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色彩节奏

2024-06-07

绘画中的色彩节奏(精选五篇)

绘画中的色彩节奏 篇1

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 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 表示画面的节奏感、明暗、虚实、色彩关系等, 节奏感很重要, 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 如音乐快慢激烈缓柔、美术节奏韵律、文学作品铺垫高潮结尾等节奏变化。“色彩是琴键, 眼睛是琴锤, 灵魂是紧绷许多根弦的钢琴, 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只要敲下一个个琴键, 就会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悸动”。这是抽象派艺术大师康定斯基所著的《论艺术里的精神》中的一段文字。钢琴教学与绘画从理论上讲, 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通过优美的节奏与旋律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 而后者则通过富有魅力的线条与色彩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官。人们在评论绘画作品时, 常喜欢用“节奏”、“韵律”这样的词眼。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都是依照自我情感和愿望表达客观事物的, 笔与手、纸之间的节奏感画的是一种心情, 意境在了, 自然就有韵律在里头了, 可见节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是绘画创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 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必要的条件之一。色彩的变化构成一定的时空感和节奏旋律。由于色彩是人们视觉对接收到的光源做出的反应, 并在大脑中产生对象, 那么光就是色彩产生的首要条件, 一切色彩都是光的表现形式。画家将所有接近黄色和火红色的色调称作暖色。暖色调加到暖色调上, 效果增强, 混合时仍保持明亮。暖色调和冷色调混合时, 则强度减弱, 并产生灰暗的效果。冷色调与冷色调混合时, 则保持鲜明。在同一幅画作里, 暖色看起来是近的, 冷色看起来是远的;明亮的东西重于灰暗的东西;暖色显得数量多, 冷色显得数量少。正因为这些特性, 色彩在画面中形成一种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在绘画中使美术作品增加光彩, 给人的印象更强烈、更深刻, 因而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色彩的节奏性

优秀的画作会给人以节奏感, 这个节奏是什么?是通过什么体现的?老师让学生画出听到的音乐, 以此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节奏和韵律。声音是听得见的颜色, 颜色是可见的声音。绘画创作在表达客观现实中能够给予视觉美, 在于它和音乐一样, 在形式上存在节奏和韵律, 即线条和色彩这两大绘画创作手法显示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色彩作为绘画创作的又一创作手法, 节奏感在画面中的运用更变幻莫测的。

节奏要通过绘画体现, 西洋古典绘画中的颜色是千变万化的, 光线的变化导致物体色彩的变化, 物体的色彩是固有颜色和环境颜色的综合体。莫奈在《撑阳伞的女人》这幅作品中为了表现物体光色的绚丽, 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 有些颜色不再调配, 而是黄、蓝并列, 时而重叠, 并把黄和绿、蓝和橙色互补对比, 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女人身后的天空如同水一般透明多变, 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洒到女人的衣裙上, 微风扬起的裙袂上有蓝天的色彩、女子脚边墨绿的草与淡黄的花朵。画面中的色彩安排构成了画面的节奏律动, 让人们觉得画面起伏生动。当周围事物的色彩反衬在女子的裙子上袖肘上时, 女子脚下顺着微风倾斜的花草如活了一般, 仿佛可以闻到泥土与花草混合的清新气味。

追求自身的艺术语言, 是一切真正艺术应具备的基本性质, 离开了它, 艺术就丧失了意义。节奏是客观世界万物生存运动变化发展的一种普遍规律, 普遍存在于绘画中, 它从“自在之物”变成“自为之物”, 被艺术家有意识地控制与创造。正如塞尚所说的:“绘画是一种光学。这门艺术的内容基本上存在于我们眼睛的思维里。”节奏在绘画创作中是画家心性的自然流露, 一件绘画作品问世的成功与否在于画家是否善于调节画面的节奏, 利用线条和色彩的自由铺设而作用于画面, 使其富有生命意义, 从而表达自己对美的一种认识与追求。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对象的色彩关系和由色彩产生的明暗关系, 关注其光源色、环境色的相互作用。绘画创作建立在模仿自然、接近真实的认识上, 力求表现出自然真实的光、影、色, 而这些现象的表达离不开对色彩节奏的理解与运用。色彩的魅力在于它一方面能和人的情感相对应。另一方面在明度、纯度、形状、色相的面积等因素的变化上体现某种秩序感, 从而使画面充满节奏感。

三、在绘画中怎么形成韵律节奏

在绘画创作中为了追求强烈的节奏感, 可以将色平面按强、弱、中进行任意排序组合, 利用不同的变化形式, 或渐变, 或反复, 或自由铺设满足画面的需要, 削弱或加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调节画面的节奏, 让色彩的节奏在画面中得到充分表达, 产生多种感觉对比, 从而形成富有生机的节奏感。正是对绘画色彩的这种理解, 西方人自然要排除绘画的情节性而追求音乐性。色调的运动感包括由纯色与其补色并置产生的节奏感, 以及由色彩的进退、冷暖在画面中形成的节奏感。

色彩节奏是一个有明显特征的时间和运动, 可以感知规律反复变化的强度和长度。通过色彩的聚散、反复、重叠、转换等, 形成有节奏和美感的颜色变化。一般有三种形式。

1. 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等形式的不断重复, 体现有规律、有秩序的美感。

2. 颜色渐变的节奏, 根据色彩的明度形成渐变的规律。另外, 渐变的规律还能按照纯度、色相、明度、冷暖、补色、面积、综合等多种形式进行。

3. 多元性的节奏, 由多种简单重复性节奏组成, 它们在运动中的急缓、起伏受到一定规律的约束, 可称为较复杂的韵律性节奏。其特点是色彩运动感很强, 层次非常丰富, 形式起伏多变。但如果处理、运用不当, 就会出现脏脏的杂乱效果。

当把上面说的三种形式都做到的时候, 就形成了很多不同性质的对比, 把这些对比整体安排在画面中, 使这些对比、互衬共同遵循一个规律排列、协调起来, 便形成了韵律节奏。在作画时, 要限制背景中的一切细节, 因为它们只会碍事, 宜少画, 以大块面为主, 我们在最初接触水粉静物写生时, 一般会先考虑画面中整体的冷暖布局, 再考虑单个物体明暗面的冷暖布局, 包括每个静物的疏密关系等, 而这些布局使我们掌握了一定规律。比如, 画色彩艳丽的衬布时, 如红、黄要处理得偏冷些, 可以压住衬布, 使之不显眼, 明暗、冷暖、虚实这些对比因素组合排列起来便形成了韵律节奏。

形成韵律节奏的前提是画中的因素必须形成一种对比, 使它们互相映衬,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不能仅仅把画面分为一半暗一半亮, 太死板了些, 毫无韵律可言, 因为这种对比会产生亮点的刺眼效果, 而且这种排列方式过于简单化、规律化了, 就算是蒙德里安的“红、蓝、黄构图”也不会按特定规律安排, 如果在一段音乐中只存在两个音符, 不断重复, 则演奏起来会像急救车、警车的声音之类, 同理, 在绘画中也是如此, 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因此, 特定规律的绘画是没有韵律节奏的, 就像现在在不懂绘画的人当中流行的数字油画一样, 画面由制造商规定好色彩, 像填色游戏般画出来的画又有什么艺术性可言。

在西方绘画中, 强烈的色彩和图形的叠加, 以“静”表现“动”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 通过有节奏的、丰富的彩色图形的排列组合, 给人直接的视觉冲击, 让人们感受到画面强烈的节奏感, 是西方画家绘画时在韵律节奏处理上的共同特点。莫奈的《日出印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 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 交错渗透, 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 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在晨曦中朦胧隐现……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描述外界事物的性能需求, 运用色调、对比等无穷变化和有机组合, 从整体的色彩节奏思路出发, 体现独特而丰富的节奏。

到了现代, 大部分艺术家倡导“中西结合”, 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有林风眠、徐悲鸿、吴冠中等。林的画中有色彩节奏的处理、搭配、组合, 他在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独立意识的绘画时转向了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 在艺术审美观上淡化了中国画讲究了近三千年的传统国画的笔墨观念, 试图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角度切入“现代中国画”。运用中国的笔、墨、色彩搭配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融会中国的线条与“意象”思维意识, 在中国宣纸上表现出一种以光影、线条、颜色、笔墨交错排列、相互搭配、相互融合形成的韵律节奏。

画家画面中的韵律节奏感是运用主观色彩排列的规律和其他艺术形式有意义的排列。韵律节奏的特性受画家个人的一些因素制约。因此, 画家的艺术修养、创意思维和艺术语言运用能力和个人艺术特点都在色彩节奏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多奈尔著.杨红太, 杨鸿晏译.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明主编.解读缤纷的色彩世界——色彩心理.科学出版社, 2007.

绘画中的色彩节奏 篇2

一、节奏及绘画节奏的介绍

究竟什么是節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词都有着与“节奏”相连或相近的意思,比如:“韵律”“势”“气韵”等;而在英语的词义中,“节奏”就叫做“rhythm”“melody”等。节奏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宇宙万物从诞生到毁灭的运转、能量的转换、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钟摆的摆动以及波涛汹涌的海浪等都存在着节奏变化。

从本质上来讲,节奏也就意味着事物的变化,其变化的核心基础在于事物自身的对比,这些对比的次序选择安排就形成了节奏。因此,绘画节奏也就是指在画面中通过造型、明暗、色彩和肌理等画面构成要素,进行变化、对比和次序选择安排而构成的节奏关系。一直以来,人们把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节奏自然存在规律运用到绘画中就构成了绘画的节奏。因此,绘画中的节奏也可以说是人的主观内心世界与客观外物运行相互协调的产物。绘画节奏的产生基础有两个:一是大自然,二是人自身。一幅绘画作品中节奏的真正形成,是由画面中出现的对比、矛盾造成的,而这些对比、矛盾的出现则是由多种造型要素同时或反复的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造成的。

二、中国绘画中肌理节奏的运用

绘画肌理一般指在绘画过程中由使用的绘画表现材料及其对应的绘画表现手法而形成的画面中的特殊组织纹理,一般分为笔绘的肌理与非笔绘的肌理两类。绘画肌理与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一样,也能够通过自身的节奏变化而塑造形体,并且它还具有其他造型要素无可比拟的美学特质,所以其自身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目前,我们依据绘画作品的画面分析,总结出绘画肌理的节奏更多地表现为描绘笔法细腻与豪放的对比及画面上凸凹不平、薄厚不均的对比两种。

中国传统绘画在画面中运用肌理效果的历史悠久。宋代著名画家米芾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画面意境效果,选择摆脱传统毛笔工具的限制,利用其他工具创造新的肌理语言,这是对自身绘画工具要求主动改变的方式。此外,古人也曾尝试洗涤画面,对绘画手段进行改变。不论是对绘画工具还是对绘画手段的改变,都表明,寻找非笔绘营造肌理效果的途径在中国古代早已开始,并且其中的画家也已然掌握到了一些非笔绘肌理节奏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笔绘肌理节奏主要表现出描绘笔法细腻与豪放的对比效果。豪放的笔道节奏强调力度、气势,如曲铁盘丝般的“铁线描”;细腻的笔道节奏讲究火候、精细入微,如“春蚕吐丝”般的“游丝描”。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痕迹其实就是笔绘肌理节奏的表现形式。在南宋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中,随处可见画家对于斧劈皴的使用。画家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墨色渲染处的温润浑厚与苍劲的斧劈皴形成强烈的节奏对比。齐白石作为中国近代的大画家,他的许多大写意花鸟画都采用豪放、苍劲的大笔道背景与小巧精致的小动物形成大反差的节奏对比方法来增添画面的生动性。

中国的传统绘画,对笔绘肌理节奏与非笔绘肌理节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笔绘肌理节奏,多表现出描绘笔法细腻与豪放的对比效果。而非笔绘肌理节奏则受中国传统绘画重“写”轻“制”的观念影响,没有得到更多的运用和重视。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对笔绘肌理节奏的运用,其笔墨痕迹就是笔绘肌理节奏的表现方式。

三、西方绘画中对肌理节奏的运用

扬·凡·爱克作为油画技法的发明者、北欧尼德兰绘画的奠基人,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对笔绘肌理节奏的运用。我们今天熟知的在丹培拉素底子上进行油画颜料罩染的技法就是由凡·爱克创造的。画面上每一层的颜色都透明且稀薄,所以下层的颜色就能够隐约的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微妙的色调变化。凡·爱克的这种薄画法使画面的肌理精致平整,节奏对比也就相对较弱。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几乎都与此相同,画面多呈现出一种精致平整的肌理节奏,有着光亮平整的画面外层。无论是画面的笔法肌理还是颜色层间的厚薄肌理在这一时期都含蓄而微妙。鲁本斯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画家,其风格融合了南北欧油画技法,形成暗部透明薄染、亮部厚涂的折中画法。他在画面的暗部用透明的颜色进行薄染,能使画面的暗部更为稳定,并且能产生更好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而在画面暗部以外的部分,则采用不透明的颜料进行厚涂来塑造形体,以样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性。画面暗部与亮部厚薄不一的表现方式,就造成了画面肌理节奏的起伏变化。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为了让画面形成独特的厚重画风,采用笔杆、手指等一切手段在画布上涂抹颜料,使画面上厚薄不一的颜色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厚重的肌理节奏变化。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莫奈等大师们以灵动跳跃的笔触、生机勃勃的色彩,把大自然中的光影色彩变化都忠实地记录在画布上,以致由此形成的画面肌理节奏变化万千、妙趣横生,给人一种仍旧在生长的未完成感。

纵观西方传统绘画对肌理运用的历史可以看出,西方传统绘画由于自身具有更多的客观制作性,所以其无论是笔绘肌理节奏还是非笔绘肌理节奏都得到了较好的重视与发展。把西方传统绘画的肌理节奏变化与中国做对比,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西方传统绘画表现出厚薄不同、凹凸不平的效果。

四、中西方傳统绘画中肌理节奏的异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中西方传统绘画由于在创作中使用的绘画表现材料以及对应的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二者的绘画肌理节奏也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虽然早在宋代就已开始在画面中运用肌理效果,但受中国传统绘画重“写”轻“制”的观念影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肌理节奏更多地表现为笔绘肌理节奏,并且这些笔绘肌理节奏的变化则表现为描绘笔法细腻与豪放不同的笔痕墨迹。而西方传统绘画中的肌理节奏变化则更受油画材质的影响,在画面中也更能明显地体现出凹凸不平的特殊艺术效果。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简谈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篇3

所谓色彩, 是指色与彩的统称。色指的是被分解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传至大脑而形成的感觉, 是感觉色和知觉色的结合。彩则是多彩的意思, 很大程度上包含着知觉的要素。色彩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他对人们的大脑形成刺激, 使起对某种存在形式产生共鸣, 展现出对待生活和事物的看法与态度, 他扩大了艺术创作的想象空间, 赋予创作新的灵魂。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和研究的的逐步深入, 形成了新的色彩秩序与色彩价值观。绘画中的色彩, 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如今, 逼真地再现物质的色彩, 表达物质的质感, 已不是绘画中色彩的最终目的, 色彩自身也应该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体现性。在绘画诸要素中, 色彩是最具感情特征的。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是能否体现画面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早期文艺复兴, 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 一代代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的独立看法, 给后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他们的作品, 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 加以逼真细腻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固有颜色, 这些色彩, 通过模糊与鲜明、明亮与阴暗的调子, 在画板上表现出沉着, 安静。达·芬奇则采用极单纯而又丰富的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用一种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来进行创作, 那种天赋色彩, 变形, 阴暗的色彩, 其色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畴, 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 他把他在阴暗的画家中的冥想带到了画布上, 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 作品富有现代精神。

而印象主义画派的画家们对色彩的使用是十分直漏不藏的。即通过明暗来表现立体感, 而用纯色并在很多情况下通过白色来增强纯色的办法来表现其形象, 来体现它的亮色技巧。我们从克劳德·莫奈的《庭院里的女子》中可以看出, 在追求光色效果表现意图的支配下, 传统的形体塑造手法退居其次。还有他的《日出·印象》因其喜爱表现云雾, 日出, 波纹和侧影, 作为描绘对象, 它们时刻都在变化, 要抓住一个特殊景象, 甚至来不及调配颜料, 必须感觉敏锐, 迅速落笔, 主要考虑全面效果, 而少考虑细节。在其绘制的《卢昂大教堂》对实际对象和形体的忽视也趋极端。

如何在绘画中表现色彩, 在本文中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色彩的重要性。

首先是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是触动感情的, 它不仅仅诉诸眼睛, 更能刺激我们所有的感觉。对色彩的感知, 也就是我们每天对生活的体验, 就像感知大自然本身一样, 是一种普遍现象。对色彩的这些感知就会时时伴随着我们, 而与我们对色彩的感知程度无关。因此, 画家就得处理两种具有很大不同的色彩:一种是大自然提供的, 另一种则是艺术所需要的, 亦即感知的色彩和绘画的色彩。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对于我们大家而言, 色彩是某种我们可以体验得到的东西。对于画家来说, 色彩不仅是我们大家所看见的所有那些东西, 而且色彩还不同于眼中色彩在调色板上散步开来的各种颜料, 而在调色板上, 颜料就只是并且只能是色彩而已”。他们通过这些色彩来描绘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 表达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

其次是色彩的形与明暗。被誉为最富激情的荷兰画家梵高他的一生历经坎坷, 虽对生活充满热情, 他的作品《向日葵》, 在他眼里, 向日葵不是平常的植物, 而是太阳之光, 是光和热的象征, 是他内心强烈感情的真实写照, 通过绘画出植物的饱满与生机, 更反映出对生命的理解。最早看梵高的画, 总是觉得奇怪, 他的所有绘画色彩都是疯狂的, 近乎癫狂的涂抹, 大胆的用沉着的冷色或是热烈的色彩, 可表现出来的都是悲伤的黯淡与冰凉。他的构图似乎都是一条一条的, 画面也不是平整的更像是在不同宽度的带子上涂抹, 然后拼贴起来。是用他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它周遭的人、周遭的世界的, 用他那狂放不羁的笔触, 绚丽夺目的色彩表达他的真实感受, 他的绘画热情而奔放。据说他作画时的激情竟达到画笔无法表达情感, 而直接将色彩鲜亮的颜料挤到画布上的地步。

以往古典画家都是在室内描绘暗弱的烛光或灯光, 即使是描绘室外题材的绘画, 也沿袭着室内光的色彩表现原理, 但是从莫奈开始, 他把自然光带进了平面绘画的世界, 让世人大开眼界, 他是第一个将阳光演绎成绘画的人。他不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到的那种方式来作画, 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 他用色大胆, 所描绘的河水, 天空, 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在印象派画家们的眼中, 物体色是时间性、地域性、心情变化的瞬息体现, 在他们的画面中我们看见的是不断变化的光、闪烁的影, 是色彩绘画的充分展示。印象派是现代绘画的起点, 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 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 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

再次是色彩的整体性。大都市里的日常生活随着网络与信息的膨胀而不断变化。现实与虚拟的景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为了生活, 我们不得不与他人打交道, 不得不使用各种掩饰伪装的手段, 每一刻我们都在重塑现实。原始的自然状态环境脆弱、稀有, 但也正因如此显得珍贵无比。由此人们萌发出对天然和现代生活中自然气息的无限憧憬在设计与时尚领域。设计精良的作品不仅受到同行业的紧密关注, 同时也在相互影响。尽善尽美的表现, 单个物体的独特性的相互作用, 二者共同营造出一种强烈不同的氛围。就像现实与幻象, 传统与创新, 实用主义与思想主义, 彩色与灰白各个主题与灵感的来源都强调对立与对比。

色彩同样也是两两相对, 相互影响的。我们一直认为色彩在虚拟的世界中不断改变, 色彩已超越了现实中的普通外表, 梦幻般无比活跃起来, 未来感强烈。它们可以将感情形象化, 将梦想现实化, 还可以为美好憧憬插上腾飞的翅膀。色彩在灯光的照射下可显示多种变化。虚拟世界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状态的认识。抽象、超现实的像素技术成了都市生活的一种象征。屏幕和投影展现出多变的色彩, 半透明的表象也具有了一定的物质性。内部的光源使其明暗多变, 抽象的形状配以清晰的几何浮动形式使其虚幻性更加突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近代绘画的开端, 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 把明暗, 透视, 解剖等知识科学的运用到造型艺术中, 那么, 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 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 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 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 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学写生色彩学。以上所述, 以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物体本身并没有某种固定不变的色彩, 形成物体色的主义因素取决于光照及物体对光照的吸收, 反射, 透视现象, 另外, 决定物体性质的还有物体的分子结构, 物体的性质, 光线的性质, 物体表面特征, 观者当时的兴情因素等, 但光源色是决定物体色形成的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刍议现代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表达 篇4

关键词:现代色彩;绘画;艺术表达

色彩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色彩的发展和演变成就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演变,绘画艺术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时代,而且中西方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和风格不尽相同,绘画实现了情感表达和艺术表达的有效结合,而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发展和进步上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1 色彩的发展与演变

色彩是从光的条件和环境下出现的,只有在有光的条件和环境下才会出现五彩斑斓的色彩。色彩能够刺激人的视觉感觉,不同的色彩能够对人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那么色彩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呢?

1.1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为我们地球提供光明的是太阳,太阳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彩和色彩,因为太阳的光亮的存在,地球上的人类的生活才能够正常进行。

1.2 原始社会的色彩和光亮是比较浑浊的,人们对于色彩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色彩在当时并非一种艺术活动,而是生命自然的颜色和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认识色彩,但是色彩并没有在这段时期达到统一,人类的本能就是对周围的环境有比较敏感的感知能力,色彩就这样被人们发现,并且给予浑浊的定义。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色彩的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色彩在人类的生活中呈现比较和谐,其存在的形式也不再只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人们也发现色彩能够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已经开始有选择地选择环境、色彩和生活的条件,表现出整体性。再后来,人们发现色彩能够形成图画,还能够当做一种装饰,不再只是自然的颜色。色彩对人们的精神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不再是色彩浑浊的世界,而是有秩序的色彩环境。

1.3 人类社会文明时期,色彩已经作为一种智慧的结晶,人们已经形成色彩的思维。而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使得色彩在美术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在艺术上的表达也越来越灵活,渐渐成为表现人的个性的一种形式。

1.4 随着色彩的多样化,中西方的交流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色彩在中西方的表现艺术手法和风格都很不同,而且在情感上都有很强的差异性,西方更注重自由,而中方更注重实体。

2 情感与色彩双向关系

没有情感的色彩是不能够引发人的共鸣的,色彩的应用是为了情感的表达和释放,色彩能够表达人的某种情感,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表达是因人而异的,是因为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2.1 情感与色彩能够产生共鸣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而色彩却是大千世界中共同所有的,色彩的出现因为人的情感不同而不同,比如说人看到绿色就会想到春天,看到黄色就会想到秋天。色彩是因为人的情感产生差异性的,而人的情感也是因为色彩才出现差异的。彩能够帮助人释放情感,能够帮助人表达情感,从而对人的感觉、感知和想象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人类灵感的源泉。

2.2 色彩与情感完美结合

色彩能够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世界,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释放,人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性格都能够实现共鸣,色彩与情感能够产生共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历史演变和社会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的,一些颜色会给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红色代表热情似火,褐色代表庄严肃穆。在绘画艺术表达中,色彩一般都是人们能够读懂的,绘画艺术也就变得情感化和人性化。

3 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表达

色彩来源于大自然,也来源于人们的想象,由一开始色彩仅仅是社会生命中的一部分,变成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色彩能够表达一种艺术和精神世界,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文化的象征。

3.1 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扮演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天空的颜色是蓝白交接的,而在绘画中,天空因为绘画技巧和风格多样化展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色彩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不是来源于绘画能够有多完美,而是是否能够被人所欣赏和接受,是否衬得上是一种艺术。

3.2 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是一种保护,不管是黑白两种保护色还是五彩斑斓的颜色,都能够对绘画艺术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进行花园的临摹中,绘画艺术赋予大自然的色彩是靠多种色彩重叠起来的。绘画艺术就是由色彩构成的,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决于色彩的搭配和协调,取决于色彩是否和谐或者是符合人的审美情趣,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前景非常广阔,而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4 结语

绘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表现形式和风格是不同的,色彩在绘画艺术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自然顏色变成现在的带有强烈情感的颜色,这些都是绘画艺术的进步,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艺术表达呈现多样化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邓福星,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9.

[2] 库克.西洋名画家绘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张咏梅.略论色彩与情感[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03.06.

[4] 邓福星,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北京: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0.

浅析光影与色彩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 篇5

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光与色,因此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在西方绘画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鉴赏和评析西方绘画时,光影与色彩也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结合西方绘画的历史来阐述光影与色彩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发展和演变,并就此浅析光影与色彩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

关键词:西方绘画;光影与色彩;表现

方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在绘画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和演变,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在不断的摸索和发展中,西方绘画在技法上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绘画思想和绘画观念的成熟。

一、 西方绘画中对光与色的承启和运用

时代在不断地前进,绘画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今的一些画家追求表现的主题或许不再是光影与色彩,但是在西方绘画中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和研究一直被画家们所追崇,它是伴随着绘画的诞生而出现的。

色彩的运用最早体现在古老的洞窟绘画,人类运用朴素的色调来表达内心情感,颜色简单但不失真实生动,这些绘画大多以赭石色、黑色、棕色为主, 直接绘于石壁上,石壁凹凸的质感使得绘画产生一种强烈的光影效果,这也正是对光影运用的完美诠释,这些偶然的绘画开启了人们对光影和色彩不断的深入了解。 希腊时期的湿壁画在表现上十分细腻,而且由于岩壁的特质,画面色彩经久不衰,是很难得的保存完整的一种古典绘画,其绘画在色彩运用上十分别致,令人赞叹。在《亚历山大镶嵌画》一画中,画面主要描绘了一场战役,绘画场景气势恢宏,磅礴大气,画面在光的照耀下产生了真实的色彩和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与色彩的变化。

古罗马时期的画作,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的绘画精髓。在现存的画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古罗马时期的绘画更接近自然和实体,光影自然柔和,色彩和谐平缓。在人物绘画中,其面部大多细腻,女主人含蓄腼腆, 男主人憨厚老实。暗部颜色透亮, 高光明确具有很强的光感和体积感,这也是对于色彩和光影的巧妙利用。

中世纪的绘画多以黑色、红色和黄色为主色,画面缺少空间立体感,背景也相对虚幻,这样反倒是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中世纪漫长的光色表现后,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已经慢慢地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画作里,其绘画对于光影和色彩的运用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绘画用真实的色彩景物代替了中世纪的虚幻神秘,画家开始接近自然,艺术创作也更贴近真实,画作一般都具有创新意义。在人物绘画中,摒弃了中世纪画面中呆板的缺陷,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形象的画面,同时画面中也表现了自然的光影与色彩完美融合。

17 、18 世纪的画家对于光影的运用已经有了独特的理解,比如绘画大师卡拉瓦乔,光影的运用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 将光影当作是点明中心的一种方式,以此来突出主体,烘托气氛。这样的视觉效果给后来的一些画家带来了很大启示:绘画创作需要集中凝练的视觉效果。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光影集中的表现方法来凸显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正符合人们所关注的一种视觉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光影和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到了19 世纪,画家的绘画理念已与古典绘画大相径庭,此时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已经为大多画家所看重,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绘画, 想要将绘画发展到另一个高度。画家们认识到,色由光生,这使得很多画家开始走出画室,于自然中寻求灵感,用自然之光,寻求科学之色。雷诺阿、毕沙罗等一些印象派画家, 他们经常一起外出写生, 以敏锐的感觉去领略阳光带来的色彩变化。20 世纪,绘画已成多元化的现状, 绘画思想理念和技巧也在不断地臻于完美。

二、光与色在油画艺术中的审美意义

光与色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因素,这样的性质决定了画家充分地认识到在画作中光影表现的重要性,光影与色彩是油画艺术的灵魂,他们表现了油画的形象造型并烘托了画面的氛围,适当而巧妙的光影与色彩的处理在油画作品中能很好地带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正是这一点才使得艺术创作经久不衰。

三、结语

上一篇:再血管化治疗下一篇:测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