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

2024-07-11

卓越教师培养(精选十篇)

卓越教师培养 篇1

今天在座的各位学员都是优秀的校长, 大家既是教师队伍的一员, 更是教师的带头人。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 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 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教育应当由懂教育的人办, 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探索开放式培养教师的途径, 学习借鉴各国的成功做法, 为中小学校长、教师出国培训交流提供机会, 要倡导教育家办学, 支持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打拼探索, 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 造就一大批教育家。

对于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言,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从“能上学”发展到“上好学”。在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以后, 教育的不公平和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 而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是优秀的校长和优秀的教师。我非常尊敬的刘彭芝校长正是抓住了这一个关键的问题和核心资源, 高度重视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在辐射共享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中的重要性。人大附中从2002年开始探索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之路, 用十年的时间不断实践, 不断反思, 不断完善, 最终形成了经过实践检验后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同时也是教育均衡的关键, 是培养优秀的校长、优秀的教师, 优质学校在培养和培训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前不久,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正式成立, 这意味着在刘校长的领导下人大附中及其联合校的优质资源将在联合总校的框架下面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协调, 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不仅如此, 人大附中刘校长也高度重视我国中西部农村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 主动积极参与了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培训了一大批农村教师, 人大附中培训的效果在教育部所有的示范性项目例行评估当中排在第一位, 超越了所有承担“国培计划”的高等学校, 我对刘校长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奉献由衷的感觉欣慰。人大附中的优质资源现在向中西部农村地区辐射且成果显著, 我觉得非常感动。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对刘校长和人大附中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双卓基地”是培养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的重要载体, 本次开班仪式也是人大附中联合校总校成立以后首次重大举措。基地第一期的校长班非常成功, 共有89名校长学员经过三年的时间和6次大型的集中培训, 合计350个学时, 已经先后顺利结业。刚才我也听到了上一期学员代表的发言, 感觉他们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人大附中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我相信第二期校长班在刘彭芝校长的引领下, 结合首期校长班的经验将办得更加富有成效, 成为中国卓越校长、卓越教师成长的摇篮。

这次校长基地启动仪式也是在喜迎党的十八大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是基础教育领域以“培养卓越校长、卓越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最后衷心祝愿“双卓基地”越办越好, 祝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凝心聚力, 在教育均衡发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现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伟大理想。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篇2

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卓越教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并能起到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我校卓越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县卓越教师、及各类优秀卓越教师组成的青年卓越教师队伍。

二、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卓越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卓越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卓越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三、卓越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的卓越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卓越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卓越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卓越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卓越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卓越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7、适时组织卓越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8、学校每年对卓越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作为卓越教师。

9、学校对卓越教师实行奖励,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卓越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卓越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卓越教师的传帮带作用。(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卓越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卓越小学教师 内涵 共同特征 培养 保障与维护

一、卓越小学教师的内涵审视

1.卓越小学教师的缘起

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遵循这一指示,教育部在2010年联合行业协会实施了以培养创新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并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分别推行“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和“卓教教师”三大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正是基于“卓越教师”计划应运而生的产物。

2.卓越小学教师的界定

“卓越”(excellence),根据《新华字典》(第11版),解释为“高明、高超、杰出、不平凡”[2]。

援引权威资料,笔者将“卓越”一词修饰限定于“小学教师”之前,所谓“卓越小学教师”,居于“新手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位列之上,卓越小学教师不论是在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还是在班级管理等领域都应出类拔萃、成绩斐然。

就“卓越小学教师的发展进程”而言,首先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入职的新手教师,这类教师处于刚入职的适应探索期,他们努力完成从师范生向职业教师的角色过渡,并按照教学常规推进教育教学活动,但在班级管理、组织教学等方面却相对迷惑,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上述新手教师经过五年左右教育教学工作的磨练期逐渐趋于成熟,处于这一时段的教师已转化角色,从新手教师迈向合格教师行列,基本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够满足教师岗位的要求。他们虽然已经摆脱了刚入职时的不适应状态,但却要面临着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不断砥砺自我,努力从经历中萃取经验,实现突破,向更高职业阶段——优秀教师跃迁。优秀教师已相对成熟,他们倚仗业已积淀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逐渐从所处群体中脱颖而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进入到了事业发展的平台期,高原现象使这一阶段的教师再度迷茫,找不到事业突破口。因此,这些教师一方面因其骨干示范作用,荣膺美誉;另一方面也因其无从突破,身陷瓶颈发展之中。笔者认为,卓越教师正是因此孕育而生,是优秀教师厚积薄发、向上迈进的华丽转型。卓越教师应具有相对博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较长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在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业绩突出。他们不仅能够发挥模范作用,也有能力成为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专家型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自我实现),将自己的探索成果与人分享,并为处于前几阶段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卓越小学教师的共同特征

1.知识丰厚

首先,卓越教师要有丰厚的通识知识,既要通晓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常识,又要与时俱进,通晓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课程标准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就可以不断充实教材,促使小学课程能符合学情,变得既丰富又富有特色。其次,卓越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并对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熟于心,以使其教育教学能遵循科学规律,顺应学生发展。最后,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卓越小学教师在应对课堂生境时区别于其他同行的出色超然之处。

2.热爱学生

(1)尊重每一位学生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做到“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3]。作为一名卓越小学教师,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尊重上要做到无一例外,真正把学生当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来进行呵护和教育。

(2)理解每一位学生

成人与学生在知识能力、经验体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正是因为这种疏离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如果教师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因此,卓越小学教师要理解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言行要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绝不能生硬照搬、武断行事。

(3)欣赏每一位学生

卓越小学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通过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孩子的特有才华,发现、欣赏并由衷赞美他们,是建立并激发学生内在自信心的最好手段之一。

3.领悟教育

(1)熟知教育理论

要想成为一名卓越小学教师,必须熟知教育理论,但也绝不能止于“熟知”。卓越小学教师要在熟知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观。每一位从师范院校踏入到教师行列的师范生,都具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前提条件。在未来,要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卓越的小学教师。

(2)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的本质理解上形成的先进教育观念。卓越小学教师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用合体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理念去深化教材、细化文本、优化教案,这也是卓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4.精于业务

(1)全面地洞晓教材

卓越小学教师需要对教材有极强的理解能力。新课程要求小学教师改变以往的教材观,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4],卓越教师之所以教学水平比一般教师要高超,与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教材是分不开的。尽管教材是由课程专家编制的,但它有可能因地域差异而不符合学情、班情或校情,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智慧取舍,融会贯通。

(2)娴熟的教学技能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优秀的教学技能,卓越小学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在课堂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确保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得到发展。也正是这些科学灵活的教学技能,才能突显卓越教师的卓尔不群。

(3)有效的课堂管理

卓越小学教师只有具备有关课堂管理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和学生三者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有效的课堂管理能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卓越教师的能力表现形式之一。

5.善于思考

(1)善于课前思考,合理运用多媒体

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卓越小学教师能否在互联网中整理资料并获得信息,能否利用多媒体为教学助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结合起来,将抽象理论形象呈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并提升授课效率。

(2)善于课后反思,勇于创新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反思者和研究者,卓越小学教师应善于思考研究,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应乐于研究,通过研究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此外,卓越教师应具有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奋进精神。卓越教师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将之嫁接、融合、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教师—学生—文本”间形成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实现“裂变巨变式”的融合与创新。

三、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启示

1.课程体系的集约化

课程培养是实现卓越教师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要根据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构建全面化的课程体系,全面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精选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核心课程的教学流程严格把关,提高质量。重视开设能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课程,精选主题、精进业务,为师范生毕业后成为可以胜任岗位的“卓越型”小学教师提供支持。

2.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的工作能力不能只靠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卓越教师的实践能力要依赖于教师本身的实践智慧(对当下教育情境的合理感知、辨别以及对教育道德品行的深入顿悟)。故而,为了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实践智慧,观摩实践类的课程应该贯穿于学业的全过程,确定各阶段实践学习目标,制定规章制度,确保有效性。做到实践前有周全部署,实践中有教师指导,实践后能形成深刻反思。

3.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基地学校的优秀教师共同培养在校学生的一种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师范院校教师与基地学校教师构建师范教育师资队伍联合体,互利互惠、双赢发展。鼓励师范院校教师到小学去观摩学习,与基地校教师交流切磋,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和培养举措。

四、卓越小学教师的保障与维护

1.构建教师评价指标

逐步构建卓越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科学合理的指标组成是保证评估客观准确的核心要件之一。从微观着眼,聚焦小学教师的某一节课;从宏观定夺,符合人们对基础教育的普遍理想状况的认识与追求。此外,就评价指标的选定形式而言,其本质就是要解决“如何评”的问题,即“因类(各种学校类型)制宜”。以适切的形式开展卓越小学教师评价,渐进确立评价保障体系。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如区别不同的评估对象(教师个人)、地区(辐射全国各地)、学校类型(基于办学条件、办学单位、招收对象等划分)等,或者准入的不同侧重来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2.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基地学校三位一体维护体系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5]。在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是连接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地学校的纽带,高等院校应该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地小学合作交流,形成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地小学的深度合作关系。

在合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基地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互信互利体系。三方协同创新,联手推进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顺利进行。由高等院校主导,通过变革培养方式、优化课程配置、完善评价体制等途径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成为卓越小学教师的潜能。此间,高校应与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地进行多元沟通,逐步深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意义。此外,基地学校要发挥协同配合作用,携手高校共同制定实习见习计划,优化培养方案,做好学生指导工作。

总之,卓越教师的培养并非朝夕之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更需要教师自身的辛勤努力,以此形成合力,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率,进而促进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国网门户网站.部委通知(2010-3-1)[2015-11-07].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审室.新华字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谢国忠.卓越小学教师:内涵、特征与职前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4).

[4] 祁海英,任丹.小学教师处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1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4-08-19)[2015-11-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作者:王婷婷(1991-),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宁先达(1987-),男,辽宁抚顺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美林小学教师,硕士。]

卓越教师培养策略的探讨 篇4

一.卓越教师的内涵

对于卓越教师的界定和理解,目前教育界还没有具体定论。柳海民、 谢桂新认为,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 “一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二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一名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的知识结构;三是专业能力卓著出色。”刘湘溶认为,“作为一位卓越教师要具有:包容进取的教师德行;教师文化所浸染的胸怀教育、坚持理想、从容淡定的教师气质;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涵养;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特征。”但总的来说,这些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水平、创新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出类拔萃。

二.卓越教师的特征

1.科学的教育理念

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前提,也能够积极推动教师在日常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学生观上。卓越教师具有明确而坚定的学生立场。所谓学生立场就是教师以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特点为中心,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其次,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爱。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在生活过程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

2.学科专业知识系统扎实

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丰富、充分、 完整、系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是保证其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这里所说卓越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有教育原理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基本的人文素养知识等几种类型,这些知识在每位卓越教师身上的体现和构成是不同的,这或许就是决定他们独特风格的基础条件。

3.卓越教师对教育具有真挚的爱

卓越教师在教育情感上的突出表现是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种对教育真挚的爱的情感是卓越教师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对教育信念的情感支撑, 是其教育行为和实践的内在动力之源。当然也表现在对学生的爱及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爱。

三.卓越教师的培养策略

1.明确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

人才,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 将其解释为:“德才兼备,并有某种特长的人 。” 想要培养 出卓越教 师人才,就要有能培养这样人才的目标。 首先,“卓越教师”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具有高层次统驭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 及时将研究能力转化教学能力。其次 “卓越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涵养;再次“卓越教师”必须具过硬的教育实践能力。鉴于这些要求所以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就不言而喻了。

2.加强师范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

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学校应该给予师范生提供更多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网络精品课程, 并能组织学生有序学习。首先,增加有关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开设,并且要严格把关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强师范生在教育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如,微格教学课程开设。

3.要推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

加强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 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活动是把教育理论运用实际的过程,在这里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教学这门艺术,它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培养质量。首先,可以实施双导师制。 选择中学优秀教师作为在校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指导老师,这些老师都是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师范生更早的走进课堂,了解真实的教学。 其次,进行“迁移后拓”的实习战略。所谓前移后拓,就是把教育教学实习有效地前移到一年级和拓展到大学四年级二期,实现对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全程培养。大一就开始走进中学的课堂,观摩学习,此过程持续到大四第二学期。这种战略实习现了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主动性和互动性的统一以及独特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发言稿 篇5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教育科学学院11(6)班的xxx,与大家一样,我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来到了本次开学典礼,我们离教师队伍又更近了一步。作为本期“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的一名学员,我由衷的为结识众多优秀教师而高兴,为能与众多同伴共同成长而欣喜。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为了使我们将来能更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学校集中优势资源,为我们师范生搭建了可贵的学习的平台,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请允许我代表实验班全体学员,向为本次培训无私奉献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打从懵懂时便对三尺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老师满怀崇敬,有人问我将来打算干什么,我很自豪的说,做教师。也许有人会笑,认为老师的平凡,重复着一切,然而教师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世上很少有像教师这样的职业,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与梦想,古往今来,有人把教师比作在红烛,比作春蚕、蜜蜂、园丁等等,这些都说明教师是一种倍受全社会尊重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师范,就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立志做民族的文化保安、道德保安,平凡而又伟大。

面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们都非常珍惜,为此,我谨代表本期“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81名同学向领导、老师们庄严承诺:

我们要时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牢记领导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盐城师院精神,以这次学习为契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加强自身建设的热潮中,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师技能密切结合,切切实实地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本次教师培训仅仅是学校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期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我们要积极进行利弊、得失分析,取长补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加强三字两话基本功的训练,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卓越教师而努力奋斗。

我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卓越教师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即使前路坎坷,我们仍然要披荆斩棘,昂首前行。在新的环境里,我们将不断充实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实践中锻炼能力,在茫茫的学海中,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所特有的这一切都在向我们热情的挥手,相信我们通过本次学习会更更上一层楼的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有所成、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三位一体”培养卓越幼儿教师刍议 篇6

关键词:卓越幼儿教师;素质;“三位一体”培养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07

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实行学前教育振兴计划,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正在着手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以“政府、幼儿园(教育机构)、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教育进行综合改革,是教师培养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场革命给幼儿教师的培养带来了难得机遇,如何开展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工作,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姑且谈一点自己的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卓越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育部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个维度、62个具体项目,涵盖了幼儿教师的素质标准。

作为卓越幼儿教师,我觉着在具备幼儿教师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更应该具备“职业认同感”“知识结构化”和“自我超越”这三个方面的素质品质。

(一)职业认同强

幼儿教师的职业具有特殊性、基础性、艰巨性和重要性的特点,因此在幼儿教师培养中应更加注重对职业的认同和敬重。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师承担着保教的双重任务,其身份既是家长又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性在于教师承担着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如幼儿身心发展、思维的发展、人际交往等素质的发展在幼儿期至关重要。职业的艰巨性在于一名教师要面对30多个或是更多幼儿,幼儿的安全、活动的组织引导、管理等任务艰巨。职业的重要性在于幼儿教师承担着为幼儿成长发展染底色、打基础的任务,关乎幼儿和家庭的未来幸福和国家未来公民的素质品质。

(二)知识结构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多少变得不重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才重要。教师和学生不是知识多少的差异,而是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差异。一多一少是传播,一同一异是对话。[1]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按照“厚基础、强技能、重融合”的培养原则,要涵盖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的基础知识,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知识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必须梳理知识结构,按照五大领域以项目和模块的形式予以呈现,给未来的幼儿教师以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关键性核心知识。

(三)自我超越

教师是一个需要而且能够不断自我超越的职业,如果不能实现自我超越,必定感觉索然寡味,绝对不会享有职业幸福感。“自我超越”在幼儿教师素质中尤为重要。人对工作有三个层次的定位:谋生的手段、事业、追求。幼儿教师若是将工作仅仅作为别无选择的谋生手段,这种想法定位是万万不能较好地面对职业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在培养幼儿教师过程中,必须将职业的定向教育及将职业超越为事业的追求和奉献作为职前教育的重要方面,筑牢奉献职业的思想基础,提升对职业认识的思想境界,只有这样才可在从业时享受职业的乐趣和幸福,超越“小我”“自我”,成长为家国培育未来栋梁的育华使者。

二、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改革举措

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中,大力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建立健全动态跟踪和反映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品德等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改革。完善和改革“校园合作、理实融通、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5+0.5”“学做交替”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学养并重、技能特长、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

三、“三位一体”的卓越幼儿教师培养途径方法

充分发挥“政府、幼儿园(教育机构)、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作用,以职教集团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学校主导的“校园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构建三会“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校园深度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主导、幼儿园参与”四方联动,职教集团、学校分层次推进的合作办学模式。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学校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加强联系,在了解社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标准,培养经费投入,教师招考录用等方面,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提高主动服务当地社会教育发展的水平能力。加强与幼儿园全方位的联系,和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师资,在教育教学、各种活动、教学设施等各方面与幼儿园合作共享,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

(二)多措并举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

加强和完善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学生专业能力训练的办法和措施。在校内形成以“早读、午写、晚讲”为实训时间节点的专项训练体系,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语言、书写等方面练就扎实的功底,保证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广博厚实。

(三)大力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教师深入幼儿园,全面系统了解幼儿园“生、运、游、学”的活动情况,将幼儿园活动与幼儿教师培养无缝对接,提高幼儿园参与培养幼儿教师的积极性。调整实习时间,在保证有足够数量实习基地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实习的范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实行行业、幼儿园、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及时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职业性、开放性和适应性,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学习能力。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篇7

1. 卓越小学教师的缘起

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遵循这一指示,教育部在2010年联合行业协会实施了以培养创新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并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分别推行“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和“卓教教师”三大计划。“卓越小学教师”正是基于“卓越教师”计划应运而生的产物。

2. 卓越小学教师的界定

“卓越”(excellence),根据《新华字典》(第11版),解释为“高明、高超、杰出、不平凡”[2]。

援引权威资料,笔者将“卓越”一词修饰限定于“小学教师”之前,所谓“卓越小学教师”,居于“新手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位列之上,卓越小学教师不论是在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还是在班级管理等领域都应出类拔萃、成绩斐然。

就“卓越小学教师的发展进程”而言,首先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入职的新手教师,这类教师处于刚入职的适应探索期,他们努力完成从师范生向职业教师的角色过渡,并按照教学常规推进教育教学活动,但在班级管理、组织教学等方面却相对迷惑,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上述新手教师经过五年左右教育教学工作的磨练期逐渐趋于成熟,处于这一时段的教师已转化角色,从新手教师迈向合格教师行列,基本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够满足教师岗位的要求。他们虽然已经摆脱了刚入职时的不适应状态,但却要面临着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不断砥砺自我,努力从经历中萃取经验,实现突破,向更高职业阶段———优秀教师跃迁。优秀教师已相对成熟,他们倚仗业已积淀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逐渐从所处群体中脱颖而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进入到了事业发展的平台期,高原现象使这一阶段的教师再度迷茫,找不到事业突破口。因此,这些教师一方面因其骨干示范作用,荣膺美誉;另一方面也因其无从突破,身陷瓶颈发展之中。笔者认为,卓越教师正是因此孕育而生,是优秀教师厚积薄发、向上迈进的华丽转型。卓越教师应具有相对博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较长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在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业绩突出。他们不仅能够发挥模范作用,也有能力成为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专家型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自我实现),将自己的探索成果与人分享,并为处于前几阶段的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卓越小学教师的共同特征

1. 知识丰厚

首先,卓越教师要有丰厚的通识知识,既要通晓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常识,又要与时俱进,通晓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课程标准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就可以不断充实教材,促使小学课程能符合学情,变得既丰富又富有特色。其次,卓越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并对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熟于心,以使其教育教学能遵循科学规律,顺应学生发展。最后,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卓越小学教师在应对课堂生境时区别于其他同行的出色超然之处。

2. 热爱学生

(1)尊重每一位学生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做到“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3]。作为一名卓越小学教师,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尊重上要做到无一例外,真正把学生当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来进行呵护和教育。

(2)理解每一位学生

成人与学生在知识能力、经验体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正是因为这种疏离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如果教师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因此,卓越小学教师要理解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言行要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绝不能生硬照搬、武断行事。

(3)欣赏每一位学生

卓越小学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通过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孩子的特有才华,发现、欣赏并由衷赞美他们,是建立并激发学生内在自信心的最好手段之一。

3. 领悟教育

(1)熟知教育理论

要想成为一名卓越小学教师,必须熟知教育理论,但也绝不能止于“熟知”。卓越小学教师要在熟知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观。每一位从师范院校踏入到教师行列的师范生,都具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前提条件。在未来,要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观,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卓越的小学教师。

(2)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的本质理解上形成的先进教育观念。卓越小学教师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用合体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理念去深化教材、细化文本、优化教案,这也是卓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4. 精于业务

(1)全面地洞晓教材

卓越小学教师需要对教材有极强的理解能力。新课程要求小学教师改变以往的教材观,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4],卓越教师之所以教学水平比一般教师要高超,与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教材是分不开的。尽管教材是由课程专家编制的,但它有可能因地域差异而不符合学情、班情或校情,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智慧取舍,融会贯通。

(2)娴熟的教学技能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优秀的教学技能,卓越小学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在课堂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确保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得到发展。也正是这些科学灵活的教学技能,才能突显卓越教师的卓尔不群。

(3)有效的课堂管理

卓越小学教师只有具备有关课堂管理的技巧和能力,才能使自己与课堂客观环境和学生三者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有效的课堂管理能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卓越教师的能力表现形式之一。

5. 善于思考

(1)善于课前思考,合理运用多媒体

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卓越小学教师能否在互联网中整理资料并获得信息,能否利用多媒体为教学助力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结合起来,将抽象理论形象呈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并提升授课效率。

(2)善于课后反思,勇于创新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反思者和研究者,卓越小学教师应善于思考研究,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应乐于研究,通过研究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此外,卓越教师应具有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奋进精神。卓越教师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将之嫁接、融合、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在“教师—学生—文本”间形成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实现“裂变巨变式”的融合与创新。

三、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启示

1. 课程体系的集约化

课程培养是实现卓越教师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要根据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构建全面化的课程体系,全面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精选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核心课程的教学流程严格把关,提高质量。重视开设能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课程,精选主题、精进业务,为师范生毕业后成为可以胜任岗位的“卓越型”小学教师提供支持。

2. 突出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教师的工作能力不能只靠在课堂上学习,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卓越教师的实践能力要依赖于教师本身的实践智慧(对当下教育情境的合理感知、辨别以及对教育道德品行的深入顿悟)。故而,为了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的实践智慧,观摩实践类的课程应该贯穿于学业的全过程,确定各阶段实践学习目标,制定规章制度,确保有效性。做到实践前有周全部署,实践中有教师指导,实践后能形成深刻反思。

3.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基地学校的优秀教师共同培养在校学生的一种制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师范院校教师与基地学校教师构建师范教育师资队伍联合体,互利互惠、双赢发展。鼓励师范院校教师到小学去观摩学习,与基地校教师交流切磋,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和培养举措。

四、卓越小学教师的保障与维护

1. 构建教师评价指标

逐步构建卓越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科学合理的指标组成是保证评估客观准确的核心要件之一。从微观着眼,聚焦小学教师的某一节课;从宏观定夺,符合人们对基础教育的普遍理想状况的认识与追求。此外,就评价指标的选定形式而言,其本质就是要解决“如何评”的问题,即“因类(各种学校类型)制宜”。以适切的形式开展卓越小学教师评价,渐进确立评价保障体系。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如区别不同的评估对象(教师个人)、地区(辐射全国各地)、学校类型(基于办学条件、办学单位、招收对象等划分)等,或者准入的不同侧重来选择和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2. 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基地学校三位一体维护体系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5]。在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高等院校是连接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地学校的纽带,高等院校应该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地小学合作交流,形成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地小学的深度合作关系。

在合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基地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互信互利体系。三方协同创新,联手推进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顺利进行。由高等院校主导,通过变革培养方式、优化课程配置、完善评价体制等途径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成为卓越小学教师的潜能。此间,高校应与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地进行多元沟通,逐步深化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意义。此外,基地学校要发挥协同配合作用,携手高校共同制定实习见习计划,优化培养方案,做好学生指导工作。

总之,卓越教师的培养并非朝夕之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各方密切配合,更需要教师自身的辛勤努力,以此形成合力,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率,进而促进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国网门户网站.部委通知(2010-3-1)[2015-11-07].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审室.新华字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谢国忠.卓越小学教师:内涵、特征与职前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4).

[4]祁海英,任丹.小学教师处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13).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篇8

《意见》明确提出, 各地各校要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 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师范生培养要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 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根据需求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 大力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意见》强调, 师范院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等举措, 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质量。《意见》明确要求, 建立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 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

教师培养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 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意见》强调, 要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 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 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卓越教师培养 篇9

一、贵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性

20世纪以来, 我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但如作深层次的分析, 但仍存在一些令人关注和担忧的问题:教师的质量不均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对教师教育专业不够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与时俱进, 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相脱离;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课程与理论脱节;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没有很好的落实等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教育改革。

近年来, 我国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改革, 这就迫使地方本科院校改革和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目前, 贵州有18所普通本科院校, 其中以师范类教育为主的院校有6所, 这些处于地 (市) 级的新建本科院对培养地方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 教师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的培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与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探索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是新建本科院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卓越教师必备的素养

卓越教师应金宝贝哪些知识, 很难在理论上做出界定。从新世纪对于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卓越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知识结构、出色的专业能力、自主的创新能力等素质。

(一) 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之一, 更是教师工作最起码的职业素质。作为一名卓越教师, 应热爱教育事业, 愿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甚至愿意为学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 这种现身精神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是自己的人身追求, 甚至把教师职业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此外, 卓越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 关心学生的生存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 关心民族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二) 完善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积淀的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卓越教师应具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科教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所教科目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式、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研究前沿, 懂得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充分发挥知识的育人价值。

学科教学知识即教师应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发展的相关知识。卓越教师不仅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有科学、正确的把握, 而且还应懂得怎样教给学生, 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传授, 使学生容易理解, 易于学习。

广博的文化知识。作为一名卓越教师, 广博的文化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教师可能会面临学生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从远古到未来, 从宏观到微观的问题, 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甚至用一些极端的方法斥责学生多问, 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1]

(三) 出色的专业能力

国外的教师心理研究认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智力, 在达到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以后, 知识和智力就不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2]对于卓越教师来说, 出色的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包括教育能力, 管理能力、研究能力。

教育能力指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能像医生一样“开处方”, 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具体来说, 卓越教师须具备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管理能力指教师所具有的对于学校、班级、团队、活动等的管理能力。一个卓越的教师必须同时是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在学校管理中具有责任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争先意识在团队管理中具有合作意识, 在各种活动管理中具有创新意识。在管理工作中要精于顶层设计、勤于过程操作、善于总结凝练, 形成管理文化, 掌握科学高效的管理策略在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到定位有前瞻性、内容有系统性、方法有操作性、成果有标志性。[3]

研究能力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 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卓越教师, 更应该拥有对教学研究的热情, 善于总结教学中经验, 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教育问题, 并把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

(四) 自主的创新能力

近年, 我国一直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 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师。创新能力是一名教师的突出能力, 同时也是卓越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标志之一。卓越教师只有具备创新能力, 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设计出更多的教学方式和途径, 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路径

贵州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是以前的专科院校升格而成, 或者是几个学校合并而成, 办学经费、师资力量、学科专业、办学经验、学生的素质等方面与其他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然而, 卓越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其形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因素。因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探索和研究卓越教师的人才培养路径, 为地方培养卓越师资。

(一) 严格学生的选拔

学生的选拔是卓越教师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对卓越教师的培养对象的选拔制定相应的标准,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学校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可以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 还可以通过专业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与教学相关的基本技能, 如三笔字、简笔画、幻灯片的制作等。选拔可以通过教师推荐与个人申请相结合, 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作为卓越教师的培养对象。

(二) 明确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的设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为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制定相应的卓越教师培养标准,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学校应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把握卓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 例如教育部对于从事教育行业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应的条件, 这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基本要求和规定。第二, 根据教育部对不同院校教师的规定, 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标准。第三, 学校应该从中小学校中收集教学水平的信息, 从不同的院校中提炼出共性的元素, 从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标准, 在中小学教师的身上, 我们可以发现大量卓越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和潜能, 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整合, 使教学标准更加的标准、规范。

(三) 完善课程体系

过去, 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课程专而窄, 教学内容陈旧, 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注重专业课程的开设, 实践课程学时不足, 教育实习一般是6-9周, 时间是安排在大三、大四。[4]针对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重点是要改革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 可以为卓越教师构建“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即通过通识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实践课程平台、 (集中性实践环节、素质拓展平台) 构建, 素质拓展部分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四) 强化实践教学

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应重视卓越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围绕卓越教师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素质要求, 构建课程实验、技能实训、专项实习、综合实践德国多阶段的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二是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 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及实践基地、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等, 聘请中小学教师到学校担任导师, 实行双“导师”制;三是多举办各种实践活动, 如说课比赛、讲课比赛, 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比赛、三笔字等活动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四是根据不通专业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安排相应的教育实习, 延长入选学生实习时间;五是构建教与学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 基础薄弱,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然而,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确保卓越教师的培养工作有效实施,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学校应选拔具备良好师德, 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 了解国内外教学前言及中小学的教学改革现状的教师作为导师。学校还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教师的选拔条件、工作量的计算、工作职责、考核评聘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对建设要求、成员选拔、工作量计算以及考核评聘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学校应对“卓越计划”人才培的教师经济待遇、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支持教师到基础教育学校挂职锻炼、教育实践及与中小学开展教学合作研究。

(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教师的培养应打破以前的模式, 创新适合卓越教师成长的培养模式, 可以借鉴一些学校, 采用“4+2+2”培养模式。“4”指前4个学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前面的“2”指第5至6学期主要进行专业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训练, 后面“2”指第7至8学期全程实践教学,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是地方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 承担着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 贵州卓越教师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 本文通过对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析, 探索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贵州新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 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培养,卓越,教师,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人们教育出版社, 2009455-456

[2]梦育群.现代教师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120页。

[3]柳海民, 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11)

[4]路娟.重视实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华章, 2014 (9)

卓越教师培养 篇10

一、3+3(X)+1模式的实践依据

在卓越教师计划的试点初期,国内学者已就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进行过专门研究[2],这里不再赘述。培养卓越教师首先要改革现有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建立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之前,需要知道原有模式存在的长处与弊端,然后有目的地进行调整。实际上,长期困扰我国师范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表现在:刚毕业的绝大多数师范生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教学技能不够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正是这个原因,教育部在《意见》中提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要吸纳基层的优秀教师参与卓越教师的培养过程,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形成高校与中小学(U-S)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依据教育部的这种精神,各级师范院校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实质大致还是两种———“本科四年一体”模式或“本科和教育硕士一体化”模式。以教育部的部分部属院校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培养中实行的“3-3-2-2”教育实践体系就是“本科四年一体”模式。其中的“3-3-2-2”具体是指:“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个实践教学主体、协同开展实践教学指导的“中小学资深教师+大学专业教师”、“国内+国外”双向发展的实践教学地域[3]。华东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实行的“4+N+2.5”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本科和教育硕士一体化”模式,其中“4”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年限,“N”为本科毕业后在基层教学单位的工作时间,“2.5”为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时间[4]。其他地方院校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还是这两种模式,只不过在具体实施细节略有不同。以西华大学的“园丁班”模式为例,该校采取了“3+1”、“4+2”和“3+3”三种模式进行师范生的培养。其中“3+1”模式是指,学生在4年本科学习期间,3年在校学习学科基础理论,1年到中学跟班见习、顶岗支教和教育实习;“4+2”模式,学生在完成4年本科学业的基础上,攻读2年教育硕士,本科和教育硕士“本硕连读”;“3+3”模式,学生在完成3年本科学习的基础上,择优选拔优秀学生攻读3年教育硕士,实现本硕分段设计、贯通培养[5]。

然而,卓越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磨炼,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中,除华东师范大学的“4+N+2.5”模式外,在教学实践这个环节方面做得还稍显不足。而华东师范大学的“4+N+2.5”模式,虽然可以让学生经历足够的教学实践磨炼,但培训的计划周期较长,中间环节很难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借鉴国内师范院校的卓越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并参考来自基层教学单位的反馈意见,我们决定在卓越教师培训过程中尝试采取“3+3(X)+1”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在“3+1”模式的基础上,增加3(X),即学生分别在本科学习阶段的第四、五、六学期到实习基地参加为期10-15天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和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保证卓越教师试点班的学员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学实践锻炼,学院从中学一线聘请了一批特级教师作为学员的校外指导老师,由他们负责学员在中学一线的实践修炼和教学指导,每3名学员配备一名特级教师。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指导则由高校内的教学与科研均显优势的教授担任。

二、3+3(X)+1模式的实践内容

3+3(X)+1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现存师范生培养体系中存在教学实践不足的问题。因此,侧重于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训练,建立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是该培养模式的核心。与传统的见习、实习、研习的师范生实践模式相比,3+3(X)+1模式的教学实践内容远非形式上增加的“3(X)”“和1”所能体现的,在实践形式上包括:三阶段中学一线的“三一修炼”、整学期(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结合中学教育教学的毕业设计等内容、参加特级教师工作室定期举办的教学公开课与教学展示活动及参加各级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创新比赛等竞赛活动的教学实践;实践内容也更加多元,包括教学基本技能实践、教育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实践等内容。因此,3(X)+1涵盖多种教育教学实践形式、多元的教育教学实践,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科学有效的实践锻炼,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3(X)+1的教育教学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基本技能实践

熟悉基本的教学环节、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是卓越教师试点班学员成长的基础。该环节的实践锻炼主要安排在三阶段中学一线的“三一修炼”和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中进行。

三阶段中学一线的“三一修炼”是指,试点班学员分别在第四、五、六学期到中学一线参加为期10-15天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个阶段,学员按计划到校外导师所在学校进行实践,分阶段完成相应的教学实践任务。在修炼期间,在中学一线特级教师的指导下,卓越试点班的学员首先要进行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了解中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环节,观察特级教师工作室中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此基础上,学员在特级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一份优秀教案,上一节教学公开课,写一篇教学反思”的“三一修炼”任务。撰写教案是公开课的准备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就教学重难点、学生活动等具体教学环节进行说课,进而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才能上公开课。公开课活动是修炼的核心实践活动,也是学员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导师们会给予高度重视,通常会组织工作室的所有学科骨干来参与这次活动的听课与评课过程,会针对每位学员的课堂展示进行全方位的点评。最后,学员再根据基层导师的评课意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听课的“体验”、撰写教案并上课的“实战”、课后在指导教师点评后的教学“反思”三个阶段的实践锻炼,学员很快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并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这样的修炼活动,学员不仅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一线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缺差,然后有目的地去完善自己,个人的整体素质会得到迅速提升。同时,学员还会积极参加特级教师工作室定期举办的教学公开课与教学展示活动等教学实践,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第七学期整学期的教育实习是卓越班学员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提高并初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阶段。在这个学期,卓越试点班的学员分别到自己校外指导教师所在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期间,学员一方面要跟随一线的特级教师跟班听课,学习导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另一方面要顶班上课,把学到的教学艺术和技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一线特级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巨大的提升,教学风格也会在导师的帮助下初步形成。

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也是促进学生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实践途径。参赛教案的设计环节能锻炼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即兴的演讲能锻炼学员的应变能力、课堂展示则能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等等,更重要的是学员在比赛期间精力高度集中,很容易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或方法,对他们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卓越试点班的所有学员在校期间都必须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锻炼来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2.教育研究实践

仅具有高超的、娴熟的教学技能的教师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教书匠”,作为卓越教师必须具有很好的教育研究能力。因此,为培养学员的教育研究能力,卓越试点班实行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复合的工作机制,将本科毕业论文与中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在一起。

试点班学员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教育实习指导实行同一导师制,即他们在教育研究方面接受的是中学一线特级教师的精心指导。学员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通常需要六、七、八三个学期的时间。第六学期,学员与校外实践导师确定基于中学学科教学实践的论文选题;第七学期,学员充分利用整学期的教育实习过程开展毕业论文的调研与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论文研究方案与研究思路;第八学期,结合自己的教育实习实践体验与感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这种基于中学教学一线的教育研究,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规范的学术训练,而且可继续深入、拓展相关领域,为将来继续从事教育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因毕业论文选题基于实际的教学活动,其研究成果可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历这样的实践锻炼,学员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将来成为真正的卓越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出现翻转课堂、生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为适应这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卓越试点班的学员必须了解并亲身参与这种教学改革的实践。

为适应基础教育的这种发展,师范院校已经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积极将基础教育专家请进大学课堂,取中学教育专家和大学教师联合授课方式,将“学科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与基础教育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但由于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在中学一线,高等师范教育中最为缺乏的环节应该就是最新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实践锻炼。而一线特级教师正是中学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他们会通过三阶段中学一线的“三一修炼”、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等实践活动把最新的教学改革理念传授给卓越试点班的学员,并指导他们积极参与教改的实践活动。同时,这些特级教师通常会以特级教师工作室会的名义定期举行教学公开课与教学展示活动,许多新的教学改革理念、方法等会在这些活动中集中展示,组织卓越试点班的同学参与这些活动,他们收获会更大。

另外,学院每年都会承办很多针对中学校长、中学名师、学科骨干教师开展的国培、省培项目。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一些中学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会被邀请到学院进行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多数是关于基层教学改革的内容。因此,试点班的学员自第三学期开始还须参与学院承办的各类教师培训活动,了解、体会基层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通过多方面的实践锻炼,学员的教学改革意识明显得到加强,并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比如,学员在课余时间开展了慕课课件的制作等实践活动。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实践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已深入基层教育领域,因此,师范生很有必要经历这样的实践锻炼以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实践也是卓越试点班学员重点开展的活动内容。实际上,在三阶段中学一线的“三一修炼”过程中,学员们已经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很好地结合了。在中学一线修炼的具体计划是各学科小组自主制定,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也体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而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科的10名学员可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开展集体备课、试讲、评课等活动。同时,由于实践地点深入到基层,学员要面临实践期间包括吃、食、住、行在内的各种事务。每次在处理这些具体事务时,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分工,然后统一协作完成这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各种事务。学员们课余时间的慕课课件的制作则完全是学员自主开展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扬学员们相互协作的精神。

除了以上四种比较系统的教学实践外,卓越班的学员在中学实践期间还需要进行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抽出一定时间到基层学校的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等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工作见习,加深对于中学管理工作的认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通过这样系统的、多元的、多阶段的、多种形式的中学教学实践活动,学员很快熟悉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迅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为成为卓越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目前卓越教师的培养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所有学员都已深入中学一线接受教育教学实践的锻炼。以试点班科学教育小组为例,该小组的学员已经到杭州康桥中学、温州南浦实验中学、杭州建兰中学开展了修炼活动,本学期即将到宁波外国语学校进行教学实践锻炼。通过这些锻炼,卓越试点班学员的教育教学技能都取得较大进步,其中个别学生已经在2015年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应该说,卓越教师的试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就成长为成型的卓越教师是不现实的,因此卓越教师试点班比较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学员能够发展成为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技能娴熟、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优秀师范毕业生,让他们拥有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深厚潜质。因此,对比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卓越教师3+3(X)+1培训模式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与中学一线特级教师大力协作,加强学生在中学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尽快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形成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可以在走上教学岗位后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起点高,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能娴熟,经过努力迅速成长为基层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2014-8-1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408/174307.html.

[2]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11(11):96-101.

[3]石洛祥,赵彬,王文博.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5(5):77-81.

[4]陈群,戴立益.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中国高等教育,2014.20:27-30.

上一篇:举办校园文艺汇演下一篇:海外教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