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

2024-07-31

反流性咽喉炎(精选四篇)

反流性咽喉炎 篇1

关键词:威地美,反流性咽喉炎,临床观察

目前认为, 严重的反流性咽喉炎, 属于非糜烂性反流病, 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较少, 使患者休息不好, 产生极烦闷的感觉, 因此, 造成更大的生活和社会压力。近20年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 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是引起咽喉部疾患的重要致命因素之一, 国内虽有综述介绍, 但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很少[1]。因此, 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将是十分的关键。因而拓宽思路, 探讨最佳方法和治疗药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 围场县医院耳鼻喉科收反流性咽喉炎患者, 均用威地美 (铝碳酸镁) 药物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 围场县医院耳鼻喉科收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16例。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标准参照Wake Forest医学院嗓音疾患诊疗中心根据多年的研究, 设计了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The reflux symptom index, RSI, 表1) 和反流检查计分量表 (The reflux finding score, RFS, 表2) [2,3]。如RSI>13分, RFS>7分, 可认为异常;加上24h双探针pH监测发现喉咽部p H低于4超过3次即可诊断本病。

1.2 临床资料

将符合反流性咽喉炎诊断标准的患者116例。随机分治疗组58例中, 男32例, 女26例, 年龄28~72岁, 平均50岁。对照组58例中, 男34例, 女28例, 年龄25~71岁, 平均48岁, 患者均感觉咽异物感、烧心、反酸、声嘶或发音障碍、持续清嗓、吞咽食物、水或药片有阻

塞感多见, 发病至就诊时间1个月~3年, 其中半年以内就诊者78例 (67.24%)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威地美口服1.0mg日3次。本组经过1个疗程治疗46例 (其中10例7d痊愈而中止治疗) , 2个疗程者12例。对照组:奥美啦唑20mg口服日1次。同时辅以地喹氯胺, 蓝芩口服液药物治疗。本组经过1个疗程治疗42例、2个疗程者16例, 全部疗程7~12d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反流性咽喉炎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缓解, 体征消失;显效:症状减轻, 体征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根据以上标准, 治疗组:反流性咽喉炎治愈42例, 显效12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93.1%。对照组:反流性咽炎治愈40例, 显效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82.75%。有1例70岁女性患者, 奥美啦唑20mg口服日1次, 12d一疗程无效;1周后行第2疗程, 无效。口服甲氢咪胍0.2mg日3次, 3个月, 无效。后来我们给予威地美口服1.0mg日3次, 12d一疗程, 配与地喹氯胺, 蓝芩口服液药物治疗, 日3次口服治愈。经过统计学处理, P<0.05, 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常规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方法, 其效果并不十分满意, 尤其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不能完全彻底的治疗反流性咽喉炎, 临床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我们利用威地美的作用机制: (1) 独特的大分子网络结构。 (2) 快速、温和、持久中和胃酸, 选择性可逆性结合胆酸。 (3) 持续阻止胃蛋白酶和胆酸对胃的损伤。 (4) 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作用, 促进病变部位更快更好地痊愈。安全性, 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的威地美原料来源于天然矿物质, 大分子层状网络结构, 无铝镁离子的吸收。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认为与酸反流、咽高敏感性、细胞间隙的增宽等因素有关[4]。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这对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 寻求和证实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我们利用威地美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患者, 经过临床实践观察,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取得显著的效果, 为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解决了痛苦, 具有控制症状迅速、显效率高, 小剂量给药, 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反流性咽喉炎药物,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进让.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烟喉科杂志, 2009, 44 (3) :172-175.

[2]Belafsky PC, Postma GN, Koufman J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ux symptom index (RSI) [J].J Voice, 2002, 16 (2) :274-277.

[3]Belafsky PC, Postma GN, Koufman JA.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finding score (RFS) [J].Laryngoscope, 2001, 111 (8) :1313-1317.

经常宵夜,易患反流性咽喉病 篇2

吃完夜宵就睡,易致胃酸反流

林女士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最近她被恼人的咳嗽缠上了,白天偶尔咳几下,可一到晚上睡觉,就会出现阵发性咽喉发痒及刺激性咳嗽,而且咳嗽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她跑了几次呼吸内科,查胸片、肺部CT都没有问题,在医生的推荐下来到耳鼻喉科。经检查,林女士被诊断为反流性咽喉病。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陈文勇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反流性咽喉病是因含有胃酸的胃液向食管反流达到喉部所致,胃酸反复刺激喉部后,使喉部黏膜出现溃疡、充血、增生。常见的症状有声嘶、咽异物感、频繁清嗓、刺激性咳嗽、吞咽困难、痰液增多。

他介绍,反流性咽喉病在耳鼻喉科门诊中越来越常见,以都市白领为主,他们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许多人又有吃夜宵的习惯,吃完夜宵后很快就睡觉了,这些都是反流性咽喉病的诱因。

陈文勇医生注意到,门诊中反流性咽喉病还有部分患者是小朋友。他们的贲门本来就没有发育完全,加之许多小朋友受家长影响,也有熬夜习惯,特别是睡前还会吃零食。他介绍,儿童零食很多是甜食,进入胃中易刺激胃酸增多,从而导致反流性咽喉病的发生。

久咳不愈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

陈文勇介绍,在反流性咽喉病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会表现为咳嗽,常常会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或支气管炎。不过反流性咽喉病引起的咳嗽有自己的特点:咽喉总是觉得有东西堵着,咳个不停,就想把东西咳吐出来;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很黏稠,想咳咳不出;咳嗽受外界刺激影响很大,如烟味、饮食刺激或说话多等;晚上可能会因剧烈的刺激性咳嗽而咳醒。

要诊断反流性咽喉病方法有很多,如可以进行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的检查,24小时食道pH双探针监测是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

陈文勇建议,对于不适宜进行检查的患者还可以选择试验性治疗来进行诊断,如患者服用碱性水(如小苏打水)后症状明显改善,也可以帮助诊断反流性咽喉病。

改变生活方式是防治首选

陈文勇认为,对于反流性咽喉病需要综合治疗,但首先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进食不要过饱,餐后不要立即躺下,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及刺激性食物;不要饮用咖啡、茶和碳酸饮料等。睡眠时抬高头部,出现夜间反流时避免穿紧身服,戒烟酒、控制体重、舒缓精神压力等。不要小看这些日常生活的“小节”,它们对疾病的预防有很大作用。

反流性咽喉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6例, 按患者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8例男22例, 女16例, 年龄25~58岁, 平均年龄 (40.8±10.6) 岁, 对照组38例男23例, 女15例, 年龄26~59岁, 平均年龄 (39.6±8.9) 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清咽、利喉、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 (国药准字H10960289) 5 mg/次, 3次/d联合雷贝拉唑 (国药准字H20050227) 10 mg/次, 1次/d, 根据病情可增至20 mg/d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6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食管p H<4时间的百分比、De Meester评分及临床症状总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并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并进行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p H<4时间的百分比及De Meester评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总分和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均显着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表2。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胃肠外科医生必须加强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认识, 典型症状为烧心及胃反流, 典型症状者占88%。24 h食管p H监测能记录白天和夜间及24 h食管内的p H<4的百分比、p H<4的次数、持续5 min以上的次数、最长持续时间等观察指标[5]。这些参数能帮助确定在生理活动状态下有无过多的反流, 并有助于阐明胸痛和酸反流的关系。该项检查与内镜检查结合已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6]。氨气通过喉部所引发的呼吸暂停的反射和喉气道过敏在上喉神经被切断或是被神经旁辣椒素处理 (perineural capsaicin treatment, PCT:可选择性阻断辣椒素敏感性传入神经纤维) 后会被消除, 但是不受假性神经旁辣椒素处理所影响。这样的喉气道过敏可因喉部预先给予dimethylthiourea (DMTU, 氢氧自由机清除剂) 或deferoxamine (DEF, 抗氧化剂) 而预防其发生, 但是不受到DMTU的载体或是铁饱和DEF (失效DEF) 预处理影响其出现, 而且当PCT、DMTU或是DEF预处理的效果消除后, 喉气道过敏会再度出现。从第一个研究的结果显示: (1) 喉部受到弱酸性, 而非强酸性, 胃蛋白酶侵袭才可引发喉气道过敏。 (2) 这样的喉气道过敏可能是经由位于上喉神经中的辣椒素敏感性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 而此神经被氢氧自由基敏感化所造成。

西沙必利为全胃肠促动力药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 防止食物滞留与反流。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选择性促进肠肌间神经丛节后神经乙酰胆碱释放[7]。从而增强胃肠运动动物实验证实, 西沙必利能加速胃蠕动, 增强胃窦-十二指肠的消化活性, 协调胃窦-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运动, 缩短肠运动时间[8]。在人体, 西沙必利能增强食管蠕动, 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并改善食管的清除率;能加强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 改善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功能, 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9]。促进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能促进小肠和大肠蠕动。雷贝拉唑为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药, 可特异性地抑制三磷腺苷酶的作用, 对基础胃酸和由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该组资料显示, 研究组治疗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p H<4时间的百分比及De Meester评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研究组行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后, 有效性94.74%, 优于对照组76.32%, (P<0.01) 与武天坤等[10] (治疗组有效率92%, 对照组85%) 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咽喉炎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摘要:目的 观察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6例, 按患者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清咽、利喉、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食管p H<4时间的百分比、De Meester评分及临床症状总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第一信道、第二信道p H<4时间的百分比及De Meester评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间临床症状总分和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94.74%, 显着优于对照组76.32%,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咽喉炎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西沙必利,雷贝拉唑,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

参考文献

[1]李瑜斐.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 (6) :84-86.

[2]李小佳.雷贝拉唑用药试验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 (5) :909-910.

[3]赵世民, 杨彩丰, 高春燕, 等.雷贝拉唑联合四逆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 (19) :2093-2095.

[4]毛君花.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6, 13 (7) :57.

[5]李颖仪, 何文.研究两种用药方案治疗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不同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 2016, 13 (7) :85.

[6]郝胜金.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21) :62-63.

[7]Eckley, Claudia A, Sardinha, et al.Salivary Concentr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Adults With Reflux Laryngit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J].The Annals of Otology, Rhinology&Laryngology.2013, 12 (7) :823-824.

[8]Christopher Hom, Michael F.Vaezi.Extraesophageal Manifestation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3, 15 (12) :912-913.

[9]Nicholas J Shaheen, Hans Denison, Karin Bjorck,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sogaberan in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Gut, 2013, 23 (9) :176-177.

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 篇4

关键词: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诊断,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 (Hp) 研究的进展, 对Hp与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对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新的进展。随着抗菌药及新型胃动力药的应用, 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 复发率明显下降, 现将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合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 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3 年3 月-2014 年8 月经胃镜确诊并排除伴有其他疾病的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诊断符合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男146 例 (89.1%) , 女18 例 (10.9%) , 男女之比为8∶1 ;年龄15~62 岁, 平均 (42.3±3.6) 岁, 其中15~45 岁136 例。病程2 个月~2 年, 平均 (1.3±0.3) 年。长期饮酒者76 例 (46%) , 长期吸烟者116 例 (70.9%) 。临床症状及体征见表1。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 例, 其中男69 例, 女9 例, 年龄15~61 岁, 平均 (43.5±3.8) 岁, 其中15~45 岁67 例, 病程2 个月~2.8 年, 平均 (1.4±0.5) 年;对照组 ( 传统治疗组) 86 例, 其中男77 例, 女9 例;年龄16~62 岁, 平均 (44.4±3.7) 岁, 15~45 岁136 例, 病程2 个月~2.7 年, 平均 (1.5±0.4)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戒烟酒、规律生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两组疗程均为3 周,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

1.2.1 治疗组 给予胃复安10 mg, 3 次/d, 痢特灵0.1 g, 3 次/d, 替硝唑0.4 g, 3 次/d。

1.2.2 对照组 胃复安10 mg, 3 次/d, 胆酪胺0.3 g, 3 次/d;胃得宁2片, 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消失与否、有无阳性体征, 结合胃镜下表现进行评定[2]。痊愈:症状消失, 查体无阳性体征, 胃镜下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消失, 无胆汁反流;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胃镜下胃窦胆部部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 无胆汁反流;有效:症状明显减轻, 胃镜下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减轻, 有少量胆汁反流;无效:症状、体征及胃镜下观察均无改变。总有效= 痊愈+ 显效+ 有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胃镜变化以及用药后的毒副作用。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89.7%, 对照组痊愈率37.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1 年后治疗组复发率3.8%, 对照组15.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2.2 副作用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治疗组有2 例患者于治疗第3 天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而换用吗丁啉20 mg, 3 次/d, 对照组有3 例患者于治疗第5 天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而换用吗丁啉20 mg, 3 次/d。治疗组有5 例患者于治疗第4 天出现轻度头晕、恶心, 继续用药2 d后症状消失, 对照组有2 例出现轻度营养不良。

3 讨论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液内容物反流入胃, 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等, 临床上出现胃部饱胀、胃部胀痛、呕吐、反酸、口苦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的身体素质减弱, 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1 病因及临床表现

反流性胃炎属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范畴[3]。多发生于青少年 (25~45 岁) ,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8∶1。其发病原因是幽门括约肌松弛, 十二指肠液 ( 或胆汁) 反流入胃, 其发病机制传统认为胃窦部炎症是反流液中胆盐所致[4]。随着Hp的发展及Hp与胃炎关系研究的进展, 现认为其病变主要是Hp作用于胃窦部黏膜的结果[5]。酗酒和吸烟可能为诱发因素。其病变部位和病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B型有相同之处[6], 但其病理变化及胃镜下表现两者有明显不同, 前者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 胃镜下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且有大量胆汁反流, 后者胃窦部黏膜层变薄, 黏膜皱襞变薄, 镜下胃窦部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有大片黏膜苍白区, 后者有恶变倾向而前者无。故反流性胃炎绝不等于慢性胃炎B型。其临床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 偶有呕吐及腹泻。主要体征为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 偶有消瘦, 其确诊依赖于胃镜。

学者研究证明, Hp感染在世界各国极为常见。既往大量研究证实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并与急慢性胃炎、胃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Hp感染还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肝胆疾病、皮肤疾病、冠心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缺铁性贫血 (IDA) 、巨幼细胞性贫血 (MA) 等其他胃肠外疾病的发生相关, 并可能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儿童生长发育[7]。Hp感染与反流性胃炎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 选择的100 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与Hp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反流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8], 积极行Hp根除治疗, 以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效果。

3.2 治疗

传统认为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应用促进胃动力药及胆酪胺, 此方法的治愈率低, 疗程长, 复发率高。随着Hp对胃炎关系研究的进展, 明确认识到Hp为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因[9]。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 反流性胃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复发率明显下降。本治疗组应用胃复安促进胃正向蠕动, 抑制十二指肠液及胆汁反流入胃, 痢特灵有明显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单药对Hp的清除率为60%~80%[10], 替硝唑对Hp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更兼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1], 两者联合应用可更有效的清除Hp已被多数学者认可[12]。本文采用胃复安、痢特灵、替硝唑三联3 周治疗反流性胃炎, 取得良好疗效, 治愈率为89.7%、总有效率100%, 与对照组的治愈率37.2%、总有效率77.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1 年后复发率为3.8%, 与对照组的15.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上一篇:几何课堂下一篇:湖南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