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建设

2024-09-03

城镇污水建设(精选十篇)

城镇污水建设 篇1

一是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与处理率大幅提高。五年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增加了6 500万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新增了22万吨/日。201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7%、78%,与2005年相比,分别提高25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2010年底,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天津等16个省(市、自治区)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4个省实现县县建有垃圾处理设施。

二是推动了环保产业发展。我国污水垃圾处理领域的企业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极大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余家,环保装备快速升级,环境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北控水务集团、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成功走出国门,实施了东南亚和中东一些国家的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总承包项目。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投资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垃圾焚烧炉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其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炉已出口北美。我国环保企业正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工作总结 篇2

7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xxx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xxx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紧迫感,强化工作统筹,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我市307个乡镇中有245个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市307个乡镇已建和在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共92个,另有71个正开展前期工作。

xxx指出,达州是革命老区、人口大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过去虽在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下了大量功夫,但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当前,中央和省委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加快补上环保基础设施突出短板。

城镇污水建设 篇3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城镇建设也日益繁荣,虽然城镇建设取得巨大成果,然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配套措施、环境规划不合理,全国各城镇均面临严重的城镇污水处理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

目前,城市污水排量正在逐渐增长,排放污水主要包含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需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设施,然而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根本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使得污水处理形成一个“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导致城市污水乱排放,严重污染了水源。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污水处理从业经验。,主要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城市进行的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城市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条件下,随着我国乡镇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正高速发展,乡镇人群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了城市排放量。以往已为中心但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观念,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念,许多人无法融入正常环境,达到城市污水的排放。但城镇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厂极为有限,有大多数城镇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湖泊中,即污染了自身小城镇的环境,也污染了自然的江河湖泊,对水污染的危害极为严重,导致本区域的水污染较为严重,区域水保护要求必须注重污水治理。

污水处理根据不同地域,存在不同表现,针对大中城市可能较好,小城镇还需大力改善污水处理。所以,说到城镇是污水处理的下一步重要、关键区域,根据调查预测,我国未来将会有70%左右的污水来自城镇,城镇分布极为分散,给治理增加了难度。

二、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现状

截至2006年,我国共建设了937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每日可达6419万顿,2006年工处理污水159亿吨,其中生活污水为129亿吨。江苏省是污水处理厂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155座,山东省其次105座,广东省第三85座。污水处理数量最大省份为山东省,每日处理量可达700万顿。2006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的平均处理率44.2%,同比增长了5.2%。

北京城镇的生活污水占了90.2%的生活污水处理率,排行第一,上海其次74.%、天津第三70.3%。广东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然而因其排放生活污水量排行全国第一,使得城镇生活污水仅有41.6%的处理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地。另外,云南省、宁夏省污水处理处于全国的中等偏下水平。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速度较快,极大提升了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现阶段,已经达到44.7,比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的水平要高,然而仍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荷兰、英国、德国等,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高达92%,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4%、66.2%。

2006年年底,我国仅244个地级市城镇建造了污水处理厂,91个地级市城镇尚未建造污水处理厂。所以,我国城镇处理事业面临严峻挑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主要实现污染物降低12%,必须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对策分析

首先,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现阶段,根据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较低,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压力也随之增大。所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需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投入。针对东部发达城镇,地方必须将污水处理厂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系中,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城镇污水处理的建设步伐,有效提升城镇的水体环境。针对中西部城镇,国家进行政策性的财政支持,建立专项资金体系,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有效提升中西部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进而促进我国各区域城镇的污水处理平衡、协调发展。

其次,拓展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渠道。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由事业单位运营,属于政府收费方式,污水处理厂是一种事业单位拨款方式建设,而政府对于污水处理监管与投资,承担“一肩挑”角色,进而延缓了污水处理发展步伐,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所以,需通过市场机制,引入有效竞争、符合行业特征的运营与建设体系,转变传统投资方式,促进投资主体的企业化与多元化,实现市场化的运行管理,进而拓展城镇污水处理投资渠道,降低政府资金投入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现阶段,我国某些地区城镇的污水处理厂采用TOT与BOT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问题,而随着管理体制逐渐完善,政策制定日益健全,该类模式也正在不断健康发展。

第三,提升污泥、污水资源化程度。生活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当达到一定标准,即可成为水资源。若直接排入水体,而不有效利用,即属于一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对于半干旱与干旱地区。所以,国家应加强分类供水系统建设,提升中水回用率。同时,出台科学政策措施,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中水回用,进而降低水资源浪费率。另外,对于污泥,同样需要经济政策支持污泥回用,强化污泥处理研究,提升污泥处理的有效率,防止导致二次环境污染,使污泥利用率最大化,进而提升污泥的资源化程度。

四、结束语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城市进行的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建设、运行状况日趋完善,但城镇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污水处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相关设施建设尚未健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拓展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渠道,提升污泥、污水资源化程度,控制好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进而促进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勇,王玉明,王琪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2011,37(8):35-39.

[2] 张廷凤,陈滕国,罗昊等.关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3] 穆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

城镇污水建设 篇4

“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提出“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的总体要求。这两项规划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支撑和指导各地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污水规划》针对目前污水处理的薄弱环节,重点推动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总投资4 300亿元,规划到2015年分别新增管网、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再生水规模15.9万千米、2 611万吨/日、518万吨/日和2 675万吨/日。《垃圾规划》针对目前处理能力缺口较大的问题,重点加强能力建设,鼓励采用焚烧等资源化处理技术,确定了加快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收运体系、加大存量治理力度、推进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6方面主要任务,总投资2 636亿元,规划到2015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的35%,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8%。

城镇污水建设 篇5

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二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建城[2010]11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水务局,海南省水务厅,重庆市建委、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我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现将2010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及部分重点建制镇(以下简称“城镇”)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38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5亿立方米/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昌都地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开始调试运行,标志着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达1929个,总设计能力约4900万立方米/日。

在655个设市城市中,已有579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519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9842万立方米/日。其中,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有污水处理厂353座,处理能力达4100万立方米/日。本季度新增19个城市建成投运了污水处理厂。目前全国仍有76个设市城市没有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其中近半数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广东三省。

全国已有808个县城(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单位)建成了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45%;共建有污水处理厂867座,处理能力达1623万立方米/日。

(二)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今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556万立方米/日,上半年累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03万立方米/日,完成国务院提出的“2010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日”目标任务的60%。上半年完成任务排名前三位的省份为辽宁、广东、安徽。

二、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与污染物削减情况

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78.6%,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累计处理污水81亿立方米,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总量237.3万吨,同比增长19.7%;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平均达到290mg/L。

36个大中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为86.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累计处理污水3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总量101.75万吨。

目前尚有273座投入运行一年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60%,没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占全国污水处理厂总数的10%;有1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不足l00mg/L。

三、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情况

《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已由我部正式印发。按照《考核办法》的要求,以我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为依据,对各省区和36个大中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010年上半年的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并排序,考核结果见附表。

四、信息报送情况

2010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情况整体较好,运行项目月报填报率超过98%(以处理能力计),但江西省、贵州省运行项目上报率较低。在建项目季报填报率仍有较大差距,上报率不足80%,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上报率不足50%。据调查,目前仍有一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信息没有纳入到“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请各地主管部门认真抓好信息报送工作的落实。

五、下步工作安排与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2010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日”的目标任务,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拟于第三季度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察。

(一)督察内容

1.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执行情况,并核实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相关数据; 2.中央补助资金支持项目、“以奖代补”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落实与进展情况; 3.“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上报及管理情况。

(二)督察方式

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率较低,且建设进展缓慢、污水处理设施空白点多的省进行重点督察。

(三)工作要求

请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本地区的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情况于2010年8月15日前书面报告我部城市建设司。根据各地自查情况,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于8月下旬对部分省(区、市)进行考核和督察。

附件:1.2010年上半年各省(区、市)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排名表(略)

2.2010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情况考核评分表(略)

3.2010年上半年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考核评分表(略)

4.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表(略)

5.36个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表(略)

6.未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名单(略)

7.未报送运营情况项目清单(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镇污水建设 篇6

关键词:CASS工艺 脱氮除磷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城镇的缺水现象更为严重。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对于发挥和提升城镇的整体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多种,流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各种处理工艺适用条件、处理效果各异,本论文只是对活性污泥法进行研究和分析。通常情况下,活性污泥法主要分为:

第一类按照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例如氧化沟。

第二类按照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例如传统SBR工艺、CASS工艺(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传统SBR工艺的周期较长,池容和排水设备较大,要脱氮除磷需延长周期;相比传统SBR工艺,CASS工艺具有周期脱氮除磷好,污泥膨胀率低的优点。

通常情况下,通过综合考虑进出水水质、处理程度、用地面积,以及工程规模等多种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污水处理厂工艺。对于适宜的污水处理工艺来说,一方面可以降低工程的投资,另一方面便于管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同时要求污水处理厂的经常性费用要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出厂水的水质。根据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经验,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法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1],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于常规的活性污泥工艺来说,通常情况下只能除去污水中的BOD5、COD、SS等污染物,在去除氮、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在运行活性污泥法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经常会遇到污泥容易膨胀的问题[2],污泥与水在二沉池之间由于受到污泥沉降性能差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两者难以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造成污泥出现流失,进一步恶化了出水的水质,甚至直接威胁到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对污泥膨胀进行控制或消除,通常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使得污泥处理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工艺。

研究数据说明,CASS工艺不仅具有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且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好[3],应用于我国实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 工艺原理结构

1.1 工艺基本结构 所谓CASS工艺,通常情况下,就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将反应池沿着池方向设计成前、后两部分,其中生物选择区选择前部分,也就是将前半部分作为预反应区,后部分作为主反应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升降自动撇水装置。

通常情况下,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四个阶段共同构成其工作过程,进行周期性循环。同时在预反应区连续地注入污水,并且污水经过隔墙底部进而流入主反应区,在进行供氧的情况下,微生物降解池中的有机物。

在同一池子内,可以周期性循环运行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通常情况下,对于常规活性污泥法来说,可以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并且可以连续进水,以及间断的排水。

1.2 工艺原理 在生物选择区内,借助酶快速转移机理,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的有机物能够被微生物迅速的吸附,通过快速积累高负荷的基质,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水中的水质、流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相应的缓冲,丝状菌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并且能够控制污泥的膨胀;在主反应区,基质降解通常情况下需要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过程。对于CASS工艺来说,往往是集反应、沉淀、排水、闲置等功能于一身。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污染物的降解更是一个推流的过程,在好氧、缺氧、厌氧的周期性变化中,借助微生物可以除去污染物,同时除磷、脱氮功能良好。

除磷:工艺的除磷是在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完成。活性污泥经过不断的好氧和厌氧的循环,在CASS工艺系统中,便于聚磷菌的生长和积累,而活性污泥能通过快速酶去除机理在生物选择区吸附和吸收大量易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除去污泥中的磷。

脱氮:工艺的脱氮靠同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实现,通常情况下在主反应区完成。在主反应区,通过对曝气强度进行调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

2 工艺优势

2.1 出水水质好 能够适应原水的水质水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污水处理效果稳定,氮磷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通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后,就可以作为中水回用,可用于绿化、浇地等。

2.2 沉淀效果好 在沉淀阶段,在整个反应池CASS工艺几乎都能起沉淀作用,沉淀阶段与二沉池相比其表面的负荷通常情况下要小很多。实践证明,在冬季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不管是污泥的沉降性能,还是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污泥凝聚性能,都表现的比较差,但是CASS工艺往往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和制约。

2.3 污泥膨胀率低 在反应池中,由于CASS工艺浓度梯度比较明显,而且处于缺氧、好氧的交替变化中,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受到抑制,污泥膨胀问题得以解决,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2.4 剩余污泥量小 在泥龄方面,对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来说,通常为2~7天,而CASS工艺却长达25~30天,所以,CASS工艺具有较强的污泥稳定性,脱水性能优越,同时产生的剩余污泥比较少。

2.5 抗冲击能力强 为了适应进水量和水质的变比,可以对CASS工艺的运行周期进行调节。如果进水浓度相对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通过采用延长曝气时间的方式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抗冲击负荷的目的。通过对运行资料进行多年的研究分析,当流量冲击和有机负荷冲击超过设计值的2~3倍,在这种情况下,处理效果依然良好,并且能够满足相应的排放要求。

2.6 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对于CASS工艺来说,从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来看,当污水连续进入CASS池的水量比较低时,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被混合液进行稀释。对于CASS工艺通过进行上述的研究分析,该工艺属理想的时间顺序上的推流式反应器,其生化反应推动力比较大。

2.7 运行方式多样化 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来说,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污水的处理规模,往往需要按照多池模块组合的方式设计相应的CASS反应池,并且各个单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单独运行。与设计值相比,当处理的污水数量比较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在反应池低水位上运行,或者投入部分反应池等多种运行方式。

2.8 一次性投资优势 对于CASS来说,其工艺流程非常简单,占地面积非常小,而且投资比较低。CASS的核心构筑物主要是反应池,污水处理设施布置方面CASS比较紧凑,并且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

3 结论

综上所述,CASS工艺有周期脱氮除磷好、出水水质好、沉淀效果好、污泥膨胀率较低、剩余污泥量较小、抗冲击能力较强、生化反应推动力较大、运行方式多样化、一次性投资少的优点。因此在设计时应使得处理工艺更加符合不同污水处理需求,使得CASS工艺更具有效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张统.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王福珍.污泥膨胀问题与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J].中国环境科学,1995

城镇污水建设 篇7

1 污水管网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规划设计不合理

城市污水管网建成后, 其收水能力便已稳定。城市规模的扩增, 使现有污水管网适应不了实际需求, 对雨污分流实施城市化改造迫在眉睫。但该工程施工难度大、耗资高, 且还可能破坏市政设施和污染环境等, 给城交与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时, 部分城市为节约成本, 惯用雨污混合流制;在后续雨污分流改造时, 由于污水管道复杂、管网长、管道质量差, 极易出现管道堵塞、渗漏等情况, 增加污水管道地下管线的维修难度。此外, 地下管线保护也是污水管网建设规划中需考虑的问题。

1.2 污水处理厂与污水管网建设不协调

污水处理厂建设较为简便, 它集中、涉及面小, 建设周期不长, 而污水管网建设则与之相反。原则上, 污水管网建设到某种程度后, 方可建设污水处理厂。但, 目前已有相反现象, 导致污水处理厂处于“无米之炊”状态。例如, 福建南平市、长乐市等污水处理厂便未发挥出作用。污水管网投入低, 配套污水管道系统滞后, 因而需重视城镇污水管道系统建设, 认真搞好城镇水污染防治工作。

1.3 管理力度过小

排污管理力度过小, 该分流的未按要求进行分流, 该截流的未按要求进行截流, 乱接乱排现象恶化, 使得分流制系统失衡, 污水量大量增加, 这无疑降低了污水浓度。污水管网得不到有效维护, 疏通不到位, 导致污水管输水不畅, 保证不了原设计的输水能力, 这对于居民生活及城市自身发展均有严重影响。因而, 必须重视管理机制的完善与落实。

2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的保护策略

2.1 加强领导, 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管理机制

应将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列为重大民生工程, 全面整合现有力量, 组建市污水管网建设领导班子, 认真拟定计划、下达任务与统一监管各部门污水管网建设, 妥善处理管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市水务局为政府职能部门, 应切实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管理。所有新建的排水工程, 应根据规划与雨污分流要求进行同步设计、建设与验收。市规划、建工、房管等单位应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批, 切实把好质量关。与污水管网设计不配套的排水工程, 应坚决予以排除;污水管网验收不通过的, 应避免交付使用。

2.2 市场化运作, 落实资金保障机制

一直以来, 资金缺口为城市污水建设的影响因素。基于此, 应重视政府在污水管网建设中的作用, 增加财政资金, 使工程年度计划能落实到位。实施分级投资机制, 污水干管、污水处理厂等均由市财政投入;支管下级污水管道则应由乡镇、园区自筹, 市财政提供相应的补助。与此同时, 应创新融资方式, 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 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扶持。此外, 应坚持排水设施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 对污水处理费实行足额征收。在制定自来水价格的同时, 逐步提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

2.3 明确责任, 解决政策落实瓶颈

污水管网建设中, 征地、拆迁等政策对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相关职能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并通过有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首先, 应增加宣传教育, 提升宣传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让广大市民了解污水管网建设对改善民生环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做到家喻户晓,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 明确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职责, 并积极推行责任追究制, 避免搪塞责任或回避问题;再者, 制定统一的政策落实指标, 其政策不仅要保

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同时也应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最后, 优化设计方案, 借助先进技术降低建设成本, 节省建设资金。

2.4 加快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 提升污水收集率

在重视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基础上, 应认真加强地下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 真正实现“不让污水入河, 不让雨水入网”。第一, 应重视对现有污水管网的改造。市政府职能部门应全面普查原有污水管网, 摸清地下污水管网当前情况, 提出针对性的改造计划、目标, 并分阶段予以实施, 计划于3-5年内改造到位, 以解决污水管道老化、管径过小等实际问题。第二, 加快新污水管网建设, 拓宽污水管网的覆盖范围, 提升污水的收集率。支管建设可由园区负责, 统一标准, 分段落实。不管是改造还是新建污水管网, 都应充分结合旧城改造、道路建设与城河整治等工程。针对暂时无法改造的旧城区, 应先截污后改造, 最后联结城市排污管网。针对污水干管周边的新建住宅小区, 应避免建化粪池;离污水干管较远的新建住宅小区, 应积极推广改良性化粪池。第三, 应提升污水入管浓度及运行效率, 帮助污水厂节约处理成本。

3 结论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与管理对城市发展、城居环境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如同城市的动脉, 对整座城市输送能源和废水。因此, 污水管网建设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建立和落实相关管理机制, 也应保护污水管外地下管线等重点部位, 以确保污水管及其它地下管线系统的良性运行, 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保障作用。

摘要: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正受到国家的重视, “十五”期间, 国民经济发展与水污染防治规划对污水处理率提出了下列要求:建制镇高于50%, 设市城市高于60%, 重点城市高于70% (源自《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管理现状, 提出了城市污水管网的几点保护策略。

关键词: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平悦人, 杨飞, 张亚丽, 张明宇.基于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水污染防治规划评价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 (07) .

[2]孙家瑶.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管理方法探讨[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1) .

城镇污水建设 篇8

为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现就清单包含的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区域现状、处理工艺和投运时间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以及优化运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1 区域现状

清单包含4436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遍及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清单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人口状况、城镇化水平,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更好的了解各地情况和避免繁琐,因此基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进行阐述[2]。

1.1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从表1可以看出:(1)辽宁虽然面积最小,但是由于在区域内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因此具有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和较高的污水处理程度;(2)以煤炭经济为主要驱动力获得较快发展的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平均单座设计规模和平均单座日处理量分别为4.09和3.18万m3/d条件下,其单座仅为2.61和1.67万m3/d,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充分转化为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对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人均设计规模和平均日处理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黑龙江,目前全省城镇人口人均贡献日处理量[0.11 m3/(人·d)]仅为全国平均水平[0.16 m3/(人·d)]的64.57%,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程度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1.2 京津冀及山东地区

从表2可以看出:(1)北京和天津的平均单座设计规模(5.26万m3/d和5.13万m3/d)和平均单座日处理量(4.40万m3/d和3.93万m3/d)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区域内人口更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而河北和山东两地,其平均单座设计规模(3.61和3.99万m3/d)和平均单座日处理量(2.73和3.26万m3/d)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从各省城镇人口数量对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日处理量的贡献来看,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0.20、0.17、0.19、0.21 m3/(人·d)]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总之,区域内总体表现为城镇化水平高、污水收集管道完整、污水处理程度也较高[3]。

1.3 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

从表3可以看出:(1)上海的平均单座设计规模(16.80万m3/d)和平均单座日处理量(13.40万m3/d)为全国最高水平,均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而且全市城镇人口人均贡献日处理量[0.28 m3/(人·d)]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其显示出区域内人口高度集中,污水收集和处理程度较高;(2)对于广东、江苏,其投运的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全国领先,而且全省城镇人口人均贡献日处理量[0.25 m3/(人·d),0.23 m3/(人·d)]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3)福建和安徽城镇人口人均贡献日处理量的情况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中西部地区

从表4可以看出:(1)在区域内,仅有河南、湖北和湖南的的平均单座设计规模和平均单座日处理量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和山西,平均单座设计规模和平均单座日处理量能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60%;(2)整个中西部地区,区域总人口占清单涉及省份总人口的47.89%,区域总城镇人口占清单涉及省份总城镇人口的41.74%,但是其设计规模和目前日处理量仅占清单涉及省份的33.48%和33.15%,由此而知,区域内城镇化发展还有较大空间,大量城镇人口排放的生活污水还有待进一步收集和处理。

2 处理工艺

清单数据显示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类型基于微生物存在形式可划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从设施数量看,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设施分别为4199座和237座,分别占比94.66%和5.34%。从设计规模看,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设施分别为16476.47万m3/d和590.99万m3/d,分别S占比96.54%和3.46%,活性污泥法表现为城镇污水处理的主要途径。同时,在全国各地还有部分区域应用了氧化塘或者人工湿地等自然生物处理系统,但是清单中未有相关数据[4,5]。

2.1 活性污泥法

基于运行方式和构筑物类型不同,采用活性污泥法的设施可划分为以下五种形式:A2/O和A/O(合并考虑为Ax/O)、氧化沟及其衍生工艺、SBR及其衍生工艺、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膜(生物)反应器。

(1)Ax/O

相对于其他工艺,Ax/O工艺更易于实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6],因此不管是设施数量还是设计规模,Ax/O在活性污泥工艺形式中均占最大比例,分别为36.80%和46.12%。尤其是A2/O,设计规模的设施数量占全国设计规模≥10万m3/d设施数量的45.94%,合并计算Ax/O占比则达到了54.29%。

(2)氧化沟及其衍生工艺

相比其他工艺,氧化沟设施数量和设计规模总量也较大,仅次于Ax/O,在活性污泥工艺形式中分别占比27.66%和24.27%。但是,从设计规模看,氧化沟在<10万m3/d和≥1万m3/d区间内相比其他工艺应用更广泛,达到了901座,在此规模区间内设施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0.19%,仅比合并计算的Ax/O少1.91%。除传统氧化沟外,包括卡鲁塞尔氧化沟(160座)、奥贝尔氧化沟(185座)、改良奥贝尔氧化沟(9座)、DE氧化沟(22座)和微曝氧化沟(22座)等衍生氧化沟工艺的大量应用,解决了传统城市活性污泥处理过程存在的曝气系统易堵塞、耗能大、反应池浓度梯度小以及脱氮除磷效果差等问题,开辟了城市污水处理新途径。

(3)SBR及其衍生工艺

SBR及其衍生工艺的设施数量和设计规模在活性污泥工艺形式中分别占比20.44%和13.85%。目前SBR及其衍生工艺主要被应用到<10万m3/d和≥1万m3/d区间的中型污水处理设施,分别占其总运行设施数量和此区间所有污水处理设施数量的72.96%和20.98%。

(4)普通活性污泥法

包括活性污泥、生化处理、二级生化和百乐克的污水处理工艺均称之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统计结果显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设施数量和设计规模在活性污泥工艺形式中分别占比14.39%和13.85%。且由于结构简单和运行管理方便,目前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5)膜(生物)反应器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MBR工艺、材料和技术等方面日趋成熟,但是从应用的角度看,MBR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是在北京。而MBR在北京开始得到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①区域水资源乏匮,再生水需求较大;②民众和政府对区域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③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污水处理。相对于其他处理工艺,MBR在出水水质上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广泛的推广应用仍受建设和运行成本的限制。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将选择采用MBR工艺。

2.2 生物膜法

从清单数据及表6可以看出,单纯采用生物膜工艺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较少,仅237座。除此之外,还有120座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化处理+生物滤池,以及1座氧化沟+生物滤池。生物膜工艺主要被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并被广泛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其中,由于BAF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和稳定的脱氮除磷能力,因此,其设计处理量达到生物膜法总设计处理量的56.78%。

3 投运时间

如图1所示,我国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运时间划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之前、2000-2010年和2010年到现在。

(1)2000年之前。此阶段我国共投运污水处理厂146座,最早投入运行的是上海闵行区闵行水质净化厂,于1961年6月投入使用。从1982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各地兴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但是年均投运设施数量不足10座。全国的可处理水量远小于污水排放量,且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严重。

(2)2000-2010年。此阶段我国共投运污水处理厂3103座,属于投运污水处理设施密集增长期。虽然每一年投运设施都在增长,但是此阶段内各年份段增长速率也存在差异。对阶段内各年份段投运设施数量进行线性拟合发现,分别的线性相关性均较高,表现为:①2000-2002年,每年投运量增加28座,增长速率居中;②2002-2003年,在投运量增加了55座之后,2003-2005年,每年投运量仅增加7座,增长速率最小;③2005-2006年,在投运量增加了65座之后,2006-2010年,每年投运量平均增加134.4座,增长速率最大。将前述变化与各年经济状况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进行比较后发现,历年变化均与之密切相关。

(3)2011-2014年。此阶段我国共投运污水处理厂1187座。2010-2011年,投运量减少了414座,之后历年投运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数量显著增长的过程已经结束,对于城镇污水处理,未来的工作将集中于补缺、查漏和提标等方面,以利于受纳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4 结论

(1)由于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差异,京津冀及山东地区、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明显优于其他地区;

(2)相对于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用更为广泛。Ax/O和氧化沟工艺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他工艺以及生物膜工艺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3)经过20年的快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趋于缓慢,提高处理设施的排放标准和节能降耗成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摘要: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较多,大力发展和优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深入了解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目前的情况,可为设施的发展和优化运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从区域看,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设施数量、总体投运规模均显著优于欠发达地区。从投运设施的工艺应用看,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工艺,设施规模和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均是目前工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和节能降耗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参考文献

[1]环保部.关于公布2014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名单的公告[R].http://www.zhb.gov.cn/gkml/hbb/bgg/201506/t20150609_303209.htm

[2]易建婷,张成,徐风,等.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化学,2015,34(9):1654-1660.

[3]王强,文宇立,叶维丽,等.我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41(6):9-14.

[4]曹晓洁.人工湿地模型边界问题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以南四湖新薛河人工湿地为例[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5]曹蓉,王会杰,张霞,等.沙营氧化塘秋冬季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23(4):35-38.

城镇污水建设 篇9

目前,三峡库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活污染,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是明显的山地型地区,拥有江津市、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石柱县、忠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15个库区核心区。其中小集镇人口几千人至1~2万人不等,量多面广,大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厂运转不正常,污水直排河沟或处理污水不达标,影响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对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如何结合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质条件,研发更为经济实用的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一直是环保工作者长期的目标[1]。

2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概况

2.1土地法

土地法主要包括人工快渗法、人工湿地。人工快渗法是指通过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介质作为主要渗滤材料作为处理污水的载体[2]。库区内50~60%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该种工艺,此方法处理效果多数未能达到要求的出水水质,且填料容易板结,通透性变差,因而降低处理效率。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分解等方式去除污染物。库区内30%左右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该种工艺,此种工艺的工程投资低,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稳定。土地法合计162座,占污水厂总数的82.7%,规模合计13.561万m3/d,占总规模的58.0%。土地法工艺单位占地面积较大,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4.08m2,用地较大,不适宜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重庆小城镇。

2.2氧化沟

氧化沟属于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一种变形工艺,一般采用转刷等表面曝气设备,库区内采用该工艺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较少,仅9座,主要是由于氧化沟比较适应较大规模的小城镇,氧化沟工艺的平均规模约为7000m3/d,单座污水厂占地约在15亩以上。因为规模效应,所以单位投资并不高氧化沟处理规模合计6.17万m3/d,占总规模的26.4%。

2.3 CASS工艺

CASS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库区内采用CASS工艺的平均规模约为1500m3/d,且采用该工艺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仅6座,主要是CASS工艺需要4格循环反应,设备多,利用率低,系统复杂,且严重依赖于自动化,不适应缺乏技术人员的小城镇。CASS工艺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3.23m2,用地仍然较大,并不适宜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重庆小城镇。

2.4 AO硅藻精土工艺

AO工艺并无特别优势,活性污泥浓度并不高,占地面积较大,脱氮效率一般,且无厌氧生物除磷工段,需要依赖于硅藻精土药剂进行物理吸附除磷和保障出水其他指标达标,因而药剂用量较大,污泥量较大。该工艺实际占地高于CASS工艺,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3.39m2,用地仍然较大,并不适宜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重庆小城镇。

2.5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是近年来库区小城镇的新兴工艺,采用浸没在水中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填料,在其表面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好氧生物膜[3]。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力;污泥生成量少,能够保证出水水质;回流量小,易于维护管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但是填料很容易堵塞且布气布水不均匀,且回流需额外的动力。上述两种工艺平均规模1600m3/d,平均每吨水规模占地仅1.93m2。该类工艺占地省,单位投资并不高,但生物接触氧化的填料易扭结板结,对出水水质影响极大,填料更换费用高、难度大;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流程长,运行控制较为复杂;污泥量较大。

3重庆小城镇污水设施运行概况

3.1运行费用

大部分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费用来源于区县财政拨款,该类设施占总项目总数的48.7%;征收污水处理费来维持运转的项目占23.1%;乡镇政府自筹资金维持运转的占28.2%。由于乡镇一级未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费转付机制,75%以上的小城正污水处理厂由政府承担运营费用,地方财政压力相当大。

3.2运行主体

一是由市水务局、水投集团接管运行,占比为27%;二是由乡镇政府运营,占比为33%,运行效果最不稳定;三是由区县政府组建的水务公司运营,2011年仅为2.5%;四是由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运营,或委托环保企业运营,占37.5%。

3.3运行成本:

直接运行成本不大于0.3元/吨水的项目有13个,不小于0.6元/吨水的项目有20个,介于两者之间的有15个。

3.4运行负荷

在我市已建成的85个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39个设施运行负荷率低于75%,占总45.9%。其中:3个设施未运行;14个设施运行负荷率低于30%;18个设施运行负荷率低于50%。使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设施运行负荷率普遍低于50%。

4结语与展望

重庆小城镇污水量大,昼夜时段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建设用地紧张,技术人员缺乏,运行资金不足,而目前运用于重庆的乡镇污水处理技术均有某些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用地面积较大、建设投资较高、运行成本压力较大、操作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及运行维护劳动强度较大。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可采用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等因地制宜的自然净化工艺;在经济发达的小城镇以及排水水质要求高的地区,采用SBR、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MBR等工艺技术。人工湿地不宜长期使用,可作为临时性措施。由SBR衍生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构筑物少、基建投资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水平较高;规模灵活可变,可分散选址。日处理规模小于1000吨的城镇,可选择不同规格的一体化装置,尤其适合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山地小城镇推广运用。

摘要:本文指出了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介绍了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及方法,阐述了重庆小城镇污水设施运行概况,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重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现状

参考文献

[1]邵青.水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陈永杏,尚斌,董红敏等.人工快速渗滤法处理干旱区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341-2345.

城镇污水建设 篇10

1 国家城镇化发展要求

2014 年, 国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发展实施纲要, 纲要指出,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 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 “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

2 区域现状情况

2.1 区域位置

营城子位于沈阳浑河南岸, 主城区南部, 国家大学科技城东部, 面积20km2, 区域范围内水系比较丰富, 有过境河流3 条, 即白塔堡河、桃仙河、沈抚灌渠等。主要道路有304 国道、白塔河二路、全运路、全运五路等。

2.2 居住现状

营城子地区属于沈阳市的城乡接合部区域, 街道下属8 个社区, 居住类型有新建住宅小区、老旧住宅楼和棚户区等, 现有居住人口约2 万人。随着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 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得到改善, 老旧小区和棚户区居民逐渐向新建住宅小区转移。

2.3 环境卫生

在城乡接合部发展过程中,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如缺乏市政燃气管线, 导致居民无法正常使用燃气;缺乏市政供热管线, 导致小锅炉房增多, 冬季大气污染加剧, 并且是北方产生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缺乏市政供水管道, 导致居民无法使用市政统一供水, 采用自备井取水, 水质无法保障;缺乏市政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 居民生活污水没有出路, 直接排河, 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居住环境恶化, 臭闻熏天, 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3 现状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污水配套设施

该地区现状无市政污水处理厂及市政污水管道系统, 新建住宅小区项目主要分布在现状304 国道两侧, 由于304 国道建成时间要早于住宅项目, 故无市政污水管道来收集新建小区的生活污水, 导致该地区污水没有出路。304 国道现状较窄, 只有机动车道, 无人行道和绿化隔离带, 由于历史原因, 两侧违章建筑较多, 重新敷设污水管道条件有限, 基本无法实施。

3.2 污水未经处理排河, 污染水体, 恶化环境

新建小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现状河道, 造成水体污染, 水质恶化, 水微生物紊乱, 并且散发臭味, 夏季蚊虫增多, 叮咬易传染疾病, 亦给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3.3 上游水体污染, 降低下游景观水质

流经该区域的白塔堡河, 是浑南 (三环内) 重要的景观水系上游, 受污染的水体做为景观水系源头, 势必对下游水体景观造成严重影响, 失去了景观河原应有的意义。

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原有老小区或新建小区污水通过管道长期排入河道, 使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导致居住环境恶化, 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既不符合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又阻碍人们日益提高的居住格局, 因此, 城区污水改造工程势在必行。

5 解决方案

5.1 数据调查

5.1.1 现场勘查

对河流沿线的污水排污点进行统计, 并对其管径、充满度、管底高程数据进行测量, 作为规划实施方案的基本依据。

5.1.2 污水量确定

该地区现状居住人口约2 万人, 根据沈阳市生活用水量标准, 人均用水量240 升/ 人·日, 污水量取用水量的90%。该地区现状人口2 万人, 远期居住人口15万人, 日用水量及日产污水量计算见表1。

5.2 规划方案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 根据实施难易程度, 制定了两个规划拟选方案, 通过优缺点比对的方式, 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5.2.1 方案一

污水截留管道收集污水, 排至规划污水厂处理, 达标后排入河流。

规划管道:根据现状居住小区用地分布、现状污水排污点分布以及规划居住用地分布情况, 规划布设污水管道。根据现场实际勘查, 现状污水排污点沿河分布, 污水直排进河, 因此, 沿河布设污水截留管道, 将排入河流的污水接到污水管道中, 排至下游规划污水处理厂, 进行处理后排入河流。

规划污水管道总长34km, 管径D500-1000mm。

规划设施:规划区域北侧, 三环高速南侧、富民南街东侧, 河流下游, 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座, 占地0.5km2, 规模3.0 万t/ 日。

污水截留管道收集污水, 排至规划污水泵站, 转输至区域外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达标后排放。

规划管道:与方案一规划污水管道思路相同, 污水末端排入规划污水泵站, 转输排至区域外 (国家大学科技城) 污水管道, 最终排入新南部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规划污水管道总长36km, 管径D500-1000mm。

5.2.2 方案二

规划设施:方案一提及规划污水处理厂处, 规划设置污水泵站一座, 占地0.0015km2, 规模3.0 万t/ 日。

6 方案比较

6.1 优点

6.1.1 方案一

1) 规划污水截留管道沿河布置, 无拆迁, 施工条件较好, 能有效收集污水。

2) 污水厂选址位置, 位于区域河流下游, 现状为空地, 具备实施条件。

3) 处理达标后的污水直排入河, 可以补充下游景观河水源, 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6.1.2 方案二

1) 规划污水截留管道沿河布置, 无拆迁, 施工条件较好, 能有效收集污水。

2) 污水泵站选址位置, 位于区域河流下游, 现状为空地, 具备实施条件。

3) 污水泵站占地较小, 易于与周边景观结合, 对环境影响小。

4) 区域内不设污水处理厂, 减小对本区域的影响, 与其他区域污水实行集中统一处理, 能有效降低处理成本, 并能减少工程造价。

6.2 缺点

6.2.1 方案一

1) 污水厂选址对场站南侧居住用地造成环境影响, 降低宜居舒适度。

2) 污水厂占用土地面积较大, 工程总造价大, 实施周期长。

6.2.1 方案二

1) 减小下游水系补水来源。

2) 增加区域外污水厂 (新南部污水厂) 处理负荷。

6.3 方案选择

通过方案比对, 考虑整体工程造价、工程实施难度、施工工期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大小, 最终确定方案二作为实施方案。

7 实施建议

7.1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活污水改造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 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实施, 旨在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 呼吸新鲜空气, 亲近水系, 亲近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河流水系环境的改善, 有效调节了小区域气候, 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工程实施过程中, 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制定施工方案, 切莫在改造污水工程的同时, 破坏环境, 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损失。

7.2 多方合作, 积极推进

建设污水截流管道,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现状排污口直排入河的问题, 在下一步施工图设计过程中, 设计单位要积极进行现场调研、数据测量, 各个居住小区也应积极配合, 做好实施工作, 建设单位应做好协调工作, 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7.3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污水改造提升工程, 是为百姓造福的工程, 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助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要发挥其主导、协调作用, 监理单位要发挥其监督作用, 严控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设计单位要全程跟进, 派驻专人负责现场指导, 保证工程技术难点得以解决。

8 结论

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 结合工程本身的特点, 制定出符合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 进行方案比对, 综合考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 最终选择影响性、实施难度小的方案。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部分, 也是规划的重中之重。各地在推进实施过程中, 城乡接合部由于缺少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 居民污水是一个庞大的、较难解决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思想, 能够为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2]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

[3]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营城子地区用地规划 (2015-2020年) .

[4]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营城子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015-2020年) .

上一篇:成长的脚步下一篇:内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