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2024-07-16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选七篇)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手卫生指征及调查设计

参照美国CDC《医疗保健机构手卫生指南》推荐的手卫生指征, 制订调查表。

1.2 调查中使用的重要名词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和 (或) 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及减少手部常居菌的过程。

1.3 调查者与调查对象

调查者为5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使其认真学习研究方案, 掌握洗手指征及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以保证观察指标及资料统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调查对象为2008年8月1日~3日, 6个临床科室上班的医生和护士。

1.4 调查过程及方法

根据洗手指征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观察 (在其上班时间内连续观察8小时) , 只记录亲眼所见的手卫生指征, 从调查对象进入病房至其完成每一个洗手行为。调查对象 (医护人员) 不应知道该项研究的目的, 下班后请调查对象认真填写调查表。

1.5 手卫生执行率

手卫生执行率=医护人员的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1.6 洗手指征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摘手套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进入和离开病房前;接触伤口前后;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1.7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差异分析用卡方检验, 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资料基本情况

调查6个有代表性的科室, 男60人, 女180人, 共240人, 其中初、中、高级职称人数分别为179人、53人和8人, 具体见表1。

2.2 不同类别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医生手卫生执行率为18.3%, 护士为47.2%, 医护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01, 具体见表2。

2.3 影响手卫生执行率的因素

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相关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认为戴手套了就可以不洗手、没有干手设施、缺乏同事和上级的模范作用、经常很忙或没有充足的时间、缺乏手卫生意识、洗手会引起手部干燥、洗手池的位置不方便或缺少洗手池、需要优先考虑病人的需求、怀疑洗手的作用及其他因素, 具体见表3。

3 讨论

标准预防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2], 手部卫生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国外报道, 严格手部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02颁布的《手部卫生指南》所引用的大量临床报告证实了手部卫生措施的有效性。彻底洗手与手的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但医护人员遵循洗手规定的状况不容乐观, 其在诊治工作中不常洗手的现象普遍存在, 曾有报道称某医疗单位的手卫生执行率仅为16.4%[3]。规范洗手方法、保证洗手效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简单而重要的手段之一, 是所有医护人员都应做到的。此次调查的医院的设备条件在甘肃省是一流的, 但其洗手执行率也只有40.0%, 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 提高本地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刻不容缓。结合本研究, 笔者认为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硬件设施方面

一项成功的手卫生行为模式的推广可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其硬件设施是关键。本调查中66.7%的医护人员认为洗手池的位置不方便或缺少洗手池, 因此, 可从增加洗手池的数量、安置非手触摸式水龙头、购买含护手成分的洗手液、密闭式洗手液容器, 供应热水洗手等方面做起。使用方便快捷的含酒精手消毒剂有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保护手部皮肤、减少手卫生执行时间、降低医院控制感染成本等优点[4]。本调查中83.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干手设施影响了其手卫生执行, 因此提供方便的干手设施, 可能会提高洗手执行率, 也可改变医护人员洗手后用白大褂擦手的习惯。医院管理者要改变旧有的成本管理观念, 加大对医院手卫生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 使洗手变得方便快捷。

3.2 软件方面

手卫生在医院内是一种习俗的和固定的行为。必须采取多层面、多模式策略, 才能增强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尚少梅等[5]报道, 采用行为教育并提供无水消毒液的干预方法对增强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有促进作用, 并且比单独采用行为教育干预的效果要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必须使其学会如何、何时和为什么清洁手, 强调他们的职业性手卫生行为模式可能有助于改变观念。本调查发现, 医生的洗手执行率明显低于护士, Dorsey等[6]报道, 给所有的医人员发放相同内容的宣传单,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率有很大的提高, 而医生的洗手依从率改变不大, 说明针对不同的医疗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尤其要加大对医生的教育。Lankford等[7]发现如果同一间病房中高年资的医护人员不洗手, 那么其他医护人员也很少洗手, 因此, 应树立高年资医生洗手的榜样, 以影响其他医护人员。在病房内张贴醒目的洗手卡通画或六步洗手法图示、在工作地点设立提醒标志、开展医护人员手卫生工作的培训使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认识到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等, 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策略。

目前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较低, 与国外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同行之间有明显差距,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 降低医院感染率, 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Pitter D.Improving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practic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Emerg Infect Dis, 2001, 7:234~240.

[2]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3]尚少梅, 郑修霞, 王宜芝, 等.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6:455~456.

[4]Pittet D, Hugonnet S, Harbarth S, et al.Effectiveness of a hospital-wideprogramme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hand hygiene[J].Infection controlprogram Lancet, 2000, 356:1307~1312.

[5]尚少梅, 王宜芝, 郑修霞, 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507~510.

[6]Dorsey ST, Cydulka RK, Emerman CL.Is handwashing teachable failureto improve handwashing behavior in an urban emergency department[J].Acad Emerg Med, 1996, 3:360~365.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2

1 三级甲等医院网站建设实施、设计规划的意义

1.1 有助于网站建设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理健康单一模式向康复、心理疗法、生理疗法、保健、预防相结合的综合医疗模式转变[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其健康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查询本身所患疾病的医疗常识、相关病理,查询了解医院的专家、各项服务业务、医疗水平等[4]。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网站进行实施建设、设计规划有助于患者、亚健康者及时有效查询获得治疗及服务信息,满足各种健康需求者对医院信息的动态变化直接了解,更加便利快捷[5]。

1.2 有效保证运行健康管理机制

医院网站的建设是一种长期系统、逐渐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网站的运行机制进行有效建立、维护、健全,可保证医院信息化的持续性发展,网站上的交互服务、院务信息、图书情报、医疗技术、新闻类、专家团队等各类信息资源均来自医院各项部门,单一管理模式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需进行统筹规划[6]。网站及时更新医院相关各类信息有助于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有助于患者及时获取医院的文化生活、管理、医疗等各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7];有助于构建健全运行机制、全面知识结构、合理配置人员、高效有序运作的工作建设模式[8]。

1.3 有效促进医院发展

有效的医院网站建设及推广,可全面提高医院网站的实用性及诚信性,同时可方便患者的追踪随访信息,促使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9]。网站的高效运行建设为患者提供网页内容更新快捷性、信息搜索功能、发表文章、信息的完整性,实时快速回答患者问题,为其提供建议及评估,实际是在宣传医院、展示医院,促使更多的健康需求者、患者来医院就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10]。

1.4 促进整合医院各项业务

医院是一个信息容量巨大的仓库,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医院OA网络办公系统、诊疗系统、各项医学知识等相关业务系统,但由于对其统一管理及整体规划的缺失,大部分信息在各个部门无法实时汇总,医院各科室业务系统对外各成一体,网络资源分散,统一平台缺失,促使应用信息的效能下降,缺少有效内容的及时更新及维护方式,促使对外网站、院内网站的信息无法及时确保一致,医院的动态信息无法在对外网站中及时更新[11];实施建设、设计规划医院网站具有无地域限制、交互性、实时性、方便搜索、多媒体、容量大等优越性,可将用户、各项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数据进行综合性整合,形成整体,为医院领导及员工提供准确的工作政策依据,同时方便患者了解医院的动态信息[12]。

2 三级甲等医院的建设实施、设计规划的现状

首先,医院网站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及时为患者提供各类详细信息,然而很多医院对此有所忽视,在网站结构设计上,过多地设计了介绍、宣传等栏目,比如说新闻动态、科研成就、特色医疗等栏目,这导致医院网站的设计出现了重宣传、轻服务的现状[13];其次,部分医院对于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栏目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地更新,甚至出现信息不准确等现象[14]。最为常见的有如下两种:一是患者通过交流窗口询问信息,或是信息回复不及时,或是无人回复[15];二是栏目信息一成不变,相关负责人对医院现有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公布[16]。

3 某三级甲等医院网站的建设实施、规划设计内容

3.1 三级甲等医院网站的规划设计

3.1.1 医院外部网

医院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部网需对医院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医院形象,需遵循功能与宣传的双向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3.1.1. 1 设计网站页面

医院网站设计页面需大方整齐、美观,具有流畅的英文、Flash设计、图片精美、文字描述清晰、页面格式统一等因素才可提升网页的点击率[17];为方便更多的海外华人、华裔、港澳台等人士的阅读了解,整个页面网站可进行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同时发布,页面需一目了然,整齐清晰[18];网页中不可放置过多图片,避免对网页的打开速度产生影响[19]。

3.1.1.2设计网站的功能及内容

网站的主要吸引内容为网站的功能及内容,设置网站栏目需做到搜索全文支持,明确分裂,结构清晰,同时可提供相关知名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合作单位链接;需详细设计网页的功能,主要宣传医院特色,展示医院形象,兼具服务功能:(1)医院概述:包括医院的环境、占地面积、医疗设备、领导团队、院长致词、医院简介、医院特色等,可促使健康需求者对医院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20];(2)就医指南:包括专家门诊时间表、专家资历简介、楼层索引、就诊须知、导诊图、交通指南等,利于患者就诊[21];(3)重点特色科室介绍:介绍医院的重点科室,包括特色医疗、配置人员、专业设置等;(4)科研培训:包括继续教育、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动态等,医护人员可及时获得最新专业动向;(5)名医荟萃:介绍本医院的各科室专家的擅长治疗疾病,便于患者就诊[22];(6)新闻动态:对医院的技术最新开展情况、行业内学术动态、新闻热点、院内重大事件进行实时追踪报道;(7)医院文化:包括医院展示独特文化、医院经典回顾、发展历程等;(8)特色服务:医院网站需建设在线服务功能,如“网上查询”“医院社区”“体检预约”“专家查询”“网上挂号”等功能,可拓展“在线会诊”“追踪随访”“在线药房”“费用查询”“网上病历”等特色服务,为患者寻医问药提供便利条件及基础[23]。

3.1.2 医院内部网

医院内部网主要为内部局域网络,为医院各科室交流内部信息提供便利,是一个应用数据及管理数据的信息平台,其具体功能如下:

3.1.2. 1 整合服务功能,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随着医院服务模式的变化,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改革,现代化医院的基础为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改造整合手术信息系统(ORIS)、放射信息系统(RIS)、检验信息系统(LIS)、影像传输与存档系统(PACS)、医院信息系统(HIS),建立内部科室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高度共享各科室之间的信息、快速传输病历及影像资料和医院全数字化的战略目标[24]。

3.1.2. 2 实现交流互动

各个科室可在内部网内进行公文及信息发布,转变现有的发放文件模式,网站设置专题讨论区、留言板,医院员工可广开言路,对医院管理中欠合理、欠规范的问题及现象进行反映,为医院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建议[25]。

3.2 医院网站的建设实施

3.2.1 选择好域名抢占先机

医院互联网的唯一标识为域名,同时是单位的网络商标,注册选择域名是实施建立网站的首要步骤。域名的选择应于本医院的工作内容或单位名称密切相关,方便记忆,简明、一目了然。对于以后的网络医院营销、宣传品牌十分有利。域名资源有限,其域名越简短,越容易被抢注,需抢占先机[26]。

3.2.2 选择网络服务提供商

选择网络服务提供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公司需有一定的知名度,方便建立好网站后网络推广的广泛应用,同时具有较佳的售后服务,确保顺利进行网站的升级;②公司需具有丰富的制作互联网站的经验,需具有专业的建立医院相关网页的经验;③合作互联网公司具有成熟的设计网站功能项目的技术条件,其硬件资源可确保网站主机具有较快的速度(超过100 M的网络宽带)、安全性高、稳定性高[27]。

3.2.3 维护更新网站

网站的生命力之一为网页的内容即时性,大多数医院网站独立建设信息中心系统,极易引发更新不及时、科室业务与服务及内容脱节,很短时间内该网页与互联网大环境脱节,需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维护及更新网页内容;需建立快捷、简单的维护工具,同时促使医院全员职工共同管理网站,鼓励全院积极建设网站,对本科室相关的网站内容进行定期更新,保证网站的生命力及新鲜感。医院需专门设立管理网站日常工作的部门,促进该项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网站对医院宣传的功能。

3.2.4 网站的管理安全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IT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已有较多的安全产品及安全技术可确保网络信息及计算机的安全。医院信息安全的维护之一方式为IT技术,同时网络安全的前提为完备科学的网络安全策略,建设网络安全技术的高技术网络,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需采取综合性的有效防范措施,确保安全运行医院网站。进行软件的安全性配置、恢复网络数据策略及备份,为管理网站提供分级审核及管理权限功能,通过分级授权法实现多层次多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医院网站,确保网站信息安全。首先,网站安全设计应有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进行保护,防火墙应设计在外部网络环境与代理服务器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控制,将进出医院网站内部的访问加以管理,实现对内外部网络的隔绝。而代理服务器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其主要设置在Web网站和防火墙之间,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收取代理,简单来讲就是,外部用户进行网站访问时,先进行代理申请,由代理服务器对Web网站进行访问,获得相关信息,再将信息情况传送到外部网络中,满足外部用户的访问需求。其次,网络安全设计中应减少对无关软件的安装,操作系统应以一种为宜,不可过多安装,并建立相应的分区,将Web数据和应用程序与其他操作文件区分。最后,为提高Web服务器的安全性能,要及时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在设计中要将漏洞扫描工具,以及其他监控工具等加以设计,采取最新的补丁程序对Web服务器进行保护。

4 小结与展望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3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使用率,护理质量,调查

针对需要长时间的静脉给药、急危重症病人的静脉给药、刺激性药物的静脉给药、定点静脉给药等情况, 可以使用静脉留置针, 其操作简单, 可减轻因反复穿刺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减少护士工作量[1]。现对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调查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9月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在内科调查7个临床科室, 外科调查10个临床科室, 将符合静脉留置针适应证的病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1) 病人有定点输液 (每天2次或3次) 的液体; (2) 急危重症病人, 如心电监护、病危病人; (3) 输液时间大于4h者; (4) 输入高渗、化疗药物等刺激性药物者。排除标准: (1) 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或中心静脉置管 (CVC) 的病人; (2) 病人或家属不接受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 (3) 静脉留置针禁忌证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2013年9月将全院静脉治疗小组的成员作为研究者, 在规定的3d~5d内每日上午09:00~11:00收集17个临床科室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列为调查对象, 共531例, 根据调查表现场调查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

1.2.2 调查工具

1.2.2. 1 静脉留置针应用现况调查表

由静脉治疗小组自行设计, 调查内容包括应使用留置针人数和实际使用留置针人数两部分内容。

1.2.2. 2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护理质量调查表

由静脉治疗小组自行设计, 调查内容包括穿刺部位红肿人数、穿刺部位渗液渗血人数、贴膜潮湿卷边人数、留置时间超过96h人数、液体滴入不畅人数、未标识留置时间人数。根据此调查表对25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进行调查。

1.2.3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表格, 采用百分率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现况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百分率对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3 讨论

3.1 提高静脉留置针在临床静脉治疗中的使用率

在静脉治疗中病人有定点输液的液体, 应给予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静脉反复穿刺的次数。对急危重症病人, 应及早给予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保证静脉通路畅通, 及时用药。长期大量输液或输入刺激性的药物的病人, 应给予使用静脉留置针, 以保护病人的血管和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因此, 临床护士应掌握静脉留置针的适应证, 有计划地为病人进行静脉治疗。

各科责任护士组长作为科室静脉治疗小组的成员, 应负责科室静脉留置针的管理。责任护士应对其所管理病人进行有计划的静脉治疗, 凡符合静脉留置针适应证的病人, 应及早使用静脉留置针。为了加强静脉治疗的管理, 在治疗室建立一块“静脉治疗信息板”, 各组护士分组动态记录使用静脉留置针、PICC和CVC的病人和特殊交班内容, 这样护士对病人使用的输液工具一目了然, 方便护理工作。责任护士组长每日对本组护士进行留置针使用情况的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责任护士组长考核, 以提高留置针在临床静脉治疗中的使用率。

3.2 在静脉治疗中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

3.2.1 对全院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

定期在科内进行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以增强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日常管理意识。

3.2.2 减少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渗液、渗血、红肿的发生

加强对护士静脉留置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 妥善固定留置针导管, 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 以减少静脉留置针穿刺处渗液、渗血、红肿的发生。若发现静脉留置针穿刺处有渗液、渗血、红肿的发生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 以减少液体外渗。

3.2.3 保证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超过96h

在静脉输液前要确定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若超过96h应重新更换静脉留置针, 避免感染的发生。如果更换了留置针贴膜, 应该标识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

3.2.4减少静脉留置针贴膜下潮湿、血渍及卷边的发生

护士应密切观察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 如发生贴膜下潮湿、血渍、卷边等情况应及时给予更换贴膜, 保持留置针穿刺处干燥和清洁, 保证贴膜对留置针的有效固定, 避免穿刺处感染和脱管。

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水胶体新型敷料, 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甲基纤维素混合组成, 可以吸收少到中量的渗液, 具有部分清创的作用[2]。水胶体敷料在预防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有较好的效果, 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 减轻病人的疼痛,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减少了护理的工作量[3]。

3.2.5 规范化培训静脉留置针冲管、封管的方法, 减少静脉留置针堵管现象

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输液完毕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 正确封管。应用1 0mL注射器, 抽取3mL~5mL0.9%氯化钠注射液, 用大鱼际肌脉冲式冲封管。一旦发生套管堵塞应重新置管, 不可强行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血压回血管内, 以免发生栓塞。

4 小结

由于静脉留置针在静脉治疗中有许多优势, 已开始在国内广泛使用[4]。本次调查发现, 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理想, 在静脉治疗中使用留置针的人数较少, 并且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的管理不到位, 出现了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红肿、渗液、渗血、留置时间过长、堵管、贴膜下潮湿、卷边等问题。因此, 护士在静脉治疗中应加强对静脉留置针适应证的应用, 加强在静脉治疗中对留置针的管理, 以提高静脉留置针在静脉治疗中的使用率和护理质量, 达到提高病人满意度和减轻护士工作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19-221.

[2]王云霞.医用伤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87.

[3]许瑞华, 韩蔷, 王丽平.水胶体敷料透明贴预防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探讨[J].四川医学, 2008, 29 (3) :279-280.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4

关键词:压疮,现患率,发生率,院内获得性压疮

近年来, 压疮现患率被用作评价护理质量和压疮预防措施是否有效的指标, 也被用来评估预防资源需求量, 作为制定预防计划和分配预防资源依据[1]。为全面了解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护理现状,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9日与2015年4月9日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压疮现状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9日与2015年4月9日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当日住院患者总数分别为761例和720例, 合计1481例, 不符合标准73例, 拒绝签署同意书33例, 调查患者总数分别为705例和670例, 合计1375例, 调查率为92.80%。其中男782例, 女593例, 年龄19~99岁, 平均 (67.55±17.845) 岁。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住院时间≥24 h, 年龄≥18岁。排除标准:日间病房患者;有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检查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调查人员

参加调研人员共28人, 全部为伤口小组/压疮小组成员, 工作3年以上, 大专及以上学历, 平均年龄 (34.68±8.322) 岁。

1.4 调查工具及培训

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工具精简数据组 (Minimum Date Set, MDS) [2], MDS表格包含患者一般资料、压疮风险评估、皮肤状况观察及预防措施采用情况。调研前培训内容包括:通过图片清楚解释压疮及其分期;调研方法和研究工具应用;调查目的、国际国内调查现状、调查工作流程等。

1.5 实施方法

2人一组现场检查, 分组原则:新老护士搭配, 内外科护士搭配, 普通病房与ICU护士搭配, 本病房护士不调研本病房患者。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情况

24个病区中18个病区出现压疮95例, 年龄49~96岁, 平均 (80.43±8.643) 岁, 总现患率为6.91%, 其中院外带入压疮54例, 院内获得性压疮41例, 分别占比3.93%和2.98%。

2.2 住院患者压疮分期及部位分布情况

95例压疮患者共发生148处压疮, 以Ⅰ、Ⅱ期为主。Ⅰ期50处, 占33.8%;Ⅱ期44处, 占29.7%;两期合计占63.6%。41例院内获得性压疮全部为1处压疮, Ⅰ期28例, 占68.2%;Ⅱ期13例, 占31.8%。压疮发生部位前3位分别是骶尾部 (37.2%) 、足跟 (22.4%) 及足踝 (16.2%) , 见表1。

2.3 压疮患者预防措施采取情况

变换体位落实较好, 每隔2小时翻身比率达到72.7%;而采用减压措施情况欠佳, 全身性减压措施使用率为55.6%, 局部性减压措施使用率为69.4%, 防压疮标识有38例使用, 使用率仅40.0%, 见表2。

2.4 院内获得性压疮患者Braden评分比较

41例院内获得性压疮患者入院时Braden评分为 (15.45±3.948) 分, 调研时压疮状态下为 (11.84±3.338) 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71, P<0.05)

2.5 压疮与非压疮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压疮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与非压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3 讨论

刘义兰等[3]和徐玲等[4]研究中报道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分别为1.28%和1.57%, 院内压疮现患率分别为0.26%、0.63%。本研究中, 住院患者压疮平均现患率为6.91%, 院内压疮发生率为2.98%, 明显高于上述文献报道范畴。有研究表明, 年龄老化与压疮发生风险呈正相关[5],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平均年龄 (67.55±17.845) 岁, 明显高于徐玲等[4]调研的压疮患者年龄 (69.222±17.294) 岁。表示本院老龄患者居多, 病源老龄化程度高, 应重视预防压疮措施落实。由表2可知, 护士虽然使用更换体位这种最基本防压疮措施执行率达100%, 但压疮患者使用全身性减压装置仅55.6%, 这与科室减压装置配备不足有关, 需要强化管理者防压疮理念, 增加科室购买减压装置投入。压疮患者受压部位采用局部减压措施占比69.4%, 这与护士防压疮意识关系密切, 需要通过强化培训学习来改善。调查结果显示, 41例院内获得性压疮均为Ⅰ期及Ⅱ期压疮, 其中Ⅰ期压疮占68.2%, 说明护士及时发现早期压疮, 有利于尽早干预加快压疮愈合。本次调研发现, 参与调研护士能参照2007年美国压疮专家咨询组更新的压疮分期判断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和难以分期深部压疮, 这得益于培训后的知识更新。本研究显示压疮发生部位以骶尾部多见, 这与付伟等[6]和刘义兰等[3]研究相一致, 而发生在足跟及足踝部压疮分别为22.9%和16.2%, 合计高达39.1%, 明显高于付伟及刘义兰调研结果的16.7%和12.7%, 说明护士对足部压疮防范意识较弱, 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 强化足部压疮可以通过局部减压措施来达到预防目的[7]。局部减压措施中使用泡沫敷料减压34.7%, 比例最高, 说明护士认同预防性使用泡沫敷料联合常规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压疮发生[8]。但本调查中受压部位使用纱布患者占20.0%, 一方面可能护士没掌握湿性敷料使用适应证, 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湿性敷料价格偏高而影响其使用。

Braden量表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RSA, 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9]。院内获得性压疮41例, Braden量表评分下降3.61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Braden量表评分值的降低能较好地说明压疮风险增加, 使用Braden量表评分筛查压疮风险人群, 床边挂放压疮标识可降低压疮发生率[10,11]。但调研中压疮患者设置防压疮标识仅40.0%, 应引起重视。一方面可能护士对已经发生压疮患者预防再发压疮的风险意识不强, 另一方面也可能护由于护士对防压疮标识隐含防范流程不熟悉, 应规范标识管理, 让标识真正起到警示作用。此外, 本次调查中压疮患者血清白蛋白均值、血红蛋白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与非压疮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王春生等[12]和姜永华等[13]研究发现压疮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无压疮组一致。File等[14]研究显示当白蛋白<35 g/L, 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1.4%;当血红蛋白<120 g/L对压疮发生有良好筛选预测作用[15], 这提示护士在今后压疮防治中应关注患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检验结果, 协助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预防压疮发生及促进压疮愈合。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5

医院学科建设是围绕医院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综合实力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1]。医院学科建设受到了研究者与管理者的高度重视[2]。当前,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赋予了医院学科建设新的政策与使命[3]。医院学科建设在医院的建设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医院优质品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院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2 开展学科建设的新思路

2.1 建立适合医院的学科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学科建设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种定量评价学科实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医院学科建设水平所必备的管理手段之一,对于医院综合实力以及医疗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设计学科评价标准要以国家对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系统性和代表性、通用性和可比性、可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各科室可以通过评价标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准确定位,为科室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导向,如学科带头人是决定学科水平、特色和优势的关键因素[4],重点学科作为科研创新平台,贯彻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模式等[5,6]。评价标准的正确制定有利于各科室的全面发展,为全院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2.2 对学科进行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及动态管理(见图1)

2.2.1 分层管理。

医院学科建设按照领先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等三个类别进行分类建设。领先学科是指在国内同行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国家称号的学科。优势学科是指在国内同行学科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一定综合优势的学科,有望跻身于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有独特诊断治疗技术且已有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学科,并为进入前两个层次奠定基础。

已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称号的学科自动列入领先学科。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的确定,由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申报,经相关处室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依据“医院学科评价标准”,由院学术委员会评分,院办公会批准。

2.2.2 项目管理。

未进入上述三个类别的学科,实施专项建设项目管理。根据科室学科建设规划,针对其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可向医院申请专项建设项目资助,由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院办公会批准。

2.2.3 动态管理。

各学科依据本学科建设规划,制定三年建设周期内的总目标和各年度分目标,由医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院学术委员会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医院学科建设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医院学科评价标准”,加强过程监管,每年进行年度考核,三年进行终期考核并重新组织学科建设申报。

经费资助分年度执行,每年经费资助以该学科在上一年度学科评价结果为依据,对评价得分下降的科室提出整改建议。连续两年评价得分下降,或一年得分下降幅度超过10%的学科,终止其所在建设项目及相应经费资助。

3 具体实践

3.1 开展学科建设自评工作

医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各科室进行专门培训,各科室内部也可自行组织培训。各科室对照《医院学科评价标准(试行)》,收集2010年至2012年三年相关数据,进行初评、打分,相关职能部门协助科室完成相关数据的确认和评分。各科室完成自评分及自评报告,上交学科办。通过科室自评,主要是给各科室一段时间熟悉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同时帮助科室找到差距,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

3.2 医院进一步组织按科检查

根据自评和医院检查情况,持续改进相关指标,再经充分讨论,出台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后正式实施。

4 讨论

4.1 全院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的发展已经过了诞生、在历练中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已初步解决了“工作量”、“发展速度”等瓶颈问题,明确了医院发展方向,建立了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在发展中,医院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要逐步形成共识,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术地位,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既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医院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4.2 建立医院学科评价标准,出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学科评价标准是学科正确、快速发展的关键,决定了医院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学科建设标准参考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相关法规,国内外医学学科评估标准,国内外各种评审标准,及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选标准、复旦版排行评价标准,并参考了国内外各种文献刊物,学科建设调研组同时走访了国内多家卫生行政部门、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借鉴了大量经验。

为使学科建设标准充分体现医院发展的实际,学科评价标准结合了医院办院理念、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学科建设的现状,并多次召开各种咨询会议,广泛听取院学术委员会意见,后期还将对标准不断修改、完善。

指标选取原则要尽量做到统一、可量化、可比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涉及医院医、教、研等各个方面,并确定相应的权重和导向。

4.3 对学科进行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学科建设科学化、精细化

分层管理即要把全院各学科进行排序和分类,学科发展的重点要放在有一定基础、发展前景较好、未来需求较大的学科,同时为医院树立样板,明确各科室在医院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发现差距找到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督促后进,鼓励先进,为学科的发展不断努力。通过学科分层次指导性建设,使学科建设循序渐进,有利于医院学科建设整体推进[7]。

医院学科建设必须在医院发展中统筹考虑,要注意综合和重点的关系[8]。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学科管理,即未进入医院学科建设支持名单的其他所有科室,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发展某领域或某环节,向医院提出项目申请,医院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支持并进行考核。这些科室在项目申报中锻炼,在项目研究中成长,实现以“项目培养人才,人才带动项目”的良性循环[9]。

学科分类不是一劳永逸的,医院会每年针对各科室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再评价,按照医院制定的学科评价三年一个周期的要求,每三年进行学科的再排名,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医院发展需要等对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所有步骤和环节都是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即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科室排名、科室分类、支持力度等均可变化。动态管理更加科学、灵活、精细,通过对学科间横向、纵向的比较和评价,鼓励和促进学科间的公平竞争,实现了学科发展的“培养—贮备—发展”良性循环,为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制度基础[10]。

4.4 有效调整管理机制,确立科室学科建设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室及院学术委员会作用

坚持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对本科室学科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并享有学科建设所需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学科建设规划或项目确定后,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要签订责任书,明确责、权、利,并组织本科室人员制定并落实科室学科建设规划以及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学术委员会和专家讨论并制定医院学科发展规划,指导和审核各学科发展规划,对学科评价标准进行建议及修订,依据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对全院各学科进行评分,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负责审核医院及各科室学科建设规划和督导规划的落实,对涉及学科建设的重要事项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参与医院学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价工作,加强民主治院、专家治院。

摘要:介绍了学科建设对三级甲等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特点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对医院全部科室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各科室实施分层管理、项目管理及动态管理,具体推动医院学科建设。

关键词:三甲医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肖志军,高国栋,郭林选,等.学科建设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8):63.

[2]孙金海,张鹭鹭,孟威宏,等.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3):7-9.

[3]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2009-03-17.

[4]孙文兵,沈雁英,赵立强,等.提升医院学科带头人管理素质和能力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4):270-271.

[5]马中立,邹志康.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学科建设循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15-16.

[6]赵桂芬,朱建丽.浅析以转化医学为指导的学科建设[J].卫生软科学,2011,25(6):408-409.

[7]吴正一,张志愿,冯漪,等.构筑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39-40.

[8]王菁平,周永刚,王月忠.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学科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46-647.

[9]顾琴龙,王彦凡,杜春桃.从实施“启明星”措施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3):179-180.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三级甲等医院13个外科临床科室作为研究对象, 调研科室均为手术科室, 调查对象均为13个手术科室195名住院择期手术术后恢复期患者或其家属。对该医院信息系统中2014年1月-2014年5月手术信息, 13个手术科室住院患者合计手术总量为37349台, 其中择期手术为32923台, 占手术总量的88.1%。为避免不同科室术后病人手术效果及恢复期不同造成的满意度认知差异, 因此, 本次调查内容仍以病人手术诊疗各环节为主。

1.2 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调查员现场问卷调查及口头询问相结合的方式, 逐个科室根据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发放及现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195份, 每个科室选取15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问题涉及从入院到术后各个诊疗流程环节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回收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阶段

门诊作为医院的门户单位, 本次满意度调查主要围绕患者对于门诊各部门设置、候诊条件、医生及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展开。调查显示, 患者对门诊位置及门诊候诊条件的总体评价为94%, 其中, 诊室指示清晰满意度94.8%;诊室环境舒适、整洁满意度97.7%;就医秩序满意度89.0%;服务流程满意度90.1%;门诊清洁卫生满意度95.9%。患者对门诊医生工作的总体评价为90.5%, 其中技术水平满意度95.%;服务态度满意度90.8%;合理开单 (检查、检验、药品) 满意度85.2%。门诊窗口人员综合服务态度满意度92.6%, 各窗口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排名前三位的为发药人员 (95.8%) 、治疗护士 (94.9%) 、心电图人员 (94.3%) , 排名后三位的为放射科室人员 (91.0%) 、医生 (90.8%) 、收费人员 (89.7%) 。

2.2 入院阶段

入院阶段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等待床位、入院指导、术前访视等环节。等待床位方面通过调查显示78.3%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 8人明确表示很不满意, 16.5%表示一般。从候床时间调查中发现, 有10人是在开出住院证后7天后入院的;入院指导涉及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起居, 还主要包含医护人员询问病史、查体、初步诊断、下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以及完成入院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等。对该环节的调查88.8%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 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集中在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科室规章制度存在质疑, 对医护人员的告知态度不够满意;术前访视环节主要代表各级医护人员的查房情况, 调查中显示本环节总体满意度较高, 病人住院期间96.4%的表示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每天会主动访视;从查房质量总体满意度达到86.4%。

2.3 等待手术阶段

等待手术阶段主要从术前检查、术前告知环节了解患者满意度情况。术前检查包括住院后各种实验室化验项目及影像学检查以及完成术前诊断等, 在本次调查中特别针对重复性检查的满意度进行相关设计, 结果显示, 有85.3%的患者表示术前存在重复性检查项目, 只有9.4%的患者表示没有做过任何重复性的检查或检验, 另外10.2%的患者并不清楚有没有重复性检查。患者对该项目的满意度普遍不高, 36.7%的患者表示一般满意, 26.4%的患者不太满意, 11.2%的患者对此表示很不满意;术前告知满意度调查主要体现在医护人员在术前准备阶段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关于手术告知是否全面、解释是否详尽、态度是否满意等, 调查结果显示, 32.6%表示很满意, 11.0%很不满意;本次调查还针对等待手术时间进行满意度调查, 195术后病人调查中, 95人是在入院后第三天进行手术的, 占总数的48.7%, 其次72人 (36.9%) 是入院后第5天或5天后进行手术的, 等待时间过长原因调查显示55.4%的患者认为是医院手术病人过多导致, 还有5.9%的患者认为确诊不及时或误诊导致的手术拖延, 3.4%认为术前告知不到位。

2.4 手术及术后恢复阶段:麻醉质量、手术效果、医师告知解释

手术阶段针对麻醉质量、手术效果、医师术后诊疗、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 89.7%的患者对麻醉质量表示非常满意, 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术前告知不清楚, 因此造成的患者术前紧张, 其中还有6例因紧张造成心理不适而取消手术;86.4%的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78.3%的患者对医师术后诊疗表示非常满意;68.4%的患者对术后护理表示非常满意。

3. 讨论

3.1 结论

从统计结果显示 (如表1所示) , 该医院择期手术病人从门诊到术后整个诊疗流程中, 满意度较高的为“等待床位时间”、“术前告知”、“麻醉质量”、“手术效果”等环节;满意度最低的三项依次是门诊阶段的“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入院后“术前检查”、门诊阶段的“医生服务态度”以及“术前访视”环节。

*:±s代表均数±标准差, “非常满意”=5, “比较满意”=4, “一般”=3, “不太满意”=2分, “很不满意”=1分

3.2 建议

3.2.1 定位服务型角色意识, 增强医学职业道德系统化培训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门诊接诊阶段是综合患者诊疗各环节中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的部分。门诊患者流量测定、候诊时间长短、辅诊科室效率及服务态度均属于影响患者术前诊疗满意与否的瓶颈环节[1], 其中服务态度问题依然作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环节, 也是目前我国多数综合型大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医务工作人员的角色意识有关, 绝大多数医院工作人员依然不能准确的将自己所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项服务型行业来对待, 这也与医院在医学职业道德培训机制建设方面欠缺有密切的关系。医院应立足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医学职业道德系统化培训与考核, 以患者满意度调查为依据, 以当前社会上医患冲突热点问题为案例, 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日常管理中, 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也是增强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3.2.2 规范术前检查行为, 优化辅助诊疗的工作流程及效率

无论是门诊阶段检查还是入院后术前检查环节都是患者满意度较低的环节, 不仅仅因为这些环节导致病人候诊时间和等待手术的延长, 而且重复性检查和检验也给医院带来过度医疗的嫌疑。在调查中, 多位患者指出接受过同一项检查在门诊阶段和入院术前阶段, 同时患者也认为在这一环节中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花费。因此, 医院应加强术前检查的规范化管理, 并对辅助检查流程进行合理优化。[2]如, 在院内整体布局上体现辅助检查科室效率;结合不同手术科室的工作特征及不同病种的临床路径分析, 避免门诊检查与术前检查的重复性资源浪费。[2,3]

3.2.3 树立术前优质访视理念, 体现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

在本次调查中术前访视满意度并不高, 访谈中患者或其家属也反映出对医护人员在术前告知行为的不满意。对于择期手术病人来说, 因术前紧张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应激而造成手术延误状况不在少数。因此术前访视环节医护人员特别是一级医生及责任护士在术前对于病人的心理疏导特别重要, 有些医生在术前告知时仅关心责任告知和知情告知, 同时无形中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和困扰[5], 因此医院外科系统应针对不同病种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环节加以重视, 树立优质访视理念, 体现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特技, 减轻择期手术病人因手术造成的负面影响。[4]

参考文献

[1]陈亚华, 李向阳, 汤仕忠.医院门诊不同时间段各服务环节病人流量测定[J].中国卫生统计, 2005, 10:341-342.

[2]国家喜, 李琳等.住院服务流程再造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 11 (6) :555-556.

[3]鲁翔, 许年珍等.大型医院医疗流程和资源配置的仿真决策系统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1 (25) :10-13.

[4]翟秀芳, 夏淑莲, 刘媛媛.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5) :4552-4553.

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篇7

1 门诊医保工作范围及现状分析

1.1 急诊费用报销相关管理

由于急诊情况的存在,医生需要在急诊做一些相关化验检查才能判断将患者收入哪个病房;同时个别科室一床难求,很多重症患者待床入院,使患者花费大额的急诊费用。目前,本市内省、市参保者到定点医院就医的住院费用可以出院后即时结算。但是根据辽劳社发[2002]86号《关于驻沈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财政局关于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急危重症门(急)诊抢救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参保者在急诊发生的费用都是患者先行垫付,之后到所在医院医保办进行审核报销。医保工作人员根据以上两个文件判断其急诊费用是否报销。如果可以报销则通知参保者具体报销流程,如果不能报销则需要解释原因。

1.2 门诊生育险信息上传与维护

省、市参保者对门诊生育险的报销流程不一致。目前省生育险的参保者自费挂号就医,然后持相关就医材料回所在单位报销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市保生育险实行门诊统筹,生育险信息和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在同一张卡上,在节育门诊做人流手术、放(取)环手术时,需要先到医保办上传生育险信息,只有经过读卡上传生育信息后才可以享受生育险待遇。参保者持医保卡、就医手册和“计划生育手术证明”到收费窗口挂号缴费,直接减免限额报销的费用。医保办工作人员在接待这类患者时要宣传就医流程,告知生育险政策,核对参保者怀孕周数,是否合并其它手术以及是否自然流产等(自然流产的参保者要在确诊流产5个工作日内上传生育信息,否则视为放弃本次待遇。普通患者则是在手术前上传生育信息),明确分辨参保者是省生育险还是市生育险。

1.3 门诊规定病种管理

门诊规定病种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特病,定额结算管理;一类是慢病,限额结算管理。2009年沈阳市下发《沈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规定病种管理暂行办法》,与此同时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同样文件。此后划入慢病的病种逐年增加,门诊医保办承担着大量省、市享受门诊规定病种待遇的参保者就医相关管理。管理工作重点在于监管医生是否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化验,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其次是患者首次就医流程宣传、个人信息登记、不同参保者待遇的告知,规定病种的初检和复检以及参保者遇到待遇问题与医保中心沟通等。

1.4 政策咨询以及异地就医管理

定点医疗机构是参保者和医疗保险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参保者的医保待遇问题大多在就医过程中从所在医院的医保部门获知。因此医保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相关政策,还要简明扼要地给参保者讲解,使参保者真正理解。医保办平均每天接待几十甚至上百患者咨询相关问题。目前,省内转诊的患者已经基本实现跨市异地即时结算,但是转诊就医以及异地参保者选取定点医院的人群仍需要到医保办盖章,加盖公章后医保办留转诊单复印件存档备案,方便异地医保部门核对参保者就诊信息,谨防骗保行为。

1.5 离休干部就医管理

省企离休干部按照辽沈社发[2002]31号《关于参加省直企业医疗费用统筹离休干部就医管理的通知》以及辽社险发[2007]37号《关于进一步明确省直企业离休干部门诊就医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管理。根据基本药品目录和基本服务设施目录,除丙类收费项目外其余都是全额报销。该类人群来院就医,严格确保其干诊首诊负责制,其用药及相关检查需有医保办人员核对后才能交钱取药。审核过程中重点核对身份、用药量、病历书写是否完整等。

2 门诊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保政策宣传不到位

很多急诊患者不知道有急诊费用报销政策,也有很多急诊患者认为所有急诊费用可以报销。前者患者来咨询时详细解答即可,但是后者类型患者无论工作人员怎样解释仍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导致医保投诉。在生育险方面,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急诊自然流产患者,常常是休完产假来医院要求报销生育津贴,超出了5个工作日的限制医保办不予以解决,同样会引起医保投诉。此过程中,也存在接诊医生没有履行告知患者生育险政策义务的问题。

2.2 业务流程告知不到位

如急诊费用报销,生育险患者就医以及门诊规定病种患者就医都有特殊流程。在细节上处理不好会导致参保者往返于医生办公室和医保办之间数次才能解决问题,延长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增加了就医不便。目前对待就诊的特病患者只是口述其医保待遇以及如何持医保卡、特病症到诊室就医以及后续交钱、取药、何时复检等。患者常常是这次记住下次就忘了。同样,生育险患者首次就医不知道要上传生育险信息后才能享受待遇,多是排很长时间队后被告知去医保办进行信息处理。医保工作者经常接待由此产生负面情绪的患者,增加了工作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

2.3 特殊人群就医流程复杂

目前,门诊规定病种的患者病历要求由所在医院保管,患者就医前先到医保办取本,然后就诊开药、检查等,之后仍需回到医保办进行审批后才可交款。省企离休患者也需要经过审批后才能交费。这类患者年龄大、身患多种慢性病、行动多有不便,这样管理方式虽然在资金、质控等方面成效明显,但增加了患者就医困难,与医院整体服务目标相违背。

2.4 存在大处方现象

受门诊统筹患者单次开药量有明确规定,如门诊规定病种的患者70岁以下单次药量不能超过半个月,医生为了让患者一次可以开走全部药品,就加大用药剂量。离休患者但凡目录内的用药和化验检查等全额报销,并且这类患者各种慢性病同时存在,可能出现医患合谋,开具大处方医嘱、同类药合并两种以上使用等情况,严重浪费了医保资金。

3 讨论与建议

3.1 设立政策宣传板,做好医患保沟通

在急诊大厅明显处公示急诊报销政策以及报销流程;在医生诊室设立普通参保者就医流程告知板;在节育门诊室外以及收费处附近设立生育险患者就医流程以及相关政策要点。将急诊报销所需材料以及如何获取做成简易通知,发给可以报销的患者。面对前来咨询患者做到细心、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医患矛盾,平息纠纷;设立就医人员意见箱,及时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做好医院、医生及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沟通,多为患者解决实质问题。

3.2 利用信息化系统,方便参保者就医

目前,全院普通患者门诊就医完全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只有门诊规定病种和离休患者除打印打电子病历外还需要手写病历,患者还需往返于医生诊室与医保办之间办理相关事宜。建议利用EMR软件,将参保者个人信息以及病种信息录入到相关程序中,并且建立门诊规定病种药品库和化验检查库以及卫材库,维护药品单次开立最大量,使医生无法给挂“门诊规定病种”号的患者开立“三个库”范围外的医嘱。这样既能方便患者就医,又可以控制医患合谋超范围用药、大处方等问题。医保办只需要定期导出患者就诊信息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医生沟通。同时,参保者挂号后,医生诊室电脑会弹出对话框,提示3个月内需要复检的患者办理复检,逾期未复检的问题得以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内部政策宣传及医疗质量控制

对医生进行医保相关政策培训,利用临床早会、院周会、住院医培训会等及时宣讲新政策,解读疑难政策,听取医生反馈信息;在院发周刊上设立医保专栏,让医务工作者首先了解医保相关政策,在面对患者就医时遇到的医保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如果发现医生与患者联合大处方,乱检查,将其行为上报党办,扣去当月精神文明评分,最终扣除其一定额度绩效;相应地对于配合工作的医生应给予奖励。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定期抽查医生病历,对于不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记录病历的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认真履行省、市医保协议中涉及病历书写等相关规定。

4 讨论

上一篇:用法特点下一篇:吞咽言语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