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2024-08-27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精选十篇)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1

会议电视是集图像、语音、数据于一体的一种实时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业务;利用会议电视, 身处异地的人们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会议和讨论, 并传送数据资料 (如PPT) , 实现高层次的应用。

会议电视系统一般由多点控制单元 (MCU) 、会议终端、传输网和支撑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2 会议电视主流协议技术发展

1990年国际电联 (ITU) 发布了主要针对电路交换网的H.320标准。

1996年, 随着Internet网的迅速发展, 为了实现在IP网络上开展视讯业务, 国际电联 (ITU) 发布了H.323的标准。

2003年, 发布了H.264标准和H.239标准。

SIP协议是由ITEF组织发布的标准, 采用独立于底层的应用层信令协议, 一般使用UDP等无连接的协议。

2.1 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

H.261是最早出现的视频编码建议。H.263的基本思想是基于ITU-T的H.261标准, 编码有运动补偿能力。

MPEG系列标准由ISO组织制定, 主要应用是视频的存储、视频广播和流媒体, MPEG系列标准本身对实时性要求并不高, 为了在会议电视上获得良好的视频效果, 必须提供很大的带宽。

采用H.264的多媒体系统在图像质量上大大优于现有系统。测试如下表:

2.2 视频分辨率主流标准

⑴CIF普清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通用中间格式) :

格式比例:4:3;

分辨率:352X288;

帧频:25帧/秒, 30帧/秒。

⑵SD标清Standard Definition:

格式比例:4:3;

视频标准:H.261, H.263, H.264;

分辨率:4CIF(704X576);

帧频:25帧/秒 ,30帧/秒。

⑶HD高清High Definition:

格式比例:16:9分辨率;

1080i分辨率为1920可见点x1080可见扫描线 (隔行扫描方式) ;

720P分辨率为1280可见点x720条可见扫描线 (逐行扫描方式) ;

1080p分辨率为1920可见点x1080可见扫描线 (逐行扫描方式) ;

帧频:25帧/秒, 30帧/秒, 50帧/秒, 60帧/秒。

3 网络实例:H.320和H.323比选

在实际运营应用案例中, H.320和H.323常作为比选对象, 国内外主流厂家完全支持两种技术协议;由H.320组建的会议系统较H.323的会议系统, 具备更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成为高端客户的首选应用。主要组网方式如下图:

下面将从承载网角度讨论高清晰会议电视的承载方式。对一般运营商而言, 从省份到各地市可以有3个网络供选择:城域承载网、DCN网和SDH传输网。

城域网面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类业务, 现有端到端的QOS类业务尚无法真正部署, 以致达不到高清晰会议电视对于承载网带宽稳定性、丢包率及时延的要求。

DCN网络是覆盖全省的企业运行支撑网络, 已延伸运营商所有局点, 可以满足会议电视的接入需要, 但由于运行了BOSS、财务等重要支撑系统, 如在DCN网上运行高清晰会议电视系统将会挤压本不宽裕的带宽资源。

为保证传输带宽和传输质量, 本文建议采用SDH传输网作承载网, 会议电视终端通过N×E1电路上联到归属MCU。

4 网络实例:MCU部署

本网络实例中节点主要包括省公司及下辖的11个地市。描述如下:

组网一:出于对MCU的统一管理和维护的方便, 可在省公司放置5台MCU, 所有的会议终端通过长途传输接入MCU。MCU采用一主四从, 集中放置, 完成省公司和县市公司会场终端的部署。四个从MCU分别接入11个地市和所辖县市分公司的终端。

此方案可以节省MCU资源, 同时便于对MCU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缺点是任何终端之间开会都必须经过省公司MCU, 组织会议不够灵活, 同时比较浪费传输资源。

组网二:MCU分布式部署于省公司及11个地市, 每节点1台MCU, 完成省公司和县市公司会场终端的部署。

此网络结构可以节省传输资源, 同一个MCU下面的终端之间开会不需要经过省公司的主MCU, 会议可以由地市公司来组织。缺点是每个地市都需要设置MCU, 比较浪费MCU资源。

为节约传输网络资源、便于地市公司灵活组织会议, 运营商多采用组网二的方案。

5 运营支撑系统

运营支撑系统包括业务受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业务管理中心、认证计费中心、网管中心、业务数据库和GK服务器。其主要功能包括预约管理、主叫呼集管理、计费管理、统一网管等。

业务受理中心由营业员操作, 负责日常业务受理。业务受理中心具有用户开户、用户修改、用户销户、卡帐户充值、后付费帐户交费和单据的打印功能等。

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完成会议预约、会议历史信息查询、通讯录管理、帐单查询、会议控制以及留言板等功能。

业务管理中心由业务管理员操作, 它包括两个部分:会议调度系统、业务统计与分析系统。会议调度系统为业务管理员提供了会议预约、会议手工调度、会议控制、留言板等功能。业务统计与分析系统为业务管理员提供了方便、直观、有价值的业务统计信息, 为业务管理员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认证计费中心由AAA管理员操作, 负责完成AAA管理员的管理、营业员的管理、业务的配置、用户组的管理和资费套餐的配置等, 接受计费采集点的话单并完成计费、负责结算等。

网管中心完成对MCU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

Gatekeeper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软件系统, 主要在IP网络侧进行H.323节点呼叫的管理与控制, 并提供附加的服务。

Gatekeeper系统提供以下功能:⑴地址翻译:将IP节点的地址别名翻译为传输地址以提供呼叫功能;⑵接入控制:根据一定的接入控制策略如 (带宽管理策略、节点权限管理策略等) 决定是否允许节点进行呼叫;⑶区域节点管理:管理区域内节点的注册、呼叫等行为。同时提供节点属性预定义功能, 管理员可对节点的某些属性 (如允许的呼叫、接入最大带宽等) 进行预定义, 加强对节点的控制和管理;⑷服务管理与资源搜索:管理员可预定义特殊的节点服务号码, GK自动寻找可用的服务提供者, 让用户方便的使用服务功能;⑸统一会议服务号呼叫:只需输入一个号码可自动的加入指定的H.323会议, Gatekeeper自动为IP节点寻找可用的接入资源;⑹邻居GK路由:支持H.323协议规定的不同GK区域间的呼叫;⑺网段访问限制:可根据需要允许或限制某些网段对GK的访问, 使区域管理更加灵活。⑻日志:实时记录GK处理行为。

6 会议电视应用

目前, 会议电视主要面向两大用户群:个人用户和政企用户。从现有全国会议电视运营的实际情况来看, 面向个人、公众用户提供的IP会议电视推广并不理想, 而面向政府、集团的会议电视需求才是代表市场的最大需求。基于H.320的高清晰会议电视系统正是全面服务于企业内部及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的高端视频网络。在现阶段, 存在较大需求的会议电视应用包括:远程商务会议应用、远程教育、培训应用、远程医疗应用、项目协同工作应用、政府行政会议应用、应急指挥系统。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2

为适应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更好地发挥有线网络的功能和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有线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是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人口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与作用日益增强,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在当前广播影视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和服务方式还不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不能满足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推动有线网络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大有线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力度,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对于巩固和拓展的宣传文化阵地、满足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推动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和发展、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行推动、市场运作、存量保值、增量分成,加快有线网络整合步伐

2.推进有线网络整合,必须强化行推动、市场运作。按照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省级广播电视部门要积极争取府的支持,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明确整合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具体实施,确保2010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参与整合的各方要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理顺产权关系,形成规范有效的有线网络运营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统一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国有广播影视单位应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保持控股权和主导权。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中所辖市、县广电出资单位委派或联合委派的人员应占有合理的比例。

3.推进有线网络整合,必须坚持存量保值、增量分成。存量、增量的界定应当综合考虑有线网络历史积累情况和网络长远发展的要求,既要合理又要能具体操作。网络资产价值的评估和确定要充分考虑分配网络用户资源及网络业务能力的价值,要采取稳妥有效的方式处理好网络资产负债问题。网络整合后,要认真履行已经确定的收益分配方案或办法。网络整合要在有利于广播电视有线网络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特别保护好地市县广电部门的利益,要有利于调动地市县网络运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巩固基层广电发展基础,有利于促进基层广电事业发展。

4.推进有线网络整合,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主动争取省级府及财部门的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参与网络整合的省广播电视台(总台、集团)或电视台,应通过增资等方式进行实质性资金投入。

三、大力推进有线网络运营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5.认真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推动有线网络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转制要与网络整合相结合,同步进行。转制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要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在实施过程中要统筹协调资产、负债、业务经营、利益分配和人员安置等重要问题。完成转制的有线网络运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6.贯彻执行《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以及《财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策的通知》(财税〔2009〕31号)、《财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等文件,认真落实好有关优惠策。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争取省级府出台支持有线网络转制的具体策措施。

7.在符合国家和广播影视行部门有关投融资策的前提下,支持国有资本参与有线网络建设和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有线网络运营企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省级有线网络公司跨省联合重组。

四、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积极开发多种业务

8.认真贯彻《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各省级广播电视行部门要加强领导,制定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规划和时间表,到2010年,直辖市和东、中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要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要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到2015年,所有县级以上城市要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

9.加快有线网络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演进,已经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有线网络要加快网络双向化改造,尚未完成整体转换的有线网络,网络建设和改造要直接向双向化过渡。2010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有线网络的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2011年底,大中城市城区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其它城市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12年底,全国城市有线网络平均双向用户覆盖率要力争达到80%以上。

10.各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积极争取府支持,把有线网络作为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在确保传输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清晰度电视和视频点播服务,大力开发务信息、会教育、生活信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金融支付以及各种接入服务等多种业务,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拓展服务范围,推进三网融合。对于运营能力强、业务突出、技术先进、市场运作规范、竞争优势明显、服务质量优良的有线网络运营企业,鼓励其通过技术输出、业务模式输出、开发新业务等方式,进行跨区域的业务合作,促进联合发展。

五、加强服务和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有线网络服务水平

11.各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把服务作为立业之本。在推进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数字化给用户收视习惯和方式带来的变化,强化服务和管理,规范内容和流程,完善设施和队伍,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群众的收视权益。要妥善处理好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关系,在保证基本收视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必须至少保留6套模拟电视节目。要积极配合当地府,做好低保等困难群体接收有线广播电视的工作。

12.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切实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投诉率。要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和营业场所,设施规模、容量和地点应当与网络用户数量、业务量和用户分布状况相适应,客户服务中心应通过各种手段为用户提供24小时服务。要认真对待用户的投诉,及时解答,妥善解决问题。有线网络运营机构因各种原因影响用户收看节目和使用业务的,要向用户解释说明。今后将把总局接到的用户投诉作为对各有线网络运营机构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一项指标。

13.广播电视行部门要加强对数字化、双向化条件下有线电视运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有线网络运营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和完善有线网络服务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已完成整体转换的有线网络必须按照广播电视行部门的要求,与监管平台连接,完整实时提供监管数据。广电总局将定期对有线网络运营机构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向会公布,对服务质量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六、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有线网络发展的各项工作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3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1 引言

从近些年来看,我国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不断的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技的快速进步,这也无疑推动了现代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的环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阶段。而且,网络数字化也成为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之前的卫星数字广播电视、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当前强大的资源覆盖系统。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定义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是指影像、资料通过网络数字为媒介,将各种视屏信号、音频信号等数据结合起来,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形式传播。而这一种传播方式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一步步的朝向普遍化的方向发展。

3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现状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资讯传播技术,它的作用是在视屏资料录制结束以后,将各种与视频相关的信息加以整合,并以网络作为平台播出,这一种媒体传播方式在当今社会逐渐的被人们认可,生活当中,人们也越来越依赖这一种媒体形式来接收外界讯息。

从某些方面来说,网络数字化技术从原理上改变了最为传统的电视数据传输的形式,原来传统的电视数据传输模式大部分是采用时间轴取样和广播电视信号模拟取样进行操作,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快速崛起意味着以前传统的电视取样将会成为过去式。

4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4.1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的保真性能好

那什么是保真性能呢?保真性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够抵抗较强的外部干扰,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视屏最初的图像、音质质量。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媒体介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对科技不断追求的结果,所以在保留图像、影像、音频等的质量上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可谓效果最好。

4.2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网络数字化时代电视广播技术的优势还有其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更加高效。系统是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一个良好的运作系统可以为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网络数字化引用了现今最为稳定、高效的技术,编入到整个系统当中,确保了整个广播电视的正常运作,也以其优良的技术水准为网络时代下的数字电视媒体做了最好的基础。

4.3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将远程编辑流程简化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还有就是可以将远程编辑流程简化。这一大优势的发现给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少负担,让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简单。在实际的操作当中需要工作人员把编辑的信息下载下来,经过加工以后在传送到编辑处。但是现在的运程编辑技术应用欠完善,因而针对缺陷问题,有关部门或技术人员应及时改进广播电视技术,以对远程编 辑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促使广播电视技术更加完整化、方便化以及高效化。

4.4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实现了资源共享

从当今发达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行业来看,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还实现了资源共享,因为我国民众众多,资源共享能够及时的让一些咨询得到很好的扩散,这项优势提高了网络数字化电视广播的活动效率。在实际的情况当中,网络数字化充分的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信息达到了高度共享,为人民的生活、工作、娱乐带来了方便与快捷。就提高活动效率而言,数字化广播电视与网络相连后,不仅仅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资源、信息扩散,无形之中还促进了我国数字信息化的发展。

4.5 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中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

上面我们也有提到,系统是电视、广播运行的关键,说到系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系统数据当中的处理软件,在实际的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当中软件的应用也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此类的处理软件,其中“CQDP 场 形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就是利用 记录的数据,由CQDP场形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对各类实测距离、角度等进行自动计算和保存,再根据节目组具体的需要,软件自动筛选数据,通过计算的精确性,为下一个环节绘图准备。

5 结语

由上观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的网络数字时代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针对广播电视行业做一定的研究与谈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将广播电视系统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时代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媒介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云鹏.试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1).

[2]胡建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 2015(13).

作者单位

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章丘分公司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和运营研究 篇4

1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运营的特点

1.1 广播电视网络是政治工具和发展文化产业工具的结合

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统一, 既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 又是主要的文化产业之一。首先, 上面已经提到过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是由政府控制的, 广播电视作为政治工具去宣传政府的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其次, 广播电视网络也是文化产业之一。例如大众接触最多的文化产品———音乐和电影。很多电视台举办的歌唱比赛, 选秀节目都带来了音乐产业的繁荣, 从而带来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1.2 广播电视网络由政府垄断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 媒体都由政府控制, 各级的广播电视媒体都归政府所有。

1.3 广播电视媒体的运作由政府和市场调

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 政府和市场都发挥着调节作用, 媒体也不例外。从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的服务属性看, 由于不受市场规律的约束, 由政府向消费者提供体现了我国广播电视供求关系的政府行为。从广播电视网络提供节目的商品属性看, 它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体现了市场行为的客观必然性。

2 阻碍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因素

2.1 政策的限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媒体是由政府主导, 为政府办事, 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的工具。这在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对主流言论的控制, 宣扬国家正确的价值观, 稳定社会;在另一方面, 媒体的灵活性也就受到了限制。政府在出台与广播电视相关的煤炭政策的时候, 可能会较少的考虑媒体的发展, 更多的是考虑媒体如何更好的表达政府的声音。这带来的后果是很多外资进入难, 广播和电视的资金不足, 这也就影响了整个广播和电视的产业市场结构的升级, 阻碍广播电视网络的健康发展。

2.2 地方政府对于广播台和电视台的干预过多

我国的地方媒体都是由地方政府控制, 广电网络产业的中心载体是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依据传输网络的产权属性不同, 形成了国家级控制的全国骨干网、省级控制的省级骨干网、地 (市) 县控制的区域广电网络市场 (主要是城域网和接入网) 。在广播电视的实际操作当中, 其实政府已经完全控制了其运作。和上面提到过的政策因素类似, 地方政府对于地方媒体的过多干预, 也一定会影响广电的灵活性。广电在发展的过程当中, 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广电有很多好的想法, 好的创意, 然而这些创意很多都因为种种因素而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通过, 这势必影响地方媒体的发展。

2.3 技术和资金的限制

广播电视网络是一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工程, 然而, 在当前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当中, 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就算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而广播台和电视台都没有把相关的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操作当中, 这就与媒体资金不足有关。广播电视之所以缺乏资金, 这也与上面提到过的政策限制有关。虽然在近些年, 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在融资方式上面有所革新, 部分媒体提高了广告收入, 然而还存在相关的问题。例如缺乏科学的融资模式。

2.4 产品和服务模糊

对于广播电视这样的媒体单位, 由于他们是属于精神文化范畴, 产品和服务的区分较为模糊, 而个性化和分层化是这一消费群体的特征, 这也就导致很多广播电视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的需要, 而一旦失去了消费者, 媒体也就失去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是很难健康成长的。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 产品的差别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于中国众多的广播电视媒体来说, 他们的很多产品都存在着同质化的特点, 例如很多媒体报道的新闻大都类似, 而且报道的方式也不够个性化。而如何去把握产品的区别, 如何体现广播电视自身的特点对于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湖南卫视, 就是因为抓住了娱乐这样的一个点, 并且把它“发扬光大”, 成就了他们现在的成绩。

3 促进广播电视网络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运营服务体系, 转变政府的职能

在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当中, 还没有较为科学的运营服务体系, 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机制。由于政府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干预过多, 影响了市场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调节, 让消费者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 例如消费者把看电视不要钱的观念深深的根治在了心里。因此, 要加强市场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条件, 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其次, 要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为客户建立相关的档案, 实现更好的沟通。

3.2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任何企业的迅猛发展, 都离不开合适的企业发展管理体制, 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 良好的管理体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当中, 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例如有线电视管理的机构在资金的处理过程出错。因此, 只有制定了科学的管理的体制, 才能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 提高工作的效率。

3.3 加大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投入

由于政策的原因, 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着收入不足的问题, 因而难以健康发展, 更加谈不上和国际的媒体去竞争。因此, 政府应该加大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投入, 保障其正常的运营, 从而实现其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 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政府对于其管制过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因此, 政府应该减少控制的力度, 加大投入, 广播电视媒体自身也要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建立科学的运营平台, 这样才能促进广播电视网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快广播影税高新技术应用的实施细则 (试行) (广播电影电视部) 2001 (12) .

[2]林建飞.构建以内容为核心的广电网络业务体系[J].广播电视信息, 2008 (2) .

[3]陈晓宁.把发展和改造用户网作为当前广电网络建设工作的重点[J].广播电视信息, 2001 (3) .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介绍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可以说,电视已成为许多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有线电视这种重要的娱乐传播工具也正在经历着革新,不论是画面还是其他性能都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可以预见,把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将是未来的发展潮流。本文简单分析了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广泛运用的前景,同时详尽分析了如何具体地应用数字电视技术,阐述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现状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9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217-01

1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概述

数字电视(DVB),是有线电视运营商推出的基于HFC网络,采用了DVB-C标准的双向信息传输技术,从节目的录制、播出、发射、传输、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技术的一整套系统。具有EPG、免费频道、收费频道等基本业务,NVOD、数据广播、本地交互电视等扩展业务,VOD、远程教育、远程证券、远程医疗、互动游戏、电视商务等增值业务。

网络电视(IPTV),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以TCP/IP协议为基础,依托于宽带IP网络提供电视收视节目。它具有大容量、高速度、传输能力可靠稳定的特点。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頻、宽带数据、VoIP电话三合一业务,以及IPTVVOD业务。

2数字电视的现状

目前,多数电视台基本完成数字化。电视节目的摄制、制作、播出及存储都实现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电视信号数字化后,节目的网络化制作、播出及存储融于一体的数字视频网建立后,电视台实现了以上载工作站、编辑制作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节目存储工作站的流程,便于操作和管理。节目上载、节目编辑、节目播出在不同功能的工作站上完成,可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采集时的压缩损失外,信号在制作、播出过程中不再有任何损失,节目的技术质量将大大提高。同时,电视节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存储后,节目的再利用率就会大大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数字电视的传输有地面、有线、卫星三种方式,接收终端都是电视机。从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机顶盒、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这三者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并存。从目前情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接收机没出现之前,只能是传统的模拟电视接收机加上数字机项盒,其目的是将电视台发送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机项盒转换成模拟信号来接收。

我国的数字电视应用将首先从卫星电视数字化着手,随后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网将成为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重要基础。数字化使新的应用成为可能,我们应抓住机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构建有线数字电视多业务系统。使用数字传输技术(如DVB-C),完成有线电视网络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到双向的升级改造,不仅保留了模拟有线电视网的基本属性和业务,还拓宽了数字有线电视网承载数字化业务和应用的范围,使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商业价值更加凸现,应用前景更广阔。

对于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来说,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在一个卫星频道上转发多套电视节目,可达到节省卫星信道的目的,提高传输容量。直播卫星电视是利用工作在专用频段的广播卫星,将电视节目和声音广播直接送到家庭的一种广播方式。基于卫星电视直播覆盖面积大、下行信息传输频带宽、接收信息质量高的特点,建立在单向广播传输模式基础上的各种新业务迅速在卫星电视直播中得到成功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内容。包括:

免费基本数字电视业务,直接接收和转播国内外未加密高质量数字卫星电视节目;

付费数字电视业务,以专业化、对象化,通过视频服务器按节目类别(如爱情、喜剧、科幻和卡通片等)在专门的数字电视频道上播出;

VOD视频点播业务等按次付费数字电视业务,使用户根据个人的需求,即时从节目资源库中点击播放电视节目,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完整地观看播放的电视节目;用户通过回传通道,采用遥控器确认付费收看某一部节目,或某一时段节目;

增强电视节目,可增加中文电子节目指南,也可在数字电视节目中叠加大量的广告图片、文字信息,用户使用遥控器点击来获取额外广告信息,可增强电视广告业务等;

数据广播业务,由视频、音频、软件程序、流式数据或其它数字/多媒体所组成的内容被连续地传送到机顶盒设备上,它是一种可以提供快速和丰富媒体内容的有效方式。股票频道提供交互式股票实时行情和财经信息;电子报刊频道可对新闻机构提供的电子版新闻进行加工整理后广播;本地信息咨询服务包括民航、铁路、汽车、货运、旅游、宾馆、饭店等信息;

数字音乐广播,播出CD质量的数字音乐节目,可在一个模拟频道上提供上百个数字音乐频道广播;

游戏频道,动态提供各类数字电视游戏节目,用户可选择性地付费享用;

远程教育,观众可安坐家中就能得到全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给我们辅导授课。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学府合作,学员足不出户即可查阅到相关课程和教学资料,按照课程时间表选择上课时间,或将课程内容下载,自由选择学习时间。

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在单向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公用电话网络可实现数据上传,在双向有线电视网络下,采用双向调制解调器可实现数据上传功能,进而实现金融服务、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电视购物、家庭保安监控、观众参与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3网络电视的现状

网络电视与其他电视形态不同,它的收看是随机性的,它可以依据观众需求,对一些节目片段重复点播收看,并且保存下来,作为自己长期的资源。目前,网络电视的内容主要有直播类和非直播类两大类。央视网络电视已经开通的频道包括影视剧场、记录时空、体育传奇、娱乐空间、经济频道、音乐频道等16个,还将陆续开播时尚、汽车、证券、家装等直播类频道。

网络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体,覆盖了广播、电视、报纸、互连网、电信网等五大媒体,应用于五大传输渠道(电话线、光纤、有线电视、无线、卫星),它综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加工制作、包装发布、分发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等部分,采用了编码、解码、海量存储、流媒体、组播等技术。

网络电视的接收终端有多种:一是PC机,二是通过IP机顶盒接入电视机,还有其它接入方式。但都是通过宽带以太网接入来进入国际互连网的。目前宽带接入的方式有:

基于普通电话线的SDXL宽带接入方式;

基于双向有线电视网,采用HFC加Cable Modem方式;

宽带固定接入方式;

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探析 篇7

1 网络电视发展前景探究

首先, 它有自身的独特优点。它是一种全新的科技, 在许多方面都有属于自身的优势特征, 这点是我们平时意义上的电视无法比对的。

1.1 可以随心的选择播放时间

在我们平时的电视中如果没有赶上某个节目, 要想看到就只能等待它重播。但是这项技术的可以随着我们自己的意愿订立播放的具体日期等, 它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随意的观看, 不受时间等的限制。

1.2 互动性能十分好

人们在看节目的时候, 能够将自身的一些思想传输到网上, 也许有人认为此种方式只能是经由留言来进行, 形式不是很多样, 不过和以往的电视相比, 它已经表现出了非常高的优势。由于其具有互动性, 使用者更加的有意愿要观看节目。

1.3 检索能力非常高

和以往的电视比较来看, 使用者不需要像是过去那样被动的去观看, 而是可以自主的选取。使用者能够结合自身的一些特征, 使用检索内容来选择, 而在以往的方式中我们只能通过遥控的方式来实现, 相比较来看这种方式非常的便利。

1.4 信息内容数量庞大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接触到数量庞大的节目。因为它对内容是由硬盘体现出的, 能够存放非常多的内容, 而且不会发生失真等的不合理现象。最关键的是, 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让网络电视受益匪浅, 全球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实现在线观看。

其次, 未来的前景。站在大的层面上来看, 前景是非常好的, 不过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干扰因素。

网络电视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第一, 中国的网络化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现在中国有大量的网民和潜在网民, 由此看来, 网络电视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不仅如此, 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 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目前, 中国的有线网络建设已经成熟, 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化, 由此看出, 网络电视发展的已经没有了技术瓶颈。

综合分析看来, 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 它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

它的前进路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阻碍因素。它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自然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问题。第一, 有关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 针对这种情况, 有关的政府部门要抓紧时间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 把网络电视的管理规范起来, 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 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 使两者的业务融合起来, 网络电视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出构架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桥梁的作用。第三, 要认真的关注信息的充足化特征。这项技术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 没有取得很多优秀的实践, 但是分析一些其他国家的发展实例来看, 要想确保其发展合理有效, 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内容充足。要想在当今的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获取长远的发展, 必须要认真地按照上述的内容进行, 这点内容同时还是它独特的优势特征。除此之外, 它还有非常优秀的互动特征。要通过不断的融合先进的技术特征, 形成意义更加强大的互动性质强大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吸引用户。第四, 注意与数字化电视的差异化竞争。与现在各个网络运行商大力推进网络电视的发展形成对比的是, 目前的广电部门也在升级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全力扶持数字化电视的发展。因此, 网络电视要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正确的分析, 与数字化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局面。数字化电视的优点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网络电视的优点是个性定制功能和互动功能。网络电视既可以支持直播电视、视频点播和节目时移, 还能够提供可视电话、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网络交易等各种增值业务。所以在推广它的时候要对它进行准确的定位, 要切实推广它的一些功效特征, 比如实时播放等, 此时就可以和数字电视之间形成比较大的对比。

2 传统电视的前景探索

由于吸收了通信技术的先进性特征, 它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不过, 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网络电视发展的速度之快, 使得它在各个方面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不过由于其根据自身的一些缺陷, 不断的进行相关的调整, 所以它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特征。

第一, 数字化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它具有强大的抵御干扰的性能, 而且音频形式十分好, 最主要的是具有非常清楚的画面特征, 而正是因为其具有这些特征, 所以它受到许多使用者的青睐。

第二, 呈现出和网络不断的相融的特点。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自己的网站, 并对自己的节目进行实时的更新和提前预告, 不仅借网络扩大了自己的信息传输面, 还利用自己原有的品牌效应, 增强了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此时喜欢此类电视的使用者就能够在网上看想要看的内容, 而且能够保存处理, 这点内容是它在当今时代下的一个显著的发展特征。

第三, 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这个特征能够帮助其不断的吸收经验, 改革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当今的背景下, 此项特征并不显著,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 广播电视会在慢慢的竞争当中联合起来, 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 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摘要:最近几年, 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快, 这种速度体现在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令许多西方国家为之惊叹。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现代化时期, 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断的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迈进。其中一项显著的代表就是网络电视的发展, 网络电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而原有的广播电视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影响, 笔者基于这种背景, 重点的分析介绍了这两者的区别,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网络电视,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楠.网络电视发展趋向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6:39.

[2]李玉梅.网络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华章, 2010 (13) :183-184.

[3]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论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网络电视,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网络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很多人都把它简单的误认为是在网上看电视。其实网络电视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媒体服务。它一改以往单纯对于文字、图片的传播, 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同时,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 网络电视也使电视节目生产、传输和接收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收视载体将不再局限于电视, 电脑、手机、户外大屏幕、公共交通工具也都将是它的覆盖对象。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 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优酷、土豆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传统电视加配网络数字机顶盒的形式来实现的, 国内有很多知名的电器生产商如创维、海尔等也推出了自己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

1.1 网络电视的优势

1.1.1 自主选择收视时间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无法再接收, 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节目播出时间自主选择的优点, 方便很多观众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自由收看喜爱的任何节目。

1.1.2 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与传统电视单一化的接收相比, 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与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 探讨的问题更宽松、多元。网络电视抓住广大网民的需求, 设计独特的版面、栏目、专题, 不仅满足受众观看的需要, 更要对受众进行个性化服务, 它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大大增强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1.1.3 传播信息便捷迅速

网络的特性要求网络电视必须要突破地域的局限, 站在全球化的高度, 面向世界各地的受众, 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技术规划、传播覆盖, 积极打造多语种、多平台的综合视频门户网站, 抢占视频资源的制高点, 抢占新兴媒体的制高点。

1.1.4 海量的资源信息库

网络电视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资源, 有各种各样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由于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存储的, 不仅可以保障其数量还可以实现稳定的输出。特别是网络电视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选择在线收看任何国家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

1.2 网络电视未来发展

网络在中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当前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途径。随着网络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未来网络电视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视群体, 网络电视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不仅如此,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 有线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和商品化销售, 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 它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 它的前进历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中国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 政府部门还没有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电视让其健康的发展。从国外网络电视的成功经验来看, 电视节目的多元化也是十分重要。今后网络电视还要依靠自身的互动性加之技术上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观众。

2、广播电视发展前景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发展, 广播电视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周期。网络电视的出现无疑是对广播电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时间让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调整过程中, 广播电视的发展一定会迎来自己新的春天。

(1) 数字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发展向前进了一大步, 由于数字化信号具备抗干扰能力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 满足了大多数观众对于视听的要求。

(2) 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集团化可以更加合理的整合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在中国目前看来, 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势头并不明显, 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今后各地的广播电视会在竞争当中联合起来, 形成一个集团化的航母, 相互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去应对其他对手的竞争, 以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结论和建议

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新兴的网络电视各自有着他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网络电视具有便捷、可控、随意选择观看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电视的发展在现实中也会遇到瓶颈。在我国网络覆盖面过少, 尽管网络电视有各种优点, 但是网络电视的覆盖需要成本, 往往只是在一些大城市覆盖。另外网络电视的收视群体大多数还停留于80后90后,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网络电视显然没有传统的广播电视更容易操作, 在这种的情况下, 唯有联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未来, 网络电视的出现会逐渐改变人们观看电视的方式, 广播电视的运营商也应该把握机遇, 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 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 改善传统广播电视欠缺的自由性、互动性和及时性。广播电视要多打造一批精品电视节目比如国家地理杂志, 比如一些著名的历史纪录片, 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数字电视的推广、升级。让传统电视也可以点播, 回播、甚至实现与网络电视的互通。改变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和收看方式, 不断发挥网络方面的功能, 这样对于年轻人来说, 它的吸引力会越来越高。综上所述, 网络电视和传统广播电视都面临自身发展的挑战, 但机遇也摆在了面前, 广大的电视媒体人在当下要重新审视媒体格局, 发挥各自所长, 让传统媒体在网络发展的今天不断创新, 使其未来的道路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张楠.网络电视发展趋向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6.

[2]李玉梅.网络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华章, 2010 (13) .

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篇9

1广播电视技术创新概况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创新, 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 即从技术上的突破发展到技术上的整合。起初的“技术创新”, 通常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普通意义上的技术发现;另一部分为发明, 在这一时期, 技术创新指技术比从前更进步, 换言之, 指的是技术上的突破。例如, 晶体管的发明, 代替了真空管, 从而使晶体管收音机问世;分立元件被集成电路取代, 从而有了集成电路电视机。广播电视行业在快速地发展, 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如今, “技术创新”这个词的意义, 与以往不太一样。现代社会的技术创新, 是充分利用现在所有的知识、新型技术和新产品,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这个过程就是技术整合的过程。 它将新型的技术和产品引入进来广播市场, 使广播电视市场有了一番新景象。 新市场的建立, 促进了新产业的建立。 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 即是新旧更替的过程, 其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过程中, 要利用现代科技, 将传统产业与新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始终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 电视媒体的优势在于视觉图像的吸引力大、 传播广泛, 根据其优势, 可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接口交换技术, 从而建立新的网络。

2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射频信号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 信号传输方式有两种方式,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 也有各自的不足。 1310技术, 建网比较简单, 组建网络成本较低, 所以, 在过去, 这种技术是很多基层网络在建网上应用的基本技术。 1550技术, 在进行长距离信号传输时, 能使信号持续, 不衰减, 在远距离网络建设上, 这种技术比较实用。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即光缆价格比较昂贵, 这就增大了成本, 所以, 在过去的基层网络建设中, 这种技术没有被广泛应用。目前, 1550在光缆的制造和使用上, 不再那么昂贵, 同时, 相关技术在硬件上的成本也没有那么高了, 加上其技术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 在基层建设广播电视网络时, 1550已经被普遍接受。目前, 基层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在选择上,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如果想减少技术上的投入, 降低成本, 假如过去使用的是1310技术, 那么, 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假如过去使用的是1550技术和设备, 那么, 接下来就要以此技术为参考, 进一步建设网络。这是因为, 完成1310技术的改造和技术上的提升, 只要增加数量不太多的光节点就可以了, 但是, 如果将1310技术改造成1550技术, 在投资上就比较大, 所以, 过去以1310技术建网的, 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造。 过去在建设网络时, 以1550为基础技术, 或者在网络建设上需要重新建设, 那么, 就要选择1550技术。需要注意的是, 当上一级网络是1550技术时, 在进行网络重建或提高时, 要以能够接收到1550网络信号为标准选择设备, 买一台以1550技术为基础的硬件所花费的资金, 要比1310技术硬件多出几倍, 最关键的是, 即使购买两种设备所花费的资金相同, 1550和1310设备在光节点上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所以, 如果以1550设备为基础, 对原有网络进行优化建设时, 仍以1550技术为基础, 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投入, 而且在技术上也较为方便, 系统的性能也比较可靠。

2.2光节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升级和改造, 成本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扩展容量也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做法, 只有在技术上不断优化和创新, 才是最根本的做法。不然, 投入再多也是劳而无功。目前, 从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状况看, 其发展的依据是电视节目的传输数量。目前, 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传输数量能达到500套, 这已经是上限。节目的数量与赫兹数是成正比的, 节目的数量越多, 赫兹数也就越大, 但目前, 以最大节目输出量计算, 最大赫兹数不能超过860MHz。如果从资金投入上进行考虑, 860MHz和750MHz的设备, 在资金的投入上基本一样, 所以, 在进行网络技术创新时, 如能以860MHz的设备为基础, 其网络建设, 不仅能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 还能在短期内保持技术上的与时俱进。

以现在的技术标准, 一个光节点所完成的任务, 能够满足300 ~ 500用户对网络信息的需求, 使用光缆传输信息时, 在投入上, 要比使用地缆或电缆高很多, 可是, 买一台光接收机的费用远远高于买一台放大器的费用。因此, 如果想提高网络接收频率, 又不至于花费太多资金, 就需要增加光节点的数量, 而且, 尽量缩小光节点。如果从应用的角度考虑, 既要使光纤网络具有实用性, 又要节省资金的投入, 那么, 在进行网络组建时, 就必须合理科学分配资源。 假设这个城市某地区的人口比较密集, 在确定光节点时, 可以使一个光节点为一栋建筑服务;假设这个地区的人口比较稀疏, 在光节点设定上, 就要按照最大两级放大进行设定。这样, 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 广播电视网络的传输信号, 经过光纤传输时, 不会经过放大器, 信号比较真实, 信号的能量和强度都能得到保证, 这就使传输的信号具有稳定性、 真实性、可靠性的特点, 同时, 在网络维护上, 也不必费时费力, 减少了工作量, 从而降低了建设维护的费用。从长远利益考虑, 增加光节点数量, 能有效提高系统设备资源, 这些都是今后网络升级改造的基础。

2.3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从发展趋势上看, 数字化已经成功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数字化应用于广播电视网络, 能提高电视网络质量, 使电视节目更加高清化, 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此同时, 数字化也大大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不同的观众, 对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需求, 而信道利用率的提高, 使节目的数量增加了, 从而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目前, 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覆盖率非常高。起初的广播电视网络, 以宽带视频服务为主, 广播电视系统能为上网的群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之后, 所提供的宽带带宽曾大, 不仅解决了流量问题, 还为宽带用户提供了各种服务。

2.4网络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从国际上讲, 宽带综合信息网络有很大的发展远景。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将图像、音频和数据进行整和, 形成了统一的综合性服务业务, 与其他媒体相比, 其优势更大, 在全球范围内, 都受到了欢迎, 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应充分利用已经建设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将电视、音频、视频节目发展到网络上, 并广泛推广。不断建立“IP多点广播”形式, 在程序上不断强化, 不断加强数据库建设, 这样才能为广播电视用户提供更多的音频和视频业务, 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2.5传输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以前的单向网络传播方式, 观众只能按照时间表观看电视节目, 在时间上, 不能随意选择, 没有自主性, 而且, 在节目内容上, 也不能自行选择, 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段观看固定的节目, 这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从而影响了电视收视率和观众的粘度。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双向网络广播电视应运而生,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 自由选择电视节目, 通过系统, 观众也可将点播的节目发送给相应的视频流, 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之后, 广播平台播放观众想看的节目。 而且, 节目输送的质量更高, 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 可以对节目进行自动调节, 如快进、暂停、回放等, 这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视频点播技术非常先进, 可以在单向网络上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宽带优化技术也非常先进, 它实现了单个通道传送多套节目的目的, 使上万的用户可以同时观看数百套节目。在IP应用上, 既支持单向应用, 也支持双向应用。

3广播电视网络未来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网络在未来发展方向上, 可以利用有线入户和卫星收转的技术, 提高网络覆盖率。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改造网络技术, 特别要注意改造用户网络技术, 另外, 还要建立信息源, 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数据库和节目库。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如非线性编辑技术、数字特技、视频服务器、电脑动画等, 以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中心, 自动播出硬盘, 把采编、制作、播放, 融为一体, 形成高科技的数字化网络系统, 不仅可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还能提高电视节目的艺术水平。

4结语

总之, 科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 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充分展现广播电视的优势。数字化进程要加快步伐, 以电脑为平台, 把广播电视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融合, 形成互动、立体、融合的广播电视节目,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 卫星电视节目走入千家万户, 让人们耳目一新的同时, 人们对电视媒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电视媒体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本文探讨了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希望能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厉斌.浅析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创新与发展[J].有线电视技术, 2015 (3) .

[2]李卓群.浅谈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现状与创新[J].电子制作, 2014 (6) .

[3]邱大勇.基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1) .

实现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 篇10

1.1 节目源上编码技术的统一性

就当前主流的音视频编码技术而言, PEG-1Layer3是主流编码技术, 用于音频压缩且属于国际上通用的编码技术。视频压缩标准如MPEG-2、MPEG-4和ITU针对多媒体通信制定的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如H.263, H.264标准, 与H.264标准对应的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AVS) , 主要瞄准的也是高清电视领域。以上音频与视频编码技术均可为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所用, 尤其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使之在各电视领域内的运用更加广泛和频繁。

1.2 新的压缩编码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科技的发展推动下, 新一代的编码与压缩技术层出不穷, 为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H.264/MPEG-4AVC、AVS、WMV9等, 具备良好的容错性。在保证相同图像质量前提下, H.264/MPEG-4AVC所需的编码带宽仅仅是MPEG-2的36%, 换句话说, 按照现行MPEG-2体制下, 标准清晰度节目编码带宽3~6Mbps, 1080p高清晰度节目编码带宽18~25Mbps的标准进行换算, H.264体制下的编码带宽则分别仅需1~2Mbps和6~8Mbps。在该技术的推动下, 原本不具备接入网络视频的广播电视得以在网络中播放,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 其所需的带宽进一步下降, 播放的效果即节目的质量得以提升。从此角度而言, 两者的融合发展没有阻碍, 技术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关键性的基础。

1.3 P2P技术提升网络电视的传播能力

当前, P2P和P4P技术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通过运用相应软件将P2P和P4P技术融入到各类数字电视机顶盒, 不仅可以实现了双向互动而且节目质量更具保障。消费者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随时观看网络电视及数字化电视节目, 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1]。对于消费者而言, 网络电视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上观看, 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空限制, 具有巨大的便捷性, 但因流量以及播放速度等限制, 制约了节目播放的质量。然而, 有线数字网络的出现, 为节目的传播提供了专用的网络, 避免了其他网络业务抢占网络电视的带宽, 保障了节目的质量, 更利于用户接受。

2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的路径

2.1 以广播电视为基础开展网络业务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的重要途径在于前者基于网络以及自身的条件建立一个符合发展趋势的网络媒体, 即通过网络播放以及与消费者互动的网络平台。例如:当今央视已经建立的国际化网络媒体平台——CCTV移动传媒与CCTV手机平台等, 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实现了视听互动, 不仅提升了节目的效果而且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成为了行业标杆之一。对于其他广播电视而言, 即可效仿这一做法, 实现传统广播电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

2.2 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模拟音质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均是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形成的不同媒介形式, 对时代的发展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彼此又各具优劣势, 将两者融合发展在于实现两者优势的互补, 促进两者的创新发展[2]。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桥梁, 通过构建模拟音质弥补了广播电视在向网络电视转化过程中的缺陷, 增强了转后的节目效果, 甚至达到了音质的无损展现。

2.3 移动多媒体电视业务的开展

数字化技术为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要进一步推动融合后的发展尚需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建立相应的业务, 以实现广播电视在互联网平台的高覆盖率及播放率。同时, 在扩大消费群体的基础之上逐步降低消费者的成本, 反之利于扩大该业务的市场份额, 为两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市场环境。当前, 移动端媒体企业以及展现途径繁多, 智能手机、移动公交、火车等均可播放, 为开展业务提供了丰富的途径, 但尚需要在此基础之上降低费用以及丰富节目内容, 进一步推动两者的发展。此外, 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各具优势, 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例如:网络电视能够借助广播电视的清晰度而广播电视可借助网络电视的快捷性, 以达到传输快捷与高清的目的。

3 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电视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 尤其是在各类移动端媒体普及的前提下, 广播电视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减而网络电视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为此, 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可在保留传统节目优势的基础之上结合时代发展趋势, 创造出新的节目形式, 为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觉体验, 同时更提供了互动功能, 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参考文献

[1]尹健.关于网络电视与广播电视的发展[J].通讯世界, 2016 (10) .

上一篇:整体构思下一篇:不同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