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外汇储备

2024-08-07

巨额外汇储备(精选九篇)

巨额外汇储备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空前激增, 自2006年2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后, 到2006年底, 我国已有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达13326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居多,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研究院关志雄2004-2005年的推算, 美元资产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占了60%的比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中国“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多, 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增值意味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若换成人民币, 那这笔财富将大幅贬值。另一方面, 由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连创新高, 对外负债迅速扩大, 美元将呈长期贬值的趋势, 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 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传统的外汇管理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所以大多数都是债权投资, 主要投资于美国的短期和中长期国债、机构债券, 收益率非常低。根据史焕平教授的计算, 如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益率10- 12%, 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为3.62-4.29%, 同时不考虑汇率变动可能的损失, 也不考虑我国央行因买进外汇储备而进行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的成本, 则我国在利用外资与持有外汇储备的可能损失为6.38- 7.1%, 即每年的国民福利损失在7%左右。如果这是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也无可厚非, 因为外汇储备就是应该先虑安全性和流动性, 后考虑收益性。

2对于如何利用好外汇的讨论

我国正处于井喷似的出口增长期, 外汇增长不会放缓。可见, 我国的外汇储备还会继续增大。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如此之大, 而且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使得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剧, 宏观经济的调控增加了困难, 也对外汇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回避风险, 实现保值和增值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合理的外汇储备必须要满足一定的需求动机, 在这方面挪威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以需求动机为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适当的投资组合。挪威的经验显示, 针对不同外汇储备需求动机, 建立不同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是提高外汇储备管理运用效率, 减小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于中国来说, 由于外汇储备的各个需求动机都相对较高, 所以对不同需求动机建立不同投资组合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按照挪威模式将外汇储备从总体上分成几大部分, 分别用于满足交易性, 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求。严格区分又不完全割裂, 以便于动态调整。

而对于盈利性动机而言, 众多的经验则显示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在国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指定专业银行代理或者是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 如日本就指定大和商业银行经营外汇储备;而新加坡则专门设立政府投资公司和金融管理局一起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与管理。

其中, 新加坡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可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近年来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与研究。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 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并已迈入世界高外汇储备国家的行列。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 截至今年3月底,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了1374.8亿美元。针对外汇市场及外汇储备的管理, 新加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措施。为确保外汇储备的安全并使其增值, 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 新加坡的外汇管理分属三大机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负责外汇流动性管理, 手中的外汇出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货币督察局发行货币的保证, 追求流动性, 并且随着世界主要币种币值的变化随之及时地调整外汇储备币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则负责外汇储备长期管理, 全球6个海外机构, 进行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 确保所管理外汇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其一半资金投资在美国和加拿大, 欧洲国家占25%, 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占25%。根据不同的收益预期设定资产组合, 设定全球股票、固定收入和全球现金资产的长期权重。从成立至去年止, 该公司实现的年均收益率 (以美元计算) 为9.5%。另外一大机构淡马锡控股是三大机构中最为人称道的。2007年8月2日, 淡马锡正式发布《淡马锡2007年度回顾》披露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股东总回报达27%, 集团财富增值达230亿新元, 直接投资所获财富增值达70亿新元。淡马锡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 同时提升新加坡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竞争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淡马锡控股开始利用外汇储备, 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旗下有20多个子公司, 涵盖新加坡和全球多个经济组织、国家和地区。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 淡马锡控股把大约一半的资产投到了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等地区。目前淡马锡在80家公司持有5%~100%的股权, 涉及产业包括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等。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发展策略与投资目标, 实行内外搭配, 平衡投资组合, 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在公认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中国, 我们随处可见淡马锡的身影。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太平洋保险, 东方航空, 长城航空, 恒大地产, 中信能源股份, 中国燃气, 大连港务, 灵通网, 上海的购物中心…哪里有高额稳定的资产汇报, 哪里就能看到淡马锡。中国经济的发速发展也给淡马锡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最新统计显示, 淡马锡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组合额已经高达75亿新元 (约合49.6亿美元) 。仅2006年在中国就新增投资约11亿美元。

淡马锡之所以迅速崛起并获得公认的成功, 有效的海外股权投资就是其秘诀之一。所谓股权投资, 就是指企业 ( 或者个人) 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而海外股权投资, 就是如果国家投资公司能够成立, 其代表国家利益作为一个企业对海外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有着收益高、风险低、且操作容易等特点。中国汇金公司对国有银行上市注资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汇金公司对建行和中行各注资225亿美元, 对工行注资150 亿美元以帮助这些银行成功上市, 当这些国有银行成功上市后, 汇金公司可以从其在国有银行的股份中获得高额的回报, 也是对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股权投资还刚起步, 并且一如既往走得谨慎, 甚至有些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国家相比,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股权投资比重相对于债权投资所占比重太低。我国在美国的证券投资中股权投资仅占总投资的0.57%; 而发达国家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占到46.43%和71.75%;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股权投资比重分别61.81%和23.96%; 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股权投资比重也达到了16.25%, 远远高于我国。鉴于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全球外汇储备已超过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需的水平, 各经济体央行开始寻求摆脱过去大多用于购买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券的旧思路, 并希望从外汇储备中获得更高的回报。而股权投资, 这是一块刚进入人们眼中并具有丰厚利润回报的宝地, 我们一定要抢占先机。权威的央行杂志Central Banking日前公布的一项对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经理的调查显示, 各经济体央行正在更加积极地管理其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 寻求提高资产收益率。包括日本, 俄罗斯等已经闻风而动。

除了进行海外股权投资, 把外汇投向世界上经济发展活跃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之外。我们都不应该忘了中国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 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汇金公司动用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银行注资, 使得这几家银行成功上市,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 使得国家和国民都直接受惠。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 近期有学者提出, 外汇可投资国内B股的建议,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多少热钱暗中涌入, 急于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这一羹粥, 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眼前这块香馍馍, 让给别人呢。B股市场上值得投资的好企业不少。特别是对于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好企业, 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技术型, 资源型企业, 对于有海外扩张战略, 需要利用外汇进口技术和资源的国内企业, 完全可以给予投资。并鼓励更多的有潜力的国内企业在A股和B股同时上市。不仅如此, 基于中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还可以吸引有潜力的优秀国际知名企业到B股上市, 做强做大中国的金融行业, 并且这些企业也可以是外汇投资的好去处。

与中国制造业的强国大国地位相比, 中国的金融业和投资行业显得落后而薄弱, 长此以往, 必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现在的相对落后正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 刚建成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契机, 改变我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在自己的地盘上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 一方面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一方面又达到了使得巨额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的。甚至可以有导向的引导着某些重要行业的发展,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世界强国近代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 金融不应是被经济需求所被动地驱动, 金融也可以引领经济发展, 金融系统的优先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发展如果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必须有新的驱动力来牵引, 而金融深化改革所释放的能力和活力正可以为我们所用。也许, 巨额的外汇储备正是我国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强国的好契机。

2007年8月20日, 外汇管理局批准我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 我国充裕的外汇资金也为境内个人开展对外证券投资提供了条件。2006年吴晓灵正式提出“藏汇于民”后, 让居民放心持有外汇, 给持有的外汇一个出口。放宽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 是促进境内个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收益的有益尝试, 也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重要举措。

当然以上种种的建议, 都有一个前提, 我国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金融管理人才。在实现巨额外汇储备增值保值, 我国向金融强国努力的过程中, 风险与收益的可能性并存, 出现一时一地某些交易中的失误在所难免, 但是管理水平不能停滞不前。国家外汇公司是一个肩负着特殊公共职责、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政府部门, 责任更加重大。因为其投资不仅资金巨大, 而且任何损失都将由全民买单。国家投资公司入股黑石, 恰逢黑石股价大跌, 引来舆论一片质疑, 也不足为奇。以此为契机, 逐渐健全投资决策体系, 风险监控与评估机制。加快加大培养具有全球性战略眼光的专业投资和金融管理人才是一件急迫的任务, 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邦宁.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8.

[2]梁峰.国际金融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袁征.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 (1) .

巨额外汇储备 篇2

摘要: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连续的增长, 到2012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累计高达3.3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巨额的外汇储备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 必须谨慎地对待、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我国金融的安全性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及风险,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迅速增加。这表明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国际清偿能力提高, 可以更有效地抵御国际金融风险, 但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外汇储备, 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使我国经济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有必要对我国外汇储备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 外汇储备便出现了连续的上涨, 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外汇储备的增长率更是明显升高, 四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8、80%。显著的外汇储备增加一方面可以保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使我国经济能够平稳发展, 但是另外一方面又给我国带来了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则更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多角度审视、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真正地保证我国经济长足、稳定地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的原因及风险

一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许多因素相关, 如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

额和该国实行的外汇管理体制等都是外汇储备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2.1 原因

2.1.1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是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1994年我国施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 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 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 为外汇银行调剂余缺和清算服务;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 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取消外汇指令性计划, 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对外汇和国际收支进行调控。强制的结售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具有较强的被动性, 并在短期之内聚集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到1993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仅为211199亿美元, 但是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 外汇储备大幅增长, 2012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一季度,国际储备资产增加746亿美元。加上2011年为止的31811亿美元,目前外储大概为32557亿美元。

2.1.2 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我国近几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出现顺差, 并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大幅增长。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 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基本上都很大地超出了经常项目的差额, 说明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增加更多地受到了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影响。因为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有关项目的比例大体一致, 所以下面仅以201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说明影响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

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47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8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27亿美元。2012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约为2.3%。其次,由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净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这部分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由国外资本净流入形成。这部分资金的风险较大,因为它们最终都必须归还投资者。2012年第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499亿美元,与GDP之比为5.9%。经常项目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物贸易, 而服务贸易和收益都出现了逆差。服务贸易的逆差说明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 尤其是在运输、金融保险等项目的逆差比较严重。收益的逆差体现了我国在国外投资收益较低的同时给国外支付的利润较高, 侵蚀了我国相当数额的顺差。在资本和金

融项目的顺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金融项目, 并且该项目当中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外汇储备变动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直接投资, 尤其是外国在华的直接投资, 也就是说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债务性储备所构成的。2.1.3 热钱的流入

由于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途径涌入中国内地市场,进行套利套汇活动。典型的合法渠道是直接投资。国际短期资本通过对内地市场直接投资,从而获得人民币。典型的非法渠道是通过对外贸易企业虚报商品出口价格,并压低进口商品价格,从而获取人民币。

2.2 风险

2.2.1 给我国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 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强制的结售汇制度使我国中央银行被迫吸纳很多个人和企业的外汇的同时要向他们支付等额的人民币, 增加了我国货币的发行。同时因为目前人民币不升值的目标又不得不在金融市场上买进外汇, 卖出人民币, 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供给, 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从银行系统资产角度来分析, 货币供给为: Ms = FR +DC。FR表示中央银行拥有的国际储备, DC表示国内信贷, 即货币供给等于国际储备加上国内信贷。因为我国外汇储备具有外生性, 而且目前大幅度增加, 因此中央银行如果想消除外汇增加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稳定货币供应量, 那么只能降低国内信贷, 而这种做法势必会使我国国内投资水平下降, 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使我国中央银行陷入两难境地, 无法有效实施货币政策。

2.2.2 过量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的机会成本上升,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表现为进口物品的投资收益率和持有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之差。我国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来自于在美国的存款和持有美国的国债所获取的利息, 而近年来美国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一直很低,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基本上是1%-2%左右, 加上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个负值, 因此, 利用外汇储备获利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我国需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上持有外汇储备, 减少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很多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外汇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对策

3.1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理顺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

3.1.1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大好环境下, 更应该注重技术的进步, 生产出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切实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注意提高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专业水平, 扩大经常项目的顺差, 使外汇储备的增加真正建立在我国经济实力上。

3.1.2 合理引进、利用外资, 将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引进、利用外资时合理计算其成本、收益, 加强监管, 控制投机性较强的热钱的涌入, 使外资真正地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要提高我国在国外的投资能力, 增加从国外的收入获得。

3.2 稳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使我国外汇储备保持适度规模

3.2.1 逐步放宽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济的良性发展, 我国需要逐步放宽结售汇制度, 允许微观主体自主结售汇, 使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持有合理的外汇, 减少中央银行在持有外汇储备上的被动性, 加强外汇储备的后续力量。3.2.2 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盯住一篮子货币, 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我国目前的汇率仍然以盯住美元为主, 并且因为国内国际上的压力人民币浮动范围较小, 基本上还属于固定汇率制。因此, 盯住一篮子货币, 减小美元影响, 逐步放宽人民币浮动区间, 减轻我国外汇储备为了维持汇率所承受的压力是我们改革的重点内容。

3.2.3 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降低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应该多少为宜, 理论界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衡量标准, 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目标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 提高中央银行的在国外的筹资能力和运用资金获得盈利的能力, 在稳定我国货币信用的同时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保证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3.3 建立良好的宏观环境, 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主动性

3.3.1 强化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能够有效地防御各

种风险, 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各种信息做出灵敏反应, 能够有效地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提高货币政策效率。3.3.2 加快金融改革, 健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尽快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提高其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使其能够有能力提供二级外汇储备, 减轻中央银行承担的外汇储备压力。同时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使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等外汇冲销措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3.3 完善法规建设, 加强金融监管

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必须有完善的法规作为后盾。因此, 只有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 加强金融监管才能使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顺利传导,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运作效率, 保证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 1 ] 陈雨露1国际金融[M ]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2 ] 黄继1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动态分析” [ J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6)[ 3 ] 魏晓琴, 尤元宝 “论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基于对模型的改进及运用” [ J ] 中国管理科学, 2004, 101 [ 4 ]曾之明,岳意定.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及优化管理探讨[J].2010.4.[ 5 ] 刘莉亚, 任若恩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算与分析” [ J ] 财贸经济, 2004, 5

[6]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著,伊志宏等译,《金融市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变巨额外汇储备为资本 篇3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旨在限制外汇储备以避免汇率操纵的规则。但迄今为止尚未拿出切实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而且,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在多边基础上就此类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应对挑战的举措

第一道防线由中国人民银行(PBOC)下辖的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负责,目标是让外储投资进一步多元化,减少美国政府债券的比重。实质上,购买美国国债的步调可能会减缓,甚至停止。但这个政策还不够。即便中国减持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对于已经累积起来的大量资产,中国应该怎么办?

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可以合理预期的回报水平,与改善中国金融领域的竞争和开放的制度架构相关。要想转变一部分现有的储备,中国就应该“去中心化”,并以健全的市场机制为指针,将资本注入经济体系。通过金融自由化,中国就能够考虑重新配置外汇储备——而这种重新配置又可以让更多的中国投资进入美国的实体经济。

尽管中国的外汇储备似乎注定会缩水,但如果中国希望减少本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较大系统性风险和宏观风险,更好地控制本国外汇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也是必要的。

全球失衡和外汇储备累积所引发的辩论

金融危机之后,围绕全球失衡和外汇储备的累积,又产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危机发生之前的10年,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积累了逾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于2007-2009年的外部震荡,这些储备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机构质疑,较高的外汇储备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事?它们还指出,中国及其他国家持有过高的外汇储备,影响了全球经济稳定。IMF提出,外汇储备的过度累积与全球失衡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可能起到改变汇率的作用,从而侵蚀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对于这些观点,IMF自身下辖的独立评估办公室(IEO)作出了回应。在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IEO提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扩张相比,官方持有的国际货币储备似乎并没有过度。(图1)

围绕失衡和外汇储备的讨论中有许多细节,远远超出了上述的简短描述。然而,随着外汇储备结构性增长的放缓,辩论的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中国操纵汇率了吗?

这场辩论中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即指控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并称中国奉行的外汇储备政策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美国财政部险些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一直没有这样做。

不过,辩论中提出的“汇率操纵约束”,以及推动实施此类约束规则的做法,可能只是个次要问题。过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了中国政府担心的一大问题,只不过出于不同的原因。持有外汇储备要承担机会成本——巨额的储备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成本。

过多外汇储备会影响经济增长并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

过多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阻碍增长。对中国而言,2001年至2010年之间,巨额外汇储备对增长的影响接近GDP的6%。

但近几年,更让中国政府担忧的问题似乎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券,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存放这些资金的环境已不再安全。在当前国际货币政策不稳定的结构之下,这些资产面临着一系列系统性风险。正如清华大学的俞樵所指出的,“多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累积,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其结果是,国内的货币供应增加到了危险的地步,通胀压力加剧”。

海外的通胀压力有所减轻,在某些国家,尽管7年来央行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但是物价和利率却出现下降。然而这些变化的原因更多在于货币和金融中介扮演的角色, 正如克劳迪奥·博里奥(Claudio Borio)所言,“毕竟,利率不是由某种看不见的自然力量决定,而是由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所决定的。”

总而言之,极具扩张性的政策,产生了扭曲性的影响,而其后果往往只有在经历过危机以后才能理解。中国政府也没有忽视这样的警告。对于海外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危机可能会如何侵蚀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中国官方越来越警觉。

重新配置外汇储备

持续的政策适应,以及不断演变的“汇率战争”,最终稀释了国际外汇储备。因此,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的财富,并为这一目的而采取措施。

知易行难。尽管外汇储备是流动资产,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多被锁定在美国国债和欧洲主权债务当中。大举抛售这些资产会使其大幅贬值并损害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大到不能退”(too-big-to-exit)。

减少巨额外汇储备的第一个步骤,显然是停止买进。出于多种目的,中国显然减缓了外汇储备的累积速度。(图2)

储备外汇保值的另一个方法是通过法律手段。尽管可能没必要担忧美国政府债务违约,但是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认为,“中国作为债权国,有确保其储备资金安全的责任。确保国际债务体系的稳定,尤其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艾肯格林认为,强化债券契约和合同是一条途径,中国的唯一选项就是宣称,“从今以后,只购买包含此类条款的债券”。

即使可以就这些条款达成共识,也无法解决当前积累的巨额债券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

市场导向的路径

第三条途径是,改变所持外汇资产的性质,将它们从主权票据资产,转变为可以更好地衡量、分配和保护的实际资本。

通过这种途径,投资于主权债券的资源就能流向更多元的投资途径,而且不会在海外引起政治反应。多元化过程,可以包括将主权债务资产转变为商业界私营企业的股权。出于这种目的,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借鉴中投(CIC)的经验,或者债务股权置换(DES)机构的概念—来管理投资战略的转变和改进过程。

纯粹的DES模型,比如清华大学俞樵设计的模型,可以为这场辩论引入重要的创新。俞樵提出,从概念上看,DES是一种用于资产置换的专用工具,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将债务转变为股权要求。这种设想性的DES工具,依赖于一系列市场导向的专业投资平台。有了这些条件,才能建立具有合股产权结构、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可以适应外部环境的私营投资公司。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很容易看到它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显然,最主要的挑战是: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性质后,中国政府就必须放弃对那些资产的控制权。但它也有一项核心优势: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更快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而且过程可控的机会。它还能清晰地表明一点:要想让中国更好地保护财富,就需要改革其金融体系,提供更好的竞争架构,允许更大的市场准入。

我的观点是,中国要施行更易于掌控并保护外汇储备的政策,有必要推动金融自由化。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及其防范 篇4

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2006年2月底达到8, 536亿美元, 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截止到2012年6月末,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4万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过大。

国际储备总量控制, 是指一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定一个包括黄金、外汇及其他资产在内的储备总量的大小。这个总量的确定, 或要满足国际支付、干预市场等方面的需要, 又不至于过多而造成储备资产浪费或低效运行。一国国际储备过多或太少, 均会带来不良后果。到目前为止, 西方国家用以衡量一国国际储备水平的指标很多。通过这些国际通用的指标, 可以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定性分析。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外汇储备与进口比率。

1947年在IMF供职的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 (R.Triffin) 对IMF成员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大量分析后提出, 一国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在其年进口额的25%左右, 以20%~40%为上下限, 低于30%时需要采取调节措施。但我国这一比率远远高于维持三个月进口额的国际通行惯例。从2003年起,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几乎可以满足一年的进口额。而随着经济发展, 到2008年已经可以满足20个月的进口额。

(二) 国际储备构成不合理。

在国际储备资产中, 由于我国在IMF中所占的份额较低, 所以我国在IMF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占我国国际储备总额的比例极小, 约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的1.16%。2008年底, 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总量为600吨, 占我国外汇储备的0.9%, 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8.5%的平均水平, 更低于发达国家如欧洲地区53.7%、美国76.5%。近几年, 我国黄金储备比较稳定, 几乎没有变动过。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和黄金储备占储备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小, 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主体。目前, 外汇储备约占我国国际储备总额的98%左右。可见, 我国国际储备四个组成部分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很不合理的。

(三) 外汇资产结构不合理。

在资产结构上偏重于美国财政部国债和政府机构债, 这两者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约为60%左右。这种情况带来了美元资产缩水风险和收益率偏低的问题。外汇储备的储备币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 美元储备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大约是70%左右, 日元约为10%, 欧元和英镑约为20%。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存在的风险

(一) 外汇占款造成的通货膨胀风险。

外汇储备过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加, 减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以年均2, 000亿美元的规模增加, 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总额的比例日渐增大。外汇占款的增加将直接产生两个后果, 一是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随之产生的货币扩张效应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二是为消除超投放基础货币的负面影响, 央行不得不进行冲销性干预, 并不断加强其力度。

为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供应的不利影响, 央行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从2003年4月22日开始, 央行票据开始大规模发行, 并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券种被允许在银行间市场上流通。之后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 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 品种也不断增多。大规模的央行票据发行不仅增加了调控成本, 而且使央行很难兼顾做市商与调控当局的双重身份。一旦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多地受制于外汇储备的变化, 就相当于更多地受制于出口商和外国投资者, 而冲销性干预的结果将使我国资金分配格局严重扭曲。具有外汇收入的企业资金相对宽松, 而其他企业的资金则相对紧张。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以压缩国内需求来确保出口和外资进入,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 结售汇制度引发的汇率风险。

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意愿结汇制, 主要仍是强制结汇制。在这种结算体制下, 国际收支的差额基本上都会反映到外汇市场的供求。而短期汇率水平则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所以国际收支的变化也就间接地反映到汇率的水平上来。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净流入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 导致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资金一直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 从而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外汇储备过多刺激了“强势套利性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 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减少我国的出口, 因而在金融危机已经使得我国出口萎缩的情况下,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风险更加明显。

由于外汇储备的膨胀, 本币升值压力日趋加大, 每天只有0.5%的汇率浮动区间也已经很难满足国外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胃口, 一些西方国家在要求我国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未果的情况下, 转而掀起贸易纠纷和摩擦, 对中国企业展开各种贸易制裁, 试图胁迫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三) 收益过低的投资风险。

任何资本占用都有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也如此。这是因为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要以较低的盈利性为代价。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一些安全性高但盈利水平较低的政府债券, 如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2012年5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3月,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共计11, 699亿美元, 较2月末的11, 552万亿美元增持147亿美元, 仍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占全中国外汇储备的36.2%。而我国近年来采取的浮动汇率制度政策放宽了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 人民币对美元开始稳步升值, 随着美国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 我们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将随之缩水。由于我国持有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使我国有可能成为美元贬值最大的受害者。我们看到, 购买国债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利息收入, 但其收益是很小的,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今天, 这种收益根本无法弥补这类资产本身的资产缩水。近几年, 我国也开始到外国进行直接投资并进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储备, 但总体而言, 仍是获利的项目少, 亏损的项目多。总之, 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 相对可选的投资项目就比较有限, 而且我们的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水平仍比较不足, 存在收益过低的投资风险。

三、防范对策

(一) 调整我国外贸政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但经过多年发展, 这一外贸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贸易摩擦加剧、出口低价竞销、外汇储备过多、保护效果不明显、与WTO原则不符。这就需要调整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 在调整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增加进口, 对出口进行规范管理, 协调进口与出口, 构建适度的保护政策, 优化结构,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现阶段, 贸易顺差既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竞争力提高的结果, 反过来也侧面说明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还不高的现实。减少贸易顺差, 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推动进出口结构转型。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 实现出口商品向中高技术加工和较高附加值的集约型方向转变, 在带动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分工地位提升的同时, 严格按产业政策要求有选择地吸引外资, 以减少因产业转移带来的贸易顺差。

(二) 优化储备结构。

部分外储换成黄金储备。2006年美国的黄金储备高达8, 132吨, 占整个世界黄金市场的61%, 是世界黄金储备的第一大国, 其次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 (其储备量均在1, 000吨以上) 、日本 (765.2吨) 。可见, 越是发达国家其黄金储备的数量越多, 黄金仍是各国综合实力的标志。截至2012年9月底, 我国黄金储备为1, 054.10吨, 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率为1.7%。我国的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率明显偏低, 我国应大幅度增持黄金储备, 提高到占国际储备比率8.5%以上的通常国际标准。可以坚持逐步、渐进地减少美元的持有比重, 丰富外汇储备的结构, 提高日元、欧元在外汇总量中的地位, 以做到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外汇缩水的风险。

(三) 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用汇是一国外汇储备的重要运用形式。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使本国企业规避贸易壁垒, 实现商品、要素的国际流动;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规模经济。此外, 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在目前内需不旺的形势下缓解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我国政府应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 到国外去投资建厂, 鼓励国内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走向国际市场。这样既可以突破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 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 政府应在资金结汇、购汇、筹资等方面给予企业适当的便利。

(四) 增加战略性投资和消费。

中国可以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基础资源价格较低的时机, 更多地控制铁、铜、镍、锌、铅等基础矿产资源资产, 以及我国紧缺的钾肥等稀缺资源资产。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开始重视石油储备。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印度等也都相继建立本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 却尚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应充分利用外汇储备, 把握时机建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适时大量购进, 以弥补国内战略资源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谢伟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7.

[2]牛瑞芳.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规模和结构风险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 2011.7.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优化分析 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优化;多元化

一、绪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持有外汇储备的大国,2014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9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国债的持有比重一直相当可观。为应对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美联储实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几年里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因此,我们只有不断追求更合理的币种结构、更高收益的资产配置以及更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规避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并逐渐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

然而,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品的刚性需求不减,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趋势还将延续,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我国外汇储备总量控制在最适度范围内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转而从内部结构入手,对外汇储备结构之不断优化就变得尤为关键,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

(一)总量分析。如图1所示,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在过去的17年里增长了20倍,2002至2007年增长最为迅速,涨幅高达30%-50%。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增速仍不低于20%。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3330662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约5000亿美元,17年来首次有所下降。

图1 我国近17年年末外汇储备总量余额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币种结构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从未对外明确地公布过,目前这一数据属于国家金融机密。但有关学者根据路透社报道、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及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美元资产在中国外汇储备总资产中占到60%以上,欧元及英镑20%,日元10%左右。

(三)资产结构分析。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外币存款和债券投资(主要是美国政府国债和机构债券)占很大比重,股权投资则所占的比重则相对有限。美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年收益率均不到3%,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率明显低于直接投资或是海外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

三、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一)币种结构、资产形式单一。不难发现,无论是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还是资产形式都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大比重地持有美元资产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稳定性和盈利性直接受到美国经济及美元汇率水平的影响;而在资产结构方面,投资方向局限于安全性较好的外汇资产,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也牺牲了投资效益。

(二)黄金储备偏低。黄金作为一种对冲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一直为各国所青睐。然而,我国在黄金投资上并不积极,使得储备资产价值受汇率变化影响较大时,缺乏黄金这种硬通货的保值,外汇储备承受着相当程度上的汇率风险。而且世界市场上金价的涨跌总是与美元汇率的变化背道而驰,因此中国用厚实的黄金储备来为庞大的美元资产保值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三)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单一,投资方式趋于保守。200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在北京成立,自此我国形成了由央行和国有投资公司共同主导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但是,央行和中投公司对于外汇储备的分类、投资目标的设定以及各自所掌控部分的划分仍缺乏明确的规定,而且投资风格趋于保守,缺乏长期规划,大大影响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效率与收益。

四、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经验,优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新加坡早在1981年,就开始对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且方案清晰、目标明确,将外汇储备分为两部分,分别交由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资公司GIC进行管理。前者管理的外汇储备主要作为发行基础货币的保证,并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新元汇率稳定;而后者管理的外汇储备则广泛投资于世界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及公司债券,甚至涉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目标在于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的长期保值增值。我国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将外汇储备分成明确的几个部分,确定各自的投资主体和投资目标,并保证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独立,交由央行和中投公司分开管理与运行,充分发挥两个管理主体各自的优势,变“被动管理”为“更加主动的管理”。

(二)稳健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施结构多元化管理策略

1、适量减持美元外汇,增持欧元与日元。考虑到美元的可自由兑换性,我国仍应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可以适当地减少美元储备,将其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降到50%左右甚至略低于50%。欧盟和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更是占据了我国对外进口份额中前两名,之间继续增进贸易往来的潜力很大,外汇管理当局应做出权衡和分析,适当地增持欧元与日元等其他货币。

2、丰富资产结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性兼顾。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很大,在已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的基础上,仍有不少结余可投向相对而言风险大、收益也高的企业债券和股票,应比以前更加追求盈利性目标。可选择先对美元储备资产内部的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将部分美元存款和美国国债转换为AAA级公司债和抵押债券,还可适当进行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股权投资和金融衍生品投资。

(三)合理转化货币投资为实物资产,优化储备的运用方向

1、适量增持黄金储备。适当增持黄金,一是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实物资产,可以缓解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的压力;二是根据美元贬值时黄金价格上涨的规律,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黄金,可有效地对冲美元储备资产“缩水”时的一部分损失。建议近期内逐步将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比例关系提高到5%-10%左右,往后可以再逐步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2、动用外汇储备购买石油等战略物资。前些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导到下游产品,直接导致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家庭生活成本。中国应当在价格适当的时候,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适当地增加持有石油储备,以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突增等突发事件,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四)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降低持汇规模与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下,国际贸易将更多地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双顺差将不再加重我国外汇储备在规模上的负担,而且降低了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以及汇率变动的风险。因此,打破当今世界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积极稳妥地让人民币逐步融入,形成一个多极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应当是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中最为长远的一步。

五、结束语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篇6

进入新世纪, 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 2001年10月, 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 到2003年末, 突破了4000亿美元, 之后, 中国外汇储备以年均增2000亿美元的速度上涨。到2005年底总额达到8188.72亿美元;到2006年2月, 达到8536.7亿美元, 取代了日本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地位。2006年10月, 外汇储备一举突破了10000亿美元;2007年底, 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5282.49亿美元。截至2008年6月末, 国家外汇储备额再创新高, 达到18088亿美元, 外汇储备如此快速的增长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极为罕见。

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过快的增长势头, 已经给人民币造成了很大的升值压力, 并且由此带来的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问题, 对我国今后经济良性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弄清外汇储备规模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正确认识和判断外汇储备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并提出合理对策, 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主要原因

1. 进出口贸易长期顺差

自1994年开始, 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7年顺差增幅达228%;2003年末, 出口总额达4383.7亿美元, 同比增长23.5%, 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2005年, 中国的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 贸易顺差超千亿美元。2006年, 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 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 2008年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贸易顺差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最主要的原因。

2. 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加

近几年来, 我国各地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再加上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等一系列因素都促使了外国投资的增加。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2007年, FDI已经超过了800亿美元。据有关方面统计, 近年来, 资本项目顺差对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度逐渐上升。

3.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各种投机资本大量涌入

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 使得大量国外短期投机资本绕过资本管制进入我国, 导致该国资产价格出现大量泡沫。这些投机资本不仅可以享受货币升值的收益, 还可以分享资产价格上升带来的收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计算, 截至2005年年底, 在我国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 2006年年底和2007年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 预计到今年和明年年底, 国内的“热钱”规模很有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这些短期投机资本当中有很大部分转为央行的外汇储备。

4. 外汇管理制度的缺陷

1994年实施至今的外汇结售汇制, 从本质上讲是“外汇集中制”, 即把企业的外汇集中于中央银行。在这种制度框架下, 强制性结售汇的实施、经常项目可兑换, 以及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额度控制, 银行、企业与居民都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 而中央银行则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超速增加。

三、巨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已居世界首位, 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 提高了我国对外融资能力, 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充足的外汇储备也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是, 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过多的外汇储备的增加了持有成本, 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第一, 外汇储备过多, 国家储备资产管理承受的风险就会加大, 主要表现为承担巨大的利息损失和储备缩水。我国的大部分外汇储备资产是以国际商业银行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形式持有的。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收益率远低于国内的平均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而持有借入储备的融资成本高, 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同时每年还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外资和借取外债, 其潜在的损失是明显的。第二, 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和汇率波动剧烈, 增加了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 而近年来美元的不断贬值, 已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第三, 持有外汇储备还包括隐性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 若得到有效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国持有外汇储备, 是将这些资源储备起来, 牺牲和放弃了利用它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2. 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目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现象, 加剧我国的经济失衡。近年来我国基础货币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大幅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 加上衍生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外国投机性资本进入的力度, 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2001年~2005年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外汇占款分别为3565.29亿元、5366.91亿元、11623.58亿元、17745.72亿元及16199.97亿元人民币。2008年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2806亿美元, 就造成基础货币净投放将近1.9万亿人民币, 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

3. 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随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明显增多, 外汇占款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央行为了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 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 从商业银行回笼资金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等手段都是围绕对冲外汇占款展开, 使央行货币政策陷入了被动。在目前状况下, 央行必须同时应对外汇储备扩大、汇率相对平稳和流动性过剩等几个目标。由于目标之间相互制约, 不具有兼容性, 因此, 单一的货币政策已难以同时实现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政策目标, 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4. 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 主要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足,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 也是我国通过付出高昂资源和牺牲环境, 不断压低出口成本, 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换取的。如果继续依靠这种低层次的出口结构和“以量取胜”的贸易增长方式来保持经常项目顺差, 会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改善我国高额外汇储备负效应的政策建议

过多的外汇储备, 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若长期如此, 对我国今后经济良性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警惕, 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调控。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 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解决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 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储备资产的运用效率。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调节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减轻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压力

一要调节贸易顺差。通过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让企业承担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措施, 来调整和减少低效 (微利) 商品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进口高新技术产品, 增加国内短缺产品的进口, 这样既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解决结构性的商品缺口, 又能缓解贸易顺差的增加, 从而减缓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二要适当控制外资流入, 减少资本项目顺差。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 调整外资的结构;引进外资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延长产业链的企业;要控制外资进入的领域, 给民族经济留出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

2. 采取多种措施,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适当加大“藏汇于民”的政策力度, 这是化解外汇储备过多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可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合理的外汇储备, 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持有并进入外汇市场。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企业运营的资本和居民的储蓄, 这不但会增加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财富, 而且还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经营持有的资产规避市场风险。甚至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有条件地授权境外的机构和个人经营外汇储备,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人力资源和不同的交易技术, 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作贡献。为使企业和居民乐于持有外汇, 我们要让这些外汇有增值途径, 应该开辟和创造更多的外汇投资渠道和品种, 并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适当的政策倾斜。

3. 进一步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保持储备资产多样化, 化解部分风险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60%~70%是美元资产, 而近几年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持续贬值, 已使我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为避免这种损失, 就应适当减少美元储备, 扩大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份额, 同时可以增加对于高收益币种如澳元、加元以及新兴市场的国家债券等的投入量。另外, 也可将巨额的外汇储备中一部分的美元资产转换为黄金储备来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外汇储备虽然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 但黄金储备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采用的3%~5%的标准, 这种储备水平与我国的战略地位是不相匹配的。增加黄金储备, 一方面能够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战略结构, 缓解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 对国家安全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 创造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是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可以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原油来充实战略石油储备, 进口高科技设备来支持科研与开发, 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 为研究人员提供出国交流或培训的经费, 或者用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顾问等等。此外, 还可以部分储备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某些救济。这些领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长治久安的作用。

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家外汇储备充裕的时机, 应制定有关政策, 扩大企业境外投资的购汇范围和数量, 加快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速度, 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的阻碍, 还可使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磨练, 改变我国境外投资落后的现状。

总之, 只有将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资源及时充分利用起来, 用于加快经济建设, 才能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远比增加外汇储备的作用要大得多。

五、结束语

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最主要的原因是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 FDI持续稳定增长、热钱的涌入及制度性因素均是造成巨额外汇储备的基本原因。高额外汇储备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 也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减少贸易顺差, 同时还要注重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 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只有这样, 我国外汇储备才能在贸易顺差大量存在情况下得到有效增量控制, 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 迄今已超过1.8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强大的同时, 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 弄清外汇储备规模快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正确认识和判断外汇储备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并提出合理对策, 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念鲁.重新认识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2]李昱平等:我国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及其应对之道[J].中国金融.2007年第3期

[3]周莹莹刘传哲: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J].浙江金融.2008年第4期

[4]杨建莹:热钱, 热钱?热钱!.金融时报[N].2008年7月17日

[5]谭小芬: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7期

浅谈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篇7

因此, 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意义重大。不仅关系着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前途, 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国家财富的增长, 尤其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一、文献综述及评价

周雪平 (2008) 认为外汇储备事实上是国民财富, 以外汇形式进来仍以外汇形式出去, 折合人民币来计量没有含义。白雨石 (2008) 认为, 我国官方外汇储备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的外汇资产是由国家持有, 公众真正拥有的外汇资产并不多。黄泽民 (2003) 认为不能简单套用西方国际储备理论解释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 如果实事求是地、动态地、多因素地考虑中国外汇储备总量, 无法得出中国外汇储备过剩的结论。

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面临着挑战, 保值增值的方式有待改善。因此许多学者就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龚双红、张兴 (2008) 提出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 鼓励藏汇于民, 藏汇于企业, 加大放开意愿结汇步伐。何帆、陈平 (2006) 提出中国应借鉴新加坡, 挪威的经验对外汇外汇储备实行积极管理。张斌 (2008) 提出外汇储备的价值在于其真实购买力。外汇储备价值最大化意味着一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在国外真实购买力的最大化。张敬思、黄儒靖 (2008) 提出增加黄金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比重是十分必要的。

但面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专家们的这些建议在当前环境下还缺乏可行性或者没有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与适度规模判定

在1994年中央银行实行严格的结售汇制度以来, 我国外汇储备逐年猛增, 且屡创新高 (见图表1和图表2) 。2006年底,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到2008年5月底, 外汇储备余额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外汇规模的总和。截止到2009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1.52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整理所得。

►►三、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成本与压力

(一) 外汇储备价值缩水的成本

根据IMF的COFER统计, 直至2006年, 中国外汇储备中60%至80%是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TIC) , 截至2009年2月末,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7442亿美元, 继续居各国之首。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储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到美元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很高。至2001年以来, 美元的持续走低已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尤其是美国在2007年9月开始降息后, 我国长期积累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进一步缩水。

(二) 巨额外汇储备要承担巨大的调控成本

巨额的外汇储备导致央行不得不采取“对冲”政策。央行主要的“对冲”工具是发行央行票据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从发行央行票据看, 自2003年以来, 央行票据的发行额不断攀升, 票据的期限逐渐延长。到目前为止, 央行票据的未偿还余额已接近4万亿元, 央行的利息负担不断加重。2008年9月份以来, 美国利率已经趋向于零。中国也连续6次降低国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并且加息0.25个百分点。这样央行票据的票面利率就超过了美国国债的利率, 发行央行票据要直接承担这部分损失。

(三) 巨额的外汇储备会造成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我国外汇占款已经到了70% 左右。中央银行非意愿性买入外汇从而相应的投放基础货币, 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给会大大增加, 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

(四) 超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国际压力

近年来, 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呈上升趋势。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认为造成美国和西欧对中贸易逆差及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美国多次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 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改革的渐进性。

►►四、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建议和设想

针对中国实际, 保证流动性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确定其适度规模, 以达到保值。而除此之外的外汇储备更应注重收益性, 达到增值。

(一) 保值的设想

1.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

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要做好外汇储备的保值, 就要控制其进一步增长。笔者认为,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扩大内需。内需不足, 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导致持续贸易顺差, 从而增加外汇储备。我国应重新部署经济发展战略, 从出口导向转移到依靠内需上来。此外, 加快金融体系改革, 增加居民安全有效的投资渠道, 提高其投资收益, 促进国内消费。

第二, 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如果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 扩大意愿结售汇的额度, 长远来讲, 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必将得到相当的控制。

第三, 控制资本流入, 防止热钱流入。现在国内有大量的资本闲置,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外国先进技术而不是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 不仅加重外汇储备的负担, 更潜伏着金融风险。

2.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刘凌云 (2008) 对中国外汇储备货币结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可作为参考。

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 这与中美贸易来往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与欧盟的关系日益密切, 外汇储备也将多元化。同时在贸易活动中, 鼓励企业以欧元为结算货币, 控制美元资产的进入等对外汇储备也有帮助。

3.增加黄金储备

增加黄金储备对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有重大意义。

2009年4月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倭国黄金储备目前已达1, 054吨, 排名第五。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未来增持黄金的空间, 中国应增加黄金储备。

4.增加战略性资源储备

中国把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用于采购石油, 是应对能源紧张、缓解资源压力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石油等资源价格高昂和国际关系等因素, 实行购买资源储备仍有难度。所以利用海外投资购买资源类企业的股票等方式增加资源储备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 增值的设想

1.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 印度储备银行 (央行) 从外汇储备中借出5O亿美元, 投入印度基础设施融资公司的特殊目的载体机构 (类似中国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 , 使其能够为一些长期项目筹集到廉价的建设资金。印度储备银行通过发行特殊债券的方式, 购买这部分外汇储备并投资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可以向印度学习, 通过政府发行债券的形式为国内基础设施及环保事业的企业提供信贷额度。将部分超额外汇储备长期投资于国内尤其是中西部的基础建设项目, 不仅可以取得投资收益, 而且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地区环境是有促进作用的。

2.投资海外股票

中国刚开始国家层面上的海外投资, 还是应该侧重投资上市公司的股票, 特别是些蓝筹股。另外, 用外汇储备投资世界性股指基金也是有效途径。投资股指基金不仅可以解决经验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而且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3.投资战略性行业

笔者认为, 利用外汇增加石油、黄金等储备有重大意义。但要有合理的渠道, 要避免相关资产价格被高估和国际冲突。

新外汇储备管理目标需要专业的外汇资产管理专家和全方位的研究队伍, 特别是了解产业并能进行实地调查的实体经济投资专家。

►►五、结论

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的争议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当下之急是如何做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笔者认为, 首先要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扩大内需, 改革外汇体制和汇率制度, 加强管理资本流入, 防止热钱流入。其次要管理好现有外汇储备。提高外汇管理的效率和收益, 加强投资的风险评估, 实现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最后, 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如果把部分储备投入到这些领域, 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而且会促进中国未来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激增, 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适度的外汇储备有助于保持汇率的稳定, 保证正常的进口和外债支出, 抵御外部风险。而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出适度的规模。次贷危机后, 美元持续贬值, 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和结构进行分析, 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和投资方案等进行研究, 查看了国外外汇储备管理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 要做到外汇储备的保值, 首先要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快速增长, 要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 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持有量, 增加黄金储备和战略资源储备等。同时对外汇储备的增值提出了一些设想。

巨额外汇储备 篇8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 缺少外汇储备一直是我们经济面临的严峻问题, 而从1994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增长之势, 至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亿美元、突破了2万亿美元, 这不仅是中国的纪录, 也是世界的纪录。短短的十余年间, 中国从向别人借入外汇变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其中的原因有许多方面:

第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是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优惠、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中国。

第二, 制度性原因。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下的企业强制结售汇制和银行结售周转头寸限制等政策造成国内企业和个人的持汇度需求无法满足, 而央行为保持汇率稳定, 较多地使用基础货币购买外汇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持续性增长。

第三,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及美元的走低趋势。人民币的稳定加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随之而来的大量外汇涌入我国。而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是以美元形式持有, 同时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一直盯住美元, 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势必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名义上的增长。

第四, 投机资本的进入也是外汇储备增长原因之一。由于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将升值, 所以大量游资处于套利的目的进入中国, 进行投机。

2 巨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 为了维持本币汇率稳定, 抵御国际金融危险以及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而持有适当的外汇储备是必需的。但外汇储备过多则对该国产生诸多不利因素甚至有时其持有外汇的弊会大于利。

首先, 由于外汇储备过多, 中国人民银行为购买外汇而不得不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 由于投资乘数的存在, 这必然使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 国内流动性过剩, 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从最近几年的国内物价水平的相对大幅度的波动, 以及国内楼市价格的疯狂上涨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 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200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使用了大量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使我国部分出口企业损失惨重。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以及相应产生的巨额外汇储备被认为是导致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

再次, 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有效性。2010年年初, 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央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 投放基础货币, 而这又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又被迫采取增发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冲销措施。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 央行的冲销成本越来越高,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独立性也越来越弱。

最后, 高额的外汇储备成本以及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目前现有外汇储备主要是以长期存款和国库券等方式放在海外生息保值、套利套汇。而这种做法相当于无偿或是低息给予外国长期的资本融资, 使我国变相地成为资本输出国从而形成外汇储备的巨额机会成本。而过多的外汇储备还增加了央行和外管局管理国内各个微观主体的外汇管理难度, 只要稍有不慎, 整个国民经济的风险将暴露于外。

3 针对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诸多不利因素, 在此作者提出几点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建议

第一, 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央行应该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 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 加大汇率浮动幅度, 弱化干预力度, 减少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和操作频率。可考虑实行汇率目标区制, 在汇率目标区内汇率的形成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这既能提高了外汇资源的配置效率, 又能使央行不必频繁入市增加外汇储备, 解决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

第二, 我国可以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大购买国外先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解决 (下转P55) (上接P52) 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 而且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竞争, 提高国内生产效率, 使国内厂商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做到真正与国际接轨。

第三, 一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高能耗低产出的加工贸易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对高耗能、低层次的加工贸易规模加以控制, 抑制加工贸易顺差的增长, 同时也就减少了对外贸易顺差, 缓解了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

巨额外汇储备 篇9

关键词: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外汇储备,预期

一、引言

截至2010年3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4470.84亿美元, 据估计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的总和。巨额外汇储备导致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然而, 人民币升值能解决巨额外汇储备问题吗?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巴曙松、吴博 (2007) 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是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加大的原因之一, 但仅凭借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中国的双顺差局面。肖伟红、王振全 (2009) 认为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之间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 但存在从外汇储备到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王国林 (2005) 通过对几大关键货币汇率变动、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进行分析, 发现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显著影响。金三林 (2005) 认为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才是解决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有效途径。马娴 (2004) 认为中国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注重汇率稳定, 央行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操作达到汇率控制目标, 外汇储备和汇率之间无法显示有效的线性相关关系。

二、对传统理论的实证检验

(一) 外汇储备的传统观点

国际金融理论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由经常和资本项目余额构成, 本币汇率通过经常和资本项目影响本国的外汇储备, 其中实际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贸易, 导致经常项目余额变动;名义汇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导致资本项目余额变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 首先促进国际资本净流出, 减少资本项目盈余;其次在粘性价格条件下, 实际汇率也升值, 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减少经常项目盈余。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下降。所以, 传统理论认为: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汇率是导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根本原因。

(二) 实证检验

为了检验传统观点的正确性, 我们通过协整检验分析名义汇率 (NE) 、实际汇率 (RE) 与外汇储备 (FER) 之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本文样本数据取自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中国FER、NE、RE的月度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 在实证分析中采用变量的对数形式 (即lnFER、lnNE和lnRE) 。由于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必须是同阶单整序列, 我们需要首先对lnFER、lnNE和lnRE三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利用Eviews6.0软件, 采用ADF检验法对lnFER、lnNE和lnRE三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lnFER、lnNE和lnRE都是1阶单整序列, lnFER与lnNE之间、lnFER与lnRE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

lnFER与lnNE之间、lnFER与lnRE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lnFER与lnNE之间、lnFER与lnRE之间都不存在协整关系, 即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名义或实际汇率之间, 都不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所以, 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汇率并不是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

三、中国外汇储备的成因分析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汇率并不是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通过人民币升值减少外汇储备方法也难以奏效。因为, “汇率决定外汇储备”的理论成立有三个前提:本币实际汇率符合购买力平价;价格水平具有粘性;不存在汇率预期。我们不考虑价格水平的性质, 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是否符合另外两个前提。

第一, 人民币实际汇率 (RE) 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是以相同货币计量的外国价格与本国价格的比率, 反映国际贸易中本国商品的竞争力。若RE<1, 说明本币被低估, 贸易条件改善, 经常项目余额增加;若RE>1, 说明本币被高估, 贸易条件恶化, 经常项目余额减少;RE=1说明本币实际汇率符合购买力平价标准。经过测算我们发现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月度数据在大多数月份都小于1.00, 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被长期低估, 中国的出口贸易为经常项目积累大量盈余。

第二, 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 在粘性价格和名义汇率超调的双重作用下, 实际汇率升值缓慢, 而名义汇率升值迅速, 因此外界形成对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强烈预期, 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实现套利, 导致资本项目形成大量盈余。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积累的大量盈余最终形成巨额的外汇储备。

四、升值预期与外汇储备的实证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被低估, 并由此引发的名义汇率升值预期, 才是巨额外汇储备的真正原因, 所以我们建立的实证模型应该选取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作为外汇储备的解释变量。然而预期作为主观变量, 样本数据难以获得, 需要先建立名义汇率的形成机制模型, 再将模型产生的估计值作为预期值。

(一) 名义汇率的ARMA模型

由于名义汇率影响因素众多、形成机制复杂, 很难建立完善的回归模型, 此时可以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适当的差分平稳后, 建立合理的ARMA (p, q) 模型, 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数值。

由于lnNE经过1阶差分后的序列D (lnNE) 是平稳序列, 现在需要确定D (lnNE) 的自回归阶数p和移动平均阶数q。利用Eviews6.0软件计算D (lnNE) 的自相关系数 (AC) 和偏自相关系数 (PAC) 确定p、q。AC和PAC数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D (lnNE) 属于1阶自相回归AR (1) 过程;同时D (lnNE) 存在12阶移动平均MA (12) 过程。因此, D (lnNE) 符合ARMA (1, 12) 模型, 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则第t期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值E (lnNEt) 的计算公式为:

利用该公式我们可得2005年7月至2010年3月E (lnNE) 的月度数据。

(二) 实证检验

由于lnFER和E (lnNE) 都是1阶单整序列时, 二者间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因此需要对E (lnNE) 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E (lnNE) 也是1阶单整序列。下面对lnFER和E (lnNE) 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lnFER与E (lnNE) 之间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 即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

但是lnFER与E (lnNE) 之间均衡关系的因果情况。还需要通过G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变动是引起中国外汇储备变动的单向原因。

(三) 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误差修正模型 (ECM) 不但能够反映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而且能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 所以采用ECM研究E (lnNE) 与lnFER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E (lnNE) 与lnFER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建立模型:lnFER=α+β*E (lnNE) +ε;其中ε为随机扰动项。OLS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表明:在长期中, 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增加1%, 外汇储备增加8.06%。E (lnNE) 与lnFER的短期非均衡关系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注:k表示滞后阶数, Q-Stat表示服从X2 (k) 分布的统计量值

其中:ecm表示非均衡误差项, λ是短期调整参数 (0<λ<1) 。

OLS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表明:在短期中, 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增加1%, 外汇储备增加4.36%。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结论

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汇率并不是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 而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被低估, 并由此引发的名义汇率升值预期, 才是巨额外汇储备的真正原因。在长期和短期中, 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都对外汇储备影响显著。在长期中, 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增加1%, 外汇储备增加8.06%;在短期中, 人民币名义汇率预期增加1%, 外汇储备增加4.36%。

(二) 政策建议

首先,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过程应该坚持渐进性、长期性和小幅度的原则, 通过这一缓慢升值过程, 使名义汇率逐渐接近实现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均衡点, 保证实际汇率既不高估, 也不低估, 实现外汇储备平稳变动, 避免其剧烈震荡。其次, 逐步放开国内资源性商品的价格控制, 实现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向国际市场看齐, 通过名义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双重作用, 加快实际汇率趋近于购买力平价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晓峒.EViews使用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2]、巴曙松, 吴博.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8 (23-24) .

[3]、肖宏伟, 王振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汇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09 (7) .

[4]、金三林.外汇储备激增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J].浙江经济, 2005 (8) .

[5]、王国林.关键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 (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巨额外汇储备】相关文章:

巨额外汇储备04-15

中国外汇储备06-30

外汇储备分析09-01

外汇储备管理09-02

外汇储备问题研究05-15

对中国外汇储备05-07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05-08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07-03

外汇储备效益分析08-06

外汇储备经济探究论文04-16

上一篇:广播节目中的音乐下一篇: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