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施肥技术

2024-06-25

新型施肥技术(精选八篇)

新型施肥技术 篇1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七星农业科技园区良繁区, 土壤为草甸白浆土,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碱解氮146.5mg/kg、速效磷26.5mg/kg、速效钾kg、有机质含量3.86%、pH值为6.03。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18号, 主茎12片叶。

供施肥料:尿素 (含纯N46%) 、磷酸二铵 (含纯N18%, P2O546%) 、硫酸钾 (含K2O50%) 均由市场购买。倍丰2008 (含N16%、P2O513%、K2O17%) 由东北农业大学提供。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 大区面积为30m×44m=1320m2。试验设2个处理, 不设重复, INM为优化施肥, 基施氮肥45%, 第1次追肥于水稻3.5叶期追施氮肥20%, 第2次追肥于水稻8.5叶期追施氮肥15%, 第3次追肥于水稻10.0叶期追施氮肥20%, 每公顷施纯N100.0kg、P2O543.2kg、K2O90.0kg, 纯N、P2O5、K2O比例为1∶0.43∶0.9。FFP为农民习惯施肥, 基施氮肥40%, 第1次追肥于水稻3.5叶期追施氮肥30%, 第2次追肥于水稻10.0叶期追施氮肥30%, 每公顷施纯N104.4kg、P2O555.0kg、K2O37.5kg, 纯N、P2O5、K2O比例为1∶0.53∶0.36。插秧规格为26.7cm×10.0cm, 单排单灌, 其它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株高变化

各处理株高变化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生育期INM处理株高多数时期均高于FFP处理, 前期差异不明显, 成熟期差异最显著, INM处理比FFP处理高7.5cm。原因可能是INM处理氮肥施用合理, 施肥恰好满足水稻各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 8.5叶龄施用的肥料在10.5叶龄起作用, 此时正是12片叶水稻品种的拔节期, 所以肥料供应充足的处理株高较高。

2.2 分蘖动态

各处理分蘖情况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整个生育期INM处理分蘖数均高于FFP处理, 前期表现最明显。原因可能是因为INM处理肥料氮、磷、钾用量均衡, N∶P2O5∶K2O为1∶0.43∶0.9, 接近于高产水稻对N、P2O5、K2O的吸收比例1∶0.45∶1.2[3]。另外INM处理在8.5叶之前比FFP处理多施用一次追肥, 施氮比例 (80%) 略高于FFP (70%) , 所以INM处理分蘖数高于FFP处理。

2.3 不同处理病害发生情况

于8月1日对各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可知, 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发病率15.5%, 水稻褐变粒发病率82.0%;FFP处理水稻鞘腐病发病率5.0%, 水稻褐变粒发病率76.5%。从该结果可以看出, 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处理低10.5和8.1个百分点;水稻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处理低5.5和14.4个百分点。原因可能是INM处理氮、磷、钾用量均衡, 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 抗病能力强。

2.4 不同处理水稻长势长相和根系发育情况

从水稻的长势长相来看, INM处理穗大且整齐, 小穗少, 剑叶张开的角度小, 倒伏明显比FFP处理轻, 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 剑叶大, 颜色深。这是因为8.5叶施肥时, 剑叶叶原基刚刚开始分化 (主茎12片叶品种) , 此时施肥恰好满足剑叶生长发育的需要。INM处理根系颜色比FFP新鲜, 白根多, 根系活力强。

2.5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变化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 穗长和千粒重相近。INM处理与FFP处理相比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7个, 公顷产量达到11679kg, 增产16.8%。

3 小结

a.INM处理与FFP处理相比株高较高、分蘖较多。

b.INM处理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 鞘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FFP低10.5和8.1个百分点;褐变粒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5.5和14.4个百分点。

c.INM处理穗大且整齐, 剑叶大, 倒伏明显比INM处理轻, 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 根系颜色新鲜, 白根多, 根系活力强。

d.INM处理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 穗长和千粒重相近。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7个, 公顷产量达到11679kg, 增产16.8%。

摘要: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新型氮素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INM处理株高比FFP处理高, 分蘖比FFP处理多, 水稻鞘腐病和褐变粒均明显比FFP处理轻。INM处理穗大且整齐, 剑叶大, 倒伏明显比INM处理轻, 水稻植株衰老过程慢, 根系颜色新鲜, 白根多, 根系活力强, 平方米有效穗、穗实粒数、穗瘪粒数、产量均比FFP处理高, 穗长和千粒重接近。平方米有效穗多15.2个、穗实粒数多2.8个, 公顷产量达到11679kg, 增产16.8%。

关键词:寒地水稻,氮素调控,新型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文法, 叶惠华.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22) :16-19.

[2]朱兆良.农业生产中化学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策[J].北京农业, 1994 (9) :26-28.

新型施肥技术 篇2

一、苹果施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施肥量不合理 过量施肥或超量施肥现象比较普遍,不仅造成肥料浪费,加大投资成本,增肥不增产,而且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板结。据陈仓区农技中心土肥站2014年对凤阁岭、县功2镇6个村50户75亩苹果园施肥情况调查:平均亩产苹果2078.7千克,商品化肥总用量16054千克,亩均施用化肥214.1千克,折合亩施纯氮44.9千克、五氧化二磷31.5千克、氧化钾28.5千克,化肥施用严重超量。

2. 施肥比例失调 在施肥过程中,偏施氮、磷肥,轻施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出现养分失调,不利于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根据苹果的需肥规律,氮、磷、钾合理的施肥比约为2∶1∶2,而陈仓区苹果氮、磷、钾施肥比为1.4∶1∶0.9,可见氮、磷、钾比例明显失调。

3. 施肥方法不科学 有些农户在施肥上不分土壤类型,不分肥料品种,盲目施用,表现在:一是施肥深度把握不好,氮肥施入过浅,造成养分挥发浪费;有机肥施入过深(80厘米左右),未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层,不利于根系吸收,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二是施肥点偏少或未与土壤充分搅拌,肥料过于集中,造成土壤局部浓度过高,常易产生肥害,特别是磷元素移动性差,不利于肥效发挥。三是硝态氮肥施在耕层浅的土壤上,易造成氮肥淋失。

4. 施肥时期盲目、随意,基肥施用过晚 苹果树的需肥时期与其生长节奏密切相关。而一些果农施肥不是以果树的需要为前提,而是以资金、劳力等人为因素确定施肥时期,结果达不到施肥的预期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造成损害。这几年,不少苹果园将秋施基肥推移至春施,打破了苹果树的“生物钟”,由于养分不能及时转化分解,被根系吸收供给树体春季需肥高峰期利用,失去了施肥的意义。还有部分红富士苹果种植户,在果实采收后或落叶后施用基肥,错过了秋施基肥的最佳时机。由于此时地温下降,根系活动减弱趋于停止,不仅肥料利用率大大降低,相对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对果树春季开花坐果、新梢生长作用较小,不利于花芽分化。

5. 有机肥施用面积不足 近年来,由于有机肥源缺乏,加之果农长期滥施化肥,且偏施氮肥,导致土壤“深而不虚,多而不肥”,土壤结构被破坏。据对陈仓区果农施肥情况调查:有机肥施用面积仅占苹果树施肥面积的49%,其中农家肥施用面积占施肥面积的16.3%,平均亩用量1627千克;商品有机肥施用面积占施肥面积的32.7%,平均亩用量117千克。

二、苹果高效施肥技术

1. 果园土壤养分状况 通过对陈仓区65个果园采土化验,0~40厘米土层养分含量:有机质平均12.7克/千克,碱解氮平均52.4毫克/千克,速效磷平均33.2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180.5毫克/千克。按照陕西省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分级指标划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13克/千克之间为低,碱解氮含量在35~55毫克/千克之间为较低,速效磷含量大于30毫克/千克为丰富,速效钾含量在160~200毫克/千克之间为适宜。由此说明,陈仓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普遍为低,因此要注重有机肥的投入,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

2. 施肥原则 结合土壤养分状况,施肥应遵循“稳氮、控磷、补钾、配施中微量元素”的原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速效肥与迟效肥相结合,增施有机肥;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应重施基肥;根部施肥与叶面喷施、树干涂抹与营养注射相结合,应加强叶面喷肥,以长期满足树体生长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3. 施肥量确定 根据苹果的需肥特性,一般全生育期施1次基肥、2次追肥,适时进行叶面喷肥。施肥量采取以产定肥。据测定,在盛果期每生产100千克苹果需纯氮0.7千克、五氧化二磷0.35千克、氧化钾0.7千克,氮、磷、钾比约为2∶1∶2,因此,建议选用高氮低磷高钾型复合肥。结合近年来陈仓区苹果肥效试验及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一般亩产2500~3000千克苹果,需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 千克,纯氮(N)24千克、磷(P2O5)14.4千克、钾(K2O)21.6千克,折合尿素52.2千克、过磷酸钙120千克、硫酸钾43.2千克。

4. 施肥方法

①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达到2%以上。基肥应按照“熟、早、饱、全、深、匀”的要求,于9月中旬至10月底施入,且越早越好。

a.基肥用量。一般幼龄果树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2000千克,成龄树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若选用商品有机肥,用量按苹果产量的4%计算,亩产3000千克苹果需施商品有机肥120千克。在化肥施用上,应以氮、磷肥为主,其中氮肥占总施氮量的60%、磷肥占总施磷量的80%、钾肥仅占总施钾量的20%。具体来说,亩施尿素31.4千克、过磷酸钙96千克、硫酸钾8.7千克,或磷酸二铵(18~46)25千克、尿素21.6千克,可再配施生物菌肥50~60千克。

b.基肥施用方式。可分为以下4种:

环状施肥:是结合扩穴采取的一种施肥方法。一般沟宽40~50厘米、深50~60厘米,逐年向外扩展直至全园翻遍。此法具有操作简便、用肥经济等优点,缺点是易切断水平根,且施肥范围较小,一般多用于幼树。

放射沟施肥:以树干为中心,向外挖4~8条放射沟进行施肥,逐年更换开沟位置,扩大施肥面,促进根系吸收。这种方法伤根少,适用于大树。一般沟宽、深40~50厘米,距离树干70~80厘米,在树冠投影以内。

条沟施肥:在果园行间或隔行机械开沟施肥,也可结合土壤深翻进行,适用于密植园和成龄园。沟宽、深均为40~50厘米,距离树干70~80厘米,在树冠投影以内。

全园施肥:成龄树或密植园根系已布满全园,多采用此法。但因施入较浅,常导致根系上浮,降低根系抗逆性。此法若与放射沟施肥隔年更换,可取长补短,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用。撒施后应将肥料埋入土中20~30厘米深,生草果园在清耕带内撒施。

②追肥。应按照“适、巧、浅、匀”的要求,依据树龄、树势和目标产量,于最需肥时期前施入相应的肥料,施入深度宜浅(以20厘米左右为宜),并要搅拌均匀。

a.萌芽前追肥。一般在3月份土壤解冻后追施,可促进果树萌芽、开花,提高坐果率,促进新梢生长。本次氮、磷、钾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0%、20%和30%。具体施肥量为:亩施尿素10.4千克、过磷酸钙24千克、硫酸钾13千克。

b.果实膨大期追肥。早熟品种于6月中旬,中熟品种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晚熟品种于7月中下旬追施果实膨大肥,此时追肥能显著增加单果重和糖分积累,促进着色,提高硬度。本次追肥以氮、钾肥为主,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0%和50%,具体用量为亩施尿素10.4千克、硫酸钾21.5千克。

除采用环状施、穴施、放射沟施等浅沟施肥外,如果条件具备,成龄密植园还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以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③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根据苹果的需肥特点及关中西部土壤养分状况,中、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应以钙、硼、锌、铁等为主,可采用基施或叶面喷肥两种方法。

a.钙肥。基施可亩施硝酸钙25千克,肥效可持续3年,在苹果落花后至套袋前,用0.3%~0.5%的硝酸钙或氨基酸钙、腐殖酸钙喷施3~4次。

b.硼肥。基施,可亩施大颗粒进口硼肥150~250克,每2~3年1次;喷施,可在花期和幼果期用0.3%硼砂,不仅能促进花粉管延伸,有利于授粉,同时可促进幼果对钙的吸收。

c.锌肥。基施,一般每3年1次,每亩施硫酸锌10~15千克;喷施,可在萌芽前用3%~5%硫酸锌进行枝干补锌,或在萌芽至落花后两周内,用0.3%硫酸锌+0.3%尿素混合液喷施。

d.铁肥。可亩用15~20千克的硫酸亚铁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基施,喷施可在生长前期用0.5%硫酸亚铁+0.5%尿素混合液连喷3~5次,或用进口螯合铁500~800倍液进行喷施。

新型施肥技术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肥料:供试验用的肥料品种为贵州大学农学院提供的生物多抗有机肥、国产百事达玉米专用生物肥、控释专用肥、生物防控菌肥+减量复合肥、沃夫特缓控释肥。

玉米品种:贵单8号。

2. 试验地点及时间

本试验是2012年在六枝特区木岗镇马鞍山地坝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 光照充足, 肥力中等, 土质黄壤, 前作油菜, 海拔1200米, 年平均温度15.6℃。

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设7个处理 (表1) , 3次重复, 重复间走道为0.8米, 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27平方米, 小区长6米, 宽4.5米, 采用宽窄行种植, 宽行行距1米, 窄行行距0.5米, 株距0.2米, 每小区种6行, 种植密度为4400株/亩, 单株留苗。

4. 试验方法及过程

试验于5月14日采用拉犁沟拉绳打点定距播种, 每穴播3~5粒种子。施肥以小区为单位分别施用, 小区间的同一项技术措施在同一天完成。3叶期进行查苗、补苗, 5叶期定苗。除处理2的小区中期追肥外, 其余所有小区的中耕、培土等操作按当地习惯进行。玉米收获后利用EXCEL、DPS7.05统计软件,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肥料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看出, 不同种类肥料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对玉米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各施肥处理产量在440.17~624.76千克/亩, 比对照不施肥 (处理1) 增产29.47~214.06千克/亩。不同施肥处理中处理5产量最高624.76千克/亩, 处理7产量548.97千克/亩、处理6产量543.48千克/亩、处理4产量480.15千克/亩, 处理3产量440.17千克/亩。可以看出处理5、处理6、处理7产量均高于对照 (处理1) 及农户施肥习惯 (处理2) 。

新复极差多重比较表 (表2) 来看,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对照与处理5、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与处理3、处理4差异不显著;处理2与处理5、对照差异显著, 但未达极显著水平;处理5、处理6、处理7间差异不显著;处理5与处理3、处理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说明不同种类的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处理5、处理6、处理7不仅简化施肥技术, 同时使玉米增产, 以处理5增产效果显著。

2. 不同肥料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各处理穗长、秃顶长、穗粗变化不大;穗行数, 处理5最多为15.0行, 对照最低13.2行;穗行粒数处理7最多为38.3粒, 对照最低34.8粒;穗粒数处理5最高为538.5粒, 施用肥料的处理比对照高40.4~79.1粒;百粒重最高的是处理5为32.73克, 施用肥料的处理比对照高1.53~3.76克。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 施用不同的肥料对玉米穗长、秃顶长、穗粗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对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有明显作用。得出采用处理5、处理6、处理7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有助于玉米穗粒数、百粒重的提高。

说明处理5、处理6、处理7能满足玉米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需求的特性, 穗分化期能及时的提供养分给植株, 促进穗分化期分化出更多小穗, 并增加正常小花数量, 确保植株有足够大的“库”。由于肥效长, 不断释放养分的特性, 弥补了生产上不追施粒肥的缺陷, 促进玉米籽粒饱满, 产量提高。

3. 不同肥料及施用方法下玉米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处理5、处理6、处理7都比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净产值高, 处理3、处理4由于玉米产量不高, 同时肥料的用量过大, 成本较高, 因此净产值低。净产值处理5最高1310.0元/亩, 其次是处理7为1097.5元/亩, 再次为处理6为1058.3元亩, 比对照高72.6~324.3元/亩, 比农民习惯施肥高139.9~391.6元/亩。

注:玉米价格以2.4元/千克, 施肥用工按50元/个计

三、结论

通过试验得出:控释专用肥 (处理5) 、沃夫特缓控释肥 (处理7) 、生物防控菌肥+减量复合肥混合 (处理6) 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对增加玉米穗粒数、百粒重的效果明显, 产量分别为624.76千克/亩、548.97千克/亩、543.48千克/亩比农民施肥习惯产量502.24千克/亩高41.24~122.52千克/亩, 增产8.2%~24.4%。一次性施肥技术不仅节省劳动用工, 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增加了玉米产值, 比对照高72.6~324.3元/亩, 比农民习惯施肥高139.9~391.6元/亩。控释专用肥一次性基施节本增效的效果最显著, 是最佳处理。

参考文献

[1]马超, 王同朝, 杜园园, 等.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源库流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3 (5) :480~484.

[2]马志远, 贾鑫, 刘志勇.功能型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化工新型材料, 2013, 41 (1) :12~14.

[3]叶君, 高聚林, 王志刚, 等.施氮量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11, 19 (6) :74~77.

[4]张跃进, 王登琪, 宋多义, 卫金燕.泛玉6号不同肥料施肥试验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0) :91~92、179.

夏玉米施肥误区及平衡施肥技术 篇4

区及平衡施省农省土山西山西肥计划料工业厅壤肥技站处作总术涛杰余洪王慧

随着小麦收割的结束, 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夏季作物播种时期。夏玉米播种面积在山西夏季作物种植面积中占有很大比重, 在山西, 夏玉米大部分以麦后直播为主, 农民习惯耕作方式是不整地, 不施基肥, 只是在播种时施用少量种肥。由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 很多农民由于施肥不合理, 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同时也影响了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夏玉米高产丰收的重要因素。

1.夏玉米施肥的主要误区

(1) 选用的肥料后劲不足、玉米后期脱肥玉米生长前期长势良好, 但到了后期却出现脱肥现象, 表现为玉米籽粒不到顶, 俗称玉米“秃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选用的肥料肥效短、后劲不足。

(2) 重氮肥轻钾肥很多农民施肥时习惯于多施氮肥和磷肥, 认为玉米生长期短, 必须用氮肥尽快催起来, 因此在夏玉米整个生长期中, 多以速效氮肥为主, 结果导致土壤中氮磷富积, 造成养分浪费, 生产成本增加, 但钾肥不足, 土壤供钾能力较差, 中微量元素缺乏, 玉米后期出现“弱不禁风”的样子, 秸秆易倒伏, 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施肥方式不科学很多农民在夏季追肥时习惯于在雨后直接将尿素撒施在玉米根底部, 认为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 又可以让玉米直接吸收。实际上, 据农业部门的相关试验结果显示, 尿素撒施的氮肥利用率仅为埋施的55%左右, 即撒施尿素将使肥效损失一半左右, 而且还导致大量的尿素随着高温直接溶化, 或者被雨水冲走。

2.夏玉米平衡施肥技术

(1) 抓住有利的施肥时机

夏玉米一般在播种后25 d开始拔节, 同时开始穗分化。播后40~50 d进入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期, 此时需肥量最多, 即需肥高峰期, 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 农民习惯称大喇叭口期。因此, 夏玉米播后35~45 d是夏玉米追肥的最有利时机, 应抓住时机尽快追肥, 以满足整个玉米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

(2) 把握好施肥时间根据土壤情况确定具体的施肥时间, 水浇地玉米对化肥吸收快, 可选择播后40~45 d追肥;高产水浇地可分2次施肥, 第1次在播后20~25 d施入, 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30~40%, 播后40~45 d进行第2次施肥。旱地化肥在土壤中溶化慢, 可选择播后30~40 d追肥。速效氮肥、碳铵可根据情况按期追肥, 尿素须提前3~4 d施入。

(3) 适宜的施肥量及其配比

注重平衡施肥, 既要施足氮磷钾, 又要补充中微量元素, 确保玉米高产优质。试验表明, 每生产50 kg玉米籽粒, 夏玉米一般需吸收氮1.25 kg、磷0.58 kg、钾1.08 kg。要实现500~600 kg的目标产量, 每0.067 hm2可施尿素25~35 kg, 过磷酸钙40~50 kg, 氯化钾10~20 kg;每0.067 hm2产400~500 kg的可施尿素20 kg, 过磷酸钙40 kg, 氯化钾6~8 kg;每0.067 hm2产300~350 kg的地块可施入尿素15~20 kg, 过磷酸钙30 kg, 氯化钾5~6 kg。

浅谈玉米施肥方法及科学施肥技术 篇5

关键词:玉米施肥,施肥技术

玉米生育时期不同, 对各种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也不同, 要想实现玉米高产且达到绿色玉米生产标准, 在施肥环节就要做到科学合理, 才能保证作物的稳产增收。

1 当前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化肥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其发挥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是化肥的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 造成了使用效果差, 对作物发挥作用小。

1.1 施肥结构不合理, 氮、磷、钾比例失调

多数农民施用化肥有盲目性、追随性、随机性, 上一年粮食产量低, 今年就会多用肥, 如此恶性循环可致使投肥量逐年加大, 产量却不增加, 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1.2 施肥方法不科学

目前经常使用的施肥方法是一次性施肥法, 在春季一次性进行底肥施入, 以后不再进行施肥。这种方法易造成作物生长后期脱肥, 籽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

1.3 作物微量元素摄取量严重不足

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 土壤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2 玉米的需肥规律

2.1 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的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除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外, 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 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6:0.84, 这一比例也是古魏镇多年来测土配方施肥的指标体系。

2.2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玉米从出苗到拔节期间, 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期间, 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4%;从开花到成熟期间, 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3%。一般春玉米苗期 (拔节前) 吸氮仅占总量的2.2%, 中期 (拔节至抽穗开花) 占51.2%, 后期 (抽穗后) 占46.6%;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 中期占78.4%, 后期占11.9%。春玉米吸磷, 苗期占总吸收量的1.1%, 中期占63.9%, 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收磷占10.5%, 中期占80%, 后期占9.5%;玉米对钾的吸收, 春夏玉米均在拔节后迅速增加, 且在开花期达到峰值, 吸收速率大, 容易导致供钾不足, 出现缺钾症状。

3 施肥技术

玉米属喜温、喜光的高产作物, 在生长期需肥量大, 对肥料敏感、吸收较好, 因此在制定施肥技术时应把握好时间和用量, 还要切实考虑种植区域土壤的肥力问题。

3.1 基肥

基肥是促进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 在施用量上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 正确采用施肥方法, 确保施用效果, 科学计算氮、磷、钾的合理用量, 保证玉米生长养分充足。基肥要深施, 因为基肥是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的有机质类肥料, 辅以一定的化肥深施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有利于春季保水、保温, 可提高土壤通透性, 并能通过有机复合体延长肥料供应时间。基肥要用充分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或绿肥等有机肥料, 一般667m2施4000~5000kg, 具体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地力状况、肥料种类、产量指标、种植方式、品种和密度情况而定。

3.2 种肥

有很多地区基肥和种肥一次使用, 这样不利于小苗的生长, 往往会造成“烧苗”。最好的办法还是基肥提前施, 种肥在播种时施入。种肥的功能是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一般以速效化肥为主。但速效性化肥, 特别是氮素化肥常会引起“烂种”, 因此, 使用种肥时要将种肥与种子分开8~10cm左右。种肥的数量以氮肥总量的10%和施入基肥后余下的全部磷、钾肥为主, 辅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30kg。

3.3 追肥

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粉刺追肥

3.3.1 提苗肥

在玉米需肥的关键时期, 分2~3次追施。第1次在玉米定苗后生出5~7片叶时进行, 施用腐熟有机肥料并配合少量氮肥, 硫酸铵5kg/667m2, 促使幼苗生长健壮, 如基肥用量足或施过种肥, 叶色浓绿, 苗肥可以不施。

3.3.2 孕穗肥

在玉米抽雄前进行, 以施用氮肥为主, 保证玉米抽穗后灌浆阶段对养分的需要, 这次追肥对产量关系最大。如果对玉米只追1次氮肥, 则施在抽雄前最好, 这时植株已经高大, 根系伸展较远, 肥料可在植株侧15cm处开沟施下, 每667m2施硫酸铵10kg。穗肥的施用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具体用量。这是肥料产生作用的关键。

3.3.3 花粒肥

玉米抽雄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籽粒中干物质的产量90%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 这个时期保护功能叶片的正常生长是主要目的。为了防止孕穗肥的不足, 可每667m2施速效性氮肥5~10kg, 延长功能叶片的功能时间, 以增加粒重, 获得高产。

3.3.4 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主要是针对缺素症和脱肥地块进行的一种补肥方式, 也是根外追肥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营养元素运转快, 见效快。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和部分生物调节剂等, 一般结合病虫害防治一起使用。

4 施肥量的确定

精量施肥就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 实现经济合理施肥。目前, 主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情况下, 玉米大田每667m2施肥量50~60kg, 氮磷比例在1:0.4~0.5之间, 丰产田块和其他田块应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最佳施肥量

4.1 最佳施肥量的确定

根据部分土壤养分化验结果, 旱田土样:碱解氮180.5 mg/kg, 有效磷57.7 mg/kg, 速效钾84.9mg/kg。按照玉米每形成100kg籽粒, 需从土壤中吸取N 2.68kg、P2O5 1.13kg、K2O 2.36kg施肥指标, 单产12000kg/hm2。N、P、K施用数量分别为:旱田有效养分平均值为碱解氮195.6mg/kg。计划单产12000kg/hm2, 施入纯氮154.5~150kg/hm2, 投入产出效益最好;旱田有效磷平均值为有效磷61.6mg/kg, 计划单产12000kg/hm2, 施P2O531.5~35kg/hm2;速效磷25mg/kg, 施P2O5 40~45kg/hm2;旱田速效钾平均值为111.5 mg/kg, 计划单产12000kg/hm2, 施K2O 78~80kg/hm2。

施肥量的确定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情况, 因地制宜的拿出科学、合理的肥量需求数据。

4.2 施肥时间

玉米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 最佳追肥时间应在出苗后50d, 适宜时间是出苗后45~55d, 即玉米拔节中期, 且分别达到0.05显著水平和0.01显著水平。

4.3 施肥深度

氮素化肥用作追肥, 不论是固态还是液态, 均应尽量深施到湿土层, 以便减少肥效损失, 提高氮素利用率。

玉米追肥深度为9.5cm时, 产量最高且达到0.05显著水平, 追肥过浅、过深产量效果都差, 适宜追肥深度是6~10cm。

5 提高肥效的方法

5.1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 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 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 以提高经济效益。

5.2 全面改进施肥方法

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 以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 达到科学施肥的目的。要大力推广深施肥。底肥一定要深施, 施肥深度必须在15cm以上。追肥覆土厚度一定要达到10cm以上, 杜绝一次性施肥, 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损失, 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5.3 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外, 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 具有改土培肥等作用, 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淋失等缺点。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5.4 提倡秸秆还田

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提倡桔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化肥利用率。

新型施肥技术 篇6

1 寿县席草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机肥投入总量不足。在席草大田生产中, 很少施用有机肥, 数量和质量不能完全保证, 席草前茬秸秆还田率低, 有机肥施用发展不起来。二是生产中很少施用有机肥, 数量和质量不能完全保证, 席草前茬秸杆还田率低, 有机肥施用发展不起来。三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在实际生产中, 氮、磷、钾投入不平衡, 氮肥用量基本能满足中等以上产量水平的要求, 磷、钾肥用量不足, 甚至根本不施钾肥。四是化肥施用技术不科学。基肥不足, 苗肥不够, 促蘖、伸长肥时间上把握不住, 后期施肥技术需进一步提高完善。

2 席草高产配方施肥及配套技术

2.1 席草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寿县席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目标要求是前期早发匀发, 安全越冬;中期健壮, 多分蘖;后期嫩绿, 不早衰。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平衡施肥技术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寿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7 500kg/hm2的产量结构为收割时6 750万丛/hm2, 300~320茎/丛。在全面推广适时早栽、适度搁田、适时早割、科学灌水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 强调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一是氮、磷、钾平衡施用。推荐施肥量:纯氮600~675kg/hm2, 五氧化二磷300~345kg/hm2, 氧化钾450kg/hm2左右, 氮∶磷∶钾为1.00∶0.45∶0.70。肥料运筹方法为:适施基肥, 增施蜡肥, 巧施春肥, 重施促蘖伸长肥, 不忘后期保色肥, 肥料基追比为3∶7, 基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配施磷、钾肥, 以促进活棵分蘖, 增加发根量。每次追肥的用量还应根据席草的长势长相和生长需肥规律合理调控。二是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平衡。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 推广使用微肥, 如磷酸二氢钾、天然芸苔素等, 以提供植物充足平衡的营养液, 促进根系及地上茎生长, 增强光合作用,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三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平衡。在施足化肥的基础上, 重视有机肥的使用, 一般施有机肥不低于15t/hm2。

2.2 席草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推广种植优质高产蔺草品种, 如冈山3号、广岛6号等品种[1], 加快席草品种的更新换代, 逐年推广蔺草的种植面积, 缩小本草种植面积。二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2]。试验示范表明在现行的耕作栽培制度下, 就目前的品种而言, 优质高产席草的合理结构:产量7 500kg/hm2 (有效草茎1.1m以上) , 应掌握插种28.5~32.0万丛/hm2, 落田苗280~320万母茎/hm2, 大于3cm新芽150万芽/hm2左右。三是加强水浆管理。水浆管理的指导思想:浅水插秧, 薄水活棵, 晒田越冬, 灌水软土, 湿润促蘖, 间歇灌溉, 足水伸长, 活水到老, 切忌深水长灌。长期灌水, 会导致席草田土壤还原性增强, 有机质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甲酸、丙酸等还原性有毒物质, 抑制席草根的呼吸作用, 从而妨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造成根系变黑、早衰, 严重影响草茎的产量和质量。四是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席草本田生育期长, 施肥量大, 群体茂密, 加之中后期高温高湿, 十分适宜病、虫、草害的发生和蔓延, 严重威胁席草的产量和质量。因此, 必须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注意席草纹枯病和席草螟、稻蝗的防治工作, 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施药2~3次;草害防除推广化学除草, 防除药剂和时间由杂草种类和生长期决定。

3 席草大面积生产施肥建议

鉴于寿县席草生产中低产田块占有一定比例, 管理比较粗放, 席草生产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建议在落实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实施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根据席草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 实施科学施肥的技术措施, 积极推广使用席草专用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3.1 大力增施有机肥, 培肥地力

席草单产水平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3]。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席草根系的生长发育, 促进其稳长快长。实践表明, 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一般较不施有机肥的田块增产10%~15%[4]。因此, 席草田的有机肥用量必须确保在15t/hm2以上, 有条件的要积极推广机械收割, 促进秸秆还田,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2 根据需肥规律, 科学施肥

席草全生育期长, 生物产量高, 各个生育期又有各自的不同要求。因此, 必须按照席草各个生育期的需肥规律, 实施科学施肥。在生产实践中, 应该重点落实好如下3个环节的施肥技术, 杜绝“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一是前期适施苗肥早分蘖。第1次追肥在冬至前后, 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375kg/hm2;苗势弱的可在翌年1月底至2月上旬进行第2次追肥, 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375kg/hm2, 氯化钾150kg/hm2, 使每丛达到一定分蘖苗架, 发而不旺[5,6]。二是中期重施增蘖肥。4月是席草有效分蘖旺盛期, 是席草吸收肥水的高峰期, 对肥水的要求最为敏感, 要采取重追措施。时间在4月下旬前, 数量应占总用肥量的30%左右, 折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95、75、150kg/hm2左右。用尿素或复合肥、氯化钾, 应在草茎基部无露水时撒施, 先灌浅水再施肥, 以防肥害。每次施复合肥300~375kg/hm2或采用以水送肥方式, 每次施碳酸氢铵300~375kg/hm2, 氯化钾150 kg/hm2。三是后期适施促蘖伸长肥。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有效分蘖在适温高湿足肥的条件下加速伸长, 提高成草率。因此, 必须施足肥料以满足席草生长对大量氮、磷、钾肥的需要。在中期施肥的基础上, 一般相隔10d左右, 施复合肥450kg/hm2左右, 氯化钾75kg/hm2, 直到收割前10d停止。

3.3 推广应用席草专用肥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成果, 简化施肥程序, 方便农民, 建议农业土肥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和席草需肥规律, 研制生产席草专用肥[7], 使高产平衡施肥技术物化于专用肥生产之中, 充分发挥专用肥在席草生产中的作用。

摘要:分析了寿县席草生产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该县席草生产仍具较大增产潜力的现实, 提出了寿县席草高产栽培平衡施肥和配套技术模式, 并提出大面积生产施肥建议, 以科学指导席草大田生产。

关键词:席草,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安徽寿县

参考文献

[1]俞舜民.蔺草栽培技术[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0.

[2]秦道珠, 徐明岗, 黄平娜, 等.席草宽行窄行株栽培法与产量结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128-131.

[3]陈继华, 王巨飞, 陆正松, 等.两种蔺草专用肥的肥效试验研究[J].土壤, 2007 (2) :325-327.

[4]秦道珠, 徐明岗, 李菊梅, 等.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席草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 2005 (5) :25-28.

[5]朱岳明, 陈智慧.席草高产栽培技术[J].丽水农业科技, 1998 (4) :31-32.

[6]程青华, 顾惠娟, 王春华.席草及其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 2003 (9) :24.

小麦施肥技术 篇7

1 施足基肥

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促进其早生快发, 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 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 容易挥发损失, 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 因此, 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如果碳铵全部作底施, 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 至少要经历4~5个月, 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 损失较少, 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因此, 1次底施往往满足不了小麦各生育期的需要。据试验, 碳铵用量600kg/hm2, 全部作底肥的产量为6 642kg/hm2;而用225kg/hm2作底肥, 冬前追150kg/hm2, 拔节时再追225kg/hm2, 产量7 338kg/hm2。底肥和分期追肥并用的增产696kg/hm2。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 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施农家肥15.0~22.5t/hm2, 尿素150kg/hm2或碳铵375kg/hm2, 高浓度复混肥375~450kg/hm2。

2 合理使用种肥

小麦播种时用适量速效氮、磷肥作种肥, 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苗, 提高分蘖, 增加产量, 对晚茬麦和底肥不足的麦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 施用硫铵拌种的可增产10%左右。氮肥作种肥一般施硫铵45kg/hm2与尿素37.5kg/hm2, 碳铵因易挥发造成种子灼伤而不能作种肥。磷肥作种肥, 可预先将过磷酸钙与腐熟的农家肥粉碎过筛后, 制成颗粒肥与小麦种子混播;也可将过磷酸钙撒在土表后, 浅耙与土混匀再行播种。磷酸钙用量一般为112.5~150.0kg/hm2。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 种肥可以不施。

3 返青至拔节期看苗追肥

追肥要看苗追施, 对于冬前总茎数达1 500万个/hm2以上的旺苗, 由于分蘖太多, 叶色深绿, 叶片肥大, 返青肥应以磷、钾为主, 不要再追氮肥。施过磷酸钙225kg/hm2, 草木灰750~1 500kg/hm2或钾肥150kg/hm2左右, 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对于冬前总茎数已达1 050~1 500万个/hm2的壮苗, 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 适当控制春季分蘖, 以减少无效分蘖。追肥可在2月底至3月底, 施碳铵112.5~150.0kg/hm2。保水保肥力强的稻茬麦, 可适当早施;保水保肥力差的砂壤土或砂姜黑土, 可适当晚施。麦田有点、片弱苗时, 可酌情施“偏心”肥。对于冬前分蘖不足的弱苗, 应重施返青肥。

4 巧施拔节孕穗肥

小麦从拔节至抽穗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吸收量大, 需肥多, 满足这一时期的养分供应, 对夺取小麦高产非常重要。拔节、孕穗肥应该看苗巧施。对小麦生长不良、苗弱偏小的群体, 应早施拔节肥, 提高分蘖成穗率, 力争穗多、穗大。追肥量可占总施肥量的10%~15%, 用尿素45~60kg/hm2沟施或穴施。对于生长健壮的麦苗, 由于群体适宜, 穗数一般有保证, 主要应攻大穗, 拔节期应适当控制肥水, 防止倒伏, 待叶色自然褪淡, 第1节间定长, 第2节间迅速伸长时, 再水、肥并进, 以保花增粒。对于群体大, 叶面积过大, 叶色浓绿, 叶宽大下垂的旺苗, 可少施或不施拔节肥。

5 后期叶面追肥

在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差时, 叶面追肥更直接有效, 同时能有效防止干热风危害。叶面喷肥品种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氢钾、微肥等, 浓度在0.5%~2.0%之间。喷施一般在早上8时前、下午5时后或阴天进行, 喷后遇雨要重喷。

参考文献

[1]张保胜.小麦中后期叶面施肥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 2009 (5) :29.

[2]黄小明, 王春雷.浅谈优质小麦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J].河南农业, 2009 (5) :28.

[3]华荣贵.冬小麦高产配方施肥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4) :161, 162.

[4]江云永, 项崇武, 袁玲玲, 等.科学施肥新技术[J].吉林蔬菜, 2005 (3) :47.

[5]赵玉玲, 赵立焕.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5) :182-183.

芝麻施肥技术 篇8

芝麻栽培季节短, 用工少, 成本低, 收益大, 被认为是低产作物, 但生产中也有单产达到1 800 kg/hm2以上的。芝麻主产地为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

芝麻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 除过砂、过碱和排水不良的重黏土外均可种植, 以轻壤至中壤为好, 微酸性至中性, pH值6.5~7.5都适合种芝麻。芝麻在各生育阶段吸收营养物质的消长动态和植株生长趋势是一致的。从植株吸收氮、磷、钾的总和看, 以盛花期至成熟期为最多, 初花至盛花期次之, 开花前较少。同时, 芝麻还要从土壤中吸收硅、钙、镁、铝、铁、钠、锰等[2,3,4]。芝麻需肥量较大, 每生产100 kg芝麻种子, 需氮7~11 kg、磷2.5~3.8 kg、钾5~11 kg。每增施纯氮7.5kg/hm2, 可增产3.75~75 kg/hm2。我国北方土壤含氮低, 南方含磷低, 只有合理施肥耕作来提高单产。

1 芝麻的施肥方式

1.1 基肥

芝麻怕水淹, 土壤排水和通气状况对芝麻的生育至关重要。基肥施用多少, 可根据土壤肥力、肥料质量、品种耐肥性和产量水平而定。一般施基肥 (有机肥) 22.5 t/hm2, 浅施10~17 cm。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草木灰作基肥, 以中和土壤酸性, 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有明显增产效果。对土壤有效磷、钾含量偏低的地区, 增施磷钾肥作基肥, 也有明显增产作用。夏芝麻播种为农忙抢种季节, 施用基肥较困难, 应提前把农家肥送到地头, 待前作作物收获后, 立即施肥, 抢耕抢种, 或在前作物收获前先施入基肥[5]。

1.2 种肥

如采用化肥作种肥, 用量宜小, 最好与土杂肥混用。用豆饼、芝麻饼作种肥, 要进行粉碎, 撒开。要注意防止化肥和有机肥发酵时烧苗, 造成缺苗断垄。种肥用量不宜过多, 一般施饼肥75.0~112.5 kg/hm2、尿素15.0~37.5 kg/hm2、土杂肥7 500 kg/hm2, 混匀, 条施于播种沟内即可。

1.3 追肥

可采用根系追肥和叶面追肥2种方法。根系追肥:由于我国芝麻产区几乎普遍缺氮, 由花期开始追施氮肥, 单杆芝麻以现蕾和始花期、分枝芝麻以分枝出现时追肥效果最好。叶面喷施:这是用量少、成本低、能增产的施肥方法。叶面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 能增蒴, 增加粒重, 提高种子含油率。尿素是最适于根外追肥的氮肥, 可配制2%尿素溶液喷施。微量元素施于土壤容易被固定, 可根外喷施0.2%微量元素溶液, 肥料利用率最高。叶面喷施最好在风小、晴天的傍晚进行。

2 芝麻的施肥技术

芝麻吸收三要素最多的时期是营养和生殖器官生长并进的盛花期至终花期。在形成等量种子的条件下, 分枝型品种比单杆型品种需肥量多。

2.1 合理施用基肥种肥

芝麻主要根层浅, 基肥宜施在10 cm土层内, 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左右, 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磷钾肥。通常需施优质农家肥37.5 t/hm2左右。除施有机肥外, 施用磷酸二铵22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棉籽饼375 kg/hm2。种肥施用时可与种子混合播种, 也可撒进播种沟或穴中, 然后播种, 或播种后用种肥覆盖。为防烧种伤苗, 种肥用量不宜过多, 一般施碎饼75~120 kg/hm2、尿素30 kg/hm2、土杂肥7 500 kg/hm2左右。

2.2 适时追肥

芝麻开花结蒴期间生长最为旺盛, 此时吸收的养分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70%。追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磷钾为辅, 也可以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猪粪、厩肥或堆肥。为了充分发挥肥效, 及时满足各生育期植株对养分的需要, 应掌握“苗期早施、花前重施、花期补施、以肥促苗、一促到底”的原则。

(1) 苗期追肥。在土壤瘠薄、基肥不足、幼苗生长瘦弱的情况下, 应尽早追肥促苗。苗期追肥应在定苗后进行。板茬播种的夏芝麻, 苗期追施厩肥18.75 t/hm2, 产量可达766.5kg/hm2。肥土可不追肥。

(2) 现蕾初花阶段追肥。在施用农家肥22.5 t/hm2作基肥的基础上, 以硫酸铵187.5 kg/hm2作追肥, 苗期施用时, 产量1 150.5 kg/hm2;现蕾期施用时, 产量1 300.5 kg/hm2;盛花期施用, 增产37.85%。

(3) 开花结蒴阶段追肥。此时发育最旺盛, 为防脱肥, 避免植株早衰, 力争多开花, 多结蒴, 减少黄梢尖, 追施适量的速效氮、磷肥效果较好。如追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12.5kg/hm2, 在盛花期追施的单产1 474.5 kg/hm2, 增产30%。此阶段追肥宜早不宜迟, 最晚不要晚过盛花期。芝麻开花后10 d, 追施硫酸铵15 kg/hm2, 可增产19.5 kg/hm2;而在开花后1个月 (接近终花期) 追施等量硫酸铵只增产10.2 kg/hm2。

(4) 根外追肥。单杆品种以现蕾至始花、分枝品种以分枝出现时追肥为宜。一般用尿素112.5~150.0 kg/hm2, 结合中耕培土, 条施或穴施在植株附近。芝麻叶片宽阔, 茎叶密生茸毛, 能较好地吸收和粘附肥液, 适宜于喷肥。喷肥一般在初花期开始进行, 以磷肥为主, 可用0.4%硫酸钾、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 间隔5~10 d, 连续喷2~3次。此外, 在微量元素不足的地块, 喷施硼、锰、钼、锌肥也有增产效果。喷肥应在晴朗天气的下午进行, 尽量避开高温、干燥风和喷后遇雨。为了增产, 追肥应与中耕、培土、浇水等田间管理相结合, 这有利于使土壤和肥料融合, 防止肥料散失。在墒情不足时, 追肥后浇水, 有利根系吸收, 充分发挥追肥的增产效果。追肥要集中施用, 以条施和穴施为最好。追施氮素化肥时, 宜施在离植株根基3 cm以外的土内, 防止伤根和烧叶。

参考文献

[1]杨涛.夏芝麻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49.

[2]姚殿立, 李录久, 丁楠, 等.芝麻高产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8) :8413-8414.

[3]张翔, 毛家伟, 张玉亭, 等.我国芝麻施肥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3) :127-130.

[4]王宜伦, 任丽, 张许, 等.芝麻的营养与施肥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 2010 (5) :126-12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型施肥技术】相关文章:

水稻施肥技术05-04

绿色施肥技术05-04

柑桔施肥技术06-03

谷子施肥技术07-10

巨峰葡萄施肥技术04-11

叶面施肥技术05-20

苹果科学施肥技术06-07

秋季果树施肥技术07-31

作物的施肥技术08-09

施肥技术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盐文化下一篇:旅游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