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2024-07-25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精选九篇)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1

一、房地产经营面临的风险

作为一个动态过程, 在经营房地产中, 从地址的选择和购买到房产建成后的销售和出租, 经历着不同的阶段, 相应的也具有不同的风险。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阶段和风险:

(一) 土地获取阶段

在土地获取阶段, 使用的费用属于经营者主要面临的风险。这一阶段, 获取土地使用权所需费用的不确定性, 通常是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房地产投资商要在结合该阶段面临风险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 对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采取, 在将风险进行转移或避免的过程中, 使经济回报得以获取。

(二) 建设开发阶段

在开发建设房地产阶段, 开发建设建筑物成本的不确定性属于主要原因。具体来说, 该阶段的投资风险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映:

1、施工前期成本费用, 即“七通一平”、临时设施、设计、勘察等所需花费的成本费用。在这一阶段, 土地的自然特性和原有配套设施情况是决定其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比如:较好土质的土地, 在挖填土石方时需要花费的工程费用就可以相对较低;对于地形平坦的地区, 在勘察和测量时, 工作量也相对较少, 因此相关费用也可以有效降低。

2、安装建筑工程费用, 即安装工程费和土建费等在建筑工程安装过程中的费用, 其高低一方面受建筑安装工人自身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建筑安装所需材料市场价格的高低有关, 特别是材料价格。受房地产市场需求和经济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 建筑安装工程所需材料的价格往往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因而使房地产开发商制定的投资计划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

3、配套工程费用, 即建筑物内部配套的各项工程费用, 主要包括清理场地费用、公共设施费用、各地绿化费用、供电、供气费用、排污费用及道路工程费用等。

(三) 销售出租阶段

在竣工建成房地产后, 开发商开始准备租赁或销售房屋的业务, 从而使相应的预期收益得以获得。然而, 作为一个具有较长周期性的过程, 开发建设房地产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较多的变动, 从而使稳定的房价受到直接影响。比如:这一过程中,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政策调控或其他干预活动;变动的市场经济;变动的消费者心理或变化的消费水平等, 都会对销售房屋的情况造成影响。在这一变化影响下, 实际出租或销售情况会与房地产预期效果呈现较大差异, 因而使其预期收益目标难以实现, 从而使其难以在预期内获得既定的经济回报。

二、预防风险的有效对策

根据经营房地产面临的风险, 经营房地产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强化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对风险意识进行强化, 对管理策略进行制定的基础上, 使风险引起的损失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

(一) 强化研究经营环境

同其他企业相同, 房地产企业组织和开展的经营活动也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 该环境在为其创造机会的同时, 也使其面临着威胁。近年来,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其经营活动具有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组成外部环境的相关因素, 如自然因素、政治法律因素、家庭组成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经济因素等都使企业进行的开发经营活动遭受一定的影响。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 需要房地产经营者将企业作为开放的系统, 明确其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对这一作用和影响进行正视的基础上, 有机结合内外部环境, 从而使科学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目标得以制定, 并在潜心培养中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同时, 经营者还要在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审时度势中, 根据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调整, 从而使项目投资成功率得以提高, 进而使其风险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二) 强化调查与预测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经营者要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与调查, 从而使营销观念代替产品观念的目标得以实现。作为房地产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成果, 房屋同样属于商品, 因而具有其一般特征。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消费者具有的低层次需求已经逐渐被满足, 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开始趋向心理方面的需求, 因而大多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逐渐显现出个性化特征。在这一变化中, 需要房地产企业将传统的“盖什么, 卖什么”的思想进行改变, 对人们购房不只局限于满足居住功能的现状进行明确。因此, 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赋予其良好居住功能;另一方面, 还要兼顾良好的物业管理、智能的设施、优雅的环境、漂亮的造型、良好的套型设计等附加功能。事实上, 对房产来说, 其属于固定核心产品, 各企业间产品差距不大。然而, 对现代产品概念外延和内涵来说, 其具有扩大的效应。对于现代产品概念来说, 其完备的商品理念包括悟无形产品、形式产品及核心产品三部分。因此, 现代房地产经营中, 为使消费者的人文观、优雅观、文明感、方便感、安全感、舒适感及审美观等方面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为使其个性化需要得以适应, 需要房地产企业在房产产品的无形产品和形式产品等方面进行完善。在买方市场的时代, 房地产企业要对其陈旧经营观念进行转变在对市场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 使能够对消费者需要进行真正满足的商品得以生产, 从而使开发企业的风险得以降低, 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三) 强化物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作为与房地产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综合开发相匹配的综合性管理, 优良的物业管理是对其企业成熟度的体现, 也使其持续、长足发展的强大动力。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其开发商良好形象的树立, 另一方面能够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进行充分满足。因此, 房地产企业要对物业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行充分提高, 要对“舒适、方便、安全、高雅、文明、整洁”的居住环境进行创造, 从而使人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 进而使其素质得以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 房地产经营企业要在对自身经营风险进行明确的基础上, 通过强化管理和精心组织,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使项目开发建设周期得以缩短, 从而使资金周转得以加快, 进而使经营管理造成的风险得以减少和防范!

参考文献

[1]刘鸿义.房地产项目开发风险管理[J].改革与开放.2009 (12)

[2]江殿云.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20)

[3]刘畅.浅析房地产存在的风险与及规避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 (21)

[4]应柏江.浅谈如何进行房地产经营的风险管理[J].今日科苑.2009 (08)

[5]朱维辉.三明市房地产经营的风险及对策[J].中华建设.2008 (07)

连锁经营实训的教学过程与经验总结 篇2

由于专业的特点,校外实习基地往往能够给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提供比较多的超市卖场顶岗实习机会,《连锁经营实训》的组织与安排看似不难。不过,做为一门高职实践类课程,一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涉及理论、实践、校内、校外、技能应用与分析„„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事后反思与总结还是会发现自己在一整学期的连锁经营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状况。现将《连锁经营实训与案例》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及主要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如下:

1、第一节课要介绍连锁经营实训的内容安排

这里面一个主要的经验就是必须要有一本教材或者专门印制的手册,归纳出整个课程的学习体系和能力提升目标何在,并且要在第一节课清楚地告诉同学们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什么,会遇到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整个学期的连锁经营实训环节下来,学生会感觉分散、混乱、无中心、无目标,况且校外实习单位给学校提供的岗位往往是收银、理货、促销等缺人的岗位,如果事先没有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其中的理论知识、能力培养目标并进行适当的知识经验总结,学生肯定不会把实践当成学习的机会及带着热情做工作。编写实训教材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凭直觉很难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对课堂纪律的有效控制。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教师坐在桌子上,不带书本,和学生交流讨论。不过那是哈佛那样的名校,高职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思考,甚至与教师争辩的非常少,所以还是不要脱离最传统的书本教学这一形式。

2、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连锁经营认知实训能够让学生对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兴趣和研究的动机,就是大功一件了。我所采用的教材中,是通过影片《泰囧》中王宝强和徐峥就葱油饼开连锁店的问题的对话案例分析。影片大家都看过,内容也非常简单,但是必须要给学生一个这样的环节。因为认知实训的目标是培养兴趣,我们就是通过影片进行潜移默化,让学生意识到连锁经营可以创造巨大的成功的机会,21世纪是连锁经营的天下,这样他们才会对本专业充满了自信和兴趣。

3、随时结合近期时事组织热点讨论

前面说过,高职学生对于理论问题的讨论有热情和持续性的不多,因此要组织一场学生参与的讨论或案例课非常难。所以,必须结合近期的连锁经营时事热点和新闻,来组织学生的讨论,这样学生会有较高的兴趣。比如,习主席吃庆丰包子带火了庆丰包子铺的加盟,讨论的参与度就比较高。看到学生爱发言、敢于举手、爱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只是开开玩笑,老师对实训课堂才会有成就感、喜悦感,《连锁经营实训与案例》才能开展下去。而这就必须紧跟近期大家都在关注的新闻和事件。微信关注CCFA连锁经营协会等发布的最新连锁经营动态和新闻是一个获取这类时事热点的好办法。

4、企业顶岗实习之前要进行“职业精神”动员与培养

在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一定要对“职业精神”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与动员,告诉他们切勿自以为是、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的职业精神。比如,带他们去体验一碗“湖滨四里沙茶面”,店里的服务员小妹工作看似普通,却一点不寻常,还常常被媒体和报纸报导。客人都赞叹店里的小妹记忆力超级好,这么多客人,就算你到楼上吃,一个小时后下来,她也记得你吃了什么,真是神奇。中国的高手,都不是在清华,北大,都是在菜市场。让学生见识一下“职业牛人”,才知道学无止境、凡事都不平凡,下到企业才能在普通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与总结。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少了这个环节将会引致很多恶性循环,甚至整个教学无法开展。等到学生抱怨工作无聊、企业抱怨学生难管,实训指导老师就已经无能为力、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了。

5、打开学生的视野,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连锁业

我在《连锁经营实训与案例》教材中选取了上海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的案例,可以配合纪录片《四大公司传奇》进行学习。目的是让同学们不要局限于厦门的一隅之地,而是要放眼全国、全世界的连锁业发展。连锁经营对于老师的专业水平也是一个迅速提高的过程,每到一个城市都要记得拍照、录相、和当地的连锁企业进行比较,看得多了你才会有所提高,这个道理对学生同样适用。

6、要培养学生某种计算机的工具技能养成

教学内容中设计一些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我采用的教材主要是Photoshop设计促销海报、EXCEL表格用于门店管理、互联网的选址应用等。不管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对于日后工作的帮助,就像任何专业都要学好英语一样。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感谢老师教会了他使用POS收银机,因为只要上班2个小时他们就能完全掌握,只有“通用知识”才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计算机、英语、时间管理、职业道德„„我们要把这些内容穿插进《连锁经营实训与案例》的每一章节中去。

7、要接触企业培训的内容

《连锁经营实训》既要坚持学校的一套理论教学体系,又要向管理咨询公司的培训借鉴经验。像《世界是连锁的》这本书就是管理咨询公司的资深教练写的,虽然不能拿来当大学的教材,但是老师应当要研读此类社会培训书籍并将其中的观点归纳转述给学生:现在企业培训些什么、重视哪些东西„„我在《连锁经营实训与案例》教材中安排了击鼓传花晨会讨论的环节,讨论的就是企业培训的一些常见观点和理念,如果学生参与积极教学效果好,可以多举行几场这样的讨论甚至搬到校外实习基地搞晨会讨会。相比大学老师,管理咨询公司的理念和观点往往更具有煽动性,不过有时教学中就需要“洗脑”+“忽悠”,关键是控制好其合理的比重。

8、安排一些逆境养成的情境

《连锁经营实训与案例》这本书中有很多内容是讲工作岗位上遇到的烦心事的,像神秘顾客工作中的感悟。学生工作后都会遇上各种逆境或麻烦:刁难的顾客、无理取闹、苛刻的主管,甚至社会上许多连锁销售打着自由连锁经营的旗号,其实就是传销陷阱。社会生存本来就是充满了各种凶险和不美好的,在实训中模拟种种逆境情景让学生加以体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生会体会教师的苦心。

9、布置适当的作业和案例分析问题

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要设定若干的作业,一方面是防止同学们投机取巧,没有作业没有参与。另外也是考核和最终成绩的评定需要保存适当的原始记录和依据。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材料和佐证材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不然遇上教学评估,实践课程的效果和质量就很难被衡量。要学会“整材料”,不然业务上不会有长进,你懂的。

10、积累行业的人脉资源,获取最新信息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虽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相比国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技术设备、人才储备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增强自身发展潜力,我国商业银行需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发挥并增强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金融环境的改变促使商业银行打破传统禁锢,多元化经营成为当今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模式。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多以非利息收入为主,非利息收入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多元化经营的规模。因此,非利息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越高,则银行多元化经营规模越大。

银行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否会导致更大的经营风险?首先,银行多元化经营部分属于表外业务,一般不在表内反映,外部监督不到位,会导致经营风险增加。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尚存在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等。这些不良资产反映出我国银行业存在着系统性风险,制约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实现多元化经营。因此,银行进行多元化经营获取非利息收入,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但会使银行面对更多不可控因素,从而加剧银行的经营风险。

随着商业银行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除银行自身需完善内部控制结构以自觉进行风险控制之外,外部监管机构及监督机制也必不可少。银监会作为政府监管,必须适时完善监管机制,为银行合法合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对商业银行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不同规模和水平的事务所审计质量不尽相同,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其行业专长、独立性、内部控制制度及社会声誉等往往优于“小所”,审计质量一般也较高,能更有效地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Gerald,Mathieu et al.(2011)认为,经“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银行,市场对其贷款质量要求更高,这从侧面说明了“五大”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之高。宋衍蘅、肖星(2012)就我国不同规模事务所审计质量进行研究发现,事务所面临的外部监管风险越高,“十大”事务所较“非十大”事务所审计质量越高。那么,高质量审计是否能够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其审计质量是否有差异?在抑制银行经营风险方面是否会发挥不同的作用?为此,本文拟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规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抑制作用。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在商业银行逐步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早期传统单一的利息收入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非利息收入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即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分散传统单一业务的风险。相比利息收入而言,非利息收入对提高银行绩效水平更具收益性及稳定性(Kevin.J.et al.,2004;Prather et al.,2010)。张羽、李黎(2010)以1986~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经验数据从整体层面及银行层面分别检验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证明适度的获取非利息收入有利于分散风险,对银行业起到保护的作用。但随着商业银行体系的不断完善,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不再有效分散银行风险,而出现与利息收入共存亡的现象,且因涉足风险业务较多,可能会增大银行经营风险。S.Wolfe et al.(2007)认为过分追求非利息收入会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刘明彦(2012)认为非利息收入自身具有波动性及多样性,并不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陈新民、王永海(2014)研究得出银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非利息收入与传统利息收入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无法通过多元化经营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综上所述,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虽可带来可观盈利,但其风险性不容忽视。

对于规模较大的银行而言,其雄厚的资本为其进行多元化经营提供有力保证。因此大银行应对经营风险时较中小银行更加游刃有余,更能有效管控经营风险。同时,政府更可能会赋予大银行“too big to fall”的权利(Mishkin S.F.,1999)以维护其持续发展,避免因大银行“倒闭”引发社会恐慌。此外,上市银行会受到更为严格的外部监管,更高要求的社会监督,因此其信息透明度会更高,这使得上市银行制定经营政策时更为谨慎,尽可能避免因涉足高风险业务发生经营损失。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可能增加银行经营风险。

H1a:大银行较中小银行发生经营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H1b:上市银行受外部监管更严格,发生经营风险的可能性更小。

在商业银行运营期间,政府监管及外部监督必不可少。在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降低其经营风险的过程中应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监管新模式(汪杰东,2012)。但监管部门普遍重管制轻监督,注重监管力度,忽视监督行为。除了政府监管,外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在很大程度上也可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王永海、章涛(2014)认为,金融创新会提高银行风险,高质量审计能有效抑制银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李青原、蒋晓燕、王永海(2014)将内外部审计系统与银行监管联合起来进行跨国研究,认为三种监督方式达到协调统一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及效率,规整银行发展内外部环境,促进银行稳步发展,从而减少银行经营风险发生。综上所述,高质量外部审计可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那么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抑制银行经营风险是否存在差异?

Ling Chu,Robert Mathieu et al.(2013)研究表明经“四大”审计的银行更易发觉表外业务风险,发现其表内业务重大错报,且经非“四大”审计的银行更易收取较高的贷款利息,以补偿风险。林永坚、王志强(2013)也认为国际品牌事务所较我国本土事务所审计质量明显要高。国际“四大”更具专业性及独立性,能够准确地捕捉行业信息,监督检查银行内部控制治理及外部风险管控,因而其审计质量相对更高;由于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较低,国内本土事务所与国际“四大”尚存在较大差距,但当前我国政府鼓励事务所进行并购整合,整合后的事务所不仅规模扩大,而且更加注重审计质量,国内“大所”审计质量高于“小所”。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高质量外部审计可以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

H2a:国际“四大”事务所较国内事务所更能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

H2b:国内“大所”较“小所”更能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为初选样本。样本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其他不可得数据系从各商业银行官网披露的投资者关系信息中筛选获得。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选择和整理,根据研究指标需要,剔除重要指标缺失值,最终得到16家上市商业银行和108家非上市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6年共247个研究样本。后续统计及回归结果均由stata13完成。

(二)研究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银行经营风险(Risk)。

商业银行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无论内部控制机制还是外部宏观环境都可能增加银行经营风险。由于银行经营风险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无法选择单一因素来简单描述银行经营风险。由于信用风险属于银行风险测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度量银行信用风险,主成分综合得分衡量风险程度,综合得分越高,则风险越大。

首先,用KMO检验和球形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因子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KMO值为0.509,该值大于0.5,做因子分析非常合理;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155.018,显著性水平为0.000,应拒绝各指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的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线性,有必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主要成分。

根据表3,以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2个主成分,分别用F1,F2表示:

最后,按照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在全部因子方差贡献率所占比重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计算最终Risk的综合得分:

2. 解释变量——非利息收入水平(NII)。

NII度量银行非利息收入水平。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与支出的净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及其他业务收入。因此本文NII变量由非利息收入占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与支出的净额)的比例来衡量。

3. 控制变量。

为了全面说明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因此模型中需加入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反映银行经营风险的引发是一种复杂的过程。(1)银行规模(Size),资产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多元化信贷活动中往往更加注重贷款对象的信用等级及盈利能力,这会减少经营风险的发生;(2)资本充足率(Carate),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银行因贷款或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3)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衡量的是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盈利能力水平高,可以有效抑制其经营风险的发生;(4)存贷款比例(Dloan),银行存款规模充足,银行进行信贷活动便有一定的存储基础作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银行经营风险;(5)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高,股东为保障自身利益会限制银行过度追求盈利,以保证银行稳定可持续发展,故可降低银行风险;(6)成本收入比(Cincome),银行运营发生的成本,无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都会增加银行运营风险,且若固定成本过高,容易导致经营杠杆过大,从而加大银行风险;(7)资产负债率(Leverage),银行资产负债率过大,说明银行负债过高,增加银行财务风险;(8)成长率(Growth),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务种类不断增多,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会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银行风险;(9)经营质量(Quality),银行利润总额主要由营业利润构成。经营质量高可增强银行盈利稳定性,减少盈利波动性,降低银行风险;(10)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Agdp),由于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来代替宏观经济的发展程度,若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增长状态,则银行发生经营风险的可能性降低。

本文以会计事务所的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选取目前国内外排名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检验审计质量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如果事务所为“十大”,则取1,否则取0。将前十位事务所进一步分为国际“四大”与国内“六大”,进一步检验国际品牌事务所与国内大型事务所、国内“大所”与“小所”(非“六大”)在抑制银行风险作用上的差异。以上赋值只为方便分组检验,上述会计师事务所替代变量的指标分类未列示在检验模型中。上述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如表4所示:

(三)模型设计及研究思路

1. 实证模型设计。

2. 研究思路。

首先,检验我国商业银行(除政策性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由多元化经营产生的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测度银行经营风险的方法,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综合得分。

其次,分类检验不同规模事务所在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作用上是否存在差异。选取排名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将“十大”事务所分为国际“四大”与国内“六大”,并将“十大”、国际“四大”、国内“六大”与国内非“六大”进行检验,通过对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测量比较,观测审计质量是否会影响银行非利息收入,进而观测是否会影响银行经营风险。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5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样本银行指标来看,风险率均值为0.28,标准差为0.32,从标准差来看,不同银行风险之间存在着差异,反映了部分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非利息收入占比均值为0.33,标准差为0.36,说明我国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即银行多元化经营范围不尽相同,构成其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种类也有差异。银行资产规模均值为26.29,中位数为25.88,因此从整体来看,银行资产规模较大,多属于“大银行”,资产充足有利于银行大胆开展金融工作,有一定后盾作保障,可保证银行顺利开展多元化业务。资本充足率均值为12.74%,标准差为2.05,根据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可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资本较为充足。

2. H1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为了进一步分析主要变量指标的特征,按照银行资产规模及是否上市,分为大银行、中小银行及上市银行、非上市银行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6列出。由表6看出,大银行风险率均值为0.26,非利息收入水平为0.34,而中小银行风险率均值为0.3,非利息收入水平为0.32,表明中小银行由于资产规模有限,多元化经营范围受限,承受银行经营风险及应对策略较不成熟,因此相比大银行来说,中小银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非利息收入低于大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高于大银行。

上市银行风险率均值为0.21,非利息收入均值为0.36,非上市银行风险率均值为0.32,非利息收入均值为0.31,表明上市银行受到更严格更系统的政府监管及外部监督,规范银行业务行为,使得上市银行合理合法选择其经营模式,对银行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因此相比非上市银行来说,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水平较高,银行风险相对较低。

3. H2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文按照规模大小,将会计师事务所分为排名“十大”,国际“四大”、国内“六大”与国内非“六大”四组。从表7中可以看出,经过前十大事务所审计的银行风险率均值为0.26,小于全样本中银行风险率的均值0.28,由此可看出,经十大事务所审计过的银行风险率降低;同时,国际“四大”组风险率的均值为0.26,小于国内“六大”组风险率的均值0.28,小于国内非“六大”风险率的均值0.34。因此,高质量审计可以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且国际“四大”更能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

(二)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对样本采取Fixed Effect Model进行多元回归。因固定效应检验F统计量均在1%水平显著,从而拒绝Pooled OLS Model,同时样本不适合Random Effect Model,因此选择Fixed Effect Model最优。

1. 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经营风险相关性检验。

表8的回归结果显示,全样本非利息收入估计系数为0.188,t值为2.74,在1%水平上显著成立,说明非利息收入增加可带来银行经营风险。总体而言,样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其经营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非利息收入水平越高,则银行经营风险相对越高,这与预期判断相一致,从而验证H1成立。

注:各变量括号内为报告的t统计量。***表示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下同。

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资产收益率、股东收益率、存贷款比例、成长性、营业收入质量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的估计系数为负,但缺乏显著性;成本收入比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资产负债率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分析,说明银行经营风险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而不仅是由银行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导致的。

依据表8,将全样本分为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组、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银行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066 4,该系数显著小于中小银行非利息收入系数0.270,故而大银行较中小银行更能有效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上市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043 0,显著小于非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系数0.267。这说明上市银行会受到外部机构的严格监督,其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非利息收入会受到严格审查,因而其经营风险相对较小。由上述分析可证明H1a及H1b均成立。

表9为对全样本进行方差膨胀因子检测结果,模型变量的VIF均小于3,故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 审计质量对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作用。

表10为高质量审计是否可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检验结果。首先选取排名前十大的事务所作为对照组,考察高质量审计抑制风险的作用。由表10可以看出,“十大”组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128,在1%水平下显著成立,该值小于全样本银行非利息收入系数0.188,说明经排名前十大事务所审计可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

进一步将“十大”组分为国际“四大”组与国内“六大”组。由回归结果看出“四大”样本中银行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211,在1%水平下显著成立,而国内“六大”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302,该值高于国际“四大”系数值,故“四大”较“六大”更能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H2a成立。

非国内“六大”组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362,大于“六大”组系数值,故而相较国内非“六大”而言,国内“六大”事务所更能有效抑制和防范银行经营风险。通过并购整合后的事务所能够充分共享“大所”优质资源,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国内“六大”比非“六大”更能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H2b成立。

从上述回归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高质量审计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且不同规模事务所抑制风险的作用不尽相同,由此验证H2成立。

五、稳健性分析

为确保本文模型估计的有效性,被解释变量选取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经营风险的替代变量,按上述思路重新检验了审计质量对银行经营风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全样本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265,而“十大”组非利息收入系数为-0.239,明显小于全样本组,从而说明高审计质量可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四大”组、“六大”组、非“六大”组非利息收入系数分别为-0.084 6、0.181、0.238,也可明显看出国际“四大”较国内“六大”更能有效抑制风险,国内“六大”较国内非“六大”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本文的基本结论比较稳健。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8~2013年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银行多元化经营风险的相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实证检验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银行多元化经营可能导致风险增加。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多元化经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但过度强调多元化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增加。要使商业银行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经营多元化是大势所趋,但过度多元化经营往往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2. 提高审计质量可以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且不同规模事务所抑制风险的作用不尽相同。国际“四大”事务所对银行经营风险能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要好于非“四大”。国内“六大”事务所较非“六大”更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二)政策建议

1. 建立有效抑制银行经营风险的多层次监控机制。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总体上处于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不稳定状态,除了面临系统性风险,其自身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因此要控制银行经营风险,政府监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媒体组织及社会公众等都要发挥监督作用,形成有效抑制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多层次监控机制。

2. 尽可能选择国际品牌会计师事务所以保证审计质量。

当前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商业银行选择国际“四大”作为审计组织,对抑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规范运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大力提升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水平。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呈现不可逆转和加速之势。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亦将是大势所趋。为满足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急需通过采取并购整合、对外合作等策略,提升整体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宋衍蘅,肖星.监管风险、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12(5)

刘明彦.银行业收入结构:美国、德国和中国的一项比较[J].财贸经济,2012(5)

陈新民,王永海.多元化经营战略对银行风险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4(3).

汪杰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2(7).

林永坚,王志强.国际“四大”的审计质量更高吗?[J].财经研究,2013(6).

张羽,李黎.非利息收入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J].南开经济评论,2010(4).

,李青原,蒋晓燕,王永海.审计与银行监管协作的系统性分析框架——银行审计模式国际比较[J].财会月刊,2014(9).

任辉.刍议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J].审计月刊,2006(14).

Ling Chu,Robert Mathieu and Chima Mbagwu.Audit Quality and Banks’Assessment of Disclos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13(4).

Mercieca S.,K.Schaeck,S.Wolfe.Small European Banks Benefits From Diversification?[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7.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4

以胜任这职位。因此,对一般求职者来说,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即使专业对口用人单位也难聘用你的。大多数求职者并不具备专业技能。正确的做法是,在求职前就必须抓紧时间“充充电”尽快掌握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会被用人单位相中。

做好应聘前的准备工作。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作为一个有理智的求职者,在得到招聘信息后,应当仔细分析,研究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招聘要求,专业是否对口,用人单位对这个职位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分析之后,便要考虑去应聘时,需要哪些有效证件及证明自己工作能力的相关材料,并作好面试的技能准备。求职者只有充分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才能稳操胜券。

做个诚实的求职者。求职者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些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优越,待遇也不错,但应聘的条件也相应要求较高,有的求职者面对用人单位(例如:学历、年龄、技能等)要求不太适合的条件时,便采取购买假文凭、虚报年龄、编写假材料等手法来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结果往往弄巧成拙。正确的做法是在应聘时不被文凭、年龄所累,实事求是向用人单位充分地展示你的长处,因为文凭并不代表水平,经验也很重要,年龄稍稍超出不重要,只要其它条件符合,用人单位是不会斤斤计较的。只要你做个诚实的求职者,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5

隧道挖掘理论认为, 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 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监管的市场环境下, 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 从而获取控制权私利 (Demsetz, 1985;Grossman and Hart, 1988;La porta et al, 1999;Johnson et al, 2000;Bertrand, 2002) 。激励相容理论认为, 公司市场价值上升带来的财富增长使控股股东具有足够的动力去收集信息并积极监督经理层, 有效克服股权分散情况下的“免费搭车”与监督缺位问题, 从而对公司绩效带来积极影响 (Shleifer&Vishny, 19866;Classens, 20027) 。与股权结构的广泛关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对于控股股东与终极控制人不一致的复杂股权结构下, 终极控股股东的个人特性对公司治理效果起着何种作用鲜有研究。这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在于终极控股股东作为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另一方面可能缘于终极控股股东的选择和行为难以观察。与国有企业不同, 民营企业的控股股东为自然人或法人集团, 复杂股权结构下, 民营企业的终极控股股东大多可追溯到个人 (或家族) 。虽然股权结构的构造过程难以观察, 尤其是终极控股股东对复杂股权结构的决策偏好难以量化, 也不便于直接描述, 但终极控股股东的选择结果是显性的, 特别是终极控股股东的个人特性和社会背景相对而言较为稳定, 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关系也更为明确。本文通过手工搜集湖北2009年至2010年民营上市公司样本, 研究复杂股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所发挥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近年来, 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一方面, 民营企业的数量急剧上升。另一方面, 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GDP增长率、税收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当民营企业通过改制、兼并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集团后, 这些企业往往都采取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方式来控制二级、三级甚至更多级别的公司, 由此形成了庞大且复杂的“系族”, 这些“系族”在所有权与控制权方面的典型特点是两权偏离。事实证明, 公司治理研究过程中忽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偏离, 是无法“看穿”公司的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的。从终极控制股东出发, 将终极控制股东与金字塔各层级企业联系起来, 方能对“系族”企业的战略、决策、日常经营及经济后果进行全面、合理的解释。下面结合终极控制股东的个人特性, 从背景、受教育程度、性别等方面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1) 终极控制股东的背景与经营绩效。终极控制股东的背景表征其拥有社会资源的初始禀赋, 为其带来先天的关系网络。Benabou (2006) 指出, 关系网络可以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 增加交易频率, 增强相互信任。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拥有的关系网络, 使企业对于资源的获取更为便利和可靠。我们发现, 有些企业让渡自身的一部分股权出去, 目的就是为了换取股东的政治背景。而且, 具有一定背景的股东都希望把财富延续下去, 从而奠定良好的声誉, 避免“经营者短视”, 形成“最理想化的投资”。不可否认的是, 现行资源有限背景下的设租与寻租, 在事实上也为终极控股股东背景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据此, 提出以下假说:

H1:终极控制股东背景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终极控制股东具有背景企业比终极控制股东不具有背景企业经营绩效更好

(2) 终极控制股东的受教育程度与经营绩效。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因素。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即指出:“学习是一种才能, 须受教育……工人增进熟练的程度, 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间里, 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 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 同时也可以取得利润。”可见, 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整体, 投资教育都能增加财富积累 (张光斗, 1999) 。在宏观层面, 罗东升、刘鑫、黄斌 (2008) 指出, 教育通过再生产劳动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在微观层面, 个人的接受教育程度越高, 能更多地积累知识、技能, 更多地培养人文素养, 越可能具有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精湛的技艺且博学多才、多专多能, 从而增强其再生产劳动能力。在公司层面, 终极控制股东高水平的受教育程度既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又会在员工录用环节拔高要求, 从而提高部门或组织的整体受教育程度, 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此, 提出以下假说:

H2:终极控制股东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终极控制股东的受教育程度越高, 其所辖的企业经营绩效越好

(3) 终极控制股东的性别与经营绩效。男女间在生理、性格、生活习惯、社会偏见等方面存在差异。Rosener (1990) 研究发现, 女性创业者在工作场所带有更多的传统社会化的倾向。女性创业者的这种倾向对企业绩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 女性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情感表达, 有利于消除员工的紧张感, 从而提高生产效能;另一方面女性创业者所营造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从而给经理层和员工提供了“偷懒”的机会。据此, 提出以下假说:

H3:终极控制股东的性别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湖北民营上市公司, 终极控制人和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终极控制股东的个性特征通过在巨潮资讯网阅读上市公司年报和在上市公司网站浏览手工搜集, 并通过百度、和讯网的胡润-人物频道等多种渠道辨识终极控制股东的背景。采用Eviews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 变量定义

(1) 测试变量:经营绩效。常见的衡量经营绩效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ROE) , 本文亦采用净资产收益率 (ROE) 衡量经营绩效, 本文同时在稳健性测试里采用托宾Q值作为测试变量。 (2) 解释变量。一是终极控制股东的背景 (Polcon) 。能给企业提供优良社会资源的背景, 往往是经济上为当地或更大范围区域的富豪, 或在行政级别、精神文化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 政府官员不得在企业兼职。无论是终极控股股东的家属在政治上居于要职, 还是其本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前任政府官员, 亦或成为了一地的富豪, 都能使终极控股股东具有一定的关系资本, 从而更易获取稀缺资源、快速或低成本的融资等。鉴于此, 本文将背景定义为虚拟变量, 即终极控股股东的家属在政治上居于要职, 或其本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前任政府官员, 或为一方富豪, 则Polcon取值为1, 反之取值为0。二是终极控制股东的受教育程度变量 (Education) 。叶茂林、郑晓齐、王斌 (2003) 将受教育程度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四个阶段, 研究不同教育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结论显示, 研究生教育的边际产出最高, 而且,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产出平均贡献率明显增大19。本文的样本范围为具有复杂控股结构的湖北民营上市公司, 经搜索相关的终极控制人信息, 有效样本 (62个, 31家上市公司) 的终极控制人受教育程度有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种情况, 其中中专2人, 大专13人, 本科19人, 硕士24人, 博士4人, 根据这一分布情况, 本文将受教育程度设置为两个层次, 即研究生以下和研究生, 当终极控制股东的最高教育程度为硕士、博士时, Education取值为1, 反之取值为0。三是终极控制股东性别变量 (Sex) 。虚拟变量。当终极控制股东为男性时, Sex取值为1, 反之取值为0。 (3) 控制变量。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 本文对其他可能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加以控制。包括: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方式、企业规模、负债率、成长机会和终极控制股东在上市公司任职。各变量的标识及计算见表 (1) 。

(四) 模型设计

根据上文的研究假设和变量定义, 构建下述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三个解释变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其中, α0为截距, αi为待估计参数, ξi为残差, i代表i公司。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 (2) 。表 (2) 显示, 湖北民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最大值为53.11% (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 , 最小值为-23.29% (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 , 表明上市公司之间经营绩效差别很大。不过, 经比较, 大部分上市公司两个年度之间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异也比较大。如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07%, 比该公司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低52.04%;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为3.14%, 比该公司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高26.43%。说明上市公司经营欠稳定。不过, 从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看出, 两年之间经营绩效差别大的上市公司并不为多,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两年经营绩效差异在10%以内。表 (3) 列示了上市公司两年之间经营绩效差异 (绝对值) 所处的区间。就终极控制人的背景来看, 31家上市公司中, 有18家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具有背景, 占全部原本的58.06%。终极控制人受教育程度的均值为51.61%, 整体教育水平较高。仅1家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为女性。32.26%的上市公司被终极控制人间接控制, 即32.26%的上市公司其终极控制人并不绝对控制其大股东。

(二) 相关性检验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 (4) 。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 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问题。

(二) 回归分析

表 (5) 列示了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终极控制人的背景显著正相关, 从而证实了本文的假设一, 也就是, 上市公司确实得益于终极控制人的关系资本而促进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经营绩效与终极控制人的受教育程度显著负相关, 与假设二相悖。这种结果令人感到意外。鉴于此, 我们仔细审视了样本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 尤其是试图对终极控制人的学历“历史”进行了溯源, 我们发现, 终极控制人为硕士及以上的16个样本中, 有3家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学历介绍为专业硕士或研究生班, 其余仅说明是硕士、博士, 而没有具体介绍, 因而我们无法展现湖北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学历成长过程。对于经营绩效与终极控制人的受教育程度显著负相关的结论, 我们认为, 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 终极控制人并不直接经营管理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扩招后的研究生的含金量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并不比本科生、专科生高。而终极控制人的性别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 原因可能在于本文样本中的性别绝大多数为男性, 从而体现不出性别的影响。控制变量中, 上市公司的成长机会对经营绩效有负向的影响, 表明上市公司成长过程中存在扭曲投资、盲目扩张的可能性。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和终极控制人在上市公司任职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注:表中的值为Pearson相关系数。***,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三) 稳健性检验

由于本文样本中性别额绝大多数为男性, 即性别变量变异性小, 故删除性别变量后进行稳健性测试, 结果见表 (6) , 除成长机会的负向影响显著性有所降低外, 其他变量的影响负向和显著程度均没有实质性差异, 表明本文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四、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湖北民营上市公司确实得益于终极控制人的关系资本而促进了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 不支持终极控制人的受教育程度促进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结论, 相反终极控制人的受教育程度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由于未获取到湖北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学历成长过程的充分信息, 因而认为是终极控制人并不直接经营管理上市公司以及研究生扩招后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含金量两方面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摘要:本文以2009-2010年湖北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 讨论复杂所有权结构下终级控股股东的背景、受教育程度和性别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 终级控股股东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能促进企业绩效上升, 终级控股股东的受教育程度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 而性别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针对本文的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结果, 本文指出了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6

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中要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截至2013年4月15日, 沪深两市A股主板已有1 053家出具已审计的财务报告, 其中有662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尽管其披露程度相对较高, 但是, 不同企业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各异。林业企业主要的经营对象为森林资源及其产品, 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生态文明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 其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质量与其经营业绩、企业价值是否有相关性呢?

本文按照巨潮行业分类, 选取林业与纸制品及部分园林公司作为样本来源, 通过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内部信息披露指数衡量的中国林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建立两个假设, 试图揭示林业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水平与经营效果、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不是独立存在的, 其本质上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林业企业除了传统的经营目标, 还具有森林资源培育的目标。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直接、间接影响具有生态效益的森林资源。因此林业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 也应恰当地考虑这一经营目标, 考虑其对于环境的贡献或者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 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 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决策的一种行为。当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其接受者的投资行为具有正向引导, 促进市场的效率, 则证明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

在内部控制与经营绩效、企业价值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Willis (2000) 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提升股价, 增加企业价值。Bushman&Smith (2003) 根据代理成本理论, 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 改善公司治理机制,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提升公司绩效。国内学者张晓岚等 (2012) 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企业经营业绩越好, 同时证明现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张岩 (2013) 选取50家上市公司,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内部控制报告披露2011年、2012经营业绩的差异, 证明其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显著正相关。樊鹭 (2013)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68家涉农上市公司, 发现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和企业价值均正相关, 即公司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

从上述研究综述中, 我们可以探寻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研究轨迹。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由定性的理论分析到定量的实证研究的过程, 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上均有拓展。但在实证研究中, 由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难以衡量, 大部分学者将其设置为哑变量, 只有少数学者选择对其构建模型, 进行评价, 但都缺乏一个较为准确的衡量标准。而林业企业这一特殊行业的内部控制研究几乎尚为空白。基于此种背景, 我们通过较为科学的DIB数据库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衡量林业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研究林业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绩效、企业价值的关系。

三、模型建立

(一) 假设提出

在整理学者研究基础上, 我们对林业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经营业绩、企业价值建立模型。企业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越高, 就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达到相应的内部控制水平, 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果和企业价值, 为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其经营业绩越好。

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是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根据控制论,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 并通过反馈的方式, 进行实际值和预期值的比较, 对偏差进行纠正。同时, 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 会促进对管理层的监督, 提高林业企业的经营效果。内部控制提高了林业企业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从而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假设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其公司价值越高。

由于委托代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将妨碍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决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披露, 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增加资本市场的透明度, 降低代理成本。一个经营效果好的公司, 更倾向于披露自身内部控制的信息, 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促进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投资者在了解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后, 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债券和股票, 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二) 数据来源

本文按照林业企业定义, 参照巨潮行业分类中的三级指标“纸类和林业”, 剔除ST公司、年报公布后有重大事项发生的公司、发生合并公司和新设公司, 筛选了29家林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迪博公司于2013年开始发布2011年 (2012年公布) 的内部信息披露指数, 而2013年的林业上市公司年报尚未全部发布, 因此本研究数据时间为2011年。通过迪博公司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衡量的中国林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通过国泰安数据库, 获得其经营绩效和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

(三) 变量选择及模型设计 (见表1)

1. 被解释变量。

(1) 经营业绩 (ROA) :本文以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 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投入和产出的水平越好, 资产运营越有效。

(2) 公司价值 (TQ) :公司价值反映一定时期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 常用托宾Q来衡量, 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重置成本的比率。

2. 解释变量。

本文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 (ICIDI) 作为被解释变量, 采用的是迪博公司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数据。

3. 控制变量。

在对因变量的实证研究中, 为了消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 本文加入以下可能对林业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 以便更准确地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1) 公司规模 (Size) :本文利用样本林业公司期末资产的对数自然函数对企业资产规模进行界定。Becker (1998) 表示:“公司规模代表着较多的遗漏因素, 需对其潜在影响加以控制。”公司规模越大, 越容易引起政府和媒体的关注, 外在监督可以促使公司规范运作, 其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都较完善, 会计信息舞弊的可能性较小, 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高。同时, 规模大的公司往往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 企业为迅速融资, 更倾向于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 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在本研究中, 公司规模与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预期为正相关。

(2) 股权集中度 (Shareholding Concentration, 简称SC) :本文利用样本林业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行界定。王俊秋 (2007) 认为, 股东持股比例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因为在股权持股比例较低的地区, 大股东的权利更多的受到其他股东的制衡, 边际利益趋同效应高于边际侵害效应。然而樊鹭 (2013) 在研究涉农上市公司问题时表示: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企业价值负相关。因为,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 股东持有的股份有限,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股东参与监督的热情就较低。因此股权越集中, 企业大股东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 企业的内部控制就越薄弱。在本研究中, 股权集中度与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预期未知。

(3) 财务杠杆 (Level) :本文利用样本林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的财务杠杆程度进行界定。杨玉凤 (2009) 表示, 负债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 其融资成本较低, 具有避税效应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管理者的约束, 可以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 起到正向作用。然而李琴琴 (2012) 通过实证发现, 财务杠杆高的公司往往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是一个不利信号, 因为其更有可能打破内部控制, 粉饰财务报表, 从而降低财务报告的质量。在本研究中, 财务杠杆与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预期未知。

(4) 成长性 (Growth) :本文利用样本林业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对公司的成长性进行界定。李越冬 (2012) 通过文献整理发现, 成长速度越快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然而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同, 因此其与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未知。在本研究中, 公司成长性与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预期未知。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本文构建模型1以对假设1 (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其经营业绩越好) 进行检验。

为了检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本文构建模型2以对假设2 (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其公司价值越高) 进行检验。

(四) 结果及解释

本文通过SPSS 17.0对于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模型1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绩效的拟合优度为43.5%, 模型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拟合优度为52%, 说明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公司价值说明程度均较大。两模型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说明模型中对被解释变量公司业绩和企业价值的解释程度较高。模型1的DW值略大于2, 模型2的DW值略小于2, 说明模型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 回归的结果较为可靠。

从表3中可以看出, 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 说明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当模型1中仅仅加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 (ICICDI) 时, 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当加入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财务杠杆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后, 模型在10%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假设1求证, 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高, 其经营效果越好。

在控制变量方面, 林业上市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说明当公司规模越大, 其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都较好, 内部控制较好, 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 与预期相符。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正相关, 在林业企业的组织构架下, 当股权较为集中时, 大股东的权利更多的受到其他股东的制衡, 经营绩效更好。财务杠杆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即企业的负债越多, 内部控制越

差, 从而导致经营绩效下滑。因为财务杠杆多用于衡量财务风险, 当企业过度举债, 其面临还款压力增大, 从而增大其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说明当林业企业快速增长的时候, 往往会忽视内部控制的问题, 造成企业经营业绩的下降。

从上页表4中可以看出, 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 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当模型2中仅仅加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 (ICICDI) 时, 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当加入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财务杠杆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后, 模型不显著, 可能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属于半强势有效阶段其不稳定性较大, 而林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但在此仍可做相关分析, 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 (I-CICDI) 越高, 企业价值越高。假设2求证, 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越好, 其企业价值越高。

四、建议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林业企业因其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逐步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战略重点,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林业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 对于林业产业化经营, 林产品质量提高, 经营森林资源能力变强, 实现生态文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 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一) 加强林业企业的风险意识,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 只有充分考虑了风险因素, 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内部控制方案, 内部控制方能有效发挥作用。林业企业因其原材料和产品的特殊性,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其森林资源更易承受火灾、病虫害等风险, 季节性影响较大。因此, 相较于一般企业, 林业企业更应该形成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 加强林业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特别关注“控制环境”

2013年5月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表了最新版本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于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基础上, 将内控要素重新调整排序, 由上到下依次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活动”。“控制环境”要素作为内控体系的外围和背景, 提供了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职责的保证, 因此其在内部控制框架中起着支撑作用。林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时, 也应当注意“控制环境”的背景作用, 林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和权责利的划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内控环境。

(三) 加强承担森林资源培训责任, 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森林资源的培育是生态价值的体现。林业企业的经营对象主要是森林资源及其产品, 其原材料的使用状况与生态环境联系紧密。因此林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的时候, 不仅要满足经济需求, 还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对于林产工业企业, 在控制环境的选择中, 应考虑其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开放, 实现林产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同时履行。

(四) 发布林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依据, 建立统一行业的林业企业内部控制标准

目前林业上市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遵循较为复杂的标准, 具体有《公司法》、《证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8项政策法规。其内容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 过于理论化, 导致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很难准确把握。林业及相关部门应结合林业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进一步研究制定统一的、可行的评价标准, 对其格式、内容应进一步详细化、统一化和明确化, 使其更具有可实施性。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林业企业因其具有的经济效益和剩余效益,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林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 将影响林业企业的经营, 从而影响其经营森林资源, 影响环境。本文以29家上市林业企业为样本, 研究林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其经营业绩、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林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其经营业绩在10%的水平下, 显著正相关;林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企业价值正相关。在控制变量方面, 研究表明, 林业企业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与其经营业绩正相关, 林业企业财务杠杆和公司增长性与其经营业绩负相关。最后本文从多角度提出林业上市公司增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以指导林业上市公司的内部信息披露行为。

关键词:林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经营业绩,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岩, 黄鑫.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小议[J].商业会计, 2013, (18) :95-97.

[2] .陈汉文,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 2008, (3) :48-54.

[3] .李越冬, 刘伟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 2012, (8) :82-86.

[4] .张晓岚, 沈豪杰, 杨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经营状况——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 :64-73.

[5] .樊鹭.涉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2012年沪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2) .

[6] .杨玉凤, 王火欣, 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 2010, (1) :82-88.

[7] .李琴琴.内部控制质量的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8] .李同琴.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J].财会通讯, 2012, (7) :82-8.

[9] .王瑞龙, 张浩.COSO内控框架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会计之友, 2014, (8) .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7

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表公布时,高管薪酬都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发广泛的讨论。2011年平安银行(原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年薪高达869万,引起轩然大波。高管薪酬政策是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管薪酬过高会导致商业银行过高的现金流流流出,降低股东财富;高管薪酬过低则会使管理层缺乏创造商业银行价值的动机,甚至会引发管理层过度在职消费、非效率投资的行为。如果由于资本市场是非完美市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代理成本由此产生。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报酬的考察,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变量选择

根据企业高管薪酬与治理绩效的研究结构,本文选取2006-2011年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79个样本做为研究对象。上述数据来源主要是CSMAR数据库,并以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历年的年报作为补充。

本研究选择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每股收益 (EPS) 分别从会计和市场两个方面来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绩效。在解释变量选取上,我们用前3名高管薪水(GGXC)和管理层持股比例 (CGBL) 两个指标。在控制变量选取上,用总资产对数 (SIZE) 来控制商业银行规模发展对绩效的影响,用资产负债率 (LEVER) 来控制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对绩效的影响,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 、第二到第五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TWO-TO-FIVE)来控制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以上变量定义详细见表1。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 高级管理层激励现状的总体考察

概括起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情况存在以下特点:

(1)总体报酬水平存在明显的银行间差异,各商业银行之间差异显著。从表2可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前三名高级管理层的总体年度货币收入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从年度总体货币收入的均值统计结果来看,收入最低的是南京银行,为423万,其次是华夏银行,为490万元元。前三名高管薪酬货币收入最高的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为2130万元,其次是民生银行,为1670万元。从年度收入的标准差统计结果来看,各商业银行的差异十分显著。从表2可以发现,标准差的值非常大,平均为2429125。

(2)总体持股比例较少且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总体持股数量较少,持股比例非常低,16家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持股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的均值为0.0625%,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其中最高的是宁波银行,为1%,其余均为零。管理层“零持股”现象非常严重。

(3)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的年度差异较大。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高达1060万,2011年最低,只有759.3万,见表3。

2. 所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2006年到2011年的六年间(由于篇幅原因,具体表格省略),79个样本的平均的总资产收益率只有1.06%,远低于同期的五年期国债收益率,且在过去的六年里,通货膨胀率也较高,投资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高于国债投资,因此,总体而言,上市商业银行盈利不佳,毁损了股东的价值。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值为28.997%,第二大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的均值为29.829%,缺乏制衡度的“一股独大”现象在证券市场很常见。

(三)多元回归分析

1. 提出假设,构建模型

在报酬—绩效契约下,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报酬水平与商业银行绩效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假设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经理是风险回避型的,而股东是风险中性的,当经理拥有商业银行股份时,他们就会有动机投资收益较高的项目以提高自己所拥有的股权价值和福利水平,所以,我们假设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债权融资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固定现金流量、降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所以,我们假定商业银行绩效与负债比率呈显著正相关;股权的集中度和制衡度会对大股东的掏空动机产生影响,股权越集中、制衡度越低,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就越强烈,商业银行绩效也就越差;此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会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故提出如下六个假设:

(1)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层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负债比例成显著正相关。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5)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6)企业规模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上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以面板数据广义二乘法估计上市商业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水平(前三名高管薪酬货币总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以总资产收益率或每股盈余表示)的关系,并对各上市商业银行误差项的异方差性进行处理。建立以下如下两个模型:

2. 回归结果分析

表4是经营者薪酬激励商业银行绩效的回归结果,模型 (1) 和模型 (2) 将商业银行和其他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整体来考察;为了进一步考察经营者报酬对商业银行和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激励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对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前三名高管薪酬解释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高管激励越高,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越差,从而可以看出,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背道而驰,高管高薪减损了公司的价值。

(2)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解释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管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层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协调一致,从而可以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业绩。

(3)模型(1)中的CGBL解释变量的P值都小于0.1且都明显小于模型(2)中的P值,且模型(1)的回归拟合系数更大,说明模型(1)拟合效果更优,相比每股盈余,总资产收益率与管理层激励的关系则更为显著。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对上市银行的控制力就越强,掏空的动机就越强烈。

(5)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负债比率、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不呈明显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不同行业的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差异很大,管理层“零持股”、持股量少的现象严重,高级管理人员和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前三名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未来的上市商业银行高管激励尚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改变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结构,改进并推行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持股制度,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商业银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从而降低由于管理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对股东价值的毁损行为。

摘要: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来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的关系。结果显示前三名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业绩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均与商业银行业绩呈正相关关系;相比总资产收益率, 每股盈余与管理层激励的关系则更为显著;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 说明债权约束可以减少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说明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有显著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高管薪酬,高管持股,零持股,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Mock, R.管理层持股与商业银行价值的实证研究[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

连锁经营的经验与窍门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开放性经济不断壮大,资源多元配置难度加大,转型期资源总量增长,质量结构亟待优化。2012年全国木材消耗4.95亿m3,其中原木、锯材、木浆等原料型产品进 口折合木 材2.35亿m3, 对外依存 度达47.4%。国内珍稀和大径材长期呈结构性短缺 ,木材进口限制越来越多。必须立足国内, 实施总量平衡、结构协调、进口适度、持续经营的国家木材安全战略,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1,2]。

3月11日 ,唐守正、沈国舫、张齐生、孙九林 、李文华、尹伟伦、马建章、李坚等8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联名致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建议。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高度重视和批示,并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列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

国家林业局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把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范围从7个扩大到15个省(区、市),2014年划定国家储备林100万hm2,推进建立健全国家储备林制度体系。江西省作为试点省划定国家储备林9.33万hm2,安福县作为试点县划定国家储备林5 333.33 hm2,列全省38个县第一位,占全省的5.71%。

2 林业基本概况

根据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3,4],安福县土地总面积为278 605 hm2,其中林地面积205 696.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74 305.4 hm2,占林地面积的84.74%。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 172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1 016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86.76%。全县森林覆盖率66.3%。

全县用材林面积为98 744.2 hm2,其中,幼林龄19 701.2 hm2, 占20% ; 中龄林37 216.3 hm2, 占37.7%; 近熟林22 584.1 hm2, 占22.9%; 成熟林16919.4 hm2,占17.1%;过熟林2 323.2 hm2,占2.3%。

安福县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用材林各龄组结构合理,对发展国家储备林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该县木本植物有106科340属994种,其中乔木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和毛竹。1983年被列为全国六大商品材基地县之一,是全国“竹子之乡”、“樟树之乡”和“陈山红心杉故乡”。尤其材质优良驰誉全国的陈山红心杉,2012年国家质监总局发布公告批准陈山红心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次还有大面积的天然黄山松和樟、楠、栎、栲类等珍贵珍稀树种。

3 划定原则

1)合理布局原则。根据交通条件、立地条件、森林质量、树种、培育目标、培育措施等合理划定储备林。

2)相对集中原则 。相对集 中连片面积不低于33.33 hm2, 具有一定规模 , 便于储备林的设计划定、施工和检查验收等林地。

3)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各承储主体自身的条件和林木培育优势,原则上单个承储主体面积不低于200hm2,明确重点培育方向和培育目标。

4)类型多样原则。结合不同树种模式、不同培育模式,多种模式的培育大径材和珍稀树种。

5)主体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国有林场意愿 ,在其自原申报的前提下,筛选符合条件的林分划为国家储备林。

4 划定依据与方法

1) 依据《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 ( 试行 )》 [5]、《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年)》[6]。

2)由安福县林业局组织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以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划定国家储备林(后备林)。

3) 选择珍稀树种和具有培育大径级材潜力的树种为储备树种。

4)优先选择条件好的用材林 ,符合条件的Ⅱ、Ⅲ级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中的乔木林也可划为国家储备林。Ⅰ级国家公益林,不得划为国家储备林。公益林划入国家储备林须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5) 选择立地指数≥14或地位级中等以上 , 坡度35°以下,立地条件优良的林地。

6) 以人工林为主 , 林分结构稳定、郁闭度≥0.6。优先划定混交林, 其中目的树种 (组) 比例不低于60%。

7)选择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年均蓄积生长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不低于0.016 m3/hm2 的林分为储备林分,珍稀树种可适当放宽。

8) 同一承储主体应按标准划定不少于国家储备林面积10%的后备林, 符合条件的幼龄林也可划入后备林。

5 划定结果与分析

5.1 储备林划定分布情况

全县6个国有林场作为国家储备林承储主体,共划定储备 林5 333.33 hm2, 占全省9.33万hm2 的5.7%,列江西省第一位,储备蓄积622 942 m3;划定后备林620.07 hm2,储备蓄积20 305.00 m3(表1)。

5.2 储备林结构

以6个国有林场为承储主体,100%的林分权属为国有。按林种划分:商品林4 227.47 hm2,占79%;公益林1 105.86 hm2,占21%;按起源划分:人工林4 997.67 hm2占94%,天然林335.66 hm2,占6%。

在林龄结构上,以中龄林、近熟林为主,占83%和14%,成熟林面积仅占3%。在培育目标上以杉木、湿地松、火炬松、木荷、 马尾松为大径材的林分占88%,以木荷、丝栗栲、苦槠、鹅掌楸 、拟赤杨、大叶青冈、枫香、南酸枣、闽楠、樟树、檫木等珍贵树种的林分占12%(表2、表3、表4)。

6 经营管理

国家储备林分划定后,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严格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根据不同的林种、林龄、树种、经营目的、林分质量、立地条件、森林类型选择采用新造、改造培育、森林抚育等不同的技术模式,宜改则改,宜造则造,宜补则补,不搞千篇一律,更不搞一刀切,及时进行抚育间伐、修枝、配方施肥等经营措施和林木管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地力维护等管护措施,并进行适当的林分结构优化调整, 达到储备林生长量和木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6.1 现有林改造培育

参照福建顺昌的经验和技术措施,依据《全国木材储备生产基地现有林改培技术规程(试行)》,按照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标准,首先要确定今后要培育的目标树和干扰树,调整林分密度,采用人工号树和跟班作业,伐除弯、差、弱、风折及病虫危害的树种, 在林分稀疏的地方补植了闽楠和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实施改培的林分郁闭度要求保留在0.6以上。

6.2 中幼林抚育

采用机械割灌,对郁闭度在0.6~0.8、林木分布不均匀、杂灌较多的中龄林分进行机械割灌作业,特别是在芭茅较多的山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的降低了伐根,伐根高度低于10 cm;伐除的杂灌、杂草平铺于地面,以减少森林火灾发生,降低树冠火的发生。改善林分卫生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6.3 信息系统建立

按照国家储备林的划定条件和标准,将划定结果建立国家储备林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报送江西省林业厅,由江西省林业厅审核后上报至国家林业局。并对后期的经营管理措施等进行了设计规划, 形成了完整的成果报告和国家储备林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7 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1)在培育技术上。国家储备林中涉及一般树种和珍贵树种、涉及现有林改培和森林抚育,技术要求较高、技术内容较新颖。建议加大各区域速生丰产林培育及珍贵树种引种、选育、栽培等方面技术研究,切实提高科技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2)在政策上。国家储备林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得到了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的重视,并列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但是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尽管各地积极性高,却严重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建议参照退耕还林工程做法,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出台“国家储备林管理条例”。此外,国家储备林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责任重大,也是一项创新工程,必须国家出台相应的护持政策。

3)在资金上。尽管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的新造和改培的资金来源于木材基地建设,森林抚育从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中切块列支补助资金。但是建设资金甚微,且森林抚育的资金是原有渠道中切块,没有新增项目资金,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严重困难。建议国家林业局单独争取国家储备林或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以利于地方高效落实项目任务。

参考文献

[1]焦玉海,李瑞林.建设国家储备林打造林业升级版[N].中国绿色时报,2013-10-30.

[2]陈德洋.浅谈雅长林场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风,2014(4):271.

[3]蒋丽秀,温小荣,陈玉体,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经验收获表编制及应用[J].森林工程,2014,30(1):1-4.

[4]陈济友,何小军,刘晓勇.江西省林地年度变更试点和森林资源补充调查的初步实践与积极探索[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4):45-47.

[5]国家林业局.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R].北京:2014-04-14.

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篇9

1 国外四类国家或地区对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经验做法

1.1 美国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形式

土地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以美欧为代表。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美国的农业生产就开始与产前、产后具有联系的工商资本企业通过经济、组织等各方面的结合, 或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契约合同, 建立起一套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的体系。美国工商资本企业经营农业之所以能够存在,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 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农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二战”过后, 由于美国的专业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许多农场主由于农业技术不发达、劳动力缺乏等原因使得无法兼顾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所有工作, 于是许多农业关联产业就不断随着社会需求蓬勃发展起来。其次美国的土地保护制度完善, 利用土地分区管制的方法对本国土地进行严格控制, 所以无需担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与农民争夺耕地经营权的状况。最后, 由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非农就业的机会多, 而且美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所以也不用担心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对农民利益的损耗和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兑现象。其二, 美国政府提供有效服务。美国政府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农业的发展进行服务。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物质基础设施 (如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大型机械设备等) 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商品流通条件。二是组织并完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美国政府对此体系当中的相关机构进行财政资金上的支持, 由这些机构不断地对农业进行科学研究, 培养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 从而将有利于美国农业发展的技术和知识传递给农民, 使其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美国政府不仅仅对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知识, 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加工、利用、育种和林场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帮助。

美国农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形式通过农业结合与农业资本企业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可分为以下两类。

1.1.1 合同制。

即工商资本企业通过和农场主签订合同, 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业务往来的一种合同制经营方式。美国的农业合同一般有三种类型: (1) 生产合同。指农户和企业在生产之前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企业向农场主提供种禽种畜、饲料等方面的生产资料, 以及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和向农场主提供企业信贷等内容。同时农户提供服务, 如劳动力、房屋、设备等。农户是根据提供的服务获取收益, 该收益通常只占农产品市场价值的一小部分, 因为企业提供的投入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2) 销售合同。合同规定农场主提供的农产品的数量、规格、质量及农产品的价格、供货期限等, 在产品交货之前农户拥有归属权。 (3) 生产销售合同。就是以上两种合同的结合。合同制度不断地普及成为美国现代农业的一大特点, 同时也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根据美国农业部资料得知, 合同制农场在美国农场的比例持续上涨, 1991年占10%, 2001年占11%, 则2005年就提高到11.1%。同时, 合同制农场占美国农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28%到2001年的36.4%, 2005年则增长到40.7%。随着美国农业企业的迅速发展, 许多农场将更加普及合同制。这种以合同为纽带的经营方式, 其优点有两方面:一是经营的灵活性和积极的主动性。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是不同的营业者独立完成, 工商资本企业和农场主在合同中就会明确各自的责任, 能够做到经济上、法律上的独立, 各自实行独立核算, 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双方都会发挥各自全部的能力来完成业务。二是有利于一体化经营的正常运行。此经营方式是建立了严格的经济责任和稳定的业务往来的关系, 所以他们双方都有义务完成好各自的任务, 同时政府对于实行此经营方式的企业都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因此此类的经营方式成为美国工商资本企业与农业结合的一种主导形式。

1.1.2 农工商综合体。

即工商资本企业直接渗透到农业领域, 将农业的产前、产后各环节融合到一个完整统一的经营体内, 形成具有垂直一体化的综合经营。这种经营模式, 主要表现为许多大型的农产品企业通过投资购买农场, 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或者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农场投资工商业, 为其农产品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农工商综合体不但具有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广等特点, 而且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将生产和服务集为一体, 减少农业经营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 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 这种完全垂直的农工商一体化可以在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平衡盈亏, 使得公司总体保持盈利状况, 对于产品进入加工和投入市场的速度也有所加快。2005年, 美国大约有0.9%的农场属于农工商综合企业, 约占美国农产品总产值仅有5%。

1.2 巴西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经验做法

1.2.1 政府积极扶持, 推动农工商联合体发展。

巴西土地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但巴西政府对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巴西政府对农业投资有优惠的政策, 例如信贷、价格、税收政策和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政策。农业信贷可以分为种植、投资和销售三种, 主要根据土地占有面积、农业产值、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率来进行发放依据。据资料显示, 政府规定, 所有的商业银行将30%的存款必须用于农业信贷, 其年利率最高可达到12%, 对于中、小型生产者分别在利率上可优惠9%和6%。同时在税收优惠方面, 只要土地的利用率在90%以上并占地25hm2以下的, 居住在农村的地主都可免土地税。巴西政府不但提供多种优惠政策, 而且还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 从而大量吸引外来资本开发本国的国内市场。二是政府直接参与其中, 建立具有国有性质的农工企业, 从事生产活动。政府机构与本国的工商资本企业还有跨国公司合作共同建立新型的农工商一体化的联合企业。由于拥有较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 因此使得此类联合企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也高。如巴西东北部的开发管理局和斯特列食品公司联合投资建厂, 在南巴伊亚地区共同建立可可、奶牛生产基地, 同时还建立了其他奶制品的工厂。由于巴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参与, 使得巴西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发展迅速。许多其他国家 (日本、美国、加拿大等) 都与巴西国营或者私人企业联合共同在巴西建立了大批的农工商企业, 使得巴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资源利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2.2 积极发挥农业合作社作用。

随着农业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被外来因素影响, 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力量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如果农民想要不断地接触市场并有效地控制他们的产品营销, 农业合作社是潜在手段。巴西的农业合作社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农业合作社作为巴西主要的农业行会组织。这些合作社组织里的专业性合作社是领导者, 相当于不以盈利性为目的的民营企业, 实行股份制, 每个会员都有一定数额的股份。其主要任务是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咨询和技术帮助、组织个体农户联合生产销往国外的农产品等。巴西现有的各类合作社有5500多个, 同时覆盖面很广, 在农牧业、消费服务、劳动、技术等12个领域均有涉及。巴西的农业合作社为本国的农业产业化、供销一体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3 日本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主要模式

日本土地资源稀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据了解, 日本的农产品一般都以进口为主, 因此对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受到严格的限制。目前, 日本的农业发展主要有两大模式:

1.3.1 以工商资本为主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

这类经营模式又可以细化分为两种具体形式: (1) 直营型。即由实力雄厚的大型工商企业通过购买农户的土地, 建立自己的养猪场、养鸡场等, 同时利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日本不像美国一样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由于日本的土地资源稀缺, 地价高涨, 许多的农户不愿意将土地出售, 使得直接经营农业这种形式由于缺乏土地要素, 从而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2) 委托型。即由大工商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委托农场主或农户生产经营的一种形式。大工商企业会为农场主或农户规定使用的农艺、品种、质量等要求, 农户要在规定的时间向大工商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农副产品。

1.3.2 以农协为主体的平行一体化经营模式。

对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起到领导性作用的就是日本农协。农协, 全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 在1990年以前被称为产业组合。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农协现在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事业经营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体系。日本农协成为了集农业、农村、农民为一体化的综合性社区组织, 农协对日本农业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协不但作为政府和农户沟通的桥梁, 一方面农协要接受政府在法律、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同时成为了政府全面执行国家的农业政策的组织, 另一方面要成为农民的代言人, 提高农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且, 农协也为分散的农户和市场企业实现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日本农协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 不但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信贷、保险、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而且为大市场企业提供优质、价格适宜的农产品, 从而促使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1.4 菲律宾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做法

菲律宾土地资源稀缺, 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业的发展和增长对菲律宾的整体经济有很大的影响。菲律宾政府主要采取鼓励和扶持“资本家下乡”, 走“农户+企业”的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政府帮助, 许多跨国公司和本国资本家全面地控制了农业的土地交易、金融保险、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生产和销售、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领域。然而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小型的养殖业和种植业, 大量的小型企业农户被大公司挤压下破产, 被迫失去了土地成为农业的打工者。菲律宾的农业被其他国家的企业所控制, 不到20年的时间, 传统的小农遭到大面积的破产。许多农民由于没有土地所种, 只能涌向城市地区, 但城市经济发展也不景气, 导致国家经济衰落, 失业严重, 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 菲律宾政府才意识到本国现代化道路的错误, 进行了收购土地资本家的土地, 归还给农民和流民, 这项农业改革的道路仍然继续着。

2 国外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发展在日益扩展, 政府对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应该保持谨慎态度, 我们可以根据国外这四类国家对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措施来完善我国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发展。

2.1 加强引导, 注重工商资本对农业产前、产后环节的投入

我国应该将工商资本企业经营农业同各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联合起来, 鼓励工商资本企业不断渗透到产后的加工、销售、储存和技术服务等领域, 促进农产品的增值。同时, 必须坚持资本、技术、农民三位一体化的原则, 依靠科技和资本的力量, 完善我国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 不断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合理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到我国农产品市场,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创造良好的合同执行法律环境

美国的农工商一体化让我们认识到, 一方面工商资本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得农户不但可以收到初级产品的收益, 同时对于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也可以享受到利益。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合同执行法律环境有利于企业和农户明确自己的职责, 更好地发展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在我国, 一些政府也曾组织参与过大规模农产品的产销衔接, 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对于农户和企业的违约都没有明确的制裁措施, 使得农户和企业都得过且过, 聚聚散散, 没有形成稳定统一的共同体。因此, 政府应该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制定合约, 明确双方责任, 建立合理的制裁措施。

2.3 大力发展高效率的农业农民合作组织

日本的农协对日本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 也应该建立起代表农民自己利益的合作组织。此类的合作组织有利于反馈广大农民的意愿, 使得农民作为一种整体的力量, 更能代表农民的利益。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 可以抵制中间盘剥, 提高农民的对话地位。同时许多农业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农业组织来购买价格合适、质量良好的产品, 可以减少企业的中间成本。

2.4 提高政府的参与度,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从我国现在的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现状来看, 无论是工商企业、农户还是市场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政府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支持我国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发展。

2.4.1 夯实基础, 加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础, 农业基础设施不但可以给农业发展带来好处, 同时它也具备着很强的正外部性。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建设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2.4.2 转变职能, 为工商资本发展农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可以加大“三农”政策宣传力度, 为资本企业提供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服务信息。一方面可以及时发布土地流转、农产品产销等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桥梁”作用, 帮助农户和企业联系各大高校的科研组织机构,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量值,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提高企业的利润。

2.4.3 通过各种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工商资本经营农业, 由于工商资本企业众多, 我国政府应该严格实行企业的准入资格制度, 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对于符合要求的工商资本企业,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信贷来降低工商资本企业经营农业的成本。

2.4.4 由于农户将土地出租之后就失去了最后的保障, 我国政府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不但要完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 而且也应该建立农村失业保险体制。

摘要: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在我国发展农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依据土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研究分析了美国、巴西、日本、菲律宾这四类国家工商资本经营农业的一些经验, 以期对我国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工商资本,农业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浩.美国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借鉴[J].比较与借鉴, 1999, 3 (45) :54-56

[2]黎均湛, 罗朝晖.美国农业合同制概况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 1998, 226 (2) :53-56

[3]娄昭, 徐忠, 张磊.巴西农业发展的经验[J].国外农业, 2012, 56 (3) :37-38

[4]邹帆, 江华.日本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J].农业技术经济, 2000, 45 (4) :62-64

[5]陈慧萍, 王玉斌, 武拉平.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0, 45 (9) :58-60

[6]张百放, 王凯伦.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国际比较[J].经济纵横, 1998, 56 (3) :43-47

上一篇:金属结构安装下一篇:骶骨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