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2024-06-21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精选十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1

随着Harald教授发现HPV为宫颈癌的致病病毒。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从生物学的角度探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致病因素。文献报道CINⅠ患者中,65%的病变可以自行消退,20%的病变持续存在,只有15%的病变继续发展[4]。据此,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寻找可靠的生物学指标来预测这15%病情可能进展的患者,以甄别存在恶性病变潜能的患者,避免治疗不足与过度治疗的产生。本文就CINⅠ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1 基础研究

1.1 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在识别宿主细胞及宫颈癌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HPV-L1蛋白表达不仅可以监测病毒繁殖周期,也可间接评估患者是否仍具有传染性。HPV-L1蛋白可激发人体细胞免疫使感染细胞被清除,但当HPV DNA与宿主基因整合后,HPV-L1壳蛋白不表达,导致病变细胞无法被机体识别并清除,从而引起宫颈病变或促进病变的发展[5]。综上所述,HPV-L1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L1蛋白阳性表达时病变可能自行消退,而L1蛋白阴性表达时病变有继续进展的可能。Rauber等[6]对279例经细胞学和组织学双验证为CINⅠ和CINⅡ且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HPV-L1蛋白,随访25个月发现:在L1蛋白阳性患者中,49.1%的病变自愈,41.5%的病变持续不变,9.4%的病变进展;而在L1蛋白阴性患者中,33.3%的病变自愈,40.7%的病变持续不变,25.9%的病变进展(P=0.001),且在年龄低于30岁的患者中该差异更为明显。因此,认为CINⅠ、CINⅡ患者中HPV-L1表达阳性者预后更好。

1.2 p16INK4a蛋白

p16INK4a蛋白是1994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发现的新抑癌基因p16INK4a基因的表达产物。p16INK4a蛋白可以抑制CDK4/cyc D1和CDK6/cyc D1对p Rb的磷酸化激酶活性,使p Rb处于非磷酸化或低磷酸化状态,从而抑制E2Fs的活性,抑制细胞分裂,进而对细胞周期起到负调控的作用。研究表明,p16INK4a蛋白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高度病变密切相关[7]。当HPVE7产物与PRb结合,释放转录因子E2F,p16INK4a的转录和翻译活性被提高,从而促进了p16INK4a蛋白的表达[8]。故认为,p16INK4a蛋白可以作为HPV表达状态、宫颈病变发展与否的辅助检查指标。杨君等[9]的研究中选择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CINⅠ患者136例,以单纯随访为临床治疗方案,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宫颈组织中P16蛋白表达;随访期间间隔6个月复查细胞学、阴道镜,必要时重复宫颈活检;以随访第36个月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近期病变转归结局;研究结果显示,CINⅠ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44%(55/136),随访36个月CINⅠ病变总进展率为13.97%(19/136);以P16蛋白表达评分≥6分作为CINⅠ进展的预测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89%、93.16%、57.89%、93.16%(P<0.01)。故认为P16蛋白表达强度与CINⅠ病变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CINⅠ进展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该结果与Negri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

1.3 HPV病毒负荷量

很多研究结果显示,HR-HPV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而上升,随着病毒负荷量的增高宫颈病变的程度也升高[11]。陈晓君[12]对37例CINⅠ患者以HC2法检测HPV病毒负荷量,经过12个月的随访,失访6例,TCT检查阴性组6例病毒负荷量为(6.9±26.4),炎症改变组4例病毒负荷量为(95.6±57.8),持续CINⅠ组13例病毒负荷量为(196.7±38.1),CINⅡ~Ⅲ及更高级别改变组8例病毒负荷量为(261.2±43.5);各组的HPV病毒负荷量变化值与其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性,即发生病变的级别越高其HPV病毒负荷量增长值越高。故认为在CINⅠ患者的随访中,可以依据HPV病毒的负荷量改变对CINⅠ的进展风险进行评估。

1.4 h TERC基因

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 TERC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区6带(3q26)。研究显示,在由非典型性发育异常宫颈细胞向宫颈癌转变的过程中几乎都伴有3号染色体长臂扩增,其中,h TERC基因可能为该扩增的主要基因,在阻止细胞凋亡,导致肿瘤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Heselmeyer等[13]的研究中,在宫颈细胞涂片中使用FISH技术检测h TERC基因,发现4倍体细胞数和TERC基因随细胞学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h TERC基因在CINⅡ、CINⅢ中拷贝数增加者分别占63%和76%;对这些h TERC扩增的病例随访1~3年后,发现CINⅠ~Ⅱ进展到CINⅢ者占40.7%。故认为h TERC的扩增为宫颈癌前病变向宫颈癌进展的必要条件。

1.5 联合检测

1.5.1 p16INK4A及cyclin E蛋白联合检测

有学者提出基因的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郭晓东等[14]的研究中选取液基细胞学、病理组织学均为CINⅠ级患者86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16INK4A及cyclin E蛋白,同时随访1年发现:59例p16INK4A阳性表达患者中28例自愈,20例未愈,11例恶化;而27例p16INK4A表达阴性者中26例自愈,1例未愈,均无恶化;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70例cyclin E阳性表达患者中29例治愈,26例未愈,15例恶化;而16例cyclin E表达阴性患者均自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其认为p16l NK4a及cyclin E蛋白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CINⅠ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5.2 p16INK4A蛋白和L1蛋白联合检测

Negri等[15]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为38例并发CINⅠ和CINⅡ的宫颈锥切标本,B组为28例宫颈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Ⅰ且在随访过程中自愈的患者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INK4A蛋白和L1蛋白,结果表明,A组中所有CINⅡ均为L1(-)/p16(+),CINⅠ中L1(-)/p16(+)和L1(+)/p16(+)分别占68.42%和31.57%,且只有这两种表达形式。B组中有4种表达:L1(-)/p16(+)、L1(+)/p16(+)、L1(+)/p16(-)和L1(-)/p16(-)分别占3.57%、25.00%、14.29%与57.14%。在全部CINⅠ患者中,96.29%表达状态为L1(-)/p16(+)的出现于A组,而所有L1(+)/p16(-)和L1(-)/p16(-)的CINⅠ患者均出现于B组中(P<0.0001)。故研究认为,p16INK4A蛋白和L1蛋白可对低度宫颈病变的恶性潜能进行评估,尤其是对形态学上诊断困难的病例的评估,有利于对患者的随访进行更加合适的选择。

1.5.3 p16INK4A和p57KIP2联合检测

张芸等[16]在研究中将67例组织学确定为CINⅠ患者的TCT标本进行p16INK4A及p57KIP2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对患者进行1~1.5年的随访,患者中p16INK4A阴性表达者21例,20例治愈(95.2%),1例未愈(4.8%),未见恶化;p16INK4A阳性表达共46例,22例治愈(47.8%),16例未愈(34.8%),8例恶化(17.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提示p16INK4A阳性表达的病例预后较差。p57KIP2阳性表达者59例,40例治愈(67.8%),14例未愈(23.7%),5例恶化(8.5%);而p57KIP2表达阴性者8例,2例治愈(25.0%),3例未愈(37.5%),3例病变进展(37.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2),提示p57KIP2阳性表达的病例预后较好,可不需实行过度治疗或频繁随访。故研究认为,将p16INK4A和p57KIP2进行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CINⅠ的生物学行为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5.4 L1蛋白与HPV高危分型的联合检测

Choi等[17]的研究中对101例病理确诊为CINⅠ的患者进行L1蛋白与HPV高危分型的检测,并对这些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结果显示:L1(+)逆转者占72.7%(48/66),持续不变和进展者占27.3%(18/66);L1(-)逆转者占37.1%(13/35),持续不变和进展占62.9%(22/35)(P<0.001)。高危型16HPV(+)逆转者占38.6%(17/44),持续不变和进展者占61.4%(27/44);高危型16HPV(-)逆转者占77.2%(44/57),持续不变和进展者占22.8%(13/57)(P<0.001)。故研究表明:L1的表达与CINⅠ的逆转紧密相关,HPV高危型16的表达与CINⅠ的持续不变和进展密切相关

2 临床治疗

2.1 观察随访

CINⅠ自然消退主要与HPV短暂感染有关[18]。对于先前细胞学为ASC-US、ASC-H或LSIL且阴道镜检查满意的CINⅠ患者可定期随访。随访方法为:在6个月和12个月时复查宫颈细胞学,或者在12个月后进行HPV检测。在随诊过程中,如果细胞学检查发现ASC以上的病变或者HPV检测阳性,患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青春期女性(年龄13~20岁)推荐采用每年一次的细胞学复查。在第12个月的随访中,仅对细胞学结果≥HSIL的患者予以阴道镜检查;在第24个月的随访中,只对细胞学结果≥ASC-US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不采用HPV DNA检测的方式随访。对组织学诊断为CINⅠ的孕妇,推荐采用随访,不采用治疗。随访是唯一推荐的低级别CINⅠ的处理方法。

2.2 破坏性治疗

宫颈病变破坏治疗包括:宫颈冷冻、电凝、微波、二氧化

CHINA MEDICAL HERALD中国医药导报37

碳激光。对于上述满意阴道镜诊断的CINⅠ患者,如无随访条件或患者要求治疗或不利随访者可行破坏性治疗。

2.2.1 冷冻术

常用液氮冷冻,其原理是使组织快速冷冻,细胞内、外的组织液形成冰晶,细胞结构被破坏,继之细胞脱水,膜系统的脂蛋白变性,组织发生缺血性梗塞,营养缺乏,而终至坏死。

2.2.2 电凝术

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通过射频凝固器的触头,使病变部位温度达60~90℃,病变局部组织产生生物高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

2.2.3 微波术

利用高频电磁波聚焦辐射作用,经人体组织时,于瞬间产生很小范围的高热从而达到凝固、灼除组织的目的,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2.4 激光术

CO2为触媒,利用激光对病变组织的热效应、光化学效应、压力效应以破坏病变的组织,使病灶边缘凝固、碳化、汽化、结痂脱痂后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创面。激光术疗法无需住院、费用低、不影响生育,尤其适合年轻未育患者。

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创伤小可在门诊进行,缺点为因其将宫颈组织破坏,不能行病理检查。以上治疗方法有效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3 切除性治疗

对于病变延伸到宫颈管内、边缘不清晰的不满意阴道镜诊断的CINⅠ、ECC(+)、复发CINⅠ以及先前细胞学检查为HSIL或AGC-NOS的CINⅠ患者可行诊断性切除。宫颈切除治疗包括:LEEP、冷刀锥切术(CKC)、激光锥切。

2.3.1 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近年来被临床应用于宫颈病变治疗,是应用一个金属丝构成的环形电极,切除上皮移行带及周围和其下的部分宫颈组织,有手术快、创面小、疼痛轻的优点,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19]。

2.3.2 冷刀锥切术

CKC是一个古老的手术,迄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在阴道镜应用于临床之前,绝大部分阴道涂片异常患者,都需行宫颈锥切以明确诊断。

2.3.3 激光锥切法

以激光刀为手段对宫颈病变外侧1~2 mm处做锥型或圆柱状切除的手术方法,该法具有术中出血少、切除的组织可行病理检查且治疗精确、组织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2.4 药物治疗

2.4.1 重组人干扰素α-2b

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清除早期恶变细胞;也能与细胞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20]。

2.4.2 保妇康栓

保妇康栓主要成分为莪术油,中药莪术属姜科姜黄属植物,含莪术醇、莪术酮、莪术双酮等20余种化学成分。有研究从细胞及分子水平表明,莪术油对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抑制率[21,22]。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与诊疗 篇2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49-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Methods: Collected 172 CIN patients from outpatients in 4 year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CIN I, 43 CIN II, 25 CIN III. We chosen physics and operation to treat. Followed up 2 years to observe recover rate. Observe relation of CIN and HPV. Results: CIN had high correlation with HPV. The recover rate of three groups were all over 80.0%. Conclusion: The key to prevent and treat CIN was screening and choose proper way to treat.

【Key words】 CIN, HPV, recover rate.

妇女癌肿中,子宫颈癌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现今女性广泛受到宫颈病变的困扰,而宫颈的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10年。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由此可见及时早期发现病变可使宫颈癌变为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为了解近年我院就诊患者CIN的筛查状况与诊治,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TCT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 N的病人有172例。年龄为19~65岁,均经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其中CIN I 104例,CIN II 43例,CIN III 25例。主诉白带增多者为11例,血性白带38例,接触性出血6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54例。宫颈糜烂有127例,宫颈光滑有5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并通过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PV感染亚型。不同类型的CIN处理方法:①对于阴道镜检查结果满意的CIN I患者,在第6、12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结果≥ASC,则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二次细胞学检查阴性者建议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如患者要求治疗,随访不便,而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则采用微波治疗或LEEP刀;②CIN II患者若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多采用LEEP刀;③CIN III患者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则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详见下表1。

1.3 疗效判定: 术后1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开始半年随访1次。每次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可疑病变者行阴道镜检查。随访期限为半年至2年。治疗后1年内无CIN病变存在定为治愈;治疗后半年内CIN病变存在为CIN残存;治疗后无CIN病变存在,但1年后发现CI N者定为CI N复发。

2结果

2.1 CIN各级与HPV亚型感染的关系: 均有HPV-16,HPV-18高危感染。HPV感染及病毒负荷率高度相关,CIN III感染率高于CIN II、CIN I。详见下表2、3、4。

2.2 疗效: CIN I患者自然转阴67例,自然转阴率为85.9%。

3讨论

美国妇产科学院1995年3月的建议,"所有有性活动或年龄超过18岁的妇女,每年都应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抹片检查。当连续3次或3次以上捡查均获满意且正常的结果,则可由医生决定对低度危险者减少检查次数"。我国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均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做到上述普查规划,但医生和妇女均应树立筛查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善和实施筛查工作。目前研究发现HPV感染及某些亚型感染与CIN的发生及癌变高度相关。本实验结果也显示HPVl6、18、33、58对各级别病变均占有优势。CIN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组织学结果和病变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尽可能切除病灶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同时应考虑个性化原则,并重视治疗后随访。目前我国对CI N的权威治疗方案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对于CINI 采用随访或局部治疗,对CIN I I 级、CINIII级尤其CIN III包括原位癌仍主张除年轻有生育要求外,应行子宫切除术。本组资料显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LEEP是采用高频电刀,与传统电刀相比有精细的手术效果,不会发生组织炭化,影响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邻近组织伤害小,且操作简便易与推广,治疗后愈合快,不会发生宫颈狭窄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连丽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

[2] 乐杰.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7

[3] 朱红芳 王红梅. 1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1,30(14):278-279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进展(综述) 篇3

传统意义上的宫颈癌筛查是以早期检出宫颈癌为目的, 现代的宫颈癌筛查则是早期检出高级别CIN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为目标。从宫颈癌筛查到CIN筛查, 这一目标的变化是基于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对宫颈癌生物学进程的深入了解。随着CIN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和宫颈癌患者的年轻化趋势, 对CIN的诊断及治疗引起了广泛的重视[3]。CIN I、CIN II和CIN III发展为癌的危险性分别为15%、30%、45%;甚至CIN I和CINⅡ可以直接发展为浸润癌, 而不经过CIN III (或原位癌) 阶段。从宫颈癌前病变到癌的演变一般10年左右, 这将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时间, 积极预防和治疗CIN对于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4]。

1 CIN的诊断

应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 即三阶梯技术 (“three step”technique) 是国际上公认的筛查、诊治、管理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基本原则与标准的诊疗程序[5]。

1.1 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的改进

宫颈细胞学检查经历了五十多年历史, 至今仍然是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主要手段和筛查的第一步骤。在美国每年大约5 000万妇女做巴氏涂片, 其中大约350万 (7%) 妇女诊断危细胞学异常需要随访和评价[6]。液基细胞学技术无疑是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一大革命, 由于技术的改进使细胞学筛查的准确度和满意度有很大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各地的经济和医疗资源条件不一, 全面推行液基细胞学技术难以成为现实, 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其普及率也只有60%~70%, 因此, 传统巴氏细胞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需要同样重视[7]。

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协会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ASCCP) 于2001年9月在Bethesda召开会议,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 与经组织学活检确诊的CIN提出了一整套循证医学指南[5]:细胞学结果“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其组织学诊断的分类具有多样性;细胞学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ASC-H) ”, 经阴道镜指引下的细胞学活检, 有24%~94%被确诊为CINⅡ~Ⅲ;细胞学结果“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 其组织学诊断大部分为CINⅠ, 有15%~30%被确诊为CINⅡ~Ⅲ及少数的癌;细胞学结果“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 其组织学诊断有70%~75%为CINⅡ~Ⅲ, 1%~2%为宫颈浸润癌;细胞学结果“不典型腺上皮细胞 (AGC) ”, 经活检确诊:宫颈鳞状上皮的病变多于腺上皮病变, 9%~54%为CIN, 0~8%为宫颈管内原位腺癌 (AIS) , 低于1%~9%为浸润癌[1]。

细胞学检查存在假阴性与假阳性的问题, 国内外都很常见。这可能与临床取材有关, 也可能与实验室的判读有关。另外, 绝大多数的LSIL为良性的、自限性的HPV感染, 在细胞学取材时病变存在, 在以后的检查时, 病变自行消退且无法重现。因此, 宫颈细胞学的结果异常, 须经阴道镜检查验证宫颈病变是否存在, 并在其指引下取宫颈活检确诊[8]。

对所有有性生活的妇女, 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当连续3次检查均正常者, 可以减少检查次数。

1.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仪器, 可以重复多次检查, 其主要临床价值在于筛查CIN, 是国际上公认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三阶梯”步骤的第二步, 承担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表明, 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接近80%, 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高, 但特异性较低;然而在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和宫颈癌时, 其特异性明显升高[9]。CIN在阴道镜下所表现的图像可以多种多样, 统计资料显示, 最多见的图像是醋酸白色上皮, 它对诊断CINⅡ和ClN III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同样高达95%, 特异性不高;当醋酸白色上皮与点状区和 (或) 镶嵌等图像同时出现时, 诊断CIN的敏感性会下降, 特异性则升高至97%以上。因此, 阴道镜对于诊断CIN和宫颈癌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筛查方法[10]。

1.3 组织学病理学诊断检查

常规的宫颈四点活检有一定的盲目性, 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通过阴道镜对宫颈细微结构的观察, 镜下定位使活检目标更具准确性, 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经宫颈细胞学筛查与阴道镜评估, 以宫颈多点活检或宫颈锥切标本做出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三阶梯技术中的“金标准”, 其准确性仍与标本质量和读片水平有关[8]。宫颈脱落细胞检查二次持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 (AGUS) , 或者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阳性, 但阴道镜结果不满意, 或阴道镜下活检病理阴性者, 可采用子宫颈搔刮术[4]。

1.4 CIN与HPV感染

近年来, 由于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原因, 年轻妇女CIN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CIN与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研究证明, 大多数CIN伴有HPV感染, 90%以上宫颈癌标本可以检出HPV.DNA[11]。国内外均有学者研究,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均与高危型HPV病毒的病毒负荷有关, HPV 16、18、45型病毒负荷量增加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危险性[12]。高危型持续HPV感染才是激发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它能使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提高250倍, 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一般HPV最初感染到癌前病变, 最终演变为宫颈浸润癌至少需要10~15年[13]。HPV DNA检测能大大改进目前进行的宫颈癌和CIN中细胞学筛查的有效性。

1.5 宫颈锥切术

对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有异常者, 可选择做传统的冷刀锥切 (cold knife conization, CKC) 和宫颈环行电圈挖除术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 二者既可以诊断, 又可以治疗CIN。

2 CIN的治疗

目前, 对于CIN的治疗, 世界妇产科协会 (society of inter nation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IGO) 1999年制定的治疗指南和欧洲CIN治疗指南, 均推荐CIN I~Ⅱ使用电凝治疗, CINⅡ使用LEEP或激光, CINⅢ使用冷刀锥切或LEEP[14]。

2.1 药物治疗

由于CIN I具有较高的自然缓解率和进展到浸润癌的发生率较低, 因此, 许多学者认为CIN I患者的处理可以采取随访的方法, 随访观察期间, 可以配合药物治疗。

2.2 物理治疗

包括冷冻、激光、微波等方法。用于宫颈涂片细胞学诊断为ASC-US或CINⅠ~Ⅱ, 或宫颈炎症 (宫颈糜烂) , 组织病理明确诊断无癌细胞存在者。

2.3 宫颈电环切除术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procedure, LEEP)

LEEP术是1981年法国Cartier首次报道的, 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LEEP术是采用一系列形态各异的高频电波刀治疗各种宫颈病变, 该技术可以连续切除宫颈癌发病高危区 (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 , 有效预防宫颈癌, 并可保留完整、连续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明显降低宫颈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在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及宫颈癌的早期发现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2.4 宫颈冷刀锥切术

冷刀锥切术的主要适应证是: (1) 宫颈细胞学或阴道镜提示为CINⅡ或CINⅢ[16]; (2) CIN或残留CIN不能定期随访者; (3) 年轻患者CINⅢ或原位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4) 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 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意; (5) 主要病灶在子宫颈管, 超出阴道镜检查范围; (6) 细胞学、阴道镜和活体组织检查三者不符合又不能解释其原因; (7) 宫颈管刮取术阳性或不能肯定; (8) 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病理可疑宫颈浸润癌或宫颈腺癌[17]。

在诊断性锥切术后, 当宫颈切缘或宫颈管内取样证实还存在CINⅡ、CINⅢ时, 可采用再次诊断性锥切术;如不能再次实施锥切术时, 可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对于复发或出现活检证实的CINⅡ、CINⅢ患者, 可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

2.5 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以前治疗CINⅢ的主要方法, 疗效肯定, 但使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丧失。目前认为子宫切除术一般不作为CIN的初次治疗, 除非合并其他妇科疾病需切除子宫者。在选择子宫切除术前, 仔细的并多次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出现以下情况时, 子宫切除前必须先行诊断性锥切排除浸润癌的可能: (1) 在阴道镜下未见完整病变区域和转化区; (2) 细胞学、阴道镜和活检不能排除宫颈浸润癌; (3) 宫颈管搔刮组织学诊断为高级别CIN; (4) 宫颈上皮内腺癌变的可能[18]。

2.6 妊娠期CIN的处理

多数研究证实, 妊娠不是加速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绝大多数病变均于产后自行缓解或无进展, 仅有6%~7%的患者病变升级。故多数国外学者认为, 妊娠期宫颈病变可予以保守性处理。细胞学异常的孕妇可以通过阴道镜检查基础上加用醋酸白试验做出初步诊断, 并定期严密随访。于孕中期、病变范围大及位置深者可用宫颈锥切治疗, 妊娠期宫颈锥切应限制使用LEEP。CIN一般不需要终止妊娠[19]。

一般认为, 产后2个月妊娠期的宫颈变化恢复正常, 故应于产后2个月行阴道镜及活检, 根据病理结果, 按妇科治疗原则处理。即使产后恢复正常的妇女, 仍是远期CIN复发的高危人群, 应严密随访, 随访时间至少5年[20]。

3 随访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4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高频电波刀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 19-(2011)02-10-03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1]。随着CIN发病的年轻化,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和检测手段的提高,CIN检出 率有所增加,对CIN的及时诊治与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甚至早期诊断可达到治愈[2]。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是治疗CIN的经典治疗手段,(LEEP)高频电波刀切除术 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治疗CIN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针对两种术 式治疗CIN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对象:选取我院妇科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经宫颈液基细 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活体组织检查确诊CIN患者306例。年龄为23~55岁,平均32.68 ±3.16岁。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成CKC组与LEEP组两组,CKC组病例72例,其中CINⅠ11 例,CINⅡ52例,CINⅢ9例;LEEP组病例234例,其中CINⅠ34例,CINⅡ177例,CINⅢ23例。 两组患者病情及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白带常规、血、尿常规均正常,治疗时间选择 在月经干净后3~7天,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2个月内禁性生活、盆浴;注意外 阴清洁,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遵医嘱复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 血量,手术费用、治疗时间、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

1.2 治疗方法:CKC组:患者经骶管内麻醉或腰椎麻醉后,按传统的宫颈锥 切术步骤操作。LEEP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宫颈表面涂卢戈氏碘液确定病变 范围并行表面麻醉,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电圈,调节输出功率,采取“Cowboy-hat”的步 骤,于病变外围2~5mm切入,深度约5~7mm。视术中出血情况调节切割速度,切割后电凝止 血。切下组织甲醛固定,送病理检查。创面无菌纱布局部压迫止血,于次日晨取出。

1.3 疗效评定[3]:手术残留:为术后切除标本切缘发现CIN;治 愈:为术后半年无CIN病变;病变持续存在:为术后半年内仍有CIN;病变复发:为手术后无 CIN残留,在半年后发现CIN。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均经病理证实。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 =0.0 5为检验水准,P<0.05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种术式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时间、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均具有显 著性,见表1。

2.2 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经确切概率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23,见表2

2.3 两种术式不良反应比较

CKC组有4例宫颈粘连;5例脱痂期流血多于月经量;2例宫颈功能不全;LEEP组有6例宫颈粘 连;9例脱痂期流血多于月经量;2例宫颈功能不全。经检验,=4.203,P=0.040,差异有 显著性。

3 讨论

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几率是无CIN的7倍[4],早期诊断及治疗CIN疾病对预防宫 颈浸润癌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CIN的发病也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患者对治疗后 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CIN的治疗技术不断革新发展。CKC是治疗CIN的经典术式,可切除大 块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其手术切缘无烧灼及热损伤,不影响病理诊断,能够明确宫颈病变 程度。然而其手术需要住院在手术室中行麻醉后进行,费用昂贵,且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出血 、宫颈粘连以及宫颈功能不全等症状发病率较高。LEEP刀环切术是近10年来临床中得到广泛 应用的新技术,其原理是是利用高频放电的热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并凝血,与传统的CK C相比,不需要麻醉或仅表面麻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操作简单,因此可在门诊治疗, 即可获得良好疗效,并取得足够的宫颈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低。目 前关于LEEP刀环切术治疗CIN,特别是针对CINⅠ和CINⅢ的治疗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学者 认为,生育前LEEP治疗不易导致宫颈机能造成损害,基本不影响受孕和妊娠结局[5] 。但也有学者认为LEEP刀对CINⅠ的治疗过度,而对于CINⅢ又存在手术病灶切除范围不够 广,特别是由于热效应影响切缘的病理诊断等不足[2],从而导致复发率较高。

本研究严格按照CIN手术指征治疗,最大限度避免过度治疗,其中CINⅠ共计45例,40例为持 续CINⅠ无随诊条件,5例为患者要求手术;CINⅢ共计32例,该32例患者希望保留生育功能 而未行子宫切除术。研究结果显示,LEEP刀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时间、愈合 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术后并发症较低,与大量文献报道相符;两种术式 疗效无差异,234例采用LEEP刀手术患者仅1例复发,因此LEEP治疗CIN的疗效安全有效,只 要明确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严密注意术后病理观察及随诊,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在临 床中应用优于CKC。

4 参考文献

[1]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

[2]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 5):261

[3]钱德英,岑坚敏,黄志宏,等.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 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74

[4]刘霞,郭彩霞,何国蓓.子宫颈电圈环切术诊治宫颈病变临床观察[J].山 东医药,2005,45(33):49

[5]裴雪梅.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5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 (10):1163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5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来我可宫颈门诊就诊, 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 病理确诊为CINⅠ~Ⅲ级的病例, 行Leep治疗, 并有术后病理及定期随访, 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25岁至53岁, 平均年龄41岁。

1.2 方法

签订手术同意书。月经干净3~7d内行Leep术治疗, 采用飞龙思除烟型Leep刀,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暴露宫颈, 宫颈敷5%醋酸和卢戈氏碘液, 再次确定病变范围, 根据宫颈病变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Leep刀, 组织活检为Ⅰ级, 阴道镜满意者行转化区的切除, 切除的范围达转化区边界, 切除的深度仅为5~8mm, 组织活检为Ⅰ级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CINⅠ级持续存在达1年以上者行转化区的环锥切, 切除范围转化区的边界, 锥顶高度达2cm, 组织活检为Ⅱ级~Ⅲ级、包括阴道镜检查满意或不满意者, 切除范围的转化区边缘外侧3~5mm, 锥顶高度达2~3cm。术后切缘标记后送检[1]。术中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 术后第1~4周内, 每周随诊一次, 随诊有无感染、创面脱痂期出血、宫颈口狭窄或粘连等并发症, 治疗后第一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 如果细胞学异常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如正常, 以后每半年随诊一次。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最短3.5min, 最长15min, 平均手术时间6min。

2.2 出血量:最少5mL, 最多35mL, 平均出血量10mL。

2.3 术后并发症:术后第二周脱痂期大出血3例, 术后创面及/或盆腔炎2例, 宫颈口粘连1例。

2.4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愈率分别为Ⅰ级49例, 治愈率98%, Ⅱ级21

例, 治愈率95%, Ⅲ级7例, 治愈率85% (与参考资料比治愈率低, 可能与资料少有关) 。

3 讨论

3.1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癌瘤, 在所有女性癌

瘤中也仅居乳癌之后, 且年轻妇女中子宫颈癌患病和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同时宫颈癌又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癌前病变从而阻断其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的疾病, 宫颈癌的防治关键在于癌前病变的预防、发现与处理, 近年来, 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普及, 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前病变被及时发现,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 从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浸润癌需8~10年, 积极处理宫颈上皮内瘤变可阻断病程, 预防宫颈癌的发生[2]。

3.2 以往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多采用破坏行治疗手段如冷冻、电烙

以及激光等方法, Lee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该方法采用低电压、高电流及细小的环型电刀切除宫颈病变, 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CIN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在国内已成为治疗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 Leep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可以达到传统电刀达不到的精细的手术效果, 电切同时电凝止血, 不需缝合, 术后恢复快, 克服了冷刀锥切需麻醉、出血多和缝合困难的问题, 也避免了激光锥切热损伤大, 难以提供足够组织病检的损失。

3.3 通过以上资料表明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治愈率高且安全、手术快捷、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章文华.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研究新进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三年的时间内共收治了218例宫颈上皮瘤变患者, 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1岁, 最大年龄为55岁, 平均年龄为37岁。这218例患者中, 怀孕次数最少的为1次, 最多的为4次, 平均怀孕次数为2次。这218例患者均有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和白带带血的临床症状。并对这218例患者进行HPV-DNA的活性检测, 症状和检测结果表明这218例患者均患有CIN。将这218例患者按照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 两种治疗方式分成两组, 其中冷刀锥切术组有118例患者, LEEP组有100例患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

首先是宫颈细胞学检查, 其检查方法如下所示:首先是选取细胞的方法和选取部位, 选取细胞的方法和部位直接影响着细胞学涂片的质量, CIN患者的病变细胞多发生在宫颈外口周围的转化区和宫颈管内膜处[3]。在宫颈外口与鳞柱的交界处选取CIN细胞, 其中由于细胞涂片的重要性, 因此, 在进行细胞学检查时, 普遍同时选取宫颈和颈管两处的细胞, 进行双份和重复涂片, 这位涂片的质量和细胞学的阳性概率提供了保障。这218例患者的两处异常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5.5%和42.9%, 这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其次在进行阴道镜的检查, 阴道镜的检查具有4个方面的优点, 是CIN和早期宫颈癌辅助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方法为在患者的转化区涂上4%的醋酸溶液, 在对转化区进行重点检查, 观察宫颈上皮的变化和宫颈血管的变化。CIN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是上皮被醋白、宫颈血管呈点状和镶嵌式, CIN病症越严重, 阴道镜检查出来的结果也就越复杂多样。当然, 采用阴道镜检查时, 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点, 一是阴道镜的检查结果不能作为最后的诊断结果;二是阴道镜无法观察到颈管内部的病变情况;三是进行阴道镜检查前必须接受正规阴道镜检查技术的培训。这种检查方式无需复杂设备, 对于没有阴道镜设备的医院, 可利用肉眼直接观察涂过醋酸溶液后宫颈表面颜色的变化。

1.2.2 治疗方法

首先进行冷刀锥切术组的冷刀锥切术, 首先对这118例患者进行腰部麻醉或者是静脉麻醉, 然后便会显示出患者的病变范围, 根据锥切选取患者的病变区, 将选取的区域用浓度为4%的甲醛固定住, 然后进行石蜡的包埋和HE染色。进行冷刀锥切术时, 等静脉麻醉显效之后, 对患者阴道窥镜进行常规消毒之后, 在宫颈碘试验着色与不着色交界处注入稀释肾上腺素水垫, 再次涂布浓度为3%的碘液, 就能显示患者的宫颈上皮病变范围, 然后在距离病变边缘外的5 mm处, 利用手术刀作环形切口, 锥高在20~25 mm, 再逐渐向肌层内倾斜, 由浅入深再做圆锥进行切除, 此时, 锥宽在25~30 mm, 最后再利用碘伏纱填塞宫颈创面和阴道压迫止血。再根据1994年底版的世界卫生组织里女性生殖道肿瘤组织学的标准对患者的皮上瘤变切片重新进行CIN的分级。分析118例患者的资料, 根据资料对患者的病变范围、腺体的受累情况、间质的侵犯和切缘情况进行记录, 将手术后的结果与手术前的病理进行比较。

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术前对宫颈环形电切术组的100例患者进行血液、凝血功能、白带的常规检查, 并利用B超对子宫附件进行检查。LEEP手术的时间是患者月经后的4~6 d进行手术, 手术时取膀胱截石的部位, 在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铺巾之后, 用浓度为5%的碘伏对阴道和宫颈进行消毒, 再利用复方碘溶液进行染色, 根据阴道镜检查的图像确定瘤体的切除范围。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选择电切刀, 从患者宫颈的9点处进行电极切除, 切除时按照顺时针方向匀速的转动电极, 直到回到宫颈9点处[4]。根据有关条例规定, CINⅠ级和CINⅡ级的患者其切除病灶范围在3~5 mm, CINⅢ级患者的病灶切除范围在5~8 mm。在电切术中, 切除的深度由患者颈管内是否出现瘤病变决定。在切口的边缘处采用针状的电极进行电凝止血, LEEP手术完成之后对患者的锥形切面涂抹药膏, 并在患者的阴道内塞入2块消毒纱布, 24 h之后再取出。手术后给患者服用3~5 d的抗生素, 患者在手术后要保证外阴部的清洁, 禁止用盆浴, 在手术后的2个月内停止性生活, 减少重体力的劳动。

1.3 疗效观察

对患者进行随机访查, 在手术后的1个月时间内, 进行4次访查, 分别记录患者阴道出血、患者的分泌物、患者的宫颈修复状况等。对于进行LEEP手术的宫颈环形电切术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1年时间内, 平均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诊, 1年后每年随诊一次。每次诊断的时候采用阴道镜进行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的检查。对患者移行带内可疑病变的部位进行行活组织的检查, 确定有病变情况的患者, 可进行第二次LEEP手术。手术后在切除病灶的切口有CIN的判定为手术残留;手术后半年内没有CIN病变的判定为痊愈;手术后半年内有CIN病变的判定为病变持续存在;在手术半年之后发现CIN的判定为病变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所有参数采取χ2进行检验, 本文中诊治结果的比较用P值表示, 当P<0.05时,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镜检查与冷刀锥切术的病理结果比较

在冷刀锥切术组的118例患者中, 通过阴道镜检查出CIN异常且再次检查后病变成宫颈慢性炎症的有8例, 有5例早孕并进行过人工流产手术。阴道镜检查与冷刀锥切术的病理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

2.2 阴道镜检查与LEEP手术的病理结果比较

在LEEP手术组的100例患者中, 通过阴道镜检查出CIN异常且病变成宫颈慢性炎症的有37例, 在改组患者中, 有10例患者的妊娠期已足月, 例行进行剖腹生产。阴道镜检查与LEEP手术的病理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

2.3 冷刀锥切术与LEPP术的手术情况比较

冷刀锥切术具有安全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冷刀锥切术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 在宫颈上皮瘤变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 但是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术后不良反应多, 瘤体切除不彻底导致术后病变率高等缺点[5]。具体冷刀锥切术与LEEP术的手术中的情况比较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冷刀锥切手术的手术时间明显比LEEP手术的时间长, 二者之间的对比值P<0.05, 冷刀锥切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也比LEEP手术的出血量多, 二者之间的P<0.05,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只有在切割深度方面两种手术的对比没有明显差距, P>0.05。

3 结论

宫颈上皮瘤变是妇女常见的肿瘤病变之一, 宫颈上皮瘤变容易病变成宫颈慢性炎症和宫颈癌, 尽管从宫颈上皮瘤变病变成宫颈癌需要漫长的时间, 但是近几年来, 我国宫颈上皮瘤变患者逐渐增多, 严重的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 同时宫颈上皮瘤变的病发对象也逐渐年轻化, 在宫颈上皮瘤变患者中, 年轻女性的比例逐渐增加。有关专家明确表示, 要预防宫颈上皮瘤变病变成宫颈癌, 最有效也最关键的方法是及早诊断, 及早治疗宫颈上皮瘤变。

截至目前为止, 治疗CIN的常用方法有冷冻治疗法、激光治疗法、电凝治疗法、宫颈环形电切术、冷刀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放射治疗法和原位腺癌及腺上皮内瘤变的处理方法等。其中冷冻治疗的方法对于患者而言比较好, 主要是因为冷冻治疗法不会带给患者电灼疼痛的感觉, 只是冷冻治疗法普遍应用在CINⅠ级和CINⅡ级患者的治疗。激光治疗的方法具有便捷操作、治疗精确和患者的组织切口愈合快等优点。电凝治疗的方法在国外应用的比较普遍, 治愈率高。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适合于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科技也不断进步, 使得CIN的诊治效果也不断提高[6]。冷刀锥切术是比较经典的一种宫颈皮上瘤变手术方法, 在宫颈癌的诊断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7]。冷刀锥切术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冷刀锥切术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创新发展, 目前采用冷刀锥切术多以被阴道镜诊断检查所代替。阴道镜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最高可达85%。从本文的实验研究中可以看出, 冷刀锥切术具有无明显不良反应、少并发症等优点, 同时, 有关研究表明, 冷刀锥切术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 在CIN的诊治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独特意义。本文中采用冷刀锥切术进行手术的冷刀锥切术组的118例患者中, 阴道镜的检查与冷刀锥切术诊断的重合率较低, 仅为37.4%, 通过冷刀锥切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比阴道镜的结果高了32%。这就表明, 如果仅凭阴道镜检查就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话, 容易导致早期浸润癌的遗漏等, 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留下了隐患。

LEEP手术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CIN诊疗手术, 它具有传统物理诊疗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 克服了许多传统切除手术方式中固有的缺点, 同时, 它又为病理学的检查技工了组织标本。再者, LEEP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手术出血量少, 不需要复杂的条件和医疗设备等, 在小型医院甚至门诊就可以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近几年来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宫颈上皮瘤变主要且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8]。当然, LEEP手术方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 采用LEEP手术出现病灶切除不彻底的情况非常普遍, 病变的残留率很高, 容易导致剩余病灶病变成慢性宫颈炎症等。另外, LEEP手术具有治疗费用低、切口创伤小、切口愈合时间快等特点, 更重要的是, 该手术不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和妊娠, 节省了住院和麻醉等费用。LEEP手术中选用的切刀普遍是高频电波刀, 与传统的切刀治疗相比,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 对于资料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瘤变情况来确定, 有上述对比中可以发现, 采用LEEP手术中, 出现慢性宫颈炎症普遍存在于CINⅡ级患者中。从表格中可以发现, 两组手术中患者最多的是CINⅡ级。冷刀锥切手术的手术时间明显比LEEP手术的时间长, 二者之间的对比值P<0.05, 冷刀锥切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也比LEEP手术的出血量多, 二者之间的P<0.05,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只有在切割深度方面两种手术的对比没有明显差距, P>0.05。总之, 在CIN的诊治方面要研究出更完善的治疗方式, 还有待专家学者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医学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新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218例CIN患者的诊治资料。分别对218例患者中进行诊治, 其中用到的诊断方法有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治疗方法有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并对这两种诊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冷刀锥切术具有安全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冷刀锥切术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 在宫颈上皮瘤变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宫颈环形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 但是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术后不良反应多, 瘤体切除不彻底导致术后病变率高等缺点。结论 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诊治中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宫颈上皮瘤变,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切术

参考文献

[1]梁凌云, 杜辉, 王纯, 等.深圳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分布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现况横断面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45 (1) :14-17.

[2]梁凌云, 杜辉, Jerome LB, 等.基于人群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 (5) :12-13.

[3]杜辉, 吴瑞芳, 李晶晶, 等.Cer vista和MALDI-TOF-MS HPV法用于子宫颈癌筛查效果评价检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 (3) :15-17.

[4]王翔, 钱福初, 顾栋桦, 等.450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布特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2) :14-15.

[5]李旭, 杜丹丽, 晋茂生.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07例近期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 (12) :9-11.

[6]彭永排, 张莘, 陆晓楣, 等.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妇女中的分布[J].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1, 32 (6) :6-7.

[7]刘锦钰.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诊治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6) :7-10.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91例经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了LEEP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9~55岁,平均(35±4.35)岁。有白带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经病理证实为宫颈CINⅠ~CINⅢ,再无生育要求。术前检查白带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肝功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无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我院的电切环有直径不同的半圆形电切环和类直角三角形锥切环。初学者用半圆形电切环较好,技术熟练者可选择三角形锥切环。电切功率30~50瓦,电凝功率20~40 W。术前告知手术风险并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后,解除贴身含金属的首饰及衣物。常规用安尔碘Ⅲ型消毒外阴阴道宫颈(碘过敏者除外),绝缘窥器暴露宫颈,用阿替卡因分别于宫颈3点及9点处注入麻醉,Lugol液确定病变边界。选择直径相宜的电切环,根据术者习惯,水平、垂直或旋转切割宫颈。切割时电切环平稳一次性弧形切割宫颈病变组织,如果病变范围大,可改用小号电圈再行切割1次。切割后组织创面为浅褐色,平整、无活动性出血。小出血点电凝止血后明胶海绵覆于创面,再用纱块填塞,填塞时注意不要留有死腔。术后观察2h,无特殊不适后离院,告知注意事项并适当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3 d。

1周取病理结果,分别于1周、1个月及2个月来医院检查宫颈创面修复、出血及阴道分泌物等情况。随后每3~6个月随访1次。

2 结果

91例患者有79例患者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愈合良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3例出血达到100 m L以上,常规电凝止血效果差,破坏的宫颈组织很深,出血反而增多。2例为术中出血,先用硫酸亚铁溶液涂抹创面,再用明胶海绵塞住宫颈创面,纱布填塞压迫,填塞容易成功。填塞纱布后患者不易排出小便,情绪较紧张,最好住院留观并留置尿管1d。1例大出血发生在术后当日夜间,急诊来医院时估计出血量已达到300 m L,行宫颈缝扎后止血成功。2例患者出现宫颈管腺体增生,这2例患者术前均有重度宫颈糜烂伴宫颈极度肥大,术中创面大,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宫颈创面中间为红色赘生物,触之易出血,经活检证实为宫颈管腺体增生,局部用药物治疗无效,2个月后行再次锥形切除增生组织并电凝宫颈口,术后预后良好。1例发生局部感染,患者自诉分泌物多,有异味,有腰酸腹胀,检查宫颈创面覆盖有黄褐色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广谱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抗炎治疗5 d后治愈。2例出现术后淋漓出血到15 d后突发较多量的出血,检查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焦痂分离,焦痂处可见活动性出血,阴道分泌物有明显异味,经压迫填塞及止血,抗炎治疗好转。2例切缘阳性,1个月后再次行锥切,预后良好。2例出现月经改变,经期延长,淋漓不净,伴随经前腹胀腹痛,考虑为宫颈管黏连狭窄,经扩张宫颈后好转。10例患者术后活检的病理级别下降,有5例报告仅为慢性宫颈炎,另有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患者级别下降(附表)。

附表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3.1 术中及术后出血处理

LEEP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门诊进行,但初次开展此项目,最好能让患者留院观察12 h,以防止出现术后当日阴道大量流血,引起患者的恐慌。术中创面大、渗血多时,止血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反复电凝,会导致破坏的宫颈组织过深,伤及宫颈的深部血管,反而使出血多不容易止血,此时用缝扎法止血效果可靠。另外,填塞纱布不易到宫颈的深部间隙,容易导致止血失败,此时用缝扎法止血安全可靠,效果明确。有报道认为,临床上不能完全依赖电凝法止血,因为它对范围广泛的大出血往往难以奏效,而且反复电凝烧灼宫颈创面,组织电热效应可能增加术后创面出血、感染及狭窄、黏连的风险[2]。另有报道认为,宫颈锥切术中,如果出血多且色鲜红时,可对出血电凝止血,但电凝后仍出血,宜行宫颈缝扎,即可止血,切记不可电凝太深及次数太多[3]。

3.2 操作技巧

术中功率适宜,严格按照LEEP 3项标准操作,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完善保留标本[4]。太大的功率可能会导致切缘碳化,病理标本检查受限,有可能使得切缘阴性率高。功率过小,将导致切割中出现停顿,或组织黏附于电切环上,甚至有些初学者急于牵拉导致损坏电切环并损伤阴道壁。切割中切的速度应适中,过快时切割未能将创面小血管凝固闭合,会导致创面渗血多,大面积电凝止血将导致日后创面焦痂分离时出血增多,感染和宫颈黏连狭窄的机会加大[2]。过慢易导致组织热损伤过大,影响送检标本的病理诊断,且创面碳化严重,日后容易出现反复出血和感染。个人体会是术中切割的速度和初练习书法的速度相似,此时阻力很小,创面和切割下的组织自然分离,创面微黄,基本无渗血或少许渗血,稍微电凝即可。

3.3 术后感染

术前彻底治疗阴道炎及宫颈管炎。有阴道炎的患者,即使术前治疗后复查阴性,术后需要继续给药治疗1个疗程。术后创面感染绝大部分仅表现为急性宫颈炎,全身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虽然宫颈创面的渗血和渗液给宫颈阴道寄生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外局部免疫功能下降致抗感染的能力下降,使得致病菌大量繁殖,但临床观察发现,感染的病例并不多,发生感染的患者与术前宫颈管及阴道的炎症治疗不彻底有关。另外,宫颈创面反复出血及术中反复电凝止血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机会增高。

3.4 宫颈管黏膜增生

发病原因考虑和宫颈切割的过浅、过宽有关,局部上药治疗无效,经活检证实为宫颈管腺体增生,再次行宫颈锥切术后治愈。另外,术中电凝宫颈口周围组织也可避免发生术后腺体增生。是否和已经存在的宫颈管炎未彻底治愈相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5 宫颈管闭锁或黏连

本组未发现闭锁发生,黏连狭窄发生率达到0.02%,低于文献报道的3%[5],宫颈管闭锁或黏连多发生在出血时间长、合并感染或反复止血的患者。术中大量出血时,在缝扎止血时应注意避开宫颈管黏膜,避免导致宫颈狭窄或闭锁。感染导致的炎症渗出,长期反复出血,宫颈口易发生黏连甚至闭锁。行宫颈管扩张就可以处理好,扩张宫颈时发现宫颈口被纤维膜性组织不全堵塞。

3.6 宫颈切缘阳性

切割时一定要超过病灶3~5 mm,切割深度常规要达到1.5~2.0 cm,创面平滑整齐,不要凹凸不平,从而避免反复切割,影响标本的病理检查。多点活检阳性的患者切割的范围可以稍大一些。切缘阳性者结合患者的年龄和要求以及CIN的级别,可以再次行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并加强术后的随访。笔者认为,对CINⅢ级以上的多点切缘阳性,无再生育要求患者可以行全子宫切除术相对安全。

3.7 术后病理级别下降

考虑为手术切缘电烧灼后组织破坏过多或活检时已经将病灶去除[6],但本组还是严格按照术前活检的级别随访这些患者。在对这些患者的随访中暂未发现细胞学阳性者。远期的复发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之,宫颈LEEP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术后2~3个月宫颈外形恢复自然状态。只要熟练掌握手术的指征及手术技巧,了解防治并发症的原则,就能很好地开展这项治疗技术。对术后患者的远期并发症的随访,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变组织残留和复发问题,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关注和严格的随访。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LEEP刀锥切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患者中有89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预后良好。术中术后出血、感染、宫颈黏连和狭窄、宫颈腺体增生等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发现并发症的出现与手术操作技巧有关。结论 LEEP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手段,操作技巧对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LEEP,宫颈上皮内瘤变,并发症

参考文献

[1]WAGN QX.The implementation of cervical annular electricity resection[J].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9,25(7):387.

[2]DUAN H.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awl to cut[J].J Obstet Gynecol,2009,25(7):394.

[3]ZHOU Z.Cervical cone of21cases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hemorrhage[J].Journal of Hebei Medical,2009,31(2):208.

[4]WANG QX.Cervical annular electricity for implementing[J].J Obstet Gynecol,2009,25(7):1838.

[5]SELLOW JW,SANKARANARAYANAN R.Colposcopy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intracpithelial neoplasia:a Beginners'manual[M].Lyon,France:IARC-Press,2002.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8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 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2]。其发展到宫颈癌的时间约需十年, 因此, 如果患者能在宫颈癌前病变的阶段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干预、治疗, 就可以有效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使宫颈癌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近些年来, 宫颈癌前病变在妇女中发病率显著增加, 并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目前, 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除术LEEP) 是临床治疗CIN的重要方法。该技术于1981年法国学者首次报道[3], 其主要采用低电压、高电流以及细小的环形电刀切除宫颈病变, 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及一次性治愈率高等优点, 是治疗CIN的理想方法。LEEP作为一种新技术, 在治疗宫颈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对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无疼痛, 术后不留瘢痕, 引发的并发症少[4]。

为评价宫颈环形电切 (LEEP) 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院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的前提下, 采用LEEP进行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5], 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于收治的60例宫颈癌前病变确诊病患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为29~48岁, 平均年龄为38.4岁。其中未产妇9例, 经产妇51例, 平均孕产次数3.2次。18例患者在妇科体检时发现宫颈异常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22例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的症状, 另有血性白带患者20例。所有60例患者通过细胞学及HPV感染检查均被确诊为CIN, 其中CINⅠ16例, CINⅡ29例, CINⅢ15例。

1.2 方法

手术方法:术前半个月进行常规检查, 确认无盆腔炎、阴道炎的患者, 待月经干净后3~7 d内实施LEEP刀手术治疗。手术时, 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 暴露外阴, 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 放置窥阴器使宫颈充分暴露, 使用聚维酮碘对阴道及宫颈进行消毒。复方碘液标记移行范围, 切除范围距碘不着色区外缘0.5 cm。LEEP手术范围取决于阴道镜下转化区的类型与CIN分级。阴道镜下转化区类型根据2002年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 (IFCPC) 修订的阴道镜术语分为3种不同类型, 术前详细了解阴道镜下转化区的类型。CINⅠ根据宫颈形态切除加电灼, 力求术后使宫颈保留较好的形态。CINⅡ切除深度约1.2~1.5 cm;CINⅢ根据宫颈形态切除范围:深1.5~2.5 cm, 必要时补切1~2次。操作时注意尽量减少电极与宫颈组织的接触时间, 以减轻电流对宫颈组织的损伤。切除物送病检。

患者术后应注意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保持手术部位干燥清洁, 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阴道冲洗2~3月, 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来抗感染, 并对阴道出血等情况进行监控。术后3月复诊。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使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 并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该研究使用的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方法

2.1.1 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

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细胞学检查包括常规的宫颈细胞刮片检查 (巴氏涂片) 、计算机断层扫描 (CCT) 以及透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TCT) 等, 通过上述几种方法观察有无不典型腺细胞。该诊断方法具有取材方便、对患者无损伤以及诊断迅速等优点, 常被用于宫颈病变的门诊初筛和普查中, 缺点是假阴性率较高, 不能单独对过联合对患CIN进行确诊, 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90%以上CIN是由HPV感染引起的, 因此可以通者HPV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来诊断有无患病。HPV检查可提示未来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 帮助确定再次复诊时间与间隔方法, 同时有效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CIN的诊断以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

2.1.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是应用放大技术直接观察外阴、阴道和宫颈上皮结构和血管形态, 可被用于识别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异型血管, 指导可疑病变部位的活组织检查, 辅助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并可以通过观察对病变部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阴道镜检查与细胞学检查一样有取材方便、对患者损伤小等特点, 易被患者接受。

2.1.3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CIN的最可靠的方法, 对于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如无明显病灶可在3、6、9、12点处活检, 或阴道镜指引下在碘试验不染色区取材。对于细胞学检查见不典型腺细胞或者阴道镜图像不清晰的患者, 采取宫颈管诊刮 (ECC) 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诊。

2.2 LEEP疗法的治疗效果

LEEP手术造成的疼痛感小, 术中大部分患者无不适反应, 少数患者略感下腹隐痛或阴道局部灼热。手术时间短, 用时2~11 min, 平均 (8.6±2.1) min。患者术中出血量小, 仅为1~22 mL。56例患者通过1次手术即将病变部位完全切除, 切除率达到93.33%。对患者出院后进行的回访显示, 患者恢复良好, 无明显并发症, 仅2例患者有下腹轻微坠胀感, 且症状较轻, 3例患者有少量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 其余55例无明显反应。愈合时间短、不需住院、治疗费用低。患者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效果明显。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宫颈癌前病变。目前, 宫颈癌的发病却趋于年轻化, 且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6], 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CIN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发展为恶性的宫颈癌, 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 因此CIN早期的诊断治疗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CIN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HPV感染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诊断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保障[7]。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疗法、激光和微波等物理疗法以及传统的冷刀 (CKC) 和宫颈电环切术 (LEEP) 。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 前面几种治疗方法, 往往存在治疗过程中出血较多、给患者的疼痛大以及复发率高等问题, 疗效不是十分理想。而LEEP手术无需住院在门诊即可完成,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等优点, 而且在切除病变同时, 可完整的保留组织标本, 进行病理检测, 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可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目前LEEP手术已基本代替了传统的冷刀锥切术。

研究对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确诊患者实施了LEEP手术。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且对病变组织的一次性彻底切除率达到93.3% (56/60) 。通过对患者进行的术后回访, 研究发现, 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仅2例患者在术后下腹有轻微坠胀感, 且症状较轻, 3例患者有少量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8]。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我们的结果显示, LEEP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但术后宫颈狭窄、病灶残留等问题需更大量病例的进一步观察研究[9]。

摘要:目的 评价宫颈环形电切 (LEEP) 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该院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CIN患者60例, 实施LEEP术进行治疗, 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患者出血量以及引发的并发症等情况, 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统计发现, LEEP治疗的手术时间短, 患者术中出血量小, 手术对病变组织的完全切除率高, 且无明显并发症的产生。结论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疗效显著, 优点多,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 (LEEP) 术,疗效

参考文献

[1]杨晓璐.LEEP技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1 (4) :293-295.

[2]刘亚滨, 吴蕊, 王芳, 等.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46例随访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7) :547-548.

[3]彭杨.LEEP治疗宫颈病变65例疗效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 2009, 5 (22) :573-574.

[4]张敏, 冯月萍.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32) :4234-4235.

[5]姚娉娉.宫颈癌前病变的LEEP刀治疗58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 (27) :245-246.

[6]齐岩.LEEP刀治疗宫颈癌前病变120例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9 (18) :76-77.

[7]沈坚, 朗景和.妇科肿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1-40.

[8]Naumann RW, Bell MC, Alvarez RD, et al.LLETZ is an acceptable alterna-tive to diagnostic Cold-knife conization[J].Gynecol Oncol, 1994, 55 (2) :224-228.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9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刀;阴道镜;疗效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有密切关系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可预防演变为宫颈癌[1]。由于CIN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常规检查难以诊断CIN,目前趋向于多种辅助诊断方法联合应用,最后确诊需靠病理诊断。我院近年来联合应用阴道镜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诊断和治疗CIN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66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7.9±5.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和除宫颈活检外其它手术史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联合LEEP刀手术。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有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置入阴道窥器充分暴露宫颈。采用3%醋酸溶液湿敷阴道镜口,观察病变范围以及醋酸反应,之后将1%碘溶液涂抹在宫颈上,观察宫颈上皮色泽和病变范围。利用活检钳常规取3、6、9、12点宫颈组织,并迅速用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验。结果显示,CINⅠ患者39例,CINⅡ患者16例,CINⅢ患者11例。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LEEP刀手术。嘱患者术前3d避免性生活,并于月经干净后的3~7d内进行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宫颈。用复方碘溶液对病变区进行着色,根据碘显示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并选用不同型号的环形电刀。将LEEP刀功率调制在50~60w,在宫颈病变外缘5mm处,电圈可于宫颈任何一点切入,而后平稳旋转360°并无停顿地一次性切下标本,若病变范围较大则可做分次切除,并用环形电极反复电灼剩余边缘糜烂部位,术中过程缓慢,防止出血,若创面出血,可采用电凝止血。

1.3 判定标准 治愈:术后6个月无CIN存在;残留:术后6个月仍发现CIN存在;复发:治愈1年后再次发现CIN。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1min,平均时间为(6.4±1.1)min,出血量为10~50ml,平均出血量为(14.7±3.2)ml。

2.2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的例数为43例,一致率为65.1%,其中下降13例(19.7%),上升10例(15.2%),并发现2例宫颈癌。

2.3 随访结果 对本组66例患者均给予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治愈61例(92.4%),残留3例(4.54%),复发2例(3.0%)。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发生至發展中的连续,其具有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和回归为正常上皮组织的两种可能,且有研究表明,CIN演变为宫颈癌约需10年的时间,因此对CIN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宫颈癌。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或接触性出血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但是正常外观的宫颈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单凭肉眼无法判断CIN[2]。

近年来随着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广泛运用,阴道镜检查以及镜下活检成为诊断CIN的重要手段,其有助于定位异常上皮,增加活检取材的准确性,其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若阴道镜下活检为阴性,则存在CINⅡ、Ⅲ级的风险较小,但是临床也有报道认为阴道镜下活检对CINⅡ、Ⅲ级的漏诊率较高,且也可存在浸润性宫颈癌的漏诊,这主要是由于阴道镜下活检取材较为困难,而宫颈原位癌多为中心性,因此易造成漏诊[3]。同时从本组结果也可看出,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刀术后病理结果一致率仅为65.1%,因此我们认为阴道镜下活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LEEP刀技术原理是利用高频无线电刀通过LOOP金属丝由电极尖端产生的超高频电波,在接触身体组织的瞬间,由组织和本身产生的抗阻,吸收电波产生高热,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完成切割。由于LEEP刀手术对标本边缘的碳化少,因此不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从而减少早期宫颈癌的漏诊率[4]。同时LEEP刀手术所需设备简单,术中无需麻醉,在门诊即可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结合本组临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较敏感,阴道镜活检联合LEEP刀治疗CIN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且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静,张国楠.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的处理和随访[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7):391-392.

[2]沙建伟.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

[3]刘华,杨俊.LEEP刀联合阴道镜下活检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36-37.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 于我院手术治疗的CIN患者中79例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宫颈刮片、阴道阴道镜并结合HPV检查确诊, 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认。患者年龄为21~54岁, 平均年龄 (33.7±4.2) 岁;其中有妊娠史47例 (占59.5%) , 经产妇28例 (占35.4%) ;其中30岁以下患者16例, 30~岁患者39例, 40岁以上患者24例。经检测CINⅡ患者33例, CINⅢ患者46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74例, 阴性5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根据医师建议和意愿采取LEEP刀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 (1) 患者手术时间均定于月经后5~10d, 并确认无其他合并炎症。 (2) 患者均行静脉麻醉, 并于术前进行复方碘液 (3%) 标志方式对宫颈病变范围进行再次确认。在麻醉生效后按病灶范围大小及病变程度选择合适型号的环状电极, 并于病变区域边缘外 (5±2) mm左右置入, 深度为 (20±5) mm左右; (3) 于9点钟位置对病变组织进行顺时针环形切除, 切除锥体高度控制在 (2.3±0.3) mm, CINⅡ切除边缘超出病变区域1mm, CINⅢ切除边缘超出病变区域3mm,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严格控制切除范围, 然后用球形电极对创面进行止血。将切除组织保存完整并送室作病理检测。 (4) 术后采用碘伏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覆盖压迫, 并于24h后可取出。 (5) 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预防感染治疗, 并嘱咐患者术后1~3个月时间内注意保护, 禁止进行盆浴和性生活等, 并按要求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 每3个月进行定期复查;并于复查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有异常者进一步作阴道镜检或活检。患者术后6个月后, 经检查宫颈细胞学正常或阴道镜检正常, 并无复发情况, 则可认为患者临床治愈。统计12个月随访复发情况, 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 以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全治疗, 手术用时8~20min, 平均用时 (12.4±3.5) min;术中出血量为12~65mL, 平均出血量为 (31.7±15.4) mL;全部患者均于24h内止血成功, 有52例患者术后2周左右出现阴道分泌物或少量出血, 持续1~3周结束。于6个月复查显示, 有77例患者临床治愈, 治愈率达97.5%;另外2例复查证实为CINⅠ并行微波治疗。经过12个月随访, 有8例患者出现复发, 复发率为10.1%。CIN患者影响复发因素比较, 显示术后复发与患者病变程度和LEEP术累及腺体情况有关, 见表1。

3 讨论

LEEP手术采用3.8MHz的高频电波刀, 用于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高频交流电波通过loop金属丝传导到人体组织, 由于组织自身阻抗产生瞬间高热, 达到切割的同时完成止血的手术目的。手术效果相对于传统电刀更加简捷精细, 对周边组织伤害小, 无传统电刀可能造成的组织拉扯和炭化现象, 也不会影响到切割后组织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2]。

CIN发病率随着诊断技术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 1999年世界妇产科协会 (SIGO) 建议临床CINⅠ行电凝治疗, CINⅡ和CINⅢ可行LEEP切除[3]。本文研究表明, 采取LEEP刀治疗CIN疗效较好,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患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对CIN患者影响复发因素进行分析, 术中累及腺体和病变程度越高, 都可能影响到复发率升高, 因此, 迟早诊断并进行治疗, 术中避免造成腺体受累, 是降低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先娟, 傅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3) :179-182.

[2]赵俊杰, 韩淑霞.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33 (7) :650-651.

上一篇: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下一篇:对外汉语声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