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路基础

2024-07-26

计算机电路基础(精选十篇)

计算机电路基础 篇1

一、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近年来, 我国引进了许多电子技术类的原版教材,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材资源[3]。最初我们选用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igital Fundamentals》 (Thomas L.Floyd著) 作为教材, 这是一本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 内容叙述详尽, 习题丰富, 重点强调了实际装置的使用, 并且向学生们讲述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是篇幅过长, 由于学时的限制很难全部讲完, 所以只能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厚厚的一本教材只能讲授一部分, 会让学生感觉课程没进行完整, 所以项目组的老师们考虑换一本教材。近两年我们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The Essence of Digital Design (双语教学版) 》 (Barry Wilkinson著) , 这本教材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 加上了部分重要专业词汇的中文注释, 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改变以往学生看到厚厚的英文教材而产生的畏难心理。经过两年的使用, 我们认为加了注释的教材对于教和学都有好处, 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 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 使学生在了解电路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水平。

1. 课堂教学。

针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 深入研究和实施启发式、互动式以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4]。课程首先要建立“与”、“或”、“非”的概念, 即“与”就是要满足所有的条件;“或”就是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非”就是反相。其次建立实际问题和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 由实际问题到电路就是设计, 由电路到实际功能就是分析, 用到的工具就是布尔代数, 学好布尔代数就能应对数字电路的千变万化。对于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 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 让同学们建立起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 理解课程所处的地位和学习的方向。

2. 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 配合相关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含硬件实验和软件实验教学, 硬件实验主要是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 深刻了解计算机电路原理。软件教学配有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 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虚拟软件完成复杂电路的搭建。学期末安排课程设计, 学生根据学过的电路知识, 设计红绿灯、计数器等电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 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 加重了实践在授课中的作用。通过课外动手实践小组、THD-1型数字电路实验箱硬件模拟、EWB软件仿真等, 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知识,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效果明显。

3. 考试方法。

考试方法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 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统一规范命题、考教分离等原则进行考试, 根据《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进度计划精心设计两套符合课程要求的外文试卷。平时成绩评定中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依据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堂中英文问答、课程设计、中英文课外作业、实验报告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考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口头表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 完成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实验教材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而且应用性强,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同时配合新选用的教材、充实和加强现有的辅助资料, 收集和编写反映计算机电路特点的设计案例, 不断充实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和随堂调查。同学们反映:刚开始上课时, 看到大量的英文词汇感到很不适应,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大家由入门到逐渐领会, 感觉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内容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所以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 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相互促进, 同时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的正文和阅读材料外, 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深入的自学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资源包括:每一讲的课件、数十种中英文参考书目、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专业术语的英文解释或定义、习题答案等。采用双语教学, 可以促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电路基础的相关优秀教材、网上精品课程、电子书籍等, 深入理解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 同时拓宽知识面。由于课程采用英文讲解计算机电路的基础知识, 所以良好的英文基础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多查词典, 多问, 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英语成绩。学生既学好了专业又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积累了一些经验, 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但是双语教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卢艳青, 李成威, 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9) :107-109.

[2]师黎, 常永英.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6) :62-63.

[3]杨保华, 李淮江, 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9) :81-83.

计算机电路基础 篇2

一、设计课题:《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二、设计方案及要求。

1.设计目的(1)、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

(2)、了解单片函数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了解内部组成原理。用模拟器件模拟电路。

(3)、学会安装和调试分立元件与集成电路组成的多级电子电路小系统。

2.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

(1)、基本要求:

A、电路能输出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三种波形;

B、输出信号的频率要求可调;

C、拟定测试方案和设计步骤;

D、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E、写出设计性报告。

(2)、技术指标

频率范围:100Hz-1KHz,1Kz-10KHz;

输出电压:正弦波Upp≈3 V 幅度连续可调;

三角波Upp≈5 V 幅度连续可调;

方波Upp≈14 V 幅度连续可调.波形特性 :

方波上升时间小于2s;

三角波非线性失真小于1%;

正弦波谐波失真小于3%。

3.设计提示

(1)基本原理

函数发生器的组成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的电压波形的电路或者仪器。电路形式可以采用由运放及分离元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单片集成函数发生器,本课题设计采用前者。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本课题介绍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的方法。

(2)设计方案提示

可通过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组成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可

以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先产生三角波,在通过微分电路将三角波变换为方波,再将方波变换成正弦波;也可以先产生方波,再通过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换成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化成正弦电路。

三、时间安排

学习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原理…………………………1.5天 设计………………………………………………………2.5天 总结与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四、设计完成内容

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500字):

1)设计目的、任务

2)设计方案及元件选择

3)总体功能说明、各单元电路图及功能说明、参数选择

五、设计环节考勤:

每天上午8:20-11:50,下午2:00-4:30必须在所安排的设计地点进行设计,由班长负责考勤,老师抽查。

六、设计地点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篇3

【摘要】电路基础作为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基础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且学习兴趣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电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更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电路实验,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对电路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电路;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电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电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它更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

一、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

电路理论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与实际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理论。电路课程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归纳和总结其规律,并其规律运用到所学的知识中,学习就能事半功倍。

学习电路理论,要求我们能够将实际的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为了方便对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我们一般把实际的元器件简化为理想型元器件。电路理论分析的是决定电路的元器件模型,即理想电阻、电容和电感,掌握了这些元器件的伏安特性,就能很好的解决后续的问题。

在掌握好了元器件的伏安特性关系后,遵循电路所要遵守的基本约束即基本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电路中的主要原理、定理,即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通过将复杂电路等效变换为简单电路,简化分析和计算。所谓等效即在不影响所需计算分析的情况下对外电路等效。

在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时,为了简化计算,把正弦电压、电流用相量表示,每个元器件用复数形式表示,则运用在直流电路中的方法和定理同样适用于交流电路。这样可将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对比分析,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电路实验的学习

掌握电路工作原理,能够看懂电路图。了解故障分析理论和检查方法,面对不同的故障现象,都能够做到有思路、有方法、能下手。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首先,预习并掌握实验的内容。先弄懂实验的原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实验做好做细。其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学习和研究预习报告,并进行初步的实验数据的估计和实验步骤的演练,这样才能在实验时做到胸有成竹,做到了然于心。

电路实验是一个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了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很好解决理论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盲点。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验过程中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课后的总结,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点。

三、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体。师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学习必须匹配。要针对其特点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及其规律,为实践服务。要根据每次教学的经验认真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启迪学生思维,加强技能训练。

2.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知识,不断地扩大原有知识范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要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如元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若运用在交流电路中,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加强的地方。在理论学习时,先仔细讲解了该知识点的要点,再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此内容的认识。

3.“难与易”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明了化,以便使学生学习的更快,掌握的更好。如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叠加在一起为一阶电路的全响应。若按照一般思路,解这样的题型是比较复杂的。若采用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则能快速的求解出该类题型。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懂,比较复杂的地方,一般将问题拆开了讲解,这样就可以简化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同一个题目,采用多种方法来求解,尽可能的做到举一反三。以“新”的知识方法牵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实验课中要把握和体现一个“动”字。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动手操作,反复动手联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强调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复习时要把握一个“串”字,教师把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总之,理论与实际要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小三,章家岩等.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13-115.

[2]周久艳.电路习题课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1):101-103.

电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 篇4

关键词:电路,网络课程,建设

1、前言

电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熟练掌握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不仅是课程教学的要求, 同时也为后继课程进一步学习奠定理论基础。电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图如图1所示。

因此, 提高电路教学质量对电类专业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当前在电路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课程内容多, 而课时却在减少, 教学内容扩展困难; (2) 课堂上讲解多, 研究少, 启发性、互动性教学不够; (3) 确定性的东西多, 变化的东西少, 以至于课堂上理解, 学生课后不会解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电路课程的教学以及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素材库、作业库、案例库、电子教案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库, 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电子化、立体化建设, 形成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方便不同的学习者自主、交互、互动式地学习,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2、电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

电路基础网络课程搭建的主导思想是:运用我校提供的网络平台, 搭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实时性的网络化辅助教学系统。把在课堂上限于学时无法展开的内容予以补充, 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栏目框图如图2所示。

主要栏目分别为:

(1) 课程内容

在这个主栏目中, 下设:课程简介、开课时刻表、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主讲教师、所用教材、参考文献等子栏目, 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之初对本课程有个总体的把握, 学习时能做到目标明确。

(2) 教学资源

这个栏目是本门课程建设的重点, 也是本门课的主要内容。下设: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演示、作业与习题、在线自测等子栏目。这些教学资源将逐步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关联网, 这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师生互动

这个栏目主要是用来进行网络辅导的。网络辅导的方式比较灵活, 不受时间的限制, 其形式也多样化,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既可通过网络视频实现, 也可以通过聊天工具来实现, 还可以录制部分作业和习题的讲解过程或解题过程的文档放在网上, 方便学生下载自学。电路基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如果按章节来划分, 参考邱关源老师编写的《电路》 (第5版) 教材, 涉及的章节大概分为十八章, 其中有部分内容限于学时, 设定为学生自学部分, 每章节都布置了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提交最后的结果, 解题过程自己保留, 期间组织网上非实时答疑 (在专题讨论区, 展开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或针对学生存在问题比较的题目提供详细的解题过程) 和在线答疑, 从而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此外, 这个栏目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提供了方便, 通过讨论区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学习难点和共性问题, 以便在课堂讲授中解决。

(4) 教学反馈

通过这个栏目, 可以让教师对教学效果有个总体的了解, 以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下设:课前预习反馈、课堂反馈、课后复习反馈子栏目, 这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听课情况, 授课情况以及课后学生掌握情况, 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5) 知识拓展链接

限于课堂上的时间, 有些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得以展开, 特设该栏目来扩充知识点, 辅助教学。下设:在线阅读、电路实验链接、电子电路设计大赛等子栏目。在线阅读里主要是提供一些电路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对电路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趣闻的介绍,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因为电路实验是单独开设, 它的网络课程另行建设, 为了方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开设了电路实验链接子栏目;电子电路设计大赛的链接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在学好本课程的基础上, 多参加一些校内外的比赛, 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电路基础》网络课程是一个综合的网络教学平台, 在现代计算机普遍应用的环境下, 建设网络课程, 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对传统教室授课方式的有益补充。希望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 能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达到建设网络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一春.精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邱关源.电路 (第5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直流电路基础试题 篇5

一、填空题

1、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是用来说明电路中___________三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2、复杂直流电路的计算方法有:(1)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

3、四个20Ω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__________。

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___。

5、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做_______电。

6、串联电阻越多,其总电阻越______,并联电阻越多,其总电阻越________。

7、电路通过________将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

8、电路的状态有: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9、导体的电阻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截面积和_______等因数,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10、电池组的串联,电动势E=__________,内阻r=________。

11、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I=___________。

12、电池组的并联,电动势E=__________,内阻r=________。

13、电路由(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组成。14、1度电等于_______千瓦时。

15、已知I=2A,R=20Ω,则电压U=_________。

16、四个2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为__________。

17、若A,B,C三点的电位分别为3V,2V,-2V,则电压UAB为___V,UCA为___V.若改以C点为参考点,则电位变为VA变为____V,电位VB为____V.18、若线性电阻上电压为10V时,电流为5A;则该电阻上电压为20V时,电流为____A,功率为____W,这时电流是原来的___倍,功率是原来的___倍.19、若电源输出1A电流时端电压为10V,输出3A电流时端电压为8V,则它的电动势为_____V,内电阻为_____Ω.20、支路电流法是求解复杂电路的普遍方法.求解步骤为:(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电路中任一回路称为网孔。()

2、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子运动的方向。()

3、几个不等值的电阻串联,每个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也不相等。()

4、通电导线的周围和磁场的周围一样,存在着磁场。()

5、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值一定小于其中任一个电阻的阻值。()

6、电流的单位是伏特。()

7、两个电阻相等的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即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

8、并联电路的电压与某支路的电阻值成正比,所以说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9、电动势的方向由电源的负极经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

10、任何两个互相靠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

11、若原有几个电阻并联,再并联上一个电阻必然使总的等效电阻增加.()

12、若电路有n个节点,则用支路电流法列写的KCL方程为(n-1)个,多一个或少一个都不独立.()

13、按不同节点列写的(n-1)个KCL方程必然相互独立.()

14、在线性电路中,两个电源在其中产生的电流,电压和功率分别等于每个电源单独存在时电路中相应电流,电压和功率的代数和.()

15、若二端网络与某电流源相连时端电压为6V,则在任何情况下二端网络对外都可用6V电压代替.()

16、若两个有源二端网络与某外电路相联时,其输出电压均为U,输出电流均为I,则两个有源二端网络具有相同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17、当电路中的参考点改变时,某两点间的电压也将随之改变.()

18、电灯泡的灯丝断后再搭上使用,灯泡反而更亮,其原因是灯丝电阻变小而功率增大了.()

19、负载伏安特性曲线的形状仅与负载自身特性有关,而与实际加在该负载上电压的大小无关.()20、两根靠近的平行导体通以同向电流时,二者相互吸引;通以反向电流时,二者相互排斥.()

21、阻值为1KΩ,额定功率为0.25W的电阻器,如果接在110V的电源上,将发热烧毁.()

22、一般说来,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光电池等,在它们工作范围内,可认为是恒流源(理想电流源).()

23、理想电压源(恒压源),它的外特性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电子稳压电源可近似看作恒压源.()

24、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也可以进行等效变换.()

25、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之间的等效变换,不论对内电路还是外电路都是等效的.()

26、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的通式∑I=0,对于一个封闭曲面也是适用的.()

27、基尔霍夫第二定律(KVL)的通式是∑I=∑U,这是普遍适用的公式.()

28、无法依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解的电路称为复杂电路.()

29、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理论依据是电流的连续性原理,即流过一点(或一个封闭面中)的电流既不能积聚,也不能消失.()

30、叠加定理既适用于线性元件组成的电路,也适用于其他非线性电路.()

31、在电子电路中,为了使电路简明,常常将电源省略不画,而在电源端将其电位(或电动势)的极性和数值标出来.()

32、已知实际电压源E=10V,R0=2Ω,可以将它等效为电流源IS=5A, rs=r0=2Ω.()

三、选择题:

1、R1和R2为两个串联电阻,已知R1=4R2,若R1上消耗的功率为1W,则R2消耗的功率为()

A、5W B、20W C、0.25W D、400W

2、左手定则可以判别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

A.受力方向 B.受力大小 C.感生电流方向 D.感生电流大小

3、两块平行的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要使它们的电容减小,则采用的办法有()A.缩小两板间的距离 B.增大两板间的距离 C.增大金属板所带的电量 D.减小金属板所带的电量

4、有三只电阻,阻值均为R,当二只电阻并联后再与另一只电阻串联,其总电阻值为()

A、R B、3/2R C、2/3R D、3R

5、有一段导线的电阻为16Ω,把它对折起来作为一条导线使用,其电阻是()A、4Ω B、8Ω C、16Ω D、32Ω

6、用电压表测量电路的路端电压为零,这说明()

A、外电路断路 B、外电路短路 C、电源内阻为零 D、外电路上的电流很小

7、现有额定值为220V,25W的电灯一只,准备串联一个小灯泡放在另一房间作为它的信号灯,应选择的小灯泡规格为()A,6V,0.15A B,6V,0.1A C,1.5V,0.5A D,1.5V,0.3A E,都不可以

8、列写∑(RI)=∑E方程时,RI的正负号决定于()的参考方向是否一致,E前的正负号决定于()的参考方向是否一致.(多)A,I与E B,回路与E C,回路与I D,E与I

9、理论依据是电流的连续性定理的定律是().A,KCL定律 B,KVL定律 C,叠加定理 D,戴维宁定理

10、求解复杂电路的最基本方法是()A,支路电流法 B,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互换 C,叠加定理 D,戴维宁定理

11、若把电路中原来电位为3V的一点改选为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电位比原来()A,升高 B,降低 C,升高或降低 D,不变

12、用110V直流电压输送22KW功率时,线路电流为200A.若经论证允许,则同一线路用220V直流电压输送相同功率时,电流为()A A,400 B,10 C,100 D,20

13、在下列规格的电灯泡中,电阻最大的是规格()A,200W,220V B,100W,220V C,60W,220V D,40W,220V

14、用具有一定内阻的电压表测出实际电源的端电压为6V,则该电源的开路电压比6V()

A,稍大 B,稍小 C,严格相等 D,不能确定

15、若电源供电给电阻RL时,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L值均保持不变,为了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应调节内阻值等于()A、0 B、RL C、∞ D、RL/2

四、分析计算题:

1、在电压U=220V的电路上并联接入一盏220V,100W的灯泡和一只220V,500W的电炉.求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及总电流.2、今有两盏定值分别是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1)将它们并联接于220V的电源下工作,实际消耗的功率为多少(2)若将它们串联接在440V的电源下工作,实际消耗的功率又是多少 能否正常工作

计算机电路基础 篇6

【关键词】电路基础 教育心理学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4-01

一、引言

电路基础是电类、信息类和计算机类大一新生必修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并且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电路基础课程在所有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本人从参与电路基础教学的经验再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探讨电路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1.根据高等教育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师的,而是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大一的新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主要源自高中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方法,西南林业大学作为二本学校,招生分数处于二本分数线下端,学生的知识经验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高中物理、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不足;学习方法上有所欠缺等。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制定的教学计划,教授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学手段均应有所改变。

2.电路基础作为一门工程性较强的课程,应注意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操作性的结合。

电路基础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不同步情况,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问题还有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验的问题。

3.认知—结构理论,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完全按照课本章节来讲课,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传统的电路基础讲课过程是这样的:

这种教学过程,容易使得学生无法从全局的眼光来学习课程,也就是说无法将具体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科结构。应该联系学生的理论储备(电磁方面的基础),然后从整个专业课的结构来设置课程内容。

4.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会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现在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课堂教学结束后,往往对学生的关注也不多,此外现在网络普及程度高,课后试题均能找到答案。作业抄袭情况严重,而这一情况往往给教师错误的认识,以为学生都比较好的掌握了学习内容,导致错误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提出的改革

目前,很多关于电路基础的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二是通过比较分析,从几大名校的电路基础安排来指出自身的改革方向;三是针对电路基础的实验教学来改革。任何课程都是针对学生的,且由教师来主导的,所有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要充分地分析教师和学生以及知识掌握的特点,因此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理论教学改革。

(1)从学习动机激发出发,合理设置作业的难度,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电路基础重难点的试题库,此试题库为教师自出,以便防止抄袭答案的现象。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顺序,增加电路基础所需要的物理知识章节。

(3)理论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向学生展示电路的作用及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最简单的手电筒,电磁式万用表,电容开关等。

2.实践教学改革。

(1)对于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中提供了实物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路的理论问题,并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和了解。电路基础的以往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理解,但是对于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大。

(2)电路仿真与实际实验相结合,教师教授学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际实验前,先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及参数的调节,通过增加这一环节,加强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四、结语

课程的改革并不是凭空的理论,而应该是联系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联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课程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与及为后续的电路课程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松林.《电路基础(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7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气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学习方法及后续的工程和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 这些电气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技术发展日新越异, 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课教师具备发展的眼光, 在学生掌握这门课的基础知识,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又要尽量压缩课程的学习,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应对新技术发展的挑战。

基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教学改革的方法在很多文献中已经有描述[1], 这些方法都是各位教学名师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教学中心的授课经验出发, 基于教学中心多年来以沈元隆教授和刘陈教授等为代表的教学名师的教学经验总结的经典教材《电路分析基础》[2]为基础, 该教材将传统电路分析课程的两个学期的课程压缩到一个学期讲授。本文作者在基本概念灌输的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的授课方法,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电路系统的教学, 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如下几个部分进行讲述:以基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要点谈起, 基于改革给出了实际的实施效果的例子, 最后对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

1 教学改革

1.1 多媒体、板书教学和习题各有侧重

本文作者讲授的《电路分析基础》共包括48课时, 含有16讲, 每讲3课时。其中含有2课时的课堂习题课及1课时的自学课时。该课程的核心包括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网络定理、一阶和二阶电路分析及其它各种电路分析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即针对重点的概念和公式, 采用PPT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讲解, 使得学生熟悉该课题的重点。针对重要的公式推导和习题, 先采用板书的方式启发学生一起进行推导, 同时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作业, 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习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及时提高学习效果。另外, 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每次课后都布置了10道题左右的课后作业以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习题中常犯的错误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学生加深理解。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 学生可以巩固对课堂知识的学习, 提升学习效果。

1.2 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不仅介绍了电路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而且还针对一些经典的电路进行详细的分析, 因此和实际工程电路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在讲授基本概念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是该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授课的时候, 如讲到实际的电路网络模型, 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典型的大规模电网络的Matlab软件分析仿真演示给学生看, 加深学生的实际体会[3]。同时, 通过学生自己使用Matlab仿真软件的编程模拟,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分析编程模拟这两个环节的结合, 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从而提高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1.3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 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物理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 才能理解该课程所讲述的各种复杂的电路问题,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 我们针对不同的电路的分析方法不同的特点, 将电路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数学理论知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分析电路问题的能力, 巩固了课题学习的效果。另外一方面, 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等能力的提高, 为其以后在科研工作中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电类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从而实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提高的双赢。同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数学工具等和电路工程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乐趣, 锻炼了独立思维的能力。

2 实施效果

本文作者以前后讲授6个班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为例, 其中某年针对3个班进行教学实践。如表1所示, 班级B01、B02和B03班为进行了教学实践的班级, 我们比较发现, B01、B02和B03三个班级的平均成绩、90分以上学生的比率、80分以上学生的比率及及格率总体好于未实施教学实践的A01、A02和A03三个班级。虽然可能存在部分数据的偏差, 如B02班相对于A03班的改进效果并不明显, 但实际上B02班学生总体素质相对于A03班偏低, B02班高考入学平均成绩不如A03班,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另外, 学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所培养出来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工程思维等不是考试所能反映出来的, 这些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用。因此, 教学改革的效果符合我们的教学预期,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还是成功的。

3 结束语

针对本科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工作, 本文给出了作者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 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根据对教学前辈们的学习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好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法, 以供这门课程的教学同行们参考和探讨。另外, 我们也注意到,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专业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在扎实掌握《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本科课程的学习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技术发展的科技人才, 只要课程教学始终抓住这个宗旨, 我们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作者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体会, 阐述了通过该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方法, 最后针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电路分析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举, 王传生, 赵慧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2]沈元隆, 刘陈.电路分析基础[M].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2月.

计算机电路基础 篇8

1 课程的特点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类学生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了立足于工程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承接前置与后续课程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经多年教学实践,在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形成了如下特点 :

(1)采用先直流电路分析,再动态电路分析,然后归结于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的结构体系,分散难点,循序渐进,教师易于施教,学生易于接受。

(2)将电路分析理论课程与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交相呼应,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的新体系。

(3)力求联系应用实际,每章节配备了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例题,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拓展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空间。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调动学生积极性

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

(1)有效的提问。提问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所提的问题应该具有目的性,巧妙的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可以用来用来作为新课的引入,也可以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讨论回答。同时,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调控教学进度,适当调整课堂内容的难易度,有必要时适当补充。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摩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示范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使学生意识到贴近生活的理论知识 , 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3)类比教学法。类比教学法就是将课本中内容贴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讲解时进行对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充分利用多媒体。当今,是一个电子产品飞速更新的时代,传统的教学设施设备很难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调。

(5)做到善于总结,在总结中巩固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实际是对新知识的思考,总结的同时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加工。总结的工作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做指导即可,在课本每一章节内容学完之后,都需要对该章内容做一个归纳和总结。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学生可以明确学到了什么内容,了解自己需要掌握什么内容,还能对之前章节的内容加以联系和区别。而对于《电路分析基础》这本书,总结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本中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 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都是由多种简单的且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通过总结,学生才能对各种电路更好的进行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对各种电路的印象,还能把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划分成块,有利于正确分析电路原理。

3 重视实践活动,加强实验教学,调高学生学习激情

现如今,学生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且理论基础薄弱,而《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多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理和较难记的公式,这就使得学生对其失去学习的热情。根据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重视实践锻炼,理论知识其次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握理论知识,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也就轻而易举的达到了教学目的标。比如,我曾经把与教材相关联的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 很受学生欢迎,最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路分析基础》相之其他课程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这本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分析电子电路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而就老师而言只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具体来说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生提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听课就会有重点。而教师方面,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掌握了解, 那些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解决的问题,教授当中就可不多做解释。第二, 教学生记笔记。做好课堂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然而,做笔记也是有学问的,需要记的是课堂知识的提纲、重点、难点、关键词等。当中遇到难点问题应该划上着重号,以便日后解决。第三,教学生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 防止遗忘的关键在于“尽早”与“及时”的复习,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温,这样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总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要想使学生学好《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不但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新方法。

摘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都是“强电流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电气和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基础课程在随后的课程数学、物理、和各种各样的电气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随访中基本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电气连续性信息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电路基础 篇9

关键词:电路,CAD/CAM,课程建设,总结

本门课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建设,本篇文章将就本课题组所做的工作做一介绍。

1、课程建设思想

(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计算机辅助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素质基础的,达到中、高级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2)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3)启动教育创新工程,引入创新教学环节,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善于创新的能力。

2、课程建设成果

(1)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授课标准等;

(2)一套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实践教学教材;

(3)一套代表现代教育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包括电子教案、课件和试题库等;

(4)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具有可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基地;

(5)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

(6)一支高水平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践环节考核建设

实践教学应注意其考核方法的改革。考核不是被动地检验学生在各项技能和实践项目中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而是对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学习起着潜在的导向和反馈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应有自己的质量观,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上,并在考核中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1)考核是“开卷”的。提前告知学生考核标准,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要达到的职业能力项目,目标明确,知道努力的方向。

(2)考核方式宜逐个或分组进行。考核时,学生的操作情况十分直观,防止“滥竿充数”,促使每个学生确实掌握应有的技能。

(3)注重过程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每个实践模块可分解为多项内容,每个内容可单独考核,最后将总成绩叠加,这样更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4)考核要注重能力考核,特别是在综合技能训练中更应如此。如在训练中的表现、内容的复杂性、创新意识等。

(5)主要技能考核借用社会考核,以证代考,实行“一书多证”,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我院明确规定,大专毕业生必须具有计算机、英语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方可毕业。同时,学生经过努力取得“三证”后走上工作岗位,自己也是受益匪浅,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考核首先应注重量化,注重过程考核、创新能力考核,宜采用百分制。其中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占60%,劳动纪律、安全文明生产应占20%,设计创新应占20%。在过程考核中,应按专业的标准进行考核,如元件的选择与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线路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和美观,运行调试是否正常,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是否准确。在设计创新部分,除满足功能外,应把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新技术和新元件应用多等作为主要方面。每步都给出量化标准,最后定出总成绩。其次,在课程设计时,针对学生水平有差异的情况,我们还考虑分层考核。即教师一般给出高、低二种难度的题型,在按上述百分制方法给出总分后,再分别乘以难度系数1、0.9作为其设计的最终成绩。实践证明,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选用部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同时考虑到自编教材,这样既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师资水平的提高。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还独立编写了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教材。目前,除自编实践教学讲义(与我院实验室建设配套)外,已正式由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2月正式出版《电路CAD/CAM基础》教材一部(见表1)。

在编写本教材时,我们本着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理论教学内容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

2)实践教学则本着层次性、先进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原则对整个教学内容做整合。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对该门课增加实践教学章节,从基本命令的使用、电路的简单设计、综合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几个方面入手,借助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安排。

3)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

目前很多的企业都在做国外的订单,与国外联系日趋频繁,为了弥补学生在工作中不处于逆势、低层次的岗位,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英语可以拓展学生一定量的专业词汇,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学习专业外语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5、本课程特色

(1)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改革:主要包括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电路PCB图形的设计,元器件的新建、编辑,封装设计,GERBER文件的生成及导出与导入,PCB图形的编辑与钻孔、锣带的生成与导出等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中、高级照相制版等级工实践考核奠定基础。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实物教学方法:在讲述印制线路板结构内容时,带上实物边讲边看,使学生能看清结构,直观易懂。

项目法教学:如在讲印制线路版图设计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项目的方式提出来,学生为了解决该问题,而要进行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等方法来获取新的知识,以便来解决该项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并在完成解决该项目时会得到自信与成功的快乐。

多媒体教学法:由于这门课程属于对软件的学习应用,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学生边看边学,直观易懂。

网络教学法:利用完善的校园网,将主要教学资料放在网上,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并通过E-mail向老师答疑。

浅谈电路分析基础CDIO教学改革 篇10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 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基于社会经济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对现代工程型人才的全方位要求, 根据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严谨、求实、科学的基础上, 我们引入了以当前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理念CDIO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其理念是以企业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周期为载体, 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 使学生获得现代企业工程师所须具备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科学科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分析方法, 为学好有关的后继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 并为将来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

1 存在的问题

我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材中涉及公式推导、电路分析内容较多, 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的听课效果不佳。对2011~2013级随机抽查60名学生的学习效果调研情况来看, 普遍学生反映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即使面对期末成绩分数较高的学生, 对其中的基本概念也显得非常模糊, 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查如表1所示。因此, 要改变当前现状, 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院电类专业都在开设电路分析课程, 如果教学过程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 那么必会出现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的现象。购置新的实验设备耗资大, 现有实验箱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最好组建教师团队, 合理设计规划, 缩减开支, 由大家自行制作适用于我们学院CDIO教学改革的实验设备。因此, 本教改课题针对我们学院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所需, 由项目团队教师, 共同设计并焊接制作专门针对我们学院本课程CDIO教学课程的多功能电路实验板。

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 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实施电路分析基础CDIO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及时和必要,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体系的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需构建以项目为主导、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不仅要求对前续课程做详细介绍, 还需要将电路分析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作用做详细说明和解释, 使学生在学习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同时, 对前续课程的内容进行巩固, 同时还对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做相应的了解, 加大对电路分析课程的理解程度。为此, 我们讨论并设计了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及项目设置鱼骨图和主干课程拓扑图。

新的教学体系要求将能力培养目标融入到各相关课程中, 构建知识能力矩阵, 并在授课过程中体现, 这就需要考虑对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设计, 对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 以“必须、够用”为度, 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实施一体化课程计划。在新的教学体系的要求下, 我们针对三本电气专业的特点, 优化并精简内容并构建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能力矩阵图, 对实践教学采取了项目制教学模式的创新体验, 同时制订并加大了过程考核的考核比例。

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大学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三元一体。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 实践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电路分析基础课程通过设计制作与实施三级项目完成其实践教学部分内容。CDIO专业能力培养大纲要求:1.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2.所需要的个人职业能力和素质;3.所需要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4.本专业所需要的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工程综合能力。在CDIO模式下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及时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3.1 精简教学内容, 加强师生互动

在选教材的时候需要针对学生的对象来选取, 虽然同时学习电路分析, 但是自动控制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一样, 而且对讲授的基础内容的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选取的教材的侧重点也略有不同;同样学习电路分析, 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要求也不同。因此,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外, 还要有的放矢, 正确把握教材的定位和对象,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各章节的学时做出一定的调整。

另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交际与胆量, 经课堂调查总结出电路分析课堂教学中, 更应加强师生互动, 防止枯燥乏味, 例题也由简入深, 且要精炼。同学反映对于简单的例题或习题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由同学积极到讲台上讲解思路, 经一学期的实践验证效果不错。

3.2 开展项目教学模式

要进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 就要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实践, 通过实践实现学习”, 体现“教中学、做中学”的思想。采用项目制教学方法, 根据CDIO项目的定义,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涉及的项目属于三级项目。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特定, 设定三个电阻电路验证性项目, 一个动态电路设计项目和两个专业相关的强电项目。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考核办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目标的, 因此考核也应针对构思设计等各阶段的情况进行。因此, 我们电路分析改革后的考核体系主要有过程化考核和总体考核。其中, 过程考核分为日常考核 (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和阶段性考核 (各个项目阶段性汇报) ;总体考核主要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每项考核都有自己的分值比例及详细的考核准则。经实践发现新考核方式比原来不含阶段性考核的考核方法, 加强了项目过程考核,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又巩固和加深了同学们对电路分析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胡翔骏.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 .

[2]邱关源.电路[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 .

上一篇:油田生产下一篇:群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