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股集中度

2024-07-25

流通股集中度(精选三篇)

流通股集中度 篇1

Bedard和Johnstone (2004) 研究了盈余操纵、公司治理与流通股集中度之间的关系。笔者发现, 具有盈余操纵风险的客户的股权比较集中, 并且在盈余操纵与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对于还存在较高治理风险的公司这种相关性更为明显。可见, 只有当已经存在大股东实施盈余操纵风险的情况下, 公司治理风险对于审计风险和审计费用的加大才具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一些非理性的大股东往往不顾道德风险, 进行逆向选择, 利用自己的控制权从上市公司攫取私有收益。他们的这种冒险行为增加了审计风险, 为使自己的财务报告顺利过关, 必然要付出代价弥补审计风险, 因而增加审计费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就是说, 重大错报风险和公司治理风险联合作用于审计费用。该观点支持了本文的设想:在研究审计定价时, 将公司治理因素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 与重大错报风险联合考虑。因此, 本文特就流通股集中度、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假设的提出

证券市场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有关各方关注的热点。虽然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 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投资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强的情况下, 按照Hay等人 (1996) 的观点, 会计准则在这种环境下对于财务契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当前会计和审计准则对于规范审计行为和审计契约以及明确审计责任, 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审计准则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 进一步强化了注册会计师和有关利益各方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注并影响了相应的风险评估。

La Porta等人 (1999) 的文章表明, 当公司中存在控制性大股东且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不完善时, 大股东往往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等方法将上市公司的利润转移, 从而隐蔽地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随着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与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利益存在趋同, 这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从上市公司内部获取会计信息的能力增强, 从上市公司内部获取利益的能力也增强, 这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实际上已从外部人变成了内部人, 减弱了作为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功能。

由于流通股股东对会计信息监管动机的不同, 因而其对注册会计师的制约力度也不同。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会对注册会计师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潜在经济损失和注册会计师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而审计风险又影响了审计定价。有关研究表明,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 即随着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的逐步提高, 注册会计师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收费逐步增加;但当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 注册会计师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定价开始降低。而且, 这种倒“U”型关系是和重大错报风险联合起作用的, 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很大。

基于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有流通股比例受市场影响会发生变化, 总体以倒“U”型形态与重大错报风险联合起作用影响审计费用。

二、变量设置

1. 因变量:

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LnTCOST) 。为了避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审计费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本文采用的审计费用均不包含中报、验资、咨询等费用。考虑到审计费用和相关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参照绝大多数研究人员的做法, 采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因变量。

2. 实验变量:审计风险变量。

(1) 非正常收益 (ABSEXP) 。在Paul K.Chaney等 (2004) 的研究中, 采用盈利中非正常或者很特殊的项目来表示增加的审计风险以及与之相应的审计工作。本文采用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除以期末总资产的比值作为错报风险的替代变量之一。该指标虽然不比可操控性应计数 (利润, 下同) 的绝对值 (ABSDA) 更全面, 但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容易计算的指标, 注册会计师更容易使用, 该替代变量可以弥补ABSDA作为衡量错报风险指标不易计算的缺点。

(2) ABSDA。错报风险和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操控性应计利润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采用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ABSDA来作为错报风险的替代变量之一。

根据夏立军 (2003) 的研究, 分行业估计并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数作为因变量, 估计特征参数的截面Jones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因此, 本文采用Jones模型计算可操控性应计数 (DA) 。DA的计算过程是:首先分行业分年度对下面回归方程 (1) 的系数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 估计, 将系数代入 (2) 式, 求出每个公司的非操控性应计数, 然后根据 (3) 式算出可操控性应计数。

其中:GAt=EXBIt-CFOt;TAt=NIt-CFOt;EXBIt为第t期经营利润;NIt为净利润;CFOt为第t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At-1为第t-1期期末总资产;△REVt为第t期和第t-1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t为第t期期末总的固定资产价值;NDAt为经过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非操控性应计数;DAt为经过t-1期期末总资产调整后的第t期可操控性应计数。

(3) 控制变量。Simunic (1980) 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可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因素及衡量变量: (1) 损失暴露的变量:年末总资产、公司子公司个数、被审计单位涉及的行业数、国外资产占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年末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年末存货占总资产比例。 (2) 损失承担的变量:资产净利率、前三年有一年发生亏损。 (3) 审计任期变量:会计师事务所变更频率。 (4) 审计师身份:是否属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后不少国外的研究都认为, 年末总资产、公司子公司个数、年末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及前三年有一年发生亏损等变量对审计费用有重要的影响。

国内的研究中, 韩厚军等 (2003) 研究发现, 审计费用与公司总资产、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显著相关。刘斌等 (2003) 利用2001年报披露的审计费用数据研究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各因素, 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

根据有关研究,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而审计费用是代理成本的一部分, 因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影响到审计费用。为了控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可能作为第一大股东 (流通与非流通股比例之和) 的影响, 笔者采用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 (V1) 作为控制变量。

参照Bedard和Johnstone (2004) 文章的观点, 公司治理影响审计费用, 本文采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作为公司治理变量;采用长期负债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对债务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作用进行控制。

在审计费用决定的研究中, 不少学者的研究将注册会计师是否属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划分注册会计师类型并作为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本文考虑到“四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与英、美等国家审计市场相比有所不同的特点, 同时采用三个控制变量: (1) 是否属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AUDITOR1) ; (2) 是否属于国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 (AUDITOR2) ; (3) 是否属于国内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按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收入合计排名) (AUDITOR3) 。

综上所述, 本文确定的基本模型为:

其中:SIZE为期末资产总值的自然对数;LLEV为长期负债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LOSS为虚拟变量, 当前三年中有一年发生亏损时LOSS3取1, 否则取0;INV为期末存货净额;REC为应收账款净额;SQRSUB为上市公司子公司数;MMR为重大错报风险, 分别由ABSDA和ABSEXP在具体的模型中代替;CIRV1为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所持流通股比例;INDIR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V1为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INDUSTRYi为行业虚拟变量 (i=1, 2, 3;下同) ;YEARi为年度控制变量;AUDITORi为审计师变量;LOCATIONi为上市公司所在省份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控制变量;AUDTTYPA为虚拟变量, 当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时, 取值为1, 否则取值为0。

3. 数据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并根据笔者的研究需要修正了相关数据。对审计费用数据剔除了年度报告审计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 (如咨询费、中报审计费、验资费用等) , 对于无法剔除的费用数据, 不作为样本。同时, 为了排除境外审计的影响, 剔除了含有B、H、N股的上市公司样本。另外, 参照一般做法, 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样本选取时间段为2001~2007年。

三、检验结果

1. 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收集到的样本中, 经过上文所述的初步处理后, 进一步剔除变量中特异的数值, 剔除INV为负数的值。最后, 样本的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

注: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 表中相关系数均显著。*表示相关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 **表示相关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 其他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

2. 多元回归分析。

按照有关规定, 上市公司于2001年开始披露审计费用。2001年被称为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年”, 之后不断有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处罚。由于每个年度的监管重点有所变化, 监管力度不同, 因而每一年度的流通股集中度、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审计费用相互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本文在采用混合年度数据进行回归观察整体样本的情况后, 对于每年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 观察每年的情况。同时, 由于二次曲线模型有可能出现共线性比较突出的问题, 为了克服共线性对于结论的影响, 本文采用Stepwise的方法剔除了不显著的变量, 以降低共线性的影响。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 自变量的共线性状况基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 自变量的简化, 使得相关关系更容易解释。

(1) 关于ABSEXP和CIRV1及其交乘项与审计费用的回归检验。以ABSEXP表示重大错报风险MMR, 对本文确定的基本模型进行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在表2各回归中, 各自变量VIF指标均小于3, 回归模型不存在共线性突出的问题。

从混合年度的回归可以看出, CIRV12项由于不显著而被剔除, 在分年度检验中, CIRV12项同样不显著。但是, CIRV12和ABSEXP的交乘项在混合年度显著 (1%水平上显著) , 分年度检验中, 该项仍然显著, 但是相关性符号相反。这说明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纯粹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 但是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呈现的倒“U”型与错报风险共同作用于审计费用。这种混合年度中与错报风险共同作用的倒“U”型主要是2001年的数据的影响所致。而2006年的CIRV1以一种正“U”型的右半部分形态与错报风险共同作用于审计费用。

2001年的CIRV1对重大错报风险的作用呈现一种倒“U”型的右半部分形态, 说明随着CIRV1的增加,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谋的可能性在边际递增, 从而导致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对注册会计师的事后起诉或其他约束能力下降, 审计费用以边际递减的幅度减少。

随着2001年前后监管的加强,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共谋减少, CIRV1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而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力增强, 因此,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越大, 对注册会计师的起诉和其他约束力越强, CIRV1和错报风险的交乘项与审计费用表现为正相关关系。2003年的情况相似, 只是CIRV1和错报风险的交乘项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突出。

2004年股市进入了熊市的后半阶段, 同时进入股权分置改革前一年, 投资者交易比较谨慎,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共谋减少了, 所以这一阶段的CIRV1与错报风险交乘项的作用减弱, 系数变得不显著。这时, 注册会计师只依靠错报风险来判断重大错报风险的大小, 没有过多地关注CIRV1对审计费用决策的影响。类似的情况存在于2007年年报中, 该年度股权分置改革已近尾声, 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对上市公司的地位、作用、利益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更加一致, CIRV1对于重大错报风险的独特作用变得不显著, 表现为CIRV1及其交乘项均不显著。同时, 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及大股东 (含非流通股股东) 的利益趋于一致, 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因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不同而收取不同的费用。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 由于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IRV1除了和错报风险共同作用于审计费用, 还出现了其他方面的情况 (股权分置改革利好引起流通股结构变化) , 影响了审计费用, 从而出现了分年度检验中唯一一个年度的CIRV1的系数显著。

多数上市公司在2006年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期间流通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管理层之间在确定对价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利益冲突, 使得流通股股东对于注册会计师作用的抑制动机更为强烈, 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CIRV1与错报风险的共同作用, 表现为CIRV12和ABSEXP的交乘项成为分年度检验中对审计费用影响最大的年份。

(2) CIRV1与ABSDA联合作用于审计费用的回归结果。流通股集中度、ABSDA和审计费用多元回归结果见表3 (受篇幅所限, 表3已省略。表3变量与表2变量相似, 以ABSDA替换ABSEXP, 增加变量CIRV12) 。

在表3的混合年度回归中, CIRV1×ABSADA与CIRV12×ABSDA的VIF指标为4.5和5.37, 其他自变量的VIF指标均小于3, 混合年度回归模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2005年CIRV1×ABSADA与CIRV12×ABSDA的VIF指标为8.233和8.896, 其他自变量VIF指标均不超过1.6, 模型有一定的共线性, 但并不很突出;其他年度回归中的自变量VIF指标均不超过1.5, 其他年度回归中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在表3的混合样本回归中, 实验变量的回归结果与表2极为相似, 验证了本文假设。在表2中, 就CIRV1与重大错报风险的联合作用, 即交乘项的相关系数来看 (36.112 0CIRV1×ABSEXP-224.954 0CIRV12×ABSEXP) , 表2的倒“U”型的极值点为:CIRV11=-36.112 0÷ (-224.954 0×2) =0.080 27, 表3中相应的极值点为:CIRV12=-10.227 3÷ (-36.667 7×2) =0.139 5, 表3中的极值点向右偏移。表2中关于U型曲线的变化率更大。

在表3中, 2001、2002、2004、2007四个年度的实验变量均不显著。表2中2004年和2007年两个年度实验变量只有ABSEXP变量显著, 而表3中的ABSDA变量并不显著, 笔者由此推测,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 ABSEXP更容易计算, 所以对ABSEXP代表的重大错报风险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而对于ABSDA代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关注较少。

3. 稳健性检验。

那么审计费用的增加是不是因为流通股比例较大, 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而提高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从而提高了审计费用呢?

为了验证这一推断, 笔者运用表2中相同的样本和模型, 用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CIRRATIO代替第一大流通股比例CIRV1进行检验, 证实了流通股比例对审计费用没有显著影响, 流通股比例与错报风险的联合作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是通过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起作用的。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在第一部分提出的假设。

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审计意见对于注册会计师收费的影响, 笔者去掉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样本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与表2、表3的结果基本一致, 没有改变本文的结论。

四、结论

为了说明审计定价与股权集中度和重大错报的关系, 本文通过我国沪深两市2001~2007年的混合年度样本, 验证了在第一部分提出的假设: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持有流通股比例受市场影响会发生变化, 总体以倒“U”型与重大错报风险联合作用影响审计费用。

通过分年度检验可以看出, 随着证券市场重要政策的变化,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出于自我保护, 为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往往对于重大错报的审计定价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的治理作用对于审计定价在不同的证券市场监管背景下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特点。

参考文献

[1].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Shleifer, Robert W.Vishny.Law and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 1998;6

[2].Jonathan R.Hay, Andrei Shleifer, Robert Vishny.Towarda Theory of Legal Reform.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6;4

[3].Dan A.Simunic, M.T.Stein.The Impact of LitigationRisk on Audit Pricing:A Review of the Economics and Evidence.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 1996;15

[4].韩厚军, 周生春.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管理世界, 2003;2

[5].刘斌, 叶建中, 廖莹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深沪市2001年年报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 2003;1

[6].宋衍蘅, 殷德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来自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的证据.审计研究, 2005;2

药品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篇2

关于印发潍城区药品流通领域集中

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稽查队、相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药品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电视会议精神,加强药品市场监管,推进全区药品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根据省市各级在药品流通领域开展集中整治的部署,结合我局“双百行动”实施方案的安排,现制定潍城区药品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潍城区药品流通领域集中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当前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药品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使药品经营秩序持续好转,药品不断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重点

1、重点整治内容 药品生产企业:

(1)企业未严格按照处方和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物料平衡存在问题,或生产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2)企业擅自接受药品委托加工或存在出租厂房设备行为;(3)企业原料来源把关不严,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购买质量无法保证的提取物生产制剂的行为。

药品批发企业:

(1)对购销方资质审查不严格的行为;

(2)“走票”、“挂靠”等出租、转让证照的违法行为;(3)企业对购销票据、记录和库存药品的审核不严格,购销资金和票据流向不一致,增值税票与购销记录、药品实物不一致;

(4)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私设仓库;(5)未经许可私自变更经营地址及仓库。药品零售企业:

(1)进货来源把关不严,从非法渠道进货;(2)未按要求销售处方药、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产品的销售去向不清;

(3)购进资质档案不全,超方式、超范围经营;

(4)购销票据与实物不符,记录不真实。

2、重点企业

(1)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或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2)未按规定进行GSP认证或管理基础薄弱且曾存在违反药品GSP行为的;

(3)2009年以来新开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其门店,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零售药店;

(4)曾涉及购销假药案件和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案件的;

(5)外购原料药用于制剂生产的。3.检查要点: 药品批发环节:

(1)购销药品票、账、货、款相符情况。主要检查增值税发票及所附销售货物清单、随货同行是否真实一致;在进货、验收、储存、销售等几个环节上,检查增值税票与购销记录、药品实物是否一致;购销付款的单位、金额与购销票据载明的单位、金额是否相符;付款是否有付到个人账户行为;必要时可以进行延伸检查;

(2)购销资质审核情况。主要检查企业购货渠道资质是否按程序严格审核,是否有效,资质与票据、记录显示的名称是否一致;

(3)企业库房使用和管理情况。应重点检查库房地址、面积是否与批准的一致,库存的品种与票、账是否相符;是否按药品储存要求存放;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是否留存运输凭证以及收货单位确认记录;

(4)企业从事购销业务人员资格符合性。主要检查采购和销售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和保险、工资的缴纳和支付情况是否正常。

药品零售环节:

(1)进货渠道符合情况。主要检查购货渠道资质是否完整有效;对购进的药品的价格明显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进货渠道重点核查,是否存在从非法渠道采购行为;

(2)药品销售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主要检查检查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是否凭处方销售;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销售去向是否清晰、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行为等情况;

(3)药品采购管理中票、账、货符合情况。主要检查购销票据与实物是否相符,购销票据与记录是否一致以及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是否存在现金付款情况。

三、工作步骤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分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集中检查三个阶段开展,到今年6月底前结束。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中旬前完成)。区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宣传发动、动员部署。

(二)企业自查自纠阶段(3月底前完成)。全区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要对照上述要求进行认真自查自纠。药品经营4

企业的自查自纠报告于3月31日前上报区局市场科。

(三)集中检查阶段(3月初-5月底完成)。各稽查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可与企业自查交叉进行,覆盖面要达到100%。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抓好落实。本次专项行动作为今年药品监管的重点工作,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行动的领导,按照“网格化监管”分工要求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对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全面部署,狠抓薄弱环节,强化监管责任,确保抓出实效。

(二)依法办案,突出重点严肃处理。对集中整治中查出的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已查证属实出租转让证照票据经营假药或者造成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明知渠道不清或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销售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予以公开曝光;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增值税票据造假的,一律移交税务部门核实。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及时宣传整治成效,曝光一批大案要案。广泛发动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 积极参与整治行动,认

真开展自查自纠,积极配合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渠道,注重发动和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声势,不断扩大整治成效。

主题词:药品 流通领域 集中整治 通知

报: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潍城区分局 2012年3月26日印发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潍城区分局 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全区药品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经研究,成立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潍城区分局药品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明海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潍城区分局局长

副组长:吕永红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潍城区分局副局长

赵 强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潍城区分局副局长

汤浩龙 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潍城区分局稽查大队队长

成 员:张慧、王婷、高耀东、黄建文、高莹、韩宗起、李效森

流通股集中度 篇3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当前药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药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使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持续好转,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重点

(一)药品生产 1.重点整治内容:

(1)企业未严格按照处方和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物料平衡存在问题,或生产过程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

(2)企业擅自接受药品委托加工或存在出租厂房设备的行为;

(3)企业原料来源把关不严,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购买质量无法保证的提取物生产制剂的行为。

2.重点检查企业:

(1)外购原料药用于制剂生产的;

(2)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采购供应存在疑点的;(3)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4)近两年《药品质量公告》中有不合格产品,或在评价性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

(5)委托生产和接受委托生产的;(6)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7)声称已停产但未经核实的。

(二)药品批发 1.重点整治内容:

(1)企业存在“走票”、“挂靠”等出租、转让证照的违法行为;

(2)企业对购销方资质审查不严格;

(3)企业对购销票据、记录和库存药品的审核不严格,购销资金和票据流向不一致,增值税票与购销记录、药品实物不一致。

2.重点检查企业:

(1)曾涉及购销假药案件和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案件的;

(2)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3)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4)管理基础薄弱且曾存在违反药品GSP行为的。

(三)药品零售 1.重点整治内容:

(1)进货来源把关不严,从非法渠道进货;(2)未按要求销售处方药、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产品的销售去向不清;

(3)购销资质档案不全,超方式、超范围经营;(4)购销票据与实物不符,购销票据和记录不真实。2.重点检查企业:

(1)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零售药店;(2)近两年受过行政处罚的;(3)近一个时期有群众举报的;

(4)属于单体药店,且管理基础薄弱的。

三、工作步骤

集中整治为期四个月,主要步骤为:

(一)宣传发动、企业自查自纠阶段(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12年3月底)。全省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均要对照上述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经营企业的自查自纠报告,应于2012年3月底前交所在地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二)集中检查及总结阶段(2012年3月初至6月15日)。各市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罚。集中检查期间,监管部门的检查与企业自查可交叉进行。集中检查结束后,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对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自查情况、集中整治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报告于2012年6月15日前上报省局。

总结报告应内容翔实,有具体数据和案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整治总体情况,包括组织方式、检查范围、检查企业数、所占比例、检查方式等;自查和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名单,包括已查实并处罚的企业名单以及已立案但尚在继续查处的企业名单;对已查实并处罚的企业,要详细报告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情况,包括企业名称、违法违规事实、处理依据、处理结果;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及罚款、收回药品GMP或GSP证书以及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统计;已采取的措施和对今后工作建议,包括建立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对本次集中整治行动的评估。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全国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按照国家局要求,省局已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详见附件),负责对全省集中整治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工作。各市局也要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详细制定工作计划,确定重点企业和重点内容,统一调配人力物力,扎实做好整治工作。

(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各市局要建立由注册、安监、市场、稽查、法规、监察、检验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内部联动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切实提高监管效能。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和案件查处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纪律,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健全案件信息报告制度。对涉嫌犯罪并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接受公安机关委托检验且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案件线索、跨辖区案件及其查处情况要及时报告省局,由省局汇总统一上报国家局。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各市局要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推进整治工作。加强案件办理,提高办案效率,对符合立案标准的,要及时立案查处,深查深究,一查到底。对集中整治中已经立案,但在2012年6月15日前未能办结的案件,省局将加强督办,并向国家局报告案件最终查处结果。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市局要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此次整治行动的意义和目的,向社会表明药品监管部门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的态度和决心。广泛发动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积极参与整治行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积极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五)严格执法,确保实效。坚持“严”字当头,严格监管、严格检查、严厉处罚。对集中整治中查出的违法违规企业,必须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对已经查证属实生产销售假药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律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对其中使用非法化工原料生产、违法委托生产、参与生产假药等情形的,一律按照情节严重,依法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对已查证属实出租转让证照票据经营假药或者造成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明知渠道不清或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予以公开曝光;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增值税票据造假的,一律移交税务部门核实。

上一篇:高校学生武术社团下一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