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病

2024-08-14

链球菌病(精选十篇)

链球菌病 篇1

剖检发现, 血凝不良, 全身淋巴结肿大, 出血, 心包积液, 肝淤血, 脾肿大明显, 呈暗红色或紫黑色, 肾轻度肿大。病死猪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抹片, 均见革兰氏阳性、成对或短链球菌。取病料接种鲜血琼脂, 形成露珠状细小菌落。生化试验结果, 发酵葡萄糖、乳糖、麻糖, 但不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菊糖, 不液化明胶。

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猪败血性链球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 对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和恩诺沙星高敏。用分离菌株的灭活菌紧急接种, 同时, 每吨饲料中加金霉素400 g和恩诺沙星200 g, 连喂7 d, 病情得到控制。

一例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篇2

一例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近几年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猪的很多疫病呈现上升流行趋势,猪的.链球菌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常见多发病.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血清型众多.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四个型:急性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淋巴脓肿型.

作 者:贺亚田 作者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德惠,130300刊 名:吉林畜牧兽医英文刊名:JIL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00930(10)分类号:S858.28关键词:

羊链球菌病的防治 篇3

(一)发病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次之。病羊和带菌羊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多发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特别是在天气严寒或大风雪以后,发病和死亡数量显著增加,本病在新疫区危害最为严重。

(二)临床症状。病羊体温升高,以呼吸异常困难、咽喉部及下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间有咳嗽,流浆液、脓性带血鼻液(呈铁锈色)。结膜充血发绀,粪便松软,带有黏液或血液。眼睑、唇部、面颊及乳房肿胀。病死前常出现磨牙、呻吟及抽搐现象。

(三)病理变化。主要以败血性病变为主,尸僵不明显,胸腔积液,各脏器广泛出血,尤以大网膜、肠系膜等部位明显。肺水肿、气肿、实质出血,呈大叶性肺炎变化。胆囊肿大。急性病例还可见肝、肾肿大。各脏器表面常覆有丝状黏稠的纤维素样物质。

(四)防治措施

1发病后,对病羊和可疑羊分别隔离治疗,场地、器具等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儿严格消毒,羊粪及污物等堆积发酵。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2每只病羊用青霉素30万~6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或肌注10毫升10%磺胺噻唑。每日1次。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氪苯磺胺4-5克灌服,每天2次,连用3天。

3高热者每只用30%安乃近3毫升肌肉注射,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给予强心补液,用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安钠咖5毫升,维生素C5毫升,地塞米松1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天。

夏季谨防猪链球菌病 篇4

1 主诉

某养殖场饲养生猪200余头, 近期猪群出现发烧、喘气、便秘、流鼻液等, 大群采食量下降。病猪皮肤出现紫色斑块等, 遂前来就诊。

2 临床症状

小猪和中猪病情严重。大群采食量下降, 病猪精神沉郁、呼吸困难, 严重者食欲废绝。病猪体温升高, 达42℃左右, 呼吸困难, 便秘, 结膜发绀, 流泪, 流浆液性鼻液, 部分病猪鼻液为淡红色泡沫样, 间或有咳嗽声, 颈部、耳廓、腹部鸡四肢皮肤有紫红色斑块, 个别猪跛行。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猪 (40~50 kg左右) 可见黏膜、浆膜的广泛出血。喉头、气管充血, 内有大量泡沫样物质。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出血。心包积液, 呈淡黄色, 胸腔内少量积液。胃、小肠黏膜充血、出血, 肾脏肿大。猪群中个别猪只可见明显的关节肿大, 触诊肿大部有波动感, 疼痛明显, 刀片划开开间白的粘稠的脓液液体。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死猪肝脏、脾脏、淋巴结, 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时, 可见灰白色、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环。

5 诊断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 诊断为猪链球菌病。

临床上本病需要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相鉴别。两种病均可引起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大等, 临床上常混淆。链球菌病关节肿大不局限于前后肢, 也不局限于一肢, 且肿大常在关节处, 触诊波动感、痛觉更明显, 划开多为脓性物;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关节肿大常在一侧前肢, 肿大部位常在关节上方, 划开后多为清亮的淡黄色液体。链球菌呼吸道症状无副猪嗜血杆菌病明显。副猪嗜血杆菌病剖检可见特征性的心包炎、肝周炎。链球菌感染常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 严重者可见化脓灶;副猪嗜血杆菌不会导致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6 治疗

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1:500载猪消毒。大群: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与磺胺六甲氧嘧啶可溶性粉混合饮用, 早晚用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饮水, 退热、抗炎。其中, 磺胺六甲氧嘧啶使用3 d, 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使用2~3 d, 退烧后即可停用, 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使用5~7 d。

个别严重者:头孢噻呋钠 (5 mg/kg体重) 与鱼腥草注射液混合后肌注, 每天一次, 连用3 d。

7 回访

用药后4 d回访,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大群采食量基本恢复。

8 小结

如何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 篇5

一、罗非鱼链球菌病临床症状与流行情况

1. 临床症状

①鱼塘中病鱼状况。在发病鱼塘,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情相对较轻的罗非鱼在池塘边缘慢游,逐渐失去平衡,有的在水中翻滚,有的侧身做圆圈运动;病情严重的或濒死的罗非鱼在水面打转挣扎,或间隙性窜游,有的鱼头潜入水中,鱼尾以鱼头为定点团转式摆动,挣扎不久便死亡。

②病鱼体表症状。病鱼明显消瘦,体色基本正常或发黑,腹部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眼球明显突出眶外且充血,严重的角膜混浊发白,甚至眼球脱落,病情轻的鳃丝颜色鲜红无异常,严重的下腭和两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

③解剖病变。病鱼体内充血,肝胆肿大,肝脏还可见血色,胆囊变大变薄,其内仍有胆汁;重症者可见肝脏变白坏死,胆囊内无胆汁,轻碰即溢水。

2.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

①流行季节。每年的高温季节7~10月,当池塘水温28~37℃时,高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就会暴发链球菌病,发病轻的池塘死鱼率20%~30%,严重的达到100%。

②危害情况。体表有损伤或环境应激过大的罗非鱼易感染链球菌病,2010年以前规格150~350克/尾的罗非鱼发病较多,2011年以后,无论是罗非鱼苗种抑或是即将上市的商品鱼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危害极大,有的地区池塘发病率高达65%,发病率低的地区也在35%左右。

③发病池塘情况。从南方各省罗非鱼产业基地发病情况来看,水源条件较差、换水相对较难、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和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动物粪便的池塘链球菌病多发。

二、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主要成因分析

1.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

①现场诊断。观察池塘病鱼的活动情况、体表症状,再取5~10尾病鱼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病理变化。

②实验室病原检测。采集病鱼的组织(鳃、肝脏、脾脏、肾脏、性腺、眼球等器官组织)或鳃盖内侧膜内积液,于干净的载玻片涂片,风干后,进行革兰氏染色,于油镜下检查,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链状球菌,较多的为成对球菌,病情严重时可见典型链状细菌,根据病鱼体表症状基本可以确诊。

2. 罗非鱼链球菌病主要成因分析

①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自净能力低。由于罗非鱼价格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养殖生产者为追求高利润而进行高密度养殖,有的养殖户亩放养量3000~4000尾,实现亩产量3~3.5吨,造成罗非鱼生存空间小,养殖排泄物污染过大,水体自净能力低,生物生态平衡失调,病菌繁殖快,病害随机而来。

②养殖模式不合理,便于病菌传播。据观察,发病池塘多采取立体养殖,且无充足水源。有的养殖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取鱼-猪-禽立体养殖模式,动物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池塘,导致池塘环境条件更差,甚至链球菌通过猪粪直接进入池塘,在高温季节条件下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类,诱发病害。

③品种种质退化,良种选育滞后。近年来,南方各省部分养殖户选购罗非鱼苗种时片面追求生长速度快和雄性率高性状,而忽视抗逆性,遂大量购进吉富品系罗非鱼苗种,早期养殖效益还算可观,但养殖几年后疫病暴发,养殖户无法应对,甚至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笔者认为,吉富品系罗非鱼苗种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苗种选育过程中的近亲交配,选育工作要求不严格有关,造成品种种质退化,良种抗逆性降低。

④养殖户防疫意识差,导致环境恶化。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些养殖户贪图便宜购买质量不过关的种苗,导致链球菌病的发生。特别是在链球菌感染罗非鱼大量死亡时,死鱼未经任何处理就到处丢弃,导致环境恶化,链球菌病蔓延。

⑤环境温度升高,诱发疾病发生。环境温度升高,罗非鱼链球菌病就会接踵而来,而在低温季节很少感染,这说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池塘水体内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链球菌存在,但只有当水温达到链球菌繁殖需要后才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才感染鱼类,进而导致链球菌病暴发。

三、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措施

罗非鱼链球菌是鱼类的三类疫病,目前在池塘复杂环境下要彻底根治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方针,有效控制链球菌病的暴发,确保稳产高产。

1. 降低养殖密度,调好水质。任何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降低罗非鱼养殖密度,能减少鱼类排泄物、残饵对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调节好池塘水质,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既可以促进鱼类生长,也可以有效地预防鱼病的发生。

2. 错开高温期养殖,降低发病率。每年的7~10月为罗非鱼疾病的暴发期,高温可以诱发链球菌大量繁殖,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好过冬苗,把放苗时间调至每年的2~3月,争取成鱼7~8月上市销售。高温期进行清塘和幼苗养殖,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链球菌病的发病率。

3. 选养检验检疫合格、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表明,养殖具有强抗逆性的优良罗非鱼品种,能降低发病率。俗话说“好种一半收”,不要因价格上便宜几分钱而购买劣质苗种。此外,选购的种苗是否经有关部门检疫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4. 使用疫苗处理鱼种,防病效果好。罗非鱼链球菌病一旦暴发,基本上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只能做好预防。目前,广西水产研究所开发出的罗非鱼链球菌疫苗,可以通过口服、浸泡等方法对放养的种苗进行处理,防病效果良好。

5. 投喂中草药,增强鱼体抗病力。中草药所含的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甙类等,能提高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屏障防御功能,增强鱼体免疫力。选用板蓝根、杜仲叶、苦参、大黄、甘草、大蒜、洋葱等中草药,取其药液添加到饲料中投喂,能大大地增强罗非鱼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猪链球菌病及其治疗 篇6

1病原

猪的链球菌病是有猪链球菌引起的,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现已发现其荚膜抗原血清型有35种以上。但是,并非所有的血清型都有致病性。大多数致病性血清型在1~9血清型。血清型2为最常见和毒力最强的血清型。致病因子有荚膜、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因子(EF)、溶血素。荚膜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吞噬。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的存在提高了菌株的致病力。本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常用消毒药都可将其杀死。

2分类及临床症状

(1)败血症型潜伏期1~3d,突然发病,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至41~43℃,皮肤、耳、四肢末稍有出血斑,最急性型往往不表现症状即死亡。部分患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涕,咳嗽,呼吸浅而快,日渐消瘦,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死亡。(2)脑膜炎型不食、便秘、体温升高可达42℃,流鼻涕,呈浆液性或粘液性。出现神经症状,盲目转圈行走,磨牙,空嚼,共济失调,甚至后肢麻痹。也有部分病猪出现关节肿大,或头、颈、背部出现水肿,指压凹陷,若不及时治疗,往往急性死亡。(3)淋巴结脓肿型俗称“豆渣疱”、“粉疱”。多在颔下、颈部、腹部等处发生1~2个核桃或鸡蛋大的脓肿。有的病猪淋巴结呈现肿胀、坚硬、有热痛感,影响进食,吞咽。脓胀破溃后,流出乳白色或绿色的脓汁,脓肿外面包裹一层包裹,脓肝排尽后,肉芽增生,最后自行愈合。病程较长,约3~5周。(4)关节炎型主要是败血型和脑膜炎型继发形成。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严重时不能行走、站立,只能仰卧。病程稍长,约2~3周。猪链球菌可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特定人群,并可致死亡。引起人感染猪链球菌的主要病原是猪链球菌2型,该菌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或心内膜炎,但感染仅限于与该菌接触的特定人群,且主要是通过伤口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潜伏期短,常见2~3d,最短数小时,最长7d。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呈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

3治疗措施

猪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 篇7

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它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 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 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较大。同时链球菌病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1 病原分类及流行特点

链球菌种类很多, 在自然界分布甚广, 有些是非致病菌, 构成人和动物的正常菌群, 有些可致人和动物的各种疾病。链球菌细胞壁内含多糖成分, 构成了其群特异性抗原, 兰氏分类法依此为基础把链球菌分成A至V等20个血清群。另外, 猪链球菌按照荚膜抗原的不同分成35个血清型, 即1-34和1/2型 (同时含有1型和2型抗原的菌株) 。链球菌2型不仅可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 还可导致人的感染发病和死亡。

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猪、马、牛、羊、鸡、兔及人均有易感性, 猪的易感性较高。以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多为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 以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 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 当它们互相接触时, 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本病传入之后, 往往在猪群中陆续出现。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夏秋季多发。人主要是吃了病死动物或与病死动物有过接触而经过消化道, 呼吸道和损伤皮肤感染。

猪链球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 d, 其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菌株的毒力, 猪群的抵抗力, 猪只日龄大小、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情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 (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 、消化道和生殖道, 病猪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死猪, 内脏及废弃物, 以及污染饲料, 饮水和运输工具等是本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在养猪场, 猪链球菌病已成为一种常见和多发病, 经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圆环病毒感染等的继发病。而且常与一些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 一些诱因如气候变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 多雨和潮湿、长途运输等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败血型的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 有时在某些特定诱因作用下死亡率可达80%以下。

2 猪链球菌病临床症状

2.1 败血症

一般主要为C、D及L群链球菌引起, 常为暴发性流行, 成年猪较多见。最急性突然死亡, 缓者可见体温升高41~42℃, 震颤, 废食, 便秘, 发绀。常有浆液性鼻液, 眼结膜潮红、流泪, 在耳、颈、腹下出现紫斑。重者高度呼吸困难, 鼻孔液有带血泡沫, 病程1~3 d, 或因窒息于短时间内死亡。

2.2 脑膜炎型

主要由R、C群引起, 但L群及S群等也可引起发病。多见于仔猪, 常因断乳、去势、转群和气候骤变等诱发。病初体温升高 (40.5~42.5℃) 不食, 便秘病猪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 如共济失调、转圈、空嚼, 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 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等。

2.3 关节炎型

病猪体温升高, 被毛粗乱, 呈现关节炎病状, 表现在四肢某一关节或多关节肿胀, 触痛, 高度跛行, 甚至不能起立, 病程2~3周。

2.4 淋巴结脓肿型

病猪淋巴肿胀, 坚硬, 有热痛感, 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 多见于颌下淋巴化脓性炎症, 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一般不引起死亡, 病程为3~5周, 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 皮肤坏死, 破溃流脓, 并逐渐痊愈。

3 剖检变化

3.1 急性败血型

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浆膜炎为主, 血凝不良, 皮肤有紫斑, 粘膜、浆膜下出血。鼻粘膜紫红色, 充血及出血, 喉头、气管充血, 常见大量泡沫, 肺充血、肿胀, 肝瘀血、肿大, 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或水肿。

3.2 脑膜炎型

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 少数脑膜充满积液。

3.3 关节炎型

关节囊内有黄色胶冻样液或纤维性脓物质。

4 诊断

4.1 初步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药物治疗作初步诊断, 其诊断要点:临床上以高热, 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 耳、鼻发绀和神经症状较明显, 尸体剖检以浆膜炎及肺充血与出血, 脑及脑膜充血与出血等全身性出血, 血液呈酱油色, 凝固不良为特征。

4.2 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取典型病例肝、脾、脑及淋巴结, 关节液等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到形态一致, 数量不等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大多为单个或呈双排列, 少量呈短链状排列, 菌体周围有荚膜。

5 鉴别诊断

5.1 猪瘟

体温40.5~41℃, 脾脏边缘有黑色梗死, 喉头出血, 淋巴结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 回盲瓣有扭扣状溃疡等特征病变。

5.2 猪丹毒

体温升高到42℃以上, 亚急型皮肤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 且突出于皮肤, 指压褪色, 剖检可见大红肾, 心脏瓣膜处有溃疡性或菜花样赘生物。

6 综合防治

主要做好免疫接种, 定期消毒和加强管理。

6.1 免疫接种

目前国产的猪链球菌苗有灭活菌和弱毒苗两种, 灭活苗每猪均皮下注射3~5 mL, 保护率达70%~100%, 免疫期在6个月以下。弱毒冻干苗每猪皮下注射2亿或口服3亿个菌, 保护率可达80%~100%。在流行季节前进行注射是预防本病暴发的有力措施。

6.2 定期消毒

平时应建立建全消毒制度, 定期应用1%来苏儿或0.1%新洁尔灭对圈舍和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每周1~2次, 对猪的粪便也应作发酵或消毒处理。

6.3 加强管理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及通风, 引进种猪时应隔离观察, 确保健康时方可放入猪群。除去感染的诱因, 猪圈和饲槽上的尖锐物体, 如钉子、铁丝、碎玻璃、尖石头等一律清除, 防止外伤感染。

6.4 药物预防

猪场发生本病后, 如果暂时买不到疫苗可用药物预防, 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如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100g, 连喂4~5周。也可用复方盐酸多西环素颗粒每100 g拌料400~500 kg, 连喂5~10 d, 这些措施都行之有效, 如能购到疫苗应及时按上述免疫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6.5 治疗

应尽早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如已分离本菌, 最好通过药敏试验, 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可选用抗生素, 如头孢噻吩、新霉素、磺胺-6-甲氧嘧啶, 林可霉素, 链球菌专用药, 联攻九一四等。治疗时可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雏鸡链球菌病的诊治 篇8

1 流行情况

2008年3月15日, 养鸡户孙某引进海赛克斯褐壳蛋鸡雏3000只, 已进行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及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接种。4月13日 (28日龄) 开始发病, 当天死亡40多只, 以后死亡数逐渐增加, 至4月24日共死亡452只, 死亡率15.1%。

2 临床症状

雏鸡打蔫后3~4h, 即出现临床症状。病鸡呆立无神, 闭眼嗜睡, 羽毛松乱, 翅膀下垂, 不食。前期排黄色稀便。后期便血。下颌及胸腹部皮下水肿。有些病鸡出现步态不稳或卧地不起等症状, 逐渐衰弱死亡。

3 剖检变化

从剖检的25只病、死鸡中发现, 胸腹部及下颌皮下水肿、出血, 有黄色胶胨样浸润物。肝脏肿大, 呈紫褐色, 质脆, 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或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灶。脾赃肿大, 有出血点, 严重的 (仅见7例) 有坏死灶。肺脏充血或出血。心包积液, 心肌和冠状脂肪有出血点。胸肌和腿部肌肉出血。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出血, 盲肠壁出血。

4 细菌学诊断

4.1镜检

取病鸡的肝脏、脾脏、血液、心包液分别抹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呈单个、成对或链状排列。

4.2培养

将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鸡血琼脂培养基。在普通琼指培养基中生长不良;鸡血琼脂培养基上细菌生长良好, 形成露珠状湿润、、灰白色、半透明、光滑的小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取菌落抹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再取菌落接种于血清肉汤, 37℃培养24h, 试管下部有白色絮状沉淀, 摇动后呈云雾状上升。

5 回归试验

无菌提取死鸡肝胀或脾胀称重, 研磨成糊状, 按1:10加入灭菌生理盐水, 匀浆后离心, 取上清液用于实验。

选用30日龄健康雏鸡12只, 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一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采用滴鼻、口服、胸肌接种3种途径, 每只鸡给上清液1.5m L;对照组也用同样途径每只鸡给生理盐水1.5mL, 分别饲养。24~48h后实验组鸡均先后出现病症, 2周内死亡8只, 对照组正常。实验组发病症状、剖检变化与自然发病鸡相似, 用其病料抹片镜检及细菌分离培养, 结果也与自然发病鸡的情况相同。

6 生化反应

取实验鸡的肝脏、脾脏进行纯培养, 做生化试验。结果可见该细菌能发酵蔗糖、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醇、山梨醇、蕈糖、棉子糖, 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麦芽糖、木糖和肌醇;三糖铁培养基上产生H2S, 底部及斜面变黄;液化明胶 (-) , 还原硝酸盐试验 (-) 。

7 讨论与小结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微生物检查, 综合诊断为雏鸡链球菌病。经了解, 该养鸡户在饲养前一批鸡时就发现有类似的病情, 未做确诊就全部淘汰了。所污染的场地也未认真彻底地消毒, 造成了这一批鸡大量发病。

山羊链球菌病的诊治 篇9

1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羊均易感染,但主要侵害羔羊和体质差的羊。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冬、春流行,以1—4月份最为严重。体内外寄生虫侵袭、饲养密度过大、气温骤变、长途运输、羊舍阴冷潮湿等因素使羊抵抗力下降时易造成该病流行。

2 疫情调查

我县有12个羊场(羊存栏数50~200只)地处高寒地带,羊舍简陋,大部分养羊户为新手。2008年3月羊群相继发病并出现死亡,发病率15%~30%,死亡率40%~60%。潜伏期2~8天,病程1~6天。曾使用头孢噻呋钠、磺胺嘧啶钠、氟苯尼考、抗蠕敏、硝氯酚进行治疗,并使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进行紧急接种,但疗效不好,仍有山羊发病死亡。

3 临床特征

(1)最急性型: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2)病程稍长的出现体温升高(40.5%~42%),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常伴有粘性或脓性眼屎,咳嗽,鼻孔流出浆液性脓性分泌物,有时口流气泡样液体。有部分病例眼睑、面颊、口唇、乳房部位出现肿胀,跛行。部分怀孕母羊常发生流产,排软便并带有黏液或血液,死前出现磨牙、抽搐、惊厥。

4 剖检病变

解剖12只羊:有10例均发现感染数量不等的肝片吸虫;有3例尸僵不全,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肺水肿、充血,其它器官广泛出血;有3例肺脏出现肝变区;有5例肺脏与胸壁发生粘连,胸腔积液,心包有大量积液,肝脏肿大变性,胆囊肿大2~4倍,常伴有胆汁外渗,肾脏质地变脆、变软(被膜不易剥离),各脏器浆膜常附有粘稠的纤维素样渗出物(呈丝状)。

5 诊断

采心、肝、脾、肺、淋巴结病料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发现单在或短链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细菌检验,确诊为山羊链球菌病。临床上要注意与羊快疫、羊巴氏杆菌病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诊断。

6 治疗及效果

通过用药对比疗效观察:(1)对出现大叶性肺炎症状为主的病羊使用硫酸卡那霉素10 mg/kg,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4天。硫酸庆大霉素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首日2次,以后每日1次。(2)对眼睑、嘴唇、面颊、乳房等部位出现肿胀,跛行,咽喉部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口流泡沫样分沁物,磨牙,呻吟,抽搐症状以及流产的病羊,使用恩诺沙星2.5 mg/kg体重,肌肉注射,首日2次,以后每日1次,连用3天。林可霉素30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采用该两种治疗方案治愈率达97%左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青霉素、磺胺类药疗效差,且易造成母羊流产。

7 总结与讨论

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常存在于动物上呼吸道,属条件性病原菌。饲养管理不当,羊舍潮湿、卫生差,遭受天寒、气温骤变等因素刺激使羊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强,可发生内源性感染而发病,特别是羊群饲养密度过大、寄生虫感染时更易诱发链球菌病流行。由于该病与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症状及肺部病变相似,另外,体内常检查到寄生虫,易误诊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或寄生虫感染,采取措施不当造成病羊死亡。所以在诊断时最好结合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综合判定。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10

关键词:猪链球菌病;临床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9.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302-2

1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1临床症状

1.1.1猪链球菌性败血症突发性强,通常头天晚上未见任何症状,次日便死亡。减食或停食,体温41-42℃,精神萎靡,眼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汁,呼吸浅表而快,时有便秘或腹泻症状,腹下或四肢有紫红色斑,跛行。最急性时1日死亡,一般2-4日死亡。

1.1.2猪链球菌性脑膜炎主要见于脑炎型神经症状,四肢麻痹,不能站立,呈坐卧或瘫卧姿态,或四肢游泳状划动,共济失调,转圈运动,空嚼,磨牙。最急性时1-2日后死亡,慢性时1-5日死亡。

1.1.3猪链球菌性多发性关节炎发病呈关节炎症状,表现肢关节肿胀,疼痛,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不能走动,有时眼皮浮肿,后期发烧。慢性病程2-4周,急性2-7日。

1.1.4猪链球菌性淋巴结脓肿常伴有呼吸道疾病,淋巴结肿胀,多见于颌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进食、呼吸不正常,咳嗽,流鼻汁。一般病程较久,有时达2-4周。

1.2病理变化

(1)猪链球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变化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血液增量,脾肿大,各浆膜有浆液性炎症变化等。

(2)猪链球菌性脑膜炎主要是脑膜充血、出血,脑髓液浑浊、增量,有多量的白细胞,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3)猪链球菌性多发性关节炎,关节周围肿胀,充血,滑液浑浊,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4)猪链球菌性淋巴结脓肿呈现淋巴肿胀,充血、出血,切面潮红多汁。

2猪链球菌病的诊断

2.1临床综合诊断

主要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动物年龄、肉眼病理变化、剖检变化等,排除其他明确病因进行初步诊断。流行病学史主要了解当地是否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是否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等。

由于该病病变比较复杂,通过临床初步综合诊断后,需要给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2.2细菌学诊断

2.2.1样本采集及镜检无菌操作,采取相应病猪的病料,如化脓灶、脾、肝、肾、血液、关节液、脑组织等制作成涂片,用碱性美蓝液或革兰氏染色液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阳性,单个、成对和链状排列的球菌。

2.2.2细菌分离培养采取相应病猪的病料,接种于兔血液琼脂平板,37℃培养36个小时,可见β-溶血的细小菌落。选取菌落抹片,染色,镜检,可见单个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2.3动物实验例如小白鼠发病试验,将病猪内脏病料磨碎,制成8倍乳剂,给小白鼠皮下注射0.3mL/只,小白鼠均于24-48h内死亡。将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同样可见单个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2.3生物学诊断

生物学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快速、特异性强,如PCR检测法是目前最快速的检测链球菌的方法。

PCR检测法,是针对猪链球菌致病菌株利用荚膜生物合成基因的DNA序列特性建立了血清型特异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利用根据特异性的荚膜多糖基因设计的三种引物,鉴定出猪链球菌。利用基因组CPS2J引物可检测出2型和1/2型,利用基因组CPSII引物可检测出1型和14型,利用基因组CPS9H引物可检测出9型。

PCR检测法能直接从病料组织中检测到相应的病原菌,不必进行细菌的纯分离培养,简便、快速,有效提高病菌鉴定的效率。

2.4鉴别诊断

猪链球菌易与多种呈现高热症状的猪病相混淆,要注意区别。

2.4.1病原鉴别猪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弓形体在油镜下呈月芽形,附红细胞体为圆环形,猪丹毒为革兰氏阳性细小杆菌。

2.4.2临床症状鉴别猪瘟从病猪肝钻草窝、脓性眼屎、公猪包皮积尿、先便秘后拉稀等方面容易识别;猪丹毒区别在于皮肤的特殊性充血疹块。

2.4.3病理变化鉴别猪瘟的病变淋巴结横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盲肠呈钮扣状溃疡;猪丹毒可见有红肿的樱桃大脾脏,剥皮后皮肤反面疹块;猪肺疫见肝变及大理石样切面花纹。

3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3.1建立和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3.1.1改善环境养殖场的布局结构、设施设备应符合防疫要求和管理要求。场内所需猪肉及其制品由本场供应,不得外购。

3.1.2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要经常化,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实行规范科学的消毒方法,配备多种消毒剂。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大消毒、局部小消毒、猪体消毒、空气消毒。病、死猪要无害化处理。

3.1.3改被动防疫为主动防疫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发病猪只实行隔离治疗,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及时消灭场内已有的疫源,努力阻止新的疫病传入。

3.1.4做好猪群的体检定期或针对性地对猪群进行检查,及时找出各种隐患和携带病原体的个体。

3.1.5群防群治通过个体检疫,发现群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隐患,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对全场猪群进行控制。

3.1.6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

3.2制定科学的药物防治方案

3.2.1服药预防一般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四环素、金霉素任选一种),连续饲喂4-6周,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3.2.2對症治疗猪链球菌病应在前期进行及时对症治疗。局部脓肿处理,可涂鱼石脂软膏,切开排脓,用双氧水冲洗脓腔,涂上碘酊,同时防止继发感染。

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用青霉素与地塞米松、庆大霉素联合使用有良好效果。磺胺类药物对链球菌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是对肝脏副作用比较大。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饮水或注射配用清肝利胆的药物辅助。

对于关节炎型,前期可选用大剂量的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慢性关节炎型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

3.2.3应考虑猪链球菌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通过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用药,用药要有足够的剂量和过程。

3.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慎重制定出免疫程序。内容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的时间等。任何一种疫苗由于种种因素都不可能获得100%的保护率,因此,免疫前后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抗体滴度检测。

参考文献

[1]李军.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31-33

[2]祝小平.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最新进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1):38

[3]拜延阳.猪致病性链球菌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7(11):34

[4]铎亚娟.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7(03):110-111

上一篇:孤岛检测下一篇:健康医疗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