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

2024-08-26

创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精选七篇)

创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1

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长久以来, 语文教师固有的理念是:在课堂上, 要讲究师道尊严, 不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这种教学观念与当下的教学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现在的教学理念是:倡导学生的自我认知, 强调学生个人思想意识的表达与交流, 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希望学生在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中得到成长。因此, 在新环境下, 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重塑教师形象, 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避免出现“为师独尊”的现象。

二、转换教师角色, 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 一直都盛传着“一日为师, 终生为师”的说法, 这就使得教师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认为自己就高学生一等, 是学生的仰慕者。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学生的知识获取面也越来越广, 他们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授。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 而由知识传播者变成了知识分享者、学习者。因此, 传统的师生关系也随之瓦解了。教师必须要适应新形势, 自觉地走下讲台, 走进学生, 与学生共同架起学习的平台, 引领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遨游。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适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学习氛围, 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篇2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 教学设计 语文 高效课堂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呢?本文谈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极佳的兴趣,教师自身必须对每一堂课倾注最大的热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精心设计每一堂语文课;以新颖的教法刺激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走进璀璨的语文世界,吸引学生“品语文”等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在相应的讲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一定会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巧设练习,完成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教学中要注意: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练习应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而练习作业分层,就是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使作业处在他们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对分层练习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练习上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在这些环节的教学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实践证明,五步教学环节,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四、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认知实践活动去认识、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时,先激发学生的识字情趣,让学生自己发现识字规律,总结识字方法;再出示“树木、森林、树枝、树根、柏树、梨树、桃树、柳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问:“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学完生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小组同学一起找出带“木”字旁的字,写出来后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得认识这些字。最后老师给每个小组请来一个小帮手:“你们看是谁(字典)?如果在小组学习的时候你用得上它,它会很高兴帮助你们的。”

五、师生互动,充分享受和谐快乐课堂

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在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在组内交流探讨。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型课堂

在这个知识文化大爆炸的年代,“文盲”已經不再是对那些不识字的人的称呼,而是指没有学会怎样学习新知识、怎样使用新科学的人。语文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怎样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那么应该怎样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呢?

一、以自学为主,扩大主动学习面

实践证明,能够主动学习,或者说会自学,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所以,语文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那么应该怎样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呢?

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找不出问题的答案,或者答案不正确,教师不要对其加以训斥,而是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引导其解决问题。教师尤其要注意表扬和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为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更加强烈,使学生树立起更强的自主学习自信心,这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的。因此,当学生的答案正确时,或者学生的学习有所进步时,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与表扬。只要教师创设了这样拥有自主学习氛围的课堂,学生们一定会十分喜欢语文课,因为这样的课堂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感觉到自己原来也可以非常成功,也有值得教师和同学表扬的优点。有了这样的积极心理,学生才会愿意学习语文。

其次,扩大语文学习面。语文学习是学生一生文学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学生语文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语文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和教师必须重视。但是单纯的语文学习也是不行的,因为仅仅书本上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需求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有较为宽阔的面,以便学生涉猎较多的语文知识,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把自己感觉对学生有益的课外知识教给学生,还可以经常鼓励学生自己从图书室找书看,以增加知识面,也经常组织学生讨论读书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的读书热情会逐渐提高。

二、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作用

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逐渐养成与别人合作意识,并获得语文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但可以锻炼合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集体精神,也可以锻炼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有一些语文教师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所以,教师要注意小组学习的引导,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事可做。教师不能只追求形式,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力求使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参与讨论,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合作是手段,而发挥小组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知识为标志的学习形式,是一种被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进入社会以后的成长过程看,学校学习的阶段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小步,而更多的知识学生还会在社会工作中继续被迫学习。所以自主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要在自己的脑海里问一个“为什么”,想一个“怎样解决”,并努力去解决,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首先,教师就要教学生学会“质疑”。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学会创新的基础。其次,教师就要学会课外延伸。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更应该课内外延伸与拓展,让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在课余的天地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创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4

1. 创设趣味性的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兴趣来优化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探究的好奇心。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究知识, 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使他们对语文知识能够深入思考,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设计教学环节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例如, 教师可以结合歌曲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到课文探究中,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直观、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中, 和作者发生共鸣;还可以创设表演情境,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 深刻地反映课文中人物的动作和思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诵课文, 让他们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 使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有效提高, 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在教学趣味环节的设计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使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加强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 缺少任一方的教学都是失败的。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教师要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 把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交流, 通过探讨, 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启发, 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深入。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的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信息, 还包括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实践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发时, 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让他们分享在学习中的收获, 使课堂氛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实现高效的探究式教学。

3.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高中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 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在新的教材中, 课文都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 每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一个主题。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主题的情况下进行知识探究, 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学习, 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 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 让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能成为他们积极探究的动力, 能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 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成为教材内容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发现, 从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以问题为思维的出发点, 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教师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 使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问题教学中, 教师需要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使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促进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他们主动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因此, 在提问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能力, 使他们通过思考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来进行, 通过设计有趣的、具有悬念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学习中获得的收获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意识的产生, 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浅析创新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篇5

浅析创新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作者:吕宏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成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教师应运用学科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构建创新型初中化学课堂,借此来推动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师生关系;知识范畴

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课堂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全方位实施创新,即教师应以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基准点,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优势,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创新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两大人员因素,即教师和学生。新课改一直倡导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地位的平等性。我们知道,教师本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扮演的两种角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自由、自主的空间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主宰一切,学生被动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想要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以生为主,利用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来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感受教师与自己之间的平等,真正地了解教师与学生的融合性。如:笔者在教学中,将验证性的化学实验教学都创新改编成为学生探究性的实验,进而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和机会。

二、创造自由、开放的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本身是动态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即是引导和组织。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是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人员因素范畴的创新和拓展,注重了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学习方式的创新培养。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创造自由、开放的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来发散、创新自己的思维。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制定、化学活动师生共同设计等形式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责任感和教学中的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从而促使创新型课堂教学的形成。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时,笔者倡导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活动的假设、问题分析、实践探究等各个环节,强化化学课堂的创新。

三、拓宽化学知识范畴

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带动了教材的创新改编,新教材的实际相对来说较为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化学教材本身的特点来创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基准点挖掘化学相关知识,打破书本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深化创新型化学课堂教学的构建。如:在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书本外的新问题,诸如:蜡烛灭后的那种白烟的成分是什么?蜡烛加上燃烧过程中对人身体有害的成分有哪些?等等,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凸显化学创新教学。

总之,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构建是初中化学新课改的目标,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化学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学,确保学生在创新道路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创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层次性;趣味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无非是重复老三样,即“抄、默、背”,形式机械且枯燥,内容单一且繁琐,这让学生觉得苦不堪言,严重抑制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最主要的是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必须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作业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亦是如此,我们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并对下一次作业产生期待心理。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要总是以指定的题目进行“回答”或“抄写”训练,而是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兴趣盎然的心态去完成作业。

比如,教学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两项作业:(1)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情景吧,回忆一下,把最精彩的对话以文字形式写出来,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语言的魅力;(2)自由结合成小组,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排练,在课堂上将剧本情节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两个形式比较新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尤其是第二个角色扮演的作业,它符合小学生善于表现、爱模仿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去完成,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学习价值

新课改提出“语文应走向生活,生活里也应有语文”,所以,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融入生活的元素,赋予作业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习价值,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并且在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时投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内容如下的作业:(1)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做过且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以《你总是和我在一起》为题,将这件事情描述出来;(2)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几件暖心的事情,如给他们做一顿饭,为他们洗洗脚、洗洗衣服、端一杯热茶等等,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和孝顺之情。这样,我在设计作业时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实现了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和作业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在日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语文。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吃太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如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即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语文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对本课的生字生词进行抄写,并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还是”进行造句;语文水平一般的中等生,除了完成学困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还要通过解析词句来体会文章的写法;语文水平较高的优秀生,除了完成学困生和中等生要完成的作业,还要利用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写一篇作文。这样,我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产生做作业的兴趣,并都能在语文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全面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让学生愿意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3(07).

[2]任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D].南京师范大学,2008(3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612)成果。

创新型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7

关键词:开放;富有创新活力;初中语文;新内容;学科融合;课堂实践活动

一直以来,本应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充斥着枯燥和无趣,导致学生变得越来越害怕语文、讨厌语文。所以,如何重启语文乐园大门,让学生在这一乐园里恣意翱翔,应该成为我们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下面,本文就结合我自身的经验,对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这一论题展开详细探究与描述。

一、给文本注入新内容,突破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局限

以往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将教学眼光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四十分钟,且采取的是以自身为中心的“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只针对课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授,这就导致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在学生学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突破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局限,让学生把学习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中。

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课前,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者网络技术,收集有关中国石拱桥的资料,如桥的发展、桥的文化、家乡的桥等等,课堂上,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并畅谈自己对中国“桥文化”的见解和感想,此活动一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且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踊跃,课后,我还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将自己所收集的有关桥的资料展现出来,如将资料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板报专栏里,办成手抄报、写成活动日记等等,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无法用一节课来衡量的,既开阔了学生眼界,扩展了学生视野,也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拓宽语文学科的广度,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并非一门独立、自成一体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把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的知识传授上,而是尝试把其他学科也融入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从而拓宽语文学科的广度,开阔学生的眼界视野,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

比如,还是以《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为例,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这句话,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这座桥的桥面这么长,为什么不会塌掉呢?这时,我们就可借助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自备纸张、橡皮,做一个相关实验:将纸张抻平,把橡皮放在上面,结果纸张立马凹陷下去了。接着,把纸张作成拱状,把橡皮放在上面,桥面稳稳当当,没有产生凹陷现象。如此,我便使学生明白了,平面桥面和拱形桥面相比,拱形桥面更能承受重量。而且,这样一来,既使学生的疑问得到了解决,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古代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激发了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三、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孤陋寡闻、死捧教科书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改变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手法,让语文课堂变得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变得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比如,我们可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以此使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因为文言文向来是学生抵触和恐惧的题材形式,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就将原本以教师为中心一讲到底的教学形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形式进行了转变,具体方法为:将其以白话文形式编排成小型剧本,选择积极性较高的学生,给他们分配好角色,如邹忌,邹忌妻、妾,客人,徐公,齐威王等,然后将剧本中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地演绎出来,如此,便使原本枯燥呆板的语文教学变得新颖有趣,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刻领悟了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道理。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各种富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形式,构建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把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地进入语文学习活动中。

参考文献:

上一篇:CIMES2014下一篇:零件设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