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2024-08-17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精选五篇)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62例, 女34例, 年龄53~80岁, 平均年龄为68.3岁。其中单下肢病变76例, 双下肢病变20例, 因此行下肢动脉成形术共116例。肢体合并足部溃疡36侧, 25侧肢体伴随静息痛, 11侧肢为跛行, 均为缺血引起。患肢皮温低、皮色苍白、足部感觉微弱,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8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CV-15血管机, 患者取平卧体位, 进行局麻后对患肢进行穿刺, 成功后经患肢股动脉穿刺送至5F的动脉鞘, 经造影对病变血管的情况明确后, 在动脉内给予肝素钠3 000 IU, 术中完成肝素化。路图下以Diver导管及0.18”的V18导丝配合通过闭塞狭窄的腓动脉、胫后或者胫前动脉, 导丝高度以足底或者足背水平为准。经造影证实后, 换用014”的导丝300 cm, 沿导丝将不同长度及直径的Amphirion Deep球囊送入, 对患部进行扩展, 球囊直径1.5~3 mm, 长度80~120 mm, 扩张球囊保持在工作压下维持18s以上, 最远可对足背动脉进行扩张, 依照上述扩张方法扩张2次后, 推进造影剂对血管的再通情况进行观察, 效果显著则拔出, 拔出动脉鞘, 结束手术。

1.2.2 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系统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手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 长期的运动障碍及疼痛感, 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而对疾病致瘫的的担心则使得患者心理负担沉重, 医护人员要耐心详细对患者进行解释, 针对患者担心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 减少、消除患者的恐惧及担忧等不良情绪, 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配合治疗。术前对患肢进行护理, 保证患者的干燥清洁, 避免患者出现外伤, 同时对患者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然而禁止理疗及热敷, 避免加重患者痛感或者外伤的出现, 一些出现湿性坏疽及足部溃疡患肢, 则需每天换药, 并对溃疡面、坏疽部位进行消毒, 可采用碘伏等, 用无菌敷料进行保护, 叮嘱患者适当服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一定的指导, 引导患者多食低盐、低胆固醇、低脂的食物, 可多食新鲜果蔬, 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则应严格按照营养师饮食搭配饮食。术中护理:手术中, 医护人员要对所需器械如:手术中所需要的各种导丝、导管、、动脉鞘、球囊等介入材料进行详细检查, 为对手术中出现的意外进行紧急处理, 医护人员应该同时准备除颤器、肝素、造影剂、监护仪、利多卡因等, 并对数字减影机的显示屏及管球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巡回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进行详细观察, 间隔30 min观察记录1次,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器械护士要与主治医生积极有效配合, 提前30 min将所需药物准备好, 在操作时, 注意无菌化, 医生操作中要快速准确的将所需要的器械交到医生手里, 保证手术顺利快速的进行, 避免过长时间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同时对患者的表情进行观察, 对器械的使用进行适当调整。术后护理:手术后, 护理人员将患者推出介入治疗室后, 观察患者昏迷时, 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 同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苏醒时间等, 避免出现休克等现象, 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等, 同时对患者的饮食等进行干预, 对患者出现的疼痛进行解释, 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 保证患者以积极心态康复[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 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血肿症状, 参考组4例患者导管移位导致患者出现动脉出血现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膝下动脉闭塞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目前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患者病情复杂, 患者伴随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导致手术治疗风险明显增加[2]。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一定疗效, 然而处理膝下动脉病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且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风险较大, 因此介入治疗逐渐被用于临床治疗中, 且取得了良好的成就[3]。在介入治疗中给予患者系统有效的介入护理能够辅助治疗帮助患者的康复, 减轻患者康复中的痛苦, 保证患者积极心态, 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该组研究中, 在观察组患者手术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介入治疗, 患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 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知, 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介入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 探讨有效护理办法。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行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8例。给予参考组常规的临床护理, 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系统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83.3%, 参考组患者护理康复优良率为62.5%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参考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介入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 是提高介入手术治愈率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介入护理

参考文献

[1]高芸.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 2012, 18 (6) :93-94.

[2]刘继前.微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在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 21 (4) :136-137.

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 篇2

⑵、超过正常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宜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酒、蔗糖以及含糖食物的摄入。

⑶、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脏、脑、肾、肺等内脏,鱿鱼、墨鱼、鳗鱼、骨髓、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于油、可可油等。如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

⑷、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警惕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篇3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粥样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的症状,称为动脉闭塞症。好发于下肢,又好发子60岁以上的老年,所以又称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进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华东地区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为0.76%,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病。

此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会儿觉得小胴疼痛无力,休息一会儿又好转。如此反复发作,行走距离越来越短,甚至不能行走。患肢常感到发凉、怕冷、麻木,大热天也不敢脱掉棉毛裤。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出现患肢自发性疼痛,其特点是白天不痛或疼痛较轻,夜间休息时加重(医学上叫“静息痛”),严重时可出现肢端溃烂、坏死,有的甚至需要截肢。由于早期症状轻微,又常常间歇发作,病人往往不在意,多认为是年老体弱所致;医生对此病缺乏认识,也常常发生误诊,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其实,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并不是十分困难。老年人如果有上述症状,可以先自我检查一下,办法是触摸足背动脉。足背动脉位于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用手指轻轻触摸,即可摸到动脉搏动。两侧对比,如发现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该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彩色超声扫描、光电血流仪、螺旋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甚至损失性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此病的预防,戒烟是非常重要措施,包括主动和被动吸烟;注意营养平衡,减少甘肥食物摄入,避免高血脂和高黏血症;坚持有氧运动;如合并糖尿病,必须早期治疗;注意肢体保暖,勿受风、湿、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很有效的预防办法。

脚底发白,或是动脉闭塞症 篇4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常见于老年人,好发于某些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患肢疼痛、麻木,感觉、运动障碍,皮色发白、皮温降低、间歇性跛行和趾(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编者注:平时应注意触摸足背动脉,如果发现足背动脉跳动无力或不跳动,提示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及时到医院外科检查治疗,等到已出现运动障碍再去医院就晚了)。治疗主要以外周血管介入为主,如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腔静脉闭塞介入治疗、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

(摘自《大众卫生报》)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 篇5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10-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化的主要肢体表现,是一种易见且多发的病症[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老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晚期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轻则发生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与足及趾溃疡或坏死等,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重点探讨了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90例,男109例,女81例,年龄36~92岁,平均年龄65.76±8.7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9.4±6.9年。67例患者有患肢发冷、麻木感,103例患者发生间歇性跛行,20例患者足及趾溃疡或坏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53例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其余患者均为保守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担心病症难以治愈、手术疼痛或手术会遗留后遗症等,非常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知识、手术必要性、手术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2-3],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2)饮食护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食刺激性与高脂肪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水果与蔬菜,注意保温,禁止用热水泡脚,会引起下肢缺血,造成病情严重。(3)疼痛护理:疼痛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嘱指导下服用一些血管扩张剂、中药等,对于有强烈疼痛感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采用麻醉性镇痛药,如果疼痛还难以忍受,可以联用硬膜外阻滞法进行止痛。(4)病情观察:取适宜体位,患肢自然平放,预防关节过屈使人工血管扭曲。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应卧床静养月2周。自体血管移植者若愈合较好,可以适当减少卧床静养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血肿等现象,一旦发现有上述现象,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慢性缺血的肢体在血运重建以后,经常会发生肢体肿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组织间液增多以及淋巴回流阻塞。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及给病人穿中等压力的弹力袜,通常肢体肿胀可在几周内即可消退。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做好病情总结记录,保持患者体内体液平衡。观察患者患肢周围的皮肤颜色、温度,查看是否有血管受阻现象。假如动脉重建术后发生肢体肿胀、强烈疼痛、麻木、皮肤颜色发紫、皮温下降,应考虑重建部位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继发性血栓、栓塞形成,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工作。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后主要应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做好抗凝护理。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保持引流管畅通,保持有效引流。卧床制动病人,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引导其在床上作足背伸屈活动,有益于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保护患肢,预防患肢创伤,注意保暖,但禁止局部加温,避免组织缺氧坏死加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针对已经发生坏疽部位,应保持干燥,温热络合碘浸泡后,无菌敷料包扎,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手术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多伴有血肿、皮肤坏死、淋巴管瘘或移植血管污染等。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伤口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还可发生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可发生败血症。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护理人员应注意人工血管感染。一旦发现人工血管感染,立即切除感染的人工血管。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血管感染、人工血管材料缺陷、吻合口缝合技术效果差、吻合口张力过大、自体动脉病变脆弱等。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吻合口局部有无搏动性包块,可闻及血管杂音,发现感染时,还伴有红、肿、热、痛等,采取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肢体溃疡或坏死等。肢体缺血的病人一般主要由于患肢疼痛无法入睡,食欲降低,必要时应遵医嘱服用止痛效果优、止痛时间长与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止痛,并且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催眠药物用以辅助睡眠。患者应食用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压,注意患肢保暖与肢体锻炼。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有效方法,是没有手术机会病人唯一的治疗方法,并且也是手术治疗的有效支持与补充。特殊药物治疗主要为抗凝、血管扩张、止痛与溶栓等,主要是用于预防血管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患者出院回家休养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引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适当饮茶,有利于排泄、抑制血小板聚集;不要长时间站立或卧床不动,应注意保持血糖的稳定,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如豆类、水果、蔬菜等。吸烟者发生间歇性跛行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9倍,间歇性跛行的患者中几乎90%以上是吸烟者。因此,戒烟是减少发病的有效措施。患者应该适量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就很好,这样可以放松精神,缓解紧张情绪;通过理疗、手法按摩使皮肤温度升高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辅助疗法,无论是锻炼还是理疗,重要的是它们都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可以在血管外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降脂药物、降压药、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如有动脉血栓形成,可使用溶栓药物。目前所应用的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患肢的侧支循环,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综上所述,通过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恢复,同時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水平,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施敏.李桂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17-218.

[2]邵光辉.王希香.许秀敏.老年糖尿病人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进展.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129-130.

上一篇:推广体会下一篇:示范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