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

2024-08-29

军队院校(精选十篇)

军队院校 篇1

为确保从源头保证学员的高质量、高素质,应把淘汰程序提前到录取阶段,目前,各院校都根据考生成绩网上录取,对预招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社会关系不了解,仅能看到本年度考试的文化水平。对于军校而言,文化成绩只是录取时众多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思想、体能基础、成长经历都应该综合考虑,确保优中选优。笔者认为,军校应组织联合考察组到各招生地区与学生“面对面”之后再进入录取程序,随即组成的考察组任务是“全程跟踪”学生的各项检查和审查,对预招对象进行简单的思想摸底、社会访查和基础体能测试,了解每名预招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确保从源头保证高质量,及时淘汰在思想上、政治上、体能上不适合军队的学生淘汰并移交地方招生办公室。

2 军政基础训练阶段

军政基础训练是为了实现由青年学生向军校学院的转变,为完成后续学习、训练任务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学生能否成功成为军人的重要历程,也是淘汰程序的关键环节。由于军政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学习生活无不充斥着辛苦、艰难,还有由于教学方法或者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训练伤。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需要的是绝对忠诚等特性的人才,学生则要伴随汗水学会忍耐、坚持等多种品质,在此过程中会有思想上动摇的、坚持不了的等等,对于这些不能适应部队生活的学生在思想工作没有效果的前提下,应及时淘汰。因伤病留下疾病或无法根治的,应移交地方民政部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由军队和地方建立专门基金保证其生活和医疗经费,并在各类政策中予以倾斜,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则移交相关地方院校继续学习。

3 学习生活阶段

目前,军校通常采用考试和考察两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价,而学员领导能力评价、学员品德评定、学员综合素质评价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案和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在现行模式中,学员淘汰率低,这就直接制约了人才成长竞争激励机制的完善。笔者认为,要立足未来战争需要,应把思维创新、组织协调、团队指挥等全面素质纳入淘汰体系。由于军事指挥专业的学员在毕业后将成为部队基层指挥员,如果没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就很可能在战争中将自己及团队置于危险之中,为避免“亡羊补牢”应从源头培养学员综合能力并从严把关,对不适合指挥岗位的学员要及时调整专业或移交地方院校。

其实,对于院校本身而言,增加淘汰手段、严格淘汰程序都相对简单,而淘汰后的处理则要军队和地方方方面面关系的协调,目前需要尽快解决的就是地方接收院校的确定。军队与教育部门在军校学籍注册、专业设置上再进一步完善,根据军校分布情况共同商定相关地方院校,并确定相关专业、学制等规章制度。对于所有淘汰者则要根据相关规定作出相应抚恤和补助。

4 完善淘汰制度的措施

完善的淘汰制度是军队院校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优秀的军队指挥人才的需要,是新形势军事变革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笔者认为有一下几点:

4.1 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考试制度

淘汰制度要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客观、公正、科学的考试制度来支撑,这一制度包含了标准的制定、考试的公正实施等,考试是检验学员学习情况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淘汰制度的运行中,教学管理者必须给学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试环境,对学员的的考核必须能够充分反映学员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既不能只重视知识而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庸才”,更不能造就道德低劣的“社会蛀虫”,同时还要突出对学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考察。

4.2 建立一定的转学机制

目前军队院校淘汰的学员一旦因成绩原因退学,学生只能选择回原籍重新参加高考,学员本人及家长也将退学看成人生的重大失败,而较少认为这是人生路上一次小小的挫折或考验。如果因成绩被退学的学员可以转入较低层次院校就读,就可以减少这种人生上的挫折感。同时,高校之间要做好被淘汰学员的转学接洽工作,包括学员在新学习环境中的心理调适,互相承认学分以缩短转学学员的学习年限等等。

4.3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使用淘汰机制

由于各院校在办学规格、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院校在使用淘汰制度时可以区别对待。而对于军队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实行淘汰制度,原因有三:(1)军队院校的特殊体制,决定了军队院校不像地方院校那样进行扩招,只能维持在校小的规模。军队院校是提前录取,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在这种招生基础之上,完全有可能实行淘汰制度。(2)军队院校是面向部队进行培养,这就决定了军队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工作单一。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重新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适合在部队工作,绝不能在花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之后,培养出一个不能胜任部队工作的毕业生,所以必须实行淘汰制度。(3)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军事水平还比较落后,我们不能仅仅将培养目标定位低水平的合格,而应该想世界上优秀的军事院校看齐。为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军校学生,打赢未来的战争,必须加强淘汰力度,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 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淘汰制度作为一项有效的“反激励”让学员的学习有了新动力,其积极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军队院校教育中引入淘汰机制具有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作用。虽然其存在一些局限,但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一体制,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吸收和采纳。

参考文献

[1]王德林.高校考试“末位淘汰制”之适用性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2]俞波.浅析军校生长干部学员末位淘汰制度[J].管理观察,2011(4).

2013年军队院校(范文) 篇2

2013年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政审、面试和体检时间

作者:信息管理张 来源:未知 日期:2013/6/16 16:52:22 人气:11

52013年报考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的考生,要做好政审、面试和体检准备。报考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的政审时间为6月13日至26日(军校政审需要到所在区县的武装部去领表,然后到公安部门盖章,张店区武装部政工科电话2880236),面试时间为6月27日至7月3日;体检时间为6月27日至7月4;军校面试体检地点联系电话:0531-51679641,地点在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历下区人民医院,济南市文化东路73号)。

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 篇3

关键词:军校;任职教育;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作为培养军队初级指挥员的任职教育院校,大部分都是从学历教育转型而来,当前教学中以教为主、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思维和习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还比较严重,在这些院校中推广“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提高学员军事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准确把握“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是教学中最一般性的方法,只要教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问题教学法。只不过在任职教育中需要的不是一问一答的简单问题教学。当前很多院校使用的想定作业、案例教学及互动式、学导式等方式方法,是广义上的“问题式”教学。这一点基本都取得了共识,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还要进一步深化。

1.1 “问题中心”教学的实质是将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过程 在“问题中心教学”中问题不是教员主动提出来的,而是学员根据教员呈现的教学情境,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与能力,从脑中自发产生的,是“学为主体”的直接体现。这就说课堂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教员和学员一起解决,这些问题要能够引起学员对信息的积极探求和产生新的观念。应尽量避免“为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做法,否则就是“伪问题”。

1.2 “问题中心”教学是一种围绕能力生成自主行为的教学理念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解决的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形式问题,而是效果问题,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要围绕提升能力来有效地反映,体现在良好的教学效果上。传统教学中学员只是“听—记—练”,处于被动状态。问题教学中学员则是“思考—探索—掌握—创新”,处于主动状态,更倾向于“夺取”知识,这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军队初级任职院校教学理应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 深刻认识当前推进“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存在的现实差距

“问题中心”教学理念深入落实的良好景象,应该是课程专题设置针对性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员思维被极大激活、学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要达到这种境界,目前差距还比较大,必须正视。

2.1 教员认识上的差距 有人望文生义简单领会,把问题罗列后嫁接在课程、课题与课堂的某个部位;有人把问题看成学员接受知识过程的一种“障碍”,用来留作“作业”或来考查学习成绩,目标是克服它;还有人将问题仅仅当作获取知识的手段,认为问题是工具性存在,问题本身是不重要的,掌握知识才是关键。有的教员认为如果不用“问题”也能使学员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就不需要使用“问题”。如果必须使用“问题”才能让学员掌握知识,当知识被学生掌握后,“问题”就被抛弃了,这是“伪问题中心”。

2.2 课程架构上的差距 当前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还不尽合理,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具体内容上往往过于强调系统性,与任职教育需求不相适应,即便是专题设置,也是知识性章节的改版,而且对每个课程的“茎”,或者说“轮轴”梳理还不够清晰。

2.3 教员教学能力上的差距 教员应该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任职经历、较强的研究思考能力,尤其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把握“通透”,这样才能从容地落实“问题中心”,目前这些要求都满足的还是凤毛麟角。

3 “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对军校教员的要求

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最终还要看教学效果。“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落实“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有“问题”的理念,还需要教员做大量的艰苦工作。

3.1 通透课程目标与内容,成为“问题”的主宰者 所谓通透就像读书一样越读越薄,把教学目标与内容烂熟于胸,只有在心里将课程目标、内容融化成有价值的“问题”,将课程设置成针对性很强的有研究价值的专题,才能使自己所呈现的内容确实以“问题”为中心,对学员所提任何“问题”游刃有余。

3.2 积极进行课堂预设,做有心的预设者 预设不是简单罗列,更不是把看起来很简单的理论转化成问题。而是从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实现途径入手,将教学内容内化成一个“主问题”,若干个“支问题”,并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情境、预测更多的可能,对学员的“问题”做充分预测,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启发诱导。

3.3 灵活进行课堂调控,做机智的调控者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落实“问题中心”的主阵地,教员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灵活把握,因情的变化,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随机开发课堂“问题”,另一方面适时利用“旧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问题”,使课堂闪光,使学员顿悟。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要处惊不乱。课堂中往往会有意外出现,要把意外当作一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员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二要求同存异。以往课堂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学的着力点多滞留在求同性,很大程度上磨灭了学员多彩的个性。教员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并帮助个体形成适合各自特点的“差异目标”。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这种差异,使每个学员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最优发展。三要巧妙“留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原野的窗子”、“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优秀的“问题”教学不应是面面俱到,而应给学员留下一定的“空白”,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在教员和学员相互“补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学的合力和张力,提高教学效果。切莫用 “一言堂”、“满堂灌”压制了学员的自主思考、情感体验和探索创造。当然,“留白”不等同于空白。“留白”是有意为之,是经过思考选择之后留下的空间,其主旨是积极有为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会给课堂带来预想不到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陈增运,丁飒,张鸿瑞.基于任职教育的“问题式”教学探究[J].中国军事教育,2012(2).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探究 篇4

一、任职教育的内涵

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我军院校的任职教育, 是指军官 (士官) 在完成基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 为适应岗位逐级晋升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由此可见, 理解任职教育, 应把握四点:第一, 任职教育是以基础学历教育为基础的大学后的职业教育。一名军官职业生涯的教育, 可分为“两段”, 即任职前的基础学历教育和任职后岗位任职教育。第二, 任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军队中同一岗位, 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职需求, 任职需求的变化牵引着任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 任职教育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重点。任职教育注重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素质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 具有鲜明的军事职业指向性。第四, 任职教育是针对军官、士官岗位晋升或转换对任职能力、素质的需求而进行的培训和训练, 强调逐级进修, 分段实施。由此可见, 岗位任职教育, 既不是原有四年本科学制的简单延长, 也不是军事技术专业和指挥专业的简单叠加;既不能套用生长军官的教育模式大量灌输专业理论, 又不能像在职干部短期培训那样一味注重基本技能强化。

二、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必要性

以网络、信息、生物、核化、光电、航天等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军事战略, 加速了应对“知识战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步伐。根据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需求, 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调“高质量的人才是美军的第一需要”。俄罗斯在《2005年军事建设构想》中, 日本在为期15---20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中, 印度在《1995--2015年国防建设规划》中, 都强调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强调人比武器更重要, 要求加强对军官的继续教育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三、目前我国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械化作战向信息化作战转变的日益深入, 信息化作战已成为未来作战的基本模式, 与之相适应, 军事教育训练也逐步由适应机械化训练教学向信息化训练教学转型。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队任职干部培训亦要相应转变, 但面对教学转型的挑战, 还有些方面的不相适应。

(一) 专业教学体系不相适应

学历教育强调以“学科专业深度为主适度拓展口径”的教学模式, 而任职教育更注重在高层面上以“相关、相融、互补”为特征的综合训练模式。目前的学科专业建设无论从指导思想、教学体系还是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上都几乎是自成体系的, 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基本上不适应任职教育的综合训练模式。

(二) 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任职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与应用技术的发展相同步, 与最新科技的进步相匹配。学历教育往往注重科学技术原理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不太关心应用层面问题的解决, 其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思维的惯性。这样, 必然导致在任职教学中存在“一本书主义”和“过时战例反复讲”等现象。

(三) 授课教员缺乏任职经历

军队院校师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从院校毕业生中选留, 有“近亲繁殖”的现象;二是从一线部队选调干部, 这类教员在院校教员队伍中的比例较低且缺乏教育学的系统训练;三是来自其他军校和地方大学毕业生。以上这些教员不仅经历比较单一、实践经验少, 而且大多数没有军事演习、军事学术交流、代职挂职、临战训练的经历。

我们应该完善培养机制, 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建设。不仅要鼓励教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提高学历层次, 又要加大教员到部队代职和调研的力度, 使没有部队实践经历的教员及时“补课”, 离开部队时间较长的定期“回炉”, 丰富教员的部队实践经历。

实施任职教育, 是我国军队院校培训体制的重大变革, 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大战略决策。准确把握军队建设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任职教育院校办学规律和特点, 正确选择其转型策略, 将实现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全面跃升。

摘要: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标志着我军院校体制编制新一轮的调整改革, 军队院校承担的任务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本文从任职教育的内涵、重要性以及目前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岗位需求,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俞坤东、高桂清、李勇翔:《科技信息》, 《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综合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2008年第2期。[1]俞坤东、高桂清、李勇翔:《科技信息》, 《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综合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2008年第2期。

[2]底翔、徐吉辉:《科技资讯》, 《军队任职院校深化教育训练转型的对策与思考》, 2008年第10期。[2]底翔、徐吉辉:《科技资讯》, 《军队任职院校深化教育训练转型的对策与思考》, 2008年第10期。

[3]王永彪、苏梁波:《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任职教育院校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2007年第2期。[3]王永彪、苏梁波:《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任职教育院校转型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2007年第2期。

军队医学院校考研经验 篇5

等现场确认结束,保研就算是彻底over了。最近一直在回想自己从3月份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走过的每一步,有太多的感触,至于最后的选择,我也算是说服自己去接受了。想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这一路而来的坎坷曲折。

其实关注保研还是很早就开始了,关注过几个学校,但是真正开始行动,是从北大夏令营的通知下达开始。为了北大夏令营我准备了蛮多的,可惜最终没能录取,不过也算因祸得福,仔细思量,北大的培养模式不见得适合我。在等待北大结果的过程中,我联系了浙大,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我也曾一度下定决心就去浙大,但是最后还是不甘心。但二军大与这份不甘毫无关系,当初参加二军大的夏令营完全是为了去玩玩的~但是感谢这次机会让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板~总的来说二军大的夏令营也很顺利,而且有些意外的惊喜,但是之后悲剧的政策让我原本安顿的心又紧绷了起来。还好,谢天谢地,最后有惊无险的还是成功了。我知道二军大不是最好的,但是应该是最适合我的。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我考虑了这么几条:

1、学校。我一直认为,医学中心以北上广为核心,而对我一个东北人来说,广州实在是太远了。置于北京,一开始是我的梦想,但是当我了解到临床和科研型研究生的差别时候,我觉得他不适合我。我曾想过放弃临床,转战基础医学,但是仔细思量,我觉得我还是舍不得放下医生这份神圣的工作,固然目前这个职业的地位十分尴尬,但是我还是决定坚持走下去。所以最后我觉得以上海为代表的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适合我。这样就将目标放到了复旦,二军大,浙大三所学校上。而浙大医学院,无论从地位还是实力都无法和前面两所学校相比。而最终选择二军大,则更多是出于专业的选择了。

2、医院及专业。这两个问题应该放在一起来说。我觉得有一句话很有道理:本科选学校,硕士选专业,博士选课题。对于我的本科选择,我觉得也是幸运的——当年唯一一名进入交大医学院的吉林考生。而交大的医学本科教育,我觉得是国内最好的,起码是之一。置于读研,医院及专业则更加重要了。专业上,国家重点学科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据我了解,医院选择上不能盲目迷信重点学科。因为重点学科是以学校为单位授权的,但对于有多家附属医院的医科大学而言,重点学科不一定每所附属医院都实力很强。以交大为例,六院骨科的实力应该是明显领先其他附属医院的。所以,在医院方面,我放弃了综合实力出色的,上海三家大型医学中心之一的长海医院,选择了闹市区里的小医院,长征。无论从历史,还是实力,长征骨科都是一个值得我为之努力的目标。对于专业来讲,我曾经想要选择神经外科。当时也有很多的理由选择这个专业,并且也进行了一些列的了解。但是后来,我发现,从医师的培养和研究方向等方面,神经外科都与我的理想有很大差别。而由于创新实验的影响,我最终选择了骨肿瘤科。这个专业算得上是冷门吧,就目前国内的骨科发展情况来看,创伤,修复,关节,脊柱四个方向应该是主流方向,但是我的选择也有我的道理。第一,骨肿瘤属于骨科与肿瘤科的交叉学科,既然是交叉学科,就一定有大量的空白和研究的价值,而且他能满足我对专业的要求:肿瘤&外科。第二,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以脊柱肿瘤为主,也可以算是脊柱外科的肿瘤方向。第三,我认为这个专业可以实现我的个人价值,获得职业成就感。四肢骨肉瘤的研究让我见到了很多年轻的患者,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因为这样一种疾病而结束,另外,肿瘤晚期骨转移带来的触目惊心的痛楚也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出于一种医生的本能,我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所以选择了这个方向。出于以上原因,放弃复旦选择二军大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3、导师。我对于目前的导师,我觉得非常满意。前面说了这么多,要是有人问我,去二军大你甘心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不甘心。为什么?因为二军大军校的尴尬地位制约了他的生源,从而直接影响了他在国内医科大学中的地位。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对于导师的选择我是否后悔,我一定会说,这是我在保研过程中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从认识开始到现

在,和老板接触了不下5次,每次都有收获。导师为人真诚,而且年轻有为。他在决定录取我之后,教育我说:对于一个青年医生,勤奋比天赋更重要。这句话我深深的记在了心里,将是我今后努力的准则。

4、遗憾。当然,每次选择都会有得有失。选择二军大,让我的地位很尴尬,我是地方培养计划,拒绝了入伍的机会。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能将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二军大与交大复旦一样,没有直博,而且硕士转博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于毕业留院工作的机会,二军大显得很鸡肋,但是这个问题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

保研的过程真的是一波三折,期间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前面没有努力学习,有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觉。但是在保研的路上,我也做了积极的努力,并且有了一些小的惊喜,小的收获,比如一直郁闷的六级。总之,一切即将结束,一切也才刚刚开始,继续热爱生活!我还是想用汪国真的话来结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各位EEers,大家好:

我是来自华科08级临床医学专业的tyrantyang。

说实话,我是本着一颗诚惶诚恐的心态去写这个经验贴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感觉自身似乎没什么经验,有那么一点小想法吧,说出来又怕贻笑大方。只不过,佛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我就厚着脸皮来谈谈吧。还请轻喷。

首先我想说的是,要想保研,平时成绩一定要抓紧,这绝对是重中之重。我一点个人的感觉就是,不能偏科。就像高考那样,你可以不是在某一门上很突出,但是每一门都不能差,这样你才能在最后的总加权中位于中上游。当然,对于想保外的同学来讲的话应该每门都比较突出才行。这个就要求大家考试要考好,大家懂的!

一个是平时成绩,还有一个就是各项加分啦。咱们医学方面的,大家就是要找自己的各学科导师找项目做了,或者找学长学姐也可以的。最后再发表一篇综述。在一些核心期刊上,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医学方面学科很多,你不一定非要发表本专业的,也可以是别的专业的。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心理,主动去找实验做,一般没人会拒绝的。还有就是各种考试了,每个学校的加分政策不一样,就要自己多注意。比如说英语4,6级,计算机2.3.4级,软考,英语竞赛等等,都可以去考一考。我当时就是考的太少,就没加分,很后悔啊~大家要多加注意。还有就是各种学校奖励,如优干,三好学生等等。

最后就是保研资格考试和复试了。一般资格考试都是专业考试,这个就是一些平时的内容,楼主是临床,考的就是内外妇儿方面的东西,多向学长学姐们咨询一下就知道了~还有就是复试,也就是面试。一般情况下都是分英语和宗面。英语面试准备好自我介绍,然后抽题,对于英语本身就很好的人来说,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对于平时用英语很少的同学,我只想提醒,把自我介绍一定要背的滚瓜乱熟~而且最好搞个模拟~然后综合面试的话,一般就看运气了,有的同学就是进去了问一些生活问题(囧),而有的同学就是要问一些专业问题,但是回答不到没关系,多说一些你的分析~还有就是面试时候多准备一些自己的简历,最好是比较正式的简历,英文中文的都要,一定要多准备几份,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考官会面试你。然后,面试的着装,推荐正装,至少不要太随便吧~

其实楼主本身没有多少经验,只算是经历了就知道了一些吧,欢迎大家向我咨询,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最后祝大家都能保研成功!

3、【保研经历】

曾经怀疑自己,拿起书籍,准备考研;曾经遭遇挫折,垂头丧气,不知何为;曾经面对嘲讽,努力改变,却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每此时,我会抬起头,仰望天空,她依然那么蓝。当我接到邀请,要我写下自己的保研经历时,心中不免几分惭愧。我的大学生涯并不是那么绚丽多姿,相反,很多时候,处于一种糟糕的境地;我的保研院校也不是那么令人羡慕,只是差强人意。因此,我不敢班门弄斧,只期抛砖引玉,谈一个鼓舞人心的话题——野百合也有春天。是的,只要天空中的那抹蔚蓝还在,追逐梦想的信念还在,就算曾经很糟糕,也有美丽的时刻。

1.糟糕的前四年

大一的时候,刚入校门,对大学的认识很肤浅,很懵懂,基本概括为“两个可以”: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坠入情海。错误的认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整个人生的发展道路便漂浮不定,失去了方向。结果是很“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大一下学期的考试,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这两门都只考了60多分。当然这一段时间也是有收获的,我参加了文学社并成为其社长,且将其发展壮大,这为后来的保研面试增光许多。此外,大一下学期末,我们学校有个选拔考试,组建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教改试验班(简称教改班),采取“英语+面试”的录取方式。虽然我那时医学专业课程不太理想,但是一直不放松英语的学习,所以幸运地被录取了。

大二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进班排名为29,全班30人,虽说都是从全医学类专业择优录取的。我们班采取的是器官系统教学,平均每月学习一个器官系统,然后紧接着就是考试,大有高中月考的味道。我开始加班加点,努力跟上步伐。但是,悲剧就像朋友,常常不失时机的拜访你。大二下学期,由于学的太猛,偏头痛发作,持续不缓解,住院了,而且就在考试前几天。我再次符合了事件的发展规律,“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地考砸了,消化系统只考了60多分。历史总是充满讽刺的韵味,这考的最差的,现在却成了我的主攻方向。

大三的时候,我在考泌尿系统前夕突发输尿管结石,再次突显出戏剧化的人生。但是这次“痛定思痛”,坚定信念,逃过一劫。

戏剧化的人生还没结束。大三下学期来到湘雅二医院实习,由于开始学习临床课程,比起枯燥无味的基础课程,兴趣提升不少。再加上这一学期主要是桥梁课程,任务相对轻松,时间相对宽裕,于是结果差强人意。但是,偏偏在体育考试上折腰了。跑完1000米,我问老师:“能及格吗?”老师说:“差不多。”我信了。结果大跌眼镜,58分,果然“差不多”。

大四是最艰辛的一年,是临床课程集中学习的一年,我们依然采用器官系统教学。由于这一年参加了学习兴趣小组,大家一起学习,互相督促,所以学的较为快乐,比起一个人单干。这一年没出什么戏剧性的事件,结果也马马虎虎。

然而,仅靠大四的成绩,尚不能反败为胜。上帝似乎喜欢垂青于不懈努力的人,保研的天平戏剧化地向我倾斜。

2.英语学习,从不松懈

虽然这四年我的主干课程的学习很糟糕,但有一点,我始终不放松英语的学习,而最后保研考试时,英语的作用几乎可以用“起死回生”来形容。

我一直认识到,英语虽是工具,却很重要。我们学的是西医,理所当然,老祖宗要比我们这些弟子对医学研究得透彻,至少目前是公认的。老师告诉我们,这一生,一定要去西方国家看看,就像信徒朝圣一样。所以,只要有空,我都会看些英语文章,包括英文文献,或者做些考研阅读。

坚持学习医学英语,这给我带来了好运。我从网上下载了Medical Terminology: An Illustrated Guide 这本书,并将其打印。虽然我们学校开设了《医学英语》这门选修课,但作用不大,仅讲授了一些医学英语的基础性东西。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医学英语启蒙,给我的医学英语

学习带来了质的变化。我们班每次考试都会考英文题,譬如名解、简答,中文作答不给分。大二大三时,由此带来的压力常使我辗转反侧,诸多冗长的医学词汇,我实在难以记住。但学习此书后,熟记一些常用的词根词缀,结果是鼓舞人心的,单词的记忆变得相当容易,而且一通百通,几乎遇到一个医学单词,我就试着将其拆分成词根词缀,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掌握了很多。这些为后来的保研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四结束,开始进入临床实习。我由于信心不足,不能确定自己能否保研,于是选择考研。我每天早上去科室,查完房,做完该做的事,例如写病志,做腹穿、胸穿等,就背起书包直奔自习室。长沙如火的夏天,加上没有空调的自习室,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火热的日子。谁能想到,这也给我带来了好运。

我先实习的内科,在实习每个内科时,将与该科室相关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内科学结合起来看,这也得益于我们班采取的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系统概念。并将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病例去学习,结果自然比之前学的扎实,而且大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危机感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会让你不再迷茫。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为自己的考研铺路,毕竟很多考研的同学都在复试时折腰,这也成了我当时考研最大的忧虑。夏令营便在这个时候耀入我的眼帘。

4.参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夏令营

虽然大学前四年一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幸运的大门也偶尔向我敞开。大三时,我成功申请到了我校病理生理学系的课题,至参加夏令营时,实验已进行到一半。课题的申请方式采用的是现场演讲,老师点评,最终决出。得益于大一时在文学社的功底,我口才略有一二,于是,本来不起眼的课题项目,最终却能够胜出,并由此认识了不少知名老师,这为后来写推荐信方便不少。

我将半完成的课题写成一份简略报告,附上三位知名老师的推荐信,而至于那令人惭愧的成绩单,似乎没起到太大的阻力,最后顺利通过了夏令营申请。

虽然通过了申请,但是我对自己的境况很清楚。我报的是对方的肝胆外科,该院的肝胆外科全国知名。我更加拼命地准备。我把与肝胆外科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全部结合起来,并为此去肝胆外科实习了三周。另外,相关的医学英语术语也都熟记。而我实验时所用到的细胞培养技术、荧光染色、MTT比色法等都温习一遍,以免到时被提问。当然,一篇精心准备的英文自我介绍也很重要。最后,在去之前,我再次了解了该院的一些大事和大师,譬如陈亚进、陈汝福等,并拜读了他们的文章。

我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该院的面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进去后,老师要求先自我介绍,并且是中文,可以谈谈对他们医院的了解,我顿时有点不知所措。于是我简略介绍了自己后,把我知道的关于该院的各种大事以及各位大师都说了一遍,老师很礼貌,似乎是回礼,也当场盛赞了一下我们湘雅的几位肝胆大师。然后问我有没有什么科研经历,我便简要说了下病生的课题。紧接着是一篇文献翻译,关于肝细胞癌的,大约100词左右。要求不读英文,直接边看边说出中文内容。得益于平时的训练,我很快将其翻译出来,老师也给与了较高评价。于是面试结束,前后不足10分钟。

故事总是跌宕起伏。当晚回到住处,接到肝胆外科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我和一位同学并列第一,但他们只打算录取一人,于是要我第二天去面见该院副院长(他同时是肝胆外科教授),由他决定,并最好带上个人简历。幸好我在去中山之前便准备好了个人简历,再次体会到“有备无患”的重要性。结果是令人兴奋的,我被录取。

夏令营的成功,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诚意。老师希望你谈谈对他们医院的了解,就是考察你有没有认真地了解他们,有没有来

此学习的诚意。我想我打动他们的,一定是我当时发自肺腑的无限真诚。

2.准备。有备无患,确实相当重要。整个夏令营,从申请到复习,再到面试,我都体现出了准备的重要性。倘若我在参加之前,没有精心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事情的结局或许已是另一模样。

3.英语。整个面试过程,没有考查我的专业知识,他们唯一考查的,是对今后不论科研还是临床都非常重要的工具——英语。边看边翻译,几乎同步,这是今后阅读文献时非常重要的能力。

5.为保研努力

回到湘雅后,我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学术名师与热门专业的招生名额几乎都会被保研的学生占领。换言之,牛导们很清楚,能够保研的,绝大多数应是学校的佼佼者,且可有更多时间实习今后不会从事的科室,临床能力更扎实,因此,他们可能更愿意指导保研学生。于是,我开始为保研而努力。

湘雅教改班的保研名额属于专项,只推免专硕,名列全班前80%获得资格。其成绩构成为:大学前四年占70%,实习成绩(含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占15%,英语成绩(为文献翻译,英翻中)占15%。于是回校后,我努力的目标便是在实习考试和英语考试中获利。目标明确,准备起来便斗志昂扬。由于之前整个炎热的夏季一直在看书,相比于我们班大多数人那时在游历名山大川,一时难以进入状态,备考起来,还是有一定优势。感谢那个炎热的夏天给我带来的好运。天道酬勤,二者结果均较为理想。最后全班排名22。而其中,最让我感到举足轻重的,还是英语。从最后这两门成绩分布来看,实习成绩大家差距不大,基本分布于80到90之间;而英语成绩却差距较为显著,从70多到90多。如果舍去英语成绩,我全班排名25,只能与保研擦肩而过。

最后能够成功获得保研资格,我归结于这两点:

1.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危机感的笼罩中,我坚持看书,努力备战。整个炎热的夏天,当我身边的同学在寝室纳凉时,我沉浸于自习的海洋,将炎热遗忘。当他们在九月初从闲暇中跳出来,为备战保研考试寻找状态时,我早已开始。我相信,笨鸟先飞。

2.从未松懈的英语学习。英语虽说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她的重要性,无论现在,抑或将来,对人生事业的高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6.去中山,还是湘雅

获得保研资格后,我开始了新的犹豫。是去中山,还是湘雅?虽然取得了中山的科硕名额,而我们教改班只推免专硕,但是通过洽谈,改为科硕名额并非不可能。当时我和对方研究生科联系,他们表示,由我的导师决定。于是我联系了导师,他表示二者的差别不重要,但是没有明确答复。与此同时,湘雅这边催的很急,只有一天时间决定,填表迫在眉睫。而湘雅的导师也是副院长,他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也很高,并且今年刚被聘为FACS(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中国人喜欢将其翻译为“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此外,湘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衔接,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授予与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有机结合”,对于立志于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讲,这是幸事,可以早日工作,养家糊口,报效祖国;但不足之处,是弱化了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是湘雅医学院对自己的重新定位,个人认为是比较正确的定位。因为在科研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逊于北京上海,这是大家公认的,而在临床方面的地位,从创院伊始至今,其水平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各取所需,我希望我能早日“学成致用(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榻旁题给湘雅学子的勉词)”,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最终,我对自己的定位决定了自己的选择,我选择了湘雅。

【心得小结】

军队院校教育转型政策制度研究 篇6

一、完善任职教育学员“选、调、训,用”政策制度

(一)健全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选送机制

近年来,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比例大幅增加,面向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招收生长干部的规模显著扩大,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任职教育任务逐年加重。但由于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学员选送机制不规范,造成初级任职培训生源质量相对偏低,大多数学员毕业于非重点大学,新成立或升格的本科院校毕业生比例偏高;毕业专业庞杂、对口率较低,基础参差不齐,与接收高水平地方高校毕业生,提高生长干部质量的初衷背离,对院校教育转型造成了一定影响。

要建立资格准入制,对毕业院校类型、专业类别、学习成绩、综合表现进行严格规定,提高专业对口率,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保证数量,确保招收学员质量不低于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平均水平。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每年对招收学员基本资料进行逐级统计上报,总部根据接收单位和院校上报数据,组织审核评价,向全军通报有关情况,表彰、训诫接收工作先进和落后的单位,增强“人才战略工程”的群众性。要实施阳光操作,完善国防生遴选、国防奖学金发放等扶持政策的实施办法,配合有关地方高校,抓好国防生教育,使真正立志国防建设、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地方大学生进入国防生教育体系,确保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质量。要创新招收办法,可按照逐级上报需求、总部统一协调、院校自主招生的思路,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学员招生任务赋予院校,由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总部统一计划内组织招生、培训,再分配到相关部队任职岗位,强化院校教育质量的责任感。

(二)健全干部轮训学员调学机制

必须进一步健全调学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轮训中的突出矛盾。要进一步加大任职教育宣传力度,将干部受训率作为部队建设评价的重要指标,使各级党委充分认清干部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好正常业务工作与支持干部入学培训的关系,增强部队送学的积极性,克服工作困难,舍得把急需人才、优秀人才选派到院校培训。要把干部送学情况,作为部队落实“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指标,适时总结讲评,及时防止和纠正出现不调、偏调、盲调干部入学等现象。要实行强制培训,将入校受训作为干部的基本任务,营以下干部和各级机关不定等级干部,每五年必须到院校进行本专业相关培训一次以上。要健全干部轮训档案,记载干部培训经历,作为选拔任用的基本依据。

(三)健全任职教育学员激励机制

要逐步推行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双学位制度,授予达到一定标准的学员军事学双学位,对于获得双学位的学员,并在不提高定职基准起点(本科生副连、硕士研究生正连、博士研究生副营)的前提下,由部队根据其履职情况,予以指标外提前一年首次晋升的政策奖励。要实行生长干部任职教育淘汰制,按照3—5%的比例,由院校直接实行强制性末位淘汰,打破学员入伍即“进保险箱”、“捧铁饭碗”的传统思维,切实保证生长干部质量。要把入校培训纳入干部任期考核,一职任期内(含正职和副职)不参加本专业院校培训,或在校学习表现较差者,不通过考核,不予晋升,增强干部学习积极性。

(四)健全任职教育学员训任机制

任职教育是为岗位任职而实施的教育。训为任、训为提,是任职教育制度设计的核心。

为促进任职教育健康发展,增强学历教育院校教育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协调好训与任、训与提关系,严格落实《现役军官法》,改革干部任职、提升制度,建立完善配套的训任机制,实现训任紧密结合。要逐步把培训作为干部任职、提升的先决条件,使培训真正成为军事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要针对初、中级军政后装干部和机关不定职级干部训任相对不落实的现实,加大制度落实力度,巩固军事人才金字塔的“塔基”。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任而未训、提而未训的干部,加大送学和培训力度,积极营造训任结合、训提一致的氛围,创设任职教育发展和部队人才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完善任职教育师资“引、留、训”政策制度

(一)完善教员引进政策

一方面,根据新体制编制,学历教育院校均编配一定比例的非现役文职教员,承担通用文化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这一体制,从理论上讲是十分必要和合理的,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纳普通高等教育优秀师资,提高军队院校教育质量。但是,从国情、军情、校情现实来看,国家普通高校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优秀师资资源竞争激烈:军队院校教职员工工薪福利待遇执行全军统一标准,大大低于国家普通高校,在非现役文职教员无军人荣誉感、责任感的精神支撑情况下,师资力量主要依托物质待遇支配资源配置,军队院校职能分工不同,少数以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学科为骨干专业的院校比大多数以军事学科、文史哲管军事应用学科为骨干专业的院校,容易获得高附加值科研项目,便于开辟军地双重经费筹措渠道,能够为师资建设提供相对强大的经费支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聘用困难重重,部分院校举步维艰,不仅影响了学历教育质量,也使得院校不得不在编制上对基础学科实行适当倾斜,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任职教育力量。为此,必须立足国情、军情实际,配套完善非现役文职人员聘、用、管、保等政策,使院校能够操作实施,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展开。

另一方面,学历教育院校教育转型,急需引进适当规模的部队优秀人才,充实教员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必须建立配套的法规,把院校教官制与部队领导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在院校设立一定数量教官岗位,专门用于教官聘用,将教官制度由指挥军官拓展到参谋军官,不仅可聘用指挥员,还可以聘用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各類机关干部,使全军院校均受益;畅通教官由部队到院校再到部队的流动渠道,对教官任用作出法规性规定,使优秀教官能够优先提拔、破格提拔到部队领导岗位,把院校教官制作为优秀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环节,以两年为基本任期,任期结束必须任用到原部队原职或更高职级领导岗位,实现优秀军事人才有序流动、优先任用。

(二)完善拴心留人制度

近年来,学历教育院校适应教育转型需要,逐步加大了面向部队选调教员的力度,引进了一定数量的部队干部担任教员,很大程度地优化了教员队伍的经历结构,促进了任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选

调的部队干部教员相对院校教员整体水平,学历偏低、职务偏低、年龄偏大,同时涉及家属工作、子女就学、住房置换等问题,而且调到院校任教后,就面临转业的现实,相当一部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组织协调能力强、有专长的部队调任教员难以保留。在院校自身营造拴心留人氛围的同时,更需要上级给予拴心留人政策,为保留優秀人才提供保证。要结合院校教育工作实际,适当放宽转业限制,从政策上规定,在年度考核合格的情况下,从部队选调的教员,十年内一般不安排转业。要适当缩短职称晋升进程,将部队调任教员在部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时间,按一定比例折算为从教年限,在通过新教员资格认证后授予教员职称,根据教员任职时间与部队专业岗位任职时间,综合认定其初职、中职任职时间,加快部队调任教员成长,体现公平与效益,稳定教员队伍。

(三)完善教员培训制度

把院校教员任职教育,纳入军队院校训练任务规划,加强教员继续教育的组织。严格落实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培训制度,把相应职称培训作为职称晋升先决条件,不训不晋。完善新教员集训、教研室主任集训、导师集训等制度,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教员集训,做到新教员不训不任,教研室主任、导师任后即训。着力抓好教员代职训练,各总部要把所属院校教员代职纳入干部代职计划,通过指令性计划,全局协调部队和院校,为院校教员代职提供可靠保障,实现院校教员代职训练制度化、经常化、正规化,院校要将教员代职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每年选派10—20%的教员赴部队代职,积极培养理论实践复合型教员,要积极开拓教员代职渠道,加强与部队联系和协作,依托部队建立代职基地,有计划地安排教员进行短期岗位见习(1—6个月)和任务型代职(完成部队院校协商确定的某项工作)。

三、完善任职教育教学与保障政策制度

(一)归口培训任务计划

任职教育种类繁多,培训任务下达政出多门,有些班次重叠交叉。目前,院校承担的任职培训任务,除总政调学计划外,还有总部各业务部门、各军区(军兵种)甚至国家有关部委根据业务建设需要委托院校培训的班次,且各班次一般主要集中于4—6月份和10—12月份,院校立足于主动服务,有任务必训,组训、保障比较困难。而且个别班次培训内容相同、规模不大,但下达任务主管部门不同,必须分班教学,加重了院校教学、保障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

必须规范培训计划程序,严格按照训练任务规划,统筹计划,科学安排,把学历教育院校的任职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要理顺任职教育任务分工,总政主要负责按照训练任务规划宏观把握各院校、各专业任职教育总量,并向院校下达中高级干部任职教育计划;将干部轮训纳入专业训练体制之中,总政将干部轮训计划下达到各总部、军区(军兵种)训练部门,再由各大单位将专业干部轮训任务合理安排后,下达到院校承训。

(二)规范任职教育保障机制

任职教育学员层次高、培训规格高、教学标准高,对教学基本设施和资源的要求明显高于学历教育,应该给予更大的教育投入。目前,总部虽然不断加大任职教育投入,但由于训练经费总额较低,只能保障中、高级培训重点,承担大量初级培训、师旅团参谋人员轮训的学历教育院校保障相对滞后。在学历教育院校教育转型中,培训任务层次多,尤其是干部轮训在校学员定额不多,但不同班次同时施训,培训量累积叠加,造成教室、实验室、园区网、训练场等教学设施和宿舍、餐厅等生活设施整体条件相对落后、承训能力相对紧张。

因此,必须下大力规范任职教育保障机制,根据任职教育教学、训练、生活等特点和要求,建立保障标准制度,规范教育投入和保障;规范任职教育生活保障,尤其是针对任务较多的1—3个月的任职教育,明确学员不转供给关系情况下的生活保障方式方法,为院校搞好保障提供政策依据;加快院校教学装备更新步伐,扭转学历教育院校教学装备远远落后于部队装备平均水平的现状,提高科技含量,确保院校教学装备与部队主战装备、新装备同步发展,为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三)完善院校部队协作机制

院校教育离不开部队支持,部队建设同样依赖于院校支撑。尤其是在教育转型中,院校迫切需要部队的人才、经验和环境。院校和部队均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需求和愿望。由于协作机制不健全,院校部队的交流合作渠道不够畅通,协作效益还不够明显。要进一步完善院校部队协作机制,畅通合作渠道,从制度上增强部队协助院校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解决院校教员代职、学员见习、观摩演习的困难,推动院校部队互借平台、共享资源、互利双赢。要探索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机制,促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有机结合,积极协调组织院校部队一体化训练。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军队院校应注重德育工作 篇7

多年来, 军队院校在德育的指导思想上, 始终坚持政治上的高标准、理想上的高要求、道德上的高格调。这是保证学员政治合格的根本前提, 必须始终坚持。但我们也应看到, 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 都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德育工作的高标准、高格调、高要求, 必须立足社会现实, 紧扣时代脉搏, 反映军队职能特点。

(一)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发展, 使军队院校德育工作要在开放中求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为此, 我们确立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然而, 开放办学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军校学员接受到大量先进的信息;另一方面, 长期的和平环境, 更容易使学员看不清和平中潜伏着动荡和不安, 看不清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的新动向, 从而产生和平麻痹思想。更重要的是, 西方社会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对我们学员的理想信念产生较大的冲击, 使少部分学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信仰动摇”, 使之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认识偏移, 尚武精神淡化。

(二)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使军队院校德育工作要立足现实。

“教育根植于现实, 面向未来, 代表了理想, 完全脱离现实的教育是无为和无用的教育。”德育同样根植于现实, 必然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和规定。因此, 进行军队院校德育工作培养的人要适应时代, 特别是要适应当前的国情, 应促进“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 应该培养学员有被社会、时代所认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即教会他们“现实的道德生活”。

(三) 市场经济波及效应不断显现, 使军队院校德育工作要在挑战中求突破。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影响下, 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 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军校学员。如今的军校学员人生理想趋于实际, 价值标准趋于实用。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少数学员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偏移,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有所滋长, 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等倾向。与此同时, 军队院校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现象在有些单位还比较严重, 使德育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力不从心。

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德育工作的新对策

(一) 加强和改进院校德育工作, 关键在于德育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观念更新, 才能推动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院校德育工作, 首先要求德育工作的观念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 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当前,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 面对着经济全球交融、科技飞速发展、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新形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 我们的德育必须立足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因此, 我们在德育指导思想方面, 必须防止和克服忽视社会发展历史阶段, 忽视人们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把德育工作的长远目标作为阶段目标, 立足现实,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加强和改进院校德育工作, 重

点在于德育内容的优化。

在影响德育工作效果的众多因素中, 德育内容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德育工作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和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贯彻“精而管用”的原则对德育内容进行调整优化。

1. 精神支柱教育。

革命的精神支柱历来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凝聚军心、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在社会转型时期, 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 会更多更直接地反映到院校中来。一些反动的政治观点、扭曲的价值观念以及腐朽思想文化, 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院校中来, 对青年学员造成了严重的误导和危害。如果没有牢固的精神支柱, 就很难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因此, 院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课题, 把精神支柱的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2. 军人角色和规范教育。

军校学员不是普通大学生, 他们首先是军人, 是社会成员中比较先进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他们有着不同于普通公民的特殊的角色模式和道德规范。这些年来, 有的人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有的人受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这使他们缺乏对军人角色和规范的正确认识, 缺乏自豪感和光荣感。因此, 加强军人角色和规范教育, 是当前军校德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开展军人角色和规范教育,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教育, 军队职能教育, 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增强自觉献身国防的意识。要注意抓好军人特有品质的养成, 努力使学员具有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 服从命令、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 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摘要:军队院校开展德育工作, 可以激发学员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刻认识和热爱, 增强爱军习武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员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 在军队院校教育工作中, 德育工作须臾不可忽视。

浅谈军队院校绩效预算改革 篇8

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需要, 需要军队院校加速院校教育发展, 为部队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因此, 院校经费需要急剧增长, 但在院校内部却依然存在资金浪费、预算外资金失控等问题, 原因固然很多, 但预算管理模式不适合院校发展要求是核心原因。具体表现在:预算指标的分配与事业部门业绩不挂钩, 造成部门预算与部门职能脱节, 助长了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从根本意义上说这些问题反映的是带有严重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思维的预算管理模式与军队院校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 必须建立起一套与军队院校发展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

推行绩效预算是军队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利于推进院校各级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确保经费的合规、安全、有效;有利于效益与成本挂钩,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推行军队院校绩效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结合零基预算与绩效预算, 推行渐进式改革

当前绩效预算制度在我国还处于理论准备和可行性分析调研阶段, 而军队实施绩效预算还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难点, 但以绩效为导向推行军队院校预算改革, 乃是大势之所趋。因此, 必须逐步破除阻碍军队绩效预算改革的瓶颈, 完全摒弃零基预算而完全采用绩效预算不大可能。所以在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绩效预算, 以弥补零基预算的不足, 形成以目标为指引, 绩效为核心的预算模式, 完善预算的编制。通过深层次基础性的变革, 渐进式地推进军队绩效预算改革, 使改革的推行相对稳健。

(二) 明确党委理财职责, 完善组织制度设计

1、合理确定军队院校各级党委职责。院校党委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确立各级党委班子在绩效预算改革中的职责。主要职责:一是确定院校的发展战略目标。院校党委讨论确定好学校战略目标后将其下达到各个机关事业部门, 各部门由此确定部门未来三年计划和年度目标, 并提出部门预算规划。二是审批部门预算草案。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战略目标与部门工作实际形成部门预算草案, 递交计划财务部门予以调整汇总, 上报院校党委审批。三是组织绩效评价与考核。各级党委要负责组织制定绩效评价的指标、方法, 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 对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各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 为部门下年度预算的适时调整提供依据, 并以考核成绩作为奖惩的标准。

2、设置独立院校绩效预算监督机构。由于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在改革初期, 体制机制上必然需要多方合作和各级监督才能逐步开展, 但在实行党委集中理财的预算管理体制下, 只能设立学校一级预算管理机构, 统一管理学校范围内的所有资金预算, 同时履行预算编制和预算考核双重预算管理职责, 为了在院校顺利推行绩效预算, 在设置学校党委一级预算管理机构的同时, 可在院校内部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 以确保绩效预算实质性开展。

(三) 构建有效的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院校绩效评价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和重要手段, 也是编制绩效预算的前提。应制定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设置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 对项目支出预算和部门支出预算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要依据绩效考核的指标来衡量, 并对考核结果进行整理, 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1、选择绩效评价方法。基于单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学术界提出了组合评价的思路, 以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公众评判的组合评价方法, 即将成本-效益分析和公众评判两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 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这种组合评价方法是将院校的各项投入和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其基本思想是:首先,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对于无法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并对院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评判其效益, 以达到民主公开的效果。其次, 利用该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对院校各个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 得到各个部门的绩效排名。

2、设置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是部门绩效好坏的参照物, 也是考核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要指标。绩效评价指标由院校党委讨论确定, 在此基础上由院校财务部门会同各事业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院校党委在确立绩效预算目标的同时, 应制定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来考核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在此, 引进一种全新的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从四个方面来设置全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军队院校的特殊情况, 四个内容的具体评价指标可设置为:财务方面的重点绩效评价指标;客户方面的重点绩效评价指标;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重点绩效评价指标;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重点绩效评价指标。

(四) 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反馈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 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院校行政奖惩的标准,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为院校党委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为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资料。绩效评价考核的结果如果不进行反馈, 整个绩效考核相当于半途而废, 耗费了院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既要确保绩效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 也要及时公开评价考核信息, 从而真正让军队院校绩效预算改革推行起来。

参考文献

论军队院校教学的特有功能 篇9

1 军校教学具有系统性,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手段

军校学员是军队未来的各级领导和骨干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念、思想境界、道德素质、精神状态,关系到我军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军校学员也是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主要对象,院校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坚持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深入理解、真心认同、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青年一代,使他们真正成为忠诚于党、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对于引领部队官兵思想,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对学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是院校的优势。军队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和全方位教育的系统化优势,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核心是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科学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应通过三类课程建设来体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一是主体性课程建设,即开设专门的课程,着重阐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学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灌输,提高他们在这个方面的理论水平。二是主导性课程建设,即以包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建设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化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过教学,教会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答各个学科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拓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论空间,廓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理解和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视野,确立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辐射性课程建设,即所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都应融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在事关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上,鲜明地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评价标准,将传授专业知识、提升思想素质、提高政治水平、净化道德境界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 军校教学具有深入性,是研究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环节

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上,是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

要深入研究基本理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军队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中不断汲取营养,也要从实践经验中进行新的总结概括。只有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不断拓展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不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才能强化对官兵思想的引领力。

要深入研究社会思潮对官兵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信息传播与渗透能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官兵的思想无不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要引领必须先研究。在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中,军队院校要发挥人文社科研究优势,深入研究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将其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行比对,提高学员判断理论是非的能力,引导学员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要深入研究官兵接受价值观的规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革命军人思想道德的高境界,价值观念的高追求,其形成正如人的生活格调、思想境界、道德目标的升华一样,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学,就是要深入研究官兵和学员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难点症结、特点规律,探索如何使他们厌恶低俗、追求崇高,形成高远志趣和高尚境界。

要深入研究引领官兵思想的方法。提高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水平,要在改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上下功夫。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教育,使学员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坚定理想信念,辨明前进方向,弄清大是大非,筑牢思想防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学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广大学员把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引导学员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学员认清肩负的使命任务,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军校教学具有示范导向性,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贵在践行。军校教员和学员作为军中的知识群体,其认知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程度,对广大官兵思想的引领具有很强的示范导向性。

从教员对学员的角度而言,教员是学员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员学习的榜样。广大教员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自觉把德育融入教学,用德育统领教学。要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言行示范,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丰富充实知识结构,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多重需要。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军队院校油料保障方式改革探析 篇10

一、军队院校现行油料保障方式分析

军队院校种类多,油料保障方式较多。总体来说,军队院校油料保障分为依靠部队油料保障力量和依托地方油料保障力量两大类型,保障方式可归纳为自建加油站独立加油、联勤加油站集中加油、油料社会化保障、油料经费保障等四种方式。每种油料保障方式都有其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依靠部队油料保障力量加油

(1)自建加油站独立加油自建加油站独立加油,是在军队院校营区内设立加油站点,为院校车辆实施油料保障的方式。一般来说,飞行类院校、重装备类院校油料消耗量大,油料保障要求高,大多采取自建加油站独立保障方式。

这种油料保障方式,具有加油方便、保障及时、效率较高等特点。但是,在油料管理上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1) 安全隐患突出。油料库站本身是危险作业场所,是城市安全监察的重点目标。军队院校以教学科研为重点,油料保障作为后勤保障的一部分,机构设置相对薄弱,大多存在“三无三难”问题,即无制式油料库站、无制式运油车辆、无专职油管人员,面临储油难、运油难、加油难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是各个院校安全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 (2) 管理松散薄弱。军队院校后勤管理人员编制少,油料专业人员较为短缺,很多单位只有一个人兼管加油站,拉油、加油、记账、核算只有一个人清楚,这就为人情油、关系油等打开了方便之门。 (3) 设备设施简陋。一些院校的加油站,设备设施较为简陋,直接把加油机建在房间里,油蒸气无法及时排出,着火爆炸的风险较大;一些院校在房间内放几个油桶,用刮板泵手摇加油,安全隐患大;一些院校的加油设备超期服役,使用的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加油机。

(2)联勤加油站集中加油军队院校实行联勤加油站集中加油,就是由联勤机构统一调剂区域内的部队加油站,指定一个加油站承担区域内所有部队的油料加注任务,实行集中集约油料保障,这是构建节约型油料供应保障方式的重要途径。联勤加油站集中加油,有以下优势。 (1) 节约土地资源。凡是实行集中加油的军队院校,各单位原先自建的加油站点已全部撤销,从而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以1个院校加油站配备2台加油机、2个油罐计算,包括油罐区、加油岛、站房、进出道路等,占地面积最少需要150平方米。从调研的情况来看,1个联勤加油站一般保障数十个单位,至少可以节约数千平方米的土地资源,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驻军部队来说,经济效益是较为显著的。 (2) 节约人力资源。一个自用加油站要保持正常的加油、运油、值班、统计、安保、清洁等作业,一般不能少于2名工作人员。建立1个城市联勤加油站,就可以减少几十名工作人员。在当前各级人员编制普遍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减少人员占用无疑会受到各受供单位的欢迎。 (3) 安全系数高。城市联勤加油站编配有专职油料人员,工作人员受过油料专业培训,人员数量可以满足加油、运油、值班、统计、安保、清洁等运转需要。安装有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红外监控、液位监测、密闭卸油、油气回收等符合城市安全、环保规范的硬件设施,实现了IC卡加油、计算机控制等,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4) 运行成本低。实行集中加油,单位时间内保障的车辆明显增多,相应的运行成本明显降低。通过调查大中城市联勤加油站的运行成本可以看出,联勤加油站的吨油费用明显低于院校自建自用加油站,而且加油数量越大,保障车辆越多,单位成本也越低,规模效益越明显。

2. 依托地方油料保障力量加油

对远离军队油料保障点、油料消耗量小的军队院校,实行了油料社会化保障和油料经费保障。

(1)油料社会化保障油料社会化保障,就是利用地方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和运油车辆为军队院校车辆实行油料代运、代储、代加服务的油料保障方式。军队院校在得到加油服务的同时,需要依据地方加油站的运行成本支付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具体标准由军地双方协商议定。

实行油料社会化保障,解决了困扰军队院校的运油难、储油难、加油难等“三难”问题,油料供应保障各环节都有了安全保障。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压缩了军队油料库站建设规模,是探索节约化油料保障方式的有益做法。实行油料社会化保障以后,对军队院校车辆紧急出动时的油料保障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确保地方加油站能够满足军队院校大批车辆集中加油的需要。

(2)油料经费保障对距离军队油库较远的一些军队院校,实行了经费供应改革。根据油料指标和油品订购价格分配油料经费,由军队院校直接到当地油品市场采购油料。

实行油料经费供应,对用油量小的军队院校非常方便,可以根据用油需要随用随加。近年来国内油价上涨较快,核定的经费标准滞后于当年的油价上涨速度,实行油料经费供应的军队院校实际保障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同时,面对各地不时出现的闹油荒现象,实行经费供应的军队院校可能会面临无油可加的困境。

二、军队院校油料保障方式的优先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上述四种油料保障方式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可以将联勤集中加油方式作为军队院校依靠部队油料保障力量的优先发展方向,将油料社会化保障方式作为依托地方油料保障力量的鼓励发展方向。

1. 联勤集中加油方式

军队院校实行集中集约加油,相比自建加油站独立加油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对提高油料保障效益、减少人员占用、确保安全稳定具有现实意义,应成为大多数军队院校的优先发展方向。但是,要加快推进军队院校联勤集中加油,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有力保障。

(1)总部整体部署据调查,大多数军队院校地处交通发达的大中城市,靠近军队油库和联勤加油站,具有推行集中加油的客观条件。如前分析可知,军队院校面临人员、设备、管理等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安全隐患突出,对实行联勤加油的期望较为强烈。只要总部作出整体部署,军区联勤部统一筹划,联勤分部负责实施,联勤集中加油的优越性必然能惠及大多数的军队院校。

(2)可靠组织保障各军区实行联勤加油的历史沿革不同,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人员来源各不相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加油总站形式,有专门编制,委托某军队油库管理;二是联勤分部形式,人员从军队油库借用;三是省军区形式,人员由省军区协调;四是作战部队形式,利用部队制式加油站为军队院校服务;五是军队油库形式,由军队油库负责管理。可见,要确保联勤加油任务的顺利进行,解决人员编制问题是维持加油站长期运转的组织保障。

(3)弥补经费不足加油站的维持性费用一般包括水电费、取暖费、车辆维修费、加油机维修费、房屋维修费、计算机耗材费、消防器材费、人员保健费、办公用品费等,联勤加油站运行成本较大,按标准计领的业务经费与实际开支情况有一定差距。很明显,保障的军队院校越多,经费缺口就越大,如果不能解决经费补偿问题,承担联勤保障任务的单位将面临很大的经费压力。要弥补经费不足,一是建立联勤加油站大修和设备改造基金,解决专项资金来源问题;二是制定联勤加油站经费补助标准,补偿加油运行经费亏损问题;三是调整油料经费分配模式,将受供军队院校一定比例的油料经费补贴给联勤加油站,缓解维持性经费的不足。

2. 油料社会化保障方式

当前,国际油价长期在高位运行,国内油价不断上涨,直接面对市场的油料经费供应方式,使军队院校的油料购买能力有所下降。而实行油料社会化保障,对受供的军队院校车辆来说,到地方加油站加油可以享受到与部队加油站一样的服务,油料质量数量都有了保障,避免了经费供应带来的价格风险;对承供的地方石油企业来说,可以收取代供费用,提高加油站的经营效益;对军队院校油料管理部门来说,可以将工作重点从保障环节转移到用油管理上,机关、部队、地方等多方满意。可见,将油料社会化保障方式作为依托地方油料保障力量的鼓励发展方向,是当前较为合理的选择。军队院校推行油料社会化保障,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1)机关油料部门统一协调油料社会化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地方的商业、交通、税务、环保、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多个部门,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多,应该由相当一级的机关油料部门与地方相关机构统一协调,避免各个院校自行联系可能带来的利益受损,最大限度地维护军队院校的合法利益。

(2)制定油料社会化保障经费标准市场经济是规范的法制经济,地方加油站在为部队提供加油服务的同时,理应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用。而实行油料社会化保障的军队院校,因没有加油站而无法计领油料管理经费,支付给地方加油站的代供费用都是各个院校从其他经费中挤出来的。代供费用对军队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单位因经费筹措困难采取了以油抵钱的不规范做法,对推动油料社会化保障是不利的。因此,要鼓励油料保障社会化改革持续、健康、深入的发展,总部应制定油料保障社会化专项经费标准,减轻军队院校负担,得到类似在军队加油站享受的免费加油服务。

(3)确保军队院校车辆执行紧急任务用油地方加油站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主体,追逐利润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加油站平时的营运管理、油库容量都是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正常情况下军队院校车辆到地方加油站加油不会遇到困难。一旦部队紧急出动需要对大批车辆进行加油时,地方加油站的库容、油源、运加油能力等能否满足部队车辆集中加油的需要;在地方油源短缺、油价上涨、供应紧张时,能否保证部队用油得到可靠保障,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实行油料社会化保障的军队院校,可尝试在地方承供加油站预先储备一定数量的油料,并制定相应的储备油料管理办法,以满足军队院校车辆紧急出动加油的需要。

上一篇:用户服务下一篇:高中双语理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