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业教育

2024-08-09

创业就业教育(精选十篇)

创业就业教育 篇1

1947年哈佛大学开办创业教育;1949年斯坦福大学开办创业教育;这是美国创业教育的雏形。1967年百森商学院推出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 是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重要一步。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 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等十多所世界著名学府都举办了类似的竞赛。正是这些著名高校的推动, 世界其他国家大学都争相效仿, 为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已经走向国际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2005年初统计美国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达到1600余所, 美国所有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都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在美国已经形成了涵盖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创业教育体系, 有些大学还成立了创业学系, 学生可以获得创业学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2 创业教育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0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着很严重的就业和经济转型压力, 政府想了很多办法, 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是美国就业的核心政策。据统计当今美国超过95%的财富是1980年后创造的。20世纪九十年代, 美国经济高速增长, 每年都有超过100万的新公司成立, 大学生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了如Microsoft、Intel、Netscape、Dell、Yahoo等著名的高科技大企业。1990年以后, 麻省理工大学的教师和毕业生每年创建150多家新公司, 截止1999年该校教师和毕业生已经创办公司4000余家, 提供就业岗位110万个, 创造销售额2320亿美元, 对美国尤其是麻省的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是创业为美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创业为美国经济增添了活力;是创业支撑了美国几十年经济的持续和强劲发展;是创业成就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创业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3 美国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3.1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美国高校的创业文化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教育专门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 许多社会机构也积极支持美国的创业教育, 他们为美国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场地支持, 鼓励学校开办创业竞赛, 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国际和社会大力支持优秀学生开展创业项目,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 创业贷款, 减免税收, 减免创业场地租金, 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很强烈的支持创业的氛围。

美国高校弥漫着一种推崇创业, 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 通过各种创业政策激发着师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欲望。在这种氛围的熏陶和精神的鼓励下, 从教授到学生都形成了崇尚创新, 崇尚创业的信念都自觉的积极投入到创业第一线。

3.2建了以创业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配置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所有创业活动和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各个高校还因地制宜的建立了针对性和可操性强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创业者精神、创业者特征、创业者形成、创业思维、组建企业、经营企业、准备商业计划书、新型企业融资、创业领导艺术、企业成长战略等等。美国高校都配备了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导师, 高薪聘请了很多有过成功创业经历, 担任过或正担任企业董事的创业教育导师。这些导师都有创业实战经验, 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社会需求都有很好的洞察力。他们的授课和实际创业联系紧密,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思维鲜活, 可超性强。有很多创业成功的导师也愿意主动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他们为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 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绩

笔者查阅了相关数据, 1994年前几乎没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在中国学术核心期刊公开发表, 1996年前公开发创业教育论文一共6篇, 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 后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才多了起来, 1997年 -2004年公开发表的创业教育论文超过400篇, 仅2003年发表的论文数达到前10年论文发表总数的10多倍。所以一般认为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中国创业教育的开端。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 首次明确了“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鼓励他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给予这些学校政策和经费的支持, 让这九所高校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教学方法。2005年,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KAB创业教育 (中国) 项目。该项目意在通过国际合作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发展,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通过KAB创业讲师的培训, 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只合格的创业师资队伍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体系。2010年教育部召开就业工作试点会议, 要求各部门把创新教育和大学生创业作为重点工作, 这次会议后, 各级政府积极响应, 纷纷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社会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创业教育也得到最好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近10年, 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转型压力和就业压力, 中国各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 支持力度空前。中国学者不断研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 不断研究以印度和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 取长补短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创业教育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 但是很多问题依然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1创业教育发展时间短,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言起步很晚, 发展的时间不足20年, 创业教育课程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教育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创业教育应有的实践性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 总是借鉴或照搬国外的课程, 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 反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专门教材。

2高校重视力度不够,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 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很多高校领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资源配置、实践场地、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没有很好的支持。创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 既需要专业知识, 又必须具备实践经验。我国的教育观念制约了这种师资力量的发展和储备。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很多高校又不愿意引进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任职, 导致创业师资严重不足。

3社会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很多政策落实不彻底。中国传统观念对接受高等教育后期望很高。很多家长认为创业是没出息, 找不到工作的表现, 导致很多大学生不敢选择自主创业。虽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但很多地方没有正真的落实。有的地方出台的创业政策没有完整性, 中间环节很欠缺, 支助大学生创业经费很难得落到实处。

虽然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日渐活跃, 创业教育师资水平越来越高, 队伍在不断扩大, 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教学方法越来越灵活, 教学成果越来越突出, 但是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容不得半点忽视, 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为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创业教育水平而努力, 让创业教育为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上浓厚的一笔。

摘要: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怎样做到转型成功?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给出答案:中国经济要从要素推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走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改造传统产业, 通过创新发展新兴产业。锐意创新对于企业是成功之源, 对于国家是发展之根, 对于我们民族是振兴之要。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邓汉慧, 刘帆, 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J].杭州 (我们) , 2010 (07) .

[2]刘帆, 徐林, 刘川.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09) .

就业创业教育与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 篇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以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为重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效办法,从提高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标准,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清醒认识到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压力,从发展大势中寻求就业创业契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近五年,学校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

一、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播撒职业种子

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把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活动着重开发和训练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如主动、守时、沟通、合作、负责、危机意识等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场商数,为成功就业播下种子。

二、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夯实就业基础 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活动,学生每学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学业生涯设计手册》。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规划好自己的课内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高认知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未来。我校从2001年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从2006年开始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到今年已组织了四届,共有1万5千多人次参加过比赛活动,在广东省第3、4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共选送了6名学生参赛,共有3名学生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1 人获得优胜奖,1人获得激励奖;在广东省第5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选送的2名学生都获得十佳职业规划之星,其中1名学生获得高职高专组总冠军。

“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并帮助实施,同时通过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并通过广东轻工行业领军人物论坛、成功企业家演绎精彩职业人生、校友报告会、杰出人物访谈、专业风采show、face to face(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而尽早确定目标,制订一份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对提高大学生对自我、社会、企业和职业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家、校、企”联动,转变就业观念

“工作要稳定、高薪、舒服,要留大城市”,这是大部分毕业生和其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是影响就业的最大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此,我校采取家校企联动,一方面通过给家长通报目前的就业形势、其子女就业的优劣势等情况,引导家长先降低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第一课堂渗透式职业观念教育,试行通过评选良师益友活动,促进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渗入职业观念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调整就业期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学校还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不仅在就业指导课上讲,各毕业生班还组织了由就业工作副主任亲自主讲的主题班会以及校友座谈会。针对学生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村镇工作的情况,我们专门组织学生代表走访一些落户在村镇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与企业合作举办“走进企业 体验职场”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来自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企业对年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评价和期望等,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通过学生代表向其他同学作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

五、推进职业指导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从2001年开始列入教学计划后,通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表示满意。课程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实行全程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2006年课程由原来的“就业指导”更名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现了从原来关注提高学生就业率向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过渡。

课程建设走出了固有的理论教学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程的就业教育理念。课堂(内)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职业发展理论的同时学会及时更新观念,学会选择与决策。社会实践以职业生涯目标人物访谈、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及人才标准调查(这两个调查都是课程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组织分享会)、学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找出自己与社会的差距,并找到缩短差距的办法,同时付诸行动,使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同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自觉培养就业竞争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课外活动主要以五个板块(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迈向成功)的就业辅导系列活动为主轴,辅以校友沙龙、就业征文、就业演讲等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使学生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

由于课程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明显。不仅学生普遍认为收获匪浅,老师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分别以 “找准定位易谋职位 高职高专轻松就业”;“校企合作,双赢共进”;“高职毕业生继续走俏”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六、逐步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创新意识

学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学校都提倡大创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即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先在本职岗位上发展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积累创业资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目前学校创业教育主要有几种形式:

1、课程教学。学校开设了创业的选修课程,2009年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里加入了2个学时的创业教育。

2、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学校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政策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解答创业疑问;还邀请正在创业的校友通过沙龙的方式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创业的苦辣酸甜。

3、创业大赛。学校举办创业大赛,通过大赛普及创业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创业意识。

4、跳蚤市场。这是一个周末的学生创业体验市场,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资本创业体验平台。

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缺少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等。这些都较大的约束了学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一方面积极联系创业企业家,邀请他们加入学校的创业教育,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学校也努力打造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学校设计学院的创意工厂已经基本完成规划建设,由老师带着学生做设计项目,通过做项目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学校思想政治演练中心的二期工程——就业创业研练中心也进入建设期,建设完成后将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就业创业研练环境。

创业就业教育 篇3

关键词:社会创业一般创业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创新性等特点的新学科愈来愈受到教育改革的青睐。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要求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兼具专业知识以及能力素养的人才,创业教育就以一种遍地开花的形式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出现,并成为了国内各大高校的热门学科之一。实践证明,创业教育在国内取得了成绩,除大量受过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的大学生先后进入社会外,随之衍生出的伴生品(如创业大赛、KAB组织等)也无不证明这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愈发复杂,当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不重叠,甚至相冲突的时候,仅仅受过一般创业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生就有可能出现迷惘难解的情况,甚至出现漠视整体利益,损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并非罕见。正是如此,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国外开始蓬勃发展,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法,即社会创业。例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其向贫穷的人发行不需要担保的面额较小的贷款模式不但解决了社会问题,更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效益最好、运作最成功的小额贷款金融机构。

而笔者也认为,社会问题与经济价值并不存在绝对的非此即彼,反而更多时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如何将这种意识形态融入到普遍的社会文化意识中引人深思。高校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精英,改变他们的创业理念,加强社会价值的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教育的概述

1.社会创业的定义

社会创业,也被译为“公益创业”,Dess2被认为是最早对其进行定义的,认为其是为了完成某项社会使命,个人或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具有社会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特征。社会创业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打破旧的范式去寻求持续的变革以解决社会问题。

目前,有关社会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并发展成为了一种职业选择,进入主流的学术研究领域。相对而言,尽管国内近几年也开始对社会创业开始研究,但无论从学术领域还是实践环节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而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谐社会,则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社会创业理论。借鉴西班牙学者伊丽莎白构建的社会创业环境因素分析框架,社会创业的正式制度包括了公共事业支出、融资渠道和治理的有效性,而非正式制度则有社会需求、社会态度和教育。因而,加强社会创业的教育是完善社会创业理论,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改善全民素质的有力手段。

2.社会创业教育的概述

社会创业教育,则指进行社会创业所需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相应社会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新拓展。

在国外,部分高校已开展有关社会创业的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至少有30个商学院开设与社会创业相关的课程,一些名校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等都设立了相关的研究中心。国内社会创业的研究才刚起步,以严中华、陈劲、盛南等学者研究的重点还在社会创业的定义和绩效评价等,对于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多,笔者认为高校内有系统的进行社会创业创业教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表现为:

(1)社会創业作为非盈利的组织的一种新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目的和使命,其重点在于创造社会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了缺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向社会输送一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服务精神的对口人才,高校就需要进行社会创业教育

(2)高校需从传统的非营利性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变,高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己任,以解决学生就业的社会问题,此外高校更应延伸其社会价值的创造方面,为社会培养面向企业生产、服务与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利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资源来创造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创业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履行并传承社会责任。

三、比较研究

坚持创造社会价值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创业其本质仍然是创业,所以社会创业教育也就必然依赖于一般创业教育。因而,社会创业教育与一般创业教育二者可以说是互相渗透和融合的。

1.相似之处

(1)目标相似之处

社会创业与一般创业教育在目标层面上是保持一致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人才。两者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培养学生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提高其应用实践能力,并以能够独立解决在创业或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挑战作为最终目标。更确切的说,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创业和识别创业机会,能够在复杂商业环境中分析和判断复杂状况的能力,并能对创业相关事宜进行评估和调查。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选择、掌握知识信息,并将其进行相互融合,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构架。

(2)教学内容相似之处

社会创业与一般创业教育都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从个人价值角度而言,两个创业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市场变化而进行的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的开设,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的交叉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创业的独立性、择业的自律性,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开创事业。

nlc202309011911

从社会价值方面来看,社会创业教育和一般创业教育一样,都鼓励高校学生开创新事业。这满足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而增添社会财富。

2.不同之处

社会创业教育和一般创业教育二者比较后,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在内容与最终目标上具有相似或相同性,但两者具体的方法和要求方面各有不同。

(1)目标不同之处

一般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未来企业家,所以教学方面更突出实用性。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结合当地区域经济优势,抓住创业机会。具体而言,一般创业教育强调创业能力的培训,毕海德将创业者的品质特征归为三大类,一是创业倾向,二是适应性调整的能力,三是获取资源的能力。如何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需要回答的问题。

相对而言,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更大,社会创业是以改善和提升全民创业素质和道德精神为目的的广义上的大创业观,认为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润,即创业的组织形式既有营利组织,也有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这就要求高校在原有创业教育目标基础上增添新的目标,包括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同时还将创业理念延伸至公益领域。通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价值取向不再是传统的唯利润导向,而是趋向于Elkington在1997提出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即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教学内容不同之处

创业教育课程综合性较强,按照Fiet J.F研究了18位教授的创业课程大纲,发现一般创业教育讲授的主题主要涉及六方面:策略/竞争分析、成长管理、发现/产生创意、风险管理、财务、创造力。主流的创业管理教材多把创业视为一个活动过程来组织,内容主要有“决定成为创业者、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创业融资、创建新企业、管理新企业、产生回报”等部分。

社会创业教育的内容设计与社会创业的研究成果密切相关。既然社会创业是以商业形式解决社会问题,因而社会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公益心与社会责任。

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知识学习、创业教育的内容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意识层面理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要让学生看到独特商机的同时,把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增加由社会创业的特殊性而需要突出的教学内容。相比一般创业教育内容,社会创业教育的内容需要突出两个方面:个人以及组织。

从个人角度而言,商业企业家追求的是利润,一般创业的目的是创造高的商业价值,创业者所具有的品质包括分析力、想象力、沟通力等。而衡量一个社会创业者成功的目标是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的多少,而不仅仅是利润。对于社会者而言,他们具有优秀的伦理道德品质和充满变革的胆识,拥有强烈的创造和维持社会价值的使命感。这些特质需要通过社会创业课程体系等多种方式教育习得。

从创业组织形式看,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而是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方式,获取利润后在满足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贡献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发展。按照英国社会企业联盟对社会企业的定义,就是“运用商业化的运作手段,实现社会化的目的”。这就使得在具体教学中,可能学生会出现疑惑甚至是抵触的心理。因此,授课时需通过对国内外案例进行总结分析,说明现阶段社会企业组织发展的现状及营利模式,打消学生的顾虑,甚至引起学生的向往。

四、启示

通过对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教育的概念出发,比较了社会创业教育与一般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后,可以发现社会创业教育相比一般创业教育而言,内涵更加丰富,社会创业教育以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出发点,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培养学生在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追求自身发展,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多样性。

首先,加强社会创业知识与意识的教育。社会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发现和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识到大社会创业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发展高校社会创业教育, 使学生用积极心态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其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创业教育强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化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实行实践教学等。另一方面,社会创业教育应当围绕素质教育的需要来进行课程体系设置,需要在原有传统教育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逐步推广社会创业教育课程。

最后,形成个人、学校和社会有机的联动机制。良好的社会创业支持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并能为学生提供公益实践与创业项目的孵化平台,承办创业大赛以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向创业之路,为社会创业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Dess.J.Gregory.The Meaning of‘Social Entrepreneurship’.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ntributed from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unders Working Group, Bornstein, 1998.

[2]阿玛尔 毕海德.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M].魏如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0-124.

[3]柴旭东.基于隐形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63-169.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課题、重点课题、《社会创业导向下台州市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GZ14012)

创业就业教育 篇4

专家“一对一”定点帮扶, 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团的作用, 全市创业专家已从原来不到200人扩展为707人, 基本实现县 (市、区) “顾问”领域对当地“短、平、快、特”创业项目的覆盖。

对经营遇到问题的创业者, 专家指导团研讨“常年跟踪”的创业指导形式的工作方案及创业课程模式的创新。调整充实专家顾问团, 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站、乡 (镇、街道) 保障所的优势, 重点推荐辖区内公益心好, 概括和表达能力较强, 将愿意帮扶创业新手实现赢利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专家顾问团, 以增强力量。

加强孵化基地工作,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工作。把电子商务作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突破口, 2014年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园区13个, 其中, 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有4个, 入孵企业达642家, 其中, 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有71家;创业孵化网点56个, 孵化学员173人。

同时, 逐步形成并明晰了相关孵化模式, 并围绕管理组织、项目推介、政策介绍、优化配置、事项代办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 孵化基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创业就业教育 篇5

去年9月份我加入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参与创办了中欧创业中心,推出了“中欧创业营”这个创业教育项目。在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创业者需要教育吗?创业教育能教什么呀?

在讲正题之前,我先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了摩托罗拉,那时候的摩托罗拉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80%的模拟手机市场份额都掌控在摩托罗拉手中。尽管如此,我还是在的时候选择离开摩托罗拉。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在我离开摩托罗拉之后的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它开始逐渐走向衰退,取代它的则是靠数字手机赢得市场的诺基亚。诺基亚在过去十几年的鼎盛时期里,贡献了芬兰4%的GDP。我在搜狐做总编辑、在酷6做CEO的时候,诺基亚都是顶尖的广告客户。但是好景不长,诺基亚这个昔日的大佬也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

这些庞大的公司为什么会没落?他们是因为管理不好吗?《创新者的窘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导致失败的往往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领先性企业是在一个主流市场,推行一种成熟的、延续性的技术来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当一种新的破坏性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新创企业抓住机会,在一个边缘的新兴市场里面应用这种技术。不久,这个使用破坏性技术的企业就会把原来的巨头给取代了。

所以成熟的企业管理和破坏性的企业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前者叫做“专业化的管理”的话,后者可以称作是“创业式的管理”。很多初创公司在面临混乱和不确定性时,缺乏自信,急于从大公司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和管理流程,殊不知,有时候这往往是他们走向僵化的开始。

基于此,如果要对创业者做一个创业式教育,我们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适合于创业期的创业式管理模式。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去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学习,其中有一个商学院是叫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连续排名第一的商学院。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创业精神的话,是否可以通过你们的课程培养出来?”那个教授很坦率地跟我讲,我们也教不出来。我说,那你们教什么?他说:大公司的背景相对比较成熟,环境比较确定,所以能够进行预测;反之,创业企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没法预测,也无法给出一套固定的解决之道。我们能够教的只有应对不确定性的创业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教给创业者的。

创业就业教育 篇6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建议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是新趋势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21世纪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这种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结构与精深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要培养这种人才,高等教育应该重视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为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锻炼能力的途径,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语言交往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位的知识结构。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面临的巨大压力,大学生创业显得越来越重要。2009 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主创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所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创业型经济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和深度开展了创业教育,当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虽然已是社会热点话题,但真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还不多见。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社会认知度问题

社会认知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氛围。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对创业的认同程度也不是很高。此外,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很多创业者个体的不规范行为,也是造成创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较少

同样也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原因,以及经济管理领域对创业领域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对于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难以形成对创业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我们也难以完全直接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条件支持不足

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课程的院校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主要是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即使目前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

(四)传统教育体制导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中真正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还是凤毛麟角,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也就难以脱离理论层面,与实践的融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7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为毕业生总数的20%至30% ,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总数的1 %。即使在创业活跃的北京市,2006年通过北京创业指导中心拿到项目并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创业的有4000多人,但大学应届毕业生仅占到9%。这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覆盖范围而言,成果转化率太低了。

三、加强创业教育的建议

面对创业教育这新生事物,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可以设立一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摸索适合实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

不能只认为学生毕业了,只是要找一份工作。要改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老师的观念还相对滞后。要真正开展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该有所改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企业、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上要有所创新。教育部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专门举办培训班,来培训大学教师怎样进行创业。

(二)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的经验,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有“国民待遇”。 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同时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和实效。但是目前这些政策还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

第一,不仅仅面向大学生就业,而应该从创业的本质规律入手,为高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一项全国推行的教学改革进行推动,给与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

第二,国家各职能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上面提到的国家工商总局的政策。

第三,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如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支持等。

(三)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谈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的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大体系中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三個子系统的有效协调运行,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协调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而产生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创业就业教育 篇7

关键词:创业教育,校企合作,生产实践,社会竞争力

截至到2012年,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 在独立创业的世界潮流面前, 大学生创业进入到了一个以普通学生创业为主的多元化时代。然而, 据美国创业周的主办者、考夫曼基金会对中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中国大学生中, 想创业的人高达到80%, 但真正创业的却只有0.01%。而且, 即便是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 其创业成功率仍然很低。据有关资料显示, 85%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上述现象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社会发展速度之间的差距, 以及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了社会大众与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创业教育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创业技能培养开出的“处方”仅仅是开设创业课程、采用学分制、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创业园区等传统办法[1], 这表明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探索能够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创业教育模式。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 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 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增强自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具体而言,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

2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进的。早在1989年北京“面向21世纪教育估计研讨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 自此, 创业教育开始走进我国学者视野, 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创业教育最早确定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院校作为实践基地, 2002年4月, 在此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又确定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院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他们大部分现在已经设立了创业教育中心机构等, 开设了有关创业的系列课程、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学习体系, 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各地争相举行创业大赛;教育部连续举行全国性的相关会议;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创业教育类课程虽已在部分高校逐步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但所占比重不大, 而且大多数高校存在着创业教育与现实要求脱节的不足之处, 创业教育仅限于形式。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 以项目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第二种模式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该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教授学生如何创业, 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第三种模式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不仅将以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且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这三种模式可为今后创建日益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 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和实践素材。

3 “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3.1 “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是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鼓励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这种模式有利于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提出的。“产学研”创业教育对培养创业人才具有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化实践训练, 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创新的源头, 大多数科技创新的成果源于实践。实践证明, 在有学生参加的科研或技术服务工作中, 每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和主张, 提高了创业能力, 并能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3.2 “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也就是说创业教育可以作为“产学研”教育的切入点,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教育, 启发了创业灵感, 拓展了就业思路, 有利于增加就业创业机会。

“产学研”创业教育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校的理论、教育和科研力量强, 而企业在生产实践、资金方面有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 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而且发挥了更强大的作用。“产学研”创业教育是理论知识和技术开发实践的紧密结合, 决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生产实习。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实践, 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通过产业实践经历, 学生提高了技术创新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为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

4 “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产学研”创业教育是高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一种开放性的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理想模式, 其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资源, 把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融为一体,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共赢。鉴于上述因素, 根据全国医药企业的现状、药学专业特点及本校药学院的实际情况, 结合十七大最新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形势背景, 近几年来, 我校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2007年9月, 在学校和药学院两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我校药学院与恩华药业集团合作建立了第一个校企合作实验室 (药学院化学与生物制药工程研究室) , 该实验室成为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活动的重要基地。

该校企合作实验室注重对本科生“产学研”创业教育的培养, 目前主要针对2008和2009级临床药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每一项实验都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 学生要先到图书馆和网上搜索大量的信息,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在对课题和实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后, 方才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摸索和不断思考, 学生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有机合成及药物合成中的基本操作。通过该活动, 不仅教师们申请到了市厅级课题, 学生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仅2008年就有三名同学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在药学院教师的带领下, 大学生创业团队不断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性转化, 并积极响应“产学研”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直接针对企业、市场需求选择课题, 应用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 为制药行业提供可靠科研与技术服务, 在丰富徐州医学院科研层次的同时, 也直接服务于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科研最大限度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努力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在与企业的积极合作中, 学生通过顶岗工作和实训, 培养了应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在工程实践中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这样既增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也很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承担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 学生与教师一起深入生产现场调研、收集各种信息并加工信息, 共同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进行科学实验、数据整理, 完成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 也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 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以达到共赢目的[2]。

实践证明, 这种以创业理念为先导的“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有利于他们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养成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 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 带动了老师和同学的积极性, 激发了创造性, 在整个药学院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互动交流氛围, 不仅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而且促进了药学院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郭毅夫, 匡令芝.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 25 (3) :41-45.

创业就业教育 篇8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 完善创业工作机制。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学校成立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 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调研督导制度, 强化创业课程培训体系建设, 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搭建创业平台, 及时深入做好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

深入推进制度建设, 全面搞好创业保障。为确保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基金实施办法》《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就业创业类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试行)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创业教育经费支持力度, 创业教育日常投入、创业项目专项投入数十万元, 全面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一流教育师资, 已先后投入资金近60万元, 举办2期GCDF培训班、1期TTT培训班, 并选派30多名教师参加KAB、SYB、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培训班, 目前已建成100多人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形成了师资队伍力量强、学科覆盖面广、指导手段多元、指导内容丰富的良好局面。

丰富创业工作内涵, 激发科技创业热情

创新工作思路, 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专业课教学课堂、综合素质提升课堂加入创业教育, 在大学生创业专题讲座及创业之星巡回报告中融入创业教育;借助网络信息平台, 加大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发挥创业典型榜样的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引领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拓展品牌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通过“职业训练营”“素质拓展”“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平台,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积极宣传创业政策, 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孵化, 努力促成项目实现产业化。

实施创新实验计划, 激发科技创业热情。从2009年起, 学校开始实施“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 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申报, 要求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项目择优予以立项。学校每年评选40~50个项目立项, 予以经费资助, 年投入20多万元;设立“河南大学实践教学创新奖”, 以表彰广大教职工在实践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学校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挑战杯”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 鼓励其实现科技创业目标。

形成长效机制, 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近年, 学校秉承“就业扶持, 创业引领”的大就业工作理念, 坚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的指导思想, 按照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标准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明显提升, 社会反响良好。

创业就业教育 篇9

关键词: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大众化创业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化、国家创新体系建构、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亟待解决。这对新时期创业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近年来成为高校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业教育源于国外,本文评述了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并借鉴其经验,对开展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思考。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及特点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是最早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国家。自1947年以来,通过市场需求的驱动与调整,美国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支持体系[1]。其典型的模式一是以百森与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商学院模式[2],其开设有包括管理体验、企业管理、融资、收购、营销、投资、资本、经营、授权和分销等方面的众多创业课程,并通过种子基金、孵化器、创业者日等实践拓展计划使大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精神意识,塑造创业技能。此外,商学院通过建立创业管理与教育资料和案例库、组织创业研究协会、设立创业研究基金会、发行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研究期刊等方式加强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模式二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模式。斯坦福是理工科大学,其创业教育坚持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三个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职业技能,注重专业应用导向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设置当中,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并开设文、理、工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学会评估创业机会,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如何将一个创意点子转变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

(二)德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德国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设立的“模拟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创业教育初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教育学界普遍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精神、意识与心理品质的素质教育[3]。德国高校创业教育以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培养,以节省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其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经典教学模式:以问题为驱动,由教师讲授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内容预先设定,按计划组织开展,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和模仿,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后授予评价等级。二是创业学习模式:以对策为驱动,不预先设定学习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参加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环境也比较宽松,并且允许学生模仿和犯错误,不授予评价等级,但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

(三)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日本的创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日本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一是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创业家教育模式,以有志于创办企业、从事创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的专门教育系列课程,要求选择该方向的学生除了发表高水平论文之外,还要在经过两年学习和对创业环境进行考察之后,能够将其创业理念和计划付诸实施。二是以培养系统的经营知识、技能为主的经营技能综合演习模式,以专门教育课程为经营或商务学科的学生提供技能练习,提高他们进行商务策划与经营能力。三是创业技能副专业模式,主要是面向拥有工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的,将创业教育作为辅助教育课程。四是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主的企业家精神模式,以全体在学学生为对象进行创业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传播能力和实施能力以及作为商务人才所应当具备的较高素质[4]。

(四)印度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印度与中国在内外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都是拥有较大国土面积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创业活跃程度高,自主经营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非常突出,创造近60%的国民收入,活跃的创业经济推动了印度经济持续增长,也为解决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5]。印度因其语言优势,高校创业教育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上,几乎同欧美国家一致,主要以印度加尔各答管理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创业教育为代表。由于创业教育资源与外部创业环境的差异,其创业教育模式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分为师徒制模式和导师制模式。师徒制模式主要应用在创业基础学习阶段,这种模式在师生关系上,以师傅(或教师)为主导,学习内容和方式都由师傅制订,学徒(或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学习创业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工人或小作坊主。导师制模式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将项目指导和活动推广相结合。此外,由于印度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点,印度很多大学专门开设了家族企业管理项目,以帮助毕业生经营其家族企业。

(五)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新加坡与我国在地缘上相近以及传统价值观念具有同源性,其高校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亚洲享有良好声誉。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服务经济是国家主导产业,技术的开发并不擅长的,而技术的匮乏又限制了创业的实施。但其官方语言英语的优势为其与欧美国家交流清除障碍。独特的中英双语环境和中西方结合的教学,以及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等优势使新加坡的创业教育特别强调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与教育合作的国际化[6]。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开展跨国办学,大学生第一阶段在国内接受密集式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第二阶段通过全球性计划、学生交流计划以及双学位和联合学位计划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到国外著名大学或是科技园等技术集群地区去实习、参观、访学,一方面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创业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国际化思维和对国际企业运作的能力,同时将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国内。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借鉴思考

(一)把握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缓慢、产业调整、失业率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期,是创业教育产生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虽始于1947年,但直到70年代末期,美国遭受严重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的快速上升和国际贸易的极度不稳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打击时,创业教育才受到重视,成为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7]。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公共机构减员增效,大企业纷纷裁员,以及因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大学毕业生传统就业市场萎缩,大学生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创业教育由此才得到重视与发展。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背景,当时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长的停滞期,经济增长常年为负值,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失业率屡创新高。印度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与其高校发展伴随而来的大学生失业人数的上升、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息息相关[8]。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存在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创业教育也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重视,高校需抢抓机遇,把握时机发展与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使创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驱动力。

(二)重视大众化创业通识教育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精神与意识

欧美国家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个阶段都包含各种形式与程度的创业通识教育,使青少年在进入大学前就对社会上的企业、公司、职业、创业等通识内容有所了解,从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而我国中学教育真正重视的还是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学历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学生升学为唯一追求和终极目的,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创业精神与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一生如何发展,或关心不够,或根本未予关注。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企业、职业与创业了解甚少。初中等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缺失,而且由于历史上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与意识。创业者是青年人的骄傲,最优秀的学生才选择创业,创业走向成功,创业报效祖国的主体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缺乏创业的原动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这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得不到多数大学生的共鸣,创业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与竞赛,并不是想将创业项目实施与转化。其最终目的是为出国、考研、考公务员、进外企与大型国有企业增添砝码与资历。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需重视大众化创业通识教育的开展,在开设具体的创业教程和培训课程之前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培养创业精神与意识为目的创业通识教育,使创业成为大学生的群体性思想,成为青年人的时尚潮流,点燃青年人创业的激情与对创业教育的渴望。

(三)整合自身学科优势,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别与层次的创业教育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都以原有优势学科为基础,通过与原有学科之间的整合,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如商学院模式创业教育整合了其原有管理、金融、财务、贸易与经营等学科资源,而理工科模式则是文理结合,发挥理工优势,突出科技创业。其次,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基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如印度发挥了自身的语言优势,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行了“拿来主义”,但又根据经济与科技与欧美存在差异、家族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特色的师徒制模式与家族企业管理项目;新加坡高校则扬长避短,中西结合建成了国际化办学的模式。此外,国外高校还对创业教育的类别与层次进行了区分。不同类别的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与重点不同,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资质的学生其创业教育的内容、计划与方法都不一样。有聚焦式的精英项目,也有全校性的大众项目,有的强调创业精神意识培养,有的侧重创业知识传授,有的重视创业实践与经验,针对性强,节省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创业教育资源,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创业教育模式,应立足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整合有利资源,不追求大而全,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循序渐进地形成适合自身的创业教育模式。

(四)建立有力的校内外支持体系,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施

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强而有力的支持体系。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创业教育从体系中得到了众多政策、资金、师资、技术与服务的支持。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地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通常处于“边缘化”,游离于正规教学之外,没有专职的指导老师,而且教师基本上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因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得到政策、岗位设置、师资培养、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孵化资金与场地等实质性的支持,并整合管理、教学、科研、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后勤等方面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内支持体系。其次,校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是高校创业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来自政府、企业、基金会、协会、创业者等机构与成功人士的支持渠道,探索有政府、企业参与的孵化器和创业园的发展与完善,探索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引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场地、设备以及专业的指导,为大学生优秀的创业计划提供融资与项目转化服务,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降低创业风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此外,高校创业教育还需有合作与国际化的视野,与国内外大学某些顶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最前沿的教育成果,开展合作办学与师资培训。

(五)打造高校创业教育精品实践项目与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创业就业教育 篇10

一、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特征

不同国家对创业教育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 但从各国开展情况来看, 创业教育有三大目标:了解创业、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使少部分人真正成为企业家。因此, 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 创业教育的保障。

政策和资金是创业教育的保障。各国政府对于没有资金积累的大学生在创业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制定了相关政策, 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部门。例如, 新加坡政府每年用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的资金不少于20亿新币 (约8亿人民币) , 成立了经济发展局, 制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并且每年派学生赴美创业型公司学习等;英国政府是创业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之地;美国的创业教育不仅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学校和社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形成了“政府—社会—学校”三者相结合的创业教育系统,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创业教育理念转变。

创业教育理念从功利性逐渐转向非功利性。国外创业教育起步早, 发展快。他们已逐渐从功利性的创业教育转向非功利的系统性教育活动。他们认为, 创业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企业家。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识创业的一般规律、理解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 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例如, 法国现将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育事项, 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作出了“为了每个学生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 韩国将创业教育视为对于国民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教育。

3. 优化创业教育实施环境。

通过各国经验可知, 学校、社会在创业教育中都担任着重要职责。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成立相关机构, 把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中, 而且有些国家还将其设立在基础教育中, 例如, 英国高校设立专门创业教育机构、配备专职教师, 瑞典的高校成立创新创业中心等。不仅内部环境提供支持, 外部环境也得到优化。国外大学创业教育有来自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校友等社会各界资源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

4. 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为创业教育目标。

现今, 国外都将创业教育看作一种提升大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各国不仅通过在学校为学生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 而且特别重视创业实践。他们鼓励大学生假期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 如通过“暑假创业项目”让学生开办公司等。

二、国外创业教育带来的变化

1. 创业教育能够增强抗风险意识。

2007年4月, 美国次货危机爆发后向国际金融危机演变, 并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各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美国整个社会和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因为危机带来的就业困难而惊慌失措, 这与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密不可分。创业教育教会了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培养了学生的违纪意识和风险观念, 使得不少大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就业挑战, 敢于应对就业困难和冷静处置就业风险。

2. 学生价值理念的改变。

创业教育所带来的实际效果, 绝非缓解就业压力这么简单、直接、短期。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金钱和财富, 更多的是价值理念和人生态度的截然不同。

3. 创业教育可提升创业主体的创业能力。

创业主体是创业过程中的能动因素, 是创业型就业的实践者。因此, 发展创业型就业的关键在于培养创业主体, 核心在于培养更多、更优的创业主体。而创业教育对于培育创业主体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系统且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 不仅可以大力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生存能力, 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 从而使有创业意识的主体像创业家、企业家一样去思考问题和面对问题。

三、国外创业教育对我国创业型就业的积极影响

就业一般分为创业型就业和传统型就业。创业型就业即指个人、家庭或团体 (若干个人的组合) , 通过依法登记设立企业组织, 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包括生产、加工、研究开发、分销、服务等内容) 而实现的就业。而创业型就业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就业的一种重要类型。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转变, 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也要向创业教育方向转化, 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国外的创业教育比我国起步早, 发展快, 且成效显著, 为我国向创业型就业方向发展提供参考并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1. 创业教育可培育大众创业的文化氛围。

国外创业教育不仅建立了由上至下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及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和关注, 宣传创业者宝贵经验和成绩, 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因此, 创业意识和思维深入人心, 为大众创业培育了尊重创业、鼓励创业和宽容创业失败的良好文化氛围。

2. 创业教育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 不少大学生一直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就业思想观念影响, 打算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创业教育的开展, 开始将传统的就业导向转向创业导向, 找一份稳定且安逸的工作不再是大学毕业生的目标和出路。国外的创业教育显示出教育体系不止是在培养“好的雇员”, 社会需要更多优秀的创业者, 需要打破流水线、让产品和业绩突破老套和陈规的创新者。如果教育是培养流水线上的就业者, 那么教育也就沦为流水线。所以, 创业教育是引导就业观念转变最有利的突破口。

3. 创业教育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

国外的创业教育带来的实际效果绝非缓解就业压力这么简单、直接和短期。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创办公司, 更多的是着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开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公民, 培养的是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本领。它不仅对将来走向商业发展方向的学生有重要意义, 对有志于投身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的学生也有相当高的价值。创业教育, 其最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真正的内在兴趣并敢于创造志趣。从这个意义来看, 创业教育是育人树人的重要途径, 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有效保障。

4. 创业教育可优化就业结构。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悄然变化, 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方面“用工荒”, 另一方面“找工作难”的现象, 而且这种结构性矛盾正变得日益突出。而国外的创业教育的经验显示, 实施创业教育及培训, 能够切实帮助创业者掌握必要知识、资讯和技能, 从而降低创业风险, 规范创业者的运营行为, 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因此, 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考虑, 创业教育能够优化全民的就业结构。

四、结语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型就业体系的日益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的道路。从国外各个国家创业教育的盛行开展中可看出, 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有着质的飞跃, 其给我国创立创新创业教育和开辟新的就业体系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为此, 高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转变, 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也要向创业教育方向转化, 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国外的创业教育比我国起步早, 发展快, 并且成效显著, 给我国向创业型就业方向发展提供了参考且非常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国外,创业教育,创业型就业,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魏小琳.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9) .

[2]李福华.创业型就业与创业教育[J].软科学, 2000 (1) .

[3]焦金芝, 季光明.关于加快发展创业型就业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4) .

[4]湛秀枝.关于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7)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业就业教育】相关文章:

创新助力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08-19

创业就业07-18

就业与创业教育07-24

青年创业就业04-14

创业就业案例05-17

就业创业05-27

就业与创业07-12

创业就业春联08-30

就业、创业培训05-10

创业带动就业05-16

上一篇:自然山水审美下一篇:优秀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