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2024-08-29

《出师表》(精选十篇)

《出师表》 篇1

师:同学们, 诸葛亮的《出师表》能传唱千古, 成为“表”中之“至文”, 被陆游称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你们认为关键是靠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 但大多数都认为是“真情”。

师:许多同学都说是“真情”, 我也赞同。那“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分别说了“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等词语, 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我把这些词语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请学生把这些词语分为了四类:第一类:耿耿忠心、赤胆忠心、鞠躬尽瘁、任劳任怨、赤诚之心;第二类:殚精竭虑、千方百计;第三类:知遇之恩、知恩图报、涌泉相报;第四类:诉说衷肠、恸哭万分、哭诉衷肠。

师:恐怕同学们都看出来了, 每一类的几个词语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我们能不能每类只留下一个词语呢?

生 (齐) :能!

师:那好, 第一类选哪一个词语呢?

学生讨论后, 大多数倾向于在“耿耿忠心”和“赤胆忠心”中选一个, 但争论较大。这时, 我这个裁判说话了。

师: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相同, 选哪一个都是可以的。

生:老师, 不行。比如在“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共产党的赤胆忠心使我感动万分”一句中, 你能把“赤胆忠心”换为“耿耿忠心”吗?

是啊, 经学生这么一说, 这两个词语确实有区别。可我在备课时翻了词典, 两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未想到学生这样来将我一军。

师:哎呀, 你真聪明, 老师都没想到啊!那你认为保留哪一个好呢?

生:赤胆忠心。

为了证实学生的说法, 我请学生举手表决。绝大多数都赞同用“赤胆忠心”。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的?

学生分别回答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想“率三军定中原, 复汉室还旧都”等, 并作了分析。

师:这些地方确实能够看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那为什么读了这些就觉得非常感人呢?

生:把这些内容与整篇文章结合起来看,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诸葛亮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刘禅和天下所有的人看, 以此来表白自己敞亮而高尚的内心世界。如果我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我的心为之一颤, 学生概括的这一句话我闻所未闻, 系言人之未言之语。我带头向该生长时间地鼓掌, 并把这句非常漂亮的话写到了黑板上。想到学生的这一绝妙的表达, 我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请学生把后三组词语每组筛选一个, 结合课文, 像刚才这位学生一样, 用“……到了只差……”来表述诸葛亮所抒发的“至情”。约五分钟后, 大部分学生都同意留下“殚精竭虑”、“知恩图报”、“哭诉衷肠”三个词语。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选留词语的理由?

生:诸葛亮“联吴抗曹”、“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次北伐”, 不是为蜀国、刘备和刘禅而“殚精竭虑”吗?

生:还有他在北伐前向刘禅提出“三大”建议, 陈述治国之理, 并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不是“殚精竭虑”的表现吗?

师:两位同学晓得那么多, 真了不起。后两个词语呢?

生:“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临崩寄臣以大事”, “由是感激”;“陛下”如能“自谋”, “以咨取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由是感激”;如果刘禅“亲贤臣, 远小人”, “由是感激”。不用“知恩图报”用什么?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这位同学的排比句太漂亮了!哪位同学也用排比句来说说“哭诉衷肠”呢?

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能不“哭诉衷肠”吗?担心“陛下”“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内外异法”, “亲小远贤”, 能不“哭诉衷肠”吗?为“报先帝而忠陛下”北伐, 可又对国内之事忧心忡忡, 能不“哭诉衷肠”吗?文中13次说到“先帝”, 且又深忧“陛下”, 能不“哭诉衷肠”吗?

师:太美了!我没想到同学们对本文的理解是如此透彻。请同学们把仿写的句子说出来大家共享吧!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粉身碎骨。

生: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师:该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二句好一些。因为诸葛亮后来已经“粉身碎骨”了。

师:好, 接着说。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生:“知恩图报到了只差肝脑涂地”。

师:选那一句呢?

生:选第一句, 诸葛亮为刘氏父子已经“肝脑涂地”了, 只差做牛做马。

生:我说第四个词语, “哭诉衷肠到了只差震天动地”。

师:那么大声音呀!

生:应该说成“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师:第一句为什么不好呢?

生:男子汉更多的是内心的哭, 声音不大, 但内心的痛苦却大, 所以用“肝肠欲断”最恰当。

最后黑板上留下了四句话:

赤胆忠心到了只差掏出心肝,

殚精竭虑到了只差分身无术,

知恩图报到了只差做牛做马,

哭诉衷肠到了只差肝肠欲断。

《出师表》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一篇自读课文。表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的一种文体。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至深,长存于史册,粲然于文苑。

二、课程标准分析:课标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疑难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意识。

三、学生学习经验分析:

1、学生在23课学习了《隆中对》,对三国历史有初深入的了解,对诸葛亮其人已有感性的认识。

2、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能结合注解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文言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翻译不够准确,需要老师给予点拔。

四、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文本,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交织的写作。

五、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善谏、情辞恳切的语言特点。

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析文章语言和写作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忠臣形象。方法目标:借助注解,合作疏通文意。诵读体味写作特色。情感目标: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七、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朗读示范法。

八、学习方法:换位思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九、预习设计:

1、学生课前通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标上读音。

2、思考课后练习。

3、查找三国时期的与诸葛亮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十、教学设计: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解题: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学生评价老师诵读,指出文中的生字词读音并板书。

忠谏()崩殂()遗()陛下 妄()自菲()薄

攸()咨()阙()陟()罚臧()否()行()阵 倾颓()苟()全 猥()自 夙()夜 驽()钝 攘()除 诹()斟()酌()

问: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文章?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语气:担忧,期望,感激,恳切,坚定。

三、齐读课文。

四、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解疏通文章。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每人一句,先读文本,再翻译,最后找出疑难问题,互相解决。

五、抽生逐句翻译课文,教师点拨。(注意四字词)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危急存亡:谓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开张圣听:原来的意思是指扩大圣明的听闻。现在的意思是要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引喻失义: 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裨(pí)补阙(quē)漏:此词意为查缺补漏、弥补过失遗漏。有所广益:得到更多好处。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不求闻达:不追求显达扬名。猥自枉屈: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危难之间:在危机患难期间。夙夜忧叹:日夜忧愁叹息。北定中原:北伐平定中原。

庶(shù)竭驽(nú)钝:希望竭尽我低下的才能。斟酌损益:考虑事物的好坏。以彰其咎: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六、小结并作业:在作业本上梳理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再读课文,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 2 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三、变换角度,说理评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条建议最重要。

2、如果你是后主,读了这篇表,哪些言辞最能触动你?

3、小结:自古忠言逆耳,诸葛亮却说得委婉恳切,既提出对后主的期望,又不失君臣之分。

四、情线再觅,陈情抒情:

写此文时,诸葛亮已46岁的人了,华发早生,忧思忡忡。情到深处更是涕泗横流。假如你是诸葛亮,结合你对历史的了解,谈谈你此时的想法,为什么会“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学生可能的答案:

1、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

2、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3、对后主的担忧和期望。

4、对出师北伐的坚定交心和必胜信念。„„

五、拟写感言,凭吊蜀相。

后人对《出师表》的评价很高,如:陆游,文天祥,杜甫„„

六、小结: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十一、作业反馈设计:

1课外搜集诸葛亮事迹、传说、俗语等,写一段评说的文字。2背诵课文。

3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

十二、板书:

十三、反思:

绿鹰出师表 篇3

诸葛亮北伐共上书过两份出师表,其中《前出师表》写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现在的话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我们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

时光转到上世纪90年代,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在1970年世界杯预选赛非洲赛区开放之后,他们始终与世界杯无缘,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尼日利亚开始强势崛起,先后夺得了1988年和1990年非洲杯亚军,可惜在1990年世界杯预选赛分组中,他们遭遇到了风头正劲的喀麦隆,遗憾地无缘1990年意大利之夏。经过又一个四年的卧薪尝胆,“非洲雄鹰”终于显露狰狞,他们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虽也遇到了些许困难,但还是挤掉了“大象”科特迪瓦和“北非之狐”阿尔及利亚,首次跻身世界杯决赛圈。

那确实是一支让任何人难以遗忘的球队,用“兵甲已足”来形容毫不夸张,是年耶基尼刚刚夺得葡超最佳射手,中场核心奥科查则已成为了德甲最炙手可热的球星,“水牛”阿莫卡奇则是英超史上首位夺得足总杯的非洲人。除此外,这支队中还有很多才华洋溢的球员,如菲尼迪·乔治(一年后帮助阿贾克斯捧起大耳朵杯)、奥利塞赫、伊克佩巴(两年后为尼日利亚夺得奥运会金牌)、阿穆尼克等人。

果不其然,早在世界杯前的非洲杯上,尼日利亚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决赛中他们轻松战胜赞比亚夺冠。一踏足美利坚的赛场,他们立刻起了一阵“黑旋风”,与其他几支非洲球队的疲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绿鹰”首战就以3∶0轻松战胜斯托伊奇科夫领军的保加利亚,让所有球队都为之一振,在强壮的耶基尼和阿莫卡奇面前,长相彪悍的伊万诺夫就像一只绵羊,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耶基尼打进尼日利亚在世界杯首球后,抓着球网怒吼的场面已成为了世界杯史上的一个经典画面。次战,马拉多纳领军的阿根廷同样持了不少苦头,开赛仅10分钟他们就率先失球,随后依靠卡尼吉亚风一般的速度,阿根廷才惊险地以2∶1反败为胜。小组赛末战对此前两战两负的希腊已没有任何悬念,依靠菲尼迪·乔治和阿莫卡奇的进球,尼日利亚以2∶0轻松战胜对手,并以净胜球优势以小组第一晋级。

凭借小组赛的出色表现,尼日利亚这个神秘的面孔引起了所有出线球队的恐慌,最终意大利不幸地抽到了他们。比赛果然印证了人们的预料,开场仅26分钟,阿莫尼克就率先打进一球,随后非洲雄鹰凭借稳固的防守与意大利队周旋,比赛指针慢慢指向了第89分钟,只要再坚持几分钟,尼日利亚就将复制喀麦隆在上届的奇迹,打进世界杯八强。可惜的是,尼日利亚人前89分钟的努力被一个人所击溃,意大利球星罗伯托·巴乔在第89分钟和第102分钟两度破门,将尼日利亚淘汰出局。

之后的1998年世界杯和2002年世界杯,“绿鹰”除了在法国世界杯上以3∶2逆转西班牙一战中偶露锋芒之外,再也未能展现出1994年时的豪气,2002年更是小组都未能出线。2006年,尼日利亚算小分不如安哥拉,再度无缘世界杯。好在尼日利亚并未沉寂,本届世界杯他们卷土重来。

同样,在经历了第一次北伐后的失利后,诸葛亮上书了第二份出师表,也就是后人称作的《后出师表》,不过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然而不管怎样,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从未动摇过。

如今“绿鹰”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包括本届世界杯预选赛他们的出线甚至都充满了运气,预选赛最后一轮前,出线基本成为了突尼斯队和尼日利亚队之争,而对阵肯尼亚队的比赛成为了尼日利亚队能否出线的决定性战役。替补上场的马丁斯扮演起了关键先生的角色,他下半场替补上场后梅开二度,帮助球队以3∶2逆转肯尼亚队获胜,而在另一场比赛中,已提前出局的莫桑比克人发扬了公平竞赛的精神,他们在主场爆冷,1∶0战胜了小组头名突尼斯队,这才使“非洲雄鹰”在最后一轮实现反超,幸运地得到了一张通往南非的机票。

《出师表》中一处断句的思考 篇4

笔者认为, 正确的断句应是:“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和“后”都是独立于名词“汉”的时间词, 分别表示“先前”和“后来”的意义。

下面是我对错误的断句作出的一些思考、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的断句?大概是因为: (一) 文章中多处提到“先帝”, 人们容易望文生义, 从“先帝”是一个词联想到“先汉”即“前汉”。这是极易形成的思维定势。 (二) 史学上有“前汉”、“后汉”和“西汉”、“东汉”的表述, 人们见到“后汉”的字样就认定是一个名词, 并类推“先汉”即是“前汉”。

在《诸葛亮文集》中, “汉”字作为“朝代”意义独立使用者, 共25处。在“汉”字前头加“先”和“后”, 仅《出师表》一处。这是一种特殊现象, 应该作出特别分析。“汉”之分“前”、“后”与“西”、“东”, 是汉代以后史学之称谓。“前汉”特指“西汉”, “后汉”特指“东汉”。两汉时间断限自高祖建立汉朝始, 到曹魏代汉、献帝让位止。之后刘备称帝也像刘秀一样, 立的都是汉朝的旗帜。从董卓造难到曹氏代刘的整个东汉末期, 时人称“汉”不分“先”、“后”与“西”、“东”, 在刘备称帝后, 父子统治的地域和时间内仍是如此。从那个时期的文献中可以得到证明, 兹不述诸葛亮更是把“汉”作为一个整体, 不独包括刘邦始建的西汉和刘秀中兴的东汉, 还包括刘备称帝后人们所称的蜀汉。诸葛亮以“汉”为正统, 视刘氏的江山为一脉相承, 念念不忘“兴复汉室”, 文集中有多处可以佐证的例子。

诸葛亮的那段议论, 也可以说是论史, 但那是从用人的特定的角度来论史。虽然是论史, 用意在于规劝后主亲贤远佞, 不要重蹈桓帝、灵帝亲阉宦而倾国的覆辙。那段议论及接下来的叙述, 将诸葛亮为人之谨慎和为文之高妙体现得异常精到。诸葛亮对于刘禅, 尽管由于刘备托孤、嘱其子“父事丞相”而有特殊性, 但毕竟是臣下对君上, 规劝要讲究礼节, 也要讲究策略。诸葛亮以一“先”字泛指“汉”的“兴隆”, 以一“后”字特指“汉”的“倾颓”, 并接着叙述:“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就借刘备之论把“汉”的“倾颓”同“桓、灵”联系在一起, 用以诲诫后主的良苦用心:在臣下, 是曲致其情;对君上, 则是直达其隐。“先”、“后”两词的使用极富有弹性, 足堪玩味。

纵览两汉史料, 也可发现错误的断句具有很大片面性。事实是:先汉既非始终兴隆, 而后汉一贯倾颓。至于“亲贤臣, 远小人”, 以西汉而言, 并不具有代表性;同样, 亦不能以“亲小人, 远贤臣”去概括东汉政治。

今人阅读古文, 要特别注意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 避免把两个意义相关、连在一起使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双音词的单音词, 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出师表》中的“先汉”和“后汉”即属于这种情况, 只是由于如前所述的原因, 不容易甄别罢了。

《出师表》教案 篇5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2、重点语句的翻译、背诵。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与态度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复习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文学常识

1、关于“表”: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 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2、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三、复习重点字词

(一)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菲薄裨补遗陛下t攸阙陟罚臧否行阵猥自夙夜驽钝诹攘除斟酌

(二)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通“缺”,缺失)

二十有一年(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谘臣以当世之事(通“咨”,询问、商量)

(三)古今异义词

危机存亡之秋古:时候今:季节

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店铺开张

叹息痛恨古:十分遗憾今:厌恶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卑微、见识浅陋今:品行恶劣

(四)重点词语

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殊遇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扬志气士之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臣本布衣

躬耕南阳猥自枉屈遂许先帝以驱驰

夙夜忧叹深入不毛庶竭驽钝

讨贼兴复之效以彰其咎

(五)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形容词作动词)

2、北定中原:向北(名词作状语)

(六)、一词多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以告先帝之灵用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恐托付不效有成效、实现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四、复习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五、复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关于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结束全文。

(二)逐段概括

1、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向后主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了思想品德条件。

4、向后主举荐可靠的武将向宠。

5、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6、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7、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时机已经成熟。

8、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9、表明临行之前的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隐含着担忧,透露了复杂矛盾的心情。

广开言路

(一)、提出建议严明赏罚寓情于议

亲贤远佞

(二)、追述往事三顾茅庐寓情于叙

临终托孤

(三)、归结责任,结束全篇抒发感情

六、拓展延伸

1、相关名句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3、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空城计挥泪斩马谡

七、文意理解。

(1)诸葛亮着重回顾了几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哪几件?

三件事。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临危受命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亲贤臣,远小人。最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国共产党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八、分析人物

(一)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深谋远虑

1――5段分析形势――精辟

建议一:开张圣听

建议二:赏罚公平

建议三: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忠言不逆耳长辈不露威

(二)诸葛亮为什么上表北伐?

6――7段对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六段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启发刘禅认识创业的艰难。

第七段从追述往事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告诫刘禅切记亲贤。

鞠躬尽瘁兴复汉室

(三)8――9段

叮嘱:别犯糊涂分清职责

我的职责:讨贼

大臣们的职责:兴德

陛下的职责: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忧心忡忡反复叮嘱

(四)复杂心情(第9段有何作用?可否去掉?)

学子致父母的《新出师表》 篇6

家里家外,难为一体,城里乡下,大不相同,若觉我花钱太多及有挥霍者,宜应对照港台影视之标准,以求你们心理之平衡也,不宜偏私,失孩儿体面也。

男生、女生之衣服、鞋帽、首饰等,此皆名牌,光彩异常,孩儿是以简约而购买之,愚以为穿戴之事,事无大小,悉追时髦,然后实行,必能掩盖出身,有所广益。卡拉OK,跳舞饮酒,风光之事,尝试几次,众人赞我曰能,是以同学推我为首,愚以为此类之事,事无大小,全力行之,必能使我左右逢源,优劣得所也。穿名牌,吃美食,此君子所以兴隆也,穿旧衣,少吃菜,此穷人所以倾颓也。排骨、炖鱼、烧肉、火腿,此皆大补身体之物,吾常常购之吃之,则摆脱土气,可计日而待也。

儿本平庸,考学到城市,苟求及格于班内,不求闻达于校园。友人不以我卑鄙,麻将扑克,频邀我于牌桌之上,指点我于混沌之中,由是感激,遂许众友以驱驰,每叫必到,奔波于摸牌之间,应酬于发牌之际,尔来十几个月矣。众友知吾大方,以输钱从不赖账故也。由是以来,夙夜忧叹,恐此英明被毁,以损我英名。故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今技艺已高,手法纯熟,当驰骋牌桌,庶竭驽钝,兴之所致,通宵达旦,乐以忘忧,此吾所以梦寐以求而扬我聪明之才智也。

至于听课、笔记、读书、作业,则书痴傻冒之任也。虽成绩数次下降而我却无怨无悔。考试,则东张西望,以求同桌援手。若不幸作弊被抓,则属运气不佳,以待补考。父母亦宜自谋,可东借西凑,多方筹款,脱孩儿于困境之中。儿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 篇7

Gutt根据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关联翻译理论, 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比分析《前出师表》的两篇英译文本, 以探讨关联理论对散文翻译的解释力。

二、关联理论

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 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

1、关联的定义

Sperber和Wilson把关联定义为“假设P同一系列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 即会话过程中的后一话语与前一话语, 以及会话赖以存在的语境在语义和语用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2、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Sperber和Wilson将“信息意图”定义为交际者意欲“使听话人对一组假设集合I明白或更明白”。“交际意图”是指交际者意欲使交际双方对交际者的某一信息意图达成互明。二者有根本区别, 因为交际意图能帮助落实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的实现可以改变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 信息意图只能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环境, 交际意图服务于信息意图, 交际意图的实施在于交际社会性, 以及进一步交际的需要。

3、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 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确立关联性、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

(2) 关联性是话语理解的根据, 是关联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关联是个相对概念,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话语的关联性受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信息处理所需的心理努力的共同制约。最大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语境效果;最佳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越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处理话语的心理努力越小, 关联性越强, 语境效果越大。

(3) 关联理论认为, 语境是“听话人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 “它不仅包括交际双方即时的周围情景因素、前面紧邻的语段所表达和隐含的信息, 还包括对未来的期待, 科学假说, 宗教信仰, 对趣闻逸事的记忆, 对文化的各种假定, 对说话人思维状态的种种信念。”“人们在理解话语时, 总是从可及的设想中选择语境, 根据省力原则去寻求最佳关联, 也就是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4) 最佳关联的建立,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 值得受众去处理该明示刺激;b.该明示刺激是与交际者的努力与偏好相一致的, 最具关联性的明示刺激。事实上, 寻找最佳关联就是引导听话人不仅要注意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 而且还要寻找说话人希望对方所做的那种理解。话语是否具有足够的关联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话语的表达方式, 听话人的认知环境, 智力程度和敏感程度等。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1、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1) Gutt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 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 是个推理过程, 不仅涉及语码, 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 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2)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 译者要依据百科知识、原文语言提供的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 以及原文的文化背景信息等理解原文有用的信息。寻找关联的过程就是提取各种有效信息的推理过程。

(3) Gutt认为, 翻译是对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在语言的解释性使用中需要注意原语和译语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解释性相似。

2、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与翻译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 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 翻译交际包括两个明示-推理交际活动。忠实原交际就是不但要做到忠实明示的方式, 还要做到忠实原交际的推理方式。忠实性翻译必须遵循推理空间等距原则, 即能够再现原作者对其意向读者所作出的设想, 让译语读者能够与原语读者一样在推理原作者的信息意图时具有同等的推理空间。

3、翻译中的关联性缺失与关联重构

(1) 翻译中的关联性缺失的成因

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分离:源语中足够明示的信息意图可能在译语文化中变得模糊不清或不完整, 译语读者无法据此推导出其交际意图, 最终导致译文的晦涩难懂, 从而失去关联;原语中明示的信息在译语中虽具有明示信息的功能, 但译语读者根据此明示信息推导出的交际意图与原语的交际意图背道而驰, 致使译文与原文相去甚远。语境假设的损耗与取消。语境含意的流失。

(2) 翻译中的关联重构策略

当译文出现关联性缺失时, 为了重建译文的关联, 译者必须采取一定的关联重构策略: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重新匹配;语境假设的充实;语境含意的呈现。

关联重构的文化翻译手段有:重现, 即直译法, 用于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在表达与语义上都相近时。替代, 用于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征象不同时, 它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转换, 用于原语中文化征象在译语中出现缺省时。

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 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关联的翻译观没有说必须译成什么, 只是说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可能译成什么。

四、基于关联翻译理论的《前出师表》英译文本对比分析

《前出师表》写作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议论、叙述和抒情三结合的写法。全篇文字从作者周密的思虑中酿成, 从忠贞的肺腑中流出, 析理透辟, 叙述生动, 真情充溢, 显示的是贤臣遇明君的际遇和士为知已者死的决心, 读者因其理而晓, 因其情而动。二是质朴无华、言词恳切的语言风格。因此历来为后世所传颂。译文1为谢百魁译, 译文2为罗经国译。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 (1) 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先帝不以臣卑鄙 (3) ,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谘臣以当世之事 (4) 。由是感激 (5) , 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1:I was originally a commoner, tilling my land in Nanyang, trying merely to survive (1) in the troublous times, not seeking to be known to the nobility (2) .The late Emperor, disregarding my humble birth and low position (3) , …consulting me on contemporary issues (4) .I was therefore very grateful (5) to him and promised him my whole-hearted service.

译文2:…I merely managed to survive (1) in times of turbulence and had no intention of seeking fame and position from princes (2) With an utter disregard of my low social status and meager fund o knowledge (3) , the late king condescended to visit me at my thatched cottage three times to consult me about the current events of the country (4) .I felt so grateful (5) that I promised to serve him.

(1) 苟全性命:勉强保住性命。译文1:trying to survive, 试图保全性命。译文2:managed to survive, 勉强保住性命。依据原文语言提供的逻辑信息, 另外根据关联理论, 原语和表达该话语的语句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解释性相似, 所以译文2更接近原语的信息意图。译文1的明示信息与原语的信息意图不相一致。

(2) 闻:有名望;达:显达, 做官。不想在诸侯中间追求名誉和地位。译文1:not seeking to be known to the nobility, 与原文信息意图不符。译文2适当增加语境假设, 使用直译法, 达到与原文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最佳关联。

(3) 古代的“卑鄙”是联合词组, “卑”指地位低下, “鄙”指见识短浅。译文1漏译了“鄙”, 缩小了译文读者的推理空间, 译文2使用直译法, 达到与原语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最佳关联。

(4) 当世之事, 依据原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 是指当时国家局势, 译文读者并不一定了解这一史实, 而译文2将其补充, 使译文读者获得接近于原文读者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实现译文最佳关联;另外, 译文2忠实于原文, 更接近原语的信息意图, 遵循了推理空间等距原则。

(5) 感激:现代汉语中“感激”和“感谢”是同义词, 但本文“感激”是感动、激动的意思, 无“谢”的意思。译文1和2都译为grateful (感谢, 感激) , 根据原文语言提供的词汇信息, 以及原文的文化背景信息, grateful与原文信息意图不符, 译语读者会受到误导, 导致译文失去关联。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6)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 (7) 寄臣以大事 (8) 也。

译文1:…I was appointed as envoy to Wu at the time of the debacle, and was installed in office at a moment of great peril and tribulation (6) .…the late Emperor entrusted me with that task of great consequence (8) upon his demise (7) .

译文2:…Twenty on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I received my assignment at the time of the setback and was dispatched as an envoy at the moment of crisis (6) .The late king knew of my prudence, and entrusted me on his death bed (7) with the duty of assisting Your Majesty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8) .

(6) “受任”一句, 指刘备当阳兵败后, 退至夏口, 派诸葛亮出使东吴, 缔结孙刘联盟以抗曹。但是译文读者并不一定了解这一史实, 译文1:“appointed as envoy to Wu”和译文2:“dispatched as an envoy”将这一史实补充, 符合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盼, 即究竟是奉命什么任务。而且, 译文读者能够与原文读者一样在推理原作者的信息意图时具有同等的推理空间。

(7) 临崩, 译文1:upon his demise, 译文2:on his death bed, 译文1更委婉, 使译文读者获得更近似原文读者的语境效果。

(8) 大事, 依据原文的历史文化背景信息, 指刘备托付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而译文读者并不一定了解这一史实, 两个译文都充实了语境假设, 提供给译文读者足够的明示信息。译文2补充史实, 使译文读者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就能获得接近于原文读者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重建译文最佳关联。

五、结语

基于关联翻译理论, 本文对汉语散文《前出师表》的两个英译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 散文翻译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译者首先要根据散文原文的明示, 推断出散文暗含的交际意图, 再根据语境假设, 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提供足够的语境效果, 让译文读者付出较小的努力就能理解散文。总之, 散文的翻译要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核心, 同时遵循推理空间等距原则。由于不同认知环境的文化差异, 译者需要考虑读者的认知环境, 以及如何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摘要:本文阐述了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观点以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旨在揭示翻译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交际过程, 译者必须从原语及其语境假设中进行推理, 获得最佳关联, 并在译文中明示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同时, 必须遵守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比分析了汉语散文《前出师表》的两个英译文本, 以验证关联理论对散文翻译的解释力。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语境效果,明示推理过程,最佳关联原则,推理空间等距原则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 . 新编语用学概要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0.

[2] Sperber, D. & Deirdre Wilson. 关联性 : 交际与认知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1.

[3] 王建国 . 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 [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2009.

[4] Gutt, E. 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5] 冉永平 , 张新红 . 语用学纵横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

[6] 戴抗选 , 谢百魁 . 中国历代散文一百篇汉英对照 [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1995.

[7] 罗经国 . 古文观止精选 ( 汉英对照 ) [M].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5.

[8] 唐 文 . 中学古文赏析 ( 上册 )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9.

浅析为人师表 篇8

1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 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中都体现出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师应首先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人格, 优秀品质。要照亮别人, 首先自己身上要光明;要点燃别人,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必然对教师提出以身作则, 注重身教、为人师表的特殊要求。

教师的为人师表, 对学生成长进步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道德风貌, 使学生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文明与粗野、高尚与卑劣、先进与落后, 能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 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来调节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融洽、轻松的教育氛围, 进一步沟通师生的情感,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进步等方面的积极性。总之, 教师为人师表, 为学生的进步成长、学会做人树立了楷模。

2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1) 教师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我国社会公德就是"五爱", 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这是社会主义全部道德的基本要求, 是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情感。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 而且要把爱国看做是做人的根本。"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对教师来说, 不仅体现在对待学生、对待教育工作上, 还要体现在日常的一切言行之中, 在思想意识、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人际关系、作风情操等方面都应当有所体现, 自觉起到表率作用。一个好的教师, 会在实践中经常自我反思, 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 严格要求自己, 真正做到自律、自查、自改, 使自己的各种行为符合老师行为规范的要求,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2)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即劳动对象是人, 劳动产品也是人, 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 主要看培养出来的人的素质的好坏。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教师的自身素养一定要提高。首先, 要提高师德素养, 如何才能尽快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真正起到老师的表率作用呢?要想真正地提高师德素养, 关键是教师自己, 即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教师应从自我做起, 加强自我修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一要加强学习,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不断地提高觉悟, 增强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二要学习革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先进思想和事迹, 不断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三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身修养, 提高师德水平。其次, 要广泛地进行调查, 全面了解社会、家庭、学生对学校的要求, 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社会、家庭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做好工作。第三, 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不断钻研专业知识,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以适应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形势要求。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只有教师增强自身的素质休养, 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才能带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3) 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语言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宣传真理和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所以, 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 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准确、恰当、健康、纯洁, 力争让学生从教师优美、生动、风趣的语言中获得启发和教育。坚决反对用刻薄、粗鲁的语言嘲弄、挖苦学生。教师为人师表也要体现在语言的修养上。教师行为举止要表现出良好的文明教养, 特别是课堂上的教态、表情、动作、手势等都要恰当得体, 给人一种亲切感, 表现出应有的修养、风度。

(4) 严以律己、作风正派。

要教育好学生, 教师应当言传身教, 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塑造师表形象。在思想作风上, 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 表里如一, 为人正直, 切忌弄虚作假, 装腔作势。在工作上, 教师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自觉奉献。在为人处世上, 教师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 亲切大方、平易近人。

总之, 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 教师必须加强为人师表的修养, 这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摘要:教师具有榜样作用。从"教师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严以律己、作风正派"四个方面加强为人师表的修养, 这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关键词:孔子,教师,公德,修养,素质,准则

参考文献

[1]郁金香.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2]张春蕾.浅议现代教师权威[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10) .

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 篇9

所谓暗示作用, 其表现就是要注重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去影响学生, 使学生耳濡目染, 在不知不觉中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冬季天气冷, 天也亮得晚, 学生上早自习, 有几个男生经常迟到, 发现这一情况, 我故意几个早晨天天早到, 站在教学楼的门口等学生, 两天后就再也没有发现有晚到的学生了。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言谈举止、学识、风范处处为人先。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看,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职校学生近几年的素质偏低, 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表的作用。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 由小及大, 逐渐培养陶冶学生一种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把“德育为首”的育人思想贯穿到整个德育教育工作中,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对教师的话, 总是言听计从, 极少怀疑。虽然处于高中年龄的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不如小学生, 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仍居于重要地位, 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对学生的影响, 以出色的师表感染教育学生, 哪怕是一件小事。九八级有一个学生叫王明, 他调皮、贪玩、有号召力, 班内有十几名学生和他打成一片, 每次月考他们这些人总是落后其他同学。课下或晚自习我故意几次鼓励和表扬王明同桌的同学学习进步, 又不经意地说起我们上学年代刻苦学习, 同学间你追我赶, 如今都有所成就等。慢慢地王明变了, 学习开始认真, 上课注意听讲, 并主动回答课上的问题, 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如今他也成了一名教师。他给我来信说:当初如果我要是狠狠批评他, 好逆反的他, 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对学生来说, 教师不仅是“经师”, 更重要的是“人师”, 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仿效的榜样。孩子们有模仿的特点,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重要对象, 不仅言谈举止, 待人接物, 兴趣爱好, 甚至还模仿教师的书写风格和走路的姿势。从学生的身上可以看到教师的影子。针对我校双差生较多的实际, 学校对教师提出了许多言、谈、举、止要求, 我认为这些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力量是建立在教师崇高威信基础之上, 教师威信的建立又有赖于教师本身的自我修养。我们知道, 人的心理的反映不同于照相机, 只有诸方面都堪称师表的教师, 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威信, 才能成为学生仰慕、向往崇拜和效仿的对象, 才能给学生以有力的榜样暗示。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篇10

首先, “亲其师, 信其道”, 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 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 热情关怀, 热心帮助, 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 班主任和蔼可亲、坦诚相待才会有力地做好教育工作。

其次是教师的人格要合格。教师的职责是育人, 作为在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 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 关心学生。一切师德要求都要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 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因此,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第三教师要讲究文明, 以身作则。

我在刚做班主任时, 曾走过一段费力不讨好的道路, 对于学生的错误, 我非得揪出来, 从不轻易放过。因为我认为如果不管他们就是不负责, 而教师就得负责, 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比如, 有的学生不认真做值日, 我就在班上公开批评他, 而后便是罚他再做一天, 并申明, 如再不认真就再做, 直到做好为止。结果值日问题只是在短期内有一些变化, 时间不长又开始恢复原状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请教了老教师之后, 我才明白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家长们总认为孩子干点儿活得很累!于是, 大人们便剥夺了孩子们的锻炼机会, 直至今日孩子们没有能力。在与家长的交流中, 我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根本是不干活的。因此, 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故意偷懒, 主要是由于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认真?怎样才算是做好了;再有就是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偷懒的坏习惯。基于这种情况, 我在班上没有责怪他们, 而是对他们讲:“我认为大家都想努力为班级奉献自己的一份心, 只是有些同学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后, 我会教同学们做。”从此, 我几乎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对于做得好的学生, 在班里大力表扬。从此, 班里的值日问题基本解决了。从这件事情的解决中, 我领悟到了学生绝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 对于教师来说, 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 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我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 你对他笑, 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 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 他就对你冷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出师表》】相关文章:

出师表 / 前出师表06-23

后出师表04-11

出师表答案05-06

《前出师表》08-31

前出师表习题04-10

出师表重点复习04-29

出师表原文翻译05-15

出师表大题06-05

出师表提纲答案06-23

出师表优质课件06-28

上一篇:公安高校下一篇:城市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