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2024-08-24

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精选十篇)

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

一、概念讲解环节, 注重知识的过程

不能因为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就不讲公式及定理的推导。这是很多教师的误区, 推导过程能帮学生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数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 从问题的提出到最后解决, 都要用到大量已学知识和一些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复习已学的许多知识, 初步认识和后面知识间的联系, 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的雏形。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重视学习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对数的单调性如果只让学生死记当a>1时单调递增, 当a<1时单调递减, 学生也只会死记。对于对数函数y=-logax当a>1, 函数的单调性, 有学生就会回答单调递增, 理由是性质是这样说的。死记概念的危害就是, 对于问题的稍有变化不能察觉。数学问题是靠思考得出来的结论, 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会使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消失, 生成思维的惰性。

二、例题讲解环节,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如果课上老师把例题讲得很细, 而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听得明白, 但自己解题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为这样学生自己不思考, 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定理、题目。虽然职校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 思维能力也弱, 但是只要你的问题设计得巧妙, 由简到难, 层层深入, 整堂课就能生动有趣, 就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经过思考后, 老师在讲解中一定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包括“走过的弯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自然形成思考问题的意识。他会逐渐地改变自己盲目做题的习惯。

三、课堂练习环节, 强调学生的转化意识、观察联想意识

职校学生的共性是面对题目当中的已知条件, 只会直接带入公式, 而只需稍变就有结果的题目便不知所措。例如, sinα:sin2α=5, 求cosα, 只需将sin2α应用公式便能计算出结果, 但是很多学生在掌握了sin2α=2sinαsin2α的基础上依然不知从何入手。反思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习惯了套公式、背解题步骤。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缺少转化意识和观察联想的意识。当学生面对问题茫然时, 老师只需提醒一下将原式转化变形, 而不是帮他解题。时间长了, 学生自己便有了转化意识。

四、课堂小结、复习环节, 要引导学生归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的。而如果能在每堂课归纳小结时, 教师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一节课的思想和方法, 那对于数学的学习效果是很神奇的。

五、作业、测验分析环节, 引导学生反思

(一) 对于结果的检验, 及合理性的思考。

对于一般高中生来说解题后对结果合理性进行检验是很自然的, 但对于大多数职校生来说根本就没有这个习惯。例如:化简, 有的学生就会化简为, 当然这表现出该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差, 但是我看到了他没有解题后检验的习惯。再如:已知sinα-sinα-2=0, 求sinα的值。很多学生解得sinα=-1或sinα=-2, 而根本不会考虑其结果的合理性。学生在作业、测验中总会有一些问题, 这时是老师引导学生反思的好时机。因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过的题目印象深刻。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 反思题目中被忽略的条件。

解数学题时往往有这么一种现象:对有一些含有附加条件的问题简单易解, 但结果都是错误的, 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 没有充分考虑条件中隐含的深层含义, 挖掘所有的内容.例如:二次函数y= (k2-1) x2-kx-1有最小值, 且与x轴有两个交点, 其中一交点坐标为 (1, 0) , 求k的取值。很多学生解得k=2或k=-1, 忽略了二次函数中 (k2-1) ≠0的条件。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的漏洞所在。而且可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三) 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

即使是解出的题目, 也要回顾解题过程, 想一想有无新的解题途径?若有另解则应分析比较, 找出最佳解法, 最后再总结一下解答此类题目有无规律可循?此过程可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在变换和化归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职校生观察力的培养论文 篇2

努力提高职校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何而来呢?那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一个人除了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部分动手能力之外,绝大部分动手能力的获取和提高只能靠后天的培养。我们知道,人们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基于自身的眼、耳、口、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动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努力培养职校生的观察力就理当成为了我们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

顾名思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而观察又分为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无疑是要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无意观察只是对有意观察的补充。有意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都需要对面临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从而探寻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职校生的学习过程、动手能力的获取和提高的过程何况不是如此呢?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更是职校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中,培养职校生观察力的过程贯穿于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中,尤以生产实习更为关键,笔者就如何在生产实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

在引导学生实习前,要有充分的准备,熟悉实习对象的有关材料。一方面在平时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辨证唯我主义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逐步学会真实地、系统地、周密而精确地观察,特别是认真地观察实习的材料、实习的设备、实习的步骤、实习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养成在观察中运用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各种扑朔迷离的观察对象中,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理论的分析,明辨是非,分清主流和支流,不为片面的个别现象所迷惑。培养学生生产实习的兴趣

兴趣的浓厚淡薄,对知觉的选择性和完善性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职校教师尤其要帮助学生全面分析自身的特点,善于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好适合自身的专业。学生选择好专业后,我们要及时进行热爱专业的相关教育,要知道,兴趣和爱好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要教育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处处留心不放过细枝末节,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观察的兴趣主要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在观察中,若能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属性、新的境界,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选准生产实习的方法

3.1 要真实,就是要真枪实弹地练。要诱导学生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的生产实习就是在为客户生产产品。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认真、仔细对待生产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真实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真实的观察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陶冶,良好学风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

3.2 要有序。学生在自己动手实习之前,必须先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按顺序进行。对于所有的生产实习活动,还应先制定出较详细的实习计划。生产实习之前,先指导学生确定合理的观察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即先对整体进行初步的,一般的认识后,再对观察对象的局部进行较细致的观察,从而对整体对象有一个较全面的较正确的认识。

3.3 要深入。生产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尤其对于生产实习设备相对较少的学校。观察的周密、细致、深刻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只有深入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学生在生产实习时,对于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往往观察不深入,让他们自己动手时就不会做或乱做,更找不到操作的技巧。

3.4 要比较。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从而逐渐促进思维活动。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工出的工件质量不同,使用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我们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更要适时提醒学生在观察中注意比较。每一堂生产实习课结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和相互交流。

3.5 要写生产实习报告和观察日记。我们要求学生每一堂实习课结束后,一定要认真填写实习报告和同学间相互讨论。教学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和自己动手,一次又一次的比较和总结,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就会得到巩固和提高,观察能力也随之提高。提供容易观察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可比性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提供的材料要便于学生观察,应尽量符合学生感知事物的规律。对象和背景差异越明显,感知越清晰,如教学中使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使用活动的教具,演示实验,放录像片、幻灯片等,会使对象更易被感知,进而观察更迅速,更完整。形象化语言的帮助

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形象化的语言对学生迅速而完整地感知对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更好的对事物,对人进行分析和概括,并把观察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更好地理解观察的对象。形象化的语言,往往是和丰富的联想结合起来的,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就会意境深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还要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实际生产过程的口语,比如口诀、顺口溜等,来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启发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启发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动手,再一边动脑积极思维,只有这样手脑并用,同时进行必要的比较,分辨事物之间的异同,掌握变化规律,才能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加强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

谦虚、诚恳、耐心、细致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探索事物奥秘的习惯和兴趣,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对于学生就业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认识自然的手段大大增强了,同时,也要求人们的观察水平观察能力随之提高,所以,提高职校生的观察力显然成了我们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

浅谈职校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职校生;口语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74-02

口语是人们进行口头表达和交际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工作中运用甚广。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所谓语文,即口出曰语,写出为文”,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更应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职校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人才就业竞争的加剧和人们合作的日趋频繁,口头表达在就业中的作用愈加显得重要。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已越来越重视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考察。然而长久以来,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课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虽然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开始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增加了说话能力的训练,但实际上由于口语表达能力考核尚未落实,不少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职校生生源整体素质比以往有所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且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在课堂提问中或答非所问,或不知所云,或干脆三缄其口,在课堂外看似“高谈阔论”,但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的碍于表面,有的强词夺理,有的甚至口头禅不断,粗话连篇。如果不重视职校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走上社会后纵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的交流,使自我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需求。

二、职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1.放声朗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读的学习方法源远流长。朗读是对文字作品的再创造,是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外在体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语);“如果再谈到语文教学上,朗读则更是非常必要讲求的了。”(徐世荣语);“……朗诵也是语言教育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曹灿语);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相当及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现代语文教学同样可以借鉴这种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朗读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分组朗读、一条龙朗读、名句名篇朗读、整篇朗读、重点段落的朗读、精彩语句的晶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它们都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胡同文化)一文,可要求学生有感情的品读精彩语句。其中北京人易于满足一段中“”就可以通过此法让学生品读出北京人的安于现状、易满足的心理,从而深入地理解北京人的“封闭、保守”。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让学生重点读景色描写的那几段,从景的描写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融情于景的“淡淡的哀愁中的淡淡喜悦”和“淡淡的喜悦中淡淡的哀愁”。

2.大胆复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头复述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及其结构联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加工和整理,能动地使用某种记忆策略和方法。通过口头表达课文内容,学生大量地吸收了语言材料,巩固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而且对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大有好处。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复述段落或片断,也可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或概括复述,也可创造性复述;还可以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等等,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创造性的讲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并适当的谈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观察插图,激发口语表达。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有条理、有详略地复述图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根据插图的内容提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课文中未写出的插图内容。如教学《南京大屠杀》一文,可先让学生观察相关插图,结合图片内容表述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抓住关键词,启发口语表达。有些文章语言凝练,高度浓缩了文章的精华,概括、抽象,尤其是诗词,语言更是概括洗练。许多内容需要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想象进行扩展加工,化“简”为“繁”,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讲授《武陵春》(李清照)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肠断”,对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人物进行扩展想象,揣摩此情此景中思妇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中所透出思妇的寂寞、哀怨的感情,然后用具体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达到启发口语表达的目的。

5.扩展想象,诱发口语表达。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内容进行选择与剪接,情节就会时有省略时有跳跃,留下一些“空白”点,给人以发挥想象的余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诱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教学《童趣》一文,可引导学生补充想象“三件趣事”:作者如何留蚊于素帐中,怎样“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在土墙凹凸处、花草丛杂处怎样看蚂蚁搬家小虫打架等;用什么样的鞭子打癞蛤蟆。这样通过丰富的想象的叙说,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物外之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也诱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有些课文结尾言尽而意无穷,也有很多发挥想象和诱发口语表达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准确、生动地用口语表达出来。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6.展开联想,引发口语表达。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由此及比的思维连接。在阅读教学中,可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述自己要说的内容。同时联想也是引发口语表达,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展开联想。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联想“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桂树的吴刚,你会……”通过对当时情景描述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能力。总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他们有话可说,有针对性地说,使他们养成“说”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目的。■

浅谈职校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篇4

关键词:职校生,合作,合作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 以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复杂化, 公司员工的工作仅靠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 很多任务的完成愈来愈依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由此, 企业的择人观和用人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求员工在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 也要努力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提高协作能力, 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职业学校的教育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培养职校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而且要加强职校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和相处, 特别是培养职校生的团队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何谓合作?合作意识又是什么呢?从心理学角度讲, 合作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 (共同利益) 自愿结合在一起, 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包括言语和行为) 而实现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 , 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来, 合作行为的主体至少有两个人, 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合作, 也可以是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进行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有共同的目标;合作的目的是追求共同目标、享受共同成果。一般说来, 在合作的条件下, 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友好和谐的。而所谓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 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随学生整个心理和行为活动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发展。因此, 合作意识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 从事着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一、培养职校生合作意识的意义

1、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从职校生的现状来看, 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要么是学习成绩、学习习惯较差, 属于初中学校里的弱势群体, 收到同学的排挤, 老师、家长的另眼相待;有相当多的职校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条件较差。因此, 或以“我”为中心, 自私、冷漠, 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的现象普遍较严重;或自卑, 自信心严重不足, 对前途不报希望, 对学习和任何集体活动都较被动, 得过且过;或孤独、自闭, 沉迷于网络, 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无论在集体活动还是学习过程中, 合作意识也较弱。

2、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 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 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而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 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段话意味着:在课堂中认真组织协作学习,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 锻炼自学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

60年代末美国提出“合作学习”, 前苏联称为“合作教育”。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 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3、合作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价值观念不太一样, 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合作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取长补短, 完成共同目标, 所以对其他成员持宽容的态度, 这对维持愉快的合作关系, 保证合作行为的顺利进行是有重大作用的。这要求学生首先, 尊重别人, 学会共处。其次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再次学会倾听, 学会沟通。最后敢于竞争, 善于合作。良好的合作氛围能够使群体中的个体自觉地与他人进行优势互补, 并相互激励,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和优势, 又能通过优良的合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从上可知, 合作意识的培养对职校生的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意义非凡。

二、培养职校生合作意识的途径

1、首先职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合作”的教学理念

所谓的“大合作”, 指的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学校和学校的合作、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校与教师的合作等。领导者对于合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这一阶段, 教师就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活动的过程中, 要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 使合作群体成员之间有一个和谐的关系, 尽量不要让学生在刚开始的合作活动中就产生挫败感, 从而对合作产生厌恶或害怕等不良心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老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灌输者、单向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与交流者。换句话说, 教师和学生是知识传承的合作者。

2、从课堂的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从学校的教育工作层面上说, 把课堂教学作为合作意识培养的主渠道在学生中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学生培养团队意识的主阵地, 可从以下三个“摆正”入手: (1) 教育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在集体中明确自己的位置, 身为领头人的要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 扬长避短, 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创造性、积极性, 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身为合作成员的要顾全大局, 以集体利益为重,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尽自己所能与伙伴合作好。 (2) 教育学生摆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避免内部抬杠。在合作中, 不怕“外患”最怕“内忧”, 任何外来的阻力都只会使合作关系越来越牢固, 而一旦合作成员产生内部矛盾, 合作关系顷刻土崩瓦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摆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一切以大局为重, 及时制止合作成员内部不当竞争, 避免“强出头、嫉妒、猜忌”等不良苗头的出现。 (3) 教育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能有一定牺牲精神。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具备良好的心态, 学学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 必要时要甘为人梯, 还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当合作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决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破坏合作整体。

3、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主渠道

职校生的学习任务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轻松的, 因此在学校中的空余时间也比较多, 如果这些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好, 那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而且使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合作意识对一个集体、学校、家庭以至于整个社会的作用。比如我校所开展的许多活动, 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 进超市或企业进行市场调研, 利用假期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给家里记帐, 结合我校女生多、男生少的实际情况, 组织趣味运动会, 尤其设计的项目中还有师生配合的投篮接力赛, 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 校园文化中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 开展心理训练, 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平台。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现在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你要想干成一件事情, 就必须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懂得在合作中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弥补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并且要懂得多为合作者着想, 既要做到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 甚至还要做好为了宏图大业随时牺牲个人利益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 你才会用自己的善良和诚信的品格在人生的道路上建起许多通向成功的桥梁, 最终摘取到梦寐以求的甜蜜果实!

参考文献

[1]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1.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5

---------------------------关于培养职校生责任心和自尊心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及意义 研究的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是我们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解决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与持续发展,特对职校生的责任心和自尊心的培养作如下研究。

2006年学校派我送一批学生到苏州佳能就业,人事部主管就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对我们企业来说,工人技术的要求比道德的要求更重要,技术方面我们企业可以花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培养出一个熟练工,而道德是一个人长期培养出来的,无法短时间改变和提高。

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是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更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目前,青少年儿童是一个庞大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群体,普遍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如:在学校,表现出自私自利,独行独断,随地吐痰,丢弃垃圾有之;懒于改正错漏作业,不诚实的表现朋之;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少之又少。在家庭,“少爷、小姐”气十足,对身边的人呼呼喝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只会效仿“大款、明星”的“酷”法大有人在。种种的不良行为习惯,无责任心的表现,存在着未来社会的人格残缺,家庭、社会不和谐的危机。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行的教育,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重视人的智力、文化、身体等方面素质的提高,重视理想道德的教育,重视人的外在约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却往往忽视了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有了责任感,学生才能像老一辈那样把自己的学习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学习知识和本领中去,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一个人若是没有责任感,在校不会是个好学生,在家不会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不会是个好公民,长大了也不会是个好职员、好丈夫。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同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将对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这将会成就孩子美好的一生。

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尊心,激发学生责任情感,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感、对自己的事情责任感、对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对自己集体责任感、对自己的品德负责有自尊心。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责任感自尊心的认识和责任感自尊心教育水平。

3.通过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操作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及内容,为其他学校、地区开展责任感培养教育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研究的内容

一、时间:

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

二、主题:

关于培养学生责任心及自尊心的调研报告

三、对象

2005级——2007级职高班及综合班的部分学生

四、方式:

1.问卷调查法:了解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活动,在各时段的真实信息以及发展水平,收集成资料数据,帮助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实践与研究。

2.家庭调查:调查家长的爱教育程序、职业、婚姻状况,教育子女方式。

3.个案法:建立典型实验对象的全程档案,作为实验评估和改进实验的依据。

4.观察记录法:在实验活动时,对实验的对象进行观察反应,并将之记录,作为资料、信息。

5.思想教育法:在开展实验研究前或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以提高或矫正思想的认识。

6.三方交流法:学生、家长、学生相互提要求,三方议论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五、提纲:

1.了解职校生和家长的心理现状和道德要求 2.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尊心的具体教育内容 3.职校生责任感和自尊心培养的途径

六、调查过程:

(一)了解职校生和家长的心理现状和道德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到职业学生上学的学生家长思想状况是21.2%想让孩子学好一门技术或继续深造,38.7%的家长对学生失去希望,让学生在职业学校混混,放在家里边管不住,不如少花点钱让老师管管,24.4%家长认为随孩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是民主其实是一种不管责任的表现。6%是单亲或父母双亡,跟爷爷、奶奶过,家庭特别困难。15.1%家长护短,只准自己打骂孩子,不允许其他人说半个不字或批评半句,要求老师以哄为主。

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道德要求是:

27.6%要求上进,希望自己能学好一门技术或继续深造。37.9%没有要求不想学,不想努力,混一天是一天。18.6%崇拜社会上一些人物,想通过走歪门邪道发家互致富 15.9极度自卑,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每天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

(二)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尊心具体教育内容 1.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⑴积极锻炼身体,做好“三操”;⑵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卫生保健习惯,讲究个人卫生;⑶穿着整洁得体;⑷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⑸注意心理健康,克服任性、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上的偏差。⑹树立自我创业意识,提高自信心;⑺多看名人传记,学习艰苦创业的精神。

2.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⑴按时到校、不迟到,带齐各学科学习用具;⑵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⑶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做到“当日事,当日毕”;⑷主动预习、复习,虚心求教,敢于置疑,不耻下问。

3.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⑴自己的事自己做;⑵做事专心,有始有终;⑶珍惜时间,估衙不拖拉;⑷做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⑸遇到问题,自己设法独立解决;⑹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4.对自己的品德负责。

⑴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不在公共建筑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所不随意怪叫、起哄。上车乘船、购物买票要依次排队,保持良好的秩序,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⑵爱护公共设施。⑶自觉保护环境卫生。⑷随时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对自己的集体负责。

⑴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观念;⑵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高度的集体责任心,关心集体荣誉,遵守集体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维护校园、教室卫生;⑶为集体争光,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的每一个成员;⑷热心为集体服务,承担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学会对他人和集体负责。

6.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⑴按时回家,外出打招呼,不让父母担心;⑵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⑶爱惜东西,懂得节约;⑷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途径 1.激活责任需要,提高责任认识。

故事激发;利用宣传阵地,认识责任意识;抓住突发事件,及时宣讲,适时进行责任感教育。

2.重视文化陶冶,优化责任环境,再现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情感 ⑴营造责任感教育的学校文化氛围

利用班会时间,学习伟人名人事迹,学校在教学楼走廊和办公室挂上教师、学生自编自书的责任心格言牌匾,在学校每层楼墙壁的醒目处,贴有“爱护校园是我责任”、“有责任感的人今天可能平凡,明天决不平凡。”等小标牌,再现责任意识,时刻提醒师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体现责任心。学着负责,学会负责。

⑵营造责任感教育的家庭文化氛围

3.深化责任体验,养成责任行为,提高自信心

⑴强化课堂渠道,渗透责任意识,寓责任感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责任感;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挖掘教材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巩固学习责任感;在作业批改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培养责任感。

⑵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活动之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A.开展主题活动培养责任感:

围绕“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负责”的主题,可以开展“个人档案珍藏”、“我的变化”、“我是你的心灵之友”、“活出精彩的自我”、“做我真好”、围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集体负责”可以开展“我和责任做朋友”等行动。围绕对他人负责:可以开展“建立深厚的友谊、我的邻居、群已关系、小人与君子、关心边缘人、我心目中的人、我与你“等活动。B.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实施心理辅导,内化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及悄悄话信箱,建立“好朋友协会”或“开心超市”、“我能行俱乐部”等,相对稳定的团体心理辅导阵地。

C.开展宣传活动培养责任感和责任心

D.开展心理健康小报展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及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培养责任感;明确分工职责,培养工作责任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儿童责任感的发展;开展劳动实践,深化责任意识。

4.寻求家庭支持,拓展责任意识,寓责任感培养于家庭教育之中 ⑴激发家长责任情感,得到家长认可

⑵要求家长做到“三做到”。提供尽责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孩子,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要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5.内化责任信念,塑造责任品格

设立多种奖项,注意对职校生积极的责任行为的强化。让大多数学生都获得成功。如:增进协调奖、社会责任公民奖、珍爱生命奖、荣誉少年奖。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通过自然后果处罚法提高孩子表现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不负责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以避免类似不良如果的再次发生。

第三部分:总结

浅谈培养职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篇6

一、利用教学资源,扎实学生口语基本功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重视各种说话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素质。

1.重视朗读练习。朗读是学生流畅表达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有效途径。教材中有许多适合朗读训练的语段,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朗读前,应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朗读要求,诸如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通过这些显性的要求,使学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有时可以要求学生上讲台展示,使学生逐步克服紧张心理,能从容、自然地在众人面前朗读。如《我的空中楼阁》《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美文,让学生通过展示朗读、示范朗读、小组朗读等方式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语感,领悟语句的意思以及体会其中蕴涵的丰富情感。这样,长期的练习,可以养成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口语交际的习惯。

2.重视复述训练。复述课文内容也是一条较好的口语训练途径。复述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课文内容的训练方式。它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突出重点。训练的内容以课文为主,因为有了说话的依据,学生在训练时基本上能把原文的内容全部复述出来,而且能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复述训练,比如小说或故事性强的文章可片段复述,议论文、说明文可提纲式复述,抒情性文章可概要性复述,有的篇章还可进行创造性复述。最后在复述的基础上加以评论。为了使学生有复述的信心,复述的内容笔者也十分注意由短到长,由易及难的层递性,让学生如走楼梯似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升,而不产生畏惧心理。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让学生条理清楚,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就会成为可能。

3.注重课堂回答。课堂回答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师生口头交流方式,所以说,它是一种很好的口语交际练习。对问题答案的寻求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问题答案的表述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在备课时,就设计若干问题,目的在于投石激浪,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让他们兴奋起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种变“讲师”为“导师”,改“讲堂”为“学堂”的课堂讨论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主动状态,

二、创设适宜情境,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口语训练的题材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以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为切入点,以亲情、友情、道德为主线,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热点新闻等。这种内容的设计亲和力强,易于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其入境快,感到有话可说,从而利于训练的开展。同时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应力求丰富,以便更好地拓展思维,在训练内容的程度上注意体现由易到难的递进性。

1.课前口语训练。这是激发口语训练兴趣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讲话顺序按学号先后进行,在前一次课上就布置好。讲话内容有时是教师确定一个范围,可以与当天的教学内容相关,也可以是一事一议、文学故事、名人轶事、道听途说、日常见闻、批评建议等。在确定题目以后,可以事先拟好稿或拟好提纲,但站到讲台上时,要求尽量不带稿。讲话结束后请其他学生评论,教师小结,最后评分。学生们的讲话内容也丰富多彩,有谈人生感悟的,有谈国家大事的,有谈环境保护的,有谈亲情关系的,还有谈学校管理的,大家各抒己见,气氛非常活跃。

2.即席发言。随着训练的深入,就可以进行即席发言。即席发言是一种锻炼学生快速思维、快速构思,提高表达能力的较好的形式,能提高学生语言的临时组织能力,它要求在特定情景下没有准备地临场发言。即席发言对于学生口语训练的要求更高,一要迅速构思,二要注意克服紧张心理。这种训练方法可采用“命题测赛式”,把事先准备的题目做成纸签,让学生抽签后略加思考即讲;也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本书,稍作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话,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训练的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能为学生的说话“铺路搭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加强训练,那么职高学生口语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坚持训练,一定会收到成效。

3.参加社团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校园文化氛围,把课堂外的广阔空间作为展示学生口语水平的舞台。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开展校园演讲比赛、学生社团活动、青年风采大赛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口语水平并提高社交能力。

4.模拟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服务活动,如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联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我们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这些模拟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比如让学生讲述:当你应聘时,如何向招聘单位介绍自己以求得所想要的职位?当你与你的上司意见有分歧时,你如何说服他?当你的同事穿了一件不合适的衣服,你如何委婉地告诉他,还不使他尴尬?也可结合生活实际,“生活场景式”的活动,如“节日庆祝晚会”“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设想在这样的场景下发言,你该讲些什么。介绍自己的家乡,推销一种商品,讲解一幅漫画,介绍一首流行歌曲等话题都可用来进行训练。

三、提供名人巧答案例,丰富学生口语交际技巧

俗话说:“种田不会看上家。”对于学习技巧来说,借鉴他人的经验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职校生对名人的事都非常感兴趣,对他们的能言善辩非常钦佩,因而笔者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中外名人巧妙对答的一些材料,让学生在感受口语艺术魅力的同时,借鉴他们的说话技艺,丰富自己的口语交际技巧。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别人的羞辱时不必勃然大怒,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震住对方。有时用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等方法也能使对方哑口无言,如下面两个例子:一次,歌德正在魏玛一个公园的一条狭窄的小道上散步。碰巧,他遇到一个对他怀有敌意的评论家。两人都停了下来,盯着对方。接着这个评论家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可我给。”说完歌德退到一边。有位仪表堂堂的绅士戴着华丽的礼帽走近爱因斯坦,见他衣衫不整,头戴一顶旧帽子,于是讥笑道:“你脑袋上的那玩艺儿能叫帽子吗?”爱因斯坦当即还击道:“你帽子底下的那玩艺儿能叫脑袋吗?”

综上所述,要提高职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功能,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多层次地开发提高职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篇7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有能力组织高效语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语文阅读动态,从而有效把握教学方向。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工作情况的考核,监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有效协调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改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模式化比较严重,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两者之间势必存在一定的矛盾,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考量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能够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文章的音频,让学生倾听,从而使其拥有更好的感受。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体会,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创设多维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随着学生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也得到良好发展。由此看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多维的课堂结构,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应鼓励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观点和进行质疑,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发展学生个性,实现思维创新。例如,在学习《劝学》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既包括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也包括一些道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阅读兴趣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演讲比赛,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开展创新教育,长期坚持下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竹燕.浅谈职校数学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

如何培养职校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篇8

(一) 职校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在职校英语教学中, 有一小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 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 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 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导致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差;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很差、单词读、写困难, 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基本不能用英语听, 说, 读, 写。

(二) 职校生对学习英语心理惧怕, 有学习压力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 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 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读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 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腾云驾雾一般, 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 老师领读时, 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 人云亦云, 自己却迷迷糊, 什么都不知道, 最怕听写单词。不敢问老师任何问题, 怕老师问及其他的问题, 不懂装懂。

(三) 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层不变的课堂, 严肃认真的老师, 老师讲, 学生听, 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 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 变成了一滩死水, 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 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如何培养职校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新课程的带动下, 教师是一个参与者, 和学生一起交谈, 提出观点, 发表意见;教师是一个促进者, 在检查学习成果时, 适时做出分析, 促使学生进一步交流意见, 直到做得更好;教师是一个帮助者, 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 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 又或分析问题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 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 当个别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性的火花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 但学生由于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 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 合力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 但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 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也符合新时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二) 教学形式趣味化

英语学习包括的范围很广, 形势也不拘一格。凡能引起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形式都可采用。

据本人在英语课堂上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比独立学习要好得多。所以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旨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小组可以是两人一组 (Pair work) , 也可以三人到十人之间的小组活动 (Group work) , 最好不要超过十个人, 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练习的机会。为了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还应该经常变换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会话合作小组、阅读合作小组、背诵合作小组、表演合作小组等

(三) 教学过程交际化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 学生之间交流, 用真实的语言材料, 用英语教英语和学英语, 用语言做事, 使用角色扮演, 情景对话等使交际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选择接近语言交际的练习, 使课堂练习交际化, 在做练习时, 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还要设计多种情景, 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 伴以手势、动作, 要象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 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姿势助说话, 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 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本人在英语教学时, 课堂上和学生都是用英语交流, 有时候一句话都要解释好几遍, 才能被学生理解, 但看着我会心的微笑, 学生很自豪, 认为自己还是可以的, 这样长时间下去, 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真的大大提高了。对了, 特别是在口语课上, 我每一次都会强调:Speak English, please, if you speak Chinese, I will ask you to stand in front of the whole class and say:I am sorry, I should not speak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 forgive me, please.Say the sentence for 10 times.学生很怕自己被惩罚, 所以几乎没有人在我下指令完成任务时讲汉语, 这样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四) 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把大量的听说放在课堂上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听, 说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英语沙龙及英语角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练习他们的口语表达, 当然,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际, 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中使用英语, 用英语进行交际, 从而培养学生英语能力。

总之,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职校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职校生基础知识学习, 使学生打好基础,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 只要抓住职校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职校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能力硬, 综合素质强的职校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地日益发展和完善, 社会对人才地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语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本文针对职校生的特点, 简述了在当前职校英语教学中, 如何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职校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对于职校生来说, 他们入学的成绩并不高, 这决定了他们的基本素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纠正他们以前的不好的学习习惯。除了从表面现象进行管理教育外, 还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但是, 听课不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 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现在的职中生中十分严重, 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 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 学习处于被动地位, 职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要上好课, 首先要变“课堂”为“学堂”, 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其次, 要做到“四到”, 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做到边听边想边记, 以听为主, 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 又有习惯的培养。这样, “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能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

二、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就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1.激发兴趣, 提高认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善于捕捉时机, 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主动性, 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

善教者, 不但要善于答疑, 还要善于激疑, 更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问的权利,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要保护敢于提问学生的大胆, 又要鼓励有了疑问而不敢发言的学生, 要设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表现, 要培养学生善问多疑, 并养成良好的善问习惯。

发挥职校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 篇10

一、创造竞争环境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环境作为一个外在因素有的是人为创造的, 有的是客观创造的。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创造的环境, 只要成功了, 都被人们所尊敬和爱戴。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 所以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我在教学中按3、3、4制 (即平时成绩占据30%, 期中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40%) 的办法管理学生。也就是说, 期末成绩不能评估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好与坏, 而把平时成绩结合起来一起考评, 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时学习的竞争环境。

二、瞄准竞争焦点, 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现实评价能力都比较差, 往往不能客观地作出判断。所以, 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焦点, 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 帮助学生化解思想上的疙瘩:只有上重点中学考大学才有出息, 而职业高中则是上而无用。加上国内大气候的影响, 很多企业经济不景气, 因此使学生对上职业高中更失去了信心。作为一名职业中专的教师, 应帮学生选准竞争焦点, 明确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在明确的学习目的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名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我曾多次对他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理论知识, 就当不成发射火箭、卫星的工程师, 也当不了操作机床的好工人, 在信息化的社会甚至连以后的日常生活也不能适应。”学生听后大吃一惊, 并懂得了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于是该生奋起直追, 愈学愈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我们在形成学习兴趣时首先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

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开始

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 在上课过程中总有某些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上课时常出现说话、睡觉或看课外书, 所以要经常采用激励手段强化竞争意识。如, 经常表扬成绩优秀的同学, 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 以便对学习差的同学施以良性刺激, 强化竞争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不能僵化师生关系。具体方法如下:

(1) 在批评中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在了解基础上进行体谅和信任。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特点是不一样的,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因此对犯同一错误的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 应该对症下药, 以说服感化为主, 避免以粗暴的态度训斥, 责备学生。在教育批评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有信心。批评某些同学以后, 还应对他们提出期望和要求, 使学生明白你是真心关心他, 而不是蓄意伤害他。

(2) 在批评中关心和团结学生。老师批评学生是天经天义的事, 但批评应是合情合理, 而不应抱着偏见或情绪去批评, 在批评时应该分度适当, 讲究技巧。我们还应该在批评过程中团结学生, 吸引学生, 应该从心理上接受被批评的学生, 在批评过后要一视同仁, 而不应有偏见。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首先,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 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 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其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勤做幻灯片, 利用电脑制作灵活多样的课件, 以丰富教学内容。

五、锤炼自己, 熏陶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 为人师表, 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 深刻领会各章节的重点与难点, 认真地处理好知识的前后联系, 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虽然每节课对教师来说都已非常熟悉, 但对学生来说都是从未见过, 因此应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课堂上声情并茂, 使学生受到感染, 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否则, 教师本身就缺乏激情, 语言平淡, 气氛沉闷, 教学过程平铺直叙, 学生自然兴趣不高。同时, 教师的形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上课时要讲普通话, 使用规范的语言, 语意明确简练, 清新自如, 时有形象的比喻, 使用精确的描述。轻松的幽默, 亲切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漂亮而流畅的板书, 扎实的徒手作图功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景慕, 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喜欢计算机理论课。因此, 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训练, 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辅助作用。

总之, 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去挖掘, 在日常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走出学习理论知识的困境, 真正乐意地主动学习。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招生的特殊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兴趣呢?本文着重从六方面阐述了本观点。

关键词:职业学校,培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严洪涛.教师道德修养[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环境布局下一篇: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