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乳膏

2024-07-06

克林霉素乳膏(精选八篇)

克林霉素乳膏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的40例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 所有患者诊断标准符合[1]: (1) 阴道分泌物增多且稀薄奶样, 有异味; (2) 用pH试纸 (pH通常为4.17~5.17, 多为5.10~5.15) 检测分泌物, pH值>4.15; (3) 胺试验:分泌物中加10%氢氧化钾1~2滴, 有鱼腥味, 即为阳性; (4) 涂片镜检, 线索细胞>20%。符合以上4个指标中的3个或以上者即可诊断为BV。将纳入患者釆用单盲随机化原则, 随机编号进行分组, 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20例, 其中治疗组: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 (27±9.3) 岁, 病程5~20d, 平均8.6d;对照组: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 (28±8.1) 岁, 病程6~21d, 平均病程8.7d。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晚在临睡前清洗外阴后用2%克林霉素软膏 (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80363) 涂抹于阴道之中, 1次/d, 5g/次, 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 (四川珍珠制药生产, 国药准字H20030148) , 0.25g/片, 0.5g/次, 2次/d, 1周为1个疗程。注:治疗期间禁止同房, 禁用其他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阴道不出现红肿及充血和瘙痒, 镜下病原体检查阴性, pH<4.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外阴瘙痒, 分泌物减少, 镜下病原体检查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镜下病原体检查阳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 病原体检查阳性。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之一, 是由于阴道内的加特纳菌与一些厌氧菌的混合型感染所导致, 造成阴道内的菌群失衡及分泌物增多, 异味瘙痒等[3]。其最常见的致病原是念珠菌、细菌、滴虫等, 是阴道黏膜以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发生的炎症, 是一种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其常见病因:性行为传播是导致女性BV的常见原因之一, 据报道大约10%的细菌性阴道炎是由于男性性传播造成[4];接触公共的设施, 如坐便器、浴盆、浴池坐椅、毛巾等;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改变了阴道的微生态平衡, 导致细菌病原体大量繁殖, 造成局部的细菌性阴道炎发作;过度的清洗阴道, 破坏阴道的酸碱环境。

BV是育龄妇女常见病症, 可以导致不孕、早产、宫颈炎等相关病症,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奥硝唑联合克林霉素乳膏治疗BV取得满意疗效。奥硝唑属于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经临床验证其对女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炎症有独特疗效, 其口服后的生物学利用浓度为80%,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分子中硝基在无氧条件下被还原生产氨基, 另外, 可通过自由基, 阻断受体DNA双螺旋结果, 从而阻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而使细菌死亡。因为奥硝唑药效持续时间比传统的替硝唑、甲硝唑长, 而有更好作用。其副作用也小于甲硝唑和替硝唑[5], 故在基层医院该药被普遍应用。克林霉素是一种活性抗菌药物, 其主要是通过抑制肽链的延长而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 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对于大部分的阳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可以通过全身和局部治疗杀死致病病菌[6]。本次观察显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此方法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保护女性健康、提升对BV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且所用药品价格低廉, 疗效确切, 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梅玲玲, 程苏云.2000-2004年浙江省食品中产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16 (7) :784-785.

[2]李旌.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性科学, 2012, 21 (7) :45-47.

[3]汪海波, 汪宁.阴道冲洗行为与细菌性阴道炎和性传播疾病关系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9, 43 (4) :325-327.

[4]吴宏宇, 王敬华, 祁建青, 等.细菌性阴道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 (12) :2080-2081.

[5]张慧敏.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23) :94-95.

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说明书 篇2

【主要成份】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克含倍他米松戊酸酯以倍他米松计为1毫克及硫酸新霉素3500单位。

【性状】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联邦倍新)为类白色乳膏。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治疗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及各型湿疹等皮肤病。

【规格型号】15g

【用法用量】外用,涂擦于患处,一天2次。连续使用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联邦倍新)不宜超过2周。

【不良反应】报道和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的局部副作用尤其是封闭式地敷药时,包括:灼烧感,痒,刺痛,干燥,多毛,突发粉刺,色素沉着,口周围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浸润,继发性感染,皮肤萎缩,痱子等。和外用新霉素有关的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也有报道。

【禁忌】禁用于对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联邦倍新)任何组分有过敏史的病人。

【注意事项】用皮质激素可能发生任何系统使用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抑制剂时发生的副作用,尤其是婴儿和儿童使用时。大面积外用或封闭式涂敷可导致皮质激素或新霉素全身性吸收。避免将新霉素用于开放性伤口或损伤的皮肤。婴儿和儿童或长时间使用时更应注意。延长外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非敏感细菌的过度生长,包括真菌。如果发生刺激、过敏或深度感染应停药并治疗。本药不能用于眼睛。慎用于面部、皮肤褶皱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使用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联邦倍新)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不能长期大量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症状: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可抑制垂体-肾上腺功能继发性肾上腺功能减退。外用后新霉素的过度吸收有潜在的耳毒性,还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采用适当的全身性治疗。事实上,急性高皮质激素症状可逆转,必要时采用电解质平衡疗法。显示慢性毒性的病例应缓慢停止皮质激素。肾衰可用血液透析治疗。停止使用新霉素后,其所致的肾毒性、肾损伤可恢复。

【药理毒理】倍他米松戊酸酯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止痒的作用。硫酸新霉素有局部抗菌作用,能抑制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但对真菌无作用。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

【包装】15克/支/盒。

【有效期】36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492

【生产企业】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联邦倍新)的功效与作用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联邦倍新)用于治疗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及各型湿疹等皮肤病。

★ 倍他米松新霉素乳膏说明书

★ 良园枇杷叶膏说明书及作用

★ 心可舒丸说明书

★ 膏药店开业 祝贺词

★ 说明书范文

★ 松小学作文

★ 岳松语录

★ 李松简介

★ 松的作文

盐酸克林霉素致血尿2例 篇3

例1患者男, 27岁。因咽痛2天, 伴咳嗽就诊。查体T 37℃, 咽充血, 扁桃体不大, 两肺呼吸音粗, 无啰音。诊断:急性咽喉炎。予克林霉素 (广东阳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161) 1.5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无不适, 2小时后见尿色红, 并感体倦乏力, 再次来诊, 查体未见异常。尿常规:尿蛋白 (++) , 隐血 (+++) , 抗坏血酸 (VC,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70U/L, 乳酸脱氢酶 (LDH) 1093U/L, 总胆红素 (TBIL) 171.6μmol/L, 间接胆红素 (IBIL) 162.3μmol/L, 血尿素氮 (BUN) 7.47mmol/L, 血肌酐 (Cr) 154μmol/L。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补液, 嘱多饮水, 并留院观察。次日复查尿常规:尿蛋白 (±) , 隐血 (+++) , VC (+++) 。血AST 4 2 U/L, LDH 8 3 9 U/L, TBIL 8 0.5μm o l/L, I B I 6 5μmol/L。血BUN 6.2mmol/L, Cr 96μmol/L。患者无不适主诉, 尿色转淡。未作特殊治疗, 嘱多饮水、注意休息, 3日后复查。因血尿消失, 患者未来复查。

例2患者女, 45岁。因咳嗽5天, 伴咳痰就诊。查体:T 36.5℃, 咽充血, 扁桃体不大, 两肺可闻及少许干啰音, 心脏 (-)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克林霉素1.5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 患者感腹部轻度不适, 3小时后解稀水便2次, 尿液红色, 乏力, 无腰痛、胸闷、寒战等, 尿常规示尿蛋白 (++) , 隐血 (+++) 。转至上级医院, 诊断为药物性血尿。治疗3天后, 血尿消失。

2 讨论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去羟基氯代化合物, 抗菌谱广,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和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但引起血尿者较少见。查阅药品说明书及《新编药物学》第16版, 关于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资料缺乏, 致血尿机制不清, 考虑有可能与克林霉素的高蛋白结合率, 或与患者肾功能减退及特异性体质有关。而笔者认为与给药剂量、浓度、速度、次数密切相关。《新编药物学》要求克林霉素药物浓度≤6mg/ml, 100ml药液至少30min, 1h输注的剂量不应超过1.2g。本文2例均遵医嘱1.5g稀释于250ml液体中, 血药浓度为6mg/L, 但输液用时均小于1h, 以致短时间内患者体内克林霉素蓄积, 肾组织中药物浓度过高, 直接损伤肾组织, 致肾小球滤过膜一过性通透性增高, 大量血细胞滤过而致血尿。

克林霉素乳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80例。纳入标准:年龄8~60岁;符合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4];无支气管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疾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0~59岁, 平均 (25.24±3.19) 岁;平均病程 (3.10±1.29) d;体温37.8~39.4℃。对照组中, 男20例, 女20例;年龄10~59岁, 平均 (25.33±2.94) 岁;平均病程 (3.45±1.44) d;体温37.5~39.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克林霉素注射液 (厂家: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848;批号:131204) 治疗, 40 mg/kg, 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应用3 d。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 (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060;规格:0.25 g/粒;批号:130516) 口服, 1粒/次, 1次/d, 连续应用3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清IL-6和IL-8进行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发热持续不退, 为无效;症状显著改善, 发热渐退, 为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发热退至正常, 为显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IL-6及IL-8含量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 (IL-6) 、血清白介素-8 (IL-8) 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

经过检测,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1例恶心, 2例伴有轻微腹部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3/40) , 在滴注速度减缓后, 临床症状消失, 对治疗效果未造成任何影响。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0.0%)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 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致病菌为流感杆菌、腺病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多为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所致[5]。急性扁桃体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 也会诱发心肝肾等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扁桃体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普遍认为急性扁桃体炎可刺激β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抗体, 进而促使多种炎性因子表达发生紊乱, 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诱发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6]。IL-6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之一, 血清中IL-6浓度值增加, 便导致B淋巴细胞过度的增殖, 造成免疫损伤。而IL-8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能促使周围组织损伤[7]。

急性扁桃体炎往往起病较急,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 对反复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者, 应在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但是疗效不理想[8]。本次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取得了显著效果,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 能够可逆性结合于细菌细胞核糖体, 对转移核糖核酸的结合及转移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能够对细胞蛋白合成路径进行阻断, 抑制细菌繁殖效果尤为明显。在疾病治疗中, 能够在人体内实现优化分布, 不会对患者的肝脏以及胃肠功能造成较大困扰, 与青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药物相比, 具有显著的优势[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主要在于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半衰期也比较长, 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克林霉素是临床治疗扁桃体炎的常用抗生素之一, 而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的应用可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10]。

综上所述,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不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 此结论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伟铮, 韩菊梅, 屈平华, 等.银翘散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与阿奇霉素的协同作用[J].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 (6) :655-657.

[2]ALTAMIMI S, KHALIL A, KHALAIWI KA, et al.Short-term late-generation antibiotics versus longer term penicillin for acute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in childr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8 (8) :114-119.

[3]杨冰心, 肖东霞.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5, 22 (7) :41-42.

[4]李新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7) :23-26.

[5]潘丽兰, 申娜, 张永泽, 等.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2 (10) :1537-1538.

[6]马锦敏.48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 2015, 12 (12) :63.

[7]张革萍, 苗迎春, 朱延红,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0例[J].环球中医药, 2013, 6 (s2) :104.

[8]林娜.清火退热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 (6) :1016-1017.

[9]叶树栋, 沈玲玲.急性扁桃体炎合理用药浅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3, 11 (9) :181-182.

盐酸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2例 篇5

例1

患者女, 48岁, 因“咽喉肿痛伴咳嗽1天”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血压120/70mm Hg, 体温36.6℃。患者咽部充血, 两侧扁桃体Ⅱ°肿大, 色红, 轻触痛, 无脓性分泌物, 颌下淋巴结可触及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109/L, 中性粒细胞0.72。尿常规未见异常。以“扁桃体炎”在门诊观察室留观治疗。问诊有头孢呋辛钠皮试阳性史, 无其他过敏史, 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用药史。予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 0.9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抗感染治疗。15min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全身发抖, 偶有抽搐。查体:体温37℃, 脉搏96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88/55mm Hg。神志清, 痛苦面容,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部未发现阳性体征, 神经反射亦未发现异常。考虑近期无其他用药史, 初步诊断为盐酸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立即停用盐酸克林霉素, 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 同时予盐酸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快速滴注。20min左右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血压恢复至120/80mm Hg。诊断为盐酸克林霉素致头晕、抽搐、低血压。

例2

患者女, 57岁, 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在我院门诊予抗感染治疗。问诊患者无过敏史, 亦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用药史。用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 0.9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第1日患者仅有口苦, 余无特殊不适。第2日继续用此药后不久即出现双上肢沿血管部位隐痛, 未引起重视。第3日患者双上肢隐痛较前一日加重, 遂停止原治疗。查双上肢浅表静脉清晰可见, 稍隆起, 触之稍硬, 有轻压痛。查看盐酸克林霉素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第5条示, 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 故嘱患者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诊治。数日后患者来院述, 上级医院专家诊断为盐酸克林霉素引起双上肢静脉炎。

讨论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在我院使用数年来, 抗感染应用较广泛, 效果肯定。它的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口苦和轻度胃肠道反应。通过此2例发病急、症状重的不良反应病例。笔者希望引起基层同行重视, 建议此药尽量单用, 剂量和浓度不宜过大, 滴速不宜过快, 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药, 及时救治。此外,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必一开始就使用上述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张玉英.抗组胺药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8, 5 (2) :179.

[2]孙定人, 张万革.过敏与抗过敏[J].中国药房, 2001, 12 (5) :317.

[3]蔡德山.浅谈我国抗过敏药物市场的发展[J].中国制药信息, 2006, 22 (10) :34.

[4]付丹丹, 夏永华, 李敏, 等.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 (3) :277.

[5]吴波, 余振东, 刘颜.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 9 (5) :383.

[6]金伟华, 刘永胜, 谭永红, 等.曲尼斯特滴鼻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 2013, 24 (13) :1207.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19例报告分析 篇6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血尿,肾功能损害

本文所列克林霉素包括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及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1]。克林霉素磷酸酯在体内可迅速水解为克林霉素而显示其药理活性,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与克林霉素相同。克林霉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多种感染。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2]。本文搜集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关于克林霉素的ADR/ADE报告19例,并对所收集的19例报告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483例不良反应报告,其中有关克林霉素的品不良反应19 例。分别对19例不良反应案例所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历年克林霉素用量、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数、给药途径与方法等,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的方法进行详尽的分类统计,分析评价。

2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19例ADR报表中,男12例,女7例,分别占63.16%和36.84%,年龄17~77岁,各年龄组发生ADR的病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

2.2 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参照《WHO 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将ADR 报表中涉及的ADR 名称规范化并编号,按累及系统和(或)器官分类。ADR累及系统和(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2。由于某些ADR 名称同时累及到多个系统和(或)器官,因此表2 中的统计的病例总数超过了19 例。

2.3 药物不良反应历年发生的例数与我院患者人数、克林霉素年使用量

19例报告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门诊患者17例,住院患者2例,严重不良反应8例;涉及4个厂家10个批号;17例不良反应发生在首次用药后当日,2例为第2次用药时发生;7例尿血、肾功能损害不良反应(严重的)2008年发生5例,2009年及2010年各1例。另外,未发现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引起肾功能损害及血尿的病例。2008-2010年克林霉素ADR发生情况见表3。

2.4 克林霉素的用量和安全性

19例均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这与我院临床医师用药习惯有关,《新编药物学》中收载克林霉素的使用剂量为:成人G+需氧菌感染:0.6~1.2g/d,分2~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厌氧菌感染:1.2~2.7g/d,极严重感染可用到4.8g/d,分2~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同时要求0.6g的药物应加入不少于100ml的输液中,至少输注20min,1h内输注的药量不应超过1.2g[3]。7例严重不良反应与相关因素见表4。

3讨论

3.1 性别与年龄

我院克林霉素注射液仅应用于16岁以上的患者,所以未在16岁以下组中观察到不良反应案例。另外,由表1从性别构成比来看,男为63.16% ,女为36.84%,与有关文献报道的构成比例相当,性别差异不大。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17~40岁,发生率较高47.36%,可能与这个年龄段外伤发生率较高有关。

3.2 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由表2可见克林霉素ADR的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泌尿系统发生率最高达36.84%,其次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常见,且ADR的临床表现较轻微。ADR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克林霉素抗菌谱广,注射前不需要做过敏试验,在我院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骨科术后预防性应用,绝大多数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剂量偏大,从而更易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排除漏报及轻微、罕见的不良反应,克林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肾功能异常等。

3.3 ADR的发生与给药剂量

从表3可以看出,我院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克林霉素的年使用量呈正比关系。另外,鉴于2008年克林霉素引起多例严重的不良反应,受到临床重视,医生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等方面趋于合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减少。

在7例严重不良反应中,至少3例存在用法不当。虽然不同厂家的药品说明书在用法说明上存在差异,但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医师、护士对于克林霉素的使用方法认识不足,存在药液浓度过高或滴速过快(均超过说明书规定)的问题。根据不良反应的定义,从严格意义上讲,上述多例严重不良反应应属于违反药物使用方法从而造成患者伤害的药物不良事件。克林霉素的常规用法用量为静脉给药的浓度应<0.6g/100ml,(一次剂量稀释液不小于100~200ml,静滴速度不小于0.5~1h)疗程一般不超过7~10d。为避免克林霉素药物性血尿、肾脏损害的发生:(1)首先应对药物的肾毒性作用有足够的认识,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适应证,严格按《药典》及药品说明书用药;(2)严密观察尿颜色变化,定期查尿常规,一旦发现血尿,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多饮水、卧床休息,静脉滴注5%或10%葡萄糖2000~3000ml/d,同时给以止血剂、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50~250ml/d等[4]。

2003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发布“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信息通报,提示克林霉素注射液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提醒医师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合理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提示,临床在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时,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注意输注速度,避免疗程过长,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加强临床监护。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过敏者禁用。克林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调整用量。此外,克林霉素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1.

[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Z].北京,2005.9.

[3]李珩,李罄,辛华雯,等.我院克林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8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2):87-89.

克林霉素乳膏 篇7

随着抗菌药物的长期、广泛使用,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是获得甲氧西林抗性因子mec A基因后产生的一种高耐药性菌株。因此, 准确报告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之一。

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菌素B类 (MLSB) 因其具备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且经济、方便等优点, 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链阳菌素类因其对MRSA很好的疗效己在国外广泛应用多年, 而国内目前应用尚少。经研究发现, 红霉素可诱导克林霉素耐药, 会影响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笔者对2011年6月—12月分离的179株葡萄球菌进行了D试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收集我院2011年6月—12月从临床各种标本 (咽拭子、痰、血液、各种分泌物等) 分离的葡萄球菌17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株。

1.2 仪器

仪器为广东惠州阳光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SS-10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

1.3 培养基与纸片

培养基为M-H琼脂干粉, 实验室配制成4 mm厚的平皿, 药敏纸片为红霉素 (15μg/片) 、克林霉素 (2μg/片) 。

1.4 药敏试验

将待测菌液浓度调为0.5麦氏单位, 均匀涂布于4 mm厚度的M-H平皿上, 距离红霉素纸片边缘15 mm~26 mm处放置克林霉素纸片, 35℃孵育过夜判读结果。当克林霉素纸片的抑菌环在靠近红霉素纸片一侧出现平截现象, 即克林霉素纸片的抑菌环看似一个大写的D字形, 或克林霉素抑菌圈内有雾状生长时, 即为D试验阳性, 提示存在诱导克林霉素耐药。两纸片抑菌环均为圆形, 即为D试验阴性。关于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纸片放置的距离,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SI) 推荐为15 mm~26 mm, 否则将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2006抑菌环判断标准如下:

2 结果

2.1 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不同的耐药表型见表1。

注:E为红霉素, CL为克林霉素, R为耐药, S为敏感。

2.2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结果见表2。

注:E为红霉素, CL为克林霉素, R为耐药, S为敏感。

由表2可见, 62株葡萄球菌均为红霉素耐药, 克林霉素敏感。

3 讨论

本试验共分离出179株葡萄球菌, 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48株 (26.8%) ;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48株 (26.8%) ;红霉素敏感而克林霉素耐药21株 (11.7%) ;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62株 (34.6%) , 其中D试验阳性36株 (58.1%) 。179株葡萄球菌中, D试验阳性36株 (20.1%) 。

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19株 (27.1%) ;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23株 (32.9%) , 其中D试验阳性12株 (52.2%) ;10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29株 (26.6%) ;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39株 (35.8%) , 其中D试验阳性24株 (61.5%) 。

本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2.2%, 61.5%, 与深圳中医院报道54.13%的结果大致相当。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是: (1) 抗生素进入菌体量减少和外排增加, 如革兰阴性菌可增强脂多糖外膜屏障作用, 药物难以进入菌体; (2) 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即产生一种由erm基因编码23Sr RNA甲基化, 降低了MLSB类抗生素对核糖体的结合从而耐药; (3) 葡萄球菌外排泵作用增强, 药物排出增加, 或细菌产生了灭活大环内酯类的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及葡萄糖酶;细菌改变了与抗生素结合的核蛋白体结合部位, 使其结合能力下降。由erm基因介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酷类耐药可以是结构型和诱导型两种, 前者一般可通过试验检测;后者进行D试验后克林霉素诱导耐药, 用一般的药敏试验检测不出来[1]。

总之,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复杂, erm基因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是主要原因。因此, 监测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断出现克林霉素体外敏感而临床治疗无效的病例, 有必要开展D试验, 可以避免克林霉素在体外敏感而体内耐药的发生, 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克林霉素过敏性休克2例护理体会 篇8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 男, 62岁, 因患“感冒”于2007年6月21日在社区门诊给予5%GS 250 ml+克林霉素900 mg静脉滴注, 每日1次。用药第1天略感心前区不适, 未引起重视。在第2天输上述液体10 min后, 患者自诉胸闷、心慌、头晕目眩, 测心率104次/min, 血压80/50 mm Hg (1 mm Hg=0.133 kPa) 。立即停药, 急送我院急诊抢救室, 路途约10 min。入院时, 患者意识不清, 呼吸急促, 脉搏细弱,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测血压50/0 mm Hg。立即开通两条静脉通道, 给予肾上腺素1 mg, 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 同时给予5%GS 500 ml+地塞米松10 mg、5%GS500 ml+多巴胺100 mg+阿拉明10 m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氧气6 L/min吸入、心电监护、中凹卧位、保暖等抢救措施。病情无好转, 约5 min患者心搏、呼吸停止。经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复苏药物等抢救措施, 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例2:患者, 女, 2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08年2月21日在我院门诊给予5%GS 500 ml+克林霉素0.9 g静脉滴注。在滴此药大约15 min后, 患者自觉胸闷、头晕目眩、出冷汗, 随即意识丧失、心搏停止、呼吸微弱。立即停用克林霉素滴注, 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持续胸外按压、打开呼吸道、皮囊加压人工通气并接高流量氧气, 盐酸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 每3 min~5 min1次, 反复应用。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 同时地塞米松10 mg加入5%GS 250 ml快速静脉滴注。5 min后, 患者心搏恢复, 心电监护示心率50次/min, 血压70/45 mm Hg, 13 min后患者意识恢复, 呼吸12次/min、心率62次/min、血压90/58 mm Hg, 经留观1 d,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稳定, 无任何后遗症。

2 护理体会

2.1 发现过敏性休克, 应就地抢救

在临床上克林霉素过敏性休克非常少见, 往往被忽略。一旦发现过敏性休克, 应当机立断, 争分夺秒, 就地抢救, 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例1在应用克林霉素出现过敏性休克后, 由于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 将患者转往医院没有就地进行正确的抢救使病情逐渐恶化而失去了抢救时机, 这是非常深刻的教训。例2由于得到了及时而正确的抢救, 康复出院。

2.2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

近年来, 输液的患者渐多, 各大医院均配有上百人的专用输液室, 每天接待输液患者达300~400人次, 这就要求输液室护士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有无药物过敏史。输液时浓度不宜太浓, 速度不宜太快。执行巡回护士应加强巡视, 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及时发现各类药品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 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3 健全护理抢救常规,

及时正确的抢救是成功的关键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它与糖皮质激素合用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从而迅速缓解休克症状。故输液室的巡回治疗车内应常规配有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针筒等急救用品, 为抢救赢得时间。对速发型过敏性休克者在班护士在呼叫医生的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 除立即停药、更换液体、确保静脉通道外, 应同时给予吸氧、测量生命体征, 以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2.4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输液室患者多, 如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患者, 不仅患者自己, 其他的患者同样会感到恐惧。因此, 护士能在抢救的同时做简短的语言安抚, 并在抢救中沉稳、认真负责, 熟练、准确无误地积极配合, 都会使患者及家属觉得有安全保障。

2.5

上一篇:学校教育融合家庭教育下一篇:内镜治疗胆结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