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质量控制

2024-07-03

原材质量控制(精选十篇)

原材质量控制 篇1

一、桥涵用原材料的检测频率

1砂、碎石或砾石:检测时以同一产地、同一类别、同一加工方法、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 以400m3为一检验单元, 当检测方量小于400m3按一个检测单元检测。

2水泥: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的检测频率不同。袋装水泥以同一厂家、同一标号、同一批号、同一进场时间的水泥, 以200T为一检测单元, 当检测数量小于200T时, 按一个检测单元进行检测, (随机抽取20袋, 取样20kg) 。散装水泥检测时一同一水泥厂家、同一批号、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同一进场的水泥为一批, 以100T为一检测单元, (还要注意水泥的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 , 超过有效期的水泥通过复检, 重新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能, 作出使用、不使用或降级使用的决定。

3钢筋:进货时应查看和收集钢筋的出厂质量证明单或试验报告单, 检查每捆的标示牌, 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钢种、同一等级、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 以60T为一检测单元, 小于60T时, 按一个检测单元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如果检测项目中, 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 就必须双倍取样, 进行复检, 合格方予以使用;如复检仍有一项不合格, 则该批为不合格产品, 不得使用。

4水:水质分析是指对砼拌和、养护用水的检测, 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对水源进行检查, 有关部门出据合格证明, 批准后方可使用。一般来说, 普通饮用水、洁净的不含有害物质的井水、河水 (PH值不小于6) , 可用于砼拌和及养生。不允许使用含硫量高及其他腐蚀性水源, 因为该水会腐蚀钢筋及砼结构造成破坏。

5外加剂:必须有厂家的质量报告单,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进场以每批为单元检测。如:减水剂、早强剂等可以提高新拌砼的工作性, 同时提高砼强度、耐久性, 还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6粉煤灰:同一厂家、同一等级的粉煤灰, 以200T为一检测单元, 小于200T时按一批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二、桥涵用原材料按规定应检测项目

1砂:级配、含泥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2碎石或砾石: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3水泥:细度、水泥浆的标准稠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胶砂强度。

4钢筋: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良好的可焊性。

5水:水中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 (cl-) 、硫酸盐 (so42-) 、硫化物 (s2-) 含量及PH值的检测。

6外加剂:固体含量、减水率、泌水率、钢筋锈蚀、含气量、坍落度损失。

7粉煤灰: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

三、桥涵用原材料现场堆放注意要点

在施工组织计划中, 现场对原材料的管理应明确列出, 在综合考虑场地、运输、防雨、防污染等因素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号各种材料的现场平面布置。

砂、碎石、砾石应该按产地、类别、规格分开堆放, 不得混合, 并立上标示牌, 标识清楚已检和待检材料, 严格控制好料源, 保证材料供应和材料性状的稳定, 严把质量关。水泥、钢筋应在施工现场搭设工棚存放, 袋装水泥在工棚内存放时应离地面≥50cm, 防潮、防变质。钢筋要分类支垫堆放, 并包裹防潮防锈。

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 篇2

1.施工单位在钢筋原材料进场时需通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到现场,检查产品出厂质保书,检查外观质量,核对进场规格、数量、炉罐批号,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将检验结果同出厂质保书(质量证明书)上报监理部审核。

2.钢筋原材料进场后,须按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现场见证抽样检验,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冷拉钢筋每批不大于20T),检测不合格,须双倍取样复试或退场,复检不合格,不得进场使用。

3.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4.当一次进厂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5.对连续进场的同批钢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基于供应链的原材料质量控制研究 篇3

1.原材料质量控制现状

在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上,许多企业都采取选择优质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详细的质量保证合同,借助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给供应商压力。一些企业会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核并定期审核供应商的质量体系,从供应商的生产流程上确保原材料质量。供应商供货到企业后,大多数企业都通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企业需求或者质量保证合同上的要求,甚至于有些时候,为了确保原材料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有些企业对供应商提出比实际更高的质量要求。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一般都是一种检查和被检查的关系,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或者审核,缺少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由于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在质量问题上缺少协作,导致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上缺乏效率,而且效果也不佳。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由于质量问题上的对立导致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互信关系,不利于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历来都是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产生矛盾的一大根源,特别是当质量问题出现后对责任的互相推脱,以及为此企业和供应商之间互相隐瞒质量数据。企业对原材料的检验表示着一定程度上企业对供应商的不信任,而供应商对企业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供应商也十分恼火,由此带来在质量问题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对立情绪。而供应链管理强调整条供应链的最优化,要求各节点企业以服务最终顾客为目标展开合作,这种对立情绪的产生无疑会对供应链的合作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1.2原材料质量检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形中增加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而提高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分散了企业质检部门精力,企业质检部门在对企业内部生产的大量产品检验的同时还要对数量同样庞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而且原材料的种类可能更多,有些企业各种原材料加起来多达上百种,质检部门的检验人员必须熟悉这么多种原材料并对其进行检验。

1.3部分产品的一些质量问题难以检测,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检测设备过于昂贵复杂超出了企业能承受的成本范围,另外一种是由于对产品的检验往往是破坏性检验,检验完毕的同时产品也只能报废。而且,大多数企业生产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十分庞大,企业不太可能有精力对其实行完全检验,因此对大多数原材料的检验只能是小部分的抽检(一般为1%-3%)。抽样检查必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合格产品进入生产线上的可能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一旦生产人员使用不合格产品进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很难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由此带来的极有可能就是返工或者报废等。此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不仅有原材料本身的损失,还要加上相应配套的其他材料以及所有花在此不合格品上的所有工时。

1.4产品质量检验时间增大了原材料进货时间,提高了库存的压力。检验需要检验时间,而且经常由于检验人力和空间的限制,原材料产品在进入企业原料仓库前需要经过一个待检时间,增加了供应商供货的实际提前期。特别是假如经过检验后发现确实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需要与供应商联络并进行处理时,库存能不能继续保证生产上原材料的供应就成为一个问题,为此企业不得不提高库存以应付增加了的供货提前期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不合格现象。

1.5传统模式下企业质量管理重点集中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注重内部过程、要素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管理,而对于外部过程以及外部关系关注较少,基本上与供应商以及下级制造商或者分销商乃至最终用户之间不存在什么质量管理方面的沟通。这样,在整条供应链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用户之间未形成一条质量方面的连续,畅通的链路,而是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封闭的“质量黑箱”(何琼 刘宇《基于质量的供应链管理》载《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各节点企业的内部质量过程相对封闭,缺乏开放性与信息共享,无法在节点之间展开质量方面的合作和协调。

总之,由于企业与供应商在质量问题上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合作,最后的结果使双方都蒙受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一些质量问题的产生,这本身就是管理质量低下的表现。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换个思路,与供应商携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2.质量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体现经营一体化。供应链是从系统观点出发,通过对从事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直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绎明字 张锋《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载《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第6期)。质量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意味着产品规格,而全面质量管理把质量的含义扩展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与供应商有关的活动,供应链的质量更包含了最终用户需求的满意((美)米歇尔·R·利恩德斯等著,赵树蜂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质量乃企业立足之本,提高产品质量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供应链管理执行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与控制等功能,它涉及的范围较广,但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质量管理思想。从原材料采购到售后服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质量保证,使合作企业之间建立了相互的信任,供应链才有了构建的根基。而供应链管理从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控制,与供应商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加强了企业间的沟通协作,为质量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平台(徐晓芳 张伟等《基于供应链的企业质量管理》载《工业工程》2002年第5期)。

供应链质量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包括合作伙伴)的质量管理,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是由优质及时的原材料、严格精确的设计、精密稳定的制造过程和全面周到的销售服务来共同构筑的(吴绮、许统邦,《供应链质量管理:21世纪质量管理新思路》载《中国质量》2001年第12期)。供应链质量管理包括供应链企业内部的质量和企业间质量管理,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如何开展供应链企业间的质量控制,对单个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如何对由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3.联合质量管理

供应链强调的是节点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前后节点企业应通过相互合作努力增加整个供应链的利润,而不是互相之间勾心斗角,通过对另一方的利益的压榨来取得自己的利益。整条供应链的目的是为最终用户服务,无论哪一部分的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对导致最终用户得不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带来整条供应链的损失。因此,供应链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特别是和自己的上下游节点企业联合起来,加强对进入这条供应链的所有产品的质量控制,以保证能更好地为最终用户服务。为了更好地开展供应链质量管理,特别是供应链企业间的质量管理,我们提出联合质量管理这样一个方法:

联合质量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为有效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效率而采取的各企业联合起来,以供应链最终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各企业通过在质量方面的信息共享,互相协作,来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通过节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协作的形式来实现。

联合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整套供应链中各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这些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控制来实现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因此首先必须先确定好合适的供应商,合适的供应商必须是能满足产品的一定质量能力且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在供应商最初的选择和确定时,应给予质量部门一票否决的权利,如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其他方面如价格等条件再优惠也是不能采用的。联合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产品质量标准的控制,质量问题的处理以及质量的不断改进四部分。

3.1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 上下游企业根据最终产品的需要,结合下游企业的质量要求以及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上游企业产品合适的质量标准。对整条供应链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给最终用户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然后再由制造工序的从后往前的顺序确定相应质量标准,质量标准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用户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整条供应链质量控制成本最低,不能盲目地对供应商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质量要求。无法达到的质量要求跟没有质量要求的效果是一样的,质量是有成本的,高质量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这方面可以根据各企业的质量成本的计算,争取确定的质量标准能让质量成本在整条供应链的各企业中有个较均衡的分布,以保证供应链的总质量成本最低。在协商设定质量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各方共同平等协商的过程,要避免供应链中的强势企业仗势欺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2)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最好能定在稍高于企业实际能力但又不是遥不可及的标准,同时要考虑到质量标准的上升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3)质量标准的确定可能需要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不能只提高质量标准而不对利益分配做出相关调整。

(4)质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或者外部条件的变化应及时予以相应的调整。

3.2产品质量标准的控制 质量标准建立后,主要由上游企业通过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下游企业主要起监督作用。对产品的质量检验是属于事后质量控制,质量工作的重点应在预防。由于在质量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已经考虑过企业的实际质量能力,一般质量标准可能都会稍高于企业实际质量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强质量方面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可与供应链其他企业交流经验)不断改进产品的质量水平。如果对产品的质量检验是无法避免的话,应将下游企业对原材料产品的检验和上游企业对本企业成品的检验结合起来进行,尽量避免对产品的重复检验。我们应争取做到对产品的检验次数只有产品在供应商处的出厂检验一次,下游企业可以考虑联合检验或者通过对检验员和检验流程的检验来实现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而上游企业不能在检验数据上弄虚作假,影响下游企业的生产质量。如果在生产中出现不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应及时与下游企业协商对策,双方共同努力将损失降至最低。

3.3 质量问题的处理 出现质量问题后,上下游企业共同研究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要避免质量问题出现后大家互相推脱责任或者下游企业一味指责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的情况,首先应明确质量问题的源头,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a、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未达到协商好的质量标准

b、质量标准定的过低,下游企业在这种标准基础上难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c、产品在运输、仓储等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带来的质量问题

d、下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先确定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属于以上哪个大类的,然后再分别由相关企业来解决。如果是质量标准的问题,则由双方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质量标准,其中可能要涉及到采购价格等的变化;如果是各自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则应由各自企业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以达到质量标准;如果是由于物流过程的损耗而带来的,则找出具体的原因,则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3.4质量的不断改进 产品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有必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企业要进行质量改进,必然要从源头抓起,努力实现与供应商的共同成长,在企业内部实行质量改进项目的同时可以考虑与供应商联合实行跨企业的质量改进。

结束语

质量管理发展到现在,组织界限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限制。如果只注重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不加强与供应商等战略合作伙伴的质量联系、协作,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企业应把质量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一起建立一整套供应链内产品的质量标准,以这些质量标准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一起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共同提高和改进质量。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原材料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基层,水泥剂量,集料

1 水泥

1) 水泥供应厂家的确定:水泥应根据三方的现场考察和试验结果确定三家供应厂家, 并必须履行报批手续。

2) 水泥应尽可能固定使用首选水泥, 当首选水泥供继不上而使用备选水泥时, 应通知并获得监理的批准, 以便调整拌和厂的控制参数。

3) 对应不同水泥, 应有不同的获得监理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为方便不同水泥的交叉使用 (调换水泥时, 仅调整水泥用量, 避免生产配合比混乱出错) , 消除由于混合料配制强度差异造成的基层整体强度的不均匀性, 三种不同水泥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1) 保持集料级配不变 (按照代表处[2006]14号文优化选择的集料级配) ;2) 保证强度控制平均值R相接近, (在偏差系数CV接近的前提下, 通过调整结合料剂量来实现) 。

4) 通过购销合同的限制, 要求水泥供应厂家提供品质稳定的专用水泥 (初终凝时间较长) 。各批进场水泥的初终凝时间应保持稳定并相接近。当水泥的初终凝时间与目标配合比设计时采用时间相差较大, 不满足施工允许延迟时间 (监理批准的) 时, 该批水泥不得使用。

5) 为保证水泥的检测时间, 同时满足连续施工的水泥储备, 每套拌和设备应配2个水泥罐。

6) 不同水泥严禁混合使用。

2 集料

由于集料的需求量大, 多厂采购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受各碎石厂规模大小不同, 碎石机和筛分机型号、规格不一致, 碎石机锷板磨损程度、筛网破损程度不同及石料物理性质的差异等因素影响, 各碎石厂生产的名义上规格相同的碎石, 其实际颗粒组成有显著差异。如果控制不当, 不同碎石厂产品混合在一起组成名义上规格相同的碎石, 其颗粒组成的变异性更大, 从而引起集料级配的偏差。集料的质量控制就是在满足力学指标要求的前提下, 如何减小集料颗粒组成的变异性和集料离析现象, 从而确保集料级配与目标配比相符, 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

2.1 要求各单位建立、执行严格的集料进场控制办法

内容包括:1) 向碎石厂派驻技术人员, 负责集料的出场控制, 碎石厂生产状况 (生产质量和生产量) 的掌握和集料生产整改的交涉。2) 组织固定的、规模化的运输车队 (杜绝少量车辆零星进料) 按批次进料, 有利于材料的堆放和试验检测 (不漏检) 。3) 以“进料单”的形式, 强化碎石厂与拌和站的信息沟通, 防止不同料源材料混杂进场和指定料源以外的材料进场。4) 尽可能减少集料供应厂家, 并以生产规模较大的首选厂家为主供商。

2.2 不同规格集料分仓堆放, 不同料源集料分区堆放, 并可靠隔离

采用不同料源的集料, 必须有相应的获得监理批准的配合比设计。

严禁不同料源集料混合存放, 混合使用。

2.3 堆料技术

集料进场后原则上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分别存放, 在拌合场面积受限的情况下, 可通过堆料方式的规范化来解决, 同时也可有效地防止集料堆放不当引起的离析现象。

集料堆放采用水平分层堆料或斜坡式分层堆料:

集料进场后单车成堆卸于当前层面上, 检测合格后立即用推土机分层推平, 否则清除。

2.4 量化控制集料颗粒组成的变异性

1) 制定各种规格集料的单粒级级配要求, 量化要求某种规格集料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和控制筛孔的允许偏差。其中05~10mm集料的控制筛孔为:4.75mm和9.5mm;10mm~20mm集料的控制筛孔为:9.5mm和19mm;20~30mm集料的控制筛孔为19mm和26.5mm;石粉的控制筛孔为:0.075mm.0.6mm和2.36mm。各控制筛孔的允许偏差为:9.5mm (含9.5mm) 以下筛孔允许偏差±4%, 9.5mm以上筛孔为±7%。

2) 各种规格集料单粒级级配要求的确定:在保证取样有代表性 (多批次、多部位) 的前提下, 对每种规格集料各进行50次筛分试验, 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规格集料的单颗粒级配要求值。

3) 当确定的单粒级级配要求与目标配比设计时所采用的集料单粒级筛分结果的偏差大于前述允许偏差时, 说明目标配比设计时取样不具备代表性, 应重新进行集料级配设计。

4) 当施工过程中, 进场集料的单粒级筛分与前述的单粒级级配要求持续 (连续多批次) 偏差较大, 且造成集料合成级配与目标级配偏离较大时, 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碎石机筛网。

5) 各种规格集料的单粒级筛分结果要出具资料 (D-33-Ⅱ) 并作为合格与否的评判指数, 不合格材料必须及时清理出场。

2.5 严格控制细集料质量

1) 派驻碎石厂人员要严格检查采石场覆盖层的清理情况, 确保石粉的含泥量满足规范要求, 并有效降低0.6mm以下颗粒的塑性指数。

2) 细集料堆放必须搭篷或有效覆盖保护, 防止雨淋和尘土的二次污染。

3 结语

本文提出集料的单粒级控制筛孔, 实际取样确定单粒级级配要求值, 量化控制单粒级颗粒组成的变异性, 从源头上解决了基层施工过程中的“级配离析”现象, 保证基层混合料的均匀性和基层强度的均匀性。

参考文献

[1]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高速铁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篇5

一、原材料进场检验情况

1、水泥的进场检验

(1)检查生产厂家的资格证明和质量证明书是否齐全;(2)检查水泥的牌号、品种、强度、出厂日期等是否符合供货要求。

(3)检查厂家的自检报告和合格证,报告应包括3d强度试验结果、化学成分分析、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等指标。

(4)按照验收规范中的抽样方法和检验项目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

以上所有项目检验合格后水泥方可充罐储存。

2、矿物掺合料的进场检验

(1)矿物掺合料一般包括粉煤灰、矿渣和硅灰等,检查矿物掺合料的类型、品种、等级等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厂家的自检合格证和随车质量证明书。

(3)包装形式符合要求。包装形式有袋装和散装2种形式,袋装要检查包装袋。

(4)外观检查:检查矿物掺合料的颜色、粒度、密度等。

(5)按照验收规范中的抽样方法和检验项目对矿物掺合料进行抽样检验。

以上所有这些指标均合格才能入罐。

3、粗、细骨料进货验收

(1)检查粗、细骨料的品种、规格、粒度级配、生产厂家等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厂家的自检合格证和随车质量证明书。

(3)外观检查:⑴检查粗骨料(石)的产地、规格、粒度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料含量、杂物等;⑵检查细骨料(砂)的产地、细度模数、粒度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杂物等。

(4)按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查。粗骨料(石)检查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指标等。细骨料(砂)检查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坚固性指标等;

以上所有项目检查合格方可入库。

4、外加剂进货验收

(1)外加剂品种众多,主要包括普通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速凝剂、脱模剂等种类,应检查外加剂的牌号、品种、规格、出厂日期等是否符合供货要求。

(2)检查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匀质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3)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和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报告。

(4)按验收规范要求的频次和方法对外加剂进行抽样检验,如减水剂试验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凝结时间差、坍落度、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等项目。

二、质量控制措施

1、水泥质量控制措施

(1)不同品种、规格、出厂时间的水泥不得混罐;(2)一个月放空或倒罐一次,做好密封储存、防潮措施;

(3)储存超过6个月,必须重新检验强度等级后使用;(4)建立完善的水泥验收、检验、库存及使用台帐。

2、矿物掺合料质量控制措施

(1)矿物掺合料按品种、规格、等级等专罐储存,不同等级、规格不得混罐;做好密封、防潮措施。

(2)应遵循先进先用原则,一个月放空或倒罐一次。(3)建立完善的矿物掺合料验收、检验、库存及使用台帐。

3、粗、细骨料质量控制措施

第1页,(1)严格控制细骨料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坚固性指标等;

(2)严格控制粗骨料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坚固性指标等。

(3)粗细骨料分仓储存,料仓内应做好防排水措施。(4)粗、细骨料按照不同的品种、粒径、规格等分仓、分批堆放。

4、外加剂质量控制措施

(1)外加剂必须经检验合格并验证进货产品与工程试配时情况一致,才能使用;结果不一致,必须停止使用。

(2)外加剂要严格分类存放,遵循先进仓先使用的原则。

(3)粉状外加剂要防止受潮结块;发现结块,必须经性能试验合格并粉碎到全部通过0.63mm筛后才能使用。储存期较长的外加剂,也必须经性能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原材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引言

道路桥梁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条件,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所用的混凝土在工程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其作用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混凝土的原材料无外乎水泥、骨料、砂石以及外加剂和水等等常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通过一定的混合配比,在搅拌后通过振捣、养护等工作逐步完成的。

一、混凝土原材料中存在的几种常见问题

1、水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道路桥梁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有所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混凝土标准也相应的有所区别,同时,不同路段工程所用的混凝土质量也是有所不同的,所选用的混凝土规格都是按照路基表面的要求和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来进行配比,所以,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不同,在混凝土进行调配过程中选用的水泥也就会有所不同。水泥的型号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水利的选用过程中,不仅要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检测,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水泥的型号,尤其是在混凝土进行搅拌以前,还要注意使用水泥的比例,如果得不到标准要求的话,就不能进行施工,同时,一些质量较差的水泥也不能够掺杂在内,否则将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集料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的集料通常有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种类型,粗集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裂性,而细集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混凝土的坚硬程度以及耐久性方面。所以,在进行集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类型来加以选择,而很多工程中往往不注重集料的选择,很多粗集料中也会使用细集料的材料来进行配比,这样调配处的混凝土不仅强度不够同时耐久性也相对较差。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应用集料的材料进行详细的分类,从而选择最合适、质量最好的集料。

3、影响水质量的常见问题

虽然水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材料,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混凝土施工时,水的用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清洗集料,另一方面是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水作为搅拌材料。由于混凝土的施工大多都是在工地出,因此,水的选择也都会就近使用,然而很多地区的工地用水大多都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很多水质中含有酸、碱、油等杂质,这些杂志的含量如果超标就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混凝土用水的品质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在施工前务必要对混凝土用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如果能够达到使用标准方可进行使用。

4、影响化学外加剂质量的因素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化学外加剂,是为了起到引气、减水以及减缓凝固的作用。在选择添加剂时,要选择品质有所保障的、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且要根据产品说明书来进行操作。最好还是要先进行试配测验,验证添加剂的性能特点,掌握准确的配制方法,做到水泥与添加剂的比例吻合,保证最终的混凝土质量达标。在添加剂的添加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不注重施工细节,如不按说明,按经验来进行添加。并没有适当的延长添加外加剂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水泥质量的控制

1.1水泥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1.2水泥在进场时必须检查其出厂合格证,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送检。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水泥,以一次进厂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散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格车罐中采取等量水泥,经混合搅拌均匀,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袋装水泥: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200t。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采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2、集料质量的控制

2.1砂的质量的控制

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称为天然砂,砂子也称为细骨料,砂子分为粗砂、中砂、细砂。按产地不同,天然砂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2之间,细度模数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2。

2.2石子的质量控制

粗骨料石子分为碎石和卵石,根据其粒径大小又分为大石子和小石子,小石子粒径为0.5-20mm,大石子粒径为20mm-40mm,根据混凝土中是否加入大石子又可把混凝土的配比分为一级配和二级配;颗粒级配为连续粒级;骨料中不能有黄皮石子,粘泥块泥蛋,大泥块,大颗粒石子;泵送混凝土用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超过10%;页岩含量越少越好。

3、加强水质量的控制

水,是混凝土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水含有害物质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桥梁具体施工过程当中,对于集料进行清洗的所用的水以及拌混凝土所用的水来是不能够含有油、酸、碱、盐以及有机物等的。凡是可以饮用的水,无论自来水或洁净的天然水都可以。所以饮用水通常可以用于搅拌混凝土。对于非饮用水来说,要符合以下的要求:硫酸盐含量小于2.7毫克每立方厘米;含盐量不大于5毫克每立方厘米。

4、对化学外加剂质量的控制

对于外加剂来讲,通常都有引气、减水以及缓凝的作用,一般在选择外加剂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以及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试验检测报告等等进行检查,并且要对这一外加剂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和相关的要求相符合进行检验。如果生产厂家提供的只有产品说明书以及各项性能的试验数据,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之前,需要和混凝土进行试配和检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对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是否相适应、是否和施工的要求相满足等进行检验,防止外加剂的错用现象的产生。

结束语

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对工程的耐用性、安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虽然不是由原材料单方面就能够决定的,但是原材料的质量的确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可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逯文燕.浅谈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J].价值工程,2011(6).

[2]熊宗群.关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评述[J].陕西建筑,2009(11).

混凝土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篇7

路桥的质量层级, 影响道路及桥体的稳固程度。混凝土质地关联的要素, 可分出多种;原材料特有的质量管控, 又带有繁琐的特性, 被划归成关键环节。平日之内的材料查验及管控, 要审慎辨识材料质地, 依循给出来的标准, 去核验预备好的各类配料。只有认真明辨原料细节, 才不会忽视掉细微瑕疵, 有序管控建造质量。

1 惯常见到的原料弊病

(1) 水泥配料的质量弊病。比对其他范畴内的工程, 桥梁及道路特有的建构工程, 有着较多的差异。为此, 选取出的原料, 也要带有差别。不同路段内的混凝土, 也要区分出质量层级。预备好的混凝土, 都要依循路基表层特有的建造要求、混凝土强度预设的规格, 要确认可用的配比数值。调配流程内, 选取出来的水泥, 也要被划归成不同规格。

水泥固有的型号, 直接影响混凝土原初的强度。选型流程之内, 要明辨水泥质量, 还要查验设定好的水泥型号。真正去拌合以前, 要再次去查验它的比例。若没能达到设定好的规格, 就不能接着去建造。质量不佳的配料, 不能添加进既有的配料之内。否则, 就会缩减配料的质量水准。

(2) 添加进来的水体质量。混凝土调和时, 惯常用到的配料是水。添加进来的水体, 也存在偏多的质量弊病。施工时段内的添加水分, 可被当成特有的清洗集料, 也可在接续的拌合中, 被看成惯用的搅拌材料。工地范畴内的施工中, 预备好的水体, 通常经由就近取用。然而, 很多地段内的这种水体, 都夹带着偏多的酸碱及偏多油质。在真正去运用前, 要反复去查验这种水体, 只有合乎预设标准了, 才能去添加。

(3) 集料特有的质量弊病。混凝土配有的集料, 可以分出偏粗的集料、对应着的细集料。在这之中, 粗集料能延展混凝土原有的抗压层级、抗裂的特性;与此同时, 细集料能延展原料固有的坚硬程度、耐久的特性。为此, 若要选取最佳情形下的这些集料, 就要明辨不同类别。施工时段内, 通常没能明辨集料类别;场地以内的粗集料, 也被当成偏细的集料去采纳。这样调和得来的混凝土, 没能维持住应有的耐久特性, 以及强度层级。为此施工前, 要对场地累积的多样集料, 慎重予以分类, 选取出最优的集料。

(4) 外加剂特有的弊病。混凝土惯常的拌合流程内, 要添加某规格下的外加剂。添加进来的这种试剂, 带有引气减水的特有作用, 能限缩凝固的速率。选取出来的这种试剂, 要合乎设定好的质量保证, 是依循正规路径采购进来的产品;在选购以后, 要依循产品特有的说明书, 来进行接续的操作。

最好首先去查验它的配比, 以此来明辨添加剂固有的属性。掌握最佳情形下的搭配方式, 妥善调和水泥及关涉的添加剂。添加这一试剂时, 通常没能审慎查验细节, 没能依循说明去认真添加。除此以外, 若没有延展拌合时间, 也会干扰预设的原料质量。

2 质量管控的可用技术

(1) 水泥的查验和管控。水泥管控的侧重点, 包含了固有的水泥类别、设定好的水泥标号;对此, 都要依循描画好的设计图纸, 且要考量场地以内的真实状态。对高强特性的混凝土, 要选取标高偏高的水泥, 妥善予以调和。

运送进场以前, 要审慎查验水泥配料的合格证, 以便接续的抽样查验。同批次范畴内的水泥, 要被划归进同一类别、同样强度及预设的同样日期。对散装态势下的水泥配料, 每一批次预设的总量, 不要超出500吨。从罐车之内, 抽调出某规格下的这种水泥, 经由妥善拌合以后, 选取13千克之上的水泥, 供应后续的查验。袋装着的这种配料, 总体态势下的抽取量, 不要超出200吨。从20袋预备好的水泥以内, 抽取出某规格下的水泥, 当成查验的样本。

(2) 添加剂及水体的查验。混凝土制备时, 不可替换掉的材料, 就涵盖了水。若水体夹带着毒害特性的物质, 就会干扰制备好的原料质量。桥梁建造中, 清洗集料预备着的水, 不能夹带着油渍、有着酸碱特性的物质、盐类这样的有机物。选取出来的水, 可分成地段内的饮用水、洁净态势下的天然水分。惯常用到的搅拌原料, 都来自很洁净的水。若选取了没能饮用的水体, 那么水体以内的硫酸盐, 不要超出2.9mg/m3;水体以内的含盐量, 不要超出4.9mg/m3。

选取出来的外加剂, 带有减水及缓凝这样的特有作用。通常来看, 要查验厂家开具出来的许可证、质量保证关涉的材料。在这以后, 对细分出来的各类指标、与预设规格的契合状态, 也要审慎查验。若厂家只能供应关涉的说明书、性能查验的关联数据, 是远没能达到预设的水准的。在真正去运送进场前, 还要明辨混凝土配比, 考量添加进来的试剂, 与原初的混合配料, 是否有着契合性, 切实杜绝惯常见到的误用现象。

(3) 集料的查验和管控。若砂粒固有的粒径没能超出5mm, 则把选取出来的这种砂粒, 看成天然砂。集料范畴内的砂石, 又被看成惯用的细骨料。细分出来的砂石类别, 包含了偏粗的砂体、中砂及对应着的细砂。依循固有的产地, 又可分出河砂及对应着的海砂、从山体之内提炼出来的砂石。

在这之中, 偏细骨料特有的砂石材料, 应当查验的侧重点, 包含砂石固有的质地、固有的级配、砂石细度关联的模数、夹带着的泥沙量、有着毒害特性的物质。设定出来的查验重点, 是砂石夹带着的泥土量、有着毒害特性的细小物质。这是因为, 如上的2类指标, 密切关涉着混凝土特有的强度层级。拌合必备的集料, 不要超出3.5这样的细度模数。粗砂特有的细度模数, 要被限缩在3.5;中砂的这一模数, 不要超出2.9;细砂的这一模数, 不要超出2.1。

粗骨料特性的石子, 可以分出卵石及碎石。依循查验出来的粒径数值, 又可分成偏大及偏小的这种石子。偏小石子固有的粒径, 要被限缩在12mm;偏大石子固有的粒径, 要被限缩在30mm。依循混凝土夹带着的石子体积, 可以分出多层级的级配。骨料之内, 不要夹带着黄皮石子, 或粘结着偏多的泥土泥块。若选取了惯用的泵送途径, 则针片状范畴内的颗粒含量, 不要超出10%;页岩固有的含量, 也是越小越好。

3 结语

混凝土固有的抗压特性最优, 强度层级高, 且有着最佳的耐久特性。桥梁及道路的建构中, 混凝土预设的用量很大, 凸显着不可更替的地位。混凝土原料特有的质量弊病, 包含了潜藏着的内因及关涉的外因。在这之中, 质量管控应当查验的内因, 主要涵盖了水泥配料预设的配合比。各类原料预设的配比数值、配料固有的性能, 都密切关联着路桥的质量。此外, 选取出来的外加剂, 也要合乎设定好的规格, 能维持住构架的稳固。

摘要:道路桥梁架构内的混凝土, 是路桥建造依托的根基, 会影响接续的施工流程。文章分析了道路桥梁施工中惯常见到的原料弊病, 研究了道路桥梁施工中质量管控的可用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原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守杰.浅谈高速公路原材料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J].江西煤炭科技, 2006 (3) .

[2]刘丽波.浅谈高速公路材料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 (5) .

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 篇8

关键词: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0 引言

化工原材料的检测是保证化工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所谓化工原材料检测, 主要是指对化工所需用到的原始材料以及化工材料的半成品进行检测与分析, 并通过检测所得的数据信息将化工原材料进行分类, 从而使化工成品达到合格要求。

1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首先, 化工产品做为我国人民生活的必须品, 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安全, 因此, 只有保障了化工产品从原材料开始的质量安全性, 才能够使人们在使用化工产品时放心。其次, 随着我国国有经济建设发展, 许多的化工原材料被应用于国内诸多的行业制造中, 在制造中因化工原材料出现任何的问题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来说, 化工原材料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最后, 一般来说化工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着一定的有害物质的。因此, 在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中出现任何的问题, 都将会造成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 无论对于哪一点而言, 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化工产品的增多以及化工原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化工原材料的检测也拟定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但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 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领导不重视, 把关不严格

根据相关部门对国内诸多化工产品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 一部分化工产品加工企业都存在着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则是企业领导对于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表现为:有些企业领导为了自身的发展以谋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在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下就投入加工使用, 从而导致了诸多化工原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另外, 某些化工原材料加工企业领导在质量检测中徇私舞弊, 得过且过, 从而导致了有些化工产品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问题。

2.2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仪器的问题

对于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来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一整套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但这一点对于一般的化工原材料检测部门来说都难以做到。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上的问题和技术上的问题。一方面, 有些中小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因此无力购置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来说, 某些企业虽然拥有较为先进的检测仪器, 但却缺少使用先进检测仪器的工作人员, 因此使化工原材料质量出现诸多的问题。

2.3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问题

无论对于哪一行业来说, 其最为重要的组成因素就是工作人员。尤其是对于检测人员来说, 其技术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就目前来说,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技术不过硬, 滥竽充数的现象。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在质量检测中没有按照国家规章制度和企业检测要求进行规范性操作, 从而导致了化工原材料检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3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控制方法

化工原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化工产品投入市场后的安全性问题。因此, 必须将化工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在源头, 也就是说必须做好化工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检测, 以保证化工产品最大限度的安全, 为人们及企业更好地使用化工产品奠定必要的安全保障。

3.1 强化领导重视力度, 严把质量关

要想保证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安全性,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首先提高企业领导对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视程度。要求企业领导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把化工原材料质量关。同时, 企业领导要从社会效益出发, 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化工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要保证投放市场中的化工原材料完全符合国家的安全质量要求。另外, 企业领导要严格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发生, 要做到无论是谁, 一但在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中出现问题, 都将严惩不贷, 以绝对的安全性保证化工原材料的质量。

3.2 提高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仪器的先进性

对于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来说, 检测仪器是其中的关键。只有先进完善的仪器设备才能准确地检测出化工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及其中的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因此, 首先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企业要淘汰一些陈旧及功能方面无法达到现如今质量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然后购置一定数量的先进完善的检测仪器, 以此来提高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精准度。

3.3 保证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环境的安全

有了较为先进完善的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仪器后, 就是要为其准备一个清洁无尘的质量检测环境, 只有好的质量检测环境才能够使化工原材料的各项取样及检测数据保持准确性。另外, 众所周知, 化工原材料是很容易与其它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 如果质量检测环境有问题, 将会导致较好质量的化工原材料变为废品。因此来说, 为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检测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3.4 提高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作为检测中的关键人物, 直接关系着化工原材料检测的质量。因此, 首先,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企业负责人要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及质量检测流程的培训。另外, 企业负责人要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检验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按照国家和企业所规定的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操作, 对于一些质量检测工作较为生疏的人员来说, 企业负责人要派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 待培训合格后方可以进行质量检测工作。除此之外, 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人员要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把质量检测工作当作关系着切身利益的事情来做, 认真按照国家对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进行认真操作。遇到检测中的难题, 要勇于探索, 真正把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做到位, 以确保化工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3.5 严把化工原材料的取样关

对于化工原材料的取样来说, 直接影响着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可靠性。因此, 在进行化工原材料取样时, 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化工原材料样本, 并且根据化工原材料样本自身的特点以及性质采用最为合理的仪器设备以及质量检测方法, 确保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定向性。另外, 在化工原材料取样品的检测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原材料样品的原始性 (即:不会受到外界化学反应的影响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随后针对取样品的检测数据对其进行分析。一般来说, 在对其进行分析中, 不同的化工原材料是具有着不同的精密度的, 因此必须在我国所标定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所检测得到的可接受性的最终检测结果标准》规定下, 对化工原材料取样品最终的检测结果定向进行规定。同时, 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允许有一定程度上的样品检测扩展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偏差, 并由专业人员根据偏差值计算出样品的质量, 从而确保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化工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安全性对提高化工产品的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进行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中, 首先要根据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 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最大的限度保证化工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可靠性, 提高化工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丁继昌.浅析提高化工原材料质量的有效措施[J].科技创业家, 2011, (12) :204.

原材质量控制 篇9

1 我国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的状况

1983年, 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控制制度建立, 由国家技术监督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颁布, 随着我国各项制度不断完善, 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在这30年里不断发展壮大, 保护了人们的切身利益,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法可依。1977年在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中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筑法≥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 并于1998年3月1日起执行。2000年。又一次完善了建筑行业法律制度, 颁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此法明确了责任归咎, 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严格遵照建设法规进行质量控制。近几年来, 我国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 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在质量控制领域不断完善。但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光有法律作为依托还不够, 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大意都会影响质量, 对建筑物的结构以及安全使用造成威胁。工程质量问题受很多因素影响, 也是我国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监管力度不足、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时把关不严、监管单位及施工单位内部管理薄弱、建筑市场自身不规范等等。我国对工程的健康监测发展历程才20余年, 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质量范围在不断扩展, 控制内容也在逐年增加。

2 我国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模式

2.1 动态控制模式

此模式一般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以及一些施工周期较长的工程, 具体就是在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全程质量监控, 如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 及时纠正, 灵活地调整方案, 使整个施工项目能顺利地完成。

2.2 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两者相结合

主动控制的职责是在质量控制前做好预计、预防措施, 被动控制的职责是事后的质量控制与纠正, 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在所难免, 为了解决此问题, 尽量减少偏差, 就需要被动控制来帮忙, 针对问题, 相应地制定方案, 采取预防措施, 使之最终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力量。

2.3 全面控制

一个完整的工程, 都是由投资前期发展到设计前期再到施工阶段直至最后的后期维修阶段, 每个阶段关注的主体不同, 因此控制目标也不尽相同。全面控制将会分段, 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给予控制, 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

2.4 综合性项目管理

此管理模式是一种复合型的管理模式, 目标是控制建设项目的实现程度, 方法就是将施工过程中有复杂关联及嵌套关系的建设进行协调。

3 我国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3.1 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首先原材料必须使用的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 混凝土中的水泥首先要达标, 选择水泥时, 不仅要注意其品种、包装、出厂日期、仓号等等, 还要检查水泥的强度、安定性、融合性等等, 确保在使用时质量能过关;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也要符合国家标准, 有些混凝土结构中, 是禁止使用含过多氯化物的外加剂的, 因此在混凝土中掺杂时, 一定要控制量数;混凝土中矿物混合料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在掺杂矿物混合料时, 需通过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再确定, 切不可随主管判断去操作;混凝土中所用的水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国家标准, 一般都是用饮用水对混凝土进行搅拌, 也可采用其它符合国家规定的水。其次对混凝土的储存也要科学合理, 买回来的各类原材料必须分门别类归放好, 买回来的混凝土原材料要小心存储, 防火防潮, 让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发生质量的变化, 最大限度地保护其性能。

3.2 对混凝土施工原材料合理运用

平日我们所看到的混凝土材料拌合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就是将水跟其他原材料混合在一起搅拌, 其实不然, 混凝土的搅拌不是根据主观意愿随意搅拌的, 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所需要的原材料用量、搅拌时间、搅拌的均匀度、兑水数量的比例来配置的。水和水泥的比例, 掺入的矿物质数量,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水与水泥比值参考标准即是:回归系数、混凝土实际强度、水泥实际强度与回归系数和混凝土实际强度乘积之和的比值。选用的水源也尤为重要,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骨料种类, 规格等等都要求选定国家规定的参考值, 水泥的使用也并不是使用数量越多, 建筑物就会越坚固, 而是需要遵从一个原则, 即水泥用量要满足工程的最小水泥用量, 按规定, 一般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不得超过550kg, 如超过此标准, 需要立即提高水泥强度等级。

3.3 混凝土浇筑振捣阶段须加强质量监控

混凝土定型的一个关键阶段即是浇筑振捣, 这个阶段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做好, 之前的混凝土原材料就没有作用, 不仅浪费了原材料, 还耽误了整个工程进度, 使得工程成本增高, 利润降低。因此在浇筑振捣这个阶段要严加看管, 做好质量控制。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准备工作, 使用搅拌振捣机设备前仔细检查设备能否正常运转, 混凝土模板仓是否整洁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严格遵从浇筑的工艺流程, 防止因施工裂缝造成混凝土开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质量控制是为了工程能顺利达标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前期对原材料的精挑细选, 到后期将混凝土定型的浇筑振捣工作, 都只有一个共同目的, 顺顺利利地完成工程, 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作业。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有目共睹,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必须提高工程质量, 而质量控制是不容忽视的中心环节, 不管过去还是未来, 都需要不断突破, 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书香.贝叶斯网络在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 2013.

[2]韩可林.碾压混凝土大坝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篇10

1 粗集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1.1 粗集料的强度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

由于粗集料的骨架作用,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取决于粗集料的强度。必须保证粗集料有足够的强度,才能使粗集料在车辆轮胎作用下起到主骨架作用,承受荷载而不被压碎。以洛杉矶磨耗值、压碎值和针片状颗粒含量作为粗集料的强度质量控制指标比较合理。相关资料表明,粗集料压碎值越大,马歇尔稳定度越小;针片状颗粒含量越高,马歇尔稳定度越低。由此可见,粗集料的强度对沥青混凝土强度有较大影响。

1.2 粗集料的磨光值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对路面表面层的粗集料磨光值有较高的要求,这是确保沥青路面行车抗滑性的需要。粗集料磨光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粗集料的强度,还取决于其颗粒形状和破碎面的数量,这是因为沥青的内摩擦阻力主要是靠集料和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地说,棱角丰富而呈块状的碎石要比扁平碎石和砾石料嵌挤作用好,特别是扁平料在施工碾压中很快会被压碎而改变原级配组合,并出现新断面而影响粘结力,或被平置而影响粗糙度,因此扁平颗粒含量必须严加限制。尤其是对表面层骨料,一定要求为二次加工石料。因为二次加工的石料不但在强度上做了二次“选择”,而且碎石棱角丰富可以满足强度和行车抗滑的需要。

1.3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组成,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粘结力就是其中之一。要使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就必须要求石料和沥青之间要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粘结力。集料与沥青粘附性的大小决定了在拌和过程中集料表面所包裹的沥青膜的面积和厚度,粘附性好的粗集料表面始终保持沥青膜而不脱落,保证了沥青混凝土的不透水性,提高其使用寿命;粘附性差的粗集料则出现沥青膜脱落、路面松散,从而导致路面破坏,缩短使用寿命。由于沥青属于酸性材料,所以碱性石料与沥青结合力好,反之酸性材料与沥青结合力差,若在其他指标都满足而无法满足碱性要求时可采用酸性石料,此时应做如下处理:

1)用消石灰、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用量不超过矿料总重的3%;2)用饱和石灰水处理粗集料;3)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4)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离剂。

粗集料只有在全面试验的基础之上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时,才能初步确定料源,并应选取多个料源,考虑性能指标以便对比,之后进行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若与其他矿料配合符合级配要求时,才能最后确定粗集料的料源。

2 细集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细集料指天然形成或经加工(轧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2.36 mm的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等石料。细集料的作用是用来填充粗集料的孔隙,降低混合料中的空隙率,提高沥青面层的密实度,这是沥青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根据材料种类,改变3.35 mm以下或2.36 mm材料的级配曲线,从而可得到更连续的材料级配。通常使用河砂,也可以使用细石屑,但是与天然砂或轧制的人工砂相比,细屑的粒度变化较大,含有大量碎薄片,还有较多的泥土,因此质量不如天然砂,施工性也差,沥青用量还要增大。这一点在细骨料质量控制中应该引起注意,细集料与沥青同样要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很差的天然砂及花岗岩、石英岩等酸性石料破碎的机制砂或石屑,不能用来修建沥青路面,必须使用时,应采用外加抗剥落剂的措施,提高与沥青的粘结性。河砂的质量应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泥土含量应小于3%;石屑最大粒径宜小于8 mm,其质量与砂的要求相同。

3 填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填料指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粒径小于0.15 mm的矿物质粉末。一般选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而得到的矿粉。

矿粉的作用是进一步改善和延续细骨料的级配,以减少空隙率,同时与沥青发生化学吸附作用,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热稳性、抗剪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形成更稳定的结合料,以抵抗高变形的影响。试验表明,马歇尔稳定度随填料不同而变化,其中以石灰石粉、白云石粉、大理石粉等碱性石粉最好;要求干燥、疏松,不含泥土杂质和结团粒,小于0.075 mm的粉料不宜小于80%,水分应小于1%,也可采用水泥作矿粉。当采用消石灰代替部分矿粉时,用量不宜超过3%。对矿粉的用量往往用粉胶比(矿粉∶沥青)控制,一般控制在0.8~1.2范围内,在特别寒冷地区,则要将粉胶比增大到1.2以上。

4 结合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中使用的结合料主要为沥青、乳化沥青和改性沥青。

采用沥青混合料修建的柔性路面具有很多优点,其主要原因是混合料中的胶结材料是感温性的沥青,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材料。沥青的性质直接决定了混合料的许多性能,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沥青与矿料的结合力影响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拉伸能力,从而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沥青的老化速度影响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此外,如果沥青类型和标号选用不当,还将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尤其是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 ℃粘度以上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我国已生产出了各种标号和类型的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性能和使用效果良好,故在选用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国产沥青,如可以考虑使用新疆的克拉玛依、东北的欢喜岭沥青等。在缺乏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来源时,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采用进口沥青,但对进口沥青应进行质量检验、具体分析;也可以考虑国产沥青进行改性,但应注意的是改性沥青比较复杂,应对改性目的、改性剂的选用、改性效果等进行试验研究。

5 结语

沥青混凝土各组分的质量对沥青路面的影响至关重要,要确保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顺利实施并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品质,必须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其中,粗集料和细集料要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并对集料的各项指标均应采取试样进行试验;作为填料的矿粉其质量除应满足规定要求外,还应干燥、洁净,能自由从矿粉仓流出;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总之,只有确保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质量检验指标都符合要求,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摘要:从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质、在沥青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沥青混凝土施工中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品质。

关键词: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沥青

参考文献

[1]姚祖康.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台电仓.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组合设计[J].公路,2000(7):48-49.

[3]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4]黄灿华.机场施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5]孙式霜.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对其质量的影响[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11):21-22.

上一篇: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下一篇:证券投资基金反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