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求知

2024-08-13

主动求知(精选三篇)

主动求知 篇1

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分可喜。在义务教育阶段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不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而且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 单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在课本以外向学生提供一批有益的课外读物, 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自己阅读, 主动而愉快地发挥他们各自潜在的智慧和才华, 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 他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来的, 他的才能是自己磨练出来的。我们应该给孩子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 自己学习钻研才是最有成效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所说:路要自己走, 书要自己念, 自己不想要, 谁也帮不了。这个哲理已成许多人的共识。

可是, 现在许多小学生处在完全被动甚至被强迫的状态下学习数学, 他们除了做课本上的习题, 还要对付铺天盖地的“一课一练”、“一日一练”等类似考卷那样的作业。机械重复的题目、枯燥乏味的练习, 实际上是“一课一考”、“一日一试”。此种追求考分的题海战术, 愈演愈烈, 孩子们不但失去主动求知的愿望, 产生被动应试的无奈。久而久之, 还会产生厌烦心态, 视读书学习为畏途。这就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其后果十分可怕。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老兵, 看在眼里, 忧在心上。为了把我们的下一代从题海里拉回来, 委托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儿童数学世界》丛书,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共六本, 给爱好数学和学有余力的孩子们在课外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数学知识提供资料, 让他们在广阔的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课外读物既无统一要求的约束, 又无赶进度的担忧。且内容广阔, 富有兴趣性, 图文结合、可读性好, 重在指引思路、开发智能, 增长数学知识, 稍复杂的问题, 附有参考答案和主要的分析方法, 有助于孩子们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 也有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学为主 主动求知 篇2

实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可是目前在小学普遍还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些学校仍在搞应试教育,有些教师仍在进行题海战术。社会各界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我认为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唱主角展示自我,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真正让学生发挥特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和谐地发展。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性和情感丰富的人;在课堂教学上动脑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花气力,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一些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弊端。于是我积极推行“生本教育”,“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尝试,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多次主动索取未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传授与智力开发、技能训练与习惯培养、教法实施与学法指导相协调。

教师只有把课上得有效又有趣,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同时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激趣减负用活特长

我们知道人们在进行有趣味的活动时,往往就会负担较少,如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感到玩游戏机是“负担”。有些东西,一旦喜好,“负担”就没有了。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是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教师上课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有些教师上课,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孩子,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为此,我还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三导”(疏导、引导、指导),同学生“三交”(交心,交情,交朋友)。在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五度育人体系”,即:求高度、求广度、求深度、求密度、求适度。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设计各种活动,创造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始终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催人奋进的环境里,力求做到教育内容近,教育要求实,教育方法活。

二、良好习惯主动求知

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同一班级里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能完成得既快又好,有的学生却既慢又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前者大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感兴趣,做作业时能抓紧时间,而后者则反之,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即使老师布置很少的作业,他们也会有过重负担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越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年龄越大,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就有更多的时间将自己交给阳光、交给操场、交给艺术、交给科技、交给大自然。

三、改进方法减负提质

1.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捷径。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所花的时间是恒定的,即教师所花的时间多,学生可以少花时间。为了确保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就必须多花时间。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技能。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好,相应的作业时间也会减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才能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成长是愉快的。

2.改变教学观念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减轻学习负担。

付出与收获同行,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012年,我指导的学生姜宇的习作《家乡的小河》、《月亮》在《少年素质教育报·教研版》第31期公开发表,分获国家级一等奖和三等奖;董雯荻习作《日记一则》在《少年素质教育报·教研版》第32期公开发表,获国家级优秀奖。

2012年12月,在吉林省首届“华翰杯”小学生读写大赛中,我班学生马俊姝、林彤、柳艽获高年组特等奖;董雯荻、付建伟、郑焕双、李雪获高年组一等奖;姜宇获高年组二等奖。

2011—2012学年度期末检测中班级成绩获学区年组第一名。李雪同学获年组第一名,姜宇同学名列年组第二名,董文迪获年组第五名,郑焕双、于子涵并列获年组第六名。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班级成绩获学区第一名,马俊姝、李雪、姜宇分获年组第一、第二、第三名。

2012—2013学年度小升初考试所教学科再获年组第一名。姜宇同学获年组第二名。

浅谈学生主动求知欲的激发 篇3

关键词:主动 情境 自学 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是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者,对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学生有了自主活动的时间,才能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學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巧于创设情境,力争在单位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参考自主活动。例如,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先将自己定位为指导、点拨者,接着以课文中的三幅插图为“入口”,并在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看图,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我巡查指导,结合实际进行点拨指导,再让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之后评一评,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图文结合进行学文。我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第二段后,便根据教材结构相似的特点,安排学生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下自己的见解,再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重要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画面,这时,学生被黄山的美景陶醉了,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不再是直接把最终的结论简单显示出来,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发现、讨论,总结出结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力争问题提得深、精、新。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我从文中“桑娜一家穷到什么程度?”这句话来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一个‘穷字也没有,却把渔夫一家写得穷困潦倒”,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揣摩桑娜的心理,自主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说:“桑娜一家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生那么多个孩子,如果像我们的爸爸妈妈那样只生一个,就不会那么累了。”有的学生则提出:“文中连续使用了五处的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也有的学生问:“桑娜的命运真悲惨,在家肯定经常挨渔夫揍,渔夫肯定不爱桑娜,不然桑娜不会这么想的。”甚至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桑娜不把孩子送孤儿院呢?”

三、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学会自学课文,从课文中自主探究,善于对身边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狐狸营救小狐狸的故事。为了救小狐狸,狐狸爸爸以自己为诱饵,巧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大狗,狐狸妈妈则铤而走险尝试营救小狐狸,在一时无法救出小狐狸的情况下,竟然冒险隐藏在家里照顾小狐狸。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学生有了思路后,我就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适时点拨,待学生弄清内容后,布置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学习剩下的课文,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各抒己见,然后各小组长再汇总本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报,我对学生好的看法加以肯定,对不足的加以补充,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如,教《鸟的天堂》时,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片段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写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语段,并设计提示:作者和他的朋友这一次是什么时候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鸟儿?第二次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能让学生轻松学文,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未来,这样的训练对学生今后走进社会,学会生活也会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究、发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了《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替乌鸦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喝到水。有学生说可以用吸管来喝,这本是一个长期以来大家都认可的答案,可另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乌鸦的嘴巴是硬的,它怎么吸水呢?这个办法不行。”我刚想否定这个孩子的说法,但又一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就暂不做结论,鼓励大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来确定这个意见是否正确,再另找适宜的时机加以讨论探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动求知】相关文章:

求知作文04-18

求知欲望05-18

求知经典散文04-27

学生求知欲望06-01

行动中求知06-18

创新求知名言事例05-17

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09-11

论求知读后感04-11

读书与求知的名言04-14

求知的眼光高一作文04-23

上一篇:六阶段培训模式下一篇:执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