数时候都是跟着教师重复模仿, 所掌握的语音知识在学习实践中得不到操练与运用, 又回到了靠死记硬背记住读音的老路上, 甚至用拼音和汉字给单词注音。这种音形关系的不清晰, 使词汇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致使部分学生在学英语的初期就开始掉队。笔者很是赞成马承先生的“字母, 音素, 音标三位一体”的教学法, 他认为学习英语应从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入手, 不仅应授学生语音 (pronunciation) 知识之“渔”, 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保持语音教学的连续性, 让学生有机会用“渔”捕“鱼”, 做到“渔鱼”相长, 循序渐进地积累词汇量, 做到“见其形知其音, 听其形知其音”, 以最终达到音形义三者合一的目的。

(3) 方法多元化, 词汇精彩教。笔者认为只要勤于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 词汇教学也可方法多元化, 精彩呈现。如通过单词合成, 引导学生认识postman, salesman, policeman等词, 此方法, 学生易懂易记。再如呈现opinion时, 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以打油诗的形式帮助他们记忆:n一扇门, 两个i来把门, op, on两边蹲。而在呈现disease的时候, 我则采用中英文混搭的方法, 引出“当大di (地) 成为一片sea时, disease (疾病) 就会蔓延”。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词汇教学妙趣横生, 而学生也能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记忆单词。实践说明, 在词汇教学中, 只要善于思考, 巧设情境, 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词汇作业巧布置。多数老师对词汇作业的布置往往都是抄写, 背诵或默写, 甚至还要调动家长的力量, 签字监督。笔者认为这些方法虽实用, 但学生做起来多有被动。我们不妨改头换面, 让学生主动投入, 内容不变, 但效果不同。如采用词语接龙、找关联词群、词性分类归纳等多种方法巧妙布置词汇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5) 尊重记忆规律, 科学安排记忆时间。很多老师认为早上是记忆的黄金时间, 鼓励学生早起记单词。笔者认为,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有特定的记忆规律, 所以记忆的高峰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尊重记忆规律, 科学安排记忆时间, 合理规划记新词、巩固旧词的时间段, 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

上一篇:核桃提质增效措施下一篇:逆向物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