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喘息

2024-07-12

反复喘息(精选七篇)

反复喘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历选择:本组共210例,男性126例,女性84例;年龄6月以下101例,6~12月75例,1~3岁21例,3岁以上13例;病程大于1~3月79例,3~6月92例,6月以上39例;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第一次以毛细支气管炎入院主要症状为喘息,经治疗痊愈出院,第二次呼吸道感染又出现喘息,年龄多为1~6月,20例;

(2)慢性咳嗽,以晨起夜间咳嗽为重,48例;

(3)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次发病以咳嗽为主证,经常规治疗一般在14天以上无明显效果,76例;

(4)因吸入冷空气、烟雾、特殊气味,或进食甜、咸、寒之品即出现咳嗽喘息症状30例;

(5)确诊支气管哮喘3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临床具有感染症状体征的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分别治疗,急性期根据喘息程度[2](参照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重度、中度分别给予相应缓解症状的药物,抗菌素,中药辩证施治。中药生脉饮合玉屏风散加桔梗10g,前胡10g,炙枇杷叶10g,紫苑10g,僵蚕10g,苏子10g,葶苈子10g。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100~150ml分三次口服,连服5天后,上药改为2日1剂,每日服2次,连服10天。缓解期给予氟替卡松气雾剂125~250μg吸入,每疗程3月。

1.2.2 无感染的慢性咳嗽,吸入冷空气等即出现咳嗽、喘息的予沙丁胺醇气雾剂100~200μg,氟替卡松气雾剂125~250μg,均为每日2次,吸入,每疗程3月,同时根据年龄、病情适当调整剂量、用药次数。中药服法同上。

1.2.3 确诊支气管哮喘的,除采用1.2.2治疗方法外,按支气管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方案治疗。

2 结果

本组选取210例,经上述治疗1~2疗程,停药随访1年,均无喘息发作,即使呼吸道感染及再次接触冷空气等亦无喘息发作。

3 讨论

目前认为婴幼儿反复喘息存在两种形式:一些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无特应性家族史,本人也无特应性表现,常在学龄前不再出现症状,以后也不再有哮喘症状。可能会有轻微的肺功能损害和气道高反应性。另一些反复喘息的婴幼儿常有特应性病史如湿疹,喘息症状可经儿童期一直持续到成年期。这些儿童在婴幼儿期就可以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的典型特征。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婴幼儿喘息,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使用哮喘的诊断有效使用抗变态反应炎症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的缩短或减轻喘息发作[1]。因此本组病例均采用吸入疗法,但其疗程较常规哮喘吸入疗法疗程短,用药剂量小,可能与笔者临床运用中药有关,本文中药生脉饮合玉屏风散能够调整患儿的免疫功能,桔梗、前胡、炙枇杷叶等具有肃肺化痰的功效,从而减少喘息反复发作。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病例急性期积极治疗,缓解期预防治疗控制喘息反复发作。方法:对所有病例根据感染情况分组分期中医辩证施治结合小剂量沙丁胺醇、氟替卡松吸入防治婴幼儿喘息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经过中药辨证治疗1~2个疗程,西药吸入1~2疗程,停药随访一年,均无喘息发作。结论:中药辩证治疗结合沙丁胺醇、氟替卡松吸入对婴幼儿喘息反复发作具有显著的预防治疗作用。

关键词:喘息,婴幼儿,反复发作,预防

参考文献

[1] 曹玲.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的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 :248~249

反复喘息 篇2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超声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吸入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阵发性咳嗽等,伴或不伴水肿、气道急性炎症等症状[1]。由于部分患者伴有气道慢性炎症,毛细支气管炎病发后易出现反复喘息现象,增加患儿痛苦,不利于其生长发育[2]。为此积极预防或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至关重要。本研究就此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吸入两种方式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毛細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X线、肺部啰音听诊等检查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智障、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等患儿。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24个月之间,平均(6.1±1.1)个月。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儿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吸入药物为糜蛋白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2351,规格:4000单位/5支)。使用前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1天1次,1次2000单位。若患儿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要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治疗。

观察组:该组患儿给予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吸入药物为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生产,批准文号H20090902,规格:2毫升∶0.5毫克),1次0.5~1毫克,1天2次;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减少用药次数到1天1次,1次1微克;若患儿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要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治疗。

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月,观察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叮嘱两组家属每隔1个月带领患儿复查1次。

1.3 观察指标 IgE浓度(免疫球蛋白)、IL-4(白细胞介素-4)及CysLTs(半胱氨酰白三烯)。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后平均随访9个月,观察组患儿出现反复喘息1例,占3.33%;对照患儿出现反复喘息9例,占30%,两组比较χ2=7.68,P=0.00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IgE浓度、IL-4及CysLT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3、-3.49及-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以雾化吸入为主,一方面与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特殊生理结构有关,患儿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后易出现气道痉挛、支气管分泌物过多现象,致使呼吸道阻塞,通过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方面是雾化吸入具有操作方便、药物直接作用、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3]。然而雾化吸入方式及吸入治疗药物具有多样性,为此合理选择有效吸入方式及药物至关重要。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是通过解除支气管阻塞、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血管通透性达到改善支气管炎、反复喘息症状的目的,且其起效快、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利用空气压缩泵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操作便捷,且对时间及空间没有限制。超声雾化吸入一般用药量较多,治疗时间较长,且对进入呼吸道的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患儿出现缺氧症状。本研究观察组患儿经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后,随访期间反复喘息发作率仅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且观察组治疗后IgE浓度、IL-4及CysLTs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混悬液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威.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临床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

[2]李亚红,程丽萍,李丹.不同雾化时间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3):34-35.

反复喘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82例婴幼儿反复喘息的案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48例, 女34例, 年龄在3个月~4.5岁, 平均年龄为 (2.1±0.3) 岁, 其中支气管肺炎17例, 毛细支气管炎46例, 喘息性支气管炎19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 有过敏性鼻炎史12例, 有异位性皮炎史14例, 父母有哮喘史5例, 6个月已发生3次喘息33例, 曾因严重喘息或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16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雾罐吸入治疗, 两组患儿治疗前均无使用激素治疗史。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分类及临床表现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常规的抗病毒、抗炎、平喘、解痉治疗, 在常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雾罐吸入治疗, 教会家长使用带面罩的储雾官并嘱咐应全程陪同, 按照患儿的实际病情参照儿童哮喘防治常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轻度29例, 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25μg/d;重度12例, 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250μg/d, 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抗病毒、抗炎、平喘、解痉治疗, 3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儿治疗后的病情发展及反复喘息的好转程度等, 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 Ⅰ级:治疗3d后喘息症状明显好转, 未见好转的进入下一级;Ⅱ级:治疗5d后喘息症状明显好转, 未见好转的进入下一级;Ⅲ级:治疗7d后喘息症状好转, 未见好转的均无治疗无效[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治疗后3d、5d、7d内的缓解率及患儿反复喘息的疗效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后再发作情况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单位采用χ—±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3d、5d、7d内的缓解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反复喘息的疗效及再发作情况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3。

3 讨论

引起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为主, 包括婴幼儿哮喘、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病、喘息性下呼吸道病、喘息婴儿综合征、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而婴幼儿是属于一个生理及气道解剖结构皆未发育成熟的年龄阶段, 往往由于大气道的M受体发育相对成熟, 小气道的β2受体尚未发育成熟, 导致对茶碱的不耐受, 并且存在较大的个体代谢性变异[2], 一般情况下, 常规的平喘药物效果不理想, 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以吸入性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新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自2001年开始在国内开始推广应用, 专门针对哮喘症的儿童及成人进行吸入治疗, 起效较快, 对于局部的抗炎效果明显, 能有效地减低气道高反应性, 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但丙酸氟替卡松对于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临床实践经验缺乏, 无法明确其有效率及安全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3], 酸氟替卡松用于治疗婴幼儿哮喘, 疗效显著, 尤其年龄在4个月~1岁的小龄婴幼儿, 其药物用量控制在100~200μg/d, 以3个月为1个疗程, 无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表明丙酸氟替卡松对于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安全有效。本文研究中, 在常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配合储雾罐吸入治疗1周后缓解率达95.1%, 并且能有效预防喘息发作, 平均1年内再发作次数<5次, 治疗7d内反复喘息好转率为100%, 而常规治疗方法治疗7d内反复喘息好转率为75.6%, 表明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婴幼儿急性喘息发作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显著, 明显优于常规的传统治疗, 再发作率低, 有效缓解反复喘息, 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胜利, 何金宁, 郭发伦.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婴幼儿早期喘息6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3) :387-389.

[2]沙吉, 侯伟, 卓玛措, 等.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疗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2) :196-197.

反复喘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前国内外对婴幼儿反复喘息暂缺乏明确定义, 该研究将其定义为1年内喘息发作4次以上的婴幼儿, 年龄6~36个月,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住院确诊为反复喘息患儿, 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 肺部有哮呜音。剔除标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先天性心脏病, 其他先天性畸形, 免疫缺陷, 曾经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健康对照组选自同期正常健康体检患儿。

1.2研究方法

研究按哮喘预测指数共分3组, 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 (A组) 、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 (A组) 22例, 男16例, 女6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 (B组) 22例男15例, 女7例;正常对照组 (C组) 10例, 男7例, 女3例, 哮喘预测指数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年版) [1]。所有患儿入院当日采集静脉血, 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 (CD3+) 、B淋巴细胞 (CD19+) , T辅助性淋巴细胞 (CD3+、CD4+) , T抑制性淋巴细胞 (CD3+、CD8+) 的水平。观察不同组间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差别。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的分析结果均以[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结果

A组共22例,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7例, 占总数的77.27%、;B组共22例,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3例, 占总数的13, 63%;C组共10例, 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例, 占总数的11.11%。

2.2统计学分析

A组与C组相比χ2=13.07, P<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相比χ2=0.08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为A组与C组比较的χ2与P;△为B组与C组比较的χ2与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 哮喘的定义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引起气道高反应, 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由于该病喘息发作的非特异性, 部分哮喘患儿易被家长忽视, 也易被医生误诊, 因不能明确诊断而缺乏有效抗治疗是导致儿童因支气管哮喘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过敏性慢性炎症, 气道上皮细胞因慢性炎症而损伤、脱落和坏死, 进而可导致基膜下胶原沉积、杯状细胞增生和平滑肌肥厚, 并致气道重构, 这些形态改变可能不完全可逆[3], 因此强调对支气管哮喘必须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儿童哮喘多起始于3岁前, 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儿, 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 因此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识别出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患儿, 并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必要的[4]。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方案示5岁以上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有明确标准, 但婴幼儿哮喘的诊断, 存在一定的困难[5]。我国2016年版的儿童哮喘诊疗指南所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 适用于婴幼儿, 可是由于在婴幼儿肺功能等生理学检测难以进行或结果不可靠等原因, 加之多种疾病可引起婴幼儿喘息, 所以, 对婴幼儿哮喘确定诊断是困难的[6]。

如何从婴幼儿喘息中作出哮喘诊断, 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不能完全根据发作次数来诊断哮喘, 因为病毒诱导的喘息也可以有3次以上的喘息;其次哮喘也有首次发作。为避免哮喘诊断的扩大化, 我国曾使用评分法诊断婴幼儿哮喘, 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近年提出废除这一诊断标准, 但没有一个合适的诊断标准可以替代。现在较为公认的确定婴幼儿哮喘的评估指标为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和PRACTALL共识报告[7]。但此指标仍不是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 并且此内容中客观性的观察指标较少。

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 也是目前临床上对反复喘息患儿是否进行抗哮喘治疗依据。但哮喘预测指数用于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仍缺少理论依据。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 是与淋巴细胞免疫异常与功能失衡相关的慢性炎症[8], 哮喘患儿存在淋巴细胞免疫异常与功能失衡, 那么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反复喘息的婴幼儿是否也存在淋巴细胞免疫异常与功能失衡呢。

哮喘本质是免疫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已有研究表明[9], 哮喘患儿存在持续慢性的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和失衡, 那么这种慢性持续性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和失衡是否发生于婴幼儿期, 是否反复喘息的婴幼儿都会发展成哮喘患儿,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作为婴幼儿哮喘的诊断, 目前临床主要依据症状, 发作次数, 严重程度及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反复喘息的婴幼儿有无发展成持续哮喘的可能, 但目前这种评估方法尚缺少理论依据[10]。国内外[11]已有许多研究观察到在婴幼儿出生后早期, 喘息发生率较高,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3岁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希望以此来减少反复喘息婴幼儿进展为哮喘或反复喘息本身所给患儿带来的伤害。目前公认哮喘预测指数是评估反复喘息患儿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但对预测指数阳性的患儿是否需要进行抗哮喘治疗尚未有理论依据。有研究报道哮喘易感基因与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的喘息相关, 这提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有发展为持续哮喘的可能, 文献报道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CD23、CD30、CD34及IL-17表达明显增高, 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12,13], 该研究收集反复喘息婴幼儿, 分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 哮喘指数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 检测患儿血清中淋巴细胞免疫分型, 结果发现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有明显免疫细胞分型异常, 主要表现为CD3+细胞降低, 以CD4+降低为主, CD19+明显增高, 而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患儿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无明显异常。这与文献报道一致。这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的反复喘息患儿抗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见附表。

反复喘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儿

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91例,男53例,女38例;年龄9个月~2.5岁,其中<1岁者11例,1~2岁者63例,2~2.5岁者17例。治疗前每年发病3~4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A组31例;治疗B组32例;对照组28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病程等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均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抗病毒、抗炎、止咳平喘等治疗,所有患儿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支气管扩张剂特布他林(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疗程7~10 d,喘憋严重者静脉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 mg/(kg·次),2次/d,连续3 d,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A组缓解期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杭州默沙东公司,批号:J20070068)4 mg/d,1次/晚,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国药准字号B20020074盖天力药业)。每次半袋(5 g),2次/d;饭前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

1.3 疗效评价

3组患儿治疗后均随访一年,观察一年内喘息反复发作次数,观察住院期间咳喘、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显效:患儿喘息发作时临床症状及肺部喘鸣音明显轻,咳喘易控制,病程明显缩短,治疗后1年内发病次数减少3/4以上;有效:患儿喘息发作时临床症状及肺部喘鸣音轻,病情较易控制,病程较治疗前缩短,治疗后1年内发病次数减少1、2次;无效:患儿患病次数、病情、病程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组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28例,显效0例,有效3例(10.71%),无效25例(89.28%);治疗A组31例,显效13例(41.93%),有效11例(35.40%),无效7例(22.58%);治疗B组32例,显效27例(84.37%),有效4(12.5%),无效1例(3.12%)。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3%和96.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10.71%(P<0.01),且治疗B组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

2.2 3组患儿临床咳喘缓解时间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的临床咳喘缓解时间与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B组较治疗A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1),见表1。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1;b与治疗A组比较,P<0.01。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感染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错综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感染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尚可有肺炎支原体及其他病毒感染。对一些有过敏体质的患儿,病毒诱发首次喘息后常可引起喘息反复多次发作,其原因系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免疫机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发作后可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的慢性炎症,而这种呼吸道的高反应性可在感染恢复后持续相当长的时间[3],当有冷空气的刺激或再次感染时很容易引起反复的类似哮喘样的喘息发作,即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如不及时治疗,日后可能发展成为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4]。研究发现毛细支气管炎病理改变为毛细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加、支气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气道壁水肿及气道痉挛,集感染与气道变态反应于一体,婴幼儿年龄越小越易复发。近年来,关于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方面的研究及寻求有效预防毛支后反复喘息的治疗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儿科界关注的热点。

近几年研究显示白三烯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是导致喘息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之一,是强效的炎症递质,由包括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释放。其生物学效应包括: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和促进局部炎症性介质释放导致气道平滑痉挛和气道高反应、刺激呼吸道粘液生成、提高血管的通透性、气道重塑等,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积及激活,进一步损伤黏膜,加重炎症。如果能够有效阻断Cys LTs的作用,即能有效控制喘息的发作[5]。而孟鲁司特钠是一种口服有效的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体,其主要通过与存在于各种细胞表面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结合,使半胱氨酰白三烯的致炎效应被中断,从而对上述生物学效应起到拮抗作用,可减轻气道减轻黏膜水肿,减少气道分泌物,缓解平滑肌痉挛,减少炎性细胞在气道壁的浸润及改善气道高反应性[6],最终发挥其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的作用。

槐杞黄颗粒是近几年研制出的一种中药免疫调节剂,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三味药组成,其中主要药理成分为槐耳菌中的槐耳菌多糖,因其有活性很高的生物反应调节功能,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诸多环节,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主要机制有以下二方面:(1)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成熟、分化,而起到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2)通过诱生γ-干扰素,抑制喘息患儿体内Th2细胞的分化,阻止Th1/Th2向Th2偏移及调整抑制性与辅助性T细胞的比例,而起到抑制病理免疫功能亢进及纠正免疫功能失调的作用。槐杞黄正是利用这种双向免疫调节功能来改善喘息患儿机体免疫紊乱状态,一方面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而明显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另一方面阻止病原体感染所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及反复喘息。通过本文的3组对比,作者认为孟鲁司特钠与槐杞黄颗粒联用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消除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增强气道抗感染及抗变应性炎症的能力,其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疗效确切,它适用于所有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的长期预防治疗,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槐杞黄颗粒应用于临床预防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91例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组(A组31例);孟鲁司特钠和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组(B组32例);对照组28例。每组均随访一年,观察一年内喘息反复发作次数,观察住院期间咳喘、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儿总有效率及临床咳喘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3%和96.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B组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的临床咳喘缓解时间与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B组较治疗A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1)。结论 盂鲁司特钠与槐杞黄颗粒联合用药比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应用于临床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效果更佳。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槐杞黄颗粒,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洪建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实用变态反应学共识报告.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6):1297-1300.

[2]鲍一笑.张廷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59.

[3]漆晓东.潘治星.中西医结合治疗耍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中医儿科杂志,2010,6(1):31-32.

[4]胡亚美,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9.

[5]Sacre Hazouri JA.Leukotrien antagon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comorhidities.Rev Alerg Mex,2008,55(4):164-175.

反复喘息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的患者都与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准则相一致。诊断标准有:(1)首次发病;(2)血清特异性RSV-IgM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ELISA)检测后显示为阳性;(3)但要排除结核感染、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气管异物等疾病。排除标准有:(1)没有坚持随访的患者;(2)没有按医嘱规定用药的患者。其中符合条件的为265例,女性为93例,男性为172例,均为4~18个月的月龄。按入院日期进行编号,从中随机分配分为3组,分别是甲、乙、丙三组。当中为治疗组的是甲、乙两组,甲组77例,乙组82例;丙组66例,为对照组。从统计学上进行分析其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前3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如月龄、病程、病例、个人及家族过敏史、病情严重度,可将其分为极重型、重型及普通型。3组一般情况见表1。统计学上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患者在急性期有一样的治疗方式,包括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当发生细菌感染时还要使用抗生素等。在控制了急性期的症状后,甲组77例患者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半年以上给予4mg/d,每天晚上服用一次,连续服用半年,半年以下给予2.5mg/d;乙组82例患者和甲组有相同的用药方法和剂量,但是仅仅连续服用3个月;丙组66例患者,没有任何用药情况。甲、乙两组患儿家长在患儿出院前接受培训,学会正确的用药方法。

1.3 观察指标

在预防治疗时随访一次的时间间隔为1~2星期,对不良反应、喘息及用药情况等进行相应的指导;在疗程完成后要坚持2年没1~3月随访一次,查看是否有复发情况发生。按照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婴幼儿哮喘是指发作时肺部有哮鸣音并排除其他引起哮喘的疾病,反复发作的喘息不小于3次。统计学方法:运用F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婴幼儿哮喘发生情况见表2。(1)甲组、乙组合计与丙组比较,χ2=13.64,P<0.01;(2)甲组与丙组比较,χ2=10.48,P<0.01;(3)乙组与丙组比较,χ2=6.10,P<0.05;(4)甲组与乙组比较,χ2=1.10,P>0.05。

2.2 不良反应:口服孟鲁司特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婴幼儿时经常发生毛细支气管炎,大多数是由RSV导致的。现今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生与毛细支气管炎关系密切。Sigurs等对年龄不足一周岁,由于RSV下呼吸道感染所以住院治疗的患儿进行了7年的预测性研究,在以后哮喘和喘息反复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0%和68%,都比对照组高出很多。研究表明,恢复期及急性期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中IL-5水平都较高,也许和其有关的是感染后反复喘息。患儿感染RSV后可引起支气管壁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分泌物增加及黏膜水肿的原因是气道释放的半胱氨酰白三烯,胱氨酰白三烯(LTC,LTD,LTE)是效价很强的炎性介质,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等许多细胞的释放。半胱氨酰白三烯(CydT)受体与哮喘前介质相结合。存在于人气气道(包括气道巨噬细胞及气道平滑肌细胞)的是l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以及别的炎性细胞(包含某些骨髓干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1,2]。和哮喘的生理病理有关的是CysLTs。白三烯在哮喘中介导的效应有一系列的气道反应,例如黏液分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支气管收缩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对CysLT受体有很高的选择性和亲和性的是孟鲁司特钠,能够有效的对LTD、LTE及LTC与CysLT受体结合多产生的生理效应而没有任何受体激动活性进行抑制,与位于于各种细胞表面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结合的是孟鲁司特钠,中断了半胱氨酰白三烯的致炎反应,进而使平滑肌痉挛得到缓解,使气道分泌物减少,使黏膜水肿减轻,使炎性细胞在气道壁的浸润减轻,进而使气道的高反应性得到改善,喘憋得症状得到缓解、明显缩短持续的时间,且可降低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发生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的作用。本组资料显示,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给予孟鲁司特钠连续口服预防治疗,其哮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提示急性期后连续口服孟鲁司特钠对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及哮喘有预防作用。但经校正χ2检验差异无显着性的是两预防治疗组之间哮喘的发生率。

为在急性期症状控制以后,想要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发生率,要接着给予孟鲁司特钠连续口服治疗3个月。连续口服3个月,药品花费不大,基层患儿家庭能承受,且本品可与食物同服,婴幼儿容易接受,不良反应少见。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9-1201.

反复喘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 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4]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且均存在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所有病例中女42例, 男68例;年龄为2个月~2.4岁, 平均年龄为8个月。入院前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且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气肿等并发症, 同时除外罹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结核杆菌感染、支气管异物等。住院后对患儿进行常规抗病毒、解痉治疗, 同时予以吸氧和必要时吸痰等处理, 部分患儿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 合并细菌感染的部分患儿应用抗菌素, 治愈后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 2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出院后对治疗组患儿继续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同时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布地奈德 (杭州默沙东有限公司生产) 的用法为第1周布地奈德1ml (0.5mg) 加入生理盐水至2ml, 压缩雾化同时面罩吸入, 每次15min左右, 每天2次, 1周后改为布地奈德1ml (0.5mg) 加入生理盐水至2ml, 压缩雾化同时面罩吸入, 每次15min左右, 每天1次;孟鲁司特的用法为每天4mg, 睡前口服1次, 2药的疗程均使用3个月。而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治疗。

1.3 观察指标

门诊每周随访1次, 观察并统计所有患儿自出院至出院后6个月内上述观察期内发生喘息性疾病的病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喘息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喘息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其病因常见的有感染、接触过敏原或支气管肺先天发育不良等, 其中感染为其最常见的病因, 而感染的病原大多数是呼吸道合孢病毒, 引发的疾病最常见为毛细支气管炎。有研究发现喘息性疾病的患儿气道分泌物及血液中存在类似哮喘患儿所特有的炎性物质, 该炎性物质可引起平滑肌痉挛, 血浆渗出水肿, 腺体分泌增加, 从而导致支气管阻塞[5]。故婴幼儿喘息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病毒感染后致使患儿全身免疫激活和气道局部的炎性反应, 从而引发气道狭窄、支气管痉挛、气道黏液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婴幼儿喘息患儿病后具有反复发作倾向, 其中30%~50%患儿可发展成支气管哮喘[6]。因此对婴幼儿喘息进行早期干预对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和抗炎作用, 可有效抑制小支气管及肺泡的炎性反应,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同时有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哮喘发病率[7]。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糖皮质激素, 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 抗炎效果强, 雾化吸入后可进入肺部, 减少腺体分泌, 抑制气道高反应, 修复气道, 从而达到缓解气喘症状[8]。目前随着GINA方案的推广普及, 吸入激素已作为第一线防治药物。国内有学者报道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 LTs) 的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内明显升高[9], 白三烯是强效炎性介质, 而其合成和释放不受皮质激素的影响, 而孟鲁司特作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其引发的炎性反应, 也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孟鲁司特可以改善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 因此可作为预防喘息的辅助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口服孟鲁司特后的患儿发生喘息疾病例数少于对照组, 从而提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口服孟鲁司特能有效干预呼吸道合孢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发作, 降低哮喘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蔡美霞.氧驱动吸入布地奈德、特步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婴幼儿喘息117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 2011, 3 (4) :344-345.

[2]李风侠, 张潼丽, 武万良, 等.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4) :1802.

[3]胡传奇.吸入布地奈德加孟鲁司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婴幼儿反复喘息[J].临床医学, 2008, 28 (3) :36.

[4]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5, 1200.

[5]Editorials.Threapy for bronchiolitis:help wanted[J].J pediatric, 1997, 130 (2) :170.

[6]侯伟, 郑娜, 王卫玲, 等.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 2004, 33 (4) :363-365.

[7]彭东红, 黄英, 陈坤华, 等.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4) :304.

[8]张瑞珊, 赵源, 谭娴玲.普米克令舒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5) :289.

上一篇:树突状细胞(DCs)下一篇:高职体育教育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