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项目课

2024-08-24

综合项目课(精选十篇)

综合项目课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 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科目成了学校重点的学科。在初中英语中, 语言项目学习属于项目学习的拓展和延伸,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本文简要讲述了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背景下语言项目学习的应用, 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背景下语言项目学习的应用

(一)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语言项目学习的关键环节, 对语言项目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是导入活动, 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语言项目学习的定义、注意事项、实施过程等基本知识, 使学生对语言项目学习有整体的认识。另外, 教师需要设计一些调查任务, 让学生通过英语完成这些调查任务, 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使学生达到语言项目学习的基本要求。其次是确定主题和作品, 语言项目学习的主题选择得当, 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语言项目学习要慎重选择主题。教师最好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材的内容, 选出恰当的主题, 例如吸烟有害健康、介绍某地著名景点、互联网的两面性等。项目作品体现了学生的能力, 在实际选择作品的过程中, 教师要将项目作品罗列出来, 并让学生自行选择。当然, 项目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是确定评价方式和学习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教学目标, 确定语言项目学习的总体目标, 同时需要根据内容学习、语言学习、综合实践这些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另外, 项目小组的学习目标, 可以由小组组长或者小组成员决定。在语言项目学习中, 过程才是教学的重点, 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元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项目学习情况。第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项目, 项目构建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项目小组, 确定学习目标, 并制订项目学习计划。建立项目小组的方式可以是自由组建, 当然需要按照个人的意愿, 小组的成员人数最好是5人或者6人。在建立项目小组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干涉, 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特点、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来做适当的成员调整, 并为每个小组选出小组组长, 每个项目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实施项目。接着, 小组要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给小组每个成员分配任务, 共同制订项目实施计划。

(二)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是实施项目研究, 项目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始实施项目研究, 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 并把有用的信息资源记录下来, 当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收集信息后, 学生开始分析和编辑这些信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 项目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 评估成员的信息收集情况, 最终找出最恰当的信息, 并处理和编辑这些信息。其次是教师提供技能、语言和策略,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制作项目作品的任务, 教师要提供一些相关的技能、语言和策略。例如, 教师在学生选择的素材中挑选出关键短语、单词、语法、句型来重点讲解, 同时设计出相关的语言活动, 可以是短句翻译, 也可以是选词填空。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对薄弱,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语言模板, 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制作作品的难度降低。另外,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制作技巧, 如编辑图片技巧、电脑操作技巧等。第三是制作项目作品,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开始制作作品, 先是制作草图, 然后组长给每个成员安排任务, 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后, 开始评价每个成员的作品, 并根据成员和教师的意见进行适当整合, 最终做成完成的项目作品。最后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完成作品之后, 教师要给予评价, 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或者他人的认可, 所以, 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到亮点和优点, 给予赞扬和鼓励, 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三) 巩固阶段

在语言项目学习的后期, 也就是巩固的阶段, 项目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现作品, 其他同学通过倾听小组的汇报, 找出作品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并给予小组意见和建议。接着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让学生不断地反思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 给予意见和建议, 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三、结束语

综合公开课优质课决赛小结 篇2

-----综合教研组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加教师新课程改革意识,教导处的组织下,我组吴静、夏蓓老师在3月份优质课的初赛中脱颖而出,进入了4月份的优质课决赛。

一、课堂教学,亮点纷呈

1、教师都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比如,吴静老师的《装饰色彩》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装饰画中的牛与现实中的牛对比,让学生通过利用电脑直接观察装饰画的形态、色彩等特征,从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色彩补色的学习和探究,合理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课难点,最后通过为电脑图片进行补色,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地提升。

2、从整个课堂上看,我他们能够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质,课堂上老师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创设不同情境使课堂效果精彩纷呈。夏蓓老师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对比云量与天气的情况,学生通过总结、探究从而掌握云量与天气的关系。并利用自己录制学校天气的视频,让学生利用网络,小组合作解决云量与天气的关系,合理的植入动画片十分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知识进行升华,最后通过谚语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云量与天气的情况有了印象和理解。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公开课的活动中,有很高的质量,但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这不足。

1、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精炼丰富,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欠佳,流于形式,作用不大。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并加以改正。

2、有些教师在课堂机智还不够灵活,对学生引导、点拨、评价等不够理想,鼓励性语言还是较少。

三、努力的方向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2、课堂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语言要加强训练,提高教学实效。

综合项目课 篇3

【摘要】本文结合中小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工人职业能力要求与当前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单一性,各门专业课程不能很好的综合教学现状,得出了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项目综合实践课的含义、核心、目的、特点,同时对如何开展该门课程进行了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项目综合实践课;必要性;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

为机械制造类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是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决定了中职机械类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必须符合企业的要求,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机械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践课。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企业技术工人职业能力要求以及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一些现状,并对项目综合实践课进行一些介绍与设想。

1 中小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工人职业能力要求与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对比

1.1中小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工人职业能力要求与用人特点

中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的有别于大专、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对于绝大多数中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而言,其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中小机械制造企业,胜任的岗位多为一线技术工人。对比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高要求,中小机械制造企业的用人条件更适合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对于中小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一线技术工人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与素养分四大方面:①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②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③具备基本的质量意识;④了解车间现场安全常识,“7S”要求及工装、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

1.2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现状

1.2.1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培养的基本能力:

中职机械类基础专业课程主要分三大类:制图课程:机械制图、CAD等;工艺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加工工艺、焊工基础等;实训课程:基础技能训练、钳工技能训练等。①制图课程主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绘制基本机械工程图样能力②工艺课程主要培养的能力: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基本知识。③实训课程主要培养的能力: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

1.2.2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已经由课堂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转化多样的教学模式。有工学结合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总的来说当前中职机械课程教学主要还是分两部分,一是理论知识学习环节,二是动手实践学习环节,一般还是以单一的某一门课程为基准,开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机械基础知识方面的理解是局部的,而非系统完整的,这样是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转为应用,理论知识转具体应用比较薄弱。

1.3对比结论

很明显,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单一的某一门课程为基准开展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要求。

由于学生在校所学工种类太多,时间不充分,使得所学工种不能达到满意的技术要求。到了企业以后接触具体工艺图纸无从下手,不懂得根据图纸技术要求及机床类型,去选择刀具、装夹方式与顺序、工步、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吃刀量等,也就是不能完成某一工种的独立操作工作。这也是中职毕业生到企业后还要再次进行重点培训的原因。

要懂得这些,需要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解,而且是通过实践过程的感性理解,是具体的,形象的,而不是理论的,凭空想象的,只有在实践中领会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这就很有必要开展一门实践课程,可简称:《项目综合实践课》,把几门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学生通过开展该项目,从中主动地去理解课本知识,理解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参数与操作的原因,通过举一反三,获得一种把理论知识转为应用的能力。这样即可加深對机械基础知识理解同时又学会了应用。

2 机械类专业项目综合实践课的含义、核心、目的、特点以及实施流程设想

2.1项目综合实践课的含义、核心、目的、特点

(1)项目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其有机地融合多门专业基础课程,以“项目”为主线,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目的。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开展项目并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难题,加深对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2)项目综合实践课的核心是项目的合理设计,项目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项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成败。一个好的项目是要涉及对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加工工艺等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操作技能锻炼,并且随着项目的逐步开展,有目的地把所需用到的知识引入其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学、去讨论、去理解,最后由实践操作去验证其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3)项目综合实践课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目的,使学生通过项目实践课的开展,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充分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并能够很好地应用出来,把识图与操作能力有效结合,达到企业技术工人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

(4)项目综合实践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把以单一的某一门课程为基准开展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为综合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对所学的几门专业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解。

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自主去学习和研究,从被动地学习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式学习。

③通过结合课本知识解决项目实践过程遇到的难题、疑惑,树立理论结合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思维方式。

2.2如何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的初步设想

如何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该实践课,获得一种能力,就是随便拿出一张工艺图纸,都能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合理正确的加工方法与操作手段,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来。endprint

2.2.1准备阶段

在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之前,根据班级同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人数在3~5人,每一组保证有一名学习优秀者,利于以优带差。同时合理安排好分工,保证每个人都有其分工负责部分,避免能者多劳,差者所负责工作分量不足的情况发生。

2.2.2实施阶段

(1)首先是要设计合理且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项目,这是项目开展的重中之重。一个好的项目是要涉及对制图、工艺、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这些项目可以综合考虑当地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文件要求与学校机床设备情况,这对教师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以加工一个简单装配件设计图为例做说明。①项目要求加工的零部件涉及车、铣、钻三大常用机加工工序,轴可涉及车、长方块可涉及铣、钻攻。②要求学生根据零部件设计总装配图与零件图技术要求,绘制相应的工艺加工图并填写工艺过程卡(毛坯由教师设定与提供,工艺过程卡格式由教师提供)。工艺过程卡涉及粗精基准的选择,定位夹紧方式的选择;加工方法(车/铣/钻)的选择,加工阶段的选择(粗、半精、精加工),加工顺序的选择(如先面后孔);加工余量的选择,刀具、量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质量检验项目等。③绘制零部件工艺加工图与填写工艺过程卡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理论知识做出合理选择,供师生讨论,加深学生对加工零部件所需要进行步骤的熟悉与理解。达到企业技术工人一拿到毛坯与零件设计图纸或是简易工艺图纸,明确各项技术要求后,能够快速地加工出来。

(2)教师设计项目开展流程,第一步拿到毛坯与设计图纸后小组讨论分工,一人负责一个零件的加工,用CAD绘制零件加工图,并把加工过程所选择的参数填工艺卡,接着小组成员之间集中讨论。最后上交教师审核,经教师审核后可利用学校机床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审核有问题的要求小组再讨论,教师在旁引导。

(3)学生按照预设流程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通过完成分内工作并参加小组集体讨论,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断加深理解和应用。

2.2.3评价阶段

各小组在完成该项目综合实践课后,根据产品实际加工效果与图纸技术要求,先进行小组内部自评,从制图标准规范化、加工工艺参数选择、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进行总结,扬优补缺,提升自我水平;

然后由教师安排进行各小组之间互评,采取三组交叉互评法(A評BC、B评AC、C评AB),重点是依据图纸设计要求与实物效果(检验结果)以及被评小组工艺卡里面的参数选择最后评价小组填写评价总结和建议。

最后是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涉及自评、互评),学生可在下面提问问题。通过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点评,使学生通过互相学习,总结得失,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 结论

中职机械类专业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其出发点是结合企业实际与教学现状,对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思考当前教育领域比较流行的项目教学法,并对中职机械类专业开展项目综合实践课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与研究,得出了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些准则:理论结合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理解融合各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各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范宏伟.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 科技风. 2011(24)

[2]王奎莲.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教育界. 2011(24)

综合项目课 篇4

项目化学习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真实主题,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2]其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等特点与“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特征有很大的契合点。[3]

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围绕“我们班的兔宝宝”这个真实的主题,依托博客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对象是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3)班的学生,共28人(女生13人,男生15人),学生很熟悉博客的使用方法(班级博客群:http://yingping2013.blog.163.com/)及项目化学习流程,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课程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历时三个月,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通过引进学习主题、完成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兔笼、撰写主题作文、设计兔舍标识语等一系列任务,并将生成的“人工制品”发布到班级博客,形成了依托博客平台、利用项目化学习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参与课堂教学,统计博客群中的日志数量、阅读、评论量,分析生成的“人工制品”,访谈教师、学生等形式搜集数据。并从学习组织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写作质量三个方面来探讨该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

1.借助博客平台,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在本研究中,班级中学生间的网络交往是通过发布日志及对他人日志进行评论、回复建立和发展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可以根据相互间发布日志的数量以及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响应回复数量加以分析确定。[4]整个学习进程中,博客平台上的日志数为89篇,总阅读量为833次,总评论回复量为192次。

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博客的评论和回复功能,班级共同体成员之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相互交流、互动,共同建构、分享知识,形成了以任课教师为助学者、全班同学为学习、博客为结构化信息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5]在这个共同体中,班级各学生在已有个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日志内容,在对他人进行评论和回复的过程中,形成了连接网络。同样的,班级的知识网络又将知识回馈给个人网络,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重组自己的思路。这种知识的发展循环使学生在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和更新已有连接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班级网络共同体。

2.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驱动式的任务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其中“兔笼的设计”分任务是分小组设计兔笼,并在全班多次讨论中,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图,形成本组设计图终稿。在评选出班级最佳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组设计图之所长,形成班级兔笼设计图。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作作品时解决美术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形式,一般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敏捷性五个方面。[6]在兔笼设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设计、修改、深入讨论其他组设计图的过程中,经过观点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一定的拓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各组的设计图在符合兔笼设计基本要求之外,还有1~2个的创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博客群可以看出,各小组设计图的浏览量是十分可观的,每组的平均阅读量都高于20人次,更有小组阅读量高达116人次、评论量达25人次之多。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设计图,对其创新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每个小组上传至博客的设计图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二稿或三稿,小组同学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精致性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3.通过丰富和真切的项目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性、可量化的原则从日志的内容形式和日志的文字输出量两方面探讨了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7]

下图是三年级三班群博客博文写作形式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前后六次的日志内容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五次的日志中,内容只有图片的日志数量,虽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但总量是很突出的。表明学生在利用平板及博客平台记录事物时还停留在直观表象的观察阶段,是对内容的直观记录。而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在完成搜集资料、设计兔笼和照顾生病的兔子等真实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真实的情感经历,第六次的日志内容则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写作趋于流畅,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表述之外都有情感方面的升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也都深刻了许多。

由下页表可以看出,第六次的写作输出量与前五次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前五次日志写作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输出量都集中在150字以下,而第六次写作的输出量则集中在200字以上,这种写作量化的改变和进步是很明显的。这种可以量化的进步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更多的是项目化学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持续性影响,通过对兔子的观察,他们熟悉了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兔子的照顾和观察,他们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因而对“我的新发现”这个主题写作也驾轻就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根本停不下来”。

因此,从学生写作的内容深度和思想深刻性以及文本输出量来看,学生的写作的质和量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结论

从学习组织形式来看,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班级博客群的联接作用下形成班级网络共同体,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实现技术从支持个体活动到为支撑互动关系的工具的转变。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分主题,增长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获得丰富和真切体验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学生的写作内容形式和写作的文字输出量上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素材与角度,写作的质和量在兴趣盎然中就会有所提高。

2.存在的问题

当然,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年级课程设置与项目化学习主题存在脱节问题,导致项目化学习没有一定的持续性;项目化学习进程中,部分学生不按时提交作品至博客平台、博客群中学生互动性不高;教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缺乏一定的关注和指导等现象,希望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能有一定的改善。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革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正被教师们积极地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怎样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研究结合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特点,依托博客平台,开展了一个学期卓有成效的项目化学习。

综合实践课教案第三课阶段交流课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分享与交流,反思自己在前一阶段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获取解决困难的方法;

2、通过本节活动,学会借鉴和分享,形成团结合作意识。活动重难点: 知道从哪些方面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活动准备:

教师: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学生:前期活动记录、体会。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阶段大家根据活动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我知道有些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也有小组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节课,我们一起汇报交流一下各组的经验,汲取别组的有点,解决自己小组的难题,好不好?

二、展示交流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然后汇报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为集中交流打基础。使得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

2、小组分别展示汇报。

活动重点: 各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以及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对汇报小组进行简单评价、提出疑问,进行交流。最后各小组根据交流和教师的指导重新整理、筛选资料,完善初步成果。

指导重点:

1.通过交流相互沟通各个组的活动过程、方法,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本组活 动的亮点和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别的小组精彩之处。

2.学生收集的资料会具有多方面的交叉性,让学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 比较、整合,结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完善本组的资料。

3.资料是否合理、突出、完善。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交流探讨,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请各个小组认真参考,课余时间相互交流,进一步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预祝大家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四、作业

1、继续进行实践活动。

初中二年级综合实践课 篇6

现在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早餐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长期不吃早餐危害巨大。虽然同学们了解早餐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同学对早餐吃什么才最好产生了疑问。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教师引导同学们一起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动手能力强,与他们初一年级时相比,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有能力完整、有序地开展本次主题活动。

三、总体目标

结合综合实践课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次主题,制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总目标:

1. 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搭配营养早餐;

2. 让学生重点掌握访谈法和文献法的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提炼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生活动设计和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和教师指导详见表1:“早餐吃什么最好”指导方案概览。

五、重难点及教师指导

方法的指导:本次主题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访谈法和文献法的科学方法,所以教师应把这个重点的指导内容贯穿到整个活动的指导当中。

延伸性指导:本次主题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问题的答案,还具备一个重要的特点——实用性很强。当学生们获得科学的答案之后,还能用它做些什么呢?

所以,我在成果展示之后加入了拓展性指导,即提醒学生将本次活动的结果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对后续一个月时间对自己的早餐情况进行记录,要结合本次活动的结果,搭配最好的营养早餐。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毅力,还能用营养早餐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其健康成长。

六、教学反思

收获:通过本次课题探究,学生们体会到了吃早餐的好处,很有实用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开始注意吃早餐的问题,很多以前不吃早餐的同学在知道不吃早餐的坏处之后开始慢慢吃早餐了。而对于吃早餐的同学来说,他们对吃哪些早餐更好,更营养,更均衡有了切身体会,在选择自己的早餐时也更加注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知识,并运用他们。让学生了解营养早餐,并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践它,这是本次活动带来的最大收获。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注意:

第一,初二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活动中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和倦怠,需要老师适时鼓励与支持。

上好综合实践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7

一、精心选择活动的主题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安排有一系列的活动主题, 大都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 有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 每一学期实践活动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主题开展活动。家住城市的选“家乡繁华商业区域调查”, 城乡皆可选“手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更具体、更细致的选题则要根据每个学校所在地的实地情况来定, 比如笔者所在的山田中学周围有许多绿茶山, 漫山遍野的长得非常青翠, 有远近闻名的银峰茶业, 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过采茶的劳动, 于是我选择了“家乡茶文化探究”的实践活动, 其主旨在于让学生在青山绿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学校所在的乡镇有一个陶瓷厂, 我就选择了一次“陶艺加工探究”活动, 这样一个选题可以让学生对手工艺充满兴趣和神秘感。同时, 这样的选题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

二、周密策划活动方案

制订活动方案, 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 有了一份好的活动方案, 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制订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制订, 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 切忌教师包办代替, 让每组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尽量将方案设计得详细、周密、合理, 刚开始时, 也可参考他人方案, 借鉴别人的长处, 取长补短。了解活动方案主要包含的内容, 如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与人员, 器材准备, 人员分工,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都要充分考虑到。还可将全班同学的方案进行交流学习, 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

三、学生合作, 教师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后, 教师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 动手去做, 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 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 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也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 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 切不能凭空想象给事物下结论。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既分工又合作。例如在进行“家乡传统建筑走访研究”时, 一部分同学走访老人, 听老人们介绍本地传统建筑特色;爱好摄影的同学将现存的传统建筑拍成照片, 有从山顶拍摄的整体布局图片, 有单个梁柱门窗等的特写;体力强的同学到大山里面采访, 了解大山里的土筑墙、竹楼、木楼, 采访这些建筑的构建方法, 房屋的优缺点, 建筑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到邻近乡镇采访现今保存完好的宗族祠堂, 如龙伏镇的沈家大屋, 调查研究宗族祠堂的整体布局, 建筑材料的选用, 房间功用的不同, 雕刻壁画的精致, 家族的历史文化等。各小组将调查采访到的原始资料在本组成员间进行交流, 然后共同讨论, 对原始资料整理、加工、分类, 再由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撰写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还可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向大家展示, 全组人一起将调查成果制作成展板以供展示。这样, 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走出课堂, 投入到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 在与社会、与他人的广泛接触中, 了解大自然, 了解社会, 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将已学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了, 并通过实践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要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集合众人所长, 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 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 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陶艺加工探究”实践活动中, 教师指导学生从当地陶器品种、陶艺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调查, 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对陶艺彩绘进行探究, 地理老师引导学生从陶瓷厂的选址展开调查, 历史老师引导学生从陶艺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 各有侧重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

四、展示成果, 科学评价

学生通过辛辛苦苦而获得的成果, 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及中肯的评价, 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各方面的评价, 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赞赏、肯定。对基础差的、自卑感强的学生更要有赞赏性评价, 增添学生的成功感和收获感;对于有较大潜能的学生, 要不断鼓励激发、挖掘他们。教师在各小组实践活动完成后, 要求学生将综合实践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类, 写出活动总结, 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来, 例如撰写调查报告, 实验报告, 小制作比赛, 照片展览, 电脑幻灯片展示, 制作电脑专题网页。展示地点可选择班级宣传栏、黑板报、学校宣传窗、校园之声广播站、学校网站、专题网站。通过展示, 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及赞赏, 参加活动的学生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以后开展实践活动兴趣会更高, 劲头会更足。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由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过程的开展、活动成果的展示等情况, 制订出科学的评价量化表, 给每组的活动情况分项逐一进行评价划等, 从评价中促进学生活动效果的提高。

一堂“综合探究课”的尝试 篇8

例如:教材《经济生活》必修1是由四个单元、十一课组成。本人认为该部分没有严谨的系统体系,缺乏必要的知识铺垫。例如:第一课第一框,关于商品交换发展的几个阶段,只是一笔代过,而这恰好是理解货币产生的基础。另外,教材中有些内容或问题的表述较抽象,不便学生的学习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借助综合探究教学这个平台,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和拓展。教师应设计并组织好这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教学,达到对单元知识的复习、巩固,这也是新教材增加“综合探究”的目的。

根据教学实践,我对这一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正确对待金钱”是这样进行综合探究教学设计的。

一、探究内容分析

1. 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是为落实课程标准“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的要求而设计的。

2. 教材分析

教材从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如何获得,金钱怎样使用等四个方面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探究。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人们获取金钱的正当手段,学会合理支配金钱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货币及其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从本质上说货币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职能?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货币?对这些问题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基于本单元前面已有的学习,认真组织一次“正确对待金钱”的综合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深化对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的认识,理解根据价格变动、收入的增减合理安排自己的经济生活的道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和活动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展示并分享合作探究成果,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探究活动过程

指导学生开展课前准备工作,将关于金钱的名言、故事、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创设情景,启迪思考。

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探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探究价值,即讲清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金钱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然后提出关于金钱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指出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现代人都要面对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当具有怎样的金钱观呢?

再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万元现金遭哄抢。2006年8月15日,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受害人装有11500元钱的袋子被撕破,钱撒落一地。3名骑摩托车的歹徒下车抢走数千元后,仓惶逃跑。1分钟后,受害人向一辆驶经此路的专线公交车求助,不料想,停车后,司机、售票员及17名乘客一哄而上,将散落在草丛中的数千元钱一张不剩捡走。在受害人的阻止中,公交车绝尘而去。

案例二:八名小学生拾金8900元不昧。2009年3月23日,四川南充高坪区南江小学八名学生在公路边捡到8900元现金。为了避免钞票丢失,孩子们把钞票举过头顶,大家都能看见,然后一路小跑共同将钞票送到学校办公室,学校又将现金移交到派出所,使失主丢失的钱失而复得。

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金钱观的思索,使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主题之下,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外,还可由学生列举错误金钱观指导下的不法行为,引导学生辨别是非。

四、教学反思

本人在组织该探究活动时采用的是讨论法,通过“金钱是万恶之源吗?”“金钱是万能的吗?”引导学生重温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达成“金钱本无罪,人心有善恶”的共识,还金钱以清白,进而审视自己的金钱观,并且上升到价值观问题。纵观探究活动的开展,最大的成效在于启发了学生对金钱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在金钱面前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金钱观教育是我国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盲点,也是中国家长普遍忽视的问题。本单元综合探究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欠缺。因此,认真组织一次关于金钱观问题的综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剖析案例、激情辩论等途径,唤起学生对金钱问题的思考,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一份责任,也是广大政治教师的使命。

思想政治学科的综合探究,体现了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理论观点,发展自己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每个必修模块的每个单元后面,都设有“综合探究”,如果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在时间、空间、相关素材的收集上,师生都会疲于应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1)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讨论、辩论、演讲等不同方式进行。(2)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探究题目。另外可以把活动拆分,分组承担, 然后集中展示等。(3)在研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抓住生成性问题,要适时地点拨,将探究活动引至较深层次学习,以免降低探究的质量。

综合项目课 篇9

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新课改,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利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发展, 增强终身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 探究也指学习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 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 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 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 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 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 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并参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定义可以得出, 综合探究能力需要观察并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结果的能力;参与和实践的能力;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与评价的能力。那么, 如何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呢?主要方法如下:

1. 提升观察并发现问题的能力。

从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的含义来看, 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是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的能力;发现能力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 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的能力。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提高观察能力, 有利于发现问题。

从提升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力的方法来看: (1) 看图片, 影视资料等, 观察图片、影视资料等, 找出所反映的问题; (2) 比较一组图, 挖掘组图内涵的问题; (3) 从身边小事, 生活琐事, 社会热点、焦点中辨别症结。如在综合探究课《大众传媒的影响》一课中, 笔者先出示图片, 请学生观察图片里分别反映了哪些古代传媒方式;然后, 请学生将所有图片分为几类, 观察这样分类的理由, 并再次观察同一类一组图中有哪些共同特点;最后, 观察现在能为我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的传媒有哪些?比起古代传媒来说有哪些特点和优势?通过学生多角度、多层次, 从现象到本质的观察, 学生提高了观察力, 不断发现问题, 增强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2. 提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信息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获取信息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 使之成为有用信息并发布出去的能力。

可以用以下四种方法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1) 首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信息, 可通过参阅文献法, 报纸, 杂志走访, 开座谈会, 电视, 网络, 进行社会调查等收集有效信息; (2) 按不同的内容收集信息, 可以将信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 有利于信息分类高效查询; (3) 从重要性角度甄别所收集的信息:第一手、第二手资料。 (4) 从不同的时空角度搜索信息:如古代、近代、现代不同的信息;某个特殊区域的信息。

那么, 如何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理、归纳、分析、判断、推理、改造, 提取有效信息, 找出事物表面后的实质。

在综合探究课《实话实说话“流行”》中,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内容:当今社会有哪些流行现象和流行事物?首先, 指导学生选取最便捷的方法, 学生选择了网络, 其次, 从内容上多层次找流行的东西:输入流行两字查找, 有流行音乐, 流行发型, 流行时尚, 流行感冒, 流行服饰等;再次, 从重要性角度找流行的典型;最后, 确定时空范围———当今社会。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尝试着选择最符合要求的搜索资料的途径 (电脑) , 锁定关键词“流行”两字, 有效地搜索了相关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更进一步的筛选, 提取了有效信息, 既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对信息的辨别处理能力, 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检验, 快速高效地搜索和处理了有效信息, 享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3. 提升参与和实践的能力。

参与能力是指学生参加事物, 如教学活动能力;实践能力是指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通过一定的中介与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提升参与能力的方法是: (1) 提高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如个别参与:经验总结交流, 由小组代表交流;小组参与:分为书籍、报纸、杂志组, 广播、电视组、互联网组, 探讨现代传媒的各自优势;全班参与:班级辩论赛;全校参与:校级社会调查, 等等。 (2) 提高参与方法的多样性。 (3) 参与内容的丰富性; (4) 提高参与结果的实践性。

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展开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如在综合探究课《我是社会的小主人》中, 展开关于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状况的社会调查, 笔者将任务分为三组, 让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中去。

(1) 问卷调查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 了解沿江镇化工区的环境污染情况:选编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状况问题———制好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状况问卷———发放问卷———组织填写———回收问卷———分类统计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等) 状况———分析 (原因) 归纳———小结报告《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状况》———课堂交流。

(2) 走访调查组:通过亲自走访的方式了解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的有关情况, 同学通过合作设计好走访步骤, 然后与水洋化工区的企业负责人、工人、周围的群众、村镇管理者、环保部门交流意见, 询问情况, 调查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影响和结果, 整理记载后进行课堂交流。

(3) 资料调查组:通过网上查询或查阅报刊资料的方式了解沿江镇化工区环境污染的有关情况, 记载沿江镇化工区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典型案例或事例然后分析小结, 课堂交流、展示、共享。这个过程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发展过程, 也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如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合作探索, 提高了综合素质, 培养了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提升了实践能力、参与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求知能力、探索能力。

4. 提升思考与评价的能力。

思考能力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评价能力通常指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 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的能力 (ability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worth, or condition of usually by careful appraisal and study) 。

提高思考能力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思考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如《我是社会的小主人》一课中交通拥堵问题、乱收费问题、环境污染、耕地被侵占、文化设施的建设、城市管理等分别属于哪类问题, 怎么去解决?学生动脑思考后, 归纳为三类: (1) 属于违法违规的; (2) 法律规则不健全的; (3) 新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 (1) 要依法严格管理; (2) 要不断完善、修改; (3) 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接着进一步追问, 对于你身边的问题, 可以把它归为几类, 怎么去解决?学生七嘴八舌, 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行为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 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解决, 所有学生都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过程中, 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 尝试归纳, 提出了不少创见, 提高了思考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如何提高评价的能力?可以通过在实践中对自己的突出表现持肯定评价, 对不足部分持否定评价以待改进、提高。

每次综合探究课都从不同侧面提高了学生不同方面的综合探究能力。因此, 把握好每次综合探究课的侧重点, 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于国于民于己, 都大有裨益。

摘要:在新课改下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对促进新课改、教师专业成长或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作用。笔者从综合探究课角度出发, 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观察并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结果的能力;参与和实践的能力;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与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探究,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验稿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1.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2, 23.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篇10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意义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初步利用数学知识来思考和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体验和认识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不仅学习了新的数学方法,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创造新的引导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逐步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并且应用数学。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创新研究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改革中新设置的一个课程,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为了加强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特别是加强其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其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变的。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材料的过程中不要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其应用性。这样,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数学教材的进度,便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也方便学生的操作。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对自行车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学习中,首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行车种类,然后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如普通的自行车蹬一圈之后车轮走多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同学用试验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但是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由于车轮是圆形的,所以可以利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算出车轮的长度,然后根据车轮的长度来乘以车轮转动的圈数,得到问题的答案。为了进一步找到更加准确方便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大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后齿轮也在转动,可以考虑车轮的长度乘以前齿轮和后齿轮轮齿的个数的比例,这样就非常方便,而且具有一般性的意义,可以用来计算齿轮比不同的普通自行车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启发,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自觉应用到了所学的圆周长计算方法。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了实践活动课的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式的教学和学习,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中的设计,不断创设新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学生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评论其讨论结果。在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摆脱学习中的依赖思想和单纯模仿,使数学实践活动课真正能够促进数学教学,使数学学习变得富有个性、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也体现出了创新性的特点。

(3)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其全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发展。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其接触的和数学有关的范围非常广。老师要自觉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情景,这些结果也许是不可预期, 使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再加上教学环境和老师的生活背景的不同,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这也能够体现出实践的创新性。如果教学内容和方式千篇一律,学生也不能产生学习兴趣。这种动态的实践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断丰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综合项目课】相关文章:

综合训练项目05-25

专业综合项目06-18

项目综合管理07-09

项目综合评价07-16

秸秆综合项目07-30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05-22

交通综合信息项目05-23

农业综合项目规划07-11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07-17

项目综合实践课程07-21

上一篇:期刊核心竞争力下一篇:原子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