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同利用

2024-08-03

资源共同利用(精选六篇)

资源共同利用 篇1

CAD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随着计算机逐步普及, CAD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其重要性越来越不可替代。从最早接触的R14到CAD2000、CAD2002、CAD2007等。逐步改进界面, 功能也越来越易操作。

2 CAD的基本功能

2.1 平面绘图:以多种方式创建直线、圆、椭圆、矩形等基本图形对象。

2.2 绘图辅助工具:提供了正交、对象捕捉、极轴追踪等绘图辅助工具。

2.3 编辑图形:CAD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 可以移动、复制、旋转、阵列、拉伸、延长、修剪、缩放对象等。

2.4 图层管理功能:图形对象都位于某一图层上, 可设定图层颜色、线型、线宽等特性。

3 CAD在房产测量中的优势

CAD对曲线的修改功能优于房产面积计算的软件。CAD软件中的修剪功能, 在计算面积软件中是不存在的, 一般还需利用计算面积成为区域, 修剪多余部分。

房产面积计算的软件计算功能优于CAD。CAD计算面积需要手动拾取所计算面积的区域, 计算出该面积, 需要计算面积的区域多的话, 确实是很繁冗的工作。而面积计算软件只要绘制的图形封闭, 面积自然就出来, 无论是多少个区域。

将CAD中的平面图用编辑图形功能绘制, 用房产面积计算软件计算面积。将两者结合使用, 图形的绘制计算面积, 便是如虎添翼啦。

4 CAD在房产测量中的具体工作流程

4.1 检查CAD电子平面图

平面图绘制尺寸精准性很重要。有的设计人员绘图习惯不好, 导致尺寸不够精准。例如3300的尺寸实际却绘制成3300.09, 由于图纸标注尺寸一般都取舍到整数位, 图纸上显示的还是3300, 这样的图纸不影响出图, 单纯看图纸是不会看出问题的。但是我们若要用这样的电子图计算面积, 将是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所以我们要用CAD中的距离命令, 符合电子图的精准性, 同时, 采集的外业数据要与其符合相应位置尺寸。如若与采集数据不符, 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采集数据是否有错误, 另一种是电子图是否有变更。解决办法是重新复测外业数据, 依然不符合, 可与开发单位联系设计院, 出具变更图纸。这样符合数据用于异形或者是圆弧的面积计算优越性尤为突出。

4.2 CAD在版本的兼容性

设计院采用CAD版本一般为CAD2000、CAD2002、CAD2007, 而CAD2008、CAD2009、CAD2010使用者还不多。假如我们使用的是CAD2002, 设计院发给我们的电子图若是CAD2000的, 我们直接可以打开, 但若是CAD2003至CAD2010的。我们的CAD2002是打不开的, 就要与设计院联系, 要求设计院另存为CAD2000或CAD2002低版本的电子图。

4.3 设置图层、线宽

将CAD电子平面图载入CAD操作界面中, 在图层特性管理器中, 建立一个新图层, 选择图层颜色, 这里我设定为黄色, 锁定处于开锁状态, 冻结处于关闭状态, 图层处于开启状态, 线宽默认状态, 图层名称取名面积计算。

4.4 绘制线条, 提取线条

将面积计算图层载入界面, 线设置为Bylayer, 我们就开始绘制计算面积的线条。绘制外墙采用中线, 山墙采用与间墙一半尺寸的轴线, 阳台绘制外围线, 分户墙绘制中轴线, 若遇到异形或圆弧的外墙, 这时, 只须在原电子图上适当尺寸偏移, 特性匹配成面积计算图层即可。依此方法将各平面层计算面积的线条绘出。

4.5 去除无用线条, 设置用于面积计算的比例

如何将用于面积计算的线条提取出来, 这就依赖于计算面积图层。将计算面积图层锁定, 其它图层处于开启状态, 这时, 选中整个CAD平面图, 用删除命令。由于计算面积图层处于锁定状态, 所以未能被删除。

将用于面积计算的线条全部选中, 用CAD中的缩放命令, 将比例尺由1:1000改成1:1的比例。

4.6 重新存储, 导入面积计算软件。

由于各地采用的面积计算软件不同。CAD另存为的格式DWG、DXF一般总有一个与面积计算软件兼容。将CAD图导入面积计算软件中, 这样就可应用面积计算软件计算面积。

4.7 利用面积计算软件计算套内面积、分摊面积、建筑面积

首先将面积计算软件中的线条进行检查, 看尺寸是否精确, 相同的户型面积是否相同。然后外墙体厚度的设定, 建立楼层并将对应的楼层归为一个图层;将房间户号、阳台户号、分摊区域代号设定。最后检查墙厚、房号的设定是否准确无误;在分摊设置中进行分摊, 设定幢共用、功能区共用, 并在图形中选取相对应的分摊与被分摊区域。在幢的节点处生成分摊后, 依次为层数、房间号;直接计算面积, 检验分摊前后数据, 保存结果。面积计算软件就完成计算, 自动生成面积表, 其中就包括套内面积、分摊面积、建筑面积。我们的一个楼就这样计算完成。

5 房产面积计算软件中直接绘图的不足

在房产面积计算软件中直接绘图, 我们需要竣工的蓝图, 但是现在随着建筑的复杂, 图纸中有的部位对应找不到标注尺寸, 例如管道井尺寸, 我们还要到CAD电子图中去量出, 两种软件在一个电脑屏中不停的切换。

在绘图的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用计算器算出每个要画出线的长度, 有角度的我们还要计算角度。总之, 是件消耗时间繁冗的工作。与现场符合数据时, 计算器要不停的加轴线, 然后减间墙。

综上所述, 应用CAD的优势尤为突出, 达到快捷、准确、易操作的房产面积计算目的, 这是我从事房产测量十年来, 经历过手算房产面积, CAD结合手算计算房产面积, 应用房产测量软件计算房产面积, 到现在自己逐步摸索实验总结的利用CAD、房产测绘软件共同完成房产测量工作的方法。希望给予同行工作中一点帮助, 为房产测绘工作尽自己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GB/T17986-2000.房产测绘规范.

资源共同利用 篇2

——东华镇中心小学《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教育博客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的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我校根据英德市教育局《山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学校子课题《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的总体规划。多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科学实践,已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工作,推动了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博客已逐渐成为我校教师学习发展的共同体。在此,我们抛砖引玉,谈谈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条件

我校的课题研究的方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虽然我校已于2004年完善了校园网,并以光纤接入了广东省基础教育网,但这些条件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校争取市教育局的支持,由市教育局拔款7万多元,自筹资金2万多元,对电脑室进行了改造,满足了开展课题研究时对教师培训的要求。另外,还投入3000多元对所有电教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以满足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二、建设教育门户网站,搭建科研平台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于2006年10月开通了学校门户网站,2007年3月,为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我校抓住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的重大机遇,将网站迁移到广东省基础教育网下的教育服务平台。并组织教师在网站上注册,开通个人主页和博客,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起了网络平台。

三、加强学习和培训

因为博客是一个近几年来才红遍大江南北的新鲜事物,大部分教师对于博客还是基于一种感性的认识。很难想象这种新潮事物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发生什么联系。如何才能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教研能力挂上钩呢?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我们的做法是:

1、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理念培训,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了解《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2、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博客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学习优秀的教育博客、教师博客,了解基于博客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3、辅导教师在教育博客上申请个人博客,并学会利用博客作为自我学习、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知识管理与共享的工具。到目前为止,我校教育博客圈的注册成员已有56人。

4、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各种交流学习和培训。2007年8月,余乃稳主任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清远—英德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同年11月,余乃稳主任又被市教育局选派参加由省电教馆主办的全国教育技术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网络学习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子课题研讨及培训会议。2008年11月,余乃稳主任再次被市教育局选派参加广东省教育学会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题和最新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研讨会》。

5、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多次邀请英德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到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和开展讲座。2007年10月,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张长海博士到校召开现场会,具体指导我校课题研究工作。

6、向发达地区的教育博客和教师个人博客申请友情链接,加强学习与交流。为进一步扩大交流,学习发达地区教师的教育理念,我校教育博客已与天河部落、中山教师家园、苏州教育博客、无锡教育博客等建立了友情链接。在教育博客的引领下,很多老师也加入了其它地区的教育博客,与其它地区的老师成为博友。如阮爱华主任的博客、丘红燕老师的博客就与10多个教育博客建立了友情链接,VCM著名教育博客“绿水人家”也经常登录我校网站,对我校教师的博客进行点评。

四、完善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能否正常推进和成功结题,管理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我校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制订了如下管理制度:

1、《〈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管理办法》。

2、《〈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奖励办法》

3、《优秀教师博客奖励办法》。

这些制度的制订,对我校课题研究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五、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阶段性研究初见成效。

1、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每学期拔出1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用于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运用教育博客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在线评课和教研专题研讨。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我校就充分利教育博客这个平台,定期开展研讨课在线评课和基于博客环境下的专题研讨。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400人次参加了在线评课,有150人次参加了专题研讨。在教育博客环境下进行讨论与交流已逐步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习惯。

3、自进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视野开阔了、交流广泛了、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教育博客技术进行在线评课、主题研讨、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知识共享。截止到2008年11月22日,我校教师发布到学校教育博客圈的博文已达928篇,教学反思624篇,读书心得592篇,学校网站几乎每天都有更新。其中,被中国教育服务网博客首页推荐为优秀博文的有23篇;被学校评为优秀博客的有50人次;阮爱华主任的博客在2007年11月份被中国教育服务网评为推荐网站并在首页加入链接。课题研究已逐步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老师们已能逐渐感受到课题研究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发展与成功,教师博客也成了我校网站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学校网站在2007年10月份被中国教育服务网评为推荐网站并在首页加入链接。

4、在《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中,一批青年教师已逐渐成长起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如,阮爱华、林慧、谢婢妹、丘燕红、彭爱花、蓝秀剧、卢元琴、王党情、赖小意、马秋青老师等,其中,在英德市第十四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比赛中,林慧老师、彭爱花老师分别获得英德市语文科、思品科二、三等奖;在第十五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比赛中,蓝秀剧老师获英东片复赛第一名;林慧老师还在英德市首届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获英东片第二名;阮爱华、彭爱华老师参加英德市第三届课件制作大赛获得小学组二等奖。英德电视台在2008年4月的《英德市山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专题报道中,对我校的课题研究作了重点报道。

五、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尽管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老师对《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今后要认真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科研方法,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让教师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

2、课题组成员欠缺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题研究的质量,今后要创造条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

3、专家指导还较为欠缺,今后要创造条件,邀请相关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和现场指导。

资源共同利用 篇3

关键词:教师共同体 教师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21-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正面临着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方法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被提出,教师共同体就是针对促进教师专业化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共同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则的教师群体。教师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减缓教师心理压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潜能,真正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1 建立教师共同体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新手教师的成长

教师共同体中包括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处于两者之间的正在成长中的教师。研究证明,新手教师在教学行为、知识结构、问题解决和教学监控能力等方面与专家型教师存在着明显地不同。专家型教师和正在成长中的教师经由个人实践已经形成了个人的知识与理论,这些个人的知识与理论不同于以各种媒介形式存在的公共知识,它们是属于教师个人所有的,具有私有性。新手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师共同体中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或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来间接学习这些私有的知识和理论,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2 有利于支持教师间的合作和人际交往

在网络化时代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更加需要合作。教育领域中的教师们同样需要合作共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经验。教师共同体鼓励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实践工作,并在提高教师的合作技能上提供有效地支持。教师们通过在教师共同体中合作完成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在心理上获得了支持,获得了更多的新想法,汲取了更多的新营养。教师共同体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空间,教师们既可以在其中谈论有关工作方面的话题,商讨决策工作事务,也可以谈论生活中的任何话题,彼此之间交流感情,互帮互助,增进友谊。

1.3 有利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公正地评估

以往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只是定期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教学活动来认定,这种评估方式忽视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教师共同体对教师工作的评估采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内容中增加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参与教师共同体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活动中情感、态度的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在教师的整体评估中增加了教师合作方面的内容。在教师共同体中采取这种评估方式有利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估,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 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2.1 自发组织阶段

教师共同体的建立需要遵循自愿的原则,任何强制的做法都会导致结果与初衷的相互背离。当一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教师共同体的存在价值时就会去自发组织起一个教师共同体。此时,这些自发的组织者成为了教师共同体的第一批参与者。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制定出共同的行为准则。教师共同体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参与教师人数比较少,活动目标比较单一,制定的行为准则不够完善。

2.2 发展壮大阶段

在参与教师共同体的少数教师初步取得一些成绩之后,接下来教师共同体会引起越来越多教师对它的关注。一部分教师开始认识到教师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并在心理上开始接受这一新的事物。在不受外界压力影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自愿参与到教师共同体的各项活动之中,参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共同体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参与教师人数较之自发组织阶段有了显著增加,活动目标更加多样化,制定的行为准则正在逐步完善。

2.3 规范调整阶段

随着参与教师共同体的教师人数的增加,教师共同体内部可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冲突,这些冲突的形成将影响团体的结构和凝聚力。随着活动目标的实现,任务的逐步完成,共同体持续再生产的力量也在逐步减弱。这时候需要对教师共同体进行规范调整来保证其继续向前发展。

3 维持教师共同体发展的条件

3.1 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

当前教学实践中,造成教师之间缺乏深入交流和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合作的技能。合作意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生存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参与教师共同体中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对那些缺乏合作技能的教师要为他们多提供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逐渐提高自己。

3.2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为准则

由于教师们的工作比较繁忙,在教师共同体的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选择参与和自身的目标相一致的某项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每项活动的组织要求拥有明确的目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去约束教师们的行为。只有这样,教师们才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至于不偏离最后的活动目标。

3.3 建立活动评估制度

合理的活动评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激发教师们参与教师共同体中的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共同体持续稳定地发展。通过建立合理的活动评估制度,不仅不会削减已有成员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吸引更多新教师的加入,逐渐发展壮大教师共同体的队伍。

作为教师群体性的组织,教师共同体已经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作为一个较新的事物,还处在摸索和完善之中。通过教育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教师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越英.打造学习共同体促教师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4:41-42.

[2]王现军.新课程需要建立教学共同体[J].教学与管理,2004,10:36-37.

[3]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67-71.

资源共同利用 篇4

网络交流工具与中小学生学习共同体

网络交流工具是指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传送和接收信息的现代化通信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既有最早出现的互联网通讯工具, 如电子邮件, 也有能够两人或多人进行实时沟通, 传递文字、语音、视频等信息的即时通讯工具, 如QQ、MSN等, 还有结成相对固定的成员、分享信息、观点和服务的虚拟社区, 如论坛、博客 (博客圈) 等, 以及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站 (SNS) 和维基百科 (Wikipedia) 等。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现实环境中以学校班级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也将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促进中小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社会中, 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互联网使人们能够以更快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以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支持人们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能够从小就掌握这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 才能为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课程”的有力保障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恰好与“新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课改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当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中“面对面”时, 这种转变更容易发生。在网络环境下, 更加容易形成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 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也会更加有机会关注个体差异, 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当代中小学生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下并随其一起成长, 各种数码产品和网络应用对于他们并不陌生, 他们接受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从个性特点来看, 他们个性鲜明、关注自我, 通过网络上传照片、发表日志都可以成为他们在群体中展示自我的方式。从心理特点来看,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促进小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可以培养他们好学、乐学的品质, 是他们适应社会发展, 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持。

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促进中小学生学习共同体形成的方法与策略

通过对我校两届, 9个班, 近400名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 利用多种网络交流工具, 促进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下面主要就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博客、论坛三种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进行简要阐述。

中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从“聊天”开始

通过对学生使用常用网络交流工具情况的调查显示, 学生最经常使用的就是即时通讯工具 (QQ、MSN等) , 可见, 即时通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网络交流方式, 其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多样性等特点也更加容易促进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学生开始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时多是没有目的地闲聊, 或尝试发一些表情和图片等, 这是学生好奇心的体现, 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即时通讯工具中的“群” (以QQ为例) 是一项很重要的功能, 也是快速形成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学生加入群后, 就可以给一些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话题, 进行有一定主题的交流。这样可以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学习模式的形成, 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以开放的心态听取别人的想法。

由于中小学生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 所以小学生的主要聊天对象是自己的同学, 其次是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以班级为单位的“群”, 这种以现实为基础所构建起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更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 学习共同体初步形成之后, 对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全部学生都加入了“同学群”, 还有少部分学生创建了自己的“群”;他们会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请求帮助。询问问题的达到82.14%, 共享资料的达到64.29%, 闲聊的达到57.14%。

利用“圈子”完成中小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相对于即时通讯工具, 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博客 (包括微博) 更加突出自我, 能够更好地展现个人与团体的关系。通过对学生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学生会经常更新自己的博客;博客内容包括转载网络的文章、自己的作文或日记、自己或朋友的照片以及其他内容。

利用博客圈可以把每位学生的博客集合成一个整体。在博客圈 (以新浪“求知计划”博客圈为例) 中设立“校园记事”、“自言自语”、“收藏转载”和“原创连载”四个栏目, 可以有选择地把学生博客中的优秀文章推荐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统一起来。只有透过个人学习, 组织才能学习, 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开始。各个网站都有类似“圈子”的应用形式, 如微群、俱乐部、群组等, 这些都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形式。

中小学生学习共同体在“论坛”中走向成熟

网络论坛 (BBS) 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网络交流工具, 其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平等性和专题性等特点, 可促使学习共同体走向成熟。通过对学生调查显示:有85.72%的学生使用过论坛, 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学校的班级论坛, 还有少部分学生会使用一些专题类的论坛。

一个成熟的学习共同体必须有共同学习的能力。共同学习是指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在实践过程中, 利用班级论坛开展网络辩论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辩论过程中, 需要教师的必要引导与示范, 目的是通过辩论使学生学会提出不同的想法, 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 学习讨论技巧, 这些都是共同学习能力的体现。

一个成熟的学习共同体还必须有持续的开创性学习能力, 而论坛可以很好地提升这种能力。各类专题类的论坛能够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交流探讨, 有利于信息的搜集和分类整合, 专题性论坛可使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得到深入和拓展, 教师可介绍给学生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兴趣特点的专题性论坛。

资源共同利用 篇5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社会的不断进步,更需要加强本土文化精神的灌输,加强对本土资源的运用和开发。形成园本特色课程,在探索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关键词】乡土资源 特色课程 师幼 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3-01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只有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一、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反思目前幼儿园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使用现成的教材,由于经费紧张购置材料有限,造成教玩具材料缺乏,幼儿只是被动观看图片、影视和录像,探索实践能力不强;材料内容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许多教师的教学偏重讲解演示,幼儿园教学教育偏重知识性内容,忽略幼儿自主探究方法的培养;教师缺乏指导探索活动的教育策略,特别是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探究与学习。我们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相互交流与讨论,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立足本土资源、通过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聘请州、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帮助,反思推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最后确定《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作为县级课题申报并获得批准。

自我园开展《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课题活动以来,我们利用乡土资源材料,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寻找开发乡土资源的有效途径。立足乡土资源探索研究,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化,培养幼儿对教学活动探究的兴趣,发展自由探索和好问的态度;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努力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等,逐步形成园本乡土资源课程。通过教育科研这一有效载体,有效地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二、创设乡土资源教育环境,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课程的延伸,如何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也将是我们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带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从校园内的整体大环境上着手,用乡土材料(竹子、稻草、棕树皮、玉米棒等)布置主题、区角、墙饰、如竹子“水帘洞”、稻草绳“铁索桥”、乡土农具挂件“家乡美”。再从班级小环境做起,开辟种植角,通过种植番茄、玉米、土豆等作物,张贴乡土物产、风景名胜图片、乡土玩具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自然的感知与了解。《纲要》指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从本地、本园出发,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如:大班家乡美、泸定桥,中班五谷杂粮贴画,小班认识家乡物产。全园各班玩乡土玩具,如:响簧,弹弓,铁环,陀螺。开展乡土游戏,如:跳房子,丢手绢,踢毽子。念民间童谣,如:王婆婆卖茶……

三、开放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纲要》、《指南》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开展乡土资源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幼儿探究创造的空间,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直接感性认识、材料的提供和问题的创设,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经验、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积累。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不在于幼儿学到了多少、了解了多少,而是在于培养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让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以乡土资源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乡土资源特色课题研究为契机,拓展师资培训途径和方法,开展园本培训与实践培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通过开展班级乡土资源教学活动展示交流,说课评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积极性。通过讲座、活动观摩与研讨,自我反思与调整策略等方法,让教师相互交流讨论,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让教师在研究中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教师们各自到班级进行实践验证。继续探索,总结反思,这样以反思性教学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碰撞出更有效的调整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有效互动的水平。教师们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搭建起交流分享课改经验、探索解决疑难困惑的平台,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谈体会、讲困惑,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五、充分利用乡土、家长资源,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发展

在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社区、家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进行开发乡土资源活动中,凡是能够让孩子可以直接看到、接触的人、事、物,我们都会千方百计的为幼儿创造机会,带孩子参观、实践,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如:教师带幼儿参观泸定桥和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家长带幼儿游玩有名闻世界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品尝家乡特色水果红樱桃、枇杷等;并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家长与幼儿交流,发动家长、幼儿收集乡土资源材料,如:稻草、棕树皮、笋壳、各种坚果、五谷杂粮等,参与幼儿制作乡土玩具,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教育意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对我园的课题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该课题于2015年11月结题。目前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整理、编撰。下一步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是:如何有效地选择利用乡土资源,更深层次地挖掘乡土资源特色课程?如何有效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在探究过程的行为?如何更快更多地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等都是我们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资源共同利用 篇6

【关键词】乡土资源 特色课程 师幼 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3-01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只有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乡土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一、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反思目前幼儿园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使用现成的教材,由于经费紧张购置材料有限,造成教玩具材料缺乏,幼儿只是被动观看图片、影视和录像,探索实践能力不强;材料内容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过少,许多教师的教学偏重讲解演示,幼儿园教学教育偏重知识性内容,忽略幼儿自主探究方法的培养;教师缺乏指导探索活动的教育策略,特别是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探究与学习。我们通过集体教研活动、相互交流与讨论,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立足本土资源、通过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聘请州、县教育局教研室专家指导、帮助,反思推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最后确定《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作为县级课题申报并获得批准。

自我园开展《泸定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课题活动以来,我们利用乡土资源材料,形成低成本高质量的园本课程,寻找开发乡土资源的有效途径。立足乡土资源探索研究,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活化,培养幼儿对教学活动探究的兴趣,发展自由探索和好问的态度;以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努力探索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等,逐步形成园本乡土资源课程。通过教育科研这一有效载体,有效地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二、创设乡土资源教育环境,丰富园本课程内容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为了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课程的延伸,如何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也将是我们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带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从校园内的整体大环境上着手,用乡土材料(竹子、稻草、棕树皮、玉米棒等)布置主题、区角、墙饰、如竹子“水帘洞”、稻草绳“铁索桥”、乡土农具挂件“家乡美”。再从班级小环境做起,开辟种植角,通过种植番茄、玉米、土豆等作物,张贴乡土物产、风景名胜图片、乡土玩具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自然的感知与了解。《纲要》指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从本地、本园出发,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开发园本课程,使我园的课程更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如:大班家乡美、泸定桥,中班五谷杂粮贴画,小班认识家乡物产。全园各班玩乡土玩具,如:响簧,弹弓,铁环,陀螺。开展乡土游戏,如:跳房子,丢手绢,踢毽子。念民间童谣,如:王婆婆卖茶……

三、开放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纲要》、《指南》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开展乡土资源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走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给幼儿探究创造的空间,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直接感性认识、材料的提供和问题的创设,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经验、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和积累。乡土资源教学活动不在于幼儿学到了多少、了解了多少,而是在于培养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孩子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让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以乡土资源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乡土资源特色课题研究为契机,拓展师资培训途径和方法,开展园本培训与实践培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通过开展班级乡土资源教学活动展示交流,说课评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积极性。通过讲座、活动观摩与研讨,自我反思与调整策略等方法,让教师相互交流讨论,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让教师在研究中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教师们各自到班级进行实践验证。继续探索,总结反思,这样以反思性教学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和课程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碰撞出更有效的调整策略,不断提高教师有效互动的水平。教师们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搭建起交流分享课改经验、探索解决疑难困惑的平台,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谈体会、讲困惑,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五、充分利用乡土、家长资源,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发展

在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社区、家长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进行开发乡土资源活动中,凡是能够让孩子可以直接看到、接触的人、事、物,我们都会千方百计的为幼儿创造机会,带孩子参观、实践,给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第一手经验,使幼儿园教学教育活动生活化。如:教师带幼儿参观泸定桥和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家长带幼儿游玩有名闻世界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品尝家乡特色水果红樱桃、枇杷等;并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家长与幼儿交流,发动家长、幼儿收集乡土资源材料,如:稻草、棕树皮、笋壳、各种坚果、五谷杂粮等,参与幼儿制作乡土玩具,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乡土资源特色课程的教育意义。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对我园的课题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该课题于2015年11月结题。目前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整理、编撰。下一步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是:如何有效地选择利用乡土资源,更深层次地挖掘乡土资源特色课程?如何有效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在探究过程的行为?如何更快更多地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等都是我们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资源共同利用】相关文章:

资源利用分析07-09

资源利用现状07-18

资源再生利用04-30

花木资源利用05-05

图书资源利用05-19

数据资源利用05-29

技术资源利用05-29

可利用资源06-01

学会利用资源06-04

体育资源利用06-12

上一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下一篇: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