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信息化课程

2024-05-08

旅游信息化课程(精选十篇)

旅游信息化课程 篇1

(一) 学习内容。旅游景观文化这一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模块五———旅游景观文化, 实训内容选取自湖南长沙市的“名片”和“窗口”、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麓山, 学时为2课时。

(二) 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掌握景观文化的结构和内容 (知识目标) , 完成岳麓山景观文化的鉴赏和讲解 (能力目标) , 形成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传播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素质目标)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意”;教学难点: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和“阅读文化”;教学环境和手段:WIFI环境下的教学场所、清华大学雨课堂APP教学软件、微信、QQ;教学资源:旅游景观文化课程网站及配套信息化课程资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 此前已学过《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部分学生已考取导游资格证, 学生已具备一定旅游阅历和本课程相关的知识, 但由于其对旅游景观的文化感知难度较大, 且欠缺对文化的挖掘梳理能力, 因而在实地导游讲解中, 往往只能做到让游客“悦耳悦目”, 很难让其上升到“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 但学生们喜爱做中学、学中思, 乐于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景观文化的研究与学习。

三、设计理念

旅游景观文化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教学, 即将移动互联网理念融入课堂信息化教学, 通过雨课堂平台实现“移动终端+课堂教学”, 变无声为有声,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与评价

(一)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FLASH,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FLASH内容为:导游与游客间的对话, 客人代表:导游你好!今天是我们第二次来岳麓山了, 您能将岳麓山和它的文化更全面地介绍给我们吗?导游:好的, 岳麓山风景秀美, 人文厚重, 大家请听我慢慢道来。

2.环节一:旅游景观文化的“外形”———岳麓山是绿色之山。一是教师通过雨课堂在线测试功能了解学生对这一环节的知识掌握情况;二是通过系统, 任意选择两位同学进行“绿色岳麓山”讲解;三是点评学生讲解, 播放岳麓山“碧嶂屏开, 秀如琢珠”的视频, 突出岳麓山之“绿”, 加深学生对绿色岳麓山的理解;四是总结旅游景观文化“外形”的定义, 即它是物质的、外露的东西, 是旅游者接触景观文化最初也是最直接的感受, 是景观文化的外在表露。

3.环节二: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意”———岳麓山是古铜色之山。一是解释“古铜色”, 进入本环节主题, 古铜色是沉淀之色, 古铜色岳麓山喻指岳麓山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湖湘文化。而岳麓书院作为岳麓山的核心人文景观, 是湖湘文化的圣殿, 是解答湖湘文化之谜的钥匙;二是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免费WIFI在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栏目搜索岳麓书院文化并分组讨论, 然后每组设计一个岳麓书院内意概念图并上传学习平台学生作品栏目;三是登录学习平台查看各组上传的概念图, 引导同学们通过雨课堂平台投票, 选出最优概念图, 请最优组自选代表介绍概念图;四是点评总结, 点题, 旅游景观文化的“内意”是无形的, 是凝结在景观内的文化意识, 是景观的文化内涵。

4.环节三: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岳麓山是金黄色之山。一是利用岳麓山720度实景平台引导学生虚拟游览岳麓书院、古麓山寺和云麓道宫三大景点, 并引出“宗教文化”是岳麓山的背景文化即山顶云麓道宫的道家文化, 山腰古麓山寺的释家文化, 山脚岳麓书院的儒家文化, 共融于岳麓山中, 传承着湖湘文化的精气神, 是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文化圣地, 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文化大山, 因佛教与金黄色的密切关系, 我们以金黄色代指岳麓山的宗教;二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栏目, 观赏教师课前推送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相关视频及文字资料, 请学生观后思考这三种文化的特点及其融合方式并以弹幕的形式发送至大屏幕;三是总结学生弹幕内容, 得出如下结论:儒、释、道在岳麓山彼此认同, 是因为长沙思想、中国思想首先是主张“和”的, “和之道”是儒、释、道三教在岳麓山上最终走向融合的文化内因;五是播放简短视频,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和之道”在于爱, 比如麓山寺说“庄严佛土, 成就众生”, 表明佛家以成就他人为自己最庄严的事业, 云麓宫说“直登云麓三千尺, 来看长沙千万家”, 悠游潇洒的道家情怀中隐含着对他人的关怀, 而岳麓书院讲究“通天地人之谓才”, 提倡学生海纳百川以求知识广博;五是学习知识点:“和之道”在于敬, 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免费WIFI在移动客户端上搜索儒佛相敬的例子, 然后请同学代表说明, 最后由教师总结:正是因为这种“敬”, 才使得湖湘文化大放异彩;六是总结本环节, 只有对景观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思想文化有了较为深切的了解, 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景观, 也正是因为有了儒、释、道的融合这一背景文化, 岳麓山才成为中国集光、美、爱和灵魂于一身的名山, 这也是我们了解背景文化的意义所在。

5.环节四:旅游景观的“阅读文化”———岳麓山是红色之山。一是组织一场小型辩论, 先请各组根据自己对岳麓山文化的理解程度, 搜集相关的资料, 相互讨论后, 总结出本组认为的岳麓山主流文化,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发言;二是总结辩论, 分析得出:大家的争辩其实是阅读文化的个性化特征问题;三是通过互联网和智慧软件现场连线行业专家———湖南省金牌导游员黄武老师, 听听他对岳麓山主流文化的理解;四是总结本环节:岳麓山是红色之山。一方面, 毛主席钟爱爱晚亭, 更爱岳麓山。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里描写了岳麓山五大景点, 其中明写了三处:湘江、麓山景区、橘子洲, 暗写了两处:就是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岳麓书院和新民学会;另一方面岳麓山还有红色的思想“实事求是”。

6.本堂课总结。一是倾听学生的收获及建议;二是在系统中随机选择一位同学进行岳麓山讲解, 完成情境中设定的任务;三是再次在线联系行业专家黄武老师, 请其对学生讲解进行点评;四是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即以旅游景观文化的结构和内容为基础拓展, 任选中国一座名山撰写导游词, 并录制讲解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

(二) 教学评价。旅游景观文化教学单元教学评价所占权重如下:学生预习情况 (通过雨课堂软件检测) ———20%;学生课堂互动及表现———20%;课后视频展示 (由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0%;期末考试分数占比———40%。

五、创新点总结

一是使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 突破信息化教学地域和设备局限;二是使用清华大学雨课堂教学软件, 突破传统教学师生互动局限;三是使用720度旅游景观实景平台和智慧旅游教室, 突破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实训教学仿真局限。

摘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旅游景观文化单元为例, 从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素、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与评价、创新点总结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旅游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素梅, 张秋敏.基于工作情境的导游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0, 3

[2]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10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2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完成该课程教学之后,要保证学生能够构建起基本的学科体系结构,对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掌握扎实,并且能够对旅游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熟练操作。此外,还要能够完成简单的系统开发与系统维护,为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目标不科学。对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说,其主要就业方向就是基于旅游行业的三部分,酒店、景区以及旅行社。所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就要将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都只是对这三部分知识的简单加和,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性教学。在课程内容上也只是简单介绍,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使得教学与市场需求发生错位,所教育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行业的作用日益显著,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信息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但是有些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重点出现错误,导致学习结果不能得到应用。2.2教材不完善。目前,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共有5版教材,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对理论知识讲解透彻,有些对软件管理相关内容着重论述。但是,缺少管理理论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的教材。2.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模拟实验是必备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大多数学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中,有些学校并没有建立相关实验室以供学生动手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有些学校取消了实践课程的设置,完全依靠教材完成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步入社会很难完成岗位工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探析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旅游英语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03-0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IITC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的整合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高等学校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一大新的教学模式。

1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

旅游英语课程主要是为高等学校涉外旅游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毕业后从事英语导游的一门专业课程。然而根据通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教师、学生访谈以及调查了解发现许多高校涉外旅游专业的旅游英语教学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1 教材缺乏特色

旅游英语是一种以旅游专业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ropose)。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这就要求旅游英语的教学必须有适应其专业需求的专门教材。而现阶段大多数旅游英语教材就为简单英语介绍旅游景点的纸质版教材。旅游英语教材仍着重关注的是旅游英语词汇、语法句法等语言问题,忽视了旅游学科的应用性需要。其中旅游景点介绍排列缺少有序性,教材中的拓展知识较少,教材陈旧,缺乏新意。

1.2 教学方式单一

旅游英语为专业英语课程,而在我院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还较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教授旅游英语的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师讲解一篇导游词,是讲解英语导游词中的英语词汇发音,带读导游词中的英语单词,教授语法以及语言基本层面的问题,以简单的重复书本知识为重点,然后学生背诵英语导游词。实行的是机械式记忆学习。

据表2-1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缺乏,信息化教学软件和教材缺少,信息化教学设备老化,教师缺少信息技术培训,缺少足够的共享资源。

2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2.1 激发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兴趣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高效地进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人們只有产生了某种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形成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根据认知学习理论,人们学习的实现是外界刺激和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互作用的结果。计算机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输方式,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脑两半球都激活起来,从而克服短时记忆的局限,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富有创意和变化的旅游英语学习情景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2.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旅游英语的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的功能。这种图文并茂并可以及时反馈的交互方式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到学生习题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步调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练习。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2.3 突破时空界限并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技术恰好能弥补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所需要的真实语言环境,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投身到真正的语言交流中去,大大提升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但要通过学习旅游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旅游文化比较,加深对中国旅游文化的理解。旅游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多媒体网络技术正好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时空界限,进入网络环境,与不同文化背景英语国家的natives-speakers“面对面”地交流。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丰富了学习形式,更使学生顺利地进行了跨文化交流。外语学界普遍认为:学习真实的语言,也即现实中的人在真实的场景下有明确交流目的的语言,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4 为教师提供灵活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教师可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与自己课堂教学相关材料;也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图表、动画等形式创造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获取和巩固知识。校园网和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密集开放的资源库。教师不仅可据教学内容将所需资源建成文件夹或内部网站,也可在虚拟光驱上设置各种与旅游英语听力自测题、语音、语法、阅读文章等辅导材料供学生选择;还可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推荐合适的教育网址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库中收集和分析信息,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具有交互功能,因此还能即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和灵活性。

3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策略

3.1 建设旅游英语课程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是辅助教学的媒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将这种技术全面应用到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涉及旅游文化内容的讲解时,多媒体课堂更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极佳的效果。在多媒体旅游英语课堂上,各种自然、人文现象如地理风貌、自然景观、历史名胜古迹、英美人的节日习俗、生活习惯、人情往来等均可以通过照片、图片、图像或动画等形式出现,使学生生动直观地领悟并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英美文化内涵和魅力,很好地解决了以往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地用英语讲解而学生却因英语水平不高而无法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矛盾。也有利于缓解学生对导游英语词的死记硬背。有利于学生反复模拟英语交际环境。在传统教学中,交际性语境的缺乏使课堂交际性练习的效果并不显著。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则使课堂英语交际的真实性得以实现。多媒体课件能模拟出三维的动态的交际环境,创造逼真的英语交际环境,使人仿佛置身其中,这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性活动,由“让我说”变为“我要说”,加强了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口语的表达能力。另外,多媒体课件可利用其容量大的特点,提供大量变换的人物、动态的交际场景,带给学生新鲜感。并且,教师还可以变换形式,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与画面上的人物进行对话,或让学生为画面配音等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将学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信息技术让各种教学资源、每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供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校园网,网站设计符合教学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地提供给每一位参与工作任务的学生和教师,符合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信息技术辅助设计生动活泼的旅游英语电子教材及开发旅游英语教学软件

多视角开发以电子教材、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在线咨询、学习引导、资源索引组成的网络教学资源。以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以网络资源作为纸质教材资源的有力补充,以实际教学需求为依据,建设一个资源管理方便、界面友好、分类规范、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开放式网络资源库。在电子教材中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旅游英语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共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旅游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学,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师生双方的互动。也只有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强大的教学辅助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主动性,趣和积极性、还能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弥补纸质教材信息的缺失。

3.3 强化旅游专业教师多媒体教学设计工作

依次对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使其能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设计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课堂实际演练活动。课前,教师把知识和点任务通过网络等方式告知学生,以便预习和热身。课内,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和辅助者相结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给学生提供旅游英语视听材料,讲解知识点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逐个给予指点并提示任务要点之后,后选取典型代表演示,并及时给予评价。利用语音室、英语村,情境模拟室等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训练学生的旅游英语技能和涉外导游技能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课外,利用网络上传电子课件、其他与主题相关的视听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复习消化。

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资源共享的环境学习,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实现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学一线的教师与教育技术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在旅游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之路上,只要方向正确,敢于尝试,必然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世伟.现代教育技术[M](第二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安宝生.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

[4]袁铮.旅游英语教学探讨[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

作者简介:

旅游信息化课程 篇4

在教育部文件的指导下, 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各高等院校积极尝试改革。湖北大学马勇教授曾在旅游学刊发表了一篇《基于互联网的旅游教育应用模式研究》的论文, 提出了四种模式, 分别是“双S”模式:学校与学生———School to Student;G to P模式:政府与个人———Government to Person;E to P模式:企业与个人———Enterprise to Person;O to P模式:机构与个人———Organization to Person;论文主要是针对旅游教育模式。本文将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经验, 就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实验教学和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导性文件中将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定为十门, 分别是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商务英语、旅游经济学、旅游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依据教育部最新的指导意见, 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专业核心课程。并针对不同课程的实用性特点, 增加课程内容中对于信息化软件应用。以核心课程酒店管理概论和旅行社管理为例说明:

旅行社管理:涉及旅行社管理的信息化软件非常多, 各大中型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已经采用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软件。例如金棕榈旅行社管理软件、天港城旅行社管理软件、旅贸通旅行社管理软件等。这些信息化软件为旅行社企业构建了旅游接待服务系统、组团销售系统、业务结算系统及劳动人事信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等。也有知名旅行社企业自主研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软件, 比如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自主研制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在高等院校旅行社管理课程中应选择一些信息化软件作为典型, 要求学生使用, 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开发设计一些新的功能, 实现旅行社业务流程再造, 提高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效率。

酒店管理概论:酒店信息化管理软件相对成熟。国外大部分酒店已经使用信息化软件来进行科学管理。如Fidelio、Opera、ECI (EECO) 系统、HIS系统。这些系统在北京王府井饭店、上海希尔顿等高星级酒店已经普遍采用。国产西湖软件、华仪系统、中软好泰等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酒店管理类课程中, 应设置信息化软件操作学习实验环节,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进行操作演练, 并且思考, 进而在实习工作中, 可以创新应用。

检索各大高校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 归纳起来, 设置有以下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国际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国际导游、高尔夫管理、度假地与温泉管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电子商务、风景园林、宾馆与餐饮管理、旅游房地产与物业管理、会展与商务旅游、俱乐部管理、休闲与游憩管理。根据办学的重点和专业特色, 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民用航空销售代理实务、会议策划与管理、展览会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经营管理、高尔夫赛事策划与管理、展示空间与设计等课程。这些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设的课程对信息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专业课程会议策划与管理、展览会策划与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民用航空销售代理实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会议策划与管理: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会展管理模拟教学平台、全时云会议、云屋会议等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模拟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等。

展览会策划与管理: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至简展览系统、展览会策划软件等的使用。

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与旅游电子商务联系紧密, 学生应该熟悉网上支付与结算工具、互联网金融工具、多媒体技术、全球分销系统 (GDS) 以及畅游天下、马蜂窝等客户端的实际应用。熟悉国内外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及运营模式。这些都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

民用航空销售代理实务:课程是为适应旅游企业工作的需要, 要求学生掌握中航信的eterm系统操作, 学会如何使用系统进行国际国内机票同业间销售。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 学生可获得IATA证书或者国内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岗位资格证书。旅游企业广泛使用的和民航销售相关的机票预订系统还有伽利略机票预订系统等, 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涉及。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中应该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精准定位技术、智慧旅游等, 从而实现对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

另外, 学生应该可以通过选修、辅修、双学位等方式, 学习电子商务、信息化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课程, 参与其他专业的相关专业活动。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与改革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应用的研究, 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1) 继续推广建设教学平台。利用教学平台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论文、提供复习资料下载、提供教师教学课件和讲稿、教案等。

(2)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旅游信息化技能资格考试、电子商务师培训等。

(3) 组织学生参与全国电子商务大赛、旅游电子商务大赛、大学生搜索引擎营销大赛、结合旅游信息化及电子商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和创业的热情。各院校和协会也可以根据自身实力主办各类旅游信息化技术应用比赛。

(4)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通过国家级、省级精品课、各高校开放网络课程、教师的视频公开课程进行自学。

(5) 邀请信息化领域专家或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讲座。

(6) 鼓励、引导和鞭策学生阅读和查阅各期刊网电子文献资料。要求学生提交阅读笔记、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等, 促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所学制作为PPT文档, 组织活动, 学生之间相互分享。

(7) 建设微课程。由专业教师团队录制微课程、微内容, 组织学生开展微学习。

(8) 鼓励学生参加百度、腾讯、阿里等知名企业开展的各种网络培训和网络课程或者认证课程的学习。

3 实践实验教学方面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1) 课堂演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 演示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比较信息化软件使用前后旅游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课后安装软件练习操作。

(2) 校外实践基地实训。通过游学让学生走进旅游信息化推广应用成功的旅游企业进行观摩实践。接受旅游企业相关人员的介绍与培训。比如广之旅、深圳福田香格里拉等旅游企业。了解信息化软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 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安排短期实习或者毕业实习, 让学生掌握旅游信息化与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实践技能。

(4) 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旅游信息实验室。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学生可在旅游信息实验室开展学习。

(5) 科研课题驱动式教学实践。研究信息管理系统、旅行社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管理、社会化网络媒体在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等新兴课题。申报各级各类横向和纵向课题, 组织学生参与课题, 通过课题学习。如中山大学罗秋菊教授主持的《新媒体在旅游目的地营销应用研究:基于旅游电子口碑传播视角》获得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带动学生们参与学习。

4 教学条件建设

(1) 教材建设。

编写旅游信息化软件本科系列实验教材, 鼓励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和担任相关辅助工作。由于信息化在旅游业中应用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在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信息化的实验教学和研究上, 落后于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其它实验课程, 公开出版的本科层次的相关实验教材中, 涉及到具体信息化软件应用的很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酒店信息系统实务》, 改教材为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累专业推荐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本教材专门讲解Fidelio系统的使用, 作为少有的专门针对旅游信息化软件的实验教材, 其它大多是理论教材。全国旅游高等院校应联合起来积极规划本科系列信息化软件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

(2) 图书资料建设。

加大引进旅游信息化与旅游电子商务类图书及国外原版教材的力度, 使教师与学生均能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潮流, 丰富馆藏图书资料。

(3) 实验室建设。

国内很多知名旅游高等院校已经建设了各种和信息化相关的实验室。如华南理工大学的旅游信息实验室,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电子商务实验室,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旅游电子化管理实验室, 南开大学的旅游市场实验室计算机模拟性实验研究、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旅游信息化管理实验室, 华侨大学旅游实验教学中心智慧旅游实验室等。各高校应该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 探索实验途径, 加强信息化软件实验课程比重。

(4) 实训基地建设。

寻求与更多企业建立更为广泛的密切合作, 争取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展示才能的舞台。如与艺龙网、携程网、芒果网、去哪儿、阿里巴巴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 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在质量上有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科技化的推进对传统的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也对传统的旅游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机遇。如何将信息化软件和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旅游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信息化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课程论文 篇5

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班级:建筑(本)201301

学号:20138132

作者:高启耀

摘要:红色旅游是旅游业的一支新芽。在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近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宏观的总结论述一下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望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与发展背景

红色旅游是指依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形成的革命历史遗存和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等资源而开展的一种特色专题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依托红色资源而存在的,这些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将红色和旅游结合起来,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它不仅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而且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有着深刻的意义,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红色和旅游的结合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1999年江西 第 1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3年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江西视察时指出: 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旅游打造成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2004年 1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由江西发起,北京、上海、福建、河北、广东、陕西七省市共同参与签订了《七省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推出发展红色旅游的新举措。2004年 5月21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2004年12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2005 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5年2月22日颁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5 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全国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大潮。例如,四川省斥资40亿,全方位包装广安小平故里和以巴中、达州等地为主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两个板块和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四川的一条线路。福建省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开发确定为全省8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此外,上海、江苏、福建、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地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加大投入,在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各自的特色!第 2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二、红色旅游的基本特征

(一)吸引力与历史地位的关联性

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地位是其吸引力的主要决定因素。革命纪念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高低和影响力大小决定了资源价值的高低,而资源的价值直接影响旅游吸引力!从历史角度看,延安、韶山、遵义、井冈山、瑞金、西柏坡等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红色旅游者!红色旅游资源中的红色精神,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

(二)精神文化性

红色旅游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为主线,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特别是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各地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特定的红色文化内涵。”一沙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这些红色革命精神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精神内核,具有非物质文化性。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

(三)具有教育性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它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乐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它对加强党 第 3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红色资源”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质,其具体内容包括: 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多种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感染力强、价值永恒的“红色资源“,为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基础,而建立在这种独特资源基础之上的集革命传统教育与游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又为我们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四)经济带动作用

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这些地方远离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经济基础薄弱,服务设施较差,发展旅游业有一定困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老区和西部是难点中的难点。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借红色旅游这个政治品牌来促进和培育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众所周知,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其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而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因而,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成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红色旅游在很多地方已经普遍开展,分布在全国 17个省区市的241个老区基本上开展的了红色旅游,只不过开展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是初期,有的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总体来看,红色旅游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一)生动地进行了政治宣传

红色旅游成为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新渠道使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和重 第 4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大政治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红色旅游,带领广大党员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回顾其经历的艰难险阻,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党在伟大征途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广大党员牢牢坚持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灵活地开展了革命教育

红色旅游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创新了教育的方式和成果!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红色旅游,增加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知识的了解,并且丰富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将其赋以新的时代特色。据调查,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个年龄层次和职业群体,其中,青少年学生占总人数的20%以上,约5000多万人次,成为受教育面最大的群体!广大游客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瞻仰领袖人物,缅怀丰功伟绩,切身感受和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由共产党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激发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此外,它还有利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三)切实地丰富了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市场,许多红色景区、场馆成为国家 , 第 5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级景区。为确保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有序进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规划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专项资金2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了187个红色旅游项目,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质量!国家和地方共筹资60多亿元资金,改善了红色旅游交通条件。

(四)有效地保护了文化遗产

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除国家批准的5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各地还确定了一批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有73个获得国家A级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62个),完成《规划纲要》6年计划目标的63%,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5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有56个(其中百万人次以上的有22个),已超过了《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少地方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视保护和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增加必要投入。

(五)全面地促进了社会发展

红色旅游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速了将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红色旅游给老区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井冈山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35%近年来,河北西柏坡通过接待参观旅游者,直接收入达800多万元,综合效益7500万元,吸纳就业3300多人。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

每年旅游综合效益约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 第 6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和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2009年是红色旅游红红火火的一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点燃了红色旅游的激情.据统计,仅2009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北京、延安、湘潭等11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接待游客就到1850多万人次,北京、延安、湘潭、遵义和临沂的游客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四、红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1.景区方面

首先,有些景区游客稀少,门可罗雀,红色景区并不红火的现象很多。有些景区缺营销意识,宣传力度不够,又不能和旅行社很好地协调,造成旅行社在组织线路时并不把这样的景点包括在内,从而使其失去大部分外地游客。其次,红色景区趋同化严重,这就使得一部分散客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有些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感叹,这样的趋同化无疑给游客心理造成了误解,从而影响整个红色旅游市场的发展。

2.红色旅游产品方面

(1)产品形式单

一、雷同。大多是以纪念碑、纪念塔、塑像、展览等为主,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这样的外在表现形式。

(2)景点管理运行机制与市场结合不紧。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大多隶属民政、文化部门管理,引入旅游和市场意识严重不足。

(3)景点可说的多,可看的少。对革命遗址的合理包装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要,看后总感到不够味、不解渴。

(4)文字介绍和讲解内容忽视观众需求。目前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词大都是由不熟悉旅游的党史、军史专业的研究人员撰写的,大多就事论事,严肃说教 第 7 页 《中国红色旅游概论》课程论文

有余,生动有趣不足,一般游客听起来不免感到枯燥乏味,不符合旅游业所要求的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5)展示方式落后、制作粗劣。不能运用时尚现代的科技手段充分诠释红色内容,难以真正有效吸引旅游者,从而达到感染效果。

五、展望

中职旅游教学课程改革 篇6

【关键字】中职;旅游教学;改革

一、中职旅游教学改革目标和指导思想

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为目的,以学生管理、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线,力争用几年的时间,把旅游类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适应现代旅游饭店发展需要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中职专业。

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继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管理、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职办学模式。通过学校与旅游行业企业合作、行业工作者参与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管理、模拟旅游管理等途径,把学生培养成管理理念先进,理论功底扎实,基本技能过硬,专项能力突出,能够适应现代旅游饭店各种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职旅游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中职学校旅游教学发展缓慢

近几年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得很好,也就带动了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所以很多高校纷纷开设旅游专业,个别地方甚至还创建了单独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学校。我国的旅游教学整体上来说发展良好,但是单个旅游学校发展相对缓慢,这也折射出旅游教学的重点不突出,没有品牌旅游学校。我国旅游学校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出现了实力较强的企业学校和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层次跨度较大,从中等学校到高等院校都有存在,而且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却并没有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突破当前的教学格局,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二)忽视旅游教学实践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不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而是给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的锻炼机会,但是这样的教学也给了学生偷懒和逃避实习的机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开假证明,根本不去实习。还有一些学校是统一安排学生实习的,有些学生在家受父母的娇生惯养,不想去实习,不想去基层锻炼,害怕吃苦,不敢挑战困难,更不愿意去基层部门做体力劳动,拈轻怕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学校方面也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这样的现象继续下去的话,会给中职学校带来危机。

(三)教师队伍不够强大

在国外的中高等院校中,学校都是将旅游管理这门课程当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设置的,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比如,英国的院校在开设旅游这门专业时,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而且还必须要取得相关的专业证书,如“注册饭店管理证书”。而我国的旅游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却很难达到国外这样的硬性条件要求。当前,我国旅游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而非旅游专业的教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强大,极容易导致旅游专业的教学没有核心教学课程体系,从整体上会严重影响旅游专业的前进和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旅游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又不够强大,造成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现象。

三、中职旅游教学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一)改变中职旅游教学内容与方法

要改革中职旅游教学内容,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还培养其动手能力,提升自我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其精髓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自我解决,尝试成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等职业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适应企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新时代旅游专业教学的发展,教师要灵活教学和科学管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激发学生的潜力,并配合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和操作行为;提高学生接受能力,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开拓其思维。

(二)加强中职旅游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旅游中职教育的特点与性质,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高学历、高职称,还必须具备与行业相关的丰富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行业岗位的特点与能力要求,抓住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脉搏,使教学更生动和贴近实际。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在强调“双师型”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合理完善师资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提供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教师应定期到旅游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运用于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时代性。

(三)建立校内外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如建立导游模拟实训室、宾馆餐厅、宾馆客房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导游技能训练,通过托盘、餐巾花的折叠、摆台等练习,通过了解客房基本结构,掌握铺床的基本技能等,使学生掌握旅游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以及提高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共同发展的桥梁,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学习。另外,学生的到来,也给蓬勃发展的旅游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

[2]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6.

[3]姜大源,職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孙志利,浅谈提高中职旅游教学质量的措施[J],广西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

[5]唐世英,中等职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益阳职业学报,2006.

[6]何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新体系[J],职业教育,2008.

旅游信息化课程 篇7

1.旅游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 其他旅游专业课程的关系

基础英语和相关的专业课程是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 在没有学习之前, 对于旅游专业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很大。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都是专业英语的重要前续课程, 因此, 旅游英语一般在二年级开设。

2.信息化背景下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1) 旅游英语 课程的实 践性强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旅游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 要求掌握日常的旅游会话可以直接与外国游客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无论从事导游还是饭店服务工作, 他们的英语服务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 甚至影响到我国旅游业形象。因此, 旅游英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 旅游英语的专业性强。旅游英语涉及大量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 如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景点、 交通等各个部门、环节的知识, 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学生必须在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后才有可能学懂专业英语的课程。只有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基础专业知识后, 具有熟练的英语技能, 这样才能为外国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提升旅游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3) 旅游英语的综合性强。旅游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用英语介绍中国, 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 该课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 历史、地理、文学、艺术、 建筑、宗教、园林、烹饪多学科领域。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则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 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学生的视野。总之, 旅游产业是综合性较强的行业, 而旅游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4) 旅游英语的交流性强。旅游英语课程具有很强的交流性。要求在旅游工作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是旅游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 因此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极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口语训练。

3.旅游英语教学信息化策略建议

信息化策略是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共同完成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中职学校的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好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3D模拟导游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教学是英语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策略能帮助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 使学生可以更迅速、生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并根据自己的偏好加以强化练习, 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为了让学生掌握酒店英语中关于酒店预订的内容,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booking.com等全球预订网辅以Google earth等虚拟街景导览软件在纽约第五大道预订住宿, 并了解房价所包含的内容和详细的预订条款。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有关酒店预订的英语表达, 还锻炼了他们的实操能力, 为其今后在酒店或旅行社从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文慧, 李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J.旅游学刊, 2011, 26 (2) .

旅游信息化课程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旅游英语,整合

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将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以及信息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教育, 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目前, 我国教育已灵活运用到多媒体课件技术以及现代信息技术, 来增加旅游英语课堂的教学容量, 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

1.1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利于进行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太过于直观,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没有合理的运用到多媒体技术, 必将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1]。教育教学一般要遵循启发式原则,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媒体技术是通过直接出示图片来进行教学, 使得学生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太过依赖计算机技术, 且缺乏对其他多媒体技术的协调使用, 使得学生的听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旅游英语的学习中, 听、说、读、写是四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当今重视言语交际能力的时代, 阅读能力和听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学生在漂亮的画面的冲击下提高了自身的直观理解能力, 但是减少了自身阅读能力和听力的训练, 阻碍了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2 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不高

当代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够高, 使得在实际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相整合的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 决定了课程整合的成败[2]。目前, 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课程整合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使得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实施受到阻碍。另外, 大多数英语教师利用低水平信息技术设计出来的课件偏离了教育的使用价值。大多数课件有重教轻学的倾向, 忽略了对内容的深入教育和挖掘。此外, 课程整合还会受到软件的影响。一旦软件出现问题或者是软件资源出现问题, 必将导致课程不能顺利进展下去。

2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策略

将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进行整合, 实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课程是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的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确保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

2.1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导入环节,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教学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学生的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情境, 并优化课程的导入环节,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了旅游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3]。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 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效率。摒弃以往传统的呆板、枯燥式教学方式, 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声音和画面展示出来,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 在学习Martin Luther King的相关文章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他的著名演讲词“I have a dream”。再如, 在学习Earthquake时, 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唐山大地震》的震撼场面, 以激发学生对旅游英语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保证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

2.2 结合旅游英语学科特点, 探索多种整合方式

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时, 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旅游英语的学科特点, 探究多种整合方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学习旅游英语Unit5时, 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网上搜索学生感兴趣的当代明星, 并在课件中纳入这些元素, 将课本上的知识用图片、文字等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 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不仅提高了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而且还学习到了学科知识, 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观念,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 还存在不少缺陷, 需要广大旅游英语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角色, 在实施整合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积极探索更加有效地办法, 推动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 以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兴华, 于昕.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翻译的影响[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1, 15 (5) :24.

[2]李静.高职高专旅游英语多媒体教学实效性初探[J].职业.2012, 9 (05) :63.

旅游信息化课程 篇9

一、信息技术与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效果分析

1. 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广泛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作为助学和促学的辅助方式, 不仅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大信息量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 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 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信息技术与旅游职业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整合从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旅游职业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特点,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 信息技术在专业课上的运用, 最终是为了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上, 更重要的是注意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会有效的记录笔记, 而不是简单的抄录, 摆脱死板、僵化的模式, 在较短的时间内, 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实践, 让学生的学习习惯沿着健康、灵活的方向逐步养成。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导游课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主要表现在:

1.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强

在信息技术与旅游职业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整合过程中, 教师的困惑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感到不好把握, 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还是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一时措手不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 过去我们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样能培养出人才, 没有必要费时费力进行改革;另外, 很多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技术, 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需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使用。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甘肃导游课程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技巧总体水平偏低

目前, 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 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 与信息技术和旅游职业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能熟练制作课件, 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也只是几位骨干教师。

3. 多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利用信息技术上甘肃导游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还是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 常常将教学内容搬上屏幕, 并没有将既定的教学目标积极地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甚至是别人做好的现成东西, 不符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 不具有时代精神、甚至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和教学原则。

4. 为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加强对甘肃导游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甘肃导游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 具体如下:

(1) 提高甘肃导游课程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提高甘肃导游课程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应引起重视, 主要渠道是加大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 并把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教师是否聘用上岗的一个硬指标。

首先,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 使甘肃导游课程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中天然组成的这种意识, 从而在自己的教学中引用信息技术。

其次, 开展观摩信息技术与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分析他人成功的经验, 发现他人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 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甘肃导游课程堂教学的时机、环节、作用以及教师的作用。

再次,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以期使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原则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 达到信息技术与甘肃导游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2) 针对甘肃导游课程的特殊性, 进行整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运用

教师在甘肃导游新课程的培训、教学经验的交流及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掌握甘肃导游课程全书的脉络体系, 把握各章节内容的内在联系, 明确本学科的切入点, 把握课程的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整合教学模式并加以运用, 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三、软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适当的软件是“整合”的关键性问题, 解决“软件”的开发和设计, 是“整合”教学的重要条件

(1) 软件的开发与资源匮乏影响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缺少相应的教学课件。如果多数的多媒体素材或课件都要教师自己去开发, 不但耗时而且耗费精力。

(2) 人机关系处置失当, 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受课件编制形式所累, 课堂常常是课件的呈现, 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 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 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鼓励创新, 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解决软件和相关资源问题可以寻找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 教师可以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

第二, 解决资源和软件开发问题。办法是既要动员社会力量, 又要靠广大教师的努力。希望开发商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快研制符合中职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教学的、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资源库 (或积件库) ;也希望我国在教学软件开发中给予互动式学习软件更多的关注, 集中人力开发适合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工具软件;教师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之余可以专门组建制作小组进行自制软件, 共享资源配置使用。教师自制开发的课件, 实用性很强, 教学效果明显。

第三,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 配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开发软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 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等等, 调动学生制作相关软件的信心和热情, 教师在学生进行甘肃导游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 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模仿与记忆。

利用这3种渠道建设的资源库的质和量都是很高的, 并在不断修改、更新、交流、共享, 使教师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实用、快捷, 从而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兴趣、积极性都得到提升, 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因而资源丰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条件。

2. 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开展信息技术与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实践, 前提是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硬软件设备作支撑。相对充足且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是开展“整合”教学的保障, 而科学合理的硬件装备所建立起来的教室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硬件看起来是一个投入问题, 但没有硬件, “整合”只能“空对空”。目前, 中职教育的经费十分有限, 但我们也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硬件建设的途径和创造条件:学校立足实际购买可行、实用的硬件设备。所购设备不追求高档、不赶时髦;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取得与电脑公司沟通。在不违背公司利益的前提下, 尽量同公司长期合作来争得社会和公司的援助进行硬件建设;学校培养硬件技术过硬的人员, 使学校所有硬件最大限度地运转, 使物尽其用。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 欠缺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当学生的学习环境由封闭式进入开放式, 学习材料的给出也由直线式变为立体式,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性变为自主性时, 学生们的困惑是对离开了教师一板一眼、循序渐进的指导, 完全由自己占据主动的学习方法不太适应, 面对大量的信息无从下手;还有的学生, 认为教师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记住的知识的学习就不是学习, 不适应网络教学环境提供的研究型学习方式。

(2) 大部分学生知识积累少, 影响教学效果

甘肃导游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而信息技术与甘肃导游课程整合也处在起步阶段, 学生对有关甘肃导游课程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 都会影响同学们对该课的学习。

(3) 过分注重信息技术操作, 忽视了整合的最终目的

在开始进行甘肃导游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时, 教学往往比较困难。学生对“整合”课的兴趣虽然很高, 但有的是对计算机本身感兴趣, 有的是对“整合”课感兴趣。无论是哪种动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强于对甘肃导游知识本身。

2. 解决学生方面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1)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要想自如地拿起信息技术这一学习工具去学习, 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可以通过计算机课提高操作水平, 当然, 在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甘肃导游课程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提高水平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这也恰恰是“整合”的基本理念之一。

(2) 解决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

教师要尽量在校园网上建立大容量的信息, 学校应该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资源库, 把有关的图片、声音、动画、教案、习题、课件等分类存放。教师可以尝试着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 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首先教会学生搜索、获取、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 然后布置学习目标、研究任务等, 让学生在网络教室或家中进行自主学习。

(3) 要注重整合的最终目的

甘肃导游课程的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再展开一系列的活动, 为将来择业、实现职业理想做准备。甘肃导游课程的内容地方性强、针对性、时代感强, 灵活性大。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时应把甘肃导游课程的知识融入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 引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 从而增进其学习该课的兴趣。信息技术工具恰是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好帮手。

摘要:信息技术与旅游职业学校甘肃导游课程整合后的教学模式, 以深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 本文主要从教学效果分析、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设备、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信息技术与甘肃导游课程整合的实施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整合,反思,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旅游信息化课程 篇10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旅游英语》课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

1.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不强

在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程整合过程中, 由于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甚至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老师一时措手不及;有的教师认为,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也能培养出人才, 有的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技术, 极少数的教师在教学需要时使用。这表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旅游英语》课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

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技能技巧总体水平偏低

目前, 绝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技术和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 多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利用信息技术上《旅游英语》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还是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时, 并没有将既定的教学目标积极地按教学规律进行教学。

(二) 对策

1. 提高《旅游英语》课教师的信息素养

(1) 学校应引起重视。学校加大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 并把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是否聘用上岗的一个硬指标。

(2) 广大教师利用一切时间加紧学习并实践。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 使《旅游英语》课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的组成部分这种意识;开展观摩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以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原则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 达到信息技术与《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2. 针对《旅游英语》课的特殊性, 进行整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运用

教师掌握《旅游英语》课全书的脉络体系, 把握各章节内容的内在联系, 明确本学科的切入点, 把握课程的特点, 并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整合教学模式并加以运用。

二、软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适当的软件是“整合”的关键性问题, 解决“软件”的开发和设计, 是“整合”教学的重要条件:

(1) 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匮乏影响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

(2) 人机关系处置失当, 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受课件编制形式所限, 课堂常常是课件的呈现时间, 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

解决软件和相关资源问题可以寻找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 教师可以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

第二, 解决资源和软件开发问题。希望开发商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快研制符合中职学校《旅游英语》课教学的、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资源库 (或积件库) ;也希望我国在教学软件开发中给予互动式学习软件更多的关注, 集中人力开发适合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工具软件;教师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许可的情况下或是专门可以组建制作小组进行自制软件, 统一资源配置使用;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学习该课的积极性配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开发软件。

2.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不少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 不能为教师配置适量的电脑及上网条件以供备课之需, 没有硬件, “整合”只能“空对空”。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硬件建设的途径和创造条件:学校立足实际购买可行、实用的硬件设备, 所购设备不追求高档;学校培养硬件技术过硬的人员, 使所有硬件最大限度地运转, 使物尽其用。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欠缺信息素养。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网络教学环境提供的研究型学习方式。

2.大部分学生知识积累少, 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对有关《旅游英语》课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够, 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的学习。

3.过分注重信息技术操作, 忽视了整合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旅游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最终的兴趣点是计算机而非《旅游英语》知识本身。

解决学生方面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1.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可以通过计算机课在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旅游英语》课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提高水平, 这也恰恰是“整合”的基本理念之一。

2.解决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

教师要尽量在校园网上建立大容量的信息, 教会学生搜索、获取、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 然后布置学习目标、研究任务等, 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

上一篇:水土保持分析下一篇:运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