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高粱品种

2024-07-12

机械化高粱品种(精选八篇)

机械化高粱品种 篇1

1. 株高

机械化栽培品种的株高一般是越矮越好, 通常要求株高在150 cm以下。有时也要根据收获机械的拨禾轮和割台升起工作的最大高度而定。如果拨禾轮可以升起的最大高度120 cm, 选择的品种的株高最高只能是120 cm。如果拨禾轮可以升到200 cm, 选择的品种的株高最高可以是200 cm。拨禾轮升起的越高, 割台最好也能随之升高, 这样可以将根茬留高, 只选择收割穗部, 减轻收割的负荷。但株高过高, 需要二次割茬或灭茬处理。这样的品种不是理想品种。

2. 分蘖力

传统的高粱种植不需要分蘖, 在品种上通常选择无分蘖或分蘖力较弱的品种。如果遇到分蘖较多时, 一般还要人工除去分蘖。机械化栽培的高粱品种与传统栽培的品种不同, 在分蘖能力方面有特殊要求。一般要求所选择的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 有效分蘖的株高与主穗相当, 成熟期与主穗相近。这样的品种在群体结构上可以实现自我调节, 在缺苗时可以通过有效分蘖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3. 穗型

我国高粱育种方向多是偏向大穗、紧穗、单株产量高的目标, 以稀植大穗型品种满足传统的高粱种植的需求。机械化栽培品种一般选择中等偏散的穗型。这种穗型一般秋季脱水较快, 便于机械脱粒, 减少田间损失。

4. 叶片收敛程度

机械化栽培高粱通常是通过密植以增加群体产量为目标, 密度一般较传统种植增加30%~50%。要求栽培的品种必须耐密植。叶片大、叶数多的品种单株叶面积大, 光合生产率高, 单株产量高, 但不适于密植, 单位面积产量不一定高。而叶片窄小、叶数少的品种, 虽单株叶面积小, 单株产量不高, 由于适于密植, 有时也可以取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 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植株要求上部叶片窄小, 上冲, 下部叶片披散, 旗叶不护脖, 穗茎节一般稍长的为好。

5. 幼苗拱土能力

实践表明, 品种间幼苗拱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机械化栽培高粱要求精量播种, 而且播后镇压较实以确保播深一致、种子发芽时不透风, 因此幼苗拱土能力弱的品种通常不适合机械化栽培。尤其在北方, 播种季节的气候多变, 温度、土壤湿度、耕地质量很难控制, 更应注重幼苗拱土能力这一指标。

6. 品种的耐药性

化学除草是机械化栽培高粱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证明, 高粱是对除草剂很敏感的一种作物, 但不同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表现不同。因此, 要选择对高粱田除草剂不敏感的品种。尤其是对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悬、2, 4-D丁酯等常规的农药要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7. 抗倒性

机械化栽培高粱的密度一般都较大, 通常保苗15万~20万株/0.067 hm2。因此必须选择在高密度前提下抗倒伏的品种。

8. 抗病、抗虫

机械化栽培的高粱密度大, 植株生长茂密, 通透性较差, 容易引发病、虫害。特别是高粱生长后期, 发生茎、叶部病害和蚜虫的概率更高。此时施药机械有时无法进地, 如果发生病虫害, 矮秆品种还可利用人工施药, 株高较高的品种即使利用人工也无法施药。因此, 必须选择抗病、虫的品种。

9. 品种的经济系数

经济系数是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经济系数越高的品种, 收获时籽粒的产量相对较高, 茎秆的产量相对较低, 机械收获时的能耗就会较低, 田间损失率也会随之降低, 收获后的茎秆处理也会容易。因此, 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应选择经济系数相对高的品种。

10. 籽粒的灌浆与脱水速率

籽粒的灌浆和脱水速率直接影响到高粱的收获期。收获时要求籽粒的含水量降到越低越好。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要求籽粒灌浆速度快、脱水快、脱水一致、脱水后不早衰、不倒青。灌浆速度快是脱水快的基础, 一般开花到籽粒成熟35~40 d为宜。脱水快就是要籽粒含水量在成熟后迅速降低。脱水一致是指脱水时穗部上下籽粒脱水一致、朝阳面与背阴部籽粒脱水一致。脱水后不早衰是指籽粒脱水后仍然饱满。不倒青是指脱水后籽粒的含水量不反弹。

11. 落粒性

不同品种的落粒性是有差异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口松口紧的现象。机械化栽培高粱一般收获较晚, 在通常情况下最好是在霜后叶片全部枯死、茎秆水分大部分散失、籽粒水分降至安全水或接近安全水时收获, 因此选用的高粱品种在成熟期籽粒的落粒性要低。

12. 破碎率

高粱籽粒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粉质类型的高粱较角质类型的高粱容易破碎。籽粒破碎率高直接影响商品质量。机械化栽培高粱收获时选用的机械通常是收割、脱粒、茎秆粉碎、清选一次完成的联合收割机, 容易造成籽粒破碎。因此, 收获时除调整好脱粒机转数外, 还应考虑选用破碎率低的品种。

13. 商品种子质量

高粱新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篇2

关键词:高粱;品种;高产

中图分类号:S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57-1

延边地区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区域是我地区适合种植中早熟和中熟高粱品种区,多年来无主推品种,为改变这种现状2011年进行了高粱新品种对比试验,以筛选高产品种,为该地区高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内容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9份,分别为吉杂118、122、121、124、357、304、355﹑359、吉杂97(对照CK)。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1年在和龙市西城镇明岩村,砂砾底砂壤质冲积土上进行,小区面积20m2,5月10日播种,前茬作物为苏子。施肥标准:底肥磷酸二铵150kg/hm2,追肥尿素300kg/hm2。每hm2保苗12万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经调查结果由表1可见,对照品种吉杂97生育期为128天,吉杂121为127天,吉杂359为126天,其他品种为124天左右,大部分品种生育期比对照早1-7天。生育期较适合我地区种的品种是除了吉杂121和吉杂97外的其他品种。

2.2 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分析

试验结果由表2可见,在参试品种中只有比CK增产20%左右的品种是吉杂359和吉杂304,比CK分别增产1995kg/hm2、1625kg/hm2,其次是吉杂357,比CK增产16.2%,产量比CK高于1325kg/hm2。吉杂359比CK增产的主要因素有千粒重高4.8g,吉杂304和吉杂357比CK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单穗粒数比CK分别多641粒、273粒有关。

3 小结

经综合比较分析,今年表现最好的品种是吉杂359和吉杂304,其次是吉杂357。吉杂359的产量超过1万kg/hm2,其次是吉杂304,产量接近1万kg/hm2。来年有种源时可以大面积生产示范推广吉杂359和吉杂304。如无吉杂359和吉杂304种源时,可以示范种植吉杂357。

作者简介:尹昌连(1955-),男,吉林图们人,就职于吉林省和龙市西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高粱品种对比试验 篇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高粱品种 (系) :绥杂7号、龙杂10号、龙杂5号、龙694、龙693、龙683、龙杂9号、龙杂13。

试验设在八五四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旱田试验站,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采用130cm大垄, 垄上双行穴播, 每品种 (系) 面积为312m2, 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作种肥。苗出齐后人工定苗, 人工锄草2次, 拔大草1次, 拔节前公顷追施尿素150kg, 其它田间管理同大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生育期调查表明, 绥杂7号、龙683等2个品种 (系) 熟期偏早, 分别为9月5、4日成熟;龙杂10号熟期偏晚, 9月17日成熟;其它各品种生育日数均在110d左右, 熟期适宜本地区栽培 (见表1) 。

2.2 植株学性状

从田间观察及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看 (见表2) , 龙杂5号、龙694、龙693、龙杂9号等4个品种 (系) , 株高适宜, 植株整齐度好, 且穗大、病轻, 表现较好。其它品种 (系) 均不如以上4个品种 (系) 表现突出。

2.3 产量

经实测产量, 龙693、龙694、龙杂10等3个品种 (系) 产量较高, 龙683、绥杂7号等2个品种 (系) 产量较低, 其它3个品种产量居中 (表3) 。

3 结论与讨论

龙693、龙694、龙杂13、龙杂5号等4个品种 (系) , 植株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熟期适宜、抗逆性强, 适合本地种植。

摘要:通过对8个高粱品种 (系) 的对比试验, 筛选出适应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试验结果表明, 产量居首位的是龙693, 公顷产量7657.5kg, 其次是龙694, 公顷产量7446kg, 第三位是龙杂10号, 公顷产量6946.5kg。

饲用高粱品种——辽甜2号 篇4

选育单位国家高粱改良中心

品种来源L0201A×LTR106

特征特性生育期132天;株高312.6厘米, 茎粗1.82厘米;穗纺锤形、中紧, 红壳红粒;茎秆多汁, 含糖度19.2%、粗蛋白5.20%、粗纤维24.90%、粗脂肪1.14%、粗灰分3.52%、可溶性总糖27.54%、无氮浸出物61.91%、水分3.33%;叶病较轻, 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53%。株高112.3厘米时, 叶中氰氢酸含量为9.5毫克/千克, 茎中氰氢酸6.43毫克/千克;株高74.2厘米时, 叶中氰氢酸1.13毫克/千克, 茎中氰氢酸1.78毫克/千克。

产量表现“辽甜2号”于2005—2006参加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667平方米鲜重产量为4 725.4千克, 比对照品种“辽饲杂1号”增产19.6%, 平均667平方米产籽粒413.9千克, 比对照品种“辽饲杂1号”增产18.9%。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应性强, 在中等肥力土地上均可种植。一般每667平方米保苗5 000株左右, 施优质农肥3 000千克作底肥。播种时, 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钾肥5.0~7.5千克;拔节期, 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25千克。生长期间注意防治黏虫和蚜虫。“辽甜2号”可1次收获, 也可2次收获。2次收获即在抽穗开花期收获1次, 然后利用其再生性收获第2次。

高粱新品种铁杂18号 篇5

1. 特征特性

铁杂18号高粱新品种在辽宁生育期126天左右, 比对照辽杂11号晚2天, 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 绿色芽鞘, 叶色浓绿, 蜡质叶脉, 分蘖力较强, 植株紧凑。抗旱、抗倒、抗丝黑穗病、抗矮花叶病、抗蚜虫、螟虫等。叶病轻、耐涝、耐盐碱。株高221.7厘米, 叶片数22片, 中脉蜡色, 紧穗型, 筒形穗, 穗长32.6厘米, 孕性稳定, 育性100%。茎秆汁液丰富、活秆成熟, 单穗粒重83.8克, 千粒重31.2克, 褐壳白粒, 籽粒整齐, 着壳率0.1%, 角质率高, 出米率82%, 适口性好。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沈阳) 化验分析, 籽粒总淀粉含量为77.95%, 蛋白含量为9.52%, 赖氨酸含量为0.26%, 单宁含量为0.06%, 是饲料、粮食、酿造兼用型高粱新杂交种。

2.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连续两年参加辽宁省高粱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5点次增产, 2点次减产, 两年平均亩产548.1公斤, 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10%;2011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58.6公斤, 比对照辽杂11号增产7.4%。

3. 栽培要点

(1) 播种时期。在辽宁省的适宜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10日之间。 (2) 施肥要求。应选择平肥及二坡地种植, 以多施农肥、少施化肥为原则。 (3) 种植密度。每亩保苗7000株左右为宜。 (4) 防治病虫害。适时防治地下害虫、黏虫、蚜虫及二化螟。

4. 制种技术

(1) 母本。生育期130天, 幼苗浓绿色, 蜡质叶脉, 株高155厘米, 穗长35厘米, 长纺形紧穗, 褐壳, 白粒, 穗粒重75克, 千粒重32克, 叶片数22~24叶。 (2) 父本。生育期125天, 幼苗绿色, 蜡质叶脉, 株高175厘米, 穗长28厘米, 长纺形紧穗, 白壳, 白粒, 千粒重30克, 叶片数18~20叶。 (3) 制种技术。先播母本, 待母本钻锥时播一期父本, 母本2叶1心播二期父本。父本、母本田间行比为1∶6。

5. 适宜区域

高粱新品种吉杂133的选育 篇6

母本吉2056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00年以871300B为母本, 以TAM428B为父本经人工去雄杂交后, 在后代中选株, 经过多年多代选育而成, 后又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稳定不育系。2008年定名为吉2056A。

父本吉R506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01年以本单位培育的优良长穗型恢复系吉R105为母本, 以优良恢复系南133为父本, 2者进行人工去雄杂交。在F2代时根据目标性状选择穗子较长, 叶片上冲, 植株较矮, 株型较好的单株。F3代进行姊妹交, 经过5个世代自交选择基本稳定, 2006年开始测配杂交种。该恢复系对A1和A2型胞质均表现恢复, 配合力较高, 穗子较长, 是一个较好的恢复系材料。

2 选育经过

高粱吉杂133杂交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6A为母本, 以自选恢复系吉R5062为父本, 于2007年组配而成;2008年参加杂种观察;2009年参加院内产量比较试验, 表现株型好, 适应性广, 丰产性好;2010年参加了吉林省高粱区域筛选试验;2011~2012年参加吉林省高粱中熟组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吉林省高粱中熟组生产试验;2011~2012年进行抗病鉴定;2012年进行品质分析。

结果表明:吉杂133为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中熟高粱新品种。2013年1月, 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吉杂133芽鞘绿色, 幼苗绿色, 叶缘绿色;株高179.6㎝, 株型好, 叶片上举, 成株叶片19片;穗长30.1cm, 中紧穗、棒状, 穗粒重98.6g;花药黄色, 柱头白色, 花粉量大;籽粒圆形, 红色, 千粒重30.4克, 角质率28%;红壳, 着壳率3.9%。

3.2 生物学特征

出苗至成熟120d左右, 需≥10℃活动积温2520℃左右, 属中熟杂交种。该杂交种适应性广, 根系发达, 抗倒伏, 抗叶病, 抗蚜虫,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011~2012年2a人工接种抗病鉴定, 中抗丝黑穗病 (14.4MR, 13.3MR) , 3a田间自然发病结果, 高抗叶斑病, 高粱丝黑穗病发病率。

3.3 品质性状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 检测, 籽粒含粗蛋白质8.91%, 粗脂肪3.07%, 粗淀粉74.57%, 单宁1.26%, 容重728g/L, 是非常适宜用作酿酒的高粱新品种。

4 主要优、缺点

4.1 主要优点

4.1.1 整齐度好, 丰产性高, 适应性广。

4.1.2 抗逆性强, 抗丝黑穗病, 抗叶斑病, 抗蚜虫, 抗倒伏。

4.1.3 株型好, 叶片较窄, 叶上举, 籽粒颜色好。

4.2 主要缺点

不耐玉米螟;不宜密植, 一般密度不能超过12万株/hm2。

5 产量试验结果

5.1 院内产量比较试验

2009年,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内试验地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9138.5㎏/hm2, 平均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6.3%。

5.2 区域筛选试验

2010年, 参加了吉林省高粱区域筛选试验, 平均产量7888.7㎏/hm2, 平均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0.92%。

5.3 区域试验 (详见表1)

2011年, 参加了吉林省高粱中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9286.3kg/hm2, 平均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6.3%, 5个点次全部增产。

2012年, 继续参加了吉林省高粱中熟组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9127.1kg/hm2, 平均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9.6%, 6个点次全部增产。

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206.7kg/hm2, 平均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8.0%, 11个点次全部增产。

5.4 生产试验 (详见表2)

2012年, 参加了吉林省高粱中熟组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9810.0kg/hm2, 平均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7.0%, 3个点次全部增产。

6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在4月末5月初播种, 要求土壤10㎝耕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 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播量10~15kg/hm2;播种深度2.5~3.0cm, 播后注意镇压、保墒, 保苗10~12万株/hm2。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 保证苗齐、苗全、苗壮。基施农家肥45000kg/hm2左右做底肥, 播种时施种肥磷酸二铵150~200kg/hm2, 拔节初期追施尿素200~300kg/hm2。蜡熟末期要及时收获, 也就是大部分穗下籽粒刚定浆时就收割, 降至安全水标准后脱粒。

7 繁、制种技术要点

7.1 繁种技术要点

7.1.1不育系吉2056A繁殖

隔离区隔离距离500m以上, 吉2056A与吉2056B的行比为4:1, 繁种时吉2056A与吉2056B同期播种, 母本保苗12~14株/m2, 父本保苗13~15株/m2, 生长期间严格除杂去劣。

7.1.2恢复系吉R5062繁殖

隔离区隔离距离500m以上, 保苗12~14株/m2, 生长期间严格除杂除劣。

7.2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时, 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比例为1:6, 父本保苗12株/m2, 母本保苗12~15株/m2。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应及时去除杂株, 开花期和收获前应特别注意去除不育系中的老保株和其他杂株。蜡熟末期要及时收割, 割后注意晾晒, 以便保证种子的色泽和发芽率。

8 适应区域

吉林省的松原、白城和长春的部分区域及内蒙古的通辽、赤峰地区, 黑龙江省的第1积温带均可种植。

摘要:吉杂133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6A为母本, 以自选恢复系吉R506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高粱杂交种。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2012年吉林省高粱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9206.7kg/hm2, 比对照品种四杂25增产8.0%。籽粒含粗蛋白质8.91%, 粗脂肪3.07%, 粗淀粉74.57%, 单宁1.26%, 是优质的酿酒原料, 该杂交种株型好, 稳产性高, 适应性广;抗旱性强, 抗叶病, 抗倒伏, 中抗丝黑穗病。可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和长春的部分区域及内蒙古的通辽、赤峰地区, 黑龙江省的第1积温带推广种植。

关键词:高粱,杂交种,吉杂133,选育

参考文献

[1]李继洪, 陈冰嬬, 王阳等.酿造高粱新品种吉杂131的选育[J].吉林农业科学, 2013, 38 (2) :32—33.

[2]焦少杰, 王黎明, 苏德峰等.优质酿造高粱龙杂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2) :11—12.

山西省高粱区划及优良品种介绍 篇7

根据山西省的自然气候、土壤类型、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生产条件, 高粱可划分为两个区域。

1. 春播早熟区

春播早熟区包括山西省的大同盆地、晋北、晋西北地区, 太原市的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晋中市的寿阳县、和顺县、左权县, 吕梁市的石楼县、交口县等。该区海拔1 000~3 000 m, 年平均气温2.5℃~7℃, 夏季平均气温20℃~23℃, 年活动积温2 000℃~3 000℃, 无霜期120~150 d, 年降水量100~700 mm。该区的气候特点是积温少, 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生产用种以早熟和中熟种为主, 生育期100~125 d, 应适期早播, 促进早熟, 后期注意防霜。

2. 春播晚熟区

春播晚熟区指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 包括太原、晋中、晋南、晋东南。该区海拔300~2 000 m, 年平均气温8℃~14.2℃, 活动积温3 000℃~4 000℃, 无霜期150~250 d, 年降水量100~800 mm。多数地区在高粱生长期内雨量较多, 温度适宜, 日照充足, 适宜高粱的生长发育。但冬季降水量少, 春季蒸发量大, 容易出现春旱, 秋季雨量较大, 低洼下湿地后期要注意防涝。该区热量资源较好, 大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制, 春播宜用中晚熟种, 生育期135 d左右。近年来, 随着耕作改制及早熟品种的推广, 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 采采用用间间、、套套、、复复种种和和育育苗苗移移栽栽, , 可可一一年年两两熟熟或或两两年年三三熟熟。。夏夏播播高高粱粱多多采采用用生生育育期为90~100 d的早熟品种。

二、优良品种介绍

1. 晋杂25号

审定编号:晋审粱 (认) 2009001。

适宜区域: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

主要性状:幼苗顶土力强, 出苗整齐, 苗体绿色, 株高适中, 长势中等, 成株株高190 cm。散粉好, 自交结实率高, 穗长27 cm, 穗圆筒型, 松紧度中等。粒大粒饱, 抗早衰, 千粒质量31 g, 黑壳红粒。后期灌浆快, 成熟期较晋杂12号略晚。

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参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产量666.2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平均增产15.0%, 试验点12个, 11点增产, 增产点率91.7%。其中, 2007年平均产量725.5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7.7%;2008年平均产量606.9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22.4%。

栽培要点:适合在无霜期135 d以上区域的中高水肥地种植, 留苗密度以7 000株/hm2为宜。在蚜虫发生的年份要注意防治蚜虫。生产中注意防杂保纯。

2. 晋杂22号

审定编号:晋审粱 (认) 2008001

适宜区域: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

特征特性:田间生长较整齐, 植株茎秆坚硬, 抗倒伏能力强, 株高179.1cm, 穗长28.8 cm, 穗纺缍形, 穗码松紧度中等, 穗粒质量84.2 g, 千粒质量27.4 g, 红壳红粒, 籽粒扁圆形, 粒质半玻璃质, 生育期129.7 d, 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试验, 2006年平均产量508.8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8.5%, 居参试品种第4位, 7个试点中有6个点增产, 增产点率85.7%;2007年平均产量721.7kg/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7.1%, 6个试点中有5个点增产, 增产点率83.3%。2年平均产量615.2kg/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7.7%, 2年13个点中有11个点增产, 增产点率84.6%。

栽培要点:4月下旬—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留苗数量为水肥地7 000株/hm2、山旱地6 000株/hm2。施足底肥, 每0.067 hm2施复合肥70 kg左右。拔节至抽穗期, 追好孕穗肥, 每0.067hm2追施尿素20 kg。

3. 晋杂24号

审定编号:晋审粱 (认) 2008003

适宜区域:山西省晋中盆地以南。

特征特性:分蘖能力强, 生长较整齐, 株高174.3 cm, 穗长29.4 cm, 穗纺缍形, 穗码松紧度中等, 穗粒质量96.5 g, 千粒质量30 g, 红壳红粒, 籽粒扁圆形, 粒质半玻璃质。生育期134.3 d, 比对照晋杂12号晚熟约5 d。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 抗倒伏能力强。

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试验, 其中2006年平均产量509.4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8.6%, 居参试品种第3位, 7个试点中有6个点增产, 增产点率85.7%;2007年平均产量729.2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8.2%, 6个试点全部增产。两年平均产量619.3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8.4%, 两年13个试点中有12个点增产, 增产点率92%。

栽培要点: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 播种量1.5~2.0 kg/0.067 hm2。种植密度6 500~7 000株/0.067 hm2。播种前每0.067 hm2施农家肥3000 kg作基肥、磷酸二氨10 kg作种肥, 拔节期每0.067 hm2追施尿素20 kg。生产中注意防杂保纯。

4. 晋杂21号

审定编号:晋审粱 (认) 2005001

适宜地区:适宜山西省无霜期130 d以上的地区春播种植。

特征特性:株高209 cm左右, 穗长28 cm左右, 穗呈纺锤形, 红粒。千粒质量31 g左右, 穗粒质量91 g左右。植株持绿性好, 根系发达。生育期136 d左右, 耐蚜虫, 高抗丝黑穗病, 抗倒伏、抗旱、耐瘠薄性好。

产量表现:2002年—2004年参加山西省高梁中晚熟区区域性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653.5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14.1%。

栽培要点: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 播种量2 kg/0.067 hm2;留苗:水肥地7 000株/0.067 hm2, 山旱地6 500株/0.067 hm2;灌足底墒水, 浇好花前水;施足底肥 (复合肥50 kg/0.067 hm2) , 追施孕穗肥 (尿素15 kg/0.067 hm2) 。3叶期—4叶期间苗, 5叶期—6叶期定苗, 及时中耕锄草。

5. 晋杂20号

审定编号:晋审粱 (认) 2004001

适宜地区:适宜山西省太原、晋中及其以南地区种植。

特征特性:幼苗绿色, 芽鞘绿色, 株高176.0 cm, 茎粗1.9 cm, 穗柄长32.7 cm, 穗长32.3 cm, 穗中紧, 纺缍形, 颖壳枣红色, 籽粒黄色, 穗粒质量106.2 g, 千粒质量28.4 g。生育期135 d左右, 茎秆粗壮, 抗倒伏, 高抗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2年—2003年参加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区域性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661.1 kg/0.067 hm2, 比对照晋杂12号增产20.3%。

栽培要点:适期早播, 太原地区4月下旬播种为宜。留苗密度为7 000~7 500株/0.067 hm2, 苗期、灌浆期注意防治蚜虫危害。

6. 晋杂 (草) 19号

审定编号:晋审粱 (认) 2002001

适应地区:活动积温2 300℃以上地区均可种植。

特征特性:幼苗叶片紫色, 叶鞘浅紫色, 株高280 cm, 全株叶片19~20片, 根系发达, 茎秆粗壮, 蜡质叶脉。生育期130 d左右。分蘖力强, 抗紫斑病, 抗旱, 抗倒伏, 生长势强, 刈割后植株再生力强, 生长速度快, 在山西省中南部种植, 一年可刈割3次。茎秆含糖量20° (BX) 左右, 适口性好, 是饲养牛、羊、鱼的优质饲草。

产量表现: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生产试验, 平均产鲜草10 052.8 kg/0.067 hm2, 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10.8%。

机械化高粱品种 篇8

高粱为禾本科高粱属的一年生粮食作物,杂交高粱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且增产潜力大,曾经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饲作物之一。近年来生态条件恶化,风沙、干旱和盐碱地逐年增加,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种植其它作物投入大、成本高且产量低,因此耐瘠薄和耐盐碱的高粱成为首选作物。由于高粱的生育特点成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栽作物。

据2011年中国第三届杂粮产业大会资料显示,我国高粱面积排在印度、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等国之后,列第8位;总产在美、印、尼、墨等国之后,处于第6位;我国高粱单产为世界平均单产的2.7倍,在这几个主产国中列第2位,比美国仅低6.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高粱种植面积没有太大的变化。高粱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种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粱种植逐渐向生产条件较差的干旱、半干旱、瘠薄、盐碱地区转移[2]。高粱产量的理论测定值每公顷可达37 500kg,目前有记载的高粱最高产量为21 000kg·hm-2,也只有理论产量的56%,表明高粱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3]。

对旱区高粱的种植,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4,5]。并且对旱地高粱施肥和栽培方式已有研究[6,7],对于适合旱地种植的不同类型高粱品种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高粱品种比较研究,分析各高粱品种的性状特征及性状间的关联程度,为进一步筛选适合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黑龙江省绥化管局和平牧场进行。 其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海拔高128~167m。年均气温4.6℃,活动积温2 800℃以上,年平均日照2 782.5h,无霜期136d。供试土壤理化性状见表1。

1.2 材料

供试不同选育单位19个高粱品种见表2。

1.3 方法

1.3.1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播种4行,行长3m,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密度9.6万株·hm-2。

1.3.2测定项目及方法

测产实收中间2行,田间性状每小区连测5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室内考种性状在收获后每小区随机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果穗测量,再以3次重复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品质性状将考种的果穗随机选取3个果穗进行测量,再以3次重复平均值进行数据分析。

1.3.3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19个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其产量视为同一灰色系统,按分辨系数为0.5进行关联度分析[8],具体计算采用DPS软件进行。采用SPSS19.0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期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同期播种,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较大。各品种在出苗期即表现出差异。龙米粱1号出苗最晚(5 月26 日),龙杂9 号出苗最早(5月22日)。全生育期差异主要体现在灌浆期到成熟期。龙杂13全生育期124d,灌浆期到成熟期39d;吉杂90全生育期104d,灌浆期到成熟期15d,其它生育期差异不大。可见高粱生育期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灌浆期到成熟期之间。

2.2 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比较

所有品种的产量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以敖杂1号作为对照(CK)。由表4可知,龙杂16、龙杂5 号比CK分别增产34.23%、8.63%,其中龙杂16产量与所有品种均达极显著差异。龙杂5号产量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其它品种产量均低于CK。

2.3 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比较及关联度分析

以产量为参考数列,其它性状为比较数列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见表5。高粱品种产量与5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单穗粒重> 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穗长。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则是该性状与参考数列性状越密切则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通过关联度分析可以说明与产量关联最紧密的农艺性状是单穗粒重,其次是穗重、穗粒数,千粒重,最后是穗长。产量的高低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因此在选择栽培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单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对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差异比较

所有品种的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6。较高的淀粉及单宁含量可以提高高粱的出酒率。龙杂5号淀粉、单宁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的酿造型品种。 四杂25 (13.33)与龙杂9号(12.96)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吉杂90(3.97)与龙杂16(3.04)、龙104(2.80)、龙杂17(2.93)、晋杂22(3.02)脂肪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同其它品种未达到显著差异。 龙杂5号(1.31)、龙杂10号(1.37)、龙杂13(1.37)单宁含量较高,先杂44(0.82)、龙杂12(0.98)、龙杂16(0.96)、龙米粱1号(0.78)、龙米粱2号(0.75)单宁含量均在1%以下显著低于其它品种。龙杂5号(75.69)淀粉含量,除长杂5号(71.37)外,与其它品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Differentlowercase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

3 结论与讨论

龙杂16产量与其它品种达到极显著差异,千粒重较大,全生育期较短,增产潜力大,其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是优质的粒用型品种。龙杂5号产量仅次于龙杂16,高于CK,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龙杂5号的单宁及淀粉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的酿造型品种。龙杂16及龙杂5号在本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产量及品质。

高粱产量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研究不同品种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协调性状间的关系,有利于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本研究的关联度分析表明,5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因此本地区选择高粱高产品种时应着重注意单穗粒重、穗重等性状的表现。

本试验结果与焦少杰[9,10,11,12,13,14,15]等人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环境造成的。目前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高粱的种植目标是提高产量,通过此次试验可以看出龙杂16和龙杂5号的产量高于对照,其中龙杂16与对照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粒用型及酿造型高产品种均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因此,高粱品种存在环境适应性,高产品种应尽量在本省育成的品种中进行筛选。本试验表明: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种植高粱与产量相关最密切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和穗重,说明这两个性状对高粱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对高粱品种进行选择时,应注重对单穗粒重和穗重的选择。高士杰[16]研究认为穗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千粒重,但并没有探究单穗粒重与穗重对产量的作用。卢庆善[17]研究结果表明,穗粒数与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表现在单穗产量上,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似。高粱产量性状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关联度与柳青山[18]等人研究结果在位次上有不同,可能是试验环境差异较大造成的,说明不同区域农艺性状及品种特性对产量的贡献也是有差异的。高粱的产量是由多个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性状间相互协作也相互制约,所以不能单一地为了提高产量而加强某一性状。通过关联度分析了解各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合不同品种的地域特点,确定不同地区的高产品种,再配合最适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同焦少杰等人研究资料比较[9,10,11,12,13,14,15],试验品种,单宁含量偏高。土壤含水量较低,可能是造成单宁含量上升的原因,这与郭锐[19]研究结果:单宁含量与降水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一致,说明高粱籽粒品质受半干旱地区气候影响严重。高粱脂肪含量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结果可作为参考。

摘要:搜集多个地区目前普遍使用的高粱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田间综合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西部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并进行推广。结果表明:龙杂16全生育期较短,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是粒用型的优质品种。龙杂5在单宁及淀粉含量上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仅次于龙杂16,高于对照品种但未达到显著,是优质的酿造型品种。关联度分析表明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因此决定高粱产量的不只是一个农艺性状而是多个农艺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产量不仅要全面考虑各农艺性状的综合影响,也要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因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机械化高粱品种】相关文章:

机械化农业机械论文04-17

机械化农业机械论文提纲11-15

农业机械耕地机械08-10

机械美学与古典机械07-27

采煤机械化05-22

弹性机械化06-07

机械化加工06-20

果园机械化06-28

茶园机械化07-20

山区机械化08-11

上一篇:生物改良技术下一篇:价值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