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2024-07-09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精选十篇)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1

继续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主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继续增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农副产品,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支持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为农产品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继续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 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力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150万人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为目标, 整合生产要素, 集成先进技术,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构建质量效益型农业体系。围绕推进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机械化水平,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围绕调整农业结构, 做大做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 促进牛奶、食用菌、葡萄酒、特色海产品等十大优势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围绕增加农业比较收益,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整体推进项目、园区、基地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 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四大服务体系, 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全省力争发展到1.8万家, 带动千家万户进入市场。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 解决29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增沼气用户16万户, 推动了农村面貌的改变。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突出培育“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种养+加工+储运+销售”若干生产单元和生产环节的综合体, 要重点培育支持销售和加工龙头, 发挥它们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提供服务的功能。要以适应的加工项目为基础, 以个体私营大户为主体, 以有技术实力或有资金实力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知名度高的公司为合作伙伴, 不断研发新的产品, 形成新的龙头产业。

2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做优做强三大支柱产业。钢铁产业要加快整合重组, 推动钢铁产能向沿海和资源优势区域聚集, 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确保曹妃甸大钢、邯钢西区扩建等项目全部建成, 继续推进承德钒钛制品基地等项目建设, 巩固扩大河北省钢铁行业的优势;装备制造业要做大规模、提升档次, 围绕车辆装备、能源装备、工程装备、专用设备、船舶产业、基础产品等六大领域, 重点支持12个基地和12个园区建设, 培育100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点企业, 着力抓好唐山高速动车组、长城汽车综合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石化工业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 重点延伸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三大产业链条, 推动一批项目建设, 确保旭阳焦化、开滦能源化工、峰峰煤化工等项目顺利实施, 谋划实施宁晋大型盐化工项目。同时, 积极推进轻工、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改造升级, 组织好各行业、各企业与行业高端、强势企业的“对标行动”, 着力打造一批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

省政府不仅要制定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 而且要拿出鼓励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推进钢铁行业布局调整、企业整合和产品升级, 支持食品、建材、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进行更新改造, 努力使传统产业在优化调整中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扩大内需中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研究制定政策措施,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支持以保定天威、唐山轨道客车、宣化工程机械、中钢邢机冶金轧辊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的10大基地加快发展。加强装备制造业行业间的合作, 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选择。引进处于产业高端的战略合作者, 是当务之急。

调整产业结构, 需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 重点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建设保定中国电谷、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廊坊、石家庄、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华药新产品工业园、石药工业园等特色园区, 力争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育种等产业迅速成长, 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产业的扶持培育需要招商引资, 要注意避免采取“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方法或趁着国家扩大内需之际, 盲目铺摊子。

3 转变思想,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尽快实现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 才能尽快实现调整河北省经济结构, 提升河北省产业结构档次的目的。

在河北省的服务业中, 传统的商贸、餐饮、修配等发展基础较好, 但是现代化, 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 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相对薄弱, 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现象。所以, 要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形势, 将服务业振兴计划细化、具体化, 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步伐, 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要加大投资力度, 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扩大项目规模, 改善薄弱环节, 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落实科教兴冀战略, 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 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活力。

要立足于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的省情, 立足于河北省的区位交通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 抓好唐山钢铁物流等原材料和工业品专业物流项目, 培育邯郸综合物流等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物流协调制度, 提高货物周转效率。加快建设物流业“一带、两通道、三类聚集区”, 组织实施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动示范工程, 做大做强河北物流等2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 谋划建设大型专业化物流聚集区, 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

要立足河北省旅游资源的优势, 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展河北省旅游业, 加快实施环京津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规划, 搞好旅游资源的集约化经营, 重点建设秦皇岛滨海度假、廊坊商务休闲、张承草原生态旅游等七大聚集区, 积极发展西柏坡红色旅游、邯郸历史文化旅游、承德皇家旅游、邢台百里太行生态旅游、衡水湖湿地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旅游业,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 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培植旅游知名品牌, 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河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要立足于河北省的历史文化优势,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抓紧制订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 重点发展现代传媒、出版印装、娱乐演出、动漫游戏、节庆会展、休闲健身和文化产品生产销售, 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 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 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 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促进河北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

4 推进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 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河北省应加强新型主导产业群的发展, 通过加大对主导产业群的投入, 发挥其带动性强的特点, 从而推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决策层要给予关注并从政策上扶持, 要吸引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集群经济, 不仅需要高标准搞好园区规划,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需要突出抓好秦皇岛、廊坊、石家庄、保定高新区等4个国家级园区的建设, 积极推进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唐山海港开发区、承德高新区等44个省级园区的建设;重点培育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邯郸冀南装备新城等100个产业聚集区, 创建10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优先配置要素资源, 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 努力实现集约、集聚、科学发展。

融合化是国际产业发展的又一趋势。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最终融为一体, 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产业融合的强大助推器, 1+1>2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则是产业融合的高能发动机。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产业在这些大变动中必然会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战略性的整合。产业融合表现为产业间的渗透发展,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产业界限趋于模糊, 新兴产业不断产生。

生态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是人类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模式, 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2006年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 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 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应加快对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 鼓励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建设, 加大对企业生产技术改造的投入。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篇2

产业结构优化,是高效率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量变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要求一方面鼓励支柱产业企业积极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非均衡转换。支柱产业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成熟度,产品拥有广阔市场,往往因其市场份额的庞大引起共同关注,国际上对产品技术的研究比较深入,先进模式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必然较高。因此,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方式应该成为我们直接借鉴的对象,以河北省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业为例,鉴于当前国际上机械、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含量在逐年提高,对此应以本省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吸引国际先进技术的加入,继续改造传统支柱产业,使其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证质量上取胜、技术上先进。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可以率先淘汰原有落后的生产工艺,新上项目要以全新的技术和先进的装备为目标,直接利用高新技术来支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发展。

另一方面要增强支柱产业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以延长产业本身的生命周期。我国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研究与发展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由于产品相对成熟、技术相对稳定,企业对技术开发的投入普遍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力度,支柱产业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市场供需已经趋于平衡,未来竞争的着力点不是价格就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经过竞争后留下的企业会得到发展壮大,这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能支撑下来参与竞争并赢得胜局的企业无不在技术上处于领先优势。提高整体的技术研发能力是延长支柱产业成熟期,增强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二)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主导产业群

具有较强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的企业、企业创新或生产区位的选择,往往具有集中的趋势,也即产业集聚现象。产业集聚现象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形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产业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产业空间集聚为创新提供了更多容易捕捉的机会,企业能够更方便地接近市场,了解顾客的消费倾向,减少企业的学习成本,强化企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技术进步,加速企业的产品创新。世界上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实际上是各具特色的产业创新区。

我们同时应该加强新型主导产业群发展。主导产业群是一定时期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由于带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现存的地区产业结构同化倾向,对主导产业群的机遇期把握尤为重要,一经研究确立就必须加强投入、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群具有带动性强的特点,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整体推进作用明显,但由于处于启动和发展阶段,特别需要决策层的关注,需要政策性的扶持,需要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加强对新型主导产业群的`扶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明确发展重点,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效率水平的主导产业(群)完全取代原有主导产业(群)的质变过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要结合宏观经济背景,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一方面要做到加快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换。主导产业发展具备未来支柱产业的潜质,它们的发展也会经历其它产业发展的一般过程,经过起步期和发展期后进入成熟期,壮大后可以成为地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群中的产业发展形态不同,有的已经进入发展的后阶段,条件具备的应尽快促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快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转换步伐,是实现产业结构阶段性升级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要减少产业结构梯度升级的负面影响。由于纺织业、采掘业等传统产业在特定时期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技术进步的加速,这些产业地位和影响日渐下降,进行产业调整不可避免。在产业转移和梯度升级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国企改革、结构性失业等方面问题,有时还会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压力,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地方政府如果通盘考虑,预案充分,这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将解决得更为顺利,地区性产业结构升级就可以更为成功。

(四)采取有效措施,软化瓶颈产业约束

国际经验证明,一个产业结构健全的经济区域,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遭遇能源、基础设施等瓶颈约束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软化约束,涉过难关。

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河北省工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实力优势,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提高经济增长的起点。应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整体上减少对瓶颈产业的依赖程度。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促成产业经济和谐发展。我们知道,利益驱动是产业兴衰的源动力,而经济需要并不是产业兴衰的最终动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利益驱动的强弱、大小是产业兴衰快慢的根本原因,任何地区的发展都会服从这样的规则。利益驱动在资源、能源紧张的情况下,会因企业的自发行为得不到协调和控制而更为加剧,甚至会对具有一定潜质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正因为如此,产业政策的出台就是要通过对资源的倾斜配置,限制不符合发展需要的采用落后技术的行业发展,鼓励和扶持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保护一些幼稚产业的发展,超常规地加快瓶颈产业的发展,保证经济平稳、快速运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不平衡增长中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和整体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转变思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为基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明确责任目标,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推进计划落实。同时要正确认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坚持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短腿”现象。要强化政府的规划与调控职能,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断和行政干预,建立健全服务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鼓励竞争,提高服务产品的供给效率;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确立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开发省内省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改变河北省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不规范、不协调的现状,以满足社会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要。

目前,在河北省的服务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修配等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但是现代化,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相对薄弱,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现象。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形势,将服务业振兴计划细化、具体化,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步伐,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要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扩大项目规模,加强薄弱环节,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落实科教兴冀战略,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活力。要增强基础性服务业保障能力,用新技术改造通信、信息咨询、金融等传统服务领域,为中介咨询、网络传媒、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

有步骤地引导外资投向服务领域,使服务业成为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目前河北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总量很小,,河北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2.7亿美元,增长33.8%,仅占全省利用外资的10.1%。对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外资。但在利用外资时须注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应是质量上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质量的提高。科学合理利用外资。把外资运用得恰到好处。既要使其发挥最大效应,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防止被外资利用。要制定规范的外资审批制度和引进程序,严把质量关,防止恶意资金对我国企业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 篇3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内生型产业结构机制 LED通用照明产业 河北省

1 河北省产业结构产生的主要现实问题

1.1 二产工业生产部门能耗高、污染重 2010年,第二产业在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占52.5%。其中,工业占46.85%,为该省地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是该省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第一大产业部门。该年,河北省工业能源消耗占该省能源消耗总量的76.7%,比全国工业能源消耗比重高出约5.6%。而河北省工业耗能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且其中对能源消费依赖性强的部门较多,高耗能部门比重大。“2010年,制造业能源消耗占工业部门消耗的63.2%,占全省能源消耗的48.5%。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耗分别占制造业的36.5%、24.4%、15.3%、9.0%。”(康玉林,2012)上述部门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外,均属于2007年中国4大高耗能生产部门。而在2010 年,4大高耗能生产部门的增加值占到河北省工业增加值的40.0%(康玉林,2012),是河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高耗能的产业结构,为河北省能源消费构成的不合理和污染打下了伏笔。例如,上世纪80年代起,河北省煤炭消费在该省能源消费机构中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在90%左右。至2011年,该省煤炭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的89.61%,高出同年全国水平21.21%。这也是近年来,国家权威机构评出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pm2.5)排名中,河北省总有6到7座城市进入到最差前十名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存在隐患 2011年底,河北省一产从业人员达到该省就业人口的36.33%,比同期国家水平高出1.53%。同年底,江苏省一产从业人口为1023.02万,占该省从业人口的21.5%,而河北省一产从业人口则达到1439.63万。同年底两省一产产值基本持平。这一现象说明,河北省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过多,且生产效率不高,这与该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模式比重较大有很大关系。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新华社,2011)。在国家时政方针的指导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会将河北省更多的从业人员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届时,该省就业人口会出现阶段性盈余。

根据区域经济理论,该省可预见的一产劳动力盈余理论上应向二、三产业流动。但是,由于能耗、环境等原因,河北省二产工业部门也面临结构优化调整。关停相关企业,削减产能将是该省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前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河北省二产从业人口也会出现暂时的盈余。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在面对媒体时表示:“此类产能削减仅在邯郸就导致4.3万人失业和150亿资本损失。”(环球时报,2014)目前,尚未有权威部门发布河北全省的相关失业人口信息,但由于该类必须削减产能的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口数占河北省工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口数比重较大,(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中,该类企业就约占总企业数量的31.45%,从业人口的56.18%)可以推测,河北全省的相关失业人口数量将不会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省从业人口从一产向二产流动的比例会大大减小,甚至可能出现二产从业人口向一产生产回流的不良发展。同时,从业人口大幅向第三产业流动的可能性也不大。三产是服务行业,在一、二产这两个物质生产行业不景气时,三产的继续繁荣发展便失去了物质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同一时期,第三产业对劳动人口的需求也不会有较大增加。

如果上述一产从业人口的阶段性盈余和二产从业人口的暂时失业,在河北省内发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两种现象的叠加作用会对该省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

1.3 成规模的区域推动性产业较少 在区域发展研究中,无论是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还是缪达尔的区域极化理论,亦或是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和理查德森的极化-反转理论,都强调一种区域发展的动力或动因。对此,佩鲁提出了“推动性单位或产业”;缪达尔认为是由区域中某一经济变量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向耦合作用;而弗里德曼则将其归结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城市对其腹地生产要素的吸收——也就是理查德森所谓的“通过生产潜力涌入中心地区而产生的积蓄优势”(Hass,2008)。尽管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对其研究成果的描述各有侧重,但他们对促进区域发展的这种动力或动因都是确认不疑的。

本研究将这种动力或动因定义为“创新”。其内涵不仅局限于科学技术范畴,还包括生产方式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形式的创新。这些“创新”,具备科技领先优势,适应时政要求和社会发展;符合区域内部经济生产要素条件,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调节最终作用于物质和非物质生产;形成一个(多个)对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显著推动性作用的产业,即区域推动性产业。

结合国情,现阶段我国的推动性产业可以归纳为中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几大新兴产业。在此框架之下,各个地区基于自身条件发展出的相关产业,即是我国各地区现阶段的区域推动性产业。

虽然,河北省在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条件较好。但现阶段,河北省上述产业无论从规模、技术还是市场占有率来分析,如要承担起推动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任,依然略显实力不足。且这些产业之外,河北省现阶段鲜有产业能够符合或具备条件发展成为区域推动性产业。

2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2.1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依据及时代背景 一般来说,区域产业结构有两种演进机制:即外生型和内生型。外生型主要依靠区域外部的先进生产要素对区域内部的影响,包括主动投入和被动吸引。内生型则基于区域内部的主体,着眼于通过整合、利用内部的要素,例如,自然资源、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来实现自我演进和发展。

两种产业发展机制各自的特征明显。外生型在空间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外部要素(主要以资本和技术为主)结合区域内部活动主体,利用内部要素(以自然资源、市场和相对低廉劳动力为主),对构架区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空间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在一段时期内,采取外生型机制的区域,其经济呈现高速发展。这体现了全球一体化后,区域分工协作的优势。因此,这种机制也成为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时的首选。同时,由于生产要素的外来性和初期生产目的的非本地性,外生型产业结构主要呈现为外向型经济。

在外生型产业结构中,由于外来要素主要以生产和盈利为指向,往往忽略被投入区域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合理、有力的调节,则无法从根本上建立健康的、符合本地情况的区域产业结构。长期来看,外生型产业结构会导致区域经济出现空间上的杂乱和生产中的无序等不良发展态势。且外部要素一旦撤离,将对该区域(尤其是对国外要素依赖程度较强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打击。美国在2007年发生次贷危机后,该国要素从我国南方诸多地区撤离,所导致这些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就是很好的佐证。

内生型则由区域内部的活动主体为主导,在发展之初主要致力于解决区域内需问题,其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具有本地性。但由于资金积累和科技研发的周期较长,导致其初期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大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之初,通常不重视该演进机制。但是,当采取外生型产业机制使国内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到达一定程度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就转向以内生型为主,通过依靠本国、本区域内部要素来发展和重塑产业结构,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成果。例如,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腾飞就源于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生型产业结构明显,河北省的情况也大抵如此。而在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后,我国在资本积累和科技研发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鉴于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央在近期的大政方针中,审时度势的提出:“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国务院,2010)“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华社,2011)可见,我国转向内生型产业结构的时机已成熟。河北省在近些年,地区生产总值长期排名全国第六,且该省内一些科研技术也成熟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省也具备了转向生型产业结构的条件。

2.2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思路和区域内生型推动性产业选择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应当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国内外形势,以自身条件为前提,解决现有问题,着力塑造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具体思路为:

①重视市场规律,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发挥本区域内的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以此作为向内生型产业结构机制转变的源动力。②深挖省内潜力,以本省优势生产要素为依托,结合国家倡导的“七大先导产业”,下大力气推动建成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区域内生型推动性产业”。③有计划的削减省内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产能,提高一产生产率。以产业转变升级来积极消化劳动力盈余。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同时,推动该省“两型社会”的建成。

在确立了以发展内生型产业结构的思路后,依据推动性产业和内生型产业结构发展的定义和要求,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选择该省的区域内生型推进性产业的条件便明晰了:

①区域内生型推动性产业应当立足于“节能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甚至是无污染”。②应当符合时代发展、市场规律和政策导向,同时具备较高科技成分、较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命周期,成为促进该省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动力。③河北省内经济活动主体应具备区域内生型推动性产业中重要核心科技的研发、以及产品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且与其他区域相同产业相比具有比较优势。④能为省内提供和创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省内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机构优化发展。

本研究选择LED通用照明产业以例,并将该产业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3 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为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起到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3.1 河北省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的优势 河北省在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上具备着内部条件和外部机会两方面优势。内部优势得益于LED通用照明产品本身的优势和河北省内对该产业产品的技术研发优势。而外部机会则来源于国内外的相关政策导向。

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照明,即发光二极管照明,是利用半导体固体发光部件照明的技术。LED通用照明产品的优势在于:

①长效节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环保。LED照明产品耗电量是白炽灯的20%以下,是荧光灯的50%。LED灯泡的寿命现已经达到5万小时,相当于至少40盏白炽灯泡。且LED产品中不含有铅、汞等污染元素,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效率很高。因此,LED照明产品的使用可以在无污染的情况下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和财富。②高新技术集成,智能化应用。LED光源集成、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数字化科技。是智能化、自动化的照明产品,符合今后社会的智能信息化发展趋势。③安全性能高。由于采用冷发光技术,LED照明产品在被使用时,发热量远远低于传统照明产品。因此照明产生火灾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在国际方面,近几年美、日、法等众多国家对白炽灯采取禁产、禁用的政策引发照明替代产品的大规模应用,而LED照明灯具已被国际确立为目前最符合要求的替代产品。因此LED通用照明产品的国际市场前景大好。

在国内方面,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照明用电占社会消耗总电量的13%。而我国现阶段照明大多使用白炽灯和荧光灯。据测算,若将我国全部在用的白炽灯替换成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4800万吨(国家发改委等,2013)。所以,这一方面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为此,国务院和各部委先后颁布了多项相关重要文件:

①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绿色照明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被列为节能重点工程。同时为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方案》将“半导体照明”列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②《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中规定,到2016 年10月1日,中国将彻底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③2013年,国家发改委联合6部委,发布了《半导体照明产业节能规划》。对我国LED照明产业发展制定了积极的目标。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LED照明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即将来临。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该产品的国内需求量也必将有显著增加。

最关键的是,河北省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七个LED照明产业聚集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的技术后盾为依托,跻身其中。并成为在全国范围内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LED照明产业基地。目前,全国LED照明生产企业超过3000家,而能量产高端LED芯片的企业不超过5家,其中就包括十三所与河北省信息产业投资公司共同注资的“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使得河北省在发展LED照明产业上拥有了许多其它地区没有的核心技术优势。除石家庄外保定、秦皇岛、廊坊等城市的LED企业也初具一定规模。同时,在国内、省内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邢台、邯郸等地的LED企业也在迅速发展中。

3.2 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对河北现阶段产业结构问题的缓解 发展LED通用照明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河北省现阶段的产业结构问题:

3.2.1 缓解因工业生产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问题。LED通用照明产业与河北省现有传统支柱产业相比,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少,且其产品也属于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这非常符合中央政策导向和河北省的现实需求。

3.2.2 促进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趋向合理。LED通用照明产业与其他高新产业相比,能较为迅速的直接提供工作岗位。以信息产业为例,该产业产品有很多是以数字化、虚拟化的形式呈现,例如,软件、操作程序等。因此,该类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高端技术人才。但是,河北省现有的劳动力盈余则主要由产业工人和农业人口(农民工)所构成。直接发展诸如信息产业这类高新产业,无法大规模增加产业工人和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因此无法在短时内解决河北省现阶段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问题。

而LED通用照明产业是以高新技术研发带动工业生产。除核心技术研发需要高科技人才外,其产品生产乃至产业链全过程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熟练工种工作岗位。这将有利于缓解河北省就业人口压力。且通过对各层次人才的合理配置,将推动该省人才结构的合理构成。

3.2.3 LED通用照明产业可以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强势动力。推进该产业符合现阶段国内外发展趋势、中央政策导向以及河北省内生产要素条件。尽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隶属央企,但自其1963年迁至石家庄至今已50个年头,该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已全面根植入了该地区,为该区域发展提供了动力或动因,形成了石家庄乃至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高科技动力之一。这也正是石家庄成为我国七个LED照明产业聚集地之一的重要内因。因此,河北省发展LED照明产业有着较强区域内部要素优势。通过此种优势建立的区域产业结构,显然比一味利用外部要素建立的区域产业结构,更符合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经济年鉴2012.2013.

[3]康玉林.河北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2.1.

[4]新华社.2011年全国“两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5]Haas,H-D.Wirtschaftsgeographie.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

sellschaft,2008.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

[7]河北省统计局.2012年劳动统计年报数据,2013.

[8]国务院办公厅.“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11.

[9]国家发改委及相关单位.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2011.

基金项目:

2012年度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研基金项目,青年课题,课题编号:S2012Q27。

作者简介: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4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思路,举措

2010年第一季度,河北省整体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增速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但也应清醒看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好转仍主要得益于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的恢复性增长,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部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陆续释放,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应增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由2009年同期下降转为增长,推动全省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必须下更大力量、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着力解决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

一、把加快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

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产业、行业技术水平低。因此,必须在加快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从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考虑,重点是引导企业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路子,力求实现整体上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局部领域由“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转变。操作层面上,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重激励、优环境。全面落实促进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政府性投资要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倾斜;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尽快使研发经费支出(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国水平(2009年河北为0.76%,全国为1.62%)。二是抓专项、促转化。集中在风电及光伏产业设备、半导体照明、煤基清洁能源等领域实施若干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力促一批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建平台、强基础。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给予奖励;鼓励重点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增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二、把开展“对标行动”作为主要举措

为加快推进全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有内涵的发展,2010年河北省将组织全省工业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对标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三个注重”。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及时更新、发布“对标行动”的最新行业指标,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支持企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更新改造项目,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本着激发企业最大潜能的原则,指导企业合理选择标杆企业,逐项查找差距不足,科学确定赶超目标,制定追赶和跨越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到岗、落实到人。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加强跟踪调查和绩效评估,及时了解企业开展“对标行动”的经验做法,并进行总结推广、表彰奖励和宣传报道,带动全省工业企业“对标行动”的深入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缩小河北省工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一批优势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三、把强化品牌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河北省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缺乏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大品牌,2009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河北只有11个,与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广东81个、浙江50个、江苏33个、山东31个)。为此,河北省结合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初步筛选了150家工业企业和25家服务业企业,组织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这其中,核心是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实施产品更新换代工程,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动产品向高、精、专、特方向发展;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家标准、参与先进技术标准制定,规范产品工艺流程,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做到以质取胜;重点是扩大市场份额,把产品市场定位、市场开拓等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目标是打造知名品牌,按照创建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河北名牌三个级别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并对获得名牌的示范企业给予奖励。

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要选择具备突破条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力度,着力解决瓶颈制约,促其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结合河北省实际,应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首先,新能源产业。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形成领先优势,风电装机居全国第2位,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1/4,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如保定英利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从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光伏系统应用完整产业链的企业,硅片、电池和组件年生产能力达到600兆瓦,居全国第2位,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年产18,000吨太阳能及电子级高纯硅项目,将彻底解决我国太阳能电池用高纯硅原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宁晋晶龙实业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目前产能达到750兆瓦;中航惠腾是我国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设计开发、模具研制、试验检测、生产销售与维护一体的专业化风电发电机叶片生产企业,叶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7%。但河北省的太阳能电池全部产量不及无锡尚德一个企业,关键设备几乎全部进口,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产品两头在外。为此,今后在发展领域上,重点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进核电建设;推进新型太阳能电池、数兆瓦级风电机组等设备产业化进程。在研发重点上,支持多晶硅材料、核电站关键配套设备、新型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在项目建设上,重点支持保定新能源、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宁晋晶龙和廊坊新奥等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张家口大型风光储示范工程,努力打造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产业强省。争取到2015年新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由目前2%上升到5%,风电装机1,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300万千瓦。

其次,电子信息产业。近几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加快发展势头,2005~2008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4.6%,富士康、华为、中兴、京东方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相继落户。但总体上看,这一产业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规模较小,实力不强,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全省GDP的1%,而广东占7.9%,江苏占9.8%,浙江占5.3%。为此,河北省应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电池、通信网络设备、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医疗电子和安防电子等6大优势产业,培育卫星导航、行业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新增长点。必须加快廊坊、保定、石家庄、秦皇岛等4大基地建设,构建环京津电子信息产业带,打造中国北方电子信息基地。

最后,生物医药。发挥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制品加工制造的比较优势,以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瞄准潜在优势领域和具有战略价值的关键环节,以大园区、大项目为载体,着力打造新型抗生素、维生素、现代中药、生物基材料、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等产业,加快治疗性抗体制备、酶法半合成、生物医学工程制品、生物质材料、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五、把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按照“完成任务、拒绝理由”的总体要求,狠抓节能减排,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到2009年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7.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削减13.8%,二氧化硫排放量提前一年完成削减15%的目标,但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问题仍很突出,发展代价依然较大。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毫不放松地加以推进,重点是盯住“四量”。一是严把关口控制增量。严格执行能评、环评制度和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坚决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二是突出重点减少排量。大力实施“双三十”行动,严格按三年目标任务考核并落实奖惩措施。继续推进“双百”企业节能工程,兑现“十一五”目标责任状。加强对726家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控,促其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循环发展优化存量。实施钢铁、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支持保定市开展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四是淘汰落后让出容量。综合运用差别电价和水价、等量替代、以奖代补等经济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六、把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作为有效途径

河北涿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打造 篇5

 关注度:8462011/1/7保定晚报王宁我要评论总投资9.53亿元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科技园区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和总投资13.68亿元高性能计算机中心项目等大批高科技项目落户河北涿州„„该项目由总部设在涿州市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该公司陆上勘探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位,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物探公司第四位,年收入达百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速度最快数据处理中心。

近年来,涿州市紧抓北京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外移的机遇,瞄准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央国有企业和中央大型研究机构进行对接,同时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建设,精心打造“区域总部基地”。

该市着眼于“京南保北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积极构建服务高地和投资洼地,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结合十二五规划,涿州市将打造产业名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求与北京的错位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农场经济,打造面向北京的京郊型高效农业;依托开发区、松林店工业园区及正在筹建中的100平方公里新兴产业示范区作为承接腹地,制定出台面向京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京津企业来涿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落实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完善项目领办制、代办制等工作举措,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物探数据处理等高端科技产业;依托北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在服务北京当中求发展。

在上下共同努力下,涿州市的“京”牌项目之花愈开愈艳,航天信息、安泰科技、宇田世纪、东方金田等一批来自北京的高科技项目落户涿州。仅2010年该市的26个省市重点项目中就有19个是“国”字号或京津投资项目,总投资149.6亿元。

现在的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内,机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首批开工的钢研集团河北新材料产业园等10个高科技新能源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当中;开发区项目建设也“遍地开花”,总投资768万美元的涿州汉森绍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自动化焊接系统制造”项目等15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定位为“涿南新城”的松林店工业园区内一座座巨大厂房的骨架争相崛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总投资18.5亿元的首批入园8个工业项目中,嘉华铝业有限公司已经提前2个月投产见效,弘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做到边生产边建设„„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6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高技能;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依靠政府的统筹管理和政策支持,高校作为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和转型。高等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理应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从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强调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根据笔者多线一线教学与管理经验提出构建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供大家参考。

1 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其现状与发展趋势

根据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2015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获悉,2015年,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的态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29806.1亿元,相比于去年而言生产总值增长了6.8%。农业产值增加了3439.4亿元,增长了2.5%;制造业产值增加了14388.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7%;服务业产值增加了11978.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1.2%。由公报可以看出,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6.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农业优势产业比重提高。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1.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可见,发展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 相应的对相关产业人才需求问题也将日益显现。

2 高等院校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主要来自教育部门。围绕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同时依托政府的统筹管理和政策支持,高校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从而确保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信息服务、网络贸易也同时预示着从事物联网、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络营销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供不应求。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培养适应信息网络产业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

3 构建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

3.1 高校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信息库

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教育体制、政府政策倾向等的影响,要使二者能相互适应,建立市场和高校双方联动的数据信息系统成为必需,要保证该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需建立在专业的软硬件设备基础之上,有一个稳定的第三方进行运营,定期发布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和动态数据,以及在某一时间段内,市场人才需求比例,就业方向等方面的静态数据信息。同时,随着数据库的稳步发展完善,在主要面对本省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数据基础上可拓展覆盖京津冀再到全国或者某些优势地区。

3.2 依托行业企业,开发办学,构建校企联动的办学体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高校、企业和学生而言校企合作是三方互惠互利的,这种利益关系在本质上也是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为企业提供适应其需求的专业人才,企业做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培养不光在高校完成,企业成为其“校外导师”,从而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三者优势互补。

从整体上来讲,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增进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科研计划,从而针对性的鼓励、引导高校的先进科研力量进入行业企业,企业最新的科学技术加强在高校中的推广,对于相关企业应给予一定政策和经济上的倾斜,例如可以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给与一定倾斜,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稳定发展。

3.3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的定位即使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部分本科院校开始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但是,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仍缺乏有效的衔接,在部分培养环节上存在着脱节,专业设置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培养的学生能毕业却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和企业。

因此,针对高校培养与市场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必须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点才是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一是,建立上述笔者所阐述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对应国家职业标准,针对企业专业高级人才标准,确定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不再闭门造车,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企业需求为标准,加快市场所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当前对于此制度一般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较普遍,而且绝大部分职业院校职业资格的鉴定主要限于初、中级,应对市场对学生技能水平要求的提高,高校应尽快提升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水平,针对专业工作岗位,加快高校学生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与比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 gov.cn/jrzg/2010-06/06/content-1621777.htm.

[2]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3]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

[4]郭宏.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5]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J].职教论坛,2012.5.

课题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适应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JSR-2015-3054。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7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关系

1、产业规模决定就业规模。

许多经济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拉动就业, 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 就难以实现就业增长。现代产业发展中, 随着产业分工深化、产业链条延长、产业联系广泛、产业规模扩张, 产业把人口转变为劳动力要素, 提高了劳动力需求水平和劳动者就业规模。

2、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趋势,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过程, 都伴随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调整, 尽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非一致性, 但二者在长期态势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 在工业化的初期, 大量廉价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中解脱出来, 向第二产业转移;当工业部门就业水平趋于稳定,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 大批新兴服务业就成为就业的主要部门, 就业人口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3、产业升级决定就业调整。

根据克拉克和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 由于不同产业对技术构成和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存在差异, 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在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早期阶段, 初级的体力劳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 依靠机械力为主的工业生产劳动则占据中心地位;后工业阶段, 就业要求则转变为自我实现的创新、智慧型劳动人才。

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就业机制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促进就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就业, 称之为显性就业机制;二是产业的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带动就业, 称之为隐性就业机制。

1、显性就业机制。

霍利斯·钱纳里、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服务业 (金融、房地产、教育、文化等产业) 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 且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调整, 第一产业在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上的比重逐渐缩小。从产业增加值构成上看, 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28.2∶47.9∶23.9, 到2013年产业增加值比例发展到10.0∶43.9∶46.1;从就业结构上看, 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为70.5∶17.3∶12.2, 到2012年这一比例发展为33.6∶30.3∶36.1。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在产业增加值比例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8.2%下降到10%, 而第三产业成为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2.2%和23.9%。从数量上看, 第三产业从1978年就业4, 890万人发展到2012年就业27, 690万人, 增长了4.7倍, 具有明显的就业拉动效应。

2、隐性就业机制。

单纯评价某一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还不够, 还需要综合分析其隐性机制, 因为有些行业自身并不吸纳很多就业, 但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吸纳就业。比如旅游产业, 虽然这个行业更多要求的是劳动者的观念和智慧, 但它也会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2014年黄金周河北省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 854.8万人, 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6%和13.4%, 带动了重点旅游城市—石家庄、保定、承德、秦皇岛的旅馆业、饮食业、商业、交通业、文化娱乐业以及农林业的快速发展。

三、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现状

1、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河北省整体产业结构情况来看, 2004年生产总值8, 477.63亿元, 201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为28, 301.41亿元, 比上年增长6.5%, 10年增长2.34倍之多。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004年为1, 370.43亿元, 2013年达到3, 500.42亿元, 比上年增长9.8%, 10年增长1.5倍;第二产业增加值2004年为4, 301.73亿元, 2013年升至14, 762.10亿元, 比上年增长5.4%, 10年增长2.43倍;第三产业增加值2004年为2, 805.47亿元, 2013年猛增至10, 038.89亿元, 比上年增长7.0%, 10年增长2.58倍。从上述数据显示,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无论在产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入比重都很大, 且稳定增长。由此可知, 现阶段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 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大有赶超第二产业之趋势。

2、河北省就业情况。

目前, 河北省就业规模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各产业就业分布趋于合理。自2008年至2012年5年间河北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从7.49万人减至5.52万人, 2012年比2011年下降3.5%, 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稳中有升”, 由144.47万人升至174.17万人, 2012年比2011年增加9.5%,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凸显“稳增快增”的变化趋势, 从349.06万人增至440.26万元, 尤其是2012年比2011年增加近50万人, 增长12.7%。

四、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的主要对策

1、实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战略。

河北省经济社会政策应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第一要素, 积极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使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 确立两者并重的发展战略。要加快城镇化拉动就业, 在经济类型上, 注重发展合资、私营经济, 大量引入外国和外省资金、技术和企业;在产业类型上, 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就业, 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就业, 最终实现“做好一个产品, 带动一个产业, 实现一批就业”;在企业规模上, 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鼓励和帮助劳动者创业。

2、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河北省人口基数大, 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形势下, 要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且有市场需求的商贸、金融保险、建筑、餐饮、运输仓储等服务业,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实现对就业的宏观调控, 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就业弹性较高的领域, 增加这些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门槛不高行业的就业机会, 将第一产业中剩余的劳动力吸纳到第三产业中。例如, 河北省作为中国革命红色教育基地拥有十分丰厚的旅游资源, 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曹妃甸等港口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都会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3、发展中小企业, 鼓励灵活就业。

目前, 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在缩小规模, 大企业就业人数也在减少, 大量劳动力都被中小企业吸纳。河北省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和技术等“瓶颈”问题,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体系, 支持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 政府还可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 到中小企业灵活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规范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就业模式。

4、兴办民营企业, 推动城镇化就业。

河北省存在大批离乡进城打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主要原因在于种地收入太低, 村里又无就业机会。可以借鉴山东德州共建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的“两区同建”城镇化改革模式, 社区是“安居”之所, 集中为从农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提供近乎城市的生活环境;园区是“乐业”之地, 提供与城市打工所获收入相当的就业机会。

5、科技创新, 促进就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河北省的主导产业包括信息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纺织、食品, 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 推动高新技术创业, 促进原有科研机构改造升级, 使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开拓新服务, 特别是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岗位, 从而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宏蕊.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5.

[2]冯姣, 冯肖宏.河北省就业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M].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5.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8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

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来看, 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自1978年开始, 全国农业发展迅速, 河北省也不例外, 第一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第二产业开始下降, 第三产业出现增长趋势;二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第一产业开始下降, 第二产业增速较快, 第三产业继续增长;三是市场经济活跃, 人们对于服务业的要求日益增长, 第一产业继续下降, 第二产业平稳增长,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河北经济年鉴数据显示和阶段调整来看,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相一致的, 然而, 我省农业内部结构不太合理、科技水平较低, 整体农产品竞争力不高;工业发展缓慢,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得到规模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落后于第二产业的状况, 缺乏规范性的行业规范, 有些行业甚至管理混乱, 导致顾客的不信任度上升。就目前看, 我省三大产业与国际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排序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 连续几年超过30万, 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35.11万。然而就业增长率却没有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没有起到对就业拉动的应有力量。最近五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来看是比较稳定的, 创业与考研数量逐年递增, 大学生的就业重心发生变化, 由原来优先考虑到一线城市、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大型国企转变为了到地县城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的大学生得到了快速增长, 而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基本上开始走向“三、二、一”的模式, 从事第三产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数量逐年递增, 据有关数据调研, 创业项目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幅较大。

近几年河北省就业指标都略有增长, 然而连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尤其突出表现在近几年出现的“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怪象。河北省各级部门、各大高校为了缓解就业难, 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多种规模甚至分专业的招聘会, 参会的企事业单位众多, 招聘岗位数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然而真正在招聘会签约的数量却不是十分乐观, 很多单位表示招不到合适的职员,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待遇要求过高、有些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大学生们则表示中意的单位要求高、竞争激烈, 有些还要求相关工作经历;还有些非技术行业的单位门槛很低、待遇较低, 有些甚至不需要学历。不过就我省的就业指标进行调研发现, 大学生们都表示毕业前如果还没有中意的工作, 也会降低标准就业, 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考虑择业问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初次就业的不稳定性, 跳槽的频繁出现也是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另一种表现。受到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 这种情况可能会长期存在。根据有关数据调研, 目前互联网和高科技制造业对于人员需求很大, 但是往往都要求有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

根据对某高校管理类2011届、2012届、2013届三届毕业生代表的追踪调研, 得出如下几点:第一, 一次就业率平均高于90%;第二, 一年的职业变动平均为37%;第三, 除去升研和公务员的毕业生, 从事行业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只有非常少量的大学生从事农业管理, 从事服务业的居多;第四, 职业变动跨区域的较多、跨行业的较少。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大学生一次就业率比较平稳, 然而一年内的职业稳定性较差, 发现他们一次就业的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和二次择业的就业行业、就业地域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就业情况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完全匹配, 而是出现了滞后性。

三、优化二者之间关系的对策建议

目前河北省处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产业排序结构模式, 就业结构的发展比较平稳。但是三大产业中, 第三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度最强, 吸纳能力也最强, 第二产业次之, 第一产业最弱。河北省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 应该制定三大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继续推进三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稳固农业, 发展科技工业,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调发展, 进一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带动和推动作用。

1. 继续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 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科技化的进程。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帮扶, 改变主要依靠劳动力的传统农业, 继续推进机械化农业, 用技术将更多的农民解放, 促进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实施科技农业, 发展具有特色的种植业, 调整内部的结构, 适当降低种植业的比重, 提高畜牧业比重;对进城农民工组织技术培训, 逐步改革户籍制度, 完善子女入学、廉租房申购制度。从衣食住行上解决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 真正让他们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2. 继续保持工业的增长, 注重提高效率和质量, 提高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借助工业4.0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培育高新技术行业, 发展智能工业, 促进第二产业整体发展。就目前河北省的经济情况来看, 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在今后的发展中, 工业应注重创新, 提高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做精做强重点企业, 使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协调发展, 充分释放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

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使之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 转变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发展特色服务业, 发展连锁企业, 增强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努力形成一批区域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服务业聚集区, 着力提高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应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网络的发达, 催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应整合物流行业, 提高物流业对人才的接受能力。

4. 高校应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适应社会的发展, 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 邀请优秀企业家参与教学计划的修改,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接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 由校内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或聘请校外企业家担任授课教师, 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搭建创业孵化园, 为创业者提供场地, 鼓励大学生参加国家、省等组织的创业大赛, 通过创业增加就业吸纳力。

摘要:随着国家多项政策的实施, 河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入手, 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提出了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模式,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晓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 .

[2]周兵, 冉启秀.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08 (7) .

[3]王芳.江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4 (1) .

[4]韩风朝.以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扩张---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 .

[5]程俊杰, 白建明.东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 2009 (2) .

[6]刘思峰, 党耀国, 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河北省生猪产业市场结构研究 篇9

1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 可以体现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本文用它来衡量生猪养殖主体数量和相对规模结构的差异, 主要指卖方集中度。

如图1所示, 横轴表示从散养农户数到大规模养殖主体的数目累计占养殖主体总数的百分比, 纵轴表示各个养殖规模年出栏数累计占所有养殖规模总出栏数的百分比。由图1可以看出, 洛伦兹曲线偏离平均线即对角线较多, 曲线主要凸向右下角, 说明在生猪养殖市场中, 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是市场集中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规模越大, 大规模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多, 说明市场集中度就越高。通常来说, 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 增加企业的有形和无形收益。但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来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可能会存在生猪疫情风险, 由于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带来的市场风险以及交易费用的存在带来的履约风险等。散养农户养殖数量小, 可以有效防治生猪疾病,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由于风险的存在, 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使其平均收益无法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这一特点使生猪产品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大规模生产。再加上前期资金投入较大, 以及近些年市场风险的存在使得价格波动频繁, 导致大规模养殖户数较少、生猪养殖市场集中度较低。

虽然总体较为分散, 但河北省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是在不断提高的 (由表1可以看出)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猪肉消费属于刚性消费, 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使其消费潜力和能力不断提升, 传统的生猪养殖一般是以自给自足为主, 小生产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 (2) 技术进步。规模养殖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郭剑, 2003) , 而且规模养殖在饲养生猪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较高,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生产成本也是在逐步降低的。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4》中数据显示, 河北省每50kg主产品总成本各个规模养殖户分别为:散养农户728.26元, 小规模养殖户为654.61元, 中规模养殖户为633.70元, 大规模养殖户为617.69元。并由表2可以看出,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生猪平均饲养天数不断减少, 其中大规模养殖场比散养农户少17.64天, 每核算单位用工数量和耗粮数量随着规模的提高不断减少, 而规模养殖的净利润显著高于散养生猪净利润; (3)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产量及玉米产量为猪肉产量的提升提供了饲料基础 (生猪饲料主要为玉米) , 由图2可以看出, 猪肉产量和粮食产量基本呈同步增长的趋势; (4) 市场竞争。近几年猪肉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散养农户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因此一大批散养农户退出生猪养殖市场, 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 (5) 政策推动。国家近几年对于养殖行业的政策偏向、投入资金支持以及技术下乡等为农户提供了较为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有效降低了行业风险, 推动了生猪养殖市场的发展。

注:根据2008~2014《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整理。

数据来源:根据《2014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数据整理。

2 产品差异性

河北省目前主要养殖品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 长期以来猪的育种工作主要是对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的选择, 来源于欧美的生猪品种具有高繁殖力、高生长速度、高饲料报酬、高瘦肉率等特点, 并且市场需求旺盛,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多数农户选择此类品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不仅以填饱肚子为主要目的, 而是对猪肉的口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虽然市场上主要以优质瘦肉型“洋猪”销售为主, 但人们也开始强烈地“返璞归真”。有机产品的概念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近些年尤其为大众所推崇。市场表现为尽管本地“笨猪”比普通猪肉价格高出不少, 仍有很多人争相购买, 原因在于其饲养周期长, 肉质细腻、肉色鲜红、香味浓厚、醇香可口。河北省本地生猪品种主要是本地黑猪, 有大耳朵黑猪和深州猪又名黄淮海黑猪。但本地猪存在以下不足:瘦肉率低 (47%左右, 洋猪为60%左右) 、生长速度慢 (民间饲养从出生到出栏9到12个月、专业饲养场饲养从出生到出栏一般需要7到8个月才能长到100kg左右) , 价格偏高, 消费市场相对有限。

3 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包括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由于生猪行业退出壁垒较低, 本文主要从进入壁垒方面分析。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任何行业的投入都需要一定的必要资本, 即新进入企业必须承担在位企业无须承担的 (额外的) 生产成本。

3.1 资金壁垒

对于家庭散养农户来说, 生猪养殖技术简单, 可灵活控制养殖数量, 必要资本量较少, 而且农户可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节存栏和出栏数量, 不会形成大幅度亏损。因此目前河北省年出栏在49头以下的家庭散养户仍然占绝大多数, 占总体的91.16%。虽然规模养殖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 比如规模养殖的生产成本低于散养农户的生产成本, 2013年规模养猪平均生产成本为1616.90元/头, 平均饲养天数为143.40天。农户散养生猪生产成本为1853.02元/头, 平均饲养天数为163.87天。但规模养殖需要较高的前期资本投入, 建造猪舍等, 由调研得知, 某出栏2000头左右的中等规模养殖户前期资本投入在70万元左右。因此目前数量较多的还是分散养殖的家庭散养模式。这种小规模、大群体养殖结构严重制约着河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

3.2 人才和技术壁垒

对于家庭散养农户而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生猪养殖历史, 养殖技术来自于祖辈的口口相传, 生猪养殖属于经验管理, 因此不存在明显的人才和技术壁垒;对于规模养殖, 目前猪舍等均属于半自动乃至于全自动运作,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进行温度、湿度、饲料数量、水量等的设定,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另外, 由于规模养殖数量庞大, 其面临的疾病防控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相对较大, 因此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3.3 政策壁垒

国家存在对规模养殖的政策倾斜, 比如发放的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 (场) 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 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的补贴, 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家庭散养户的进入壁垒;另一方面, 国家在鼓励规模养殖发展的同时, 对规模养殖的环境保护、污染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形成了规模养殖的进入壁垒。

4 结论与建议

4.1 根据各自养殖规模特点合理选择生猪养殖规模

对于生猪行业来说, 包括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在内的四种养殖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散养由于养殖数量小, 猪舍等设施也大多利用自家院落建造, 所以前期资金投入较少, 而且充分利用青粗饲料等农作物副产品, 减少了直接生产成本, 进入壁垒较低, 但由于其分散性和大群体性难以进行技术推广和质量监管。而且农户多为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差, 养殖效益波动较大且无法保证猪肉产品质量。而规模化养殖对于生猪养殖技术推广, 饲料、管理、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市场发展和生产组织发展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规模经济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养殖成本效益相对稳定, 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监管。特别是中小规模养殖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益优势, 但规模养殖前期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资金与耕地, 由于规模养殖数量较大, 后期可能会因为粪污处理的不及时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 面临着猪肉消费刚性增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 养猪业发展应坚持猪场“适度规模”原则, 充分发挥各种养殖规模的优势,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逐步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生猪养殖规模结构。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实力的散养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并向中小规模养殖过渡。

4.2 政府应采取有效手段鼓励农户进行可持续养殖

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针对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污染, 政府可以对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首先, 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引导农户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粪污进行处理分解以及对相关处理设备的购买实行价格补贴以减轻农户的资金压力;其次, 政府可以对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有效成果的的养殖户进行宣传推广以及提供一定资金的财政补贴以鼓励农户进行生态养殖;最后, 对于造成污染较严重的农户政府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帮助其处理污染问题, 减轻环境压力, 推动其可持续养殖进程。减轻农户资金压力。

4.3 为规模养猪提供融资便利

规模养殖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 但很多农户由于无法得到资金而难以扩大养殖规模。目前金融机构针对生猪养殖业的优惠措施较少, 政府可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下乡, 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 开发多种信贷优惠种类例如向生猪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等。另外, 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拓展其业务种类, 增加分设机构数量, 真正服务于农户, 促进其发展。

4.4 全方位推进生猪业发展

首先, 政府可建立人才培养计划, 并建立养殖业创业基金, 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将先进的知识技术运用到生猪养殖行业, 促进生猪养殖业降低成本, 提高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另外, 部分养殖户在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时会因为无法抵抗市场风险而导致大面积亏损, 政府可建立一定的风险救助基金来提高农户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园.基于SCP范式下的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5) :15-17.

[2]潘国言, 龙方.SCP视角的湖南生猪产业组织分析[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09 (22) :3-7.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 篇10

1 河北省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1.1 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三轴图分析

按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分类标准, 将目前的海洋产业按三次产业划分, 其中海洋水产业为第一产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开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造船业、海洋工程建筑和海洋石油化工等为第二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第三产业, 河北省2000—2005年海洋三次产业构成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年鉴.

所谓“三轴图”是在平面上选一点为原点, 由原点引出三条两两相交成120°的射线, 分别记为X1轴, X2轴, X3轴, 这三轴尺度均为百分点, 设某年度生产总值在第i (i=1, 2, 3) 产业的构成为Xi, 则有X1+X2+X3=100。把Xi (i=1, 2, 3) 分别描在Xi轴上, 依次得到点Ai, 连接这些点就得到了一个三角形, 称为该年度的结构三角形。把历年的三次产业比重, 依次绘在同一张图上, 则可看出三次产业变化状况。

该结构三角形的重心H的仿射坐标为[ (X1-X3) /3, (X2-X3) /3]。通过三角形重心的变化来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构成的变化。

为了反映产业结构质的变化状况, 把三轴图的X1和X2轴, 作为平面仿射坐标系的坐标轴, 则平面上的任何一点可以用仿射坐标, 把三轴图的三角形120°夹角平分, 共平分线把平面分成6个区域, 区1—区6。三次产业结构根据其大小顺序可能出现下列6种情况, 重心落在哪一个区域, 与X1, X2, X3的大小顺序相对应。根据三角形重心位置的变化, 就可以断定产业结构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重心位置在同一区域内变化时, Xi的顺序不发生变化, 表明产业结构未发生变化;而当重心位置有跨区域的变化时, 就表明Xi大小顺序改变了, 这就意味着产业结构发生了的变化[1]。

根据表1数据做出河北省2000—2005年海洋产业结构三角形重心变化轨迹图 (图1) 。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构成的结构三角形的中心除了2003年非典影响的特殊情况之外, 从2000年之后就进入第四象限, 也就是进入到三产比重大于二产比重大于三产比重的产业结构演变的高级阶段。因此, 我们可以说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1.2 河北省与相邻省市的比较

将环渤海区河北、天津、山东和辽宁以及我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2005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进行比较 (表2) 。

%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年鉴.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要合理化发展, 第一产业的比重应降低, 二、三产业的比重应逐渐上升。从表2中可以看出, 与辽宁、山东、天津和广东相比,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明显较为合理, 呈现三、二、一的结构;海洋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广东省和天津市结构相对合理, 其中, 广东省地理条件优越, 海岸线较长, 第一产业产值基数也相对较大;而总产值较大的山东省和辽宁省产业结构并不合理,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河北省海洋经济总量虽然相对较小, 但仅从产业结构上来分析, 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结构相对于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和天津市等海洋经济大省 (市) , 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经济发展质量较佳。

1.3 河北省内的比较

按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分类标准, 河北省沿海三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和沧州市2000—2005年海洋三次产业构成见表3。

资料来源:河北海洋统计资料.

通过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2000—2005年间秦皇岛市、唐山市和沧州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其中, 秦皇岛市2000年位于第五象限, 即处于三、一、二的中级阶段, 但从2000年之后, 都位于第四象限, 即处于三、二、一的高级阶段。表面上看来秦皇岛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似乎很先进, 但事实上秦皇岛作为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 其滨海旅游业的产值占了很大一部分, “三二一”产业格局的形成, 并不是因为秦皇岛市的海洋经济发展从内在素质上已步入了工业化的较高阶段, 而是与秦皇岛一产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 而滨海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突出位置的市情有关。唐山市在此期间, 其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变化的轨迹成明显的右旋模式, 即从第一象限到第六象限, 最后到第五象限, 这说明唐山市海洋经济产业构成明显向合理化方向转变。沧州则是由第二象限经第三象限进入到第四象限, 即由中级阶段进入了高级阶段。

2河北省海洋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结构分析

传统、新兴和未来是按照各海洋产业形成的规模及开发的时序来划分的。传统海洋产业是指那些历史悠久, 且成熟度高的产业, 主要包括海洋捕捞、海洋盐业、船舶制造业、港口运输业、滩涂种植及养殖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 指20世纪中叶以后形成的一定规模的产业, 主要包括海水养殖业、海滨旅游业、海上油气开采、海洋药物及保健食品制造业等;而未来海洋产业是指目前已露出端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未来可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主要包括深海采矿、海洋能和海水综合利用等[2]。

%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年鉴.

从表4可以发现, 从2000年开始, 河北省海洋传统产业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少的, 而新兴产业则大致是逐渐上升的。从2001年开始, 新兴海洋产业的比重就超过了传统海洋产业的比重,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在逐渐提高。但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占了海洋产值的绝大部分, 未来产业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而且其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下降。

3 河北省海洋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3.1 比较劳动生产率

以上是对河北省海洋产业结构进行的分析, 然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不是几个产业部门的简单组合, 而是能够发挥较高经济效益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组合。所以产业结构的优劣或合理与否, 还需要有一些指标或标准, 以此对产业结构的效益问题进行测度和分析。这里我们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来分析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效益。

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由在整个产业中不同产业产值所占有的比重与所占有的劳动力相比而得。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分析四个方面的问题, 即海洋产业总产值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构成, 海洋产业的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布, 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 以及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相互关系。同时, 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可以衡量各海洋产业部门效益水平, 如通过某海洋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全部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可以说明该产业在整个海洋产业中劳动生产率水平所处的地位;也可以利用这一指标与其他海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比较, 从而说明该产业部门在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相同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差距。

3.2河北省海洋经济内部主要海洋经济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3]

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比较劳动生产率undefined

其中, Ki表示海洋产业中第i个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Xi表示海洋产业第i产业产值所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 (以下简称为产值比重) ;Li表示海洋产业第i产业劳动力人数所占整个海洋产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以下简称为劳动力比重) 。

对2005年河北省海洋产业中的渔业、海盐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六个部门进行该指标的计算,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数据表明河北省以上六项海洋产业中, 海水利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 说明海水利用产业部门单位劳动力价值的产值量最大, 该部门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较高;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较高;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的农业, 是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 其生产技术相对较为落后, 已成为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部门, 提升海洋渔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而劳动人口数最多的海洋化工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最低的。

3.3 河北省与山东省的比较

不同区域同一产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

比较劳动生产率undefined

其中, Ki表示M地区相对于N地区i海洋产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Mi表示M地区的i海洋产业部门的单位劳动生产率;Ni表示N地区的i海洋产业部门的单位劳动生产率。

对2005年河北省与山东省海洋产业中的渔业、海盐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六个部门进行该指标的计算, 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数据表明河北省以上六项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低于山东省。其中海水利用和海洋交通运输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 大约分别相当于山东的84%和59%;其他四项都没有达到山东的一半水平, 海洋化工只相当于山东的14%左右。所以, 可以说河北省的海洋经济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还是较低的, 与我国的海洋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4 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措施

4.1发挥资源潜力, 培育大批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河北省海洋经济总体规模较小, 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已经成为阻碍河北省海洋经济水平提升的绊脚石。今后要加大海洋经济投资力度, 进一步充分发掘河北海洋资源的潜力, 加快沿海交通、港口码头和海岸滩涂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我国民间资本, 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 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外部环境, 通过培育大批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快速扩大河北省海洋经济规模[4]。

4.2大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 是河北省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方向之一

河北省是海洋能源及海盐生产和加工大省, 其中海盐产量历年来均居全国前列。因此, 应继续保持这些优势产业的领先水平, 加快盐化工、海洋电力和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相关海洋产业的调整步伐, 使其进一步优化升级。

4.3 重视海洋高科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要加大新技术对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的力度, 同时要加快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开发的步伐。在大力发展养鱼、滩涂利用等传统海洋技术的同时, 注重发展海洋调查、海洋信息、海洋监测和海洋通信等海洋高科技核心技术。同时加快以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为主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步伐, 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

4.4加大宣传力度, 为第三产业发展开拓更大空间

河北省沿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如, 秦皇岛的山海关、老龙头、北戴河、九门水口和孟姜女苑等;唐山的潘家口水下长城、石臼佗岛和京唐港金银滩天然海滨浴场等;沧州沿海的古贝壳堤是中国唯一、世界现存最大古贝壳堤之一等。但到目前为止, 很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 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 为第三产业发展开拓更大空间。

4.5 提高海洋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 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 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在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人力资本的短缺, 是没有实现人的能力与物质资本的等速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而言, 对人力资本的需要包括高素质的一线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研究与开发人才[5]。

摘要:河北省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 有着较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其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 河北省在海洋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海洋资源的总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文章在分析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耀光.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特点与今后发展重点探讨[J].海洋技术, 1995 (12) :5-11.

[2]朱勇生, 张世英.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 (5) :15-18.

[3]楼东.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 2005, 27 (5) :20-27.

[4]徐质斌, 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温湿度压力监测系统下一篇:无缝隙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