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2024-07-27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精选七篇)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篇1

一、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立足于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基本要求, 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 才能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然而教育实际中, 却常常出现班主任自行其事, 未能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殊不知, 班主任严厉之语, 斥责之声, 体罚、变相体罚等做法, 非但不能帮学生, 反而会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 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著名教授叶澜曾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 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班主任就应在教育中采取恰当的措施, 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再辅以方法的引导,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班主任“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所以,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 适当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通常情况下, 班主任对学生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 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 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 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学生外, 大多数学生“智力正常”, 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 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不完全是由于智力的差异。“物极必反”, 教诲过多, 学生会心烦, 效果反而不好, 所以教师教诲要适量。况且, 许多道理不一定具有普遍适应性, 学生本身并没经历过, 难以接受。

二、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新课程强调班主任的职责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使他们在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给他们帮助, 对他们宽容。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经济困难的很多, 班主任在为特困生积极争取助学金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精神状况, 平时多和他们谈谈心。家庭困难的学生一般都有些自闭、不愿意对别人讲自己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除了正面直接引导外, 更应该做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 用注视的眼睛、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集中的注意力、随时作出积极反应的手势体态给他们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像朋友一样关心照顾他们。学生生病、受伤时特别需要有人照顾, 家长不在身边时, 班主任就是家长。高一第二学期上体育课时, 一位同学心脏病发作, 得知此事, 我马上拨打120, 并和学生家长联系, 得知家长赶过来至少要5小时, 时间紧迫, 我立即掏出1000元为其办理入院手续, 要求医院赶快抢救。这件事的处理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是一个依靠, 是信得过的朋友, 学生有事情时能主动和我联系了。在成长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 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 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并和学生一起分析, 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 甚至不犯错误。也就是说, 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班主任都不能让自己对某一学生产生偏见, 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帮助他转变与进步。

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

(1) 要真诚地待人。任何感情都讲究真诚, 如果感情失去真诚, 那就不是感情了。真诚地去对待你的同学, 那么你的同学就会真诚地对待你, 那么这段友情就可以继续下去。

(2) 要学会互相帮助。积极帮助同学能够使班主任在集体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当同学处于困难之中的时候, 我们应该伸出友爱之手, 主动地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即使无法帮助解决, 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同学对自己困难或痛苦的诉说, 这也是帮助。因为外界的困难是暂时的, 内心的痛苦却是长久的。有人说, 一个人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别人, 那么他的痛苦就只剩下原来的二分之一了。那些整天只知道埋头学习, 以各种借口拒绝同学的求助, 把同学的帮助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负担或是觉得浪费自己时间的人, 他们在同学中就会慢慢地受冷落, 他们拒绝帮助同学, 结果也得不到大家的帮助。

(3) 要学会忍让。班主任应力求避免矛盾发生,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然, 忍让并不是懦弱, 有些时候还是要适当地学会保护自己。

四、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室友之间的关系

学生生活中有时会由于彼此之间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 致使生活在同一寝室中的同学感觉特别别扭。有的同学被室友孤立, 感到很苦恼:“可能是我不大注意自己说话方式。我感到大家开始用讽刺的口吻跟我说话, 只要一回寝室就觉得没什么意思, 怕说错话引起更大的麻烦。”而那些生活在对立面的同学也难过:“其实, 我觉得那位同学也不是一无是处, 但大家都不理睬她, 我若主动与她好, 肯定也会造成那样的结果, 不被大家所理睬。”还有一部分同学, 即使没有这种情况, 也觉得在寝室不是很开心:“我们寝室关系还可以, 没有争吵, 但大家都很客气, 没有什么话好说, 觉得挺郁闷的。”这可能是高一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视这一问题, 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寝室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如自己生活习性是否给他人带来不便?自己言行是否得当?若有不妥的地方, 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采用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争取与同学多沟通、多交流, 不要因为彼此间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 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 多参与群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引导学生要学会心胸宽广、海纳百川, 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 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对一些平时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 不要太耿耿于怀, 该忘的忘, 该原谅的原谅, 该和解时和解, 不要太放在心上。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 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真诚待人, 做到心中有别人。让学生明白只有播种真诚, 展现真实的自我, 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你袒露真诚, 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心中有别人, 就是别人的需求值得自己关注, 别人的痛苦值得自己同情, 别人的特长值得自己学习, 别人的困难值得自己帮助, 我们并不是为了搞好关系才这么做。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 学会欣赏、赞美他人, 每天至少说一句让人感觉舒服的话, 比如“你真棒!”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扬者带来快乐, 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 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 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

五、班主任要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其他同学相处

有的成绩优秀的同学, 考试测验总是名列前茅, 但他们有时却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却不像学习那样一帆风顺。刚结识的朋友没多久就疏远了, 一些心直口快的同学一有机会就讽刺他两句, 于是这些同学开始觉得在班内有些孤独了, 可他又并没存心得罪大家。那么是不是同学们嫉妒他的学习超过了自己呢?陷入这种困境的同学要想改善人际关系, 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 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当然, 并不是所有学习好的同学人际关系都不好, 事实上, 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人际关系是很不错的。学习好这一条件, 可以用来维系更好的人际关系, 也可能成为得罪同学的一个误区, 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同学的态度。也就是说, 注意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 才是搞好人际关系的积极办法。班主任要引导成绩优秀的同学谨防自傲误区。有一些学习好的同学常常表现出一种优越感, 看得起自己, 瞧不起别人, 跌入了自傲误区, 在自己和同学之间人为设立一个障碍。骄傲者难以容人, 别人也不愿与骄傲者相处。因此, 学习好的同学一定要防止自傲情绪产生, 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班主任要告诉成绩优秀的同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学海无涯, 永无止境, 千万不可满足于现有的学习成绩并以此为资本轻视别人。要向鲁迅先生学习, 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 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评价。”还要告诉成绩优秀的同学:“要积极帮助同学。”学习好的同学在培养良好人际关系中, 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就是可以用自己的学习之长帮助同学。积极帮助同学是很多优秀学生在集体中有较高威信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有的同学却不乐于助人, 只知埋头学习, 以种种借口拒绝人家的求助, 他们把帮助同学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负担, 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就把自己的有利条件变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利因素。在集体中, 拒绝帮助别人的同学, 自己也得不到大家的帮助。班主任不能让成绩优秀的同学成为“单干户”, 而要使他们形成助人利己的思想认识, 积极帮助同学, 以求共同进步。

六、班主任要创设宽松、融洽、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 对学生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一进教室就拿出书来看, 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 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其他陆续来的同学会受到前面同学的影响, 从别人的行为中受到一种暗示, 这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 要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康的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在班级里树立正气, 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和行动;对好人好事及时宣扬, 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受欢迎的, 什么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最后, 还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实现学生与环境的和谐。例如, 把班级规定改为班级公约, 组织学生给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想点子、出主意。把班级工作量化, 做到班级事务事事有人做、件件有人管, 增强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中来。这样, 师生共同创造了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在温暖的班集体里, 学习是愉快而幸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师范教育, 2002 (10) .

[2]毕鹤霞.教师.教学.学生——新课程改革新变化之我见.教书育人, 2005 (S6) .

[3]张延权主编.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1.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篇2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指南针,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良好的习惯。鲁迅先生从小就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叮嘱自己珍惜时间;司马光从小勤奋刻苦,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播种一种习惯就是播种成功的种子。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是学习方面首先应着力培养的习惯之一。

对于儿童来说,生下来就热爱阅读的儿童很少,他不会因为认识到阅读很重要而去阅读。热爱阅读的儿童一般都来自于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一个简易的书架,一些精美的图书,一个温馨的角落,一句读书的格言,一群读书的伴侣。一个真正重视儿童阅读的老师,应该给孩子营造最好的阅读环境。在良好的读书环境中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好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1.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面对茫茫书海,孩子们需要有人指点航向,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能吸引学生的课外书籍。

一位诗人说: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有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我从大量的资料中精心挑选,并经过阅读实践制定五、六年级不同的阅读推荐书目,初步形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体系。

在共读时我选择了以成长为主题的一些书:《绿野仙踪》《夏洛的网》、《马小跳》、《草房子》、《青铜葵花》、《爱心树》、《窗边的小豆豆》。让孩子们可以从中寻找“自我”, 让学生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烦恼与困惑,体验成长。

2.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1)学生制定简单的个人读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至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2 )教师给足学生时间,从中品味阅读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校里我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确保每天在校有1个小时的整班共读时间,每周根据阅读进度及时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自小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读故事,孩子都是在听故事中进入梦乡的。有人说,孩子能认字了,家长就不必再读了。否也,只要是在学习阶段,或与家长协商,在家请家长负责讲;或尽量挤课堂时间,每天上课前就念五分钟。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读一些短小精炼的美文或哲理文,及时听听孩子读后的感受。在每周的两节阅读课上,还会选择一本书,讲述最精彩的故事段落,调动孩子在听后就有立刻想去读这本书的冲动。

(3)家长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的语言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理念,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才不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师使用“亲子读书交流卡”,对 “亲子共读活动” 进行指导,家校及时沟通;同时教师还有效地利用班级博客这一平台,与家长交换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交谈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以读书活动三步曲引领学生阅读

(1)以推荐课引领学生的阅读期待。

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我在带领学生读一本新书之前都要精心制作PPT课件,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或赏析精彩的段落,或读一读书的前言,或介绍书评,或整体介绍这本书。使学生在阅读前就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产生阅读期待。

一般是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教师精选作品中最能展现作者创作主旨与表现风格,或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代表性片段,大声朗读或讲述,不断地预设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所选择的片段与片段之间,话题的连接也很重要。它就像一条线要把一串串零散的珠子串联起来,让故事完整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孩子们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推荐课还可以简介作品要点、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了解。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阅读中要关注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读书方法,若是外国文学,还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渗透其中,为阅读做好准备。

(2)以读书交流会形式促进阅读。

在班级开展的读书交流会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读完整本书,再组织全班交流。一般第一遍阅读是浅阅读,是不带任何问题,全身心地沉浸于故事情节的阅读。第二遍阅读是深层阅读,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学习单下发需要对书做一个回顾,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对整本书进行交流,在阅读的讨论中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课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教学形式表现为班级读书交流会。

高年级的读书交流会侧重于理性,既需要读进去,体悟文字内涵,还需要走出来,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因此高年级的交流课可能没有以往热闹,而多了一份冷静的思考,多了一些精神的关照。话题的设计应能展现一种思考的张力。

(3)以丰富的活动延伸课外

由整本书展开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在创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成立”亲子共读”社团,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 “经典朗诵会”“读后感汇报”“读书成果展” “星期日阅读沙龙”等一系列主题队会活动,并创办班级了“小蓓蕾”报。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阅读能我们明白事理,增强能力;阅读能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爱上阅读吧!相信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受益无穷的!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篇3

【关键词】了解学生 尊重爱护 和谐竞争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01-03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不良情绪不仅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伤害身体健康,影响智力的发育,妨害人的健康发展,而和谐的环境则是良好情绪的保证,我们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则必须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是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1 多问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2 巧谈

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3 善观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老师应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对待“后进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待“优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

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建立一种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都是很有思想的年轻人,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被理解,作为班主任更应尊重、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班级管理中,你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喝彩声。在课堂上,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老师讲课精神抖擞,生动有趣,老师的良好情绪又会感染学生,学生再感染老师,就这样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境界。在课外,教师应多与学生谈心,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请科任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如组织有趣的晚会,开展知识抢答赛,组织春游、秋游。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合作心理,使学生更加热爱教师,教师更感到学生的可爱,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帮、互学、互谅,假若同学之间时常发生小摩擦的话,那不但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直接干扰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应经常利用班会及其它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心理。如:在班级成立学习小组,要求他们互帮、互学、互相检查、督促,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信任,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班级学生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更有爱心,更有创造力,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心理、智育、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代社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教育要面向社会,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向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有了这种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和参与竞争,才能形成竞争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才能在面临或投入竞争时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提高效率。竞争意识要在反复的竞争实践中才能形成。在竞争中,我们会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但失败能磨练意志,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成功则有利于消除恐惧感,增强自信,增强斗志,强化竞争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失败和成功得到滋味。

一提起竞争,往往会令人生畏。也难怪,竞争产生的负面效应,确常使弱者无法承受。不过,这种消极作用是可以消除的。其最好办法,就是让弱者在竞争中也体验成功。在竞争中,我们要教育学生眼光要远大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不要用“你死我活”的观点看待竞争,就能找到自己竞争目标的正确定位,自然就乐于参与竞争了。我们班有位同学,她的学习成绩老排在最后,但她爱劳动,常做好事。我就通过评选“劳动积极分子”的竞争方式让她也享受成功,体会竞争带来的快乐。由于这样,她不自卑,在学习上始终不放弃努力,时有进步,不乏享受了成功的体验。她在学习竞争中,本来是弱者,但在劳动竞争中她是强者,所以竞争并没伤害她,反而给她带来好处。其原因,就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创造了一种环境,使她也能不断体验成功。

教育是一个整体,家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开拓者,家庭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起的积极教育作用有时比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和家长建立真诚的合作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为此每学期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给家长以信心。利用家长会这个窗口向家长展示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知识水平和教学风貌,让家长对班主任放心;利用家长会,让家长具体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双方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家长关心教育,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社会支持教育,最关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才能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才能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被动局面。指导策略是:在低年级阶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习课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具体到帮助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优秀的班主任是在班级工作中很擅长于利用个别谈心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

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象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中学阶段,一个好的班集体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原因就在于此。

班主任工作过程有欢乐也有忧伤,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成功也有失败。我的一些教训和体会是:(1)班主任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武装充实头脑。要通过充电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2)要用爱心浇灌每一粒神奇的种子。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无论什么环境下,不要吝啬爱的播撒。多付出一份爱,就多一份美好的收获。(3)要尊重家长。对家长要有礼貌,不要因学生问题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难为家长。(4)要理解宽容学生。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不张扬学生的隐私,发现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严。(5)要多表扬少批评。适当的表扬和赞美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尊,修正学生的错误,鼓舞其改过的信心。(6)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埋怨学生难管理,常常是自己方法少;过多的指责环境不顺心,往往助长自己的野蛮,不能去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要求自己去适应环境,班主任适应了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从总体上说,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班主任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探求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哪怕是最先进的技术,也只能对师生关系起支持辅助作用。

To build a good class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Abstract】As the saying goes: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environment on the growth of a person has a subtle effect, study phase,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is the class of collective life, a healthy class environment is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most basic conditions. It plays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 can not be overlooked rol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ells us that “internal factors is the basis of change, external factors are changing conditions and external causes, through internal factors play a role.”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is that students are growing their own needs, but also educators do a good job classes workplace.

构建新课程环境下的和谐班级 篇4

一、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立足于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基本要求, 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 才能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然而教育实际中, 却常常出现班主任自行其事, 未能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殊不知, 班主任严厉之语, 斥责之声, 体罚、变相体罚等做法, 非但不能帮学生, 反而会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 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著名教授叶澜曾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 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班主任就应在教育中采取恰当的措施, 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再辅以方法的引导,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班主任“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所以,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 适当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通常情况下, 班主任对学生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 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 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 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学生外, 大多数学生“智力正常”, 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 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不完全是由于智力的差异。“物极必反”, 教诲过多, 学生会心烦, 效果反而不好, 所以教师教诲要适量。况且, 许多道理不一定具有普遍适应性, 学生本身并没经历过, 难以接受。

二、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新课程强调班主任的职责在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使他们在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给他们帮助, 对他们宽容。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经济困难的很多, 班主任在为特困生积极争取助学金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精神状况, 平时多和他们谈谈心。家庭困难的学生一般都有些自闭、不愿意对别人讲自己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除了正面直接引导外, 更应该做一个良好的倾诉对象, 用注视的眼睛、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集中的注意力、随时作出积极反应的手势体态给他们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像朋友一样关心照顾他们。学生生病、受伤时特别需要有人照顾, 家长不在身边时, 班主任就是家长。高一第二学期上体育课时, 一位同学心脏病发作, 得知此事, 我马上拨打120, 并和学生家长联系, 得知家长赶过来至少要5小时, 时间紧迫, 我立即掏出1000元为其办理入院手续, 要求医院赶快抢救。这件事的处理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是一个依靠, 是信得过的朋友, 学生有事情时能主动和我联系了。在成长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 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 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并和学生一起分析, 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 甚至不犯错误。也就是说, 任何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班主任都不能让自己对某一学生产生偏见, 反而应该满怀信心地帮助他转变与进步。

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

(1) 要真诚地待人。任何感情都讲究真诚, 如果感情失去真诚, 那就不是感情了。真诚地去对待你的同学, 那么你的同学就会真诚地对待你, 那么这段友情就可以继续下去。

(2) 要学会互相帮助。积极帮助同学能够使班主任在集体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当同学处于困难之中的时候, 我们应该伸出友爱之手, 主动地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即使无法帮助解决, 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同学对自己困难或痛苦的诉说, 这也是帮助。因为外界的困难是暂时的, 内心的痛苦却是长久的。有人说, 一个人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别人, 那么他的痛苦就只剩下原来的二分之一了。那些整天只知道埋头学习, 以各种借口拒绝同学的求助, 把同学的帮助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负担或是觉得浪费自己时间的人, 他们在同学中就会慢慢地受冷落, 他们拒绝帮助同学, 结果也得不到大家的帮助。

(3) 要学会忍让。班主任应力求避免矛盾发生, 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然, 忍让并不是懦弱, 有些时候还是要适当地学会保护自己。

四、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室友之间的关系

学生生活中有时会由于彼此之间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 致使生活在同一寝室中的同学感觉特别别扭。有的同学被室友孤立, 感到很苦恼:“可能是我不大注意自己说话方式。我感到大家开始用讽刺的口吻跟我说话, 只要一回寝室就觉得没什么意思, 怕说错话引起更大的麻烦。”而那些生活在对立面的同学也难过:“其实, 我觉得那位同学也不是一无是处, 但大家都不理睬她, 我若主动与她好, 肯定也会造成那样的结果, 不被大家所理睬。”还有一部分同学, 即使没有这种情况, 也觉得在寝室不是很开心:“我们寝室关系还可以, 没有争吵, 但大家都很客气, 没有什么话好说, 觉得挺郁闷的。”这可能是高一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视这一问题, 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寝室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如自己生活习性是否给他人带来不便?自己言行是否得当?若有不妥的地方, 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采用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争取与同学多沟通、多交流, 不要因为彼此间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 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 多参与群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引导学生要学会心胸宽广、海纳百川, 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 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对一些平时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 不要太耿耿于怀, 该忘的忘, 该原谅的原谅, 该和解时和解, 不要太放在心上。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 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真诚待人, 做到心中有别人。让学生明白只有播种真诚, 展现真实的自我, 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你袒露真诚, 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心中有别人, 就是别人的需求值得自己关注, 别人的痛苦值得自己同情, 别人的特长值得自己学习, 别人的困难值得自己帮助, 我们并不是为了搞好关系才这么做。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 学会欣赏、赞美他人, 每天至少说一句让人感觉舒服的话, 比如“你真棒!”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扬者带来快乐, 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 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 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

五、班主任要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其他同学相处

有的成绩优秀的同学, 考试测验总是名列前茅, 但他们有时却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却不像学习那样一帆风顺。刚结识的朋友没多久就疏远了, 一些心直口快的同学一有机会就讽刺他两句, 于是这些同学开始觉得在班内有些孤独了, 可他又并没存心得罪大家。那么是不是同学们嫉妒他的学习超过了自己呢?陷入这种困境的同学要想改善人际关系, 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 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当然, 并不是所有学习好的同学人际关系都不好, 事实上, 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人际关系是很不错的。学习好这一条件, 可以用来维系更好的人际关系, 也可能成为得罪同学的一个误区, 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同学的态度。也就是说, 注意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 才是搞好人际关系的积极办法。班主任要引导成绩优秀的同学谨防自傲误区。有一些学习好的同学常常表现出一种优越感, 看得起自己, 瞧不起别人, 跌入了自傲误区, 在自己和同学之间人为设立一个障碍。骄傲者难以容人, 别人也不愿与骄傲者相处。因此, 学习好的同学一定要防止自傲情绪产生, 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班主任要告诉成绩优秀的同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学海无涯, 永无止境, 千万不可满足于现有的学习成绩并以此为资本轻视别人。要向鲁迅先生学习, 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 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评价。”还要告诉成绩优秀的同学:“要积极帮助同学。”学习好的同学在培养良好人际关系中, 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就是可以用自己的学习之长帮助同学。积极帮助同学是很多优秀学生在集体中有较高威信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有的同学却不乐于助人, 只知埋头学习, 以种种借口拒绝人家的求助, 他们把帮助同学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负担, 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就把自己的有利条件变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利因素。在集体中, 拒绝帮助别人的同学, 自己也得不到大家的帮助。班主任不能让成绩优秀的同学成为“单干户”, 而要使他们形成助人利己的思想认识, 积极帮助同学, 以求共同进步。

六、班主任要创设宽松、融洽、和谐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 对学生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一进教室就拿出书来看, 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 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其他陆续来的同学会受到前面同学的影响, 从别人的行为中受到一种暗示, 这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 要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班风,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康的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在班级里树立正气, 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和行动;对好人好事及时宣扬, 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受欢迎的, 什么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最后, 还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实现学生与环境的和谐。例如, 把班级规定改为班级公约, 组织学生给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想点子、出主意。把班级工作量化, 做到班级事务事事有人做、件件有人管, 增强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中来。这样, 师生共同创造了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在温暖的班集体里, 学习是愉快而幸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师范教育, 2002 (10) .

[2]毕鹤霞.教师·教学·学生——新课程改革新变化之我见.教书育人, 2005 (S6) .

[3]张延权主编.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1.

浅析幼儿阅读教育环境的构建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资源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如果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优美、具有教育性的环境便能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区域,丰富幼儿的活动便十分必要。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在我国各地教育资源不均的状态下,我们很难有统一定论,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知,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首先,学校要保障可以提供大量的图书等资源,教育环境基础相对较好,那么接下来教师又该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

1.利用群体环境激发竞争意识。幼儿虽然接触社会不多,但其心理已经对竞争有了初步的认识,阅读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是一个人安静的进行的事件,但对于好动不安的孩子,阅读则显得过于“安静”,多动且注意力集中能力差的孩子难以长时间进行这一活动。此时教师利用幼儿园或学校这一个有一群孩子的环境,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不仅能使其更专注阅读书籍,更能锻炼其“竞争能力”,引导其进行良性竞争。例如,将幼儿分小组进行阅读比赛,比比谁可以背出更多的诗词或者找出书中图片的更多不同之处,让幼儿将阅读带入一种竞争状态,而避开了阅读的乏味感。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一步教师选定三本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如《少儿百科》、《成语故事大全》、《十万个为什么》,并将孩子们分成三个人一组,再给每小组的学生都布置阅读这三本不同图书的任务,以此保证每一小组内的学生都读到不同的读物,但小组与小组之间读到的是这三本书;接下来给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并提示他们老师会从中提问并简单的介绍问题;等学生读完老师要求的章节后,老师要求读《成语故事大全》的所有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并根据回答正确的数目给予积分,依此类推。这样,为幼儿指明阅读方向和方法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帮助其集中注意力。

2.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激发其兴趣:初看之下,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与阅读关系不大,但正如我们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利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就要求老师为孩子创设这种多维的立体的学习环境。譬如幼儿阅读童话的时候,会很好奇书中所运用的拟声词在真实社会中是怎样的,如《咕咚》这一小文章,整篇都围绕“咕咚”这一奇怪的声音给森林动物带来的慌乱,如果不让幼儿知道咕咚是怎样一种声音,那么,对于理解力尚浅显的他们,这篇妙趣横生的小文就不能带给他们什么阅读的享受,更何况,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早已远离山林,更无法体会文中的情景,那么此时教师便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用水和皮球等物体模拟咕咚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其他乐器,对比“咕咚”声与其他声音的差别,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动物会如此慌乱。也可以给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再如幼儿阅读的童话故事有很强的画面感,虽然很多图书都有配图,但所表现出来的都离幼儿生活较远,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读书后凭想象力将故事画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身边,加深幼儿阅读印象和兴趣,也能对其智力进行开发。

开展各类活动:幼儿天性好动,呆板的教学往往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需要趣味性的活动来辅助平时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文体活动的结合,万不可只偏重幼儿阅读而忽视体育活动,一味的阅读也会让幼儿产生乏味感,切记文体结合。

二、积极与幼儿家长配合

我国当代幼儿现状是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幼儿,但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又担任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读书是不仅是为了让幼儿读和明白读了什么,更是帮助其树立早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童话是为了让他们相信爱和善良是永恒的美好,读诗文是为了让他们灵秀,读成语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如何处世、如何做人,而不论读什么,都要让孩子学会去爱。那么,在教师积极营造阅读环境和氛围的同时,一定要家长配合。

教师可以和家长提前沟通好,告诉家长今天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教师要求学生读了什么书,那么幼儿回家后家长可以适当的和孩子探讨书中的人物,故事以及解答孩子的疑问,让孩子和家长多一条沟通的渠道。再如,对于阅读稍有困难的孩子,老师很难顾及的情况下也需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这种轻松自在并且亲切的环境下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四川省的一位老师说过:“孩子就如颗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而老师和父母应如和煦的阳光、甘甜的雨露去温暖、滋润每颗种子,这些种子就能发芽、生根、茁壮成长。”幼儿面临的学习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时,老师说创造的学习环境便显得更为重要,老师应学会整合身边资源和家长配合呵护好祖国的花朵。以上提到的方式仅仅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其实方法还有很多种,需要各位教师共同探讨,用心挖掘。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高萍,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宜城中心幼儿园)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篇6

本活动着手研究的“立体阅读”是把家长、教师一同吸引到阅读儿童文学的大潮中来, 并且把阅读的视角伸向纸质阅读材料的书籍、报刊、杂志, 以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 把阅读的范围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 打造书香共同体。活动倡导的“策略”, 指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 利用策略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二、活动研究的过程

(一) 授之以鱼——培养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英国当代著名的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广泛、如饥似渴、不加选择地阅读是培养辨识力和阅读品味的土壤。”爱上阅读, 有书可读是本活动的第一步。

1.构建阅读体系

(1) 计划体系:

每学期制订《剡山小学“沐浴书香快乐成长”阅读行动计划》,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每学期突出重点。如2010学年第一学期的阅读行动重点是“激发兴趣, 亲近书香”;2010年第二学期为“学习策略有效阅读”;2011年第一学期为“畅游书海 凸显亮点”。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层次的提升、阅读策略的习得逐渐过度到形成本校阅读行动的特色。

(2) 指导体系:

组建“一会”“三室”:“阅读行动”委员会、教师“阅读行动”办公室、学生“阅读行动”办公室、家庭“阅读行动”办公室, 构建“剡山阳光读书活动”网络频道, 学生、教师、家长“读书总动员”。

(3) 评价体系:

“书香小队”、“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先进集体的评比、“阅读之星”、“读书积分卡”等评价体系的建立。

2.开发阅读环境

(1) 编制推荐书目, 保证读物的质量

以学期为单位, 编制《剡山小学推荐书目》, 利用最合适的阅读时间——每个寒暑假前颁布。书目的选择考虑到图画书与文字书、中外作家、文学与科普、经典与时尚的平衡, 大量参考冰心儿童文学奖、纽博瑞、安徒生奖等国内外儿童文学获奖丛书。书目分必读书、选读书、推荐订阅的报刊杂志、影视作品等, 给予学生充分的选书权。

(2) 建立四级书库, 保证有书可读

在市内各大书店如新华书店、国商书屋建立剡山小学“阳光书柜”, 按年级推荐书目整理书柜, 方便学生购买;

充实更新学校图书馆, 由课题指导组成员出面选择购买优秀童书;

建立班级图书角, 各班制订“好书漂流”制度;

建议家长支持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建立家庭小书库。

(3) 开设读书课程, 保证阅读时间

营养早餐:每天早晨到校, 可以自由默读10分钟左右童书, 然后开始早读。提倡老师利用这段时间为学生读5~10分钟的书。

课前吟诵:语文课前2分钟, 开展经典古诗词、儿童诗诵读, 每日更新。

午间阅读:每周二、四中午12:20—12:50, 为规定阅读时间, 语文老师进教室开展班级读书会, 可以持续默读、聊书、讨论、读后感交流等。

家庭阅读:睡前提倡读20分钟“晚安书”, 低年级让家长朗读, 高年级自己阅读。

特色阅读:开设“说时事、谈人生、论生命”课程, 由教导主任、校长亲自担任该课程教师, 每周一次给五、六年级学生开课, 教育学生开阔视野, 把握时代脉搏。

(4) 拓展阅读时空, 增加阅读信息量

时尚的阅读方式不仅需要“纸质阅读”, 更需要用网络阅读、视听阅读等新兴方式来充实、补充。活动提倡学生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有益身心的电视节目, 观看改变自优秀童书的电影作品, 同时上儿童文学网、中国少年雏鹰网、蒲公英儿童阅读推广网、红泥巴村等网站浏览, 并且要求学生订阅适合自己年段的报刊、杂志。

(5) 组织专题活动, 营造阅读氛围大作家进校园

2007年起, 学校已先后邀请台湾童书皇后管家琪、动物小说家沈石溪、胖叔叔董宏猷、科幻作家张之路来校引领阅读。本课题实施以来, 学校有幸邀请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军人物曹文轩来校做了“纯美阅读分享经典”的讲座, “大头儿子妈妈”郑春华、“阳光姐姐”伍美珍相继光临剡山讲座、签名售书, 一次次点燃了孩子们的阅读激情, 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主题活动

“故事大王”比赛、“绘本创作能手”评比、故事接龙比赛、好书漂流、PIRLS阅读测试、读书成果三项评比 (读书卡、读书小报、读后感) 等活动的开展一次次把阅读推向高潮, 爱书的热情持续不退烧。

(二) 授之以渔——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从活动研究初下发的调查表反应出来的数据中, 我们得知:参与调查的2532名学生有1977名在阅读时没有使用方法, 即使选择有方法的学生, 他的方法也无非是摘抄好词好句, 写读后感而已。这说明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但并不一定懂得欣赏文学的方式。一个成熟的读者在与文本活动的时候会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这种策略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时使用的方法和随之学习到的阅读能力。如果只倡导阅读而忽视引领, 这样的阅读只能是说是“重数量 轻质量”的低效阅读。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就是让课外阅读进军课堂, 这一载体就是“班级读书会”, 它的开展能让学生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作中, 逐步发展起阅读能力。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 把学生的阅读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 根据不同的阶段, 利用不同的策略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前, 主要研究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 采用了预测、意见调查表、概念图等方式;阅读中, 研究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如整理、图示、文学地图;阅读后, 研究阅读回应习得的策略, 有范恩图、回应日志、聊书、群文阅读等。

(三) 与书共舞——书香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

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 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家长与孩子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成为儿童读物的第一读者, 这不仅可以随时对孩子的阅读进行监控, 掌握他们的阅读动态及时做出指正, 而且在共读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能让教育实现事半功倍。

1.聆听大师的声音

学校先后邀请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浙师大儿童文学教授方卫平、著名童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对教师、家长进行儿童文学教学专项讲座。派出研究组教师赴扬州参加“亲近母语”组织的儿童文学培训, 赴千岛湖参加首届班级读书会骨干教师研习班。

2.同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大声讲给孩子听”——教师讲述大赛、“我给孩子荐童书”教师荐书比赛、故事接龙比赛, 选择优秀语文教师组成“阅读大使”, 轮流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每年寒暑假颁布亲子共读书目, 每学期邀请家长来校做“客席教师”, 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教师、家长是学生阅读路上的陪伴者、引领者。

“立体阅读”这一模式把参与的对象进一步拓展, 让阅读的内容得到提升, 阅读的空间得到延展, 阅读能力的教学实现可能, 班级读书会中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 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随之提高阅读能力, 利用策略让学生不仅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

摘要:开展立体阅读, 让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参与课外阅读, 培养阅读兴趣, 交给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构建班级阅读环境 篇7

1.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学中己广泛使用。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产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技术, 图、文、声并茂, 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展示单图或多图, 播放音乐、影片、视频, 演示几张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幻灯片等多种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情境设置问题,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然后导入新课。

2. 阅读材料选择

教师在确定了教学主题之后, 接下来就要考虑在网络上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笔者认为, 阅读材料的选择, 首先,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在情感上有主动、积极参与阅读的意愿;其次,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并在深度和广度上应有所拓展, 即选择的材料应该稍高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再次, 应考虑到题材的广泛性, 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题材,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文化视野, 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最后, 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有意识地选择原版的报章杂志、小说等, 给学生提供接触真实材料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 在阅读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工具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如遇到某些生词或难词时, 为学生提供在线词典等电子工具, 可以帮助他们消除阅读中的生词障碍, 使阅读顺利进行。

3. 任务驱动

教师在介绍新课的基础上, 应向学生呈现该节网络环境下英语阅读课所要完成的任务, 并简要说明完成任务的步骤、时间、成果形式及展示方式。在任务驱动下,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 能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还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任务活动可分为教学任务和真实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活动。如, 阅读一段材料后, 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复述大意;或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采访等等, 这些任务都属于教学任务。再如, 让学生亲自做一张节日贺卡, 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国外的笔友, 或让学生以本市的外国留学生为对象, 就某一话题进行访谈等等, 这些则是真实任务。在设计任务活动时, 还宜设计兼顾听、说、写的技能的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任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 任务活动不能过于简单, 否则学生会感觉学习没有挑战性, 但也不能太难, 否则让学生会觉得任务难以达到, 对学习失去信心;任务活动要具有合作性, 学生可以通过俩俩合作或多人合作, 互动讨论, 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任务活动也不能过于繁多。

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力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借助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更为方便、灵活。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利用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等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还可以跨时空展开合作。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有合作、辩论、解决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来选择合适的模式。合作学习策略既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又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5. 巩固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 培养他们把这种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的能力, 即迁移能力, 这也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 教师在巩固迁移这一环节,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合适的迁移策略。一般来讲, 迁移策略有两种:相似迁移和联想迁移。

相似迁移策略就是试图利用事物相似特点达到迁移目的。如, 为加深学生对同类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表达同一概念的短语进行适当归类, 总结概括, 以便今后灵活运用。而联想迁移策略则是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借助原有知识和经验, 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如,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都是联想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师要注意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在遇到相关问题时, 就会诱发出丰富的联想, 产生积极的迁移。

6. 课堂组织和管理

网络环境开放, 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度。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也难免会带有松散性、难控性和不确定性。因此, 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初中生自控能力不强的特征, 教师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适时指导非常必要。教师可以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必要时可“广播”调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到各个小组去巡视, 监督他们的学习情况, 如发现问题, 应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另外,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 由于观点不一致, 学生可能会发生一些意见分歧和冲突, 教师要及时协调。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的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的难度, 安排好每个任务活动大致需要的时间, 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给予学生必要的提醒, 让他们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树立起时间观念,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摘要:网络以其资源性、交互性、即时性、高效性、真实性等优势, 成为了一个满足师生获取各个方面信息需求、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实效的巨大的教学平台。为此, 笔者提出了构建一种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 Press, 1982.

[2].丁丽红.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6.

[3].苗争芝.利用互联网促进真实语言教学〔A].见: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等比重罗哌卡因下一篇:涡轮叶片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