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L课堂提问技巧

2024-07-25

EFL课堂提问技巧(精选六篇)

EFL课堂提问技巧 篇1

问—答是EFL课堂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Penny Ur认为, 我们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 并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提问了解所学知识, 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的回答, 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以此来诊断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课堂提问还要达到增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为了实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

二、EFL课堂提问的技巧

1、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度

问题是思维的引航标, 问题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在EFL课堂上,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科学性, 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难。如果问题过于浅显, 学生会不屑回答, 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问题过于复杂, 学生绞尽脑汁也回答不上来, 就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同时, 要尽量少设计仅仅用“Yes”或“No”就可以完成作答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过于“单薄”。所以, 教师提问问题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形成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达到理想的高度。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对象的选择要合理

要合理的选择提问对象, 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的好, 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好, 教师就要总结这是全体同学的共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另外,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同的, 有的同学总是很积极的举手, 主动要求回答问题, 而有的同学则很被动。所以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不能只关注那些举手的学生, 还要把相对来说安静的学生顾及到, 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 把他们的热情调动起来。这样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浓厚, 课堂的效率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3、等待时间的掌控要恰当

“等待时间”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和继续追问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以前, 教师停顿的时间的总量 (Chaudron 1988:128) 。在EFL课堂提问中, 大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停顿时间的问题, 等待的时间过短。而事实上, 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几秒钟很关键, 这是学生的思考时间。如果提问后等待的时间过短, 学生的答案经常是质量较低。或者学生回答不上来就立刻提示答案, 这样问题难度就会降低, 学生学习的难度也相应会降低。在教师提出问题后,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 等待的时间稍微延长三到五秒钟, 学生给出正确和完整答案的机率会提高很多, 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4、提问的方法要多样

Tsui等人认为, 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法, 选择什么类型的问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现场的情况不断调整。提问时可以采用先出题后点名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先点名后出题的方式。通过学生的目光和反应, 揣测他们的心理活动, 灵活发问,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一般在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时, 使用直截了当的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从反馈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着重提问, 引起学生的注意。反之, 不是很关键的东西一带而过即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 要提出一些引申性的问题, 即使学生目前回答不上来, 也能为他们指出思考的方向, 启发他们的思路, 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 根据英语学科文化背景知识广博的特点, 要设计一定的讨论题和思考题, 让学生课下去分析、讨论和解决。

5、答案的设定要灵活

在教师设定问题的答案时, 不要过于刻板和僵化。让所谓的标准答案、唯一答案束缚学生的思路。教师要多提出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去思考、去研究、去开拓、去创新。有了这样一系列的过程, 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培养。当然, 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 要及时纠正, 如果答案不够全面,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示, 或请其他同学来补充。

三、EFL课堂提问的作用

在EFL课堂上, 娴熟的提问技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制造悬念的“包袱”, 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领学生去思考和领会。新颖、别致的问题会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新鲜感。通过这些问题, 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理解教学内容。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课堂环境也因此更加活跃和生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强化。

课堂提问在EFL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EFL教师, 我们要以此为探索的切入点, 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目的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了解课堂提问的目的和作用, 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 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鼓励学生拓展思路积极进取,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从而提高EFL教学质量。

摘要:在EFL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更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可以唤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首先概述了EFL课堂提问的目的, 主要讨论课堂提问的技巧, 同时总结了有效的提问技巧的作用。以期提高对EFL课堂提问的重视, 实现课堂提问的价值。

关键词:EFL课堂,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Chaudron, 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穆凤良:《课堂对话和提问策略》,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1) 。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篇2

一、课堂提问

1.从教学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学功力。

教学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教学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最终系于教师的教学功力。这种“教学功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1)提问的清晰度有不到位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他说的是“讲授”,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提问的清晰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有3处提问被判断为“表述含糊的”。比如老师想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但在表达的时候,却说成了一句“在你的生活中,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性。(2)理答的引导有不到位处。上引的片断中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领,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而缺乏应有的深度。再如,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艰辛时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就追问了8个 问题,包括“怎样地忙?”“怎样地顾不上?”“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样子?”等,其实,我们认为,这里也不一定要这样的“追问”,而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如 “请您想象一下儿子劳动的情景”等等。当然,深厚的教学功力不是一时一刻能获得的,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提升教学功力的重要途径。2.从学科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材解读。

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

寻找、挖掘教材里学科因素设问并理答,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3.从课堂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节奏把握。

课 堂时间是一个恒数,课堂提问应把握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有效的提问系于节奏的把握。在我们这节课上,应该说,课堂是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这从我们“课堂提问的分时段情况图”情况来看,特别是提问总数的分布与起伏,还是较有节奏感的。在节奏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建议有两条:(1)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往往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2)整体上问题的数量偏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在集体分析的时候,就有观察者提出,整堂课的“朗读时间”不足。

有效的提问设计干净利落,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在很多的课型中,成功的课堂系于有效的提问,观察我们的提问,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伴着课堂教学而存在的永久性课题。

二、课堂观察的技巧

可以说,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较精致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即能敏锐而精确的解读教室内事件的发生,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教与学的问题。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实施: 第一,观察什么?

从观察资料的来源来看,一般地,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从视觉上获得的资料,同时还应注意包括来自听觉、嗅觉、触觉等的其他感官可获得的资料。从 观察者的身份来说,观察对象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观察者是该班级的教师,也就是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直接进行教室内的观察。此时,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与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人际间互动情况,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所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都与 其学习品质有关,而且各种迹象都是教师用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线索。如果是观察其他人的教室,开始时最好选择对方感到较满意、较具信心的课程观察,而且,事先可与被观察者讨论“要观察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如果观察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录影带,或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时,则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及经验,都是主要的观察重点。教师方面则包括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甚至是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等,都是极值得观察的对象。至于学生方面的观察,则同样要包括学生的行为性与非行为性表现。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以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都足以严重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第二,什么时候观察?

一 般而言,如果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实施的观察,课堂观察则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以确实而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其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对于学生的反应及问题,都可依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予以立即性的处理。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学生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先机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作 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协助学生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其 次,如果是直接观察其他教师的班级教学,则必须留意进入现场的步骤,以及何时开始进行正式的观察。基于上述考虑,在观察前应能依据观察的目的,或是观察者所持的理论兴趣,审慎选择观察的情境与对象,并先取得被观、察者的信赖。此观察的目的,并非对班级教学进行批判,相反地,乃在于分享资料,以及与被观察 者、或其它同伴的专业互惠性成长。充份掌握观察的目的与对象之后,再以自然拟情、而不干扰原有情境的态度进入教室,成为教室内的半参与观察者。此种类型的观察,则必须等到观察者效应已逐渐消失,亦即被观察的师生已对外来的观察者,除去防卫、不自在的心态,能够恢复正常的教与学活动,不感到有压力时,才进行 课堂观察。

如 果观察者已事先被安排观察某一教室的教学,或是如实习教师般,已具有进入教学现场观察的合法身份。此时,则可根据个人的观察兴趣,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进行较深入的描述与观察,而不必事事详细记载,以减轻观察者的精力负荷。至于其它的细节部份,都仅当作辅助解释事件的线索。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rating scales)和描述法(narrative method)两种。

所 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已经熟悉相关文献,并且确定将观察的特定行为及经验。另外,也将行为的种类加以类目化,并给予各种行为不同的代号。观察者只要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与记时即可。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 过审慎的评估,再付诸实施。

如果使用描述的方法,则观察者必须准备好观察笔记,并且预先设计好记录的格式。基本上,观察笔记的首页要预留填写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以及观察主题的位置。另外,观察笔记内也应同时规划好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其中两种空间的比例大约是3:1。观察者在进行观察过程,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的记载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如故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其意义,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文件,获得答案。

然 而,如果是教师在自己教室所实施的观察,由于必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完整性,因此,可以采用描述法。教师大致上仅能就所发现较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稍作默记、或是作简单的记录,或是在课程进行到一个段落时,稍作休息,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写在观察笔记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也可以将 观察到的资料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4.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即在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既有的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量化资料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或是方差检验。

采 用描述法的观察者,必须在当天观察结束后,尽快的将观察资料加以整理与建档,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遗忘的现象。并且在预计的观察时程完成后,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并加以概念化,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或是粗略归纳出教学实践上的某些原则。这些收获都能作为教师进一步集体讨论 的资料,不管是对个人实践理论的建构、或是实际教学行为的修正,都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如 果观察者即是班级教师,虽然是采用质的描述方法加以观察,但是由于其记载的内容,大多不够详细或是过于零散,因此,并不能将此种资料当作推论、或是理论化之用,只能经教师整理后,当作日常教学反省以及改进教学的参考。但是,若是教师能将此资料,长期搜集并加以汇整,也可能得到较系统化的发现,成为行动研究 搜集资料的一种形式。尤其能将杂乱的资料加以整理,而且转化为文字,使思考具体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反省将有更大的助益。

三、课堂观察的应用

虽 然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是,课堂观察的应用也并非不受限制。对于教学者而言,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课堂观察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另外,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因 此,在观察结束,而且整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与发现之后,要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性的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后意义,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要使课堂观察发挥最大功能,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反省原则

课 堂观察本身并无目的可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前及教学后的反省,协助教师在教学前,即做好各项缜密的准备与计划,而在教学后,也能针对当天的观察发现,省察个人的教学情况。课堂观察必须配合不断的教学反省,才能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若缺乏反省而只有观察,对于教学而言,并不能产生 太大的价值。2.同步原则

训 练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主要目的在于精确解读班级教学情境,作为明智的专业判断与提出因应策略之依据。精熟课堂观察技能的教师,大多能与教学同步进行,在极自然的、甚至是直觉的状况下进行课堂观察,随时根据观察所得调整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型态。因此,课堂观察应用的最高境界,则已和教师的专业直 觉融为一体,成为教师教室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一环。3.即时原则

教 师在观察之后,应立即将一些特定的观察发现,记录在教学笔记上,作为综合了解一个班级或某些学生的资料来源。持有这些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能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进一步课堂观察的兴趣。尤其这些观察能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资料来源时,则更能说明课堂观察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的意 义。上述各种课堂观察应用价值的产生,其基本条件都是教师能在观察之后,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与整理,才能立即显现出资料的意义,作为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参考。若缺乏此项努力,则不管是观察了他人的教室或是自己的教室,对个人专业反省及知觉的增进,都将极为有限。4.分享原则

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篇3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个提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参与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这要根据当时授课的时间和情境而定。比如,导入新课就可以采用故事引入法、悬念法、单刀直入法、出示实物法等等,当然,这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当学生真正有了阅读障碍,需要帮助时,教师的点拨式提问方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认为,阅读仍是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将阅读看成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期间包括了感知和理解两个部分的相互作用。

在阅读上,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词句难以感知和理解,因此,了解学生根据其认知水平,巧妙设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向课外知识迁移、拓展,而太难或太易的问题都起不到如此效果。

二、抓住提问时机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就是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并珍惜灵感出现的良辰美景。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当然,教师的教学灵感必须产生于博学多闻的基础之上,即所谓“厚积而薄发”,同时还随时让自己的精力常处于一种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才能使教学灵感发挥到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境界。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

三、巧设提问内容

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主要的有难度的综合性的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性问题相结合,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的一些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以利于推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

最后,教师要给以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五、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

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竞争的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氛围,从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六、精心引导学生,做到恰当评价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一种质疑、批判的胆量,异想天开的创意,标新立异的观点。

总之,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谈谈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4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满堂问”实际上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罢了。为此,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首要的是课堂提问必须新异,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当学生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

二、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避免多而杂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整体思维。

??学习文章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整体,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局部的精读,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体。整体理解是基本目标,提问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而纷繁琐碎、零打碎敲的提问则偏离或失去了目标。学生思维也是一个整体,是由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联想、比较辨别、推理等思维形式和过程组织起来的。提问应当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思维去理解各种问题,掌握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

三、提问应有助于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提问要重现迁移,利用已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阅读知识去写作,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编排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避免在课文的细节上纠缠不休,絮叨个没完。例如在教《项链》这一文时,可以提问:“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以后,她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四、课堂提问应当不断满足学生新的需求。

??思维发展心理认为: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或主观内部状态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思维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应当符合这种需要。五、课堂提问要和其他教学手段、方法配合,形成读、思、练与听、说、写熔于一炉的完善的课堂学习结构。

试论课堂提问技巧 篇5

【关键词】氛围 针对性 时机 鼓励 层次

教师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学法的掌握,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素质的培养,无不蕴含在这一问一答之中。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不断地探究未知,同时教师也可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进程。

课堂提问要讲究技巧性,才能发挥它启迪、激发的功能,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提问要抓住要点,并通过技巧运用,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接下来就课堂提问技巧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的提问氛围

课堂提问应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务必使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回答问题,形成生动活泼、激烈争辩、学习气氛浓厚的氛围。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敢于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学习效益。

二、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注意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所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提问要有的放矢,使成绩好的学生能更上一层楼,使后进生也不至于丧失信心。因此教师提问既要做到态度平和,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使全班同学都感到有被提问的可能,积极动脑思考;又要使全体同学从你的表情目光里,感到亲切、信任,受到鼓舞而愿意动脑思考。

所谓的针对性,一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抓住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二是指提问学生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高水平相当的学生。既不能使好学生感到问题太简单而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后进生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手而百思不得其解,更不能故意给学生难堪,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质量

提问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的话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和预备知识、方法,学生回答不出来,反之,在教师做了一系列分析解释后,只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那样也没有提问的必要。只有精心设计提问的时机,才能到达预期效果。提问的关键在于能否引导学生思考,所以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形式上的频繁,教师应在关键之处,在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地方进行提问,使课堂形成一种既积极思考,又轻松舒畅、张弛有度、错落得当的良好习惯。

不失时机地、恰当地进行提问,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如果问题数量过多,会使学生手忙脚乱,招架不住;问题过少,会使学生思维松懈,课堂气氛沉闷。因此,课堂提问数量要适宜,同时又要讲究质量,当问则问,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因疑而思,深化认识,避免“是非问”和“填空问”。

四、及时鼓励、肯定学生

在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未知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一般从不完整到完整,这是正常现象,因此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时,对其正确部分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应给予表扬。要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言,敢于争论,特别要支持那些能够发表独立见解的学生,有思想火花的学生。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要大胆,不要照本宣科,表达要清楚明白,不要含糊其辞。对少数胆怯的学生,要注意引导,给予锻炼机会,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课堂提问不要答不出来或答错就换人和批评,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多动脑子,学会思考。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对于差生,更要多问,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而不能使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切忌以提问的手段去迫使学生学习,或对回答有错的学生加以指责和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害怕提问,师生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必须指正,必要时还应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五、提问要有层次、有顺序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要分层次、分步骤去解决,不能急于求成。提出的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素质等差异来确定,做到难易适中,不要只提容易的,满足于学生都能回答,热热闹闹;也不要认为难度越大越好,以难倒学生为快。问题要围绕中心,层层深入,定向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判断的方法。有的提问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以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条理不够清晰、不够完整的结论,教师一定要再准确地复述一遍,务必使全班同学听清楚、弄明白。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6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提问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提问浅谈几点体会。

一、提问的内容

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分析有哪些训练要求等,再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无疑而问,为问而问;二是大而无当,太广太深。所以,在课堂提问内容的设计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潜藏着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触点”,教者若抓住这些“触点”进行提问,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往往能加深学生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2.问具有适当难度的问题。课堂提问的问题如果过于简单,提问就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刺激学生思维的效果;如果问题太难,又会使课堂陷入停顿状态,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者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并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3.问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去分析问题,常能得到一些创造性的见解,从而达到激活课堂、扩张思维的效果。

二、提问的对象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学生抢答。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可以逐步升级,层层推进;对于学困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舞台,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效用。

三、提问的时机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教师要适时地提问,把问题设计到学习内容的关键处或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导入新课时提问。一堂课,如果头开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去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导入新课时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探知过程中。

2.在学生疑问处提问。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时及时提问,然后再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创新思维处提问。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若能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教师应善于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任务,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思维正处于十分活跃状态时,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归纳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提问的方式

提问要讲究策略,注意对学生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教师要切忌总是单刀直入或是自问自答,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这样能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方向,使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或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理解、解决问题。同时,还可采用先提问后叫人的方式,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有时叫举手的学生,有时叫未举手的学生,鼓励与督促相结合。

五、提问的态度

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授课氛围。提问时,教师的表情应当亲切、和蔼,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授课时,注意运用身体语言,用眼神、手势、微笑,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他回答得正确与否,都不予惩罚。如果学生答对了,我便用“好、非常好”等进行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便提示他再仔细想想,或者让他坐下在思考一下,尽力改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拘谨态度,排除其畏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举手是锻炼自己的大好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发言时自在、踊跃,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多向性、艺术性,把握问题的时机和火候,给学生留有积极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样,形成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的多面提问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上一篇:运行状况下一篇:苦碟子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