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背后

2024-08-30

激情的背后(精选三篇)

激情的背后 篇1

一、“人肉搜索”涵义及演变

顾名思义,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 (电视、电脑、广播、新闻报刊等) , 将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变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 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活动。“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 但求最肉”。

“人肉搜索”是通过被搜索对象之前上网所留下的痕迹, 对其进行查询, 或通过网络查找知晓被搜索对象的人, 进而找到被搜索对象, 然后在网络上公布其能找的所有信息, 这其中的信息很多都涉及被搜索对象的隐私。同时, 网友们还会就事件和被搜索对象肆意评论, 甚至到了侮辱诽谤的地步, 扰乱被搜索对象的正常生活。

“人肉搜索”早在2001年就存在, 当时轰动一时的“微软陈自瑶事件”被网友公认为“人肉搜索”第一例。当时, 一个网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 并声称是自己女朋友。很快就有网友查清, 此女为微软第一美女, 其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 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可见, “人肉搜索”从一开始就以披露个人资料为显著特征。自此, “人肉搜索”被人们所熟知, 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人肉搜索”发展的高潮是“虐猫事件”。2006年2月28日, 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了一组变态而残忍的虐猫视频截图。该图片被公布后, 网友们愤怒了, 开始对图中女子展开“人肉搜索”。3月2日, 一网友发帖称:“这个女人是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城……”。他的帖子让事件出现关键性转变。3月4日, 有人确认了此信息, 还补充了一些资料。这是“人肉搜索”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至此, “人肉搜索”的题材从最初的戏谑、娱乐内容, 迅速转换为以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秩序维护和构建为主。

再如“铜须门”事件。一个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自曝, 其妻子与游戏中的公会会长“铜须”产生感情, 并有出轨行为。同时将两人的聊天记录和“铜须”的QQ号公布在网上。接着, 网友们又将“铜须”的真实姓名、籍贯、出生日期等信息贴了出来, 甚至其所在院校的校长都受到了牵连, 一度被质疑参加福布斯网站举办的首届最佳校长100名人榜评选大赛的评选资格。男主角发布了视频声明希望事件得到平息, 但网友却没买账。最后在央视的参与下, 事件才一步步得到平息。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最后却演变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如何正确运用“人肉搜索”,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随后的一系列事件都显示出了“人肉搜索”的力量, 同时, 也引起了人们对“人肉搜索”的理性思考。以上事件, 几乎都伴随着对事件当事人基本资料的公开以及人身攻击, 给当事人的精神及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人肉搜索”从最初的单纯找人的行为演变成了如今私自披露他人隐私, 肆意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行为。其所涉及的不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 而是对事件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 使问题上升到了法律的层次。运用法律规制“人肉搜索”, 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

(一) “人肉搜索”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

隐私权指自然人对属于自己私人生活范畴的事项依法自由支配并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力。何为隐私, 泛泛而言, 凡属于自然人私人生活范畴, 即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内容皆应属于隐私范畴。具体而言, 隐私包括私人信息、私人生活、私人空间、身体隐私、生命信息 (身体基因密码) 、私人通讯等等。隐私权属于人格权的范畴,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 但《民通意见》第140条第1款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 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 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造成一定影响的, 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最高法《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进一步将隐私权从名誉权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保护。

正如前文所言, “人肉搜索”从其出现开始就以披露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为特征。此处的个人信息包括被搜索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QQ号等一切在网络上能搜索到的信息。在笔者看来, 这些信息属于当事人自愿公开在网络上的。既然是自愿, 就应该清楚网络开放性等特点, 那么就不能拒绝他人在网络上的搜索。但在“人肉搜索”中, 网友对被搜索人个人信息的搜索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想知道被搜索人自愿公开的那部分信息。其搜索的目的是找到被搜索人的真实身份, 从而达到其“伸张正义”的目的, 属于非法利用。具体表现为, 在网络上肆意评论、辱骂, 到现实住所骚扰, 上门张贴字报等, 这些行为才是真正的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以“铜须门”为例, 当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得知“铜须”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后, 不仅在游戏中抗议, 还到其所在学校进行骚扰, 影响其正常生活, 甚至影响到其所在学校校长参加福布斯网站举办的首届最佳校长100名人榜评选大赛的评选资格。本来, 搜索到“铜须”的真实姓名、地址等, 这并不涉及到侵权问题, 正如前面所言, 这些资料是被搜索人自愿公开的。本案的关键是其在现实中的骚扰, 属于非法利用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 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

(二) “人肉搜索”侵犯了被搜索人的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 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权主要包括公民名誉权和法人名誉权。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公民的名誉权。《牛津法律大词典》将名誉权解释为:“名誉是对于人的道德品质、能力和其它品质 (他的名声、荣誉、信誉或身份) 的一般评价。”

“人肉搜索”不仅披露他人隐私, 而且还有可能捏造事实, 对被搜索对象侮辱、诽谤, 夸张声讨, 这种行为极易触及他人的名誉权。侵犯名誉权主要以社会评价降低作为侵权评判标准, 而导致社会评价降低的手段主要是侮辱、诽谤。人肉搜索过程中, 不少网民出于激愤, 对被搜索人低劣描绘, 出言不逊, 大量的谩骂和侮辱言辞弥漫于网络, 这都会给当事人造成名誉受损的不利后果。在“辽宁女骂人事件”中, 由于辽宁女在当时举国悲痛的环境下, 说出了违背公众道德的言论, 从而引发网友们在网络上对她的追捕、批评、谩骂, 对其影响极其恶劣。其行为确实令人气愤, 也理应受到谴责。但是, 当今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每一个人都有言论自由, 其他人不能干涉, 别人说什么只要不违反法律, 其他人是不能干涉的, 就算其言论违反了法律, 那么, 也是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是网友们的侮辱、谩骂。网友们的这种行为就是侵犯了被搜索人的名誉权。

同时, 还有通过侵犯隐私权间接侵犯名誉权的情况存在。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 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 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在“死亡博客”事件中, 姜某自杀前的博文中写道其丈夫王某与第三者有染, 这篇博文立刻引起网友们的愤怒, 一个自称姜某的朋友的朋友的网友发帖予以声讨, 随后2008年的第一场网络风暴由此展开。一名网友在姜某自杀后设立“北飞的候鸟”网站, 对王某发起“人肉搜索”、谩骂王某、骚扰王某及其父母的正常生活。最终, 王某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终止了该网友侵犯自己名誉权的行为,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侵犯隐私权最终侵犯他人名誉权的案例。在此案中, 王某与第三者之间的事情本是其隐私, 虽然其行为有违法律与道德, 但不经当事人允许, 他人是不得任意传播的设置网站, 任意传播他人隐私, 并对他人肆意辱骂的行为, 显然违反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相关规定, 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三、“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及措施建议

(一) 各地相继出台法规规制“人肉搜索”

早在200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 (七) 草案》时, 就有委员提出, “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 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 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 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2009年1月, 江苏省徐州市通过了《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要求不得公开他人信息资料、不得攻击他人系统、网吧实行实名登记等。

随后, 《宁夏回族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 从2009年10月1日起,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截取、篡改、删除他人的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 不得擅自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 违者最高将被处以1.5万元罚款。此外, 该《条例》还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单位不得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等。

(二) 规制“人肉搜索”的措施建议

1.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 减少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

网民通过运营商建立的网站才使得公民个人信息广泛传播而我国行政机关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因为法律依据欠缺而致使一些侵权行为肆意蔓延。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网络运营商似乎能够无所顾忌地操纵一切, 甚至未经授权就把他人资料公开。因此, 对“人肉搜索”作出规范, 应从完善网络管理制度着手。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是通过网络运营商透露给他人的, 那么, 网络运营商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给公民个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还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加强立法, 将“人肉搜索”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

“人肉搜索”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侵入人们的生活, 侵犯公民的正当民事权利, 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我国并没有一部法律对其进行完整的规定, 这使得人们意识不到其行为已经侵犯到了他人的民事权利。法律的确定性、预见性等特点, 正好使人们对其行为有一个预期, 当人们知道自身行为会触犯法律, 从而受到惩罚时, 那么一定会考虑到行为的后果,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肉搜索”行为的发生及对被搜索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当然, 立法不应只局限于侵权责任, 还应对人肉搜索的适用范围、搜索内容、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人肉搜索的监督管理等事项作出相应的合理规范。只有引导与惩罚并重, 才有利于“人肉搜索”的良性发展。

“人肉搜索”建立之初的目的是追求真相与正义, 正是由于这种网络的力量, 一些公共事件的真相得以迅速而有力地揭示, 因此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指引下, “人肉搜索”这一网络现象才会沿着正确的轨道为网民服务, 为社会服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肉搜索”便是人们利用网络的产物之一。“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 一直游走在法律和道德之间。人肉搜索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名誉权、扰乱他人生活, 一方面应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 减少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 应加强立法, 将“人肉搜索”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

关键词:人肉搜索,隐私权,名誉权,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魏振瀛.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58.

[2]江平.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74.

激情的背后 篇2

好莱坞巨制《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内地公映,零点场5100万创历史纪录;到了白天则摧枯拉朽,狂卷3.4亿,再加上零点场和统计误差,首日票房达到4亿,远远超过去年7月《变形金刚4》创下的2.23亿首日纪录,位居影史之最。不能想象的是目前既非热门档期,也非重大节假日,《速度与激情7》的表现就如此惊人,只能用“疯狂”两个字来形容了。

当然,一个成功的产品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是产品本身,而另一方面则在于营销。恰到好处的营销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知这个产品。速激7为什么能有如此可观的首日票房呢?一起看看它爆棚背后的超越营销。

首先,近期上映前,剧组就用了极大力度去宣传,公交站,地铁站,网络等渠道,算是争取将宣传力度做最到大了。这就是为了保证之前看过宣传的人能够真正有买票的冲动。另外,为配合《速度与激情7》的上映,格瓦拉与腾讯游戏合作,向《天天飞车》、《天天富翁》两款游戏的用户发放包括《速度与激情7》影票在内的福利。而对于爱车一族来说,营销团队则与线下豪车展建立联系,组织“看豪车、送豪车模型”的线下活动,为电影预热。确实事实也是如此,营销非常成功。

其次,速度与激情从之前的1-6已经积累了大批量的粉丝,尤其是历史级别的速激5和之后口碑没有掉落的速激6让这个品牌成为炙手可热的标杆。出于各种原因,中影是不愿意大力宣传引进片的。所以,好莱坞电影基本是“裸映”——不像国产片一样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所以影片的天然知名度,是最重要的宣传渠道。在这一点上,已经7集的速度与激情,就跟钢铁侠、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具有了同等的、不可逾越的优势。

最后影片本身确实足够震撼,动作场面是做到了历史级别,绝对刺激、激情有诚意。把一个如此成熟的系列拍出了前所未见的场面,中国观众是特别钟爱大片的,而此片大片范儿十足。总之看完后,真的响应了题目速度与激情,除了热泪盈眶之外,浑身充满着跃跃欲试的热血。影片达到这种境界,不爆棚才怪。

当然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在推波助澜,包括中国观众偏爱的现代背景下的动作片这一类型、包括刺激的赛车题材、包括主演保罗·沃克的辞世带来的影迷怀念等诸多元素支撑了速度与激情7的单日票房爆炸,不管原因如何,这背后表现出的市场力量是最震撼的。

激情的背后 篇3

“现在的神族怎么都跟Infi一个德行?每个矿造个10+20的BC,省下的钱造海盗+电兵+甲虫到处骚扰!深得INFI的真髓啊!”

“要是IPX再比Bisu猥琐一些就能赢了!”

这是PlaySC论坛上在OSL入强赛Bisu战胜IPX后的众多帖子中的两个,他们都在讨论谁更猥琐的问题。

回想一下当年出道的IPX,一改之前虫族所谓暴力的打法,用“拖把流”树立了自己一代霸主的地位,打法保守可能是对他客气的形容。而现在呢,Bisu让神族在虫族面前更保守,用所谓的“Bisu流”让IPX痛不欲生。

当我们总是惊呼所谓保守,所谓猥琐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看这其中有什么必然性的东西吗?我说,有的,其实他们都触碰到体育比赛里一个永恒的话题:激情和保守那个才是体育的精神?

也许这个话题在足球里是更容易被提及,比如人们总会说意大利队踢得太保守,而他们更喜欢看那些具有攻击性的比赛。其实人们更喜欢进攻是很正常的,因为作为体育的买单者,观众,肯定更希望看到富有激情的比赛,进攻越犀利,进球越多,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花时间和金钱欣赏这样一场比赛是值得的。相反,比赛沉闷,毫无激情的比赛是不受欢迎的。

这在星际里也一样,当IPX的“拖把流”现世时,人们“惊呼”他把精彩的比赛给毁了,而在魔兽里。人们也说Infi破坏了比赛的观赏性。

但另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观众喜欢有进攻性的比赛,而由观众“养活”的选手却越来越保守?这是因为两个字在作怪,成绩。

观众一方面喜欢好看的比赛,但另一个方面,他们却很狭隘,因为他们只会去崇拜和喜爱那些有成绩的选手。如果没有成绩,没有冠军,即使你场场打好看得比赛,你也永远不会在观众的心中占据位置。而成绩,或者说胜利对于选手来说,正好是他要追求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为了追求成绩。选手们自然而然的会选择稳妥的能最大可能保证胜利的方式,那防守,或者说“猥琐”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功利主义,但对于选手来说,无可厚非。

我们还是来回想一下IPX的经历,人们虽然惊呼他把比赛给毁了,但结果呢?他的Fans估计不比Boxer少,而Bisu同样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也许德国世界杯上英格兰国家队的教练在回答记者提问是说得话最能反映这个道理,“那些踢得好看的球队都回家了。”

我想说到这里,我终于可以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了。那就是所谓电子竞技中“猥琐”的选手出现,其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我们没必要去认为他们把电子竞技的激情给毁了。因为他们的存在恰恰反映了电子竞技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理性的选择开始代替年青人天生的激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激情的背后】相关文章:

迟到的背后……09-10

奖杯的背后04-16

谎言的背后06-06

背后的成功06-26

完美的背后09-05

繁荣的背后08-27

成功背后的感言05-24

美丽的背后作文04-07

美丽秀发的背后09-12

繁荣背后的危机05-01

上一篇:无线演讲方案下一篇:抗T细胞单克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