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发展

2024-07-29

高端发展(精选十篇)

高端发展 篇1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为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 全球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成为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的战略重点。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 2014年, 广东的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看, 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会加快转型升级, 原本依靠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增;而居民消费结构也正从一般性的物质需求向“文、康、乐、寿”等高端服务需求升级。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GDP中的比重也快速提升。但由于香港一直扮演着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现代服务的主要角色,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左右, 远低于国际上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家 (地区) 的水平 (一般60%以上) 。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 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 广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 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对于提升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总体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一) 定义

——国际。现代高端服务业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汇, 国际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阐释, 但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近年来, 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及新兴业态, 欧美发达国家制定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切实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或区域的支柱产业。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出的与现代高端服务业最为接近的概念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美国商务部认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指显著依赖专门领域的知识, 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OECD指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技术及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 包括IT服务、软件服务、工程服务、数据库、管理咨询、R&D服务、广告、工业设计、医疗保健、广播影视和文化等。

——国内。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国内也是一个新概念, 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尚不明确。2012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科发计〔2012〕70号) 对现代服务业作出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有学者认为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强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 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深圳市政府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山东省发改委在近期形成的《促进我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 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以提高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 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它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提供的是高端服务, 依托的是高端人才。

——课题组。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 结合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近期实地调研基础上, 经过认真分析讨论, 对现代高端服务业做出如下定义:现代高端服务业指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处于价值链高端, 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

(二) 特征

——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对技术、管理、流程优化等战略性核心要素投入的需求巨大。从事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企业自身就是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来源, 企业发展所需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产业发展潜力、空间巨大。现代高端服务业对物质形态投入品的需求越来越小, 受国内市场规模限制小, 开放度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低, 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巨大, 因而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

——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现代高端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其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中商务模式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能级提升的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传统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得以改变, 形成新的市场形态和经营业态, 资源的不断整合和产业的更加专业化分工, 催生出大量的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

——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现代高端服务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系数, 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 能刺激经济增长, 促进结构升级, 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经济运行, 增强发展软实力。

(三) 构成

在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分类和范围界定的基础上, 结合省统计局现行的现代服务业年报分类, 根据课题组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理解, 将如下八大产业归类为现代高端服务业: (1) 金融业, 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 (2) 信息服务业, 包括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联网、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手机媒体、云计算等工业化中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 (3) 科技服务, 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 (4) 现代物流, 包括水运、航空、仓储、邮政、批零等; (5) 现代旅游, 包括高星级酒店、大型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休闲设施、专业性旅游服务商、邮轮游艇、养生保健服务、大型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旅游会展等; (6) 商务服务业, 包括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研发咨询等; (7) 服务贸易, 包括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等国际业务; (8) 文化创意产业, 包括动漫影视、现代传媒、创意设计、会议展览、教育培训等。

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现状

广东服务业规模优势突出,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现代高端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全国领先, 在制度建设、平台打造、业态发展、企业与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见表1、2、3) 。

1.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广东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初步构建起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2009-2020年)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均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 明确了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发展领域;二是出台综合政策, 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等, 构筑服务业整体支撑;三是细化专项指导, 如《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以及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意见》、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和省经信委关于生产服务业、电子商务、会展业的“十二五”规划等, 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2.打造了一批发展平台。广东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平台的布局建设, 打造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领域的特色产业平台。一是开发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 以及中新 (广州) 知识城等, 为广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提供了综合性、全方位的高端载体依托;二是建设各类服务产业集聚区, 初步形成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 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 以及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深圳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服务产业基地, 其中深圳港2014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1727.55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三, 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年研发创新产品近5500件、直接拉动工业产值约400亿元, 为构筑以珠三角为中心、粤东西北为辅助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发展优质高效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建成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等大型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培育五行、创新谷等提供创业辅导、交流培训、筹资融资、产学研合作等孵化器功能的专业公司, 其中创新谷建成全国首个融合技术、产业、资金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国际化、专业化孵化器, 累计培训创业人员2万人次、投资孵化项目20多个;四是打造高端宣传推介平台, 培育出中国 (广州)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 (深圳) 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 (珠海) 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务会展品牌, 其中广州2013年会展总面积达53.22万m2、位列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 为加快提升广东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劲推力。

3.培育了一批新星企业。广东通过建设服务产业良好营商环境, 培育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新星企业。其中, 深圳华侨城创新打造“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 构建集合游戏、社交及电子商务功能的“中国智慧旅游在线”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年产值近10亿元, 获评“亚洲智慧旅游企业示范单位”和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四强;广州动景公司研发的UC手机浏览器全球下载量突破15亿人次, 月使用量 (PV) 超100亿, 拥有逾4亿用户, 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浏览器;唯品会是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率先在国内开创名品特卖电商模式, 拥有会员6600多万、合作品牌11000多个、独家合作品牌1400多个, 目前约占国内移动端电商总业务量1/3比例, 2013年实现净营收106亿元, 获评2012年度最佳电子商务企业、2014年度《财富》中国500强。

4.形成了一批新兴业态。广东注重促进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涌现出一批具有坚实市场基础的优势服务业态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服务业态。目前, 广东已经精心布局形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为主体的优势现代高端服务领域, 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其中仅广州便拥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800多家、电子交易额超过100亿企业10家, 有太平洋电脑、易网通、环球市场、唯品会、欢聚时代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上市企业。同时, 供应链、冷链物流、健康服务、移动视频、互联网金融、检验检测等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加快发展, 形成了优视、洛可可、久邦数码、中经汇通、梦芭莎等全国领先的新业态企业。此外还有紧跟市场需求出现的私人投资顾问、独立评估、信用调查等新型专业高端服务。

5.涌现了一批本土品牌。经过数年发展积累, 广东服务产业已经成功孕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本土品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国内首家动漫上市企业奥飞动漫的原创动画电影品牌“喜洋洋与灰太狼”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品牌价值最大的动漫卡通品牌之一;深圳华强的“方特”主题公园、《熊出没》等拳头品牌, 产品成功打入伊朗、乌克兰、南非等国际市场,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 成为广东文化新兴业态中的亮丽品牌;林安物流作为“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 拥有集物流信息交易、招投标中心、结算中心、第三方物流总部等为一体的“中国最佳物流园区”林安物流园, 以及运用“车讯通”等特色软件面向全国12万司机会员、5万多家企业开展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的林安物流网, 打造了物流业具有权威性的“广州 (林安) 公路物流价格指数”。

(二) 发展特色

1.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中不断发展, 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和腹地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现代高端服务业则通过发挥其强力的外溢性和渗透性, 推动制造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产品功能和附加值通过高端服务业要素的融合大幅提升, 高端服务业依托庞大的制造业良好基础, 在生产与服务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催新新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 在满足制造业需求的同时获得显著成长。

2.依托全国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依赖与深入运用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特质之一, 而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化先导区, 具备相对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1/4以上、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互联网普及率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66%、居全国前列, 信息消费规模达6400亿元、占全国1/4以上, 尤其是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为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各业态领域提供高效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支持, 促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先进经济形态快速发展, 进而拉动整个现代高端服务产业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服务业主要领域的市场化特征也十分显著。近年来广东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专业服务人才培育、服务业对外交流合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为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激发服务业企业竞争活力, 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服务。广东民间资本投向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民营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在多个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中小微高端服务企业也十分活跃。

4.充分发挥开放先行区优势。优越的对外开放环境是广东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有利基础, 更是广东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突出优势。粤港澳台四地合作不断深化, 有效带动着广东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稳步发展, 极大延伸了广东在内陆的发展腹地;与欧美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交流, 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跨国合作平台, 持续推动着广东与这些区域之间在资源与市场的交流互补。广东利用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 为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作出先行探索, 营造了较高开放度的发展环境。

(三) 主要存在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对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国内现代服务业发达省市而言, 广东在服务产业工作统筹, 财税支持、资金引导、人才引进、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存在一定差距。如上海、江苏都专门出台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文件, 浙江设有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部分市、区服务业发展局, 2014年共安排信息、科技等八大类服务业重大项目310个、计划总投资3689.4亿元, 统筹效果、扶持力度都领先于广东。受制于重工抑商的惯性思维影响, 广东既有的扶持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地, 突出体现在服务业税费负担较重, 22.3%的宏观税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用电高于工业收费标准、尚未实现“同网同价”, 用地需求也难以有效满足。此外, 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新产业概念, 缺乏统计界定及系统监测, 制约了对相关产业的分析评估与科学规划。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广东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市场仍然有待规范完善,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需要加快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实质性转变, 文化、物流、信息等现代高端服务业不少行业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政府部门间政策和管理不衔接、不配套, 企业多头申报、多头检查, 运营效率受到一定制约;通关、商检等方面限制较多, 便利性有待增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带动作用亟待加强;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自身的市场化运营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仍有欠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粤东西北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3.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确立。广东的服务业具有规模优势, 但在高端业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尚未有效确立, 产业链深化与拓展不够, 如极具代表性的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在2013年的占比分别为6.14%、2.84%, 明显低于北京 (分别为14.47%、8.97%) 、上海 (分别为13.07%、4.80%) 、江苏 (分别为6.44%、2.27%) 、浙江 (分别为7.89%、5.16%) 等省市, 在国际业务竞争方面也弱于邻近的香港地区。在各服务行业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优势品牌的塑造, 以及对总部经济的打造与集聚等方面, 与京沪等地都有较大差距。

4.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待进一步凝聚。高端人才是实现服务业由低端转向高端、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的关键因素, 但广东的人才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55万人、高层次人才26.5万人, 2013年以来, 全省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一直处于1.4以上高位, 不足以支撑现代高端服务业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专业服务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还存在体制创新发展不足、职业培训链条不完整、人才交流市场不发达等问题, 导致服务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广东引进和留住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优惠政策也不突出, 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子女教育等配套保障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江苏等省市对高端服务业人才实施强有力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进一步削弱了我省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

5.重大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各类产业园、创新平台、交易市场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 存在着资源集聚效应不强、配套保障措施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等问题, 公共技术、交易、行政、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资源共享机制欠缺, 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这些都制约着新业态孵化和企业的高端化发展。

6.金融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现代高端服务业领域较为突出。相当部分服务企业如从事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 天然属于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初创企业往往存在有形资产少、发展风险不确定等情况, 难以有效获取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支持。政府对企业扶持政策大多以资产、人数为评估标准, 这些企业也被排除在外。针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少, 对相关业态的整体支持力度不足。

明确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选择

(一) 发展路径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国际视野、市场主导”的方针, 充分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结合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势, 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扶持引导, 着力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促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满足民生发展需求, 把广东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具有引领力、集聚力、示范力的现代高端服务业高地。

(二) 发展方向

——根据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围绕产业链条延伸, 选择有助于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围绕“智慧城市、宜居城乡”建设, 选择有助于优质生活圈打造的民生导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省打造带动中国发展更强引擎的需要, 围绕珠三角粤港澳台和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 选择有助于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历史使命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三) 发展重点

根据前述三个选择方向, 结合国家部署、广东省情及国内外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新趋势, 建议近期优先发展以下八大重点现代高端服务产业。

——金融业:把握国家批准广东建设自贸区重大机遇, 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融资租赁公司兼营商业保理、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金融创新模式。支持粤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港两地创业板市场跨境上市, 争取在深交所推出港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风险投资、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 逐步转变为现代全能型银行集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产权交易所,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支持总部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推动建立一批全国领先的省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与合作。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广东省建设信息化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 打造辐射全国的金融信息服务基地。

——信息服务:突出发展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手机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发展壮大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户广东。集中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示范工程。重点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的信息服务品牌。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 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产业联盟, 促进产业间渗透融合和市场供需双方的沟通衔接。

——科技服务: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提升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和创新驿站的核心服务能力。围绕科技服务产业基地搭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国家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和防范。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现代物流:按照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规划的要求, 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区域和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网络建设, 提升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服务能力。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等枢纽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提升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集疏功能, 构建海、陆、空出省物流大通道。集中建设一批行业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基地, 重点推动现代物流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鼓励发展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推动企业开展以托盘标准化为突破口的物流标准化建设。

——现代旅游:推动岭南文化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江河湖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加快培育邮轮游艇和低空飞行等高端休闲旅游、养生医疗和养老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工业旅游、商贸会展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各地特色旅游集聚区发展壮大。擦亮广东“美食天堂”品牌。鼓励以华侨城集团、岭南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以旅游为核心业务兼及会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其他现代高端服务业务的龙头旅游企业。

——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经济鉴证、市场营销、专业会展、广告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着力提升商务服务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集中培育本土大型专业服务企业和品牌服务机构。依托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大型商务型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培育一批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展会。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落户广东。加强粤港澳商务服务业合作,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创新。

——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 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 大力发展金融软件外包、金融产品研发外包、金融数据处理与灾备外包、银行卡业务外包、财务核算外包等金融后台服务贸易, 积极开拓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服务外包。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服务贸易市场布局多元化发展。

——文化创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动漫网游、数字设计、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平面媒体、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产业。弘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 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科技、金融、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广东动漫城等国家级文化创意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扩大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 (东莞) 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等文化创意平台的影响力, 支持腾讯、奥飞、长隆、励丰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民营领军企业和本土品牌做优做强, 推动广东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和新兴服务业态走向世界。

加快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 探索建立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

建立健全与高端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推进机制及工作机制。加强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 借鉴浙江等省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经验, 设立省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下属办公室, 建立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 加快制订出台省推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统筹推进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等工作, 集中力量破解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 突出现代高端服务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抓紧制定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立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 结合宏观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及考评等保障体系,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体系, 实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

——注重区域、产业间战略规划的衔接协调。加强与国外、港澳台地区服务产业的分工定位、协调互补,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深度融合,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引导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科学布局, 实现省内各区域错位竞争、集聚发展。

——建立完善与国家统计口径相对接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从统计工作规律出发, 明确相关业态领域的边界定位, 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制度, 加强对各业态规模、增速、结构等的连续性跟踪监测, 促进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

(三) 加大财税金融与用地用电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在整合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研究设立扶持现代高端服务业专项产业基金, 合理设定分类扶持标准, 提高对重点业态领域、重大发展项目、集聚区建设的资助额度。

——制订支持地方和企业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借鉴江苏、浙江经验, 研究、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 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对重点发展产业企业给地方财力贡献的税收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以政府奖励形式反哺企业, 支持其加快壮大发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积极性, 对地方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各重点产业对省税收贡献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由省财政以奖励形式予以返还。

——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支撑体系。加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试验探索,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 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等抵 (质) 押贷款业务, 引导广佛莞民间金融街与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对接, 鼓励民营银行、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公司、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与P2P等市场平台创新支持中小微服务企业, 支持优质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适时通过“新三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

——进一步加强用地保障。修订完善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 逐步增加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建设用地比重, 对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鼓励各级政府将实施城镇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 优先用于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产业;鼓励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 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 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对被认定为高端服务业的企业实行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由各地自行安排, 制定服务业用电、水、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时间表, 尽快实现全省覆盖。

(四)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质量提升。进一步明确各集聚区的发展重点, 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保障, 切实增强集聚区的资源集聚力和产业辐射力, 打造若干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和核心竞争力的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先进典范。

——把珠三角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现代高端服务业基地。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和中新 (广州) 知识城为引领, 深化广州、深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联手港澳新 (加坡) 打造世界级高端服务创新中心, 支持两地争取国家资源, 大力引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或国际组织和机构。引导现代高端服务业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 推进金融服务、交易平台等大项目落地,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入驻。

——推动建设区域性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发挥珠三角现有产业基础优势, 盘活粤东西北特色地域资源, 有序推进现代物流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孵化基地等集聚区建设, 实施现代高端服务业强区 (县) 培育工作, 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群, 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示范区、示范行业。

(五) 提升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功能

——整合提升各类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整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各相关综合服务平台, 加强部门合作、资源共享, 优化提升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产品认证、产权保护、创业融资、人才集聚、交流合作和项目申报等专业化服务。

——推动大型会展平台发展升级。从技术支持、行政服务等全面着手, 重点提升广交会、文博会、高交会、动漫节、旅游文化节等会展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珠宝、家具等一批区域专业会展, 推动各层次商务会展平台发挥整体辐射作用。

——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融资、技术、设计、营销、咨询、管理、培训等服务支撑, 鼓励以连锁运营等模式推广优质基地与平台发展经验, 发挥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的外溢效应。

——推进高端服务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产业特别是新兴业态服务标准的制 (修) 订、实施和推广工作, 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高端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

(六) 完善现代高端服务人才保障体系

——创新现代高端服务人才利用模式。推广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园、深圳洛可可公司柔性引进和利用国际一流人才的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突破地域障碍、降低整合成本, 推广以平台运营、项目合作、任务承揽等灵活形式整合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

——面向全球延揽现代高端服务业优秀人才。创造人才引进便利渠道, 扶持一批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重点引进高端服务创新团队、创业型领军人才、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实用人才;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 加大对总部企业核心高管等领军人才的激励力度, 实施个税 (可以政府奖励方式代替免征个税地方所得部分) 、子女教育、住房等优惠政策, 全面构筑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的优越环境。

——加强服务人才市场化培训与专业化管理。强化市场化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实施企业与高校、职业教育基地等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高层次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定期选派优秀人才赴境外深造;创新各类专业服务人才资格认定与评价机制, 明确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可自行评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管理部门承认资格, 探索与港澳地区及国外开展各类专业人员资格互认工作。

(七) 更加重视对新兴业态的培育和扶持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规划引导。评估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基础实、价值定位高的新兴服务业态, 制定出台专项产业规划与引导扶持政策, 加强市场准入、资金用地、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 推动新兴业态成长为新的产业制高点、经济增长点。

——打造和延伸新兴业态产业链。鼓励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 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领域谋求突破, 培育一批国内同行业中技术领先、业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 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广东服务高端品牌。引导新兴业态中小微服务企业走“专、尖、特、新”道路, 密切与业内大型企业集团分工合作, 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动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八) 鼓励大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

——加快现代高端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 抓住广东获批建设自贸区的机遇, 推广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港澳医疗机构在广东执业试点工作经验, 加快推动电信、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及专业服务等原外资准入限制较严格领域扩大开放, 拓展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途径。扩大八大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转移。

——鼓励外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集团跨国发展。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外和港澳台企业深入合作, 跨境实施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 在境外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组织构建跨境服务产业网络体系, 提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地位。

(九) 营造法治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县高端民宿发展探析 篇2

当前,全国每年拥有30多亿人次的旅游者,1-3日周边短途游的比例占七成以上,国民休闲旅游消费为主线的消费模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加之国内社会由于老龄化人群日益增长促使“复思、怀旧”的社会气氛日加浓烈,仅仅依靠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进而使得原本在国内名不见经传却一直以“情怀”为基调的小众民宿行业,迅速焕发生机,并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政策上的关注和支持,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风口”。

一、柞水高端民宿发展现状

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把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作为主攻目标,把打造精品景区、精美城镇、美丽乡村“三大会客厅”作为主要任务,集全县之智,聚全民之力,全力打造距离西安最近、旅游投资最热的“旅游福地”,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的“天然氧吧”,要素齐全、设施完善、景点密集的“山水画廊”。已成功创建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4家,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秦岭美丽乡村3个、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建成五星级标准酒店2个、四星级标准酒店3个、三星级酒店3个、商务酒店和家庭旅馆280家、农家乐300余家、高端民宿5处30多家,基本涵盖了高中低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拥有旅行社3家,建设旅游购物超市、门店60余个,形成了景区景点日接待量达3万人次、宾馆饭店日接待量达6000人次、农家乐日接待量达2万人次的能力。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733万人次、创收40亿元,分别增长22%和24%;2018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516万人次、创收28.9亿元,分别增长42.35%、46.27%。

县内高端民宿主要分布在4a级景区牛背梁所在地营盘镇朱家湾村、溶洞地质公园周边的下梁镇东甘沟村以及即将创建3a级景区的木耳小镇附近的下梁镇西川村,共5处30多家。目前,运营相对成熟的主要有阳坡院子、花锦园、云林小屋、97号客栈等,日接待旅客280余人,目标客户群主要为景点观光,定价大多为600-2000元区间。高端民宿区按照“室内五星级、室外五千年”打造,具有食宿、娱乐、休闲功能的升级版农家乐和传统特色餐饮农家乐,充满浓郁的陕南民居、民俗与农耕文化,是寻找乡愁与怀旧的好地方,每年5-10月份柞水旅游黄金期一房难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层次较为初级。柞水的民宿经济总体停留在“山山水水”上,依附于牛背梁、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木耳小镇等景区周边,除了看景、吸氧,剩下的就是发呆、打瞌睡,旅客体验度、参与度不高。农旅结合不深,开发的旅游农产品不多,农产品附加值未体现出来,经营效益普遍较低,对周边农户农产品的产业带动不强,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对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不明显。

(二)地域特色不明显。高端民宿不同于传统的“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买农家货、享农家乐”,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植入了地域文化艺术元素,成为一种来源于乡愁又高于乡愁的感观享受。而柞水目前高端民宿产品重模仿轻创意,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无论是建筑风格、室内装潢等硬件设施方面,还是食宿服务、体验分享方面都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巧妙创意和服务供给,乡野、乡土、乡俗、乡情、乡风和乡土文化等要素缺乏有效的串联与融合,面对高端民宿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看,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营销宣传力度不够。高端民宿经济也是一种网红经济,诸如裸心谷、浮云牧场等很多高端民宿都是由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带火的,而我县民宿行业从业者品牌意识仍不够强,民宿经营者宣传营销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回头客”、口碑宣传等,影响力和传播度不高,行业部门缺乏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每年投入的旅游营销费用中,也大多聚焦在对景点的宣传上,民宿并未当做真正的卖点。

(四)产业发展监管乏力。尚未就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县内高端民宿经营主体主要为县旅投公司及几家私营企业,管理经验匮乏,基本属于自我发展状态,缺少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分类指导标准和有力的行业监管措施,存在服务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三、关于加快发展我县高端民宿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高位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打仗要有战术,发展要有规划。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全县民宿发展的布局规划,依据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实际,结合乡村振兴等要求,对我县现有民宿发展进行摸底排查,并根据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不搞同质化,分区域打造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休闲愉悦型、美食体验型、健身养老型等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

(二)围绕吸强引强,提升发展品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据2016年中国高端民宿行业报告消费人群分析: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收入较高且稳定;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喜欢乡村返璞归真的生活;平时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适度放松;对居住条件和自然环境要求较高。消费高端民宿人群,对性价比普遍关注度较低,偏爱“轻奢”体验,对品质要求极高。民宿的灵魂是情怀,蕨宿、栖食號、莫梵、三秋美宿、遥远的山等一批全国顶尖民宿品牌,无一不体现了开发者对生活美学的执着追求,对文化独特的审美品位会给民宿产品打上深刻烙印,注入艺术性、时尚化的美学灵魂。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浙江德清化腐朽为神奇把猪圈改造成每年约2000万营业额的“猪圈茶吧”,还有桐庐的“牛栏咖啡”牛栏咖啡等等,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人和工商资本开发高端民宿。选择一批便于开发且房主流转意愿较强的村(点)进行开发试点。定向在艺术大师、先锋设计师中选取有意于民宿经济的,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让大师们回归到农村,在“土”与“洋”之间寻找结合点,拔高整个民宿经济的高度,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三)依托乡村振兴,加速产业集聚。围绕乡村振兴要求,结合当前建设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农家乐特色村、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不同类型的高端民宿,凸显民宿的地域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依照打造特色,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产业融合和产值带动,对民宿产业集聚区的镇、村进行产业引导,最大限度的利用村落中的乡土资源,如农田、果园、乡村家禽等小动物,以及生产生活工具、场景等,配套现代休闲理念,形成极具乡土性的乡村体验产品,提升游客的度假情致。发展相匹配的特色种养殖业,将蔬菜瓜果、水产养殖、花卉种养等基地与民宿进行联动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体验内容,提升民宿魅力,带动农户和村集体收益。

(四)强化品牌宣传,打造网红目的地。莫干山作为中国民宿的鼻祖,已经把高端民宿造成了景点,这与浙江的大手笔造景、大思路营销密不可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围绕“秦岭山水、美在柞水”品牌,强化政府、行业协会和民宿经营者的三方联合互动,对民宿进行统一规划包装,以民俗文化的主题立意为核心,同时又突出个体民宿的自身特点,整体设计柞水民宿形象,打响柞水民宿品牌。西安市推广的“中国年、最西安”等一些大活动,成功带红西安,摔碗酒等成为打卡景点,充分学习借鉴,利用好地缘优势,把人流引入柞水,用好抖音、头条、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让陕西周边游客想到民宿度假就能想到柞水,进一步提升柞水民宿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柞水民宿成为网红。

(五)聚焦生态宜居,实现健康发展。环保是民宿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2017年4月,大理掀起了史上最严的环保整治风暴,洱海周边近2000家客栈餐馆全面关停整治,至今当地民宿业仍一蹶不振。2018年7月秦岭北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启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治理活动全面拉开,柞水位居秦岭南麓,生态环境良好,一旦破坏,对高端民宿发展将是致命打击。随着环保愈加严格,民宿业必须从起步阶段全面规范,将引导和限制结合起来,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管网,安装污水处理池、净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等,确保环保达标,才是民宿能够长久存活的根本。

发展高端 实现升级 篇3

会议先由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陆长安作“从China Print 2013看印刷装备发展新趋势”的报告;之后针对“发展高端 ,实现升级”的主题,谢普南教授分析了国外高端胶印机最新发展动态;曹鹏院长讲解印刷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及应用;张致远理事长对关于印刷机械制造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进行分析;刘学智总经理详细透彻地阐述发展高端、实现升级的企业思考。

为了更好地为会员企业服务,印刷机械与控制专家委员会(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增补几位新成员,分别是北京印刷学院曹少中任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聘北京印刷学院罗文秋任专家委员会秘书,威海滨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迟寿斌、玉田县盛田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叶理明、浙江炜冈机械有限公司王燕山、陕西北人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薛志成4人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主题为“处在发展变革、转型升级时期的企业应对”的讨论环节,众多企业家代表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与行业发展,为参会企业代表提供参考借鉴。

本次年会,代表们立足行业,共同探讨印机企业的发展,分析当下的市场环境,帮助印机企业找到应对发展变革、转型升级时期模式。

浅议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 篇4

高端农机装备特点主要体现为“三高”:一是价格高, 价格普遍在几十万元以上, 大型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甚至高达二三百万元。二是性能高, 机械作业效率、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驾乘舒适性高。三是技术含量高, 普遍采用机械、电子、液压、信息一体化技术, 具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 实现了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

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这是打造农机化强省的重要支撑。我省是农机化大省, 但还不是农机化强省。“大”主要指体量大、块头大, 具体体现为农机总量大, 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 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多。“不强”主要指“体质”不强, 具体体现为农机装备结构不够优, 老旧高耗能机械比重偏大, 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不同区域机械化水平不平衡, 短板和薄弱环节还不少, 农机经营效益不高。打造农机化强省, 需要在优化装备结构, 补齐发展短板, 提高经营效益, 增强“体质”上下功夫。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发展高端农机装备是其中的关键支撑。

其次, 这是实现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虽然我省农机化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 但是放眼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的农机化层次还比较低, 虽然多数作物、环节、区域农机化已经实现了“有机可用”, 但还没有解决“有机好用”的问题, 迫切需要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机化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 由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升, 其中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 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始终是躲不开、绕不过的必经之途。

第三, 这是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主要举措。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 由单环节到全过程, 由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 由种植业到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 “在一切能够使用机械操作的部门和地方, 统统使用机械操作。”这是建国以来几代人的美好梦想。迈向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目标, 向我们提出了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的要求。

最后, 这也是抢占新一轮农机工业制高点的重要机遇。山东农机工业在全国举足轻重, 拖拉机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国首位, 占全国总量约1/4。但是, 也要看到, 安徽、河南等省农机企业在奋起直追, 国外知名农机企业也纷纷到我国布局。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对我省农机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高端农机装备涵盖众多领域和方面, 要紧扣实际需求, 突出发展重点, 发挥综合优势, 集中定向用力, 在农业急需、条件成熟的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突出四方面重点。在粮食作物机械方面, 重点发展能够实现免耕、变量分层施肥一体化作业并具备导航作业、漏播及堵塞监控等功能的宽幅精量播种机, 具有导航定位、故障诊断、主要参数实时采集与自动监控功能、喂入量10公斤/秒以上联合收获机, 大型粮食干燥机和秸秆收集打捆机。在经济作物机械方面, 重点发展大型采棉机、花生联合收获机、大蒜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农田动力机械方面, 重点发展200马力以上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拖拉机。通用作业机械方面, 重点发展地隙轮距可调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遥控喷药“小飞机”和遥控微型履带喷药“小坦克”等高效低残留植保机, 以及大型液压翻转犁。

发挥好三个优势。一是农机企业优势。骨干农机企业是高端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的主体, 比较发达的农机工业是我省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省已经形成潍坊、聊城、日照、临沂、济宁五大产业集群, 其中潍坊被授予“中国农业机械之都”称号, 涌现出以雷沃、五征、时风、常林等为重点, 集大马力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大华、国丰、巨明、金亿、工力、宁联等为重点, 致力于土地深松、免耕播种、联合收获等关键环节复式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农机企业, 以东泰、弘盛等为重点, 致力于经济作物机械研发生产的农机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较高的创新积极性。如雷沃重工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经费, 2010年至今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0亿元, 其中欧洲研发中心投入已超过10亿元, 雷沃阿波斯5130型拖拉机荣获欧洲“年度拖拉机银奖”, 科技创新能力获得海外认可;五征集团每年都设立产品创新奖、技术创新奖和管理创新奖等奖项, 重奖创新成果。下一步, 要加强政策扶持、规划引领, 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发展步伐。二是农机教育科研优势。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是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主体。我省教育科研体系比较健全完善,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均设有农机类专业, 并建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农机科研单位, 省级有农机研究院, 市级有7个农机研究所;我省农机企业中建有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为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三是农机推广鉴定维修优势。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基本健全, 其中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共1893个, 质量投诉机构128个, 维修管理机构148个, 教育培训机构144个, 试验鉴定机构1个, 在职人员1.4万人, 可以确保高端农机装备从试验鉴定、示范推广、教育培训到维修保养、使用管理“全程无忧”。

高端窗帘店发展的根本计划 篇5

2015年罗马国际襄阳店发展的根本计划

市场状态基本分析

2014年刚过去,迎接2015崭新的一年必须让业绩突飞猛进,做出对市场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更着重针对内部管理作出相应调整,实施相应的营销手段和内部管理体系及专业培训。2015年房产更是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楼市“受凉”家具“感昌”,窗帘也跟着“萎缩”对整个装修装饰行业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但刚性需求仍然存在,结婚的新人、有条件换房的家庭,都还是会再次买房、装修。但我们销售模式也要尽早转型,从店面等待转为主动出击。

店面情况基本分析

本店于2014年12月27号正式开业,业绩并未有突出表现,其原因分析如下

1、消费者面对新商场的开业还未有更多认识、了解和认可,商场整个活动的策划力度是否很大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业绩的产生。

2、刚进入全新行业,针对同行市场未进行深入透彻调查、了解和分析,未做好自已的市场定位,没有固定客源,开业之日又是进入行业淡季之时。

3、内部员工对正确的销售心态、销售技巧和专业知识未有很好掌握,不能精准扑捉顾客心理。

4、店面陈列整体概括的看起来奢华档次,但是实际上区域未划分清楚,影响着整个店面形象,而我们所主推的欧式针对的是高层品味人群。款式较为复杂,价格相对较高。但在二三线城市多数消费者居家装修装饰基本以现代都市、现代欧式和现代中式、混搭为趋势。这些风格简单,在价位上不算太高基本大众都能接受。整个陈列突显杂乱,必须做出调整,以应对旺季的到来。

5,面料方面单品太少不丰富,客户选择率较小。

6、售后跟踪方面欠缺,维护一个老客户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收获比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低50%,所以定期要做电话回访维护。

7、面临着近两年整个市场的冷淡,硬件的齐全已不能满足,多数商家已经不单单在店面等待客户的到来,而是要全面走出去打响自已的品牌知名度。联盟活动势在必行。

襄阳店——2015计划

计划内容

一、人员管理培训

二、店面细节陈列

三、销售渠道开拓

四、销售总额制定

五、店面促销活动

六、客户维护跟踪

襄阳店——2015计划

计划实施

一、人员管理及培训:

为了店里的规范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员工敬业精神,树立良好心态撑握售技巧,结合店面实际情况特制定岗位制度和培训。

A、工作制度:商场及店面实行工时制岗位日工作8小时,每周6天工作制。

B、工作时间:周一上午9:30——12:00 下午12:30——5:30 中午有30分钟吃饭时间。C、周六和周日不得休息,周一至周五之间可以和同事调休,调休前需向负责人请示 D、周一至周五9:35分开始开晨会,10:00结束。结束后开始进行专业知识培训12:00结束。

E、员工应自觉遵守上下班时间。到上班时间还未到岗即为迟到,凡未到下班时间提前离岗即为早退,当天按旷工处理。实际到岗和离岗时间均以考勤记录时间为准,如需外出提前向主管说明外出原因否则视为早退。请假理由不充分或有妨碍工作时公司可不予给假或缩短假期或令延期。请假事先无法办理请假手续须提前一天以电话向主管报告解释情况并于事后3天内补办手续,否则以旷工论处公司员工依本规则所请假如发现有虚伪事情者除以旷工论处外并依情节轻重予以惩处直至除名。(具体看考勤制度)

二、店面细节化陈列:

卖场陈列是最有效的实现品牌文化进一步传播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陈列是艺术也是销售工具。更是一种商业模式,因为它的职责是服务于销售,是吸引顾客购买欲望的重要途径。好的陈列能让顾客在第一时间里决定是否购买。

本店面的陈列区域调整,把中式、现代,法式区域做出来。中式区域挑选要极具内涵,部分饰品要处理。时尚现代区窗帘要上些素静色,可选静面混搭。配饰简洁大方,此区太小无须配床。法式区设计要比较抢眼,具体款式以此次展会最新款为主。按照200平方店面35个大样半年内最低要更换5个大样,如果生意非常不错的情况下更换一半更好。如此才能给顾客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销售渠道开拓:

①、网络电子商务——公众微信平台宣传: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是宣传的最低成本的品牌途径。运营微信公众平台,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目的,就是最大范围的扩我们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实际上,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公司和产品的大量信息,相当于可以产生二次销售和多次销售的产品。因此,应当把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当作我们的一项产品进行全方位营销。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商业,哪里就有盈利空间。据第三方统计80%的手机用户开通了个人微信,其年龄涵盖了小学生至老年人,各年龄阶层的人群。截止目前腾讯已拥有4亿的微信用户,7亿的qq用户。消费者才是企业追逐的目标,人的数量决定了财富的数量。

微信营销的趋势与巨大利润空间,微信营销是继微博后的最大营销机遇其势不可挡,已严重冲击着传统的销售渠道。

②、装修设计公司合作: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家装家饰也慢慢往高品质要求,所以必须依赖于装修设计公司所提供的订制性风格,所以与市里各装修装饰公司设计师合作也是我们渠道开发之一。

襄阳店——2015计划

③小区广告宣传活动:配合商场的小区活动的同时,自已店面定期每月或每星期活动策划。活动之前可到交盘的小区发传单作为宣传,或和物业合作找场地挂大样进去。

④亲朋好友介绍:要把我们行业信息传递出去,让身边的人都知道。有朋友有熟人需要时就直接主动来找我们,优点是信任度大,流失性小,稳定性强!

⑤冠军联盟活动:不仅仅要靠着店面等待销售,同时各种联盟活动也刺激着消费者。对于一个刚驻当地的新品牌来说,成功的联盟活动不仅是很好的销售渠道也是一种宣传,更是得到好口碑建立好信誉的重要途经之一。话又说回来做好一个店面仅仅靠联盟活动做大做强的想法,也很难支撑能长期发展.要想做得好还要从基础开始,基础做得好,不做或少做联盟活动的品牌和经销商,但也能傲视市场的也不在少数。

1、前期联盟策划:A、首选确定自已的定位寻找8-13家当地国内知名品牌有活动经验的经销商加入,如橱柜、地板、卫浴、瓷砖,空调家电等。

B、选择高端酒店介入第三方参于主持。

C、选择活动主题(如降价会、砍价会、慈善捐赠会、超低团购会等)执行活动内容(根据所选择的主题制定主题内容)2、中期联盟合作:

A、选择真正的领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异业联盟活动作为线下抱团取暖的方式之一,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盟主或灵魂人物,众多品牌谁都是牵头人,任意拉拢组合那也绝对是完全看在利益之上;当活动效果不好时,联盟内部就很快形成相互推诿,互相指责的态势,而盟主更是被攻击的头号对象,盟主不给力联盟不盈利,俨然成了内部成员的口号。如此看来盟主真是不好当!因此盟主的选择就显得极为重要,其选择标准可以这样:第一,盟主一定是当地市场,自身行业内的资深人士,经营时间长,经营的品牌实力雄厚,生意做的比较大,在当地生意场上是有口皆碑之人;第二、盟主人选一定是人格魅力十足,人脉资源丰富,公关交际力非常强;第三、盟主必须是管理、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上乘,能够领导一帮人做事情。只有这样的盟主才能服众,才能带领大家伙将事业不断推向胜利。

B、选择核心品牌成员: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异业联盟尤其如此,其本身就属于一个相对松散的社会性组织,如果还缺乏核心的品牌成员,缺乏以点带面的意见领袖,即使有一个魅力十足的盟主,也孤掌难鸣难撑大局。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异业联盟要形成真正的团队,也必须保证所有成员的心在一起,因此也必须要有核心的品牌成员,担任联盟的主要工作职务,这些品牌成员在当地也一定是生意经营较好,品牌实力足够,同样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号召能力,执行相对比较强,且在团队活动中能够起到主动和带头作用,始终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够紧跟联盟的步伐保持不离不弃的忠诚度。

C、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异业联盟作为一个组织或团队,也必须要有维持其基本运作的大家伙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的规章制度,定下的制度也必须是大家都要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奖惩分明,要不然就是一盘散沙,今天开会这个不来,明天开会那个有事,完全没法形成统一的思想,更谈不上良好的工作分工,有组织无纪律的状况屡屡发生,这活是永远没法干好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工作分工、会议制度、奖惩制度等等,都是确保活动能够顺利执行和效果体现的保障。

襄阳店——2015计划

D、规划长期合作战略:异业联盟是做活动有钱大家赚,组织好活动结束后,效果好或者不算太好,一定要做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完善团队。有些联盟成员遇到一些情况立即心猿意马,甚至今天跟这几个品牌一起联盟,明天又换几个品牌继续另一个联盟;联盟活动结束后,大家就直接是作鸟兽散,全然没有了联盟的概念。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联盟没有长远发展与合作的规划,只看利益的组织永远都只是短期行为,异业联盟要能长期存在牢固不破,就必须要做长期规划。

E、后期配合资源共享:总的来说,虽然异业联盟是一种抱团取暖的简单组织形式,但其内部的运作绝对不能只是个形式而已,特别是在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家居建材品牌都希望能够跟着一个有保障的组织共同打拼,跟着联盟共同进退,所以也不能只是看做活动与否,或者活动效果好不好,更应该在不做活动的时候,联盟保持紧密的团队合作,做好联盟内部品牌资源的共享,联盟成员间保持相互默契配合,为消费者搭建起一站式购物的平台,逐步建立起异业联盟的口碑和品牌效应,真正的从长计议方才是异业联盟的共赢之道

3、后期运作分析:结合“销量=客流量X成交率X客单价”这个公式简单分析一下他如何在联盟活动中体现。

A、“客流量”联盟活动的本质就是资源共享,最直接的就是客户资源共享,这也是联盟经销商最为看重的一点。为了实现强大的客流量,提前卖卡是其聚客的手段,各个品牌通过店面卖卡、电话卖卡、小区卖卡等方式锁定精准客户,并利用盖章领礼品的方式让买卡客户进入其他合作品牌了解产品,推动进一步成交,最后多次通过电话、短信和礼品、价格的诱惑使客户来到现场。

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某个品牌的知名度一般,美誉度一般,销售团队一般,主动营销很弱,或店面位置、面积、数量一般,卖卡数量就会很少,卖卡质量就会很一般,甚至出现水卡、假卡,导致客户到场率很低,客户质量很差,和后续的签单率很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品牌如果本身在当地的基本素质跟不上,就会导致客流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哪怕即使签单还不错,但联盟里面其他品牌不一定容得下你,因为你对整个联盟的贡献率很小,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你加入进来影响了其他优势品牌的签单,拉了后腿,没有达到大家想要的“资源共享”这个目的。

话说回来,你如果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销售团队,主动营销,店面数量、位置、面积有很强的优势的时候你平时的销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即使没有活动你的销量也还可以。所以联盟活动对于你来说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其实做促销的本质作用也就是锦上添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的品牌宣传,品牌美誉度打造,销售团队打造,主动营销实施,店面布局,店面位置争取,店面面积扩充是多么的重要,这些才是我们客流量提升的基础。

B、“成交率”有些加盟商做联盟活动时,很多把价格压得一低再低,认为只有价格低才能签单,价格低是签单的唯一优势。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现场放价是让客户看到今天和以往的性价比,而非价格最低。通过联盟活动成交客户是经销商的最直接目的,但现场签单多少是由很多原因决定的。

第一、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成交率的保障。现场的客户再多,也不一定是自已的菜,因为平时不做宣传,不做推广,客户来了也不一定就能看上,虽然已经零利润。

襄阳店——2015计划

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加美誉度再加上现场的价格优势才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在活动中不止一次发现很多国内大品牌在现场签单一般般,而一些在整个国内市场弱势但当地强势的品牌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前期工作做得好;

第二、销售人员产品知识、销售技能良好,是签单的保证。签单率最终是靠销售人员的软实力实现的,来了大量客户,能不能签下来是在于个人了。在某次活动中,某品牌共6个签单人员,总共签单22单,但老板娘一个人签单11单,其他5个人(导购+设计师)才签11单,这说明什么问题?团队不行,联盟把人给拉来了,价格也放到最低了,但自已人员不能签单,可想而知平时签单的也只有老板娘,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业绩的。这说明日常就没有训练和打造团队,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第三、销售人员的数量多,是签单的重中之重。联盟活动来了几百家人,几百个客户,整个活动时间也就那么几个小时,签单实际上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海战术。日常注重团队建设的品牌,肯定会有主力人员和后备人员,这是一个团队的组成,没有团队是做不好生意的,没有团队整个联盟下次也不一定愿意拉着自已做,毕竟整个活动是需要较多人力的,总不能人家出专业人员,自已总是雇佣临促或让安装工去凑数吧?

第四、日常售卡时的客户积累,是订单的基本保证;每每问到经销商联盟活动准备的怎么样了?大部分会说整个联盟卖卡XX张,咱们的品牌卖卡XX张了,自己卖卡多就是底气,就是成功的基本保证。从整个联盟各个品牌的卖卡数量上可以直接看出这个品牌的日常营销手法和团队、店面的实力。毕竟一次活动的客户分为自己卖卡客户和联盟成员贡献的客户,如果自己积累的客户质量和数量一般,而把主要目标放在联盟带来的客户身上,是很难对签单数和签单率有保证的。

第五、现场布置的吸引力,是签单的重要因素。活动现场一般有8-13个品牌,什么样的展位最能吸引客户?没有进过专卖店的客户凭什么只听报价和现场一两款产品就直接交定金?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独特的展位布置,需要特色的产品,有吸引力的产品演示等看得到的东西促成签单。

其实在一场联盟活动中,决定成交率(也可以理解为签单)的因素是很多的,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因素不是现场的简单降价问题,而是在日常经营中自身提升的原因,只有自身强,只有平时在品牌打造、团队打造上下功夫的品牌才能在活动中签到更多的单。

C、“客单价”客单价是指客户成交的金额,常做联盟活动的人员都知道参加此类活动的客户一般消费能力中等或偏低的客户很多,这也导致活动结束后经销商大呼:都是小单!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到达现场客户基本上选择特价品(利润非常薄),哪个便宜他买哪一个,他认为稍贵一些的产品去另外品牌买,最后自己组合,这也会导致两个同类产品的工人在一个客户家做事的现象。

其实提升一场活动的客单价是有着技巧的,比如在活动设计时通常为了吸引客户眼球制造噱头,把某一款产品定得非常低,甚至低于出厂价,利用这个产品刺激客户下单,但会往往提出要求,比如要消费满多少才能订购这个产品,或要买哪些产品才能买这个产品,这样一搭配整个单值自然就高了很多;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客户去专卖店转单的时候,说服消费者

襄阳店——2015计划

订购其高价位的产品,当然这就需要销售人员说服能力了,笔者了解过有些成功的经销商和品牌转单提升率非常之高,几乎90%的客户都能接收最新推荐的产品,这样自然而然整个客单价就提升了,而死板或比较差的销售人员则转单提升客单价的成功率就很低,推荐来推荐去就把客户推荐跑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客户只定一款产品的时候利用设计师或自身的搭配能力将配套产品销售出去,如某客户只定了自已品牌的窗帘,通过销售人员的推荐最后把衣柜、玄关、床、床头柜等一系列产品全部卖了出去,把价值一万五千元的单做到将近10万元。

大家都知道,联盟活动现场只是交个定金定下今天的价格而已,除非那些之前就在店面把品牌、产品了解的非常透彻的客户,而这些客户对自已的产品、品牌已经接受了,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说白了就是能便宜更好,即使不能便宜说不定也会定自已的产品;其他客户大部分则都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之所以会下单,除了自已的品牌、价格优势,还有的承诺,如“XX天之内不喜欢可以退款”,“这里场地有限,店面更多,具体您到店面去选”之类的话术,抓这些客户才是重点,真正到了店面就要看你导购的能力和店面的产品展示和产品系列了,这些方面强了不仅可以提升客单价,还会避免出现退单等令人恼火的问题。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提升联盟活动订单的客单价的主要因素是导购员的能力,店面产品展示,店面产品的配套性等因素,而不是简单的现场问题。

联盟营销活动怎样做?综上可见,不仅仅是做一场促销或联盟这么简单,而是抓住“客流量”、“成交率”、“客单价”这三大关键因素,这三大因素又是由团队、品牌、店面、产品、服务、管理、营销等多方面构成的,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升的,这需要长期积累,从一点一滴逐步做起。这也正印证了那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销售总额制定:

3月份:5万

8月份:20万

4月份:10万

9月份:25万 5月份:10万

10月份:30万 6月份:15万

11月份:35万 7月份:20万

12月份:50万 2015年总销售额度:220万

罗马公司总部制定2015年进货额度为60万

五、店面促销活动:周活动 季活动 年活动 3.15 5.1 10.1

襄阳店——2015计划

内容

1、产品折价让利 要点:直接价格折扣 实例:打折销售,减价销售 分析:损失利润,恶性竞价

2、赠品销售

要点:提供附加赠品,搭配销售 保证质量,档次符合,对象符合 实例:买窗帘送1888元床品4件套

案例:金额满****元窗帘,送价值4件套一1套(平时零售:1888元,在各大商场这种提花工艺布料打完折也要1000-1800;)

3、现金返还

要点:购买成交,返还现金

实例:购物10000元,返还1000元

4、凭证优惠

要点:凭卷凭票凭证优惠

实例:凭优惠券或其它信物,优惠一定幅度 分析:发放控制,有效期限,优惠程度,实际价值 5、联合促销 要点:直接价格折扣

实例:家具和窗帘壁纸互惠联合促销 分析:互相优惠,目标对象统一 6、抽奖销售

要点:购物参与抽奖,现场或者集中开奖 实例:商场经常举办

分析:普及面、中奖率问题可信度、公证度问题 7、有奖参与

要点:设置活动,参与有奖

实例:填写有奖问答卡,参与抽奖。分析:针对购买未购买顾客都可 8、公关赞助

要点:赞助社会公益事业和重大赛事 实例:特困助学,希望小学,体育赛事 分析: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亲和力 9、人员推介

要点:卖场设置专门促销推介人员 实例:促销员,临促等

分析:扩大产品信息,提高顾客认知,动态实体沟通 要点: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高的服务承诺 实例:工艺第一

售后清洗.免费安装,设计 分析:通过服务来提升品牌形象,对顾客负责 10、老顾客回访

襄阳店——2015计划

要点:对老顾客进行定期的回访,跟踪服务 实例:24小时回访,信访.分析:做好老顾客的挽留和服务,提高回头客和顾客推介,拉动新顾客 11、社会热点炒作

要点: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稽核产品进行炒作

分析:利用热点事件,扩大影响力,带动产品销售,但是要注意炒作的过头和不合时宜,好事变坏事

12、独特卖点炒作

要点:集中炒作某一产品卖点,体现差异化

分析:集中优势,获取差别化顾客青睐,针对特定用户 13、其它创新促销策略

要点:全新的或者改进的有效促销方式 实例:文化促销,情感促销等

分析:新奇特促销手段,更好的促销效果

企业大学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篇6

来自海信学院、联想学院、神华管理学院、中兴通讯学院等20余家企业大学校长和负责人,以及特邀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远东控股集团200多位中高管参加此次论坛参加了此次高端论坛。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张希兰为本次大会致辞,她谈到,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企业学习世界先进经验的必然途径,远东致力于改善企业教育,培育“德国式工人”,将人才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推动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前瞻 篇7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 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 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 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十二五”期间,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正旺

2015年,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各个装备行业或将研发出更多新成果。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中的五大高端装备重点领域, 国家相关部门将给予全面支持。具体扶持措施包括, 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元器件、材料实施免税;进出口银行的金融支持等。作为《规划》中的两大重要方向, 相关部门更是对轨道交通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规划》提出,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 到2015年,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 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 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 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 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 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 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 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 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020年,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 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 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轨道交通已步入黄金发展期

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铁发展最快、系统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预计至2020年,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km, 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将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标志着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步入了黄金发展期。

我国高铁逐渐实施着“走出去”的计划, 2014年7月, 土耳其安伊铁路二期项目成功通车, 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进军海外的重要一步。虽然高铁输出对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短期业绩影响不大, 但高铁技术作为轨道交通最前沿的技术, 通过国家对高铁技术的宣传, 很好的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处于世界最前沿, 对我国整个轨道交通车辆的出口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

《规划》指出, 轨道交通要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 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 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 满足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规划》中强调, 要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 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 完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和开发。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160km/h速度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 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 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等。

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 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 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或将再传捷报。

海洋工程装备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几年来,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较好发展基础。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 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形成品牌, 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

2014年4月22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m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 搭乘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南海中央盆地完成了海上试验并通过了海上验收。“海马号”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 并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此次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关键技术, 并在关键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是我国深海高技术领域继“蛟龙号”之后又一标志性的成果。同年5月, 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自升式9000m海洋模块钻机井架及提升系统, 顺利完成了载荷试验、应力测试等全部试验, 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是我国超深井海洋钻井装备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根据《规划》要求, 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 海洋工程装备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 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 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 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航空装备方面, 《规划》指出, 要以市场为主线, 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 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 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 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 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要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 大型客机实现首飞, 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 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 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 突破大型客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 增强创新能力, 并且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

航空装备开辟“新航道”

目前, 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飞机获得适航许可。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大型运输飞机研制能力, 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 创造了条件。据悉, C919机体结构对接基本完成, 力争今年实现首飞。业内专家表示, C919大型客机项目对我国大飞机制造、甚至高端制造业都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卫星产业加速向“空间设施”迈进

《规划》要求, 卫星产业发展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 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大力发展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 加快中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建设目标覆盖全球, 规模庞大, 整体性强, 技术难度大, 是大型复杂航天系统工程, 是国家整体科技和工业水平等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 已成功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日臻成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 将对全世界开放, 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中国还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并实现各阶段的无缝衔接。

2015年, 遥感卫星的发展热潮同样方兴未艾, 中国的高分4号卫星计划在年内升空。据悉, 高分4号是在高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行, 它可观测的面积大, 而且还能长期对某一地区固定观测。

智能装备引领“智能工厂”时代到来

在智能制造装备方面, 《规划》特别指出, 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 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 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 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 空间工程,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进, 以3D打印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十分迅速, 企业应用积极性高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近期以来, 工业机器人开始悄然而又快速地走进大小工厂生产线。当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中国工业正迎来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产变革。普通工厂生产车间的生产和管理变得更快捷、高效, 智能设备引领“智能工厂”时代或将到来。

高端装备“走出去”还要分步走

目前, 引进国外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已经越来越难。核心技术的研发决定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例, 目前, 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 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 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此外, 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 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 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和起步期, 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 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 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不足, 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 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 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相比于国外仪器仪表, 中国的高端仪器仪表行业仍处散弱格局, 普遍体量偏小。国内市场仍以外资企业为主, 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而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方面没有形成一套自主的理念和系统, 即使购买国外的软件, 还是很难做出附加值高的产品;硬件方面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 成本无法降下来;硬件之间的细节配合亟待提升, 最易出故障地方主要是机械部分、软件冲突, 软硬件配合度不高;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

面对诸多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曾指出, 从我国当前现状及趋势出发, 全面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 必须深化改革,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 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第一阶段, 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二方阵, 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第二阶段, 到203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 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第三阶段, 到205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发展高端产业要正确理解产业集群 篇8

另外, 产业集群的生成是有条件的, 并不像有些地方推广得遍地开花, 泛化是不合适的, 这取决于当地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合作的程度、创新的环境以及消费者的挑剔程度等重要因素。我认为, 产业集群的特点一是产业聚集;二是企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倘若缺乏这些因素, 企业间没有联系, 各自经营, 就不叫产业集群。

其次, 关于政府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短期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 长期来看是有利的。经济发展是波浪式的, 有高峰便有低谷, 出现低谷是正常的。政府在面对危机时, 重点要扶持民生行业, 像医疗、交通、教育等问题。科技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规模是1 9亿, 其每年资助约1万个企业, 效果显著.针对产业集群高端和低端的问题, 我认为低端产业集群不一定需要转化和升级, 国际上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像意大利产业集群主要以纺织、制鞋、家居甚至玻璃产品为主, 但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像服装类, 融入创意依旧可以提升档次, 在国际上完全具备竞争力。所以说, 并非高新技术、高科技的东西才可以走国际化市场之路。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议 篇9

一、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拉动辽宁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013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5%。辽宁拥有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全部7大行业, 在185类产品中, 有58类居全国前6位, 占31.4%。同时, 还拥有1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189个省级技术中心, 涵盖机床、轴承、石化设备、重型矿山设备、输变电设备、船舶、汽车和机车等行业。

经多年积累, 一批国有重点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 沈阳机床名列世界机床行业首位。一重集团自主研发15000吨水压机, 成功攻克百万千瓦级核电全部大型锻件。瓦轴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在中国轴承行业排名第1位, 世界排名第15位。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超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产品产能达10万兆伏安, 位居世界第一。在航空装备领域, 沈飞集团在钛合金机械加工、大型复合结构件的数控加工、复合材料加工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沈阳黎明创下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多项第一, 承担了多个重点型号的新机和系列发动机的生产和修理。在海洋工程领域,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拥有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和重工五大产业, 位居世界造船企业前5强。在轨道交通设备领域, 长客股份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生产各类铁路客车累计30000多辆, 占全国运营车辆40%, 生产各类城轨车累计6000多辆, 占全国运营车辆50%。大连机车的电力机车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设计制造的50多种不同类型机车, 多数成为我国铁路客货运输主型机车。

二、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拥有高、精、尖技术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目前, 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原创能力不强、动力不足, 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微乎其微, 绝大多数企业的核心技术靠并购海外同行业企业或引进海外同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 真正能自主研发的企业所占比例不足20%。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后, 没有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能力, 仅仅局限于“拿来主义”。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 造成企业的发展受人牵制, 这种局面严重阻碍了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步伐。

2.科研产出与企业需求不对称,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的技术来源通常有三个渠道, 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同行业企业。辽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原创技术只有靠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提供。而辽宁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往往又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失之交臂。对于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低的科研成果,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往往想找个好婆家, 不愿卖给资金力量薄弱、研发创新能力低的本土企业;而对于技术含量低, 生产成本高的科研成果本土企业又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形成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科研成果大量外流, 技术更新的速度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3.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制约企业创新发展。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缺乏技术专家和优秀的技术人才。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等, 人才的不均衡分布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因为人才缺乏而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 只能借助外脑或引进技术来推动企业发展。同时,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也非常缺少专业技术工人。以阜新市为例, 阜新有职业中专20所, 在校21600人, 而焊接、数控、车工等在校生仅有1600余人, 专业技术人才缺失严重。

三、加强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1.创建独立研发机构,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先进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足发展的灵魂, 只有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 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研发机构, 如将国家工程 (重点) 实验室、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等能代表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对于企业而言, 一是有了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 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研究适合自己的产品, 即学会“造血”;二是被政府确定为指定的研发中心或试验室, 又是一种无形的广告, 提升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企业摆脱了长期技术创新受制于人的局面, 夺回了快速发展的话语权;四是企业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2.形成产学研用链条式发展, 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撑。构建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合作体系。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对接, 推进产学研用链条式发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订单式”立项, 而不是盲目的追赶社会潮流。既减轻了财政负担, 又筹集到了企业支持的配套资金, 使合作发挥最大效力。通过共同研究、技术共享方式整合优化资源, 形成行业内资源共享, 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撑作用。

3.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完善企业用人机制。人才是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一是完善辽宁人才引进机制, 鼓励企业用感情、用事业、用待遇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 加大力度引进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专业人才, 把优秀者留在辽宁, 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二是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 制定有效的人才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三是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物、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摘要: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需要, 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仅能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装备保障, 还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目前, 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 但技术成熟度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高端制造装备, 如高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飞机导航仪器仪表, 高速列车的刹车系统基本上由国外垄断。因此,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辽宁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上海高端航运业发展模式研究 篇10

国际航运中心向亚洲转移

进入21世纪以来, 亚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地和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地, 这就为国际航运中心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奠定了基础。2009年亚洲有8个港口列入全球10大集装箱港口中, 欧洲排名第一的鹿特丹被连续两年排名第10, 而且鹿特丹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增幅也是比较靠后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超过新加坡一跃成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港口。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中国港口的吞吐量较2008年比有所下降 (表1) , 但从总体上来看, 中国的港口吞吐量仍处于上升通道。在排名前10中中国大陆的港口占了半壁江山, 此外, 天津、厦门、大连、连云港、营口等港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上升势头强劲。

2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从2000年开始, 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外, 香港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和航空客货运量始终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到2010年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又恢复到了2363.9万TEU (标准集装箱) , 居世界第三位, 香港港口服务业另一个有较强优势的方面便是转口贸易服务 (图2)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intermediary trade) 或再输出贸易 (Re-Export Trade) , 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 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 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交易的货物可以由出口国运往第三国, 在第三国不经过加工 (改换包装、分类、挑选、整理等不作为加工论) 再销往消费国;也可以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由生产国运往消费国, 但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并不发生交易关系, 而是由中转国分别同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交易。

从图2中可以看出出去2000-2001年和2008-2009年贸易指数有所下降之外, 香港的转口贸易发展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包括港口及配套业务在内的核心行业的经济收入, 虽然只占香港GDP的4%和总就业人口3.4%。但是一般估计, 包括贸易、金融、保险等服务在内、整个与港口有关的经济收入, 却占到香港GDP的20%, 相关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5%。香港航运业的发展良好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 硬件基础设施过硬, 香港港口的自然条件良好, 航运服务体系完善, 船舶融资市场发达, 道路网络完善, 电缆对外连接能力居亚洲首位等等; (2) 优越的软件环境, 良好营商环境和成熟的航运服务业群。香港奉行自由港、单独关税区、低税率、资金及信息自由流动等政策, 特区政府本身也以廉洁自称, 营造出最自由、经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

3上海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自国务院提出建设“两个中心“意见出台之后, 上海港航运服务业抓住机遇, 不断探索在高端服务业方面寻求突破, 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居世界第一, 而且上海港本身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上海港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 但是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 说明上海港的实体物流增长已收到一定的限制 (表2)

货物吞吐量-亿t, 集装箱吞吐量-百万TEU

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优质运输企业,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度国际货运代理运输企业资信评估结果有6家达到A级及以上标准, 国际船舶代理运输企业资信评估结果有6家达到A+及以上标准, 国际班轮运输企业资信评估结果有16家达到A-及以上标准, 而到了2009年这三个数据分别为16、9、20, 这个评估数据结果也从侧面反应出上海的航运运输企业的发展状况。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超过60家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 这些地区总部和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和投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对上海的国际航运功能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这其中洋山深水港的一二三期工程建设一共吸引了超过44家中外知名企业的参与, 涉及的经营范围包括:第三方物流、贸易、船代、报关、保险、金融等多个直接参与物流服务或为物流服务提供配套支持的业务。外高桥港区及保税区、保税物流园累计合同外资金额超过120亿美元, 保税区已吸引超过90家营运中心落户, 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吸引的各类项目总投资也将超过400亿元, 陆家嘴、浦东大道两旁遍布金融机构和海事企业, 形成“陆家嘴航运一条道”。

4上海向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学习的地方

上一篇:群众工作理论下一篇:用户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