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2024-05-01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精选十篇)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篇1

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与传统的布线不同, 智能化布线系统是一种灵活性极高的、模块化的建筑物内部或者不同的建筑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通道, 该系统既可以确保图像设备、数据、语音、交换设备与其它形式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通过标准接口) , 也可以为这些设备与外部网络通信相连提供支持。综合布线系统最大的优势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要可以进行平稳升级, 这是传统的布线方式难以相提并论的。

1.2 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通讯是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现代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的“媒介”, 而智能建筑的核心就体现在其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方面。目前, 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传统上的数据、语音信息的传输, 而是强调对各种综合信息、多媒体信息数据的搜集、传递和使用。智能建筑物中综合布线系统从建筑物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 结合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布线, 这样可以通过事前计划, 避免后期由于用户使用的需要进行再次施工, 降低了智能建筑物布线的总费用。

2 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构成分析

智能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化的布线结构, 每个模块的功能并不相同, 互相之间进行衔接、配合, 形成了“一间、二区、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布线结构。智能建筑物中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见图1。

智能建筑物中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2.1 工作区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工作区主要是用来放置系统设备、相关设施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 工作区主要由终端设备、线缆以及相关的连线共同组成。智能建筑物中的工作区子系统的连接器等应该是执行国际ISDN标准的八位接口, 因为, 这种接口模式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物中所有的自动化系统、低压信号、高速数据网络信息传播以及数码声频信息等信号传播的需要。

2.2 配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 (FD) 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配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是与信息插座相连接的。一般情况下, 配线子系统是由4对非屏蔽的双绞线组合而成, 这种组合方式能够支持绝大多数的通信设备运行, 而如果客户需要使用特殊的宽带网络时, 则可以选用光缆。

2.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通常是在二个单元之间, 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该子系统由所有的布线电缆组成, 包括导线和光纤以及将此光纤连到其它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及从主要单元如计算机房或设备间和其它干线接线间来的电缆。

2.4 设备间

设备间是每个智能建筑物内部用于放置综合布线线缆与相关连接赢家设备、应用系统的特定场所。一般情况下, 为了减少投资、方便搬运, 设备间大多选在每个智能建筑物的二、三层。在设备间内, 将公共系统中可以将所有的设备进行互联, 比如, 电信部门中的PBX和中继线都能够。另外, 设备间还包括了智能建筑物的入口区域的电气保护装置、设备以及与相关建筑物相连接的接地点。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 综合考虑确定。

2.5 管理子系统

智能建筑物中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管理子系统主要是指对设备间、工作区的线缆、设备以及相关的信息插座的管理。I/O位于建筑物内部工作区内的其它房间或者办公室, 这样能够确保移动终端设备时才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插拔。互连和交叉连接也适用于光纤, 光纤交叉连接要求使用光纤的插入线——在二端都有光纤连接器的短光纤。管理系统内, 在使用插入线或者是跨接线进行连接时, 交叉连接线能够将端接在单元的一端的线缆上的通讯或者通信线路连接到单元的另外一端的线路上。

2.6 建筑群子系统

智能建筑物中建筑群子系统主要是由连接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建筑群配线设备、跳线设备以及综合布线缆线组成。一般情况下, 智能建筑物中的建筑群子系统大多采用电缆沟或者是地下管道的敷设方式进行安装, 管道内部敷设的光缆、电缆必须要遵循入孔以及电话管道的设计规范规定。另外, 为了满足通信需要, 还应该预留1~2个备用的线缆插口, 以备用户扩充使用。如果在同一沟内埋设其它的监控电缆、图像电缆必须要设立比较明显的共用标志。

3 结论

智能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管理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综合布线系统通过统一规划、设计, 将建筑物内连接线缆综合布线在整个建筑物内, 是智能建筑物中的一条“高速信息公路”, 既降低了布线的成本, 也为智能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中, 首先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并阐述了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这对于现代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智能建筑,布线,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龙章勇, 刘苏扬.浅谈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J].科技资讯, 2010 (12) :99.

[2]邱健民.智能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08 (10) :42.

[3]李晓鹏.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1 (7) :283-284.

[4]杨怡.浅谈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9 (2) :92-95.

[5]计宏, 安静宇, 赵曼.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硅谷, 2011 (1) :106.

网络智能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篇2

业 :

网络工程

级 :

113班

号 :

119074361

名 :

管庶龙

指导教师 :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一 网络压接线..................................................................................2 实验二 网络跳线制作和测试..................................................................4 实验三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8

实验一 网络压接线

1.1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网络配线架和网络模块的压接线原理(2)掌握网络配线架和网络模块的压接线方法和技巧(3)掌握网络线的色序、剥线方法、预留长度和压接顺序(4)掌握网络线压接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1.2实验要求

(1)完成网络线的两端剥线。不允许损伤线缆铜芯,而且长度适合

(2)完成6跟网络线的两端压接试验,共计压接线96次。要求压接方法正确。达到96次,每次压接成功,压接线线序正确

(3)掌握网络压接线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和技巧 1.3试验设备、材料和工具

(1)网络线6根,每根长度500毫米(2)网络压线钳1把,裁剪网线(3)钢卷尺1个,测量网线长度(4)打线钳1把,用于压接网线 1.4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试验台电源开关,观察电源指示灯是否正确(2)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利用压线钳剥线器将双绞线两端剥去外皮约30毫米,并将4对线成扇状拨开,顺时针从左到右依次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

568B标准的线序,即“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将其依次压接到网络试验台左边网络试验仪110网络跳线架的上排中,然后按对应的线序依次压接到下排中。下排多压一条芯线真确时,对应上下排的两个指示灯同时亮

1.5实验心得

该实验不是很难,不过做起来是一个技术活。在压线的过程中,可能是由于晃动,导致线头和槽口之间间隔一个槽口,结果测试时失败了,没办法,而老师只发了两个水晶头,没办法重新制作,比较遗憾,以后要注意点。

实验二 网络跳线制作和测试

2.1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网络跳线的制作和压接线原理(2)掌握网络的压接线方法和技巧

(3)掌握网络线的色谱、剥线方法、预留长度和压接顺序(4)掌握网络线压接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2.2实验要求

(1)完成网络线的两端剥线,不允许损伤线缆铜芯,长度合适(2)完成2根网络跳线的制作实验,共计压接4个RJ45水晶头(3)要求压接方法正确,达到4次压接,每次成功,压接顺序检测正确 2.3试验设备、材料和工具(1)网线2根,每根长度500毫米(2)RJ45水晶头4个,护套4个(3)网络压线钳1把(4)钢卷尺1个 2.4实验步骤 1.双绞网络线的标准接法

双绞网络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网络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双绞网络线的标准接法不是随便规定的,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线缆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

超五类线是网络布线最常用的网线,分屏蔽和非屏蔽两种。如果是室外使用,屏蔽线要好些,在室内一般用非屏蔽五类线就够了,而由于不带屏蔽层,线缆会相对柔软些,但其连接方法都是一样的。一般的超五类线里都有四对绞在一起的细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明。

2.双绞网络线的两种接法

EIA/TIA 568B标准和EIA/TIA 568A标准。

T568A线序:

7

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T568B线序:

7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直通线:两头都按T568B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线:一头按T568A线序连接,一头按T568B线序连接。

虽然双绞线有4对8条芯线,但实际上在网络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条,即水晶头的第1、第2和第3、第6脚,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作用。这种交叉网线的芯线排列规则是:网线一端的第1脚连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另一头的第6脚,其他脚一一对应即可。

我们平时制作网线时,如果不按标准连接,虽然有时线路也能接通,但是线路内部各线对之间的干扰不能有效消除,从而导致信号传送出错率升高,最终影响网络整体性能。只有按规范标准建设,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也会给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便利。

3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

a 网卡与网卡

10M、100M网卡之间直接连接时,可以不Hub,应采用交叉线接法。

b.网卡与光收发模块

将网卡装在计算机上,做好设置;给收发器接上电源,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用双绞网络线把计算机和收发器连接起来,双绞网络线应为交叉线接法;用光跳线把两个收发器连接起来,如收发器为单模,跳线也应用单模的。光跳线连接时,一端接RX,另一端接TX,如此交叉连接。不过现在很多光模块都有调控功能,交叉线和直通线都可以用。

c.光收发模块与交换机

用双绞网络线把计算机和收发器连接起来,双绞网络线为直通线接法。

d.网卡与交换机

双绞网络线为直通线接法。

e.集线器与集线器(交换机与交换机)

两台集线器(或交换机)通过双绞网络线级联,双绞网络线接头中线对的分布与连接网卡和集线器时有所不同,必须要用交叉线。这种情况适用于那些没有标明专用级联端口的集

线器之间的连接,而许多集线器为了方便用户,提供了一个专门用来串接到另一台集线器的端口,在对此类集线器进行级联时,双绞网络线均应为直通线接法。

实验方法:

直通RJ-45接头的制作:

第1步:用双绞线网线钳(当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线工具)把五类双绞线的一端剪齐(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线长度要求的网线),然后把剪齐的一端插入到网线钳用于剥线的缺口中,注意网线不能弯,直插进去,直到顶住网线钳后面的挡位,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一圈(无需担心会损坏网线里面芯线的包皮,因为剥线的两刀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这

距离通常就是里面4对芯线的直径),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如图所示。当然也可使用专门的剥线工具来剥皮线。

【小提示】网线钳挡位离剥线刀口长度通常恰好为水晶头长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剥线过长或过短。剥线过长一则不美观,另一方面因网线不能被水晶头卡住,容易松动;剥线过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头底部,造成水晶头插针不能与网线芯线完好接触,当然也不能制作成功了。

第2步:剥除外包皮后即可见到双绞线网线的4对8条芯线,并且可以看到每对的颜色都不同。每对缠绕的两根芯线是由一种染有相应颜色的芯线加上一条只染有少许相应颜色的白色相间芯线组成。四条全色芯线的颜色为:棕色、橙色、绿色、蓝色。先把4对芯线一字并排排列,然后再把每对芯线分开(此时注意不跨线排列,也就是说每对芯线都相邻排列),并按统一的排列顺序(如左边统一为主颜色芯线,右边统一为相应颜色的花白芯线)排列。注意每条芯线都要拉直,并且要相互分开并列排列,不能重叠。然后用网线钳垂直于芯线排列方向剪齐(不要剪太长,只需剪齐即可),如图2所示。自左至右编号的顺序我们定为“1.2.3.4.5.6.7.8”。

第3步:左手水平握住水晶头(塑料扣的一面朝下,开口朝右),然后把剪齐、并列排列的8条芯线对准水晶头开口并排插入水晶头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条芯线都插到水晶头的底部,不能弯曲(因为水晶头是透明的,所以可以从水晶头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芯线所插入的位置)。

第4步:确认所有芯线都插到水晶头底部后,即可将插入网线的水晶头直接放入网线钳压线缺口中,如图所示。因缺口结构与水晶头结构一样,一定要正确放入才能使后面压下网

线钳手柄时所压位置正确。水晶头放好后即可压下网线钳手柄,一定要使劲,使水晶头的插针都能插入到网线芯线之中,与之接触良好。然后再用手轻轻拉一下网线与水晶头,看是否压紧,最好多压一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所压位置一定要正确。

两端都做好水晶头后即可用网线测试仪进行测试,如果测试仪上8个指示灯都依次为绿色闪过,证明网线制作成功。如果出现任何一个灯为红灯或黄灯,都证明存在断路或者接触不良现象,此时最好先对两端水晶头再用网线钳压一次,再测,如果故障依旧,再检查一下两端芯线的排列顺序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随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线排列顺序制做水晶头。如果芯线顺序一样,但测试仪在重夺后仍显示红色灯或黄色灯,则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对应芯线接触不好。此时没办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线顺序重做一个水晶头了,再测,如果故障消失,则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头,否则还得把原来的另一端水晶头也剪掉重做。直到测试全为绿色指示灯闪过为止。2.5实验心得

老师要我们下节实验课把自己做好的网线带过来,用来做测试。而我没有做成功,所以,我后来向同学借了一把压线钳,然后从自己的网线上弄了一段,不过这一次总算成功了。这个实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线序,把线序记住了,几乎就实验成功了,我的网线质量挺好,线上颜色都比较清楚,降低了不小的难度。

实验三 工作区子系统布线

——网络插座的安装和模块压接线实验

3.1实验目的 通过工作区网络插座和模块的安装实验,熟练掌握工作区网络底盒的安装方法和要求,以及常用工具和基本材料的使用方法 3.2实验要求

(1)计算和准备好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工具(2)完成工作区子系统4个网络底盒和模块的安装(3)掌握现场压接模块的方法和技巧

(4)掌握在常用网络明装塑料底盒的规格和在墙面安装的方法 3.3试验设备、材料和工具

(1)明装塑料底盒,网络模块,盖板,固定模块等若干(2)十字头螺丝刀,压线钳等 3.4实验步骤

(1)根据确定的安装数量和位置,依次从货架上取下M6螺丝栓,底盖,模块,面板等材料和工具备用

(2)在墙面首先安装网络插座底盒。底盒用1个M6螺栓固定在设计好的墙面位置上(3)整理网线重新做好标记,安装好底盒后,将网络线掏出,按照该线原来的标记,在100毫米处重新做好线缆的编号标记后,在150毫米处将多余的网线剪断

(4)将底盒内伸出的网线利用剥线器将双绞线外皮剥去20mm,按568B的接线色谱“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顺序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整齐,然后用压线钳将8条线逐一压接到网络模块对应的端口中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PDS);配线架

一、综合布线系统与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六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节能性

1.与传统布线结构对比的节能性。传统布线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用户必须根据不同应用选择多种类型的线缆、接插件和布线方式,造成线缆布放的重复浪费,缺乏灵活性并且不能支持用户应用的发展而需要重新布线;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传输现代建筑所需的话音、数据、视像等信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信息接口和性能规范,支持多厂商设备及协议,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

(1)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用户能根据实际需要或办公环境的改变,灵活方便地实现线路的变更及构建所需的网络模式,充分满足用户发展的需要。

(2)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的星型拓扑布线方式和标准接口,大大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及可管理性,大幅降低系统的管理维护费用。

(3)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提供良好的系统扩展能力及面向未来应用发展的支持,充分保证用户在布线方面的投资及其长远效益。

2.在智能建筑应用中的节能表现。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由美国IBI(即美国智能建筑协会)提出的,核心就是高效。其节能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一座建筑物在设计和建设期往往有许多不可知的情况,只有当用户确定后,才知道计算机配置和电话的需求。采用标准的综合布线,只需将电话或终端插入早己敷设在墙壁内的标准插座上,然后在同层的弱电井的配线间(用户只租一层的情况)的配线架上做相应跳接线操作,就可解决用户的需求。

(2)能最大限度实现所连载设备的灵活空间组合,节省重新规划敷设新的电缆和通信线材。

(3)可降低智能建筑运行费用,一般用建设投资的3%~5%即可建成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物运行期内大大降低达到同样功能的扩建所需的费用。在初期投资阶段,建筑物采用综合布线(即智能建筑)是明智之举。

(4)综合布线的先进性(超5类、6类双绞线及光纤的铺设)能满足未来人们对影音多媒体的需求。

三、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与施工中的节能措施

1.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的节能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主题功能进行。如:住宅型智能化建筑;办公型智能化建筑;医疗智能型建筑等,根据其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细节设计。在住宅型智能建筑中,我国目前已开始采用统一规划房间用途的节能设计方案,一方面解决了楼上楼下房间使用功能不同造成的不必要的噪声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房屋自然光采用等也有一定的好处。

2.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的确定。

(1)标准化:按照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网络设备的选型。

(2)可扩展性: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通过适量的冗余,满足未来的系统扩容。

(3)易用性:所有接插件均使用标准件,方便管理和使用;系统管理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結构,方便维护和更换。

(4)经济性:充分考虑并满足近期及未来的需求,选用合适的设备,降低系统的成本。

总之,综合布线系统是未来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理念,符合要求,超前适当,满足未来15年左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http://www.cnki.com.cn/知网空间.

[2]http://networking.ctocio.com.cn.IT专家网.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篇4

1 项目概貌:大型办公建筑群体样本

无锡市民中心项目由无锡市太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投资建设, 于2008年2月开建, 8月开工, 是无锡市打造城市新中心“太湖新城”的标志性建筑物。

中心建成后, 从功能上将作为无锡市新的行政中心, 大部分机关部门集中在此办公, 机关工作人员达数千人。包括市政府办公楼、市政协办公楼、市会堂、市综合服务楼、质量技术监督新区分局、国土资源局新区分局、新区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环保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一站式服务中心 (物价管理办公室) 、交通分局、社保中心新区办事处、消防大队等48个职能部门。另外, 背靠金匮山, 面朝尚贤湖的市民中心, 还将成为无锡市民和游客新的休闲中心。

具体来说, 无锡市民中心项目由13栋单体建筑组成, 规划总用地68205m2, 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64498.5m2, 包括地上226880.14m2和地下137618.2m2。

其中, 1#、2#、3#地上两栋主楼22层, 办公层面主体檐口高度93.47m, 总体檐口高度为106.07m (机房层) , 其功能为市级办公楼;另外八栋 (4#~11#) 办公楼7层, 建筑檐口高度30.60m, 其功能为政协办公、人大办公等;12#为政协会议室, 层高3层;13#为应急指挥中心, 层高3层。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均与地上建筑部分相通。

作为无锡市行政服务工作中心, 无锡市民中心具有资源高度集中的特点, 是集服务、办公、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群, 承载了无锡市所有电子政务核心数据。

而整个行政办公楼群是弱电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基础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担负着为集中式电子政务资源提供数据、语音及视频等关键数据传输的重任, 一套高安全、高可靠、扩展性好、快捷方便的综合布线系统, 是实现无锡市民中心电子政务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

2 设计特色:整体性规划, 模块化扩展

那么, 针对这样大规模的行政办公建筑群体, 应该采取怎样的布线设计原则?

参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确定布线系统方案时, 应从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用户需求方面着手, 在整体构架、等级分类、产品选型、设备系统配置等多个方面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与商业办公建筑不同, 政府机关的办公建筑通常在保密性上有所要求, 在布线信息点上一般分为内网、外网、备份网、机要网等不同网络, 管槽和线缆上也会对物理隔离有相应的要求。

另外, 行政办公选用的综合布线等级都比较高, “6类电缆+光纤”是典型的配置方案。水平布线等级通常为6类电缆, 采用4对对绞电缆, 主干多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 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纤到桌面的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也都有很多应用。

针对无锡市民中心的办公建筑群体特色和实际需求, 在综合布线方案规划和设计中, 采用了整体性与模块化相协调的设计原则。

所谓整体性, 就是对13栋单体建筑采取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结构, 在标准遵循上具有一致性。在该项目中, 作为无锡市行政资源集中整合所在地, 无锡市民中心需要融合每一家行政单位在业务需求、网络结构、系统设备等方面的差异, 这就要求在充分收集基本信息和需求的基础上, 必须采取整体性设计原则。

在标准化方面, 该项目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 (ANSI/TIA/EIA TSB-67)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 (ANSI/TIA/EIA TSB-72) 、《开放式办公室布线系统标准》 (ANSI/TIA/EIA TSB-75) 、《6类数据电缆标准》 (ANSI/TIA/EIA 568B.2-1) 等一系列国内外布线标准。此项目要求达到甚至高于TIA/EIA 568B、ISO/IEC 11801-2002、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标准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综合配置标准, 是一个高标准的布线系统工程。

由于所有基础设施 (材料、部件、通信设备) 也都采用国际标准, 因此无论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 将来都能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布线系统中。

所谓模块化, 就是项目中所有接插件均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 使得整个布线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可及时应对用户需求的变更。

在该项目中, 每栋行政办公建筑在物理上都要实现内网、外网、机要网等多个网络的独立性, 因此在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等均按模块化设计, 有助于整个系统层次分明, 管理方便。同时, 布线系统中的任一部分连接都是灵活的, 即从物理接线到数据、语音通信、自动控制设备等连接, 都不受或极少受物理位置和设备类型的限制。

另外, 考虑到未来10~15年的发展, 设计要求采用综合型设计等级, 用光缆和双绞线混合组网, 数据及语音采用传输频带宽, 布线系统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 传输质量好的布线产品, 可保证整个系统既充分满足行政中心现阶段的应用要求, 又可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传输。

这些设计原则的实现, 使得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可适应主流的网络拓扑结构, 为打造具有高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语音/数据通信平台提供了基础, 也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具体实施:网络需隔离, 屏蔽做保障

依据上述的设计原则, 在该项目实际布线工程中, 总共敷设了37061个信息点, 其中外网点7937个, 外网备用点6434个, 内网点6445个, 内网备用点6445个, 机要网点128个, 语音点6783个, 红机点128个, 光纤点2117个, 有线电视点644个。工作区跳线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置, 全部采用施耐德电气6类屏蔽、非屏蔽和光纤系统解决方案来构造。

其中, 专网、红机电话的水平布线均采用增强型6类4对屏蔽对绞电缆, 外网、内网、语音 (普通电话) 的水平布线均采用6类4对非屏蔽对绞电缆, 从进线间、电信间或设备间引入的主干线缆采用屏蔽电缆或光缆。

具体来说, 各栋楼内垂直部分数据采用6芯光缆, 并考虑物理路由备份, 语音采用50/100对非屏蔽大对数电缆, 红机采用25对屏蔽大对数电缆。

各建筑与地下一层总机房之间设计采用24芯单模光缆进行连接, 普通电话、内网、外网部分的交换及配线设备安装在普通标准机柜内, 机要网和红机电话的交换及配线设备安装在屏蔽机柜内。

另外, 地下一层信息中心机房至13号楼应急指挥中心设计两根48芯的单模光缆, 满足应急状态下应急指挥中心对数据、图像、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需求。

此外, 布线总管理间在主楼的地下C区1F总机房, 同时在每栋建筑的相应区域设置IDF, 对布线要求合理分配管理, 要求垂直主干中的语音部分采用大对数电缆, 数据采用室内单模光缆。信息点配置依据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以及太湖新城市民中心大楼对语音和数据终端设备的要求, 预留余量以供备用。

具体信息点设计说明:系统按每38~40m2办公室4人, 每人配置5个信息点 (一个外网、一个外网备用、一个内网、一个内网备用、一个语音) , 光纤到每个办公工作区。厅、局级以上领导按光纤到桌面来配置, 处级 (含处级) 以上领导每人配置一门红机电话和一机要网。

在弱电管道工程设计方面, 根据太湖新城市民中心的各个单体办公楼的信息需求, 在大楼内需敷设大量的线缆, 其中包括各类信号线、电源线、光缆等, 如此多的线缆集中安装、敷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为使这些线缆能合理的分布、使用及得到合适的保护, 且便于日后的检修, 需要对各个子系统的桥架及管路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

针对桥架部分的设计, 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传输大量数据信号, 需要较强的抗干扰性, 同时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6类以及光缆布线, 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线缆量较大, 单独成一系统。外网水平部分采用300×200的桥架, 内网水平部分采用200×100的桥架, 外网垂直部分采用600×400的桥架, 内网垂直部分采用400×200的桥架。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中有政府专网和红机电话, 线材设计选用屏蔽线缆, 因此桥架同样采用屏蔽桥架进行敷设, 内网和外网桥架管路分开敷设。

在管路部分的设计上, 综合布线线缆由桥架引出, 穿1~2根线的管材的管径均为20, 穿3~4根线的管材管径均为25;有线电视线路穿管径20的管子到用户信息点;与室外连接以及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采用热镀锌钢管, 其他采用KBG管。

4 结束语

2010年8月, 无锡市民中心投入运行, 同年11月15日, 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机关各部门正式搬迁到市民中心集中办公, 标志着新城区行政功能全面启动。在人们为无锡市民中心大跨度、大体量的建筑艺术所震撼的同时, 或许不曾想到, 支撑这13栋大楼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综合布线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展望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的“明天” 篇5

随着信息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网络、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对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布线行业满足上述用户需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Actassi 智能布线系统是施耐德电气最新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型电子配线系统。是公司完整业务架构:中低压电气、工业自动化和控制、楼宇自动化与安全、电能检测与控制、关键供电与制冷、智能终端(综合布线与住宅智能化)以及服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司倾注于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与网络、商业楼宇与民用住宅领域的一个新的VDI解决方案。更是公司“善用其效、尽享其能”理念在VDI领域的体现。

Actassi 智能布线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分别是:ID-Tracer智能配线部分、F2“超强”电缆,ID-3多色跳线,以及颇具科技美感的多种终端。当用户选择Actassi系列作为智能网络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时,便开始在智能科技的“ 蓝色海洋”中自由遨游了。在这里,连接方式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安全稳定、功能强大,雅致且简便易用。Actassi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别具一格的理念,让智能科技所赋予我们的网络和生活无穷乐趣!

1 ID-Tracer智能配线方案DD您配线时的理想方向标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IT专业人士面对网络规划和操作时,必须快速地做出反应。而这些IT专业人士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为新建的或新选址的行政中心、企事业办公大楼、各类数据中心、大学科研机构、卫生医疗行业、机场码头、国防军队等等建立大型的IT 基础设施,并考虑到重组时网络管理的变化的复杂性。

在数据中心、大楼设备间、楼层配线间等,在配线架、局域网控制器和软件几个方面,Actassi的ID-Tracer智能配线方案可以保障在这样的大型动态网络中,实现高效且可靠的远程配线和管理。

ID-Tracer智能配线架系统由ID-Tracer智能配线架、局域网控制器、ID-Tracer软件以及相应的附件组成。ID-Tracer智能配线架的性能完全符合并超越TIA/EIA 568B对6类布线性能部件的要求。可透过ID-Tracer软件在有效连接的同时,对端口ID进行动态标记,最高可显示5位数字,即可以达到10点规模的标示能力。该智能配线完全符合TIA/EIA-606A<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的管理思想,通过多种颜色变化来实现有效管理,同时配合应用功能图标,以达到标定信道传输类型。LED动态标记完全符合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具备节能休眠模式。同时LED标记可以根据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设定不同亮度。

局域网控制器完全根据布线工程实际情况,一个42U机柜中只需要一个。 局域网控制器的系统设置简易实用, 且配有内置电源。可确保网络管理员通过ID-Tracer软件界面,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实时的移动、添加、变更操作。

ID-Tracer软件界面非常简单友好,只须简单培训,用户即可掌握使用。该软件设有管理权限,可以通过在线修改或直接导入的方法进行动态标签标示以及信息点应用状态的描述。具有实时检测功能,对配线架各端口的状态进行连接和中断的显示。同时具有搜索、定位以及纪录历史的功能,以便网络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网络状态。大型动态网络如配备ID-Tracer智能配线方案将会大大减低IT基础设施的管理成本。

2 F2 Cat6 UTP“超强”电缆DD传输实力和安装关怀源自深刻内涵

在信息系统传输过程中,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性能将会影响到网络的传输性能。而一个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质量是取决于包括合理的设计、产品的品质、安装工艺的水平和用户的路由环境等因素。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部件性能和安装是保证布线系统性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性能的低下以及安装质量低下时,均会导致系统故障。线缆的品质和安装是部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会出现线缆严重弯曲和承受应力降低的情况,Actassi“超强”F2 Cat.6UTP线缆的结构、材料、工艺、厚度的设计和选择正是保障这两个方面。

首先Actassi “超强”F2 Cat6 UTP 线缆传输性大大优于GB-50311/12、TIA/TEA-568B以及ISO/IEC-11801版标准对六类线缆的性能要求。

在六类电缆推出之前,数据铜缆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单个线对内部结构的改变以及线对之间几何位置的改变。在网络向千兆应用过渡的过程中,厂商们试图通过对超五类的改进来适应网络的要求,但实践证明是有一定障碍的。网络对带宽的要求更高,意味着线缆的产生、安装环节的任何不当之处均可导致布线的性能无法满足高速网络的全部要求,

六类数据线缆的十字隔离技术是目前广大用户比较熟悉的一种电缆结构,也是布线厂家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

目前这种结构得到广泛认可。但它不是目前六类线缆的最优选择。随着网络应用的速率越来越高,对铜缆布线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严格。最近几年开发出的非对称带尾翼十字架结构的电缆可以有效改善电气性能。十字隔离带尾翼技术就是一种有益的新探索,它可以有效抵制机械外力的影响。在数据铜缆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引导下,现在一种新型六类非屏蔽电缆最新的电缆结构已经涌现出来。

它是非对称带尾翼十字架结构电缆的优化版。更严格的讲它结合了对称十字隔离架的技术和尾翼技术的优点。F2电缆结构的真正意义是Firm & Flexible (坚固而灵活)。十字隔离架的技术可以很好保证线对之间的物理隔离,而尾翼技术可以有效抵制机械外力的影响。特别要注意:隔离架并非沿线缆平行方向延伸,而是成螺旋状的,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无论在安装前、安装过程中还是安装后都保持一致的线对分隔。

3 ID-3 Cat6 跳线---管理的奥妙就在可换的色彩组合

智能网络综合布线有别于传统布线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跳线的使用。看似简单的跳线在智能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起着网络的移动、添加、变更等物理操作的功能。虽然通过跳线的跳接来实现,但在一个整理完好的布线系统中,更换、移动跳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若要在一个管理不规范的布线系统中,那最让人困扰的就事如何区分、寻找你要的跳线。使用彩色跳线,可以精确地识别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增加、移动和改动管理中的错误。但彩色跳线还是需要插拔跳线来实现上述功能。 Actassi的ID-3跳线可以免除以上烦恼。为您提供完全符合TIA/EIA-606A规范的色彩管理技术,并且无须真正移动、添加、变更跳线。因为ID-3清晰的多色标记方式具有高达36 种颜色组合,只要改变颜色即可达移动、添加、变更的功能。到用户无须再花费宝贵的时间,一条一条地拔下线缆来寻找一条跳线。

多色标记方式大大简化了跳线选择和库存的困惑。特别设计的护套,可有效保护RJ45接头,延长跳线使用寿命;配有多种长度,给予客户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能满足工程布线及用户端的方便管理。

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主任委员王炳南先生曾经说过:“国内布线有一个很典型的坏习惯,就是跳线不采用原厂产品,而代之以用余料做跳线。对施工来说,这样确实节省了成本,而且许多用户也有意无意地放纵了这种行为”。但实际上,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对网络产生各种莫名的隐患。

4 精美终端――科技与美学的人性化结合

随着人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舒适度和人机工程学逐渐成为了工作场所内最关注的话题。办公室、会议室、酒店客房几乎是每个工作人员每天活动的场所。Actassi集科技美感与强大功能与一身的系列终端产品,能够确保用户的个人数据与语音信息的实现即时连通,从而能够快速、高效地开展工作, 无需再为那些杂乱无章的跳线、接口消耗精力。

4.1 墙面、桌面多角度信息插座

工作场所的墙面安装、桌面安装、地插安装是通常的三类模式。Actassi墙面安装面板和信息插座整合了Flexiport和PlanuShut设计。信息插座可以自由转动,它可以保证跳线合理的弯曲,以确保系统性能;PlanuShut技术的信息模块并有Lead frame技术,性能完全满足并超越GB/T-50311/12、TIA/EIA-568B对六类连接件的性能要求。不仅在业界达到IP42工业保护等级,并且具有防潮湿的功能。

桌面多角度信息插座可以直接安装到现代办公家具上的圆形预留孔中,简洁方便。阻燃的聚碳酸酯材料确保了其超长的耐用性。延长护夹可以保护线缆和信息模块的端接,即使信息插座的转动和旋转也不影响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将会大大改善工作区的人机工程界面。

4.2桌面网络集线器

用户们也许常有这样的经历:会议室里开会期间,信息端口无法支持多人使用,互相借用,信息跳线、电话跳线、电源线最终有些混乱。你也许会蜷曲在会议室的桌子下,在混乱的跳线中摸来摸去,只为能够找到一条跳线,或是把跳线连上你的电脑。这样的事让人无比沮丧。

Actassi的时尚设计、充满现代感的结合网络交换功能和四条跳线功能的桌面网络集线器, 它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找到所需的跳线,并将那些不必要的线缆隐藏起来,使用了这种集线器,会议室跳线混乱局面必将大大改观。另外也会解决信息端口无法满足多人使用的要求。时尚的设计外形能够完美地与现代的会议室融为一体,绝对提升会议环境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纠缠不清的跳线通过Actassi桌面网络集线器,整洁的会议桌将呈现在您面前。

4.3桌面跳线管理器

出差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客人发现所入驻的酒店可以令人们轻松方便的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家人和同事,他已经安全顺利地抵达这里,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更让他欣喜的呢?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 综合布线 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原则 教学方法

1、引言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又包括:建筑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以及综合布线系统(PDS),其中,综合布线系统起纽带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该系统,才使得其他系统与建筑一起集成为智能建筑系统;也可以说是智能建筑中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是智能建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智能建筑行业本身在国内仍处于不断发展中,作为向该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智能建筑教育则还处于起步阶段,至少是还不成熟;因此,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在国内来说,基本上还没有一定的模式,虽然不少院校的相关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仅此而已,对该课程的诸多环节均缺乏比较一致的、较为科学的设置。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不断完善。对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而言,首先就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这是当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

2、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根据智能建筑专业的特点,构建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学生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要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在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中,他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先进的教学内容、方法,变控制为协调,变指责为激励,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研究、观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这样才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再发现的欲望。所以有必要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满足真正意义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2 系统性原则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本身具有完整的体系,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而当今教学改革中,对课程课时量设置的总趋势是减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注重纵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要有梯度,从简单到复杂,逐步积累和深化,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此,我们开设了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与检测两方面的内容,以便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知识。

2.3 综合性原则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学科,同时还涉及建筑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的综合性。例如,我们在教学体系设计中安排了电缆传输系统、光缆传输系统、电气保护技术等基础知识,系统设计方面安排了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需要,还开设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图纸设计。所有这些都充分考虑了课程体系的综合性。

2.4 实用性原则

智能建筑专业的学生以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考虑实用性原则。例如,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中,在讲解综合布线工程常用材料及产品时,应该着重讲如何选择常用工程材料及产品,而简单介绍这些材料及产品的工作原理;因为这里着重的是产品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而不是研发。

2.5 互动性原则

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就会形成上课满堂灌、下课就再见的局面,学生有问题也没有机会向老师请教,这样不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因此,在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随时(课前、课中及课后)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答疑、解惑,这样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进行及时讲解,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3、课程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原则,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体系分解为两门课程: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32学时)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与检测(32学时);课中教学形式主要有理论课和实验课。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课程以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各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其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皆不可替代;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广且实践性强。因此,在两门课程中都安排了实践教学,分别是1周的课程设计和16学时的实验;此外,还有课程参观实习等多形式实践教学环节。

4、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充分研究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4.1 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设备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出现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技术,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弥补了教材内容的单调、抽象等缺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

课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心组织课程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掣领,注意处理好教学难点与重点,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示,或将较为复杂的概念、标准、布线产品、工程施工和测试通过视频动画来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课后则通过教学网站和教学群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4.2 采用现场教学方式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线缆路由及连接方式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可采用课程参观实习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讲解,使学生能现场感知综合布线的各个子系统,清楚的理解各子系统的实际运作,全面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结构;而现场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现场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分散参观实习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理解、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4.3 采用示范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示范的过程;教师的言行、教学态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都具有示范性,都能深刻地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如讲解线缆、连接头、信息模块、配线架等设备的连接和安装技术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方式。再如讲解已安装系统的连接性能测试时,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方式。通过示范教学,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和视频文件,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所授知识。

4.4 采用案例教学方式

由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穿插大量的案例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可以系统的讲解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案例,让学生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有一个具体的、全局的了解和掌握;此外,还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讲解顺序。比如:可以先对高校自己的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案例分析,这个系统一般相对简单并容易理解;然后,可以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结构的设计,布线路由的设计,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编制综合布线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给出工程预算。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

4.5 改进教学考核方式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应体现实践性,教学考核亦不例外。不管是作业、课程设计还是最后的考试,都可以考虑尽量从工程实践中来寻找素材;比如:课程设计可以采用已有完善的工程设计方案的系统作为题目,但设计方案先不给学生,以便于课程设计完成后,对照分析;同样地,课程考试也可以采用工程现场考核的方式。总之,无时无处不体现其实践性。4.6 随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更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首先应该选取最新的教材;其次要跟踪仪器、设备、材料及其技术的最新动态。如果现有教材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则可以采用自编教材的方式进行教学;为此,我们自编了两门课程的讲义以及实验教材,并应用到实际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束语

自从我校从2002级开始招收智能建筑专业的学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教学改革和实践,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对各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多次改进;尤其是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的改革,现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结构,经过多届学生的尝试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正如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中各子系统的纽带一样,通过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课程体系的构建改革,同样也能带动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改革,从而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山. 智能建筑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J].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9, 13(4).

[2]何志议. 智能大厦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综述[J]. 电气应用, 2003(12).

[3]阳莉.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1999, 11(4).

[4]邝德华.综合布线技术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

曹建文(1974-),男,四川乐山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04)

魏新莉(1973-),女,新疆塔城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04)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篇7

1 工程实例

本文以某智能大厦为例,展开探讨其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思路,并对其功能进行展开分析。

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22层。地下2层主要作为车库及人防工程使用,其余为配电室、泵房和空调机房,1层~4层为商业办公及各类控制室使用;5层~22层为商务楼层部分,顶层为电梯机房与水箱间。

1.2 设计任务及原则

根据建筑功能及建设要求,兼顾未来租赁使用,完成该大厦的弱点系统设计,本文重点探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各层设置的数据信息点和语音信息点分别按五类和三类处理。

1)国家有关的弱电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规范》。2)建设单位对于数据传输和话音传输的功能要求。3)布线材料的经济性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2 系统设计

传统的布线系统中,设备安装在哪里,传输介质就要铺设到哪里,由于未来使用功能的不确定性,这种布线方式在智能建筑中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而结构化布线系统恰恰相反,其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位置无关,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将可能放置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好线,再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设置,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同一线路的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通信设备,例如电话、计算机或其他终端。结构化布线是指在一座或多座建筑物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及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交换设备连接起来。它包括布置在楼群中的所有电缆及各种配件,如转接设备、各类终端设备接口与网络接口,但它并不包括交换设备。结构化布线系统更是用一套标准的组网器件,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网络布线系统。

结合工程需求兼顾未来发展,本工程采用结构化布线模式进行设计,整个系统设计分为5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

2.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软件及适配器组成,相当于语音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线路及话机部分。建筑物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决定了信息点的分布密度,而根据ISO标准,每10 m2左右设置2个信息点的原则,所以结合业主的需求及未来发展因素等确定工作区的信息点数。对于综合性的商业建筑,考虑未来租赁等因素,则需要采用开放式办公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并符合以下原则:1)信息插座安装在墙或柱等固定结构上,是水平电缆的终端点。每一个多用户信息插座,最多只能容纳12个信息模块,且连接工作终端的设备线缆要小于20 m。2)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应安装在楼层配线架大于15 m的墙或柱等固定结构上。水平电缆路由中的集合点,水平电缆与该连接器件为无跳线连接,不得接入有源设备;在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中,一个以上的集合或同时存在转接点都是不允许的。

2.2 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的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设备电缆或跳线等组成。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配置时,不仅要满足工程提出的近期和将来发展的信息点数要求,而且要明确每层安装信息插座的数量及位置,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移动或修改的用户终端要有提前预见性,对信息点的一次性建设和分期建设,也应在充分比较分析后做出判断。在水平布线子系统的设计中,水平传输线缆选取了AVAYA公司的五类和三类非屏蔽双绞线分别用于数据传输和话音传输,使数据传输率达到100 Mb/s,保证了语音通话质量,对未来发展还有一定的冗余。水平传输线缆由各工作区信息插座,通过顶部预埋线管引至走廊桥架,进入弱电竖井线槽,再接入到管理间的配线架。

2.3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及核心,直接影响着数据传输及语音的畅通与速率,同时还需要兼顾经济性。所以选用了三类非屏蔽大对数双绞线(200对)用于话音传输,由各管理间配线架经竖井引至大楼1层,通过走廊线槽引至电话总机房,并与话音部分的主配线架连接。同时,选用室内多模光纤作为垂直干线子系统数据传输的干线线缆,由各管理间配线架,经弱电竖井引至计算机房所在的大楼1层,通过走廊线槽接入至计算机房。这样既保证传输质量又能使传输速率达1 Gb/s,既满足经济性,又符合当前和未来发展数据传输的需要。

2.4 管理子系统

根据大楼信息点数量及分布情况,各层的数据、话音水平布线线缆直接连接至各层设备管理间,并在管理间内设置光纤配线架、数据模块化配线架及110型配线架,各类配线架均配备外用防尘罩或机柜加以保护。

2.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建筑群配线设备,进行接入网络管理的场所。语音总机房采用110型配线架作为主配线架,计算机房采用光纤配线架作为主配线架,将来自各管理间的光纤和设备间的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语音机房、计算机房的配线架均须用防尘罩和机柜进行防护。

3 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通过上述工程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智能建筑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的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而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是智能建筑的基础,也是实现智能建筑各项现代化功能的必要条件。所以,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必须能够适应今后智能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余明辉,童小兵.综合布线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威,董一力.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法[J].中国勘察设计,2008(6):51-53.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 篇8

根据德特威勒瑞士总部的决策, 2012年在太仓购地新建太仓厂区。在建设期间, 笔者作为当年的技术总监, 有幸受公司委派, 作为甲方负责太仓厂区的全部智能子系统规划工作, 整个项目的图纸由设计院完成, 而具体的实施工作则是由德特威勒公司内精通弱电工程的部门经理负责。

在这次规划设计期间, 涉及厂区内相互关联的两个系统:其一是厂区弱电系统, 用于信息传输、安全防范、经营管理和工业控制;其二是演示中心 (内含会议室/培训教室) , 用于展现自己的产品和工程观点。本文将面向前者, 主要介绍厂区弱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构思。对于厂区演示中心将另有文章进行规划讨论。

一厂区简介

德特威勒太仓厂区占地面积4公顷, 新建厂房面积约为27000m2, 厂房效果图如图1所示。其中间部分为制造车间, 主要生产各类综合布线产品和电梯电缆产品, 左右两侧为成品仓库和原材料仓库, 前面的三层小楼为公司办公区。

厂区内车间和仓库均为一层, 在厂区东北角设有一个4层的测试塔楼, 用于对生产出的垂直电梯所用随行电缆进行性能测试。厂区内办公区与车间之间为防火隔离, 设有通道门和餐厅门。在车间与两侧的仓库之间均设有隔墙, 进出通道均设卷帘门和人行通道门。

厂房的四周设有铁艺围栏, 南侧 (图1左下方) 设有主大门, 东侧 (图1右上方) 设有边门。在主大门旁设有门卫室, 而边门 (平时关闭) 旁仅设有值班岗亭。

二厂区弱电系统的任务

根据公司的指示, 厂区弱电系统的任务并不复杂:建立覆盖整个厂区的弱电系统, 为运营管理提供安全、信息和管理三方面的保障, 其中, 计算机系统和电话系统由IT部门独立完成, BA系统根据合同由总包方完成。

三厂区弱电系统的核心目标

当任务下达后, 所遇到的问题包罗万象,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弱电系统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有些人会说, 这十分简单, 现在的智能子系统足有数十个, 将厂区内能用的智能系统一一罗列上去, 只要不超预算就可以了。对于笔者而言, 这些确实是需要考虑的, 对于一个智能建筑而言, 它的建筑是根本, 而智能是“锦上添花”, 为建筑添加大量有价值的“花朵”, 这些花朵虽然有着提高德特威勒身价的宣传作用, 而更多地还是具有实实在在的生产、管理效果。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而言, 各个智能子系统组合以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要解这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案, 但其中最有价值的目标方案是将整个厂区变成一个自身产品的实践基地和演示环境!

德特威勒主要生产高端综合布线产品和电梯电缆产品, 拥有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高端制造生产线和全套测试仪器, 这些设备在中国大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见到, 它们是德特威勒能够制造高端综合布线产品和电梯电缆产品的基石之一, 也是德特威勒引以为豪的资本之一。过去的经验证明, 当这些生产线和测试设备组成的制造系统展现在参观者面前时, 会使参观者对德特威勒的产品品质拥有新的认识, 留下满意的印象。

再者, 由于德特威勒生产的综合布线产品本身就是各个智能系统的传输缆线, 所以将自己生产的综合布线系统融汇到厂区内各个智能系统之中, 就可以起到宣传自己的产品、给参观者呈现综合布线系统的“综合”应用的效果。同时整个厂区的智能系统就成为了综合布线系统“开枝散叶”的最佳体验。

故此, 整个厂区智能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底层传输平台, 将信息传输及各个智能子系统有机地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厂区智能系统, 为德特威勒的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 为参观者提供综合布线产品与应用的立体展示, 为产品工程师和应用工程师们提供学习、研究和实验的平台。

四德特威勒在智能系统领域的技术实力

要想达到上述核心目标, 拥有丰富智能建筑工程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关键。对于德特威勒而言, 这不是难题。自从2008年建立技术部以来, 德特威勒十分专注于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制造和应用解决方案, 为此德特威勒大量地引入了智能建筑和数据中心的设计、工程、测试和运维人才, 在对这些人才进行了长期、丰富地综合布线产品和技术的专业培训后, 逐渐将他们培养成为精通智能建筑技能的综合布线厂商级应用工程师。

作为厂商的应用工程师, 在长期面向工程期间, 拥有大量机会可以在各种智能建筑和数据中心项目中学习、考察、评估和参与各种项目中运用的技巧、技能、工艺、概念和应用, 形成了同时具备智能建筑/数据中心技能, 同时拥有综合布线专业知识的规划、设计、实施、运维、改造实力的技术服务团队和工程服务团队。所以, 尽管德特威勒并不是设计公司, 也不是工程公司或代维公司, 但德特威勒技术团队的实战经验会对设计、工程和运维工程师们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经过多年的人员补充和工程磨练, 德特威勒的应用工程师团队已经具备了理论、标准、规划、设计、工程、测试、运维等各种领域的技能, 他们与产品工程师、研发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相结合, 组建了德特威勒中全方位的技术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这支队伍的水平, 在太仓厂区建设期间, 公司将智能系统甲方管理的任务下达给公司解决方案技术部 (下属技术支持、工程服务、产品管理和产品研发四个部门, 有别于生产技术部) , 使这支队伍能够站在甲方、乙方、丙方等各个角度上全面地审视智能建筑、数据中心中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位。

五智能系统规划中的指导原则

这些指导原则并不是拍脑袋或抄口号得来, 而是从现实中提取所得。

在确定了整个厂区智能系统的核心目标后, 下一步工作是在核心目标的指导下, 研读厂区的鸟瞰图和平面图纸, 与各职能部门商谈, 了解了他们的想法, 并了解了集团、公司的中长期整体战略后, 逐渐形成智能系统规划的指导原则。

1. 满足应用需求, 兼顾企业与人的不同诉求

对于制造工厂而言, 应用是制造和管理。同样, 企业与人的不同诉求如果能够使用智能系统予以满足, 那相当于用钱买满意。为此, 以下内容不得不予以考虑:

★生产车间内会在任何一个位置安装新的设备, 在安装过程中可采用无线局域网进行联网调试, 而在安装完毕后应就近接入稳定、高速的有线网络之中;

★仓库的库房区域采用无线局域网覆盖, 可以实现立体仓库管理;

★任何工位和区域都可以实现引入电话、电脑、工业控制、电子工单、视频显示等功能, 使信息传输的分布即使是到达工业4.0阶段也能得以满足;

★各种设备用房均设信息点, 以便设备入网和电脑管理;

★4层的电梯电缆测试楼 (厂区的东北角) 上下均设信息点, 以便信息沟通;

★大开间办公区的工位数量在使用期间可能会因员工编制而调整, 所以大空间办公区的点位需能灵活调整;

★会议室的会议桌应考虑可移动;

★厂房对外的出入口管理归入消防范畴, 以免影响消防验收;

★门禁系统中可以融入考勤和在线巡更;

★现有指纹考勤机, 但仍需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门禁系统作为考勤系统使用;

★车间有防水的需求, 所有的弱电插座和线路均考虑防水要求。

2. 以人为本, 争取做到生理上的舒适和心理上的舒适

★为IT人员和维修人员不带钥匙走遍全厂的各个房间 (特定房间除外) 创造条件;

★办公区的公共广播系统可以在上班前、休息时间播放轻音乐;

★厂区南大门 (主出入口) 设车牌识别型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使员工车辆出入厂门时不再伸手刷卡或配备2张IC卡;

★在线巡更, 将对巡更人员多一分安全心理;

★统一一套广播系统, 将通往扬声器的广播线达到最短;

★厂区围栏简洁美观, 没有那种常见的“不得靠近”感观。

3. 将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各智能系统的统一传输平台

★厂区的音视频 (有线电视对于工厂而言不是必需) 采用数字量化后的效果足以满足工厂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全星型结构有助于降低系统故障所带来的损失;

★水平双绞线采用屏蔽产品, 以改善POE的散热和提供厂区的抗电磁干扰性能;

★为厂区生产设备服务的信息点全部采用铜缆信息点, 以降低设备长期振动所可能导致的故障概率;

★为现在和未来的设备、人员和其他应用提供足以满足需求但适度的信息点位;

★统一传输结构, 有助于运维管理;

★将整个厂区构成工厂主产品——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演示平台;

★数据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话系统划出弱电系统的工作范围, 由总部IT部门统一实施。但其传输线路归入弱电系统;

★以演示中心为基础, 将整个厂区建成一个实用型的演示环境。

4. 运维为先, 不能仅考虑功能和安装不顾今后的运行与维护

★面向周界的摄像机应考虑防雷接地、线路便捷、不易被围墙外的人所破坏;

★当厂区的周界报警时, 应能让保安人员在室内就能看清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精确位置, 必要时还能对动态目标进行视频跟踪;

★缆线均设有便于维护时的预留;

★跳线的选择宜考虑运维时的故障率;

★智能系统的服务器均“隐身”于后台, 万一前端或显示/控制系统损毁, 所存储的信息不会损失。

5. 够用即可, 具有未来扩展的空间和接口, 费用不能超过预算

★各种智能系统统一传输模式, 为今后扩充提供便利;

★无论是车间、仓库还是办公区, 智能系统不必多, 但综合布线系统的点位预留好, 一旦需要可以随时添加。

从技术和产品上来说, 上述指导原则没有难点,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就需要在项目的规划时就予以考虑, 一旦方案确定并投入实施时, 再要想改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六智能系统的组成及构思

根据指导原则, 结合厂区图纸、工厂的应用特点和各部门的要求, 引入以人为本的观念, 本着节约的精神, 在综合布线和IT系统的基础上设定了10个智能子系统 (如图2所示) :

这些智能子系统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而这些子系统功能的组合, 则构成了涵盖整个厂区的智能化系统。在本文中, 将仅对各子系统的规划进行分析, 对于具体的配置则不费时间描述, 因为这属于具体设计的范畴, 难度不大。

根据指导原则和应用的实际需求, 对于所辖各智能子系统总体规划如下。

1. 选用成熟的智能子系统产品和技术

作为建设方, 在工程完工后将重新回到原岗位, 但原岗位仍然是在甲方内部, 所以万一所选产品和技术的品质不佳, 那对于甲方人员而言无疑极其不利的, 甚至是灾难性的。

为此, 出于职业安全性保护, 使用智能系统和技术可以平庸但一定得确保可靠, 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维修解决, 而不会发生原理上的问题。

2. 各个智能系统都采用以太网作为传输平台

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多种传输协议, 其中包括在智能系统中常见的RS485总线。所以, 智能系统的传输协议可能有RS485, 也有以太网 (RJ45型) 。为了能够使用网管软件进行系统管理和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 在本项目中, 各智能系统全部采用同一种传输协议, 即以太网的IEEE 802.3系列协议。

当使用IEEE 802.3时, 以太网对应的网管软件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及时甚至是超前告知传输中是否潜藏着隐患, 以便运维人员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或迅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使系统始终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

对于以太网而言, 现在至少是100Mbps~1Gbps等级, 相当于RS485的1Mbps (最大值) 而言, 它的传输速率增加了数十倍乃至数百倍。自然也就确保传输系统中不会出现瓶颈。

3. 各个智能系统的服务器都安装在智能系统后台机房内

这是目前常见的设计方法, 其优点是后台机房是按IT机房进行设计的, 环境较好、不容易因外界原因造成服务器损坏。当服务器完好无损时, 即使监控室内的设备都被破坏, 也不会造成信息丢失。

当信息完好时, 即使前端、传输或显示/控制端有所故障, 也仅需要进行局部修复即可, 不需要进行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各个智能系统的设备缆线 (跳线) 采用RJ45型

对于工厂厂区的智能系统而言, 除了视频监控系统以外, 基本上都没有大流量。所以, 与各种智能设备相连的跳线采用RJ45型的铜缆跳线, 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运维时, 各个系统的运维人员和厂商人员都可能会接触到相应的跳线和周边的跳线, 碰断一根就可能意味着一个系统瘫痪。

由于铜缆跳线比光纤跳线皮实, 在人为不经意地接触和弯曲时不易折断, 所以出于运维考虑, 在人多手杂的地方采用铜缆跳线, 可以有效地防止跳线折断。

由于智能系统的主干缆线均为光缆, 相应的跳线自然为光纤跳线。对于智能系统的服务器全部位于智能系统后台机房的结构而言, 主干部分既然采用了光缆, 那它的维护将由IT部门的专业工程师负责, 跳线折断的概率会明显下降。

4. 为演示中心系统留有接口

演示中心内的IT系统为独立系统, 允许客户利用其中的系统进行仿真测试、PPT演示等项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的行动。当该系统为独立系统时, 只要做好基础系统的原始备份和增量备份, 就能确保崩溃的系统很快恢复正常运行。

当演示中心的IT系统为独立系统时, 厂区的运营IT系统不会因演示中心而出现任何故障。

不过, 作为一个完整的厂区而言, 在演示中心IT系统与厂区IT系统之间, 还是留有一个接口, 以便在受控状态下, 临时将演示中心作为厂区的一部分使用, 例如:多功能会议室、测试环境、演练等。

七综合布线系统所面对的应用

当需要考虑综合布线系统之前, 首先需要清楚综合布线系统所服务的应用和智能子系统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需求?

1. 办公环境

综合布线系统的最基本原因是电话和计算机网络联网。在德特威勒厂区内, 散布着大量的办公室, 根据应用需求, 每位员工都需要通过有线网络上网和打电话。同时, 还需要建立无线网络, 以防有线网络万一发生故障时, 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依然能够使用。

根据公司内部的分工, IT系统 (包括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等) 和电话系统均由IT部门负责, 综合布线系统将为它们提供传输线路。

在德特威勒厂区内, 办公环境中会有以下需要规划中考虑的问题。

(1) 天地一体化

在办公环境中, 出于传输稳定、传输流量大、长时间使用而无伤害等几个关键因素的考虑, 有线的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话是必不可少的。但与此同时, 作为备份、临时使用和移动办公的考虑, 在办公环境中还应设有无线网络。当这两个网络同时具备时, 常被称为“天地一体化”。这是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广泛使用的应用模式。

对于办公环境而言, 并非有一种网络能够使用就够了, 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实际操作和应用的可能性, 多为员工工作提供便利, 采用多种网络让他们的工作效率达到最高。而“天地一体化”是其中的一种。

在德特威勒的各个办公区内, 天地一体化是基本的工作环境, 它使得每位员工的电脑可以在座位上使用有线电话和有线网络, 而在与其他人开会、讨论之时采用无线网络。

(2) 外来人员使用网络

公司内会有访客来临, IT部门同样会允许他们上网, 通过网际互联网接收和发送他们自己的信息和资料。为此, 公司无线网络承担了这一任务, 但有线网络将不对外开放。

(3) 常规办公室

常规办公室是指员工用的办公室, 一般多人共用一间, 但它不属于大开间办公室。在这样的环境中, 工作区数量按每10m2/工作区计算, 每个工作区设两个信息点 (一个上网, 一个打电话) 。

(4) 小办公室

小办公室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两人同时办公的房间, 这样的办公室可以作为各级领导层的单人办公室或双人办公室, 也可以作为员工办公室 (双人间) 使用。

根据这样的应用需求, 在规划中考虑每人两个信息点。

(5) 总经理办公室

根据公司领导层的工作习惯, 总经理办公室仅在办公桌附近设置了4个信息点 (用于语音和数据) , 在接待区不设信息点。

(6) 大开间办公室

大开间办公区大多采用屏风家具, 德特威勒的大开间办公区也不例外。而其信息点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中有两种常规的安装模式:

①屏风家具上安装

通过地面线槽或地面电线管将缆线 (单相电源线、双绞线/光缆) 引入屏风家具, 在桌面上方或桌面下方的垂直隔板上安装面板。

当屏风家具中的缆线经地面下的电线管或地面线槽时, 屏风家具将不再能够移动位置, 一旦因人员增加需要增加屏风家具, 且需要调整屏风家具的位置时, 将会发觉除了改变地面外无法调整。

对于德特威勒这样的发展型企业而言, 这样设计无疑限制了大开间办公室的有效利用率。

②地面插座盒

在屏风家具下方的地面上埋设地面插座盒, 这是至今为止相当多的设计中采用的模式。

同样, 这一模式也有着缺点:一旦地面插座盒定位后, 家具得配合着地面插座盒, 否则会造成插座盒位于人或椅子的脚下 (如图3所示) , 一方面会造成感觉不好, 另一方面缆线暴露部分易损。

这两种方式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已经沿用了20多年, 其共同的缺点是:屏风家具的定位必须在施工前确定, 且今后永远不能改变!作为一家生产综合布线产品的公司, 自己的大开间办公室同时也会是尝试另辟蹊径的实验场所。

对于在规划时已经确定不会改变屏风家具位置的大开间办公室而言, 这一方法确实可行。但往往有这种情况:规划时确定办公桌位置的人员并非是最终使用的部门, 有时甚至可能是家具厂的营销人员。所以确定的人数和位置有可能与实际使用的人数和位置有所不同。如果在规划时有这样的感觉, 就需要对缆线和面板的布局方式进行适当的灵活变化, 以应对实际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这次的规划中,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屏风家具调整, 参考了德特威勒瑞士总部办公区的布局思路。在欧洲, 办公室的强弱电线路敷设方式与中国不同, 它们大量采用墙面线槽的敷设和安装方式, 即在墙面上安装100mm高的塑料线槽, 在靠近办公桌的地方开孔安装强弱电面板, 在线槽内同时敷设电源线和综合布线的双绞线。由于欧洲所用双绞线大多采用屏蔽双绞线, 所以无需考虑强弱电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中国, 墙面面板通常采用金属电线管配金属底盒 (86型) 的安装方式, 所以欧洲的线槽安装方式除少量的在国外, 而在中国的企业外一般不会见到。

在大开间办公室中, 如果采用墙面线槽方式走线配以屏风家具安装面板的方式, 也许会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解决方案:

★在墙面上安装100m高度的塑料线槽 (当然, 要尽量美观的装饰线槽) , 将一排排屏风家具的一端紧靠在线槽上;

★弱电间中引出的双绞线经塑料线槽进入屏风家具 (在塑料线槽中进行预留) , 在屏风家具的隔断上安装面板;

★一旦需要增加屏风家具或改变屏风家具位置时, 仅需增加线槽中的缆线数量, 并改变线槽出现口即可。由于线槽中有预留的缆线, 所以屏风家具的移位并不需要重新进行模块端接。

这一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在搬家后不久, 办公区需要增加一排屏风, 而且还要改变原有的屏风家具位置。由于在规划时考虑了这个问题, 所以改动变得十分轻松:

★在墙面线槽中增加了所需要的缆线;

★平移屏风家具到指定位置;

★增加新的屏风家具, 并将线槽中新添的缆线敷设进屏风家具。

德特威勒有一批熟悉工程的应用工程师, 当这样的试验完成后, 相当于他们多了一种面向屏风家具的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手边的解决方案越多、考察时可看到的实景越多将会对技术支持工作带来越多的便利。

(7) 会议室

会议室中仅在墙面上设置了信息点, 以便将会议桌灵活调整。由于“天地一体化”的布局, 使会议室中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无线联网获得服务器资源, 也可以借助于具有无线/有线网络端口的投影机实现会议室的投影显示。

会议室传统的RGB插头已经沿用了数十年, 至今仍然在广泛使用。但它并非不能被取代, 10多年前开始出现的网络型投影机、HDMI和USB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取代RGB。在这一次的会议室布局中, 所尝试的就是以有限网络和无线网络取代RGB。由于厂区会议中的视频流很少, 所以具有无线网卡的USB接口投影机已经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当这一方案实现时, 会议室的桌面上将彻底简化 (除了电源插座以外) 。

(8) 公共场所

公司办公区的接待大厅及两侧的接待室、演示中心是外来人员经常停留的公共场所。在这一区域内, 除了墙面上的信息点、接待台的信息点是提供给内部人员和设备使用的以外, 供外来人员上网的方式是无线网络。只要外来人员得到了无线网络的密码, 即可拥有进入国际互联网的资格。

(9) 餐厅

餐厅中会在多个地点安装POS机, 同时餐厅可能会作为大会议室使用, 所以相应的信息点都需要考虑:

★在配餐区设多个POS机联网信息点;

★在三面墙面上, 各设数个信息点, 以备会议、接待和服务之用。

(10) 餐厅演示中心

演示中心位于办公区接待大厅左侧。由于演示中心允许来访者利用演示中心的服务器进行传输试验, 所以演示中心的网络系统是与公司生产网隔离的, 这部分的综合布线系统也独立进行设计和安装, 不属于厂区弱电系统的一部分。

与厂区弱电系统一样, 演示中心的规划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尝试, 其中包含着对会议室/培训教室的构思, 以期为今后的综合布线应用支持提供新的思路和可供考察的环境。这一部分的规划构思将另行介绍。

(11) 餐厅设备用房

各种设备用房均设信息点, 以便设备入网、拨打电话和电脑管理。

至于综合布线的产品等级, 由于德特威勒是瑞士企业, 而瑞士本土已普遍使用7类/超7类等级的双绞线。所以, 为了与总部保持统一, 办公区的综合布线产品等级选择为7类/超7类。

由于石英光纤光缆易折断, 办公区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如何保护光缆, 故此“光纤到桌面”的技术并未采用。在主干缆线部分将普遍采用光缆, 双绞线仅仅由于传输电话。

2. 门禁巡更管理系统

门禁巡更管理系统是智能建筑中非常成熟的子系统, 目前已经成熟的门禁系统很多, 也各具特色。在本项目的规划中, 将根据门禁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设定门禁系统的规划, 以便于在实施阶段选择产品。

门禁系统在厂区中的主要作用是取代钥匙, 帮助管理部门对房门及通道门进行管理。对于厂区而言, 理论上来说并不需要做到每扇门都使用门禁系统进行管理, 但如果考虑到IT部门和维修部门经常会带着工具和设备前往各个设备机房、IT机房和厂区内的各个弱电间, 去往各个办公室修理各种电脑和设备, 如果这些人员同时还拿着大串的钥匙, 将会十分不便。所以, 如果资金够用, 为所有的房门及通道门都设门禁, 通过设定每个人能够进出的权限, 则会使厂区投入使用后可以为员工带来许多便捷。

出于多方面的安全因素考虑, 门禁系统采用了常规的IC/ID薄卡, 而没有使用身份证和人体特征识别方式。为了弥补IC/ID卡门禁系统只能识别卡的编号, 而无法辨识实际出入的人员这一缺陷, 在规划时借用视频监控系统予以补充, 在读卡器附近设置摄像机, 借助于安防管理软件, 可以实现门禁刷卡的同时进行视频录像。这样一来, 只要配以相应的行政管理, 相信不会有人借用其他人的卡进出, 也可以留下一张卡带入了多少人、哪些人的影像资料。

在门禁系统的规划时, 还考虑了另外一些附加的功能和问题。

(1) 在线巡更

常规的巡更系统大多采用的是廉价的离线式巡更管理系统。这时, 巡更人员在巡更时需带上对讲机, 经常与保安室保持通话联系, 报个平安。如果采用在线式巡更管理系统, 那每一个巡更点在刷卡后, 系统都会自动地告知保安室:几点几分已经经过哪一个巡更点。由于在线式巡更的巡更点可以变换无穷, 外人无法得知当天、当班的巡更路线, 所以巡更人员不必时时刻刻使用对讲机向保安室报平安。

当门禁读卡器遍布厂区的各个房门和通道门时, 只要多配一个巡更软件模块就可以实现在线巡更。

利用遍布厂区内、厂房内外的门禁读卡器, 构成在线式巡更系统。一方面借助于众多的门禁读卡器, 使巡更人员可以设置任意的巡更路线, 使人无法推测出真正的巡更路线;另一方面, 当巡更人员在某台读卡器上刷卡后, 保安室中的同事会立即知道巡更人员身出何处, 不必等对讲机通话时才知道其是否安全。如果巡更人员被劫持, 只要不说出真实的巡更路线, 设法在其他任何一台读卡器上刷卡, 即可将异常信息通知保安室。

对于厂区而言, 除了大量的室内房门和通道门设有门禁外, 还有一些房间的门本身就是对外的, 所以这些门上的门禁读卡器可以作为厂区室外巡更时的巡更点使用。这样一来, 仅需在有些特定点设少量的几个读卡器, 就能够完成遍布厂区内外的众多巡更点设置。

(2) 考勤

考勤系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尽管德特威勒的许多生产线已经实现了电脑控制, 但太仓工厂的数百名员工仍然需要进行考勤管理。

现代的考勤可以采用专用的考勤机或借助于门禁完成每天的上下班考勤。对于门禁系统而言, 只要配备一个考勤软件模块, 指定某几个读卡器同时作为考勤读卡器使用即可。

对于德特威勒而言, 车间人员和办公区人员分别在各自的出入口进行考勤。但从规划角度看, 如果某人踩着时间点到达厂区大门口, 算不算迟到?这个问题只有人事管理部门说了才算, 但人事部门属于人为管理, 人的因素占首, 如果这一任人事管理者认为算迟到, 那设两组考勤点没有问题。但如果下一任管理者认为不算迟到, 就需要在厂区大门口再增加第三组考勤点。

对于智能系统而言, 规划时增加一个点并不难, 但在运维期间要想增加一个考勤点, 难度就会增加许多。为此, 在规划时, 同时设定了三组考勤点 (包括厂区大门口的考勤点) , 使用几组则由人事管理部门确定。

(3) 车辆出入管理

这是一个系统交叉管理的问题。如果厂区出入口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采用卡系统, 那就可以采用一卡通的方案, 使用同一张卡既做门禁管理又做车辆出入管理使用。但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案, 其原因如下:

★常规的门禁卡是不带电池的薄卡, 它的感应距离往往只有几十毫米至100多毫米, 如果用车辆出入的时候使用这样的卡, 那在下雨天会淋湿衣袖、在夏天会使手臂暴晒, 在冬天会使一股寒气冲入车厢……这样的现象没有能够达到“生理上的舒适”。同时, 由于读卡距离有限, 会使宽敞气派的厂门变成两条狭长的通道, 这又不符合“心理上的舒适”要求;

★如果改有带电池的厚卡, 可以实现远程刷卡, 不必停车就可以完成刷卡, 也不必在两个狭长的车道中间设“隔离岛”, 两个舒适同时得以解决。但这样的厚卡每天挂在脖子上, 美观度和舒适度同样也会下降。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最终选择了车牌识别方案, 不再借助于卡。

(4) 消防报警

门禁系统的惯例是, 消防报警信号发出时, 系统联动将会使所有的门禁全部开放, 让人员能够不刷卡也能迅速逃生。

对于绝大多数房间, 这样做确实有效, 但对于人事、财务、数据中心、设备机房、总经理办公室等处, 这还需要商榷。

对于这些房间, 人的逃生是必须的, 所以门禁开放不可改变。但这些房间中往往会有一些不希望外人看到、拿走或移动的资料、物品和设备, 所以在这些房门上规划了电控锁, 并设定当门禁系统断电时锁具恢复到常规门锁状态, 可以使用钥匙进入、可以旋转手柄打开房门并离去。当然, 也可以采用更为便宜的磁力锁+普通门锁的方式, 在必要时用传统的钥匙锁门。

(5) 厂房出入口

厂房的车间和仓库有许多对外的通道门 (仓库和车间的员工上下班经考勤机所在的更衣室门进出) , 根据消防规范这些门不能安装门禁系统, 故此这些通道门不设门禁, 归由消防系统设置消防门。

有些人会认为, 这样做将会使员工工作时进出不方便, 这确实如此但没有办法。因为有一个实际问题是门禁无法解决的:门禁系统设置的前提是供电充足, 时时刻刻都不断电。但对于一家工厂而言, 这是很难做到的。供电系统维修、电力供电不足时限电等都是可能会发生的事, 这些断电一旦发生, 可能会达到数小时甚至是2~3天, 而UPS的供电时间往往只有几十分钟 (例如:20分钟) , 当供电无法跟上时, 门禁系统会自动打开所有的房门和通道门 (使用最常见的磁力锁和电销锁时, 电控锁因故障率高的原因供应商往往不推荐) , 这时厂区因断电无人上班, 而所有的门全部敞开, 视频监控系统也因断电停止工作, 岂不是厂区的安全因门禁而得不到保证?

故此, 在规划时, 车间和仓库的厂房外墙上通道门全部交给了消防系统, 门禁系统不再插手。

3. 考勤管理系统

员工考勤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做的事情。考勤方法有许多种, 在现今的社会中, 考勤已经走向了智能。

考勤系统的应用方式有许多。对于德特威勒厂区而言, 由于面积达到了27000m2, 为了对每位员工公平起见, 只能集中在几个地方进行考勤, 即:需更衣的车间人员在更衣室门口、无需更衣的办公员工在办公区大门旁考勤。而考勤设备则采用具有RJ45接口的指纹考勤机 (规划前调研时的信息) 。

德特威勒太仓厂区的管理体系是由原上海厂区和苏州厂区合并而成, 由于原上海厂区具有可联网 (以太网) 的指纹考勤机, 所以当这些考勤机仍然有效时, 太仓厂区的考勤是采用指纹考勤机进行, 自然在各个考勤点需设联网信息点。

由于太仓厂区分别为车间人员 (需更衣) 和办公区人员 (不更衣) 在各自的出入口设置了考勤点, 所以在这些考勤点所在位置设置了专门的考勤信息点。

考虑到有些晚到的员工可能刚好在上班时间到达厂门口, 人事部门也许会认可这不违反公司的上班规定, 为此在厂门口的保安室设有考勤信息点, 人事部也可以在此安装考勤机。

与此同时, 门禁系统的规划同样也考虑了考勤的可能, 所以所配软件系统应可购买考勤软件模块, 以便在人事部门一旦更换考勤设备时仍然能够满足。

4. 周界报警系统

德特威勒厂区内没有贵重的珍宝, 也没有值钱的机密, 所以在规划之初, 公司领导就提出过希望:厂区围墙上最好能做到简洁美观。常规的周界报警系统如同哨卡中的明哨一样, 给人一种“闲人免近”的感觉, 而是否能够满足公司领导的要求, 在简洁中保持着必要的防范, 就成为了这次规划中的难点。

根据总体设计的资料, 德特威勒厂区的周界采用的是铁艺围栏, 这样的围栏可以看到对面, 简单而又朴实。在这样的场景下, 如果在围栏上安装常规的高压式或振动式周界报警系统, 都会给人一种不匹配的感觉。

另外, 在常规的报警系统中, 误报警是报警器材无法克服的“全球难题”, 甚至误报警的次数往往会多于有效报警的次数。故此, 怎样克服误报警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损失, 怎样解决有效报警时因冲突导致的人员伤亡, 这些就是在规划周界报警系统时考虑的重点问题。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对产品的分析, 在本项目的周界报警系统规划时, 改变了常规的构思, 采用了周界报警检测、视频监控确认的模式。一旦周界报警系统报警后, 让摄像机迅速捕捉报警点位的清晰图像, 而保安人员则在监控室内判断, 避免保安人员在周界报警而外出核实时可能出现的风雷雨雪和人身危险。具体规划如下。

(1) 选用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周界报警系统

根据安防展看到的产品, 在本规划选择了美观且带定位功能的周界报警系统, 其定位精度在2~5米之间, 以此作为带预置位的快球摄像机自动跟踪的参数。这样的需求意味着常见的周界报警系统都不能使用, 因为它们没有办法做到精确到米的定位。

其次一个问题是美观。既然公司领导已经明确围栏要美观, 那就要求周界报警系统的造型要不容易被人所注意。而无线/主动红外方式目前还无法做到定位, 所以就得采用有线方式。

从原理上说,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技术中, 有一类测试称为“TDR”时域发射测试, 它可以精确地探知缆线 (铜缆或光缆) 在几米处有一个强发射。根据这一原理, 如果在围栏上安装探测缆线 (铜缆或光缆) , 则一旦有人攀爬翻越围栏, 必然会触碰或晃动探测缆线, 缆线中的电流或光波自然会形成波动, 并将这个波动以电波/光波的传输速度前行/发射到控制器, 根据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异, 就能精确地将翻越的地点确定下来。

以上仅仅是美好的原理, 而且来自于笔者最熟悉的综合布线系统。但技术是相通的, 安防领域内确实找到了这样的周界报警系统, 而且还不止一种!一根探测用的缆线“横躺”在铁艺围栏上, 美观实现了, 而能不能满足探测的功能或误报概率会有多大?这就需要在规划中根据厂区的特点仔细琢磨:

★攀爬时会不会报警?

如果人沿围栏攀爬, 由于人的重量往往在50千克以上, 所以一旦攀爬必然会造成长时间、强烈的振动, 引发近在咫尺的缆线报警。故此, 这个问题容易理解。

★腾空翻越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有人采用撑杆跳的方式翻越围栏, 这样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落地判断可能性很小, 因为围栏内是停车位的砖铺地面, 如果撑杆跳自由落下, 必然会摔伤, 这样一来即使翻越过来也难以有所作为。在围栏外是草坪和树木, 事实上对于撑杆跳而言也是无法助跑的, 所以, 这样的翻越方式在常规思路下不必考虑。至于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周界报警系统对他们而言是等同无物, 故此, 没有必要在这么一个没有宝物的民用厂房规划时, 去防范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相信他们也不会对此有任何兴趣。

另外, 目前各种民间的周界报警系统对于腾空翻越方式都无能为力。

★将围栏锯断或弯曲后穿越的可能性有多大?

探测缆线安装在铁艺围栏的顶部, 形成一条线, 从远处看, 可以与围栏融合成一体, 美观解决了。但如果有人在围栏上使用钢锯或千斤顶将围栏锯断或将围栏中的栏杆弯曲后, 人再进入, 这样会不会触发报警?

使用过钢锯的人都知道, 用钢锯时, 会形成强烈的振动。这样在振动会随着围栏传递到探测缆线上, 同样会形成报警。至于千斤顶弯曲, 要想不触发报警的可能性极小, 因为围栏中的栏杆间距太小, 如果弯曲不大人进不来, 如果弯曲较大, 则会因所用围栏中的栏杆是用金属方管焊接而成, 一旦弯曲会在焊点处折断, 而折断所发出的振动足以触发报警。

★会不会对围栏外的人有伤害?

有些周界报警系统会对围栏外的人也形成伤害, 这意味着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那探测缆线会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由于探测缆线上只有低压的电流或光, 所以不会对围栏内外的人 (包括攀爬围栏的人) 形成任何伤害, 自然也不会引发任何人身安全方面的纠纷。

★飞鸟、大风、飞沙走石、冰雹落下会不会形成误报?

飞鸟、大风、飞沙走石、冰雹落下时确实会触发报警, 这属于误报警范畴, 大多数此类误报警有一定的规律, 可以通过软件中的事件判断予以自动消除。至于消除不了的也没有关系, 一旦报警, 保安人员可以借助于联动的快球摄像机, 看到发生报警的前因后果 (当然, 看不到风、沙、石和冰雹) , 如果在清晰的视频中看不到任何人的痕迹, 自然不必理睬。由于这样的机制无需保安人员到现场查看, 自然不必担心偶尔的误报。

★雷电会不会形成误报?

雷电发生时, 对于电流型的探测缆线会出现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但根据雷电的特点, 由于这些感应信号分布在整根缆线上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 所以控制器无法形成定位, 自然也容易将雷电引发的误报警现象自动滤除。

如果有人想借助雷电的掩护攀爬围栏, 那除非他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雷电发生的时间相同, 否则依然会被探测出。从人的反应速度 (从脑部发出指令到肢体开始执行, 至少需要0.2秒的时间) 来看, 要想在雷电发生的时间 (往往是一闪而过, 不到0.1秒) 内翻越围栏, 几乎是不可能的。

★雷击会不会造成系统崩溃?

雷击既然能够感应到电流型的探测缆线上, 就有击损控制器的可能。这个问题是产品的保护问题。只要厂商在产品设计时予以保证, 无需工程规划时考虑。

★系统维护会不会经常要进行?

周界报警系统基本上都是有源系统, 需要供电、需要接地, 也需要定期维护。在规划时, 需要考虑到未来运行时的维护难度。

有些周界报警系统每年需要多次进行调整, 对于德特威勒这样一家没有物业管理功能的制造型企业而言十分不便。所以, 在对所选周界报警系统的特性进行了技术分析后, 可以从原理上确定, 此类周界报警系统对运维的要求不高, 安装后只要控制器、电脑等设备不出故障, 系统就能长期保持正常运行。

★大门上方的辅助周界报警系统

德特威勒太仓厂区有南大门和东大门两个大门, 由于门经常会开启, 所以在门的上方只能使用传统的主动红外对射报警系统。由于这两个大门的长度都在摄像机的监视范围之内 (厂房上的快球摄像机有些在平时面向的是大门) , 所以周界报警系统一旦报警, 保安人员会立即得知并看到视频图像。

当然, 大门旁往往会有保安人员值守, 所以主动红外报警系统的设置无非就是完善这套周界报警系统, 使之没有死角而已。

★造价会不会是天价?

在从事技术规划的人眼中, 最后一个问题才是价格。根据原理和元器件的理解可以推知, 材料价有限。想想也是, 围栏上两根细细的线缆围绕一圈, 有几个小小的壁挂式控制器管理着这些线缆, 一套软件处理着来自控制器的各种信息……这样的系统与常规的周界报警系统的组成结构类似甚至还更简单, 自然造价也在同一个档次中。

基于以上的技术分析, 可以判定这个系统对于德特威勒工厂这样的环境而言, 应该足以胜任。当周界报警系统确定后, 下面的问题就是怎样通过配套的设施, 确保系统在运行和维护时的效果达到最佳。

(2) 配套的视频监控系统

周界报警系统普遍都有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与之配套, 在本项目中也不例外。只是构思上有所不同:

★监控角度不同

在常规的周界报警摄像机布点时, 摄像机往往安装在围栏/围墙上方的立柱上, 一旦某一段 (往往长达数十米以上) 周界报警则可以通过摄像机看到周界报警控制线两端的全部景色。这是目前常见的做法, 其原因在于常规的周界报警只能做到每隔数十米一段的分段报警, 摄像机只有沿着报警控制线观看才能全部看到。

在本系统中, 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在厂房的外墙上, 与围栏之间相隔一条厂内马路和一个停车位的尺寸。由于本次选用的周界报警系统具有精确定位的能力, 所以面向周界的摄像机采用了带预置位的快球摄像机, 一旦周界报警确定准确的位置, 则两侧的摄像机立即根据所设定的预置位转到指定的位置, 以最清晰的角度交叉拍摄和显示报警点的真实情况, 让保安人员在监控室内通过视频监控显示迅速确定是误报还是有人攀爬, 并留有全部的视频记录。当然, 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摄像机观察或跟踪有诱惑的区域或目标。

★周界报警后的保安措施

周界报警系统一旦报警, 监控室内的周界报警电子沙盘上将会立即显示出报警位置, 摄像机将会在同一时刻将现场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时, 保安人员不必外出到现场查看, 仅需在电视墙前查看是否属于误报, 如果确实是有人攀爬, 则可看到人的行动轨迹, 并可以操作时间跟踪着攀爬进来的人。这样, 对于保安人员而言, 无需外出查看就能清晰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 将有助于保证他们自身的人身安全。可以想见, 一旦有人攀爬进来, 保安人员可以迅速锁死监控室的大门, 并电话通知公司相关领导和警方。毕竟几个正常值班的保安人员要与有所准备而攀爬进来的人对打甚至抓获对方, 可能只能属于难以做到的事情。

必要时, 保安人员可以撤出保安室, 以求自身安全。而保安室内的安防监控设施不必保护, 因为记录着所有信息的服务器全部隐藏在智能系统的后台机房内。

(3) 供电、接地与防雷

周界报警系统的控制器和电脑需要供电和接地, 由于这些设备大多位于监控室内, 只有少量控制器位于围栏内侧的低处, 所以供电和接地都容易解决。

至于防雷, 只要控制器的产品设计考虑了防雷问题即可。对于此类周界报警系统而言, 工程设计时基本上不必考虑。

(4) 设立后台服务器

周界报警系统的电脑大多属于单机作业, 不需要另行配套后台服务器。但由于这个项目中要求所有的智能系统全部使用后台服务器, 并将后台服务器安置于智能系统的后台机房内, 所以周界报警系统需考虑怎样将后台服务器与前端显示/控制相结合的问题。

由于传输系统均采用了以太网传输的方式, 所以这一问题回归到IT问题。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将周界报警系统的服务器调试完毕后, 安装在远离监控室的智能系统后台机房内, 在监控室内另设一台电脑, 将服务器的键盘、鼠标器和显示器远传至监控室的显示电脑中, 这样一来, 在监控室内就可以看到和操作了。而服务器内的数据和资料则不会有任何危险。

这一操作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远程协助”功能。

(5) 信息传输缆线

这里所指的信息传输缆线是周界报警系统的控制器、服务器与显示电脑之间的传输缆线。

为了达到监控室被毁时信息依然保持完好的目标, 规划中明确控制器对软件系统的信息将通过以太网传输到位于智能系统后台机房内的服务器中。由于该机房距监控室的距离远超过100米, 所以周界报警系统的信息传输全部依靠光纤完成。为了确保传输协议不会被干扰、网络上的瞬态流量不会阻塞周界报警系统信息的传输, 就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光缆中能单独为周界报警系统提供2芯以上的传输光纤。由于一根光缆中可以包含许多根光纤纤芯, 所以这样的芯级物理隔离并不会显得十分开张, 但效果会明显高于常规的虚拟网隔离方式。

5.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作为一家现代化的制造型企业, 同样也需要考虑车辆的管理。德特威勒太仓厂区位于太仓新区, 距离太仓市中心的车程约为10千米。德特威勒太仓工厂是由原德特威勒上海公司和原德特威勒苏州公司合并、搬迁而成。所以, 当太仓工厂正式开业后, 将会包含原上海市的员工、原苏州市的员工和太仓市本地的员工, 这些员工中有些会乘班车来上班, 而大多数本地员工则会开车来上班。在私家车已经十分普及的今天, 员工开车上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无论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还是在太仓这样的县级城市, 都是一样。

在太仓厂区规划时, 已经安排了大量的停车位, 供员工停车。所以, 为了减轻车辆进出厂门时的管理压力, 有必要配备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即常规所说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至于厂区内的停车位, 则没有必要进行管理。

常见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探测方式:就近刷卡、远程读卡和车牌识别:

就近刷卡是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停车场管理方式:在双车道中间设隔离岛和读卡器, 汽车经过时司机摇下车窗, 用IC卡或ID卡靠近读卡器扫描一下后, 栏杆升起, 车辆通过。

远程读卡采用的是带电池的IC卡, 读卡距离可以达到10米以外, 这时道路中央的隔离岛可以取消, 只要在道路两侧设远程读卡器即可。

车牌识别是利用摄像机或照相机现场拍摄车牌照片, 采用OTR方式将图片中的车牌号码变成文字和数字, 用于进行车辆出入管理。

公司主厂门也是企业形象的象征, 如果在图20的厂门中, 将宽敞的厂门中间添加一个刷卡用的隔离岛, 会使厂门的美观度极度破坏, 所以传统的就近刷卡方式不适用。而公司内门禁系统的卡均为不带电池的薄卡, 如果专门为车辆出入再为部分人配备第二张带电池的厚卡, 先不说两张卡跌在一起可能会造成读卡失败, 即使是两张卡分开使用也会给使用者添不少麻烦, 所以远程读卡方式只能作为备选。对于车牌识别方式, 则需要根据德特威勒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

(1) 字体识别和底色识别

进出德特威勒厂区的车辆主要有卡车、大客车 (班车) 和轿车 (以私家车为主) , 这些车辆的车牌中有汉字、英文字母和数字, 底色也有不同的颜色。车牌识别系统是否能够识别?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 车牌识别方式是2005年在中国开始出现的停车场管理方式。早期的系统确实无法识别底色和汉字, 只能识别数字和英文字母。经过了几年的发展, 现在的系统对于汉字和底色也都完全能够识别。

(2) 识别失误的概率

OTR总有识别错误的可能, 有时概率还不低。如果在车牌识别中失误概率比较高, 那系统将完全无法使用, 为此需要进行失误概率分析:

根据从各个方面收集到的资料, 车牌识别失误现象可能会在车速过快、角度不合适、阳光反射、暴风雨天、夜间出现。

★车速

对于德特威勒这样的厂区而言, 进入厂区后必然要减速或转弯, 时速不会超过40千米/小时, 在这样的车速下, 车牌识别的准确率极高, 无需担心。

★角度和阳光发射

角度不合适确实会造成识别错误, 而阳光发射也可可能会造成图像对比度下降, 致使车牌图片模糊。但对于专业施工人员而言, 可以通过对摄像机位置和角度的选择而予以解决。所以, 这两项也不是问题。

★暴风雨天与夜间

最严重的可能是夜间的暴风雨天。这时的识别失误确实可能存在, 但这时厂区内基本上已经下班, 车辆已经很少。即使识别失误, 下车去旁边的门卫室办一下手续, 还是可以接受的。

任何设备都有识别失误的可能。根据资料介绍, 车牌识别的失误概率不超过5%。德特威勒厂区的车辆本就不多, 大约20辆中有1辆失误。为此, 在规划时, 允许在特殊天气下存在极少量的误识别概率, 因为保安室始终有保安人员, 所以完全可以用人去弥补设备的不足, 没有必要要求设备做到十全十美。

既然车牌识别的方案已经可以接受, 就需要罗列一下车牌识别对于车辆出入的优点, 以便最终下决心采用车牌识别方案:

(3) 车辆不停车进出工厂

在规划前, 设计图纸上并没有停车场管理系统。可以想象, 如果真是如此, 所有车辆的进出均由保安负责管理, 而车上海需放置厂区出入证。这时的厂门口, 保安的工作量将会大增, 特别是在刮风雨雪天更是如此。

当安装了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并且车辆的车牌号在管理系统中备案后, 车辆在进出工厂时将不再停车, 减少了停车刷卡的时间, 加快了车辆通行的速度。

当有些车辆 (如:客人来厂考察的车辆) 在路途中时, 可以用电话将车牌号报出, 公司行政部门会将这些车牌号临时录入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当这些车辆进入厂区时, 可以不必停车, 而是可以长驱直入, 直接开到办公区大厅门口。使客人感到更为舒适。

这时, 车牌经注册的车辆可以自动驶入厂区, 未经注册车牌的员工车辆 (如:机场租车、家庭用车等) 则可在车上由同行人员打电话进行注册后自动驶入厂区, 外来车辆 (如偶尔来一次的货运车辆、来面试者的车辆等) 则可以停在厂门外的路旁, 登记后再驶入厂区。

(4) 驾驶员的手不必再伸出车窗

当就近刷卡时, 驾驶员要摇下车窗, 将手伸出车窗后进行刷卡。在刮风、下雨、下雪、暴晒、严寒等恶劣的天气出现时, 驾驶员甚至乘客都会觉得很不舒适。

当安装了视频识别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后, 驾驶员不必摇下车窗, 外界的恶劣环境也就与车内无关。真正做到了“生理上的舒适”。

基于这些考虑, 规划中选择了视频识别方式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以期让驾驶员和乘客都能更为舒适, 让保安人员的工作量减轻, 让厂门口不再成为大量车辆拥挤在一起, 甚至在上下班时形成人车混杂的“瓶颈”。

6.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是当今各个企事业单位必备的智能子系统之一。对于德特威勒太仓厂区而言, 它既能做到“心理上的舒适”, 也能做到“生理上的舒适”。

在该系统中, 规划时重点考虑和解决了以下问题。

(1) 点位思考

视频监控所用摄像机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造价, 德特威勒厂区的建筑面积有27000m2, 在厂区内进行无死角监控既做不到也没有意义。所以, 在规划时应确定点位设定的总体原则, 以便在设计阶段有目标地完成全部点位设计。

★各出入口的视频监控

对于厂区而言, 各个出入口是人和物出入的关键通道。根据规范, 这些出入口都应该设置摄像机, 进行全方位的视频监控和录像, 以便今后在万一发生问题时可以从录像中找到来龙去脉。

故此, 需在厂区两个大门 (南大门和东大门) 、大厅、办公区入口、更衣室入口、餐厅入口、车间的各个对外的出入口、仓库与车间之间的各个出入口等地点设置摄像机。

★主要通道的视频监控

在车间和仓库内, 各个主要通道也需要进行视频监控。德特威勒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是铜质线缆, 铜的价位始终在数万元/吨, 所以铜有可能会成为窃贼关注的重要目标。

可以肯定的是, 要想将这些铜材、铜线运出去, 必然要经过车间。仓库内四通八达的主要通道。故此, 在主要通道上设置摄像机成为必然。

至于通道上所置摄像机所需要景深、补光灯、角度等问题, 则延后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

★关键点的视频监控

尽管出入口、主要通道设置了摄像机, 但仍然有必要在关键点再设摄像机, 以便进一步做到保险或用于特殊场合。这些关键点包括:

车间内除了生产设备外, 还有一些临时堆放铜材、铜线的汇聚点, 这些堆放需要设置摄像机, 确保铜材不受损失, 或者在发生问题后能够看清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在办公区一层有大厅、演示中心和会议室, 经常会有客人来公司进行考察。这些考察的起因在于德特威勒生产线和测试设备的优势, 每一次考察都是德特威勒值得纪念的事。为此, 在这次视频监控系统布局时, 从大厅到演示中心, 直至会议室内, 沿途均设有快球摄像机,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拍摄, 在会议室内的摄像机还配有拾音器, 以便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借助于这一方法, 可以为今后德特威勒的历史回顾保留足够多的音视频原始资料。

★门禁点均配摄像机进行互补

在办公区、车间、仓库、设备机房的出入口和房间门口, 设置有大量的门禁设施。由于门禁系统自身的特点, 它仅仅认识门禁卡, 而不知道当时的持卡人是谁, 也不知道持卡人带了多少人通过了该出入口。为此, 在各个门禁设施附近, 设置有视频监控系统, 以便在必要时可以通过门禁与视频监控系统之间的联动, 记录下经过门禁设施的所有人员和物品。

★配合周界报警系统的视频监控

德特威勒太仓厂区的主建筑物就一栋, 它的周边不远处就是厂区外围的围栏。基于这一特点, 周界报警系统所配套的摄像机大多被安装在厂房的外墙上, 少量安装在厂区大门旁的门卫室上, 没有一台安装采用常规的立杆方式安装在围栏上。

厂区周边的围栏是厂区与外界之间的分界线, 正因为如此, 如果立杆建在围栏上, 容易被围栏外的人员所破坏。而将摄像机安装在距离围栏有一段距离 (停车位、厂区内道路和草坪的宽度之和) , 可以有把握地保证摄像机不会因厂区外部的原因而损坏 (枪击除外, 相信也不会有人对一家民用工厂使用这样的手段) 。

厂房外墙上安装多台带预置位的快球摄像机, 这些摄像机平时都“关注”着厂区内的一些特定点位, 例如:厂区大门口、大厅入口外侧、卸货平台、设备机房、自行车棚等。在收到周界报警时产生的定位信息后, 其中相关的2~3台摄像机将快速地转向报警点, 将最清晰的视频图像传输到电视墙上, 传输到视频服务器中。

★厂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配套的摄像机

厂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采用了车牌自动识别模式, 这意味着它的探测设备就是摄像机。

在厂区的南大门内, 装有3台摄像机分别面向各个方向的车道, 这些摄像机的所拍摄到的视频将分别传输到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中。

出于管理和维护上的考虑, 这些摄像机采用了与厂区内其他摄像机相同的构造, 而没有采用对摄像机进行特殊设计的专用摄像机。

(2) 防雷击

当摄像机被安装在厂房的外墙上时, 摄像机全部被置于厂房避雷系统的保护之下, 这样一来, 常规室外摄像机需要专设防雷接地的需求被彻底省去。同时, 由于摄像机的传输线仅需在厂房内穿墙敷设到摄像机, 所以室外缆线的防雷问题也不复存在。就此, 这些室外摄像机的防雷击问题全部得以妥善地解决。

能够这样做的依托是:厂区内只有一个厂房, 厂房周边不远处就是围栏, 并采用了周界报警精确定位、带预置位的快球摄像机联动追踪的解决方案, 所以可以借助于厂房外墙作为室外摄像机的立足之地, 最终一劳永逸地消除了防雷、接地、防破坏、防水和地下管网等问题。

(3) 传输模式

以上海市公安局技防办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只审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为里程碑, 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开始进入高清时代。而这一时代对于传输线的最大变化是同轴电缆将退出高清视频摄像机的传输环节, 取而代之的是双绞线和光缆。

在本项目中, 同样采用的是双绞线和光缆的传输方案, 即通往各摄像机的传输线为双绞线, 而主干缆线为光缆的传输解决方案。由于摄像机全部依托着建筑物 (厂房或门卫室) , 因此所有室外摄像机全部采用了室内双绞线连接。

摄像机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线的原因如下。

★摄像机接口

高清摄像机的传输接口基本上都是RJ45型, 如果想要采用光传输, 就需要另行添加光电转换器, 尽管为视频监控配套的光电转换器并不贵, 但毕竟增加了转换设备, 这将会使系统的故障率有所升高, 而维护会变得更为麻烦。

★摄像机供电

摄像机往往安装在比较高、难以维护的地方, 这意味着在摄像机附近安装电源插座也不易。为此, 在这个项目中, 所有的摄像机都采用了POE供电 (以太网交换机在传输信息的同时, 为终端设备供电) 的模式。在施工中减少了电源插座 (220V交流) 和电源线 (12V直流或24V交流) , 在漫长的运维期间则可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网络交换机、双绞线和摄像机上。

由于现在的快球摄像机供电量已经在POE供电的能力范围之内, 所以在本项目中各种前端摄像机都采用了POE供电方式。这样, 可以防止摄像机所在区域断电所引发的摄像机停止工作的现象, 使摄像机的安全工作得到了保障。。

由于公司IT系统的网络交换机均采用UPS供电, 配以POE交换机, 所有的摄像机都实现了UPS集中供电, 万一发生短时间厂区断电, 也不会对安全防范系统带来影响。

★故障率

光缆可以借助于光电转换器再连接到摄像机上, 但光缆自身的脆弱性使得每台摄像机旁的故障率会明显高于双绞线连接。由于摄像机大多安装在人不容易接触到的高处, 所以基于运维难度的考虑, 采用双绞线将会使故障概率下降。

基于以上的考虑, 在规划时已经明确了摄像机的传输线为双绞线, 而且是屏蔽双绞线。采用屏蔽双绞线的考虑又基于以下两项考虑。

·抵御车间内的电磁干扰

车间内由于生产设备的原因, 其电磁干扰的强度远高于办公建筑。由于车间内往往还存在着设备引起的振动, 所以具有天然抗电磁干扰能力的光缆也因其易折断而不适合在车间中作为设备连接线使用 (可以作为主干缆线) 。故此, 屏蔽双绞线成为车间中比较理想的信息传输线。

·降低POE供电的温升

在传输大电流时, 双绞线中的金属都会因存在电阻而产生热, 从而导致双绞线的温度上升。但屏蔽双绞线相比于非屏蔽双绞线, 所产生的温升会小很多。

另外, 屏蔽双绞线的温度系数也比非屏蔽双绞线更好, 使得它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传输距离会更远些 (根据美国标准, 当温度为60℃时, 非屏蔽双绞线的传输距离为75米, 而屏蔽双绞线的传输距离为82.5米) 。

(4) 缓存考虑

现在的铜缆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基本上都是百兆或千兆交换机, 它们的传输能力远远高于高清摄像机所需要的传输需求 (1080P为不超过8Mbps) , 所以在正常传输状态下, 每根双绞线传输一路视频 (即连接一台摄像机) 不会存在传输瓶颈。但不得不防的是, 网络交换机会发生传输故障, 而摄像机产生的视频图像是原始图像, 不能中断。

为防止传输故障造成图像丢失, 在规划中要求每台摄像机均可配有SD卡, 在万一传输中断时将图像临时存放在SD卡中, 待传输恢复时将暂存的图像发往视频服务器。

(5) 视频服务器的位置

根据智能系统规划的总体原则, 为避免监控室故障导致信息丢失, 视频服务器等关键设备均安装在智能系统后台机房中。这样, 在监控室内将保留电视墙和控制台, 能够进行各种监控操作。但只要智能系统后台机房不被找到和破坏, 所存储的信息就能完整地保留下来。

视频服务器安装于后台机房的另一个好处是:后台机房属于厂区的数据中心, 其平稳、供电、温湿度控制和环境保护都远胜监控室的环境, 所以将服务器置于后台机房将有助于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和可靠, 并可延长服务器的实际使用寿命。

(6) 监控室

作为一家工厂的监控室不需很大, 而且由于服务器都不在这里, 所以在监控室内仅安装了电视墙和控制台, 所有的后台设备和控制电脑 (除服务器外) 都集中在此。

监控室内各种智能系统的常规设计由设计院根据规划中的总体原则完成。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探讨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 工程概况

蛇口人民医院位于深圳西部蛇口半岛海滨城区, 属深圳市南山区国有非营利性综合性医院, 服务面积超过65 km2、服务人口超过45万。目前, 由政府投资的医院综合业务大楼正在紧张施工, 其占地面积为3 869.71 m2, 建筑面积为44 571.48 m2 (含地下室10 000m2) , 1~5层为门急诊部、6~15层为住院部标准层, 总床位600张, 规模为三级甲等医院。预计2011年全面投入使用。蛇口人民医院新大楼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以使用方的相关要求, 结合建设部最新的智能建筑标准 (GB-T50314-2006) 为依据进行设计。

2 综合布线系统

2.1 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作为蛇口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布线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和提高。根据当前的情况, 我们为蛇口医院布线系统做如下设置:1) 医院数据部分采用室内万兆光缆系统, 语音部分采用室内大对数电缆与电信应用相匹配;2) 医院建筑物内, 水平铜缆布线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系统;3) 垂直主干系统、数据采用OM3万兆光纤系统, 语音部分采用大对数电缆;4) 线缆部分采用高阻燃等级的低烟无卤产品。

在本系统中我们选用康普的端到端全套综合布线产品, 包括6类模块、6类配线架、6类低烟无卤十字股架双绞线、3类50对低烟无卤大对数电缆、OM3万兆光纤、光纤配线架等。

2.2 系统设计

蛇口医院大楼综合布线项目包含全部楼层所有数据语音信息点, 共计有信息点3420个。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 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主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由于采用星型结构, 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独立地接入综合布线中, 因此, 系统易于扩充, 布线易于重新组合, 也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2.2.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目的是实现工作区终端设备与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连接, 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所组成。工作区常用设备是计算机、网络集散器 (Hub或Mau) 、电话、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音响等。

本工程中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各种适配器等布线设备所组成。通过标准的RJ45插座既可以引出电话, 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以及其它传感器和弱电设备。在本项目的设计中, 根据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连接跳线, 如RJ45跳线、光纤跳线, 如果需要特殊的接口, 可以选用各种适配器进行匹配。

2.2.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布线可选择的介质有三种 (100欧姆UIP电缆、150欧姆STP电缆及62.5/125微米光缆) , 最远的延伸距离为90 m, 除了90 m水平电缆外, 工作区域管理子系统的接插线和跨接线缆的总长可达10 m。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 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一般情况下, 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 应采用光缆, 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要求, 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 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 并方便地进行管理。

本工程中水平子系统的作用是将干线子系统的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它包括水平传输介质等。对于大开间办公环境, 如果地面采用高架地板, 还可以采用地面信息出口盒, 内设RJ45插座、光纤插座、同轴插座和电源插座等, 视具体的施工条件而定。对于水平子系统做如下设置:1) 水平电缆的长度不超过90 m, 在机柜处需预留1~2 m冗余长度, 在工作区预留0.5 m冗余长度;2) 水平铜缆长度参照以下公式计算, 并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a.水平线平均距离= (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 /2×1.1+10 (m) ;b.线缆箱数=总点数/ (305m/水平线平均距离) +1。3) 线缆两端采用专用标签机及标签纸进行编号;4) 水平线缆选用Comm Scope307004EWH 6类非屏蔽低烟无卤双绞线, 完全遵从6类标准的电缆。 (5) 水平布线设计和安装要求如图1所示:

2.2.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和工作区布线子系统。

在不同的建筑物中采用的管理交接方案有两种:单点管理和双点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工程规模、建筑物结构、信息点分布来决定方案。单点管理就是在整个网络系统中, 只有一个点可以进行线路跳线连接操作 (这个点通常设置在设备间内) , 其他的连接都使用直接连接。双点管理除了在设备间里有一个管理点之外, 在二线交接间或用户房间的墙壁上还有第二个可管理的交接区, 综合布线中使用的电缆, 不能超过4次交连。

1) 管理区内的配线设备主要由配线架、跳线及相关的连结硬件构成;2) 管理区子系统的数量须根据建筑的结构、用户需求、功能区域的划分及水平线缆的长度来确定。在满足水平线缆<90 m及方便管理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的减少管理区的数量, 从而减少系统的整体投资, 方便用户的管理;3) 分配线间是各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 使用功能又近似的楼层, 为便于管理, 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 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间;4) 配线间的位置可选在距弱电竖井或竖井旁附近的房间内。配线间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2.2.4 主干线子系统

主干线子系统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 (PBX) 、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是建筑物干线电缆的路由。该子系统通常是两个单元之间, 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和多对数电缆及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以提供设备间总配线架与干线接线间楼层配线架之间的干线路由。常用介质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缆。

本工程中, 主干线子系统部分提供了建筑物中主配线间BD与分配线间FD连接的路由。光纤接头及相应的耦合器采用LC标准, 方便和其它网络设备的连接。在本方案中设计为数据主干采用2条6芯 (其中一条做冗余) 室内万兆光纤到每个分配间, 语音主干采用3类50对大对数电缆到每个分配线间。

2.2.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一个集中化设备区, 连接系统公共设备及通过垂直干线子系统连接至管理子系统, 如局域网 (LAN) 、主机、建筑自动化和保安系统等。系统一般设在建筑物或建筑物一二层, 避免设在顶层或地下室, 而且为以后的扩展留下余地, 建筑群的线缆进入建筑物时应有相应的过流、过压保护设施。系统空间要按ANSL/TLA/ELA-569要求设计, 空间主要用于安装电信设备、连接硬件、接头套管等, 为接地和连接设施、保护装置提供空间环境。设备间的建筑结构主要依据设备大小、设备搬运以及设备重要性等因素设计。设备间的高度一般为2.5~3.2 m。设备间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 m, 宽为1.5 m。

2.2.6 建筑群子系统

该系统先确定敷设现场特点, 包括整个工地的大小、工地的地界、建筑物的数量等。对电缆系统一般参数进行确定, 包括确认起点、端接点位置, 所设计的建筑物及每座建筑的层数、每个端接点所需要的双绞线的对数、有多个端节点的每座建筑物所需的双绞线总对数。在建筑物入口管道的位置应便于连接公用设备, 根据实际需要在墙上穿过一根或多根管道。

3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3.1 系统使用电源要求

在每个工作区附近预留交流220 V、5 A电源插座一组 (2个和3个的通用插孔, 使用功率1 000 W) , 使用系数0.6。在每个配线间内预留交流220V, 4×5A电源插座组一组 (使用功率1600 W) 。在主计算机机房内预留20 KW三相配电总开关一个, 三相及单相电源插座若干。

3.2 系统防火/防水要求

所有电缆均为阻燃缆线;敷线后使用防火材料有效封闭地板洞;壁挂设备后附防火背板。

3.3 系统抗电磁干扰要求

应采用先进的工艺设计, 采取电路合理接地、电路之间去藕等有效措施, 抑制一切无关信号。

装配设计、电路布局及排列等必须正确合理, 加强单元电路和电缆之间及电路系统之间的屏蔽隔离。

参考文献

[1]范太华, 杨国林, 宋剑飞.浅谈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J].一重技术, 2004, (3) .

[2]王晶波, 尚海涛.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 (1) .

[3]张克强.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 .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分析 篇10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 而在建筑设计中亦是如此, 未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越来越智能化。智能化建筑正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技术的优化集成, 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线路设计, 各类信息的传递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来完成。

综合布线系统 (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 简称PDS) 是一种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 用统一的传输媒介将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进行标准化综合, 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

1 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又称结构化布线系统技术, 主要研究建筑群体内传输网络的连接方式, 具有经济性、先进性、可靠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兼容性, 且应用过程中十分便利,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智能楼宇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如图1 所示。

2.1 水平子系统

通常水平布线子系统要求在九十米的距离范围内, 跳线长度小于六米, 信息连线长度小于三米。其作用是连接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 跳线架, 其目的是把用户工作区引至管理子系统, 同时它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点出口, 不仅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还兼具传输速度快、可语音等多项优势。

2.2 垂直干线子系统

该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具体每个工作区选择标准依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比如增强型工作区选择3 对双绞线为宜;基本型工作区选择3 对双绞线为宜等。

2.3 工作区子系统

该系统负责连接工作区终端设备和水平子系统, 其信息点数量的设置依据设计等级的不同存在差别, 一般情况下, 该系统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是5-10 平方米, 采用嵌入式信息插座, 支持多个终端设备, 比如监视器、计算机、数据终端、电话机等。

2.4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包括双绞线跳线架、跳线等, 它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 同时也是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桥梁。

2.5 建筑群子系统

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包括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 数据, 监视系统, 而建筑群子系统是指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 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

2.6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的目的是把各弱点设备互联起来并连接到主配线架上,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其组成部分包括设备间中的电缆, 连接器和有关的支撑硬件。

3 综合布线设计案例

Xxx建筑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如图2 所示, 属于复合布线系统, 包括电缆电视系统、外线电话线路接入管理系统、专用布线系统 (供音响系统设备使用) 、内部数据语音通信等系统。

3.1 设计要求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尽量一步到位的设计原则。布线系统类型选定为超五类标准。各子系统的基本情况及主功能如下:

①语音数据布线系统设两个主配线管理设施分别管理总计1000 个超五类信息点, 并在两个配线间设有六条超五类互联主干;外线电话线路接入管理系统在三个楼层弱电竖井和六层机房设配线箱4 个。

②电缆电视系统设15 个终端盒, 将电视信号分配给各个区域, 比如会议室、办公室等。

③专用布线系统为所有的音像设备提供了联接条件。

3.2 语音数据布线系统方案

整个系统为两级的星型结构, 主配线间设在五层管理四、五层的信息点及电话线路;六层设备部子配线间, 专门对六层信息点及电话线路进行管理, 两级配线间之间有五条超五类线路供网络系统主干联接。信号传输带宽为100兆赫兹。

将50 回线电话配线箱设置在四、五、六层的各弱电竖井种, 同时引出一条50 对电话电缆到达机房的话音配线架, 实现将电话线路引入两个机房的目的。在六层语音配线架前插入了一个200 回线的电话配线架, 如此可支持用户的电话会议系统, 若需要提供多条电话线路 (最多30 条) 供电话会议使用, 将其中的30 回线经30 对电话电缆送到6-3 多功能会议室的电话会议系统并返回即可。此外, 在试运行过程中还结合用户的需求在六层弱电竖井到机房配线架之间增设了一条50 对电话电缆。同时为便于管理, 该系统中所有的配线架都采用的是RJ45 快接式配线架。

由于本布线系统可以支持当前市场上的几乎所有产品, 用户完全不用担心出现系统和产品不匹配的情况, 增加了用户选择终端产品的范围。

3.3 实现功能

①支持灵活的系统管理。系统内部的管理可由用户自己负责, 简单便捷。②支持所有的语音应用。③支持流行的网络应用。如622 兆ATM、155 兆ATM、100 兆快速以太网等。

3.4 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

本布线系统分布在一个集中的三层楼中。从用户内部管理关系看, 数据系统分为两级, 四层、五层为一级, 六层为二级, 每级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所有的信息点直接联接到本级主配线架, 六层配线架通过主干上联到一级配线架。语音系统分布、结构与数据系统类似, 所不同的是两个主配线架之间没有互联。从技术和逻辑关系上看, 可以认为六层与四五层的系统是平行、相对独立的两个星型拓扑结构, 二者均各自独立接入公用电话网络。这种特殊的结构是由用户的要求所决定的。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智能化生活越来越被人们向往, 而建筑设计中的综合布线是网络扩充的基础, 通过综合布线, 不仅解决了传统各子系统独立设计中存在的浪费、效率低、不兼容等问题, 还由于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 使得建筑更加合理有序, 即节约了资金, 也缩短了建设周期。

摘要:智能化是现代建筑物的发展方向。智能建筑是建筑物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优化集成。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功能特点分析出发, 简单介绍了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构组成, 重点探讨了综合布线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颖.论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0 (13) .

[2]孙阳.对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热点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13 (1) .

[3]李斌.谈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12 (11) .

[4]陈伟峰.谈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楼宇自控方案[J].科技资讯, 2011.

[5]杨继东, 王巍, 苗淼.BACnet在楼宇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 2012 (7) .

[6]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Field Testing of Unshielded Twisted-Pair Cabling system.ANSI/TIA/EIA TSB-67.1994.

上一篇:五音下一篇:民族音乐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