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生产成本控制

2024-08-03

烟叶生产成本控制(精选十篇)

烟叶生产成本控制 篇1

长期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一直非常重视烟叶生产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2011年,召开专门会议,提出烟叶生产的成本核算必须从作业环节的角度进行细化,使成本信息能够真正指导烟叶的生产流程,并且要求各级烟草部门要从成本数据的质量入手,破解划小成本核算单元的核心难题。一直以来,烟叶生产中划小成本核算单元之所以反复被提出,是因为其基础性问题,比如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一直没有找到较为妥当的处理方法。

在烟叶生产中,划小成本核算单元之所以受到重视,首先是由于烟叶生产成本核算的主体存在两面性。从生产的角度看,烟农是完成生产的主体,是作业活动的直接实施方,烟农要投入土地、劳动和部分生产资料;从经营的角度看,烟草公司是作业活动所耗费的物质资料的主要投入方与生产经营的参与方,其投入主要是消耗性物料、技术、生产装备、设施和市场等;这两个核算主体在成本的投入上有明显分工,但又相互交叉和融合,使得单纯以“担烟成本”为对象,以整体核算过程为单位的方法往往难以辨认两个主体的投入;同时,由于存在两个核算主体,导致烟叶生产周期与成本核算期也存在冲突,对于烟农来说,烟叶生产从育苗到最后将烟叶销给烟站,往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对于烟草公司来说,成本核算期往往是一个月,两个过程存在明显的冲突;进一步说,由于烟叶生产是复合的生产过程,至少包括三种性质的过程:比如育苗、移栽、采摘等是自然生长过程;烘烤是一个加工过程,而烟草公司的物资保障、收购则是营销、管理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单一成本核算方法的适应性受到限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烟叶生产的以上三个成本核算上的矛盾,可以通过划小成本核算单元来寻求一定程度的解决。在烟叶生产中,所谓划小成本核算单元,是指正常情况下,烟叶成本以“担烟成本”为核算对象,以整个生产过程为核算单元;划小成本核算单元后,不再是简单地以整个生产过程为核算单元,而是根据成本费用与作业流程的关系,将成本计入具体的作业环节。通过将烟叶成本计入相对作业时间不长的作业环节单元中,可调节烟叶生产周期与成本核算时限的矛盾,使不同的作业环节可根据作业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使核算有了针对性。

二、划小成本核算单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将整体生产过程划分为作业环节

从技术上看,划小成本核算单元实际上就是将整体生产过程划分成较小的作业环节。烟叶生产过程作业环节的划分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划分标准不易确定,烟叶生产过程不但持续时间长,而且成本发生的地点多,实施主体也多。比如育苗培育的地点在苗床,实施者是育苗专业户;移栽和田间管理发生地点在烟地,实施者是烟农;而收购、运输等则由烟站完成。按地点,还是按实施主体来划分作业环节,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环节划分结果。还可以找到其他划分作业环节的标准,如按自然生产过程划分,按烟叶生产投入物资的节奏划分作业,按管理层次划分等,都存在按什么标准进行划分环节的问题。二是在哪个层面划分,作业的划分可以比较细,如分成几十个作业;也可以划分得比较粗,如几个作业。作业划分得太细,工作量大;如果作业划分得太笼统,过于粗放,则可能达不到划分作业的效果。所以,找到成本费用发生的动因、数量与作业流程之间的关系,是作业环节划分是否科学,是否能真正反映烟叶生产作业链特点的基础性工作。

(二)成本数据的辨认

如何将每笔投入放入适当的作业环节中,可能是要面对的最困难问题。归纳起来,烟叶生产投入的成本费用有几种成本性态特征:第一种是能够直接辨认清楚作业环节的成本,比如EM茵、基质、飘盘、塑料薄膜中的盖塑膜和垫膜等成本,可以直接作为育苗环节成本处理;第二种是指向性不明的费用,比如同样是肥料,移栽环节要用,田管环节也要用,如果财务资料中没有详细记载使用的环节,就存在进行辨认的问题;第三种是与作业环节只有间接关系的费用,比如烟水设施、烟路设施、烘房建设和改造投入等等。如何确定这几类投入的数据性质,是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成本数据的处理

进行辨认后的数据仍然存在一个怎样处理的问题。一直以来,烟草行业在处理烟叶生产成本时依据的是成本核算中的对象追溯原则,就是根据成本承载的对象来决定成本的归属。但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得到的成本信息不能够反映烟叶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成本,而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按环节划分的成本信息是非常有用的;二是成本数据得到的及时性受到影响。所以,必须改变烟叶成本核算中仅仅按对象追溯原则为依据的做法,同时以成本的作业性态对成本进行归类。

三、成本数据处理的思路

(一)关于核算单元确定的思路

在确定烟叶生产成本的核算单元时,有些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循的:首先是完整性原则,核算单元必须要完整地反映烟叶生产过程,特别是几个基本环节,如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等,核算单元的划分要清晰(又不要遗漏)地反映主要生产过程;其次是简明扼要原则,核算单元的确定要避免由于划分过于繁锁而造成实施困难;第三界限清楚原则,核算单元必须考虑作业环节划分与成本费用的联系,尽可能找到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与所产生效率的联系;第四是可操作原则,如果要求资料过于详细,会带来收集上的困难。在确定以哪一个层面作为核算单元上,还要考虑工作的目的是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不涉及因为作业环节带来的人员、过程、机构、设施等方面的改变,也不必专门考虑精细化管理的相关问题,从这个目的出发,选择稍粗一点的作业层面作为核算单元,是可以接受的。

(二)关于数据筛选的思路

在将成本费用划入各核算单元之前,还必须对数据进行筛选。对数据进行筛选的原因,除了考虑上面讨论的数据辨认方面的特征(能直接辨认费用、不易直接辨认费用和间接费用)之外,还基于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一个地区内的各烟叶生产片区自然条件有差异,将这个地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核算单元时,可能将不同性质的成本放入了一个作业单元,造成数据的不可用。这样,在数据筛选上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是否需要反映地区内由于自然条件形成的成本性态差异;二是如果要反映数据的自然差异,就存在数据筛选的顺序问题,是先筛选自然条件差异,还是先筛选辨认性特征差异。从作者的体会看,先对数据进行自然因素的筛选,针对性更强,得到的成本费用资料较为单纯,可用性也强;但也有缺点,就是加大了数据筛选的工作量。

(三)关于数据处理的思路

数据处理上,成本数据的取得、应用要适应较小的成本核算单元,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反映数据发生瞬时性,作业环节中发生的数据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成本可辨性的这种联系如果不是在发生的时间段内就适时地加以汇总,这种关系就会随着环节时间的过程而不清晰,就可能只留数据,而淡化了成本可辨性关系;二是正确处理数据核算上的及时性,目前数据的收集是按会计期间来进行的,比如是按月度会计期间甚至年度会计期间进行的汇总,显然这种汇总与烟叶生产作业环节的时间是没有关系的,要解决作业时间快速变化和数据收集时间上的不适应矛盾,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烟叶成本数据收集模式,采用快速数据处理的办法。

四、成本数据处理可供借鉴的方法

(一)烟叶生产成本核算单元的选择

烟叶生产流程有三个层面:环节、作业和活动。以活动层作为核算单元,能够较为深入地反映烟叶生产作业的情况,但要求成本资料上非常细,加大了成本处理的成本。以作业层作为核算单元,含义上相对明确,但是又不至于太繁琐,但同样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判断成本费用性质的能力,工作量仍然较大。以环节层作为核算单元,工作量较前面两种方法要小,更重要的是成本划分的目的是进行环节成本的计算,因此,将作业环节作为成本核算单元是较为适当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应用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划分,根据作者所在地的情况,是将整个流程划分为六个核算单元,不但与生产时间能够基本匹配,而且能够满足成本可辨性进行单元核算的要求。

(二)数据的分类性筛选

首先从总体上将非生产性投入筛掉———烟草公司的投入包括许多非生产性的内容,比如培训开支,合同开支,财务费用等,需要从核算数据中筛掉。

其次对剩下的生产性投入,根据其与作业的关系,将能够直接进入作业环节的成本进入不同的作业环节,将不能够直接进入作业环节的成本进行以动因为依据的分配或归类。

(三)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第一,根据成本可辨性在成本发生时及时进行记录。在现有的核算方法基础上,记录每一笔业务时,在前面加一个以作业单元为名称的科目,这样在进入计算机或人工核算系统后,每一笔业务都会自动进入相应的作业单元。举例:发放漂盘、消毒剂等,以前的记录为:“发放漂盘、消毒剂”;现在记录时记为:“育苗———发放漂盘、消毒剂”。

第二,通过计算机系统加快信息传输。目前烟叶生产行业一般都会采用一些财务信息的传输系统,比如浪潮系统、用友系统、诺亚舟系统等,它们均可以对成本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利用这些系统,可以在生产与成本核算部门之间建立一个联系机制,将烟叶生产的作业成本信息按需要加工后,交由系统传送,极大地加速数据处理和传输的过程。

第三,分清单元环节的主次,区别处理。由于在作业成本发生数上的比重不同,其产生的对作业成本的影响差别也非常大,根据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重点单元的成本,进行及时、准确地记录数据和严格的事中控制,在每年的烟叶生产结束后,要进行相关的指标考核。对于一般环节(移栽、田管、烘烤,占成本比重较小),可以考虑不专门编制详细预算,而只是根据相关定额资料作一个总量计算。对于次要环节,可以忽略不计,以突出管理重点。

五、划小核算单元成本的应用

划小核算单元后,其成本数据可以用在几个方面:一是进行作业标准成本的制定,通过上面的研究,得到的直接成果就是针对以环节为单元的标准成本。二是预算的编制,应用标准作业成本,在编制每年烟叶生产预算阶段,就对烟叶生产各作业环节将发生的成本进行概算。三是对成本发生进度的控制,将的成本数量标准和时间进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对成本发生的进度进控制。四是作业成本的事中控制,作业成本的事中控制并不只是成本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效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五是作业成本的事后考核,就是利用标准成本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本年度的作业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比较。六是不同地区之间烟叶种植情况的比较。

较小成本单元的成本数据如果要应用到实践中,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包括标准成本的不稳定特征,成本数据归属作业环节的具不确定性,数据采集和处理操作上有难度,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的速度慢等,需要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加以研究

摘要:以烟叶生产为对象, 针对烟叶生产的特点, 利用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将烟叶生产中的作业环节作为成本核算单元, 对作业划分、数据筛选和数据处理三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核算单元,数据处理,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 (美) 彼得.特尼.作业管理的第一本书[M]:陈仪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6.

[3]李淑玲, 陈俊标, 张振臣等.烟草生产实用技术[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

[4]周志方, 肖序, “国外环境财务会计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 2010 (1) :79-80.

烟叶生产工作打算 篇2

按照省烟草局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烟叶工作总体思路,一是要把首要任务放在进一步推进种植布局调整优化和发展规模化种植上来,这是推进基本烟田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施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重要前提。二是要把主要任务放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来,加快推进“一基四化”,努力实现“减工、降本、增效”的目标,这是解决烟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三是要把主攻方向放在发展特色风格烟叶上来,牢固树立“围绕工业需求发展烟叶,围绕品牌需求培育特色”的理念,在提高质量、培育特色上狠下功夫,这是提高烟叶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课题。四是要把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作为突出重点,以品牌导向型基地建设为平台,携手工业企业共同提高烟叶资源保障能力。

为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明年烟叶工作的安排部署统一到省烟草局的总体思路要求上来,按照“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要求,以“巩固基础,突出创新,打造亮点,再上台阶”为指导思想,努力实现“四大两好”,即烟田面积大,连片总量大,新法育苗规模大,烟基工程量大,服务好,效果好。要确保落实烤烟面积4.2万亩,力争4.5万亩,新法育苗面积占90%以上,烟基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面积落实和布局调整工作。一要按照种植烤烟4.2-4.5万亩的计划,抓住当前预留烟田和地块调整优化布局的关键时期,提前规划调整烟田面积,已经在秋播前将明年计划提早下达,夯实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力度,把坳心宜烟好地调整出来,尽量规划连片,予以集中,建立起基本烟田,建档插牌,出台有效的制度,从而保证烟叶面积的真正落实。二要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市种烟乡镇要由目前的21个压缩到16个左右,重点发展500亩以上的专业村,10亩以上的专业户,每个乡规划和建立好300-500亩以上的连片烟田2块以上,每个村规划和建立好50-100亩以上的连片烟田2块以上。全市落实500亩以上的大块连片烟田20块以上,争取规划几块1000亩左右的连片大方。三要积极规划发展一批新烟区。要在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弃小抓大,优中选优,要使规划的新烟区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面有所保证,同时,对规划的新烟区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予以倾斜,从烟水、烟路、烤房、烟机四个方面实现全方位配套。四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讨论产前和产后分段兑付的烟叶生产扶持政策,重点在机耕、大棚育苗、化肥、地膜、农药、灾害救助及现代烟草农业等七个方面加大对烟农的扶持,实行“买、管、用”三分开制度,确保扶持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杜绝扶持物资的“跑、冒、漏、滴”行为,扶持总款控制在省局规定的1000万元以内。

二是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要按照“总结经验、精心规划、全面推进、提升水平”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分析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工作计划《烟叶生产工作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一是在机械化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改进当前示范的起垄腹膜喷药施肥四位一体机和移栽机,提高作业质量和实用性,扩大推广范围和数量。积极引进和示范剪叶机、编烟机、喷药机、真空回潮机,确保以上四种机械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同时加大拖拉机等通用机械的推广力度和步伐,提高全市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二是在集约化育苗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要全面推广乾县关头简易式大棚直播漂浮育苗技术,全市集约化育苗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出台,目标责任书已经签订,各烟叶县要抓好落实,确保明年集约化育苗达到90%以上,专业化商品供苗80%以上。三是在集约化经营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继续加大“缩点扩面连片”工作力度,提早规划,提高烟田集中度,加快种烟大乡、专业村的建设步伐,发展一批新烟区,逐步取缔零星分散种植。对连作大块烟田要采取绿肥改良措施,以改善烟田土壤,提高烟叶质量。四是致力打造工作亮点,按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建设目标,每个县都要建立2-3个专业化育苗和烘烤工场,配套烟用机械作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提升咸阳烟叶生产水平,彰显烟叶产业优势。

三是抓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要抓进度,按时完成2009年建设任务。2009年烤房建设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工作重心已全面转移到烟水配套和烟路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巡回检查,强化监督指导,建立项目建设周报制度,严格考核考评,及时通报情况,抓检查,抓考核,促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证11月底之前坚决完成2009年所有项目,按时申请省烟草局验收。其次,要抓规划,提早动手安排2010年建设项目和2012年建设规划。围绕“烟水、烟路、烟炉、烟机”项目建设四个重点,对规划基本烟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摸底排查,拾遗补缺,因地制宜规划项目。初步确定的488座密集式烤炉,7眼机井,21.65公里管网,70公里烟路,1座水池及211台烟用机械,总投资3100多万元的项目,要力争通过省局项目论证,尽快投入配置和建设。突出开辟新烟区基本烟田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类型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合理设置,系统设计,实现咸阳烟区“烟水、烟路、烟炉”项目的全覆盖。第三,要抓管理,要按照“项目进度与基础资料同步建立”的原则,加强基础管理,规范工作程序,严格质量监督,突出过程管理,用规范、完整、系统的基础资料,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烟叶精益生产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烟叶;精益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48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得名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教授所著《改变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精益生产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其核心宗旨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为目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限度效益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1]。詹姆斯·P·沃麦克曾经说过“没有精益,戴尔不可能超越IBM;没有精益丰田不可能取代通用”[2]。

随着烟叶生产方式的变革,精益生产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引入到烟叶生产管理之中。在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召开的全国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对烟草行业引入精益生产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深入实施,虽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使烟叶生产由最初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但烟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而引入精益生产的理念,能够逐步改变当前简单、粗放的生产方式,减少要素浪费,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烟叶质量和生产效益。有效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烟叶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业企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持续发展的目标。精益生产是对新时期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的客观需要,对持续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实现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推进卷烟上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 烟叶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烟叶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精确信息、精良技术、精准作业、精细管理、精干队伍[3]。

1.1 精确信息

精确信息是开展烟叶精益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及时准确的烟叶生产信息是开展烟叶精益生产的必要条件,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采集烟叶生产所需的基础信息,如基本烟田信息、烟农队伍信息、生产过程及烟叶质量等有效信息。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建立烟叶生产信息的数据库,通过网格化的信息建设平台,将信息实现时时传递与共享,才能为各生产环节提供必要的依据。最终达到组织生产、控制质量、减少浪费、保护生态的目标。

1.2 精良技术

精良技术是烟叶精益生产的核心。进一步深入探索精良技术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提升技术精益化程度。加强培育壮苗、小苗深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植保、优化结构、散叶烘烤等先进技术的精益化水平。同时,在机械化、工厂化、基层站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实现技术装备精益化,为技术精益化打下基础。

1.3 精准作业

精准作业是烟叶精益生产的关键。按照烟叶生产流程,在烟叶生产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作业工序上积极探索流程化、标准化作业。在育苗工场作业上实行分区制、在烘烤工场作业上实行班组制、在专业分级作业上实行工位制,合理的作业制度划分,能够有效的提高专业化作业水平。

1.4 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是烟叶精益生产的保障。以网格化的片区为单位,构建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精细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可为精益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5 精干队伍

精干队伍是烟叶精益生产的支撑。按照人员精炼、队伍精干的精细化原则,打造一支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营水平高的烟叶基层管理队伍;培养一支思想转变快、技术过硬的烟技员队伍;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职业化烟农队伍;培训一批技术熟练的专业化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合作社服务队伍。

2 当前烟叶精益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2.1 精益生产的认识不到位

多数人对烟叶精益生产意识比较模糊,对于烟叶精益生产概念、意义、作用并不了解,因而对烟叶开展精益生产的必要性没有确切的思考。思想意识的不重视对于开展精益生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也使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对烟叶精益生产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2 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作为农业生产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烟叶生产势必与其他农业生产一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既无法预测性,会对烟叶精益生产实施产生很大的外部环境影响。就气候方面来说,干旱、暴雨、冰雹、狂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会对烟叶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如何应用精益生产,都无法使其在恶劣的自然天气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自然因素是影响施烟叶精益生产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4]。

2.3 传统生产方式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影响,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使用能力不强,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深入到很多烟农内心。人们对精益生产高度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模式并未完全接受。要想从内心彻底的改变人们对于精益生产看法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对精益生产的快速开展和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4 地形限制影响

精益生产对于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虽然在平原适宜大规模开展机械化作业,但是我国烟叶主产区大部分分布在地势高低端不平、土壤结构较为复杂的西南地区,受其地形、地势所限,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受到较大限制,这使得大规模开展精益生产难度加大。

2.5 人员素质影响

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烟叶精益生产的支撑。近几年,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很多青壮年劳动力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愿意从事繁重的农村劳动,而选择进城务工。选择在农村常年居住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部分为老人、妇女。他们在知识文化水平、技能、视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十分有限,而且大都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于烟叶精益生产的接受程度有限,所以这方面对烟叶精益生产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5]。

2.6 以计划为主的烟叶市场管理

烟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部分,历来实行计划管控。各烟叶产区不能根据自身市场发展形式来决定生产数量和收购数量,这种高度的计划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全国烟叶生产的稳定和平衡,但是与精益生产这种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运营方式不相一致。而且,烟叶在市场价格方面也有很多限制,不同区域烟叶等级划分及价格都有明确限定,不能随市场需求而波动。因此,市场失去了在烟叶生产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对烟叶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烟叶精益生产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针对开展精益生产的产区技术人员和烟农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碟片、宣传单等传播方式,将精益生产制成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材料,让烟农了解精益生产的概念、作用及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让其认识到开展精益生产工作是烟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针对精益生产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提高思想认识,逐步引导相关人员了解掌握精益生产工作,让精益生产工作深入人心,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 深入培训教育,优化队伍建设

精益生产注重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和工序化,因此需要有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来执行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烟叶质量的不断提升[6]。所以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综合利用讲座、视频、现场示范和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优化人员素质,进而到达队伍精干的要求。

3.3 立足生产实际,提升科技水平

推行机械化作业是降低成本、减少劳动力的有效措施,机械化作业对产区精益生产的实现具有巨大的推动力。但是每个烟叶产区在推行烟叶精益生产的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研发和引入适宜自身发展需要的性价比较高的新型农机具。尤其在整地起垄、育苗、烘烤、植保等用工量较为突出的环节,加大机械设施使用率,可以极大的提高作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7]。同时,各产区从自身实际出发,注重引导烟农依据自身实际使用情况来使用和改进新型机械,逐步提高烟机设备使用范围。

3.4 推行小组制与工位制,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工序化是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烟叶精益生产的重要手段。而小组制和工位制施行,能够以最简单的工作程序、最优的作业流程、最小的成本投入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过小组制和工位制管理措施的施行,可以对育苗、烘烤、分级和有机肥堆制发酵等环节进行科学划分,统筹分配,进而实现工序、工位、人员、工时的协调一致,能够有效提高精益生产效率[8]。

3.5 注重工作实效,完善考核体系

按照精益管理的要求,要依据精益生产具体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精益生产考核办法,对烟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点技术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对重点环节制定专门的生产目标和考核办法;要制定严格的员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再次要组建专门的考核部门,对精益生产相关人员、作业流程和质量进行考核,及时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烟叶精益生产的持续开展[9];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针对上一年度精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逐步完善考核体系。

3.6 以示范带全面,全面推动落实

精益生产是一个工序较为精细、复杂工作,全面推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示范区的建设很重要,建立一个科学、效果显著的示范区,一方面能够建立模板式的效果,起到示范、带动、引领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其他产区全面推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示范区的建设能够拓宽精益生产人员视野,提高对精益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全面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烟叶精益生产能够有效促进现代烟叶生产方式转变,是实现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虽然开展烟叶精益生产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客观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开展精益生产所带来的长远效益,正确认识和对待烟叶精益生产工作,助推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进而实现烟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瑜.基于精益思想下的江铃全顺生产方式的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2008.

[2] 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M].沈希瑾,李京生,周亿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何泽华.在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R].2013.

[4] 秦勇,颜合洪,王鹏翔.六盘水烟叶精益生产现状及对策[J].作物研究.2014,28(07):853-854.

[5] 郭发超,李峰,宋洪昌.烟叶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288-289.

[6] 吴开成,王暖春,刘忠庆.山东烟叶精益生产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03):104-108.

[7] 刘忠庆,崔志军,刘光友,等.烟叶精益生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06):70-73.

[8] 梁永建,杨光薰,夏国平.非大量生产类型的精益生产[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0,27(02):16-21.

[9] 刘晖.互补的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J].中国质量,2007,(02):94-96.

烟叶生产成本控制 篇4

一、调查范围、方法

1. 调查范围。

(1) 烟叶站点调查。包括产权、建成时间、占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2014年烟叶种植、烟站人员、烤房设施情况等。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调查。2005~2013年烟草行业补贴的所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项目数量、总投资、行业补贴、管护使用情况等。

2. 调查方法

赤峰市烟草公司制定具体调查方案, 对调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赤峰市烟草公司所属各旗县分公司成立专项调查小组, 逐项调查;赤峰市烟草公司组成复查组对旗县分公司调查结果进行复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二、赤峰市烟叶站点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现状

1. 烟叶站点现状

2014年全市5个旗县, 20个乡镇, 75个行政村, 1260户烟农种植烟叶, 种植面积6700亩, 收购计划14.95万担。全市设有8个烟站, 9个收购点。所有烟站为自有, 3个收购点为自有, 6个收购点为租赁。

2007年以来, 赤峰市烟草公司根据《烟草行业优秀烟叶收购站创建评价标准》, 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科学、标识统一”要求, 累计投入资金2923万元, 大力开展设施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烟站建设。2007年投入25万元, 对松山区哈拉道口烟站验级厅改造;2008年投入179万元, 对松山区河南营子 (72万元) 、翁牛特旗乌敦套海烟站 (1072万元) 验级厅改造;2009年投入2419万元, 在松山区哈拉道口烟站建成总存储量10万担、建筑面积4340㎡的烟叶中心仓储库 (1519万元) 、建成喀喇沁旗乃林烟站 (800万元) ;2011年投资210万元对松山区三个烟站物资库库房屋顶和职工宿舍改造;2012年投资34万元对对翁牛特旗乌敦套海烟站 (投资8万元) 宁城县大明烟站汐子收购点 (投资26万元) 进行维修, 对全市6个烟站VI标识进行统一;2014年投资56万元对喀喇沁旗乃林烟站改造;2015年计划再投资1500万元新建敖汉旗四道湾子烟站 (1000万元) 、宁城县汐子收购点 (500万元) 。目前项目设计已完成, 进入招标阶段。全市烟站基础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现状

(1) 项目数量、投资及效果。2005~2013年九年时间, 赤峰市烟草行业补贴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共计3786项, 完成总投资1.09亿元, 其中烟草行业补贴7378万元。建设机井206眼、沟渠57千米, 管网33千米, 烟田道路4千米, 密集烤房2530座, 烟叶分级室6805平方米, 烟草机械666台套。

水利项目覆盖农田面积46863.5亩, 密集烤房覆盖面积37746亩, 受益农户3503户。

加上地方政府建设, 全市16万亩基本烟田14.16万亩实现保灌, 全市2014年种植烟叶2.96万亩, 全部在保灌田内, 100%实现机械翻地、起垄、刨坑、施肥, 39%机械覆膜。全市除喀喇沁旗外100%密集烤房覆盖。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烟区生产基础设施条件, 烟田旱灾, 烤房容量小、能耗高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保障了烟农收益, 解除了烟农后顾之忧, 深受农民欢迎。

(2) 使用管护情况。目前, 建设机井206眼, 烟叶生产在用99眼;沟渠57千米, 烟叶生产在用36千米;管网33千米, 烟叶生产在用13千米;密集烤房2530座, 烟叶生产在用1888座;烟叶分级室6805平方米, 烟叶生产在用4479平方米;烟草机械666台套, 烟叶生产在用664台套。

水利项目烟叶生产不用, 但大农业在用。密集烤房项目出现部分闲置、损坏情况, 主要原因为:

科技进步淘汰项目。全市2530座密集烤房, 其中:2005~2007年2.7米×8米以下874座。为各地自行设计烤房和加热设备, 烤房多在2.1米×6米以下, 容量小, 加热设备火炉小, 材质差, 易腐蚀, 使用寿命短, 散热器易堵塞, 能耗高, 热效率低。逐步予以淘汰。

烟叶收购计划削减, 产区转移闲置项目。全市烟叶收购计划, 2005年30.15万担, 2013年18.5万担, 2014年14.95万担。由于烟叶收购计划削减, 致使除喀喇沁旗外所有旗县密集烤房覆盖面积超出烟叶种植面积, 密集烤房闲置。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方面, 产权所有者为管护主体, 项目所在地包片技术员为管护监管责任人。各旗县分公司、烟站认真落实管护责任, 加强管护监管, 保证了烟叶生产正常优先使用。

三、建议

1. 烟叶收购站点

(1) 2015年撤销翁牛特旗乌墩套海烟站、解放营子收购点, 宁城县忙农收购点、喀喇沁旗锦山收购点。2014年, 翁牛特旗乌墩套海烟站4户烟农种植烟叶, 面积100亩, 收购计划500担, 烟站人员5人;解放营子收购点12户烟农种植烟叶, 面积200亩, 收购计划1000担, 烟站人员5人;宁城县忙农收购点2户烟农种植烟叶, 面积88亩, 收购计划400担, 烟站人员3人;喀喇沁旗锦山收购点7户烟农种植烟叶, 面积200亩, 收购计划1000担, 烟站人员12人。

1个收购站, 3个收购点, 收购计划量小, 喀喇沁旗锦山收购点还为租赁, 年租金13万元。

建议翁牛特旗乌墩套海烟站, 解放营子收购点烟区烟农由松山区哈拉道口烟站托管;宁城县忙农烟区烟农由大明烟站直管;喀喇沁旗锦山烟区烟农由小牛群烟站直管。

(2) 2015年、2016年烟叶收购计划削减, 重点逐年削减租赁烟叶收购点计划, 以降低租赁费用。

分别为:松山区老府 (2014年26户, 3500担计划, 租金1.4万元/年) 、松山区太平地 (2014年75户, 9550担计划, 租金7.65万元/年) 、宁城县大城子 (2014年33户, 4400担计划, 租金3.7万元/年) 、喀喇沁旗小牛群 (2014年53户, 7200担计划, 租金10万元/年) 、敖汉旗青山 (2014年30户, 7895担计划, 租金4万元/年) 。以上5个收购点, 2014年217户, 32545担计划, 租金26.75万元/年。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

建议停止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烟田水利设施、烟草机械已够用, 密集烤房除喀喇沁旗外, 100%密集烤房覆盖。

2014年还有2005年以前建设630座 (松山区332座, 喀喇沁旗298座) 老式普通烤房应用, 其他旗县100%密集烘烤。

松山区密集烤房覆盖面积18289亩, 已超出2014年17900亩烟叶种植面积。仍有老式普通烤房应用主要是户均规模不均衡所致。

喀喇沁旗密集烤房覆盖面积2848亩, 占2014年烟叶种植面积4127亩的69%。但该烟叶产区一直不十分稳定, 因此, 赤峰市烟草公司多年来对该烟叶产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持谨慎控制态度。

烟叶生产总结 篇5

一、狠抓大田中后期田间管理,为烟叶优质高产打基础中耕培土:

后期中耕管理是保水、保肥、升温以及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通过中耕能提高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养分分解。除草工作既保持了田间卫生又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起到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的作用,对提高下部烟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打下了基础。后期中耕管理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以做到水分协调、肥力协调、生长协调为最终目的。为防止因水分过重、杂草丛生而导致病虫害流行广泛,柳河今年雨水分充足、移栽时期较晚,应把后期中耕管理放在后期管理的首位。

查田补肥:安排各烟站重点监控密植地块,施肥量过多或过少地块,及时督促户主追施硝酸钾或硫酸钾,并在喷药时喷施磷酸二氢钾。

病虫害防治:目前,柳河烟区野火病流行,部分烟田出现赤星病,黑胫病也有零星发生。各技术人员按照《柳河县优质烟技术生产方案》要求,入户指导烟农及时、科学防病。

二、精心布置,为科学烘烤做好准备

近期,公司生产科已经安排各烟站技术员逐户排查有问题烤房,精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烤房维修,为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做准备。

三、科技入户,为科技兴烟夯实基础

关于烟叶生产如何实现长久话思考 篇6

【关键词】烟草生产;长久话;可持续

推进烟草生产的长久话发展,也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改进方式,使得烟草生产能够实现可持续进行。烟草生产是影响烟草行业的关键因子,它的长久性、稳定性发展关乎着整体烟草链。因此,就需要对烟草生产进行改进,提升我国烟草生产的竞争力与烟草质量,转变烟草的发展战略,加强烟草安全性研究,并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烟草生产的长远话、可持续发展。

1.探析我国现阶段烟草生产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实行烟草专买制度已经长达20余年了,虽然我国利用烟草生产,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正由于烟草发展时间的长久性,就明显的看出了烟草生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对长远性发展进行重新审视。

1.1我国的烟草安全性比较差

烟草安全性比较差是影响烟草生产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烟草的安全性比较差主要表现在烟草自身的质量问题。目前,我国出产的烟草不仅可用性不高、香气量不足,而且烟叶的上部烟碱含量超标,下部烟叶的化学成分也严重失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另外,烟叶上的农药残留量过多,重金属含量也超标,因此,鉴于这种严重的烟叶质量问题,就使得我国烟草生产的长远话发展严重受阻。

1.2烟草种植生态环境恶化

种植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土地开发造成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烟草创造的经济效益比较高,然而,正由于其经济效益的比较高,人们对经济利益的驱使,就采取“掠夺式”的烟草种植,从而就使得土壤质量变低,生态环境也变得相对恶劣,因此,就造成了该地区的烟草生产不能够长远话。

1.3对烟草的利用不够高效

烟草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香烟,在药物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已经没有应用于医药方面了。所以,即使是生产香烟,也应该对其危害性进行研究,并想办法将其危害健康的因素降低,也正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危害,就使得其被大多数人抵制,最终认为其是夕阳产业,也就失去了长远话、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1.4普遍认为烟草生产是夕阳产业

正所谓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是社会存在。所以,这种人为烟草生产是夕阳产业的观念就会对烟草的长远性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由于大家都普遍认为烟草行业是一种没有长远意义发展的产业,就会使得许多烟草种植者,减少或者不种植烟草,又源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因此,就难以实现烟草生产的长远性与可持续发展。

2.实现烟草生产长久话发展的有效策略

为了实现烟草生产的长久话发展,就需要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反思过去,分析现状,并对症下药,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改进策略,从而实现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下面笔者就结合前边分析的烟草生产存在的问题,对实现烟草生产长久话发展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2.1提高烟草安全系数

提高烟草的安全系数,最重要的就是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把关烟草质量首先就应该对其农药的含量进行检查,农药含量过多的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其次,在采购烟叶的过程中应该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就不允许采购。最后,对烟叶的含碱量以及化学成分进行测试,从而保证烟叶质量能够达到安全使用的标准,这也是实现烟草生产长远话的第一步。

2.2改善烟草种植的生态环境

改善烟草种植的生态环境是满足烟草发展可持续、长久性的供应需求的有效保障。所以,一方面就应该让种植者明白要想长期性的获得烟叶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合理的利用土地,防止土地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就应该对土质被破坏的土壤进行改善,从而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加强对烟草的有效性利用

加强对烟草的有效利用是促进烟草生产长远话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就应该不断的加强对烟草有效利用的研究,不仅要保证卷烟生产的安全系数提升,逐渐减少卷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还应该着手对烟草其他利用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烟草生产的多样化发展。

2.4树立烟草可持续发展观念

灌输人们烟草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够对人类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所以,就应该是人们了解我国的烟草行业发展的基本思想,了解国家对烟草发展的态度,从而有效的扩大烟草的种植,提高烟叶的供应量,为促进烟草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2.5采取合理政策扶持烟草生产

利用政策的力量,扶持烟草生产是促进烟草生产最有效的方式。在扶持烟草生产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完善相关地区烟草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烟草生产的规范化。其次,在法律法规的作用下,实行烟草价格保护政策,从而有效的保证烟草种植人员的经济利益。最后,进行烟草税收减免政策。从而通过在政策的扶持下,实现烟草生产的可持续生产。

2.6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

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就可以在进行烟叶质量改进中,对其进行研究,提高烟草质量。然后,在烟叶的种植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种植方法,从而提升烟叶的产量。最后,可以进行科学的卷烟生产,研究科学的卷烟生产设备,从而促进烟草生产的长远发展。

2.7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效的促进烟草生产的优化配置。所以,为了使市场经济效益能够全面发挥,就应该不断的扩大我国的市场经济广度、宽度与深度,让烟草生产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中,建立一个高效的烟草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开发烟草发展的相关产业,从而实现烟草生产的综合性、可持续、长远话发展。

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我国农业科学革命有序进行的形势要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因此,就需要不断的进行促进烟草生产长久话发展的策略探索,从而提升烟草生产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并不断的为我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发新.从现代农业看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11).

[2]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03).

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更新 篇7

在现实生活中, 影响烟叶生产模式的因素是许多的, 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保证相关人才的应用, 比如烟叶种植队伍, 烟叶农艺种植技术等的应用, 来确保现代烟叶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以满足现代化的烟叶生产的需要。这对烟叶生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有些公司必须要转变其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无论是种植模式, 还是技术应用模式都要进行创新。

1 现代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进行, 烟叶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一般来说, 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候及其技术水平, 烟叶的质量、产业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此我们应该进行烟叶生产体系的健全, 确保其生产竞争力的提升。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其一系列的经济条件也在发生着改变, 一些农民出去加工的机会不断增大, 一定程度破坏了烟农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正是受到这些应用条件的影响, 烟叶生产模式必须要进行转型, 以有效解决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问题。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紧缺和烟叶生产发展矛盾。优质烟叶生长需要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可以优化种植布局和结构,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 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提高烟农种烟效益。在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下, 主要靠烟农手工和简单的工具劳作, 用工多、投入大、比较效益低, 烟农种烟积极性低, 成为发展烟叶生产的主要瓶颈。构建现代烟叶生产模式,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 适度规模经营, 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烟叶生产技术和经营手段。

在此应用过程中, 需要进行烟农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 确保其劳动强度的控制, 保证其技术水平的提升, 从而实现烟叶生产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要针对烟叶的相关情况, 进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促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更新, 这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的必然潮流,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保证其农业生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确保其烟草农业生产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经营手段的多元化、农艺种植手段的现代化发展。这需要金钱多种应用模式的应用, 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传统烟叶种植方式的优化, 保证现代化烟叶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全面规划, 系统设计。根据现有种烟的分布情况合理进行布局, 建设现代烟叶育苗工厂, 发展有经验、负责任的育苗专业户管理育苗工厂, 为烟农提供商品苗, 同时育苗专业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收益。注重实用, 便于推广。有针对性、可行性、计划性地购进烟用设备, 做到注重实用、方便操作和灵活运用, 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整体效益。突出重点, 促进规模。实施中要突出重点区域, 重点向种植大乡、大村、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倾斜, 进行专业化机耕和专业化植保, 统一政策, 从严要求。统一实施标准, 统一检查验收, 统一补贴政策, 注重实施要求与效果。

2 现代烟叶生产模式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代化的烟叶生产种植的需要, 我们要针对烟叶生产过程中麻烦展开分析, 进行现代化烟草育苗工厂体系的健全, 促进其烟草育苗体系的健全。在传统的烟叶生产模式中, 烟农是进行手工育苗的, 这一定程度提升了劳动强度, 并且也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有些育苗环节受到自身技术水平的现实, 导致育苗的水平的地下, 不利于烟叶的正常生长, 从而影响了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行。在此应用过程中, 通过对现代化烟叶生产模式的更新, 可以确保育苗工厂化环节的运行, 确保其育苗的商品化, 专业化。这需要进行专业育苗队伍的建设, 保证其现代烟叶育苗生产体系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组建专业化机械生产服务队伍和植保队伍, 通过组建烟叶生产专业机械化生产服务队, 在烟叶生产冬耕、起垄、中耕等环节为烟农进行社会化生产服务, 使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 达到减工增效的目的。专业化机械生产模式的全面推进, 将是加速现代烟叶生产模式构建的重要环节。烟草植保作为烟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烟叶生产中,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有时甚至是事倍功半。组建专业化植保队伍后, 对烟草病害进行统防统治, 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流行, 保障烟叶生产安全, 而且大大地节省了用工投入, 提高了效率, 增加了效益, 体现了现代烟草农业植保模式的发展方向。

在现实工作环节中, 进行专业化烘烤服务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促进烟叶烘烤质量效率的提升, 从而促进现代化的烟叶生产模式的更新, 确保其分工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这对现代化的烘烤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实现其社会化烘烤模式的更新。在现代化烘烤公司监事过程中, 通过对法人单位的独立权利的设置, 确保其自主经营性的提升, 实现其商业化的管理模式的更新。在烟叶成熟期内, 由专门的烟草公司技术人员进行烟草采摘体系的统一性规划。收购后交商业化烘烤公司。商业化烘烤公司挑选出技术过硬的烟农作为司炉手进行集中烘烤, 统一交售烟叶。成立烘烤专业队, 实行制度化统一管理。烘烤专业队制定烘烤计划, 使烤房的烘烤能力与采收面积相吻合。同时, 烘烤专业队与烟农签订代烤协议, 明确双方的分工和风险赔付规定, 烘烤专业队保证代烤烟叶质量, 烟农保证按约定价格交烤费。烟草公司组成烟叶烘烤质量评估小组, 对烟叶质量进行评估。发展种烟大户、烟叶农场, 在小范围内实行专业化烘烤。

在现代化烟叶生产模式中, 进行烟叶农场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也需要进行经营模式的更新应用, 确保其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确保其烘烤环节、生产管理环节等的更新, 确保其专业化的烘烤体系的健全, 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目前来说, 我国的烟叶生产模式依旧是不健全的, 其传统性的生产模式依然是主流, 这需要我们展开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的应用, 突破其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性, 实现现代化的烟叶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 促进其育苗的集约化生产, 进行供苗模式的专业化发展, 确保烟草病虫害防护体系的健全, 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有效协调。推广专业化烘烤服务等, 实现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 降低烟农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效率, 增加烟叶生产效益。不断革新以往旧的烟叶生产方式, 研究推行新的烟叶生产模式, 全面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将是烟叶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烟叶生产模式建立后, 将革新以往复杂的环节技术措施, 力求通过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使烟农种烟达到“六不”, 即不育苗、不耕地、不起垄、不除草、不喷药、不抹杈, 加速烟草农业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到现代化的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实现, 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烟叶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探讨 篇8

1 精干队伍建设的三大主体

1.1 精干的管理队伍

精益化管理是精益生产推进的灵魂, 而精益化管理队伍是精益化管理最主要的推动者。合格的精益生产管理者要在懂管理、会管理的基础上, 熟悉精益生产流程, 理解精益生产理念, 把握住精益生产的核心, 树立“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管理理念。

1.2 精干的技术队伍

烟叶生产技术人员作为烟草企业同烟农连接的最终一环, 其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掌握程度, 将直接影响精益生产在生产上的落实效果。合格的精益生产技术员应在具备指导现有烟叶生产技能外, 做到对精益生产的充分理解, 掌握精益生产的具体操作流程, 熟悉精益生产各项技术, 拥有全新的生产理念, 指导工作中树立“持续改善”的理念。这一群体主要包括行业内基层烟叶生产技术指导人员与合作社专业服务队人员。

1.3 精干的职业烟农队伍

烟农作为烟叶生产的执行者和主力军, 其对精益生产的推进起着直接性、绝对性作用, 要想发展精益生产, 就必需拥有一支稳定、技术管理水平较强的烟农队伍作为支撑, 即精干的职业化烟农队伍。精干的职业化烟农队伍要求烟农不仅要会种烟, 种好烟, 而且要素质高、精技术、会生产、善经营, 能切实地落实烟叶精益生产各项技术与标准。

2 精干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 精益生产的题中之义

精益管理的概念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创造, 核心追求是消灭一切浪费, 以追求最小成本, 创造出最大价值。进入21世纪, 以人为本、以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精益价值管理”成为精益生产的主流。它强调员工与企业价值的一致性, 强调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强调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强调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的精益, 可以说员工队伍建设是精益生产工作的核心, 精干队伍对精益生产的推进有巨大支撑作用[1]。

2.2 行业文化的主旨要求

21世纪,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烟草行业“国家利益至上, 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体现了行业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是烟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基础。在这一价值观取向中,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要想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就要将员工的利益与消费者的利益融为一体, 充分尊重员工, 全力培育员工, 提高员工素质, 从而更好地为消费者 (包括烟农) 服务。

3 烟叶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现状

当前烟叶生产基层队伍建设虽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今粗放的烟叶生产模式, 然而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精益生产的推进产生巨大阻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基层烟叶生产正式队伍人员少

现今基层烟叶生产中不管是从事管理的管理队伍还是从事技术指导的技术队伍, 很多都是外聘人员, 正式人员非常少, 导致烟叶生产中许多员工企业归属感不强。烟叶生产队伍建设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这同精益生产队伍建设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3.2“三大主体”年龄偏大, 后继力量薄弱

不管是行业内职工还是烟农普遍年龄都在50岁左右, 新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烟农均比较少, 行业内生产主体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

3.3 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

精益生产要求的是传统粗放生产管理向精准生产管理转变, 其中许多新的管理方式及新的技术势必会成为这一生产方式的推进主体, 这必然对烟叶生产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现今基层烟叶生产队伍, 尤其是烟农虽然在烟叶生产中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综合素质仍普遍偏低, 他们对电脑技术等一些新技术应用接受能力较差, 难以适应精益生产的相关要求。

4 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对策

4.1 新生力量培育是突破点

在基层管理队伍及技术队伍建设上, 可从中高等农业院校招考一批优秀农学类毕业生, 从烟区招收有丰富烟叶生产经验、高中毕业以上的烟农作为烟叶技术员, 经过系统的培训逐步充实烟叶生产技术队伍[2]。虽然近年烟草行业内各省份陆续引进了许多年轻的高校人才, 使烟叶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年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 缺人现象得到一定缓解, 但青黄不接现象仍然存在。因此, 需要在加强已引进人才培育的基础上, 继续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确保企业内烟叶生产队伍建设不断层, 有持续性;在职业化烟农建设上, 可通过政策刺激、宣传培训等方式吸引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烟农队伍, 并将它们的发展培育纳入烟叶生产队伍建设体系当中去, 进而打破现今烟农老化, 种烟“后继无人”的局面。

4.2 培训教育是核心

烟叶生产是以人为主导的大农业生产, 要想种好烟, 人是关键因素, 而人才队伍建设中教育培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培训教育体系, 可以更快更好地建立起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队伍。为此, 要加强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就必须做到教育培训的及时跟进。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 加强与大专院校和农业系统的农技专家合作方式, 首先培养一批优秀的烟叶兼职培训师队伍, 让他们成为烟草精益生产培训主力军, 通过加强对“三大主体”队伍有针对性、分类性、持续性的培训, 即在加强精益生产方式全面培训的同时, 对精干管理队伍要重理念培训, 技术队伍要重技术培训, 职业烟农队伍要重操作培训, 从而快速打造一批符合烟叶精益生产要求的基层烟叶生产队伍。

4.3“行业归属感”的培养是重点

“行业归属感”即为企业内员工对自身所处烟草行业的归属感及烟农对“烟草业”的归属感2个方面。其中, 企业内员工对行业的归属感可以理解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对企业内员工归属感的培育也就是“主人翁”意识的培育。要想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 就要让员工感受到它是企业的一份子。企业可通过创造性地实施合理化建议制度、“质量环”等活动,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 帮助员工实现其自身价值, 成就自我归属感;烟农对“烟草业”的归属感可以理解为烟农与烟草行业的互利共赢关系, 烟草行业可通过为烟农提供最优服务与指导, 帮助烟农致富, 进而使烟农认可行业, 实现与行业价值观的契合, 更好地贯彻执行烟草行业各项标准。归属感的建立, 是促进精益生产中精干队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大举措。“三大主体”队伍建立过程中, 着重加强其对烟草行业的归属感的培养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4 绩效考评机制是保障

绩效考评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正确、有效的运用能够对企业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对于烟叶精益生产“三大主体”队伍建设中精干管理队伍与精干技术指导队伍的绩效考评, 可与企业开展的“贯标对标”等工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量化技术指标, 明确岗位职责, 制订工作标准, 开展各环节过程对标, 兑现绩效考核, 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 提高精益生产技术到位率;精干技术队伍中专业服务队考核则可依据现场作业效果、烟农的满意度和作业质量反馈进行量化考核;对于精干职业烟农的绩效考评则可借鉴湖北省恩施州烟草公司开展的“星级烟农”管理办法进行, 通过技术员对烟农的评价以及烟农烟叶生产水平等指标对烟农进行量化评定, 建立星级户籍档案, 并作为精干职业烟农队伍建立培育的主要依据[3,4]。

摘要:“精干队伍”作为烟叶精益生产中的一个基本内容, 其对烟叶精益生产的推进具有很大影响。虽然近几年来, 随着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 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得到了较好建设和发展, 然而从精益生产的要求来看, 当前的队伍建设仍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的需要。该文就烟叶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的三大主体及必要性进行阐述, 针对当前精干队伍建设提出具体对策, 以期对有效推进烟叶精益生产有所裨益。

关键词:烟叶精益生产,精干队伍建设,必要性,对策

参考文献

[1]罗维斌, 向鹏华.浅谈衡阳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建设及对策[J].作物研究, 2012, 26 (5) :578-579.

[2]霍艳芳, 齐二石, 周刚, 等.精益生产中人因作用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1 (12) :77-79.

[3]冰火, 建利, 江洪东.谈谈烟叶精益生产[EB/OL]. (2014-03-19) [2014-09-28].http://www.eastobacco.com/ycny/yysc/201403/t20140319-321421.html.

安徽省烟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9

关键词:烟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省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山东、安徽是全国烤烟产量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9%,产量占57%。安徽省种植烟叶历史悠久,曾经是全国烟叶主要生产区之一[1]。20世纪90年代后,云南、贵州、四川、福建、湖南等省烤烟发展较快,山东、河南、安徽等老烟区种植面积萎缩,“北烟南移”趋势明显。由于受价格及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安徽烤烟生产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烤烟产量从1992年8.5万t最高峰逐步下滑,近几年产量一直在1.5万t左右。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特色优质烟叶研究、新烟区开发、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以及以品牌为导向的烟叶基地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烟叶产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烟叶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老的传统烟叶产区,安徽省烟叶应抢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安徽烟叶品牌,提高安徽烟叶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赢得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1 安徽省烟叶生产现状

安徽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烟叶生产方面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烟叶生产保持相对平稳发展。根据安徽省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近年来各烟叶产区开展了一些现代烟草农业探索工作。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水配套项目建设受益烟田面积为1 980 hm2;全省烟田流转面积1 420hm2。2008年,在移栽前,与烟农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共落实烟叶合同种植面积9 200 hm2,实际移栽面积8 666.7hm2,签订合同1.13万份,种烟户数为15 721户,户均种烟5 500 m2。共有12个种烟县,其中2 500 t以上的种烟县共3个,收购量占79.3%。种植的烤烟品种有云87、云85、K326、云97、龙江911、云202,其中主要品种云87种植5 040 hm2,占58.2%,龙江911为1 300 hm2,占15%;另外初步筛选出的品种有9717、9601。烤烟生产机械化作业预整深耕为7 764.02 hm2,占总移栽面积的89.6%;机械起垄为7 514.02hm2,占总移栽面积的86.7%;机械刨坑4 609.2 hm2,占总移栽面积53.2%;机械覆膜1 775.82 hm2,占总移栽面积20.5%;机械培土122.5 hm2,占总移栽面积的1.4%;机械施肥59.3hm2,占总移栽面积的0.7%。6.7 hm2以上的连片种植共有152片,收购计划为1.261万t,占总收购计划的62%。育苗工场共524个,供苗能力为5 500 hm2,占总移栽面积的63.5%。烤房群共152个,烘烤能力为4 443.75 t,占总收购计划的21.84%[2]。

2 安徽省植烟环境分析

2.1 自然环境

安徽省位于北纬29°41′~34°38′、东经114°54′~119°37′,南北长约500 km,东西宽约300 km,境内南北分别由长江、淮河横贯,西部和南部各有山峦绵延。全省平原、丘陵、山地俱全,河流、湖泊纵横相连[3]。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冬季常有北方冷空气侵袭,多偏北风,气候寒冷,雨雪稀少,晴朗天气多。夏季盛行海洋暖气流,雨水充沛,天气炎热,光照充足。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 d,10℃活动积温在4 600~5 300℃。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4~-1℃,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 670 mm,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但天气形势多变,冷暖气团活动频繁,且年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率大,又经常有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故常造成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安徽省土壤受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气候的影响,以及地貌海拔变化、坡向不同和类型多样的制约,成土母质理化性质差异,农耕历史悠久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土壤类型繁多,过渡性特征明显。在空间上既有水平分布规律,又有垂直分布变化,还有多种多样中域和微域分布特点。土壤水平分布,自北而南淮河平原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等;江淮台地丘陵和皖西丘陵山地为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石灰(岩)土等;沿江平原主要为灰潮土和水稻土等;皖南丘陵山地主要为黄壤、红壤、紫色土和石灰(岩)土等。皖南、皖西因种烟气候适宜,质量较好,曾受到国内外烟草专家们的称赞与肯定,朱尊权认为皖南、皖西烤烟的突出特点是香气质和香气量较佳,香气风格突出,适应卷烟工业产品配方改革的需要[4]。

2.2 经济环境

200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达8 874.2亿元,全省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4 485元。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为1 326亿元,年均增长14.1%;2008年财政支出规模为1 622.8亿元,年均增长16.3%。全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08年生产总值中3次产业比例为16.0∶46.6∶37.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8年粮食产量3 023.3万t,油料产量228万t,棉花产量36.9万t。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2008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33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20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 178个。农村改革不断深入。197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序幕。1999年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减免直至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又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工作新机制初步建立。

2.3 技术环境

2008年,安徽省各类科研机构1 533个,科技活动人员15万人,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668项,专利申请量达10 409件。涌现出奇瑞公司、江汽集团、海螺集团等一批全国自主创新的典范。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自主创新氛围。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06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2008年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9.84%;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02%。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普通高中在校生由1949年的4 400人增加到133.7万人。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在校生增加到80.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2%。

2.4 政策环境

烟叶为农副产品,生产技术强、环节多,涉及烟农、烟草公司、工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是卷烟生产的重要原料物资,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烟草专卖局一向高度重视烟叶工作,姜成康局长曾多次指出:“烟叶始终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烟叶稳,则行业稳”。当前,国家局对烟叶工作思路是:以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严控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努力保持烟叶生产长期稳定发展。围绕国家局烟叶工作总体部署和“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安徽省烟草公司制定了“稳北促南”,即稳定长江以北产区生产、扩大长江以南产区的规模和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贯彻落实国家烟叶政策和扶持措施,稳定和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培育新型烟农。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网络推进,持续创新”的总体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烟叶生产基础条件,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目的是形成适应卷烟工业大企业、大品牌的原料供应体系。

3 安徽省烟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烟叶稳定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皖北烟区面积萎缩,除亳州产区产量相对稳定以外,宿州、蚌埠、阜阳3个产区的产量均不到500万t。皖南地区毗邻江、浙地区,烟农外出务工的就业渠道较广,经济作物较多,由于种烟的比较优势不突出,再加上烟叶生产的劳动强度大、技术风险高,缺乏适宜皖南山区作业的小型机械设备,烟农种烟积极性相对较低,进一步扩大规模的难度较大。

3.2 土地资源利用不科学,烟叶合同执行规范性差

受种烟历史传统、耕种制度、土地面积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安徽省烟叶缺乏整体的烟田规划,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科学,尚未形成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在安徽省部分烟田,经过长期连作,造成土壤理化性状难以满足优质烟叶的生产需要。烟农户数多、规模小,合同契约意识相对薄弱,存在对烟叶合同执行的严肃性、规范性不足的问题。

3.3 烟叶区域特色不明显,缺乏配套技术措施的研究

烟叶是卷烟工业企业重要的原料,卷烟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原料的风格特点,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特色优质烟叶原料作保障。安徽省烟叶缺乏系统烟叶质量风格特色评价与定位,对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形成机理、区域特色优质烟叶的彰显技术缺乏系统深化的研究。

3.4 种植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病害趋重,技术落实不到位

“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栽培保障特色”,品种是决定烟叶特色风格仅次于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2008年主要品种云87种植5 040 hm2,占58.2%,龙江911为1 300hm2,占15%,品种较单一,主栽品种病害发生趋重。在皖南地区,在大田生长后期受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易造成青枯病的发生、蔓延。只能通过轮作、移栽期调整、田间消毒、土壤改良等栽培种植方式进行防治。但在安徽省大部分烟区都存在技术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包括不能按要求进行育苗、整地不规范、不能适时移栽、田间卫生状况差、不能充分成熟采收、烘烤工艺不到位等,影响烟叶质量的稳定提升。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技术落实到位,稳步提高烟叶质量

安徽产区在国家局2008年度烟叶等级质量监督检查中,工商交接烟叶等级合格率为65.6%,位于全国产烟省份第4位,尤其是皖南烟叶公司被国家局授予“收购和调拨烟叶等级质量较好的烟叶产区”称号并通报表彰。烟叶质量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卷烟品牌质量的稳定,同时也与安徽省烟叶已树立的良好品牌形象密切相关。安徽省烟叶产区应继续提高适用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烟叶生产和质量水平,稳定烟叶质量,不因年份间的丰欠、供需关系调整而波动,满足卷烟工业大企业、大品牌对优质原料的需求[5]。

4.2 因地制宜务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烟叶产区,尤其是皖南产区,要扩大烟叶生产规模,应加快基层烟站的建设与改造,以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为目的,统一烟叶工作站建设标准和建筑规范,建成一批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的烟叶工作站,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规模推进“的原则,进行烟水配套建设工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建设密集烤房群和密集烤房组,编烟棚、分级棚、回潮房等附属设施配套,形成专业化烘烤工场。对密集烤房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建造,按照降耗、省工、耐用、经济的原则,以新建8 m以上的密集烤房为主,整村边片推进。统筹规划连片烟田机耕路建设,与机械作业相配套。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内的“涝能排、旱能灌、渠相连、路能通”的目标,为安徽省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化烟草农业的转变、烟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实施差异化战略,做好特色烟叶开发工作

皖南烟叶公司近几年来一直贯彻“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栽培保障特色”特色优质烟叶研究思路[6],生产出具有“焦甜香”风格的浓香型烟叶,得到了工业企业的认可。今后应以基地建设为契机,与工业企业、科学院所密切协作,深层次合作[7],在特色优质烟叶风格特色、形成机理、烟叶配套生产技术、工业使用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有所突破。在特色烟叶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建立组织机构,实行特色烟叶项目负责制。坚持“主攻质量,注重特色”,向质量要效益,以特色树品牌。稳定的烟叶质量和风格明显的特色,将是安徽省烟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4.4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

烟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安徽省烟叶产区应以人为本,抓好烟叶基层队伍建设,包括烟叶管理岗位人员和技术岗位人员。引进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技术队伍中去,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从态度上尊重人,从行动上爱护人,从机制上激励人。全面开展基层烟叶技术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安排符合条件的烟叶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各层级的烟叶技能职业资格鉴定,加快烟叶技能职业型人才的梯次发展。稳定对烟叶有较高依赖度和忠诚度的烟农,培育职业烟农队伍。强化对职业烟农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加大职业烟农的培训力度,制订相对完善的职业烟农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全力培养他们成为能从事烟叶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烟农,扩大职业烟农比例,逐步在省内建立起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烟农队伍。

4.5 稳步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将烟叶种植向重点烟区、优质烟区、潜力烟区集中,优化布局,推进连片种植,重点扶持种烟专业乡、专业村。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探索与完善与集约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方式。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主要烟叶技术标准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主要业务操作专业化。完善烟田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通过租赁经营、地块互换和返租倒包等模式实现土地流转。积极发展机械化作业,加快烟用机械引进和研发,完善机械化作业运作模式,推进烟草农业的农机化进程。以规模化种植为突破口,以专业化服务为重要保障,以机械化作业为重要途径,实现产业和环境、烟区和农村、烟叶与农业、企业与烟农的协调发展。

4.6 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化管理

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硬件投入,改善基层网络条件,逐步实现信息管理系的升级。以信息化推动烟叶流程优化,延伸烟草农业信息化的服务范围。建立各类专业数据库。利用烟草农业网站、呼叫中心等信息手段,加强面向烟农、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的信息化建设。完善烟叶业务管理模式,统一烟叶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5 结语

烟叶是卷烟生产重要的战略物资,优质卷烟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优质的烟叶原料。现阶段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卷烟工业企业实行“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规模的提升和强势卷烟品牌的扩张,烟叶产区持续提供数量稳定、特色风格彰显的烟叶原料成为品牌扩张后工业企业的必然需求,这给烟叶产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安徽省烟叶产区可从落实技术到位率、完善烟叶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优质烟、加强烟叶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烟叶经营管理水平,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拓展市场,实现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银生,邹健.安徽烟草的起源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33-737.

[2]赵振山,聂和平,陈江华,等.中国烟叶生产实用技术指南[S].中国烟叶公司,2009.

[3]侯光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朱尊权.浅谈皖南烤烟生产技术问题[J].安徽烟草科技,1992(3):1-2.

[5]王保义,杜元东,滕兆波.烟叶原料生产应满足卷烟工业的要求[J].中国烟草科学,2002,23(1):30-32.

[6]唐远驹.试论特色烟叶的形成和开发[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1):10-13.

豫中烟叶生产专用农机的筛选试验 篇10

1 测试目的

测试目的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评价各环节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能否达到当地烟叶生产农艺要求, 判定满足农艺标准的程度; (2) 针对不同环节, 比较和评价各参试机组的作业性能和作业效果, 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试点作业机组类型; (3) 比较和评价各环节适配机型系统匹配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提出全程机械化配置结构和方案; (4) 结合试验测试, 提出农机装备改进与创新的方向和要求, 促进试点烟草农机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

2 测试材料与方法

2.1 参试农机与农机组配

2.1.1 移栽机械 (YZ)

测试5个机型, 分为5个机组。机组配置分为:

YZ1组:许昌同兴2YZS-1型自走式移栽机 (自带动力) 。

YZ2组:日本自走式移栽机 (自带动力) 。

YZ3组:意大利移栽机, 22.05 k W拖拉机牵引。

YZ4组:山东华龙2ZY-1多功能移栽机, 22.05 k W拖拉机牵引。

YZ5组:洛阳一拖2ZY-1A烟苗移栽机, 22.05 k W拖拉机牵引。

2.1.2 覆膜机械 (DM)

测试2个机型, 分为2个机组, 机组配置为:

DM1组:许昌同兴YP-1型烟叶铺膜机, 13.23 k W拖拉机牵引。

DM2组:河南汝南FM-120A覆膜机, 13.23 k W拖拉机牵引。

2.1.3 中耕机械 (ZG)

测试3个机型, 分别为:

ZG1:漳州南冠1G5.80D中耕培土机。

ZG2:重庆翼虎YH500C汽油微耕机。

ZG3:河南银丰1WG4.7-105微耕机。

2.1.4 烟秆拔除机械 (BG)

测试3个机型, 分为3个机组, 机组配置为:

BG1:许昌同兴4YB型烟秆拔除机, 22.05 k W拖拉机牵引。

BG2:山东华龙4YG-1A型秸秆收获机, 22.05 k W拖拉机牵引。

BG3:江苏科地4YB-1型烟秆拔除机, 22.05 k W拖拉机牵引。

2.2 测试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许昌市襄城县王洛基地单元, 测试区土壤为轻质壤土, 土壤类型为褐土。测试区内地势平坦, 无建筑物、机井等障碍物。移栽、覆膜、中耕、拔秆机械作业的全部指标测试均在试点烟田烟叶生产相应环节进行, 烟田农艺和土壤管理基本相同。每个机型作业经济技术指标均按照作业4 h测试, 计算单位面积作业效率和单位时间内的作业油耗。

3 结果与分析

3.1 移栽机械的测试

5个机组移栽作业4 h, 选移栽后的8个点, 每点100株烟苗, 共800株, 计算漏栽率和合格率;8个点每点选10株来测试移栽深度。移栽过程中3次重复装满水, 测量移栽株数、单株灌水量和水箱容积。

不同机组移栽作业性能指标见表1。

从表1可知, 5个机组移栽深度均达到要求, 其中YZ1和YZ3移栽深度较深;漏栽率YZ4不符合要求, 漏栽率超过3%, YZ1、YZ2、YZ5漏栽率未超过2%;移栽合格率除YZ2未到达92%以上外, 其他4个机组均在97%以上, 其中以YZ1、YZ3的合格率较高。YZ2不能移栽灌水, 其他4个机组带水移栽, 单株灌水量以YZ1较高, 为0.40 L/株。带水移栽水箱容量均较小, 最大容积移栽能力未超1 000株。从移栽总体质量看, YZ1和YZ3的效果较好。

每种机型连续移栽作业4 h, 重复测试3次。

不同机组移栽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

从表2可知, 作业效率YZ1最高, 达1 497.5株/h, YZ2最低为812.3株/h。每个机组作业需要的人数不同, YZ1为1名驾驶员、1名投苗人员;YZ2不需要驾驶人员, 但需2人投苗;YZ3需1名驾驶员、1名投苗人员;YZ4和YZ5需1名驾驶员、2名投苗人员。YZ3、YZ4、YZ5需要拖拉机牵引, 油耗为2.8 L/0.067 hm2左右;最省油机组为YZ1, 作业油耗为0.58 L/0.067 hm2。按一个工作日8 h计算, 各个机组日作业面积, 以各个机组的驾驶员及辅助人员总数与日作业面积比值, 作为该机组每0.067 hm2的平均用工量 (其他作业的用工量均按照此方法计算) , 其中YZ1每0.067 hm2用工量最小。从作业效率、油耗、移栽用工量角度看, YZ1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好。

3.2 覆膜机械的测试

对覆膜机的2个机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

覆膜作业性能指标统计量见表3。

从表3可知, 2个机组覆膜后垄高和覆膜后垄基宽均符合农艺要求。覆膜后透光面宽度越宽越好, 透光面宽度与垄体宽、地膜宽有关。覆盖使用的地膜宽度为80 cm, 2个机组覆膜后的透光面宽基本相同, 为43.5 cm左右。2个机组均为单行作业。从作业效果看, DM1好于DM2。从稳定性上看, 变异系数最大项为DM2的覆土宽度, 变异系数最小项为DM1的覆膜后垄基宽。对比各项目变异系数, 总体上DM1小于DM2, 稳定系数高于DM2。

不同机组覆膜作业经济技术指标见表4。

从表4可知, 作业效率DM1比DM2高, 作业人数除驾驶人员外, 辅助人员每机组平均0.5个。作业油耗DM1比DM2低0.14L/0.067 hm2。DM1每0.067 hm2平均用工量为0.033个, 低于DM2用工量。

3.3 中耕机械的测试

选用3种机型组合成3个作业机组测试, 每个机组在作业区间隔5m选取5个点, 测定各机组的作业性能指标。

不同机组中耕作业性能指标见表5。

从表5可知, 机组ZG1平均耕深15.36 cm, 比机组ZG2与ZG3稍深, ZG2与ZG3基本相同。在烟株团棵前11片~12片叶时中耕, 农艺要求为深中耕, 深度达到12~18 cm, 3个机组作业深度对比, 以ZG1较好。叶片损伤率农艺要求越低越好, 3个机组损伤率以机组ZG1较低。耕宽与碎土率和除草程度仍以机组ZG1较好。

每个机组作业4 h, 按照作业总面积和油耗量, 测定单位时间作业效率和单位面积的油耗量。

不同机组中耕作业经济技术指标见表6。

从表6可知, ZG1机组作业效率比ZG2和ZG3高;ZG1机组每0.067 hm2作业油耗为0.99 L, 分别比ZG2、ZG3低0.30 L、0.20 L。3个机组均为单行单人作业。ZG1每0.067 hm2平均用工量0.064个, 优于ZG2和ZG3。结果表明, ZG1机组作业效率较高, 作业油耗较低, 单位面积作业用工少, 用工量低。

3.4 拔秆机械的测试

拔秆机械测试采用3个机型、3个机组作业。

不同机组拔秆作业性能指标见表7。

从表7可知, 漏拔率BC1

不同机组拔秆作业经济技术指标见表8。

从表8可知3个类型的烟秆拔除机使用的牵引动力、作业人数相同, 机组BC1作业效率较高, 同时每0.067 hm2作业油耗相对较少。BC1、BC2和BC3每0.067 hm2作业的平均用工量相差不大, 分别为0.018个、0.021个和0.019个。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对移栽、覆膜、中耕及烟秆拔除环节不同农机组配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筛选出适应豫中平原烟区烟草农艺要求的农机设备。

本试验测试的烟草农机分为自带动力和不带动力2种类型。不带动力机械使用的牵引动力分别是13.23 kW、22.05 kW或6.61 kW拖拉机。对配置牵引动力还要进一步测试完善、优化, 使其能够更适合机械和农艺的要求。

摘要:根据豫中烟区烟叶生产农艺要求, 对移栽、覆膜、中耕及烟秆拔除等环节的专用农机进行测试, 分析比较了各种机械的作业效率、作业能耗、投入资金等, 筛选出适应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的相关机械设备。

关键词:烟草生产,专用农机,筛选试验

参考文献

[1]殷寿安, 林选如, 区焕财, 等.烟叶中耕培土及机械化作业技术分析[J].湖南农机, 2012, 11 (39) :30-32, 34.

[2]刘守君, 杨志刚.烟叶移栽机械化刨埯、铺膜技术的应用[J].农业机械, 2007 (16) :55-5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烟叶生产成本控制】相关文章:

烟叶生产07-15

烟叶生产可行06-05

烟叶生产调研08-02

安仁烟叶生产范文05-23

烟叶生产可行范文06-04

收购烟叶生产卷烟07-14

烟叶生产工作思路07-26

烟叶生产转型发展07-26

烟叶生产工作汇报07-26

烟叶生产工作方案06-15

上一篇:教学融入文化情境下一篇:物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