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写融合

2024-06-23

语文读写融合(精选十篇)

语文读写融合 篇1

一、读写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阅读与写作像孪生姐妹一样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经过大量阅读,学生就难以积累起足够的写作素材,就无法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细腻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的情感处于难以言说的尴尬境地,并最终减弱其写作兴趣。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见识。通过读写的有效融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才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才能获得更加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读写有效融合的方法

(一)有效利用现有教材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现行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认真研读和细细品味当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现行教材当中选入的文章都是文道统一的精品之作,是学生写作效仿的最佳选择。如果我们能对语文课文深入地剖析,使之深刻理解开头结尾、遣词造句、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技巧。

1. 收集素材,分类提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提取文章主旨的同时,使学生分类整理和提取文章当中的精美素材,并将各种范文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当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之后,就应引导学生以“创新”为主题梳理读书笔记,以便在类似的写作当中灵活地应用这些典型事例。

2. 模仿分析,灵活运用

如果只阅读而不思考,那么课文中的信息和技巧就永远是别人的;如果只是对文章进行了思考,而不运用到写作当中,所学的东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写作是比较高级的语文能力,只有认真分析教材当中的经典作品,将做到读写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在《背影》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从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当中体会“白描”的手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并仿写自己亲人的背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应用白描手法了。

3. 合理联想,片段创作

借助课文当中的写景片断,让学生展开合理地联想,完成片段创作,有利于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看戏归航的景物描写颇具童话色彩,可要求学生勾画“飞船夜行图”。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夜空璀璨,一碧万顷,十多位少年撑着长篙返回村里,竹篙击打水面的声音和着水流声、童声。夜色当中,航船犹如一条嬉闹的大白鱼,驼着孩子们徜徉在浪花里,时而上,时而下,险象迭生……平静的河面上,层层波纹向四周散去。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驾船好手见了也忍不住停下来拍手喝彩。”如此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此来看,借助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合理地联想,进行片断创伤,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做好积累。

(二)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课外

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利用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其思考;其次,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做好摘抄笔记,并书写读书感悟;再次,推荐学生结合学习阅读优秀的课外读本,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四,要将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拿到课堂上共同赏鉴,共同体会写作技巧的运用。

(三)让学生在反复练习当中形成终生的读写习惯

一本书、一个人就是阅读的基本环境,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愫,形成自己的感受。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随时做好记录。阅读也是一种生活,读书的同时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漫漫人生当中,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一种际遇,阅读好书就像在享受一顿大餐。如果学生能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就必然会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因此,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内心世界,在创作当中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这样才是真、善、美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体验。当然,大胆质疑也是读书当中必不可少的思想。首先,学生应该从创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中的人和事,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分析和评价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其次,从逻辑出发来对文章的写法和主题展开质疑,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局限,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更需要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并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反思和批判当中感受作品的主题。

初探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篇2

——读写结合课题心得体会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在教学中我发现尽管让学生积累了书中的优美词句,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但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尽人意。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习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

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

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素材,并不等于就会写作了。还必须通过改写、扩写、缩写、续写、仿写这些方式反复的模仿,让学生掌握“照葫芦画瓢”的本领,然后发挥创造力,从“形似”到“神似”,便会成功的。

初中语文读写有效融合探析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融合;读写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按照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在诸多的语文素养当中,读和写的能力则是最关键的。因此,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从实践来看,只有经过了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才会增强,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行、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做到言为心声。在此,笔者就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来对读写的有效融合做以简要分析。

一、读写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阅读与写作像孪生姐妹一样关系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经过大量阅读,学生就难以积累起足够的写作素材,就无法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细腻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的情感处于难以言说的尴尬境地,并最终减弱其写作兴趣。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见识。通过读写的有效融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才会得到切实的提高,才能获得更加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读写有效融合的方法

(一)有效利用现有教材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现行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认真研读和细细品味当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现行教材当中选入的文章都是文道统一的精品之作,是学生写作效仿的最佳选择。如果我们能对语文课文深入地剖析,使之深刻理解开头结尾、遣词造句、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技巧。

1.收集素材,分类提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提取文章主旨的同时,使学生分类整理和提取文章当中的精美素材,并将各种范文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当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之后,就应引导学生以“创新”为主题梳理读书笔记,以便在类似的写作当中灵活地应用这些典型事例。

2.模仿分析,灵活运用

如果只阅读而不思考,那么课文中的信息和技巧就永远是别人的;如果只是对文章进行了思考,而不运用到写作当中,所学的东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写作是比较高级的语文能力,只有认真分析教材当中的经典作品,将做到读写融合,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在《背影》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从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当中体会“白描”的手法,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并仿写自己亲人的背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何应用白描手法了。

3.合理联想,片段创作

借助课文当中的写景片断,让学生展开合理地联想,完成片段创作,有利于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过程中,看戏归航的景物描写颇具童话色彩,可要求学生勾画“飞船夜行图”。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夜空璀璨,一碧万顷,十多位少年撑着长篙返回村里,竹篙击打水面的声音和着水流声、童声。夜色当中,航船犹如一条嬉闹的大白鱼,驼着孩子们徜徉在浪花里,时而上,时而下,险象迭生……平静的河面上,层层波纹向四周散去。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驾船好手见了也忍不住停下来拍手喝彩。”如此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此来看,借助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合理地联想,进行片断创伤,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做好积累。

(二)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课外

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利用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其思考;其次,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做好摘抄笔记,并书写读书感悟;再次,推荐学生结合学习阅读优秀的课外读本,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四,要将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拿到课堂上共同赏鉴,共同体会写作技巧的运用。

(三)让学生在反复练习当中形成终生的读写习惯

一本书、一个人就是阅读的基本环境,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愫,形成自己的感受。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随时做好记录。阅读也是一种生活,读书的同时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漫漫人生当中,人与书的相遇也是一种际遇,阅读好书就像在享受一顿大餐。如果学生能将阅读视为一种生活,就必然会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因此,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内心世界,在创作当中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这样才是真、善、美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体验。当然,大胆质疑也是读书当中必不可少的思想。首先,学生应该从创作背景来理解文章中的人和事,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分析和评价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其次,从逻辑出发来对文章的写法和主题展开质疑,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局限,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更需要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并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反思和批判当中感受作品的主题。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让学生在经典作品的品读当中来获得审美情趣的提高,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倡导学生自主创作,正确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用文字、书籍对社会、自然及人生进行探索与理解,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从而不断构建自身内在的精神涵养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玉飞.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探究[J].教育学文摘,2013(10).

[2]彭晓明.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03).

[3]李康平.试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C版,2013(05).

语文读写融合 篇4

一、借助绘本, 激发阅读与写话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 独立阅读一本书有些困难。有困难了, 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就低段儿童而言, 绘本的文字不多, 但图文并茂, 相得益彰, 精美的画面使简洁的语言透出精彩和奇妙, 画面上的一些细节可以带给他们莫大的“发现”喜悦。曹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参与阅读, 采用了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等各种方式, 学生们兴趣盎然, 在阅读画面中, 在阅读语言中, 思考着, 想象着, 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写什么?这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 总觉得自己“无话可写”。曹老师借助绘本, 引导学生围绕蛋壳展开创造性想象, 又将想象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趣事联系起来, 最后从画简笔画到写几句话, 使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在趣味想象中解决了写的内容, 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二、以教师导读为主, 适当穿插学生自读

阅读时缺乏情节的连贯性, 往往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 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一时还难以通顺连贯地阅读。但是, “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 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曹老师在导读中寻找了几个点让学生参与自读。比如, 古利和古拉的话先让学生自读, 一边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画来理解, 然后让两个小朋友一个演古利, 一个演古拉, 朗读对话;再比如, 古利和古拉唱的歌节奏感强, 比较有趣, 曹老师就采用打节奏的方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读古利和古拉的歌。

三、猜测想象, 发展思维能力

“师生同读”时, 还应在不影响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抓住一些重要情节或情节发展的转折点, 启发学生以图文为依据, 展开想象讨论, 想象情节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推想后面的故事情节, 将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融为一体。曹老师有重点地选择了几个点来展开。如:哪句话是古利说的?哪句话是古拉说的?学生要从图片中找到依据来验证文字, 这是一种猜测。再如, “发现一个好大好大的……”教师在此处有意停顿, 引发学生的多种推测。“到底是什么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之后再继续读文, 揭晓答案。最后, “古利和古拉会把剩下的蛋壳做成什么呢?”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样, 导读中适度地开展一些情节推想, 既不影响阅读的整体性, 学生又能兴趣盎然地参与阅读, 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分析、推理、想象, 多维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读图, 关注细节, 以图画丰盈文字

绘本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画与文字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看懂图能促进学生走进情境之中, 感受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因此, 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看图。在细细读图后, 可以发现一些细节, 可以读出许多文字中没有的精彩。曹老师的课重点抓了两个点:古利和古拉看到这么大的蛋, 如何搬回家呢?让学生们看图, 并尝试着做一做, 看看他们的方法是否可行;蛋糕做成了, 香气扑鼻,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吃蛋糕的?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们的动作、神态, 通过不同的动词来描述动物们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蛋糕的情景。学生们情趣盎然, 说得精彩。

五、重在有创意, 倡导玩中写

这节课, 在绘本阅读的基础上, 曹老师又借助绘本,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话。抓住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情节:蛋糕吃完了, 剩下的大蛋壳, 古利和古拉会将它做成什么呢?引发了学生们无限的想象, 再借助简笔画, 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在想想、说说、画画中完成了富有创意的写话。

曹老师指导学生写话的步骤很清晰:

1.课前以绘本《最奇妙的蛋》为引子, 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奇妙”, 为后面的借助蛋壳来创意写话, 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2.用简笔画作铺垫, 让想象转化成形象, 在交流中拓展思路。曹老师采用简笔画的方法, 寥寥几笔, 将学生的想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帮助学生把脑海里灵光一现的事物抓住, 进一步理清思路, 把想写的内容固化下来, 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为后面的自主写话做好材料上的准备。

3.定格开头, 理清思路。低年级学生写话往往是开头难, 不知从何处下笔。展示交流时, 曹老师提供句式, 有利于学生有序表达。

4.再次想象, 将物转化为事件, 凸显趣味。借助简笔画, 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再次开展想象:“古利和古拉把鸡蛋壳变成了……又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呢?”将简笔画再转化为有趣的事儿记录下来, 凸显趣味性。

5.反馈评价中渗透指导。曹老师坚持正面激励, 把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评价指向明确:开头是否空两格;词语是否用得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占一格;想象是否有创意等。只要做到一点就加一颗星, 在星星个数的上升中, 升腾起来的正是学生的写话热情。同时, 在加“星”的过程中, 也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写话的规范格式、要求等, 做到了低年级写话以鼓励为主, 评价中渗透指导。

两点建议:

一是绘本阅读, 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处理可以再作一些调整, 在叙述处叙述, 疑问处疑问, 语言要抑扬顿挫。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论文 篇5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1、人文关怀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通过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同步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要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生活情感,并逐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2、因材施教原则在小学教学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不同,而且个性化差异明显,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小学生,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学习习惯,针对性地促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提高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适应新时期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3、全面发展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并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具体而言,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标准,引导小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并挖掘小学生的发展潜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积累运用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文学积累、语言积累以及情感积累,拓展知识面,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知识基础,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素材基础,进而促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

5、实践创新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锻炼过程中接触更多的语文读写学习资源,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语文读写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取读写资源,锻炼自身的读写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1、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带动写作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学材料,蕴含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深挖,使其教学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并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在掌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而且还要在日常的读写训练中,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章的诵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以提升其创造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作者并非是直接对桂林山水的秀美进行描述,而是从西湖和大海的对比之下把漓江之水的美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然后将“静、清、绿”的特点运用排比句式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而教师要做的,不仅要带领学生领域桂林山水之美,还要带领他们通过对教材的仔细“挖掘”,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2、开展语文写作训练,以写作促进语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有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强,但是写作水平却很一般,究其原因,这和他们练笔少,没有及时巩固和运用阅读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造成了读写的极大分离。要知道,读和谐是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有了阅读的基础,写作就变的毫无障碍,而重视语文写作训练的开展,在写作中对阅读知识进行巩固,以促进读写两种能力的优秀转化。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往往是从具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形式过渡。因此,在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课程进行教学时,应该紧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先可以不要直接要求小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而是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让他们积累感性经验。以《鸟岛》这篇课文为例,其中描述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文中突出人鸟关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可以引导孩子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和技巧并进行写作训练,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

3、拓展语文课外阅读,奠定读写结合教学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不能仅仅只将目光局限在课内,还需要在课外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语言材料,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到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并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写作积累更多的材料和资料,让读真正成为写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多进行名言佳句以及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的收集,并将其结合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运用到写作之中,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等课外读物,并让他们在领悟唐诗魅力的同时,对其中的经典诗句进行收集,以丰富其写作的素材。

结束语

小语课堂读写融合的有效性 篇6

激发读中写的热情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已经树立了让学生随文练笔的意识。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试图从文本中挖掘出值得学生阅读中练笔的价值点。但实践证明,很多教师价值点的选择并不准确,很大程度只是为了练笔而练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练笔的热情障碍。学生长时间禁锢在僵硬而模式化的练笔体系,被教师赶着鸭子上架,其练笔的效果可想而知。

鉴于此,教师应该努力在所教学的文本中开掘出能够激发学生读写融合的滋生点,让学生始终在文本的浸润下永久保持动笔创作表达的热情和动力。而文本的这一滋生点,可以是文本所裹挟的情感性元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悟文本蕴含的情感意蕴,引发学生情感认知的共鸣,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随文练笔;这种滋生点,也可以是能够完善学生写作图式的训练点,以其独到鲜明的形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根据文本中对于主人公阿炳的身世和人生遭遇的介绍,围绕“街头卖艺度日”这一滋生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性的随文练笔。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被阿炳特殊的人生遭遇所感动,并在激情朗读中释放出情感。当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逐渐丰满成熟,正需迸涌而出之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读写融合的写作练笔,迎合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沉浸在文本所营造的世界中,内心的话语自然生成,练笔的设置成为了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渠道,有效促发了学生读写融合的热情。

找寻训练点,指导读写技巧

阅读中练笔,需要的不仅是无限的写作动力和热情,更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而在随文练笔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得其形,而不得其质,虽然大都能找到读中写的价值点,但并没有引领学生共同探讨读中写的技巧,就让学生匆匆动笔,往往造成学生信口开河,文不对题。

读中写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度的方法指导,才能确保学生读中写效度的和谐统一。这里的方法指导包括学生对于阅读文本核心价值主旨的领悟、选择的材料和想象的方向能够依附原文的主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原文中挖掘出适当的训练点,将值得让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和写作技巧,通过阅读揣摩这种表达艺术的精妙作用,从而顺势走进言语形式的内部,解构文本的表达密码,为正确进行读中写奠定了基石。

例如,在教学《泉城》第一自然段时,作者描写各种泉水声音和形态的句式,采用了先实写再想象的方法,这种言语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济南多种泉水各不相同的声音形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共同探讨这一言语形式的实质,并将其形式提炼而出,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有章可循。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方法指导。学生凭借现有的语言文字材料,深入其中,揣摩用意,为自身的读写融合奠定了基础。

挖掘切入点,拓宽读中写的深度

读中写,从表象上看是历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但从多维方向考量,则不难发现,它除了历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外,还让学生凭借自身习作思考的过程实现了对文本再度体悟的过程。因此,读写融合的最大价值在于,在深度考量文本、深度体验文本的基础实现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举两得。然而,反观我们的读写融合,学生的言语表达始终只能停留于原有的认知水平,练笔的内容没有深入文本体系的痕迹,练笔前后的认知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就制约了学生对于文本的二度开发。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切入点,让学生依循文本思路,尤其是文本核心主旨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从而形成探寻出文本核心要旨的有效路径,为学生在随文练笔中深入文本打下基础。

例如,《牛郎织女》一文,当教学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段时,教师紧扣这一段作为读写融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爱情观的探讨。紧接着,教师布置了随文练笔,要求想象:“此时此刻的牛郎织女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这一段爱情婚姻?有可能会对对方说些什么?”由于有了之前对于切入点的铺垫和引导,学生此时的练笔则显得深邃:有的引用北宋诗人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劝慰对方,有的则深表自己并不后悔。其练笔内容显示出他们对正确爱情观的有效认知。

读写融合是深化文本认知和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措施,更是践行课标中提出的“语用意识”的高效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开掘出富有价值的滋生点、训练点和切入点,在提升学生随文练笔的热情的基础上,凭借对读中写技巧的深入指导,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深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读写融合 篇7

关键词:单元习作教学,读写结合,预习单

一、困惑——读写该如何高效融合

读写结合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由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躬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教学模式,对中国语文教学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也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但我们遭遇的往往是这样的困惑 :

又开始一单元的单元作文教学了,第一单元内容是以“读书”为主题,我本想写自己的读书故事会有话好说,所以将单元作文题目确定为“我的读书故事”。可没想学生犯难了,有的学生半天还没有动笔,我问原因,他说“:说自己的读书故事,没什么特别感受,觉得无话可说。”想起课堂上,我也千方百计地引导 :你们读过什么书?最有趣的读书经历是怎样的?读书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可怎么学生还会这样呢?最后,我给他列出提纲,学生就按照我的提纲进行写作,写出来的作文,当然是生涩难咽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毫无疑问,我们应树立读写结合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中对习作建议也指出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仅仅有这种思想就够了吗?读写该如何高效融合,以什么形式融合,以提高习作的实效呢?

二、尝试——“预学单”是读写融合的粘合剂

要做到读写的高度融合,首先要理清阅读与习作间的联系,着眼于整体,分步实施,再结合阅读教学,在观察、思考、表达、取材、构思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并借助预学单开展习作的指导。

(一)建立单元教学“共同体”:着眼整体,分步实施

1. 把握整体联系。根据专题编排教材,加强整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单元的作文也是在这单元阅读教学之后的基础上进行的。把每一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整合,对应梳理本单元的习作目标,可为学生后面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课文及单元习作目标整理如表(见表1):

通过单元整合,明确了单元作文中写作的指导方向,更加清晰地知道学生要掌握并运用的写作方法。在整合目标中,我们不难发现,单元作文是与本组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的,习作的重难点也与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对应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能心中有数,相机渗透指导。

2. 开展有序指导。习作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教学时可以将重难点渗透在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课文中,适当穿插练笔,整个安排学生开始模仿借鉴,学习方法,或者开展实践活动,及时记录,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坡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形成单元的作文序列。比如第三组课文的单元作文 :

主题 :我是小小推销员

习作目标 :

(1)能初步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来介绍某种事物。

教学整组课文时,可以将阅读教学与习作目标进行一一对应,并将目标分步到其中。 (见表2)

将学习课文的知识点很好地与习作结合在一起,通过在边学习,边观察中,边记录中,逐步将说明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作文中,通过口语表达,梳理语言,为单元习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实施单元习作“预学单”: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单元习作是一个系列的作文,既要结合阅读突出每个单元的习作的重点,再分类分步地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练习,稳步地提升孩子的习作水平。

1. “预习单”导习作方法——习得方法。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整组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观察整组的单元习作,预习单的布置尤为重要。我们来看单元课文的编排(见表3):

编排中,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课文后就开展了观察实践活动,在教学课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并每天做观察日记,这里如何有效开展,和后面的习作成功与否有很大联系。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学生就如何观察存在一些困难 :豆苗生长情况不一,记录不好统一检查 ;学生观察的角度单一,不能够有新的发现 ;坚持的程度不够,观察到最后容易流于形式。

所以,对于这一组“预习单”,教师需要事先做好表格式的“预习单(”见表4):

当然,观察时间应做到有间隔,有了观察记录,再让学生去找资料了解这种事物的有关知识,然后写观察日记。通过这样的预习单,重点指导观察的方法,同时充分地积累素材,更有效地达成习作专项训练的教学目标。

2. “预习单”导写作内容——积累素材。例如写人的文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千人一面,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生活积累,所以平时也需要对写人文章进行“预习单”的练习。著名小语专家何捷在“百字作文”中有一个“收集班级语录”的专项训练,从“教师语录”到“同伴语录收集”,最后到“我的语录大曝光”,形式很活泼,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也受到启发,比如在五上第六组课文中,单元主题是“父母的爱”,能感受父母细致的,不易发觉的爱,同时审视父母的教育,表达对父母的教育的思考。于是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单”:

请收集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说清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了什么,说了之后其他人的反应。

【家长语录】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预习单”让学生学会去听,去发现父母的语言,用心感受其中的含义,既是作文又是一种教育。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显得特别有积极性,学生这样写 :

妈妈又催我洗脚了,我不情愿地离开位置,洗完了脚,什么都不顾又开始做作业了,妈妈赶紧说“:快把裤脚放下来,会着凉的!”我头也不抬“:不会,不会!”妈妈说个不停“:你这孩子,等会就冷了!怎么这么不听话!”我不耐烦地把裤脚放了下来,心里想 :妈妈真够烦的!

句子虽然不长,但是学生在无形之中,走进了父母,也开始了解父母,在“烦”中体会爱,在“话”中知道父母的心,这些都是来自身边的真实的素材,为后面对父母说的话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细化、分解平时积累的素材,为习作打开思路。

3. “预习单”导表达形式——学会表达。学生的语言是需要平时的积累,但是积累并不等于运用,课文或者一些经典的文章中,许多句子都非常精彩,如果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定能增色不少。笔者经常围绕单元主题,筛选一些精妙的语句,布置“预习单”,为后面的整篇作文打下基础。

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结尾意蕴绵长,读起来不禁感慨万千,于是,预习单就这样出来了 :

模仿这段话,写出自己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 )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我也不会再做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仿佛又( ),听见(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为了降低难度,事先还进行了填空练习,再让学生自行模仿,这样的形式简单,运用起来也有模有样,而且降低了难度。当然,导不仅仅限于句式,还可以是段式,乃至篇式。

三、变化——“预习单”是习作的魔法棒

运用习作“预习单”,因为很好地沟通了阅读和习作间的联系,并做好了习作前方法、素材、表达形式上必要的渗透、铺垫。孩子们渐渐地喜欢上了作文,自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习作教学的实效。

1. 百感交集——“预习单”帮助学生突破心理关。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预习单注重紧密联系、融合阅读教学及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心理上提前做好了习作准备,让每一个人都有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是一个生动的生命体,渴望与他人的情感交流。结合阅读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对话环境,借助预习单,提供有效的对话载体,可以开启每一个孩子交流倾诉的心扉,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自由表达的习作空间。

通过“预习单”的交流,习作困难的学生有了材料,更知道了怎么写,突破了心理关,都会长吁一口气,“原来我也能写好!”

2. 文思泉涌——“预习单”帮助学生突破材料关。立足阅读教学,进行拓展交流,在具体的语境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选材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摄取新信息、新材料,并储存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培养了学生“源头活水”的获取能力。

“写什么”是习作指导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小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预习单帮助学生链接了阅读与生活的通道,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唤醒生活,自然地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其实是源源不断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拥有自己的作文之“源”,也就不愁“写什么”了。

语文读写融合 篇8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一) 读写能力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的基本要素,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良好的语文素养需要同时兼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共同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写教学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加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 不仅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也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二) 读写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后, 便能够准确地表达自身情感, 进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在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中,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并能够理性面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物现象, 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 注重知识积累, 丰富读写材料

知识积累对于读写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需要根据学生具体读写水平选取合适的读写材料, 教导学生注重积累, 吸取好文章中的精髓, 丰富读写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教师所讲的内容, 对读写教学中的知识学以致用。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个人想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维进入读写教学中, 可结合实际生活内容, 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秋风瑟瑟, 流水潺潺, 这些都是生活中美的体现, 同时也作为语文读写内容存在于生活当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罗丹所说,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 更需要注重与生活内容相结合, 真正做到积累读写知识, 丰富读写材料。

在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中, 作者在对儿时故乡“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的思念情感进行描述时。教师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对花的讨论, 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并组织学生上台讲述自己与花的故事,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发现身边的美。

(二) 加强师生交流, 提供读写指导

教师在语文读写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选阅读资料, 为学生提供读写指导, 并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读写学习计划。在读写教学中, 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源于生活的读写思维, 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寻找读写材料, 在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生活的了解程度。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从小就对这个安徒生童话故事耳濡目染, 很自然地就会和教师建立交流。教师在教学中, 更应该作为一个童话故事的讲述者, 让学生体会到故事的真正含义。同时,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相关动画片段, 并请对故事很熟悉的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述故事, 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懂得童话故事的真谛, 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观。

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童话故事, 并组织学生分别讲述不同的童话故事, 给予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 甚至可以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改编成话剧,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 还需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读后感, 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 加强课外阅读, 营造读写氛围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 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外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以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 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阅读, 由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 并严格按照图书馆要求, 建立良好的读书环境, 营造读写氛围,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传统读写教学是比较单一和枯燥的, 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缺乏读写兴趣, 需要营造良好的读写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情况, 构建出一片内容饱满、情感丰富的文章,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私下收集关于草原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并请对草原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对草原的概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带动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思维上漫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中, 感受“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快感。完成教学后, 组织学生以草原为话题进行写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读写能力存在差异, 导致语文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开展多样化的语文读写教学活动, 注重阅读知识的积累, 以丰富学生读写材料;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并为学生读写提供适当的指导;教师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营造更好的读写氛围, 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使小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读写, 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会斌.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J].新一代 (下半月) , 2015 (1) .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初探 篇9

首先是从读入手, 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 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 指读的篇章多, 也指读的遍数多, 以至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 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 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 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 怎样确定中心, 怎样谴词造句。故而, 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 勤思多想, 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 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 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 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 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比如有神”,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 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 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当然, 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 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 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 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 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 因此, 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 应克服“偏食”, 即只读某一类作品的现象, 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 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 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 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 归类整理, 经常翻阅, 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 单一反三, 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 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 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次是勤写勤练, 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 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实践中勤写勤练, 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 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 不下水的游泳冠军。写作也是如此, 只有经常动笔, 反复运用, 不断探索, 才ne逐步解决各种困难,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 从不会到会, 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写多练, 对十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 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 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如遣词造句, 小的片段练习等。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 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第二, 多练成篇的作文。日前, 国内有各种流派的作文序列化训练模式, 但总的一点是肯定的, 练习成篇的文章应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 结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 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要精心设计, 精心安排, 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 也应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 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 不必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 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 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 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 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 为读引路, 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所谓仿写, 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 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 (我爱故乡的山水》, 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 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 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 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愿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 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 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 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 内容较多, 范文较广, 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 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 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 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 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 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 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 可仿之“点”很多, 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 模仿哪些“特点”, 怎样模仿等, 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 或是属总起分述段, 或是属分述总结段, 或是空间叙述请楚, 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 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 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 使学生有规可循, 有法可借, 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 其规律是; (1) 总起句位于句首, 是全段的中心句: (2) 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如;在《鸟的天堂》这课中描写大榕树的这一段, 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 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 孙老师抓住这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 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来进行点仿训练。

所以, 我认为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 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 学生掌握了它, 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 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读写教学实施策略 篇10

一、双向互动、有效迁移的策略

读写互动教学是建立在读和写的基础上, 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素质为目的。阅读的过程必然是写作过程的蓄势和准备, 写作的过程也将成为阅读过程的验证和实践。有阅读就要有表达, 有表达也就必然有阅读。无论是学习中的读和写, 还是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思考和表达, 都必然体现着读写互动的系统特征。在读写教学这一过程中, 教师务必指导学生利用有效的迁移方法, 达成互相促进和互相提高。把读中所学迁移为写中所用, 把写中所悟迁移到读中再悟。学会阅读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事实上字、词、句的理解, 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方法, 文章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等的掌握和评价, 都会通过阅读, 达成目标的实现。而这一系列都必将应用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不仅影响而且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 在写作实践中, 学生同样会去思考、选择、改造、创新, 从而又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只有做到深入书中仔细品味, 才能深入思考, 透过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才能写出具有“生气、高雅”的文章来。

二、主体参与、激发动机的策略

读写互动教学, 必须关注学生本身, 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态度。学生不喜欢, 无动机, 态度不积极, 多好的教学也是无效的。因而, 在读写互动教学中, 务必把激发兴趣、培养动机放到首要位置。因为动机决定着学习的方向, 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 老师要通过鼓励、表扬、诱导、启发、参与等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产生读写冲动, 唤起他们的读写热情, 强化他们的内在动机, 在动机中产生兴趣, 遵循兴趣活动的规律, 想方设法让他们觉得读写有趣, 并在读写中寻找乐趣, 体现志趣。当然, 还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读写心理, 激发他们的读写热情, 培养他们的良好心境, 创设诱人情境,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博观约取、课外拓展的策略

在学生的所有语文素质中, 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课外。尤其是课外的阅读, 是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蕴积素养的有效途径。从一定程度上讲,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于课内, 而且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更趋活跃, 心志更趋自由, 同时课文阅读还可以冲出大一统教材的限制,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更便于个性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 因而读写互动教学十分关注这一点。有效地利用这一点, 才能真正发挥以读促写的作用。为了能有效地检查课外阅读中以读促写的效果, 还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一些指导活动。比如, 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能单用眼睛看, 必须读想结合, 思疑并重, 熟读、精读、博览;要求学生记住古人的经验。在写作中, 要求学生务必悟想在前, 思考在前, “辞章”、“义理”并重, 这样给学生以良好的指导, 让学生既要写, 又会写, 并努力写好, 假以时日, 必有所获。只有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 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把技术转化为智能, 读写才能互动, 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使学生的读写能力螺旋式上升。

四、感悟体验、互动交流的策略

感悟体验, 互动交流, 它不仅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而且也充分地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协同学习的先进教学思想。唯有生活的体验, 才是最持久的教育。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真正的美, 往往蕴含在生活之中, 生活提供了教育最丰实的资源。因此, 抓住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体验, 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 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是思考写作的源泉, 世上最优秀的文章都是生活的写真。只有经常走进生活、观照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人, 才有写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摄取生活的方法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 但主要的就是观察、感受和联想。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读懂生活的内涵, 才写得最纯真、最投入, 质量也最好。当然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依然是书本, 是课堂, 只有扎扎实实、行之有效地落实读写互动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才有了根基, 有了质量。同时, 还要做好师生交流, 总结读写经验。交流经验, 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要求, 也是写作教学的要求。因为经验是捷径, 经验是航标, 是成功者的解说词, 在交流中或引经据典, 或研精一理, 白短黑长, 彼是此非, 不仅形成了师生互动, 而且也营造了读写的良好氛围。读别人之书, 写自己之文, 一读一写之中, 互相促进, 互相完善, 互相提高。

上一篇:关注计算教学下一篇:菌阴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