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

2024-08-15

怎样阅读(精选十篇)

怎样阅读 篇1

先讲第一类关于诸君职务的书, 就是教科书。摆在诸君案头的教科书有两种性质可分, 一种是有严密的系统的, 一种是没有严密的系统的。如算学、理化、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等科的书, 都有一定的章节, 一定的前后次序, 这是有系统的。如国文读本, 英文读书, 就定不出严密的系统, 一篇韩愈的《原道》可以收在初中国文第一册, 也可以收在高中国文第二册;一篇富兰克林的传记, 可以摆在初中英文第三册, 也可以摆在高中英文第二册。诸君如果是对于自己所用着的教科书留心的, 想来早已知道这情形。这情形并不是偶然的, 可以说和学科的性质有关。有严密的系统的是属于一般的所谓科学, 像国文、英文之类是专以语言文字为对象的, 除文法、修辞教科书外, 一般所谓读本、教本, 都是用来做模范做练习的工具的东西, 所以本身就没有严密的系统了。教科书既然有这两种分别, 阅读的方法就也应该有不同的地方。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 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 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 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 譬如说, 我们学地理、学化学, 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 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 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 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 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 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 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 还该有别的目标, 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 等等, 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 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 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做国文功课学习过。我们又在英文教科书里读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目的并不在想知道华盛顿为什么砍樱桃树, 砍了樱桃树后来怎样, 乃是要把这故事当做学习英文的材料, 收得英文上种种的法则。所以阅读两个字不妨分开来用, 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 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 只要好好地阅就行, 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功课, 应在形式上多用力, 只阅不够, 该好好地读。

不论是阅还是读, 对于教科书该毫不放松, 因为这是正式功课, 是诸君职务上的工作。有疑难, 得去翻字典;有问题, 得去查书。这就是所谓参考了。参考书是为用功的人预备的, 因为要参考先得有参考的项目或问题, 这些项目或问题, 要阅读认真的人才会从各方面发现。

英语阅读讲解:怎样做英语阅读 篇2

“英语阅读”后总是要“读懂”的:你是用什么语言“读懂”的?英语还是中文?

对于有了一定英语基础的英语学习者,问这个问题很重要。

短小精悍浅易英语小故事,确实是英语阅读好材料,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好文章拿到手后英语学习者“怎么阅读”问题,而不是文章本身。可以用“翻译成中文”方式像母语那样阅读,实则是“变相的中文阅读”,可以“把英语阅读变英语口语”,用“英语翻译成英语”式阅读。想想,二者阅读中哪个更能训练提高你的英语水平?

每天为大家提供一篇这样的小故事,但是,让我们用“英语读英语”训练模式做阅读,内容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为用英语“涨知识”而读,是怎样用内容来训练提高英语。如果你是更关注其内容,还不如直接读它的中译文的好。

1) 你的“译成中文”式“英语阅读”:

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is 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

If you think you are beaten,you are.

If you think you dare not ,you don`t .

If you wanna win,but you think you can`t. It`s almost a cinch you won`t.

If you think you lose, so you`re lost. for out in the world we find success begins with a fellow`s will.It`s all in the state of mind.

Life`s battles don`t go to the stronger and faster .

But 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 is 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 !

dare V. 敢 beat v.击打 cinch n.十拿九稳的事 fellow n.同事,人 the state of mind 精神状态

2) 我们训练的“用英语读英语,把英语翻译成英语”式“英语阅读”:

1.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is 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

“译成英语”读:

Well, when we say sooner or later, we mean it is certain that, eventually,in the end, finally,some time in the future, either tomorrow, or next year.

That is sooner or later.

Well, if you win, you are the winner.You have defeated everyone.Everyone has lost,but you win.

When you say you think that, you mean you believe that, or in your opinion.

When you can do something, you are able to do something.

2. If you think you are beaten,you are.

Well,if you think you are beaten,you are,if you believe you are defeated,you are conquered by others, you are defeated or conquered by others.

3. If you think you dare not ,you don`t .

Well, if you dare not do something, you do not have the courage to do something,you are not brave enough to do it.

4. If you wanna win,but you think you can`t. It`s almost a cinch you won`t.

In spoken English, people say wanna do something instead of saying want to do,something.

When we say almost, we mean nearly,closely.

When we say a cinch, we can also say It is certain that/it is definite that.

5. If you think you lose, so you`re lost. for out in the world we find success begins with a fellow`s will.It`s all in the state of mind.

When we lose in a match, we are defeated by others.

Out in the world is the same as in the world.

A success is a successful thing.When we say success, we mean we make it.We get what we want.

Your will is your determination to do something.

6. Life`s battles don`t go to the stronger and faster .

A battle is a fighting,is a war, is a competition.

怎样阅读一本书 篇3

因此,当我们将这些长方形的东西,这些八开、四开、十三开等等等等的东西一一传来传去的时候,如果我们设想我们是在用双手抚摸我们实在的或潜在的骨灰盒,我们是不会出大错的。说到底,用来写作一本书——一部小说,一篇哲学论文,一本诗集,一部传记,或是一本惊险读物的东西,最终仍只能是一个人的生命:无论好坏,它永远是有限的。有人说,理性的思考就是死亡的练习,这话是有些道理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借助写作而变得更年轻些。

同样,也无人能借助阅读而变得更年轻些。既然如此,我们自然的偏爱总是倾向于好书的。然而,这样一个事实却构成一个悖论,即在文学中,如同在任何地方一样,”好”并非一个独立自在的范畴:它是由它与”坏”之间的区别来界定的。于是,一个作家要想写一本好书,他就必须阅读大量的低级书刊--否则的话、他就难以获得必需的标准。在最后的审判时,这也许能构成坏文学的最佳辩护。

既然我们全都是生有时限的,既然对书籍的阅读是费时甚多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设想出一个可以使我们获得节约之假象的系统。当然,这并非一种否定,去否定那种在阅读一本大部头的、情节缓慢的平庸小说时可能会有的欢乐;还有,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可能同样欢乐地沉溺于时尚。最后,我们阅读,并不是为了阅读本身,而是为了学习。因此,就需要简洁,需要压缩,需要溶解,需要进行一些工作,以将人类各种各样的尴尬处境置于其最细小的焦点之中;换句话说,就需要一条捷径。因此,我们怀疑这样的捷径是否存在(它们是存在的,但出现得要晚些),作为这一怀疑的副产品,在现有印刷品的海洋中,还需要某种罗盘。

罗盘的角色,当然是由文学批评、由评论来扮演的。唉,这罗盘的指针摆幅很大。时而北方,时而南方(确切地说,是南美),时而是其他方向;对于东方和西方来说也是一样,其摆幅甚至更大。一个评论家的麻烦事(至少)有三重:(一)他有可能成为一个雇佣文人,像我们大家一样无知无识;(二)他可能对某种特定的写作方式持有强烈的偏爱,或者干脆与出版业一同去牟取私利;(三)如果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他就会使他的评论文字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就是一个例子——于是,你就止于阅读这些评论而不会再去阅读那些书籍了。

无论如何,你都会发现自己正漂浮在那海洋上,四面八方都有书页在沙沙作响,你紧抓着一只你对其浮力并不太信赖的木筏。因此,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就是去发展你自己的趣味,去构造你自己的罗盘,去使你自己熟悉那些特定的星星和星座——无论暗淡还是明亮,它们却总是遥远的。然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你会轻易地发现自己年岁已老,头发花白,腋下夹着一本糟糕的书正向出门走去。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或者,也许仅仅是问一方案的一部分一一就是去依赖传闻:朋友的一个建议、你偶然喜欢上的文本中的一个提示。这种做法尽管还没有被约定为一种时尚(这倒不会是一个太糟的主意),但它却是我们大家自幼年起就非常熟悉的。然而,这最终仍只是一个可怜的保险,因为,现成文学的海洋是波涛汹涌的,是不断扩展的,就像这个图书博览会所充分证明的那样:在那海洋中仍会有另一种风暴。

所以,哪儿才是我们的陆地(尽管这可能只是--座不宜居住的岛)?哪儿才有我们的好人星期五(更甭提一头猎豹了)?

在我要提出我的建议之前,不!我所提出的仅仅是一个用来培养健康文学趣味的方案。我想对这个方案的来源、亦即我卑贱的自我说上几句,这并非是出自我个人的自负,而是因为我相信,一种思想的价值是与其出现的上下文相关联的。说真的,如果我是一个出版家,我就会在我所出书籍的封面上不仅写上作者的姓名,还要标明作者写作各本书时的准确年龄,以便让那些书籍的读者们决定,他们能否去评判一个比他们年轻得多、或是年老得多的一个人所写书籍中的信息或观点。

我的建议的来源,属于这样一类人(唉,我可不再使用”一代人”一词了,这个词具有民众和整体的特定含义),对于这类人来说,文学永远是一种带有上百个名称的东西;这类人的社交风度会让鲁滨逊·克鲁索、甚至会让人猿泰山皱起眉头;这类人在大的集会上感到不自在,在晚会上从不跳舞,常常要为通奸找出形而上的理由,在讨论政治时非常注重细节;这类人远比他们的诋毁者更不喜欢他们自己;这类人仍然认为酒精和烟草胜过海洛因或大麻;这些人,用W.H.奥登的话来说,“你在街垒中找不到他们,他们从不向他们自己或他们的情人开枪”。如果这类人偶然发现自己的鲜血在牢房的地上流淌,或是偶然发现自己在台上演讲,那么这是因为,他们并非某些具体的非正义的反对者,而是整个世界秩序的反抗者(更确切地说,是不赞成)。他们对他们所提出观点的客观性不存幻想;相反,打一开始,他们就保持着他们不可原谅的主观性。然而,他们这样做,其目的并不存于使自己摆脱可能遭遇的攻击:作为一个角色,他们完全意识到了其观点及其所坚守立场的脆弱性。而且,采用了一个与进化论者相反的姿态,他们将那脆弱性视为生物的首要特征。这一点所需要的,我必须补充一句,与其说是如今几乎每个写作者都被认为具有的那种受虐狂倾向,不如说是他们本能的、常常是第一手的知识,即正是极端的主观性、偏见和真正的个人癖好才帮助艺术摆脱了俗套。对俗套的抵抗,就是可以用来区分艺术和生活的东西。

现在,你们已经知道我想要说的话的背景,我也就可以将那话直接道出了: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如果你们以为,我这样说是出于职业偏见,我是在试图抬高我自己的这个行业,那你们就错了:我并非一个拉帮结派的人。问题在于,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它并不仅仅是传导人类体验之最简洁、最浓缩的方式;它还可以为任何一种语言操作——尤其是纸上的语言操作——提供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

一个人的诗读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成小说艺术中。散文中的好风格,从来都是诗歌语汇之精确、速度和密度的特质。作为墓志铭和警句的孩子,诗歌是充满想像的,是通向任何一个可想像之物的捷径,对于散文而言,诗歌是一个伟大的训导者。它教授给散文的不仅是每个词的价值、而且还有人类多变的精神类型、线性结构的替代品、删除不言自明之处的本领、对细节的强调和突降法的技巧。尤其是,诗歌促进了散文对形而上的渴望,正是这种形而上将一部艺术作品与单纯的美文区分了开来。无论如何也必须承认,正是在这一点上,散文被证明是一个相当懒惰的学生。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想批驳散文。问题的实质在于,诗歌恰好比散文年长,并因此走过了更长的路程。文学始自诗歌,始自游牧者的歌,这游牧者的歌要早于一个殖民者的文字涂鸦。虽然我曾在一个地方将诗歌与散文的区别比作空军和步兵的区别,但我此刻提出的建议却不是在划分等级或弄清文学的人类学起源。我想做的一切,就是干一点实事,使你们的视线和脑细胞摆脱那许多无用的印刷品。人们可以说,诗歌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发明出来的——因为,它就是节约的同义词。因此,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对我们两千年的文明进程进行概括,尽管是小规模地。这比你想像得要简单些,因为,一首诗远不如一部散文那样冗长。还有,如果你所关注的主要为当代文学,你的任务就真的很轻松了。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花上两个月的时间,用你的几个母语诗人的作品将自己武装起来,最好是从本世纪上半期的诗人读起。我估计,只需读上一打薄薄的书、你就可以完成任务,在夏天快结束的时候,你就会像模像样了。

如果你的母语是英语,我可以向你推荐罗伯特·弗罗斯特、托马斯·哈代、W.B.叶芝、T.S.艾略特、W.H.奥登、玛丽安娜·穆尔和伊丽莎由·毕晓普。如果你的母语是德语,我推荐的是莱纳·马里亚·里尔克、乔治·特拉克尔、彼得·胡赫尔和戈特弗里德·贝恩。如果母语为西班牙语,那就是安东尼奥·马查多、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珈、刘易斯·谢尔努达、拉斐尔·阿尔维蒂、胡安·拉蒙·希门内斯和奥克维塔奥·帕斯。如果母语是波兰语——或者,如果你懂波兰语的话(这将成为你的一个巨大优势,因为本世纪最非凡的诗歌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我则乐于向你提起列奥波尔德·斯塔夫、切斯拉夫·米沃什、兹比格涅夫·赫尔伯特和维斯拉瓦·辛姆博尔斯卡。如果母语是法语,那么当然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儒勒·苏佩维埃尔、皮埃尔·勒韦尔迪、布莱斯·辛德拉斯、保尔·艾吕雅的一些作品、阿拉贡的少许东西、维克多·谢加仑和亨利·米恰尔。如果母语是希腊语,你就应该读一读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乔治·塞菲里斯和雅尼斯·里特索斯。如果母语为荷兰语,那就应该是马丁努斯·尼约赫夫,尤其是他令人震惊的《阿瓦特》。如果母语是葡萄牙语,你就应该读费尔南多·佩索亚,也许还应该读一读卡罗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如果母语为瑞典语,就请读圭纳·埃克路夫、哈里·马丁逊和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如果母语为俄语,那么至少可以说,要读一读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奥西普·曼德里施塔姆、安娜·阿赫马托娃、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弗拉基米尔·霍达谢维奇、维列米尔·赫列勃尼科夫、尼古拉·克留耶夫。如果母语为意大利语,我不想冒昧地向在座的各位提供任何名单,假如我提起了夸西莫多、萨巴、翁加雷蒂和蒙塔莱,这仅仅是因为,我早就想向这四位伟大的诗人表达我个人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诗句对我的一生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能站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对他们表达感激,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你读完了上述这些人中任何一位的作品之后,你就会把从书架上取来的一本散文搁在一边,这不是你的错。如果你能继续阅读那本散文,那么这就应该归功于作者了;这就意味着,那位作者像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些诗人一样,对我们的存在之真理的确有某些补充;这至少表明,那位作者不是一个多余的人,他的语言具有独立的力量或优雅。还有,这就意味着,阅读成了你难以遏制的嗜好。说到嗜好,这并不是最糟糕的事。

请允许我在此绘出一幅漫画,因为漫画能突出精髓。在这幅漫画中,我们看到一位读者,他的两只手上都捧着翻开的书。他的左手上是一本诗集,右手上则是一部散文。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会首先搁下哪一本书。当然。他会两手都拿着散文,但这将给他以自我否定的标准。当然,他会问道,什么是好诗和坏诗的区别,如何能保证他左手上的书的确是值得费神一读的。

好的,首先,他左手上拿着的书,十有八九会比他右手上的书更轻。其次,诗歌,如蒙塔莱曾言,注定是一门语义的艺术,江湖骗子们在其中的机会非常之少。读到第三行,一位读者就能明白他左手上拿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因为诗歌能很快地产生感觉,其中的语言特性能立即让人感觉出来。而在读了三行之后,他却只能看清他右手上拿的是本什么书。

怎样上好阅读课 篇4

一、课上指导

一是朗读法。教师范读,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标准和榜样;学生个别朗读或集体朗读:个别朗读锻炼胆量, 展示个人水平, 又起到交流作用;集体朗读大家都得到锻炼。分角色朗读, 教学剧本或以写人为主的小说、散文, 文中的角色由学生分别朗读。通过训练, 学生读出兴趣, 读出感情。

二是复述法。详细复述, 即按原文的顺序无遗漏地复述;简要复述,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简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复述, 锻炼学生的对课文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创造性复述, 在原文的基础上作某种创作, 这是培养鉴赏阅读能力的重要的手段。

三是提问法。提问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问, 也可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提问要能引导学生的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问题要有启发性。

四是设疑自答。对教材中所写的人、事、物等要勤于思索, 即“质疑——破疑——再质疑——再破疑”。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先大概翻阅一下书的内容, 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等问题;然后再细读全书, 边读边答。这样阅读就会有所悟, 有所得。

二、课外指导

一是经典诗文背诵。让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 背诵100—200首 (篇) 经典诗文。

二是优秀书籍自读。让学生在课余 (包括节假日) 阅读100本优秀书籍。

三是精致篇章赏析 (美文赏析) 。每周一节阅读课,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佳作名篇。

四是分享阅读成果。引导学生交流读书笔记, 进行话题讨论、主题辩论, 或举行各种阅读竞赛、表演等。

三、成长指导

一是激发读书兴趣。本来, 语文课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现在的语文课很难真正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所以, 我就坚持每周给学生一节阅读课,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没有任何“应试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地阅读。

二是积淀人文素养。“有知识, 没文化”是现在不少学生 (包括一些大学生) 的现状。通过阅读, 我希望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最优秀的文化精品, 让学生与大师对话;希望他们不仅仅有文化知识, 更有人文情怀。

三是培养科学精神。有些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偏重于或仅仅是文学欣赏。我认为, 完整的阅读, 理应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 我的阅读课还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

四是铸造健全人格。不管我们的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职业, 他们都应该具备一个真正的人所具有的健全人格:心地善良、人品正直、灵魂自由、感情丰富、善于思考、勇于创造。

五是尊重与引导。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阅读兴趣以及他们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 站在人类的精神高度给学生以引导, 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 把有限的精力用于直接吮吸人类的精神的养料。

四、阅读品味指导

每一次阅读课都是一个驿站。每堂课的结束, 又是下一次行程的开始。阅读无边, 阅读不止。如果仅仅为阅读积累而阅读, 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 要不断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 让他们完善自我, 提升人生境界, 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在重视文化传承的同时, 还要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关注当代生活, 学会对文化现象的剖析, 注重跨领域学习, 创设大语文观。既体现语文基础学科的重要作用, 又让其他学科知识与语文融会贯通、有机结合, 为语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学生提高感受鉴赏能力, 学会鉴赏、学会思考、学会应用, 在应用中有拓展, 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如, 讲授《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展示海子资料、海子诗作。“假如海子能活到今天, 他也许长大了, 一定会这样说:要热爱生命, 也要热爱自我。”让学生热爱文学, 更要珍视生命。讲授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时, 补充介绍柳宗元的生平, 尤其是被贬永州的经历, 让学生走进柳宗元的内心, 理解他与山水相晤、寄情山水的心志。

怎样阅读审计报告 篇5

信息不透明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困症之一,天衣无缝的“年报谎言”也有露马脚的时候,因蓝田一案而闻名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刘姝威女士将从本期起与大家一起讨论有关年报的问题,一起识别虚假会计报表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组成。注册会计师接受上市公司的委托,对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对会计报表的真实程度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是我们判断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真实程度的重要依据。

我们打开任何一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找到“财务报告”部分。这部分的第一项是“审计报告”。我们分析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第一步是阅读它的“审计报告”。

根据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真实程度,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阅读审计报告的第一步是判断审计报告的类型。判断“审计报告”类型的关键是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找到关键词。有的审计报告的最后一段是“意见段”。

本期我们抽取了三份审计报告(见右),三份审计报告有什么不同呢?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三份审计报告的意义是一样的吗?以上三份审计报告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这意味着有三种不同真实程度的.财务报告。

第一份审计报告是春都(000885)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我们在这份审计报告的最后一段(意见段)的最后一句话找到关键词“……无法对……发表审计意见”。根据这个关键词,我们知道这是一份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接着,我们需要知道注册会计师为什么会拒绝表示意见。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注册会计师说明他们拒绝表示意见的理由。一般来说,审计报告的中间部分是“说明段”。例如,在第一份审计报告的中间部分,注册会计师说明拒绝发表意见的六点理由。

春都公司连续两年亏损,20大面积停产,可能难以持续经营。它的巨额应收帐款是否能够回收以及巨额异地存货的存在性,都无法做出合理的估计或判断。

注册会计师拒绝发表意见的理由就是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果我们决定买进这只股票,我们就要承受这些风险。例如,我们知道了注册会计师的意见,我们应该买进春都公司的股票吗?如果我们买进这只股票,我们会面临什么风险?

第二份审计报告是大庆联谊(相关,行情)(股票代码:600065)2001年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这份审计报告的最后一段是“意见段”,我们找到关键词“除上述无法证实可能造成的影响外……”。根据这个关键词,我们知道这是一份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份审计报告的中间部分(第二段)是“说明段”,注册会计师说明了“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就是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在买进大庆联谊的股票前,我们必须分析这些问题和风险:大庆联谊能够收回大股东的巨额欠款吗?大股东以其资产偿还股份公司的债务,大股东的偿债资产具有合法性吗?这些对大庆联谊的盈利能力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能够承受这些风险吗?

怎样能提高英语阅读 篇6

大量阅读

以前我们数十年来英语教学不是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相当阅读量配合。据统计,把以前的中学六年的英语教科书的课文内容全部相加总量不过是一张日报一面的量,这些语言量不管怎么读,也是不可能掌握一门语言的,所以现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毕业生的英语阅读量为30万单词,高中毕业的量为60万单词,从教学措施上保证学生必须达到这个阅读量的标准,因为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课本实质上仅仅是精读,因此我们要补充的应是泛读,那泛读读什么呢?

我建议读下列四方面的内容:

一、选一本你感兴趣,且翻最初几页你不查词典也能看懂的英语书,开始可选一些简易或缩写的读物,然后可选一些原著。

二、订一份英语报纸,开始可订属中学生看的,如“Shanghai Student Post”,随着水平的提高再转订“Shanghai Star”,随后订“Shanghai Daily”或“China Daily”。报纸的词汇量很大,涉及各个方面,对扩大词汇量,获取信息很有帮助。

三、选一本与你教科书程度相近或略难的带有英语练习的英语书。这类书的特点是书中的文章都是短小有趣,可读性很强,因为文章后设置了理解性的练习,读者可读了文章后做这些练习,以检查是否看懂了,看懂多少。

四、读所有是英语的东西。如:《解放日报》、《新闻晚报》等报纸时常看到外资公司用英语写的招聘广告,食品包装上的英语说明、宾馆景点等的路标或英语告示……,实际上英语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要是你有心的话,你可随时学习。

快速阅读

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对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整体理解

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人,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逐步展开,给予例证,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所以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或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并用心记住,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而这恰是写文章最重要的,也就是文章的构思。

积累词语

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是非常重要的,打个比方:造房子要砖瓦材料,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想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把这些生字查好词典,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效果却很好,因不时接触,反复记忆,词汇量增加得很快。

按上述几种方法训练自己,要不了多久,英语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了,对付考试也就没有问题了。

快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应试还是有一些小诀窍。

考前可以将历年常规考题的题型进行一下归纳。将每一题型的写作结构、步骤、方法弄清楚。并背记同一类型2-3篇范文。这种背记要做到十天一个循环的重复。也许会对你答题有些帮助。

另一忠告是,每天定时大声朗读背记一些不太难的语篇,培养语流直至高考。如果你认为有价值可以尝试。以下建议或许对英语学习有帮助。

第一,每天不要一味做题就是做题,应花相当的时间体会语篇,无论是完形还是阅读,都要能够在做前,做后都把文章通读几遍。这种学习类似高一,高二精读课文,但又不是那么面面俱到。目的是体会语言。语言的体会就是在语境中学习语言。不但有知识性的学习,复习,同时又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这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脱离了后者去答高考这么一篇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试卷,势必会失败。因此这是我给出建议的理由。

第二,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大声朗读所学过的课文(高中课本)。考前强化语言对自己的刺激,可使考场上语言感觉顺畅。由于高考题多数是选择题,不排除也不排斥猜题(出题人认可)。因为这是考查阅读量(每年20万字课外阅读)及语感的测试手段。如果你的语流在考场上非常顺畅,那么你就有优势。这种语言刺激的方式,一定要坚持到考前一天。相信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收获。

另外大声朗读也是矫正读音的一个方法,只有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用正确的语调读出句子,在听力当中,你才可能有较强的辨音能力及较快的反应能力。无疑对听力的提高也是有益的。

第三,如果在过去五年中学习英语时没有养成背记语篇习惯的话,最后一年强化背记一些典型题材的文章,也许会有助于写作分数的提高。

第四,有些同学做阅读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做对多少道题上,没有养成回头再分析、体会文章的习惯。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加强对难句的分析(虽然没有影响做题),这种分析除了语法结构知识方面的,还应养成与同学、老师讨论深层含义以及语句的逻辑关系。这样多做几次就能够逐步的独立分析难句。在考场上,就能够独立完成选项,并有信心拿分。

怎样阅读谣曲 篇7

通常认为,“能”于14世纪中叶发展成熟。那时各座(剧团)之间为了获得统治阶层——将军的支持,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就是今天“能” 的历史上不得不着墨提及的——观阿弥、世阿弥父子。

观阿弥(1333-1384),名清次,他向原本擅长“物真似” (模仿)的大和猿乐中,加入了当时流行的“曲舞”(合鼓而唱、持扇而舞的表现形式),并因此而成功,赢得了将军的喜爱与支援。

其子世阿弥(1363 ? -1443 ?),功勋更是超越其父, 是“能”的集大成者。世阿弥不仅是优秀的演员,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为后世留下了《风姿花传》《三道》《花镜》《拾玉得花》等众多经典的能乐理论著作。此外,为了迎合贵族、 武士阶层,博得将军的喜爱,世阿弥将“能”发展成为“幽玄”的高雅艺术。本书收录的《高砂》《敦盛》《砧》等曲, 均为世阿弥所作。

观世元雅(1394 ? -1432)是世阿弥的长子,出身梨园世家,自幼才华横溢,可惜英年早逝,客死他乡。本书收录的《隅田川》是元雅的传世名曲,其中千里寻子、痛失爱子的母亲的心境,俨然就是世阿弥痛失元雅后的如实写照, 让我们不得不为其戏剧性而惊叹一声——人生如戏。

观世小次郎信光(1435-1516),是世阿弥的侄儿、后为世阿弥养子的音阿弥之子。

金春禅竹(1405-1470 ?),世阿弥之婿;金春禅凤(1454-1520 ?)为禅竹之孙。

“能”的角色分仕手、连、胁、胁连、子方、间狂言等。

仕手是“能”的核心与看点,是绝对的主角。“仕手” 二字原本就是“仕一曲之手”之意。就是说,包括歌舞在内的所有最能体现“能”的特征的演出,大多集于仕手一身, 如后文将具体解释的“神”、“修罗”、“女”、“狂”、 “鬼”等,都是仕手的角色。

胁在古代汉语中就意指旁侧,在“能”中,胁自然是陪衬, 是为引出仕手的表演、问出仕手的追忆而存在的配角,在能舞台上的位置也大多偏隅一侧。与仕手多为“神”、“修罗”、 “女”、“狂”、“鬼”等“非正常”“非现实”的人物相对, 胁多是正常、现实中的人物,又常是僧侣等更容易接触到“超自然存在”的人物。

连可理解成仕手的助演,胁连则是胁的助演。子方由儿童出演,但出演的角色并非只限儿童,例如《海人》中的房前大臣。地谣则是由多人(多为8人)组成的伴唱队,有时起旁白的作用,有时又替仕手、胁等剧中人物代言。间狂言则以道白为主,起侧面介绍剧情与人物的作用,有时也为连接前后两场、仕手更换装束而赢得时间。

由上述介绍可知,“能”中的主角、配角,与其他戏剧形式中、可根据剧情冲突来确定与判断是略有不同的。它体现出了更多的程式化,更多的出于对歌舞等看点的考虑,因此在笔者的译文中,并未译作“主角”“配角”等,而是使用“仕手”“胁”等系列名称。

今日“能”之流派,主要有仕手五流——观世、宝生、 金春、金刚、喜多,胁三流——宝生、福王、高安,狂言有大藏流、和泉流。其中与世阿弥一脉相承的,是观世流;视金春禅竹为中兴之祖的,是金春流。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在电影《阴阳师》中出演安倍晴明的野村万斋,是和泉流的狂言师。

“能”在三面观的专用舞台上演出,称为“能舞台”。 四柱而立、上有屋顶。舞台正面墙壁绘有老松,称为“镜板”。 演员上下场经“桥挂(桥廊)”,桥廊上设三棵松,连接桥廊与后台处设有“扬幕”。外行人初见能舞台,常会与歌舞伎的舞台区分不开。其实歌舞伎的“花道”是通向观众席, 演员由观众中来、退场时也是经观众而去;能舞台的桥廊则是伸向舞台的斜后方,演员似从远方而来,又回远方而去。 歌舞伎的舞台也远大于能舞台,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这与歌舞伎的大众性、能的贵族性也是不无关系的。

“能”的乐器有笛、大鼓、小鼓、太鼓四种。

“能”使用面具,称为“能面”。“能面”大致分为 “翁”“尉”“女面”“男面”“鬼神”“怨灵”等,各类中又作较多细分。以“女面”为例,用于高雅美丽的年轻女性的,有“小面”“若女”“增”“孙次郎”等面,如《杨贵妃》中的贵妃等;用于平民中的年轻女性的,有“近江女” 面,如《道成寺》中的白拍子(女扮男装的歌女);用于中年女性的,有“深井”“曲见”面,如《隅田川》中的母亲; 用于悲戚哀怨的女性的,有“泥眼”面,目涂金泥,如《海人》中的龙女。

“能”根据其仕手和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五类,被称为“五番立”,江户时代“能”的正式上演形式就是一日五番,分别为“神”“男”“女”“狂”“鬼”。具体而言,“初番能”为“胁能物”,以神格人物为仕手,内容为喜庆的祝愿性质的神能;“二番能”为“修罗物”,多以男人、 武士为仕手,内容多是为战死武将的镇魂;“三番能”为“鬘物”,以女性为仕手,多展现女性的优雅舞姿;“四番能” 为“狂物”,除包含痛失爱人、爱子的“物狂能”外,不能纳入其他类别的“能”也分在此类,所以亦称“杂物”;“五番能”为“切能”,以“鬼畜”等异类为仕手,内容新奇、 节奏快、动感强,又被称作“鬼畜物”。为让读者较全面地理解、欣赏到各种题材的“能”,本书在选曲上充分考虑了对上述“五番”的兼顾。

“五番立”中,不同的“能”,其“舞”亦有不同。例如, “中舞”的节奏适中,多用于现实中的女性,如《熊野》; “序舞”的节奏较慢,多用于高贵的女性的灵魂或是女性神灵,如《羽衣》;“破舞”多接在“序舞”或“中舞”之后, 短小精悍、情绪激昂,同样是用于用于高贵的女性的灵魂或是女性神灵;“男舞”节奏感强,多用于现实中的男性;此外还有《海人》中的“早舞”、石桥中的“狮子”、《道成寺》 中的“急舞”“乱拍子”等等。

“能”按照场数可以分为“单式能”(只有一场)和“复式能”(分前后两场)。

今天我们鉴赏和研究“能”,还通常将其分为“现在能” 和“梦幻能”。

“现在能”,顾名思义就是现实存在的人、在现在的时间轴中向前推进剧情的能,也称为“剧能”。“现在能”多为“单式能”,但不绝对。

“梦幻能”则以死者的亡灵等超自然人物作为仕手,采用让其追忆讲述其生前故事的形式来倒叙故事。再具体而言,“梦幻能”先出场的多是胁,胁又多是僧侣,然后偶遇仕手,仕手向僧侣讲述一些此地曾发生过的名人轶事,最后留下句意味深长的话就突然下场,这下场就是被称为“中入” 的、用来切分上下两个半场的举动。当僧侣觉得事出蹊跷之时,方才下场的人物的亡灵或是灵魂等超自然物现身,原来它就是方才所讲的此地的那位名人的亡灵。当然,到了“能” 发展的后期,也出现了前后两个半场分别出现不同的人物、 而非同一人物的情况,不过这在“梦幻能”中毕竟是少数。 这种两场构成的梦幻能又被称为“复式梦幻能”。“梦幻能” 是“能”的主体,也最能体现“能”的特征,其集大成者是世阿弥。

除了立体全方位地欣赏“能”之外,由于“谣曲”韵白相间,用典丰富,修辞考究,文学性高,其平面阅读价值早已受到关注。韵文部分本身就是“七五调”的日本和歌语言的延伸,其中又多有古诗名歌的引用,缘语、挂词、枕词、 序词等修辞技巧丰富,各小段又有诸如“次第”“上歌”“下歌” 等名称,类似于我国戏曲中的曲牌名,散文也有“宣名”“着科白”“问答”等多类。以“挂词”修辞为例,它是利用同音词制造的一种语言游戏,例如“待”与“松”同音,“扇” 与“逢仪”,因此有意使用“松”“扇”就可一语双关,妙趣横生。修辞使“谣曲”的词章十分华丽,但缺点是有时刻意、过度地修辞运用,远超过了表意的需要,而流于对风雅意境的单纯营造。“谣曲”在修辞上的上述特点也给“谣曲” 的翻译带来了困难。翻译时,既要表意准确,又要意境准确, 不能失掉韵文原有的韵味,有时只能尽量兼顾、酌情删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篇8

一、精选作品

学生普遍反映, 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 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语言太深 (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 , 不易读懂;有的内容离现实太远, 读起来没意思。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 教师优选书目很关键。除了课标推荐的12本名著外, 教师还要与时俱进, 了解学生的喜好, 另外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 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

二、制订计划

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一个好的阅读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目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我根据班级的阅读情况作了如下安排:从学期开学到阶段考前读完 (这期间还会推荐读一些别的书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书) 。具体的阅读进度及课堂教学安排如下:①先利用阅读课进行推荐, 包括介绍作者、讲故事梗概、朗读精彩片段等。通过这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②让学生课下自由阅读, 主要利用星期天时间。③做读书笔记。④在常规训练时片段朗读。⑤在阅读交流课上讨论交流。这样安排对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都作出了较具体的要求, 整个过程以课堂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以集体阅读推动个体阅读, 以课堂讨论来检验阅读成效, 并通过一些辅助活动来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

三、激发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名著大多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 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要有意识地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 让学生与名著亲密接触。

1. 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习了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 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过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想知道英子最后的结局吗?那么就看一下《城南旧事》;学了都德的《最后一课》, 再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等等。这一环节的要点就是:浅读即可, 了解大概, 想从书中找到答案, 先让学生能打开书。

2. 播放影视片段。

有的名著拍成了影视剧, 可以播放一点儿其中的精彩片段, 然后告诉学生原著更好看, 吸引学生课下读名著。

四、合理安排, 形成习惯

1. 合理安排好阅读的时间。

七、八年级, 让学生每天抽出大约30分钟阅读, 更多的是利用星期天读, 寒暑假尽量多安排一些。九年级因为课业重, 主要在周日和假期阅读。

2. 在课前常规训练中推荐名著。

内容包括简单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概述主要情节、概括人物形象、朗读精彩片段等。通过大家的推荐, 让师生发现更多的好书。

3. 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既可以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又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读书笔记应每天一篇, 篇幅不限, 主要是为了养成习惯。

4. 开设阅读交流课。

两周开一节课, 主要是自由阅读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资料, 然后拿到课堂上交流, 这样同学之间都能够参与到名著的话题中来。如果说自由阅读课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那么交流讨论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机会。读的过程, 是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对话, 又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一部名著的精神养分的汲取。这种对话是否成功, 可以由课堂上的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来检验。

5. 办手抄报。

每学期办两次手抄报, 主要展示前段的阅读成果。张贴在走廊的学习橱窗里, 可以自由打分, 选出自己认为办得好的, 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不太喜欢读书的同学也可以起到督促作用。

通过有计划地的阅读、交流和积累, 学生的知识储量将大大增加, 鉴赏能力将不断提高, 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渐渐形成。

六、以写促读

操千曲而后知音, 观千剑而后识器。经过充分酝酿, 便可以以名著为内容下笔成文了。写什么?可以确立一个中心, 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名著中的情节或某个人物, 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可以改写、缩写、扩写、仿写等;也可以采用故事新编写创新作文;特别是精选一个片段, 从选材的典型、叙事的详略、人物的描写方法等方面学习记叙文的写法。

怎样上好初中阅读课 篇9

一、让阅读课成为艺术的摇篮

听好课, 人们常有“艺术的享受”这种感觉。这也说明了阅读课的艺术性, 作为教师更应该使阅读变成教学艺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新鲜有趣的事物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探求的兴趣, 积极兴奋的心情, 学到的知识内容, 更容易被接受, 而且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一般来说, 语文课上教师一般是首先介绍课文的作者和所处时代背景, 然后在教师带领下读课文, 学习句词, 再分段落层次, 以及概括大意, 最后分析课文, 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课文的写作上的特点。这似乎已成为必须的固定的流程, 语文阅读课失去了应有的乐趣, 学生也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为学生慢慢就似乎知道, 只要遵循这一模式学习, 自己也可以学习, 这时教师似乎有点多余。

如何消除影响?如果把教师比作管弦乐队的指挥, 学生是欣赏者, 如果指挥的音乐旋律起伏而且节奏鲜明, 就会吸引欣赏者的耳朵和心。阅读教学也是艺术, 指挥家是教师, 观众是在座的学生, 课本中的文字是便是音乐, 它需要指挥家和观众一起, 完成美好的作品, 它要求语文教师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还需要研究整个教学设计, 构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这就像一个交响乐团, 在和谐、优美的歌曲中, 观众觉得陶醉, 甚至感受到心灵的洗礼。

总的来说, 演奏各种音乐得有一定的氛围, 让观众陶醉其中, 同样, 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氛围。例如, “福楼拜家的星期日”需要快乐, “祝福”需要沉静, 悲哀的气氛, “月光”需要平静, 深邃的氛围等。

此外, 阅读本身也需要有一定的氛围, 即积极性, 主动性和学习氛围。一般情况下, 阅读介绍课文作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这些需要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长时间形成的一种思维, 因此, 新课开始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 教师可以说:“因为课文太有趣了, 我们想知道是谁人之手?”在这种方式中, 可以摆脱束缚, 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好奇心, 据心理学家分析, 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最强烈, 如果阅读课上使用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 这是不是一举两得?

二、让阅读课成为创造力的基地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 阅读课, 任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总结方法, 这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教师的“教”, 另一方面在于日常的培养。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能力不仅为知识能力的表现, 还要有道德修养, 文化素养等多方面体现出来。

例如, 朱自清先生写“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 我认为, 应该补充一点, 就是爱, 保护环境, 保护日益严重的环境。唤醒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意识, 朱自清先生展现给我们绿色的草地, 鲜花盛开的春天, 春天的微风, 春雨丝丝展现给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 阅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更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我认为, 培养创造力也是阅读教学的升华部分。

三、让阅读课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草原

如前所述, 初中阶段正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是当今语文的阅读教学, 只是拿出很少的一小部分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比较少, 一般来说, 教师讲, 然后让学生模仿他们的想法分析, 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 它违背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也违背了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的阅读是: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识别信息、决策及区分筛选组合的过程。陈小平说:“为学生的思想翻飞腾出空白期, 如不然, 让学生失去了所有的精彩基础。”如果是这样的话, 阅读课中的“格式”就成为学生的思维不需要, 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作者的看法和态度, 以及作者的观点, 理性思考。为激励学生, 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不要总是低估初中生的思想, 认为他们认识十分幼稚, 给他们时间, 也许通过他们的想象, 将发现更多的有意义的东西。

摘要:阅读一直是语文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语文课的核心教学内容, 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阅读需求随之也就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这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成为阅读活动的主要目标, 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 努力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兴趣, 引导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向, 教给每一位学生语文学习的好方法, 以便他们自己主动创新。

阅读教学怎样照亮学生灵魂 篇10

一.正直崇高节,岁寒同我心:阅读教学应当激发学生的一份崇高意识

现实的功利早已浸染了学生纯真的心灵,群体博弈的格局早已让他们裹上了一层厚重的防护外衣;分数的比拼抹去的是同学之间的坦诚和关爱,不再自然的笑容隐匿着彼此间的戒备和排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教室里面常有这样的场景:一边是一群埋头书山题海的莘莘学子,一角是乱七八糟的卫生洁具和垃圾;一边是鸦雀无声的沉思默想,一角是满眼狼藉的不堪入目。应该说,这样的镜头很刺眼,很不协调。此时,以师者的身份要求学生清扫一下并不难。只是指派式的任务分摊并不能内化成学生自觉自愿的固有的德性,这样的场景必定还会不间断地以同样的方式呈现。

我们期盼崇高。因为如果没有崇高,真的不敢想象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现实世界。借助阅读教学让学生净化思想污垢,拥有“崇高人格”应该成为一种必要。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记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通过扫描阅读学生不难发现时人眼中的伽利略的形象定位———“精神病患者”、“异端”、“疯子”。深入研讨,追问“伽利略真的是‘精神病患者’吗?他真‘疯’了吗?这到底折射出他怎样的精神情怀”?细味文字,学生会解读出后人心中景仰的伽利略———“一个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不怕威胁的人”。一个高尚的灵魂初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继续解读,学生能深深体会到作为智者的伽利略的孤独和艰难———父亲的不理解、学生的嘲笑、教授的辱骂以及来自权威的威胁,直至被判处终身监禁。

“当人们不相信真理的时候,他在灵魂的极度痛苦中。”老迈的、又聋又瞎的伽利略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无助,更多的是为人们的无知而痛苦着,这是何等崇高的灵魂啊!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闪耀着崇高人性光辉的古今中外人士还是不少的:陶渊明、李白、欧阳修、苏轼、萧红、钱学森、居里夫人、高尔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人类文明的宝藏,在阅读教学时引领我们的学生走近他们,让他们的光辉轻轻照亮学生的灵魂。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阅读教学应当催生学生的一腔感恩思绪

永远忘不了这样一组镜头———

绿草茵茵的广场上,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前面歪歪扭扭地走着,紧跟在后面的妈妈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且始终保持双手环抱、俯身前倾的姿势。

放晚学时,校门口,妈妈早就翘首期盼。孩子走出校门,妈妈赶忙迎上去,接过孩子肩上的书包,递上手中的饮料。

……

孩子永远是妈妈心中的“最重”。

更深深地记得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冬日的中午,有一次到餐厅吃饭,看到一个已是初二的女生正对着父亲大声叱责。从衣着可以知晓父亲来自乡下,是特意来看女儿的。我能想象得出其时寒风中的父亲是那样的茫然和无奈。孩子怒气冲冲地头也不回地独自走了。

时至今日,这个场景还深深地刺痛着我。作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天,我真的没有勇气去直面被女儿甩在身后的父亲。从人类的血脉情愫来说,父母给了我们原初的一切。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呵护和关爱,给了我们吃穿住行。单单这些,我们就应该一生感恩父母。并且为了我们,他们甚至能献出生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也不止一次以这样的深情感动着我们:斑羚飞渡的身姿,藏羚羊跪拜的泪水,《母狼的智慧》中母狼“跑向死亡”的身影,足以让身为人类的我们深刻反思。

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描述的是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爱亲情的故事———一对贫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挚爱,动人肺腑,催人泪下。然而,面对家庭的实际情况,那对父母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而不会受到任何谴责。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当我们的阅读教学用这样的情愫烛照我们学生年轻的胸怀时,他们的灵魂肯定是柔软而潮湿的。我们的学生,不是变得冷漠,而是过于忽略;不是对一切无所谓,而是习以为常。然而,一经“照亮”,感恩思绪必定会溢满学生的心腔。对鲁迅先生时隔二十多年后仍感念藤野先生的拳拳深情自会感动不已,对朱自清先生面对父亲买橘翻越月台时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肥胖的背影的涔涔泪水也会泪光闪闪。

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阅读教学应当铸炼学生的一份自强信念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见证了中国教育十几年来的改革,但是结果是越改教师越累,越改学生越疲惫。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离家出走的学生越来越多,自杀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的确应该反思:我们学生的心理是不是太脆弱,内心是不是太灰暗。一次小小的挫折,就让自己不再相信天空是蔚蓝的。曾经许多次感叹,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成了温室的花草,受不了些许的风霜雨雪?在阅读教学的课堂里,教师真的有义务帮学生打开心灵的门窗,让暖暖的阳光照亮他们过于阴霾的心空。

引导他们读苏东坡,读他的《浣溪纱》,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从中感悟诗人被贬之后的乐观豁达。

引导他们读刘禹锡,读他的《秋词》。读“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中感受诗人遭谗之后的自信坦然。

教师同时可以让《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轮椅作家史铁生、坚强“保尔”张海迪等一并走进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强者豁达的光辉将勇敢、自强、乐观等品质注入学生的心田,照亮学生的灵魂。我想伴随着这样的阅读体验,学生的内心一定会升腾起一份自强信念,他们的生命一定会具有适度的韧性和张力,进而以从容的心态应对生活的锤炼,欣赏世界的美好,珍惜人生的宝贵。

四.区区仁爱心,殆可质苍昊:阅读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一种博爱情怀

亚当·斯密说过:“同情是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正义和仁慈这两种基本的道德。”这里所说的同情,其实就是一种博爱情怀。这样的情怀,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比如《礼记·礼运篇》云“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比如《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可惜这些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历史传承,残酷竞争的现实窄化了这份美好的情怀。

苏教版初中课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借助水罐的五次变化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故事情节简单,道理寄寓直白,如果仅就文本引读,学生往往停留在童话想象、夸张的表面。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对过路人的爱也能把学生对“爱”的解读由亲情扩展开来,引向“博爱情怀”,但终究不够深刻。阅读不妨与生活链接,向社会延伸。

链接材料一:一天,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老乞丐,下意识地走到他面前,伸手掏口袋,结果什么也没有。他满怀歉意地握住了乞丐的手,说:“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兄弟!”老人口齿不清地说道:“这也是周济啊!这也该谢谢您啦!兄弟!”

一个真诚的、毫无做作的握手,对于“衣衫褴褛的年老乞丐”确实是一种周济,一种纯乎心灵的周济。而精神的周济远胜物质的救济。尊重,尤其是指向下层的尊重何尝不是一种深切的关爱?这是一种灵魂上的平等啊!

链接材料二:2009年10月24日,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的1 0余名大学生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救援———或奋不顾身地入水施救,或手挽手结成“人链”接应。最后,两名少年成功获救,3位施救的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舍生忘死的义举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初读,学生被大学生的精神所感动,赞扬不已,讴歌有加。如果就此止步,那么阅读教学就显得流于形式,空泛无效。教师适时提醒———

这是一个数字和价值的双重不等式。数字不等式:3﹥2;价值不等式:大学生﹥少年。这也正是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

再读,学生对3位施救的大学生的献身表示惋惜。阅读教学引出了学生思维的起伏。教师再投影出捞尸者“牵尸索钱”的图片。此时的学生明显是愤慨,替三位大学生不值。阅读教学引出了学生价值判断的矛盾,教师适时提问———

爱心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该怎么办?是否定自我还是唤醒社会?

学生的回答自然是后者。那么爱心的付出便不存在“不值”的问题,需要审视的是社会:爱的精神资源已经成了我们最稀缺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必要用一颗颗自我的爱心去点燃整个社会的爱心。

做善事,献爱心,是我们自己的事,是良心的事,是和上帝之间的事,纵使不被理解,甚至还会受骗。爱的付出不求回报,否则,是要变质掉价的。如此,在阅读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让爱的雨露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头,让学生的灵魂一点一点被照亮。

上一篇:火力打击网络下一篇: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