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干部

2024-08-16

南通干部(精选十篇)

南通干部 篇1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然而,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西方文化正渗透进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中, 特别影响着最易受到这种力量冲击的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 一些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 眼里看到的多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 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仰[1]。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在高职院校是一个较高层次、较高水平、较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大学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还是文化自觉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发现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的内容、对象、方法和过程

(一) 调查内容。

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态度、了解程度、兴趣范围、影响因素等进行问卷调查。此问卷共计30题, 其中单选题27题、多选题2题、问答题1题。

(二) 调查对象。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各届院、系两级学生干部代表, 班级、团支部学生干部代表, 共计500人。

(三) 调查方法。

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访谈法、问卷法 (包括网络问卷和书面问卷) 、抽样法、分类归纳法、统计分析法等。

(四) 调查过程。

此次问卷调查从2014年6月开始, 由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养成视野中的学生干部培养探究”课题组老师进行问卷题目设计, 并分5个组同时对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干部进行问卷调查, 共计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后进行分析整理, 形成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单位, 在院、系、班级学生干部中发放问卷, 共计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问卷453份, 其中8份问卷无效 (未全部答完, 视为无效) , 有效问卷445份。被调查的学生干部中, 男生207人, 女生238, 男女比例1:1.15。现任学生干部职务中 (以最高职务为准) , 担任班长或团支书的有98人, 占22.02%, 担任其他班、团委员的有263人, 占59.1%, 担任系级副部长及以上职务的有59人, 占13.26%, 担任院级副部长及以上职务的有22人, 占4.94%。

(二) 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态度。

在回答“您是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问题时, 25.17%的同学表示非常感兴趣, 60%的同学选择有些感兴趣, 14.16%的同学选择没什么兴趣, 0.67%的同学表示讨厌传统文化。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 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应该以继承发扬为主”的占42.25%, 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 接受时应有扬弃”的占45.62%, 认为“在现代社会已经显得过时保守”的占7.64%, 只有4.49%的同学选择“既不关心又没什么认识”。被调查者中, 72.01%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的书籍具有学习价值, 9.21%的同学认为没有价值, 18.78%的同学选择“没有特别看法”。由此可见, 学生干部群体中, 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对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是认可的, 但有小部分学生持否定态度, 甚至感到厌恶, 对于学生工作教育者来说, 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文化引导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三) 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 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很清楚的同学占16.4%, 选择大概了解的有44.27%, 选择只是了解一些的占38.65%, 只有0.67%的同学表示完全不了解。10.11%的同学完整读过“四大名著”中的1部, 27.42%的同学读过2部, 48.76%的同学读过3部及以上, 只涉猎过的同学占13.71%。对“成语‘七上八下’来自哪部名著”回答正确的占42.70%。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 (儒家、佛教、道家) 三大思想, 18.21%的同学选择“清楚”, 23.82的同学选择“大致了解”, 53.93%的同学认为知道一点, 还有4.05%表示根本不知道。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知晓达到15个以上的, 占5.84%, 知晓10~15个的占25.62%, 知晓5~10个的占52.13%, 只知道1~5个的占16.41%。说明学生干部普遍对传统文化具有初步了解, 喜欢阅读四大名著并有较深了解, 对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三大思想及传统节日的知晓程度还不够,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了解。

(四) 学生干部喜爱的传统文化类型。

在问卷中, 我们以多选题的形式对学生干部喜欢的传统文化类型进行了调查, 在11个选项中, 按照喜爱程度依次选出最感兴趣的三个方面, 结果显示, 24.16%的同学对饮食 (如八大菜系、民间小吃等方面) 感兴趣, 且68.54%的同学将此项作为首选, 20.48%的同学对民间工艺 (如剪纸、刺绣、制陶瓷等) 感兴趣, 16.85%的同学将此项作为首选, 19.94%的同学对古代建筑、服饰表示兴趣浓厚, 首选此项的同学达到10.79%, 10.87%的同学对传统书画艺术比较感兴趣, 但作为首选的只有1.57%, 虽然8.6%的同学表示对传统节日感兴趣, 但作为首选的只占0.22%, 其他如戏曲、先哲思想、古代历史文学等6项, 被调查者普遍不感兴趣。这表明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 “吃货”现象比较普遍, 真正关注传统文化内涵和背后教育意义的人不多, 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非常欠缺。

(五) 学生干部对传统文化发展认知。

大学校园是否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学生社团呢?53.58%的人认为很有必要, 可以方便大家学习交流与沟通, 34.26%的人认为没多大必要, 但还是关注相关活动, 12.16%的人认为没必要, 凭兴趣自己学习就可以了。调查表明, 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 25.84%的同学很乐观, 36.85%的同学比较乐观, 觉得很难说的占33.48%, 而3.82%的同学则持非常悲观的态度。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 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的同学占62.92%, 认为最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的占20.67%, 选择最需要文艺工作者的努力的占11.46%, 觉得“与我无关”的占4.94%。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干部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 对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 普遍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思考与建议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文化信仰教育。

通过调查, 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传统文化知识薄弱, 对文化背后的意义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淡化文化的内涵, 不同程度存在对文化信仰的缺失。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由24个字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 在三个层面上直接或间接地倡导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新工作理念, 创新工作思路, 不断增强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学习和践行, 融合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 培养高职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提炼精华的过程中, 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二) 以勤学修养为基础,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综合文化素养。

孔子的道德教育提示我们, 要注重外在教化与内在修养的提升[3]。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通过高校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课堂学习和课余阅读,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渗透到学生干部队伍中。带领学生干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深入农村、深入社区, 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学生干部将传统文化内化为格调、气质、修养和情感, 夯实思想根基, 开展诚信教育、微笑教育、自信教育、危机教育、创新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 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脚踏实地、勤思多问,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三)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丰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传统文化认知。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是随着学校出现而产生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影响学生干部素质提高和人格发展的文化活动, 如科技创新、学术论坛、文学艺术、体育运动、知识竞赛、民俗文化交流等, 既能丰富大学校园生活, 又能增强学生干部认识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提高学生干部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及组织协调能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不断营造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以活动为载体, 充分锻炼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沟通、策划、实施能力, 不断增强学生干部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与情感,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才。

参考文献

[1]原媛.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 2014 (1) :21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18 (1) .

南通干部 篇2

考核要点:从学生干部的德、识、能、勤、绩五方面进行考核。

(1)德:拥护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及活动,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组织纪律观念强,有团结协作精神。关心和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身作则,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2)识:掌握所担任工作的业务基础知识、以及其它各部相关工作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见解。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认真,成绩良好。

(3)能: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个人才能,完成本职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有全局观念,在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协调部门,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制作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4)勤:熟悉本职职责,钻研业务,有朝气,有干劲,工作积极主动。能够忠于职守,工作效率高。按时参加相关会议、培训、活动、劳动等。工作中有爱岗敬业精神,有奉献精神。

(5)绩: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和任务,能保质、保量、按要求完成。对工作中发挥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超前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在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校风校纪好转中有一定贡献。

人文科学系学生会

南通干部 篇3

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和形势任务的需要,江苏省侨办党组研究决定,于2015年8月份成立了江苏省侨务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按照调研、咨询、建言献策的工作基调,对重要和急迫的问题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提出了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办法和路径,增强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助推了侨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该委员会成立后,先后赴苏南、苏北7市开展了集中专题调研,就侨务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加强侨务内宣、扩大侨务工作影响力等课题进行了诊脉分析,并发现了不少经验典型,编辑刊发了7期工作简报,4份专报。其中徐德清委员的建言献策,获得了省领导和江苏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此的专门批示。对此,省侨办主任王华表示欣慰并称“省侨务发展咨询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据悉,该咨询委员会在年初还发出了“我为侨务献一策”的倡议,各委员将围绕“侨务工作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招才引智’工作、‘侨梦苑’建设、‘海外中餐繁荣计划’、在海外实施‘双百计划’(建立百个海外高端人才联络站、百个海外江苏之友联络点)”等侨务发展建设内容建言献策。

本刊特开设此专栏,将不定期刊发经验介绍及侨务工作的研究成果,积极服务全省侨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南通市侨务工作在上级侨务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鼓足“精气神”,开创了南通侨务工作新局面。“新侨之乡”成为南通9大城市名片之一;该办进入了市政府服务“一带一路”的第一方阵,“华侨通商总会”在海外建立了33个分会,搭建了为之提供服务的平台。市外侨办连续9年在市级综合绩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荣誉,连续4届蝉联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在这里,倡导人人早成才,鼓励苦干加巧干,让大家学会整合资源的本领、联动合作的方法、互联网+的思维、“让别人闪光、为自己添彩”的巧劲。

在这里,决不论资排辈选拔任用干部,谁能干、谁干得好,谁的德能勤绩廉综合考评得分高,谁就能优先培养、优先提拔。

在这里,同志关系融洽,相互真心相待,彼此诚心相处,工作虽辛劳但很快乐,工资虽没多拿但愿多做贡献,是个事业有奔头、干活有劲头的地方。

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市外侨办始终把建设好班子和带领好队伍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通过精准定位、靶向指导、岗位练兵,“缺什么补什么”,着力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以策划“学习大讲坛”和“双月行动计划”活动为抓手,促使侨务干部善于谋划、敢于争先。外侨系统“学习大讲坛”就是为了打造学习型机关、提升干部素养,有计划地邀请上级领导、兄弟部门传授侨务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外侨业务进行面对面的专项研讨;另一方面由办主要领导亲自撰写的《外侨工作新三十六计》,为大家学习研讨外侨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战参考,以及将收集到的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意义的上级领导讲话、兄弟部门经验材料等“他山之石”集结成册,编印成《大讲坛学习材料》并印发给每一名机关干部供平时自学。“双月行动计划”就是约两个月在县(市、区)举办一场现场经验交流会,各县(市、区)外侨办针对各自的工作特色承办活动,推动县(市、区)外侨部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强化各县(市、区)外侨办的整体联动。

以分层培训为抓手,帮助年轻干部熟悉业务、早成行家里手。实施岗前培训,由各处室处长专门开设新入职人员培训课程,讲授本处室业务知识,全面提升年轻干部业务素养。抓好岗位培训,通过活动组织、协调策划、文件材料起草、迎送接待等环节历练年轻干部队伍,促使年轻干部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以实践锻炼为抓手,推动机关干部拓展视野、增强本领。畅通挂职锻炼渠道,积极选派优秀机关干部上挂国侨办和下派县乡挂职锻炼,通过实践历练,开阔了机关干部工作视野,锻炼了实践能力。此外,还通过处室间轮岗交流以及模拟练兵、调研练兵等岗位练兵的形式,训练机关干部努力成为“多面手”,不断提升侨务干部综合能力。

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激发工作动力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动能,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促使干部队伍“人尽其才”,让每位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在岗、在行、在状态”。

创新“能者多劳、归口管理”工作方法。就是指各处室、每名干部职工既维持现有处室职能和工作分工,同时又鼓励不拘泥于工作分工,运用资源优势,可以跳出处室职能去干其他处室的工作,但一旦工作有了实际成果后,仍归口管理于职能业务处室,由此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全办工作目标的合力。例如在推进海外商会建设中,扎口业务处室为侨经处,但其他各处室均可发挥资源优势,共同推进这项工作。今年成立的柬埔寨南通商会就是由出国来华管理处牵线搭桥成功帮建的。此外,本办不设专职司机,原两名专职司机均充实业务处室一线工作。

创立“问题导向、工作研讨”工作机制。倡导有了成绩仍需“回头看”的工作模式,注重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群策群力,力争取得更大成绩。除了每月召开办公会议外,遇有重点、难点工作,以专题召开问题分析会或“诸葛亮研讨会”的形式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工作的薄弱环节、原因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和务实推进工作。

创建“用制度管人、按流程办事”工作机制。以作风建设、绩效考评为抓手,不断完善人员考核、工作督查、内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通过每年初编制年度《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手册》,促使每名机关干部明确年度作风建设要求和单位、处室及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并通过“月考、季评、年终考核”的形式,强化工作实绩和工作作风的“回头看”。注重考核形式和内容的科学化,严格考评标准,按照德、能、勤、绩、廉进行严格考核。通过编制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机关及各处室内部办文、办事流程,促使机关干部高效工作、规范工作、减少失误。

关心与激励并重,提升工作活力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工作最好的助推器。市外侨办积极搭建关心关怀和激励平台,提升干部职工对外侨工作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了和谐、积极、活泼的人际关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以全方位的关心关怀凝聚工作合力。坚持以人为本,悉心关怀从工作到生活、从外部环境到精神世界,温暖人、打动人、激励人。多年来,市外侨办干部比兄弟部门提升得多、提升得快、提升空间大。近3年从单位内部新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达4人,一线业务处室共选拔任用的中层干部达13人,有力地激发和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办领导班子成员经常与下属开展谈心活动,了解机关干部思想、工作、生活上的动态,努力让机关干部真切地感受到关心和关爱。机关干部生日当天,办主要领导都会当面送上生日祝福和亲自署名的生日贺卡。机关干部谁家里有困难,单位和工会、同事都会伸出援手。机关年轻的未婚干部多,工会想方设法多方牵线当红娘,为年轻人创造相亲的机会。

以工作有奔头、有成就感激发内在动力。“单位让我有面子,我让单位有里子”。多年来,南通侨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国家、省级层面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外侨干部职工,他们在集体荣誉和集体成绩面前,感觉到工作有奔头、有成就感,他们在合力完成全办目標定位的同时,实现了个人理想和抱负,这样使他们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充实,更大程度地自我激发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做到心里有使命、内心有动力、工作有目标。

以丰富的机关文化感受工作魅力。市外侨办每年都策划举办自己的“外侨春晚”活动,在活动准备、活动开展等各个环节给予机关干部展示能力、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也增进了机关干部间的交流,融洽了人际关系。市外侨办还通过开展与外国友人联谊、与结对单位联谊等活动,为机关干部创造了沟通交流、拓展视野的渠道和途径,比如组织干部职工一同参与“军营一日体验活动”、“文化进侨乡”、在通外国人非遗体验等活动,既极大丰富了机关文化生活,也有力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单位归属感。

(省侨务发展咨询委员会供稿)

(责编 邱淑群)

南通干部 篇4

关键词:张謇,慈善事业,鼎盛期,助推,南通早期现代化

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颇有作为的慈善家,张謇南通慈善事业[1]之鼎盛阶段是在民国元年至九年(即1912—1920)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这之前张謇的南通慈善事业主要是在借鉴前人慈善救助思想及经验基础上参与赈灾、进行义赈、建溥善堂、义仓与义冢等传统慈善形式。此间其所办的较有现代意义的且较有影响的慈善组织便是新育婴堂。

张謇南通慈善事业的鼎盛期始于1912年其与政治态度较为相近的、当时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1845—1919)的一次会晤谈话。李提摩太曾言“:中国非真能实行普及教育,公共卫生,大兴实业,推广慈善,必不能共和,必不能发达。行此四事,一二十年后,必跻一等国;能行二三事,亦不至落三等国。”当论及有几省能试行时,张謇略作思考后答曰“:或者沿江各省州县,有能行者。但一时不易遍及耳。”李云“:有三两处作模范即善,余日望之。”[2]389

与李提摩太的此番对话,使张謇猛然认识到地方慈善等事业意义之重大。可以这样讲,它成了促使张謇自觉兴办慈善等地方事业之直接动因。会谈后的次日,张謇作《感言之设计》具体描述了交谈过程并具体设计了慈善等事业的行动方案[2]389。对于此次会晤之重要性,张謇之子张孝若后来也给出了佐证:李提摩太先生一席言论,“我父听了后,很为感奋激动”“,格外坚定了他的意志。别人的不去管他,自己先回到家乡去努力,就写了感言之设计,那里边许多设计的事业,后来几十年经营的结果,非但完全办到并且还多做了好几件,范围也扩大了许多。”[3]231

鼎盛期里,张謇除在南通续办新育婴堂等外,还重点从事了如下慈善事业。

1.创办南通第一养老院。在参观西人所参办的上海安老院后,1912年,正值张謇六十岁生日时,张謇“乃先期告朋好,以觞客之资,营养老院于南通。朋好翕许,醵金协助。”建成后的南通养老院及时“博采良法,定为院规。”[4]19861913年11月,南通养老院正式开院,其时共养男老八十(人)、女老四十(人)[5]4,是为第一养老院。

2.办贫民工厂与幼稚园。1912年,正值张謇总理两淮盐政之际。鉴于贫弱等特殊群体应予以教养兼施、寓教于养及“自养其老”等,张謇“以旧例盐政所可得之钱六万余元”,于南通、东台等地谋划创办慈善性质的贫民工场。1914年八月,南通贫民工场正式开办于南通县西门外大码头[5]97。之后,张謇还在养老院和之后创办的残废院中亦附设类似慈善性质的工厂,有劳动能力的老者、残者等均可“俾习工艺谋生活”[6]6。而为能将教养兼施等慈善思想贯彻落实到相关群体,张謇还在先期所办的新育婴堂旁增设幼稚园,对收养的弃婴给予了早期教育,并据其资质“,长则令升学,令习工艺。”[7]39苏州慈善名家经元善等人也曾努力将此主张付诸实践,但终未能像张謇一样获得成功。

3.建南通医院。1913年,张謇与同仁一道兴建具有半慈善半赢利性质的南通医院,1914年6月竣工。院内设施较为完备,科室设置上分“内科(附加妇科儿科)、外科(附加产科)、皮肤科、眼耳鼻喉科(附加牙科)、X光线科”等,能做外科大手术。医院病室虽分三等,但对赤贫看病者可免收药费[8]13。1915年2月,医院还增设了产科传习所,免费培养数名助产护士。

4.建济良所。1914年,张謇等就通城内南街已废税务署之旧址,并收购部分民房,改建为济良所。济良所“内女子,每天为其授课4小时,学习国文、伦理、算学、缝纫、手工、洗濯、烹饪等,六个月毕业。定额24名。”[8]14但实际运营下来,所收容的女子数远超千人。该济良所在改良社会风气、保障妇女身心健康等方面均起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5.开办盲哑学校。1915年,张謇采用变通之法,在南通博物苑内开办了狼山盲哑学校师范科这一慈善性质的学校。张謇为其书写校牌,并亲任第一任校长[9]49。盲哑学校虽主要受惠对象是盲哑人,但张謇却是将其作为整体社会改造工程暨南通早期现代化不可分割的具体内容之一来操办的。

6.设残废院与游民习艺所。1916年,张謇深忧残废者乞食败坏民风“,乃更设残废院于狼山之麓。”[2]351其时残废院所收容的残疾者不论老幼与地域,均“由院中供养衣食,如果有疾病死亡的,院中负责医治埋葬。”[8]14另继謇兄张詧于同年建成栖流所使乞丐“俾市无扰”[5]105之后,张謇也办了游民习艺所。

7.建旅殡所与野犬栏。居于1913年南通城东所建义园[10]离城区较远“,客死者不便”等因素,张謇于1920年就南通东寺后殿南西隙地建殡室三处,室七间,并安置殡床等[6]10,建成了旅殡所。同年,鉴于恶犬妨碍南通交通,张謇在城南郊和西南郊建特殊慈善机构———野犬栏。“遮藩加树,募糠秕碎米,时冬夏日一再饲。”[6]10

鼎盛期里,张謇的南通慈善事业可谓如日中天。其所创办和经营的南通慈善事业之数量和规模比此前及此后可谓都要多和大,且我国慈善的传统与近现代形式也都在张謇这里得到了极大地展开。张謇的慈善思想和实践在此阶段亦均可谓得到了空前的丰富。

结合同期以“急进务广”式推进而闻名全国的南通早期现代化进程,笔者认为,虽然张謇主营的南通早期现代化为当世及今天全国推进现代化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留给了世人以一定的教训和思考,但张謇在慈善等事业上的努力及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注重慈善之功用等亦无疑留给了我们难得而宝贵的历史遗产。其在南通的这些慈善努力在当时即对中外较为关注的南通早期现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张謇此段的南通慈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1]今天,现代化还是一个持续改进民生、造福民众、不断方便和丰富人们生活的过程。这在张謇时代的南通便已有所触及。在近代南通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中,张謇的南通慈善事业从关注与改进民生、关爱和保护特殊群体、增加就业机会、确保社会稳定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造福了民众、助推了南通早期现代化,提升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的水平。

张謇此段所办的南通慈善事业直接服务于南通底层百姓的一些卓然成效便可以作为造福与助推之明证。如养老院的老人收养方面。据1915年5月《南通养老院征信录》(第一次)所存《老人统计表》载,当时男院有老人69人,年龄最长者85岁,最小者61岁,平均73岁;女院有老人18人,最长者79岁,最小者64岁,平均72岁[12]。又如新育婴堂对弃婴的收养与培养方面。至1920年,除死亡和领养之外,新育婴堂实在婴孩1124人,其中男孩86人,女孩1038人[6]3。新育婴堂的女孩养至7岁后送入幼稚园。待年长后,聪颖的继续培养,“闻有二女生行将毕业于女师,此为他处育婴堂所未闻也”;较愚钝的则送入女工传习所或女子蚕桑讲习所以谋生计。男孩送入贫民工场教习,以便将来谋生之计[5]106。再如盲哑学校办学成果方面,其毕业生服务于商务印书馆和邻近地区,大部分“勤勉任事”,颇为社会人士称道[9]51。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南通早期现代化也因张謇此段的南通慈善事业等努力而更加倍受世人关注。张謇于乱世中辟出“净土”,在南通从事慈善等一系列早期现代化事业,可谓在当世便具有敢为人先的开创意义;同时,张謇主导和经营的南通早期现代化也因其慈善等努力而更加倍受中外关注。南通县“以地方自治实业教育慈善公益各种事业之发达,部省调查之员,中外考察之士,目为模范县。”[2]434除胡适、杜威等当世名流受邀前往南通观摩外,慕名于1922年专程赴南通考察的日本人驹井德三也高度赞扬南通早期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果,认为张謇在乱世中“,表面以分头于实业、交通、水利之标榜,里面则醉心于教育及慈善事业之振兴。”其努力可称“惟一主新中国之创造者,诚可谓治现今中国社会良药,而非过言者也。”[13]

南通市市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篇5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经市委研究决定,对景迅等5名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

1、景迅,现任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海安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拟提名为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人选。

2、戴永臣,现任南通市政协办公室行政处长。男,1960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南通人,省委党校大专学历,199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2月参加工作。拟任南通市政协副调研员。

3、季培,现任南通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秘书处长、文史资料编辑部主任。女,1964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如东人,大学学历,200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南通市政协副调研员。

4、朱广龙,现任南通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秘书处长。男,1964年2月出生,汉族,江苏海安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硕士学位,199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拟任南通市政协副调研员。

5、朱晖,现任南通市纪委党风室正科长级副主任(主持工作)。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如皋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拟任南通市城乡建设局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公示时间为:2011年12月12日至12月18日。对公示对象有何反映,请于公示期间与南通市委组织部联系。

南通干部 篇6

关键词:出口退税,高新技术,退税率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将企业出口的商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各环节所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优惠。它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已纳流转税款来平衡产品的税收负担, 使该出口货物以不含税成本参加国际市场竞争, 从而降低了最终贸易成本, 在同等条件下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 在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也扩大了我国的出口创汇。我国在1985年开始对企业出口商品实施退税, 退税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4年到1998年, 下调了退税率;1999年到2003年, 上调了部分商品的退税率, 比如纺织品的退税率;2004年到2007年, 降低资源型产品的退税率, 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退税率;2008年到2014年再次调整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退税率;2012年操作过程电子核销取代纸质核销。2015年再次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

一、2015年新退税政策下南通出口企业的退税情况

按照2014年南通市出口情况测算, 此次退税率调整共涉及南通市4000多家企业, 出口额超百亿美元。总体上,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南通出口商品以调高居多, 对南通外贸出口的影响利好远大于弊。如部分纺织服装产品退税率由原来的16%提高至17%, 对南通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利好因素。今年上半年南通出口增幅稳居全省第二, 其中机电产品和纺纱品的出口在退税率调高的基础上出口额有了一定的增加。

二、出口退税政策对南通外贸企业的影响———以A外贸公司为例

南通A经贸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公司, 目前出口的主要有纺织类商品、五金产品、机电类产品等等, 以下以该公司为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南通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 纺织类商品, A经贸出口外贸公司纺织服装类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不高的成衣制作和纺纱线上, 各年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大致保持在5%~17%的区间内波动。

单位:万元

通过表2可以看出A经贸外贸企业纺织品商品的销售毛利率很低, 利润很大一部分依靠退税, 退税率提高, 利润增加, 退税率减低。利润降低, 甚至出现了亏损, 退税率每提高1%, 给企业就带来几万元的净盈利, 2015年1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类的退税率提高到17%, 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利好。

(二) 铜钉等有色金属产品, 铜钉出口退税率在2004年为13%, 2006年9月之后下降到5%, 2015年退税率为零, 以后还很有很能对这一类的商品出口增收出口税, 退税率的调整反映了国家不鼓励金属制品出口。由于退税率的降低以及铜价格国际市场走低, A经贸外贸公司已经在去年取消铜钉的出口贸易。

(三) 安全鞋, 属于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鞋类产品, 安全鞋的退税率在2007年为11%, 2008年为13%, 2015年为15%, 退税率逐步上升。

单位:万元

通过表3可以发现A外贸公司安全鞋的出口额从2008年到2015年没有太大的增加, 但是出口退税额2015年却同比增加21.49%, 可以发现出口额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退税率的提高能够增加退税额, 进而增加公司的净利润。

三、南通外贸企业应对策略

(一) 提升质量、塑造品牌

A经贸外贸公司出口的纺织类商品主要是以加工成衣和棉纺纱为主, 这些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附加值不高, 并且利润微薄。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南通地区劳动力成本甚至高于中南亚地区, 公司在出口竞争比较激烈, 虽然国家给纺织品的退税率提高到17%, 全额退税, 但是由于近几年劳动力成本以及国内物价上涨, 外贸公司的净利润处于下滑阶段, 不少外贸企业已经停工了。退税率提高降低产品成本, 出口退税政策不是万能的, 外贸企业想得到长远的发展, 不能一味只依靠国家出口退税政策, 还要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打造商品品牌知名度。要研发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产品,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该有长远的眼光, 可以把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引进过来, 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形成市场化的产品。企业只有强化创建自主品牌意识, 才能在更高端层面上占领市场, 真正提高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从根本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二) 优化产品结构

2015年提高了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降低了一些高能耗产品的退税率, 对于国家鼓励的工业品的税率提高, 降低税收成本, 加大企业利润空间, 从而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而对于一些资源类产品取消了出口退税率, 使其初级产品自然萎缩, 这就需要企业对出口产品进行结构调整, 建议出口企业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加附加值, 南通市政府要引导出口企业, 支持企业转型, 可以集中力量,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帮助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要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上, 尽快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 不断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向纵深发展。A经贸外贸公司领导层在南通市市政府的帮助下已经成立了绿色能源科技公司, 研发光伏发电系统以及一些太阳能产品, 这部分产品已经受到国外较多企业的青睐。

(三) 重视出口商品的质量

出口退税能降低企业出口商品成本, 提高企业商品的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出口, 但是有些出口企业为了赶进度, 忽略产品的质量, 有的甚至把有问题的商品出口到国外, A外贸公司曾经出口一批婴儿推车到法国, 由于某一指标不符合标准, 被法国公司退货并且进行了通报, 影响了该公司在法国其他商品的出口, 出口退货在我国屡有发生, 这对外贸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出口企业应坚持不懈地积极推行“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其进口商品的安全性能、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出口企业应不断调整、修订、完善检测标准, 使出口的商品质量与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可以在风险预警和国外技术壁垒上进行重点关注, 部分商品可以预先让消费者进行体验, 根据消费者的意见进行改良产品。

四、结论

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有的企业在退税政策变化中可能被淘汰出局, 有的企业会在逆势改革中经过创新变得强大, 面对国家政策调整出口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 摆脱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过分依赖的心理, 降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方震海.完善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05) .

[2]孙敬平.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基于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3]纪爱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05) .

[4]陈琳.出口退税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05) .

生态南通建设研究 篇7

一、生态南通建设的有利条件

( 一) 区位优势明显

南通地处长江经济带东段北侧, 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 兼具滨江与临海两大战略优势, 南通是江苏唯一的江海门户。 依托江海河贯通、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广袤的苏北大平原及欧亚大陆桥相连。 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 与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 素有“ 江海明珠”“ 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同时, 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南通, 既是长江经济带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承载地区, 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延伸地之一。 优越的区位条件, 可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可利用因素。

( 二)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南通集“ 黄金海岸”与“ 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 拥有长江岸线226 公里, 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 多公里;拥有海岸线210 公里, 其中可建5 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0 多公里。 全市海岸带面积1.3 万平方公里, 沿海滩涂21 万公顷, 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煤、大理石等。 全市耕地总面积700万亩, 土壤肥沃, 适种范围广, 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 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 这些丰富的资源, 为南通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三)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南通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 个沿海城市之一, 现辖如皋、海门、启东3 个县级市, 海安、如东2 个县, 崇川、港闸、通州3个区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2 个开发区。 2014 年, 南通市国民经济呈快速增长趋势, 地区生产总值 ( GDP) 5652.7 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367.1 亿元, 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8 亿元, 增长10.3%, 服务业增加值2093.1 亿元, 增长12.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8:52.1:41.1 调整为6.5:50.8:42.7。 人均GDP为77457 元, 整体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南通所辖县级市自2006 以来全部进入“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 市) ”。 综合竞争力从2002 年的全国第56 名上升到2014 年的第28 名, 提升了28 名, 是全国竞争力提升较快的城市之一。 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4 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1 元。 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稳定, 人民生活改善, 为建设生态市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 四) 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

多年来, 南通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 龙头工程”, 走出了一条独具南通特色的文明城市建设之路, 为南通扎实推进“ 两个率先”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南通市在近些年围绕“ 创优”“ 创卫”等活动, 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始终, 进一步弘扬“ 凡人善举”、光大“ 南通现象”, 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托举起城市精神文明的新高度, 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今年伊始, 南通喜获全国文明城市“ 三连冠”。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南通城市生态建设创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南通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 一) 南通市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自2006 年南通市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以来, 我市加大力度, 重拳治污, 建章立制, 全方位推进生态南通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 年南通市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 海门市、如东县创建国家生态县 ( 区) 获得环保部命名。2014 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 新建成1 个国家级、4个省级生态镇 ( 街道) 、17 个省级生态村。

1.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以提升产业结构, 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 节能降耗, 逐步形成电力- 建材、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全市完成99 家企业的循环经济 ( 清洁生产) 审核。全年累计节水466.53 万吨, 减少煤炭消耗0.77 万吨, 减少废水排放456 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0吨, 实现经济效益3.84 亿元。 推进实施减排项目164 个, 其中水污染物减排项目117 个, 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47 个。 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分别为1.84 千克/ 万元、0.28 千克/ 万元、1.08 千克/ 万元和1.19 千克/ 万元, 分别比2013 年下降17.5%、15.2%、16.3%、15.6%。

2.环境整治成效初显

一是大气环境整治。 全面实施“ 治企、管车、降尘、控煤、禁烧、联防”大气污染防治方针。 全市淘汰或改造燃煤锅炉232 台, 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19682 辆。 加强秸杆禁烧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初显, PM2.5 平均浓度下降幅度同比全省最大。 二是水环境整治。 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建立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 南通市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 强化落实属地污染治理责任。 三是声环境整治。 通过强化工业企业监管、建筑施工监管、推行清洁生产和市区企业搬迁进园等一系列措施, 实现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部分区域声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村庄环境整治。 围绕“ 五年目标、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全面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持续强化农村环境“ 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

3.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全年363 个有效监测日中达到优35 天, 良好222 天, 轻度污染73 天, 中度污染17 天, 重度污染16 天, 全年良好以上天数比2013 年增加了34 天。 全市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市生物丰度指数为40.1, 植被覆盖指数为61.2, 水网密度指数为69.0, 土地退化指数为13.65, 环境质量指数为92.4。按照《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67.2, 南通市及五县 ( 市) 均处于良好状态。

4.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首先, 加大了环保投入。 全年环境保护投入206.14 亿元, 较上年增长12.0%, 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3.7%。 其中,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3.17 亿元, 工业污染防治投资56.80 亿元。 其次, 以重大工程为抓手,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14 年底, 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00 座, 日处理能力达140 万吨。 大力推进固废基础设施建设, 如东大恒危废焚烧处置扩建项目建成投运, 启东天楹飞灰填埋场项目建成。 南通能达水务有限公司中水回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4.9 亿元, 设计处理能力4000m3/d。

5.制度创新有了新突破

出台 《 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 南通市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进一步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监督、管理与评估工作。 严格行业准入门槛, 出台《 南通市化工产业环保准入指导意见》 , 在通吕运河等5 条内河, 开展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出台《 市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 ( 试行) 》 及实施细则, 启动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污权有偿获得和交易。 建立了相挂钩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绿色信贷, 提高红黑企业水价标准, 探索开展差别电价。 开展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提高企业抵御环境风险的能力。

( 二) 生态南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 南通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展快、成效显著。 但受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认识的和行动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南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 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障碍。

1.全民生态意识薄弱, 思想认识仍需提高

生态环境优先理念还未牢固树立。 市委、市政府领导比较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有关部门也积极投身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但还有一些部门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足, 还未把生态环境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 缺乏主动创新意识;一些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眼光, 存在“ 重经济增长, 轻环境保护”思想;一些居民群众还没有形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观念, 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社会公众力量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与之相应的民间环保组织发展也是相对滞后, 代表公众环境利益与生态文化诉求的公益性社会活动尚未形成气候。

2.经济发展环境风险依然存在, 污染治理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少环境风险显现出来, 沿江交错分布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和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以及密布的港口码头和工业企业对饮用水源地安全带来风险; 城区河流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严重, 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废水带来水环境污染风险; 区域性酸雨和雾霾等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 污染治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复合型污染明显加剧, 污染结构从以工业污染为主过渡到工业、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三位一体的局面, 跨区域和跨流域污染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目前, 水污染结构从过去以工业污染为主过渡到工业、服务业、以及居民生活等多种污染为一体的局面, 治理难度大大增加。 大气染污也已由传统的煤烟型向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叠加造成的复合型污染转变, 呈加剧趋势, 区域性的灰霾现象日益增多。

3.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滞后, 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目前, 我市重工业比重偏高,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 印染、化工等产业布局有趋同倾向, 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仍然是我市经济, 特别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低能耗、低污染, 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 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清洁、环保、循环、生态的新型产业体系尚没有有效构建。 在新建项目中, 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循环利用型和生态补偿型项目所占的比重还不高。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轻、调高、调优。

4.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 目前, 南通市在这项工作中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规划布局不够前瞻。如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 缺乏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安排, 一些项目孤立发展, 形不成产业链, 没有市场前途, 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低效使用和浪费。 二是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生态环境质量区域负责制度、环保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保障机制不完善,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机制不健全。 三是工作平台不够健全。 各部门之间还未有效搭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平台, 如在对落后产能的淘汰等工作中, 还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是考核设置不够科学。 生态环境建设考核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考核评价的办法缺乏系统性, 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实效性。

三、生态南通的六大体系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 又需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 为加快南通市下一阶段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 使南通的生态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下一步, 南通要着力构建“ 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六大体系。

( 一) 大力开展生态宣传教育, 建立生态南通文化体系

一是培育南通特色生态文化, 充分发掘南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内涵, 并将其与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等现代生态文化理念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南通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将生态文明的理念与“ 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相融合, 为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二是强化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中国环境博物馆、给水技术博物馆、南通博物院、濠河博物馆、南通城市博物馆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使之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 同时, 要加强环保科普宣传。 建设命名一批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 站) 。 实施绿色细胞创建提升工程, 成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调查中心, 探索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公益诉讼新途径。 继续办好“ 通博士讲环保”栏目, 面向社会各界实施多层次的环境教育与培训, 不断提高公众环境素养和参与度。 邀请“ 美丽南通使者”参与环境执法活动。

( 二)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立生态南通产业支撑体系

建立和完善南通市自主创新体系, 增强自身自主创新动力, 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水平,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型、循环经济型等节能环保产业, 努力实现集约化、减排化、循环化, 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绿色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 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 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商贸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 绿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要发挥环境标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 完善“ 空间准入、总量准入、规模准入、行业准入”的环境准入机制, 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 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标准, 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转入。 引导企业向依法批准设立、 符合产业功能定位、 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园区集中, 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和污染集中控制。 要着力研制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方案, 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 三) 大力抓好农村环境保护, 建立生态南通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建设、保护与治理并举, 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着力建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系统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要强化工业废气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 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 控制油烟污染, 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 推进区域联防联控。 2、全面提升水源环境质量。 要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安全保护, 加快推进重点河道污染防治, 强化沿河、沿江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和严格奖惩, 加快水系整治和污染治理。 3、深化环保执法“ 亮剑行动”。 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 对环境违法行为“ 零容忍”, 采取“ 十个一律”措施,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强化重点行业整治。 深入开展沿海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和化工园区生态化创建工作, 加快推进钢丝绳行业标准化整治, 推动一批钢丝绳产业入园进区、转型升级。 继续推进印染行业专项整治, 对治理无望的钢丝绳、印染企业, 依法予以强制关闭。 4、重点推进农业污染生态化治理。 持续开展农村连片整治工作, 扩大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治理的范围。 推进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全面开展测土施肥工作, 肥、药双控, 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物理杀虫, 建立农药、除草剂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性污染。

( 四) 大力进行生态体制改革, 建立生态南通制度体系

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考核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建立生态城市建设长效投入机制, 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开展水权制度改革, 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及水权交易办法。 完善分类水价制度,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和企业超计划, 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 建立完善城市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 企业超能耗产品电价加价制度, 完善环境绩效考核机制, 加强环境监管,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同时, 要建立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 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和超过水气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 停批新增总量的新批项目。 建立规范的排污权交易机制, 强化排污费征收及监管, 开展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 开展碳交易试点, 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将绿色节能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 五) 加强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合作, 建立生态南通绿色金融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主导、各方参与的绿色金融体系, 带动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健全绿色信贷体系。 全面推行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体系, 对节能减排显著的企业和项目优先给予授信支持, 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从严控制授信。 加大对绿色环保性企业的利率优惠, 加大信贷资金向节能环保领域和绿色新兴产业的倾斜。 构建绿色保险体系。 推进涉及重金属污染物生产、排放和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运输等企业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 鼓励其他排污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开展政府投保环境巨灾保险试点, 建立健全污染事故理赔机制。 制定绿色补贴政策。 研究制定政策标准, 加大对新能源和节能产品的补贴力度, 激励、引导企业改善产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引导公众选择新能源和节能产品。 健全农业节水、节水型产品、节水型器具财政补贴政策, 推行污水“ 零排放”免收污水处理费等优惠政策。

(六) 大力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建立生态南通科技创新体系

浅析南通扎染的演进 篇8

关键词:南通扎染,企业生产,工艺

一、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初始阶段

南通扎染产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登历史舞台, 首先经历的是来料加工为主导的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从8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即改革开放初, 南通市海安县为了抓住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 适应出口的需求, 扩大居民就业, 提高居民人均收入,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组织了一批以焦宝林为首的匠师准备参与日本吉村纺织株式会社扎染加工业务, 当时也叫“扎绸”的扎染项目的竞争。后来在焦宝林、李慧芬等攻关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从海安的一件古物——一件100多年前的老人的扎染遗存上得到了启发, 通过不断地技术攻关, 终于染出了“关东绞”样品, 并最终以此获准定点生产扎染产品, 从此翻开了海安扎染生产的篇章。

从1980年海安扎染厂接受了第一笔由江苏省丝绸进出口公司下达的为日本加工的500套“关东绞”的订单开始, 海安扎染厂以及兄弟厂都开始大批量的接受外来订单, 主要是出口日本。从“棉布浴衣”“棉布合服”到“关东兵儿带”, 所有产品不但达到日本客户的最低要求, 而且往往质量上乘、做工细致, 外来订单接踵而来。80年代初期开始, 仅用五年时间海安扎染厂与其他兄弟厂就成功占领日本市场, 将韩国用十五年才打开日本市场的成绩远远抛在身后。期间随着工艺的改良、品种的扩大, 产量产值不断翻倍,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带动地方发展, 成功晋升全国进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二、现代扎染服饰投入开发的转型阶段

有了十年的来料加工经验, 南通海安扎染企业的匠师们也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 具备了精良的工艺手法。但是旧的扎染厂体制严重束缚了产业的扩大发展, 又适逢90年代日本经历泡沫经济的洗礼, 经济急速衰退, 致使扎染合服市场极度萎缩。面对这样的情况, 海安扎染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首先在产业管理体系上引进国外企业管理模式, 并接受外企融资, 成立合资企业, 革新扎染工艺的生产流程, 对生产工序进行加强管理, 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了开拓新的市场, 扎染企业不断学习吸收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生产管理经验,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寻求创新的道路。从新材料的探寻、新工艺的研究到新产品的开发, 南通扎染企业通过大量资金人力的投入, 不断地摸索创新, 终于走出原先束缚的铁笼, 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加工材料由原先的丝绸、棉布, 扩展到涤丝纺、多种化纤材料、甚至毛料;工艺上在保有手工加工外, 还融入了电脑、机械设备的加工, 开发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扎花技术, 还有转移印花、水溶线等技术, 从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扎染的局限性。

随着海安锦华公司“新龙绞”“新绉褶”“新缝绞”等新工艺的出现, 南通扎染产业从单一的来料加工扩展到单独的服饰面料制作加工。后期独立研发生产的“菠萝衫”“压绉衫”, 由于工艺独特, 打破二维平面图案变化, 上升到三维肌理设计, 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 很快风靡亚洲, 继而走红欧洲, 成为南通既扎染之后又一个独立艺术品牌。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十多年间, 南通扎染成功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型依附性产业向多元化复合生产的独立产业转型。现代扎染服饰以其独特的肌理表现, 产生无与伦比的视觉魅力, 获得大批量生产, 远销欧美, 受到国内外市场的热捧。随着相关经济旅游业的开发, 扎染艺术旅游小品也受到中外旅客的广泛欢迎。但是旅游小品的形式设计较为单一, 缺少艺术性与创造力, 需要设计者不断思考, 推陈出新。

三、多元化发展阶段

20世纪以来,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稳定, 产业的不断壮大, 扎染产业形成一股持续发展的健康态势。源于自我境界的追求, 本我艺术的表现需求, 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 西方美学的感染, 很多从业几十年并且艺术班子出身的艺术工匠开始从扎染的企业生产中抽出大部分时间精力来, 尝试将扎染独特的视觉感染力和可控可绘性充分发挥, 努力使扎染作品超越一般工艺品, 向扎染艺术品升华。

多年的手工印染经验给从艺者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班出生的专业背景为扎染艺术作品的设计提供了深厚的功底。所以扎染的从艺者们大多“以工养艺, 以艺返工”, 从常年的扎染生产实践中吃透扎染的艺术表现手法, 来为扎染作品的设计制作提供工艺基础;相对应的, 在扎染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中, 不同画面效果需要不同的扎染技法, 其中出现的技法难关需要攻克, 由此会不断产生新的工艺技法, 将之反馈到企业生产当中, 又可以拓展扎染产业的新领域。以此南通扎染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现代扎染服饰面料, 向加工生产服饰与设计绘制扎染艺术品并存的多元领域迈进。南通现代扎染艺术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工艺技法创新、旅游工艺小品设计、经典名作的转译性设计、自主创新四个方面。扎染凭借其独特多变的制作工艺、风格特色的视觉呈现, 吸引了越来越多设计者的目光, 这同时变相地为南通现代扎染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通推广别具一格 篇9

示范基地和农机装备齐增。南通农机推广中心积极开发“五青作物”, 做到“推广一项技术、建好一个基地、辐射带动一方发展”, 充分挖掘农机推广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的潜力。依托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因地制宜, 积极配套引进一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 向种、养、加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为建设高效农业提供装备支撑。2007年南通共建了市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2个, 县级示范基地6个。全年共新增担架式高效植保机械686台, 背负式2032台, 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08台, 秸秆还田机411台, 畜禽粪便处理机20套, 鱼塘增氧机、饵料投饲机400多台。

政策宣传与技术示范并举。在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中, 南通农机推广中心联合市环保、农业等部门一起出台了秸秆还田工作指导意见, 依靠政策指导各地开展秸秆还田工作。同时, 积极引进性能良好价格低廉、适配性好、推广成本低、深得群众欢迎的的秸秆还田机进行示范推广, 使全市秸秆还田工作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

素质培训和网络建设共抓。在插秧机维修技术服务工作中, 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 提高机手自身素质。强化服务网络建设, 启动了社会化服务机制, 在全市新增插秧机1487台, 总保有量达4698台, 且参加跨区作业的机器较多, 维修技术服务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 仍然做到紧张有序, 有条不紊, 每台插秧机都有专人负责, 没有出现因服务不及时而影响栽插作业的情况, 圆满完成了插秧机维修技术服务任务。

“宽带中国”助力智慧南通建设 篇10

4G成为宽带发展新引擎

建设高速无线网络是“宽带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南通移动以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先进技术为载体,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助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南通移动保质保量保速度地优化4G网络布局, 着力构建一张精品4G网络, 移动4G作为无线宽带网络, 已在南通遍地开花。目前, 全市已建成TDLTE基站近4 千个, 已实现市、县和乡镇4G信号连续覆盖。同时, 南通移动不断丰富4G应用功能, 全方位锻造涵盖终端、平台、渠道、内容伙伴在内的4G时代的绿色生态产业链。

4G终端以极速网络支撑、缤纷多彩应用, 逐渐成为吸引用户、贴合用户、打动用户的心仪之选。移动4G智能手机形成涵盖不同价格区间的高中低端产品线全面发展, 已有超过300 款4G终端上市, 让南通用户有充分灵活的选择空间, 按需优选、尽享实惠。

随着4G技术的逐渐成熟, 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满足高清视频、高速传输等较多场景的应用需求, 各类4G应用在南通市民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步“落地”。在建筑行业, 南通移动结合建筑工地监控的特殊性, 对短期线路无法接入的工地, 引导客户使用4G无线视频监控业务, 以信息化手段降低布线成本, 助力工地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使安全生产融入在建工程各个环节。在医疗行业, 与启东市卫生局联手打造启东120 急救指挥中心, 在县级市中建成省内最先进的现代化急救指挥系统, 全信息化、数字化的调度指挥系统让挽救启东人民的“生命巴士”升级了:中心根据呼救地点指定就近出车单位, 及时下达出车命令及呼救患者住处,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类危、重病人的急救需求。在交通行业, 南通移动率先在市区22 路680辆公交车上向市民提供4G网络体验, 通过公在交车上安装信号转发设备, 日均近万人次的乘客可通过WLAN免费使用4G网络, 享受下行26Mbps的飞速网络体验。智慧互联网汽车、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治安……正在梦想成真。

4G网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替换”了现有网络, 而是“增加”了一张最新的无线高速网络。南通移动制定了2G (GSM) 、3G (TD-SCDMA) 、4G (TD-LTE) 、WLAN“四网协同”模式, 不同定位、长期共存、自由选择, 实现四网自动切换。4G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G保用户电话打得通、短信发得畅, 3G覆盖广、感知度好, WLAN方便实惠、固定区域计时不计量, 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最匹配、最省钱的上网渠道, 享受到“网络自由切换, 业务使用不断”的冲浪感受。

互联网电视开拓宽带新领域

南通移动持续加快光纤宽带建设, 驻地网实现广覆盖, 已将信息高速公路铺设至每家每户门口。面向家庭用户, 以“创造流畅使用的网络环境”为主线, 将家庭宽带、互联网电视、家庭机等产品融合, 为南通家庭打造便捷信息化体验。

在当前三网融合背景下, 移动互联网电视业务能够与传统宽带业务进行融合,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络资源, 把高清电视机、电视机顶盒 (高清播放机) 、移动互联网终端、家庭网关、家庭伴侣等各种终端和业务捆绑在一起, 为宽带用户创造多屏互动体验。在快速整合南通移动现有的各种个人和家庭增值业务的同时, 以大屏幕高清电视机、家庭高清投影仪等作为呈现与互动手段, 将固网宽带的永远在线服务能力与移动实时交互、信息推送的特点紧密结合, 创造新的增值业务, 在流量资费上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在体验上获得更丰富、质量更高的高清信息服务内容。目前, 已有越来越多南通市民选择移动互联网电视业务。

上一篇:企业工程造价下一篇:油田电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