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辨率

2024-07-06

时间分辨率(精选十篇)

时间分辨率 篇1

工程上, 常借助时间分辨率的概念来考察信道模拟系统的带宽, 一般认为带宽W等于时间分辨率Δτ的倒数[1]。例如,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NRL) 研制的WBHF信道探测仪时间分辨率可达1 μs, 因此, 其能够用于研究电离层HF信道1 MHz带宽范围内的脉冲响应的特点。

在无线通信中, 由于障碍物阻挡了视距路径, 发射的电磁波通常不能直接到达接收天线。且由于多径传播, 接收到的来波相互增强或削弱 (这取决于这些波的相位关系) 。除此之外, 由于这些来波的入射方向不同、路径不同, 产生的时延也不同, 最终得到的所有散射 (反射) 波分量的和是一个具有连续的时延扩展的信号[2]。具体时延视信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为数微妙至数毫秒不等。然而, 人们考察信道特性往往不仅限于毫秒量级内, 一般应达到通信信号延续的时长, 从数秒到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不等。因此, 人们考察信道时, 对其时间分辨率和时延分辨率的要求本身是不对等的。若将二者强行对等, 则将造成数据的泛滥而难以实时地考察及再现无线信道特性。例如:为考察最大时延扩展为1 ms的信道, 分辨率设定为固定的1 μs, 假设需考察10 s时间段内信道的特性, 则信道的时变冲激响应需使用107×103个存储单元存储, 即大约需要18.6 GB空间来存储这些数据 (考虑将每个响应值存储为16 bit整型数据) 。

1 双时-非对称分辨率技术

许多文献推导信道特征函数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等效复基带信道是一个线性时变系统这样一个假设[1,2,3]。时变系统中, 冲激响应由h (τ, t) 表示, 其表示在t-τ时刻信道由脉冲信号δ (τ) 激励, 在t时刻信道观察到的冲激响应。信道的输入输出由如下关系式给出:

由此可得出具有时变冲激响应h (τ, t) 的信道抽头延迟线模型[2,4], 如图1所示。通常, 抽头延迟线模型可以理解为具有时变系数的横向滤波器。每一时刻t, 输入信号通过抽头延迟线, 与离散化的时变冲激响应做卷积和。正是受传统的抽头延迟线模型的限制, 输入信号的采样时间与时变冲激响应的时延分辨率需保持一致才能完成卷积和运算。

如引言中所述, 采用统一和固定的时间分辨率考察信道的特征存在许多弊端。这里, 提出双时-非对称分辨率的概念。

定义:在信道观测和预报中, 相邻2次观测或预报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时间间隔小, 时间分辨率高, 反之时间分辨率低。

由此定义可推知, 对信道特征函数h (τ, t) 中反映时延扩展特性的参量τ的观测时间间隔, 可称为时延分辨率。严格来说, 时延分辨率属于时间分辨率的范畴。为了区分概念, 下文将时延分辨率称为τ-分辨率, 而将特征函数中参量t的观测时间间隔称为t-分辨率, 二者统称为时间分辨率。

这里, 若观测信道特征函数 (不仅限于h (τ, t) ) 的t-分辨率、τ-分辨率不相等, 则定义信道观测此时具有双时-非对称分辨率。

当采用双时-非对称分辨率对信道进行观测、预报及模拟时, 传统的弥散多径信道的抽头延迟线模型将不再适用, 因此, 下面讨论基于双时-非对称分辨率的改进弥散多径信道模型。

2双时-非对称分辨率信道模型及其仿真

2.1改进弥散多径信道模型

由于新的信道观测、模拟系统采用双时-非对称分辨率, 而传统的抽头延迟线模型要求整个系统时间分辨率一致, 故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改进的到基于双时-非对称分辨率的改进弥散多径信道模型, 原理图如图2所示。

输入信号x (t) t-分辨率为ΔT, 即其采样间隔, 信道时变冲激响应h (τ, t) τ-分辨率为ΔT。且ΔT≠Δτ, 为了求得信道输出, 则需根据式 (1) 求卷积, 然而无穷积分在工程上是无法实现的, 这里将之简化为有限的卷积和形式:

实际上, 信道的时延扩展是有限的, 故将原来的卷积简化为有限项的卷积和是可行的。这里, 由于ΔT≠Δτ, 故x (t-iΔτ) 可能落在采样的空档上, 即x (t-iΔτ) =0, 此处利用内插器, 根据输入的确知采样点x (iΔT) 进行内插得到插值输出x˜ (t-iΔτ) , 再与离散时变冲激响应作卷积和。其中, 内插可根据需要采用牛顿插值和样条插值等插值算法, 此非所讨论的重点, 该文讨论中均采用线性插值, 其示意如图3所示。

2.2双时-非对称分辨率信道模拟

2.2.1 仿真算法

① (初始化) 信道参数赋初值, 暂存变量清零;

② (确定分辨率) 根据信道参数确定τ-分辨率, 将输入信号采样间隔设为t-分辨率, 根据信道参数实时计算信道特征函数;

③ (帧输入) 读入当前采样时刻输入信号值;

④ (内插) 根据信道特征函数的τ-分辨率对输入信号进行内插;

⑤ (卷积和) 对内插后的输入信号和离散信道时变冲激响应作卷积和。判断仿真时间是否结束, 否则跳转至第③步。

以短波信道为例考察双时-非对称分辨率信道模拟算法, 其信道时变冲激响应由文献[5]给出:

h (t, τ) =nΤn (t) Dn (t, τ) Ψn (t, τ)

式中, Τn (t) 为功率延迟剖面函数 (控制功率时延) ;Dn (t, τ) 为决定相位函数 (控制多普勒频移) ;Ψn (t, τ) 为随机调制函数 (控制频扩) , 其中n代表信号在短波信道中有n种传输模式。

其中一种模式下的信道冲激响应为:

hi (t, τ) =Aeα (lnz+1-z) ej2π[fs+b (τ-τc) ]te (-ξt+j2πφ0)

其中, α=lnsv/ (lnzL+1-zL) z= (τ-τl) (τc-τl) b= (fs-fsL) (τc-τL) σc=τc-τLστ=τu-τLσf=σD[π (-lnsv) ]12τl=τc- (τc-τL) (1-zL) ξ=πσf2t;

式中, A为延迟剖面峰值功率, τu为最大延迟, τL为最小延迟, fs为τ=τc时的多普勒频移, fsL为τ=τL时的多普勒频移, σD为给定水平下 (例如3 dB) 的半带宽, sv为接收信号阈值与峰值功率之比。特别地, τl是一个区别于τL的中间变量。

参考NRL实测的短波信道参数[6,7], 进行软件仿真。

2.2.2 软件仿真

不妨选择实测中纬度126 km通信路径进行考察, 短波信道参数如表1所示。

信道特征由NRL的WBHF信道探测仪探测得到, 故信道时变冲激响应τ-分辨率为1 μs。此时输入一个采样频率为44 kHz的声频信号, 则时间分辨率为22.7 μs。若考察0~120 μs以内的信道特性 (为了明显区分不对称的时间分辨率) , 离散化后的信道时变冲激响应如图4 (a) 所示, 而整个响应时间段 (0~15 s) 内信道特性如图4 (b) 所示。

由图4 (a) 可以看出, 此时, 离散时变冲激响应呈现出“切片”的形态。信道τ-分辨率较高, 时延扩展平滑地被体现出来, 而信道t-分辨率较低, 各个时间采样点之间相对于时延扩展出现了较大的空档, 实际上, 由图4 (a) 可以直观看出信道离散时变冲激响应相对于时间来说是缓变的, 其幅度在图中个采样时间点处近似相等。这里的t-分辨率取决于信号的采样间隔。

分别输入采样频率为44 kHz、22 kHz和8 kHz的声频信号, 通过双时-非对称分辨率信道模拟算法和经典算法 (固定分辨率) 进行模拟, 算法耗时 (MATLAB平台300次蒙特卡洛仿真平均耗时) 如表2所示。

在表1所示信道条件下, 经典算法时间分辨率固定为1 μs, 对每一帧输入信号都要重新计算信道特征函数, 考察1 ms内的信道特征, 则由表2可知计算特征函数需要815 ms, 信道探测、仿真实时性无法保障。特别的, 短波信道的模拟中, 由于短波通信信号带宽较之其他无线通信信道 (如超短波信道、移动通信信道) 要窄, 声频信号通信居多。因此, 由表2比较知, 在声频信号范围内, 通过双时-非对称分辨率技术能够明显减少特征函数计算的耗时。尽管, 在改进的算法中引入了插值, 但其耗时与信道特征函数计算耗时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另外, 该算法耗时是在MATLAB仿真平台上统计计算的, 由于PC环境等因素, 其并不能反映算法在硬件平台上的真实耗时情况, 这里仅将其作为一个比较算法耗时的参考标准。目前, 双时-非对称分辨率信道仿真算法已经应用于宽带短波信道模拟系统的硬件实现上, 并能够实时实现。

3 结束语

该文提出的双时-非对称分辨率概念, 即通过分别设置信道时变冲激响应的时间分辨率和时延分辨率, 基于双时-非对称的时间分辨率控制技术能够减少采样点, 降低处理器的处理压力, 减少信道探测、模拟的耗时, 保证信道考察及模拟的实时性。

参考文献

[1]种衍文.高频时变信道特性及模拟[D].武汉:武汉大学, 2001:25-80.

[2]MATTHIAS Patzoldzhu著.移动衰落信道[M].陈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208-245.

[3]VOGLER L E, HOFFMEYER J A.A model for wideband HFpropagation channels[J].Radio Sci., 1993, 6 (28) :1131-1142.

[4]JERUCHIM MICHEL C, BALABAN Philip K, SHANMUGANSAM.通信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和技术[M].周希元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155-348.

[5]MASTRANGELO J F, LEMMON J J, VOGLER L E, etal.ANew Wideband High Frequency Channel Simulation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7, 1 (45) :26-34.

[6]WAGNER LEONARD S.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Disturbed HF Skywave Channels[R].NRL MemorandumReport, AD527761, Washington, DC, USA, Naval ResearchLaboratory, 1993:4-17.

时间分辨率 篇2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24-0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是我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之一,目前对CH的筛查方法很多,每种方法的原理各不相同,筛查的阳性检出率也存在巨大差异。同时本病在我国新生儿发病率较高,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很大,临床上一般建议越早开始治疗,远期预后越好。因此选择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筛查方法至关重要。早期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逐渐出现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RFIA),是近十余年来最灵敏的微量分析技术之一。本研究2009年1月~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2011年12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共对40 008例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筛查结果,进一步探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1年在全县新生儿筛查网络医院、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共筛查40 008例新生儿。

1.2 入选标准

(1)在当地筛查定点网络医院、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2)上述患者均符合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筛查标准[1-2]。排除标准:(1)畸形儿;(2)早产儿等。

1.3 血片采集

出生72 h,吃足6次以上奶 (或混合奶)的新生儿,采取足跟末稍血2滴,滴于S&S903专用滤纸片上,渗透正反两面,形成2个直径约0.8 cm的血斑,室温下自然干燥,规范填写姓名等基本信息,放入塑料袋,置4℃冰箱保存待用.

1.4 检测方法[3]

1.4.1 ELISA组 2009年1月~2010年5月的19 728例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检测,试剂由USA GBI公司提供,酶标仪为B10-RADmodel550。

1.4.2 TRFIA组 2010年6月~2011年12月的20 280例新生儿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法)(又名离解扩增镧系荧光免疫法,DELFIA))进行筛查,试剂和仪器均由ThermoLabsystems(雷勃)公司提供,仪器为Labsystems-asent荧光分析仪。

1.5 统计学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阳性(TSH≥5 mIU/L)检出情况比较

ELISA组从19 728例新生儿中筛查出8例阳性患儿,其阳性检出率为0.04%;TRFIA组从20 280例新生儿中共筛查出20例阳性患儿,其阳性检出率为0.1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P<0.05),即TRFIA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组别 样本数阳性阳性率(%)

ELISA 19 728 8 0.04

TRFIA 20 280 20 0.10

2.2 两种方法正常新生儿足跟全血TSH频数分布情况比较

ELISA法的≥5 mIU/L比率、97%及99%百分位值分别为16%、7.62 mIU/L、13.28 mIU/L;TRFIA法的分别为25%、4.63 mIU/L、8.68 mIU/L;两种方法全血TSH≥5 mIU/L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P<0.05)。即TRFIA法的≥5 mIU/L比率明显高于ELISA法。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正常新生儿足跟全血TSH频数分布情况比较

组别样本数P97(mIU/L)P99(mIU/L)≥5 mIU/L

ELISA19 7207.6213.283155(16%)

TRFIA20 2604.638.685065(25%)

x222.6

P<0.05

3 討论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先天性甲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多发的智残性疾病,我国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5 000[1]。大量医学资料表明,在新生儿2个月内发现并及时治疗,终身服药,智力可维持正常。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加重,预后越差。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临床表现为智力迟钝、生长发育迟缓及基础代谢低下 [4]。一般越早进行治疗,远期预后越好。由于先天性甲低发病率高,在生命早期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较重,且其治疗容易、取得的疗效满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本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1995年6月颁布的母婴保健法已将该病种列入筛查的疾病之一。多收集出生后24~72 h的新生儿血液滴于滤纸片上,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浓度作为初筛指标,TSH≥5 mIU/L为异常,TSH检测异常者召回再检测外周静脉血清TSH、FT3、FT4的浓度以确诊。该法采集标本简便,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低,能为患儿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减轻家庭和国家负担较好的防治措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由于ELISA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其在早期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灵敏度较低,容易漏检,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逐渐演变出了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time resolved fluoroisnmunoassay,TRFIA),此检测方法是近十年在荧光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测微量分析方法,是目前最灵敏的微量分析技术之一。主要利用了荧光的波长与其激发波长的巨大差异克服了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分析法中杂色光的影响,大幅度提高了光学分析的灵敏度[5]。

本研究ELISA法和TRFIA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4%和0.1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8,P<0.05),TRFIA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ELISA法和TRFIA法≥5 mIU/L的比率分别为16%和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P<0.05)。综上所述, TRFIA法在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比ELISA法高,可减少甲低的漏检,减少CH所致的智力障碍儿童发生,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顾学范,王治国.中国580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2):99-102.

[2] 朱胜美,孙亦彩,伊俊美,等.滨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23(6):543.

[3] 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2-437.

[4] 胡晞江,肖芳,索庆丽,等.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10年回顾[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12-1614.

[5] 王惠,秦良谊,赵文彬,等.TRFIA法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质量评估[J].职业与健康,2006,22(22):2002-2003.

(收稿日期:2012-01-10)

时间分辨率 篇3

目前应用PC-MRI法进行流速测定时要求采集2相或更多相完整数据,其中必须要额外扫描参考相;但是正因为要完成多次数据采集,大大限制了时间-空间分辨率,阻碍了实时成像的发展,尤其是带有时间分辨率的3D PC-MRI,又称为4D Flow成像。基于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d steady state free process,b SSFP)序列,即在3个方向上的完成梯度重聚相,能在极短的TR内使矢量和保持为“零”,即所谓的“平衡态”,进而用于4D Flow成像,并保证较高的时间分辨率[4]。

针对主动脉根部流型的测定对于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及移植物的设计等具有重要价值,而以往由于未实现高时间分辨的高精度3D PC-MRI,使得该项技术在主动脉根部成像的研究成为盲区;现有的4D Flow成像时间仍无法满足对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要求均高的主动脉根部流型测定。本研究探索应用改进后的快速b SSFP序列进行PC-MRI,通过无参考相采集数据,缩短50%的总成像时间,成功用于测定健康志愿者的主动脉根部流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16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5~61岁,平均(44±9)岁,所有受试者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功能正常,主动脉定量测定均提示正常。观察范围为主动脉根部至降主动脉,流速矢量数据为回顾性心电门控的快速b SSFP序列,采集PC-MRI原始数据。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MR750 3.0T MR扫描仪,所用接收线圈为8通道心脏专用线圈,扫描参数:TR 18 ms,TE 9 ms,流速编码范围100 cm/s,视野300 mm(上下)×300 mm(前后)×128 mm(左右),对应的空间分辨率1 mm×4 mm×4 mm,重建32帧/心动周期,并行加速因子=4,并行加速技术为自校准加速成像。所获得数据后处理在GE workstation 4D Flow模块下完成。单帧流线图及流速信息是通过收缩期的瞬时三维流场获得,采用4阶Runge-Kutta数值拟合技术[5]。

所用快速b SSFP序列进行3D PC-MRI数据采集的时序图见图1、2。

1.3 图像分析

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的主要流程见图3。每搏输出量是通过与主动脉走行垂直的流速矢量估计。整个心脏收缩期被分为S1期和S2期,S1为收缩期开始至峰值流速期间,S2为收缩期峰值回归至收缩前期。全部数据由2名具有10年MRI经验的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完成测定。

图1 2D FT序列,沿着读出梯度方向(Gx)采集单层1D流速。Gx:相位编码梯度;Gy:读出梯度;Gz:层梯度;RF:射频脉冲;TR:重复时间;TE:回波时间

图2 3D FT序列,用于全部速度矢量的容积参数,A、B、C分别对应在相位编码方向、频率编码方向和选层方向上完成1D流速图采集的扫描时序

图3应用快速b SSFP法采集无参考相流速图的图像数据处理流程

2 结果

2.1 主动脉根部血流测量值

16例健康志愿者中,收缩峰期流线起始于近主动脉瓣水平(图4),收缩期测定的结果包括近主动脉瓣的峰值流速、收缩期主动脉流量、S1期、S2期,结果见表1。

2.2 主动脉瓣上方的涡流

正常主动脉的3个Valsalva窦流速显示,起始于左心室射血峰值期,涡流在各自的冠状窦内均清晰可见,持续达到舒张早期;在收缩晚期,涡流范围扩展,逐渐占据整个主动脉根部,中心区的前向流速减低(图5)。

图5男,35岁,主动脉根部采用快速b SSFP序列的PC-MRI所获流型。第一幅图像中黑色点线示主动脉弓的外形与流速数据叠加的结果,从左至右,第一幅为等张收缩期(流速峰值期),其后每幅对应时间延后30 ms对应各期流速矢量(A);对应的时相为收缩末期至收缩期结束,各幅图像中黑色点线示主动脉根部的外形与流速数据叠加的结果,左侧第一幅为等张收缩末期其后每幅对应时间延后30 ms对应各期流速矢量(B)。RPA:肺动脉右干;NC:无冠窦;RC:右冠窦;LC:左冠窦

3 讨论

Bellhouse等[6,7]于1968年通过体外流型拟合实验,提出了Valsalva窦及主动脉窦对维持主动脉瓣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表明冠状窦内存在涡流,而且利于动脉瓣的开启及平滑关闭,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流。Grande-Allen等[8]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推测,主动脉根部的流型可能影响主动脉瓣的功能,主要原理是导致瓣叶与主动脉壁之间存在适当的应力差。

目前常规使用的2D PC-MRI尽管也能够在二维上观察Valsalva窦的流速,但由于扫描时间-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未能很好地实现高时间分辨率的3D PC-MRI。目前已有的应用PC-MRI反映主动脉血流的研究其时间分辨率均在72 ms以上,由于时间分辨率的限制,准确评估血流的快速加速及瞬时事件尤为困难。本研究中采用最新的b SSFP序列,将3D PC-MRI测定的时间分辨率提高1倍,而不损失空间分辨率,能够准确获取主动脉收缩期的峰值流速,而且有效地优化了测定流速的范围。本研究通过新近开发的无参考像的基于b SSFP序列的PC-MRI,真正实现了具有时间分辨率的3D PC-MRI,即4D Flow成像,并将其成功用于健康志愿者收缩期主动脉根部流型成像。

本研究发现,窦内的流速矢量随着主动脉流速降低,其所占面积增加,并持续到舒张期;窦内血流的旋转方向是自上而下沿着窦的侧壁,而后向中心转向,直达窦的基底部。收缩末期窦内的涡流方向可能造成对主动脉瓣叶的内向压力,而利于瓣膜的快速关闭,而且涡流的体积大小与3个瓣膜体积不同,右冠窦和无冠窦所对应的涡流体积相对较大,这可能反映了主动脉根部的非对称性及所射出血流的旋动流属性。本课题组推测,这一结果提示在设计人工主动脉瓣时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主动脉根部可能存在的个体化差异。

Leyh等[9]研究发现在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中,在采用直管不带有窦样结构的主动脉移植物时,收缩期主动脉瓣内向运动明显受限。Schmitto等[10]的研究也证实带有冠状窦的主动脉移植物利于瓣膜的正常功能。此外,主动脉瓣平滑而快速关闭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瓣膜的应力[11];而瓣膜关闭机制失常可能导致瓣叶的蜕变[12]。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由主动脉瓣、冠状窦及半月结组成,共同形成了“收-放”功能,缺少这一功能的主动脉根部移植物很可能导致主动脉瓣的应力过载,进而造成瓣膜的纤维化及钙化等[13]。

总之,本研究结果为主动脉窦功能及内部血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已有的理论支持主动脉瓣快速、平滑的关闭依赖于正常主动脉根部的涡流。本研究发现在健康人中,涡流的范围不会超过主动脉瓣,这一结果可能为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根部手术移植物及瓣膜的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将该技术应用于存在主动脉根部病变患者可能得到超出主动脉瓣范围的涡流,而且这一涡流的范围及强度可能为主动脉手术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快速无参考相的b SSFP获取真正的4D Flow图像,为在体研究主动脉根部冠状窦血流动力学提供了有力工具。

摘要:目的 应用快速平衡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列,对主动脉根部行高时间分辨率的三维相位对比血流成像,测定健康人主动脉根部流型,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及移植物的设计等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16例健康志愿者主动脉根部进行流型测定,采用高时间分辨率,快速3D平衡SSFP序列行相位对比MRI(PC-MRI),而且这一新设计的快速平衡SSFP序列采用临近血管的静态组织图像作为背景,而不再采集参考相,使成像时间缩短50%。所用后处理在专用4D Flow模块下完成。结果改进后的平衡SSFP适合主动脉根部流型测定。在收缩峰期后,正常人主动脉根部的涡流在收缩峰期后的各个动脉窦清晰显示,涡流填充于瓣膜后方的全部空间,直达舒张期,在动脉瓣关闭后扩展并在动脉瓣关闭过程中向内移动,提示使用该方法能够对正常人主动脉根部流型进行定量描述。结论 采用快速平衡SSFP所获取的高时间分辨率三维PC-MRI能够有效显示主动脉上方血流流型,而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数据化定量描述的结果可能对于主动脉根部手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晰度-文件量-分辨率 篇4

误区:dpi(分辨率)数值越高,图像越清晰。

大多人以图片有多少dpi作为衡量图像清晰度的唯一标准。一般都认为我的dpi值达到指定数值就可达到我制作的清晰要求。

其实不然,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图像要做的尺寸、用途;要知道印刷页面的大小,输出照片尺寸的大小。

举例①:图1

照片输出8×10英寸,所需要的的分辨率为200 dpi,RGB模式,TIF格式,其文件量为14.3 MB,就足可以达到其要求。我们加大其文件量及dpi数值,并不会增加其清晰度,所以是没有必要和无意义的。

举例②:图2

印刷页面210×290 mm,用175网线印刷,通常我们以网数乘以2,CMYK模式 TIF格式,就需要300 dpi,其文件量44MB就可以达到,加大文件量用600dpi也是不必要及无意义的。

因为它在印刷的制作过程中,dpi再大它都不能提高清晰度,关键是文件量的多少。其他形式的图片使用,也可以按此方法推算。

分辨率的概念

误区:ppi和dpi

“分辨率”是数字图像课题中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概念,也是数码摄影人员初时最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将对各种“分辨率”的含义进行说明:

所谓的“分辨率”指的是计量单位中所表达或获取的像素数目。

1、输入时,是指扫描仪分辨率、数码相机分辨率。

2、显示时,是指显示器分辨率、显示器字体分辨率。

3、制作输出时,是指图像分辨率、打印机分辨率。

从输入设备讲,扫描仪、数码相机解析能力越高,所获取图像的分辨率也就越高。图像分辨率所使用的计量单位是 ppi(pixel per inch),意思是每英寸所表达的像素数目。

从显示设备讲;是指显示器的显示精度,如我们调整显示器为800×600或1024×768,当数值越高,其图像的显示精度就越高,细致度就越高(你的显示卡支持的话)。

从制作输出、打印设备讲,图像的分辨率越高,输出、打印所出来的图像也就越细致。输出、打印分辨率使用的单位是 dpi(dot per inch),意思是“每英寸所表达的输出、打印”点数。

ppi与dpi的计量方式常常被人混淆,例如: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虽然有1200×600 dpi,但是扫描传统照片时,照片有效分辨率大约只有200dpi。扫描仪光学分辨率1200×600 dpi,实质是指ppi 。

时间分辨率 篇5

(2015-236-俄罗斯-20)

该项目用于研制有竞争力的飞行时间质谱仪, 该质谱仪具有超高分辨率、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大的测量区间, 为进一步拓宽不同离子源设备的频谱范围发挥基础作用。未来, 应用这种新一代离子光学元器件能够建立新型的多反射质谱仪, 这种仪器的分辨率可达到目前的最高水平, 100000–200000, 甚至更高。目前这种基于新型离子镜的飞行时间多反射质量分析仪的优化设计已经完成, 包括具有高水平的离子飞行时间记录功能的无网格离子镜、电子喷雾型离子源、从离子源到多反射分析其之间的真空充气离子接口等的设计。具有相关的设计文档, 已经完成专利检索。

该技术具有专利, 外方希望进行技术转让。

时间分辨率 篇6

对于很多信号, 由于它的低频部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信息变化的一致性,因此通常会更受人们的关注。 以人类的声音为例, 低频信息蕴含了语义,高频信息表达了语调。 此时即使高频信息被剔除,也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交流。 同理,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当中,一些重要的经济规律也被隐藏在月、季等长周期的数据变化当中。

近20年来,小波分析作为一种具有时频特性的序列分析方法,日益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工程研究领域。 该理论能够很好地通过尺度、小波函数的伸缩与平移,对非平稳的原始数据按不同的时间刻度进行分解,并自适应地调整时频窗宽,分析数据在各时频的局部细节特征。 然而,目前小波分析操作主要通过Matlab的小波工具箱完成。 对于很多不熟悉复变函数和小波理论的金融从业人员,拿着软件直接生成的结果,往往不知所措。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揭示金融时间序列的多分辨分析过程,本文旨在通过详实的例子, 对整个小波分解与重构进行详细的描述性研究,来帮助读者透析其中的原理。

1离散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离散小波变换是一个对金融时间序列进行不同周期的分解与重构的过程。 其中第一步是小波分解,也就是将原始信号乘以特定的低通或高通滤波器,以此实现对原始信号的分解,其中经过低通(尺度)滤波器处理后的信号称为“尺度系数”,它能反映数据变换的长期趋势;经过高通(小波)滤波器处理后的信号称为“小波系数”,它蕴含了信号对长期趋势的偏离。 本文利用余弦波和高频噪声构造出一个数量为1 000的原始信号X。 该信号通过低通与高通滤波,可以得到数量各为500的小波系数s1与尺度系数d1。 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观察图1可以看到:由于尺度系数s1为原信号在尺度2上的非重叠平均,因此它保留了与原信号相似的形状;小波系数d1则反映了实际信号对每一均值的偏离。 人们形象的将这一过程称之为“下抽样”。 选取不同的尺度和小波类型可以构造出形式各异的小波分解。 例如,图1中的第一层小波分解选取的就是尺度为的Harr小波。 目前常见的小波还有Mexican Hat、Guass等在内的15种。 此外,图1中的小波分解还可以继续下去,例如对尺度系数s1的再分解能够得到尺度为22的小波系数d2和尺度系数s2, 两者能够在更长周期上反映信号的均值变化和偏离程度。

第二步就是在小波系数与尺度系数的基础上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 即将原始信号表示成一个常数向量SJ和J个常数向量

其中,X为原始信号,SJ为第J层光滑,Dj代表第j层小波粗糙。 上述过程定义了序列的一个多分辨分析。

2离散小波变换的数学描述

为了解释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金融资产价格序列f(t)=(2,6,5,11,8,5,2,4)对整个离散小波变换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性研究。 出于简化的目的,这里采用的是形式最为简单的Harr小波。 该小波在(-1,0]和(0,1]的区间上分别取值,在其余区间取值为0。

2.1离线小波变换的分解

根据f(t)的序列长度和Harr小波滤波器的特点,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如下第一层小波分解的尺度滤波器scale1和小波滤波器wave1:

然后将序列f(t)乘以尺度滤波器的转置scale1T可得:

其中,s1为该序列的第一层小波分解尺度系数。 观察s1不难发现,它是由原序列f(t)的4组非重叠样本平均值再乘以21/2得到。 序列f(t)的第一层小波分解尺度系数d1则是由f(t)乘以小波滤波器的转至wave1T得到:

其中,小波系数d1中的每个元素都等于原序列f(t)中非重叠相邻两项前后差值的平均值再乘以21/2。 观察公式(3)和(4) 不难发现,尺度系数与小波系数的长度均只有原序列的一半。 另外,在求解小波和尺度系数的过程中之所以要乘以21/2主要是为了让尺度滤波器和小波滤波器满足规范正交性,即矩阵的转置等于其逆矩阵。

一层小波分解完成后, 还可以对第一层尺度系数s1进行二次分解,得到二层小波系数d2和尺度系数s2,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同理还可以对该序列进行第三层的小波分解, 得到三层小波系数d3和尺度系数s3:

2.2离散小波变换的重构

小波分解只是完成了整个离散小波变换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则是在保留原始信号f(t)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从小波分解到原始信号的重构。 该过程在小波变换中又被称之为离散小波变换的逆变换(IDWT)。

根据前面小波分解过程可知, 尺度滤波器和小波滤波器均满足规范正交性,即矩阵的转置等于其逆矩阵。 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层小波系数d1乘以第一层小波滤波器wave1和第一层尺度系数s1乘以第一层尺度滤波器scale1,重构原始序列:

f(t)=s1*scale1+d1*wave1=A1+D1(7)

其中,A1=s1*scale1是对原始信号的第一层近似, 又被称之为第一层光滑;D1=d1*wave1则蕴含了原始信号在第一层次变换上的细节,因此又被称之为第一层粗糙。 同理我们可以用二层小波系数d2和尺度系数s2来重构第一层小波系数s1, 再通过公示(7)求出第一层光滑A1:

A1=(s1*scale2+d2*wave2)*scale1=A2+D2(8)

其中,A2=s2(scale2*scale1,D2=d2*wave2*scale1。此时,原始信号f(t)实现了二层的多分辨分析过程。

f(t)=A1+D1=A2+D2+D1(9)

由于f(t)具有三层小波分解,所以A2还可以由第三层小波系数d3和尺度系数s3按如下形式进行构造:

其中,s3*scale3+d3wave3=s2。 至此,原始信号f(t)的三层多分辨分析过程全部完成。

f(t)=A3+D3+D2+D1(11)

其中,式(11)中各细节Dj,j=1,2,3以及第三层光滑A3的具体数值均由表1所示。

观察表1可以看到, 每一层细节与光滑的变量个数均与原始信号相同, 并且每一列1~4行数值之和都会与原始信号对应数值相同,进而验证了式(10)的正确性。

3多分辨分析在金融时间序列中应用

最后,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实际对数收益率为样本,对其进行三层Haar小波多分辨分析。 样本数量为600,使用工具为Matlab小波工具箱。 具体涉及到的命令有3个。 1是用[C, L]= wavedec (f,3,’Haar’) 命令完成小波分解, 并将全部分解信息存入到C,L两变量当中, 其中f为待分析金融时间序列,3为多分辨分析层次,Haar为小波类型。 2是用A3=appcoef(C,L,’Haar’, 3)命令生成三层小波变换光滑。 3是用D3=detcoef(C,L,3)、D2= detcoef(C,L,2)和D1=detcoef(C,L,1)命令分别生成一至三层的小波变换细节, 至此沪深300股指期货实际对数收益率的三层Haar离散小波多分辨分析过程全部完成,最后结果如图2所示。

另外,金融时间序列的离散多分辨分析也可以通过小波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来实现。 由于GUI采用的是菜单操作界面,因此使用起来会更方便、更快捷。

摘要:小波理论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然而实践证明想要掌握好该方法并不容易。本文以简单的时间序列为样本,详细地描述了小波分解与重构的全部过程,意在通过详实的步骤,揭示出小波多分辨分析的本质。最后,实际演示了如何运用Matlab小波工具箱对包含600个交易数据的金融时间序列进行多分辨分析。

时间分辨率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门诊皮肤性病科初诊梅毒筛查及复诊梅毒复检患者;住院手术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26份, 同时用TRFIA、TPPA和RPR方法检测, 并且按照实验室规定SOP文件严格操作。

1.2 试剂来源

运用TRFIA、TPP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 RPR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TRFIA法运用上海新波公司提供的仪器和仪器专用试剂;TPPA试剂来自日本富士株式会社;RPR试剂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质控品购自上海仪器厂家提供供。试剂和质控品都在效期之内。

1.3 测定基本原理

TRFIA基本原理是蛋白质、激素、多肽、抗体等用镧系金属离子标记抗原和抗体, 并与时间分辨荧光仪测定技术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放射性微量分析技术, 对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进行定量测定最后产物的荧光强度;具有灵敏度高、发光稳定、荧光寿命长、自然荧光干扰少, 标准曲线范围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TPPA法是在室温下在U型板加稀释血清25μL, 分别在3、4孔加未致敏和致敏血球颗粒, 封板静止2h;RPR法是在反应板加血清50μL再滴加心脂抗原振荡10min。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TRFIA实验26份血清标本阳性11例, 阳性检出率12.7%;TPPA实验26份血清标本阳性11例, 阳性检出率12.5%;RPR实验26份血清标本滴度出现颗粒阳性者9例, 阳性检出率9.5%。

3 讨论

梅毒病程漫长, 早期侵犯生殖器和皮肤, 晚期侵犯全身器官, 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 通过性行为在人群中相互传播, 危机下一代, 也有极少数患者通过接吻、哺乳。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而被感染, 危害性大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TRFIA法检测同TPPA、RPR法相比TRF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适用于批量梅毒生物学假阳性的排除和患者的初步诊断。对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价应用可能受一定限制[3]。

TPPA法是在TPHA试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试剂, 具有操作简单, 敏感性强, 特异性高的特点, 所以大多实验室将其用作确证试验, 业界认为TP-ELISA检测效果类同TPPA[4]。

RPR (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 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非特异性抗体, 主要用于二期梅毒诊断。对一期梅毒阳性率在75%~85%, RPR可用于梅毒普查, 抗体过量易出现假阴性反应, 并且此方法必须手工操作, 肉眼观察结果, 出现阳性必须用TPPA或TRFIA法进一步确证, 而且存在一定生物学阳性[5], 是梅毒治疗预后疗效观察、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方法, 患者经过治疗后反应素消失或阴转, 因而用于梅毒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可是有时也需用特异性抗体测定试验排除因其它疾病, 如结核、类风湿、红斑狼疮、麻风等血清中也含有抗磷脂抗体的因素所致的生物学假阳性。

以上试验充分的比较了梅毒血清学三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同时对26份血清标本用TRFIA法和TPP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以及用RPR方法检测非特异性抗体。TRFIA检测与TPPA检出阳性符合率几乎100%。符合程度比较高。同时应用TRFIA法检测避免了用TPPA检测时由于用手工和肉眼观察时的室内光线而出现遗漏, 得出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可以互补存在, 同时发展。RPR检出阳性9例, 检出阳性率9.5%, 比较与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 差异明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应用结果表明, 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时, 操作流程比TPPA检测更安全、加样更准确、判读灵敏度高, 而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整体智能化程度较高, 减轻工作人员的负荷, 在今后的实验室发展趋势中会更加适应。

摘要: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在血清中的免疫学标志物, 实验室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S/CO值与TPPA颗粒凝集法, 及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法结果的灵敏度、吻合程度、特异性。以掌握梅毒检测方法适用性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门诊及住院26例就诊患者分别用TRFIA、TPPA、RPR法同时测定含量及滴度, 比对检测结果 的不同。结果:TRFIA测定大于参考值11例, 阳性率12.7%;TPPA阳性11例, 阳性率12.5%;RPR阳性9例, 阳性率9.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法与TPPA法联合应用对输血筛查;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利于血液质量的保证, 质量成本也更为经济。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梅毒抗体

参考文献

[1]郭兑山, 宁平, 方德强, 等.梅毒螺旋体抗体IgG ELISA和RPR试验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2) :88

[2]陈华根.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 (3) :245-246

[3]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63

[4]叶顺章, 邵长庚, 主编.性病诊疗与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12

时间分辨率 篇8

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学标志物监测主要依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 而这种方法由于受到自身局限性的限制, 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判断乙型肝炎两对半具体含量, 结果一般用“阳性”或“阴性”表示。这样的情况明显不能满足疗效观察和疫苗注射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具有更高灵敏度, 更加快捷的方法来弥补ELISA法的不足。而TRFIA法是在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微量免疫分析技术, 它利用了稳定的稀土元素标记和增强液的放大效应, 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并且在特异性、测定稳定性以及测量自动化方面表现也较为优越, 是替代ELISA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在本文中, 笔者同时对190例血清样本分别使用TRFIA法和ELISA法对血清标本中的HBV含量进行检测, 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具体测定过程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检测的乙型肝炎两对半血清标本均来自本院于2012年1月至8月随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一共190例。收集的血清中乙型肝炎患者有118例, 其中男性86例, 女性32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37.9岁,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严格按照国家修订的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进行。另外的72例来自保健科健康体检人群, 并且已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性。所有样本人员均于早晨空腹期间采静脉血, 及时分离血清后将样本进行-20℃保存待测。

1.2 仪器和试剂

试剂:定性检测采用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采用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盒。质控物有广州丰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仪器:酶标仪由奥地利Sunrise公司提供的128C酶标仪,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型号为EFFICUTA。

1.3 方法

同时采用TRIFA和ELISA对19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测定, 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和判断结果。在使用ELISA法与TRFIA法测定HBV时, 需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并同时加入相应的质控物监测。

ELISA法的主要步骤:加样, 孵育, 洗板, 加酶或底物, 显色, 比色, 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测定稀释时, 应按照1∶30的比例进行。

TRFIA法的主要步骤:加样, 振荡, 洗板。加入事先配好的标记物工作液, 再振荡, 洗板, 加入增强液并振荡, 上机检测, 测定过程时间应控制在30min内。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行体测定稀释时, 所按比例为1∶30[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χ2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90份随机样本TRFIA和ELISA法测定结果符合率如表1。

对表1进行观察, 我们发现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符合率均在90%以上, 且各项检测项目的阴阳性结果在经过配对资料χ2检验后,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的原理为, 将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剂, 这种方法在标记免疫技术中是最为常用的,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以及实际有效期限较长等优点, 适用于大批量的样本检测。但是其在特异性及灵敏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 容易造成漏检或假阳性等误诊情况的发生。且由于酶的纯度反应过程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因此就造成了ELISA法稳定性较差的结果[3]。除此之外, 由于ELISA检测法只能对乙型肝炎两对半各项指标的浓度做出笼统的检测, 而且检测结果只能使用阴性或阳性表示, 因此给实际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的不便, 不是一种可靠全面的检测方法。

3.2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TRFI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TRFIA) 具有高灵敏度、零本底、试剂有效期长、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这些优点的集合使得它当仁不让地成为最具广阔发展潜力的新兴生物学技术, 它的产生为标记免疫技术领域带来了一次革新式的飞速发展。近年来该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使得其迅速取代原有方法一跃成为当今各级医疗部门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的一种最有效的主要方法。在对大批量样本进行检测时, TRFIA同样能够胜任并且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3 TRFIA的优越性

TRFIA法是使用的三价稀土离子及其螯合剂作为示踪物的, 并且它使用的时间分辨荧光仪能够将时间延迟, 进而使得特异性荧光与非特异性荧光能够很好地实现分离, 这样一来便可获得准确的HBV-M的具体含量, 在定量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1) 提高了乙型肝炎HBsAg检测灵敏度, 可达0.2μg/L。传统的ELISA法在乙型肝炎早期检测HBsAg时是呈阴性的, 而TRFIA能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就准确地检查出HBsAg, 对是否感染HBV进行确诊, 这一特点毫无疑问能大大缩短按“窗口期”时间[4]。另外, 病毒一旦发生变异, 其表达量是很低的, 使用常规的ELISA法无法测出抗原, 而TRFIA法因其优越的灵敏度能够同时定量检测出HBsAg和HBsAb。而且使用TRFIA法能够为HBsAg浓度较低的携带者进行定量检测, 进而对其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其发展成为乙型肝炎或慢性病携带者。 (2) 为病情及药物治疗效果提供动态观察途径, 为医师选药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当医生进行选药时, 可以使用TRFIA对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学标志物浓度进行检测, 以获得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 医生便可以更具实际的疗效大小为患者提供最准确适合的用药方法。另外, TRFIA还能对HBsAg和HBsAb的浓度变化提供定量分析, 为判断急性乙型肝炎是否处于恢复期提供判断依据。使用TRFIA定量检测能够将核心抗体浓度反应出来, 进而可以为医生提供判断病毒感染状态的指导依据, 这一用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筛选、疗效观察和停药判断。 (3) 在乙型肝炎预防中, TRFIA也有广大的发挥空间, 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主导依据。当HBsAb含量>100mIU/mL以上时人体才具有抵抗HBV入侵的能力[4], 因此通过TRFIA进行定量检测后, 医师可以根据人体具体情况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工作。

通过对TRFIA和ELISA二者方法的实际研究比较, 笔者认为, TRFIA法因其独特的灵敏度和稳定度等优势, 必将受到广大医患双方的欢迎和认可, 进而成为正常人群对自身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接种的首选, 也会成为乙型肝炎临床治疗动态观察的主要方法。

摘要:目的 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TRFIA)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测定结果的进行比较, 从而对TRFIA在乙型肝炎两对半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以190例医院患者血清样本作为标本, 对190例血清样本同时采用TRFIA法和ELISA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测定, 对计算结果符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使用TRFIA法和ELISA法测定190份随机样本HBV-M结果符合率较高, 对结果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P>0.05,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比于ELISA法, TRFIA在对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测定方面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灵敏度, 是一种比较理想可靠的临床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使用TRFIA对乙型肝炎两对半进行定量测定, 可以为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全面及时的动态监测, 为疫苗接种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TRFIA,ELISA,乙型肝炎两对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段正军, 徐杰.两种方法对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7) :636.

[2]张红珊.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中的应用[J].医技与临床, 2009 (5) :98.

[3]周智, 刘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低水平复制的检测及方法学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7, 2 (2) :13.

震撼分辨率下的藏区风光 篇9

惊人高像素下的出色画质

尼康数码单反相机D810采用全新FX格式全画幅CMOS传感器,拥有3638万像素,首次使用无光学低通滤镜设计,这大大提升了画质。对于风光拍摄来说,这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加细腻的画面细节。宏大的场景在高分辨率下纤毫毕现。而此次在藏区拍摄到的壮美雪山风景,利用出色的分辨率效果将画面完美地展现出来。远处雪山山峰的细节,以及近处层峦叠嶂的山峰上丰富的植被,均被完美地记录下来。这张大光比的画面中,亮部与暗部的细节在高宽容度下纤毫毕现。

可靠性和操作性将高像素摄影推向新高度

令高像素照相机发挥更大潜力,则需要超越图像品质的技术含量。D810提供极高的可靠性和图像稳定性,令其成为全面、灵活、性能稳定的拍摄工具。凭借更加准确的自动对焦、缓解的机械震动和更快的连拍速度。

此外,D810新增的清晰度设定为优化校准已有的锐化和对比度控制提供良好的补充,它可以通过调节局部对比度来强化或减轻图像的锐度。将增强清晰度应用于D810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为风景照片带来更丰富的层次和戏剧效果,也可令人像更具冲击力。另一方面,它也可用于实现相反的效果,渲染出更柔和、更具印象主义的外观。

完美对焦系统应对人文抓拍

在藏区行走的时间中,人文题材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最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而这对相机的对焦系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而尼康除了四种久经考验自9AF模式外(单点AF、动态区域AF、3D跟踪和自动区域AF),照相机还提供组区域AF,这对于拍摄移动中的主体具有非常好的追焦效果。此外,D810具有51个对焦点,广泛的对焦点分布让通过光学取景器构图变得更为简单。使用尼康D810抓拍藏区的人文,能够迅速针对被拍摄的人物进行合焦,捕捉到最动人的一刻。

尼康D810改进的对焦演算法和高级Multi-CAM 3500FX自动对焦感应器模块,采用51个对焦点,令摄影师严格准确地把控对焦。

ISO64时也可色彩艳丽、逼真

时间分辨率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的共计14476份血清标本, 其中女性患者血清7431份, 男性7035份, 年龄0~94岁, 平均年龄47.5岁。

1.2 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mL, 分离血清后, 用TRFIA法进行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采用TRFIA法测定, 仪器为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FFICUTA前处理仪和Anytest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 试剂使用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ecl统计各标志物阳性率及乙型肝炎标志物罕见模式阳性率,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在检测的14476份血清标本中, HbsAg阳性率为37.48% (5425/14476) , HBsAb阳性率为44.91% (6501/14476) , HBeAg阳性率为11.20% (1621/14476) , HBeAb阳性率为40.35 (5841/14476) , HBcAb阳性率为55.53% (8039/14476) 。见表1。

2.2本次统计的14476份乙型肝炎检测结果, 共有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共有17种, 其中常见模式9种, 占95.88% (13879/14476) , 罕见模式8种, 占4.12% (597/14476) , 结果见表2。罕见模式中, HBsAg、HBsAb、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模式阳性率最高, 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 (P<0.05) ,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占所有罕见模式的87.94% (525/597) , 而HBsAg阴性HBeAg阳性占所有罕见模式的11.73% (70/597) 。

注:*与第1组阳性率比较, P<0.05

3 讨论

3.1 目前, 临床上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应用最多的是ELISA, 由于其操作简便快速, 成本低廉, 适于大批量样本检测, 灵敏度、特异性基本满足乙型肝炎标志物定性检测的要求, 但该法影响因素较多, 检测结果易受污染、操作手法、前带现象[3, 4]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从而造成漏诊和误诊。该法只能定性判断无法定量判断, 对于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局限性。

3.2 人体感染HBV之后, HBV的包膜、核壳抗原作为外来抗原物质、以及整合有病毒核酸成分的感染肝细胞也可成为异“己”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我们的检测中出现常见模式9种13248例, 占95.88%, 少见模式出现了8种597例, 占4.12%[5]。同时将抗原抗体同时阳性者选择阳性程度高者判为阳性, 这就使罕见模式患者得不到正确治疗, 并使乙型肝炎病毒隐蔽传播, 产生极大危害。本研究发现罕见模式中HBsAg、HBsAb同时阳性模式阳性率占所有罕见模式的87.94%, 但HBsAb大部分都处于低值区, 说明这种模式是转归过程中的中间模式或新的亚型感染, 这时的表面抗体阳性就不具有保护性。而HBsAg阴性HBeAg阳性占所有罕见模式的11.73%, 这主要是由于检测方法的HBsAg处于窗口期或钩状效应等原因所至。因此, 完全依据定性检测结果有可能导致临床的误诊和延误治疗, 主动免疫的失败, 更大的威胁在于输血安全性的保障。

综上所述, 临床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判读有可能因灵敏度不够等引起的假阴性结果和多种病毒变异引起的少见模式等。必要时选择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或几种方法联合检测, 特殊病例的连续监测等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诊断和疗效判定, 及时发现变异菌株和耐药菌株有助于临床治疗。TRFIA已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新的超微量分析技术。此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无放射性污染、能定量检测等多项优点, 能有效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罕见模式,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 (TRFIA) 对乙型肝炎标志物少见模式的应用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 法检测14476份临床标本的乙型肝炎标志物并对其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476份乙型肝炎检测结果, 共有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共有17种, 其中常见模式9种, 占95.88% (13879/14476) , 罕见模式8种, 占4.12% (597/14476) ,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占所有罕见模式的87.94% (525/597) , 而HBsAg阴性HBeAg阳性占所有罕见模式的11.73% (70/597) 。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能有效检测出乙型肝炎标志物罕见模式,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乙型肝炎标志物,少见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印蕾.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2) :3954-3955.

[2]秦梅, 温波.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比较[J].医学导刊, 2008, 5 (5) :94-96.

[3]刘中国, 徐峰, 王卫, 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 1 (2) :84.

[4]Uehara M, LapcíkO, Hamp LR, et al.Rap id analysis of phytoestro-gens in human urine by time-resolv fluoroimmunoassay[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0, 72 (5) :273-282.

上一篇:三级网格下一篇:家用太阳热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