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固定

2024-07-06

骨科外固定(精选十篇)

骨科外固定 篇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科患者50例,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8~73岁。其中股骨骨折13例, 胫腓骨骨折17例, 肱骨骨折13例, 尺桡骨骨折7例。

2 护理方法

2.1 小夹板固定的护理

根据骨折部位选择相应规格的夹板, 准备衬垫、绷带。夹板固定后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捆扎的松紧度, 过松则固定不牢, 过紧可引起组织的压迫性损伤。 (1) 捆扎时的松紧度:一般以捆扎带能向远近两侧较容易地移动1 cm为度。 (2) 捆扎后的观察:因组织肿胀等可使原本松紧适度的小夹板过紧, 需要密切观察及调整。小夹板固定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有无感觉、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 以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抬高患肢有利于肢体血液回流, 减轻疼痛与肿胀[1]。肢体远端肌肉舒缩可促进静脉回流。小夹板固定的患者多为门诊患者, 小夹板固定后的观察依靠患者的知识掌握, 健康教育极其重要: (1) 告知患者小夹板固定后会随着肢体肿胀变紧, 其表现是患肢远端肿胀、疼痛、青紫、麻木、活动障碍、脉搏减弱或消失等, 出现这些情况可先自行放松小夹板并及时复诊。 (2) 肿胀消退后小夹板会变松, 应及时复诊进行调整。 (3) 固定后2周内, 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作X线检查, 以便了解骨折有无移位, 避免发生畸形愈合。 (4) 按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愈合情况指导患者做好患肢功能锻炼。

2.2 石膏固定的护理

2.2.1 石膏的硬化

石膏绷带包扎后应自然硬化, 可用电吹风、烤灯等加速硬化, 但应注意温度过高可发生烫伤。在石膏硬化前不要用手指按压, 以免石膏局限性突出压迫组织, 必须搬动时应用手掌平托。

2.2.2 石膏固定后的体位

抬高患肢有利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和疼痛。根据肢体固定的体位要求置放体位, 如膝关节屈曲位石膏固定时应在膝下垫放被褥等, 以使下肢舒适。

2.2.3 保持石膏清洁

石膏易受尿、便、食物、饮料等污染, 应注意预防。在清理污染时不可过多用水, 以免石膏受潮软化。严重污染时应更换石膏。

2.2.4 观察

(1) 压迫症状:石膏坚硬, 特别是管型石膏固定后其强度相当大, 肢体活动度完全丧失, 产生压迫时问题严重, 应密切观察。组织肿胀引起普遍压迫, 表现为疼痛、麻木、活动障碍及肢体远端肿胀等。石膏局部突起引起局部压迫, 表现为局部严重疼痛。此时不能轻易用损伤的疼痛进行解释, 确认石膏压迫后应报告医生, 用开窗等方法解除压迫。 (2) 过敏症状:湿热状态下石膏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痒痛, 在使用高分子石膏时更易发生, 严重时需拆除石膏[2]。 (3) 渗出:观察石膏表面有无血液或其他渗出, 必要时开窗或拆除石膏。

2.3 外固定支具的护理

2.3.1 固定

外固定支具种类繁多, 由塑料、高分子材料、金属等制成, 根据病情选择定制支具, 垫好衬垫, 使固定服帖, 粘贴的松紧度合适。

2.3.2 观察

(1) 是否达到固定的需要:根据病情对固定的要求, 是否服贴, 是否达到有效的固定。 (2) 固定是否可靠:外固定支具的各粘贴带是否松紧合适, 有无压迫症状。 (3) 外固定支具多是可解开的, 便于创面换药等处理, 在解开时应注意对固定要求的保护。

2.3.3 功能锻炼

支具固定的牢固程度一般不如石膏,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有可能移动, 影响固定效果。指导患者根据病情适度锻炼。

2.3.4 健康教育

由于支具可轻易解开, 故须防止患者自行解开, 应向患者进行固定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避免擅自解开造成的后果[3]。

2.4 外固定架的护理

2.4.1 针孔的护理

外固定架需要装戴的时间均较长, 针尾长期暴露易引起感染。针孔应用纱布球覆盖, 每天滴入酒精进行消毒。针孔周边已形成的结痂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若无感染迹象不应轻易摘除。

2.4.2 针尾的护理

针尾易引起挂碰, 可用带橡胶盖的药品小瓶套在针尾上, 或用胶布等进行缠绕粘贴。2.4.3

2.4.3 外固定架的调整

经常检查外固定架是否牢固, 及时拧紧松弛的螺丝。根据病情调整位置, 保证达到固定的要求。

2.4.4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及外固定的牢固程度进行恰当的功能锻炼, 如上肢的关节活动锻炼、下肢的不负重锻炼及循序渐进的负重锻炼。

2.5 牵引的护理

2.5.1 维持有效牵引

设置对抗牵引:将床头或床尾抬高, 利用体重形成与牵引力方向相反的对抗牵引力。每天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有效、包扎的松紧度、牵引绳不应脱离滑轮的滑槽、被毯衣物等重量不应压迫牵引绳、牵引砝码不能触地或中途受阻、牵引肢体远端亦不能抵住床栏或枕被等而受到阻拦。

2.5.2 牵引的观察

经常测量肢体长度, 避免牵引过度。嘱咐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改变牵引方向及重量。颅骨牵引时经常拧紧牵引弓的螺丝, 以防松脱。观察患肢远端感觉、运动、血液循环、皮肤受压情况。皮肤牵引应注意胶布有无滑移及松脱。绑缚式牵引容易滑脱, 下肢牵引时还易卡压足背引起足部肿胀及皮肤坏死等[4]。

2.5.3 骨牵引针孔的处理

每日针孔处滴酒精1次, 避免钢针左右移动, 针孔局部血痂不要随意清除。

2.5.4 皮肤护理

注意肢体保暖, 经常清洗或按摩, 防止皮肤压疮。

2.5.5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作肌肉舒缩或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 可利用骨科床的悬挂拉手等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外固定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50例骨科患者外固定治疗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外固定架治疗使骨折部位保持良好的体位, 所有患者均效果满意, 痊愈出院。结论 外固定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治疗措施是最常见的护理内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骨科患者,外固定,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月萍.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2) :1625-1626.

[2]钟玲, 苏晓军.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685-686.

[3]冯巧云.四肢骨折患者石膏绷带固定后的护理.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0) :3836-3837.

骨科外固定架患者护理床边查房 篇2

患者十个月前因车祸致右大腿受伤、出血、就诊外院,诊断为右股骨干骨折,股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股动脉修补术,后因右下肢肿胀转入我院,先后行右下肢血管探查、右下肢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右大腿清创左大腿取皮植皮术,于一个月前取下右大腿外固定架,摄片提示“右股骨骨折不连伴骨缺损”经过检查拟“右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伴骨缺损、左大腿创面不愈合”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术前专科检查:右下肢肿胀明显,皮肤粗糙,右大腿中下段压痛,右侧膝关节强直屈曲障碍,右侧髋关节外展,内收受限明显,右下肢血运一般。辅助检查:右侧股骨正侧位片:右股骨中下段骨缺损。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给予术前指导于3月1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股骨复位Ilizarov架固定植骨,左大腿植皮术”,术毕安返病房,右下肢Ilizarov架固定在位,左侧髂骨取骨处左大腿植皮区敷料包扎好,左下肢切口引流管一根接负压引流通畅,右下肢切口引流管2根接负压引流通畅,给予抬高右下肢,右下肢末梢血运正常,术后留置尿管,并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并给予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6小时内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家属用干棉球湿润患者口唇,按摩受压部位,术后当日晚患者体温39℃,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100mg纳肛,并嘱给予温水擦浴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6小时后给予饮食指导,协助翻身,术后第一日患者精神状态好,右大腿Ilizarov架固定在位,定眼酒精纱布包扎,右下肢血运好,左侧大腿敷料包扎完整,无渗血,左下肢末梢血运好,继续遵医嘱给予抬高右下肢,以利于消肿,心电监测生命体征较正常,遵医嘱停吸氧停心电监测。术后第二日遵医嘱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8g/L,患者面色较苍白,术后第三日遵医嘱给予输红细胞600nl,输血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左下肢引流管拔除,右下肢已经拔除一根引流管,镇痛泵已拔除。双下肢末梢血运正常,继续抬高右下肢。患者术后3日未解大便,给予饮食指导。

所存在的护理问题有:

1、疼痛 与骨折不愈合手术有关(已解决)

2、体温过高与发热有关

(已解决)

3、知识缺乏 与缺乏术前术后相关知识、Ilizarov架的相关护理知识、肢体功能锻炼知识有关(正在解决)

4、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与留置各种管道及使用外固定架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手术创伤失血,及缺乏营养知识有关

6、便秘——与三日未解大便有关

7、自理缺陷——与骨折术后有关

论创伤骨科中的骨折固定方法 篇3

【关键词】创伤骨科、骨折、固定方法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趋势下,国家的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我国的医学事业就得到了很大发展。作为我国医学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骨科治疗的发展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为我国医学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诸多骨科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在我国骨科治疗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创伤骨科中骨折治疗的发展,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我国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方法的研究发展。在我国创伤骨科中的骨折固定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骨折固定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各种情况,综合分析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的后果,进而采用最为合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正是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业界对于何种方法才是最优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笔者在此对创伤骨科中的骨折固定方法进行论述。

一、临床资料的分析

笔者这要根据我院2010年1月至今的创伤骨科治疗对象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这些患者中女性有26名,男性有34名。这些患者存在不同的骨折状况,主要包括股骨骨折、尺骨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折等状况。在这些患者中有11位接受了外固定架的固定方式,27为患者接受了髓内针的固定方式,22位患者接受的是钢板固定的方式。

二、临床结果

笔者根据这个时间段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52例骨折患者在进行骨折固定之后回家静养,时间满1年之后,在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骨折已经痊愈。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之后,结合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分类。根据我国目前比较常用的骨折治疗评价体系,对患者分为优、良、差这些等级。

三、讨论与分析

1、骨折固定技术的发展历史

社会的发展总是利弊相依的,虽然我国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这也是导致我国创伤骨科人数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这也使得我国创伤骨科治疗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在业界一直有一个不断讨论的话题,就是在治疗骨折的时候应该采取何种固定的方式,这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早前,我國骨科治疗中有一些大家都比较遵从的原则,首先就是骨折块的骨折达到解剖的复位,其次,坚强的内固定是很必要的,第三,要尽量满足生物力学的要求,第四,尽量采用无创操作,确保骨折块与软组织的血运,最后,在早期的时候尽量主动无痛活动,进而防止骨折发生。之所以采用确立这样的原则,是为了对骨折断端的解剖结构进行必要的强度恢复,并且加压固定,这样就可以尽量防止骨折处局部微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达到愈合的目标。这些基本的原则在我国创伤骨科的骨折固定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这些缺陷也很快暴露出来。有些患者在采用这样的方式之后,由于过分追求解剖复位而忽视了生物力学的要求,总之,满足了一项要求之后就很难满足另外的要求,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之后,我国的骨科治疗专家们又对这些骨折固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其他的骨折治疗原则:第一就是尽量保护骨折区的软组织,所以进行复位的地方要选择在骨折部位比较远的地方。第二,不一定要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复位。第三,可以适当减少内固定物弹性模量。最后,尽量减少骨皮质与固定物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骨的生长环境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因此要尽量采用技术手段来避免这种破坏,另外还要对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对骨的供血功能进行有效维护。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骨折愈合的速度得到了有效提高,也减少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我国创伤骨科中的 骨折固定方法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要说到比较近的骨科治疗技术进步,那就不得不说微创骨折固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对于整个骨折治疗技术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大的进步。微创骨折固定的技术主要是采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骨折治疗的。这项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对骨的生长环境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骨折端不会暴露出来、在骨折部位采用夹持固定的方式等。

2、如何选择骨折固定的方式

根据现在的骨折固定方式,可以将主要的方法分为外固定与内固定的方式。首先,外固定的方式就可以减少对骨生长环境的损伤,而且操作起来也不复杂,但是治疗的费用也是相对比较高的。另外,内固定的方法就是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断端达到解剖复位,技术操作上也不复杂,可以选择的固定器械也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内固定的方式也容易对骨生长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几率相对较高等缺点。综上,无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的方法,都有其相应的优势与不足,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固定方法,尽量将这些方法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选择骨折固定方式的原则

在选择相应的骨折固定方式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固定牢固、利于骨折愈合、符合生物学的特性、损失尽量降低到最小、破坏血供少、手术的次数少、材料优质、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等。

结束语

骨折治疗中的固定方法对于骨折治疗的效果有着深刻影响,如何选择相应的骨折固定方式是值得每位骨科医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对创伤骨科中的骨折固定方式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希望可以对我国骨折治疗的进步做出一份贡献,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1】张金;李清华;骨科固定方法的选择[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5期

【2】冯俊东;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J];;中外医疗;2011年30期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 篇4

在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人民医院外一科收治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患者,其中行骨骼牵引73例,经皮穿刺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23例;男性79例,女性17例。

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第一组患者的针道护理使用骨骼牵引护理常规方法,每日针道外滴75%酒精2次,外敷料不予更换。第二组患者则采用新方法,即使用外科换药技术,每日进行针道换药1次。换药前先用75%酒精擦拭外固定支架或牵引装置外露部分,再以0.5%碘伏、0.9%生理盐水清洁针道,无菌敷料擦干,并覆盖针道。两组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1周。观察针道有无感染症状,如红、肿、热、痛及分泌物增加等。对有分泌物的行常规培养有无细菌生长。

3 结果(表1)

应用χ2检验,χ2=4.909,P<0.05,有显著差异性

4 讨论

骨骼牵引是骨科常用技术,外固定支架也广泛应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这两种技术均是要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骨圆针穿破皮肤及骨骼,形成了一针道,通过该针道,骨骼与外界相交通,因此,骨骼牵引及外固定支架的最常见并发症就是针道感染。据临床报道,轻度感染率为9.4%,重度感染率为4%[1]。以往针对针道常规的护理方法就是针道外滴75%酒精,2次/d。酒精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刚刚术后的患者,伤口仍未结痂,用酒精外滴,易引起患者的伤口疼痛等不适。并且,外滴酒精使针道外敷料不能保持干燥状态,细菌在湿润的状态下更易于繁殖,容易引起针道感染。外固定支架或骨骼牵引术后的5~7d内,针道处均会有少量血性或浆性液体流出[2],这也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外滴酒精而不更换敷料,无异于是为细菌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再者,传统的滴酒精的方法不能彻底清除针道局部结痂,会阻碍针道分泌物的顺利排出,导致引流不畅,容易继发感染。

使用临床换药技术,在换药之前,先用酒精清洁了支架和骨骼牵引装置的外露部分,使周围的环境保持了清洁,减少了周围菌落的存在。在清洁针道时选用了0.5%的碘伏消毒液,是常规皮肤黏膜消毒剂,相对皮肤黏膜刺激性较小,而且在使用后及时用生理盐水擦拭,除去了碘伏在皮肤组织的残留,在达到消毒效果同时,减轻了患者的不适。随后的无菌敷料擦干及覆盖针道,保持了针道的干燥,阻断了针道和外界的沟通,减少了感染发生的概率。外科换药技术,也利于去除针道周围的结痂,保证了针道的有效引流。而每次换药时,护士可以观察到针道的情况,如有红、肿、热、痛或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重度感染的发生概率。

5 结论

通过数据的统计,发现骨骼牵引和外固定支架的针道护理采用外科换药技术,较传统的外滴酒精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性,能使患者的针道感染率降低。是在临床值得采用的一种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骨骼牵引、外固定支架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使用骨骼牵引或经皮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针道常规外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患者数据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与传统护理方法比较,外科换药技术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关键词:骨骼牵引,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感染

参考文献

[1]凌秋英.下肢骨折外固定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2000,3.

骨科外固定 篇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9岁。受伤原因:坠落伤3例,摔扭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开放骨折2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闭合性骨折10例。按AO分型:A1型骨折6例,A2型骨折4例,B1型骨折2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胫腓骨双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的2例均急诊清创缝合后以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其余均在适当准备后3天内择期手术。

治疗方法:①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端显露情况扩大或不扩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以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闭合性骨折先试行闭合整复,复位满意者在C臂透视下以交叉克氏针固定;若闭合复位不能成功,则以骨折端为中心做3~5cm长的切口,少量剥离骨膜直视下复位,以尖嘴复位钳临时固定,斜型或螺旋型骨折以1~2枚3.5~4.5mm皮质骨螺丝钉加压固定,横断或短斜形骨折以交叉穿入克氏针固定,针尾露于皮外,闭合切口后以前后长腿石膏托外固定。②术后处理:常规应用预防感染药物1~3天,抬高患肢20cm以利消肿,术后24小时后开始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克氏针4~6周后拔除,拆线后更换长腿管型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结 果

随访时间6~12个月,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

讨 论

儿童胫腓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儿童管状骨骨折的15%,是仅次于股骨、桡骨及尺骨的骨折。胫骨骨折男女比例约为2:1。胫腓骨骨干骨折根据损伤情况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大类。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的胫骨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于多发骨折,年龄较大儿童的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粉碎性骨折或难以复位的骨折,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合并有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骨折;大部分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多系统损伤的骨折以及浮膝损伤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固定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克氏针、螺丝钉、钢丝、外固定架、弹性髓内钉、钢板等,各有其优缺点。根据小儿骨骼的特征、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儿童骨折内固定时应该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并用最少的内固定物保持位置,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的血运,术后可以配合使用外固定而沒有发生骨折病的危险。由于儿童的松质骨坚硬,克氏针固定时把持较牢靠,为应用较少、较小内固定物固定骨折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对于有手术适应证并且年龄较小的儿童开放或不稳定的胫骨干骨折,应用闭合或有限切口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然后用辅以长腿石膏托外固定,既可以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又能达到保护骨折端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均为本组临床病例所证实。

骨科外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6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 将患者均分为两组, 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3例。试验组53例患者中, 男37例, 女16例;年龄17~69岁, 平均 (38.06±3.61)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 高处坠落伤18例, 其他14例。对照组53例患者中, 男34例, 女19例;年龄16~71岁, 平均 (37.95±3.70)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 高处坠落伤14例, 其他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对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 (1) 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全身检查, 同时对需要固定的骨折部位行牵引治疗, 对手术可行性进行评估。 (2) 患者行麻醉处理,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行X线透视, 检查患者的骨折部位, 使用2枚外固定螺钉分别从骨折处的近端和远端穿入, 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 (3) 待复位满意后, 行手术治疗, 将外固定架安装好, 并将螺丝拧紧, 对骨折部位进行保护。

对照组:对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行麻醉处理,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切开创伤部位, 行内固定操作。在治疗过程中, 全部操作均严格按照常规流程来执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2)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临床骨性愈合相关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 分为, ①优:经治疗后, 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满意, 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恢复, 不存在任何畸形症状;②良:经治疗后, 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 正常的功能活动恢复较为理想, 不存在畸形症状;③可:经治疗后, 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延迟, 功能活动得以部分恢复, 不存在畸形症状;④差:经治疗后, 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延迟, 功能活动受限, 出现畸形症状[2]。治疗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3)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经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试验组53例患者中, 优28例, 良19例, 治疗优良率为88.68% (47/53) ;对照组53例患者中, 优20例, 良14例, 治疗优良率为88.68% (34/53)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 试验组53例患者中, 仅2例出现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为3.77%;试验组53例患者中, 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为16.98%;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3。

例 (%)

3 讨论

创伤骨科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骨折, 致伤原因比较多样, 比如交通事故伤、打架斗殴伤、高处坠落伤等, 影响患者的正常肢体活动, 降低生存质量, 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 常规方法为内固定法, 它主要将一些固定物品, 比如骨板、金属螺钉等置于骨折部位内部, 对其进行内固定, 旨在促进断裂部位的愈合[3,4]。该方法需要在手术中剥离软组织, 极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 内固定法治疗创伤骨科, 极易造成感染, 引发炎症, 从而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5]。因此, 必须要寻求其他方法予以治疗。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外固定架以其多方面的优势, 比如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操作简单等[6], 目前逐渐被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 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中, 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复位, 然后将外固定架安装在复位后的骨折部位, 保护骨折部位, 从而促进其愈合。该方法可以避免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软组织剥离操作, 从而大大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另外, 外固定架治疗操作简单, 利于掌握[7]。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试验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外固定架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避免长时间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 并且缩短住院时间, 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据学者研究发现, 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应用外固定架予以治疗, 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可从常规治疗的67.50%提升至90.00%, 且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常规治疗, 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8]。此外, 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来看,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88.68%) 明显高于对照组 (64.1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上述报道一致。从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3.77%) 明显低于对照组 (16.9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外固定架可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安全可靠,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时, 为了保障其应用效果, 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确保复位满意。复位治疗是创伤骨科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 若复位未达到满意效果后行外固定架治疗, 术后会造成畸形, 同时影响关节功能。因此, 必须要确保骨折复位满意后才可性外固定架治疗。 (2) 固定良好。对患者行固定治疗时, 需要确保固定良好, 即将外固定架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并且拧紧螺丝, 避免后期松动影响治疗效果。 (3) 做好术后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 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外, 护理工作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 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包括术后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功能锻炼等。

综上所述, 在创伤骨科中应用外固定架治疗, 手术时间短, 骨折愈合快, 住院时间短, 同时临床治疗效果好, 术后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靠,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常规治疗相比, 该方法更为安全、有效, 可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6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 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 (应用外固定架治疗) 和对照组 (应用常规治疗) ,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1)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88.68%) 明显高于对照组 (64.1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试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3.77%) 明显低于对照组 (16.9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应用外固定架予以治疗,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 加快骨折愈合, 疗效显著, 其术后不良反应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固定架,效果,创伤骨科

参考文献

[1]焦健, 黄英.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 :137-138.

[2]秦立友, 吕俊生, 裴介成.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骨科感染性伤口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0) :194-195.

[3]陈斌.重视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3) :27-29.

[4]罗春华.外固定架固定交腿皮瓣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2) :118-119.

[5]李干卿.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1) :158-159.

[6]邱志刚, 刘兴艳.老年股骨颈骨折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7) :162-163.

[7]宋爽.6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8) :118.

骨科外固定 篇7

关键词:创伤骨科,外固定支架,修复治疗

骨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创伤性骨折不仅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2]。所以,对创伤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疗研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创伤骨科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创伤骨科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6~79岁,平均(40.4±4.5)岁。所有患者均为骨折患者,其中交通事故撞伤46例,重物砸伤23例,跌倒摔伤2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入选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方法:(1)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控制骨折部位出血,处理伤口、临时进行固定。术前注意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态,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待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后,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于陈旧性骨折患者,先将既往手术所使用的内固定取出,待植骨后再给予外固定治疗;对于闭合性骨折,通过C型臂,对其进行复位闭合插针再进行外固定。(2)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将患者置于仰卧位,给予局部麻醉,然后采用骨板、金属螺钉等在断骨内部将其固定,或对于一些患者通过X线片,使用针拔、手术等方式使其复位,再将钢针插入骨折部位内部,将其固定。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做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较对照组的26.7%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讨论

在临床上,创伤性骨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好发疾病。在诸多骨科疾病中,骨折等骨伤疾病尤为常见,骨伤患者的发病原因多是交通事故撞伤、重物砸伤、扭伤等。另外,骨科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中老年人由于钙流失严重,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所以较容易发生骨折等骨科疾病。近年来,创伤性骨科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许多骨科疾病患者。创伤性骨科疾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常留下诸多后遗症,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探讨创伤性骨科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在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夹板、石膏及骨牵引等方式固定骨折,但这些方法均不能将骨折部位进行很好的固定,因其舒适度差,致使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够长期坚持。如,石膏固定时间过久易导致患者创伤部位的骨折发生变形,导致预后不佳。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固定支架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性骨折的治疗,外固定支架能够有效固定骨折部位,且其具有贴合生物学原理,能与骨折部位后韧带群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使得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3,4]。此外,外固定支架修复治疗的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其对患者几乎无不良影响,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本研究中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内固定治疗及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结果显示,外固定支架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较内固定治疗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7%,较内固定治疗组的26.7%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外固定支架修复治疗对创伤骨科疾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勇齐.创伤骨科外固定架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6):2352-2353.

[2]秦国强,杨秋荟,仇志韬.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和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30-1231.

[3]蒋苏漳.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01-502.

骨科外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地医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40例, 其中男76例, 女64例, 年龄在 (22~76) 岁, 平均年龄 (46.8±6.4) 岁。140例患者中上肢骨折患者72例, 下肢骨折患者6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69例, 封闭性骨折患者71例。将两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取患者仰卧位, 进行麻醉处理;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彻底性清创, 将伤口扩至健康组织, 复位骨折的断端;对于闭合性骨折, 闭合复位之后在骨折近端和远端合适位置打孔用螺纹钉固定[2];待达到满意复位效果后进行手术治疗, 放入外固定架, 对骨折端进行适度加压, 拧紧螺丝。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后护理, 消肿后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锻炼。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以及活血消肿药物, 防止感染, 促进伤口的愈合;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血压等, 若出现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1.3 评价标准

参考johner-wrhu评分标准和临床骨性愈合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完全愈合, 恢复正常活动功能, 无畸形;良:基本愈合, 恢复基本活动功能, 无畸形;可:延迟愈合, 活动功能部分受限, 无畸形;差:延迟愈合, 活动功能严重受限, 不能正常生活。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评价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导入到数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14.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并讨论两组患者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疗效评定,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中优29例 (41.4%) , 良34例 (46.8%) , 可6例 (7.1%) , 差2例 (5.9%) , 总体优良率为90%;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中优22例 (31.4%) , 良31例 (44.3%) , 可13例 (18.6%) , 差4例 (5.7%) , 总体优良率为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参见表1。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7.4±3.3) min, 对照组为 (44.8±12.1) min;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 (40.4±3.8) m L, 对照组为 (72.5±8.3) m L;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4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参见表2。

3 讨论

在科技的推动下外固定技术日益成熟, 在临床骨科创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 外固定技术具有显著特点:结构简单, 操作安全、方便, 手术创伤小, 能够牢固地固定骨折断端, 有助于患者早期锻炼关节, 最大程度减少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3]。由于外固定架具有万向关节的特点, 可以对骨折再次移位进行有效调整, 避免了患者饱受二次手术折磨的伤害和痛苦[4]。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有效减少了手术中的出血量, 缩短了手术时间,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为不需要取出固定物, 所以可以缩短手术后的康复时间, 确保患者尽早恢复正常活动功能。

术后护理对利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至关重要, 是不可忽略的部分。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定期对外固定架的螺丝、钢针进行检测, 确保外固定架处在正确的位置, 避免对患者骨折部位出现移位。手术后要对针道进行特殊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以免针道受到感染。除此之外, 医护人员应该引导患者尽早的进行肌肉锻炼, 根据患者骨折部位以及伤口愈合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循序渐进,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身体活动功能。

总之, 外固定架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具有显著优势,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5],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宣科.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 2012, 2 (1) :314-315.

[2]何勇齐.创伤骨科外固定架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24 (6) :2353-2353.

[3]王鹏.浅析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3 (10) :216.

[4]陈斌.重视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3) :27-29.

骨科外固定 篇9

关键词:外固定架,创伤骨科,骨折愈合时间,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骨不连

在创伤骨科患者中,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比较常见,常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1]。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不仅治疗难度大,可能合并颅脑,胸腹损伤,而且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出现骨折愈合困难甚至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传统进行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比较高,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方法相结合进行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不仅可实现有效的骨折固定,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肢及早进行恢复性训练[3]。本文具体探讨了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5月诊治的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新鲜开放性骨折,于伤后1~7 h内入院治疗;知情同意;适应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病理性骨折。其中男83例,女7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5.3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3例,高空坠落伤76例,重物砸伤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选用硬膜外麻醉,清洗创面,清除坏死软组织。行腓骨切开复位并用克氏针、钢板进行内固定,于胫骨远端外侧做直切口,直视下对胫骨骨折断端进行复位。选择钢丝、螺钉、克氏针等对断端和游离骨进行有限内固定。安放外固定架时,将圆针于胫骨远端踝关节面上方平行关节面插入,在胫骨干平行穿入4枚直径4 mm骨圆针,安装双臂外固定架并通过固定夹将骨圆针固定于双臂外固定架内外两侧,选择适当的固定夹加压固定。所有患者常规进行术后抗感染处理,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与骨不连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疗效评价:优:患肢与健侧等长,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良:患肢较健侧缩短1 cm以内,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患肢较健侧缩短1~2cm,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一般,存在一定功能障碍;差:未达上述标准者判定疗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0%和70.0%,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骨折愈合时间与骨不连发生情况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82±1.03)周与(12.23±0.9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不连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0.0%(8/80),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主要由高能量暴力所引起的创伤骨折,以骨折多为粉碎性、伤口面积大、皮肤和软组织损伤严重且污染较重为主要特征,本组资料显示患者多为中壮年男性,致伤原因多为车祸外伤。其治疗原则为早期彻底清创、骨折复位以重建骨的稳定性、修复创面[4]。由于胫骨独特的解剖特点和血供情况,其中下段骨折常导致胫骨营养血管损伤,为此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在治疗中就显的尤为重要。

外固定架适合粉碎的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外固定架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而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骨折断端的血运及周围软组织,最大程度上实现骨折断端的解剖学复位。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治疗,治疗组的优良率较高。

在创伤骨科的治疗中,需要在整体救治的原则下,清创的同时迅速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可以充分发挥万向调节、任意组装的特点,缩短了手术时间。使用双臂外固定支架可以使骨不愈合的患者得到较好的愈合率,并且应用方便,医护人员易于掌握,可以同时纠正肢体的畸形与短缩[5]。本研究显示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骨不连发生率较低。

总之,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患肢功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红锁,黄克,李林,等.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1):75-76.

[2]张延琴,牛志霞,郭妍,等.单侧双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大段骨缺损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50-2552.

[3]梁红锁,黄克,李林,等.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3):352.

[4]贾文鹏,张双民,黄友祥,等.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509.

骨科外固定 篇10

Ⅱ、Ⅲ 型(Ruedi-Allgower分型)Pilon骨折是指波及踝关节的胫骨下1/3严重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嵌压或爆裂,负重轴线破坏,约80 %合并腓骨骨折,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其治疗极其困难常导致愈合不良。2005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Ⅱ、Ⅲ 型Pilon骨折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车祸伤19例。按Ruedi-Algower分型:Ⅱ型5例、Ⅲ型20例 型。开放性骨折11例,软组织损伤情况按Gustilo-Anderson分类,Ⅱ型5例,ⅢA 型4例,ⅢB型2例;闭合性骨折14例。合并伤:颅脑损伤2例,脊柱骨折2例,髋臼骨折1例,上肢骨折3例,股骨骨折1例。手术距外伤时间3h~10d,平均5.7d。

1.2 手术方法:3例开放性和5例闭合骨折行急症手术,其余病例根据软组织情况决定手术时间,均行跟骨牵引,软组织情况改善后手术。硬膜外麻醉,开放性骨折先彻底清创;有腓骨骨折者,采取腓骨后缘小腿外侧切口,腓骨1/3管形钢板固定,恢复肢体长度,有利关节面复位,保持伤肢轴线;Ilizarov外固定架的安装:在C型臂下首先在腓骨头顶端水平平行胫骨平台穿2根1.8mm克氏针安装第一个环,接着在骨折线近端约2cm安装第二个环,踝关节近端平行关节面安装第三个环,每环之间以4根伸缩棒连接,在距骨上穿一根1.8mm克氏针安装第四个半环并以伸缩杆与第三环相连,以手法牵引利用韧带整复复位,并在电视透视下检查复位的情况,关节内骨折块移位若小于2mm则无需切口复位,在第二环、第三环分别上1.5mm带橄榄体克氏针2根和3根,每组针的交叉角约90°,锁紧螺栓,注意踝关节附近穿克氏针时,进针、出针均须在骨骼肌伸展状态,以防术后踝关节挛缩;根据术前计划和术中情况,经皮或直接通过骨折线做小切口,撬拨复位,干骺缺损植入自体髂骨,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干髓端主要骨折块增加骨折稳定性,注意小切口距腓骨切口至少7cm;皮肤缺损,胫骨外露者根据情况利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或二期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

1.3 术后治疗:术后患肢抬高,应用3d抗生素,每周针孔换药2次预防感染。每周注意调整Ilizarov外固定器2次,防止锁针器松动术后。2 周时拆除第四个半环,踝关节即可以开始活动,在8周时可逐渐负重。当患者能够无痛行走时且X线片证实骨折已愈合,可以去除外固定架。

1.4 功能评定标准:按照Helfet评定标准[1]:优,无痛,无畸形,步态正常,无关节强直,无肿胀,躁关节活动正常;良,高强度活动和运动时疼痛,无畸形,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躁关节肿胀,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的75%;差,行走时疼痛、跋行,影像学和外观明显畸形,活动范围小于正常的50%。

2 结果

对25例患者随访6~26 个月(平均13. 6 个月),无皮肤坏死及骨外露,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4个月。按照Helfet评定标准: 25 例骨折中14例优,8 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88%。

3 讨论

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等。有研究显示Pilon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其并发症可达37%~40%[2],包括皮肤坏死、伤口闭合困难、感染、关节僵硬、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传统治疗用手法整复管型石膏外固定, 易出现踝关节僵硬, 影响功能。而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的牢固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折断端间的力学稳定性[3],对于严重Pilon 骨折,如果只用外固定架固定, 骨折端常留下一个极不稳定的界面,这样就增加了骨不愈合、断钉等并发症的危险。有学者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单纯的Ilizarov外固定器在治疗C型Pilon骨折上无显著差异[4]。本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联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Ⅱ、Ⅲ 型胫骨Pilon骨折,获得满意疗效。

Ilizarov外固定架的优点[5、6]:①金属环分半环和圆环,环上有均匀等距的孔或槽,通过孔或槽的作用,固定克氏针、伸缩棒或其它装置,连接固定后的环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与肢体纵轴相平衡,适合于治疗骨折的力学需要;②针分为不带橄榄体和带橄榄体两种,细小的针在钻穿过程中,对组织和哈弗氏血管等损伤都较小;③交叉穿针能提高骨折的稳定性,防治骨折的旋转,多针固定可增加骨折的稳定性;④伸缩棒有支撑连接金属环形成框架的主要作用,同时,根据骨折的类型,通过三根伸缩棒分别与骨干纵轴平衡在三角位置上,当不同需要的撑开或缩短时,使肢体延长、压缩、纠正成角等;⑤利用外固定支架的牵开作用,软组织、肌腱及韧带可整复骨折块,即韧带整复作用;⑥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对踝穴的模压,刺激骨折愈合及骨痂塑形、改进,增加关节软骨营养,减少术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⑦超关节功能位固定有利于关节囊与韧带的功能重建;⑧利用外固定支架的牵开作用和韧带整复原理帮助术中复位的骨折,保持踝关节间隙和维持踝关节力线。

小切口有限的内固定手术优点:①操作简单、安全,骨折整复时不需过多地剥离骨膜及软组织,保留了血运,有利于创面及骨愈合,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②内固定物本身体积小,不增加胫骨下端软组织的内容张力,避免胫骨下段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③胫骨干骺端存在压缩的胫骨Pilon骨折,可通过小切口植骨,以增加复位后骨折端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④通过小切口可行腓骨复位固定,有利于恢复肢体的解剖学长度,同时可利用下胫腓韧带对胫骨骨折端的牵引复位作用,使胫骨骨折端得到部分复位。

微动、血运、应力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高能量损伤性或开放性Pilon骨折[7],认为这种方法能较好的恢复躁关节的功能,显著减少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故笔者认为Ilizarov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替代治疗手段,可作为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Treatment of tibial Pilon fracture with external fixation and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作者:李顺国,成有军,林东,崔树森,郭强,陈长青,余进伟.期刊-核心期刊.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2006年第06期

[2]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Treatemtent of pilon fracture of tibia with external fixator and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作者:唐飞,晏林.期刊-核心期刊.重庆医学,CHONGQING MEDICAL,2008年第11期 

上一篇:检验下一篇:地下车库渗漏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