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

2024-07-25

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精选八篇)

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 篇1

一、合理利用范画

客观讲范画对儿童想象力的发挥有一定影响, 然而低年级儿童在各方面积累都比较少、造型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 没有范画就会让他们不知如何下笔, 这时他们往往会先看同桌如何画, 然后自己再动笔。因此, 提供恰当的范画给儿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为儿童提供范画并不是让儿童机械地照抄、复制, 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参照, 并以此来开启他们的思维, 同时鼓励他们改变、添加。这样不仅消除了儿童绘画时的畏难情绪, 而且使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得以发挥。如我在教孩子们画《爬树比赛》时, 画了两棵大树上的两队瓢虫在进行爬树比赛, 这样的一幅画经孩子们一画便千姿百态:有的添加了奖杯、奖牌;有的加上了啦啦队, 有的将瓢虫的七星装饰成桃心、小花;有的甚至将两队瓢虫改成一对瓢虫, 另一队则由吹着口哨、唱着歌打扫赛场的小鸟来代替, 因为它们队已经赢了……整个绘画过程孩子们都是轻松愉快的。

二、适当进行写生训练

儿童绘画能力的提高, 不仅是造型能力的提高, 更是观察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 写生是提高儿童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儿童经过写生画出来的画往往更有趣、更生动, 因为它们的感性知识越丰富, 想象就会越丰富, 可以说写生是儿童绘画创作的源泉。同时, 儿童在将眼中之物转化成画中之物时也是对其感悟能力、表现能力的一个锻炼。在写生内容上, 儿童通常更喜欢成人认为难画的人物画, 因为人物相对于静物让儿童觉得更熟悉、更亲切, 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那么这时我们对其作品评判的标准就不能像对成人那样, 看是否写实、是否逼真。如低年级儿童喜欢画《我的妈妈》, 因为妈妈是他们最亲最近的人。他们画的妈妈往往会有一张充满画面的大脸和夸张的五官, 使妈妈看上去并不是很像, 可同时也会有一个别致的发卡, 一条精致的项链等细节的描绘, 让画面特别出彩, 这正是儿童细致观察的体现, 是对妈妈深厚情感的体现。

三、引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当儿童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之后, 他们往往会长久地采用自己的模式来表现画面, 这时就需要鼓励他们相互之间学习、交流, 共同提高。首先, 可选择一些在构思、布局上有新意的学生作品, 拿来与大家一起分析、总结, 从而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另外, 可以就一个绘画内容请许多同学上黑板去画, 然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修改、补充, 使其更加完整、生动, 这样, 不仅同学的参与性强, 还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 可以让许多同学一起完成一幅大画, 让同学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 树立合作意识。

四、绘画选材贴近儿童生活

儿童的生活是充满阳光、充满色彩、充满乐趣的。为儿童选择绘画题材就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表现在画纸上, 这样的画才会充满生活气息, 才会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如要求同学们以欢乐的节日为题画一幅画时, 大多数同学都画了“六一”当天跳校园集体舞的情景。有的以漂亮的节日服装为主;有的以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为主;有的以热情的观众为主……每张画都妙趣横生, 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正源于孩子们从排练到表演十几天的亲身体验, 是他们真情实感的表达。

五、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教学中

大量的图片资料对于启发儿童思维, 帮助儿童联想有很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有的还配有背景音乐或动画短片, 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如在让孩子们画《狮子大王》时, 先播放课件, 课件中不但展示了狮子的真实图片及生活实况, 还展示了各种艺术品中的狮子形象, 并将两者作了对比, 最后还展示了小朋友用绘画、剪贴、泥塑等形式表现的狮子。通过直观的欣赏, 孩子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 课件中所展示的图片一般图像比较清晰、色彩比较逼真, 既可全图展示, 又可局部放大, 其效果远远胜过书本资料。

如何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2

美术环境是向儿童提供自由欣赏和创造的外部体验,是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外部环境。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学生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意义外,还对他们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儿童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儿童的情感律动,给儿童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儿童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他们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孩子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我在给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儿童美术活动的需要,让他们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也没有放弃后者,我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儿童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尊重儿童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儿童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他们。根据这一特点,我将绘画室的美术环境设成大小两种。大的环境是根据季节主题的变化,制作的各类不同的壁画。这些壁画大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它保持的时间长,可供同学欣赏。另外还有根据学生喜欢的人物、故事、具有知识性、教育性设计的壁画:“民族风情”、“情节儿童画”等,这些壁画都能得到孩子的喜欢;另一种小的环境指活动区或美工活动区,在美工活动区的布置特点是尽量利用空间,围绕主题丰富内容,如:主题活动“ 美丽的城市”中,在美工活动区为儿童提供各种大大小小的盒子,启发他们制作各种楼房、别墅,并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让儿童了解和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孩子用各种盒子建的房子多种多样,有的还设计成了多功能的房子,不但能住人还能建成多功能的游乐设施,这些出自他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作品不能轻易拆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因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展出作品的展台,儿童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摆在展台上,供小朋友,爸爸妈妈们欣赏、评价,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他们创作热情。

除了这些,我还为孩子们提供了瓷砖、橡皮泥,各种生活中的半成品,如:蛋托、面包袋、锡纸、乒乓球等,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按自己的方式构思、设计、动手操作,经过一番努力的作品会得到大家的赞赏,于是,儿童在促动中有意识的去想象、去创造,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培养、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搞好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美术环境氛围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扩大视野,开阔儿童的眼界

(一)在写生中培养创造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儿童的想象也是如此,没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凭空设想是无法画出丰富的画面的。为了让儿童便于观察,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发动学生在植物区种植了黄瓜、香菜、生菜、豆角等植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着为这些植物浇水,坚持不懈地做生长记录。时间一长,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候松土,那朵花开了,他们都十分清楚,当生菜长出绿绿的叶子,手指大的黄瓜长出来时,他们比谁都高兴,这一切都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还设置了饲养角,有小乌龟、小鱼,小鹦鹉等,这些动植物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绘画的素材,而且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引发出孩子们的无穷遐想,会使他们产生不尽的灵感。一有机会,我就带孩子们出外参观。一次,我们带领学生到海底世界,一走进那里,孩子们就被这里多姿多彩的景色吸引住了,我们走进鲨鱼馆,一走进玻璃通道,就有一条大鲨鱼张牙舞爪地迎面向我们冲来,吓得孩子们都躲到了我的身后。原来,鲨鱼是来欢迎我们的。鲨鱼有流线型的身体,锋利的牙齿,肥大有力的尾鳍。还有很多小型鱼类在游戏:红色的美人衫、绿色的带鱼、白色的狮子鱼......企鹅也在冰水里展示它们的游泳才华,海豚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放声歌唱,很是开心,而海狮也表演了深受大家欢迎的钻圈、顶球等节目,海洋馆里不时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回到班级里后,趁着他们喜悦的心情还未消失,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能不能把你们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画出来呀”孩子们的反应很强烈,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全部倾注到画上,一张张热闹的图画映在眼帘,平日里同小鸡一样大的鱼不见了,只见形状各异的海洋动物出现在眼前。一个学生画了一个王子住在海底城堡,有大而凶猛的鲨鱼、胖胖的蓝鲸、壳大大的乌龟做伴,还有许多的小鱼、小虾和水草。另一个学生画了一些不同样子的小鱼和珊瑚,小海马还有小龙虾,螃蟹和章鱼,然后画一个黑洞,里面的鲨鱼看着外面的小鱼,心里面正打着吃小鱼的如意算盘呢。孩子们的想象力让我感动极了。

参观植物园时,我先带孩子们看了仙人掌、菠萝、松树等等,他们都长在大棚里。仙人掌大的大约有两米高,绿绿的茎上带一点雪白雪白的小刺,很好看;小的则有10厘米高,绿绿的茎上有红、黄、蓝、绿、白色的小刺,尖上大部分是白色,好看极了;还有一种不大也不小,上面带有一些红刺,也很可爱。接下来,我们去了水草馆,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草。有些水草密密麻麻地缠在一起,有的松松散散地长着。我们又去了花馆,那里有花瓣很小的红花,上面带一点白色;还有一种花像树一样,只开几朵花。最后,我们去了树馆。树馆很大,里面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树。除了冬青树我认识以外,其他的我以前都从来没见过。许多树被修剪成漂亮的形状。冬青树被修剪成皮球一样,有的树被修剪成蝴蝶的形状。通过参观植物园,学生认识了许多新植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原来植物世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我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绿色家园”的主题绘画,孩子们运用手中的彩笔,画出了多姿多彩的绿色植物,还将粗壮的大树作为自己的家,画上藤编的窗户,打开窗探出头,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睁开眼,看到五彩斑斓的鲜花,表达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愿望。

我还带孩子们参观了恐龙展、动物园、电视塔等地方,为他们想象尽可能的提供信息,使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更有效的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多彩的美术天空。

(二)广泛接触各种美术作品形式

儿童接触美术作品形式单一,除了课本上的插图,他们没有机会也很少有机会去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据说在英国,教师就常带领学生们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而且英国的这些场所是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在国内这不大可能,特别是在农村。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比如欣赏罗马雕刻,感受那种不加任何美化、强调、概括的自然主义的逼真;非洲的图腾柱,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从野兽主义到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画面色彩丰富、清晰,优美的音乐,再加上动画效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从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启发创造。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认为,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它是儿童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没有它,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他们探索和驾御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例如,为了让学生练习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我们设计了“为小动物造笼子”的美术活动。以往的教学,要求全体学生在一个小动物前各画6条横线和垂线,形成一个封闭的笼子。这种做法,使已会画的孩子兴趣索然,依样画葫芦般地再画一遍;而对那些还没有很好掌握画水平线的儿童,常常把线画斜了,或者不是画不到边 ,就是画出了头,几次挫折就使其失去了信心。现在我们因材施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已会画笼子的儿童,我们启发他们画更漂亮的笼子,对能力差的儿童,教师先帮助他们“ 钉”个框架,让他们用连接短线条的方式去替代用长线条画笼子,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取成功,求得经验。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良好的美术环境及提供功实践的机会远远不够的,还要为孩子们创设丰富的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儿童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在活动中,我鼓励他们“自己想,自己做”,鼓励他们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与尝试。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就是说由儿童决定自己画什么,不受成人的控制。

如:炎热的夏天,特别的热,于是我让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天气变的凉爽些呢?有的说:“天上有云彩,就能变凉快”;有的说:“天上下雨就凉快”等等,于是我就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有的孩子画了许多的雨,有的孩子花了特大的风扇,还有的孩子画了一家洒水的飞机说:“街上有洒水车,那飞机装多多的水往下撒,不就成了洒水飞机了吗?”还有的孩子自己画了神州五号说:“神州五号降水,让我们地球热的地方都凉快凉快,没有沙漠。”孩子们的想象是五彩缤分的,许多发明都是想象后才实现的,如果想都不敢想,那怎么去试呢?孩子们这样的想法还有很多很多…….

另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去准备各种盒子,大小不等的车轮,启发他们如何制作小汽车,并对他们说:“如果这辆车是你的,你会开着他干什么?”许多孩子都争着回答,说:“我要拉一车水果去台湾,让台湾小朋友也尝尝我们的水果”。“我要到美国去,告诉美国的总统布什,让世界和平吧”、“我要到日本去,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罪行,不要再欺负人了”。孩子们是和平的、友善的……另外,我看到有一个小朋友的车轮涂满了红颜色,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车轮是风火轮做的,踩着它可以到火星上去,同外星小朋友一起玩。他这么一说,小朋友都想到火星上去了。于是,我拿了一张很大的纸,让孩子们画卫星、火箭、飞碟、流星……画好后,我们还玩了“到火星上去”的游戏。孩子们很感兴趣,因为所有的环境是他们自己创设的,所有的办法是他们自己的,我并未干涉,这样他们的内心会得到很大的满足。通过这种活动,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使教育与游戏有机结合,提高了儿童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儿童的兴趣,我还经常利用棉签画、手指点画、印染画、吹画、听故事绘画等儿童喜欢的形式启发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因此,他们在“小鸟找家”、“我的太阳”、“繁华的大街”、“寻找美丽”……等许多活动中表现的积极,并能愉快地、自由的发挥想象。

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通过绘画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篇3

关键词:绘画;儿童;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49-01

创造力并不只属于有成就的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能力,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人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进步的时侯,也可以看作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第一,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是否敢于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您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相同内容的画相比,看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情趣,从中你不难发现这之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这就是一张不知画的是何物的儿童画。不过,如果让小作者为您讲解,相信会说出很多很多来的。这里是否闪现着创造力的火花呢?对于这些创造的火花,应该大大的鼓励。如果有物质化的鼓励最好,比如郑重其事地将孩子的作品悬挂展示,比如可以围绕他的想象内容奖励书籍玩具,等等……

第二,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因为创造力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淳朴的儿童画作品大多具备这种特点。因为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通常画的是自己的直觉感受。孩子在面对周围事物时,自然而然地会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而这正是对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总是大人们的“要求”束缚甚至扼杀了孩子们这些原生态的想象,让他们越来越“世俗”,越来越“规矩”。

上述两条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一是让孩子大胆地去看,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画。由于画画不同于学习科学知识,它没有一个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当孩子通过学习画画学会了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记、所想时,无疑对他们的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帮助。二是让孩子提高从一般中见特色,從现实中去想象的能力。创造力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既需要从一般中去挖掘,也需要从现实中去提高。作为涉世仅仅几年的幼儿,这一切更显得重要。当孩子从平凡的周围世界中学会了发现更多新奇的东西,同时又从大千世界中吸取了富的营养时,他们的创造力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我们看到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画面时,我们应该鼓励和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天空不一定都是蓝色,草不一定都是绿色。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生命是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高楼大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设计成一本书,一个美丽的图案……未来是孩子们的,因为他们是暖,是希望……

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 篇4

关键词:绘画教学,儿童,观察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 应该给儿童以正确的启蒙,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观察周围事物。美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促进儿童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本文就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进行阐述。

一、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新时代教育理念更加倡导教学活动既应该遵循教学规律, 也应当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儿童绘画教学同样如此。儿童阶段的学生, 其生理及心理均处于发育期, 因此, 儿童的绘画心理也与儿童阶段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儿童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应当根据大班小班孩子各自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违背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 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也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儿童心理生理特点, 培养儿童观察能力

1.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绘画对象, 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 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愿意去认真学习, 观察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所以,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绘画对象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对于低年级学生, 可在绘画教学中选择其最感兴趣的、且特征明显的事物, 引导其进行观察。如幼儿对老虎、大象等动物特别感兴趣, 可以把这些动物选作观察对象, 在观察时, 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 并观察比较不同动物之间的差异。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 通过实践体验,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例如踏青、郊游等, 让他们画自己喜欢的事物, 如花鸟鱼虫等。这符合儿童好玩、爱动的特点, 儿童自然会对看到、感受到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老师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 引导儿童进行观察,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2. 教给儿童观察顺序和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自控能力弱、学习缺乏目的性、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因而教师应该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发挥好主导作用, 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学习观察事物进而逐渐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例如, 在教学生画一棵树的时候, 在让学生画之前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 并针对绘画的关键点进行讲解引导, 加深学生对树的印象;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树杆、树叶、叶脉等具体部分, 并给学生做出示范; 最后, 让学生自己根据观察结果, 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 教师可以将教学融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例如, 在课间, 教室偶然飞进一只蜜蜂, 孩子们必然会对蜜蜂特别好奇。此时就可以用蜜蜂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 观察蜜蜂的身体形状、颜色、大小等, 然后再给学生呈现几幅蜜蜂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除了在培养学生如上一些简单基本的观察能力外, 还应教给学生更高的观察技巧, 结合学生通过对绘画对象的进行进一步理解,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讲解《非洲雕刻》时, 学生看到图片时会对于雕刻的颜色、形态产生很多疑问,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 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人文及地理特征, 让学生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欣赏观察作品。

3. 采取由易而难、有次序的教学, 克服儿童观察与实际绘画之间的不适应, 培养儿童绘画立体感

儿童观察事物之后再进行绘画时, 往往感觉不适应, 无法很好地实现立体观察和平面绘画之间的转换。儿童的立体感虽然不强, 但正处于发展之中, 老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 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按照由易而难地原则, 有次序地培养儿童的立体空间感, 使儿童绘画作品逐渐具有立体感。

在日常练习中, 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盘水果, 水果中有苹果、桃子、梨等随意摆放在盘子之中, 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前后位置, 注意位于后面的水果被前面水果遮住的部分, 教师对此进行示范, 教给学生如何对位于前后位置的物品进行处理; 再带领学生观察夜晚校园的路灯, 引导学生观察远近不同的路灯, 并教给学生近距离物品低, 远距离的物品高, 绘画时教给学生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来画有近而远的路灯; 最后带领学生参观书店, 引导儿童观察书店内人们购书的情景, 注意书店内人与人之间、柜台、书架之间的前后位置, 在作画时教给学生先画前面的事物, 后画后面被遮挡的事物, 从纸张下方逐步向上画, 体现出事物之间的前后、远近的位置关系, 形成绘画的立体感。

三、结语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习得绘画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样绘画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过程, 二者相辅相成。美术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这既有利于儿童发散、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又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儿童的知识, 促进儿童智力开发。

参考文献

[1]郜维东.绘画教学中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 2001, (06) :43-44.

[2]王秀梅.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S1) :77-77.

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 篇5

摘要:创造能力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要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给幼儿充分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引导幼儿自主绘画,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创设环境;尊重个性;迁移活动

幼儿绘画是一种童心世界所特有的认知想象与创造的显现,它的操作过程伴随着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内心的活动,它不仅能再现事物,还会重新组织,构思与创造,通过绘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一、贴近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绘画

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需要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确幼儿对于绘画就是一种自然的需求,每一个都喜欢涂涂画画。但是,一旦要正式学习往往就会缺乏自信,因此,我很重视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易学易画的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一玩,摸一摸用现实的刺激来促进幼儿的想象活动,经过他们头脑的加工,创造性地表现在画面上。春天来了我组织幼儿观察花儿如何开放,小鸟如何歌唱,蝴蝶如何飞舞让他们体验事物的变化。课上,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一群小白兔来到大森林里,它们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想想小白兔们会看见些什么,在沉静过去之后,它们按耐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侃侃而谈,将各种美好的事物加以想象和创造,当我说开始画时,小朋友们会全神贯注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用自己神奇的小画笔展现出来,花儿眯着眼睛微笑,小鸟噘着嘴歌唱,花蝴蝶在跳舞,一副副画都活了起来,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题材,幼儿把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了加工、改造、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形象。

二、创造良好环境,开拓想象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于是当幼儿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每周的几次集体绘画活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了。我便在活动室里挪出一块角落专供幼儿绘画创作用,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如:各种质地蜡笔、纸张、水彩、水粉、颜料等应有尽有,让幼儿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尽可能地去创作自己心中的画,一到游戏活动的时间,就会看到绘画角上一副热闹的景象,有的幼儿在用手指,棉签点画,有的在用嘴吹画,还有的用颜料染纸,虽然时常会弄的乱七八糟,但正是这样的涂鸦过程,也就是幼儿的一种学习、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趣,玩赏了颜色与形象的变化,幼儿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由此促进了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三、尊重幼儿个性,保护创造能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显现出一种稚拙的情趣和成人作品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因而我十分尊重幼儿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对于他们的创造性表现加以宝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横加指责。在绘画“蚂蚁”的活动中,我只示范了蚂蚁的基本绘画步骤,并不规定具体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想画“我的蚂蚁在做什么?”指导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名幼儿画蚂蚁正在做饭,当我走过去时,他马上用手把画面盖住了,我轻轻的挪开他的手,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继续画了起来,时间很快过去了,当幼儿们把他们的画一一展现时,突然一个蚂蚁王国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蚂蚁在踢球,有的在唱歌,还有的指挥交通各种动态副真有趣,虽然有的画由局不够合理,有的涂色不很均匀,但是这些已不太重要,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的创作,这些比结果更有意义。

四、通过迁移活动,充分发挥潜能

幼儿在绘画方面的创作潜能,不但可以在纯粹的绘画活动中得到发展,还可以通过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在进行故事续编“小白兔回来晚了”的教学活动时,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在黑板上画小白兔穿着美丽的花裙子走在草地上,兔妈妈在家里等到天黑也不见小白兔回家,幼儿们看着我轻松自如地又讲又画,哥哥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关键之处“小白兔为什么会回来晚了呢?”我停了下来,把问题留给了幼儿,他们热烈地展开了讨论,当我说用你们的笔画下来时,他们个个乐开了花,一边画着一边想着,怎样编好故事,怎样画得更有趣。经过他们的想象、创作,没个结局都充满了童趣,有的画小白兔在采花,有的画小白兔睡着了。有的画小白兔去帮助山羊爷爷扫地,无奇不有,充分反映了幼儿内心世界,培养了创造精神。

儿童的绘画创造能力 篇6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少儿美术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吃透教材,深钻课标,在上美术绘画课时应十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不违背教学课标纲的前提下,应把教学的趣味性放在首位,经常开展课外活动,适时激发儿童的兴趣,注重给处于启蒙阶段的少儿营造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并尊重孩子自身的感受。在教学中既教他们画画的技巧,又不能束缚儿童的思维,提倡少儿绘画活动中的创造精神和民族特色。并且在教创作画时,应该充分发挥少儿的创造性,不要机械地临习老师的创作作品,这样会造成极不利的弊端,还会泯灭少儿自己的个性,那么少儿的书画就只有成人味,而缺少孩子自己的独特个性,而书画的创作个性又是十分宝贵的艺术天赋,也是我们大家最乐意欣赏的东西,尤其是少年儿童,这些天赋和个性创作中是缺一不可的。何况临摹得再好的绘画作品,也不是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在创作中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用笔、用形、大胆地表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画他们最为熟悉的东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挖掘出少儿的创作灵气,寓教于乐,这样,少儿的一幅画完成以后,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许多地方不合情理,并且看起来实在是幼稚,甚至于比例不协调,但经过几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我却认为“少儿创作画”的这种独特的、天然的灵气和自然的生命力,很值得我们欣赏和称颂。比完全象上面的老师那样让小学生去临摹他人范画好多了。特别是当我辅导学生绘画创作以后,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常常被他们那稚气的绘画逗得哈哈大笑。并常常从心底为他们那突发奇想的创作画而拍案叫绝!从而又羡慕得要命,有时真想返朴归真,再做一回孩子。

经过长期的调查了解,在儿童画创作中,有许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抓住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没有很好地发掘它、提高它,更没有很好地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独立个性和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少儿创作时,有些老师或家长干脆包办代替,或创作几幅,让学生去临习,这委实不符合学习艺术的规律,也实在是不科学的、不明智的。这种群体思维的方法,是我国教育的一个误区,即让人牵着鼻子走,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画出的画没有创意,更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显然不能适应跨世纪赋予少年儿童的需要。

其实在儿童绘画过程中,他们在独立思维时,已经在开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天真、好奇、热情,常常让大人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由于既不受社会习惯势力制约,也不受理智、理念的控制,因此,他们在画创作画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表现能力的局限,很难处理好绘画中的大小比例,纯粹按自己的想象去布局绘画,大胆地表现自己,往往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兴趣的东西画得大大的,把其他的画得小小的,而没有按成人的常规去做,这时,如果我们板着面孔去批评他、指责他,過分地从画得“象”与“不象”中去做文章,甚至于用成人的高标准去要求他,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我认为在儿童创作画时,最重要的是肯定他们的构想,承认他们的劳动创造,并在恰当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引导。

“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所说的让儿童独立地创作,并不是完全把老师排开,毕竟儿童的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成熟,视觉、远近的感知能力、绘画技巧、整体意识都较差,难以掌握好画画的整体布局,对线条、色彩的表现力较差,因此在平时我们应当多多地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多多地传授绘画技巧,这样的引导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些并不能等同于包办代替。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创造发展思维的环境

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作画环境,并尊重孩子的自身感受,在教学中既教授一般的绘画技巧,又不束缚儿童的思维,提倡创造精神。如教小学第一册《手帕》一课时,我在黑板上贴了一块漂亮的手帕,而且事先让每个同学带一块漂亮的手帕,上课时首先让同学们欣赏黑板上的手帕和自己带来的手帕,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感受其中的美。这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向他们介绍一些图案的基本知识,然后鼓励他们大胆设计在我事先贴在墙上、黑板上的白纸上,可以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引导他们创作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的作品。不一会儿,各种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手帕跃入的我眼帘,这时,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

2、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昆虫》一课时,我首先找来几只昆虫,有蝴蝶也有蜻蜒,先让他们观察其外形,注意他们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观察翅膀上美丽的花纹,启发他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出美丽的纹样。快要下课时,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出现在我的面前,有题为《蝴蝶,快飞吧》、有题为《蝴蝶生气了》、还有题为《蝴蝶荡秋千》、《蝴蝶捉迷藏》的,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孩子们养成了勤于动脑,用心去观察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们逐渐发展了思维能力。

3、走进大自然,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中有机会就带学生出去写生,使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在写生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变化无穷。写生实践增加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对物对景的亲近感。写生的过程是孩子们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并用使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大胆地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还可以积累他们的绘画素材。

培养与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探究 篇7

一、每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儿童, 都潜在着一定的创造力

从目前的教学来说, 从课堂上的分析, 到课后“题海式”的作业, 都是通过复现式的记忆去学习的, 因而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教育过度。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在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时, 只允许一个半球占优势”, 长此以往, 将导致右脑的弱化, 而最终便阻碍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的发展。作为教师往往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分数的高低, 而很少考虑抽象、形象与情感等影响右脑的活动, 这是教学领域注重认知, 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训练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

儿童的感官, 通过训练可以日益敏锐起来, 不着意训练, 则会变得迟钝, 而感官的迟钝必然会成为儿童提高直觉, 提高悟性的障碍。因此, 我们应该抓住儿童感官可塑性极大的时候, 加以培养。情境教学的生动手段, 都是可以作用于儿童感官的, 或听、或看、或操作, 儿童的感官就在这不断的感觉中训练起来。在情境中, 教师的语言描述, 是引导儿童感知、体验情境的主体;而从训练感觉的角度来说, 正是在指导儿童“看”, 指导儿童“听”, 指导儿童“操作”。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就在这不断的有指导的兴奋中变得敏锐、完善起来。无数事实证明, 感觉的训练, 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 这就拓宽了儿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道路, 并且成为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的重要基础。

三、培养直觉, 提高悟性

情境教学注重训练感觉, 激活右脑, 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人类社会的大多数创造, 可以说都是“直觉思维跳跃”的结果。我们要提高人的悟性, 就必须从小培养儿童的直觉。直觉虽不同于感觉, 但直觉的培养离不开感觉。只有感觉的敏锐, 才有可能产生直觉。在儿童进入特定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后, 由于感官接受鲜明的形象, 右脑非言语积极活动, 往往会促使儿童在瞬间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或者是直觉的反馈。“这篇课文真美呀!”“蒲公英是吸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小科蚪的尾巴断了, 一定游不起来, 那就找不到妈妈。”类似这些直觉水平的显露, 教师应及时予以热情的鼓励、肯定:“感觉不错!”“一下子看出来真不容易!”不仅如此, 进一步利用直觉反馈, 激发、强化学习动机, 并引导儿童通过简单的演绎进行初步的逻辑的推导, 以验证自己直觉的正确与否, 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身, 加深理解课文蕴含的理念。通过天长日久地情境观察, 训练感官, 强化知觉感, 积聚大量表象与经验, 并突现、强调情境的某一部分, 使儿童潜在的直觉在外界有利因素的碰撞下, 迸发出直觉思维的火花。这种培养虽然是初级阶段的启蒙, 然而是不失时机的, 对激活、发展右脑潜力, 提高儿童的悟性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训练语言, 发展创造

情境教学注重感觉的训练, 直觉的培养, 实际上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情境中鲜明的形象, 热烈的情绪, 使眼前形象与儿童视觉记忆系列中的形象, 连动地跳跃式地进行着。联想、想象活动近乎无意识地展开, 右脑的非语言思维显得十分活跃。老师因势利导, 以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的民主, 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从课文出发, 或改变体裁, 或转变人称, 或增添角色, 或叙述故事, 或抒发情感, 或阐述道理。从语言形式讲, 有独白, 有对白, 也有多角色的表演, 灵活运用已学的词、句、篇、修辞方法, 使儿童的创造力才能得以表现。老师在儿童的创造性语言训练后, 及时赞扬, 引导儿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从而逐渐产生创造意识, 享受创造成功的乐趣, 以激发进一步创造的热情。

谈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儿童;绘画能力;美术课;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7-01

我们知道儿童天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处于智慧和审美意识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绘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和成长特征,尽量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动手。在美术教学中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人才的萌芽,为儿童将来的美术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打好坚定的基础,本文就培养儿童绘画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培养绘画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儿童幼小的心灵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物极感兴趣,最受模仿,常常兴致勃勃地用手中的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天,孩子们塑造出的抽象粗犷、带有稚气的画面,所产生的运动感觉和劳作成果,使他们精神感到愉快,心里得到满足。绘画是一种眼、脑、手互相协作,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它对于鼓励儿童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才能表现出来。

兴趣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增强感情认识,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记忆、想象等审美元素的运动,以陶冶情感为动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在授课前精心设计范画,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分析,或在课堂上当场演示,使学生每节课都能看到艺术水平较好的范画。对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产生很大的作用。通过欣赏范画,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绘画技能,从中吸取一定的经验,也可从中摹仿。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优秀生的培养,对那些素质好、认真学、水平高的学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辅导。由这些“小画家”所起的带动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能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美术课越上越好。同时注重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己去感受生活。通过记忆、联想等方式展示生活,感受情境,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

二、激活学生绘画思维

儿童初学绘画创作时,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怎样画,总是顾虑难以确定主题。其原因:一是素材少;二是表现能力差,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写生练习。写生既能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调并用能力,也能为立意、构图创作时收集素材。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启发学生,使其思路开阔,主题一旦确定,应根据学生的构思,鼓励大胆作画,让其绘画激情冲淡怕画不好的顾虑,尽情地把内心情感渲泻出来。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多样性使孩子身心处一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使孩子认识事物,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见多识广是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对绘画对象的理解、想象,然后用手去画、去创造,这个全过程都是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是发挥聪明才智、表现审美意识的过程。只要他们自信、敢画,保持浓厚的兴趣,入了“迷”,就不用担心,画得差的会变好,画得好的经一段过程会飞跃,手越练越泼辣、果断、正确、自由,只要给画的在循环往复,就会心灵手巧、波浪前进。

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儿童绘画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很少有计划性,只顾想象,表现自己意志,只求情绪的表达,不计后果。至于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管的,自己有没有能力画,也从不考虑。他们敢编故事,画热闹场面,没有人教过,就凭自己的想象画,当然谈不上大小比例、透视构图了。在涂鸦初期,画得一团乱麻,其中也不管他们美丽的想象。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可惜这种良好素质不被成人所理解,有时反而受到嘲笑奚落和打击,给孩子的心灵很大的伤害。

绘画能力因儿童手眼脑等生理器官的发展不同而呈不平衡状态。例如女孩一般手的准头强于男孩,造型能力往往领先于男孩,而男孩想象力往往超越女孩。有的孩子手的功能比别的孩子笨拙,但与智商无关,以后仍可能变为巧手。家长老师不能只看孩子某一方面落后,就说孩子笨。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就发急,总喜欢当孩子的面说:“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不肯好好用功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去揭自已孩子的短处,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这不是望子成龙,而是训子成虫。所以我们要注意学生差异的有效评价,不管学生绘画水平怎么样,我们不能一味低估和批评,要善于从另外角度给予赞扬和鼓励,逐渐提高绘画能力。

上一篇:数字建设下一篇:期刊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