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对比度胸片

2024-06-04

低对比度胸片(精选六篇)

低对比度胸片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150例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怀疑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剂量螺旋CT组和CR组;入组的患者中包括男、女患者之比为3∶2;患者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0.2±6.5)岁;患病时间为1~5年,平均工作时间(2.5±0.5)年。入组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在男女构成比例、患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仪器与方法[3]:150例患者均常规进行数字X显影(CR)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其中CR采用由东莞华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KH200-1型200 m A应用诊断X射线进行检查。具体操作为:将机器设定为管电压为100 k V,管电流设为500 m A,按照常规的数字显影检查方法对胸部进行正、侧位、后前位拍片。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应用Pronto-XE螺旋CT进行扫描。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在平静呼吸的状态下进行检查,管电压设为120 k V,管电流设为150 m A,扫描层厚10 mm,扫描层距10 mm,沿着肺尖对肺部进行连续的横断面扫描,在扫描过程中保证扫描线与胸部保持基本垂直。

1.3评价方法[4]:所有资料均由我院影像科主任医师职称的专家通过双盲法对资料判读,分析和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在空洞型肺结核中检出的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资料分析发现,低剂量螺旋CT组诊断的准确率为148(98.67%),而CR胸片组诊断的准确率为118(79.33%),低剂量螺旋CT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胸片组(P<0.05)见表1。

3讨论

空洞型肺结核属于我国比较多见的结核类疾病,已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健康人感染结核杆菌后并不一定会发病,只有在患者抵抗力降低或过敏反应强烈时才会在临床表现发病。如果能够及时的诊断并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治愈的希望极大[6]。因此临床对空洞型肺结核注重早诊断、早发现和早治疗。此次研究中发现,低剂量螺旋CT组诊断的准确率为148(98.67%),而CR胸片组诊断的准确率为118(79.33%),低剂量螺旋CT组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R胸片组(P<0.05)。这说明CT的敏感性明显的要高于CR。CR属于以往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价钱便宜,在临床比较容易普及。但是由于在检查中肺部组织会发生重叠及相互遮盖,因此很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而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高,对组织重叠及相互遮盖的部位能够清晰显示,更容易反应病变情况,而且在检测过程中辐射剂量少,容易被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在空洞型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我们要在X线片的基础上结合患者既往的病史,在排除各种干扰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诊断。CT技术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优于CR,但是价格相对昂贵,可以用来进行进一步筛查和评价病情。

参考文献

[1]巩向宇.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5):45-46..

[2]袁铭.X线与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9-10.

[3]周春华,王卫华,余辉山,等.肺结核患儿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11):721-726.

[4]张志华.CT影像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疗程判定及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2,2(9):56.

[5]潘纪戌.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0-202.

低对比度胸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肺部体检者120例, 其中, 男70例, 女50例, 年龄40~90岁。将120位体检者随机分为16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和常规胸片肺部体检组, 其中16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5.20±11.24岁;常规胸片肺部体检组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56.00±11.40岁。所有参加此次调查的体检者均同意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两组体检者一般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扫描技术

所有体检者进行检查之前都要去掉自身胸腹部金属异物和配饰物品等, 并做屏气功能训练, 以便检查能够顺利进行, 降低因外界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使用16层螺旋CT让患者做屏气以完成一次性肺部扫描工作。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调机器的扫描电压为120k V, 电流20m A, 扫描工作进行0.8s/360°, 层厚1mm, 扫描野50cm, 一次最大扫描范围为145cm。常规剂量组机器的电流为180m A, 其余的参数不变。

1.2.2 图像处理

所拍摄的图像均在肺窗取窗宽1500~2000HU, 窗位-450~600HU, 纵隔窗取窗宽250~350HU, 窗位30~50HU。对于有病变的患者通常采用1.25mm薄层重建, 此后用处理工作站做出2D或3D等的图像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阅片时仔细观察纵隔和肺部是否有肿块等占位性病变的存在, 支气管有无狭窄和阻塞等, 是否有大血管钙化灶存在, 是否有结核性病变存在, 如有此类情况存在都应视为有病变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 用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和常规胸片肺部体检组的病变检出分别为21例 (35.00%) 和5例 (8.33%) ,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更有效,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部病变主要是指由于肺部细胞发生损伤后, 引起患者体内发生较难恢复甚至是不可逆的生理性改变, 称为肺部病变。肺部疾病是由于肺部本身的疾病, 同时也会表现为全身性肺疾病特征。而且加上肺脏是呼吸系统器官, 所以肺部疾病也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得知, 肺部病变可概括为支气管阻塞、肺实质变、结节与肿块、空洞与空腔、间质性病变、钙化等各项病变。肺部疾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炎、哮喘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于肺部病变的种类繁多, 特征各异, 所以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也略有困难, 与此同时检测准确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与临床变现, 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显得尤为重要。常规胸片肺部体检常用于胸廓、胸腔、肺组织等方面疾病的检查, 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但是由于这种检测技术中应用的X射线有辐射作用, 会对患者造成致癌作用, 且扫描范围有限、扫描深度局限等劣势。所以不适宜长期应用, 相反的多层螺旋CT因具有快速、无创成像的优点而在临床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逐层分解, 与普通的X线对比具有很大的优势[3]。但是进行CT检查的患者需要进行的放射线检查要接受大量的放射线照射, 不但致使费用高更是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于是人们开始探究低剂量的CT检查[4]。虽然低剂量的CT检查图像的密度分辨率下降了, 但是大大降低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量, 也能够达到诊断的目的。用标准的胸部肺片体检辐射的剂量会很大, 而且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可能会需要进行多次的CT检查, 对患者和从事影像工作的医师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和常规胸片肺部体检组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5.00%和8.33%, 由此看出,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能够较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更有效,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使用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时应该注意, 不能够增大螺距, 以免遗漏病灶;电流应该以20m A为基本值, 还可以根据体检者的体型等因素进行增减;在扫描的过程中体检者要做深呼吸后屏气, 使扫描工作争取一次性完成[5]。

综上所述, 采用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采用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所检查出的病变率更加有效, 获得的图像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诊断的要求, 完全可以满足体检对疾病的筛选作用, 且对人体的伤害小, 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健康体检和临床治疗中。

摘要: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肺部体检者120例, 随机将体检者分为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60例和常规胸片肺部体检组60例, 对两组的病变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组和常规胸片肺部体检组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5.00%和8.33%,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比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更有效,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较常规的胸片肺部体检对病变率检查有效, 且对体检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损伤小, 可以广泛应用, 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16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

参考文献

[1]杨俊武, 韩万智, 刘书峰.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2) :59-60.

[2]唐萍萍.GE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体检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6) :94-95.

[3]周迅, 黄新, 邵国良.16排及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29) :79-81.

[4]翟淼, 于朝阳, 张本超, 等.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 (7) :495-497.

低对比度胸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经自贡市疾控中心确诊的尘肺患者28例, 男性26例, 女性2例, 年龄34~87岁。纳入条件:每例均有高千伏胸片及MSCT图像资料, MSCT资料应有MPR[横断面、冠状面及薄层 (≤2 mm) ]及高分辨算法图像。高千伏胸片技术条件符合国家尘肺诊断标准 (GBZ 70-2009) 附录E对胸片X线检查的技术要求。CT为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VCT 128层螺旋CT。

1.2 方法

将28例尘肺患者高千伏胸片及MSCT图像资料分为两组, 由2位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尘肺病诊断资质的医师采取盲法阅片, 按国家尘肺诊断标准分组进行尘肺分期, 对有争议的征象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比较两组在尘肺小阴影显示、小阴影聚集、大阴影内部结构、小叶间隔增厚、肺纤维化、胸膜下透光带、胸膜钙化斑、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阴影分布肺区总数、尘肺阴影密集度、并发症的显示上的差异, 能显示计为1, 否则计为0。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尘肺分期

在28例尘肺中, 高千伏胸片组诊断观察病例7例, Ⅰ期尘肺8例, Ⅱ期尘肺7例, Ⅲ期尘肺6例;MSCT组诊断Ⅰ期尘肺11例, Ⅱ期尘肺9例, Ⅲ期尘肺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6) , 在观察病例和Ⅰ期尘肺的分期上差异显著 (P=0.028) 。见表1。胸片组7例观察病例显示为可疑的阴影 (0/7) , CT均能清楚显示 (7/7) , CT显示小阴影分布肺区总数增加 (胸片16个/CT 22个) , 达到Ⅰ期尘肺标准;胸片组4例Ⅰ期尘肺, CT显示小阴影密集度增加 (胸片示1级/CT达2级) , 达到Ⅱ期尘肺标准;胸片组2例Ⅱ期尘肺, CT显示小阴影聚集增加 (胸片0个/CT 2个) , 达到Ⅲ期尘肺标准。

2.2 尘肺征象的显示

2.2.1 高千伏胸片组

高千伏胸片共显示小阴影21例 (21/28) , 小阴影聚集3例 (3/28) , 大阴影内部结构2个 (2/8) , 小叶间隔增厚及肺纤维化10例 (10/28) , 胸膜下透光带7例 (7/28) , 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3例 (3/28) , 阴影分布肺区总数65个 (65/168) , 尘肺阴影密集度 (<1级7例, 1级8例, 2级9例, 3级4例) 、肺气肿及肺大泡10例, 肺部感染3例, 支气管扩张1例。

2.2.2 MSCT组

MSCT共显示小阴影28例 (28/28) , 小阴影聚集10例 (10/28) , 大阴影内部结构8个 (8/8) , 小叶间隔增厚及肺纤维化19例 (19/28) , 胸膜下透光带18例 (18/28) , 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20例 (20/28) , 阴影分布肺区总数93个 (93/168) , 尘肺阴影密集度 (<1级0例, 1级11例, 2级11例, 3级6例) , 肺气肿及肺大泡17例, 肺部感染12例, 支气管扩张8例, 肺结核及肺癌各1例。

2.2.3 统计学分析

两组对尘肺征象的显示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对小阴影聚集、大阴影内部结构、胸膜下透光带、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阴影分布肺区总数及肺部感染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胸膜钙化斑 (胸片显示4/28, CT显示10/28) 、肺气肿及肺大泡、肺结核及肺癌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图1~4。

注:MSCT—多层螺旋CT。两组尘肺分期比较, χ2=8.009, P=0.046。观察病例与Ⅰ期尘肺分期两组比较, χ2=4.835, P=0.028。

注:MSCT—多层螺旋CT。

注:胸片仅显示右上肺野少许纤维灶及胸膜增厚, CT横断及冠状面显示双上肺野多发小阴影、小叶间隔增厚、双上胸膜钙化斑, 右上胸膜下可见透亮带

注:胸片示双肺尖大阴影与肋骨重叠, 结构显示不清, CT清楚显示大阴影内部多发钙化及右侧大阴影伴空洞形成

注:胸片显示双侧中上肺野多发不规则阴影, 似有聚集, 未显示胸膜钙化斑, CT显示左侧胸膜大片钙化斑及纵膈淋巴钙化

注:CT清楚显示纵膈及肺门多发淋巴结钙化, 右侧胸膜钙化斑及胸膜下透亮带, 胸片未能显示

3 讨论

尘肺病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 发病率占各类职业病首位[3]。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处于粉尘环境, 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沉积导致肺部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疾病[4]。由于尘肺对肺的损害不可逆, 加上尘肺患者常合并多重感染 (尤其是霉菌、结核等) 、慢性阻塞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肿瘤等, 加速呼吸功能受损[5], 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多数患者从壮年开始出现肺部症状, 如果忽视早期诊断, 晚期往往丧失劳动力, 所以对尘肺早期诊断、早期脱离粉尘、早期治疗是减小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

我国现行尘肺病诊断标准规定尘肺诊断依据高千伏胸片。高千伏胸片是X线穿过肺部不同组织结构相互重叠在一起的灰阶图像。通过穿过X线束的多少形成密度差异, 间接反映出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状态。在胸部由于纵隔、脊椎、胸骨和肋骨的重叠使得部分病变显示不清, 常低估尘肺病范围及严重程度, 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2]。高千伏胸片图像密度分辨率低, 对尘肺小阴影的显示亦不准确。有研究表明高千伏胸片显示直径为1.5 mm或以下的小阴影常由多个微小结节整合的复合影像, 不规则小阴影可以交错重叠形成圆形小阴影, 故高千伏胸片对早期尘肺病小阴影的形态难以区分, 易漏诊、误诊或对尘肺分期不准确[6,7]。

多层螺旋CT具备快速扫描、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和强大的后处理技术, 相关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薄层重建技术 (达亚毫米级) 及高分辨算法;CT图像是断层图像, 亦不存在高千伏胸片的重叠阴影。因此MSCT能真实反映尘肺各类阴影, 对各个肺区及纵隔、胸膜均能清楚显示。

本研究表明MSCT在尘肺小阴影显示、小阴影聚集、大阴影内部结构、小叶间隔增厚、肺纤维化、胸膜下透光带、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分布肺区总数及并发症的显示方面均优于胸片, 尤其是小阴影聚集、大阴影内部结构、小叶间隔增厚、肺门及纵膈淋巴结钙化、胸膜下透光带、分布肺区总数的显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MSCT对尘肺合并肺气肿、感染、支气管扩张、结核、肺癌等方面亦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表明MSCT能明显提高早期尘肺的诊断率, 同时MSCT能准确反映尘肺分期, 相比高千伏胸片分期有加重趋势, 表明高千伏胸片会低估尘肺的严重程度。这与文献[3-4, 6-10]的报道符合。本研究中胸膜钙化斑、肺气肿及肺大泡、肺结核及肺癌的显示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原因是由于胸膜钙化斑常见于石棉尘肺, 本组中石棉肺样本较少;此外, 与总样本量及其中的肺结核、肺癌样本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 临床拟诊为尘肺病的患者, 尤其是诊断观察病例及早期尘肺、尘肺伴有并发症或鉴别诊断困难时, 增加常规CT扫描是十分必要的。鉴于多层螺旋CT比高千伏胸片对诊断尘肺病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价值, 应将多层螺旋CT纳入国家尘肺诊断标准, 从而进一步提高尘肺病的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S].

[2]周绍权, 夏露花.早期尘肺HRCT影像学表现及优势[J].重庆医学, 2013, 42 (11) :1305-1307.

[3]王峥.24例煤工尘肺 (CWP) 合并中央型肺癌的CT影像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2) :237-238.

[4]钟万, 黄贤平, 梅菊芳.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江西医药, 2012, 47 (1) :77-78.

[5]周绍权, 吕富荣, 夏露花, 等.早期煤工尘肺HRCT分期及肺功能异常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42 (23) :2715-2717.

[6]张翠娟.正确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密集度和罹患肺区数的几点看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1, 27 (4) :209-210.

[7]王天宇, 郝志斌.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3) :55-56.

[8]Ozmen CA, Nazaroglu H, Yildiz T, et a1.MDCT findings of denim-sandblasting-induced silicosis:a cross-sectional study[J].Environ Health, 2010, 10:1469-1478.

[9]肖云华, 吕富荣, 吕发金, 等.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与高仟伏胸片检出尘肺小阴影的对比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2010, 28 (4) :40-41.

低对比度胸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肿瘤科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中央型肺癌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3例, 女22例;年龄32~76岁, 平均 (54.5±1.5) 岁;体重44~78kg, 平均 (57.7±1.3) kg。有临床表现的51例, 其中咳嗽、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31例;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者8例;胸痛、胸闷者5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12例。所有患者均经经病理检查证实, 按照病理类型为鳞癌38例, 腺癌16例, 未分化癌11例。且所有患者均有X线胸片及CT检查资料。

1.2 方法

X线检查:采用国产高频500m AX光机, 均做正侧位胸片检查。CT检查:采用德国Somatom CR型CT全身检查, 所有患者采用仰卧位, 胸部常规CT扫描为210m As, 扫描时间4s, 层厚8mm。层距10mm。从肺尖连续扫描到肺底部。所有患者的X线胸片、CT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6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中, 从X线胸片可确诊的43例, 符合率为66.2%;CT检查确诊59例, 符合率为90.8%;2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CT对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比X线胸片高,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种检查方法对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肺癌是目前占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 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

表1肺门区肿块, 纵隔淋巴结肿大在2种检查方法上的显示结果[例 (%) ]

有60万人死于肺癌, 而且逐年上升,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布的死于人肺癌数是110万, 发病人数是120万/年。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病率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人群发病, 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2.3∶1左右。种族、职业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现在外科手术成功率很高, 但总体5年生存率很低[2], 主要原因为大多数在中晚期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发现, 已无法手术或出现其他部位转移灶。早期诊断对术后生存率有很大影响。X线平片检查是最普遍的X线检查方法, 在人体胸部、骨骼系统等自然对比好部位, 一旦发生密度的改变在平片上可以容易显示出来, 临床应用非常广泛。CT检查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是X线胸片的重要补充。

正侧位X线胸片被认为是诊断肺癌最基础的检查方法, 它具有价廉、方便、技术要求低的特点, 常为肺癌初次检查的首选方法[3~4]。由于X线胸片具有可以直观的看到胸部各种结构的全貌, 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X线胸片检查结果, 可为CT检查提参考信息。从65例X线胸片与CT检查结果分析, CT诊断符合率为90.8%, X线胸片的诊断符合率66.2%,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CT片对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要比X线胸片更清晰。可以认为X线胸片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X线胸片常为肺癌的筛查方法[5], CT检查常作为确诊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X线胸片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胸片与CT检查, 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 X线胸片的诊断符合率为65.3%, CT的诊断符合率为91.8%, 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且CT对肺门区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比X线胸片更清晰 (P<0.05) 。结论 X线胸片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其中CT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胸片。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X线,CT,诊断

参考文献

[1]湛先发.X线CT检查对肺癌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 2005, 31 (4) :238.

[2]顾萍, 俞守义, 陈清, 等.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07, 36 (5) :10.

[3]荣独山.X线诊断学·胸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37.

[4]李淑云.胸片、CT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肺癌的价值[J].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2 (2) :97.

低对比度胸片 篇5

关键词:X线胸片,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效果对比分析

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急剧上升, 并且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性别差异, 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榜首, 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但具有较低治愈率和较高致死率的特点, 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 肺癌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得到明确阐述, 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该病可能与吸烟、环境有重大联系, 其中不吸烟的肺癌患者占吸烟肺癌患者的1/10~1/20, 并且年龄越小就开始吸烟更容易患有肺癌, 城市居民患有肺癌的概率比农村的患者高, 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大气污染要比农村更为严重。肺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吸烟、电离辐射、职业与环境接触、大气污染、遗传因素和既往肺部慢性感染, 其中吸烟是最严重的肺癌高危因素, 而职业癌是常见的肺癌疾病。肺癌具有直接扩散、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三种播散转移方式, 其中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肺癌转移方式。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 其中局部症状有咳嗽、胸痛、胸闷、气急、咯血和声音嘶哑, 而咳嗽是最常见的局部症状, 也是肺癌的首发症状。肺癌的诊断包括X线检查、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ECT检查、纵隔镜检查和剖胸探查术, 其中X线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肺癌的大小和部位。中央型肺癌是一种发生率最高的肺癌疾病, 并且来自于三级支气管以内的疾病。中央型肺癌很容易形成较大的肺门肿块、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和淋巴结转移, 若肿瘤较小时, 它会沿着支气管壁进行生长, 因此无法将它与变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炎症性病和其他良性肿瘤鉴别, 因此中央型肺癌的诊断需要明确的诊断技术。我院采用X线胸片与CT扫描诊断中央型肺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央型肺癌患者92例, 男63例, 女29例;年龄42~74岁, 平均年龄58岁;同时进行X线胸片和CT扫描诊断。所有肺癌患者经过检查发现, 34例患者肿瘤位置在右上叶支气管, 26例在右上叶后段支气管, 18例在右中间支气管, 8例在右下叶背段支气管者, 4例在左下叶背段支气管, 2例在左上叶支气管。

1.2 治疗方法

1.2.1 X线胸片法:

X线胸片检查使用日本岛津500毫安的X线光机。在检查前要先让患者的眼睛做好适应暗环境的准备, 并且还要叮嘱患者不要佩戴具有明显影响X线透射的物品;在检查时要让患者将待检查的部位靠近荧光屏, 用于检查。由于X线透视检查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整个操作时间不能太长, 在注意X射线防护的同时, 均选择拍摄正侧位的胸片。X线胸片检查的参数设置:管电压为60~68 k V, 管电流为200 m A, 时间为0.8~1.2 s。将所有的X线胸片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 并且分析出该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出率。

1.2.2 CT扫描法:

CT扫描使用的仪器是日本岛津4800TCZ全身CT机,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仰卧的体位, 该仪器的扫描范围是从肺尖到肺底连续扫描[1], 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肿块中心区域的4 mm薄层扫描。CT扫描检查的参数设置:电量为210 m A/s, 厚度为8 mm, 层距为10 mm, 时间为4 s。将所有的CT扫描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 并且分析出该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出率。

1.3 统计学处理:

观察所有的X线胸片检查结果、CT扫描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卡方检验和t检验, 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X线胸片检查确诊62例, 准确率为67.39%, CT扫描检查确诊86例, 准确率为93.48%。从检查结果可以看出CT扫描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检查, 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种检查方法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情况。①X线胸片法:支气管腔内57例 (61.96%) 、肺门区肿块55例 (59.78%) 、纵隔淋巴结肿大22例 (22.83%) 。②CT扫描法:支气管腔内76例 (82.61%) 、肺门区肿块74例 (80.43%) 、纵隔淋巴结肿大48例 (52.17%) 。两组检查方法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结果可以看出, CT扫描检查在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比X线胸片检查的显示更加明确且清晰, P<0.05, 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肺癌是治愈率低和致死率高的呼吸系统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急剧上升且有性别差异, 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肺癌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吸烟、电离辐射、职业与环境接触、大气污染、遗传因素和既往肺部慢性感染,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肺外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 其中局部症状有咳嗽、胸痛、胸闷、气急、咯血和声音嘶哑, 而咳嗽是最常见的局部症状, 也是肺癌的首发症状。中央型肺癌是一种发生率最高的肺癌疾病, 没有明确的早期临床表现, 患者常常发现该疾病时已到中晚期, 为治疗带来极大困难[2]。因此, 为了能够在早期确诊中央型肺癌, 我们通常选择X线胸片检查和CT扫描两种技术。X线胸片检查是中央型肺癌的最基础的首选筛选检查方法, 对胸部各个结构空间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用于观察肺部大部分的病变, 在其表现大致可分为肿瘤间接征象和直接征象两部分, 其中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和阻塞性肺不张等, 而直接征象包括肺门区肿块影、支气管狭窄或截断等, 尤其是阻塞性肺气肿为中央型肺癌的最早期的X线表现[3]。CT扫描在针对沿支气管壁生长的中央型肺癌时, 可以明确地显示出不规则增厚的支气管壁、狭窄的管腔或者闭塞的支气管, 其中支气管的狭窄会引起肺脓肿或者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若肿瘤已变为较大的肺门肿块时, 会出现肺不张的症状, 会有S形或反S形状的边缘。除此之外, 它还会侵犯纵隔, 其表现主要是纵隔肿块与肺门肿瘤相连。我们通过对X线胸片检查和CT扫描的结果比较发现, 在准确率方面CT扫描检查的明显高于X线胸片检查, 在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方面CT扫描检查显示比X线胸片检查的显示更加明确且清晰。因此对于中央型肺癌的常规诊断技术中X线胸片检查更适合于病变早期的筛查, 而CT扫描常常被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主要是与它能在显示中央型肺癌征象时更清晰, 同时具有诊断率高、对微小病灶的定位识别能力强和扫描层次清晰等特点。总之, 中央型肺癌的病变早期的筛查可以优先选择X线胸片检查, 而其他情况选择准确度高、灵敏度更高、病灶显示清晰度更优的CT扫描, 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昊, 左敬全, 尹荣.X线胸片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34) :160-162.

[2]常广勇.106例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4) :132-133.

低对比度胸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0年我们对37例老年患者进行过胸部检查, 涉及部位包括肺、食道、心脏等。37例患者年龄63~84 (平均72) 岁, 男16例, 女21例。

1.2 设备和摄影条件

同时对37例患者进行DR数字化X线摄影成像和高仟伏胸片摄影成像, 比较两种成像胸片在诊断时所提供依据的准确性和精准度。高仟伏胸片摄影设备为日本岛津产高频X线机, 摄影条件为120~130kV、100mA、0.04~0.08s。焦片距180cm, 12∶1固定滤线栅, 手动曝光, 高仟伏胸片尺寸为356mm×356mm[3]。高仟伏胸片质量必须达到一级片或二级片的要求, 否则重新拍摄。DR胸片摄影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AXIOM Aristos FX型多功能X线摄影系统, 应用非晶硅FPD。故投照条件:管电压125kV, 0.8~1.19mAs, 焦片距180cm, 15∶1固定滤线器, 自动曝光, 胶片尺寸为356mm×432mm。DR与高仟伏两种胸片的影像大小一致, 且未刻意按要求进行窗口技术和肺野最佳光密度调节等图像后处理。

1.3 读片方法

由具有国家认证资格的3名执业医师组成读片组。首先由每名读片者独立阅读全部高仟伏胸片并写出读片结果。间隔2w后, 再独立阅读全部DR胸片, 并写出读片结果。核对每位读片者的读片结果, 对其中不同的读片结果进行讨论, 并以多数读片者的意见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最后, 3名读片者同时对两种胸片在诊断中出现差异的每例胸片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分析两者差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2 结果

两种胸片都能提供正确的诊断价值, DR胸片的检出精细度为92%, 较高仟伏胸片89%稍高;DR成像的效率为95%, 患者对DR成像的配合度更好。

3 讨论

DR以平板数字化探测器对检查部位进行曝光, 可以快速得到清晰度高、范围广的高质量图像, 可大大减少高仟伏成像时因角度不如意或成像慢而需多次成像的次数, 对减少患者身体受到照射损伤有很大帮助。特别是老年患者, 身体机能本来就较差, 受到对身体轻微的扰动就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状[4]。DR胸片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很难掌握的部位, 一次就能获得很好的图像, 如老年患者的肺部胸片, 高仟伏胸片要取得较好的效果, 与患者憋气的配合密切相关, 而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本就脆弱, 要取得高质量的高仟伏胸片较难。DR胸片可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DR胸部体检摄片简单易行, 只需一次曝光, 即可得到多种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图像, 如肺部图像、纵隔图像、胸部软组织图像、肋骨图像等。在胸部的X线检查中, 最重要的是能检查出微小病灶, 特别是老年人可能有多种病症发生的情况下, 因此对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要求较高。对低密度病灶即接近于背景密度的微小病变或浅淡阴影的显示, 主要取决于DR数字化平板对此种低密度病灶特有的敏感的可探测性, 以及数字化图像像素丰富的灰阶等级和可劂性。DR床旁机的出现对老年人的诊断治疗更有帮助, 在病床上抽胸腔积液更为迅速安全。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重。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DR在时间上和一次成功率方面比高仟伏胸片摄影都具有较大优势, 对降低老年人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很有帮助, 促使他们配合检查, 及时发现微小病灶[5]。在摄常规胸片时, 老年人中肺气肿患者较多, 往往投照条件过高, 片子偏黑, 诊断中易遗漏肺内的小病灶。且老年人中肥胖者较多, 不得不加高投照条件, 在平片上形成上黑下白的不均衡效果, 影响读片诊断。

摘要:随机选择采用高仟伏胸片确诊的老年患者37例, 同时对他们进行数字X线摄影成像 (DR) , 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精细效果, 评价其诊断参考价值。结果DR胸片的检出精细度比高仟伏胸片稍高, 但都能检查出所患病症, 具有诊断价值。DR胸片在疾病的诊断上与高仟伏胸片的具有一致性, 但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高仟伏胸片,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易志军.DR对气胸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31) :4377-4378.

[2]夏玉静, 都凤桐, 张镭, 等.尘肺高仟伏胸片与计算机X线摄影胸片的比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8, 26 (4) :247-248.

[3]田浩.数字X线摄影胸片与高仟伏胸片对早期尘肺病灶检出的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及检验, 2010, 9 (9) :2647.

[4]乔文龙.X线数字成像在老年人中的应用[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6, 12 (4) :212-231.

上一篇:商业综合体的节能下一篇:庭园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