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2024-08-19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精选十篇)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1

1 利用射线的特性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 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 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一定剂量的X射线通过电离辐射, 对生物细胞, 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 可造成细胞的抑制、损伤, 甚至坏死。人体被X射线照射后, 视其对X线敏感程度的不同, 可出现不同反应。人类利用射线高穿透性等多种特性在医疗行业发明和制造了医用射线装置。自1895年伦琴先生发现X射线100多年来, 人类从最早的手动机械式X光机发展到现代全数字化计算机系统, 从射线装置到放射源和 (非) 密封性放射源运用, 从单一射线诊断到结合多种射线诊疗。射线诊断治疗被宽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X刀和γ刀300多台, 居世界第一;各类射线装置的数量达4万多台, 居世界第二位。每年全国接受X射线放射学检查和治疗的总人次数多达3.5亿,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因此, 在放射诊疗技术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今天, 医疗照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医院射线防护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2 射线在临床诊疗中的防护措施

2.1 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射线装置进行检测与维护, 医务人员应加强射线防护意识。

临床医师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射线检查手段, 凡能使用其他手段达到检查诊断目的的应尽可能避免使用X射线检查;对确需射线检查的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射线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对身体带来的损害;非特殊需要, 在短时间内应避免重复进行射线检查;对婴幼儿需慎用;放射医师要把好X射线检查正当化这个关, 对不正当的X射线检查申请单和X射线检查达不到临床诊断要求的, 即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确定是否取消该检查或改做其他检查;放射技师要对进行射线检查的患者 (受检者) 不嫌麻烦, 帮助患者穿戴好射线防护用具, 以对射线敏感部位如性腺、甲状腺、眼晶体等重要器官采取屏蔽防护;尽可能缩短照射时间, 缩小照射范围;一般患者做检查, 机房内不留陪检者;小儿和不配合的患者确需留陪检者, 陪检者也应穿戴防护用具。

2.2 提高公众对射线的防护意识。

射线在穿透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轻度危害, 引起人体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反应, 产生有害效应。无任何防护的大剂量照射就会对人体造成射线损伤。受检者可能受到伤害, 轻者出现疲劳乏力、眩晕、头痛、烦躁和呕吐等多种症状, 重者则可能产生非随机效应, 诱发癌症、遗传性疾病、婴幼儿智力下降等。同时, 要预防单位、学校进行集体检查时照射事故。

3 认真履行国家法律规定和行业管理

针对放射卫生管理工作, 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各职能部委也相应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如:卫生部令第46号《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环保部令第18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使用单位在使用该建设项目前必须取得以下资质: (1) 当地环保厅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 并对涉及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具体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项目范围包括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及工作场所、射线装置。 (2) 卫生厅颁发的《放射诊疗许可证》, 并对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申请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和验收。审查和验收项目有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健康监护、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用品配备、放射诊疗设备 (主要有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 放射治疗设备, 核医学设备, 介入放射学设备) 。 (3) 质监局计量测试研究院颁发的定期检定证书等相关文件证书。 (4) 进口项目装置还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与此同时, 严格监管是射线辐射防护最主要和不可缺的措施, 监管部门认真执法, 使用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根本方针,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安全责任, 严格遵守个专业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 实行专职细化管理, 强化对从业人员安全防护教育与培训, 提高防护意识。

摘要:本文强调了射线安全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全新的工作内容, 介绍了医用辐射装置、放射源的重要性, 利用射线的特性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关键词:医疗质量安全,放射诊疗辐射管理,医疗照射

参考文献

[1]王开祥.浅谈X射线在临床医疗检查中的利弊及防护措施[J].西南军医.2008年10卷03期

[2]何洪林.医院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计布局及防护性能评估[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97-101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2

工作的通知

卫办综函„2011‟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卫生部关于《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1‟8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提高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障和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我部决定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具体内容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尽快确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联络员,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并分别于2011年12月30日前和2012年4月30日前将联络员名单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报送我部。

(二)限时报送备案情况。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于2011年12月30日前将本地区已定级备案的卫生信息系统情况报送我部。

(三)完成定级备案工作。卫生行业各单位要于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工作。

(四)开展安全建设整改工作。卫生行业各单位要根据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情况开展等级测评工作,查找安全差距和风险隐患,并结合自身安全需求,制订安全建设整改方案。要于2015年12月30日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

二、相关要求

(一)卫生行业各单位要按照“遵循标准、重点保护,行业指导、属地管理,同步建设、动态完善”的原则,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督促本地区卫生行业各单位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三)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等级保护工作联络员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向我部报告。

(四)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我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并于每年第四季度报送本地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总结。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3

【关键词】医疗;信息化;费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8-01

引言

在新的医改政策下,医疗信息化要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围绕与电子病历相关的医疗业务和管理业务,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运营管理中的高效利用,实现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统一集成和高效运转以及区域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也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控制、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 医疗行业信息化进程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院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迅速。全国完成了五级网络直报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同时在线报告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等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大部分二级医院已建立了以财务为重点的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模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八大支撑之一,要求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医疗决策、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上来”。但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电子病历还处于初级阶段,以重点采集和电子打印为主,并未实现智能化。

2 当前医疗信息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烟囱与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个业务系统都是按照条线进行建设和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采用各自为阵的建设模式,形成了信息的烟囱和孤岛。造成了医疗资源缺乏整合及利用、信息难以共享和业务服务不协同。

2.2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目前医疗卫生信息行业的现状而言,缺乏统一的标准仍然是行业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各地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规范,出现各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不统一,系统之间难以互联互通、数据难以共享。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迫在眉睫,解决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建设问题,可以促进和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2.3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无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由于现阶段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都是采用各自为阵的模式进行,使得各医疗业务系统之间缺乏共享和协同,业务系统难以整合。进行区域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对医疗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2.4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无法实现对机构、人员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3 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化进程的对策

3.1 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平台

信息化的医疗模式以病患为中心,使不同层级医院、医疗管理部门以及患者之间能够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跨组织、高效率的网络交流和协调配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改观医疗业务管理模式,从条线业务管理向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转变,实现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

3.2 实现信息协作与多方共赢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对科研机构而言,对医学科学专题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获取来源;对于卫生管理机构而言,在降低市民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构,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异常及突发病历情况,使得卫生管理机构能对类似情况进行预防与管理。

3.3 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

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开辟一条新路。经过授权的各医院及卫生机构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这种以“区域政府主导、第三方平台共享式”的医疗协同模式的好处是以区域为中心,直接共享,影响范围大,减少了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以卫生部的信息标准规范为蓝本,各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应遵照国家卫生部的标准规范要求。减少不同系统之间的不兼容不共享的现象,降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投入。

3.4 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区域医疗信息信息化的深入人心,必将医疗机构业务流程信息化、医疗机构业务管理信息化、患者服务信息化三条线满足医疗机构业务的发展需求。各地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将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互联起来,有利用辖区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业务的协同及数据的决策分析。第一,提升医疗机构业务的整体形;第二,开源节流,查漏补缺,实现人、财、物规范化管理;第三,提供辅助决策支持,降低管理成本;第四,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在加速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五,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猫腻”现象,减少了医疗纠纷。

3.5 保障及安全体系建设

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建设,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经费来源,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另外安全体系的建设也很重要,医疗系统中个人的健康记录涉及到众多个人隐私问题,病患与用药数据库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加以考虑。要建设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管辖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绩效考核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性、社会性的复杂工程,无论其提出背景还是对社会的好处都有深远的意义。其目的是通过协同和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实现互联互通、高效高质的卫生服务和管理,建立一个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体系,实现信息、业务和管理的一致性、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控性,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佳.江苏某医药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2010.36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4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医院的信息管理和服务能力。而近年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往往侧重于院内业务流程改造、技术和信息开发, 致力于于辅助医疗管理和临床咨询决策, 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方面, 大多数医疗机构对于信息集中共享和知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信息化过程中产生海量知识经验文档和医务工作者头脑中的隐形知识缺乏有效的共享和传播手段, 导致大量的经验无法传承。因而对于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型/研究型医院来说, 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网络信息共享空间, 从而促进科研合作、成果交流、经验共享和知识传播是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面临问题

临床医学是一种经验科学, 医务工作者只掌握书本知识, 并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临床经验这种隐形知识, 往往是评判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在绝大多数医疗机构, 类似临床经验这样的隐形知识部分存在于医务工作者头脑中, 部分显性化为日常研究文献、医疗笔记等文档内容分散存在医务工作者个人的PC, 缺乏有效的集中共享和传播手段, 且个人的业务技能很难转换为集体的共享资源。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 医院的科室划分正趋于精细化, 每个科室承担的诊疗任务不同, 而有些科室的诊治范围又是交叉和重叠的。当前各级医疗机构中各科室的隐形知识或者和个人临床经验一样存在于科室业务骨干的头脑中, 或者显性化为重要的经验学术文档分散存放在各科室PC中, 无法支持科室内部和科室间的知识共享与传播。面对以上问题, 提出“文档信息管理云”解决方案。

三、医疗行业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难点

在医疗机构建立在线信息共享空间是解决上述管理共享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信息共享空间完成对医院内部各种经验知识的统一集中共享、存储备份、全文检索、以及在线编辑/流转发布等增值服务, 协助各科室有效地集中存储和共享知识, 但信息共享空间的定位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文档数据仓库, 也不仅仅是一个文档应用软件, 系统的构建将面临海量的知识文档管理和文档检索/编辑等云计算方面的技术挑战。采用云计算技术来为医院提供知识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 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提供以文档信息为主的海量数字化文件安全可靠的存储管理和数据备份?

如何对这些海量小文件数据对象进行精细的组织归类?以方便用户按照业务习惯快速定位和使用这些文档?

如何在巨大存量的情况下快速响应数据的搜索查询和调阅请求?

如何为这些对象的长期保存提供成本可控的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如何建立应用计算对这些数据的访问规则, 实现数据的可管可控?

四、解决方案建设设计

文档信息管理云选用内容管理平台作为平台构架的基础, 借助内容管理平台技术实现方式与前台应用无关的特性, 重点解决海量数据对象的安全存储管理要求, 为以知识文档为主的数据应用提供高效的并发访问性能。

文档信息管理云采用云计算思想进行构建, 从结构上可分为存储域、计算域、应用域三个组成部分。

存储域:采用云存储技术构建面向应用数据的统一存储空间, 根据系统规模、数据量、并发访问量、吞吐能力等要求, 可灵活支持DAS、i SCSI、NAS、SAN、云存储等各种类型存储, 由内容管理平台进行存储资源的统一配置管理。

计算域:作为文档信息管理云的核心部分, 以内容管理平台作为底层技术架构, 在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基础上提供面向应用支撑的计算服务, 内容管理平台为应用提供高可靠、高性能、灵活可配置的数据存储、管理、访问等基础服务, 使应用层设计更关注于客户使用过程和使用体验。

应用域:包括各类文档信息管理云的接入终端, 在云计算的架构下, 只要用户通过网络接入系统即可获得文档信息管理云提供的浩瀚的存储服务和充沛的计算服务, 不必再关心数据的存放位置、存储容量、主机性能等。

五、实现效果

云文档信息管理解决方案要解决医疗行业在对以知识经验文档的集中管理共享、知识增值、数据安全三方面的业务需求, 协助医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和存储平台, 提供集中知识库并统一管理医院知识资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基于Web的浏览器访问, 共享科室的文档和信息。同时, 该知识管理平台需要加入全文搜索、个人文档备份等新兴的技术元素, 将信息技术与医院日常工作的应用进行融合, 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办公环境。

构建用于医疗的知识信息集中管理/共享的信息系统需要统筹考虑医院之间关系、医疗业务流程、需求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一个医院为例, 该系统主要内容如下: (1) 实现经验文档的共享按照行业特性, 以医院内科室为维度进行组织和管理, 统一存储、统一应用; (2) 实现个人重要经验文档的备份, 以医务工作者为节点进行信息远程存储; (3) 管理的主要数据对象是文档, 提供基于海量小文件特性的云计算应用服务。

通过上述的的建设方案, 需要实现以下效果:

●实现院内各科室经验知识云端存储和在线服务:文档信息管理云可为院内各科室提供知识文档集中存储管理服务, 各医疗机构可以按照按科室、学术小组等单位自定义知识文档集中和共享范围, 在指定范围内实现知识文档共享协作和发布。

●实现医务工作者个人数据云端共享和备份:文档信息管理云给医务工作者个人提供私人空间托管重要研究资料等办公文档, 院内移动办公可直接下载使用, 改变传统的个人文档知识资产与特定主机紧耦合, 文档的访问和使用受限的模式。同时由于重要资料备份在云端, 故可以避免个人电脑损坏或丢失带来的数据损失。

●实现全文搜索和精准定位, 海量文档中快速查找内容:文档信息管理云采用符合google语法习惯的全文检索技术, 输入文件内容中任何相关词汇均可快速查找到用户需要的内容。

●实现在线打印, 提升效率防止耗材资源浪费:通过文档信息管理云可以提供统一打印管理平台, 管理所有打印机资源, 提供虚拟打印机服务。

●实现权限、加密和数据备份, 多方式保证文档的安全性:文档的安全性问题, 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权限体系来解决。每一个科室目录都对应着相应的部门, 找到目录和各科室对应的映射关系, 可通过横向的权限设置来控制文档。交叉学科科室知识的访问权限可以开放访问权限给特定科室, 基础业务知识文档可在整个医院范围内公开。作为整个医院的信息共享空间, 文档管理信息云支持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和双机方案有, 效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的安全保护措施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实现“文档生命周期”的管理, 从产生、审查、发布到归档:任何知识文档从其结构和内容上看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这个过程被称为知识的“生命周期”, 包括创建、修改、审批、发布、反复使用和归档。文档信息管理云在文档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 比如审批工作流、版本控制等。

六、结论

医疗信息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 文档信息管理云能够为医疗机构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空间, 作为文档知识库和协同工作平台。基于对信息共享和知识管理面临现状的充分分析, 为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切实可用的中央信息共享空间, 协助各单位积累知识经验, 改善管理能力, 保障数据安全, 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中的医院信息化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 2011, 6 (9) :7-9.

[2]李泉.医学影像资源共享及远程会诊系统构建[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7.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5

一、单位许可审批证

1.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2.办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后,方可购买剧毒化学品。

二、安全组织机构

1.设立有安全医疗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

1.明确各级领导、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医疗职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安全医疗例会制度。

3.订立安全医疗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四、培训与持证上岗

1.制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计划。

2.必须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包括可能具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岗位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并进行资格认定。

3.企业负责人、安全主任、电工、锅炉工、电梯工、高压氧舱设备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

五、消防设备

1.安全通道

1)在消防通道、防火间距内、楼顶疏散通道不得搭建违章建筑。

2)不得堵塞、占用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和紧急疏散通道应畅通无阻。

3)通向疏散出口的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其他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1.5m,且走道地面上应划出明显的标示线。

4)紧靠门口1.4米不准设置台阶。

5)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

6)安全出口门顶部应安装消防应急照明灯.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2.安全出口

1)每个楼层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散通道,标志醒目,照度良好,保持畅通,安全出口门顶安装应急照明灯。

2)不得将安全出口上锁、堵塞。

3)疏散门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闸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3.灭火器材配备

1)室内消防栓要长期保证供水,在每个楼层配置不少于一台推车式ABC干粉灭火器,宿舍、食堂、仓库、会议室等重点场所的按每75m2配备两具2公斤ABC干粉灭火器的标准配置手提式灭火器,具体按有关规定配备。

2)灭火器的压力表指示在绿色、黄色表示能正常使用,红色表示已过期,灭火器必须由专人每月定期检查登记。

4.仓库管理

1)仓库的消防设施、器材应有专人管理。消防器材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位置。

2)剧毒化学品储存场所应设置通讯、报警装置、监控录象,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正

常状态。

3)仓库设置有醒目的防火、防毒、禁止吸烟和动用明火等标志。

4)仓库内除了固定照明外,不准使用其它电器;可燃物品库房,应安装防爆灯具,灯具的开关应装在库房外。

六、电气设备

1.高压配电房

1)配电房应通风良好,并采取防雨雪、防火、防小动物出入(挡鼠板)的措施。

2)房内铺设高压绝缘脚垫,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其耐火等级不得低于3级。并配有符合要求的灭火器材。

2.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

1)低压线路和开关的安装应符合安全要求,低压电气设备要定期检测和鉴定。箱(柜、板)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2)箱(柜、板)体的PE线应连接牢固。

3)箱(柜、板)内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

4)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

5)防雷、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应由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测量一次,其接地电阻的大小应符合要求。

3.照明灯具

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可靠,室内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4米,室外灯具不得低于3米,照明系统宜使三相负荷平衡,负荷电流不宜超过15A。

2)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相连接,短路与过载保护电器和漏电保护器,回路要选用漏电动作电流等于或小于30毫安,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

3)白炽灯、高压汞灯与可燃物、易燃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米。

七、特种设备

1、特种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根据要求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负责。

2、由检验机构定期检验;建立检查、检验档案和管理制度。

八、急救服务

1.设立了急救医务室,位置合理、标志醒目。

2.配置具有医士职称以上资格的医生和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备有常用的救护器材。

九、环境控制

1.医院及周边噪音符合标准,对主要噪声污染源采取了防治措施。

2.产生粉尘的采取了防尘措施。

十、剧毒品的管理

1.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仓储安全管理、防火、动火、用火和剧毒品的“五双”

制度(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运输、双人双锁、双人使用)。

2.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

向当地公安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有完善的储藏、使用(包括采购、出入库登记、验收、发放等)管理制度。有查验准购

证、运输证,应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出售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十一、从业人员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医疗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后方可任职。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医疗教育和培训,保证具备必要的安全医疗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

医疗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医疗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电梯操作工、制冷工、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十二、工作人员卫生管理

1.设有更衣间、洗浴室等卫生设施。

2.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3.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岗位,配置有现场急救用品。

4.设置了有效的通风装置;对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有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十三、应急能力

1.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

期组织演练。

2.向当地公安和消防部门备案,并保证与其有畅通的通讯和报警联络。

3.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4.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十四、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1.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

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2.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

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3.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

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 等知识的培训。

4.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5.应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

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6.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

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7.加强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包装、收集、运送、处置”的全程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医疗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6

浙江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浙江医疗卫生信息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医院信息化、医保信息化、农村医疗信息化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一)“数字化医院”逐步深化

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要求,浙江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其中:门急诊挂号、住院收费、药房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100%,财务、设备、病人查询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90%以上,临床检验、手术麻醉、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38%以上。浙一医院、浙江人民医院等医院正在建设数字化医院,建立了互联网网站,开展了网上挂号、预约就诊、信息咨询、健康教育和远程服务。全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正从以财务管理为主,以医院工作为中心的第一建设阶段迈向了以临床业务为主、以病人为中心的第二建设阶段。

(二)区域性医疗卫生协同开始起步

区域内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服务站等机构的协同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趋势。2009年6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软件通过国家级评审,并已在浙江部分示范区投入使用(杭州市医疗卫生协同平台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已有6家省级医院组成的省级医疗专家团队,与省内76个市县级医院及1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面紧密合作;针对社区和农村的“远程健康服务”开始在常山、江山市等地试点。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医联远程医学教育平台”,已经开展了35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讲课,实现2017名全科医师学员报名并参加网上学习,共开展16万小时课程。

(三)“新农合”广泛惠农

全省基本统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100%的县(市、区)已实行新农合医疗信息化管理。有74个县(市、区)做到了县级医院出院实时结报,有27个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也可刷卡当场报销,有8个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也可刷卡当场报销,大大方便农民结报,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资金安全。

目前,全省新农合医疗虚拟专网和省级新农合数据交换平台正在建设中,计划实现全省新农合异地就诊实时结报、资金监管、费用查询和信息汇总,实现构建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数字医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浙江省数字医疗产值逾5亿。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个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兴起,浙江信息服务型企业正在逐步成长起来,一批系统集成企业以满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出发点,构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在产品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和市场营销网络,拥有数百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如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临床信息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移动临床助理MCA、电子病历集成视图、综合数据浏览等;在技术方面,拥有了一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开发平台技术、行业应用分析技术、医疗数据融合技术、医疗卫生信息集成技术、医疗设备与IT设备终端整合技术等。浙江的信息服务型企业在全国树立起浙江企业的品牌形象,如杭州创业以13.8%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最具竞争力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8-2009医疗卫生应用软件主力厂商竞争力分析报告》中将其评价为“目前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应用软件领域的龙头企业”。

浙江省医疗卫生信息安全隐患分析

(一)医疗信息安全标准缺失,服务外包存有安全隐患

医疗卫生信息安全标准是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省内只有部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施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医院、卫生站等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实施,大多数医疗机构对信息安全缺乏意识和防范能力。在数据接口方面也缺乏规范,特别在区域性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数据接口关系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存在被黑客入侵、网络攻击等安全隐患,将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病人的正常就医。在服务外包方面,医疗机构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内部信息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信息安全的管控,没有对开发人员和访问范围进行有效约束,为日后不法分子通过系统本身的原始漏洞窃取数据埋下了隐患。

(二)医疗机构网络结构不合理,内部信息系统不够稳定

规范的网络结构是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多数医院来说,网络一般都被物理或逻辑上隔离划分成内部网和外部网,但内外网划分不清、交叉混用等现象屡见不鲜,医院的核心信息资源可能通过互联网外泄。另一方面,局域网内的网络拓扑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如杭州某三甲医院因为核心交换机使用不当,且将部分终端直接接在核心交换机上,造成HIS系统瘫痪三小时,导致就医患者长时间排队,医院秩序混乱,临床检查和治疗遭受巨大影响。

(三)网络化协同致使信息外泄,医疗信息数据保护不够

信息数据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机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统方”等重要信息进行有目标的窃取,信息数据安全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医院大多通过用智能网络来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对于医院而言,网络化协同可以使不同的医疗机构共享重要的医疗信息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网络化协同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方便、有效的方式,存取患者的电子信息,包括化验结果、处方信息、医嘱和健康状态等。但是,网络化协同带来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缺少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审计机制,就会存在账号滥用、业务数据被非法读取的风险。如我省就发生多起“统方”外泄的事件,某“统方”医药代表花费40万买下三家医院的“统方”资料,定期到医院的药房统计或计算机管理部门收取“统方”;海宁一名医院职工利用职务之便将药品销售统方泄漏给医药代表,从而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统方”外泄事件对医院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敲响了警钟。

(四)电子病历即将推广应用,患者隐私安全问题突出

推行电子病历是“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任务。电子病历将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记录,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而电子病历的数据集中存储、频繁交换以及与其他公共服务集成使用等特点,使电子病历的信息安全防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省部分地区开始推行电子病历,虽然采用了密码处理,但综合防御措施还很不到位。杭州等地电子病历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联网机构和应用范围还很有限,信息安全问题还未充分暴露,但随着电子病历的公共服务功能逐渐丰富,数据交换的机构增多,信息安全隐患将逐步升级,患者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将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的又一大难题。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建立标准体系,强化行业监管。以国际行业标准为参考,研究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规范,对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学习上海等地区经验,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对涉及民生的公共领域信息安全加大检查力度,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对信息安全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信息安全的重要防线。

(二)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制度。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大安全投入,增加信息安全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重,积极采用安全审计、漏洞扫描、IDS等工具提高安全防御水平;同时,加大安全“软实力”的投入力度,配备专职的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系统操作制度、数据库访问制度、外部设备使用制度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职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在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结合信息安全培训,开展形象生动的信息安全宣传,增强职工信息安全意识。明确信息安全责任,树立“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对信息泄露等严重信息安全事件要严肃追究当事人、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责任。

(四)规范外包管理,确保数据安全。规范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服务外包管理,特别是在实施HIS等重要信息系统过程中,应对外包企业严格审核,在签订外包合同时要增加有关信息安全的条款,对外包服务人员要进行规范管理,限制操作范围;在验收阶段,要对系统实施信息安全检查,避免系统漏洞及设置后门等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五)发展与安全并举,提升数字医疗水平。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为契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数字医疗产业。在理念上,要明确以病人为中心,提高为病人服务能力,并将专业的医疗服务落实到每一处细节;在产品上,广泛推行电子病历,同时加强电子签名、病人隐私保护等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管理机制上,建立完善的医疗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医院信息化投入,严格实施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化,通过数字医疗实现医疗服务现代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和人性化,真正体现造福于民。

卫生行业建立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篇7

1 信息管理概念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 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1]。

2 医院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应用现状

医院信息系统在功能上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信息化服务范围的扩大, 促使医院信息管理逐渐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按照医院信息的特点, 科学地处理信息,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 (H o s p ita l I n fo r m a tio n S y s te m简称H I S) 加强情报资料工作的管理, 以开发信息资源, 使信息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服务[2]。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十分强大, 囊括了从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外部接口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只购买其中的某个模块, 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医院信息系统。发达国家的医院已完成了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正在朝着临床信息系统方向普及和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 加之医院信息系统起步较晚, 现处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普及阶段。在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应用质量和标准化方面都与国外存在差距。信息系统多为单一厂商系统, 发展还不够深入, 理论基础薄弱, 更缺乏实践经验,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规模、医疗市场的成熟程度, 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医疗消费的正确引导相关, 因此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盲目的将别国的经验生搬硬套在我国的医院管理中, 只能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医院的信息管理提供帮助, 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开辟中国特色医院管理的新篇章。

3 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模式, 给医院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3.1 从患者角度, 通过自主电子系统查询, 加深了患

者对医院特点和优势的认识, 网上就诊预约系统能够减缓医院门庭若市的压力, 使就医过程流畅, 减少由过去的“三长一短”引发的患者抱怨。该系统的自动实时明码标价、划价收费, 使患者对医院收费放心, 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同时医保系统的开通, 使医保患者的费用直接上传到医保部门进行管理, 方便了医保患者就医, 让他们接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3]。更为重要的是, 信息系统所包括的远程医疗服务能够保证每位患者公平的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 包括低密度人口地区的居民以及以前看病需要长途跋涉寻找医院的居民, 都能接受很好的治疗[4]。

3.2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 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做到无

纸化和无胶片化办公, 使医护人员从以往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 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 医生将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 或者通过医院的远程教育系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这将很好的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同时患者信息一旦录入系统并经医务人员确认后, 就成为有效文件不能随意更改, 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3.3 从医院管理者角度,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迅

速整合医院的所有资源, 为医院的管理及日常服务工作提供便利。管理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快速查询功能, 能够了解床位使用率、指导药品储备、保证临床用药、防止积压、降低损耗。值得一提的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服务项目或科室的成本控制, 为管理者提供量化的数据, 动态及时地监测医院负债情况和偿还能力, 达到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增加医院市场预测能力和经济核算能力, 提高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水平[5], 让医院管理真正从“事后管理”转为“过程管理”。

3.4 从医院自身发展角度, 建立合理的信息管理体

系, 满足医院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 能够使医院的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患者的治疗信息和费用信息规范化。这符合社会医疗保险的要求, 也能够提高医院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更是医院增强现代化管理走“优质、高效、低耗”发展道路的最有效手段。医院信息管理将有助于医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抓住发展机遇, 拓展优势,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角度, 2 0 0 3年S A R S疫情

的发生给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们认识到了使用疫情上报系统,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及时、准确传递的重要性。医院作为公共卫生系统的一个部分, 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 是最早感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神经末梢。如果每个医院都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收集到常规的急诊和住院患者个案的信息, 国家相关部门可运用定期抽样汇总的办法来监控全国各地区就诊人群疾病谱的变化。对于不明原因疾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也是如此, 医院始终参与突发事件处理与医疗救治的全过程, 掌握着患者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因此, 扩大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 建设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 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和互相联通, 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并将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实施医疗救治紧密结合[6]。

3.6 对政府卫生及财政主管部门而言, 通过该系统

可以监督医院医疗行为和资产状况, 对医院的日常诊疗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7]。促进医院政事、政务分开, 医院信息系统是外部对医院监管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工具保障。

我国卫生部要求从2 0 0 9年1 1月起, 全面推行公立三级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上预约挂号将成为未来医院预约挂号的主要方式。因此, 采用标准化接口模式、实现预约挂号系统与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及时通信、保证网上预约挂号系统不受恶意操作的影响也将成为未来医院开展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化的魅力, 2 1世纪信息系统将成为医院竞争战略的核心, 统一的信息标准是改革的催化剂, 它能够加快最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问题入手, 提出科学的建议, 消除信息管理瓶颈。让医院的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的一种手段, 借助信息化手段来优化医院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实现数据无缝连接, 资源共享, 达到重塑医院管理模式的效果, 有助于医院更好的发挥它的公益性质, 赢得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杜栋.信息管理学教程[M]. 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张秀英.论信息与医院信息管理[J].医院信息,2002(15):533.

[3]段素荣.充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14):558.

[4]Roald Bergstrom, Vigdis Heimly.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ies for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NORW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rcumpolar Health, 2004, 63(4): 336-348.

[5]吴霞.关于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医疗装备,2008(18):35.

[6]雷晓盛,胡 楚.未来医院信息管理发展趋势[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6):664.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卫生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医学也伴随着我们几千年的时间, 古代的大夫, 现在的医生, 我们提到医院, 想到的最多的就是医生, 活生生的人, 医生给病人看病, 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人进行对话, 我们从来也没有质疑这种看病的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停的加快, 面对面的看病方式, 这种较为传统的方式与人们的快节奏的生活并不能够融合到一起, 互联网的出现, 很多行业都引进了计算机技术,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方便快捷。卫生行业也在考虑引进计算机技术, 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浪费, 也更加规范, 节省人们的等待时间。使我们的卫生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

1卫生行业所涉及的计算机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部门业务过程的自动化, 如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检查报告等流程的自动化;住院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费用结算等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物资设备、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持部门的业务过程自动化等。

决策支持系统。将业务处理系统采集的各方数据链接为数据仓库, 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仓库进行访问并计算, 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决策。

医疗信息系统。此系统包括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专家诊断智能系统等。

电子病历。病历记录是一项基础性的数据。电子病历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 它能及时地将来自各方面分散的病人的资料, 综合整理成数据形式的资料。同时还能增加图形等临床诊断信息, 协助医师做出诊断, 在诊断后计算机还可以提高一系列问题, 提出诊断依据, 拟定治疗方案, 进行质量检查等日常文书工作。比纸张型病历的信息管理更迅速有用, 临床诊断更方便, 医师更容易收到反馈信息, 能保证医疗质量。通过使用电子病历方便医生对病人的定期回访,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缓解医生的工作压力, 医生每天都要看较多的病人, 他们不可能全部都记住所看病人的病情和适合的方案, 在看病期间建立电子病历, 有助于对病人的后期治疗提出更好的建议。

2计算机技术在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实验室信息系统为例来进行分析。实验室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它是现代化医院中检验科所必备的设施, 因此, 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对于医院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实验室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录入, 检验标本的接收, 仪器数据采集和手工录入, 检验结果的审核确认, 结果查询, 报告单打印, 质量控制和统计报表。下面就一一的详细介绍。

检验项目的申请录入。医生申请检验项目是在在LIS系统的“医嘱录入”界面上进行, 对标本的采集信息进行选择, 例如选择使用的试管、采集的最佳时间等等, 系统会自动的生成唯一的检验标本号。护士录入附加信息是在所申请医嘱的备注栏中进行, 例如在测定24小时尿蛋白时, 护士需要把患者的体重、总尿量等信息作为附加信息录入进去。

检验标本的接收。检验科人员取回标本后, 进行标本接收时是在“标本接收”模块中根据其标注的检验标本号来进行, 这说明送验的标本已经收到, 在进行录入结果之前一定要确认接收的标本。

仪器数据采集及手工录入。计算机与检验科仪器相连, 自动采集、接收、分析仪器输出的实验数据。

检验结果的审核确认。对仪器检验结果和手工录入结果必须进行审核确认, 最终报告必须保证确认无误, 取消确认那些审核有误的结果, 把正确结果重新录入后才能发送。

结果查询。医生查看结果可以在LIS系统的电子病历中进行, 已确认的结果报告可在“检验结果查询”模块中查看。

报告单打印。在病人的电子病历和病案室中都可以打印报告单, 打印出来的检验报告对于病人的一些基本信息都能够显示出来。

质量控制。对于质控数据可以自动接收和手工录入, 还可根据相应的规则打印常用的质控图, 然后可进行质控分析。

统计报表。例如对工作量的统计、乙肝二对半的统计等生成多种形式的报表。

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科中的运用过程中, 实现了检验科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方向转变, 使得管理水平提升;从传统的手工报告检验结果向计算机报告结果转化, 使得工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测定过程中建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使得检验质量有所提高;对检验信息可进行集中的管理, 便于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使得全过程质量管理得到了全面加强。

实施实验室信息系统为检验科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系统支持。实验室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把检验结果直接从仪器中向网络计算机中传入, 从而减少了抄写检验报告的过程, 中文输入量大大减少。实验室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转移主要是以尽量减少以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的, 对于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也随之减少了, 为检验结果的查询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结束语

通过将计算机引入卫生行业当中, 简化了挂号, 看病及手术的流程, 使看病更加规范化, 更加标准化。将计算机引入卫生行业当中, 可以对医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以前看病, 我们都会遇到医生给自己开一些用不到的药物, 以此来赚钱, 同计算机联网, 创建电子病历, 医生将诊断的情况, 所开的药以及手术建议等等都要放到电子病历中, 这方便了其他的医生和病人的监督, 这也就进一步的整顿了医院的医风。通过将计算机引入到医药行业当中来, 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医生之间的交流与进步, 让处在不同医院的医生进行学术和经验的交流成为可能, 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整个医药和卫生事业的提高和进步。我国的医学专家是有限的, 但是病患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 有了计算机的发展, 让远程指导手术成为可能, 优化了资源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驻卫生行业, 也让我们可以与国际的先进医疗技术接轨, 我们可以和外国的医学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章佩, 吴娆.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技术的引入与运用:服务与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5) .[1]王章佩, 吴娆.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技术的引入与运用:服务与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5) .

[2]韦挥德, 黄晓红, 黄政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医药卫生信息情报工作的创新要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7) .[2]韦挥德, 黄晓红, 黄政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对医药卫生信息情报工作的创新要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7) .

[3]云计算.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新契机[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 (15) .[3]云计算.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新契机[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 (15) .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安全 篇9

2012年12月13日至14日,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年度信息安全工作获得表彰,其中公司信息通信部荣获先进集体,信息通信部有关人员获得信息安全通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家与行业的信息安全态势,传达了国务院关于信息安全的若干要求,讨论了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下一步重点工作。

公安部、工信部、国家电监会及各派出机构、有关电力企业、总参三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出席会议。

2012年,公司以“安全年”信息通信专项活动为载体,落实信息通信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督查,开展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专项行动,全面完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加强信息通信调运检体系和运行人员队伍建设,安全运行各项指标有显著提升,圆满完成了十八大信息安全保障,实现“三个确保八不发生”的目标。

银行业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一、银行业信息安全的现状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不受偶然或者是恶意的原因而遭到外界的破坏、更改及篡改, 确保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用。信息安全涉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通信技术等众多技术领域。

目前, 美国每年由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170亿美元, 德国、英国也都达到数十亿美元, 法国达到100亿法郎, 日本、新加坡的损失同样很严重。我国每年因信息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人民币。国际刑法界列举的现代社会新型犯罪排行榜上, 信息网络犯罪已经名列榜首。

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多变性, 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时刻威胁着银行数据安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因此, 规范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漏洞防范、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等方面建设是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业法规标准模糊, 操作难度大

美国、日本和印度早在1995年就出台国家信息安全法, 通过出台基本法对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网上信息、用户数据进行保护、对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处罚作出相应规定, 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和网络信息的合理利用。目前, 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法规主要有国务院发布《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 但这些法规制度中对信息安全的边界界定不明确, 行业标准不清晰, 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给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 管理者更注重信息系统建设维护, 轻视信息安全管理

一是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银行业机构仅忙于系统建设与日常维护, 对信息安全管理无暇顾及。二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难以对计算机安全的实施进行全面管理。部分机构信息安全部门对信息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只有在遇到总行的信息安全检查时, 才会对网络冗余线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对交换机、路由器中的ACL策略进行完善, 对信息系统中的审计日志进行检查, 并没有形成信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业务部门在信息安全方面有章不循, 造成计算机的漏洞事件发生。据统计, 大约63.1%安全事件是源于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不落实、检查监督不严格造成的系统漏洞。三是信息管理疏忽, 从已发生的计算机违规事例来看, 主要问题是疏于检查、放松管理。具体表现在, 有不少人员在未经系统管理员许可情况下擅自使用盗版软件, 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 重要数据丢失, 严重者造成业务系统瘫痪, 影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计算机操作口令、密钥、机密数据资料没有按保密规定存放, 大量的违章操作、越权滥用没有进行严格处罚, 计算机设备的保管使用无专人负责, 应用系统的操作未有交接的系统日志, 系统的维护不能详实的记录。虽然有制度明确规定操作规程, 但执行不严格使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频频发生。

(三) 管理手段落后, 影响管理效能

银行业的各项业务与系统管理越来越依赖网络和计算机应用软件, 因此对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监管至关重要。目前, 管理单位仍然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汇报、材料上报等方式来获取银行的相关情况, 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 管理方式效率低, 无法快速、真实反应银行业的信息安全状况, 导致银行业务自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 易造成银行业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 完善制度标准, 做到有法可依

规范信息安全管理, 首先要完善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一是加快行业信息安全标准统一的进程。管理部门应制定符合当地信息安全标准, 组织建立银行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保证银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部分地区便曾出台信息安全法规, 例如《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辽宁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条例》、《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上海市公共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管理办法》,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二是设立硬件设备的准入标准。将银行业信息安全问题作为新硬件产品销售及市场准入的重要参考, 对进入银行的PC台式机、网络设备、系统服务器都必须经过国家保密部门的安全检查, 只有经过筛选的特定型号的引硬件设备才能进入银行系统和网络, 从根源上杜绝信息安全漏洞设备的进入。

(二) 明确责任制, 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力度

一是健全信息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对银行业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对基本的安全设备的防护形成统一模板下发给银行, 例如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号、核心服务器建立堡垒主机、核心网络地址必须配置一对一的双向映射等。二是依据现有法规、技术标准, 开展信息安全检查, 确保安全检查深度与广度。在开展检查的同时, 可让有资质的第三方安全评测公司, 对整体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攻防测试, 对测试结果出具权威的报告, 明确安全问题, 针对性地进行弱点的加强, 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责任通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事件, 按规定处罚相关责任人,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 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限期纠改,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进行问题归纳梳理汇编成册, 下发给银行提供参考。

(三) 建立全方位监管手段, 防范安全隐患

上一篇:门诊投诉分析下一篇:血流向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