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颜色词

2024-07-22

汉英颜色词(精选九篇)

汉英颜色词 篇1

颜色词有久远的历史, 而且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变化。颜色词不仅体现在颜色的不同, 更表现每个国家的文化特点。英汉颜色词是将英语语言与颜色相结合, 它是基于人类对色彩的了解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掌握, 是英语和汉语词汇发展中的一笔财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 这些文化差异也造就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英汉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颜色词在每种文化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以描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 这就导致人们难以理解英语中的很多表达方式。

二、“红色”在汉语中的含义

中国人喜欢红色, 认为红色代表幸运, 以红色比喻人的词常常是褒义词。中国传统的婚礼常常布置红色装饰,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红色与婚姻有关联, 中国人把促成男女婚姻的人称为“红娘”, 英语翻译为“go between”或“match maker”。“红娘”一词起源较远, 中国传统名著《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侍女名叫红娘, 她促使崔莺莺和张生的终成眷属, 后来民间用“红娘”一词指代促成他人完成美满姻缘的人, 现代常常引申为“为双方牵线搭桥的人或组织”。如果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或不知道《西厢记》, 会误认为“红娘”是一位“穿着红衣服的女子”, 这就大大偏离了“红娘”这一词的本意。“红角儿”不可译为“red corner”, 而应该译为“popular actor or actress”, 表示“受众人喜爱的演员”。在我国古代, 长相貌美的女子常常用“红颜”或者“红粉”来表示, 富足人家的闺房用“红闺”、“红楼”指富贵人家女儿的闺阁。“红颜”可译为“a beautiful girl”或“a pretty face”, “红粉”可译为“a gaily dressed girl”, “红闺”、“红楼”可译成“a lady's room”。在我国的国粹京剧中“红脸”表示英雄或忠诚的人物形象。

三、“红色”在英语中的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 红色是“火”和“血”的颜色, 它象征着暴力、流血、激进、危险等, 是一个贬义词。例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运动;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另外, 在英汉和汉英翻译中, 红色不翻译成red, 涵义上截然不同。如红糖brown sugar, 红茶black tea, 走红运be in a good luck, 红豆love pea, 红利dividend, 彩霞red sky。再比如, 英国著名的翻译家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 由于“red”可能使大家想到“暴力、流血”, 所以采用了小说的曾用名《石头记》, 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

四、“红色”在汉英翻译中的翻译策略

1. 直译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不同国家经历了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过着相似的生活, 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也有相似性, 因此即使是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也有相溶相通性。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着文化差异, 也有社会背景的差异, 但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颜色词都存在一些完全或基本对应的情况, “红色”翻译成“red”, 翻译时直译即可。例如:红旗red flag;脸红:red-faced;红头发red hair。

2. 意译

有些由颜色词组成的合成词或习惯用法有引申含义, 并非字面意思, 这时要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有些带“红”字的汉语词译成英语的“red”并不能表达其原来的含义。例如:“开门红”无法按字面含义用英语进行表达, 只能翻译为“to make a good start”, “红人”翻译为“a popular man”, “红颜”转译成“a pretty face”。

当颜色词有不同的隐涵意义时, 可采用以下两种直译的方法:一种是译为另一种颜色。当汉语和英语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同一意义时, 译为相应颜色更贴切、地道。如:红茶black tea;红糖brown sugar, 眼红green-eyed。另一种是略去颜色词。当该颜色词会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联想, 容易引起错误理解, 只能按照隐涵意义翻译。如:红人the boss’s big favorite follower;红运good luck;紧急警报a red alert;大发脾气see red;官僚作风red tape。

3. 直译和意译的结合使用

在汉语中“红色”常常能表达人的心情, 表达说话者此时此刻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反应, 二者的结合完美地传递了信息。在翻译成英语时, 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只能翻译字面涵义, 会导致误会, 并使读者很迷惑;如果采取意译的方法, 虽然传递了想要表达的信息, 但是没有声情并茂, 失去了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因此应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牛浦送了回来, 卜信气得脸通红……译文:When Niupu came back, he was met by an angry, red-faced Buxin.

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中, 汉语和英语对同一事物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描述, “红色”也毫不例外。这时“红色”即使在概念上也不是完全相等的, 汉语中说成“红”, 但在英语中却说成brown, black或者green等, 因此, 翻译时不能简单地作一对一的直译, 而要作不对等翻译, 否则就会影响原文的色彩, 甚至出现误译或错译。

如:“眼红”是指因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就而产生羡慕和嫉妒, 但是在英语语言中, 表示羡慕、嫉妒的词是green而不是red, 因此汉语的“眼红”译为英文应该是green-eyed而不是red-eyed;“红糖”译为brown sugar而不是red sugar;brown sugar译为“红糖”而不是棕色的糖;“红茶”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red sky指彩霞, 而不是红色的天空。

五、结语

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 颜色词具有巨大的语言魅力。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 也具有很丰富的颜色词。众多的颜色词中隐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感情色彩, 并对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红色”在汉语中的隐涵意义主要包括:喜庆, 大吉大利, 顺利和成功, 青春有活力和健康, 情境旺盛和热闹, 革命和社会主义;“red”在英语中的隐喻主要包括:暴力、流血、残酷、放荡、淫秽, 经济紧张或破败等。本文认为汉英两种语言中“红色”的翻译一般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隐喻意义, 并得体地进行翻译则能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加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互相融合。

综上所述, 汉语和英语中颜色词“红色”和“red”在指代意义、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颜色词作为词汇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即社会文化决定语言, 语言也反映出社会文化, 在英汉互译时既要理解词汇本身的意义, 更要挖掘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做到“动态对等”。

参考文献

[1]陈宏薇.高级汉英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付黎旭.文化翻译策略:从“归化”“异化”到各益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

[3]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4]贾岩, 张艳臣, 史蕊.跨文化翻译教学中本土化身份重构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5]李运兴.汉英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6]马会娟.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7]尚新.英汉时体类型与翻译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汉英颜色词 篇2

关键词: 颜色 象征意义 绿色

大千世界,五颜六色,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世间万物皆有其色。据说,世界上有4000多种颜色,能绘成极为复杂的色谱。汉语和英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英语的基本颜色可分为red(红色)、white(白色)、green(绿色)、yellow(黄色)、black(黑色)、blue(蓝色)、purple(紫色)、brown(棕色)、pink(粉红色)、gray(灰色)和orange(橙色)共十一种,恰好与汉语成语“五颜六色”不谋而合。汉英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大体相同,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影响,汉英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们在表现一定等值性的同时,也常常体现不同甚至是对峙的深层内涵,表现出不同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我们不仅要观察它们本身的概念意义,更要体会它们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语言反映着思想,语言折射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1]。因此,研究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异同对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汉英颜色词中的“绿色”和“GREEN”的一些具体实例的解析进行语义对比,找出其象征意义的对应性和相异之处及隐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阐述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一、“绿色”和“green”象征意义的对应性

由于人类文化共性的作用,以及文化间的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不同民族常常会赋予某一种颜色相同的象征意义[2]。

绿色(green)是草木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寄寓,是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在汉语和英语中,绿色都象征着和平、希望、生机、青春、活力和健康。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那些获得奖章的运动员头戴绿色的橄榄枝花环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提倡绿色奥运(green Olympics),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许多人手系绿丝带,祈福灾区同胞平安。中英文化中有很多对应词汇表达这些象征意义,如: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指农耕专家改良种籽,增进收成的科技运动,绿色食品(green food)是当今各国商家宣传其产品最有号召力的一招,其他的还有如:保护动植物的“绿色和平组织”(green peace),绿化地带(greenbelt),温室(green house),give sb.a green light(“开绿灯”)等。

二、“绿色”和“green”象征意义不对应性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由于各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同一种颜色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象征意义不对应,颜色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

绿色在汉英文化中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表示“义狭”,如:人们把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称为“绿林好汉”,另一方面,绿色又寓指低贱,如:“绿帽子(to be cuckold)”专指那些妻子有外遇的男人;京剧中,绿色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英语中,绿色表示没有经验、不成熟、新鲜、园艺能手、嫉妒等涵义。如:green hand(生手,没有经验),keep ones memory green(永远不忘),green apple(青苹果),green wound(新伤口),green fingers(园艺技能),green with envy(十分嫉妒),green horn(初出茅庐,一窍不通的“外行”。原指早年东欧移民来美的“乡下佬”,刚下船什么都不懂)。另外,由于美元是绿色的,俚语中用green back(绿色背面)指代美钞,因此英语中green还是金钱的象征,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green table(赌桌),Green Party(绿背党,指美国南北战争后以政府发行的纸币为唯一通货的一个政党)等。

三、结语

汉英民族对颜色自然本色的认识和感受大体趋同,但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很大的差异。中国文化讲究“神似”;而西方文化却更重“实”,颜色的象征意义往往比较直接,一般使用客观事物的具体颜色来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多元的,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的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不可能有绝对的语义对应,有的颜色词在两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有很大差别。同时,我们要看到,随着中西两种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民族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愈来愈有一致的看法。“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同的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可能存在差异;也是由于文化的因素,现代各民族对颜色的看法又趋于一致”[3]。我们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汉英颜色词象征意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密切关注中西文化交流对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影响,消除相应的一些文化冲突的消极影响及对颜色词的误解。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4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32.

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篇3

关键词:颜色,文化,对比

自然界中的事物五颜六色。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词加以描述, 使我们的眼前展现一幅美丽多彩的画面。然而, 有的颜色词在人们的心目中会产生特定的含义, 激发特殊的反映, 这就是颜色词的社会内涵。这是因为颜色词不仅仅表示单纯的某一种颜色, 而且与特定的文化有关。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不同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在中西文化中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 这些颜色词的涵义与本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特定的含义。本文将中西方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颜色词对比, 使大家了解中西颜色词在文化上的差异。

(一) 红色

红色是汉民族是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由于太阳和火可以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所以人们至古至今喜欢用红色来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热烈等意义并由此引申出兴旺、发达、顺利、成功、好运、福利、成就等意义。在中西文化中红色和red都与喜庆和庆祝相联系。例如汉语中的红利、红润、红色、大红大紫、红人、红极一时等等。英语中有a red letter day (喜庆的节日) , paint the town red (狂欢) , the red carpet (隆重, 关注欢迎等) 。由红色的顺利、成功、受欢迎、受重用等含义又可以引申为羡慕、嫉妒、等含义。如:红眼、红眼病等。另外红色与感情色彩有关, 如, 汉语中的脸红, 面红耳赤, 英语中的to become red faced/her face turned red (害羞) , see red (气愤) , wave a red flag (发火) , red rag (发火) , red faced (尴尬的) 等均表示气愤或激动。

在中西文化中红色还有“泼辣”的含义, 如形容女性厉害用red pepper (小辣椒) , 中英表达习惯基本相似, 英美人用red表示高温或激情, 如red blooded (精神高涨的) , red heat (赤热状态) 。由于红色能刺激人们兴奋、调动敏感所以红色常常用来表示“紧急、危险”指紧急警报“紧急状态、戒备状态”的含义。

在汉语中, 红色往往象征忠义、勇武、坚毅、坦诚等优良品质, 在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中, 表现尤为突出, 另外红色在汉语中政治色彩较浓如红军、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

在西方文化中red的贬义相对而言多一些如the red light district (红灯区) , running a business in red, (亏本经营) a red month (赤字月) , red tape (繁琐的手术) 。特别是指与革命有关时的含义与红色相差较远, 它往往与暴力有关, 如Red (赤色分子) , Reds under the bed (共产主义分子) , red-handed (正在作案) 等。另外英语中的red有个别特殊的用法。如, red-meat (牛肉) , red-dog (vt.突袭) , red herring (转移注意力者) 。

(二) 黑色

黑色在中国古代象征尊贵、刚毅、严正、铁面无私、神秘等褒义。在中西文化中黑色和black的基本用法均为象征与颜色相似的深沉、肃穆、神秘等含义。in black and white指白纸黑字写的东西 (尤其可以澄清或证明说的话的文字材料) , 也指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黑白分明, 一般而言, 黑色的用法为贬义多, 褒义少, 如汉语中的黑手、黑心、黑户、黑本、黑心、黑货, 给人摸黑等。英语中blacklist指 (黑名单) , black-hearted (黑心的) , a black day (倒霉的日子) , a black spot (不祥之地) , 值得一提的是, 在英语中并非所有与黑字连用的词都是贬义, black有褒义用法, 如in the black常却指好事赢利, a business in the black指赢利的企业, 而a business in the red指亏损的企业。在财政报表上, 亏损数字用红墨水 (red ink) 写, 而赢利数字用黑墨水 (black ink) 写。“to put something in black and white”意思是“写成文字” (to write it down) 。

(三) 白色

在中西文化中, 白色和white都代表纯洁和清白, 白色由于和白云、白雪、白玉、同色。古人常用白色象征高洁、纯洁、明亮、明净、高雅、素雅、纯洁、坦白、光明, 中文的白色有洁白无暇, 清白无辜等意思。英语中white有a white lie指 (善意的谎言) , a white soul (纯洁的心灵) 。但白色与white在中西文化中贬义有所不同之处。在中文中, 白色象征意义有低贱、愚蠢、失败、徒劳等。如我国古代称没有文化地位的人为“白丁”, 称穷人的茅屋为“白屋”, 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打着白旗, 白色也是凶丧的象征, 自古以来, 为死者办丧事称办“白事”。晚辈子女的白服称为“孝服”, 并设白色灵堂。政治上, 白色的意义为极端保守的、反动的、反革命的。

在英语中白色也象征着纯洁、纯真、清白、可靠、公正等含义。A white soul指纯洁的心灵。如果有人说This is very white of you. (你真诚实) 你应感到高兴。white在英语中贬义用法有所不同, 一般指坏东西或令人不满的事情, 如a white elephant (昂贵无用之物) , a white feather (胆小鬼/懦夫) , a white night (不眠之夜) , a white slave (白人妓女尤指找工作而被拐卖到它国做妓女的人) 。另外, 英语中的白色可用来象征虚伪, white sepulchre (白色的坟墓, 指的是伪君子) 。

英语中, white有一些中性联想意义, a white Christmas (下雪的圣诞节, 许多西方国家孩子所向往的) 。a white-collar job (指一定职业或办公室工作) 。a white hope (指一个指望成功或胜利有才能的人) 。

(四) 黄色

在中国传统上, 黄色是汉民族崇尚的颜色——常是皇族有用的颜色, 如黄袍加身等, 汉语中的黄色有时指“失败、不成功”。如“我跟他黄了, 这件事黄了。”汉语中黄色的贬义色彩是外来的, 黄色原无坠落腐化之意, 传到中国后黄色有了反动、色情、淫秽等含义, 因而产生了一批含贬义色彩的词语, 如贩黄、黄色电影、黄色书刊、扫黄、黄色音乐、倒黄等。

英语中yellow贬义色彩来源于美国。十八世纪以来, 美国多用黄色纸印刷出版一些低级趣味的书刊, 称为黄色书刊 (yellow press) , 如Yellow journalism指一种突出丑闻或大肆渲染普通新闻或为了轰动效应甚至歪曲事实的新闻报道。它的贬义含有嫉妒的;猜疑的;胆小的等, 如a yellow belly (胆小的) 。特别注意的是英语中的yellow尽管都可能指色情, 但不能与汉语中的“黄”等同, 如黄色电影应译为obscene film, 黄色书刊应译为filthy publication, 黄色音乐译为vulgar music。另外英语中yellow的确有一些中性用法, 如yellow pages指商店、饭店和机构的电话薄 (书为黄色, 但无汉语的色情隐指黄色之义) 。yellow alert指空袭预备警告, 足球赛中yellow card指黄牌。

因此, 中英文化中黄色与yellow在用法上差异较大应谨慎使用。

(五) 绿色

在中西文化中绿色和green都象征着希望、和平、安全。绿色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颜色。中国人和外国人喜欢把它和春天、自然、青春、活力联系起来。汉语中绿字可以和红字联系起来一同形容年轻男女“红男绿女”、“依红偎翠”, 汉语中的“戴绿帽子”带有中国文化色彩, 指某人之妻在外面和别人私通。由于它的本意指草色, 我们中国人现在很流行把它与食品联系起来。如“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 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品。外国人常把绿色与春天联想一起。green belt (都是周围的绿化地带) , green finger (园丁) 。现在, 人们常把绿色与环保相连如the Green Peace Organization, (绿色和平组织) , green seal (环保标志) 。他们还把“无经验”用“green”表示, 例如green hand (新手) , greener (生手) 。中国人所说的“眼红”正好翻译成“green eyed”, green在他们眼里是“嫉妒”的意思。

(六) 蓝色

在英国, 蓝色和紫色都是与皇室贵族联系在一起。如have blue blood某人出生于皇室a blue-blooded family有着皇室血统的人。Blue Book蓝皮书指的是英国的官方文件。但是, blue film和blue book是下流的, 淫秽的意思。这时blue与指称意义都与中国的黄色就是相似的。中国人喜欢蓝色, 由这一颜色他们常常把它与大海与天空联想在一起。把蓝色与美好的遐想联系在一起。如“蓝色的梦想”指某人幻想的美妙东西。“蓝图”完美的构想等。对于蓝色给我们的美好的幻想和感受英国人也有同样感受。英国人常用它的引申意义, 在英语中blue常指不愉快的心情, 而且很多情况下是忧伤的代名词如形容某人情绪低落, 心情不悦“feel blue”或“look blue”。blue music (指缓慢忧伤的音乐) 。He was blue over his dismissal. (他因被解雇而难过) in a blue mood和having the blue都指难过, 沮丧或忧郁。而中国人喜欢用“灰”字来形容。

(七) 紫色

在中西文化中, 紫色都象征着地位显赫, 如在中国, 紫色是皇权的象征, 北京的故宫曾被称为紫禁城, 还有紫色东来, 是祥瑞的象征, 以及用紫房、紫府等称谓, 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在英语中purple作名词可代表君主和国王, 后派生形容词用法为皇家的, 豪华的, 在西方人眼中purple成了豪华、尊严与权利的象征。另外有purple的词组a purple passage or patch指华而不实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建筑物等。

(八) 结论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七种颜色词可以看出:中西文化赋予颜色词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些象征含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有些颜色词由于文化不同含义相差甚远。因此, 语言学习者要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 这对正确的使用语言和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黄碧容.英汉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及翻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4.12.

[2]简易民.从颜面色词看中西文化的内涵[J].亚洲教育, 2003.4.

[3]郭著章, 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

[4]刘汝荣.试论文化差异与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 2002.2.

汉英颜色词 篇4

摘 要: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进行分析,探究其命名理据。研究发现,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的认知命名理据存在着共性,即主要通过范畴化、隐喻、转喻而来,或者其中两种及以上理据的混合。人们对此类复合词的认知和命名主要通过凸显其作为整体而言所独有的区别性颜色特征(范畴化),或者利用与凸显颜色有关的事物的相似性(隐喻),或者通过凸显其某一身体部位的特殊颜色属性(转喻)来进行命名。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 动物类复合词 命名理据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都依赖于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附着在花鸟山川等事物之上,呈现在人们眼前。而对附着基本颜色词的动物,其命名理据更体现人们对基本颜色词在范畴化认知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刻认识。近十几年来,有不少学者从事命名理据的研究,有对汉英植物命名理据进行对比研究的(任愿媛,2011),有从认知视角对英汉“红”类颜色词的命名理据进行研究的(严凯明,2014),但鲜有人结合认知语言学对含颜色词的动物类复合词作细致的剖析。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探讨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的命名理据。

二、基本颜色词和复合词的界定

美国人Berlin和Kay(1969)对世界上98种语言进行调查研究和文献归纳整理以后,在《基本颜色词:普遍性和演变》中总结出11种基本颜色词,即:white,black,red,reen,yellow,blue,blown,purple,pink,orange,green,gray。也有许多语言学家对汉语基本颜色词做过界定,姚小平(1990)认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有10个,分别为:黑、白、红、黄、绿、蓝、紫、灰、褐、橙;刘云泉(1990)认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是10个,即红、黄、青、绿、白、蓝、灰、紫、褐;詹人凤(1990)则认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有6个,即:黑、白、红、黄、绿、蓝(王依平,2010)。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采纳詹人凤的界定,即汉英基本颜色词分别为黑(black)、白(white)、红(red)、黄(yellow)、绿(green)、蓝(blue)。

关于复合词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2005:507)对汉语复合词的定义是:“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2002:284)中对于英语复合词(compound)的定义是:“noun,adjective,etc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words or parts of words(written as one or more words,or joined by a hyphen).”(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词所构成的名词和形容词等,其书写形式通常为一个或多个单词,或者由连字符连接而成的单词。)

三、汉语“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认知命名理据

Lakoff(1987)认为人类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有四种: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成军,2006:65)。动物名称是人类借助视觉感官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分析、判断,并借助现有的事物进行临摹和命名而来的。我们参照《汉语大词典》(1986)、《现代汉语词典》(2005)、《新时代汉英大词典》(2000)以及CCL语料库,对“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分类。研究发现:这一类汉语复合词多是通过范畴化、隐喻、转喻等认知方法命名的。

(一)范畴化

原型范畴中典型的是基本等级,基本等级体现为范畴成员之间最大的家族相似性。原型也在基本范畴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即基本范畴具有明显的原型成员。人对基本范畴的认识过程靠分析其成员的属性以及对物体模糊的完形感知。而对于个别动物的认知,则是基本范畴的下属范畴,下属范畴是对基本范畴的进一步切分。(赵艳芳,2005:63-65)

在汉语中,许多动物名称都是在一定范畴内,通过附着下属范畴的某个特有属性而命名的。基本颜色词在命名中充当特有属性,帮助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细致区分基本范畴内的事物。这一类动物类复合词的命名构词理据是“基本颜色词+动物类别”,例如“黑鱼、白鼠、红蜘蛛、黄牛、白鹤、白蚁、黑熊、红狐、红蛉、红蟹、黄鳝、黄鼬、黄蜂、黄莺、蓝鲸”,其中“鱼、鼠、蜘蛛、牛、熊、狐、蛉、蟹、鳝、鼬、峰、莺、鲸”是动物的类别,在人们认知过程中属于基本范畴,而“黑、白、红、绿、黄、蓝”这些基本颜色词,作为动物身上的整体颜色属性,通过整体与个体的属性差异,在基本范畴下进一步切割至基本范畴下的下属范畴,是范畴化下细分式的命名方式,即范畴化是在原来动物界“门、纲、木、科、属、种”的基本范畴下,利用其不同的基本颜色属性,在基本范畴下细分出下属范畴的一种命名方式。

(二)隐喻

Lakoff和Johnson(1980)认为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者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已知事物来解释未知事物,或者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已知的事物。(束定芳,2001:30)

在汉语动物名称中,以隐喻为命名理据的“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相对较少,在现有收集到的语料中,仅有“黑寡妇、黄鼠狼、白头翁、红娘鱼、黑脸山魈”等5例,其构词的命名理据分别是“基本颜色词+始源域”(如“黑寡妇”和“黄鼠狼”)“基本颜色词+身体部位+始源域”(如“白头翁”和“黑脸山魈”)“含基本颜色词的始源域+动物类别”(如“红娘鱼”)。“黑寡妇”中的“寡妇”就是其“始源域”,是其对蜘蛛这一“目标域”的映射,其映射焦点在于蜘蛛的雌性在交配后立即咬死雄性配偶这种行为,故名“黑寡妇”。“黄鼠狼”又名黄鼬,《本草纲目》提到:“按《广雅》,鼠狼即鼬也。此物健于搏鼠及离畜,又能制蛇虺。”黄鼠狼介于鼠狼之间,又像鼠又像狼,又非鼠非狼,取名“鼠狼”,是将两个始源域鼠和狼的形体特征映射到“目标域”鼬之上。此外“白头翁”(这里指的是白头翁鸟而不是草本植物白头翁),“白”是基本颜色词,“头”是动物部位,“翁”是其“始源域”,通过人们对于老翁的认知来对这种头部长着白毛的鸟类进行命名。“黑脸山魈”中的“黑”是基本颜色词,“脸”是此类动物的身体部位,“山魈”是其“始源域”,其映射焦点在于此动物外貌特征似鬼怪,人们通过对“始源域”的认知来命名“目标域”。再如“红娘鱼”,这类鱼体色红润,身体苗条,颇有妇女之貌,故以“红娘”为其“始源域”,将其姣好的体形特征映射至这一类“目标域”上。

(三)转喻

转喻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邻性”,用相近或者关联的认知域中的事物,“凸显”并“代替”另一事物(严凯明,2014.3:159)。转喻倾向于用具体的有关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但也有不少用一概念实体代替另一个概念实体的。(曹道根,2007:10,11)

汉语部分动物的名称是通过凸显某些事物的部分来命名的。这些事物往往具有鲜明的特征,容易辨别。一种事物、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这就是突显原则(赵艳芳,2005)。通过突显原则,利用事物突显出来的属性命名,其命名构词理据多为“基本颜色词+身体部位+动物类别”。例如“红尾鸲”,因其经常摆动的红色尾部而得名。再如“红脚鹬”,其构词理据在于其脚部突显的红色以及鹬科动物红脚的肉具有药用价值。此外,还有“白唇鹿、白头雕、白头鹫、白头鸟”等动物名称,其构词都属于这一类转喻命名理据。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转喻理据而得名的动物名称中有一种特别的复合词构成法,为“基本颜色词+身体部位”。如“红骨顶”,因这一鸟类前额有一鲜红色角质额板这一突显属性而得名。总而言之,汉语的转喻命名其实就是在某一基本范畴下,通过利用其最突显的外形特征属性来对下属动物范畴进行命名。

四、英语“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命名理据

我们参照《英汉大词典》(2007)、《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2014)和BNC语料库,对英语“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搜集、整理、归纳和总结。研究发现,英语此类动物类复合词在构词中亦多以范畴化、隐喻和转喻等为其命名理据。

(一)范畴化

英语的一些动物名词的构词也是在一定的范畴下,通过颜色等某一下属范畴特征对动物命名而来的。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基本颜色词作为人们认知世界的某一特性,帮助人们认识并命名这些动物。其复合词的命名理据是“基本颜色词+动物类别”。例如“white admiral,whitefish, blackbird,black bass,black bear,blackfish,black grouse,red deer,red salmon,red snapper,red squirrel,bluebird,blue crane,blue whale”。范畴化是人类思维、感知、行为和言语最基本的能力。范畴化通过对模糊世界的感知,并加以特殊属性来命名事物。基本颜色词在其构词中作为特殊属性,在基本范畴化的前提下,进行范畴化的细分。

(二)隐喻

在英语动物名称中,“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在隐喻映射下命名的也相对不多。其命名理据是“基本颜色词+始源域”,如“black widow”中的“black”是基本颜色词,“widow”就是“始源域”,是其对蜘蛛这一“目标域”的映射,使其焦点投射在蜘蛛的雌性交配后立即咬死雄性配偶这种认知行为上,因此取名为“black widow”。再如“yellow jacket”中的“yellow”是基本颜色词,“jacket”作为“始源域”是对“目标域”的一种映射,是人类认知黄蜂过程中对其身体主要外形特征的一种隐喻映射。此外“bluebottle”中的“blue”是基本颜色词,代表一种苍蝇或水母身体的凸显颜色,而“bottle”作为“始源域”,将瓶子圆乎乎和瓶体透明的形状特征分别映射到“目标域”——这类苍蝇和水母之上。

(三)转喻

在英语动物名称中,“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通过“凸显”“以及”“替代”命名的相对较多。这种转喻构词法通过凸显这些动物的属性,从而达到替代动物的目的。其命名理据是“基本颜色词+身体部位”,这些词都是通过凸显其某一部位的颜色属性来命名的。如:“red back,red wing,bluegill,white-eye,whitehead,whitethroat,redbreast,redshank,bluethroat,yellowlegs,yellowtail,yellow underwing”。这些词有着独有的特征,即其某一身体部位有着凸显的颜色属性,更方便为人们所认知。例如,在“蜘蛛”这一基本范畴中,有很多下属范畴的事物,“red back”这一复合词名称表征了它独有的属性,那就是在所有寡妇蛛里面,它的赤背是最为凸显的,因此以“red back”命名。所以,转喻型命名通过借助凸显属性能帮助人们更好、更细致地认知这个世界。

五、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命名理据的共性与个性

通过上述对比研究,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的命名理据存在共性和差异。在汉英此类复合词中都存在着范畴化、转喻、隐喻等认知命名理据。人们认知并命名物质世界主要是通过基本范畴下的下属范畴的特殊属性来细分,又或者借助始源域投射目标域为其命名,或者通过“凸显”或者“替代”其凸显属性来认知这些名词。在对这些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人们都是从基本范畴出发进而认知下属范畴。这种命名主要依据人们视觉上的冲击来辨别以及认知这些动物。由于客观环境的相似性,人们对汉英语言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比如汉语中的“黑寡妇”与英语中的“black widow”,都以隐喻的方式描述这种蜘蛛。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汉英民族对于相同事物的认知思维存在着共通之处。

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词类命名理据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在人们认知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存在多种思维方式相互掺杂糅合的情况,所以在构词中也存在着范畴化、隐喻和转喻等多种理据混合的情况。如汉语的“白头雕”,既可以说是凸显白头这一属性的转喻命名,又可以说在“雕”的基本范畴下,因白色的头部这一“边缘”家族附着其独特属性,也是在经由范畴化的命名。尤其是转喻和范畴化这两个认知角度,既存在着交错的关系,但又各自有差异。此外,汉语更注重集体化,所以在命名中更注重范畴化,会在词尾加上其基本范畴的词,如“白鹭、黑颈鹤、黄鳝”等。而英语在命名中相对独立,少有范畴化、隐喻、转喻之间的重叠。相对而言,转喻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英语转喻构词相对汉语较多,通过这些动物的凸显属性,通过它们某些身体部位所特有的颜色属性,加以命名。英语相对更注重借用一些突显属性来区分事物,帮助人们认识这个模糊的世界,如“whiteface, whitehead,blackcap”等。

六、结语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英“基本颜色词+名词”动物类复合词进行分析,探究其命名理据,发现主要有三种:范畴化、隐喻和转喻以及其中两种及以上理据的混合。尽管如此,人们对大多数此类复合词的认知以及命名都是通过凸显其作为整体而言所独有的区别性颜色特征(范畴化),或者利用与凸显颜色有关的事物的相似性(隐喻),或者通过凸显其某一身体部位的特殊颜色属性(转喻)来进行命名。由于客观环境的相似性,使得汉英民族对事物的命名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受到不同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以及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英民族在认知物质世界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经宁波大学SRIP项目资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Berlin,B & P.Kay. 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and Evolu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Lakoff,K & M,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曹道根.试论标题的转喻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11.

[4]成军.范畴化及其认知模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65.

[5]李海霞.动物命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6]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7]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84.

[8]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盛超.汉语动物词语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王依平.现代汉语颜色词认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07.

[12]姚小平.基本颜色调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1998,(1):19-28.

[13]严凯民,董银燕,郭泉江.认知视角下英汉“红”类颜色词的命名理据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3):158-160.

[1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汉英颜色词对比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篇5

关键词:汉英,颜色词,对比,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颜色词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而且汉语中颜色词包含了多种文化内涵, 对英语和汉语的颜色词的对比研究是相当有意义的。

二、汉英颜色词文化内涵及比较分析

( 一) “白”和“white”

共同点: 1. 没有生气。“白”如, 苍白; “white”: His face goes white ( 他的脸变苍白了) ; 2. 纯洁。“白”如: 白衣天使等; 西方婚礼上, 新娘穿白纱, 象征纯洁。

不同点: “白”: 1. 不吉利: 白事; 2. 清楚明了: 明白; 3. 贫寒, 没有文化: 白丁、白字; 4. 徒劳: 白忙活; 5. 京剧脸谱中的白脸有阴险狡诈的意思。

“white”: 1. 吉祥、幸运: a white day ( 吉日) ; 2. 没有用的: white elephant ( 大而无用的东西) ; 3. 善意的: white lie ( 善意的谎言) 。

( 二) “黑”和“black”

共同点: 1. 秘密的、见不得光的。“黑”如: 黑钱; “black”如: black money ( 黑钱) ; 2. 凶狠、坏。“黑”如: 下黑手、黑心肠; “black”如: black -hearted ( 罪大恶极) ; 3. 出人意料。“黑”如: 黑马; “black”如: black horse ( 黑马) 。

不同点: “黑”: 京剧脸谱中黑脸有性格严肃、好勇善战的意思。比如: 京剧里的张飞; “black”: 1. 沮丧、低落、不好: a black day ( 倒霉的日子) 、a black dog ( 沮丧) 、black sheep ( 害群之马) ; 2. 盈利: in the black ( 盈利) 。

( 三) “红”和“red”

共同点: 1. 喜庆。“红”如: 大红灯笼; “red”如: red carpet ( 红地毯) ;2. 气愤、恼怒。“红”如: 面红耳赤; “red”如: see red ( 使人发怒) ; 3. 气色好。“红”如: 面色红润; “red”如: as red as rose ( 脸色红润) 。

不同点: “红”: 1. 受人欢迎、重视: 红人、走红; 2. 政治或革命觉悟高:根正苗红、红军; 3. 美丽: 红颜、红袖; 4. 京剧脸谱中红脸有正义、忠诚的意思。比如: 京剧里关羽。

“red”: 1. 血腥, 暴力: red hand ( 刽子手) ; 2. 负债, 亏空: in the red ( 财政赤字) 。

( 四) “黄”和“yellow”

共同点: 1. 有金钱和财富的意思。“黄”如: 黄金地段; “yellow”如:yellow boy ( 金钱) ; 2. 有衰败、疾病的意思。“黄”如: 面黄肌瘦; “yellow”如: yellow blight ( 萎黄病) 。

不同点: “黄”: 1. 权利和尊贵的意思: 黄袍; 2. 吉利: 黄道吉日; 3. 成熟: 麦子黄了; 4. 色情: 黄色小说; 5. 年幼与年老的意思: 黄毛丫头、黄发垂髫。

“yellow”: 1. 警告: yellow card ( 黄牌) ; 2. 卑鄙: yellow dog ( 卑鄙的人) 。

( 五) “蓝”和“blue”

共同点: 1. 体力劳动者。“蓝”如: 蓝领; “blue”如: blue - collar worker ( 蓝领工人) 。

不同点: “蓝”: 1. 用于后人超过前人时, 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 比喻伟大事业的发展前景: 蓝图; 3. 对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 如: “蓝颜知己”。

“blue”: 1. 高贵, 荣誉: blue blood ( 王室血统) ; 2. 悲伤, 忧郁: Blue Monday ( 情绪低落的星期一) ; 3. 下流, 色情: blue movie ( 色情电影) ; 4. 受伤: Beat somebody black and blue ( 遍体鳞伤) 。

三、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 一) 教师方面

1. 进行对比教学

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词的文化寓意也各不相同。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汉语颜色词的文化, 而忽视了学习者母语文化对颜色词的理解, 不仅会降低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在对外汉语颜色词的课堂教学中, 向使用英语学习者讲解颜色词时, 在确认了他们对汉语的颜色词的认识是正确的以后, 可以让他们进行自觉对比, 通过自己感知到汉英颜色词的内在差异性, 印象会更加深刻, 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2. 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 需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颜色词的教学中也不例外,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到课堂外去体验, 如果条件不允许, 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习者进行观赏, 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人对颜色的喜好。

( 二) 教材方面

出版有针对性的教材。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有两方面, 一是指针对词汇文化寓意的专项适用教材, 二是指针对不同国别的教材, 这两类教材都应得到重视。教材中对文化寓意的解释和阐述都应做到有理有据、系统科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 同时兼顾知识点与学习者母语文化的对比。

( 三) 学生方面

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遇到不好理解的具有文化寓意的词汇, 首先标记出来, 积极查找资料, 或与同学讨论, 或向师长请教。掌握知识点后应及时复习, 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改正, 听取教师意见, 不要让错误扩大、产生偏误。此外, 学生要做到主动学习, 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 才能读懂词汇特定的文化寓意和内涵, 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汉英颜色词 篇6

在颜色词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颜色词都列入教学范围,以下将着重讨论“黑”、“白”这两个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两个颜色词除了基本意义外,其派生词中都体现着丰富的义项,这些义项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想要认识并理解这些义项,就必须充分掌握它们的派生词,原因就是出于对掌握留学生对汉语颜色词的认知程度, 以及对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的理解的考虑1。

二、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分析2

(一)汉语颜色词“黑”及其文化内涵

《说文·黑部》3中记载 : “黑 , 火所熏之色也。”许慎提出“黑 ”是会意字 ,其字形是由上半部的窗户和下半部分的“炎”组成的,“炎”代表着火,是燃烧的意思,两部分组成了会意字,意思就是火烧到窗户,留下了烟灰。在以后的岁月中, 经过不断演变,字形越来越像现在的“黑”字字形。

从“黑”字的字源分析,我们不难得知,“黑”最初的本义指烟灰,而不是如今人们理解的纯粹的颜色词。“黑”的语义是在不断变化中逐步演变为纯粹的颜色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黑”的义项是 :

1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呈现的颜色。

2黑暗。

3秘密的,非法的。

4坏;狠毒:~心。

5象征反动:~帮。

6姓。

黑的义项很多,派生词也很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掌握黑的基本义与派生义。如这些词有的由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形成,对其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黑的派生词:黑帮、黑户、黑货、黑马、黑名单、黑幕、黑道、黑店、黑锅、黑钱、黑社会、黑市、黑心、黑暗、黑白。

“黑”之所以被人们赋予憎恶、讨厌、恐惧的感觉 ,与人们自古以来对“黑”的认识有关系。农耕社会中,农业对人们来说是唯一的寄托,当天色黑下来的时候,人们无法继续在田地里耕种,而且那时人们的生存环境很单调,所以只能等着黑暗过去。在黑暗中还要担心野兽的袭击,这就使人们产生了对黑的恐惧感,长久以来就产生了对黑色的厌恶感。所有以上因素,导致在人们心中,“黑”是一个代表消极意义的词。

在当今社会里,人们通常会用黑色代表死亡和失败。正因为对“黑”这种长期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人们忌讳的颜色。当然,“黑”也有“勇猛、深沉、正直”这样积极的象征意义。人们通常会说“黑脸包公”,这是因为相传他皮肤较黑,但是,这里说的“黑”,表面上看来是因为他的肤色黑,实际上是在赞扬他公正廉明的品德。所以现在人们一说到“黑脸包公”,实际上指代那些清廉有作为的官员。因此分析“黑”的内在含义时,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讨论。

(二)英语颜色词“black”及其文化内涵

在西方国家,黑色是丧服的颜色,所以节日时穿黑色是不礼貌的。在14世纪欧洲发生过一场灾难,这场灾难横扫整个英国,死伤无数,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人们称它 为“the Black Death”, 用“black”代表灾难和死亡。同 时他们坚信“black”和恶魔有关 , 背叛者犹大头 上就有“a black apertureabove his head ( 黑色光圈 )”, “Jesus appears in black whentempted by demons. (耶稣被恶魔诱惑时也是以一身黑衣出现的)”,所以西方人认为“black”一定是和邪恶有关的。

“Black art”和“black magic”指恶魔为了蓄意伤害人而拥有的魔力。“A black guard”,“a black hat”指对人很苛刻、很不友善的人。“Black-hearted” (黑心),“black deeds”(做黑事,也就是坏事),“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和“a white lie”相对的“a black lie”指为了伤害某人而故意说的谎言。“Black out”和“black future”都和黑暗有关 , “black out”指因停电而造成的黑暗,也指一个人突然失去知觉,还指因特殊原因不能随便报道某种信息而造成的困境,“black future”指几乎没有希望的未来。

(三)汉语颜色词“白”及其文化内涵

《说文》中有记载 “白 , 西方色也。阴用事 , 物色白”。关于“ 白”的造 字义 , 朱骏声先 生认为“ 白”像太 阳刚升起 时发出的光芒,在“日”上加上一撇“光芒”就成了白。正如古书上记载的 :“锐顶象日 始出地面 ,光耀如尖 锐 ,天色已白 ,故曰白也。”5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看出,“白”是与具体事物有着联系的,最初它并不表示一种颜色。

《现代汉语词典》中“白”的解释是 :

1像霜或雪的颜色, 是物体被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

2光亮;明亮。

3清楚;明白;弄明白。

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如:空白。

5没有效果;徒然。

6无代价;无报偿。

7象征反动。

8指丧事。

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

10姓。

“白”在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不吉利的义项 ,人们通常会把“死亡”、“恐怖”等意思与“白”联系起来。无独有偶,这种不吉利的联想源自于人们长久以来的生活。另一种认为因为发洪水时白浪滔滔,洪水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白”成了一种不祥的预兆6。除了具有贬义的象征色彩之外,白色给人一种纯净、高洁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正面积极的寓意。如人们会用“白衣天使”形容护士,“清清白白、洁白无瑕”都是对人的品格和外貌的正面形容。

(四 )英 语颜色词 “white”及 其文化内涵

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白色的文化内涵都差不多,代表明亮、纯洁和天真。白色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他们的习惯表达上,如“a white witch”是指为别人存善心的 、为别人做 善事的巫婆。 “A white hat”指的是善良的人,“a white sheep”是种比喻手法,指坏人里的好人。“A white magic”指的是好心、善心。白色还有纯洁、清白、无辜的意义,如“white-handed”指的是这个人是诚实的、清白的,“mark one’s name white again”有使人清白、重新为某人获得荣誉之意。

“White”除了有明亮、纯洁和清白、善良 ,公正等意义外 ,还有别的意义,如一整天都觉得很开心很幸运,可以说这天是“awhite day”,或者“a day with a white stone”。和平的、没有流血的战争可以称之为“white war”,a white knight”是指一个人或公司为防止自己被其他公司控制而把自己的钱财全部投入到生意上,“the white moment of life”指的是人生路上成功的一段时期。

三、结语

浅论汉英颜色词的差异和发展趋向 篇7

一、颜色词的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颜色词的构成方式, 将之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 独立构成的颜色词, 这类颜色词可以单独使用, 在前面加定语, 构成另一颜色词。

1. 基本颜色词:

red (红) , orange (橙) , yellow (黄) , green (绿) , purple (紫) , blue (蓝) , black (黑) , brown (褐) , grey (灰) 和white (白) 等纯表颜色的词, 这类词不论是在汉语中, 还是在英语中, 灵活性都极大, 使用频率也很高。

2. 实物颜色词:

olive (橄榄, 淡绿色) , peacock (孔雀, 深蓝色) , fire (火, 火红色) , ink (墨, 墨黑) , claret (葡萄酒, 酒红色) 等。

(二) 组合型颜色词, 这类词由词根颜色词加上修饰性成分构成。

1. 基本颜色词互相组合而形成的颜色词:

一般由两个基本颜色词组合而成, 词序大多约定俗成, 已几近固定。如:red yellow (红黄色) , orange green (橙绿色) , blue black (蓝黑色) , 兰灰色、灰紫色、绿黑色、紫红色等。

2. 颜色词前加定语性修饰成分构成的颜色词:

这些成分以形容词居多, 如dull yellow (浅黄色) , deep blue (深蓝色) , pure white (纯白色) , virgin whiteness (洁白) 等。但也可以是名词, 借用此物来形容颜色, 如apple green (苹果绿) 。

二、颜色词的相通性

从表达客观存在的颜色这一角度分析,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意义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原因的不同, 颜色词的情感功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差异, 我们先来看看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相通的地方。

(一) 对颜色的认知。

虽然汉英语言使用者存在很大的差异, 但对于很多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相似的, 这一点在对颜色词的认知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看一个例子:

gold/golden———金黄色

call black white———颠倒黑白

黄金曾经是流通于世界的硬通货之一, 其颜色代表了金钱和财富, 很容易联想到高贵、光荣、华贵和辉煌。这一点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使用者都有着相当一致的认知, 而后一个词组, 竟然惊人地相似。

(二) 颜色的文化含义。

因为对颜色认知的相同或相似, 导致很多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含义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以红色为例, 红色会与感情色彩联系在一起, 如汉语中的“面红耳赤”、“脸红”等,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感情色彩的用法, 如:wave a red flag (发火) , red faced (尴尬) 等。我们还可以看到, “红色”可以用来形容女性的泼辣, 也可以表示高温或激情, 如:

red pepper———小辣椒 (形容女性)

red hot———红热状态

此外, 现代汉语中的黑色, 多有阴郁、哀伤和非法等文化含义, 如“黑心”、“黑名单”、“黑市”等, 英文词汇black也有对应的用法, 如black list, black heart, black market等。

三、汉英颜色词的差异

(一) 实物颜色词构词来源的差异。

尽管随着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 很多颜色词出现了通用、融合和借用的现象, 但是由于各自生活的环境不同, 各自的实物颜色词仍然有着各自民族的深刻烙印, 很多颜色词不能直接对等翻译。

与基本颜色词不同, 实物颜色词直接从生活中的物品提炼而来, 除了具备直观、生动、具体等特点外, 还带有鲜明的地域差别性。这是由于使用语言的主体所生活的环境不同造成的, 如英语中用lobster (海虾) 表示艳红色, 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表述方法, 而汉语中“珊瑚色 (红色) ”、“蛋清色”在英语中也没有对应的表述方法。

另外, 在汉语中, 实物颜色词只有和“色”组成复合词, 才能描述颜色, 否则就不会发生变化, 不具备表颜色的功能, 如“金色”、“古铜色”“咖啡色”等。

(二) 组合型颜色词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 在组合型颜色词中, 由于英语特殊的构词法, 产生了加-ish/-y/-scent等后缀构词或者由短语表示“微微带……色”的方法。如:greyish, purplish, greeny, violescent, with a tincture of red等。而在汉语中, 则存在“红艳艳”、“绿油油”、“黑乎乎”等“ABB式”增强颜色深度的表述方式。于是在英汉互译时, 很难完全表达这些颜色词的情趣。

(三) 文化内涵差异。

文化背景和风俗等语言外因素存在着差异, 导致诸多内涵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汇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中, green with envy指嫉妒, 而汉语中相应的词汇则为“红眼病”;在英语中, be dressed in black指丧事, 而汉语中一般则用“白喜事”来表示。

四、颜色词差异的趋同性和独立性

邵志洪在《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一文中指出, 在许多场合中, 不单纯是某个颜色词的表层意义在起作用, 而是民族文化深层的有关某种颜色的联系在起作用。由此他归纳造成汉英颜色词使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本身的因素, 英语词义灵活, 汉语词义比较固定;二是语言外的因素, 即包括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在内的文化因素。对邵志洪的观点, 我们深表赞同, 但关于文化因素, 这里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 趋同性。

虽然文化中的所有因素都有可能给颜色词带来不同的含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的发展, 文化本身也在不停变化着。在这些变化中,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大体上是呈现趋同性的。

我们来看看“黑 (black) ”在汉语中的含义变化。

在西方文化中, 尤其是在英语国家里, 黑色一般是贬义的, 且在绘画、文学和电影中, 黑色一般用来渲染死亡和恐怖的气氛。在词汇中的体现, 尤其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

我们再来看看汉语中的“黑色”。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们认为颜色和五行、五方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黑色是五色之一, 对应五行中的水, 代表着北方, 在中国古代, 黑色象征着尊贵、刚毅、铁面无私, 大部分情况是以褒义的形式出现的, 如“玄学”、“黑脸包公”等。但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 尤其是现当代,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 黑色的意义虽然也保留了一部分褒义, 但大多数情况之下则以贬义的形式出现了, 如“黑手”、“黑心”、“黑户”等。

虽然英语中black也有褒义的意思, 如in the black, a business in the black, 但这些与西方的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即红黑不同的墨水分别表示亏损和盈余两种情况,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 使得汉语中有“赤字”一词, 但却没有用黑来表示盈余的说法。

与“黑色 (black) ”的文化含义变化相映照的是, 汉语中的“黄色”也由开始的皇族颜色, 逐渐变成了一个带有贬义文化含义的词汇。

(二) 独立性。

虽然文化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颜色词的意义, 但是有些颜色词因为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不太可能发生文化意义上的变化。

以“绿帽子”为例, 在英语中“green hat”显然没有汉语中妻子不忠的意思。汉语“绿帽子”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较为可信的是李敖在《中国性研究》的《王八一落千丈考》中所提出来的观点, 元朝《元典章》中规定, 妓女的家长及亲属必须裹青头巾, 而青色和绿色极为相近, 到了明朝, 这颜色就逐渐发绿了, 由此各种附会就跟随而来。而中国传统文化中, 男人不可忍的两大事情———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 虽然国际交流日益增多, 但是这种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绿帽子”仍然是中国人痛恨的东西。而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交流之中, 也渐渐理解了汉语中“绿帽子”的文化含义, 在交际过程中, 也慢慢注重这些言语禁忌了。

对比发生变化和仍旧保留其原本文化含义的颜色词,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黑色和黄色, 由褒义到贬义的过程, 似乎和中国制度文化的变迁有着某种暗合;而绿色和红色中那些没有发生变异的颜色词, 似乎和汉民族的某些心理文化始终保持着某种一致。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找到了汉英颜色词的差异, 以及这些差异的变化发展趋向。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这种影响体现在颜色词方面就是大部分具有文化差异的颜色词将会逐渐地趋同于英语, 但部分颜色词仍将保留其独立性, 继续保留汉民族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玉春, 张扬.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J].大众科技, 2009, (6) .

汉英颜色词 篇8

颜色是事物的特点,也是人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它不仅表示客观事物的特征,也被人们广泛使用以表达各种意义。受地理、宗教、民族习俗等影响,颜色词在汉语和英语中代表不同含义。了解二者异同,通过其隐喻意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有助于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错误,有助于不同民族间的交流。

二、汉英基本颜色词词义对比

(一)白色

汉语中与白色相关的词语,有的是实物与白色复合,有的是颜色与白色复合,如白蒙蒙、白绒绒、斑白、惨白、苍白、乳白、雪白、银白、莲花白、梅花白等。白色的意义在汉英中基本一致,都表示简洁、纯洁,由此产生清白、无暇之义。白色在英语中为“white”。在西方国家,人们纪念上帝时用白色表示忠诚;结婚时白色婚纱表示爱情的圣洁。白色在世界范围内都表示纯洁、洁净,如美国白宫,英国白厅,天使白色的衣裙。白色引申出“清白”“无辜”之意,实际与颜色并无关系,如岳飞墓旁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住佞臣”,“白”是“无辜”之意;英语“make one’s name white again”(雪耻)、“white hands”(清白无辜)等,都与白色无关。

但汉语中白色有特殊意义,即“死亡”。在中国,一个人去世后,其子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衣),办“白事”。

(二)黑色

在古代,汉语的黑色没有特殊意义,仅用于服饰(《诗经》淄衣篇)。现代汉语与黑色相关的词语有:暗黑、黯黑、焦黑、蓝黑、炭黑、乌黑等。随着词义发展,黑色衍生出贬义色彩,常与黑暗、邪恶等联系,如“黑心”“黑幕”“黑帮”等。

英语黑色为“black”,表示庄重、威严和尊贵。“black suit”(黑色西装)、“black dress”(黑色礼服)是西方传统服装,一般在严肃、庄重的场合穿着,如交响乐团演奏人员穿黑色服装,法官身披黑装。黑色在英语中也表示悲哀、死亡、不幸,如参加葬礼要穿黑色服装;耶稣受难日为“Black Friday”,也表示“凶险不祥的日子”。

(三)红色

中国人偏爱红色,从古至今,红色都是吉祥、喜庆、欢乐之意。在古代,新娘穿红色礼服,新房贴红双喜字;高中状元要十字披红。在现代,新春佳节贴红对联、红福字,挂大红灯笼,迎宾时红毡铺地以表尊重和礼貌。汉语中表示红色的词很多,如粉红、桃红、殷红、大红、嫣红、枣红、紫红、玫瑰红、石榴红等。

英语“red”即汉语“红”。英语中红色的意义与汉语基本一致,也是喜庆、欢乐之意。如外国的节假日为“red-letter days”,迎接来宾也会铺红地毯表示欢迎。英语中也有很多表示红色的词语,如Chinese red(中国红)、carmine(胭脂红)、pink(粉红)、cerise(樱桃红)等。

(四)黄色

古代中国皇帝都穿黄色衣服,因此黄色成为皇家特色。汉语表示黄色的复合词语有焦黄、蜡黄、金黄、土黄、杏黄、橘黄、槐花黄、石硫黄等,这些是只表示颜色的词语。现代汉语中黄色还有特殊意义。19世纪,西方国家用带黄的粗制纸张印制低俗读物,用黄色纸张做封面。于是,中国人用“黄色”表示低级、下流的东西,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英语中表示这个意义的词语是“pornographic(色情的)”或“vulgar(下流的、庸俗的)”,用“blue(蓝色)”表达汉语“黄色”的这个意义。

英语中表示黄色的词语有golden(金黄色)、lemon(柠檬黄)、yellowish(微黄)等。英语“yellow(黄色)”除表示颜色,还有“胆小”“懦弱”之意,形容人胆小怕事为“have a yellow steak in somebody”,“turn yellow”。“Yellow Pages”汉译为“黄色电话簿”,与“下流”“猥亵”无关,指按不同商店、事业、企业、机关分类的电话号码查号簿。

(五)绿色

绿色表示生命、生机,意义常与环境保护有关,如“Greenpeace”原是加拿大一个反核组织,后发展为“自然资源保护者的国际组织”。汉语表示绿色的词语有:绿油油、碧绿、翠绿、嫩绿、油绿、橄榄绿、祖母绿等。汉语绿色还有特殊意义———“戴绿帽子”,指某人妻子与他人私通。英语中无此意(英语为“to be a cuckold”),英语“戴绿帽子”(wear a green bonnet)为“破产”之意。

(六)蓝色

蓝色具有宁静、超脱之义。汉语蓝色没有特殊意义,仅表示物理颜色,如蓝盈盈、宝蓝、靛蓝、蔚蓝、湛蓝、景泰蓝等。英语蓝色(blue)除表示颜色,还比喻“心情苦闷”“情绪低落”,如“in a blue mood”(闷闷不乐)、“feel blue”(不高兴)。英语“blue”还表示“低级”“下流”,相当于汉语“黄色”,如“blue films”为“黄色电影”,“blue jokes”为“下流的玩笑”。

三、汉英颜色词隐喻意义应用

(一)颜色词与心理

中华民族对颜色词隐喻意义认识具有迷信意味。如亲人去世穿白色孝衣、过年挂大红灯笼、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黄色衣服。西方国家更注重事物本质意义,颜色词隐喻意义也都建立在客观事物本身意义之上。如英语白色(white)与白雪、牛奶联系,表示“纯洁”“清洁”;红色(red)与火焰、血液联系,表示“热情”“激烈”。

(二)颜色词与政治

在中国,与政治联系最紧密的是红色,它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如“红军”“红旗”。在西方,表示政权的颜色词语很丰富,如“Black Hand”(黑手党)、“Green Panther”(绿豹党)。人们有时用军队制服的颜色来称呼它,如希特勒冲锋队队员都穿褐色衬衫,人们称呼纳粹党为“褐衫党”。

(三)颜色词与经济

经济术语中颜色词的意义多与事物本身颜色有关,如英语“red ink”(赤字)、“black market”(黑市)。现代汉语也有很多与颜色有关的经济术语,如“黑货”(smuggled goods)、“灰色收入”(grey incomes)、“红利”(dividends)等。

(四)颜色词与服装

西方国家喜欢用服装颜色表示职业,这种方法也被中国人接受。如“白领”(white-collar workers)指脑力劳动者;“蓝领”(blue-collar workers)指普通体力劳动者。我国古代对官员服装进行颜色区分,四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六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平民百姓的衣服的颜色也不同,如“青衿”(或“青襟”)泛指读书人,“青衣”指婢女。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应用

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稍显薄弱。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生不可能一时全部接受,只能慢慢积累。留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将汉语词汇与本民族词汇对比,但汉英词汇存在意义、色彩等方面差别,势必造成对汉语词汇意义的误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汉英词语的对应关系,既要注意共性,又要注意个性,既要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要考虑如何使留学生从本民族的角度理解和接受。

摘要:人们通常用颜色表达事物或心情,一些颜色词因此具有特殊的隐喻含义。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外国人开始重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通过对比汉英颜色词,揭示颜色词意义的文化因素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汉英颜色词,隐喻意义,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外文出版社,2004,1.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

[3]戴卫平,张学忠,高鹏.英语说文解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0.

[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

汉英文化差异下的颜色词汇翻译 篇9

一、汉英典型色彩词翻译差异分析

颜色词就是表示各种色彩的词语, 但是作用确实及其的大。颜色词可以起到任何词语的功效, 基本颜色词可以起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作为宾语、状语、定语等。有些颜色词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例如: I was absolutely green when I saw his splendid new car. 例句中的“green”被译为“十分嫉妒或眼红”。

在汉英语言中, 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亦不尽相同, 因此各种所表达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汉颜色词翻译中差异最显著的就是红色 ( red) 和白色 ( white) [2]。在中国, 红色代表着革命的色彩, 象征着热情、活力和意志力, 也代表着喜庆和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喜欢红色的人通常是精力充沛, 热情洋溢。而在西方, 红色则是血腥、暴力和邪恶的象征。中西方文化里, 红色代表的含义截然不同。再来说说白色, 在中国白色是个禁忌词, 象征着死忙和凶恶, 在一些喜庆的场合, 人们不采用白色的布置和装饰。在西方文化里, 白色则代表着纯洁, 高雅和高贵。

二、英汉颜色词翻译的方法

由于颜色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进行翻译颜色词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 一) 基本对应翻译

基本对应翻译等同于直译, 就是按颜色词的字面意义来进行翻译。当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目标语基本一致时或者直译后可以被人接受, 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基本对应翻译。如今, 越来越多的颜色词涌入中国, 对颜色词直译成了一种流行趋势。直译简单明了, 易被人接受和理解。如white house, blue book等。

( 二) 多种对应翻译

英汉颜色词翻译时, 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会出现多种对应的情况。可以使色彩变浅, 将色彩变暗, 将色彩变明亮。比如“青”在汉语中可蓝色、绿色、黑色等多种颜色。

( 三) 错位对应翻译

颜色词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既可译为具体的颜色词, 又可译为派生意义。在翻译中由于文化、习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有时会出现不是绝对对等的特殊情况, 这时译者不能使用绝对的对等词, 而需考虑使用另外的词完成翻译。如果直译可能会造成误解和错解, 如white sale的原意是大减价, 当译为汉语white就不能直译为白色。Green一词在英语中表示“嫉妒, 眼红”, 如green with envy。那么汉语中的眼红就应该翻译为green - eyed, 而不能翻译成red - eyed.

1. 使用习惯不同。由于每个译者对颜色词的使用习惯不同, 译同一种颜色会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如black tea ( 红茶) , black and blue ( 青一块紫一块) 。

2. 价值观不同。从对颜色词的翻译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中英文化的差异, 会使两国人民对同一个颜色词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颜色词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不单单表达了它的指称意义, 受历史传统, 宗教信仰和文化等因素, 表达出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

三、英汉颜色词翻译的技巧

( 一) 英汉颜色词翻译时的缺省

很多时候, 由于颜色词已经不能完全展现作者想要描绘的景象, 或者出于文化禁忌, 译者将颜色词避而不译, 即翻译时缺省。

( 二) 适当的增译

在英汉颜色词翻译中, 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时候直译、意译都很难准确地表达真正的含义, 这时就需要补充信息, 需要采用一定的联想意义。

( 三) 英汉颜色词翻译中的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翻译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 译文与作品源大相径庭, 作品里充分的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创造力。翻译讲究信、达、雅。既要忠实原文, 又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对翻译颜色词有很高的要求得最终目的是为了文化的交流。很多翻译名家在翻译作品时都遵守了这三条标准, 既还原作品源, 又把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融合在作品里。

四、结语

颜色词分为基本颜色词 ( red; green) 和实物颜色 ( gold, silver) 词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颜色词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在西方社会有很多以颜色命名的政党或派别, 如blackpanther, greenpanther等等。所以对颜色词翻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不同的语境下, 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直译、意译、改译和增译。一个颜色词翻译的正确与否, 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的翻译颜色词, 不仅仅是为了语言的交流, 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文化的传递。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林海.跨越文化障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谭载喜, 杨自检, 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上一篇:现代化设计下一篇:三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