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操作训练

2024-08-12

装卸操作训练(精选三篇)

装卸操作训练 篇1

一、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与观察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从实验教学抓起,让他们学会观察。因而,在教会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很重要。如在《温度》这节课中,在讲温度计的构造时,教师可把温度计发给学生观察,同时注意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值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温度计玻璃壁很薄,教师即可问学生:“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温度计玻璃管内径很细。这时,教师再问学生:“这又为什么?”同时与上一节《热膨胀》的知识联系,启发他们归纳和总结出现理解到的结果,从而掌握温度计的构造并引出摄氏度的分度方法等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地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教师还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参与实验,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同学的操作过程,然后来比较。

二、训练学生的正确读数

读数训练从八年级教材第一章“测量”时就开始了。学生每学习一种测量工具,教师都要注意读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领会到每一刻度的读数是按每单位所分刻度的数目来决定的,并要求学生注意读数是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同时,教师还应把正确读数的重要意义讲清,以培养学生对探求科学知识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经过反复训练,教材中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时间、天平测质量、温度计测温度、电流表测电流强度、电压表测电压、弹黄秤测力、量筒测体积等,学生均能正确读出其数值。为了便于学生练习读数,教师有时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实验,以此来扩大试读面,以利于学生读数能力的提高。

三、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

实验技能包括观察、调试、操作等几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按教材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教师应抓住每一次随堂小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机会,不仅要训练学生熟知每一仪器正确使用的方法和配套组装的过程,更要注意训练学生具有良好而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

例如电学实验,从“并联电路连接”到“伏安法测电阻”“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强度”到“测小灯泡功率”,每次实验时,教师都应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分步演示讲解,指出操作过程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模仿操作,领会关键,并开展师生之间互相纠错的双边活动,然后由学生独立反复多次练习,以达到每个人都能操作熟练。这样,既让物理概念具体化,又达到了动手又动脑的目的。

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篇2

一、人力搬运:

1.1、单人的负重量,最高不得超过80公斤,两人抬运时每人的平均重量不得超过70公斤,抬运人数增多,其平均重量应适当递减;

1.2、50公斤以上的单件货物,由一个人搬运时,应有人搭肩,必要时应有人卸肩;

1.3、单人负重50公斤以上的货物,在平地上的搬运距离最远不得超70米;超过70米时,必须有人接替或用工具搬运。在斜坡上(如跳板、楼梯、坡道等)进行搬运时,其搬运重量或搬运距离应当缩减。

1.4、从事装卸搬运的工人,每人连续工作两小时后,应有不少于十分钟的间歇时间。

1.5、多人肩抬物件时,事前在安排人员,工具、索具等配备方面应做好充分准备,并对使用的工具、索具、杠棒等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确保安全可靠,才能正式进行工作;

1.6、两人以上抬运重物时,必须同一顺肩,在行走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使其动作步调一致。在启动,行走和停止时,必须统一行动,不允许单独行动,以免发生事故;

二、人力搬运一般注意事项

2.1、准备搬运要姿势正确(准备搬动时,双脚分开约与肩宽,一脚应放臵于物件之侧;另一脚放于物件之后,背脊保持垂直)

2.2、用手掌紧握物件(不可只用手指抓住物件,以免物件滑脱;)

2.3、运用伸直双腿的力量起身(将身体之重量集中与双脚,靠近物体,将身体下蹲,用伸直双腿的力量,不要用背脊的力量,缓慢平稳地将物体搬起,不要突然猛举或扭转躯干;)

2.4、先移动脚,后扭腰(当传送重物时,应当移双脚而不是扭转腰部;当需要同时提起和传递重物时,应先将脚转向欲搬往的方向,然后才搬运;)

2.5、不要一下子将重物提至腰以上高度(而应先将重物放于半腰高的工作台上或适当的地方,纠正好手掌的位臵,然后再搬起,以防闪腰。)

2.6、要采取防护措施(除此之外,在搬运重物之前,还要采取防护措

施,戴好劳保手套,穿防砸鞋等;衣著要合体,轻便;检查物体上要是否有钉,尘物等;以免造成损伤。)

2.7、注意防滑倒(搬运重物时,还特别要小心工作台,斜坡,楼梯及一些易滑倒的地方;搬运重物经过门口时,应注意门的宽度和高度,以防刮伤或擦伤手指;)

2.8、重物的高度不要超过人的眼睛(搬运重物时,重物的高度不要超过人的眼睛;用小车推物时,无论是堆还是拉,物体都要在人的前方,避免物体倒下压着人。)

三、机械搬运操作叉车安全

3.1、未取得叉车作业证的人员,不得操作叉车(部门计划培养的叉车人员除外,但师傅必须在现场指挥,并不许进入生产区域作业)。

3.2、每天开车前,应按检查表要求对叉车进行检查,包括控制器、发动机、车胎、喇叭、灯光及其他活动部分。

3.3、若发现叉车有任何毛病或损坏,应立即停止使用及向班长报告,以安排尽早修理;

3.4、作业前要确认物重,切勿超载。要了解叉车的重心情况,行车时要何保持叉车平衡;

3.5、切勿运载松散或不正确堆叠之货物。货物或卡板的大小,不应比叉子超出太多。以至叉车失去平衡;

3.6、避免急速启动与停止,不应急速转向。开车前,应看清楚周围情况。行车时要根据严格执行公司各路段限速要求。

3.7、行车时,叉子要尽量贴近地面,此时叉柱应向后略倾;

3.8、不要在倾斜不平的路面升举货物。在叉向前的状态下,绝不可升举货物;

3.9、不能允许任何人进入升举的叉之下;

3.10、叉车的背架与护顶要何证完好,以防止货物由高处坠向操作员。

3.11、行车时要集中精神。不应东张西望;

3.12、在视线不良的情况下(例如转角位),应慢车及鸣号;

3.13、行车时要经常留意头顶之障碍物;

3.14、在上斜坡时,车子应向前,但在下斜坡时,车子宜倒后行驶;

3.15、通过桥板时,应确保桥板有足够之负载能力;

3.16、叉车严禁载人;

3.17、当叉子在操作时,切勿将手放于叉柱之间;

3.18、叉车之叉子绝对不能作升降工作台使用;

3.19、停车离开进,应将叉子降下,拉上手刹及拔掉钥匙;

3.20、每日完工后,应再检查叉车情况。

四、装卸注意事项

4.1、在车辆通行的道路上,装卸工不能随便放臵物件,要保持道路畅通;

4.2、在堆放搬动物品时,要稳固、整齐,堆放一般在高度限制,木箱不允许超过2.5米(离地面),防止倒塌造成人员伤害和物品损失;

4.3、装卸时不要为抄近路而走险路;

4.4、通过桥梁或暗沟时,一定要注意载重不能超过桥的承重吨位和沟盖的承载重量;

4.5、登车卸货时,必须先确认车辆已熄火并拉好手刹,登车后不能站在容易转动或脱落的物件上,不允在货与货之间跳跃。

4.6、在卸运货物时,堆放的物品应在路旁一米以外(未经职能部门同意,物料禁止堆放在电缆沟上方);

4.7、对易燃及腐蚀性的物品不准用肩背;

4.8、对注有“小心轻放”,“不可倒臵”,“防湿”等字样的物品,要特别小心,按标明的要求装卸;

4.9、化学危险物品的装卸作业要按化学品条例进行。完工后,工具要妥善保存,并将场地清理干净。

五、化学危险品搬运

5.1、轻拿轻放,防止撞击。禁止拖拉和倾倒;

5.2、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化学危险品、以及化学性质,防护和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

5.3、遇热、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5.4、搬运化学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轻拿轻放,防止剧烈震动和撞击,倾倒;装卸时应当严格检查,发现包装破损,容器渗漏,必须及时处理;

5.5、运载化学易燃易爆品的运输工具,要有明显的标志,并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

六、物料储存

6.1、物品定点定位,不得堵塞通道及工作区域;

6.2、分类摆放,堆高≤2米、堆距≥0.5米,顶距≥0.5米;

6.3、堆又叠时上轻下重,稳定重心,防止崩塌;

6.4、注意明火及电气火花,落实防火,防潮措施;

七、预防搬动事故注意事项

7.1、人力搬动作业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开;

7.2、做力所能及的事;

7.3、多人合作,注意协调;

7.4、注意正确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7.5、机械作业前一定要先检查设备;

物流部

加强操作训练,培养实践能力 篇3

1. 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 它以感性经验为基础,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 只有通过亲自操作, 获得直接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 才能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如在进行六年级课程“圆的周长”的教学时, 让每个学生动手借助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 用线条沿着圆周绕一周, 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 使学生自己悟出直径与圆周长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 然后导入圆周率的概念, 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加强实际操作对数学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2. 实际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少年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 在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还要进行抽象、概括, 进而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学具动手实验, 要求他们把剪成的十六等分圆拼成一个其熟悉的已学过的图形, 并边拼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 (2) 拼出的图形面积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 拼出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 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们跃跃欲试,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实际操作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对事物的认知发展通常经历从感知、表象到概念这样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 而学生又缺乏感性经验时, 就更要注意通过操作, 给学生建立表象, 激发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法则的理解。

例如,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概念抽象, 知识点也较多, 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渗透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和“全面看问题”的唯物主义观, 使学生对概念掌握得更牢固。

4. 布置和组织操作活动, 培养实践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限制。因此, 课后教师要精心布置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1) 设计动手操作的课外作业。例如, 在学生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课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有关数据, 并计算出卧室里漆油漆的面积,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 开展实地测量操作活动。我在教“长方形的周长”时, 带学生到操场上亲自测量, 算出长方形的周长。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真正理解, 也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

(3) 组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比如, 在学习统计图表后, 可让学生收集某段时间交通车上的客流量, 制成“客流量统计表”;或收集几家商店的商品价格, 制成“商品价格对比表”等。

(4) 开办数学小报。这个项目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例如, 一张8K纸的有效面积多少为宜?报头及各个栏目的内容在整个版面中占多大比例合适?让学生在摘抄、设计、编排中, 体验艺术美、数学美的完美融合。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实践锻炼, 让学生们动起来, 让课堂活跃起来,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 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并就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增强其实践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操作,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玉琦.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感悟[J].福建教育, 2014 (18) .

[2]陈珊芬.凸显经历过程丰富实践体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 2014 (Z1) .

上一篇:踝关节功能下一篇:复杂性肛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