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善思

2024-08-26

勤学善思(精选六篇)

勤学善思 篇1

一、自学思考, 勤思善学

自学, 即学生自己看书, 理解教材。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与新知识有了接触, 当教师再讲解时, 学生就不会有突兀的感觉。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 发现疑问做标记。让学生看书思考, 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合作学习, 交流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 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彼此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 他们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 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使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 找到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增强了学生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小组内交流, 探究重点, 互相质疑、解疑, 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带动全组学生, 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 能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 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自评互评, 张扬个性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 为所有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后, 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 学生个个都有机会参与评价, 都可以畅所欲言, 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们为了能参加评价, 都必须“认真听——仔细想——大胆评——认真听”。“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 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 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让学生参与评价, 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课堂上评价的活跃, 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的沉闷气氛, 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 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逻辑思维也得到发展。学生的课堂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无论哪种评价都不能停留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上, 要求学生学会“看法+原因”的评价语式。这样的评价语式不仅能让别的学生弄清楚自己的看法, 还能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 更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四、收集成果, 练习巩固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 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 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 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 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地练习,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如我在上“圆锥的体积”时, 如何正确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我就采用了动手做一做的办法, 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 也是实验科学, 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得到数学结论, 这种形式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用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和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及水等学具, 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得出:等底等高的条件之下,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而圆锥体积则是圆柱体积的1/3, 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1/3Sh。“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 学生懂得了求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 并深刻体会了其中的奥妙。

五、善于阅读, 看书小结

学会看书其实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尤其是让小学生去看一本看似枯燥的数学书。在数学教学或解题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数学内容或解题时缘于没有精读、深读而出现了偏差。我曾经在我们农村学校多次做过这样的实验:一学期学习结束后, 我把班里的一部份学生叫来, 问他们刚刚学过的数学教材一共有多少章?每章有多少节?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回答不出来。这个事实说明了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阅读数学教材是不够重视的。许多学生只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 只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将课本打开, 平时基本上没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因此, 在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认真研读的习惯, 尤为重要。经历了前面的合作学习、交流互补、质疑解惑、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之后, 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 对许多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通过看书阅读, 让学生小结, 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勤学与善思作文 篇2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勤学与善思的重要性与同时性。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勤”这个字,人只有勤劳了,才能脚踏实地的把事情做好,使自己不至于无所事事、心神不宁;才会使自己起居有律,进而体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勤学”张口就来,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总想要学好语文,学好数学,练好字,但不大量的阅读书籍,大量的做习题,坚持练笔,怎么可能把这些做好呢?不肯勤奋的学习,不肯付出,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做好。只有勤奋了,学业才有可能有进步,事业才有可能会成功,如果没有“勤学”,所有的想法都只是海市蜃楼,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只有“勤学”,还要有善思。有些人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懂得思考,例如,明代的.王阳明想要通过观察竹子来达到格物致知的目的,而一连在竹丛前坐了七天,最后头晕目眩,以失败告终。在别人看来,一连观察竹子七天,想必这个人非常勤奋了,但是这样的勤奋都毫无意义,他只知道去做,而不想着怎么去做,所以才会失败。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出电话并不是偶然,他是一次次地尝试与实验,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最终获得成功。这也告诉我们“学于勤,成于思”的道理,所以做事只有“勤学”与“善思”结合起来才能成功。

勤学 善思 做学习型教师 篇3

一、勤学以胜任好学以丰润

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幸福》,有一期杂志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因为它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就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文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新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内涵,师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圣使命。一个教师书教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一)、读书是长知识和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观念何以更新,学识从何而来?唯有好读书、读好书,才能长雅者之美韵,出学者之品味,树师者之风范。于今日之社会间生存,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不至于落伍。不管工作多么紧张繁忙,每天晚上我必须读书。读书,让我与大师对话,与名家交流,拜专家为师,与学者为友。从书中学习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学习不迷信权威的创造精神,不懈追求探索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这样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更深层次地理解教育。

(二)读好书增情致 拓视界

一个人读书应读什么书,我认为:

1、读人造之书。我们可以通过读历史上优秀的作家撰写的作品,经、史、典、集等名著、文章来充实自己。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的道理。但是,如果读现当代的作品,一般来说台湾学者的思想较深刻些,“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因为台湾是亲英美的国家,所以思维方式、思维深度和广度也是相似的,所以接近西方的思维,东方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适合我们读。

2、读自然之书,赏自然之美。

大自然之“书”不是一本书,它就是我们的生活,但是大自然又是一本最好的“书”,它教给了我许多,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感受四季更迭的惊、喜和不同季节的美不胜收的景致。如果可能常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或者看看动物世界之类的节目,从中品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感受物竞天泽规律。以更开阔的胸襟,更博大的爱去生活。

3、读社会之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以获得满腹經纶, “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还要实践,将所学理论与社会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求得真知。

二、反思以深厚厚识以载道

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学思想理论的宝库,其中储宝蓄珍、藏龙卧虎,通过反思,教师可以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带来的内部经验,使认知得到升华,使教学行为不断趋于合理。一方面,通过教学反思,能使教师摆脱思维定势,以审慎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做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每日的教学实例进行再思考,可以显化与提炼教学理论,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有帮助。

(一)在笃行中慎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那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那些突发问题让人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的情况。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所以,课后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因此,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在课后写教学反思,无疑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必要途径。

(二)在博学中反思。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的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理解内化,并付诸实际操作。我们只有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才能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勤学善思 篇4

一、巩固专业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扎实的专业基础, 丰富的专业知识, 是教师课堂上从容自如的保证。作为青年教师, 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确实有待进一步提高。文言文,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都需要我们广泛的猎取, 再读审视, 深入品读。既要了解名家大作, 也要参考各家的评论, 还要得出自己的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上胸有成竹。

当然,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而是有目的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即资源的整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外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 吸引我们的学生, 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的钻研教材, 深挖文本, 整合取舍。不能老是依赖教参, 照本宣科。我们要勤于思考, 寻求适于学生的教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强化备课过程, 提高教学功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如此, 一两天的准备就是为了课堂的四十分钟。认真准备, 课堂自然行云流水般顺畅;随便应付了事, 学生都能看出老师的草率。作为青年教师, 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并形成“详案”, 比如:如何导入课堂?如何分析文本?怎么来设计问题?如何设计板书?……有备而来, 课堂自然多彩!同时, 青年教师还应该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做到听﹑说﹑读﹑写样样俱佳。尤其是语文老师, 精彩的朗读, 漂亮的板书, 优雅的言辞, 智慧的倾听, 都能给课堂添光增色。收集资料, 整合资源, 熟练地运用多媒体, 这些能力的提高都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熟生巧, 巧生华。在教学过程中, 或许我们会取得成功, 或许我们会有失败, 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 热爱学生, 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 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扩大阅读视野, 丰富教育理论

青年教师要勤于读书, 不断更新知识层面。读书要紧跟时代节奏, 从广度和深度上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尚生活, 饮食文化, 文艺理论, 心理咨询, 历史名胜, 旅游探险……都要有所涉及。博览群书, 方能旁征博引, 既利于备课, 又方便与学生交流, 也能展现自我的魅力。让订阅杂志, 购买书籍, 浏览网站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用读书来改变生活的方式, 用文化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从教两年来, 一直有感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缺乏, 深刻感受到“赤手空拳”的无奈。缺乏理论的指导, 有时让我深陷迷茫, 不知所措, 甚至心力交瘁。所以, 我求助于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 求助于教育大家。《爱弥儿》《爱的教育》《教育心理学》《李镇西教育手记》《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进入了我的视野, 开阔了我的思维空间, 虽不能说悟出真谛, 但确实给了我不小的帮助, 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一味地埋头苦干, 那怕是忙得昏天暗地, 也只是收效甚微。有了理论的正确指导, 才会事半功倍。

四、反思课堂教学, 借鉴优秀经验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作为教师, 如果只是读书, 教书, 不写作, 不反思, 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 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精心准备一堂课, 发现效果不佳;精细的讲解后, 学生似懂非懂。为什么这堂课效率不高?有哪方面的不足?怎么改进?只有一次次的“自省”,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作为青年教师, 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 加以强化;找出自身的不足, 及时改正。认真反思每一堂课, 每一个环节, 并及时总结积累。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只有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育随笔, 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的习惯, 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五、积极快乐参与, 敢于展现风采

年轻, 意味着青春和活力。青年教师要敢于展示自我的风采。我们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 还要有快乐的心态, 更要有事业的激情。积极快乐地投身于工作中, 展示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遇事不推脱, 积极承担任务;精于团结, 善于合作。公开课积极争取, 认真磨炼。研讨交流要认真记录, 敢于发言。校内活动踊跃参与, 敢于展示, 张扬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 只要珍惜机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善于反思、及时总结、善于积累, 多听课, 多看教学专业杂志, 多做习题, 这不失为一条成才的途径。

勤学善思的业务控 篇5

桓德强

当今农业领域各项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其他学科带来的基础性研究突破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病虫草调控技术、农业互联网技术等方面更是不断创造了农业领域的种种奇迹,作为一名工作的基层,和农民呼吸与共的农业技术人员,我深深感到职责在肩,时不我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大量研修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寻找破解之道,近年取得了一些小小成就,现就基本情况分述如下:

一.持续学习,分项突破

本人自1988年考入汉中农校以来,对于农业技术乃至农业行业的整体动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和持续学习,中专毕业后随即参加了西北农大的大专自学考试,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之中个人深深感到学习和钻研是永远不能停歇的事情,在技术领域,不积极学习便意味着自甘落伍,不勤奋上进便意味着丧失希望。

基于不断学习的需求,我于2013年参加了西北农大组织的农学本科自学考试,自身通过三年的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通过所有科目的笔试,在西北农大顺利通过实验实践与论文答辩,最终取得了全国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这次本科自考的顺利完成,对于岁在中年的我具备值得赞许的激励和肯定。

农业技术实践与研发根植于农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各项需求,在普通的教育体系之中,我们所学所得远远不能满足日常农业工作所需,在过去封闭的年代,学习的场所乃至内容都是极度稀缺的资源,而今的互联网时代,学习场所不再受到诸多限制,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不断更新与完善。

近年的学习过程之中,我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广泛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书房、清华知网、万方数据等互联网论文检索系统,多方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动态,对于考量自身工作试验价值和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更通过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工具、专业论坛,结识了大批行业内同道师友,合作交流,为自身知识与技能积淀打开了方便之门。

除了网络所学习和检索的文字、图片信息,我还断续参加网易公开课的学习,通过视频与字幕,得以聆听国外著名专家和学者的精彩授课,也得以聆听国内部分专家教授精彩的讲授,完成了跨学科的学习与融合。

几年来,本人除自学完西北农大的大专、本科所有科目之外,更是通过网络系统地学习了《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作物生态学》、《作物逆境生态学》、《作物逆境生理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学》、《微生物学》、《水资源与水处理》、《太阳能与热泵技术》等科目,通过学习中医药技术和理论,对于汉中本地的中药材资源和植物资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强壮了自身体质,另一方面为汉中重要名贵中药材资源有了较为明晰的认知。

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方面,对于多年的农业工作实践知识所需,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强大信息流,为我自身学习和钻研,极大地开拓了视野、加强了反思与纠正,为解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种种难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为农业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可能。

二.勤于调研,解决难题

知识以应用为美,技术以普惠为上。我秉持这一朴素的理念,通过广泛的学习和思考,积极发现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问题,利用广泛的专业资源积极解决种种生产难题,从早期的观察研究、中期的多向试验、后期的试验总结、成期的成果示范、扩范围的技术应用均取得一定的进展与突破,结交了一批热心钻研技术的农民朋友,结识了一批专注农业技术的师友,不断丰富着我匆忙的人生年华。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不再具备早期的高度同质化特点,在针对不同的农业项目,针对于不同的农业服务对象,其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千差万别,体现出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高度个性化。

一个方案适应大范围受众的时代逐渐过去,个性化、针对性、专业性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最重要的转变,农民朋友们不但需要农业技术的广度,更对农业技术的深度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对于普通的技术应用与技术障碍,农民多数具备相当的解决能力,实践之中经常出现技术指导者不如技术应用者清楚的例子比比皆是,瞎指挥的弊端时有出现。故而,农民和农业对于农业信息和技术的高质量需求反过来要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调研农业技术障碍,寻求简易可靠的解决方案,每一个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都需要方案提出者深

厚和可靠的技术积淀才能完成,任何纸上谈兵的指点往往不为人所喜爱和待见。

近年的工作实践之中,在养殖业方面:我先后和师友们为山区农民改进新式中蜂蜂巢方案,解决了蜂巢内巢虫危害的痼疾、解决了中蜂蜂巢检查惊扰蜂群或引起饲养人员受伤的难题,解决了弱群复壮的难题,在实践应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仔猪繁育过程中,仔猪痢疾往往导致猪群大量损失,通过多年实践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通过保温材料的应用,地热温控装置、商品饲料应用及自备饲料配比、益生菌的应用与营养补充剂、高效抗生素的应用等手段有效地遏制了仔猪幼年期高死亡的难题,为养殖户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种植业方面,我积极研究一些节能高效的耕作模式、病虫害防控技术、野生植物驯化及利用技术。近年来先后试验了山药种植槽栽培小试、元胡霜霉病防控、川乌白粉病防控、白芨锈病防控、白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白芨组培萌发及成苗培育技术、蕙兰人工养植及病虫防控技术等。

其间辛酸艰苦,无可言说。无论是大山区考察,还是和专业户农友的交流,每一份给予我的期望都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强迫我学习什么和负责什么,根植于内心的希望和我本人几十年的专业累积促使我丝毫不敢懈怠,时间,时间,机遇,机遇,在时间和机遇的交织之中,我与时间做赛跑,我和机遇频握手。

一些事,一些人,假定我不去作为,也许立即有比我更为优秀的人比我做得更好,也许有些事我不去做,也许很久也未必有和我一样的农业领域殉道者。

试验经费全部自筹自备,试验调研耗费的不仅仅有我的青春,我的金钱,更有我不灭的梦想。

因为忙于实务,对于论文和总结乃至名声我都无暇顾及,忙累之余难得休息,休息之下懒于写记。

至此反思,今后我也需要多写文章,多拼职称,唯如此这般,方不落伍吧。

三.乐于实践,发展突破

调研与反思,交流与实践,成功与失败相互交替,农业领域的协作和互助永远都值得崇尚,技术研发和障碍克服,在农业实践之中是永恒的主题。

技术应用方面,我先后同汉中农科所的张文明、刘勇、魏玲、杨洪旭等师友连续多年参与元胡高抗病品种筛选、元胡霜霉病高效防控、川乌根结线虫防治、川乌白粉病防治等项目实践,2016年在城固及汉中、南郑等地的示范过程之中,病害防控效果极其显著,在药农之中产生良好反响,在2016年元胡、川乌乃至2017年的生产之中,新型的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将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汉中元胡、川乌生产排除生产技术障碍。

白芨野生驯化与观察我连续进行十多年,期间早期侥幸成功,后来历经挫折,最终通过大量实践试验解决了白芨所有生产、繁殖、病

虫害难题,为汉中白芨生产累积了大量有益的技术和经验。

在白芨传统种植之中,多采用假鳞茎冬季播种和春季播种,实践证明白芨田缺苗严重,部分年份还会出现严重冻害和秋发冻害,常规的白芨种植资料之中都没有涉及。根据本人实践发现,秋冬季采挖的白芨假鳞茎需要保温储藏越冬,采取室内砂藏平铺种苗,待开春全部催芽萌动后一次移栽全苗,在当年移栽后做好肥水管理,当年既可以有相当的生长量,而冬春移栽白芨萌动缓慢,当年出苗参差不齐,多数当年几乎没有多少生长量且往往发生大量缺苗断垄现象。

其次在白芨的病害防治过程之中,我观察到蚜虫、地老虎均有危害,病害方面白芨锈斑病在部分田块和年份发生严重,对白芨产量和质量影响巨大,通过药剂筛选,我发现了长效防控药剂,不但毒性比一般农药低很多,更重要的是可以抑制部分光呼吸,提高了光合效能,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农药抑制白芨生长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

白芨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但容易遭受环境影响而导致种群发展缓慢,白芨种子自然萌发率较低且成苗困难,我通过几年试验后和汉中农科所魏玲、刘勇等人在汉中最早完成白芨种子无菌萌发及根系诱导,后来在温室下移栽炼苗,早期的组培白芨苗已经在大田移植,整体生长旺盛,为白芨全体系扩繁和栽培技术提供了详尽的技术储备,为其他兰科植物繁育和栽培也累积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人近年试验过程之中,我先后引进了浙江贝母、湖北贝母、太白贝母等的试验和示范,掌握了一些关键的栽培和病虫防治技

术,对于贝母的灰霉病、软腐病防治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我打算逐渐扩大种植规模,优选优质种源,为汉中中药材事业做出突破贡献。农民之所需即为我之所思,在山区中蜂养殖过程中,我通过多点试验,改造传统中蜂蜂箱结构,改善传统蜂箱的放置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中蜂巢虫危害严重,弱小蜂群易垮群的痼疾,同时在人工补饲糖蜜,人工补盐,补水,检查等方面均有重要改进,对于强群的高产、弱群的复壮发展均具备重要意义。

我儿时与少年生长于秦巴山区,山区的风土人情,世俗百相均有知晓,山区养猪农户较多,而山区多数农户甚至不懂得常见猪病虫防治技术和技巧,山区的仔猪繁育更是风险巨大,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我先后为汉中利民养猪场和洋县志强生猪繁殖场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地控制了仔猪痢疾病害、喘气病、伪狂犬病、猪瘟等主要病害的发生,通过猪舍改良、保温材料应用、饲料改良配比、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剂的应用和高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手段较好地提高了仔猪存活率和育肥猪成活率,减少了养殖损失,提升了养殖效益。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受众不同,需求各异。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科学的理念传播,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友好的人际沟通无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与追求,无论是城乡饮用水处理、节能技术应用、新型农艺工艺改进、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等方面需要个人的不断学习和同行业、跨行业之间的互补与互助,唯有学习才有进步,唯有合作才能发展。

互联网的大潮惠及全中国,惠及全人类,在互联网巨量的信息交

互之间、在大数据融合交织的时代、在云计算广泛应用的年代、在电子商务带来产业变革的时代,我个人深深为之进步而惊叹,为高效、文明、科学、快速的信息传播与共享而兴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互联网时代,在地球的村落里,我作为一名农业人士,我深感骄傲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推动这个社会的科学、文明与民主,抛弃掉这个社会的愚昧、野蛮和专横,农业领域不会独立于这个世界,我们只有一坦荡的胸怀拥抱科技与文明,我们才会有更加丰满和灿烂的人生。

四.纵横合作,拓展未来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必将超越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发展时期,对于农业领域也同样如此,多专业、多学科的融合、交织与互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活跃。

我蜗居于汉中,可是我可以收看美国常春藤大学精彩的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授课,我也可以收听云南大学、华中农大、中国农大、中国中医药大学等等我所感兴趣的学科授课,通过互联网我还可以同汉中农业领域的老师和朋友实现快速和实时的交流互动,也可以同国内不同领域的专家、老师、农民做朋友,交流互通……,实践得真知,交流无疆界,学习和实践,互惠与合作几乎贯穿于我整个生活空间。

在近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我每时每刻感受到亲友的关怀,老师的激励、同事的帮助、领导的支持,在长远的农业工作之中,唯有发自肺腑对农业的热爱、对农民的关切才是对亲友、老师、同事、领导最好的感谢,才是对农民、农业最真实的负责。

胸怀农民,心系农业,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高远的志向与高洁的品格,农民难以接纳,事业更是无从谈起,一个人的天赋、志趣、境界决定着一个人的修为与成就,我身为农业领域的一员,责任感与担当感永怀在心,亲友多农民,我辈善稼穑,功名皆浮云,先贤永鞭策。

学无止境,人无完人。在浩大的农业领域,我感恩于昔日师友教诲,感恩于当年政府资助、感恩于多年亲朋帮扶,如果说有一些成绩或者心得,我也曾迷茫无助,也曾穷途四壁,可是在农业技术探索的旅程中,不断的成功喜悦给予了我无尽的激励,我的前辈诚如李必湖,袁隆平、赵志杰、李殿荣、赵洪章、李登海等等无数的前辈,更有徐锦堂、朱四易、李世全、刘渡舟等等无数先贤为我榜样,他们为了给更多人带去希望和美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潜心钻研,不计名利,终有所成,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永远值得我等后辈所仰慕与追随。

时逢春末夏初,树木小满,稻禾新生,然天不遂愿,先夫不幸辞世,悲由心生,哀伤不已。

人之一生,白驹过隙,追求或高远,成就或微小,功名或巨大,人生或悲怆,凡事万物,随心就好。我事农几十余年,成就几分,得失颇多,自觉有农业天分,自需进十分努力,一则报答先父之抚育和教诲,次则报答亲友之扶助与期盼,再则追寻个人之人生与圆满。

勤学善思 篇6

一、生平简介

严凤英, 名黛峰, 乳名鸿六, 艺名凤英, 于1930年4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 五岁时回到桐城县罗家岭与祖父母生活, 12岁拜桐城人严云高学习黄梅戏, 15岁登台演出。1946年, 严凤英在群乐剧场演出《小辞店》和《游春》而享誉安庆, 也因此招致灾祸, 离开黄梅戏去了南京, 1951年重返安庆, 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此期间她备受波折, 但因这个时期京戏等兄弟剧种的学习而促成了后来的成就。1952年, 黄梅戏应邀到上海演出, 严凤英轰动上海, 紧接着, 黄梅戏被拍成电影, 严凤英随即享誉全国。文革中, 严凤英遭到迫害, 于1968年4月8日晚自杀身亡。

黄梅戏能由地方小戏迅速崛起, 严凤英在唱腔、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改进与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严凤英一生出演的剧目有60多个, 下面, 本人以其中被拍成电影的《天仙配》和《女驸马》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代表性剧目, 第一部黄梅戏电影, 戏曲名《槐荫树》和《百日缘》等, 由剧作家陆洪非根据艺人胡玉庭口述整理改编而成, 严凤英和王少舫主演。电影于1955年上映后, 影响颇大, 成功地使黄梅戏走向全国推出海外, 成为黄梅戏史上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

电影和舞台毕竟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是第一部黄梅戏电影,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更没见过“仙女”, 为了准确表现剧中人物, 严凤英进行了多方思考。她认为:“神仙我没见过, 也没法见到, 但我可以把她照人的思想感情来处理。……我想她敢从天上跑到地上, 又敢当面向一个陌生男子主动提出婚姻大事, 并且相处一些巧妙的办法打动董永, 难住刁恶的傅员外……那么, 她一定是个既大胆又聪明, 既热情又能干的姑娘”1最终, 她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七仙女。

进入剧情和角色对人物进行塑造是严凤英表演的一大特色。这里摘下一段她对这部电影中七仙女角色的分析:“她是劳动人民幸福的愿望的化身;她勇敢、智慧、热情、大胆, 在性格上带有很大程度的反抗性, 她对董郎的态度不是轻佻、戏弄, 而是强烈的同情和真挚的爱恋。…… (七女) 在七个姐妹中是倔强的, 她敢作敢为, 对天宫的宫禁清规憎恶的感情特别强烈, 因此烦恼的情绪更深, 落凡的意志也更坚决。”2

此部电影的导演石挥说:“严凤英在上海电影棚表演《天仙配》中‘分别’一场戏, 摄影师把镜头对准她, 大段分别唱词, 不用点眼药水, 严凤英每唱必流泪, 边唱边写血书, 感动得摄影师也流泪。这就是艺术的力量!”3严凤英二儿子王小英在《母亲, 严凤英》一文中回忆道:“她动的是真情。每当演完《天仙配》一类的悲剧回来, 她还沉浸在戏里, 不能自拔, 她要坐在床上哭个够。她说她对观众从不弄虚作假, 哭就动真情, 不靠点眼药水。”4

不仅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角色定位, 演唱中, 严凤英也是从人物和情节出发进行处理。在《谈天仙配和女驸马的演唱》一文中, 严凤英说到:“下面‘千里迢迢来投亲。又谁知亲朋故旧无踪影, 天涯沦落叹飘零’。我唱这几句时, 除了注意在演唱上刻画人物心情外, 在舞台上我还特别注意用眼睛来刻画这种心情。‘只要大哥不嫌弃’, 这是很勇敢又很羞怩地表白自己的心情。‘我愿与你配成婚’, 这一句也要勇敢, 胆小了是‘唱’不出来的。……‘为妻若不上天去, 怕的是连累董郎命难逃。’这两句感情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午时三刻’就要到了, 在这个紧张的情况下, 急于要向董永解释自己不得不上天的苦衷, 另一方面还要表达爱董永, 怕他受连累, 硬着心肠上天的决心。另外, 还有几分对玉帝的反抗。”5

三、黄梅戏电影《女驸马》

电影讲述的是冯素珍为救夫女扮男装参加科取得状元, 却被阴差阳错地招为驸马, 在洞房之夜化险为夷, 最终成就美满姻缘的故事。此剧本是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举》改编而成。继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之后, 影片在国内再次掀起黄梅戏热, 现已有多部电视剧与电影版本。

《女驸马》上映于1959年, 这个时期的严凤英已经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形象, 也有了一次电影拍摄经验。如此, 严凤英仍为这次的电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并做了与演出相关的笔记, 对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做了仔细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她于1959年在《安徽戏剧》中发表的文章《拍摄<女驸马>中所学到的》中窥见一斑。文中括号内的文字都是严凤英写下的她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和体会, 可见在中国电影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时代背景下, 严凤英在电影中的表演却已是细致入微。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到:“严凤英的表演和唱段, 贵在具有真实的感情, 她的唱腔、眼神、身段、脸上的表情, 举手抬步, 一举一动, 一声一腔, 充满人物的真实感情, 正是因为有情, 才能感人, 才能抓住观众。她表演悲痛时, 自己流泪, 观众也流泪;表演快乐时, 自己喜气洋洋, 观众也跟着欢乐。一个演员, 如果只知在舞台上做戏, 干巴巴地表演和唱, 是抓不住观众的;反之, 像严凤英这样的演员, 既有基本功, 又有充满的激情, 演任何一个角色, 既能出戏, 又能出情, 才能算上一个受观众欢迎的演员!”6

严凤英在抓住人物潜在内心活动, 使表演真实感人的基础上, 还会紧紧结合黄梅戏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对剧情等提出自己的见解。如《状元府》一场, 原剧本中的安排的是冯素珍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因犯下欺君之罪而十分不安, 严凤英却认为:“冯素珍这时想的是马上救出未婚夫李兆廷, 而不是什么‘欺君之罪, 杀身之祸’。她帽插宫花, 身穿红袍, 女扮男装, 会像乡村小孩穿花衣、带花帽、过新年那样按捺不住快乐的感情想唱、想跳。这还正好发挥黄梅戏的特长哩!”7随即, 时白林和陆洪非等便据此修改了唱词和曲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促成了广为传唱的《为救李郎离家园》经典唱段的诞生。

严凤英的敬业和对黄梅戏的热爱是无可置否的。多种剧种的学习经验使得严凤英拥有了更加扎实的功底, 这是她能获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冯素珍准备从监牢救出李公子的剧情中有句“手提羊毫喜洋洋”的唱词, 其中的“喜”字拖音很长需要换气, 然而导演认为一气呵成的效果会更好。严凤英努力克服了这个难题, 并在其中加入花腔的感觉, 提升了喜气效果。

四、结语

除了文中提到的严凤英对黄梅戏电影的贡献和她的优秀品质外, 黄梅戏作为一个没有多少人知晓的地方小戏能够迅速成长, 她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 她修改了黄梅戏【女平词】的旋律走向, 确定了其旋律进行的基本模式, 将【男平词】的迈腔揉进【女平词】中, 尝试借鉴徽剧、豫剧、昆剧等兄弟剧种中的优秀成分, 并学唱了京剧、昆曲等剧种, 将其融入黄梅戏。

总的来说, 风雨无阻的基本功的练习, 坎坷的人生经历, 从

从盛唐士人的诗歌作品看盛唐气象

宁显泽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云南曲靖655331)

摘要:盛唐士人诗歌气势恢宏, 张扬开放, 丰富多彩, 通过诗词大量体现。我们要看到它的社会背景。秦朝开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为政治服务。同样思想意识脱离现实, 就变为空谈, 毫无意义, 要像古人倡导的经世致用。

关键字:盛唐;诗歌作品;社会环境

诗歌作品是时代的见证, 它可以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唐代诗僧皎然就明确指出了“诗情缘境发”。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中唐诗人戴叔伦曾言,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于眉捷之前”。

盛唐时诗歌作品成就巨大, 人才辈出。由于经济的大繁荣和兼收并蓄的政策所带来的气魄宏伟的文化, 带来了奋发的时代, 博大的胸怀和高涨、高昂的进取精神, 这样的时代精神下, 铸造了盛唐十人昂扬进取, 雄武健美, 矫健奔放。

他们的作品多均选材广泛, 风格旷达开放, 气势豪迈恢宏, 达到空前繁荣。盛唐诗风消新健康, 气慨豪健, 一扫以往陈词滥调, 其意境阔人精神。盛唐诗人张若虚在其《春江花月花》一诗中把我们引进了丛开着名花异卉的诗的园地:“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蔽”。[1]写出了风光明媚的春夜气象暗示诗坛一片蓬勃生机。下面仅选取部分诗词加以分析:武则天时期, 沈俭期‘被试出塞》:“十年通大漠, 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 阴云拂旆旌……。”[2]崔融《关山月》:“月生西海上, 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 苍茫非一状……。”[3]这两首边塞诗, 气势雄壮, 蕴藏盛唐气息。

开元时期, 李颀《塞下曲》:“黄云雁门郡, 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 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 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 平生寸心是。”“们这也不失为一首气势磅礴恢宏之佳作。王维《出塞》:“居廷城外猎天娇, 白草莲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鄣, 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4]又如王维《燕支行》诗篇中“叠海遥翻瀚海波, 鸣笳乱动天山月”:《送平澹然判官》:“瀚海经年别交河出塞流”;《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 蓬卷入黄云”[5]这一类劲挺雄拨的辞句, 也是气势豪迈, 渗透着盛唐气魄。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6]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 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 行到安西更向西”。《过酒泉忆杜陵别业》:“黄沙西际海, 白草北连天”[8]。这些诗词既有力量又不拘束, 展现出独特的豪迈劲挺风格。

在众多典型的诗词中, 特别是大诗人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清新激越的韵调, 雄奇豪迈的风格, 生动明快的语

角色入手分析剧情, 从而细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角色定位、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的努力, 和黄梅戏满腔的热爱和敬业的精神, 成就了严凤英的黄梅戏和黄梅戏电影之路。

在2010年纪念严凤英八十诞辰的座谈会上, 黄梅戏曲作家时白林为她作诗一首:“精灵鸿六降宜城, 从此黄梅出彩虹。君留歌声处处唱, 仙姬芳魂上九重。”

言, 给人予浩大恢宏的气势。如李白曾自称“长不满七尺, 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 :“天上白玉京, 十二楼层城, 仙人抚我顶, 结发事长生”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9]李白有力地写出气魄雄伟, 风格奔放的诗词, 给人一种浩大的气势, 揽天地于怀中, 收日月为眼底的恢宏感受。

盛唐士人其它方面的作品以书画来说, 颜真卿书法的元气浑然, 道幼挺拔, 怀素草书的狂风骤雨惊蛇走虺;绘画中吴道子的气动磊落。圆转豪迈, 韩干画马的雄浑磅礴, 骁腾万里, 都体现着一种昂扬奋发,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连雕塑中的“天王”一类形象, 也气势雄伟, 咄咄逼人, 充满着力量感。

这样诗歌作品展现出盛唐士人气势慷慨, 无拘无束, 张扬恢宏, 刚劲豪爽, 热烈活泼的特点, 其视野向外无限拓展, 全方位审视和观照社会环境, 刚壮阔, 雄浑的景象米廓建时空, 以班澜、艳丽的色彩来描绘塑造审美形象以追求宏丽.博人壮阔来满足士人们自身愉悦的需求。一个国家, 民族其文化是具有连续性, 因而早现山某种特征。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基础, 社会思潮, 时代精神一旦生成后便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 具有强火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它要对整个社会成员产生制约和影响, 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 其特点是受当时社会环境制约和影响的。唐代通过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之治使唐王朝达到鼎盛, 使其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那时政治较为清明, 社会稳定-生活富足, 特别是文化方面更为繁荣。盛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统治者兴科举, 大办学校, 设集贤院, 广聚学者, 对人才破格寻用其次是国家的统一强盛, 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还有如唐朝推行开明、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 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而宽松的氛围;国内外民族交往甚密, 为文化融合增添了许多积极因素, 中国和亚洲, 欧洲甚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 文化上吸收其它国家, 民族的优秀成分, 唐代还继承和发扬了历代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背景下盛唐士人展现出一种空前的大气恢宏, 奋发进取, 并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予以寄托和表达。盛唐士人的诗歌作品特点:气势恢宏无拘无束, 张扬开放, 刚劲豪爽, 热烈活泼, 盛唐士人行为习惯:傲岸洒脱, 兼容并蓄, 丰富多彩, 还有突出偏好, 独爱牡丹, 士人们不仅生活中独爱牡丹, 而且在诗词中也有大量体现。独爱牡丹体现了盛唐士人那种恢宏进取的特点与牡丹艳丽, 富贵的特点相契合;盛唐士人面对社会环境, 他们积极进取, 把蹈厉济世, 成就功名为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严凤英.我演七仙女.中国电影, 1956 (3) .

[2].完艺舟.黄梅戏演员严凤英访问记[A].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册[C].

[3].杨杰.严凤英与黄梅戏.

[4].王小英.母亲, 严凤英.

[5].王冠亚、王小亚整理, 严凤英口述.谈《天仙配》和《女驸马》的演唱.

[6].杨杰.严凤英与黄梅戏.

上一篇:商业信息下一篇:节目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