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2024-08-17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篇1

一、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再认识

在数学的知识体系中, 处于基础地位的数学主要知识, 是为数不多的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法则、性质、公式和数量关系等, 其它知识都是以其为基础推演出来的。这些主要知识在背景材料、数学思想等方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适用范围广, 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 是保持教学内容前后连贯和一致的重要纽带。

研究表明, 加强数学主要知识教学, 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应该将知识人为地肢解, 在知识的细枝末节上作过多拓展, 更不能机械重复地组织文字游戏式的题海战术, 试图通过大运动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应该想方设法地放大主要知识的作用, 进一步厘清其内涵和外延、各个阶段的呈现形式、各种变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并以其为中心拓展开来, 发散开去, 为学生提供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掌握基于主要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层次结构, 形成和完善以主要知识为联结点的具有生长活力的认知结构, 体验和领悟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正如布鲁纳所说, 用基本的、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应当成为教育过程的主要。“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过程中, 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 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 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需要指出的是, 数学复习课虽然应该重视基础, 但不能片面地演绎为面面俱到的基础知识简单堆积和基本技能重复操练, 从而因为“重复昨天的故事”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取向, 深入挖掘主要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突出平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关注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和体现典型结构特征及解题思路的数学问题, 并适度注意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促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精致加工, 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设计策略

从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看, 复习课比新授课更需要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提醒我们, 在设计复习课的教学预案时, 要善于把握数学主要知识及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以之为中心,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努力做到提纲挈领, 纲举目张, 从而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 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

1. 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提质”、“增值”。

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们可以发现, 好的复习课要做到高屋建瓴, 有利于学生学会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并在调整、完善、扩充认知结构的过程中, 使知识“提质”、“增值”。一位老师在《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学中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照“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组织基本的面积计算练习、安排联系生活的综合练习”的顺序组织复习, 而是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与数学知识的原发现过程协调同步, 进一步弄清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清楚知识发生与发展的线索, 从而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激活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另一位老师在《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 也没有把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进行分门别类 (乘法的还是除法的) , 而是将其放入一个系统, 紧紧抓住基本的数量关系展开复习, 使课堂前后呼应, 浑然一体。通过对不同数学问题的分析、比较,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些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优化知识的整体结构, 凸显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更为上位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策略, 以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2. 数学复习课要处理好“聚合”与“发散”的关系。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2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目前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大多上成练习课,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激起大家对复习课的重视,同时探讨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使老师们能上好复习课。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但复习课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因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从认识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我们知道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教材编排考虑儿童年龄及认知结构特点,不能完全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编排,许多知识是在不同的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级分散出现的,所以需要把这些分散的知识通过复习课有机地加以整理,概括提高,以体现其知识的系统性。

但纵观小学数学教学,复习课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学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单纯地疏通知识点。

2、上成了练习课。

3、给学生空间不多。

4、忽视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不够。

为此探讨出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对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目前,教师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提出了复习课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此加深理解并系统化。指出复习课要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加以概括,以简驭繁,不仅巩固已学的知识,防止遗忘,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使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且查漏补缺,达到融会贯通

目前关于课堂结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二)小组合作,看书整理。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

3、准备必要的材料。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

(四)总结梳理,构建网络。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

3、进行方法的总结。

(五)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1、比较鉴别练习。

2、综合性练习。

3、探索性练习。

4、开放性练习。

5、解决问题练习。

第二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以达到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第三种观点认为复习课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揭示目标阶段。教学目标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出示复习目标的方式视需要而定,无论哪种方法揭示目标,最终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提出。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学生也应根据目标去复习,这样的目标,就可以发挥航标灯的作用。

二、再现知识阶段。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三、疏理沟通阶段。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沟通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这里要进行分层次练习。

四、深化提高阶段。教师要引导和帮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

关于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目前提出主要有六种方法:

(一)预习法。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理归纳法。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三)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了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以后,可以与已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相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也就进行了复习。

(四)讨论法。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五)变题法。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 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

(六)补缺法。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这里的“不同内容”一是按内容多少来区分,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小学阶段总复习;二是按小学数学知识领域来分,有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同时考虑不同学段教材的特点。

1、不同类型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2、不同教学内容复习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3、初步探索出适合各种复习课的一般教学方法。

4、初步探索出适合各种复习课的一般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的研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根据不同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的教材特点来研究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四、研究方法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数学课堂里有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2、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浅谈 篇3

关键词:课前准备;生本教育;策略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复习课作为教学中重要的课型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本教育思想指出,教学要从“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所以复习课应把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熟练应用知识的目的。

一、课前准备要有针对性、条理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的一节新授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准备,复习课更是如此。俗话说,复习备考如临大敌当前,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复习课前师生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复习内容要“一盘清”。如:一节课复习有哪些知识点,突破的重难点是什么?班级中哪些学生已掌握,哪些学生应该作为复习时引导的重点等等。教师在整堂课中要做好步步到位,引导有方,课堂中不出现盲目无从现象。对于要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教师要事先做好计划和安排,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教學构思写成书面学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复习目标、复习方法。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应注意将平时发现的一些具有特点。代表性的题目挑选出来,进行组织编排,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梳理整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有营养和价值的题目和复习内容做准备。

二、处理好几个关系,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学与教的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状态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新课改下,学生是学习中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是帮助学生完成或实现复习目的协助者,与学生共同努力的探索者。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并能及时提出问题,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得以发展。

2.讲与练的关系

检测复习效果的最终方式要看学生练习的结果。这里教师要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发挥“兵教兵”即学习小组的作用。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讲与练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教师的讲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要面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要抓住重点一针见血讲清、讲透,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发挥学生“兵教兵”,引导学生班内解决。教师在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要做一个会察言观色的评价者,要有对尖子生的鼓励,还要有对学困生的勉励,还要有对整个练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讲的内容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犯错点,使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再不犯同样的错误,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内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复习课是一个对已学知识的重温和对新知识的产生并存的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在重温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产生提升并形成新的认识,激发新的思考。作为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回顾,使学生能通过自学整理出知识树状图,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自己记忆。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原来理解肤浅记忆模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和思考力,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对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的知识更具条理性、有效性。

四、开放课堂,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现行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在整理与复习中都设置了两个模块,一是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二是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特别是模块二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放开课堂,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收集信息,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一)时,课前我布置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脑等媒体中收集有关小数方面的信息,课中留足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提炼出一定的数学问题,同桌交换解决问题。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从全班选择出了一部分典型问题,组织同学交流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小组合作,发挥“兵教兵”作用

复习的目的是希望从不同程序上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教师如何有效地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就需要积极利用小组合作,通过“兵教兵”不但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思维训练。复习课中充分利用学习合作小组进行以尖子生带学困生策略。根据学生学情、性格、性别等进行合理搭配,组成最优化的,实力相当的学习合作小组,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实行“兵教兵”,发挥尖子生的优势,让会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让学困生有意无意地仿效榜样,达到以优促差的目的。

总之,复习课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创新,使学生通过复习,在强化旧知识的同时,发现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对旧知识的复习中提炼出新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复习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收获和认识,达到“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颜若冰.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浅谈.学周刊,2015(6).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例谈 篇4

一、复习课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梳理, 达到融会贯通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 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般认识也是局域的。为此每当学过一个新知, 都要和旧知整合,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某一单元或某一板块内容学习后, 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回忆、整理、归纳, 把各知识点串成串, 连成片, 织成网, 形成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自主性原则。努力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 规律让学生寻找, 错误让学生判断,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梳理过程是学生自主整理建构的过程, 是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 是对所学知识从更高角度再认识的过程, 而教师制定复习提纲、设计的问题、选择习题质量及学生恰当的学习方式都会影响复习的效果, 因此学生自主复习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

如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认识》单元复习课中, 通过复习提纲, 引导学生自主回忆、归纳所学知识, 对各种图形特征把握得更加清晰准确, 通过计算多边形内角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每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都可以画出n-3条线段, 将多边形划分为n-2个三角形, 从而对多边形有了整体全面的认识;在知识梳理中, 进一步明确平行四边形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系统。

二、复习课要抓住易混易错等薄弱环节, 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引发新的思考, 促进新的发展, 特别是对易混、易错点的明晰过程。复习必须突出重点, 针对性强, 注重实效。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如六年级平面图形复习课中, 计算半圆形的周长是学生普遍易错之处, 为此教师精心设计了“半圆”与“半圆形”两个概念教学,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半圆就是圆的一半, 是一条曲线;而半圆形是一种图形, 图形就必须是封闭的, 那么半圆形就是圆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所以在计算半圆形周长时必须要加上直径。在对比明晰概念的基础上, 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达到了查漏补缺的目的。再如计算正方形和圆面积时都要进行平方运算, 部分学生对a2的意义理解的不透而出错。为此教师在复习课中要加强a 2与2a意义的对比练习, 通过学生交流争辩, 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澄清错误认识。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学生学习中的弱点、障碍点, 引导学生互助评价, 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同时也加深对薄弱点的认识, 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复习课要精讲精练, 应用中提高

复习课离不开有效的练习, 在训练中整合、检验、提升。然而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 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 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学生实际, 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 “旧”题“新”做, 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以保证习题设计在内容上“全”, 在形式上“精”, 在方法上“活”, 在时间上要“足”,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复习课中, 教师将神州九号飞船发射信息作为复习的素材, 通过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 引出年、月、日等时间单位;通过介绍飞船13天后返回地面, 请学生计算出返回的日期, 复习了计算经过时间这一知识点。感兴趣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热情, 在畅谈三位航天员刘洋、景海鹏、刘旺的信息后, 学生很快计算出返回日期,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了旧识。教师还不失时机的补充了季度和旬这两个常见的时间单位, 在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基础上, 引导学生计算今年第一、二季度天数、今年二月下旬的天数、上半年天数等, 进而复习了闰年及二月天数等知识。这样有复习归纳, 有补充提升, 丰富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由一点带一串, 在兴趣盎然的现实情境中实现了高效复习的目的。

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注重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等内容, 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做到举一反三, 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 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四、复习课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2011年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 是探索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 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所说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由上述数学思想演变、派生、发展出来的思想还有很多。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隐含在知识中, 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 它不可以像知识那样编为某一章、某一节, 但却渗透于全部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所以, 在复习中, 教师要能总体把握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方法, 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成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如在六年级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 不仅要求学生能牢牢记住并灵活运用图形面积公式, 更要通过回忆、交流、课件演示等方式回顾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推导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 进而深刻感悟转化的思想。再如在圆面积公式、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 使学生感悟理解极限的思想等。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篇5

名:

艳 联系方式:***

间:2012年5月2日

学 校:乌市第106小学

关于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摘要〕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传统的整理与复习课教学长期处于“知识回炉”、“冷饭热炒”的状态,不断的在重复与再现,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花了很大的力气确没有达到效果,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将整理与复习与重复与再现不画上等号,如何让整理与复习课充满生气、切实提高学生能力成了广大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关键词〕

梳理

自主

发展

整理与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整理与复习课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行,竖成线”,从而构建知识体系;第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并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弥补;第

三,要延伸、拓展知识,以求温故而知新;第四,要着眼发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人就对小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心得做如下几点阐述:

一、注重情境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

其实,无论是什么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调整好学生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怎样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呢?复习内容和形式不宜原样重复照搬,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构建体系中再现出来,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引生入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教学情景问题,这对具有“喜新厌旧”特性的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奇效。如果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就会倍感枯燥乏味、产生自满和厌学心理。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置身于喜闻乐见的动态情境中,学生更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复习教学中去。因此,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也应从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学习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复习在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命的流动和交触的氛围中进行。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此,整理与复习课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如:复习几何知识中的体积的计算时,创设了小金鱼搬家情境。为小金鱼准备了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玻璃缸,然后往金鱼缸内倒水,分别让学生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接着通过对比归纳,概括为V=sh。又如: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导入时,用《闽东日报》上有关土地拍卖的广告,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参加土地拍卖事先要了解什么。然后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组合成大图形,进行复习整理。

2、创设游戏、竞赛情境,改换问题情境。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如在对“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通过一节“比一比谁的一天是时间安排最科学”活动课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整理。通过把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思维,推进了认知结构的主动构建。

比如,在进行“数的整除”的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老师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每一个数字的密码依次是:(1)最小的质数(2)2和3的最小公倍数;(3)最大的一位数;(4)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5)最小的合数加1;(6)10以内的最大质数;(7)

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8)能被2整除的最大一位数。你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学生兴趣盎然,积极破译老师的电话号码。(26935768)。然后我又要求学生将家里的电话号码的密码写在纸上,让同学猜一猜。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关的知识也一一激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形成知识结构。

二、注重知识梳理,培养学生建构能力

知识的梳理在整理和复习中是核心与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主观的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果来构造“知识链”、“知识网”,并强加给学生,这样是不可行的,也与复习课的目标:“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整理和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就需要他们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真正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和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感悟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系统的领悟和把握知识,逐渐丰富、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例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时,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把一根两米长的木条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每段长()÷()=()米=()/()米)让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以联想这个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书写整理图标,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网络图;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创造讲本单元的这只是进行了整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讲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当然,整理时要有针对性。应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作业的问题处、思维的疑难处进行整理复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要进一步分析,抓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注重练习设计,关注个体差异

练习是复习课的重点,因此练习习题设计是复习整理课的灵魂,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习题应突出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习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知识整合,做到知识螺旋上升。

练习设计可以跨不同学段,在不同的学段中分层递进。通过几个学段复习主要让学生初步体验知识的连贯,知识的整体性,最后运用比例尺在具体的运用中,使知识螺旋上升。

2、选择习题弹性设计,做到培优补差。

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学生差异性,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整理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就可以出示如下作业纸题目:小明集邮20枚。小华集邮30枚,?请你提出有关分数问题并解答,要求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并解答。如此简单的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跳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得到练习,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3、针对知识重点,讲究习题实效性。

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的复习课时,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出示12÷3=4这一简单算式;多让学生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4、重视复习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去统计本年级几个班的同学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并自己绘制统计图

表,提出建议。这样,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不仅巩固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真可谓“一举三得”。

四、做到及时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及时有效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可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策略

自开始上学以来,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数学这门学科,伴随着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整个生命。所以,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学生要在这漫长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整体脉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将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一个单元的课程完成之后,要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教学。

一、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把握

对于学生来说,无法掌握数学的整体脉络就不能很好地学习到数学知识,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就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课程的累加而已,没有达到质的突破,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渐渐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把握好整体的教学方向,认真研习教材,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明确的整体观念,整理出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在单元复习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体系,把握数学的整体脉络,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的情境贯穿

在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要进行情境的贯穿教学,情境化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去,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单元复习课的学习。这种情境化的教学能将知识点串连成一个面,最后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网络。

三、合理的取舍

在教學中发现,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情况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学生不放心,生怕学生遗漏了一个知识点,致使整堂课都在讲,让学生身心疲惫。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合理地取舍,对非重点知识不要太过重视,对重点知识重要讲解即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要得到重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更要积极探索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刘仙玲.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 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 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 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梳理知识, 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 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 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贯通”, 融合贯通,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 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 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 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 概念部分, 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

二、总结质疑, 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 必须做到: 第一, 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第二, 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第三, 分层辅导。这样, 才能抓住重点, 突破重点。在复习时, 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 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 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 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 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 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 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 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 让他们练习, 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 既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激活认知结构, 系统整理, 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引发新的思考, 促进新的发展, 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 进行知识编码, 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 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 结成知识链, 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如在学生复习快乏味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综合应用, 培养创新点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 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 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 应换个角度, 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复习课应“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也体会了创造思维带来的乐趣。

五、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现实生活中, 人们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 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 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 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 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 要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富于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 可以是情境图, 表格式、统计图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 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 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 或答案不唯一的, 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 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 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一种课, 也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能否上好复习课, 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 1) 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 2) 讲解为主, 学生被动。 ( 3) 知识梳理耗时过多, 讲多练少。 ( 4) 以学生记忆为主, 深化拓展不足。 ( 5) 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 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 教师疲惫不堪, 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篇8

一、运用多变的复习形式, 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活泼爱动是他们的天性, 所以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比较短, 稳定性差, 而复习课是对先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的过程, 小学生难免会觉得这种课程枯燥乏味, 一点新鲜感也没有, 于是很容易课上开小差, 造成复习课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 我们有必要寻求能够激发学生复习兴趣的学习方式, 选择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来加强复习。例如, 在复习人民币的知识时, 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演示的方法, 通过两人兑换,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面值;通过小组购物的方式, 让学生熟悉纸币的加减法;通过多人合作,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通过对知识的回忆, 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

复习课就是对所学的重点进行学习, 它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的过程。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重点进行提炼。我的建议是:让学生看着课本目录回忆本学期的知识结构, 然后对每章知识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概述, 在脑子里建立起本学期的复习知识网络;对于一些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查漏补缺, 让学生明白其存在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 提倡多种解题思路, 激活学生的知识链。知识的回忆要先粗后细, 难度要逐渐提升, 要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提纲。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讲究复习策略

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老师学会放手,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 学法指导在复习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实行“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掌握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例如, 一位老师在复习《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的公开课给予了我深深启发, 这位老师把学生平时的习题进行了汇总, 然后分成各个复习板块, 让学生找出不同类型的小数乘法的解题方法并进行分析, 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 实现由特殊性向一般性的转换。

四、重视有效评价, 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如果老师在复习课堂上“唱独角戏”, 那么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授课和评价方式, 从学生的参与度来分析学生、分析课堂。复习课中, 要建立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及时鼓励,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如,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 提前下发复习资料, 让组长分配好每位成员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坏来为本组加分, 也可以评选优秀成员, 增强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对于不愿学习的学生, 在小组荣誉以及小组成员的监督下, 也将慢慢跟上复习的步伐。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也让学生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以及小组荣誉的重要性, 组内的优秀成员还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 将组内成员凝聚起来共同进步。

五、老师反思教学实践, 进行有效管理

老师在复习课上花费的心血要比新授课多得多, 老师能否积极用心准备复习资料将决定着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老师是一名撰稿人, 需要把复习内容整理加工才能编出好的剧本。小学数学老师也是一名清洁工, 需要解答最后残留的问题, 不留死角。如果老师能够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扮演好这两种角色,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复习平台, 那么, 将会大大提高小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像放风筝, 学生是风筝, 老师是牵风筝的线。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老师稍加引导, 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体验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 提高知识技能, 达到复习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篇9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

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看, 尽管大多教师都能做到在心理上重视复习课的作用, 然而真正能够行之有效且有的放矢地进行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却并不多见。小学数学知识点多、面广,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相对而言较多。在复习过程中,由于受各方因素的影响, 造成部分教师对数学复习课教学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急功近利, 恨不得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将过去所有教过的知识点与内容全部过一遍,一节课堂被“塞”得满满当当。这种表面充实的课堂,实际上效果并不好。由于教师急切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不顾学生实际的知识接受能力,于是造成教师讲得多而学生收获少的尴尬局面, 违背了数学复习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知识”的初衷;二是一些教师不讲究复习的策略与方法,采取“一锅乱炖”的方式,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未能形成系统性、连贯性的复习模式,造成学生应接不暇、措手不及。以上两种做法都不是正确的。何谓复习? 所谓复习就是既要对以往教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温故”,又要在复习过程中不断“知新”。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小学复习课教学在的诸多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未能找到有效的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以下,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执教小学数学的实际经验, 谈谈该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一)善沟通、勤整理,寻找知识联系点

开展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将散落在学生大脑上的各个单一、孤立的知识与内容,通过沟通、梳理,进一步整合成贯通的知识脉络体系, 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吸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道,通过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沟通、整理,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温习孤立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对小学数学“立体图形”进行复习时,如果单独对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及圆柱进行复习,复习的任务就会相对繁重,且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巩固知识。这时,笔者通过将这四种立体图形进行整合复习,提出“四种图形的分类方法有几种”问题。学生在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分别对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回顾, 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学生提出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案,分别为平面、曲面分类,柱体、非主体分类,以及体积计算公式分类法,取得了显著的复习效果。

(二) 查缺补漏,开展针对性复习

除了系统性地梳理、归纳数学内容外,开展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另一个功能就是查缺补漏。一些数学知识可能在当初教学新课时, 学生就没有将其完全掌握, 或者是当时掌握了,但是基础不牢靠,等到现在复习时,学生几乎将其遗忘殆尽。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就是为了对学生没有掌握和遗漏的知识重新拾捡,进行补救。当然,复习课上的查缺补漏应当具有针对性,而不是随意抓取、信手拈来。教师在开展针对性复习之前,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学生知识的“缺漏点”,这种寻找不是漫无目的地寻找,具体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提问、回答,以及学生课后作业去寻找。

(三)传授学生正确复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堂亦是如此。这就使得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将关注点放置在学生身上, 既需要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并补缺补漏,更需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也就是教育学上经常提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学生就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更自主、有效,从而亲身体验复习的重要性, 并逐渐学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运用,并促进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相较而言,不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更重要。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数学知识整体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传授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复习方法外,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运用水平, 不断增强其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

摘要:复习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既需要着眼于“温故”,又需要重视“知新”;既需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又需要不断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篇10

一、数学整理复习课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数学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在复习阶段, 教师和学生往往都是为了考试而复习, 这样的观念严重地制约了整理复习课作用的发挥,学生机械化地进行死记硬背, 数学整理复习课程教学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进度限制,研讨机会不多。数学教学中,每个单元结束之后,必须进行复习总结,而总复习则是与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数学整理复习课程进度依旧受到很大制约,在各种公开课中很少有复习课。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往往在于复习课的开展,整理复习课时不充足,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学生知识的积累。

(3)理念肤浅,实践经验不足。大部分的教师虽然在进行复习课时,掌握了回忆、整理、反思以及升华等四个部分,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充分落实好, 复习课常常就是练习课、讲评课,并没有达到复习的目的,更加不要说“温故而知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与肤浅、过于片面化地展开复习教学。教师实际经验不足等。

二、提高小学数学整理复习课有效性的举措

(1)复习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进行整理复习课及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教学重点入手,立足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充分挖掘教材编排的意图,以其为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另外,采用多元化的复习方法,与学生熟悉的问题相结合,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复习的时候, 教师可以开展“对口令说口诀”或者“看口诀说算式”的游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进行乘法口诀训练。又如,在进行人民币知识的复习时,教师可以采用现场演示的方法,具体为:两个人进行人民币兑换,从而掌握人民币面值的兑换方式;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购物游戏,训练人民币加减的方法;在任务完成之后,统一进行人民币的应用练习,进一步掌握这类题的解答方法。这样的复习方法不古板,课堂气氛活跃,复习效果也不错。

(2)通过回忆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复习课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举一反三,教师应该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回忆,将学过的知识一一再现出来。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学生就会在正确的思路下复习,进而提升复习效果。教师应该针对某一习题,首先让学生回忆其基本的知识结构,进而将相关的概念以及简单方法进行描述,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针对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教师应该重点进行研究讨论,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查缺补漏,多种解题方法交流完善,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回忆,再现认知。

(3)重视学法指导,教学中讲究复习策略。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认知的过程。通过分析、理解、深化,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管怎么用心地教,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教”,学生要从“教我学”变成“我会学”, 从“被动学”变成“自主学”,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对 《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进行复习时,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把学生平时做过的练习进行整理、汇总,然后设置成各个复习板块,让学生找出小数乘法的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在课堂上大胆分析,最后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的规律,实现了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的转换。

(4)建立评价体制,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建立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机制,采用公平、 公开的方法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扬长避短,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我在复习课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提前把复习提纲下发给小组长,让小组长安排好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们通过提前复习的方式,在课堂上能够为本组加分,也可以获得“优秀成员”荣誉称号,学生的复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

上一篇:水与文化下一篇:复方乳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